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梦想,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追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一直都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不懈奋斗着。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本文从理论角度,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方面的思想加以总结归纳,梳理出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所做的努力。
     我党对共同富裕理论的研究起源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富裕思想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倡导效率优先,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均衡协调发展基础上,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贫开发战略,缩小贫富差距,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前人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出现的新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以人为本,重视社会民生问题,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五个统筹”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完善了共同富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改革成为最大的红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The pursuit of common prosperity is not only a beautiful dream of human society, but also the goal which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purs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Deng Xiaoping at the cor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Jiang Zemin as the third and the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onstantly struggling for realizing common prosperity. After decades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GDP has ranked second in the worl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keeps improv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ood outcomes.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summariz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s over common prosperity, teasing o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the road of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leading Chinese peopl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 can see, the theory stemmed from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Mao Zedong, formed in Deng Xiaoping era and developed in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Deng xiaoping's common prosperity though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poverty is not socialism, 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is common prosperity.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e should view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advocate priority of efficiency, encourage some areas and some people become prosperous first, then bring along the poor, 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Jiang Zemin, base on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found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which i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as the goal, put forward the "New Three Steps"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y reform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coming up with the efficiency first theory, considering fairness, and base on the balance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Chinese government implement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narrowe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which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Deng Xiaoping's common prosperity theory.
     With Hu Jintao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basis of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s common prosperity thoughts, combine with the new situ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further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emphasize more o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people-oriente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ociet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 and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the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Through the strategy of "Five Plans",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comprehensively revitalized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then actively support the Eastern region to lead the country in development, and speed up in establish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covers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asic medical system, an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heory, eliminate the urban-rural dualism structure,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ctively, further perfect the common prosperity thoughts.
     At the momen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Xi Jinping, as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mmon prosperity goal, make all Chinese people share the achiev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let reform be the largest bonuses,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prosperous, democratic,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trive for a Chinese dream!
引文
① 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其中低于0.2是收入绝对平均:0.2-0.3足收入比较平均;0.3-0.4是收入相对合理;0.4-0.5是收入差趴较大;0.5以上是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① 李祖革.从多视角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② 邓小平.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23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3.
    ② 刘国荣、武彩云.共同富裕的涵义解析及实现的逻辑基点.榆林学院学报.2004(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① “一大、二公、三纯”是指规模大、生产资料全部公有、所有制纯公有。
    ② 刘国荣、武彩云.共同富裕的涵义解析及实现的逻辑基点.榆林学院学报.2004(1)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2.
    ① 礼记·礼运.
    ① 孟子·滕文公
    ①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5.
    ② 天朝田亩制度.
    ①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47.352.
    ①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47.347.
    ②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13.
    ③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13.
    ①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23.
    ②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38.
    ③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18.
    ④ 康有为.大同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12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
    ②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71.
    ① (英)托马斯·莫尔著.胡凤飞译.乌托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423.
    ① (意)康帕内拉原著.吴向宇、梁明伟.太阳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82.
    ① (意)康帕内拉原著.吴向字、梁明伟.太阳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59.
    ② (意)康帕内拉原著.吴向宇、梁明伟.太阳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27.
    ③ 傅立叶认为人类情欲分为12种:5种感官情欲,即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4种依恋情欲,即友谊、爱情、家庭、名利;3种分配的情欲,即创造、竞赛、追求多样化,这种情欲又派生出无数的情欲,支配着每个人,产生了无数多样化性格。
    ④ 法朗吉(Phalange)法文“法朗吉”原意指古希腊马其顿军队在作战时编成的方形排列。按照傅立叶的设计,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平面图也是方形的,故把这种组织称为“法朗吉”。
    ① (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79.
    ① 马克思、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270.
    ①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1.
    ②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0.
    ③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5.
    ④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① 彭凌.试论列宁、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常州1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6)
    ②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12.
    ①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42.
    ②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59.
    ③ 吴学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0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36.
    ① 郭小川.社会主义的路是人民共同富裕的路.人民日报.1953年7月28日.
    ①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2.
    ②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9.
    ③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707.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16.
    ② 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26.
    ①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2.
    ②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3.
    ①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
    ② 罗平汉.天堂实验——人民公社会运动始末.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43.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7.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②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9.
    ③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55.
    ④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
    ② 李合敏.毛泽东物质利益思想述论.西华大学学报.2009(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
    ①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② 邓小平.拿事实来说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① 刘国荣、武彩云.共同富裕的涵义解析及实现的逻辑基点.榆林学院学报.2004(1).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② 朱哲.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4.238.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1.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6.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6.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1.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
    ②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0.
    ①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② 邓小平.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6.
    ③ 邓小平.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6.
    ④ 邓小平.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
    ⑤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5.
    ①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① 邓小平.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6.
    ①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4-265.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338.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03.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03.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5.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7.
    ⑤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⑥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3.
    ①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1.
    ② 邓小平.政治上实行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6.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6.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9.
    ①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③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①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② 邓小平.压倒一切的是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③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68。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0.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0.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③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5-826.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4.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0.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③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① 江洋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
    ②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
    ③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6.
    ①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55.
    ②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9.
    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12.
    ②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78.
    ① 刘志光.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4.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0.
    ③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4.
    ①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87.
    ② 肖昊、漆玲玲.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66.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2006.224-225.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78.
    ②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89.
    ①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1.
    ②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76.
    ①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深化对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认识理解[EB/OL]2005年11月30日http://ww.gov.cn/zwhd/2005-11/30/content_114004.htm.
    ②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2.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④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12.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70.
    ② 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207.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1.
    ②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7月21日.
    ③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9月24日.
    ①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9月24日.
    ②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6年9月24日.
    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2001年10月.
    ①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7月21日.
    ② 江泽民.江洋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6-507.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6.
    ① 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83.
    ①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8.
    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O月15日.
    ① 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贫的人很少,中间阶层却相当庞大的社会形态。
    ① (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自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18.
    ① 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15.
    ①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又称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
    ② 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趴较大;0.5以上收入差趴悬殊。
    ③ 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43.
    ①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编委会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
    ② 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纪要
    ① 王傲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2003(3)
    ① 黄飞鸣.基本资本形成差异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5)
    ① 何晶、曾宪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1(1).
    ① 文汇报.2005年3月6日.
    ① 社会学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应占整个社会60%—70%比较合理。
    ② 由于表述不同,我国学者在使用“中等收入者”概念时,用法比较混乱,经常和“中产阶级”、“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者”等混合使用。
    ③ 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④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8.
    ①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
    ① 陈成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光明日报.2009年5月27日.
    ①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6.
    ② 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
    ③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4.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09.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37.
    ①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05.27.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12.
    ①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5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5.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① 楚向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9.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95.
    ②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① 黄楠森.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8.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③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3.
    ① 于成.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评.探索.2011(4).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3.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162.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① 李崇富.李崇富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6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5.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全文.
    ① 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② 迟福林.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是六字方针”.人民日报.2014年1月24日.
    ③ 郭建宁.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光明日报.2014年1月27日.
    [1]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列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7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06.
    [2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13.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24]韩振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5]韩振峰.从“总量翻两番”到“人均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宗开宝.共同富裕论——思想理论与实证.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7]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8]孙居涛.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9]顾海良、张雷声.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0]孙红玲、张富泉.邓小平战略设计:共同发展富裕的中国定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1]朱志杰.邓小平民富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32]汪青松.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3]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4]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5]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6]黄楠森.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7](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38]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9]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40]常兴华.共同富裕——全面建立小康中的收入差距.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1]李楠.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2]胡鞍钢.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3]李慎明.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4]王敏.江泽民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5]吴忠民.社会公正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6]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7]彭道伦、王干江.缩小差距与共同富裕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48]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9]胡顺延、周明祖、水延凯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50]王梦奎、李善同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1]王梦奎.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2]王梦奎.和谐社会治理之道——领导者的讲述:第4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53]王梦奎.中国改革30年.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54]罗平汉.天堂实验——人民公社会运动始末.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5]李崇富.李崇富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6]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7]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8]陈新年.中等收入者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9]黄祖辉.转型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0]赖德胜.先富!共富?中国转型期的收入分配.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61](英)托马斯·莫尔著.胡凤飞译.乌托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62](意)康帕内拉原著.吴向宇、梁明伟.太阳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63]亚里士多德.颜一、秦典华译.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5日.
    [2]迟福林.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六字方针”.人民日报.2014年1月24日.
    [3]陈成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光明日报.2009年5月27日.
    [4]郭建宁.全面深化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光明日报.2014年1月27日.
    [5]孙立平.中国为什么尚未共同富裕.广州日报.2007年3月6日.
    [6]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重大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12)
    [7]顾海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8]孙居涛.合理调整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6)
    [9]孙居涛.理顺分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7).
    [10]孙居涛.改革开放以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6).
    [11]孙居涛、易重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与实践.学习论坛.2006(1).
    [12]何晶、曾宪萍.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1(1).
    [13]孙居涛.试论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经济评论.1999(2).
    [14]于成.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评.探索.2011(4).
    [15]王傲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宏观经济研究.2003(3)
    [16]梁胜.贫富差异扩大之痛.经营管理者.2005(2).
    [17]赵平.论和谐社会语境中的贫富差距.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7).
    [18]任立新、陈宝松.全面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5).
    [19]赵德馨.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2).
    [20]朱继东.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2)
    [21]朱继东.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22]王孝哲.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3]肖玉明.传承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3).
    [24]肖玉明.现阶段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兼论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社会主义研究.2004(3)
    [25]甘立勇,王永康.“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学术探索.2012(4)
    [26]韩立红、唐凤朝、谷志远.三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1).
    [27]熊晞.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3)
    [28]叶华松.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共同富裕思想与实践比较研究.学术论坛.2005(2).
    [29]杨静娴.邓小平与胡锦涛分配思想比较研究.商业时代.2011(10)
    [30]张凤霞.邓小平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1]杨兴林.共同富裕内涵的新解读及其实践意.新视野.2006(5).
    [32]孙武安、彭兆强.新世纪构建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齐鲁学刊.2003(6)
    [33]陈金明、柳红霞.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社会主义研究.2006(1)
    [34]张小媚.试析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的关键范畴.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35]汪晓莺.从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到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1).
    [36]陈哲.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4(9).
    [37]黄利秀.论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前沿.2005(5).
    [38]赵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39]吴敏先、翟洪峰.邓小平与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5).
    [40]苟颖萍.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社科纵横.2004(6).
    [41]杨兵杰.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4).
    [42]孙焱杰.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5)
    [43]李建宁.三代领导核心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9).
    [44]赵林.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共同富裕”思路异同之比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3).
    [45]沈玉峰.邓小平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超越.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8)
    [46]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再解读.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4).
    [47]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必由之路.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6).
    [48]裴小革.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庆社会科学.2011(8).
    [49]李成超、王磊、仪富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推进共同富裕.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50]张寒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辩证地看待“先富”和“共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51]陈湘舸、毕昌萍.胡锦涛共建共享思想的幸福意蕴探析.求实.2008(9)
    [52]封来贵.论共同富裕范畴的具体性及其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
    [53]常宗耀、张一弛.论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兰州学刊.2009(2).
    [54]郑小敏、陈墀成.论和谐社会理论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承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55]冯静.浅议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与共同富裕思想.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56]沈郑.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贡献.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7).
    [57]黄宝玲.试论江泽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法制与社会.2007(5).
    [58]孟芳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入思考.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9).
    [59]王孝哲.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0(3).
    [60]齐敏.论三代领导人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61]宋立文.马克思主义境域中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甘肃理论学刊.2011(2)
    [62]居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
    [63]范秋娟.试论三代领导核心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9).
    [64]管新华.新世纪中国的弱势群体与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中共三代领导人反贫困基本思路比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5]陈映.中国特色共同富裕道路的艰辛探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7).
    [66]于成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共同富裕理论研究的进展.当代经济研究.2011(6)
    [67]黄红发.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研究.2010(6)
    [68]王志中、梁雅玲.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生产力研究.2002(1).
    [69]王瑞娟.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贡献.理论探索.2001(2)
    [70]潘益群、叶海平.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及其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7(2).
    [71]黄飞鸣.基本资本形成差异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5).
    [72]李祖革.从多视角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73]刘国荣、武彩云.共同富裕的涵义解析及实现的逻辑基点.榆林学院学报.2004(1).
    [74]毛伟英.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8).
    [75]张雅丽、陈可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共同富裕之路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主义研究.2005(2).
    [76]刘勇.论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4)
    [77]李祖革.从多视角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78]潘哗.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理工高教研究.2006(2)
    [79]解莉.“十年探索”前期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走入误区的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导.2002(5).
    [80]李娟.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理论探索.2007(4).
    [81]张国安.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月刊.2006(3).
    [1]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武汉:武汉大学.2006.
    [2]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成都:四川大学.2005.
    [3]徐文军.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兼论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杭州:浙江大学.2008.
    [4]朱哲.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4.
    [5]罗静.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实践.银川:宁夏大学.2003.
    [6]陈栋.共同富裕理论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7]肖顺来.用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性研究.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8]鲁科杰.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西安:西北大学.2005.
    [9]高宏伟.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律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山西财经大学.2011
    [10]唐思航.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
    [11]东秀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选择.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2004
    [12]范茂辉.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2005
    [13]吴学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及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2003
    [14]李智仁.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共同富裕道理的探索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2009
    [15]李佳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观.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2011
    [16]丁桂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科技大学.2008
    [17]楚向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2004
    [18]张宏.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社会公平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2009
    [19]孙玲玲.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分配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山东师范大学.2009
    [20]刘振元.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2009
    [21]王丽娜.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长春工业大学.2007
    [22]赵平.中国贫富“两极分化”问题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2006
    [23]黄远伟.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