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幸福的本质及其现实建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一直在探寻幸福,追求幸福。每个人都盼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有关幸福的问题又始终困扰着人们。因此,研究幸福必须对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作出回应。
     首先,有关幸福的“四大”问题:一是人生的终极目的究竟是道德还是幸福。本文认为,只有幸福才有资格戴上人生终极目的这顶桂冠,道德则居于从属地位,它只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手段;二是人们对幸福的概念有不同见解。关于幸福的概念有“满足说”、“快乐说”、“自我实现说”、“意义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关于幸福概念的争论在理论上最后主要归结到幸福“快乐论”和幸福“实现论”两大派别。这两种观点看似难以调和,但解决它们之间矛盾可以借助“好生活”作为媒介予以超越。因为,幸福实际上是人们先经过感受,继而进行判断、反思得出正向阈值后的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产生幸福的感受是来自于“好生活”,而“好生活”要保证人们置身其中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据此,人们在实际感受幸福时,应存在一个递进链条:好生活(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苦乐的正向阈值→幸福;三是关于幸福的寓所也存在争议。有人主张幸福在现实世界,也有人声称在天堂,还有人主张幸福在心,等等。但幸福只能是寓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之处;四是有关实现幸福的途径也是观点迥异。基督教幸福观认为想要幸福就好好地在人间赎罪,因为人是有原罪的,赎罪之后就可以到天堂享受幸福。中国道家的幸福观是顺应天道,推崇合于自然、清静无为的幸福,等等,但实际上实现幸福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那就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准备条件,并努力实现两者的统一。
     其次,幸福观、幸福感以及幸福指数等方面的问题。因为幸福观、幸福感以及幸福指数都是围绕着幸福而产生的概念,理解它们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实现幸福。幸福观是人们对何谓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的基本态度和总的看法。目前,我国社会上存在多种幸福观:显性主流的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隐性的幸福观有享乐主义幸福观、消费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的幸福观、拜金主义幸福观等。当前,有些人的幸福观存在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关系。幸福观对幸福感有决定性影响。同种境况,持有不同幸福观的人可能幸福感受不同。此外,影响幸福感还包括人格、健康、年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幸福指数是对幸福感的量化。以现有的科学技术,人类还无法对人的幸福感进行精确量化,只是个体自身凭借自己的感觉大致判断自己是否幸福。但由于目前人类无法找到其他更好的手段来描述幸福感,所以幸福指数还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幸福指数尽管不完全科学,但毕竟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从幸福指数上看,当前国人的幸福指数不高,主要原因有:浅层原因有国人富裕之后感到困惑、“三难”(房子、教育、医疗)问题让其不幸福、生态环境使其不幸福;深层原因是社会支持系统动摇、传统优秀品质被消解、幸福思想异化、社会存在不公平、人们的不安全感加剧。
     最后,研究幸福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实现幸福。这就需要为实现幸福准备所需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幸福,作为幸福的主体——人必须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注重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幸福感知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要生活在幸福社会之中。幸福社会应是政治民主、经济繁荣且可持续发展、法制健全、文化健康、社会和谐,秩序稳定、环境生态。所以,建构幸福社会必须发展经济,为幸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维护公平正义,使幸福社会保持恒久稳定;建设幸福文化,为幸福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建设生态文明,为幸福社会创造美丽空间;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使弱势群体也能在幸福社会幸福生活。
Mankind has been looking for and pursuing happiness. Everyone hopes to live ahappy life, but people are always plagued by questions about the happiness. So theresearcher must respond to these confusing questions when he studies happiness.
     First of all,there are the four questions about happiness:.The first is which the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is between the moral and happiness This paper argues thatonly happiness is qualified to wear the crown of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ife. Themoral lies in the subordinate status, only the means to happiness for people. Second,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ere are theories ofsatisfaction of human desires or joy self-realization, making sense and so on. Thedebate about concept of happines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heories of joy andrealization. It seems difficult to reconcile these two views,but we can solve the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m by the medium of the “good life”. In fact,happiness ispeople’s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concluded afterfeeling,judgment and rethink,but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comes from the "goodlife",which must ensure that people can achieve self-realization and all-rounddevelopment in it.Therefore,there is a progressive chain,which is from the good lifeto the positive threshold,and then to the happiness, when people feel happy.Thirdthere is controversial about “where happiness is”. Someone argues that happinesslies in the real world, others claim that it is in heaven, in mind,and so on. But itexists in the junc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orld.Fourth,there are differentpoints about the way to obtain happiness. Christians think people want to be happyonly if they atone well in the world because human being is guilty,and people willenjoy themselves in heaven after atonement.The Taoist thinks happiness comes fromthe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e.But in fact, there is the unique way to obtainhappiness,that is,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Secondly,we must study the view,feeling and index of happiness.These questionsare derived from the happiness.If you can understand them,you will obtain andrealize happiness better. The view of happiness is about the basic attitude andgeneral point towards “what happiness is “and “how to obtain i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iews of happiness in our country: the happiness of Marxism ismainstream happiness. Recessive views of happiness are hedonism,utilitarianism,consumerism,materialism and so on.At present people have the misconceptions ofhappines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people aren’t able toharmonize the material happiness and spiritual happiness, the personal happiness andsocial happiness properly. The view of happiness has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feelingof happiness. People who have different views of happiness, may feel different in thesame situation. In addition, personality, health, age,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have effects on happiness. The index ofhappiness is the quantitative of happiness. But using the present science andtechnology, human being is also unable to quantify happiness accurately and onlyindividuals can judge happiness or not approximately from their feelings, but humanbeing can't find other better means to describe the happiness at present,which leadsto be used extensively. Though the index of happiness isn’t scientific, it also has acertain value when people study happiness. Looking from the index of happiness, theone of the current Chinese is not high because they feel confused after rich and the“three (house, education, health care) problems” make them unhappy, and so does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further reasons are that social support system shaken,traditional qualities eliminated, alienation of happy thoughts, unfairness andinsecurity in life.
     Finally, the key problem to study happiness at present is to obtain or realizehappiness in real life.we need to crea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happiness. Toobtain or realize happiness, the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correct view of happiness,noble moral, cultivating his morality, maintain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vingthe ability of the feelings and creativity of happines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mustlive in a happy society. Therefore,the government needs to construct a happysociety,in which there should be political democracy, economic prosperity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cultural health, socialharmony and stability, environmental ecology.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happysociety i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to lay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Maintain fairnessand justice for permanent stability, create culture of happiness providing spiritual support for a happy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reatesbeautiful place for social happiness,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assumes that the vulnerable groups can also live a happy life in the society.
引文
①温家宝著:《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中国梦:我们的梦》,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①(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页。
    ②(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2页。
    ②(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7页。
    ③(德)威廉·施密德:《幸福》,黄霄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④(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王冰,刘骏杰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⑤万俊人等著:《什么是幸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59页。
    ⑥(美)马丁·塞利格曼著:《真实的幸福》,洪兰译,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7页。
    ⑦林永鸿:《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⑧陈瑛主编:《人生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280页。
    ①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公正和幸福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①孙英著:《幸福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②刘海生著:《教师幸福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③江畅著:《幸福与优雅》,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①江畅,周鸿雁主编:《幸福与优雅》,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②王永年著:《生命的张力:人类双重价值追求论略》,海风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①江畅,周鸿雁主编:《幸福与优雅》,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③江畅,周鸿雁主编:《幸福与优雅》,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①胡纪泽著:《中国人的焦虑:一次文化突围的尝试》,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4页。
    ③孙中山著《孙中山非常言:论道1896~1925》,叶匡政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54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⑤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06年4月21日。
    ⑥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0年2月12日。
    ⑦Julia Annas:The Morality of Happines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40‐41.
    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9页。
    ①(苏)图加林诺夫著:《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齐友,王霁,安启念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②(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①王艳菊:《论幸福作为核心终极价值》,中国德育,2008年,第2期。
    ①WilliamJames.VarietiesofReligiousExperience:AStudyinHumanNature,London:Routledge,2002.P66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49页。
    ③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4页。
    ④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66页
    ⑤(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⑥转自汪丁丁著:《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①(荷兰)斯宾诺莎著:《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7页。
    ②冯友兰著:《三松堂全集》(第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9页。
    ①宋希仁著:《人生哲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②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3页。
    ③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3页。
    ①孙英著:《幸福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2页。
    ③(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页。
    ①(德)威廉·施密德:《幸福》,黄霄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86页。
    ②(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王冰,刘骏杰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③(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8页。
    ①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公正和幸福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页。
    ①(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
    ①吕秀斌著:《幸福之道》,群众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
    ②(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8页。
    ③(德)克莱因著:《幸福之源》,方霞译,中信出版社,2007版,第101页。
    ①(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8页。
    ②(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3页。
    ③(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8页。
    ④(美)爱因·兰德著:《新个体主义伦理观》,秦裕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4页。
    ①(英)丹尼尔·列托著:《追究幸福:微笑中的科学》,胡燕平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138页。.
    ②(美)达林·麦马翁著:《幸福的历史》,施忠连,徐志跃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①(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35页。
    ②北京大学编:《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25页。
    ③(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④胡伟希著:《生命的恩典:幸福与痛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③(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生命的心流》,陈秀娟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④(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4页。
    ⑤陈惠雄著:《陈惠雄解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①(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页。
    ②(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页。
    ③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5页。
    ①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9‐230页。
    ②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2页。
    ③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3页。
    ④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1页。
    ⑤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4页。
    ⑥转引(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著:《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影印第8版),匡宏邓晓芒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93页。
    ⑦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4页。
    ⑧(英)洛克著:《人类理解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28页。
    ⑨(英)洛克著:《人类理解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28页。
    ⑩(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7页。
    11(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7页。
    12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9页。
    13(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荣震华,李金山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45页。
    ①林永鸿:《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②孙英著:《幸福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2页。
    ④(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191页。
    ⑤(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⑥(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⑦(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⑧(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①Louis P.Pojman:Ethical Theory: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Wadsworth PublishingCompany,USA,P149.
    ②Louis P.Pojman:Ethical Theory: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USA,P15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④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公正和幸福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颜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颜一,崔延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②詹世友,王涵林:《论正义和好生活的关联方式——兼谈马克思的正义观》,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3(2)。
    ③Louis P.Pojman:Ethical Theory: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Wadsworth PublishingCompany,USA,P149.
    ④孙凤著:《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①(德)克莱因著:《幸福之源》,方霞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②孟宪鹏主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政干部工作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第589页。
    ③孙英著:《幸福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④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⑤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②刁永祚著:《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2页。
    ①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84页。
    ②(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1页。
    ①王世朝著:《谁偷走了你的幸福:关于人·.人性·人生的哲学笔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①(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7页。
    ①(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58‐4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0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人以来重要文献选編》(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①黄谦明:《论消费主义思潮、经济增长方式与国民幸福》,学术论丛,2009年,第1期,第119页。
    ②周雨生:《消费主义潮流令人担忧》,,南方周未,1993年7月9日,第7版。
    ①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
    ②刘芳:《幸福感研究综述》,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页。
    ①郑国娟著:《幸福管理:心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
    ①彭怡陈红:《基于整合视角的幸福感内涵研析与重构》,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7期,第1054页。
    ①Ryff C D,Keyes C L 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95,P719‐727.
    ②Ryan R M,Deci E L.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udaimonicwell‐being.Annual Review Psychology,2001,P141‐166.
    ③彭怡陈红:《基于整合视角的幸福感内涵研析与重构》,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7期,第1055页。
    ①郑雪,严标宾,邱林等著:《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①郑雪,严标宾,邱林等著:《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②郑雪,严标宾,邱林等著:《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③Omodei,M.M.&Wearing,A.J.(1900).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toward andinter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P762‐769.
    ④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4期,第26页。
    ①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年第1期,第51页。
    ②刁永祚著:《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4页。
    ①郑雪,严标宾,邱林等著:《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②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年第1期,第50页。
    ③王海明,孙英著:《美德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1页。
    ①苗元江著:《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②高峰著:《生活质量与小康社会》,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③(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④(美)戴维·吕肯著:《幸福的心理学》,黄敏儿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⑤(美)达林·麦马翁著:《幸福的历史》,,施忠连,徐志跃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413页。
    ①(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②(美)卡萝尔·格雷厄姆著:《这个世界幸福吗》,施俊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108页。
    ③D.G.Blanchflower&A.Oswald,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Paper presented at NBERConference,London,2000.
    ①(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②(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页。
    ③(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的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P72页。
    ④(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①Meiqin You,Yuanjiang Miao,Xiaohong Zhu. Econom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Beijing,2011.
    ②方纲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
    ③李维著:《风险社会与主观幸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①(美)雅克·蒂洛,基斯·克拉斯曼著:《伦理学与生活》,.程立显,刘建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27页。
    ②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23页。
    ③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22页。
    ④赵敦华著:《西方哲学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8页。
    ⑤(德)康德著:《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6页。
    ⑥(德)康德著:《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页。
    ⑦(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页。
    ①(法)摩莱里著:《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0‐91页。
    ②彭代彦著:《通向幸福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
    ③(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④(美)科利斯·拉蒙特著:《人道主义哲学》,贾高建,张海涛,董云虎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241页。
    ①(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②(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①(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②(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页。
    ③(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0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3页。
    ③王艺著:《幸福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4页。
    ①(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②(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③于建荣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④于建荣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9‐10页。
    ①李学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88‐89页。
    ②方纲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③方纲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页。
    ①(法)拉法格著:《思想起源论》,王子译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31页。
    ①(德)鲍吾刚著:《中国人的幸福观》,严蓓雯,韩雪临,吴德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9页。
    ①(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91页。
    ②(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8‐89页。
    ①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数据,2006年第8期,第10页。
    ①武洁:《国人“幸福感”缘何每况愈下?》,上海金融报,2010年10月22日,第A02版。
    ①(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王冰,刘骏杰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①陈惠雄著:《陈惠雄解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②陈惠雄著:《陈惠雄解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③(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④(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①(法)安德烈·莫罗阿著:《人生五大问题》,傅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页。
    ①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②蒋士会,唐德海编著:《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①胡鞍钢:《中国环境十大危机》,发现,1997年,第3期。
    ②龚沛光,陈泮勤著:《大气污染》,气象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①周松波著:《方圆之探——解码中西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
    ②沈颢,(不丹)卡玛尤拉主编:《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③沈颢,(不丹)卡玛尤拉主编:《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②王元明:《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6‐7页。
    ③江畅著:《走向优雅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①茅于轼著:《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论财富与地位的不平等》,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第135页。
    ①孙凤著:《和谐社会和主观幸福感》,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139页。
    ②(美)霍妮著:《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①(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页。
    ①(法)阿尔布(Albou,Paul)著:《经济心理学》,符锦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105页。
    ②(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蒋自强,钦北愚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页。
    ②Harold D.Lasswell and Abraham Kaplan,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iversity Press,1950,P78.
    ③王浦劬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法)卢梭著:《爱弥儿》(上),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10~311页。
    ①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公正和幸福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②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91页。
    ③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教育科学,2002年,第9期,第41页。
    ④严标宾:《基于情绪智力背景的幸福智力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
    ⑤肖冬梅:《幸福能力及其培养》(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第58页。
    ⑥孙鼎国,李中华主编:《人学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
    ①(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
    ②(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③符江著:《打开幸福之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①符江著:《打开幸福之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②顾智明:《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21‐24。
    ③胡伟希著:《生命的恩典:幸福与痛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页。
    ①王成全著:《幸福在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
    ①孔刃非著:《幸福学》,线装书局,2010年版,第51页。
    ①高榕璠编著:《每天幸福一点点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119页。
    ①(德)克莱因著:《幸福之源》,方霞译,中信出版社,2007版,第221页。
    ①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71页。
    ①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②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①廖晓文,张静如主编:《盛世开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24页。
    ②廖晓文,张静如主编:《盛世开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③刘大胜主编:《科学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38页。
    ④廖晓文,张静如主编:《盛世开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37页。
    ①李培林著:《和谐社会十讲》,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1~32页。
    ①俞可平著:《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①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年。
    ②(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著:《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①廖晓文,张静如主编:《盛世开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3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①张映芹著:《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基于国民幸福视角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8页。
    ②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3页。
    ①陈湘舸,杜敏:《幸福文化及其价值定位》,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65页。
    ①宋言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103页。
    ②廖晓文,张静如主编:《盛世开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河北人民出版社,第38页。
    ①(美)内尔诺丁斯著:《幸福与教育》,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②(英)罗素著:《罗素道德哲学》,李国山译,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页。
    1.(德)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何怀宏,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11.
    3.(德)威廉·施密德:《幸福》,黄霄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王冰,刘骏杰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5.万俊人等著:《什么是幸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6.(美)马丁·塞利格曼著:《真实的幸福》,洪兰译,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
    7.林永鸿:《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8.赵汀阳著:《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公正和幸福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孙英著:《幸福论》,人民出版社,2004.
    10.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90.
    11.江畅,周鸿雁主编:《幸福与优雅》,人民出版社,2006.
    12.王永年著:《生命的张力:人类双重价值追求论略》,海风出版社,2002.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14.胡纪泽著:《中国人的焦虑:一次文化突围的尝试》,工人出版社,200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16.孙中山著《孙中山非常言:论道1896~1925》,叶匡政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1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
    18.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新华网,2006.4.21.
    19.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0.2.12.
    20.Julia Annas:The Morality of Happines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1.(苏)图加林诺夫著:《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齐友,王霁,安启念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2.(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王艳菊:《论幸福作为核心终极价值》,中国德育,2008(2).
    24.William James.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A Study in Human Nature,London:Routledge,2002.
    25.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
    26.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64.
    27.周辅成选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
    28.(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9.转自汪丁丁著:《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0.(荷兰)斯宾诺莎著:《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7.
    31.冯友兰著:《三松堂全集》(第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32.宋希仁著:《人生哲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33.(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传金,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
    34.(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王冰,刘骏杰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35.(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
    36.(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何意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7.陈湘舸,杜敏:《幸福文化及其价值定位》,甘肃社会科学,2008(6).
    38.宋言奇:《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9.(美)内尔·诺丁斯著:《幸福与教育》,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0.吕秀斌著:《幸福之道》,群众出版社,2011.
    41.(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
    42.(德)克莱因著:《幸福之源》,方霞译,中信出版社,2007.
    43.(英)约翰·穆勒著:《功利主义》,徐大健译,商务印书馆,2007.
    44.(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
    45.(美)爱因·兰德著:《新个体主义伦理观》,秦裕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
    46.(英)丹尼尔·列托著:《追究幸福:微笑中的科学》,胡燕平译,重庆出版社,2010.
    47.(美)达林·麦马翁著:《幸福的历史》,施忠连,徐志跃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48.(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5.
    49.北京大学编:《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第225。
    50.(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1.胡伟希著:《生命的恩典:幸福与痛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53.(英)罗素著:《罗素道德哲学》,李国山译,九州出版社,2004.
    54.(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生命的心流》,陈秀娟译,中信出版社2009.
    56.陈惠雄著:《陈惠雄解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7.冯俊科著:《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中华书局,2011.
    58.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9.转引(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著:《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影印第8版),匡宏邓晓芒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60.(英)洛克著:《人类理解论》(上),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61.张映芹著:《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基于国民幸福视角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2.(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荣震华,李金山译,商务印书馆,1984.
    63.(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
    64.Louis P.Pojman:Ethical Theory: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Wadsworth PublishingCompany,USA.
    6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颜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颜一,崔延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7.詹世友,王涵林:《论正义和好生活的关联方式——兼谈马克思的正义观》,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3(2)。
    68.孙凤著:《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科学出版社,2008.
    69.(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著:《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7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
    72.孟宪鹏主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政干部工作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
    73.许春玲,周树智主编:《城市社会转型与幸福感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
    75.刁永祚著:《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6.王世朝著:《谁偷走了你的幸福:关于人·.人性·人生的哲学笔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77.(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
    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79.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
    8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人以来重要文献选編》(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第850。
    81.黄谦明:《论消费主义思潮、经济增长方式与国民幸福》,学术论丛,2009(1).
    82.周雨生:《消费主义潮流令人担忧》,,南方周未,1993.7.9.
    83.刘芳:《幸福感研究综述》,甘肃高师学报,2009(1)
    84.郑国娟著:《幸福管理:心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85.彭怡陈红:《基于整合视角的幸福感内涵研析与重构》,心理科学进展,2010(7).
    86.Ryff C D,Keyes C L 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
    87.Ryan R M,Deci E L.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eudaimonic well-being.Annual Review Psychology,2001.
    89.郑雪,严标宾,邱林等著:《幸福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90.Omodei,M.M.&Wearing,A.J.(1900).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projects:toward and inter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9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
    9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1).
    93.王海明,孙英著:《美德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4.苗元江著:《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95.高峰著:《生活质量与小康社会》,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96.(瑞士)布伦诺.S.费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著:《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7.(美)戴维·吕肯著:《幸福的心理学》,黄敏儿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8.(美)达林·麦马翁著:《幸福的历史》,,施忠连,徐志跃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
    99.(美)卡萝尔·格雷厄姆著:《这个世界幸福吗》,施俊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100. D.G.Blanchflower,&A.Oswald,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Paper presentedat NBER Conference,London,2000.
    101.(美)伊斯特布鲁克著:《美国人何以如此郁闷:进步的悖论),喻文中,黄海燕译,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102.(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的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103. Meiqin You,Yuanjiang Miao, Xiaohong Zhu. Econom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Beijing,2011.
    104.方纲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居民主观幸福差异研究——以成都市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05.李维著:《风险社会与主观幸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06.(美)雅克·蒂洛,基斯·克拉斯曼著:《伦理学与生活》,.程立显,刘建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107.赵敦华著:《西方哲学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08.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109.(法)摩莱里著:《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
    110.(美)科利斯·拉蒙特著:《人道主义哲学》,贾高建,张海涛,董云虎译,华夏出版社,1990.
    111.王艺著:《幸福转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2.于建荣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113.李学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14.(法)拉法格著:《思想起源论》,王子译译,三联书店,1963.
    115.(德)鲍吾刚著:《中国人的幸福观》,严蓓雯,韩雪临,吴德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16.(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
    117.武洁:《国人“幸福感”缘何每况愈下?》,上海金融报,2010.10.22.
    118.俞可平著:《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9.陈惠雄著:《陈惠雄解读快乐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0.(法)安德烈·莫罗阿著:《人生五大问题》,傅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121.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3.
    122.蒋士会,唐德海编著:《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3.龚沛光,陈泮勤著:《大气污染》,气象出版社,1985.
    124.周松波著:《方圆之探——解码中西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
    125.沈颢,(不丹)卡玛尤拉主编:《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127.王元明:《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28.江畅著:《走向优雅生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9.茅于轼著:《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论财富与地位的不平等》,群言出版社,2013.
    130.高榕璠编著:《每天幸福一点点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131.(美)霍妮著:《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132.(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
    133.(法)阿尔布(Albou,Paul)著:《经济心理学》,符锦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134.(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蒋自强,钦北愚译,商务印书馆1997.
    1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136. Harold D.Lasswell and Abraham Kaplan,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iversityPress,1950.
    137.王浦劬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38.(法)卢梭著:《爱弥儿》(上),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
    139.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0.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教育科学,2002(9).
    141.严标宾:《基于情绪智力背景的幸福智力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8.
    142.肖冬梅:《幸福能力及其培养》(湖南大学博士论文),湖南大学,2012.
    143.孙鼎国,李中华主编:《人学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144.符江著:《打开幸福之门》,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145.顾智明:《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2).
    146.王成全著:《幸福在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47.孔刃非著:《幸福学》,线装书局,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