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以及公共财政、民生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2009年左右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呈缩小趋势,西部地区发展更快;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增多,标准不断提高、个人负担不断降低,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和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问题越来越凸显,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和不均衡越来越突出;区域内、省际内不均等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基本公共服务结构差异等问题显现。这些都表明,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在推进中是继续坚持以前渐近式的扩大投入、增加项目、提高标准思路,还是要进行调整?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寻找答案。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不断缩小。公共服务主要源自于正外部性,一类是让大家生活得更好,比如接受教育、享受公共文化、免于贫困(社会救助、保障住房等)、免于疾病等;一类是与劳动力流动相关,能够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公共服务”,特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提供、需要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基本”是指与人们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紧密相关、还受国家财政供给能力约束的公共服务。社会扣除理论、公平正义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平正义论等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我国包容性发展中的财政选择、民生财政、区域平衡发展等理论,都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在具体供给中,要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市场、社会各得其所、共同发挥作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包括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分税制、建立公共财政、实施转移支付等。
     实践层面,首先回顾了国外的做法与经验。选取典型国家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成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起,到近期欧债危机后欧盟各国快速推进的福利改革都表明,改革完善已成为主流。主要经验有:公共服务提供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各国不同、量身定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修正、不断改进的逐步完善过程,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方式要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等;改革未有尽头,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各国都“在路上”,并且会一直“在路上”。主要教训有:跃进式、追赶式、渐近式福利,都会遇到财政汲取能力的天花板,只要超过了财政收入,就会遭遇福利困境或福利陷阱;由于制度惯性,福利困境会滞后一段时间才显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显现,任何国家都会遭受福利改革之困,新兴国家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老牌福利国家会遭遇利益集团的阻挠。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建国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事项少、广覆盖、区域均等、城乡分割、个人负担较低”的低水平均衡时期(1949—1977年),“覆盖面不断缩小、区域差距不断加大、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群体差距不断加大、个人负担不断加重”的逐步失衡时期(1978—-2002年),“广覆盖、趋于均衡、个人负担降低”逐步迈向新的均衡时期(2003年—至今)。
     从理论和实践分析看,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生于经济社会发展,尝试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框架。由于公共服务需求单边增长、公共服务供给受财政能力约束有上限,故公共服务供给在经历瓦格纳增长后,必然会在财政能力约束下出现瓦格纳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一般会经历较低且相对稳定、持续增长、水平合理且相对稳定等三个阶段。进入瓦格纳调整即相对稳定阶段后,公共服务供给就要从扩大投入、数量扩张到提高质量和提升效率转变,从满足需求到引导管理预期的转变。按照供求框架的分析,当前我国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难点在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变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增大,由此判断我国正在向第三个阶段转变:即将进入巩固完善时期,要更加关注机会均等、更加关注质量效率、更加关注预期引导,主要目标是:全面覆盖,公平均等,负担均衡,要把握四个基本原则:公平正义,一体化;基本适度,可持续;政府主导,多元化;事权清晰,均等化,要在数量标准的基础上,关注质量标准及可及性标准。
Since the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sixth plenary meeting put forward "gradually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as 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increase of centr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finance and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the framework for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initially formed and relating standards established. Basic public services disparity showed a trend of shrinking around2009, while the western region developed faster. Due to expanding coverage, increasing service items, improving standards, reducing individual burden, we have built the world's largest, full covere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network and old-age security network. Those problems such as under investment and widening disparity get preliminarily resolved. But new problems occurred:inadequate and imbalanced supply,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inequality, and architectural differences are more and more highlighted. All of these show that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n China is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We need to study thoroughly in advance to continue to stick to our previous thinking, namely incremental expand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ject, and increase in the standard, or still need to adjust our thought.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answer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is shrinking from public servic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to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Public service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ne kind is to let all the people have a better life like receiving education, enjoying public culture and freedom from poverty(social assistance, affordable housing, etc.); another is to promote the free movement of labor which is related to labor mobility, like endowment insurance, medical insurance and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etc. the "public service" in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especially refers to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provide, need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basic" refers to the basic right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 also be bound by national finance supply capacity of public services. Classic marxist theory like social theory of deduction, fair justice, western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like welfare economics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our country's inclusive development theory like fiscal choice, financ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reg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finance, all of those theories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n the specific supp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needs to be dealt with, let the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 find its right place and function together.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at i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each performs its own functions, cooperates closely,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and high-efficient basic 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equ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cludes promot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mplement system of tax distribution, build public finance and carry out transfer payment.
     In practical leve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eig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firstly. It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ases in typical countrie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in the1980s to the recent welfare reform the European Union rapid pushed after debt crisis show that reform and improvemen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Main experience are:Public services is not a pattern, but is customized; it is not accomplished in an action, but constantly amended and improved process; it needs a long historical period to establish a perfect system; the financial support manner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is to match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etc.; along with the endless reform, all countries are "on the road" in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the public service, and will always be "on the road". Main lessons are:A leap, chasing, incremental benefits has the financial ability to ceiling, as long as exceed the fiscal revenue, will encounter benefits plight or benefits trap; due to the system inertia welfare predicament will lag for some time to appear, since from thrifty into luxury is easy, from luxury into thrifty is hard, once appeared any country will suffer benefits plight, emerging countries may arouse social unrest, while established welfare states will meet with obstruct of interest groups. Since1949, the regional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roughly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low level balance period namely "few items, wide coverage, regional equalization, divis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wer individual burden"(1949-1977), gradual unbalance period namely "shrinking coverage, enlarged regional disparity, increasing urban-rural gap, rising group disparity and sharpening individual burden"(1978-2002), and gradual march toward new balance period "wide coverage, lean to balance, lower individual burden "(2003-now).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the regional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derived from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framework. Due to the demand of public service unilateral growth and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limited by fiscal capacity,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will appear under fiscal capacity constraints Wagner adjustment after Wagner growth, and the'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will generally experience three phases:lower and relatively stable, sustainable growth, reasonable level and relatively stable. After enter the Wagner adjustment, the relatively stable phase,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is converting from expanding investment and quant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rom meeting demand to guide the expecte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of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main difficulties on regional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are in narrowing fiscal revenue growth space and enlarging expenditure pressures, thus help to judge is to convert to the third stage in our country, namely is about to enter to consolidating perfect perio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the quality efficiency, prospects guide. Main objectives are:complete coverage, fair and equal, balanced burden. To grasp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integration based in fairness and justice; broadly appropriate sustainable growth; diversification dominated by government; clear and equal power divis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standard and accessibility standard on the basis of quantity standard.
引文
[1] 这一比重在2002年时,仅为4.4%。
    [2] 2007年,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
    [4] 自2011年至2014年,社会保障已连续4年位居“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榜首。
    [5] 从世界银行的报告看,中等收入是为了给国家分类使用的一个词,即对于某个年度,规定一个人均收入区间为中等收入区间。其数值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2008年这个区间是976—11906美元。
    [6]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郭庆旺等译:《公共部门经济学》(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6。
    王晓杰(2012)实证分析了1999年、2009年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东、中、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第7期。
    [8] 沃尔特·尼科尔森著,朱幼为等译: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
    [9] 根据Ver Eecke(1999)的统计,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独立使用并且.有公共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概念有18种之多,而目.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其中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用最为普遍,而且这两个概念常常相互通用。转自吴乐珍(2012)。
    [10]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第1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320-322
    [11] 非竞争性改变是因为使用者数量,非排性是改变是因为能否收费,与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如随着技术进步,海洋捕鱼具备了收费的可能性。根据收费和使用者数量是否超过“拥挤点”,同一个物品的属性会发生变化。
    [12] 格里高·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北京人学出版社,2010年,163-176。
    [13] 有的还称为混合公共产品、近似公共产品等。
    [14] 大卫·N·海曼著,张进昌译: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575。
    [16] 阿瑟·奥肯著,陈涛译:平等与效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28。
    [17]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中白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65-74(12节)。
    [18]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
    [1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远行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
    [20]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4]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8] 苏明、刘军民等: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33-147。
    [31] 2013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楼继伟作了题为《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的发言。
    [32] 刘尚希:论民生财政,财政研究,2008年,第8期,2-10。
    [3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35] 楼继伟、李萍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6年,http://yss.mof.gov.cn。
    [36] 有学者认为这一数据偏低。2012年12月,西南财经在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京发布数据,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不过,两组数据都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在高位运行。
    [40] 柴盈、曾云敏:奥斯特罗姆对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100-103。
    [41] 刘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应问题研究,理论月刊,2012年,第3期,137-141。
    [42] 刘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应问题研究,理论月刊,2012年,第3期,137-141。
    [43] 李德国:走向实践的新公共服务:行动指南与前沿探索,中国改革论坛理论前沿,2013年7月3日。
    [44] 林琳: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学术交流,2012年,第12期,45-48。
    [45] 苏明、贾西津、孙洁、韩俊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财政研究,2010年第1期,9-17。
    [46] 倪红日、张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7-18。
    [47]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
    [48] 刑昀:智囊机构建议财税改革优先调整事权,财新网,2013年10月10日。
    [49]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
    [5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51] 杜鹰:全面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求是,2008年,第4期。
    [53] 姜异康等: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2期。
    [54] 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759—791。
    [55] 丁纯、李君扬:未雨绸缪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危机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主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5期,33-39
    [56] 杜伊泌:法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当代世界,2012年,第7期,61-63。
    [57] 巴曙松、牛播坤、杨现领:保障房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选择,财政研究,2011年,第12期,16-19
    [58] 这两节中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引自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59] 胡景涛、董楠:公共绩效管理文献回顾与评述,财政研究,2013年,第2期,79-81
    [60] 杨志敏:巴西经济改革成效及其启示,王去翔、周超:公交涨价扰乱巴西,当代世界,2013年,第7期
    [61] 赵国军:“关门游戏”折射美国国会政治“痼疾”,当代世界,2013年第11期
    [62] 丁刚、丁雨晴、高丽、宋胜霞:东西方都怕掉进福利陷阱,环球时报,2013年11月28日
    [63]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郭庆旺等译:公共部门经济学(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64] 罗纳德·鲍德威、沙安文主编,庞鑫等译,姜永华校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28。
    [65] 康军、张春宁:南非包容性增长战略的进展及启示,当代世界,2013年第7期
    [66] 肯·戴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欧洲经验比,社科论坛,2008年第2期
    [69] 黄范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0年——兼论创立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0期,4.
    [76] 李清刚: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财科所网站财政史话,2011年5月25日。
    [77]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
    [78] 王继红、陆建洪:公共财政体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科技信息,2011年第34期
    [79] 李燕凌、曾福生:农村社会公共危机表现及其化解,农业经济调整,2005年12
    [8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
    [87] 王绍光(2013)认为,这意味着,农民村落内部的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体制过渡,是中国历史上的次划时代转变。
    [89] 邓晖:4年来医疗卫生投放22427亿元——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光明日报,2013年3月15日
    [90] 王绍光:中国仍然是低福利国家吗?——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护“新跃进”,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11期。
    [91] 全国2500座博物馆已免费开放,人民日报,2014年2月5日
    [92]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本届政府234次常务会议重要议题611个,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3月4日,第8期
    [93] 我国自2007年政府支出分类改革后,支出才按功能划分,之前年份的数据不可比。
    [94] 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3年第3期。
    [9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民生为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路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
    [96] 我国自2007年政府支出分类改革后,支出才按功能划分,之前年份的数据不可比,2007年决一有没有列住房保障支出,计为0。
    [97] 各级财政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0上增10倍,人民网,2013年9月23日
    [99] 白剑峰、王君平:这一年,与生命有关的记忆,人民日报,2014年1月3日
    [101] 刘家义: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和其他财政支出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国审计报,2013年6月18日。
    [102] 韩宗保:完善预算法律制度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益,财政研究,2011年第10期。
    [103] 张新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政府“三个到位”,人民日报,2011年2月24日。
    [105]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108] 陈共编著:财政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5—86。
    [109] 由于瓦格纳本人并没有对公共支出和国民产出的长期关系给出一个很明确而标准的表述。因此,研究者大都按自己的理解来表达瓦格纳定律。综合已有的文献,目前对瓦格纳定律至少有六种计量模型表述方式。
    [110] 陈共编著:财政学(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5。
    [111] 陈共编著:财政学(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4
    [112] 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88。
    [113] 根据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上、下)有关数据整理。
    [114] 课题指导:王朝才,课题负责人:吕旺实、王桂娟,报告执笔:吕旺实、王桂娟、王美桃、于雯杰。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12年第13期。
    [115] 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22。
    [116] 2013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在记者会上说。
    [118]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不是体制问题,凤凰财经综合,2014年12月。
    [119] 从2013年开始公布16—59岁人口数据,按照往年公布口径,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500万人。
    [120]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快速上涨,推动成本的上升和整体物价水平上涨。
    [121] 转自《345,人口红利亮“黄灯”》,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2月4日。
    [122] 一个有趣的数据对比,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指标看,2006年时,美国对应着127个,中国为70个;到了2012年,美国对应着76个,中国为124个,正好换了个位置。
    [123] 人民日报:中国成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产品仍缺核心竞争力,风凰网财经,2014年3月02日
    [124] 李扬: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须进行根本改革,新浪财经评论,2014年3月4日
    [125] 张燕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代世界,2014年,第3期,5-12.
    [126] 转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民生为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路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8。
    [127] “两会e客厅”,白剑峰对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的采访,人民日报,2014年3月4日。
    [128] 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10万元,人民日报2014年3月2日。
    [129] 农民市民化成本:8万元与1.8万亿,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5月13日。
    [130] 农民市民化成本:8万元与 1.8万亿,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5月13日。
    [131] 下培安:城镇化核心:流动人口市民化,中国改革,2013年第10期
    [132] 不仅在中国经济政策史上非罕见,在世界增长史上也非常罕见,仅日本上世纪50年代末提出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133] 领导决策信息第24期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整理,2013年6月。
    [134] 斯密曾如此论述中国的回旋余地:“为了使土地产生尽可能多,产物价值尽可能大,必须为获得尽可能广大的市场,因而必须在全国所有地区之间建立最自由、最方便和最低廉的交通设施”。(《国富论》,797页)
    [135] 郑功成、汪同三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理论网2014专家看两会,2014年3月5 日。
    [136] 李丽辉、吴秋雨:税收营改增经济活力增,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
    [138] 盛若蔚、赵兵:他们为啥想回来,人民日报,2013年2月20日。
    [139] 余斌、任泽平: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人民日报,2013年3月10日。
    [140] 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我国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141]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把握大数据机遇,升级现代政府形态,领导决策信息,第24期,2013年6月。
    [142] 因为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1.8%,欧盟增长率为-0.4%。
    [143] 张燕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代世界,2014年,第3期,5-12。
    [144] 罗伯特·H·弗兰克、本·S·伯南克,李明志译:微观经济学原理(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05-158。
    [115] 彭箐、罗静、熊娟、郑文升: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第2期,20-23。
    [14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实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文件,2013年9月30日。
    [147] 李立国: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激发和释放社会发展活力。中国社会组织网,2014年5月19日。
    [148] 汪志球:流动招聘会服务农民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2日。
    [150]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地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恋见,鄂政发[2012]30号。
    [151] 享利·M·列文: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以美国教育为背景的探讨,新华文摘,2013年第14期。
    [152] 钟南出:抛开医生的医改不会成功,人民日报,2014年3月7日。
    [153]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有关文件,要求各地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但2104年初之前只有11个省出台具体政策
    [154] 郝迎灿:村l医乡亲们想要留住你,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155] 许梦博、王泽彩(2014)加了一个彩票公益金,认为是五大预算。
    [156] 王金秀:基于全口径予算重构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研究,2014年第1期
    [157] 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在2013年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约法三章”: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政府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158] 温红彦、王比学、张洋、徐隽:管理政府的“钱袋子”——从安徽、四川的调研情况看地方政府行政成本(上),人民日报,2014年3月9日。
    [159] 由于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环境等差别而产生的补偿性的报酬补贴。
    [160] 印月:中国财政支出的教育层次结构间题及改进,财政研究,2013年,第2期,61-63
    [161] 刘仕国、吴海燕:GDP今年八十岁了,人民日报,2014,年2月1日。
    [162] 张宇燕、徐秀军:2013—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当代世界,2014年第1期。
    [163] 陈剑:新政主基调,中国改革,2013年4月。
    [1]阿瑟·奥肯著,陈涛译.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83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20-322
    [3]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著,黄卫平、曾景、丁凯、王晓畅、方石玉译.微观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20-650
    [4]陈共编著.财政学(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1-92
    [5]大卫·N·海曼著,张进昌译.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180
    [6]道格拉斯·伯恩海姆、迈克尔·惠斯顿著,项婷婷译.微观经济学(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79-812
    [7]格里高·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3-176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民生为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路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241-343
    [9]黄有光.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06-120
    [10]胡德仁.中国地区间财政均等化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44
    [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远行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95
    [12]李萍主编,财政体制简明图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108
    [13]李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0-129
    [14]李西源.西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基于经济利益协调的视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08-170
    [15]李旭章.中国财政变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85-163
    [16]林重庚,迈克尔·斯宾塞编著,余江等译.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9-86
    [17]李永友.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需求结构失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7-124
    [18]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3
    [19]刘鹤主编.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3-17
    [20]吕炜等著.民生财政:中国财政改革的新坐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3-100
    [21]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6-321
    [22]卢洪友等.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19
    [23]罗纳德·鲍德威,沙安文主编,庞鑫等译.姜永华校译.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5-266
    [24]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徐尧、李哲民译.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61-203
    [25]罗伯特·平狄克,丹尼尔·鲁宾费尔德著,王世磊译.微观经济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34-655
    [26]罗伯特·H·弗兰克、本·S·伯南克,李明志译.微观经济学原理(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05-158
    [27]迈克尔·帕金著,张军等泽.微观经济学(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22-687
    [28]苏明.财政现实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19-181
    [29]苏明、刘军民等.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3-147
    [30]田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地方财政体制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3:43-137
    [31]沃尔特·尼科尔森著,朱幼为等译.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345
    [32]王辉耀.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9
    [33]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15-209
    [34]王绍光,樊鹏.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83
    [35]卫兴华,张宇.《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47
    [36]温铁军等.《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31-153
    [37]严汉平等.区域协调发展——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1-124
    [38]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郭庆旺等译.公共部门经济学(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5-369
    [39]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333
    [40]约翰·罗尔斯著,谢延光译.正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3-345
    [41]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国富论(上、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759-1032
    [42]曾军平、刘小兵主编.2012中国财政发展报告——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财政公平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1-266
    [43]张英洪、童伟.建设人人共享的现代公共服务之都——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3-33
    [44]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8):48-54
    [45]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J].财贸经济,2008(6):79-82
    [46]安体富,任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经济研究参考,2010(47):3-12
    [47]安体富,任强.中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变化趋势:2000年至2010年[J].财政监督,2012(10):20-23
    [48]巴曙松,牛播坤,杨现领.保障房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11(12):16-19
    [49]白重恩,李宏彬,吴斌珍.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2(2):41-53
    [50]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明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学,2005,4(4):991-1015
    [51]成艾华.财政转移支付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效应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10(64):2-12
    [52]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J].财政研究,2007(6):20-24
    [53]陈文玲.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研判[J].新华文摘,2014(7): 45-53
    [54]陈莹莹.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3(36):46-53
    [55]柴盈,曾云敏.奥斯特罗姆对经济理论与方法论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09(12): 100-103
    [56]陈江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2012(2):42-44
    [57]邓明.财政支出、支出竞争与中国经济地区经济增长效率[J].财贸经济,2013(10):27-37
    [58]邓子基,唐文倩.我国财税改革与“顶层设计”[J].财政研究,2012(2): 2-6
    [59]丁纯,李君扬.未雨绸缪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危机中德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主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5): 33-39
    [60]丁元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说易行难——国际视角下的均等化“得与失”[J].中国社会保障,2011(6):31-33
    [61]代娟,甘金龙.基于DEA的财政支出效率研究[J].财政研究,2013(8):22-25
    [62]杜伊泌.法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J].当代世界,2012(7):61-63
    [63]范伯乃,张鸣.基于面板分析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域获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1): 34-44
    [64]范子英,张军.转移支付、公共品供给与政府规模的膨胀[J].世界经济文通,2013(2):1-19
    [65]付文林,沈坤荣.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J].经济研究,2012(5):45-57
    [66]顾昕.走向全民健康保险: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1(8):64-69
    [67]高培勇.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到匹配国家治理体第——关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取向的讨论[J].财贸经济,2014(3):5-20
    [68]郭斌.公共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年,39(3):118-122
    [69]郭凤英.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1980-2011年的数据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97-101
    [7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J].中国改革,2013(10):28-33
    [71]何成军.欧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政研究,2013(11):70-75
    [72]黄范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0年——兼论创立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J].经济研究参考,2008(30):4-11
    [73]黄小平,方齐云.中国财政对医疗卫生支持的区域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角度[J].财政研究,2008(4):41-45
    [74]韩丽荣,盛金,高瑜彬.日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评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2):15-21
    [75]韩宗保.完善预算法律制度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益[J].财政研究,2011(10):66-68
    [76]享利·M·列文.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以美国教育为背景的探讨[J].新华文摘,2013(14):137-142
    [77]赫晓薇,叶子荣.瓦格纳定律之英国实证检验及其对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新公共管理运动背景下的探索[J].公共管理学报,2011,8(2):119-124
    [78]胡景涛,董楠.公共绩效管理文献回顾与评述[J].财政研究,2013(2):79-81
    [79]胡若痴,武靖州.从分立到整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趋向探讨[J].财政研究,2013(11):7-9
    [80]胡义芳,熊波.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财政研究,2008(8):46-47
    [81]胡祖六.“中国梦”基石[J].中国改革,2013(4):16-19
    [82]贾康.中国财税改革30年:简要回顾与评述[J].财政研究,2008(10):2-20
    [83]贾康.中央地方财力分本关系的体制逻辑与表象辨析[J].财政研究,2011(1):5-14
    [84]贾康.“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J].财政研究,2011(7):2-13
    [85]贾晓俊,岳希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2(1):17-30
    [86]蒋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中国实践[J].行政论坛,2011(5):53-57
    [87]金世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北欧的改革实践与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7):81-87
    [88]李华,张靖会.公共产品需求弹性与市场供给的相关分析[J].财政研究,2008(10):36-39
    [89]李丽,蔡超.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财政研究,2014(1):25-29
    [90]李洺,孟春,李晓玉.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服务标准:各国理论与实践[J].财政研究,2008(10):79-81
    [91]李凌,卢洪友.《西方财政均等化制度设计研究及其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08(2):151-155
    [92]李金珊,侯方玉.转移支付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的相关分析[J].财政研究,2008(2):50-52
    [93]李杰刚,李志勇.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演化阶段及未来走向[J].财政研究,2012(11):13-16
    [94]李燕凌,曾福生.农村社会公共危机表现及其化解[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8-15
    [95]李永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及其效率[J].经济学,2009,1(1):307-331
    [96]李永友.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9):41-49
    [97]林江,孙辉,黄亮雄.《义务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吗——基于激励组织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1(4):40-43
    [98]林琳.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2(12):45-48
    [99]林治芬,孙王军.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度量与比较[J].财政研究,2012(2):22-25
    [100]吕炜,王伟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需求与政府能力视角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8(5):10-18
    [101]刘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应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2(3):137-141
    [102]刘承礼.中国式财政分权的解释逻辑:从理论述评到实践推演[J].经济学家,2011(11):61-69
    [103]刘成奎,王朝才.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8(2):15-18
    [104]刘成奎,王朝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1(8):25-29
    [105]刘金科,王朝才.拉美与东亚部分国家(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公共支出的比较与启示[J].财政研究,2013(8):75-79
    [106]刘俊霞.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及对策[J].财政研究,2013(10):27-30
    [107]刘乃全,郑秀君,贾彦利.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政策演变及整体效应研究[J].财 经研究,2005(1):25-37
    [108]刘尚希.论民生财政[J].财政研究,2008(8):2-10
    [109]刘尚希,杨元杰,张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制度[J].经济研究参考,2008(40):2-9
    [110]刘尚希.扩大内需,须恢复消费的本来面目[J].财政研究简报,2012(23):1-6
    [111]刘尚希,马洪范等.明晰支出责任:完善财政体制的一个切入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2(40):3-11
    [112]刘雅丽.瓦格纳法则实现形式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25):8-9
    [113]龙小燕.《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8):42-45
    [114]卢洪友,卢盛峰,陈思霞.“中国式财政分权”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吗?[J].财贸研究,2012(6):1-6
    [115]卢洪友.建立有助于改善社会公平的财政制度[J].地方财政研究,2013(2):27-30
    [116]马桑.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经济学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12(1):86-90
    [117]马海涛.政府间事权与财力、财权划分的研究[J].理论视野,2009(10):31—35
    [118]马海涛,任强,程岚.我国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的合意性:基于“事权”与“事责”角度的分析[J].财政研究,2013(4):2-6
    [119]蒙蒙,张伊丽.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公共养老金的财政分析[J].财政研究,2013(2):75-78
    [120]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12):58-64
    [121]倪红日.应该更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理念[J].涉外税务,2006(5):5-8
    [122]倪红日.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现状的基本判断和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43-49
    [123]倪红日,张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管理世界,2012(9):7-18
    [124]牛芳兵.山东省区域问基本公服务均等化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时代,2012(26):142-143
    [125]欧阳琼,丁日佳.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5):28-34
    [126]庞明礼,张东方.省域视野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度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2):86-93
    [127]彭箐,罗静,熊娟,郑文升.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20-23
    [128]苏明,赵云旗,秦凤翔,王恩奉.完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政研究,2002(2):32-41
    [129]苏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与制度保证(上)[J].现代财经,2003(4):3-9
    [130]苏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与制度保证(下)[J].现代财经,2003(5):3-7
    [131]苏明.我国地方财政运行的现状与政策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4(1):27-28
    [132]苏明,贾西津,孙洁,韩俊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财政研究,2010(1):9-17
    [133]苏明,刘军民,贾晓俊.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的理论和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1(8):15-25
    [134]苏明,杨良初,程瑜,周东海.财政宏观调控优化研究[J].财政研究,2012(4):13-19
    [135]苏明,刘军民.如何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环境研究,2012(101):32-38
    [136]苏明.中国包容性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5):1-14
    [137]苏明.我国就业形势分析与若干建议[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3(25):1-11
    [138]孙德超,贺晶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6):82-85
    [139]孙永君.省以下地方财政分权问题研究——基于K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82-90
    [140]施从美.政府服务合同外包:公共治理的创新路径——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新华文摘,2014(8):9-12
    [141]石培琴.人才均衡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3(18):4-19
    [142]汤学兵,张启春.《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基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J].江海学刊,2011(2):97-103
    [143]童锦治,李星,王佳杰.中国省级政府间财力差异: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4(1):32-37
    [144]涂立桥.中央转移支付对区域财力均衡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3(3):21-25
    [145]万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理论考察:三个阶段的划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1):99-102
    [146]王艳.公平与效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北方论丛[J].2012(3):144-146
    [147]王继红,陆建洪.公共财政体制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建议[J].科技信息,2011(34):71-72
    [148]王家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责任与政策》[J].财政研究,2008(8):64-66
    [149]王金秀.基于全口径预算重构分税制财政体制[J].财政研究,2014(1):16-22
    [150]王绍光.中国仍然是低福利国家吗?——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护“新跃进”[J].新华文摘,2014(2):44-48
    [151]王伟同.财政能力与横向公平:两种均等化模式关系辨析——兼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6):111-120
    [152]王晓辰,王敏.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历史沿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27(5):6-12
    [153]王晓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地区间均等化水平实证分析——基于1999年、2009年数据比较的考察[J].财政研究,2012(3):26-28
    [154]魏淑艳,徐涛,王孟莹.推进沈阳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77-83
    [155]肖海平.《沪苏浙省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研究》[J].江南论坛,2011(2):19-21
    肖建化.我国社会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效率评价——基于DEA的分析[J].财政理论与实践,2012(6):70-92
    [156]谢芬,肖育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财政研究,2013(11):2-6
    [157]许梦博,王泽彩.结构性视角: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适应性浅析[J].财政研究,2014(1):13-15
    [158]杨华.中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探讨——以日本经验为借鉴[J].财政研究,2013(10):78-80
    [159]杨良松.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教育供给——省内分权与财政自主性的视角公共 行政评论[J].2013(2):101-134
    [160]印月.中国财政支出的教育层次结构问题及改进[J].财政研究,2013(2):61-63
    [161]尹恒,朱虹.中国县级地区财力缺口与转移支付的均等性[J].管理世界,2009(4):37-46
    [162]余游.中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义务教育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96-102
    [163]于畅.县际财力差异和省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想——以山东省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3(1):10-15
    [164]于海峰,谢颖.公共服务供给与公共部门改革[J].财政研究,2008(10):21-23
    [165]于树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探析[J].财政研究,2007(7):27-29
    [167]张超.中央转移支付对提高民族省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效果研究——以新疆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2(1):27-32
    [168]张光.财政转移支付对省内县际财政均等化的影响[J].地方财政研究,2013(1):4-9
    [169]张东明,于雯杰.德国财政横向转移支付体系的解析与借鉴[J].中国财政信息资料,2013(23):28-44
    [170]张海峰,姚先国,张俊森.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7):57-67
    [171]张立荣,李军超,樊慧玲.基于收入差别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与满意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118-122
    [172]张鸣鸣,夏长杰.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9(38):23-32
    [173]张启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平衡机制——以加拿大的经验为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6):29-37
    [174]张欣然,刘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79-88
    [175]张占斌.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破”与“立”[J].人民论坛,2014(4):58-59
    [176]张仲芳.财政分权、卫生改革与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测算与实证[J].财贸经济,2013(3):28-42
    [177]赵宇.中国各省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方法[J].财政研究,2013(4):28-33
    [178]赵桂之,寇铁军.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测度与评价——基于横向 财力失衡的多维视角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6):64-70
    [179]赵福昌,陈晓阳.公民健康权保障:新医改的价值向度[J].财政研究,2012(1):44-46
    [180]赵瑾.安倍经济学与日本主权债务:风险与前景[J].财贸经济,2013(10):5-16
    [181]赵海利,高伟华.从教育公平看我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30-33
    [182]赵海利.中外公共教育资源分本公平性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13(8):133-141
    [183]郑培.新时期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构想及对策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12(5):32-40
    [184]郑浩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科技与区域社会发展,2011(2):23-29
    [185]浙江省厅课题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发达地区财政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13(2):27-31
    [186]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2条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2):19-25
    [187]周中胜.国外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1(2):76-82
    [188]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1):33-40
    [189]杜丽娟.财税体制改革博弈事权上收下移[N].中国经营报,2013年9月13日
    [190]樊继达.国际视野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9,8(25)
    [191]田德文.法国:“最好医疗制度”遭遇“看病贵”[N].法治周末,2013,6(5)
    [192]余斌、任泽平.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N].人民日报,2014,3(10)
    [193]边旭东.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94]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95]魏飚.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财政角度的分析[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0
    [196]吴乐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97]张金华.中国不同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研究[D].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11
    [198]范子英.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效果及遗留问题[EB/0L].: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网财政史话,2011-8-21
    [199]胡鞍钢,王洪川,周绍杰.国家“十一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评估[EB/OL].:中国改革论坛改革实践,2013-4-10
    [200]姜异康等.《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EB/OL].:中国改革论坛国际比较,2011-3-1
    [201]肯·戴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欧洲经验比较[EB/OL].中国改革论坛基础理论,2010-4-9
    [202]李德国.走向实践的新公共服务:行动指南与前沿探索[EB/OL].:中国改革论坛理论前沿,2013-7-3
    [203]李清刚.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变迁[EB/OL].: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网财政史话,2011-5-25
    [204]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主要原因不是体制问题[EB/OL].:凤凰财经综合,2014-1-2
    [205]刘尚希.财政改革先要厘清民生改善的路径[EB/OL].:中国财经报网,2013-8-5
    [206]楼继伟.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EB/OL].:新华网新华中心,2013-4-15
    [207]刑昀.智囊机构建议财税改革优先调整事权[EB/OL].:财新网,2013-10-10
    [208]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政策创新——基于美国的政策分析[EB/OL].: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网外国财政,2012-1-31
    [209]Gujarati. Basic Econometrics (Fourth Edition) [M].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4
    Musgrave, Richard A.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A study in public economy[M]. New York:Mcgrawhill,1959
    [210]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M]. NewYork:Macmillan,1936
    [211]Pollitt, Christopher and Geert Bouckaert.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A Comparative Analysis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211-212.
    [212]Peacock A T, Wiseman J.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in the United Kingdom Princeton[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
    [213]R. G. Peffer.Marxism, 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1990
    [214]Alesina, A. and R. Wacziarg. "Openness, Country Size, and the Government"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69(3):305-321
    [215]Acemoglu, Daron and Thierry Verdier. The Choice between Market Failure and Corrup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
    [216]Alwyn Young. 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 (115).
    [217]Buchanan, James M. Federalism and Fiscal Equ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0 (40):583-599
    [218]Buchanan, James M. An Economic Theoy of Clubs [J]. Economic,1965 (32):1-14
    [219]C. M. Tiebout.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 (64):416-424.
    [220]Ehtisham Ahmad. Big or Too Big[J]. Finance & Development,2007 (7)
    [221]Honbin li and Junsen Zhang. Do High Birth Rates hamper Economic Growth[J]. The Rew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7,89(1):110-117
    [222]Jorgenson D. W.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eonomy[J]. Eeonomie joural, 1961.
    [223]Martin Ravallion. Urban Poverty[J]. Finance & Development,2007 (7)
    [224]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J]. Foreign Affairs,1994 (73).
    [225]Rolf Aaberge, Manudeep Bhuller, Audun Lang. rgen, Magne Mogstad. 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Public Services when Needs Differ[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0(94).
    [226]Samuelson. P. 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 The Rew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 (36):387-389
    [227]Smart, Michael. Equaliazation and Stabilization[J]. Canadian Public Policy,2004,30 (2):195-208
    [228]Shah, Anwar. A Fiscal Need Approach to Equalization[J]. Candia Pubilc Policy,1996,22 (2):99-115
    [229]Todaro, M. P.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e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J]. Am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
    [230]W. Arthur Lewi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 (2):139-191
    [231]Afonso. A., I. Schuknecht, and V. Tanzi. Public Sector Efficiency:Evidence for New EU Mem-ber States and Emerging M arkets[R]. American: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2006.
    [232]Demirba S. Cointegration Analysis-Causality Testing and Wagner's Law: the Case of Turkey,1950-1990[R]. United kingdom-.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Discussion Papers,2010.
    [233]Giovanni Andrea Cornia. Economic Integration, Inequality and Growth:Latin America vs. the European economies in transition[R]. United kingdom:DESA Working Paper,2011
    [234]Herrerea, S., and G. Pang. Efficiency of Public Spend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EfficiencyFrontier Approach[R]. American: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5
    [235]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 Compilation Guid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 USA:world bank.working paper,2011
    [236]Jorgenson D. W. Surplus Agrieultural Labor and Development of a Dual Eeonomy[R]. United kingdom:Oxford Economie Papers,1967
    [237]Judith Banister, David E.Bloom, Larry Rosenberg. Population Aging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R]. American:, PGDA Working Paper, March 2010
    [238]Wilson, P. Efficiency in Education Production Among PISa Countries, with Emphasis on Transitioning Economies[R]. 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Working Paper,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