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农村妇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育问题就一直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在全国实施计划生育,以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计划生育不断取得成绩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女性在这一生育政策当中不仅成为重要的节育动员对象,而且是这一政策主要的身体实践者和动力。本论文把农村妇女置于现代化发展和妇女自身解放这一历史语境中,通过口述资料、田野调查与档案、文献资料的交互运用,试图展示计划生育这一历史性事件对农村妇女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被女性纳入自身的生活轨迹。同时,论文还试图揭示中国的社会性别制度同计划生育政策是如何关联的,并将考察“公”“私”领域之间的交融与冲突。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分4章。首先概述西村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着重考察村落社会传统的性别分工体制、家庭结构形式、妇女的地位以及人口构成;同时通过分析西村村民对身体、生命观、以及对生产方式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50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传统生育文化所发生的变化。第三章从“妇女的处境”、“计划生育的开端”、“节育知识的传播”以及“不尽人意的结果”四个方面描述了1950-1960年代的计划生育工作在西村的开展情况。第四章从“计划生育工作组入村”、“阻力与压力:计划生育任务的落实”、“对身体的控制:各种节育方法的使用”以及“两位结扎者(绝育者)背后的故事”四个方面阐述了1970年代“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对西村的影响,起初,村民们(尤其是妇女们)因为养育的负担,晚稀少的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欢迎,比起丈夫或婆婆等其它家庭成员,妇女本身对生育控制的态度更积极,她们不只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在这场运动中,有时政策和妇女结为同盟,致抵抗传统父权制的多子观念,有效控制了生育,使该村计划生育取得显著成绩。第五章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西村妇女”、“风暴来临:独生子女政策的登场”、“沉重的肉身:妇女们的压力”、“弱者的‘武器’:妇女们的应对措施”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与新型生育观的形成”分析了19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在西村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受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西村的家庭结构与规模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与80年代的婚姻形式变化有关,也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关,而这最终导致了新的生育观念的形成。
     通过历史人类学、妇女史和社会生活史的交叉研究,以及与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的对话,论文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在西村的实施对西村传统生育文化比如“多子多福”的改变并不大,为此我们就要重新评价计划生育的作用,以改变对妇女身体权和生命权的漠视;同时,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推广的节育避孕方法应该向男性倾斜,以改变传统的男优女劣的身体文化;当然考察妇女地位的变化我们不能只从从夫居、从父姓和父系继承的家庭制度考察,而要从私人生活领域来考察,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妇女的地位不断在变化,在家庭决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妇女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首先要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增加女性在村委会中的比例,这样才能掌握话语权。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there have been countless ties between fertility problems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ll the time.From the middle of1950s,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egan to carry out the birth control in China,so that population growth can adap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making achievements,a large number of rural women we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mobilized object of birth control,but also the main practitioners and motive of the policy.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rural women were place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women liberation.Combining dictating materials, field research and the interactive use between archives and document literatures,it attempts to show that the birth control,a historical event had an impact on the daily life of rural women and how birth-control policies were brought into women's own path of life.Meanwhile,the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s to reveal that how Chinese gender system is linked with birth-control policies and will investigate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
     In this dissertation,the main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And the part of text contains four chapters.Firstly,it summarizes the local system of politics,economic and culture in Xi village,emphatically investigates social convention in village:the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the family structure,the women status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In the second chapter,it begins with the fertility culture of traditional Xi village.By analyz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illagers of Xi village toward body,life value and production mode,we can se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fertility cul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birth-control policies in fifty years.Thirdly,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women's conditions","beginning of birth control","spread of birth-control knowledge" and "unsatisfactory outcomes",it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s of family planning work in Xi village during the1950s and1960s.In chapter Four,it contains four aspects:"work group of birth control into village","friction and stress:implement of birth-control task","control of body:use of various birth-control ways","the story behind the two sterilization women". And elaborates the influence of "married lately,four-year birth interval,bear less than two" of birth-control policies in the1970s.Originally,owing to villager's burden of poverty and raising,the birth-control policies of "wan,xi,shao" were popular among villagers to some extent.When the families had different comments,women themselves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birth-control policies than their own husband and mother-in-law.Women were not only the passive receiver of polic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licated power relations in village,they either accept or refuse the policy.Therefore,in the campaign,women made an alliance with the policyconsistently resisting the idea of more children of traditional patriarchy.As a result,controlling birth efficiently,let the birth control of the village make quit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Finally,in five ways:"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with women of Xi village","before the storm:the only-child policy come on stage","heavy body:stress of the women","'weapon' of the second sex:measures of women " and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 structure with the formation of new ideology on childbearing". It analyses the implement of only-child policy in Xi village in the1980s.In all these efforts,the family structure and scale of Xi village had both been about to change due to the only-child policy and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They were not only linked with changing marriage patterns in the1980s,but also wer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status.However,the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ideology on childbearing.
     Through the cross-over study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the women history and the social life history,as well as the dialogu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vate life:a Chinese village of love.famil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1949-1999) written by Yunxiang Yan.The dissertation considers that the implement of birth control in Xi village made little change in Xi village traditional fertility culture such as "more children will result in more fortune". There fore,we should revaluate the effect of birth control in order to change the indifference to the right of body and life of women;meanwhile,in the birth-control policies led mainly by government,ways of birth control methods should incline for ma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body culture of "men are superior to women"; certainly, in terms of investig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man status,we can't just investigate the family system by patrilocal residence,the same family name as father and patrilineal inheritance which is also called patriarchy.But we should consider it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lif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ind that the status of women are continuously changeable,and women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family decision;as for women,if they want to improve their own political status,the fatal step is that participating positively in village public affairs,adding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in village committee.
引文
1 文章中所有人物姓名都是原名。胡嫦钰在第五章会有介绍。
    2 有关1970年代的育龄妇女实行节育手术在第四章有详细论述。
    3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页。
    4 (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见彭珮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年,第3页。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中发[62]698号),见彭珮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年,第4页。
    6 《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人民日报》,1974年8月12日。
    7 此报告还提出“四五”期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农村降到15‰,并要求安排经费,在卫生部门内建立计划生育机构,并正式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即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为最理想的人口政策。见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1页。
    8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的指示》(中发[1982]11号文件),见杨魁孚等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第96页。
    9 国家统计局人口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表格根据此书整理而成。
    10 毛况生主编:《中国人口.湖南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448页。注:1977年没有数据。
    11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页。
    12 杨念群:《从科学话语到国家控制——女子缠足由“美”变“丑”历史进程中多元分析》,载汪民安编:《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14 吕芳上编:《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1600-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2003年,导论第6页。
    15 此节的大部分内容笔者己经发表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16 关于这一点,杨发祥对其做了全面的概括与总结。他认为目前对计划生育的研究主题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发展的总体研究,代表作有: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北方儿童出版社(长春),1987年7月版。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杨子慧:《计划生育在中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曹景椿:《中国计划生育道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等;二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研究;三是领导人与计划生育研究;四是计划生育与市场经济研究;五是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研究;六是计划生育法制研究;七是计划生育管理研究;八是地方计划生育研究。每一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参见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浙江大学2003级博士论文,第3—13页。从他的总结中也可看出对农村妇女群体与计划生育这一主题研究的缺乏。
    17 梁中堂,阎海琴著:《中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问题研究》,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
    18 王胜今景跃军等著:《中国农村生育行为研究》,长春出版社,1999年。
    19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20 朱楚珠、李树茁:《计划生育对妇女的双面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
    21 梁军、许孔玲:《计划生育予妇女生育健康之利弊——河南农村入户访谈调查报告》,载李小江主编:《生育:传统与现代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2-54页。
    22 解振明:《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
    23 杜芳琴:《大山的女儿:经验、心声和需求——山区妇女口述》(西南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和钟华:《大山的女儿:经验、心声和需求——山区妇女口述》(华北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 张晓:《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25 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6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7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28 [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台北三民书局,2008年6月:[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年;[台]衣若兰:《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讨》,台北稻乡出版社,2006年;[台]洪有锡、陈丽新的《先生妈、产婆与妇产科医师》,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年2月。
    29 [台]吴燕秋:《“拿掉”与“毋生”——战后台湾妇女堕胎史(1945—1984)》,国立清华大学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发)。
    30 与中国大陆“计划生育”的称呼不同,台湾一般称之为家庭计划。
    31 相关论文有:[台]赵文瑾:《解放与负担: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中的父权矛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2007级硕士论文(未刊发)。[台]郭文华:《一九五0至七0年代台湾的家庭计划:医疗政策与女性史的探讨》,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7级硕士论文。
    32 [台]朱彦柔:《家庭计划下已婚女性的避孕经验(1960-1980)》,高雄医学大学性别研究所2008级硕士论文(未刊发)。
    33 [台]张秀如:《怀孕第三期妇女身体改变经验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护理研究所2006级博士论文(未刊发)。
    34 [美]明恩博(Arthur H.Smith)著,陈午晴、唐军译:《中国乡村生活》,中华书局,2007年。
    35 代表作有:[英]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刘晓春译:《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美]施坚雅著,史建云等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美]韩丁著,韩惊等译,邱应觉校:《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1980年;[加]伊莎贝尔.克罗尔,[英]大卫.克罗尔著,安强,高建译,燕凌校:《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关于海外中国乡村研究的其他著作参见陈刚:《西方人类学中国乡村研究综述》,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55-59页。
    36 早期的经典著作有: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林耀华著,庄孔韶等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许娘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北)南天书局发行,2001年第28页。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37 鲍晓兰:《美国的中国妇女研究动态分析》,载李小江等主编:《平等与发展》(性别与中国系列;第2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363页。
    38 Margery Wolf, 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39 Phyllis Andors, The Unfinished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 1949-1980,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3.
    40 Kay Ann Johnson, Women, the Famil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41 Judith Stacey, 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press,1983.
    42 Judith Banister, China's Changing Popul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3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发展与变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44 贺萧:《生育的故事:1950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员》,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1-327页。
    45 Susan Greenhalgh. The Peasantization of One-Child Policy in Shaanxi, Deborah Davis, Stevan Harrell, China's Family in the Post-M ao E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46 [日]小滨正子:《从“非法堕胎”到“计划生育”——建国前后性和生殖之言论空间的变迁》,载姜进、李德英主编:《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008年第330-358页。
    47 [日]小滨正子:《计划生育的开端——1950-1960年代的上海》,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第68期,第97—142页。
    48 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49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年。
    50 游鉴明:《倾听她们的声音:女性口述历史的方法与口述史料的运用》,(台北)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第5页。
    51 宝森在云南禄村调查时指出,两个儿子的家庭娶的媳妇都可以分到土地,而有两个女儿的家庭如果招两个上门女婿只有一个能分到土地,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分地方式,隐含着性别的歧视。见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发展与变化》,第104页。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将更多地发现计划生育政策中的社会性别盲点。
    52 西村全名为西湾洲村,关于村名以及村庄的其他方面在第二章会有介绍,文中所涉及的村庄名和人名如无特殊原因都为真名。
    53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博士论文(未刊发版),第7页。
    54 游鉴明:《倾听她们的声音——女性口述历史的方法与口述史料的运用》,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第115页。
    55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第24页。
    56 司洪昌指出,外地人在村落用普通话与村民访谈时村民是采取不配合的形式来回答问题,使调查者难以得到真实的想法。见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6级博士论文,第5页(未刊版)。我在西村的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问题。
    57 胡玉坤:《政治、身份认同与知识生产——嵌入权力之中的乡村田野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58 游鉴明:《倾听她们的声音——女性口述历史的方法与口述史料的运用》,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第31页。
    59 转引自[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前言第7页。
    60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61 20元一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中午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当然,在我田野调查写作论文的几年时间里,工资也在变化,2012年我回村庄作最后一次田野时工资涨到了35元一天,其他工作时间和条件没变。
    62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作者序言第9页。
    63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页。
    64 郭二爹爹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8月16日。
    65 1988年10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1988)37号文件批复沅江县改为沅江市。为便于读者的了解,笔者在文中统一使用沅江县。
    66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14页。
    67 此数据由草尾镇办公室提供。
    68 淳熙三年(1176年)农历五月,大雨连续15个日夜,县境禾苗多被灾损。绍熙三年(1192年)农历六月,水淹庄稼无收。尤其在道光年间,更是灾情严重。据县志记载,道光十一年(1831年),大水,县境堤垸多溃,灾情严重;此后10多年灾害频繁:道光十五年(1835),大旱,有蝗灾,且流行瘟疫;十七年,洪水为害,堤垸多溃;二十八年,又逢大水,冲毁田园、房屋甚多。二十九年复遭水患,堤垸倒溃,遍地灾荒,且多瘟疫,史称“己酉大荒”。1931年的8月份的大雨使沅江河水猛涨,县城最高水位达到34.15米,全县大面积受灾,受灾民众25万人,其中死5473人,灾情之惨烈被人称为是50年所未见。
    69 1949年10月28日,在解放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沅江县就成立了复堤工程委员会,整修堤垸,将防洪大堤由849公里缩短为551.3公里,并修建了大通湖蓄洪垦殖试验区。到1952年冬天,沅江县投入干部、民工1.3万人开始整修南洞庭湖,整修后的沅江堤垸由原来的41个垸并为32垸,防洪大堤也由原来的553.1公里缩短至496.7公里。
    70 郭秀梅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12日。
    71 1945年12月,全县统计日军入侵损失:死8656人,伤2118人,损毁财务价值101.36亿元(法元)。见《沅江县志》第21页。
    72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53页。
    73 吕济熙,张正湘编写:《沅江农业十年改革成就及发展战略》,学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137页。其中西村属于草尾乡。
    74 费孝通在江苏开弦弓村调查时也指出“村里的妇女不到农田里劳动,整天在家中忙碌。”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页。高小贤在关中调查时也指出类似的情况,见高小贤:《“银花赛”:1950年代农村妇女与性别分工》,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前引书,第263页。不过,对于妇女不参加田间劳动,她们没有分析其中的原因。
    75 《益阳专区妇委会妇女工作总结》,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10,1950年5月20日第105页。
    76 郭二爹爹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8月12日。
    77 [美]罗莉莎著,黄新译:《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变化的渴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页。
    78 林耀华著,庄孔韶等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第60-70页。
    79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页。
    80 林耀华著,庄孔韶等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第57页。
    81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7-18页。
    82 基本上西村孩子的幼儿生涯都在这家幼儿园度过。我的关于婴儿的性别比以及生育观念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家幼儿园。
    83 建国之后,这种情况除了人民公社以及三年灾害时期中断过。有位妇女还回忆起在56年合作社的时候,由于到街上贩卖蚕豆回来出工迟了被生产队长臭骂甚至批斗的情况:“我那天起了一大早,把屋里的蚕豆挑到镇上去买,哪晓得一回来就开始开我的批斗会,说我走资本主义路线,我们那个生产队长(男的),好讨嫌的,自己一点事都不做,但只要看到别个不做事就要批斗他,更气人的是他生活作风不好,哪个女的不听他的话(即想与她发生性关系不成),他也会想办法整她。”粟大妈访谈资料,2008年7月20日。
    84 据一位妇女反映,刚开始时,每天的工资是20元,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2010年工资加到了25元每天,工作时不变;2012年为35元每天。
    85 有许多学者对中国“农业女性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朱爱岚在山东几个村的调查也无一例外的体现了“农业女性化”问题,见[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37页:宝森在云南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点,见[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发展与变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加]宝森著,杨德译:《中国农村妇女:什么原因使她们留在农田里?》,载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128—156页。高小贤在陕西关中调查时也注意到这问题,见高小贤:《中国现代化与农村妇女变迁》,载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110—127页。
    86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545页。建国之前西村婴儿死亡率很高,产妇生育多,但存活少。可见第三章第四节。
    87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9页。
    88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45页。
    89 郭二爹爹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8月16日。
    90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06页。
    91 罗秋秀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7年8月14日。
    92 数据来源于草尾镇网站。http://ww.agri.com.cn/population/430981104000.htm
    93 数据根据笔者2008年在西村调查时整理而成。
    94 数据来源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卫生处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1951年1月—12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48,永久,1952年1月9日,第18页。
    95 数据来源见《湖南省卫生处妇幼卫生工作年报表1952年元月—12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88,1952年第21页。
    96 曹锦清等主编:《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11页。
    97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第29页。
    98 曾爱珍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99 因为当我向村支书提起这里面是否有女性的姓氏时,这位开明的村支书哈哈大笑起来说:“噶里头何式会有女的姓咯(读lo)。”
    100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101 [美]许娘光:《宗族.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68页。
    102 关于“历史感”与“当地感”,见杨华:《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导论第2-7页。
    103 李斌在湘北塘村调查时也指出类似的情况。见李斌:《1950年代的塘村妇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11级博士论文。(未出版)
    104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发展与变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8页。
    105 一户为5组的罗秋秀,另一户为7组的吴玉华。
    106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9页。
    107 杨华:《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页。
    108 关于宗族与家族之分,参见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6-37页。
    109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52页。
    110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111 郭二爹爹访谈资料,2010年8月16日;秀爹访谈资料,2008年7月26日。
    113 郭二爹爹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0年8月16日。
    114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发展与变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59页。
    115 闫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116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7-88页。
    117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19-20页。
    118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7-88页。
    119 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120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44页。
    121 根据《沅江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情况登记卡片(一)》资料整理而成,湖南省档案馆资料,档案号:146-1-312。
    122 具体怎样分配可参加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76-277页。
    123 自分产到户之后的40多年中,西村的村委会中只有妇女主任一职是女性。
    124 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重点讨论。
    125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表格根据此书整理而成。
    126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5-246页。
    127 郭秀梅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128 夏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8日。
    129 杨筑慧:《中国西南民族生育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页。
    130 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0-42页。
    131 姚毅:《产科医。助产士接生婆——近代中国生育是近代化与国家》,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论文,未刊发,2010年第15页。
    132 《尚书正义.序》转引自杜芳琴著:《女性观念的衍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页。
    133 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对生命的形成都带有迷信的色彩。如非洲有的部落杀掉分娩时脚先着地的婴儿,有的则杀死双胞胎,还有的认为先长上边牙齿的幼儿不吉,不能活下去。见(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7页。
    134 参见郑义英:《<胎产书>》整理标点辨误》,《成都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第52-53页。
    135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的生育、疾病的考察》,中华书局2008年第59页。
    136 郭秀梅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14日。
    137 村里人认为,观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为农历的2月19,6月19以及9月19,在这几天去拜佛求签比较灵。还有就是大年初一这天也是比较吉利的日子。笔者有几次在西村婆家过年时曾经在大年初一那天与奶奶一道去南岳庙烧香拜佛,随行的人员为张家的媳妇、孙媳妇等女眷以及几个顽皮的小孩。一般的仪式是先烧香拜佛,然后捐钱,最后是讨要平安茶叶,据说这天由寺庙主持发放的茶叶能够消除百病,并确保一年的平安。
    138 2008年7月20日,我开始在西村进行田野调查不久,有幸去教堂参加了一个祷告(安息日),并参与了整个过程。西村的基督教堂每周星期六上午做祷告,这次参加的教徒有50人左右,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中老年男性也有,其中还有—位十几岁的小女孩和一位青年男子。每到周六,信徒都会收拾的整整齐齐来到教堂,整个仪式延续有大约2个小时,包括唱赞美诗、读圣经、祷告以及牧师的布道,中间我与几位女性聊了起来。一位77岁的叫兰玉英的老太太告诉我,她信教已经二十多年,至于信教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一个儿子从小就得了病,经常失去知觉,吃喝拉撒都不知道,去了很多医院没有治好之后,别人就劝她信教,她信教之后,她儿子慢慢的就好起来了,除了间或有点精神病,能吃能睡,并在她的鼓动之下,儿子也开始信教了。兰玉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0日。还有一位不知姓名的妇女告诉我说在参加礼拜的教徒当中一位男性教徒已经是肺癌晚期,但由于信教,病已经差不多好了,是上帝在保佑他。但寒假我在田野调查期间这位罹患肺癌信奉基督教的患者还是病逝了。
    139 2012年8月16日,在我去西村回访时,又去教堂参加了一个安息日。在我与八组的李少元开始访谈时,我问她为什么信基督教,她由衷地说基督教的好处,说耶稣会给我的家人带来福气,会包治百病,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圣经》,翻出一些教义要我认真去读,我记得她要我把《出埃及记》《启示录》等五部分内容认真看完,尽管我一再强调说我家里有《圣经》,闲着的时候也经常翻翻,她误以为我买了圣经是在认真研读,有入教的想法,她就说她是耶稣派来要我加入教会的,我有点哭笑不得,有几次我打断了她的话,把她引导到我的主题上。这次我访问了5位女性,其中有三位是西村的,另外两位是邻村的。无一例外她们告诉我信耶稣的原因是因为被不同的疾病所困扰才开始信教,现代医学不能治好的病,耶稣一一为她们治好了。
    140 有很多学者指出村民对住宅的建筑也非常讲究风水。如黄树民在福建林村考察时叶文德书记举了村里两个实例说明村民不按照风水建房子时遇到的厄运;同样,林耀华在解析福建两户乡下人家兴亡时,也强调了这两家在农村新建设选址、风水的重要性,其书名“金翅”更是因为主人公之一的黄东林家因为其新居邻近的一座山,就像金鸡展翅般成为新居的屏障,这种情形,“以传统中国地理艺术的‘风水’而言,它预兆这户人家的兴旺”。分别见: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前引书,第31-33页;林耀华著,宋和译:《金翅——传统中国家庭的社会化过程》,(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三版。
    141 许娘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北)南天书局发行,2001年第28页。
    141 本人曾对风水不置可否,但父亲的去世使我感受到农村对风水的重视。父亲去世之后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第一请道士在死者家中张罗,第二就是请风水先生带领一帮人去选墓地。
    143 这次,一户张姓人家的老母亲八十大寿,这位老母亲老公1982年去世(54岁),他们共生育了9个小孩,但存活5个,三男两女,这是农村最理想的小孩数目与性别,五个子女有四个都在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安家,有一个一直在西村,担任西村支书十几年。这位老太太已经是儿孙满堂,四代同堂,她长期住在长沙,但祝寿或者其他重大节日时要回乡下老家,她觉得城市不注重这些,祝寿不热闹,尤其是祭祀活动。这次生日所有子女、孙辈及曾孙都回家。于是提议上坟。
    144 一位1970年代出生的男子结婚之后在外面打拼,混得还不错,今年他的女儿高考考上了一本,有望升入京城的名牌大学,他今年暑假就开始修他爷爷的坟墓,准备修完之后带上一家人回来祭拜,他认为是他死去的爷爷在保佑他的女儿(即死者的曾孙女)考上了重点大学。
    145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第309页。
    146 转引自[美]费侠莉著,甄砧译::《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147 (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三民书局,2008年第29页。
    148 有关中医妇产科的发展历程、医家的著述以及历朝历代的产科成就,可参见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版),第126-132页。也可见费侠利著,甄砧译:《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费氏以时间为脉络对自唐以来的妇科著作、历朝成就作了梳理,也使妇科发展历程贯穿于全书之中。
    149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第10页。转引自费侠利著,甄砧译:《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5页。
    150 相关论述见费侠莉著,甄砧译:《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1 夏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15日。
    152 曾爱珍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153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1-12页。
    154 (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三民书局,2008年,第75页。
    155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生育、疾病的考察》,中华书局,2008年,第57页。
    156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生育、疾病的考察》,中华书局,2008年第58页。
    157 这种禁忌在中国的农村比比皆是。笔者父亲于2010年去世,在此期间,做法事的司公提醒笔者家里的女眷,来休息(即月经)、怀孕的妇女远离死者,这种远离包括不能触碰死者的一切东西,不能送葬,不能烧纸钱等等。
    158 任骋:《民间禁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159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160 (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57页。
    161 吕铁力:《生育人生:田野调查笔记——生育文化.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华夏出版社,2002年。作者提到鄂伦春族生孩子时女人居然不能在自己家里,哪怕是在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也要在离家五六十米远的东南方向搭一个临时性的小窝棚,满月之后方可归家,男人给妻子来送饭,只能用木棍挑进去。如果这时候赶上寨子迁徙,别人都骑着马跑,产妇只能自己背着婴孩和大包小包的家什跟在马后头跑,因为此地的习俗认为产妇的身体里有邪气,连马都不能挨。壮族妇女生育时,丈夫躲得远远的,婆婆也不会在场,诞生新生命的风险和痛苦,是女人坐在一条壮家独有的木凳上独自担当的。
    162 任骋:《民间禁忌》,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0页。
    163 本人2000年在乡下生育时曾亲身经历此事。
    164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立足于女性生育、疾病的考察》,中华书局,2008年第145页。
    165 中国最早的女医学博士杨崇瑞20年代对北京郊区和河北农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产妇死亡率为15‰、婴儿死亡率为200‰,数字相当惊人。转引自吕美颐、郑永福:《近代中国新法接生的引进与推广》,《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5期第84页。又据侯杨方在《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5期《民国时期中国人口死亡率》一文中统计,民国时期婴儿死亡率约平均为17%-20%。
    166 夏家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2日。
    167 (台)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版),第185页。
    168 此一说法见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论文(末刊版),第185页。
    169 关于鲍姑、谈允贤等女医生的介绍,参见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6-264页。
    170 陈菊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171 赵秋香后来进入到草尾镇卫生院工作,既从事接生也从事妇产科医生一职。西村几乎所有的育龄女性都在她手下看 过妇科以及生产方面的疾病。鲁东秀50多年来一直从事接生工作,远近闻名,2010年我去访谈她时,她的邻居还以为我是请她去接生的,而且邻居都说她技术好。我访谈她时她快80岁了,但身体健朗,笑声不断,还坚持每天去镇上贩卖小菜。
    172 (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台北:三民书局,2008年,第191页。
    173 分别见《汉书(外戚传)》卷97,第3966页;《医心方——妇人产后禁忌第十九》卷23。两者转引自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53页。
    174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175 (台)洪有锡、陈丽新著:《先生妈、产婆与妇产科医师》,前卫出版社(台北),2002年第10页。
    176 《雪夜救难产》,《沅江报》1957年2月16日。
    177 郭秀梅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178 夏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8日。
    179 (台)洪有锡、陈丽新著:《先生妈、产婆与妇产科医师》,前卫出版社(台北),2002年第10页。
    180 《要推广新法接生》,载《沅江报》1957年5月25日。
    181 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试》,转引自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版),第185页。
    182 (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55页。
    183 周春燕:《女体与国族:强国强种与近代中国的妇女卫生(1895—1949),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版),第185页。
    184 关于减少生育而堕胎,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比如台湾学者李贞德、刘静贞分别对汉唐年代的生子不育与宋代的不举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见(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三民书局,2008年:(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55页。
    185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三民书局,2008年。
    186 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出版社,2000年,第72页。
    187 黄玉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188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189 徐清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2日。
    190 毛思迪著,汤本译:《劫:一个中国女人的自白》,第2页。相关的记载还可见杜芳琴:《大山的女儿:经验、心声与需求——山区妇女口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谢丽华:《我的生育故事》,《鸿》
    191 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在福建农村调查时就讲到了这种情况:“过了一段时间,黄太太又生了一个女儿,但立刻送去做了童养媳。送走孩子,年轻的母亲便可以省下力气干活。当地习俗为减轻家务而采取了这种手段,但这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手段。必须记住的是送走的只是女孩,不论家里如何贫困,所有的男孩都由亲生父母养育。”见林耀华著,庄孔韶等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年第16页。
    192 林耀华著,庄孔韶等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89年,第16页。
    193 尼采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文学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75页。
    194 李银河:《生育与传统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92页。
    5 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196 《新湖南报》是《湖南日报》的前身,创刊于1949年8月,由毛泽东题词,是湖南省委的机关报,1962年改名为《湖南日报》。
    197 《有待科学鉴定的两个避孕药方》,《新湖南报》,1956年7月30日。其中蝌蚪避孕方为:清明前后产生的蝌蚪,有西瓜子大小,拖一条尾巴。在初生7日内蝌蚪没有尾巴,也没有脚,避孕用的就是这种蝌蚪。在月经干净后三五天,服用前用凉开水把蝌蚪冲洗一两次,然后用温开水夹活吞下,第一天吞14条,第二天再吞10条,就可以避孕5年之久。
    198 《谈谈避孕问题》,《湖南妇女报》1956年7月21日。
    199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9页。
    200 此话出自于毛泽东。1957年3月1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再次讲到:“人口每年增长1800多万,政府要设一个部门来研究。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201 《不要轻易吃蝌蚪避孕》,《湖南妇女报》1956年9月11日。《答读者问》(问的内容是:报上所载“五味中药能避孕”是否经过了科学鉴定,吃了是否有副作用)《湖南妇女报》1956年10月21日。
    202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前引书,第211页。
    203 小浜正子:《计划生育的开端——1950-1960年代的上海》,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第68期。
    20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贺正时的总结相当精到。她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因此它必将被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男女平等所代替;第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社会解放而得到实现:第三,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第四,妇女和男子具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第五,妇女解放是一长期的历史过程。见贺正时:《社会主义与妇女解放》,湖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第15-17页。
    205 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7年第2页。
    206 《新中国妇女》杂志题刊词,1949年7月20日。
    207 贺正时:《社会主义与妇女解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208 建国后沅江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哲在一篇回忆录中写到:当1949年8月他们进入沅江城区时,有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们,似乎在问你们能搞得长久吗?见李哲:《沅江剿匪回忆》,《湖南党史月刊》,1989年第5期第28页。
    209 秀爹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2日。贺萧在陕西关中调查时也发现大部分关中地区农民直到1949年中期当八路军(那时的当地农民仍称八路军)经过他们的村子时才知道共产党。见贺萧:《记忆的性别:中国农村妇女和20世纪50年代》,(未刊发)。这也使一些学者去考察、分析乃至质疑历史的分期问题,比如美国学者琼.凯利.加登在《妇女有文艺复兴吗》一文中最早对历史的分期提出了质疑。
    210 《在复查运动中如何发动妇女——在中南局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12,1951年,第95页,保存期限:长期。
    211 《益阳县兰溪乡在减租退押运动中发动妇女的几个问题》,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45-1-276,第54页。
    212 关于土地改革对村庄妇女的影响,可参加李斌:《1950年代的塘村妇女——村庄研究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第三章,华东师范大学2011级博士论文,未刊发,第62-103页。
    213 《沅江报》刊登了这样一个案例:沅江义南乡晓乐农业社青年团员胡桂香,是一个关在屋子里长大的姑娘,近几年来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文化,已经能识字和写简单的书信。桂香的爷娘都是讲究旧礼教的人。姑娘家打个哈哈,都被认为是轻薄,要是和男子讲句话或者多看了两眼,那简直是败坏门风。前年溃堤之后,为了生活,桂香才能和男子们一起生产,在组里搞妇女工作,参加夜校学习。但爹娘骂他变了卦,哥哥也威胁她:要再在外面跑,一世都不许她进门,桂香的未婚夫也背地里将他的坏话……《沅江报》,1957年1月7日。
    214 [台]梁其姿:《前近代中国的女性医疗从业者》,载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第355页。
    215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204页。
    216 《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情况登记卡片(草尾区55年秋后第一批社卡片内容综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46-1-312。档案资料显示:1955年下旬,沅江县开始成立合作社,8月份共建社114个,参加户数为2549户,参加人数有11128人,其中男性6000人,女性5128人;草尾区成立了22个合作社,入户440户,人数为1947人,其中男性1025人,女性922人,生产性质为半社会主义性质。
    217 在西村50年代招上门女婿的总共有两人。这位妇女队长生于1930年,8岁时候与家人逃难到草尾并在此安家。
    218 罗秋秀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219 《省委工作组对沅江县1956年到1967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的意见》,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46-1-358,1956年5月第32页。
    220 毛泽东在他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女子所受的四重压迫,即政权、族权、神权以及夫权的压迫,见毛泽东:《湖南人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第33-34页。
    221 参见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页。笔者也赞同高的观点,同时更进一步质疑的是,妇女的解放是否就是经济的解放,是否是妇女自己所追求的解放,男性是否在为妇女代言。
    222 1950年12月,沅江全县各地普遍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当年的参军入伍者1050人;1952年,在进行反革命分子的大搜捕中,至少发动了上万名民兵。分别见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23页、第9页。
    223 1950年1月,全县出动了3万民工参与修建大通湖蓄洪垦殖试验区,这年春天,全县整修堤垸共完成土方549.36万立方米,并将解放初的134垸并为41垸,防洪大堤由930.2公里缩短至551.3公里。《沅江县志》,前引书,第23页。修堤护坑中也出现了大量女性典型。沅江修大通湖的妇女李恩梅一口气挑了45石土,获得了英雄称号;益阳妇女修提共得了二万四千多斤的工资,长沙义兴垸参加修堤的妇女占修堤总人数的41%,完成土方580亩,占总任务55%。见《湖南省妇女工作九个月来的初步总结及今后工作任务(1949.8—1950.5)》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6,1950年第26页。
    224 [美]毛迪思著,汤本译:《《劫——一个中国妇女的自白》,台湾中华书局印行,1994年,第33页。
    225 《省委工作组对沅江县1956年到1967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档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46-1-358,1956年5月第34页。
    226 湖南省妇女联合会编:《湖南妇女工作50年(1953-2002)》,(内部资料),2002年,第12页。
    227 王爱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1日。
    228 曾爱珍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229 曾奶奶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230 夏奶奶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231 如有一新闻报道写到,沅江县南大膳区同华乡共同美高级农业社20岁女社员万爱珍,历经艰难学会了双轮双铧犁这门技术,连男人试用没有成功的双轮双铧犁,在她手里变灵活了。《双轮双铧犁手——万爱珍》,《湖南妇女报》,1956年4月1日。
    231 如沅江县贾菊英、范爱贞等25个女农业劳动模范,龚菊云、曹应莲等116个女农业社长,颜春秀等46个妇代会主任,陈可珍等14个妇女工作者联名向醴陵妇女应战、向南县妇女挑战。她们围绕着实现全县72万亩稻田每亩打千斤粮的奋斗目标,采取5项具体措施,为争取每个女子全劳动力今年做120-150个工作日,女半劳动力达到60-90个工作日而努力。春耕前,45岁以下的女劳动力每人保证积肥4百石。见《沅江县妇女投入了增产爱社竞赛中》,《湖南妇女报》,1956年3月21日。
    233 曾爱珍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234 这些要求包括:在家务劳动方面,农村妇女要有计划地安排家务,以便在可能条件下以更多的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同时全国妇女还要为改进环境卫生、妇幼卫生、个人卫生而努力,要经常晒洗被褥,食用器具要经常洗刷,房屋庭院要不断打扫。要养成洗脸、刷牙、洗澡、洗发的卫生习惯。见《全国妇女为实现“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奋斗纲要》,《湖南妇女报》1956年3月21日。
    235 《湖南妇女报》的一篇社论指出:“有些妇女由于不善于安排家务,使家务占去了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在运动中应该大力举办便利母亲参加生产,贯彻互利政策的多种形式的农村托儿组织。使青壮年妇女能摆脱孩子拖累,迅速投入运动。”见《农村妇女要迅速地、全力以赴地投入春耕生产运动》,《湖南妇女报》1956年3月21。
    236 比如一则新闻是这样报道的:在1957年迎接春耕大生产之前,沅江县西湖农业社的300多个女劳动力,积极做好家务,迎接春耕大生产。她们把家里大人小孩的衣服鞋袜,该补的补了,该缝的缝了。社员徐爱莲不仅给每人做了两双棉鞋,连爱人打胡草的旧棉衣都补好了。见《安排家务迎新春 搞好生产再探亲》,《湖南妇女报》1957年2月21日。
    237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16日。
    238 王爱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12日。
    239 由徐天啸所写的中国第一部妇女通史——《神州女子新史》(1912年)写到:中国之女子,既无高尚之旨趣,又无奇特之思想;既无独立之主义,又无伟大之事业。廉耻尽丧,依赖成性,奈何奈何。陈东原更是在他1926年出版的影响极大的《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一书中痛心疾首地写到:“三千年的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底历史”,把传统中国妇女看成单纯地被封建社会压迫的受害者。见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 年,自序第1页。
    240 《目前湖南新区妇女工作的方向问题——即方针与政策问题》,湖南省妇联档案,档案号:155-1-6,第1页,保存期限:永久。
    241 《胡乔木同志在全国民主妇联第一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湖南省妇联档案,1951年7月26日,档案号:151-1-12,第33页,保存期限:长期
    242湖南省妇联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文件)1987年,第147页。
    243 《丈夫、婆婆不再踩落她了》,《湖南妇女报》,1956年9月11日。
    24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66年。
    245 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2-283页。
    246 《湖南妇女报》的一篇社论指出:“有些妇女由于不善于安排家务,使家务占去了更多的生产劳动时间。在运动中应该大力举办便利母亲参加生产,贯彻互利政策的多种形式的农村托儿组织。使青壮年妇女能摆脱孩子拖累,迅速投入运动。”见《农村妇女要迅速地、全力以赴地投入春耕生产运动》,《湖南妇女报》1956年3月21。
    247 丁玲著,刘晴编:《丁玲代表作》,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305页。
    248 金茂岳:《节育问题》,《解放日报》1942年3月31日。
    249 马荔:《打胎和避孕的商榷》,《解放日报》1942年4月19日。
    250 《三年来卫生工作的总结及今后的任务(草案)——在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上的报告》,湖南省图书馆藏,档案号:212-1-70,1953年。
    251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39页。
    252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45页。
    253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45页。
    254 《县卫生科关于五九年卫生事业年报综合表》,沅江县人民委员会档案,沅江县档案局藏,1959年;档案号:36-2-202,保存期限:永久。
    255 《草尾区卫生机构调整工作总结汇报》,沅江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档案,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242,第45页。
    256 有关旧产婆改造以及新法接生的推广,见拙文:《1950年代新法接生与农村妇女生育记忆》,载《山西师大学报》,2010年第3期,第125—126页。
    257 《关于湖南省妇联成立节制生育委员会办公室的批示》,湖南省妇联档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205,1957年第123页,永久。
    258 如一位叫黄素秋女副社长怀孕5个月了还车水,因为她们认为自己是干部,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带头出工,于是黄累的吐血。《要设身处地为孕妇着想》,《湖南妇女报》1956年8月11日。
    259 曾爱珍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260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261 陈菊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262 贺萧:《生育的故事:1950年代的新法接生员》,载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263 据小浜正子的研究,计划生育一词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出现是在1956年8月26日,且自1957年3月8日后便常常使用。以前一般用节育、节制生育来表达。
    264 1950年4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布《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指出除了六种情况之外,孕妇禁止非法打胎,这六种情况为:(1)有重症痨病、心脏病、肾脏病、恶性贫血或其他能影响孕妇生命的疾病;(2)发生流产现象,安胎无效时;(3)为保障孕妇生命,须实行必要的治疗或手术,须先行打胎时;(4)因骨盆狭窄,难产或剖腹两次以上者;(5)生育过孩子之孕妇身体衰弱足以影响儿童抚育者:(6)因患神经病,足以遗传胎儿者。
    265 [美]蒂伦.怀特:《中国计划生育方案的起源》,载李小江主编:《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388页。
    26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63页。
    267 杨魁孚,梁济民,张凡:《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第8页。
    268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19页。
    269 关于桑格夫人两次访华宣传节育,参见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以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复旦大学2008级博士论文(未刊发版)。
    0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7页。
    1 杨魁孚,梁济民,张凡:《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第7页。
    272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4页。
    273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1页
    274 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275 总的来讲,1950-1960年代的计划生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949-1953年,人口增加奖励期;(2)1954-1958年年中,计划生育开始期;(3)1958-1961年,大跃进中断期;(4)1962-1965年,计划生育推进期;(5)1966-1970年,“文革”中断期。
    276 《沅江县对全县节育工作检查情况汇报》,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1964年第53页;保存期限:长期。
    277 《关于节制生育工作的报告》,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296,1963年第126页;保存期限:长期。
    278 《沅江县1964-1968年计划生育工作规划》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保存期限:长期。
    279 《沅江县1964-1968年计划生育工作规划》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保存期限:长期。
    280 《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4页,永久,1964年
    281 引归纳起来大致有10种:1、现在的干部管的宽,连人家被窝里的事都管起来了;2、避孕就是阉猪一样被阉掉;3、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搞不得;4、现在小孩多,以后劳力多,有人就有世界;5、我的尽是女,生个崽后再说;6,嫌避孕麻烦;7、怕避孕会引起得病;8、听信谣言,说子女多的再生了不供应粮食;9,认为是干部有得事做;10、生崽都要受限制,只有变“公子”。见《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5-76页,永久,1964年。
    282 《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6页,永久,1964年。
    283 《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5-76页,永久,1964年。
    284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73页。
    285 在一次宣传发动会上,西村支部书记张春树向开会的群众算了一笔人口账:1962年全大队出生56个婴儿,出生率为44‰,1963年出生88个,出生率为76‰,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而在粮食产量方面,尽管产量年年增长,却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62年总人口为1078人,粮食总产量934100斤,完成征购和储备以后,分给社员的口粮为595,170斤,平均每人547斤,63年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150,650斤,增产为23.2%,分给社员的口粮614,720斤,比62年多分配19550斤,可是人口也增加到1154人,平均口粮反而降低到532斤,每人少分了15斤,因此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来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都是迫切需要的。见《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7页,永久,1964年。
    286《节制生育,利国利己》《沅江报》,1964年7月12日。
    287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288 罗秋秀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4日。那时罗已经生了4个儿子了。
    289 罗秋秀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4日。
    290 《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9页,永久,1964年。
    291 参见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前引书,第29-33页。
    292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4页。
    293 [英]艾华著,施施译:《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页。
    294 湖南宁乡县有个农业社有一对夫妇,孩子生的过密,听说有办法避孕,喜欢的不得了,丈夫就去卖了阴茎套,谁知被别的男社员知道了,见了他们就开玩笑,因此妻子认为这下出了丑,埋怨丈夫。见《避孕不是丑事》,《湖南妇女报》,1957年4月11日。我在西村调查时许多老年妇女也与我说起不好意思谈论避孕的事情,很怕丑。
    294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40页。
    296 这次学习自1957年1月14日起学习4天。学习期间,大家汇报了群众迫切要求避孕和各地开展避孕宣传的方法等情况。在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动员接生员结合产家访问挨家进行宣传。衡阳市妇幼保健所还举办了训练班,培训读报组长卫生组长和基层妇女主任,作为宣传避孕知识的骨干。见《省妇联、省卫生厅联合举办避孕学习班》,《湖南妇女报》1957年2月1日。
    297 《省卫生厅赵建军同志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在宣传部长会议上的发言》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4,第53页,永久。
    298 《省委、省人委指示各地加强领导:把节育工作深入到农村中去》,《湖南妇女报》1957年11月11日。
    299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400页。
    300 《沅江县1964-1968年计划生育工作规划》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323,长期,第65-66页。文件还规定:必须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把科学技术交给群众,彻底肃清封建迷信和传统的残余思想,宣传和提倡科学节育方法。每年由县组织1-2次大型的巡回展览会,2-3次系统的节育讲座,各基层单位,建立避孕指导室或避孕宣城室,开展经常性的宣教工作。
    301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29条规定卫生部门应该为农村训练接生员,积极推广新法接生,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1957年湖南省培训计划生育专业队伍的培训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为什么要提倡节制生育?实行节制生育要打破哪些顾虑?为什么要提倡晚婚?怎样实行计划生育?每一部分下设几个通俗易懂的小问题解答人们心中的疑惑。《节制生育课本提纲》,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213,永久,1957年第41-.42页。
    302 《怎样办好农村产院》,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年,第5页。
    303 《沅江县1964-1968年计划生育工作规划》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323,长期,第65-66页。
    304鲁东秀母亲生育了15个,但成活的只有5个,母亲曾经吃过单方,草药,但吃了之后没一点作用,反而还生的多些。
    304 我访谈她时已是80高龄,她不仅健谈,而且记忆力惊人,她还满怀激情随口唱了六首当时大跃进劳动时的歌曲,其中有首歌词是这样的:人家的春耕闹忙忙,懒汉婆娘不出房;青草红旗到处飘,懒汉婆娘床上伸懒腰:劳动妇女工分多,懒汉婆娘要靠哥哥;出工早,收工晚,妇女胜过男子汉;勤劳男女顶呱呱,生产模范要评她……
    306 鲁东秀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4日。
    307 小浜正子:《从“非法堕胎”到“计划生育”——建国前后性和生殖之言论空间的变迁》,载姜进,李英德主编:《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008年,第348页。
    308 按照传统文化来讲的话,鲁东秀做接生员或者计划生育宣传员应该是被归入到“三姑六婆”的行列,而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对“三姑六婆”的评价都是负面的。可见[台]衣若兰:《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台北稻乡出版社,2006年。
    309 鲁东秀努力使自己保持与党的一致性,但想不到儿子在计划生育方面与她开了个玩笑。她儿子1975年结婚,第一胎生了个儿子之后,在她的动员下领了独生子女证,十年之后即1985年,她媳妇后来不同意就把独生子女证等一些实惠的东西退给政府,还交了450元钱(其实应该是罚金),又生了一胎。
    310 她告诉我她在初级社时由于没有与地主富农划清界限被打下来,即从当时的妇女主任位置上打下来,在社教运动中也曾经被人批斗。
    311 这些节育技术包括怎样放置避孕环,如何进行人工堕胎,以及如何进行输精管、输卵管手术,这些技术一般在短短几周的时间要学会。经常是通过短期的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操作了,另见[美]毛迪思著,汤本译:《劫——一个中国妇女的自白》,台湾中华书局印行,1994年,第54-55页。
    312 赵秋香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0日。
    313 在我与她的一次访谈中,一位已经生过一胎的妇女跑过来询问赵医生胎儿的性别,使我惊讶的事,她并不是借助于B超技术来判断婴儿性别,而是从她的办公桌里拿出一本发黄的边边都被磨掉的小本子来帮她推算,妇女们都说挺灵的
    4 杨魁孚,梁济民,张凡:《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第17、21页。
    5 资料来源:1-6根据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整理而成;7-13根据湖南省图书馆索引目录资料整理而成。
    6 资料来源:根据湖南省图书馆目录索引资料整理而成。
    317 《湖南妇女报》为四开四版,于每月的1号、11号、21号发行,一月发行3次。《湖南妇女报》于1959年3月被压缩停刊。创刊三年的《湖南妇女报》总共发行了108期。,1982年1月复刊。
    318 这里所说的两种避孕方法即为本章开头所提到的中药避孕方和吃蝌蚪避孕法。
    319 小浜正子:《从“非法堕胎”到“计划生育”——建国前后性和生殖之言论空间的变迁》,载姜进,李英德主编:《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008年第333页。其中1956年12篇,1957年77篇,1958年25篇。
    320 《谈谈避孕问题——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在全国政协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摘要》,《湖南妇女报》1957年3月21 日。
    321 这些方法包括包括避孕套的使用,子宫帽使用的注意事项,中草药避孕的单方、安全期避孕法、节育手术,如《我结扎了输精管》(1957年4月21日),《不是割与阉》(1957年7月11日)等等。
    322 如《长沙市是这样开展避孕避孕知识宣传和指导工作的》(1956年12月11):《湘乡县节育宣传工作成绩显著》(1957年9月11日)等等。
    323 如《辅导组长黄元富积极宣传避孕知识》(1956年12月21);《蒋孝英劝夫避孕记》(1957年8月21日);《张素英、周桂英积极实行避孕和晚婚》(1958年2月1日)等。
    324 具体一些方法见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载李中清、郭松义等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73——176页。
    325 避孕药膏是一种胶冻样的东西,一般装在牙膏那样的锡管中。这种药膏内含有杀死精子的药品。避孕坐药又叫避孕栓,是用杀精子的药品做成花生那样大小、上尖下圆的药坨子,用时剥去外面的锡纸,放在阴道内,十分钟便可溶化散布在阴道内,这时便可以行房事了。阴道塞是用棉花、海绵或者橡皮海绵剪成五分厚直径一寸五分左右圆形的塞子,边缘上系一条长约六寸的绳。用时可把避孕药膏涂在塞子上。
    326 使用阴道隔膜时先在隔膜圆顶上和边缘上涂上避孕药膏,用肥皂把两手彻底洗干净,用三个指头将隔膜夹成长圆形,送到阴道后顶部(如再用手指把隔膜前缘推到耻骨后凹处,使隔膜盖在子宫颈上。上好以后还应该用手指摸一下,看阴道是不是紧密第隔开了,子宫颈是不是完全被隔膜盖住了。
    327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94页。
    328 《为汇报我省避孕工作情况及建议事项由》,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282,1956年12月28日第108页。
    329 见《进一步开展避孕工作计划》,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282,1956年12月28日第128页。
    330 相关方剂及搭配见[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70—71页。笔者认为,在这19种方剂中,前18种为中草药方剂,而第19种为子宫帽或者子宫栓剂的雏形。此种配方及用法为:取牛膝六七茎,绵缠锤头令碎,深内至子宫头,忌生葱猪牛肉。
    331 此两种方法在前文已经说明,不再赘述。
    332 《采集、试验口服避孕药物》,湖南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号:219-1-5,1965年永久。
    333 《湖南省志.人口志》第394页。
    334 该方法是用米粉或者淀粉8.06克,食盐11.3克加水至100毫升调成糊状,用纱布包扎成球状塞入阴道,或备3寸见方清洁布一块,将食盐糊沾上,塞入阴道底部,性交后8-12小时取出。
    335 《首都医学界座谈晚婚和避孕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2月23日。
    336 在《我结扎了输精管》一文中,一男子讲述了自己结扎输精管的过程。“结婚5年妻子生了4孩子之后经济上有困难,妻子身体也很弱。在报纸上看到输精管结扎可以节制生育之后,我都有要求,但我顾虑结扎后怕影响身体健康或生活。爱人是做卫生工作的,耐心向她解释,最后消除顾虑,实行了结扎手术,手术后20分钟就能到机关工作,第三天伤口有些痒,第7天不再痒了,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性欲与结扎前一样。现在很放心”。见《我结扎了输精管》《湖南妇女报》1957年4月21日。
    337 尿道压迫法避孕是指在房事即将射精时,男方用两个手指压迫会阴处附近尿道约1-2分钟,以阻止精液从尿道排出,使精液回流入膀胱,达到避孕的目的。尿道压迫法很早就有,只是在当时是作为男性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的房中术的医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较多。见(荷兰)高罗佩著,李零、郭晓惠等译:《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38 到底妇女月经安全期是哪些天,在1950年代还存在错误的说法,如1957年《沅江报》上说的安全期是指“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前4天和月经后三天最容易怀孕,应该避免性交。”见《避孕有哪些方法》,《沅江报》1957年4月16日。
    339 比如有人听说安全期避孕后就产生过疑问。“我刚结婚不久,和爱人觉得使用避孕做到有计划第生育,采取了安全期避孕法,我的一个朋友失败了,请问,这种方法可靠吗?”见《安全期避孕可靠吗?》《湖南妇女报》1957年8月11日。
    340 郭泉清著,《实用避孕法》,上海:家杂志社,1947年,第16页。
    341 《节育调查落实情况》,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132-2-296,第112页。
    342 陈菊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343 曾爱珍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6日。
    344 《湖南省三个月来预防妇科病情况汇报》,湖南省卫生厅档案,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508,第48页。永久
    345 高小贤:《“银花赛”:1950年代农村妇女与性别分工》,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
    346 曾奶奶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7月21日。
    347 《农业社要注意维护妇女生产中的安全》《湖南妇女报》1956年4月11。
    348 栗家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3日。
    349 1956年《湖南妇女报》刊登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常德港二口乡新村高级社,作风恶劣的副社长唐德和,竟然殴打妇女李固英出工:李来了月经不舒服,要求不割禾换剪红薯苗,唐不问理由硬是拖她去,也不听李和其他妇女的解释,粗暴无礼的打李的耳光,接着重替几脚,李当时痛的晕了,见《社干唐德和殴打妇女应受处分》《湖南妇女报》1956年8月11日。
    350 陈菊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351 曾爱珍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352 陈菊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9日。
    353 小浜正子:《计划生育的开端——1950-1960年代的上海》,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8期,第97页。
    354 《文汇报》,1957年1月9日,转引自小浜正子:《从“非法堕胎”到“计划生育”——建国前后性和生殖之言论空间的变迁》,载姜进,李英德主编:《近代中国城市与大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008年第348页。
    355 《不要用有危险的办法避孕》《湖南妇女报》1956年12月21日。
    356 《水银有毒吃不得》《湖南妇女报》195年5月21日。关于水银避孕笔者最早见自于南宋妇科权威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记载:“论曰:欲断产者,不易之事。虽曰天地大德曰生,然亦有临产艰难,或生育不己,或不正之属,为尼为娼,不欲受孕,而欲断之者。然其方颇众,然多有用水银、螨虫、水蛭之类,孕不复怀,难免受病。”转引自(台)刘静贞:《不举子——宋人的生育问题》,稻乡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357 《岳阳县举办了展览会宣传避孕知识》,《湖南妇女报》1957年1月21。
    358 《不是割和阉》《湖南妇女报》1957年7月11日。
    359 Judith Banister, China's Changing Popul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p357.
    360 草尾公社东风大队是怎样开展计划生育的》,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323第75页,永久,1964年。
    361 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载李中清、郭松义等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362 《农村要避孕药品》,《沅江报》1957年3月16日。
    363 《请设法供应妇女避孕药品》,《湖南妇女报》1956年11月21日。
    364 《益阳专区1963年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215,永久,1964年第31-32页。
    365 《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措施——省妇联宣传部黄熙年同志在避孕训练班的讲课稿》,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5-1-213,永久,1957年第12页。
    366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367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8-129页
    368 《1963年计划生育技术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一一杨志远同志在医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4,第83页,永久。
    369 沅江县和平街妇女李利云把阴茎套使用后放在火上烘干,第二次使用因破损而失效。见《沅江县节制生育工作总结》,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2-3-296,1963年第98页。
    370 一份档案材料记录了这些事故:1963年9月23日,湖南省精神病院护士齐尧芳在该院进行吸宫流产手术,为她做手术的助产士江维礼在吸宫时用力不当引起子宫穿孔,幸好发现及时没有生命危险。同一天,省冶金厅物探队的王仲明做输精管结扎手术,发生毒血症。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在6-9月所做的节育手术中也发生三起事故,一例开展吸宫流产发生子宫穿孔,二例做吸宫流产后发生血栓静脉炎,流血较多。见《省卫生厅“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对徐启文书记的汇报》,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一1,第28页,永久。
    371 《关于培训计划生育手术技术力量的联合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13,1966年第20页。永久。
    372 《生产好的的避孕用具》《人民日报》1956年8月19日。
    373 《卫生部军管会谢华同志在全国避孕药工作会议上总结发言》,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14,1967年第20页。
    374 《关于加强农村阴茎套供应工作的联合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1,1963年第239页。永久。
    375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13,1966年第135页。永久
    376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开支问题的规定》,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5,1964年第32页。永久
    377 《关于1965年计划生育经费的预算》,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5,1964年第8页。
    《首都专家座谈避孕和早婚问题》《人民日报》,1956年2月23日。
    379 《为汇报我省避孕工作情况及建议事项由》,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242,1956年12月28日第108页。
    380 《为汇报我省避孕工作情况及建议事项由》,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242,1956年12月28日第108页。
    381 郑雪飞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
    382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38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1938-1987)》,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19页。
    384 徐金元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8月14日。
    385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386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载《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11年12月第19期,第173-211页。
    387 关于陈可珍,1950年代的《湖南妇女报》曾有相关报道,可以看出陈是一位劳动积极份子:最近,沅江县贾菊英、 范爱贞等25个女农业劳动模范,陈可珍等14个妇女工作者联名向醴陵妇女应战、向南县妇女挑战。她们围绕着实现全县72万亩稻田每亩打千斤粮的奋斗目标,采取5项具体措施,为争取每个女子全劳动力今年做120-150个工作日,女半劳动力达到60-90个工作日而努力。见《沅江县妇女投入了增产竞赛中》,《湖南妇女报》,1956年3月21日。
    388 生于1947年的曹志军对这位计划生育干部有如下印象:我对这位干部特别有印象,她是北方人,长的牛高马大的,一副马脸老是拖得长长的,好像是乡里的干部呢,还和当时的生产队长吵过架……。曹志军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7月20日。
    389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载《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11年12月第19期,第181页;闫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第211页;各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组进驻的时间是不同的,沈阳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在1972年底就有计划生育医疗小组进村,见[美]毛迪斯著,汤本译:《劫:一个中国妇女的自白》,台湾中华书局发行,1990年第119页。
    390 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111页。
    391 《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谈话》,1970年12月18日。见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33页。
    392 杨魁孚、梁济民、张凡主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第54页;也可见史成礼,前引书,第61页。
    393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58页。
    394 建议包括:(1)落实毛主席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开展宣传教育;(2)各级革委会要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卫生部门要在现有编制内设一个小的办事机构,深入发动群众,抓好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3)卫生医疗单位宣传节育知识,做好技术指导,提高节育手术质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安全节育措施;(4)加强避孕药械研究、生产和供应,扩大生产发放避孕药。参见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1988年,第160页。
    395 此报告以国发[1971]51号文件转发。
    396 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前引书,第160页。
    397 1975年5月,吴桂贤任组长;1978年,陈慕华任组长。
    398 [美]蒂伦.怀特:《中国计划生育方案的起源》,载李小江等主编:《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1994年,第388页。
    399 《关于成立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1971年,档案号:219-1-19.永久,第1页。也见《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136页。
    400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45页。
    401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114页。
    402 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政工、群工、武装、人民保卫、民政、秘书等干部,大队也成立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77页。
    403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前引书,第205页。
    40 4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在当时是全国各地普遍的现象,已有许多论著提及到并有分析,见刘中陆、臧健,田小里等编:《青春方程式:50个北京女知青的自述》,第362-364页。“男知青干一样的活,但男知青评6.5和7分,女知青最多4分。见高小贤:《“银花赛”:1950年代农村妇女与性别分工》,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两篇文章载王政,陈彦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74页、283页。
    405 曾爱珍和罗秋月告诉我说她们曾经拿到了10分的工分。因为表现突出,曾爱珍成为青年突击队的成员,罗秋月担任了那时的妇女队长。分别见曾爱珍和罗秋月的访谈资料,2008年7月26日,2008年8月12日。
    406 在访谈中,关于工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西村老年妇女现在还没有感觉之间的不平等,认为这很正常,她们把不同酬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一是因为男劳动力的力气大,肯定工分要高于女的;二是因为妇女要花时间在家务上,有时出工要迟。但每个老年妇女都谈到她们必须利用好时间喂孩子、洗衣服、做家务等,而男的在休息时间都会在田间抽烟聊天。
    407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408 王爱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1日。
    409 徐清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与西村老年妇女的访谈中很多人都会谈起那个年代到草尾镇买卖蔬菜的事情,买卖蔬菜的时间必须要抓紧,而且一般是妇女们到镇上做买卖。
    410 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三联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411 曹志芳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9月15日。
    412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227页。
    413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6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2008年,第565页。林村的叶文德书记也讲到“1958年到1978年期间,实行集体农耕制,生活却无多大改善。”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前引书,第67页
    414 遇罗锦在1971年下放到河北临西县的一个村子时,这个村每年的工分值没有高过一毛钱,经常是7分、8分钱一个工,妇女最高分一天记8分,也只有一天不到6毛钱的收入,只够吃一顿饭的钱,无怪乎她母亲每个月还要向她寄来十元钱作为伙食费。见遇罗锦:《冬天的童话》第69页。
    415 《沅江县农村人民公社一九七四年决算分配方案》,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502,第004页。
    416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207页。
    417 曹志芳访谈资料,2011年9月15日。曾爱珍访谈资料,2008年7月16日;王爱英访谈资料,2008年7月15日。
    418 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1700-2000)》,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
    419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01页。
    420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45页。到1974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的大队赤脚医生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万人,生产队卫生员已经发展到三百多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女赤脚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见《我国农村百万赤脚医生茁壮成长》,载《湖南日报》1974年6月26日。
    421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编:《中国妇女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第483页。
    422 林巧稚夏宗馥:《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1972年第二版。
    424 湖南长沙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农村妇女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该书的五个部分为:一、计划生育;二、妇女四期卫生;三、新法接生;四、常见妊娠期疾病和难产的识别和处理;五、常见妇女病的防治。
    424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载《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11年12月第19期,第189页。
    425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第252页。
    426 美国学者贺萧在陕西关中和陕南四个村子的调查为我们详细地呈现了共产党在农村进行旧产婆改造以及新法接生的推广过程,见贺萧:《生育的故事:1950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员》,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1—-327页;我在一篇文章里也专门谈到了建国之后共产党在农村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见拙文:《1950年代的新法接生与农村妇女生育记忆》,《山西师大学报》2010年第3期。
    427 一本《接生员手册》记载了新法接生员的准备工作:接生用的主要器械为产包,一切用具都集中在产包内。包内应该有以下东西:带孔中单1条、消毒巾1-2条、接生衣或袖套/围裙1套、剪刀1把、止血钳2把、镊子1把、吸痰管1根(也可以用导尿管代替)、导尿管1根、橡皮手套1-2付、纱布3块、绷带1卷、粗棉线(2根)。以上物品放在高压蒸汽锅内消毒,或放在蒸笼里。见刘曼君编:《接生员手册》,湖南科学结束出版社,1986年第46页。
    428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46页。
    429 三调三不调,即妇女参加集体劳动,经期调干活不调湿活,孕期调轻活不调重活:哺乳期调近活不调远活。
    430 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载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4-285页。
    431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107--108页。
    432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前引书,第56-62页。阎在本书中更是用了许多的案例来说明他的结论,见此书第二章、第三章。
    433 曹志芳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9年8月。
    434 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三联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435 高小贤:《中国现代化与农村妇女地位变迁》,载李小江等主编:《性别与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年第112页。
    436 根据档案资料记载,草尾区在1976年、1977年、1978年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也是全县人口出生率最早降到千分之十以下的区。见《沅江县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登记表》,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646,1979年第70页,永久。
    437 《本会卫生、计育工作先代会会议文件材料》,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645,1979年第188页。
    438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载《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11年12月第19期,第173页。
    439 用当时的宣传词来说,“……影片雄辩地说明了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见育兵:《一部宣传计划生育的好影片》,《湖南日报》1974年1月16日。
    440 有关这方面的事例报纸或者宣传材料上经常会有报道,1970年代出版的3辑计划生育文艺宣传资料作品有一个大概的模式:首先是婆婆如何阻拦儿子、儿媳采取计划生育,然后在党的教育(一般是一位热衷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好党员或 者计生干部)下被改造;或者丈夫希望妻子继续生育更多的小孩,然后这位丈夫在妻子与大队干部的说服下也实行了计划生育。所有的文艺宣传资料最终都以皆大欢喜即采取了相应的节育措施而收尾。不过这些报道在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上门宣传的作用。见《计划生育文艺宣传资料汇编(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1976年,1977年。
    441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38页。
    442 据报道,1973年湖南省培训了二千二百多名女赤脚医生,她们既能进行新法接生,查治一般的妇女病,还能指导计划生育,见《积极防治妇女病,保护妇女劳动力》,载《人民日报》1973年3月13日。当时湖南的报纸在这方面有大量的报道,如《计划生育的好宣传员》,载《湖南日报》1973年10月28日;《贫下中农的好接生员——记共产党员、接生员杨光凤的事迹》,《湖南日报》1974年12月17日;《红心暖万家——记零陵县花桥大队赤脚医生周清元的先进事迹》,《湖南日报》1977年12月28日;《普及新法接生,推动计划生育》,《湖南日报》1975年10月27日;‘为了妇幼的健康——.桂东县妇幼保健站助产士李德媛的先进事迹》,《湖南日报》1978年2月19日;《热心宣传计划生育》,《湖南日报》1979年1月4日;《热心计划生育的好干部》,《湖南日报》1979年5月26日;等等。
    443 《后进赶先进,三年大翻身——泸溪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湖南日报》1978年11月16日。
    444 《关于配备公社一级计划生育专职人员意见的通知》,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4,1979年。
    445 小浜正子,前引书,第202页。
    446 《关于表彰全县先进妇幼专干的通报》,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3,1978年第14-15页。
    448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73页。
    448 小说《蛙》形象地描写了县电影队下乡放电影时,在正片放映之前会加演幻灯片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幻灯片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图形,怀孕的形成,避孕的图解等等,村民的反映是“黑暗中的观众发出阵阵怪叫和狂笑”。见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54页。
    449 杨志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450 黄树民,前引书,第142页。
    451 阎云翔,前引书,第33页。
    452 赵萍芳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453 罗中元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454 小说《蛙》更是形象地记载了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也是公社卫生院妇产科医师在广播中的讲话内容:“各大队干部请注意,各大队干部请注意,根据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精神,凡是老婆生过三个孩子及超过三个孩子的男人,都要到公社卫生院实行结扎手术。手术后,补助二十元营养费,休息一周,工分照记……”。见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57页。
    455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中共草尾区委》,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645,1979年第89页。
    456 由谢添导演的电影《甜蜜的事业》对于开会有生动的描述,婆婆阻扰媳妇去开会,想生儿子的家庭也不想去开会,下文会介绍这部影片。
    457 张明辉不顾罚款与批评,老婆后来又生了两胎,全是女儿,被村里人戏称为“七仙女”。
    458 王佩君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9年8月7日。起初王不想与我访谈,后来我经常拉着我小姑子跑她家,终于有次将话匣子打开叙说了她的生育史,但她执意不准我录音和拍照。王与我婆家是亲戚,是我公公的堂嫂子,在我嫁到西村之后,我几乎没看到她参加我婆家的以及她自己婆家的一切红白喜事,更不用说村里的一些活动了,我们倒她家去,她也从未与我们同桌吃饭,我小姑子说她脾气很怪。不过我相信是因为她生育7个女儿之后的一种自责。
    459 张明辉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9年8月14日。
    460 张桂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461 《以路线为纲,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侯金龙同志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湖南日报》1973年11月14日第二版。
    462 《陈慕华副总理在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69-2-2,1978年第10页,永久。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合称,本来是林彪在“八.一八”讲话中提出的号召,却一直用在计划生育宣传方面。
    463 《批臭孔孟之道,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湖南日报》1974年5月26日。有关这样的先进事迹在当时的报纸上常有报道,如:《破旧立新就是好》,《湖南日报》1972年2月9日;《用实际行动消除剥削阶级旧思想就风俗——田坪大队干部带头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湖南日报》1972年2月9日;《新田县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湖南日报》1973年11月14日;《人口有计划增长,社员生活逐年提高》,《湖南日报》1979年8月8日。《为革命实行晚婚》,《人民日报》1973年7月30;《晚婚和计划生育好》,《光明日报》1976年5月4日第三版;《新乡县计划生育工作有成绩》,《光明日报》1977年2月12日。
    464 《沅江县1976年计划生育情况统计表》,沅江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档案,沅江县档案馆藏,69-2-1,永久。
    465 《草尾区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分析表(1978年度)》,沅江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档案,沅江县档案馆藏,69-2-1,永久。
    466 《姚官保在沅江县计划生育工作共华现场会议上的发言》,沅江县档案馆藏,69-2-8,1980年永久。
    467 《草尾区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分析表》,沅江县档案馆藏,沅江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档案69-2-1,1979年。当时草尾区包括草尾镇,草尾公社、大同公社、新安公社、熙福公社、星火公社;草尾公社包括福西、福东、福民、东风、四民、新跃、向阳、幸福、东红、胜天、立新等大队,东风大队即为西湾洲村的前身。
    468 她们两人是西村最早的男女结扎者,在第四节将会详细述说。
    469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54页。
    470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55页。
    471 沈阳一位名叫杨紫安的女性在结婚时没有得到工作人员的祝贺,而是遇到工作人员不断地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并且要杨紫安夫妇在办理结婚登记证明时一定要在生育协议上签字,如果不签字,工作人员有权不发放结婚证书。见[美]毛迪斯著,汤本译:《劫:一个中国妇女的自白》,台湾中华书局发行,1990年,第152-154页。
    472 加拿大学者宝森在云南禄村田野调查时发现农民家庭在婚姻宴席方面的花销以及礼仪的安排的隆重,可以说宴席是全村人的宴席也是全村人的聚会。见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2-289页。
    473 西村4组的张伯龙与杨小羊1982年结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结婚证,但村里人从未有人怀疑他们婚姻的合法性。5组的刘某某老婆离开他之后(因为没扯结婚证),又与别人结婚,也没有人说她是重婚罪。
    474 沅江南县复兴港大队的小谭和小江积极响应晚婚号召,耐心说服父母,曾经两改婚期,两口子一同投入了兴修水利的战斗。见《破旧立新就是好》《湖南日报》1972年2月9日。如湖南省新化县田坪公社田坪大队领导成员,以身作则,积极带头落实毛主席关于计划生育的指示,全大队三十个大队、生产干部,除两个无生育能力之外,其余的都实行了晚婚和计划生育,在她们的带领下,全大队二十九个未婚男女青年,全都落实了晚婚规划。见《田坪大队干部带头实行晚婚和计划生育》《湖南日报》1972年2月9日。
    475 在我翻阅沅江县档案局仅有的两份有关草尾区计划生育的档案文件中,都谈到了对计划生育的规划与具体做法,在这种表功式的总结文档中,大部分的做法是怎样提高“四种手术率”,怎样与群众做思想动员;领导们如何以身作则等等,但里面没有涉及到晚婚。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共草尾区委》,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45,第88--94页;《抓好计划生育,促进农业生产——中共(草尾)大同公社党委》,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45,第102-107页。
    476 《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出生情况统计》,沅江县档案馆藏,36-2-482,第15页,长期。
    477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3页。
    478 1980年9月10日通过,1981年1月1日实行的《婚姻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麻疯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79 美国学者艾华指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要求女孩子在健康和卫生方面的自我监督,主要是为了保护她们的生育能力,确保她们顺利完成完成她们的社会任务。”见艾华著,施施译:《中国女性的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页。
    480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10页。
    481 四种手术量为上环、人流、男扎、女扎。
    482 汤兆云,前引书,第116页。
    483 《以实际行动学南大赶南大,掀起计划生育新高潮》,载《计划生育工作简报(第四期)》,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59-2-2,第76页。
    484 《以实际行动学南大赶南大,掀起计划生育新高潮》,载《计划生育工作简报(第四期)》,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59-2-2,第78页。
    485 《沅江县1976年计划生育情况统计表》,沅江县档案馆藏,69-2-1,第2-3页,永久。
    486 《五月份四种手术情况》,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2,1978年第85页。此份表格中关于结扎的数据没有分清是男性结扎还是女性结扎,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男性结扎的数量是极其少的。
    487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工作——中共草尾区委》,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645,1980年第92-93页。
    488 《狠抓当前不松动,确保七八年人口规划的实现》,载《计划生育工作简报第六期》,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59-2-2,1978年第84页。
    489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掀起计划生育新高潮》,载《计划生育工作简报第五期》,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59-2-2,1978年第78页。
    490 《狠抓当前不松动,确保七八年人口规划的实现》,载《计划生育工作简报(第六期)》,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59-2-2,第82页.
    491 《关于表彰全县先进妇幼专干的通报》沅计育[78]第004号文件,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3,1979年第14-15页。
    492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67页。
    493 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凭借这部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的关于计划生育的小说,莫言获得了2013年度的若贝尔文学奖。
    494 张树红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9年6月15日。
    495 与徐清香有两次访谈,一次是在2008年8月12日,一次是在2011年8月14日,文中所引用的资料来自于这两次访谈,下文不再赘述和引用。
    496 1989年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与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这个电视剧里,二媳妇香草因为没有生出小孩受尽了丈夫的暴力,一次意外事件中得知他老公不能生育,不但他老公自己不相信这回事,就连香草自己也不敢相信还有这样的事情,即男性不能生育。在70年代的西村这样的观念在村民中也比比皆是。
    497 因为陆已经谢世多年,有关她的做法来自于徐清香的访谈。我们不知道陆的本意是为了帮这位育龄妇女还是为了帮这位没有孙儿的婆婆或者是帮这个没有男孩的家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陆金莲的帮助,徐清香的第三胎应该是保不住了。
    498 小浜正子:《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普及——以1960-1970年代Q村为例》,载《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011年12月第19期,第187、197页、203页。
    499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176页。
    500 胡嫦钰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2年8月14日。
    501 张暑洪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9年6月15日。
    502 《人民来信处理档案》,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7,1979年7月19日。永久。(没标明页码)
    503 《人民来信处理档案》,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7,1979年12月27日。永久。(没标明页码)
    504 1974年元旦刚过,商业部、燃化部、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从1月20号起在全国实行免费供应的避孕药具有:口服避孕药1号、2号、18甲(短效)和炔雌醇片、避孕套、子宫帽、避孕栓、避孕膏、避孕膏注入器、外用避孕药片、上海探亲药片1号和53号、1号长效避孕针、天津探亲药片、避孕薄膜,并组织送货上门。见史成礼:《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前引书,第167页。
    505 关于口服避孕药研制、开发与使用,参见伯纳德.亚斯贝尔著,林文斌、廖月娟译:《改变世界的药丸:避孕药的故事》,台湾: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8月。
    506 《中国计划生育报》,1987年10月23日第2版,转引自史成礼:《当代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第155页。
    507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94页。
    508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88页。
    509 具体服用方法是:从来月经当天算起的第五天开始吃药,每天吃一片,譬如初一来的月经,初五就应当开始吃药,连吃22天,不能间断。一般在停药后的1-5天内,就会来下一次月经,再从来下次月经的第五天重新开始吃药,每天吃药最好在晚饭后或者睡觉前。如果当天忘记了,应该在24小时内补吃一片,不然就会使避孕失败,或因忘吃而造成下身流血。见林巧稚、夏宗馥编:《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第35页
    510 《关于向国家卫生部军管会上报我省口服避孕药二号推广使用情况》,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19,1971年第77页,永久。
    511 《关于向国家卫生部军管会上报我省口服避孕药二号推广使用情况》,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2-1-19,1971年第77页,永久。
    511 《“湖南一号”避孕药研制成功》,《湖南日报》1978年11月16日。
    513 林巧稚、夏宗馥编:《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第36页。
    514 徐金元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515 徐清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9年8月15日。
    516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
    517 《湖南省卫生厅领导小组分发口服避孕药有关问题的通知》,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14,1969年5月31日。永久。
    518 《沅江县1976年计划生育情况统计表》,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1,第2-3页,永久。
    519 当时使用的节育器种类数量不少,有不锈钢金属环、不锈钢金属麻花环、塑料节育环、金属塑料混合环、硅橡胶圆环、带铜T型宫内避孕器、带铜金属V型宫内避孕器、避孕器和盘香环等10余种。《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99页。
    520 湖南省益阳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益阳地区志》,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302页。
    521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397页。
    522 吴燕秋:《‘拿掉’与‘毋生’——战后台湾妇女堕胎史(1945—1984),国立清华大学博士论文(台湾),2009年12月第69页。
    523 《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前引书,第388页。
    524 小浜正子,前引书,第202页。
    525 张秀英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526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527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405页。
    528 《关于认真抓好节育手术质量的通知》,[74]卫计生字113号(1971年2月9日)。载杨魁孚主编,前引书,第52页。
    529 赵秋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4日。
    530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编:《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第438页。
    531 姜锦烨、林文龙:《台湾地区妇女使用子宫内避孕器之后(乐普、铜T、母体乐),自觉副作用之研究》,《中华杂志》,1987年第7期第20-21页。
    532 张桂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1日。
    533 1950年4月,中央人民卫生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发布《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之生命,禁止非法打胎,到1952年除了几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之外,(这几种特殊情况见第三章第一节,)1957由卫生部发出的《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中强调:人工流产,可能影响到母体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疾苦与生命的危险,因此要尽量避免。
    534 (63)卫妇崔字6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修改人工流产及男女结扎手术条件规定的通知》。
    535 此数据来自于笔者的调查统计。其中曾奶奶一生怀了十胎,其中自然生育六胎,人工流产四胎,存活有五个子女。在生第五胎与六胎之间人工流产四次;张秀英总共怀孕10胎,顺产7个,自然流产1个,人工流产两个,总共存活7个;张桂香在结扎之前两年时间流产2次,杨晓良第二胎不符合规定时间,流产一次。
    536《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计划生育——中共草尾区委》,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45,1980年第91页。
    547 徐清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28日。
    538 曾奶奶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7月27日。
    539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页。
    5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57]卫妇李字第20号,1957年8月15日。见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第1976页。
    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修改人工流产及男女结扎手术条件规定的通知》,[63]卫妇崔字第61号,1963年10月11日。见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前引书,第1977页。
    542 1957年4月,《湖南妇女报》就刊登了一输精管结扎者的故事,一男子在结婚5年妻子生了4孩子之后经济上有困难,妻子身体也很弱。在报纸上看到输精管结扎可以节制生育之后,两个都有要求,但男子顾虑结扎后怕影响身体健康或生活。爱人是做卫生工作的,耐心向她他解释,最后消除顾虑,实行了结扎手术,手术后20分钟就能到机关工作,第三天伤口有些痒,第7天不再痒了,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性欲与结扎前一样,现在很放心。见《我结扎了输精管》,《湖南妇女报》1957年4月21日第41期
    543 《益阳地区志》,前引书,第184页。
    544 郭泉清:《实用避孕法》,上海家书出版社,1947年,第50页。
    545 徐金元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
    546 我不知道这样的误解来自于何时、何地,在访谈中我不断询问妇女这种观点是怎样得来的,她们都说是听别人说的,或者说自然就有,后来我才发现她们将男性的结扎术等同于太监的手术,对她们甚至对村里人来说,太监就是男不男女不女的人,没有一点男性的阳刚之气,所以西村的村民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547 当然其中有几位特例,我在以后会有介绍。
    548 赵萍芳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549 吴德昭编写:《计划生育问答》,湖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页。
    550 小说《蛙》就写到有人专门为妇女秘密取环赚钱,取环很简单,“用一根铁钩子,几下就钩出来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取环之人竟然“是一个劁猪阉狗之人”。见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13页。
    551 赵秋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552 罗中元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553 《一九七八年各地、县节育手术统计》,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2,第56页。
    554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7页。在高看来,尽管缠足痛苦,尽管缠足不合时宜,母亲还是继续给女儿缠脚;到放足时,缠足这个古老的习俗就算己经被法律定义为犯罪,人们还是相信小脚是值得追求的,于是感叹女性身体的顽强性。
    555 《批臭孔孟之道,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湖南日报》1974年5月26日。
    556 《切实加强党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人民日报》1973年7月30日。
    557 阎云翔,前引书,第213-214页。
    558 《沅江县1978年元月至二月底计划生育四种手术比比看》,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2,1978第71-73页。
    559 小浜正子,前引书,第174页。
    560 王顺香访谈资料,2011年8月14日。与王顺香的访谈主要时间在2011年8月14日,其后在8月15和8月17日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访谈,文中引用王顺香的谈话内容都来自于这几天的访谈资料,在后文中不再赘述。
    561 小浜正子,前引书,第204页。
    562 对于王的老公是否愿意她去结扎,我没有访谈他。
    563 赵秋香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564 《抓大事,促干劲,认真搞好计划生育——益阳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总结》,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31,1975年第312页。
    565 《关于计划生育的几项规定》,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9,1971年第26页,永久。
    566 《关于计划生育的几项规定》,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9-1-9,1971年第27页,永久。另见《湖南省志(第二十三卷)人口志》第351--352页,关于休假时间稍微有一两天的出入。
    567 胡嫦钰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2年8月16日。
    568 我从王政老师那里借用了“越界”这一词语。在她的《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一书中,“越界”可以指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界限,但主要是指女权主义、女人的越界,即“她们不仅身体力行地突破男权文化对性别的限制,也力图跨越国家、民族、种族、阶级等种种在男权文化中建构起来的等级界限。”见王政:《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前言第2-3页。
    569 在西村还有两位男性结扎者,一位是6队的李天赐,但李不是在西村结扎的,而是在湖北结扎的,并且结扎之后他老婆再次怀孕,他有结扎证,但村里人怀疑他的真实性,李天赐于2010年死于癌症。关于他家在第五章有进一步的介绍。另外一位是邻村南岳庙村的裴,裴确实结扎了,但他是在结扎之后搬来西村的,严格说来这两位都不算西村的男性结扎者,西村支书提供给我的这份名单也没有将他们两人包括在内,这6位中高洪清52岁死于肝癌。
    570 张秀英访谈资料,2011年8月14日。文中所引用的谈话都来自于这次访谈资料,不再赘述。
    571 其实就是被被子盖住憋死的,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当时村民没有想到这一层,认为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而且1957年正是西村开始进入到轰轰烈烈的合作化的前奏,成年男女都要加入到了生产的大跃进中,生活的劳累加上对照顾小孩的无知使女儿过早的就离开了人世。
    572 张秀英与杨志山的访谈是分开进行的。张秀英的访谈中没有谈到她患病的事情。杨志山告诉我说总共发了三次病,集体时发病一次,分产到户之后发作一次,2008年发病一次
    573 徐小明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574 [美]凯特.米丽特著,宋文伟译:《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页。
    575 孟悦,戴锦华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绪论第18页。
    576 王政:《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577 阎云翔,前引书,第211页。
    578 玛格丽特.桑格:《妇女与新种族》,转引自余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复旦大学2009级博士论文,第75页,未刊发。
    579 熊美兰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
    580 阎云翔,前引书,第211--213页。
    581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14页、104页。
    582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结语部分。
    583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14页。
    584 这是学者于建嵘在考察湖南岳村时提出的一个概念,集权式乡村动员体制是一种通过行政控制方式对乡村进行剥夺式动员的社会组织制度,是一种政治上高效率经济上低效益的动员体制,见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07页。
    585 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对分地时间意见不一,有村民认为是1982年下半年,有人认为是1981年下半年,更多女性认为是1983年之后。前任支书张暑洪认为是1981年。后来我发现,西村的分地经过了几次,第一次是将地分到各生产大队,其次是将地分到各生产小队,然后再分到各家各户,所以村民对时间的不同记忆也情有可原;我采用1983年这个时间一是根据沅江县志第207页的记载,二是1983年的分地应该是彻底的分产到户。
    586 宝森在云南禄村调查时“禄村是1981年落实包产到户第一次划分集体土地。”见[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前引书第104页。黄树民调查的林村是在1984年中期开始分地,见《林村的故事——1949年前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前引书,第12页。朱爱岚调查的山东槐里村是在1984年春天开始分地,而前儒林村和张家车道是在1988年开始分地,见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前引书,第19、49页。
    587 根据《沅江县志》资料整理而成,见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前引书,第90-98页。值得注意的是,各区的数字内含区直属单位的土地,因此各乡的合计数不等于全区累计数。
    588 土地的分配是比较复杂的,这其中牵涉到怎样分配土地,由一些什么人来负责实施,怎样确定方案,怎样来监督和确保分地和重新分配生产队资源过程中的公平性,这个我没有认真去调查。朱爱岚与韩敏分别在山东槐里村、皖北李村的调查可能为土地的分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模式,见[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页;韩敏著,陆益龙,徐新玉译:《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1-142页。
    589 [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1页。
    590 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4页。不过郑本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中间的不平等情况,也没有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591 《(草尾公社)人口自然增长情况分析表》,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69-2-1,1978年,永久。不过这份档案资料没有分性别。
    92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4页。
    593 这的宝森调查的云南禄村的情况。这个村庄的村干部对这一原因的解释是:假如女儿都想留下来并带进配偶的话,他们担心人口会增长的太快,村民们得到的土地会更少。但他们没有规定不管哪种性别只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土地,这明显地没有维护妇女土地权利。见[加1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前引书第105页。
    594 《能靠多生儿子致富吗?》《湖南日报》,1982年4月22日。
    595 曹锦清:《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188页。
    596 吕济熙,张正湘编写:《沅江农业十年改革成就及发展战略》,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137页,其中西村属于草尾乡。
    597 1982年沅江县就表彰勤劳致富的先进事迹,给两百多户专业户重点户发光荣证,这些专业户包括养鸭专业户、养鱼专业户、养鱼专业户、养鸡专业户等。见《给两百多专业户重点户发光荣证》,《湖南日报》1982年10月8日。当时的《湖南日报》有大量的关于沅江县专业户的报道,如《沅江县十一户社员集资办起蘑菇菌种厂》,《湖南日报》1982年10月27日;《党委支持我们专业户》,《湖南日报》1982年11月8日;《沅江县草尾公社四位专业户重点户社员被补选为人民代表》,《湖南日报》1982年11月8日。
    598 《沅江县草尾公社四位专业户重点户社员被补选为人民代表》,《湖南日报》1982年11月8日。
    599 朱爱岚,前引书,第23页。
    600 王顺清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我问她为什么自己不去学农机技术,她反问我说老头子学不更好吗?
    601 [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1页。
    602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51页。
    603 吕济熙,张正湘编写:《沅江农业十年改革成就及发展战略》,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143页。
    604 夏晓春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605 加拿大学者宝森用一上午的时间观察并记载了云南禄村一吴姓妇女的劳作轨迹,从9点20分开始直到12点50分,她分不同的时间段连续描述了吴女士所完成的劳作任务,不到3个半小时的时间被分成了27个点,代表着吴女士完成的不同的或者连续的劳动任务,由此可见劳作的繁琐。见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28-133页。
    606 1982年“三八妇女节”时,湖南省妇联对妇女提出的要求是“女同志应该以当好姑娘、好母亲、好媳妇为荣,在用社会主义思想处理婚姻、家庭关系方面,在教育亲少年和儿童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女同志应该以当好姑娘、好母亲、好媳妇为荣》,载《湖南日报》1982年3月8日。1980年代以来妇联领导人的每一次重要讲话都首先提及到
    607 《奋发自强,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1983年9月2日康克清同志在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载湖南省妇联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7年第492页。
    608 1985年和1986年,湖南省妇联连续出版了农村妇女文化技术课本,书中不仅强调妇女要做合格的母亲(第十一课),要搞好计划生育(第十五课),同时还介绍了十余种养殖和种植技术,如第十八课棉花免耕密植栽培技术;第十九课苎麻切芽繁殖:第二十课花生栽培技术歌;第二十一课柑橘的栽培;第二十二课蔬菜使用农药要诀;第二十三课蘑菇的栽培;第二十四课猪的快速育肥;第二十五课培育小鸡牛蛙的饲养、第二十六课长毛兔的采毛等等。湖南省妇女联合会编:《农村妇女文化技术课本(试用本)续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986年。
    609 《人民日报》1985年6月5日。
    610 李润波主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第49页。
    611 宝森,前引书,第365页。
    612 朱爱岚,前引书,第78-81页。
    613 于建嵘在湖南岳村调查时也发现村妇女主任的待遇比其他村干部的待遇要低。如在1999年度,村支书的工资为95元/月,村主任90元/月,村秘书85元/月,村民兵营长80元/月,而村妇女主任只有60元/月。见于建嵘,前引书,第359页。
    614 宝森在云南禄村的的研究更表明了政治领域中男女不平等的待遇:禄村妇女主任是村委会干部中唯一没有固定薪水的,每次召集开会时,她可以拿到两元钱,但她没有被列入工资单中,并且镇上有14位妇女主任,但只有4人是专职的,其他10人都是不脱产,因而没有任何薪水。宝森,前引书,第375--376页。
    615 关于1980年代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来自于与村干部尤其是前任支书张暑洪以及妇女主任胡常钰的访谈。
    616 在下节中会有计划生育的奖励与处罚的论述。
    617 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248页。
    618 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8页。作者认为“后总体性社会”有如下特点:一是村庄还存有一些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底,村庄集体可以藉此从事一些集体生产,二是以东村(作者调查的村庄)为代表的华北农村的两田制(口粮田与责任田)使得村干部拥有处置集体土地的权利;三是群众对原来的集体生活还有一些感情,群众对村集体的认同度比较高,四是是乡村干部被赋予带领群众发展项目、集体致富的职责,在陌生的市场面前,村民也对乡村干部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抱有希望,五是在压力型体制下,村政组织仍然保持乡镇党政组织伸向村落的“腿”的功能。
    619 陈慕华:《为实现四化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人民日报》1978年8月。
    620 《邓小平文选》,第150页,转引自史成礼,前引书,第179页。
    621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51页。
    6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9日)》(中发[11]),转引自湖南省妇联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7年第214页。
    623 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第四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 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一百零七条更是把计划生育列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之一。
    624 [美]罗丽莎著,黄新译:《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前言第3页。
    625 《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崇高任务——1978年9月9日康克清同志在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载湖南省妇联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7年第440页。
    626 《在沅江县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沅江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档案,沅江市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45,1979年第14页,永久。
    627 《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沅政发(1980)025号文件,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8,1980年6月。
    628 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142页。
    629 晚婚,即按法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晚育,即妇女在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而这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也是以后经常会提到的“优生”,即生育身心健康的子女,凡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先天性遗传等疾病患者,不应生育。
    630 《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沅政发(1982)68号),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93,第159页。
    631 张暑洪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8月20日。
    632 村干部(村委会)对一胎化政策在村庄怎样推广下去都是非常苦恼和棘手的事情,学者黄树民在厦门林村和阎云翔在黑龙江下岬村的调查都对此有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分别见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前引书,第十章: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前引书,第八章211-236页。
    633 《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沅政发(1980)025号文件),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69-2-8,1980年6月。
    634 陈菊英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635 1982年沅政发(1982)68号文件第二条对独生子女证的领取作了明确的规定: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已采取有效节育措施的,经夫妇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批准,报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备案,由公社或镇发给独生子女证;同时,还规定下列情况也可以发给独生子女证:1、再婚夫妇户已有一个孩子,保证不再生育的;2、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死亡一个,保证不再生育的:3、独生孩子已满十四周岁以上,其父母还有生育能力(不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可享受规定的其他待遇);4、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养一个孩子保证不再生育的。见《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沅政发(1982)68号),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93,第159页。
    636 《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沅江县档案局藏,69-2-8,1980年第7页。
    637《沅江市志》未刊发版。
    638 熊及其家人都没有想到要去办理独生子女证,在我与她的访谈中我注意到这个现象之后,问她们为什么没有去办证,她们说具体政策不太清楚,不知道独生子女证有什么好处,当时也没有人要她去办,不过她也表达了想办理独生子女证的意思。熊兰香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08年8月12日。
    639 中国计划生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计划生育年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第151页。
    640 《关于召开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通知》,沅政发(1982)105号,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93,1982年。
    641 《关于当前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通报》,(沅政办法[1985]050号文件),沅江市档案局藏,档案号:36-2-782,1985年第70页。
    642 各地实行经济制裁的方式和手段以及惩罚数量依地方而定。如天津市规定,“对多胎生育、不够间歇生育的夫妇和非婚生育的双方,征收子女抚育费。征收标准为干部、职工每月扣除基本工资的10%,社员扣除全年劳动工分的10%。”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天津市计划生育暂行奖励条例》,《中国青年报》1979年8月11日。转引自汤兆云,前引书,第139页。
    643 《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沅江县档案局藏,69-2-8,1980年第8页。
    644 [美]凯特.米利特著,钟良明译:《性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
    645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前引书,第170页。
    646《沅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沅江县档案局藏,36-2-693,1982年第160页。征收超生子女费的标准由各乡、镇自行规定,有的一次性征收,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有的逐月征收,自出生至14岁每月征收5-15元不等。1987年沅江市委、市政府发文规定:无计划生育一孩的罚款500元,无计划生育二孩的罚款1000元,是党团员的给予党纪团纪处分,是工作人员的降工资一级,三年内不得评先进奖、转干、晋升和提职;生育多胎的罚款2000元,是党团员的分别开除党籍和团籍,工作人员一律开除公职处分。《沅江市志》,未刊发版。
    647 在厦门的一个村落,村干部在讨论商量了上级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做出了如下的规定:第一,村民若是未经地方当局批准而自行结婚者,罚款500元人民币:第二,村民若是未经上级许可而生育第二胎者,要罚800元人民币。并且这个非法出生的孩子不得登记在本村的户籍记录中,不能享有本村的医疗保险,也不能上村里的小学,不配给粮票。第三,村中所有生过头胎的妇女必须在通知下达的这天起,一个星期之后到大队办公室来检查。最后,不遵守这项政策的人不得参与本大队的商务作业。见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年第195-196页。
    648 胡嫦钰主任告诉我,罚款是根据违反政策的严重程度来的,第一胎生育女孩间隔时间不足生育二胎的,罚款相对较少,第一胎生了男孩还生第二胎的就比较重,越是多胎生育罚款就越多;政策要求严的时候罚款就厉害,等等。
    619 《关于切实加强管理无计划生育罚款的通知》(沅政发[1982]97号),沅江县档案局藏,档案号:36-2-693,1982年第165页。
    650 夏晓春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4日。
    651 影片由谢添导演,该片于1979年获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652 《抓好计划生育,促进农业生产》沅江县档案馆藏,档案号:36-2-645,1979年第103页——105页。
    653 胡嫦钰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654 李银河,前引书,第167页。
    655 阎云翔,前引书,第211-212页。
    6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9日)》,载湖南省妇联妇女干部学校编:《中国妇女运动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7年第214-215页。
    657 [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7页。不过,这句话不是出于高彦颐本身,而是有人就废缠足之事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女学报》主编薛绍徽时,她所提出的观点。
    658 李银河,前引书,第65、67页。
    659 曹霞春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2年8月12日。
    660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前引书,第118-119页。
    661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前引书,第119页。
    662 关于德行与生儿子之间的联系,李银河曾经有过分析。她说从表面上看,两者并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但在农民的逻辑中,二者确是有联系的,这个逻辑有一点循环论证的味道:第一层意思是,为什么你生不出儿子呢,因为你前世没有积下这份阴德,不是好人;第二层意思是为什么你没有德行不是好人呢,因为你生不出儿子。她认为这是因为概率的原因造成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生男孩的概率是50%,那些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人就倾向于将概率视为命运,为它附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见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前引书,第119页。
    663 谢丽华著:《我的生育故事》,三联出版社,2010年第61页。
    664 杨小良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
    665 杨小良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2年3月14日。
    666 带走张伯龙并不会强制实行男性输精管结扎,而是会被关起来作为震慑以要求女性回来采取结扎措施。张伯龙曾给我谈起有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上门的经历,他远远看到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要到他家来之后,吓的不知怎么办,他母亲情急之中就要他躲进一箱子里,然后老母亲就去应付那些计生人员,说媳妇儿子都没有在家,计生人员四处看看交代了一些事宜之后就走了,他后来也就不敢跑运输,直到老婆结扎。张伯龙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0年8月
    667 《沅江市志》未刊发版,第354页。
    668 《中国计划生育年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251-253页。
    669 郑雪飞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8月12日。
    670 《沅江市志》,未刊发版,第364页。
    671 表格根据访谈资料以及与妇女主任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672 中国计划生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计划生育年鉴(1986)》,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55页。也可见地方志编辑委 员会编:《湖南省志.人口志(第二十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8页。关于可以生二胎的一些条件,也请参见本书,第347-348页。
    673 最主要也是人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关于这个主题,国内外学者已对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影响因素、解决办法等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与探讨,请参见李树茁姜全保等著:《性别歧视与人口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74 [台]赵文瑾:《解放与负担:中国的一胎化政策中的父权矛盾》,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2007级硕士论文(未刊发)。
    675 杨小良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2年5月12日。
    676 [台]刘仲冬:《国家政策下的女性身体》,载女性学学会编:《台湾妇女处境白皮书:1995》,台北:时报出版社,1995年第234页。
    677 罗丽莎从1984年至1986年在杭州的丝绸厂开展了人类学的实地调查,主要考察三代(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不同的丝织女工对中国现代性的回忆、想象与渴望;三代不同的女工以各自带着历史印记的迥异的 方式定位她们自己与后毛时代现代性想象的各种交叉重叠的版本之间的关系。见[美]罗丽莎著,黄新译:《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678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10页。
    676 组的徐清香嫁到西村后,就找妇女主任黄光秀帮忙,生了第三胎,是个男孩。在第三章第三节提到的2组的张明辉家,村委员出于张家的实际情况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让她老婆生了“七仙女”,这都是照顾张明辉的面子和家庭,因为张是独子。
    680 沅江县于1974年开始实行《生育证》制度,不分城乡,不论胎次,由乡镇发放,1986年开始,生育证分为一孩生育证和二孩生育证两种。一孩生育证由乡镇审批发放,二孩由计生委审批发放,从1994年开始,凡符合政策要求生二胎的均由市计生委审批发放。从1995年8月起,准生证改为生育证,由省计生委统一印制,一孩两孩仍分乡镇、市两级发放。
    671 比如新婚夫妇都会给予一胎生育指标,但由于个人生育能力不是本人自己就知道的,所以会出现在本年度没有怀上的情况,6组李菊香1983年结婚,直到1989年才生育第一胎,在这几年之内每年都必须给予生育指标。《劫》
    682 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前引书,第8-9页。
    683 在豫东平原的陈村,一村民利用这一条花3000元办了二胎准生证,在这种合作中村民获得了生育二胎的权利,干部们获得了被请客和获得现金等礼物的好处。见陈心想:《从陈村计划生育中的博弈看基层运作情况》,《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第95页。
    684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前引书,第33页。
    685 这位老妇人对叶文德书记是这样说的:“求你让我儿子再生一个!你和虎仔再怎么说也是表兄弟啊,难道你忍心眼睁睁看他断了香火?只要你这辈子饶过他,我情愿这辈子给你做牛做马!”见黄树民,前引书,第197页。
    686 20世纪之后,除了文章中所提到的方法之外,作假的方式更是难以想象。一是隐性结婚。由于一结婚就成了计划生育户,就要经历办证件、入台帐、月检查等麻烦不完的事,受计划生育人员管束太紧,于是就出现了隐性结婚对策,不办结婚手续,也不举行结婚仪式,而成为事实上的夫妇关系,然后两人一起去外地,一般是投靠亲戚打工,生了孩子再办结婚或办个不太正式的场子。二是假离婚。一对年轻夫妇为了生个儿子,或多生个孩子,就表演一场假离婚。一般是大吵大闹或大打出手一阵子做样子给人看,接着就到乡里办离婚手续,女方回到娘家去。村民们也是心照不宣。乡里虽然也知道这样的事,但没有政策依据,技术性操作也难。后来据说想出的对策是,让离婚的双方各缴500元押金,如果复婚不再归还。
    687 廖丽君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9年8月12日。
    688 宝森,前引书,第306页。
    689 李天赐在我进入村庄调查之前因患癌症去世,如无特殊说明,文中关于李天赐的表述来自于与他妻子夏晓春的访谈。
    690 高彦颐著,前引书,前沿第11-12页。
    691 熊德宝妻子访谈记录:
    692 张大姐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6日。
    693 赵萍芳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1年6月15日。
    694 此部分的内容来自于与夏晓春的访谈,当时访谈在座人员还有6组的张秀英以及5组的徐清香,这两位也是我的访谈对象。我在整理访谈资料时按照时间顺序略加编辑使之具有连贯性。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695 村干部告诉我说,村里的记录一般保存三年或者最多五年就销毁了,一是没有专门的人管理文件,二是也没有地方放这么多文件。
    696 西村划分阶级情况,参见前文第三章第一节。
    697 李天赐的讲话来自于夏晓春的转述。
    698 夏晓春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1年8月15日。
    699 关于她老公结扎一事夏晓春没有多说,老公是在她生育第四胎之后结扎的,她说老公还发了结扎证,但是为什么她后来又怀了第五胎,并且夏本人还去实行结扎,她没有多说,我也不好多问。村支书说他老公是假结扎,弄了张假证明,但村里当时也没有追究。
    700 贺萧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了建国之后一个叫张朝凤(贺萧起的假名)童养媳的故事,她认为是一个不够好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不符合革命话语、主流话语对童养媳的描述,比如童养媳受到婆婆虐待,建国之后童养媳有离婚自由,张朝凤的叙述背离了这些话语,首先,婆婆对她很好,其次,她根本就没有离婚的自由。见贺萧:《革命寓于何处:一个童养媳的故事和社会主义中国初期社会变迁的样式》,未刊发。
    701 言心哲:《农村社会学》,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331页。
    702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271页。
    703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704 韩敏著,陆益龙、徐新玉译:《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8页。
    705 宝森,前引书,第306页。
    706 阎云翔,前引书,第103页。
    707 宝森,前引书,第60页
    708 《湖南省志(人口志)》,前引书,第158页。
    709 《沅江县志》,前引书,第563页。
    710 宝森,前引书,第307页;阎云翔,前引书,第105-106页。
    711 杨小良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2年8月12日
    712 就算现在她们两人还是村里人认为最好的夫妻之一,这个好来自于她老公张伯龙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做,在外面回来就会帮妻子打扫禾场,在家里拖地、帮忙做饭,夫妻俩体贴有加;同时我们也发现张对他的岳父岳母也非常好。
    713 张暑洪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09年8月12日。
    714 1983年几乎同时出版的三部著作,可称得上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们是菲利斯.安多斯(PhilKs Andors)的《未完成的中国妇女解放(1949-1980)》(The Unfinished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3.);凯.安.约翰逊(Kay Ann Johnson)所著的《中国的妇女、家庭和农民革命》(Women, Famil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以及朱迪思.斯特西(Judith Stacey)的《中国的父权制与社会主义革命》(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press,1983.)。相关内容介绍见绪论部分“国外研究状况”。
    715 转引自鲍晓兰:《美国的中国妇女研究动态分析》,载李小江等主编:《平等与发展(性别与中国第二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367页。
    716 转引自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绪论第11-12页。
    717 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绪论第12-13页
    718 韩敏著,前引书,第185-186页。
    719 鲁东秀访谈资料,访谈时间:2012年8月12日。
    720 李小江:《新时期妇女运动与妇女研究》,载李小江等主编:《平等与发展(性别与中国第二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354-355页。
    721 阎云翔,前引书,第115页、117页。
    722 迪莉娅.戴文著,胡泳、范海燕译:《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妇女的影响》,载李小江等主编:《平等与发展(性别与中国第二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9-10页。
    723 阎云翔,前引书,第125-126页。
    724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店2002年前言第15页。
    725 李银河,前引书,第43-47页。宝森,前引书,第275-280;阎云翔,前引书,第168-173页。
    726 周荣德在对云南士绅的研究专门提到了这点。见周荣德著:《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12月。
    727 阎云翔,前引书,第212页。
    728 史成礼,前引书,第230页。
    729 刘媛媛:《面对疼痛的自己:女性文学视域下的女性与生育》,载《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1期,第66页。
    730 [台]刘仲冬:《国家政策下的女性身体》,载女性学学会编:《台湾妇女处境白皮书:1995》,台北:时报出版社,1995年第234页。
    731 [台]刘仲冬:《国家政策下的女性身体》,载女性学学会编:《台湾妇女处境白皮书:1995》,台北:时报出版社,1995年第221页。
    732 皮埃尔、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大纲》,转引自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绪论第12页。
    733 到目前农村实行的基本都是从八十年代以来这样的政策,只是有的人已经在计划外生育第二胎,而计生干部没有盯得那么紧,都是挣只眼闭只眼,等生米煮成熟饭之后,象征性的罚款了事。文章中绪论开头部分提到的这个就是典型的案例。最后我的小姑子在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而且间隔16年之后又生了第一胎,罚款二万五,她们也心甘情愿交了罚款。
    734 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735 阎云翔,前引书,第225-226页。
    736 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727 在一些村庄,有的老年父母因为儿子的不孝等原因竟然采取自杀的极端行为,闫云翔在黑龙江下岬村就发现这样的案例,一例因为不堪忍受儿子儿媳的虐待而上吊自杀;一例因为因为自身火爆脾气不能与儿子儿媳好好相处而喝农药自杀。见闫云翔,前引书,第183页,101页。目前西村还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状况,不过,父母亲因为与儿子儿媳过不来而单独起灶火的情况大有人在。
    738 西村一个有四个儿子的老母亲(80多岁,老伴已经去世),没有儿子愿意要她住在自己家里一起吃住,这位母亲只能在有点破败的老屋单独吃住,每个儿子每年给200元钱,200斤米,所需蔬菜可以到儿子家的菜园去摘,遇到生病要住院,儿子之间就要互相扯皮了,为此村干部有时都伤透了脑筋。
    729 贝纳德.亚斯贝尔著,林文斌廖月娟译:《改变世界的药丸——避孕药的故事》,台北: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第5页。有关口服避孕药发明的过程及推广情况,此书有非常详细的介绍。
    740 二十余种针对妇女的避孕药品又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一是短效药(四种),二是速效药(四种),三是长效药(四种),四是阴道用药(五种),五是辅助药(两种)。见《中国计划生育年鉴(1986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第251-253页。
    741 (台)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三民书局,2008年第29页。
    742 (台)吴嘉苓:《受污名的性别、性别化的污名:从台湾‘不孕’男女处境分析污名的性别政治》,《台湾社会学刊》,2002年12期第128页。
    743 [美]凯特.米利特著,钟良明译:《性的政治》,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0页。
    744 阎云翔,前引书,第33页。
    746 杨善华:《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载魏国英主编:《教育:性别维度的视角》,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年第304页。
    746 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绪论第2页。
    747 贝纳德.亚斯贝尔著,林文斌廖月娟译:《改变世界的药丸——避孕药的故事》,台北: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导论第2-3页.
    748 沙吉才:《当代中国妇女地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7-9页。
    1、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三卷):党派群团志——妇女团体,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
    2、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五卷):民俗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
    3、 湖南省妇女联合会:《湖南妇女工作五十年1953—2003》
    4、益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益阳市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
    5、李润波等编:《沅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6、沅江县档案局计划生育档案材料:档案号:36-2-1;36-2-323;36-2-296;36-2-242;36-2-645;36-2-646;36-2-693;36-2-710;36-2-734;36-2-782;36-2-202;36-2-601;69-2-1;69-2-2;69-2-3;69-2-4;69-2-5;69-2-6 69-2-7;69-2-9;
    7、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档案,档案号:219—1—31;219—1—32;219—1—33;219—1—49;219—1—50;219—1—56;219-1-66;219—1—69;219—1—71;219—1—376;219—1—81;219—1—90;219—1—91;
    8、湖南省统计局编:《湖南省统计年鉴》(1982),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9、中华全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所编:《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49—198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10、毛况生主编:《中国人口·湖南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
    11、中国计划生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计划生育年鉴》,1986,1987,1988,1989.
    1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年鉴》,1985,1986,1987,198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史》,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2006年。
    1、梁中堂,阎海琴著:《中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问题研究》,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
    2、王胜今景跃军等著:《中国农村生育行为研究》,长春出版社,1999年。
    3、李小江主编:《生育:传统与现代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李小江主编:《平等与发展》,三联书店出版,1997年
    5、李小江等著:《历史、史学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6、李小江主编:《让女人自己说话》(1-4),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
    7、李银河:《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8、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9、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
    10、吕铁力:《生育人生:田野调查笔记-生育文化·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中国妇女出版社,2002年。
    11、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山东东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美]阎云翔著,龚小夏译:《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13、叶汉明:《主体的追寻:中国妇女史研究析论》,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1999年。
    14、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
    15、汪民安主编:《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杨魁孚等主编:《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记》,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
    17、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8、杜芳琴,和锺华主编:《大山的女儿:经验、心声和需求山区妇女口述》(西南卷、华北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蔡一平、王政、杜芳琴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资料),天津,1999年。
    20、王政、杜芳琴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书店,1998年。
    21、杜芳琴、王政主编:《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22、杜芳琴著:《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中国妇女研究年鉴》,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
    24、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5、谭琳主编:《1995—200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26、谭琳,刘伯红主编:《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回应《北京行动纲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7、王政,陈雁主编:《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8、定宜庄著:《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年
    29、吕芳上编:《近代中国的妇女与国家1600-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2000年。
    30、游鉴明编:《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2000年。
    31、罗久蓉,吕妙芬编:《近代中国的妇女与文化1600-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出版,2000年。
    32、郑真真,解振明主编:《人口流动与妇女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3、[加]宝森著,胡玉坤译:《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34、[加]朱爱岚著,胡玉坤译:《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5、[美]伊佩霞著,李志生译:《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36、[美]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37、[美]高彦颐:《闺塾师: 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38、[美]费侠莉著,甄橙:《繁盛的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别,960—-166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39、[美]贺萧著,韩敏中,盛宁译《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40、[美]艾华著,施施译:《中国的妇女与性相——1949年以来中国的性别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1、[美]罗莉莎著,黄新译:《另类的现代性: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性别向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42、[美]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译:《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43、[澳]杰华著,吴小英译:《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44、韩敏著,陆益龙、徐新玉译:《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庄的社会变迁与延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45、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3月。
    46、林懋春著,张雄、沈炜、秦美珠译:《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47、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2月。
    48、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
    49、[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50、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5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52、杨华:《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1、Judith Banister, China's Changing Popul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Tamara Jacka, Women's Work in Rural China: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an Era of Reform,
    3、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Phyllis Andors, The Unfinished Liberation of Chinese Women1949-1980,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3.
    5、Kay Ann Johnson, Women, the Family and Peasant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6、Margery Wolf, 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 Stanford University,1972.
    7、Judith Stacey, 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press,1983.
    8、Emily Honig, Gail Hershatter, Personal Voices:Chinese Women in the 1980'S, Stanford University,1988.
    9、Deborah Davis, Stevan Harrell, China's Family in the Post-Mao E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1.《人民日报》
    2.《光明日报》
    3.《新湖南报》
    4.《湖南日报》
    5.《湖南妇女报》
    6.《沅江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