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在上世纪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轫期,童话就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童话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儿童文学研究。新时期童话在儿童文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童话研究继续引领着儿童文学研究。
     自1978年的庐山会议以来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都进入一个繁荣期。中国新时期是一个充满观念变革和创新意识的时期,在1978年至2000年的这22年中,童话批评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新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和阶段性。这一时期的童话批评贴近创作和文本,对文学活动和现象密切的关注,研究这一时期的童话批评具有“史”的价值。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时期童话批评在中国童话批评发展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新世纪的童话批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新时期童话批评就更具历史意义。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童话批评虽然从宏观上看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但多而杂、繁而同,多为零散式的、蜻蜓点水式的批评。这些批评文本中包含着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金粒,但也存在着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弊病。因此需要我们对童话批评进行一番披沙拣金的挖掘和研究。
     本论文将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立足新时期的童话批评文本,按照“文学活动过程模型”(即艾布拉姆斯图式)为基本思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审视研究对象并透过批评文本和历史背景来探寻新时期童话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论文除绪论外还包括上篇、中篇、下篇和余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童话批评研究现状概述以及选题意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上篇为童话作家批评研究、中篇为童话流派批评研究、下篇为童话作品批评研究。这三篇首先是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出现,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实际批评活动中也无法分开。
     童话作家批评研究是指以童话作家为批评对象的批评研究。这不仅包括对童话作家个人的批评,还包括将童话作家作为整体批评对象、对其作品批评的研究。任何文学家都离不开文学活动的,其成就集中表现在文学作品上。虽然文学作家包括童话作家在创作期中可能会出现艺术风格的变化,但变化中必定有一致的、连续的艺术追求。上篇以“童话作家批评”为主题,试图从新时期零散、芜杂甚至是零星式的批评中找出童话作家的主要特点、批评流变、童话作家身份以及艺术特点批评等,从而发掘新时期童话批评中本质性的规律。
     中篇是对新时期童话创作中出现的两个文学流派:“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话批评进行研究。“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是新时期两个蔚为壮观的童流派,在中国童话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定位并不明确。我们以童话批评为入手点,结合两派童话创作,提出两者具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新时期两个童话文学流派。本篇重点关注的是“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作为文学流派的批评,其中既包括两者作为文学流派整体性批评,也包括流派风格的批评。另外还对“热闹派”童话的代表人物郑渊洁和“抒情派”童话的代表人物冰波的童话批评进行微观审视。
     下篇为童话作品批评研究。童话作品批评是新时期童话批评的主要内容,因为即使在童话作家批评中,也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作品。绝大多数童话批评都是从作品出发,在微观研究之上进行的总结、归纳。下篇关注的中心是那些在新时期童话批评中有着较为明显价值和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批评有的与作品的价值密切相关,如《小狗的小房子》,其批评是因作品的价值——对教育工具论的颠覆而形成的批评;有的是因为批评呈现出新的价值和意义,如《宝葫芦的秘密》批评;有的是展现出批评的新方向和新动态,如安徒生经典童话批评。“探索童话”是新时期与探索儿童文学一起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探索童话”批评也是新时期一次较为集中和激烈的批评论争。在这次批评论争中,批评者们不拘泥于童话文本,而将批评的触角延伸到接受批评、少年文学批评之中,掀起了新的批评高潮。
     余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两个内容:一是中国新时期童话批评的再批评,包括在新时期童话批评舞台上最为活跃的第五代儿童文学批评家以及新时期对童话批评展开的再批评。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以隐含的脉络展现于整个新时期童话批评中,属于童话批评的“学术史”范畴。二是论述了八十年代中期《儿童文学选刊》上组织的“现代童话创作漫谈”。这次漫谈是新时期一次大规模、集中的童话创作讨论,虽然是以漫谈的形式出现,但却是观念碰撞和思想交流的大讨论,不仅对当时出现的“热闹派”童话和“抒情派”童话创作进行了批评研究、价值判断和引导指正,还对此后的“探索童话”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The fairy ta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yl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fairy tale is synonymous with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fairy tale is largely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study. Fairy tale research stil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new period, fairy tale research still led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research in the very great degree.
     Since the LuShan Meeting in1978children's literary creation and research had into a boom. New period is a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From1978to2000, literary criticism of fairy tale largely showed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and the new period stage. From the poin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airy tale criticism in the new period is more closing to writing and text. Fairy tale criticism in new period provided a kind of prepa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or criticism to the fairy tale of the new century's development, so researches has more historic significance. Criticism of this period had a large number of texts and was rich in content, but much miscellaneous, numerous and more scattered. On the one hand the criticism had the inherent law of development and value gold grains;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often chaotic, so it needs more research through phenomenon, and reaches to the interior, especially nee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to understand and find criticism on the nature of fairy tale and rules of mining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fairy tale criticism of the new per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based on the text of the fairy tale criticism during this period.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spect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fairy tale criticism during this period through the criticism of text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Part Ⅰ, Part Ⅱ, Part Ⅲ and the Additional Part,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mainly includes discussions on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status, the significance, though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In Part Ⅰ,it includes criticism for writer of fairy tales, for fairy tales genre and fairy tale works. These three parts shows as a whole and has the close relation. They cannot separate in activities of criticism. Part I takes fairy tale writer criticism as main study of the object. 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writers of fairy tales as a whole but also includes criticism of their works to research. Any writer cannot separate from the literary activities, its achievements mainly shows in the literary works. Although the literary writers'style is changing through their creative period, but there must be some consistent and continuous pursuit of art.In Part I it tries to fi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fairy tale writers, changing of works criticism. Finally it gets the rules of criticism in the new period.
     Part Ⅱ focuses on two literary genres:"lively" and "lyric" fairy tale criticism."Lively" and "lyric" fairy tale are two spectacular creation genres in the new period, they have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fairy tales in China. But for a long time, nobody has given a clear definition, In this part it studies fairy tale work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literature genres. As a result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y are two literary fairy tales in the new period. So in this part the paper focuses on study which takes "lively" and "lyric" fairy tale as literary genr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 of "lively" and "lyric" fairy tale, Zheng YuanJie and Bin Bo's fairy tale are considered from microscopic aspect.
     Part III is the research of the fairy tale works of criticism. Fairy tale works criticism is the principal compositions of the fairy tale criticism in the new period, because even in fairy tale writer criticism, it may inevitably involves works. The vast majority of criticism has got conclusion from works.
     Therefore, in part Ⅲ,the aim is the fairy tale work which shows evide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Some of critic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lue of the works, such as "the Dog's Small House", the value of its criticism is due to work-criticism of the tool of Education; some of criticism is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ir new value in criticism, such as the "Secret of the Magic Gourd"; some of criticism shows new trend and change, such as criticism about Andersen classic fairy tales.
     "Exploratory Fairy Tale" was closely watched with exploratory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new period literature phenomenon, and the criticism of its work was also a prominent phenomenon of criticism, In this critical debate, critics focused on criticism about acceptance and Juvenile literature.
     Additional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two parts of contents. First part is criticism of fairy tale criticism which includes research on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ritics and criticism of criticism on fairy tales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rt is conceal behind critical activity, it is a kind of academic history. The other part is about discussion "Discussion of Modern Fairy Tale "which was organized by Selection of The fairy Tale at the mid eighty's.This discusses is a large-scale, concentrated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ion. This discussion is also a kind of exchanging of ideas and thought, it was not only gave research about "lively" and "lyric" fairy tale in criticism research, value judgment and writing guide, but also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Exploratory Fairy Tale".
引文
①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②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8-369页
    ③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① 马力:《童话学通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① 王泉根:《人学尺度和美学判断——王泉根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① 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337页
    ① 周作人:《童话研究》,《儿童文学小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② 王泉根:《关于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96页
    ①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追求者》,《复调时代——汤锐儿童文学理论文集》,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① 谢天炳选编:《追寻永远的美丽:文学评论卷》,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① 陈利群:《地域文学特色的基本元素与核心价值——以廖红球长篇小说(苍天厚土)为例》,《当代文坛》,2010年第2期,第78页
    ① 吴然:《试论云南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3》,2009年版,第212页
    ② 吴然:《试论云南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3》,2009年版,第213-214页
    ③ 王泉根:《崛起的西南儿童文学》,《现代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405页
    ④ 王泉根:《崛起的西南儿童文学》,《现代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412页
    ⑤ 彭斯远:《重庆儿童文学史》,重庆出版集团,2009年版,第366页
    ①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页
    ①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4页
    ② 王先霈:《批评家的困惑和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7期,第28页
    ①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刘象愚等译,2005年版,第75页
    ①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① 浦漫汀:《张天翼童话的喜剧风格》,《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② 孙建江:《文化的启蒙与传承——孙建江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页
    ③ 吴其南:《金近——童话艺术的探索者》,《现实文本文本间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页
    ④ 吴其南:《金近——童话艺术的探索者》,《现实文本文本间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
    ① 叶圣陶等著:《蹩脚的“自画像”》,《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② 金近:《童话创作上的几个问题》,《童话创作及其他》,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版,第7页
    ③ 晓纪:《确实发人深省的答卷——评童话<一张考卷>》,《儿童文学研究》,1979年第1辑,第99页
    ① 金江:《读张天翼的童话《金鸭帝国》,《湘江文艺》,1981年第5期,第80页
    ② 金江:《读张天翼的童话《金鸭帝国》,《湘江文艺》,1981年第5期,第80页
    ③ 任耀云:《试谈严文井的童话理论及创作》,《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第106页
    ④ 任耀云:《试谈严文井的童话理论及创作》,《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第107页
    ⑤ 高洪波:《严文井专章》,《儿童文学作家论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70页
    ⑥ 高洪波:《严文井专章》,《儿童文学作家论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84页
    ⑦ 沈承宽、黄侯兴、吴福辉:《张天翼的儿童文学创作》,《张天翼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9页
    ① 浦漫汀:《严文井和他的童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116页
    ② 盛如梅:《快乐的歌——浅谈包蕾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85年总18辑,第51页
    ③ 盛如梅:《快乐的歌——浅谈包蕾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85年总18辑,第51页
    ④ 巢扬:《充满柔情的歌——读(南南和胡子伯伯>》,《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⑤ 巢扬:《充满柔情的歌——读<南南和胡子伯伯)》,《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69页
    ①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① 浦漫汀:《严文井和他的童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112页
    ② 浦漫汀:《严文井和他的童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113页
    ① 洪汛涛:《童话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357页
    ② 张锦江:《儿童文学论评》新蕾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页
    ③ 洪汛涛:《金近童话概论》,《儿童文学研究》1987年总25辑,第125页
    ①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②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页
    ③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页
    ④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⑤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页
    ①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② 贺宜:《童话的特征、要素》,《漫谈童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1页
    ③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①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② 舒伟:《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271页
    ③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2页
    ④ 吴其南:《张天翼童话的反欲望叙事》,《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22页
    ① 侯文宜:《当代文学观念与批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
    ②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880页
    ③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④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①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②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小布头奇遇记>新版后记》,《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页
    ①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②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①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②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
    ③ 杨佃青:《“张天翼模式”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第91页
    ① 杨佃青:《“张天翼模式”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第89页
    ②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③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④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①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②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① 浦漫汀:《贵在亲切、有趣——读孙幼军的童话》,《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海燕出版社,1996年版,第472页
    ②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孙幼军童话全集)自序》,《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40页
    ①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复调时代——汤锐儿童文学理论文集》,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② 孙建江:《中国童话的发展演变一瞥》,《光荣与梦想——孙建江华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③ 孙建江:《中国童话的发展演变一瞥》,《光荣与梦想——孙建江华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④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我对幼儿童话的点滴想法》,《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⑤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我对幼儿童话的点滴想法》,《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⑥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关于幼儿童话的篇幅问题》,《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①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孙幼军童话全集>自序》,《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39页
    ② 汤锐:《一束小葩——读孙幼军童话近作》,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第48页
    ③ 汤锐:《一束小葩——读孙幼军童话近作》,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第46页
    ④ 巢扬:《可贵的探索——读(小布头奇遇记)》,《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① 王晶:《经典化与迪士尼化——跨媒介视域下的<宝葫芦的秘密>》,海燕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②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页
    ③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12页
    ①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和朋友们交流一下童话创作》,《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213页
    ②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关于幼儿童话的篇幅问题》,《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③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童话创作要少些框框》,《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①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我心目中的幼儿童话》,《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79页
    ② 王泉根:《八九十年代童话创作反思》,《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第218页
    ③ 金波:《拥抱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读孙幼军的系列童话(怪老头儿)》,《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④ 金波:《拥抱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读孙幼军的系列童话<怪老头儿)》,《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①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让童话和孩子间少些隔阂》,《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② 汤锐:《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叉点上》,《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页
    ① 方卫平:《孙幼军和他的<怪老头儿>》,《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②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让童话和孩子间少些隔阂》,《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53页
    ③ 方卫平:《孙幼军和他的(怪老头儿>》,《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④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关于童话的三十六封通信》,《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89页
    ⑤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关于童话的三十六封通信》,《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89页
    ⑥ 金波:《拥抱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读孙幼军的系列童话(怪老头儿)》,《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⑦ 浦漫汀:《贵在亲切、有趣——读孙幼军的童话》,《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海燕出版社,1996年版,第471页
    ① 巢扬:《可贵的探索——读(小布头奇遇记)》,《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② 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414页
    ③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讲故事和写故事》,《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④ 杨鹏:《转型期童话的游戏品格》,《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第39页
    ① 周锐:《要是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② 周锐:《要是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63页
    ③ 周锐:《要是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3页
    ④ 刘崇善:《热闹派童话及其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⑤ 刘崇善:《热闹派童话及其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① 刘崇善:《热闹派童话及其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② 朱自强:《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的误区》,《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2页
    ③ 朱自强:《新时期儿童文学理论的误区》,《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2页
    ① 朱自强:《“新松恨不高千尺”》,《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9页
    ② 洪汛涛:《洪汛涛童话通论》,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417页
    ③ 洪汛涛:《洪汛涛童话通论》,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418页
    ① 黄云生:《童话探索的来龙去脉》,《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0页
    ② 李楚城:《为什么需要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7页
    ③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09页
    ④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周锐童话选>序》,《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92页
    ⑤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⑥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191页
    ⑦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②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③ 洪讯涛主编:《首届全国童话研讨会在韶关市举行》,《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4》,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56页
    ④ 方卫平:《稚拙可爱的童话形象一读周锐的<啊呜瞄)》,《文本与阐释》,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⑤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① 方卫平:《周锐和他的(哼哈二将)》,《文本与阐释》,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页
    ②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270页
    ③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
    ④ 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页
    ⑤ 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九人论》,《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344页
    ⑥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23页
    ⑦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27页
    ① 浦漫汀:《幽默儿童文学的新成就及其意义——略谈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第298页
    ① 方卫平:《二十世纪:中国幽默儿童文学之艺术发展》,《儿童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8页
    ② 王泉根:《周锐的幽默精神》,《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页
    ③ 王泉根:《周锐的幽默精神》,《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374页
    ④ 王泉根:《周锐的幽默精神》,《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第374页
    ①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② 方卫平:《周锐和他的<哼哈二将>》,《文本与阐释》,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页
    ③ 方卫平:《<中华幽默儿童文学作品精粹>前言》,《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④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2页
    ⑤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06页
    ⑥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页
    ① 孙建江:《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页
    ② 孙建江:《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页
    ③ 孙建江:《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68页
    ① 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五代人》,《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① 方卫平:《冰波和他的<狼蝙蝠>》,《文本与阐释》,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335页
    ①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页
    ① 方卫平:《2001年的儿童文学创作》,《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页
    ① 方卫平:《传统模式与当代意识的艺术融合——读汤素兰的<小朵朵和大魔法师>》,《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①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②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③ 汤素兰:《童话的概念和成人化问题》,《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第45页
    ① 方卫平:《传统模式与当代意识的艺术融合——读汤素兰的<小朵朵和大魔法师>》,《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② 孙建江:《经典意识与经典努力——序汤素兰童话集(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③ 孙建江:《经典意识与经典努力——序汤素兰童话集(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① 杨鹏:《转型期童话的游戏品格》,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第42页
    ① 孙建江:《作者资源的梳理、利用和发掘——关于“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的组稿》,《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1期,第30页
    ② 王泉根:《高扬儿童文学幽默精神的美学旗帜——兼评(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文艺评论》,2000年第3期,第60页
    ③ 孙建江:《经典意识与经典努力——序汤素兰童话集(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童年的文化坐标》,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④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⑤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第401-402页
    ①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第401—402页
    ① 吴奔星:《关于识别文学流派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第271页
    ① 鲁兵:《关于流派的另一种随想》,《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第39页
    ② 鲁兵:《关于流派的另一种随想》,《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第39页
    ③ 鲁兵:《关于流派的另一种随想》,《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第39页
    ④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页
    ① 吴奔星:《关于识别文学流派的儿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第268页
    ②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③ 任溶溶:《苏联儿童文学及其他》,《儿童文学讲稿》,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341页
    ④ 洪汛涛:《巨人的脚步——童话十五年得失谈》,《洪汛涛童话通论》,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424页
    ⑤ 周基亭、郭景峰:《巨人的脚步——童话新走向析》,《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① 洪汛涛:《童话:继往开来》,《中国儿童文学十年》,海洋出版社,1988年版,第68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92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71页
    ②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页
    ③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④ 杨鹏:《转型期童话的游戏品格》,《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第38页
    ⑤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9页
    ⑥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9页
    ①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497页
    ②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③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④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⑤ 周小波:《“热闹派”童话源流琐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第30页
    ① 周小波:《“热闹派”童话源流琐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第30页
    ① 刘斌:《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63页
    ① 周小波:《“热闹派”童话源流琐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第33页
    ② 杨鹏:《转型期童话的游戏品格》,《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第39页
    ① 孙建江:《葛翠琳与中国童话创作》,《光荣与梦想——孙建江华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
    ②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
    ③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52页
    ① 彭懿:《“火山”爆发之后的思索》,《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② 方卫平:《童话是写给孩子看的——郑渊洁童话评说》,《儿童·文学·文化——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论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 金燕玉:《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论童话的当代性》,《儿童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6页
    ②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34页
    ③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120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90页
    ②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90页
    ①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②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247页
    ③ 竺洪波:《智慧的觉醒》,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④ 郑渊洁:《(郑渊洁童话选)自序》,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⑤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① 吴其南:《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页
    ② 吴其南:《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页
    ①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②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105页
    ① 汤锐:《关于童话创作的几个问题》,《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①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86-87页
    ② 郑渊洁:《童话是给孩子们》,《儿童文学选刊》,1982年第3期,第78页
    ③ 贺宜:《童话的特征、要素》,《漫谈童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1页
    ①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②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① 方卫平:《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②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07页
    ③ 洪汛涛:《洪汛涛童话通论》,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115页
    ①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08页
    ② 朱自强:《样本检验:张天翼童话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第378页
    ① 高洪波:《年轻的“童话大王”》,《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93页
    ③ 吴其南:《“热闹型”童话漫议》,《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吴其南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①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②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③ 张美妮:《属于当代儿童的新童话——试评郑渊洁的童话创作》,《张美妮儿童文学论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④ 郑渊洁:《我写(脏话收购站)》:《儿童文学研究》,1982年总第11辑,第90页
    ① 张美妮:《属于当代儿童的新童话——试评郑渊洁的童话创作》,《张美妮儿童文学论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②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③ 金燕玉:《更新和蜕变——新时期童话发展趋向》,《大世界中的小世界》,1994年版,第136页
    ①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② 高洪波:《郑渊洁童话短评两篇》,《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③ 金燕玉:《更新和蜕变——新时期童话发展趋向》,《大世界中的小世界》,1994年版,第133页
    ①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63页
    ① 冰波:《不妨文气一点》,《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3期,第54页
    ② 冰波:《不妨文气一点》,《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3期,第54页
    ③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03页
    ①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518
    ②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8页
    ③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16页
    ④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17页
    ⑤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3页
    ⑥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3页
    ⑦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6页
    ①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2页
    ②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8页
    ③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518页
    ④ 娄飞甫:《谈童话形象的创造》,《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9页
    ⑤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页
    ①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②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③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①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②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③ 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0页
    ①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92页
    ② 孙建江:《(冰波幼儿童话选)序》,《文化的启蒙与传承——孙建江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③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④ 班马:《冰波的意义》,《蓝鲸的眼睛》,民生报社,1998年版,第313-314页
    ① 蒋风:《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2002年版,第286页
    ② 李楚城《为什么需要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2期,第58页
    ③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④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⑤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① 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2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②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③ 冰波:《不妨文气一点》,《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3期,第55页
    ④ 方卫平:《对一种传统的儿童文学观的批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3》,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页
    ③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67页
    ④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页
    ⑤ 盛林:《孩子们的童话叔叔——访青年童话作家》,杭州日报,1997年9月2日
    ① 姚文放:《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页
    ② 班马:《冰波的意义》,《蓝鲸的眼睛》,民生报社,1998年版,第313页
    ①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57页
    ②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③ 汪习麟:《美丽·优雅·有趣——冰波童话印象谈》,《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1990年版,第53页
    ④ 汪习麟:《美丽·优雅·有趣——冰波童话印象谈》,《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1990年版,第54页
    ⑤ 汪习麟:《美丽·优雅·有趣——冰波童话印象谈》,《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1990年版,第52页
    ① 孙建江:《儿童文学的深与浅——(由花背小乌龟)引发的对话》,《光荣与梦想——孙建江华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页
    ②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57页
    ③ 汪习麟:《美丽·优雅·有趣——冰波童话印象谈》,《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1990年版,第55页
    ④ 巢扬:《冰波幼儿童话的特色——读(胖小猪和小白兔)系列童话》,《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42页
    ①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页
    ① 方卫平:《冰波的情绪变调》,《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② 方卫平:《冰波的情绪变调》,《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③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58页
    ④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56页
    ① 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2页
    ② 方卫平:《冰波的情绪变调》,《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③ 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2页
    ④ 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2页
    ⑤ 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① 方卫平:《冰波的情绪变调》,《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4页
    ② 孙建江:《民族形式与现代意识——关于冰波童话(蓝鲸的眼睛>及其他》,《文化的启蒙与传承——孙建江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页
    ①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复调时代——汤锐儿童文学理论文集》,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②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3》,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① 华中师院中文系编:《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张天翼专集》,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出版,1979年版,第222页
    ①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2198.htm
    ① 张立群:《新时期以来文学评奖的主流导向》,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第68页
    ② 郭敬明:《(毒蜘蛛之死>出版人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③ 郭敬明:《(毒蜘蛛之死>出版人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① 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五代人》,《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① 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五代人》,《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① 任美衡:《文学奖、文学评价与现实效应》,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63页
    ② 任美衡:《文学奖、文学评价与现实效应》,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62页
    ① 郭敬明:《<毒蜘蛛之死>出版人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① 汤锐:《独特的艺术世界——张天翼前期儿童文学创作特色谈》,《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② 汤锐:《中国儿童文学的生动标本》,《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③ 汤锐:《中国儿童文学的生动标本》,《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① 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儿童文学概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第62页
    ② 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儿童文学概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
    ③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第122页
    ④ 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⑤ 王兆彤:《儿童文学概论》,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139页
    ⑥ 冉红:《儿童文学概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
    ⑦ 叶圣陶等著,《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第5页
    ⑧ 洪汛涛:《童话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第390页
    ① 方卫平:《谈谈<慧眼)及其所惹起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1》,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页
    ② 方卫平:《谈谈(慧眼>及其所惹起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1》,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407页。
    ③ 方卫平:《从<慧眼)谈童话特征与创作》,《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1》,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293页
    ① 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② 高洪波:《儿童文学作家论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
    ③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④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⑤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⑥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① 张美妮:《童话辞典》,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4页
    ①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②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③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④ 朱自强、何卫青:《中国幻想小说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① 朱自强:《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② 朱自强:《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③ 猪熊叶子:《泛达激的方法》,彭懿译,《儿童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第22页
    ①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①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55页
    ② 盛宁:《文学本体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关于西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两点思考》,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第3页
    ③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48页。
    ①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②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③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5页
    ④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153页
    ①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②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童话创作要少些框框》,《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③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孙幼军童话全集)自序》,《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136页
    ① 孙幼军著、孙建江笺:《从童话到幻想小说》,《孙幼军论童话》,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第257页
    ② 巢扬:《可供借鉴的一篇幼儿童话——读(小狗的小房子)》,《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49页
    ① 浦漫汀:《贵在亲切、有趣——读孙幼军的童话》,《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海燕出版社,1996年版,第471页
    ②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00页
    ③ 巢扬:《可供借鉴的一篇幼儿童话——读(小狗的小房子)》,《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247页
    ④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页
    ① 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论文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38页
    ① 方卫平:《经典·经典意识》,《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要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72页
    ① 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② 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③ 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④ 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① 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② 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③ 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④ [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武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⑤ 楚冬:《安徒生童话的中文译本——国外汉学家的评论》,《读书》,1981年第5期,第88页
    ① [丹麦]安徒生:《我的一生》,李道庸、薛蕾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页
    ② 叶君健:《安徒生童话选·译本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6页
    ① 王泉根:《安徒生童话的成就》,《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① 浦漫汀:《安徒生简论》,《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第521页
    ② 王泉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第63页
    ③ 王泉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第73页
    ① 叶君健:《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不丑的丑小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② 曹文轩:《写童书养精神》,《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③ 赵伶俐:《安徒生童话艺术新探——活在儿童和成人心中的安徒生》,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第37页
    ① 王泉根:《直悟安徒生——人生阅读框架内的儿童文学位置》,《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② 黄云生:《安徒生童话中的比喻世界》,《外国文学》,1995年第4期,第88页
    ①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要素及其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88页
    ① 高国藩:《论格林兄弟<六只天鹅>与安徒生<野天鹅>》,《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第19页
    ② 高国藩:《论格林兄弟<六只天鹅>与安徒生<野天鹅>》,《固原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第19页
    ③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页
    ④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8页
    ① 施常花:《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魅力》,《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第56页
    ① 方卫平:《经典·经典意识》,《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 陈子君:《永不凋谢的鲜花——论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儿童文学探讨》,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96页
    ③ 竺洪波:《智慧的觉醒》,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33页
    ④ 王光东、刘海栖:《童话——人类童年精神的永恒象征》,《作家报》,1996年第0427期
    ① 叶君健:《不丑的丑小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第127页
    ② 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③ 叶君健:《不丑的丑小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第40页
    ④ 叶君健:《不丑的丑小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⑤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① 李学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第330页
    ① 曹文轩:《回归艺术的正道——(新潮儿童文学丛书)总序》,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②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③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④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1页
    ⑤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2页
    ①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②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页
    ①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②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③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④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⑤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⑥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① 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0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③ 梅子涵主编:《编者自白》,《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④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页
    ⑤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 梅子涵主编:《班马》,《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② 周晓波:《走向审美艺术的现代童话》,《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③ 梅子涵选编:《编者自白》,《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页
    ② 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2页
    ③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页
    ④ 方卫平:《儿童文学接受之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⑤ 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0页
    ⑥ 夏有志:《强化提高儿童文学的艺术品格》,《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② 周晓波:《走向审美艺术的现代童话》,《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
    ③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
    ④ 汤锐:《酒神的困惑》,《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①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②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③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页
    ④ 周晓:《上海儿童文学纵横谈》,《周晓评论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
    ⑤ 汤锐:《不断丰富的童话创作》,《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⑥ 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418页
    ① 王泉根:《上海儿童文学创作论评》《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第517-518页
    ②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31页
    ③ 梅子涵:《编者自白》,《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④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① 周晓:《上海儿童文学纵横谈》,《周晓评论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81页
    ② 周晓:《上海儿童文学纵横谈》,《周晓评论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
    ③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
    ④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②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③ 周晓波:《走向审美艺术的现代童话》,《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① 方卫平:《当代少儿文学:艺术探索与读者接受》,《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
    ② 洪汛涛:《洪汛涛童话通论》,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第366页
    ③ 刘崇善:《关键在于怎样写》,《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3期,第60页
    ④ 苏叔迁:《“长河”流向何方——(长河一少年>引起的思考》,《儿童文学研究》,1989年总50辑,第24页
    ⑤ 周基亭、郭景峰主编:《把小读者吸引回来》,《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⑥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第366页
    ① 苏叔迁:《“长河”流向何方——(长河一少年)引起的思考》,《儿童文学研究》,1989年总50辑,第24页
    ② 晓非:《困惑于童话——关于(长河一少年>的断想》,《儿童文学研究》,1989年总50辑,第29页
    ③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① 朱自强:《新时期少年小说的误区》,《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页
    ② 吴其南:《错位的批评——读(新时期少年小说的误区)》,《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页
    ③ 梅子涵:主编《编者自白》,《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① 汤锐:《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叉点上》,《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②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301页
    ③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27页
    ④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① 汤锐:《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叉点上》,《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② 方卫平:《儿童文学先锋作家的激情、困惑和反思——兼谈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症结》,《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77页
    ③ 孙建江:《文化的启蒙与传承——孙建江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页
    ④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⑤ 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① 方卫平:《少年文学的自觉及其审美实验功能》,《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①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4》,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② 梅子涵主编:《编者自白》,《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③ 梅子涵主编:《探索是个徽,一路地佩戴》,《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① 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9页
    ① 金波:《细细寻铎立意诚挚——张美妮儿童文学理论集序》,《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② 袁丽娟:《我看某些新潮理论》,《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第44页
    ① 方卫平:《儿童文学文本结构分析》,《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
    ① 方卫平:《批评的挣扎》,《思想的边界》,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② 方卫平:《批评的挣扎》,《思想的边界》,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③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16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09页
    ② 方卫平:《批评的挣扎》,《思想的边界》,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③ 方卫平:《批评的挣扎》,《思想的边界》,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① 韩进:《关于儿童文学批评的态度》,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5期,第30页
    ② 方卫平在《一份青春时代的学术记录——序“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概述”》,(《寻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明天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117页)中将中国的儿童文学批评家分为六代:孙毓修、周作人、鲁迅、茅盾、郑振铎、赵景深以及魏寿铺、周侯予、朱鼎元、严既澄、张梓生、褚东郊等,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第一批代表。以吕伯攸、陈伯吹、贺宜、金近、鲁兵为代表的第二代儿童文学批评家,其批评活动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人物又继续活跃于20世纪五六年代年代乃至20世纪70和80年代。他们是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特殊位置的一代。第三代批评家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尚是批评界初出茅庐的新人,然而到20世纪70和80年代,他们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代。其代表性人物有束沛德(舒霈)、蒋风、陈子君等。第四代批评家的年龄构成较为复杂,其中部分批评家的文学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他们大体上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陆续进入儿童童文学批评领域,并且一开始就以较为成熟的批评家的姿态出现在儿童文学论坛。其代表性人物有浦漫汀、周晓、樊发稼等。第五代批评家则是这样一些人:改革片放之初,他们大多还是在高等学校攻读学士、硕士学位的大学生、研究生,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们逐渐成长为儿童义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在一种相对活跃、开放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理解自己的前辈,然而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积累和这一代人的理论使命感,又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学术工作中不断努力寻求新的理论超越。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吴其南、王泉根、方卫平、班马、刘绪源、孙建江、朱自强、汤锐等。第六代批评家,是对世纪之交陆续涌现和成长起来的更为年轻一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工作者的命名和统称。
    ① 金波:《解析自己的梦》,《唤醒童年——金波谈儿童文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② 方卫平:《一份青春时代的学术记录——序“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概述”》,《寻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明天出版社,2012年版,第117页
    ① 方卫平:《一份青春时代的学术记录——序“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概述”》,《寻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明天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页
    ② 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5页
    ① 吴三元、季桂起:《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概观》,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64页
    ② 方卫平:《一份青春时代的学术记录——序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寻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明天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页
    ① 陈伯吹:《卫护儿童文学的纯洁性》,《解放日报》,1987年6月4日
    ② 浦漫汀:《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第626页
    ①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①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314页
    ② 叶圣陶等著:《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①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② 方卫平:《冰波的情绪变调》,《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① 方卫平:《稚拙可爱的童话形象——读周锐的(啊呜喵)》,《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第184页②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③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④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① 汤锐:《独特的艺术世界——张天翼前期儿童文学创作特色谈》,《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① 汤锐:《中国儿童文学的生动标本》,《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② 朱自强:《张天翼童话创作再评价》,《儿童文学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③ 汤锐:《孙幼军:不懈的探索者》,《酒神的困惑》,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④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①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①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②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③ 杨实诚:《历历如绘的内心形象》,《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3期,第62页
    ④ 杨实诚:《历历如绘的内心形象》,《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3期,第62页
    ① 周基亭:《希望出现更多的“怪球手”》,《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4页
    ② 朱自强:《“新松恨不高千尺”》,《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9页
    ① 黄云生:《童话探索的来龙去脉》,《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0页
    ② 黄云生:《童话探索的来龙去脉》,《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0页
    ③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4页
    ④ 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第95页
    ⑤ 李学中:《心中的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3页
    ⑥ 孙幼军:《让童话和孩子间少些隔阂》,《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第61页
    ⑦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① 刘斌:《童话创作和我们的时代》,《儿童文学选刊》,1983年第4期,第78页
    ①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②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③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① 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② 彭懿:《“火山”爆发之后的思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页
    ①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②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③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④ 方卫平:《儿童文学文本结构分析》,《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页。
    ⑤ 朱寨、张炯生:《当代文学新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①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1-62页
    ②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③ 周锐:《要是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3页
    ④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⑤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⑥ 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第61页
    ①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②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③ 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2页
    ④ 朱自强:《新松恨不高千尺》,《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9页
    ① 朱自强:《新松恨不高千尺》,《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9页
    ② 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第64页
    ③ 李楚城:《为什么需要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第57页
    ① 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页
    1、徐术根:《从张天翼——郑渊洁童话创作看中国热闹童话的发展》,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张兰兰:《神话,第二世界,幻想—托尔金童话创作论》,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白艳荣:《论孙幼军的童话世界》,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孙韧:《叶圣陶安徒生童话创作比较论》,青岛大学,2002年
    2、张艳:《寂寞已久的星空——中国童话传统和童话精神缺失及原因初探》,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彭应栩:《论安徒生童话里的“东方形象”》,暨南大学,2011年
    1、晓纪:《确实发人深省的答卷——评童话<一张考卷)》,儿童文学研究,1979年第1辑
    2、王泉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3、金江:《读张天翼的童话<金鸭帝国>》,湘江文艺,1981年第5期
    4、郑渊洁:《童话属于孩子们》,儿童文学选刊,1982年第3期
    5、韩静霆:《童话小议》,儿童文学选刊,1982年第4期
    6、钱光培:《什么是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3年第4期
    7、刘斌:《童话创作和我们的时代》,儿童文学选刊,1983年第4期
    8、杨实诚:《浅谈孙幼军童话的艺术真实感》,儿童文学研究,1983年总13辑
    9、汤锐:《一束小葩——读孙幼军童话近作》,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
    10、陈道林:《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论张天翼的童话》,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11、王伯方:《匠心独运别开生面——漫谈童话<假如我在动园的铁笼里>》,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6辑
    12、王相宜:《一首为大众苦难控诉的诗——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儿童文学研究,1984 年总16辑
    13、陈伯吹:《浅谈<木偶奇遇记>与<金钥匙>》,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6辑
    14、林羽:《童话锁探》,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6辑
    15、吴继路:《金近的童话创作》,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7辑
    16、胡君靖:《春风送暖红杏出墙——读金近的<春风送来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7辑
    17、陈模:《他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世界——<皮皮鲁全传>序》,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7辑
    18、任耀云:《试谈严文井的童话理论及创作》,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
    19、杨实诚:《历历如绘的内心形象》,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3期
    20、冰波:《不妨“文气一点”》,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3期
    21、郑马:《与友人谈彭懿的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4期
    22、孙毅:《一个童话作家的甘辛——在<猪八戒新传>的背后》,儿童文学研究,1985年总18辑
    23、盛如梅:《快乐的歌——浅谈包蕾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85年总18辑
    24、薛才康:《可贵的探索 可喜的收获——读包蕾的国际题材童话近作》,儿童文学研究,1985年总18辑
    25、金逸铭:《童话,悄悄的实现超越》,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26、朱效文:《童话的探索呼唤着理论的进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27、班马:《童话潮一瞥》,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28、彭懿:《“火山”爆发之后的思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29、周锐:《要是把童话比作一块点心》,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30、绍禹:《有点“洋味”也无妨》,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31、周基亭:《希望出现更多的“怪球手”》,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5期
    32、刘崇善:《热闹派童话及其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
    33、孙幼军:《让童话和孩子间少些隔阂》,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
    34、赵冰波:《童话面临创新深化》,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
    35、李学中:《心中的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6年第6期
    36、周小波:《“热闹派”童话源流琐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37、方卫平:《童话的立体结构与创新》,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
    38、黄云生:《童话探索的来龙去脉》,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
    39、杨实诚:《向着真正属于孩子的童话迈进一大步》,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
    40、刘斌:《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1期
    41、李楚城:《为什么需要童话》,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2期
    42、朱自强:《新松恨不高千尺》,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
    43、章轲:《致探索者——读<一岁的呐喊>随感》,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
    44、娄飞甫:《谈童话形象的创造》,儿童文学选刊,1987年第2期
    45、金逸铭:《长河一少年》,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3期
    46、刘崇善:《关键在于怎样写——对<长河一少年)的思考》,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3期
    47、朱效文:《诗化追求和民族气派——谈(长河一少年)》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3期
    48、刘崇善:《变要有绝招》,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5期
    49、梅子涵:《也谈文学作品的重复现象》,儿童文学选刊,1988年第5期
    50、晓非:《困惑于童话——关于(长河一少年>的断想》,儿童文学研究,1989年总50辑
    51、苏叔迁:《“长河”流向何方——<长河一少年)引起的思考》,儿童文学研究,1989年总50辑
    52、张锦贻:《童话的幻想通往童话的象征》,儿童文学研究,1990年总57辑
    53、沈妙光:《透明童心的闪光——评饶远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90年总57辑
    54、汪习麟:《有那么点叛逆精神和人情味——包蕾和他的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90年总57辑
    55、韦苇:《安徒生世界之我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6、阎春来:《论童话是两种愿望的融合与升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7、韩进:《金近童话观述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8、李子玉:《动物小说和动物童话及动物故事的区别》,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
    59、袁银波:《童话只能从创新中求发展》,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
    60、郑允钦:《童话之我见》,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
    61、巢扬:《低幼童话中的幻想》,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5期
    62、葛玲玲:《童话的幻想和童话的假定方式》,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5期
    63、肖显志:《中国传统童话的逾越——吴梦起童话的历史估价》,儿童文学研究,1991 年第5期
    64、张福深:《开心的笑——谈吴梦起童话的幽默艺术》,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5期
    65、束庆坪:《冰波童话的美感》,儿童文学研究,1991年第6期
    66、林焕章:《欢迎安徒生到台湾》,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67、迪米留斯:《安徒生童话里自然的呼声》,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68、陈伯吹:《安徒生童话的艺术评价》,1991年秋季号
    69、陈铭珍:《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0、陈铭桂:《安徒生童话中的王子》,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1、韦苇:《步入安徒生童话的苑域》,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2、冯君:《<皇帝的新装>与<皇帝的新衣>》,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3、班马:《直悟安徒生》,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4、舒兰:《安徒生和他的童话》,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5、洪汛涛:《谈安徒生研究种种》,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6、施常花:《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魅力》,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7、沙永玲:《安徒生、人鱼公主与我》,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8、陈玉珠:《安徒生与我》,儿童文学家,1991年秋季号
    79、傅春生:《民间童话的叙述方式——以张天翼童话为例》,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
    80、阿丁:《谈张天翼、郑渊洁童话创作》,儿童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
    81、韦苇:《童话与浪漫主义一同成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82、汤素兰:《童话的概念和成人化问题》,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83、杨佃青:《“张天翼模式”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6期
    84、王泉根、徐迪南:《论台湾当代心理童话》,儿童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
    85、杨鹏:《转型期童话的游戏品格》,文学评论,1998年3期
    86、徐守涛:《从张水金先生<无花城的春天>谈童话创作》,儿童文学学刊,1999年第2期
    87、廖卓成:《<木偶奇遇记>析论》,儿童文学学刊,1999年第2期
    88、王林:《论民间童话的叙事功能》,儿童文学学刊,1999年第2期
    89、黄云生:《<稻草人>和现实主义童话》,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90、张燕:《永恒的“皮诺乔”魅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91、高丽芳:《论林格伦童话的“补偿原则”》,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92、金莉莉:《一个童话叙事模式的中西比较——重读<稻草人)与<快乐王子)》,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
    93、舒伟、丁素萍:《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94、潘一禾:《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解读》,浙江学刊,2001年第6期
    95、吴其南:《张天翼童话的反欲望叙事》,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96、谭旭东:《童话精神及其对童年生命的呵护》,湖南教育,2006年第5期
    97、彭懿:《格林童话的叙事特征》,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专刊),2009年秋季刊
    98、 Catherine Storr. Folk and Fairy Tales,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1986, Volume 17, Number 1
    99、 Martin J. Lubetsky, The Magic of Fairy Tales:Psychodynamic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1988, Volume 19, Number 4
    100、 Pauline Davey Zeece. Once upon a time:Fables, Folktales, and Fairy Tal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1996, Volume 24, Number 1
    101、 Vanessa Joosen. Fairy-tale Retellings between Art and Pedagogy,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005, Volume 36, Number 2
    1、金近:《童话创作及其他》,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版
    2、叶君健:《安徒生童话选·译本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贺宜:《漫谈童话》,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4、陈子君:《童话欣赏》,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5、叶君健:《不丑的丑小鸭》,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6、洪汛涛:《童话学讲稿》,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
    7、高洪波:《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
    8、方仁工:《童话十家》,上海:海燕出版社,1987年版
    9、汤锐选编:《八十年代童话选》,南昌: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
    10、洪讯涛主编:《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1》,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
    11、洪讯涛主编:《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2》,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12、张美妮:《童话辞典》,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13、陈子君、贺嘉、樊发稼主编:《论童话寓言》,天津:新蕾出版社,1989年版
    14、孙建江:《童话艺术空间论》,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5、浦漫汀:《童话十六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6、洪讯涛主编:《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3》,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7、洪讯涛主编:《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4》,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18、沈妙光:《梦幻岛——饶远绿色童话赏析》,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
    19、金燕玉:《中国童话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20、吴其南:《中国童话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21、巢扬:《智慧草——中外幼儿童话评论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22、洪讯涛主编:《中国童话界·童话选刊5》,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23、黄云生:《安徒生童话中的比喻世界》,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4、北京作家协会编:《童话梦——葛翠琳和她的创作》,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25、马力:《童话学通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林文宝:《试论我国近代童话观念的演变——兼论丰子恺的童话》,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
    27、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
    28、王俊康:《饶远绿色童话评论集》,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29、吴其南:《童话的诗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30、陈浦青:《湖南当代童话寓言作家略论》,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31、马力:《建构与解构:一个文学史现象——20世纪90年代两岸童话范式转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
    33、王泉根:《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
    34、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35、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6、钱淑英:《追寻童话的意义》,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37、洪汛涛:《童话学通论》,北京:接力出版社,2011年版
    38、舒伟:《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39、王晶:《经典化与迪士尼——跨媒介视域下的(宝葫芦的秘密)》,海燕出版社,2012年版
    40、苑媛:《话中有话——经典神话与童话的心理分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1、孙幼军著、孙建江笺:《孙幼军论童话》,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
    42、[苏]布拉托夫:《现代苏联童话的讨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43、[美]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舒伟、樊月高、丁素萍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4、[德]维蕾娜·卡斯特:《成功解读童话》,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5、[美]杰克·齐普斯:《作为神话的童话/作为童话的神话》,赵霞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
    46、柯云路:《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年版
    47、[瑞士]维雷娜·卡斯特:《童话的心理分析》,林敏雅译,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
    48、[美]杰克·齐普斯:《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舒伟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49、Tolkien, J. R. R., On Fairy-Stories, Tree and Leaf, The Tolkien Reader, The Random House,1966
    50、Jack Zipes. Fairy Tales and the Art of Subversion:The Classical Genre for Childrenand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Routledge,1991
    51、 Jack Zipes. Spells of Enchantment:The Wondrous Fairy Tales of Western Culture New York:VikingPenguin,1991
    52、 Maria Tatar.The Classic Fairy Tales:Texts, Criticism. Norton,1999
    53、 Cashdan Sheldon. The Witch Must Die:The Hidden Meaning of Fairy Tales. Basic Books,2000
    54、 Maria Tatar. The Hard Facts of Grimm's Fairy Tal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55、 Jack Zipes. When Dreams Came True:Classical Fairy Tales and TheirTradition. CRC Press,2007
    56、 Bettelheim, Bruno. The Uses of Enchantment: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2010
    1、子扬:《也谈儿童文学和教育》,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6辑
    2、吴其南:《评贺宜的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研究,1984年总16辑
    3、曾镇南:《从<独船>想开去》,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2期
    4、吴其南:《(笠帽渡>评价一议》,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2期
    5、孙建江:《创作一种艺术的氛围》,儿童文学选刊,1985年第2期
    6、袁丽娟:《我看某些新潮理论》,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7、孙建江:《作者资源的梳理、利用和发掘——关于“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组稿》,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1期
    8、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五代人》,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9、孙建江:《非常态与常态——从“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的出版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中国出版,2005年第11期
    10、金莉莉:《当代儿童文学“探索性作品”的叙事学研究》,晋阳学刊,2006年第6期
    11、方卫平:《儿童文学先锋作家的激情、困惑和反思——兼谈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症结》,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2、谭旭东:《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本体建构的乏力及学科建设维度》,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3、伍美珍、谭旭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儿童文学之路》,江淮论坛,2008年第6期
    14、徐妍:《市场化潮流中儿童文学开放的底线与碑石——论当下儿童文学的批评尺度》,南方文坛,2009年第4期
    1、长江文艺出版社编:《儿童文学论文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
    2、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
    3、贺宜:《小百花园丁杂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5、华中师院中文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张天翼专集》,咸宁: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出版,1979年版
    6、叶圣陶等:《我和儿童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
    7、锡金、郭大森、崔乙:《儿童文学论文选1949—1979》,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版
    8、儿童文学概论编写组:《儿童文学概论》,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9、蒋风:《儿童文学概论》,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0、任溶溶:《儿童文学讲稿》,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版
    11、金燕玉:《儿童文学初探》,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12、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
    13、曹文轩:《新潮儿童文学丛书》,南昌: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版
    14、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论文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金逸铭选编:《探索作品集》,南昌: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16、汪习麟:《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7、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8、汤锐:《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9、汪习麟:《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集》,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20、蒋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21、周基亭、郭景峰主编:《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未来——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22、谢芳群:《文字和图画中的叙事者》,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23、王泉根:《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24、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5、陈子君:《儿童文学探讨》,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26、陈子君:《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济南:明天出版社,1991年版
    27、周晓:《周晓评论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28、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版
    29、班马:《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30、汤锐:《酒神的困惑——汤锐儿童文学文论》,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31、孙建江:《文化的启蒙与传承——孙建江儿童文学文论》,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32、吴其南:《代际冲突与文化选择——吴其南儿童文学文论》,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33、金燕玉:《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34、黄秋芳:《儿童文学的游戏性:台湾儿童文学初旅》,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1994年版
    35、方卫平:《流浪与梦寻——方卫平儿童文学文论》,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36、方卫平:《逃逸与守望——论九十年代儿童文学及其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
    37、方卫平:《儿童文学接受之维》,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38、方卫平:《儿童文学的当代思考》,济南:明天出版社,1995年版
    39、孙建江:《二十世纪儿童文学导论》,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40、班马:《前艺术思想——中国当代少年文学艺术论》,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41、浦漫汀:《浦漫汀儿童文学评论集》,上海:海燕出版社,1996年版
    42、王兆彤:《儿童文学概论》,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
    43、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云南儿童文学研究》,昆明:晨光出版社,1996年版
    44、黄云生:《黄云生儿童文学论稿》,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45、朱寨、张炯生:《当代文学新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46、竺洪波:《智慧的觉醒》,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47、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48、彭懿:《世纪幻想儿童文学导读》,南昌:二十一世纪,1998年版
    49、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南昌:二十一世纪,1998年版
    50、孙建江:《光荣与梦想——孙建江华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济南: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
    51、周晓波:《当代儿童文学面面观》,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52、巢扬:《严文井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1999年版
    53、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主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54、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55、张美妮:《张美妮儿童文学论集》,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56、汪习麟:《鲁兵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1年版
    57、吴其南:《现实·文本·文本间性》,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8、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儿童文学五人谈》,天津: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
    59、郁青:《金近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1年版
    60、韩进:《陈伯吹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1年版
    61、蒋风:《儿童文学史论》,太原:希望出版社,2002年版
    62、浦漫汀:《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
    63、杨实诚:《杨实诚儿童文学文论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4、赵郁秀:《当代儿童文学的精神指向: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文选》,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
    65、樊发稼:《回眸与思考》,太原:希望出版社,2002年版
    66、杨鹏:《卡通叙事学》,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67、李利芳:《儿童文学的当代解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8、吴其南:《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9、王泉根:《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70、孙建江:《飞翔的灵魂:安徒生经典童话导读》,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71、彭斯远:《叶君健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4年版
    72、王泉根:《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73、朱自强:《儿童文学论》,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张锦贻:《包蕾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5年版
    75、韩进:《高土其评传》,太原:希望出版社,2005年版
    76、胡健玲:《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77、金波:《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8、方卫平:《文本与阐释》,济南: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
    79、孙建江:《童年的文化坐标》,济南: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
    80、金波:《为了儿童的文学——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1、方卫平:《思想的边界》,济南:明天出版社,2006年版
    82、朱自强、何卫青:《中国幻想小说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83、张美妮:《儿童文学品评录》,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84、周晓波:《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85、方卫平:《儿童文学的审美走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86、蒋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87、李利芳:《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8、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
    89、高洪波:《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版
    90、方卫平:《无边的魅力——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年版
    91、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新视野》,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92、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1—4卷》,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年版
    93、汤锐:《复调时代——汤锐儿童文学理论文集》,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
    94、汤锐:《现代儿童文学本体论》,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
    95、方卫平、孙建江:《1949—2009浙江儿童文学60年理论精选》,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
    96、方卫平:《儿童·文学·文化——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论集》,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
    97、汤锐:《比较文学初探》,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
    98、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察(上下)》,济南:明天出版社,2009年版
    99、梅子涵主编:金逸铭:《中国儿童文学探索作品集1978—1987》,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年版
    100、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1、樊发稼:《樊发稼三十年儿童文学评论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02、金波:《唤醒童年——金波谈儿童文学》,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03、杨火虫:《从“高”向“低”攀登》,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04、赵霞:《童年的秘密书写》,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05、李学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106、安武林:《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年版
    107、蒋风主编:《外国儿童文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8、吴其南:《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9、周作人著,刘绪源辑笺:《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年版
    110、方卫平:《寻回心灵的诗意——方卫平儿童文学论集》,济南:明天出版社,2012年版
    111、刘绪源:《中国儿童史略(1916—1977)》,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版
    112、[苏]阿·尼查叶夫:《论儿童读物中的俄罗斯民间童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版
    113、[丹麦]安徒生:《我的一生》,李道庸、薛蕾译,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114、[英]彼得·亨特主编:《理解儿童文学》,郭建玲、周惠玲、代冬梅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15、[美]罗伯塔·塞林格·特瑞兹:《唤醒睡美人:儿童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声音》,李丽译,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
    1、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吴三元、季桂起:《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概观》,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蒋原伦、潘凯雄:《文学批评与文体》,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周秀萍:《文学批评:理论、方法、实践》,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刘锋杰:《文学批评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王一川:《文学批评新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杨自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0、[法]阿尔贝·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赵坚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美]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金言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姚文放:《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古风:《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6、杨春时:《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张隆溪:《比较文学研究入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赵慧平、钟名诚:《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9、曹廷华:《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0、王一川:《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佴荣本:《文学史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1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德]狄泽林克:《比较文学导论》,方维规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姚金兴:《儿童文艺心理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2、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蔡志忠编绘:《童年的哲学·学习的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6、詹栋梁:《儿童哲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7、鲁刚:《文化神话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8、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探析——人类学美学的视野》,上海:海燕出版社,2012年版
    9、[瑞士]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0、[瑞士]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1、[苏]列·谢·维果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美]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尔》,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朝戈金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意]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17、[英]彭尼·塔索尼、卡琳·哈尼:《儿童早期游戏规划》,朱运致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美]安德鲁·琼斯主编:《儿童的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中的儿童问题》,徐兰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