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章学诚文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清代乾嘉时期重要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及文史批评家。毋庸置疑,章学诚作为清代重要的史学大师,其史学成就最为显著,同时,他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其以文证史、以史统文的文史观,决定了文学思想在其整个学术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章学诚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实践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是其整个学术思想与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其文学成就的研究尚显薄弱,研究领域还有待拓展,探研深度还有待深化,有鉴于此,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学视角出发,对章氏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研和总结,这对研究章氏的文学思想,甚至其整个学术思想,有一定价值。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附录三部分构成。导论部分,对该选题的来源以及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正文部分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从历时的视角出发,梳理了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文学思想。章学诚不合时好,一生过着浮家泛宅、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为养家糊口,他多次主讲书院,历聘志局,在车尘马足之隙,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著述,但由于居无定所,部分著述散佚不存。纵观章氏一生,其文学思想由萌生到成熟历经三个时期:家学熏染形成志趣时期、文学思想的形成时期及文学思想的成熟时期。
     第二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古文理论与实践。古文理论着重阐述了章氏在文道、文质及文气方面的观点,在文道关系上,章氏提出了文以明道、道不离文的观点;在文质关系上,章氏提出了文生于质、质重于文、质不离文的辩证观点;在文气观上,章氏提出了气贵于昌、文非气不立及集义养气的观点。章学诚的古文实践最为丰富多彩,成就卓著,其游记散文,短小精悍,结构谨严,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通过记游,表达人生感悟,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章学诚关心国计民生,主张文期经世,其在晚年连续上书六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务,提出整顿吏治、完善举报制度、改良科举制度等革新举措,其政论散文,能结合社会现实,针对时弊,有感而发,结构严谨,主次分明,议论缜密,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学术散文是章学诚古文创作的重镇,其学术散文深于设喻,精于通类,长于排比,善于用事,结构缜密,内容翔实,论说雄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第三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诗学观及其诗歌创作。在诗歌理论上,章氏认为,由于诗体异于文的特殊性,运用比兴寄托寓意,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章学诚轻视诗歌的工艺,反对片面讲究形式技巧,相反,他特别强调诗义的重要性,认为诗与非诗的标准不在于工艺的完美与否,而在于有无诗义,因此,章氏强调作诗应以学问为基础,要言之有物。章学诚不擅写诗,所作诗歌无多,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咏史诗,借咏史来发抒自己的思想情怀;二是作《题<随园诗话>》,批判袁枚蛊惑闺壶及诬枉黑白;三是作七古长诗一篇,历叙一生的遭际。
     第四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小说理论与实践。章学诚的小说理论丰富多样,他把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分为四种类型,即目录学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和演义小说,提出了中国古代小说“历三变”的流变理论;阐明了小说运用虚构手法进行叙事的虚构理论,论述了小说虚构叙事的原因,分析了小说进行虚构应遵循的原则,即必须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历史人物要符合历史真实,符合“实则概从其实,虚则明著寓言”等原则,对于虚构的作品,在阅读时应做到心知其意和意会;阐明了小说在补正史所缺、编撰方志史籍及劝诫教化等三个方面的功用理论。当然,章学诚在其小说理论中也表现出两难抉择的矛盾心理:既轻视小说,又看到小说所具有的作用;既要求小说创作应遵循史家的实录原则,又承认小说创作中运用虚构手法的合理性;既为小说突破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而哀叹,又认为小说的嬗变非人力所为。这种矛盾心理,是由其史家固有的传统观念与其进步的文学观相互冲突造成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章学诚的小说创作主题多样,或表现劝善惩恶,或表达感恩图报;叙事方法精妙纷呈,或巧于虚构,或巧设悬念,或善设对比,或善用巧合,此外,小说精于取材,善于剪裁,人物描写方法不拘一格,语言平实,朴拙无华。
     第五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史学著述中的文学实践——传记理论与实践。章学诚界定了传记的内涵,梳理了传记文体的流变,提出了传记撰写的文学性原则,即传人者文如其人,述事者文如其事的原则,论断宜守谨严的原则等。章学诚传记创作数量可观,类型多样,不拘一格,有传、列传、家传、别传、小传等,这些传记有的出自文集,也有的出自方志,章学诚注重从具体需要出发,选择与实际内容相适合的传记形式,使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统一。章学诚的史学传记无论是叙事方法,还是人物刻画,都颇具文学价值。
     第六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八股文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写作教育。章学诚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八股文理论:八股文有高下不同的品位,八股文有特定的为文原则,八股文有鲜明的技巧趣味。但也不难看出章氏对八股文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轻视八股文,另一方面,又时对八股文持肯定的态度,章氏虽反对八股文的写作,但并非主张要废除这一重要文章形式,而是倡导一种高品位的有质八股文的写作,也正是通过这一主张,来调和他的八股文理论中固有的矛盾心理。章学诚一生主讲于多家书院,教授八股时文,为读者留下了关于写作教育的丰厚论述,其写作教育深受八股文理论的影响。
     第七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章学诚是重要的文史批评家,有着丰富的批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他认为批评主体应具备文德思想,即“临文必敬”和“论古必恕”。章学诚在批评实践中总结出丰富多样的批评方法,即源流互质法、心理批评法、反证批评法、采择批评法及比喻批评法等。章学诚一生致力于文史校雠事业,以品评古今文史利病得失为己任,他对桐城派古文文统、义法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此外,章学诚对袁枚亦深恶痛绝,对其诗学观、古文观、考据观及其《随园诗话》也进行了批评和清算。
     第八章具体阐述了章学诚关于文学史的意识观念及其当代意义。章学诚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方法,以诗教为中心,构建起了文学的史的初步体系,他指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即由六艺之文发展为战国之文,又由战国之文流变为后世之文,虽然形态各异,但一脉贯穿,构成了完整的文学发展的历史序列。章学诚还对文体流变的历史作出了梳理,认为后世文体源于六经,至战国时期,后世文体大致已发展完备。
     附录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章氏原著以及参考相关资料,制作了章学诚著作年表,通过年表,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章氏的著述历程;二是考证了章学诚部分佚文篇目。
Zhang xue-cheng (1738-1801), the word real lent,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the county (now shaoxing), period of qing scholars important historians, bibliography and literature critics.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zhang xue-cheng 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aster in the qing dynasty, its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in literature to have done, its the history and Shi Tongwen history view, determines the literary thought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its entire academic ideas, and, arguably, zhang xue-cheng colorful literature thought and literature practice, having a unique sty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ir entire academic thought and creation.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his literature achievement is generally weak, research remains to be expanded, the description depth remains to be deepened, because of this, I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from the literary perspective, to finally in the aspect of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creation practice achievements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nd summary, this study finally literary thought, and even the whole academic thoughts, have a certain value.
     The paper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text and appendix.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e source of the topic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ethod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from the diachronic perspective, combed the zhang xue-cheng's life and his literary thought. Zhang xue-cheng not good, its academic thoughts and the inherent mainstream academic studies, their writings and makes him dare not ideal earners, as a result, finally life lived a wandering life, living in the boat, displaced to feed their families, he repeatedly on the academy, through employment bureau, in the gap of car horse full of dust, been ceaseless, left the world with a rich academic writings, but because of no fixed abode, some writings but still stored does not save. Throughout life finally, his literature thoughts from initiation to mature and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the family man, inclination,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thought and literary thought of mature period.
     The secon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zhang xue-cheng's prose theory and practice. Ancient prose theory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finally in a way, and angry point of view of language, in a way, finally proposed the article with md, tao from point of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finally proposed the papers in quality, quality is better than, mass from the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On the view of angry, finally proposed the gas your Yu Chang, the air is not set and set the righteous relating point of view. Zhang xue-cheng the ancient practice of the rich and colorful, accomplished, his travel notes prose, short, structure exactly, distinct, detailed slightly proper, focused, language starkness, through JiYou, express the life feeling, give a person with philosophical enlightenment. Zhang xue-cheng CARES about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upheld the period of studying, the continuous wrote in his later years, six political article, straight Chen declared, overhaul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ystem of repor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novation measures, such as its political prose, can be combined with social reality, in view of the malpractices, penned classic structure is rigor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distinct, of meticulous, has the irrefutable logic strength. Academic prose is zhang xue-cheng's prose creation, set deep in allusion to its academic prose, in class, than say, be good at head, rigorous structure, informative, expatiating the grand, has a strong logical and persuasive.
     The thir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view of zhang xue-cheng's poetics and poetry creation. In the poetry theory, finally argues tha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verse different text, use of metaphor on moral, is often used in poetry writing technique. Zhang xue-cheng despise process of poetry, oppose the one-sided exquisite form of skills, on the contrary, he especial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oems of righteousness, that the standard of poetry and the poetry is not process is perfect or not, but in the presence of poetry, therefore, finally stressed that poet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knowledge, to having substance in speech. Zhang xue-cheng held in temperament, for mark,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rue feelings in poetry creation, at the same time, he put the halal as judge of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poetry. Zhang xue-cheng not good at writing poetry, poetry made little, from the content point of view,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one is recalling antiquity, borrow to poems expressing their thoughts feelings; two is to make the topic, criticizing the yuan mei bewitch best pot and WuWang black and white; three is to make a QiGu long poems, through Syria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the most available for the material.
     The fourth chapter elaborat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zhang xue-cheng's novel. Zhang xue-cheng's novel theory rich variety, he put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rheological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namely the bibliography novel, mystery novels, romance novels and historical novels, puts forward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s "through thre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theory; Illuminates the novel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fictitious technique of narrative fi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fictitious narrative analysis of fictional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the novel, namely must conform to the eth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historical figures to conform to the historical truth, accord with "from actually, but almost empty Ming the fable" principle, for the fictional works, should do when reading the heart knows its meaning and intentions; Illustrates the history of novels in the correction of the missing, compiling local Chronicles history and exhort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ory. Zhang xue-cheng, of course, in his novel theory also show the dilemma of ambivalence:both despise novels, and see the role of the novel; Requires both novel cre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ecords of historian, and acknowledge the rationality of use fictitious technique in the novel creation; Both lament for novel breakthrough historian inherent in traditional idea, a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havior of the novel. This ambivalence, is by the historian inherent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its progressive literature conflict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Zhang xue-cheng theme rich variety of novels, poetic justice thoughts or performance, or performance kind of thoughts, or ideals of education; Skillful in fictional narrative method, sophisticated, or set the suspense opportunely, or good contrast, or use a coincidence, in addition, the novel materials, adept at tailoring, figure description method, not stick to one language level nature, giving the flatness.
     The fifth chapter elaborates on the zhang xue-cheng historical biography literature practic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riting. Zhang xue-cheng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biography, and combed the biographical literary style of the rheological,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literariness of biographical writing, namely the descendant, the style is the man of matter, the style is the matter, the principle, the judge should keep exactly principle, etc. Various types of zhang xue-cheng's biography creation is a substantial one, and not stick to one pattern, has spread, biographies, the family, so, biographies, etc., some of these biographies from the corpus, also some from the chorography, zhang xue-cheng notice from specific needs, choose and the actual content suitable biography form, content and the form has been perfect and unified. Zhang xue-cheng's historical biography narrative method, or characters, considerable literary value.
     The sixth chapter elaborates zhang xue-cheng the eight-part essay writ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and writing education. Zhang xue-cheng put forward its own clear eight-part essays theory:especially makes a different taste, especially have specific for principle, teachers have distinctive skills. But also it is not hard to see finally ambivalence of eight-part essay writing:on the one hand lightly eight-part essays, on the other hand, and on the eight-part essay writing a positive attitude, finally opposes the eight-part essays writing, but it is not advocated to abolish this important article form, but advocates a kind of high grade have qualitative eight-part essays writing, it is through this claim, to reconcile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in his theory of the eight-part essay writing psychology. Professor zhang xue-cheng speaker in several college life, for public language, as the reader left a generous about writing education, its writing educat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ight-part essay writing theory.
     The seventh chapter elaborates on the zhang xue-cheng's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 and practice. Zhang xue-cheng's important literature critics, has a wealth of critical practice, and on this basis to form the unique and rich the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He feel criticism subject should have weld thought, namely "in the article will worship" and "theory of ancient shall be subject to". Zhang xue-cheng in criticism practice sums up the rich variety of criticism method, namely the origin co-prime, psychological criticism, counterevidence, see the criticism method and analogy method, etc. Zhang xue-cheng devoted his life to literature and history JiaoChou career, in order to evaluat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isease and losses as own duty, he told the tongcheng school GuWenWen series, righteousness,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and criticize, moreover, yuan mei also hateful to zhang xue-cheng, in his poetics, GuWenGuan, textual research and its "with garden zhen also criticized and liquidation.
     The eighth chapter elaborates on the zhang xue-cheng's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Zhang xue-cheng through "chapter distinguishes the academic origin, mirror" approach, to teaching as the center, to build up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ure literature, he points out that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think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literature has experienced three times of evolution, namely by LiuYi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by the papers into a stream of future generation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lthough the forms, but throughout a vein, constitute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Zhang xue-cheng also the style of the rheological history made accurate comb, think later style from images,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later development style is largely complete. From our present point of view, zhang xue-cheng's theory of literary history is undoubtedly correct reveals the historical tru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both these theories summarized research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point of view, all of today's literatur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guide role.
     Appendix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one is based on and finally original reference related information, make the timeline zhang xue-cheng works, through the chronology, can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writing course of finally;2it is to research the zhang xue-cheng part of this title.
引文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4页。
    ⑥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①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3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②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③ [清]阮元、杨秉初辑,夏勇等整理《两浙輶轩录》(第六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③ 仓修良《史家史籍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51页。
    ④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394页。
    ⑤ 朱东润《中国文学史批评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68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8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⑩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5-68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③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① 魏良弢主编《史著英华》第六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19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④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⑤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5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4页。
    ① 陈烈《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③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④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6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7页。
    ⑥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⑦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5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0页。
    ③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465-466页。
    ④ 梁继红《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201页。
    ① 梁继红《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② 梁继红《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2页。
    ① [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4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8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② [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4页。
    ① 周生春、胡倩《(章学诚遗书>佚文补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14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5页。
    ① [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1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①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53页。
    ② [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③ [唐]韩愈著,屈守元、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⑥ 钱竞《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一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①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5-5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③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③ [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④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42页。
    ⑤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十九,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3页。
    ⑥ 钱大昕撰,吕友仁校点《潜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0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4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8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⑤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页。
    ⑥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6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33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③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二十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8-2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⑩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21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②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6-607页。
    ① 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0页。
    ② 吕思勉《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106页。
    ③ 《十三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1531-1531页。
    ④ [魏]曹丕撰,魏宏灿校注《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3页。
    ⑤ [梁]刘勰著,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文心雕龙校注》卷九,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12页。
    ① [唐]韩愈著,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1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④ [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4-61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⑥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0-22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第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页。
    ③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④ 仓修良《中国史学名著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03页。
    ① 仓修良《中国史学名著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1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4-5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③ 隋]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1-62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④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7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①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② 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1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9页。
    ⑥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⑦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②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一册),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65页。
    ③ [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7页。
    ④ [南朝梁]钟嵘著,古直笺,曹旭整理集评《诗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⑤ [宋]朱熹注,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页。
    ⑥ [宋]朱熹注,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页。
    ⑦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五(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4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② [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37页。
    ③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4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⑤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⑥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五(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65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⑩ [清]陈廷焯著,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② [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70页。
    ③ [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95页。
    ④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页。
    ⑤ 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② 徐君辉《试论章学诚诗教观的思维模式及其内涵》,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② [清1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随园诗话》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⑧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1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⑩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4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① [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② 《十三经》(第二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1402页。
    ③ 《十三经》(第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155页。
    ④ [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⑤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二十一,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5页。
    ⑥ [清]王夫之著,张国星校点《古诗评选》卷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页。
    ⑦ [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⑧ [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④ [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后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③ [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50页。
    ④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第146页。
    ⑤ 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2页。
    ⑥ [魏]曹丕著,魏宏灿校注《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5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③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一册),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5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33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页
    ①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3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9页
    ① [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一七0,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068页。
    ② [清]赵翼撰,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卷二十二(第五册),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九(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8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⑥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85页。
    ① [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六(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③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287页。
    ④ 止庵校订《瓜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十四(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489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十八(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4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③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① [清]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八,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7页。
    ④ 《唐·五代·宋笔记十五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 仓修良《中国史学名著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2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② [战国]庄子著,[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下册),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2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②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5页。
    ③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5页。
    ④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三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3页。
    ⑤ [唐]刘知几著,黄霖,韩同文编选《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⑥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71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9页。
    ①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8页。
    ③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页。
    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
    ⑤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6页。
    ① (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页。
    ② [清]钱大昕著,吕友仁校点《潜研堂文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59页。
    ②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第122页。
    ③ 唐爱明《论章学诚的文学性小说批评》,《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71页。
    ④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5页。
    ⑤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07页。
    ⑥ [明]谢肇淛《五杂俎》,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
    ⑦ 张毅《文学文体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③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9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②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④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397页。
    ⑦ [唐]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卷十,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2页。
    ⑧ 龚鹏程《中国小说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页。
    ①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⑦ [唐]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卷五,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4页。
    ④ [唐]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卷十,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页。
    ⑤ 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7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4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④ 彭知辉《论章学诚的小说观》,山西师大学报2004年第4期。
    ⑤ [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①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六十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73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31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⑤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30页。
    ⑥ 刘咸炘《(推十书>增补全本》,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④ 吕思勉《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
    ⑤ 杨燕启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0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63页。
    ① [梁]刘勰著,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129页。
    ② [唐]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63页。
    ① [唐]刘知几著,张振珮笺注《史通笺注》卷二,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② 周谷城主编《民国丛书第一编》(历史、地理类),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0页。
    ② 孙致中《唐代传记选粹》,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
    ① [明]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② [明]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③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53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4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1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⑨ 杨燕启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页。
    ①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二十,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1页。
    ②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6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73页。
    ①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②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二十,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92页。
    ③ 何诗海《章学诚碑志文体刍议》,《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第157页。
    ① 程千帆著,莫砺锋主编《程千帆全集》卷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13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④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龚斌校释《世说新语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⑥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龚斌校释《世说新语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②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7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17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8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7页。
    ⑩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5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6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② 吕思勉《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6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5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3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5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3页。
    ③ 睛]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8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5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56页。
    ①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8页。
    ④ [清]吕留良著,徐正等点校《吕留良诗文集》卷五(上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② [唐]韩愈著,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页。
    ④ [清]刘大魁《刘大魁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⑦ [清]章学诚著,吕思勉评《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0-671页。
    ② [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8页。
    ① [清]刘大櫆《刘大櫆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3页。
    ① [明]李梦阳《答周子书》,《四库全书》1262册卷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69页。
    ② 杨燕启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⑤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57-358页。
    ⑥ [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5页。
    ⑦ 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① 王更生《中国文学的本源》,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第94-9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① [晋]陆机撰,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② [晋]陆机撰,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4-75页。
    ③ [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日知录校注》卷十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1-922页。
    ④ [清]钱大昕著,吕友仁校点《潜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0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① 郭奇《章学诚文章理论论略》,《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6期,第8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4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60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①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2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① [明]王慎中《遵岩集》卷九,《四库全书》第12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30页。
    ② [清]焦循《雕菰集》,《丛书集成初编》第2191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4-15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④ [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
    ⑤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卷一九,《笔记小说大观》(第19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第21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1页。
    ⑦ [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1页。
    ①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卷一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82页。
    ② 《明文海》卷三一一,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版,第320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0-67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9页。
    ①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9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9页。
    ② [清]梁章钜《制艺丛话》卷一,陈文新主编、陈水云校注《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99年版,第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⑤ 张富林《文备众体:论八股文之“杂”》,山西师大学报2013年第4期,第77页。
    ① 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②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8页。
    ③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34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2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8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9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1-67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6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① 蔡元培撰,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04-50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④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60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9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⑤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黄怀信整理《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40页。
    ⑥ 《十三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8页。
    ⑦ 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第四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137页。
    ① [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31页。
    ② [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13-3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⑥ [唐]韩愈著,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5页。
    ① [唐]柳宗元著,高文、屈光选注《柳宗元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⑤ 睛]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⑧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① [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726页。
    ②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8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
    ④ 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0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① 钱钟书《管锥篇一》(下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17页。
    ② 林崇德等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5页。
    ③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9页。
    ① 程千帆著,莫砺锋编《程千帆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9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7-33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③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7-6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
    ③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④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10页。
    ⑤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15页。
    ⑥ [清]方苞《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06页。
    ① [清]章学诚著,严杰、武秀成译注《文史通义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1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③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37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② [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④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① [清]姚鼐著,周中明选注《姚鼐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② [清]姚鼐著,周中明选注《姚鼐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③ [清]钱大昕撰,吕友仁校点《潜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0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① 刘咸炘《推十书·文史通义识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9页。
    ② [明]归有光《评点史记》,转引自严杰、武秀成译注《文史通义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42页。
    ③ 邹德金整理《名家注评史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⑥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⑧ 刘咸炘《推十书·文史通义识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9页。
    ⑨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425页。
    ①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④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20页。
    ⑤ 谭献《复堂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⑥ 刘咸炘《推十书·文史通义识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9页。
    ⑦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42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 [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6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八(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93页。
    ⑤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五(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⑥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六(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
    ⑦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七(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6页。
    ⑧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⑨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七(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8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7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⑤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86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七(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七(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7-528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7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七(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28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①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
    ④ [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一七0,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067-3068页。
    ⑤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46页。
    ⑥ [清]钱仪吉纂《碑传集》卷一七0,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069页。
    ① [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页。
    ②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383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随园轶事》(第八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1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附录三》(第八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⑤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86页。
    ⑥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十四(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15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①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36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② [清]孙星衍《问字堂集》卷四,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5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45页。
    ②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33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25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④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⑥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32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7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三(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4-61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七,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6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③ [清]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3398页。
    ④ 程千帆著,莫砺锋主编《程千帆全集》卷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
    ⑤ 睛]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①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八(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306页。
    ② 张舜徽《史学三书评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0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336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7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4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五(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②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页。
    ③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7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4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②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6页。
    ③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⑤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25页。
    ⑥ 朱敬武《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文集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⑨ [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71页。
    ① 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9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附录三》(第八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③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95-198页。
    ④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26-527页。
    ①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题记》,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页。
    ②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题记》,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6页。
    ⑥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1页。
    ① 李孝悌《恋恋红尘一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页。
    ②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84-5885页。
    ① [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页。
    ②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二十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04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牍外余言》卷一(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页。
    ⑤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6页。
    ⑥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38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87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4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五,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⑦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页。
    ② [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61页。
    ③ [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8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9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39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9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⑦ 睛]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⑧ 睛]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⑥ 党圣元、夏静选编《文学史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2-53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⑧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① 吕思勉《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一(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 严杰、武秀成《文史通义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④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⑤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
    ⑥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八(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
    ⑦ [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袁枚全集》卷十九九(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⑧ 王更生《中国文学的本源》,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第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6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④ [春秋]老子著,[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17页。
    ⑤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098页。
    ⑥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四,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34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十三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507页。
    ③ 《十三经》,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510页。
    ④ [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55-1756页。
    ⑤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221页。
    ⑥ [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740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① 朱敬武著《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② 《十三经》,上海书店出版社1977年版,据《四部丛刊》初编初印本影印,第7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六,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① 郑吉雄《章学诚“诗教”说论析:一个教学的反思》,中国诗经学会编《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4页。
    ⑤ (法)托多罗夫著,蒋子华、张萍译《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①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216页。
    ② 吴承学、陈斌《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第119页。
    ③ 吕思勉《文史通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④ 王更生《中国文学的本源》,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第9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十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0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佚篇,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74页。
    ① [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23页。
    ② [北齐]颜之推著,王利器撰《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37页。
    ③ 王更生《中国文学的本源》,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第55页。
    ④ [唐]韩愈著,童第德编《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8页。
    ⑤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73页。
    ⑥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论文十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⑦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第216页。
    ⑧ 彭志琴《章学诚文体批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
    ⑨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④ 郑吉雄《章学诚“诗教”说论析:一个教学的反思》,中国诗经学会编《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杜明通《古典文学储存信息备览》,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③ 王更生《中国文学的本源》,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第91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黄保真《中国文学理论史》卷四,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326-327页。
    ③ (法)托多罗夫著,蒋子华、张萍译《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二,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第115页。
    ③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页。
    ④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114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122页。
    ① 刘咸忻《推十书·文史通义识语》,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① 金毓黼《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7-32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24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⑥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⑦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①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1页。
    ②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外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611页。
    ③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二十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④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⑤ [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庄子集释》,[战国]庄周著、[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1982年版
    《荀子集解》,[战国]荀子著、[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2010年版
    《史记》,[汉]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汉]班固著、[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论衡》,[汉]王充,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曹丕集校注》,[三国魏]曹丕撰、魏宏灿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文赋集释》,[晋]陆机撰、张少康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文心雕龙注》,[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诗品集注》,[南朝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史通笺注》,[唐]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韩愈全集校注》,[唐]韩愈著、屈守元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柳宗元选集》,[唐]柳宗元著、高文、屈光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诗集传》,[宋]朱熹注,赵长征点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
    《通志》,[宋]郑樵,中华书局1987年版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文体明辨序说》,[明]徐师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袁宏道集笺校》,[明]袁宏道著、钱伯成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焦氏笔乘续集》,[明]焦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遵岩集》,[明]王慎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珂雪斋集》,[明]袁中道,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章辨体序说》,[明]吴讷、于北山校点,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闲情偶寄》,[清]李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清诗话》,[清]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古诗评选》,[清]王夫之著、张国星校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纪昀主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明史》,[清]张廷玉,中华书局1974年版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艺概》,[清]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履园丛话》,[清]钱泳,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池北偶谈》,[清]王士禛,中华书局1982年版
    《五杂俎》,[清]谢肇淛,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
    《退庵笔记》,[清]梁章钜,《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九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制艺丛话》,[清]梁章钜,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雕菰集》,[清]焦循,中华书局1985年版
    《围炉诗话》,[清]吴乔,中华书局1985年版
    《章学诚遗书》,[清]章学诚,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文史通义评》,[清]章学诚著、吕思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黄宗羲全集》,[清]黄宗羲著、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戴名世集》,[清]戴名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古文辞类纂》,[清]姚鼐著、宋昌如、章荣注释,中国书店1986年版
    《姚鼐文选》,[清]姚鼐著、周中明选评,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刘大櫆集》,[清]刘大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雪桥诗话》,[清]杨钟羲,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袁枚全集》,[清]袁枚,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碑传集》,[清]钱仪吉纂,中华书局1993年版
    《问字堂集》,[清]孙星衍,中华书局1996年版
    《钱大昕全集》,[清]钱大听、陈文和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著、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清史稿》,[清]赵尔巽,中华书局2003年版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清]商衍鎏,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日知录校注》,[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方苞集》,[清]方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2009年版
    《两浙蝤轩录》,[清]阮元、杨秉初辑、夏勇等整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吕留良诗文集》,[清]吕留良著、徐正等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
    刘师培:《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钱钟书:《谈艺录》,三联书店2001年版
    钱钟书:《管锥篇》,三联书店2001年版
    胡适:《章实斋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徐世昌等编纂:《清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版
    刘咸忻:《刘咸忻论史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刘咸忻:《推十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柴德庚:《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舜徽:《史学三书评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杨燕启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黄保真:《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孙致中:《唐代传记选粹》,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朱敬武:《章学诚的历史文化哲学》,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廖晓清:《史林巨匠:章学诚与史著》,辽海出版社1997年版
    张中行:《闲说八股文》,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诗经学会编:《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程千帆著,莫砺锋主编:《程千帆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止庵校订:《瓜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士彪:《魏晋南北朝文体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萧一山编:《清代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盛宁:《文学·文论·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版
    谢保成主编:《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王凯符:《八股文概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
    鲍永军:《史学大师—章学诚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吴光:《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邹德金整理:《名家注评史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党圣元、夏静选编:《文学史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12年版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日)山口久和:《章学诚的知识论——以考证学批判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美)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邓伟龙:《章学诚文论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杜冉冉:《章学诚的文学思想》,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洪金华:《章学诚真实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彭志琴:《章学诚文体批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何兆龙:《章学诚方志学的纪传人物论》,《浙江学刊》1988年第3期
    孟留喜:《究大道以为世用——论章学诚的文章观兼议文章的根本特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郭奇:《章学诚文章理论论略》,《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7期
    汪杰:《论刘知几、章学诚关于历史文学的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江晓军:《章学诚的文律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孙连师、孟留喜:《试论章学诚的文章观》,《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叶建华:《章学诚的文学批评》,《浙江学刊》1996年第4期
    谢飘云:《章学诚散文的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罗炳良:《评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史学史研究》2001年第2期
    王英志:《袁枚与清代诗学批评》,《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
    常言:《论章学诚的文道观》,《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张安祖、杜萌若:《“清”复义说》,《求是学刊》2003年第5期
    彭知辉:《论章学诚的小说观》,《山西师大学报》2004年第10期
    周生春、胡倩:《(章学诚遗书)佚文补录》,《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祝伊湄:《章学诚对(随园诗话)的批评》,《华侨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陆德海:《章学诚与袁枚诗学差异发微》,《中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周建刚:《章学诚与乾嘉考据学的内在转向》,《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何诗海:《章学诚碑志文体刍议》,《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石明庆:《学统建构与文论之争——章学诚与桐城派古文理论之比较》,《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钱志熙:《论章学诚在文学史学上的贡献》,《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徐君辉:《试论章学诚诗教观的思维模式及其内涵》,《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张春田、孔健:《关于章学诚的古文创作理念——兼论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张春田:《论章学诚的古文师承与文化场域的交往实践》,《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杨遇春:《章学诚的袁枚批评考述—以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唐爱明:《论章学诚的文学性小说批评》,《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