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梦阳与明代诗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整个明代诗坛为坐标系,通过考察、研究李梦阳诗学思想对前辈诗论的继承、改革和对同时代及其后世诗人的影响,确立李梦阳在明代诗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全文除去《导言》和《结语》,共分六章。
     第一章简述了李梦阳的生平,并详细考察李梦阳著述各版本在明清两代的刊刻情况及李梦阳的思想心态。李梦阳的著述主要分集部、史部、子部三类,考察其在明清两代刊刻的各版本,集类著述有别集本十三种,选集本二十一种,李梦阳点评本七种;史类著述两种;子类著述五种。同时以表格的形式详录各书目题跋对李梦阳著述的载录情况和国内及域外现存李梦阳著述的馆藏概况。关于李梦阳思想心态的考察则主要就其冲击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摒佛弃道尊崇儒学的宗教思想和匡世济民的政治思想三方面展开,其中又从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入手重点研究了李梦阳的哲学思想。李梦阳顺应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承续儒家一脉,将视角转入“日用生活”去寻求“道”,肯定人欲,关注人本体,以积极地态度面对人生,对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产生了冲击,而这种新的思想渗透到李梦阳的文学复古运动中,使得其与阳明心学虽“二事根本抵牾,竟能齐驱不倍”,开启了晚明文学新思潮。
     第二章通过对李梦阳与李东阳的关系,李梦阳对李东阳的继承与批评的研究,把握弘正诗坛盟主变化的情况。李梦阳初师从于李东阳,以茶陵派中人自居,但至弘治后期,由于政治倾向和文学主张的相异,李梦阳逐渐与李东阳疏离,和前七子其他成员代茶陵派而起,共倡复古。李东阳是李梦阳诗学思想的先导,李梦阳在诗文辨体、“格调”说、对待宋诗的态度等问题上承续李东阳而下,对其进行了理论深化和再探讨,初步完成了以古典审美理想为旨归的复古理论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以弘治末年,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派发起复古运动为时间结点,研究明代前半期复古诗风的消长。复古意识贯穿于整个明前期诗坛,从明初吴中、越中、闽中、岭南、江右各诗派要求恢复中古的雅正,到永乐至正统年间台阁体在经世致用诗学观主导下以“鸣盛”为第一要务的追求平和雅正的盛世之音,再到茶陵派开始注重诗歌的审美特质,并将诗歌从附庸政治解放出来,最后到前七子派,明诗经历了由尚质主义向文质彬彬,由主理抑情向扬情去理,由醇雅正大向雅俗齐鸣的转变。
     第四章由考察前七子派的形成入手,重点论述了前七子派内部复古思想在前期的融合和在后期的分化,以动态研究的方法探讨前七子派成员诗学思想的变化。前七子派的形成是一个随着有共同文学主张的流派成员自觉向心聚集而缓慢发展的过程,这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关键就是李梦阳,因此,前七子派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其他成员向李梦阳聚拢,与其交接,彼此影响的过程。通过对史料、诗文集相关内容的考辨得出,前七子派初步形成于弘治十六年(1503),以何景明的加入为标志;最终形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以徐祯卿的加入为标志。前七子派活动前期,其复古思想的融合主要是在核心人物李梦阳的影响、引导下,通过对早期所习,尤其是对习六朝诗歌的反省与批评,以及与茶陵派分离,对其萎弱流靡之弊进行的反拨,在不断地讨论、磨合下逐渐达成较为统一的诗学主张,确立了“诗必汉魏盛唐”的复古观。到了后期,前七子派复古思想方法论上的尺寸古人由于各人才力不同,把握不当,而失之模拟,其成员为尽力挽救痼疾,或取改良之法,如何景明的“舍筏登岸”;或另辟蹊径,如徐祯卿的“以情立格”。而正德、嘉靖间政局的风云诡谲,士大夫对于现实的失望,又导致了文学复古理想的破灭,王廷相、王九思等前七子派成员纷纷弃文入道,转向心灵寻求栖息之所,与文事分道扬镳。至此,前七子派复古思想不断分化,复古运动也渐趋消歇。
     第五章研究横向上,李梦阳与同时期关陇诗坛、中州诗坛、吴中诗坛的交往和诗学互动。关陇、中州诗人在与李梦阳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受其影响,成为复古运动的主力和羽翼。吴中诗人则分为两类,一类以杨循吉、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为代表,他们里居吴中,在缘情尚趣、任情自适之外亦致力于古文辞的修习,但取径较宽,反对尺寸古人,强调独抒性情、自立新意;一类以徐祯卿、顾磷、黄省曾等为代表,他们在李梦阳的影响和引导下形成了自己的复古思想,积极投身于复古运动。
     第六章研究纵向上,明后期各诗歌流派对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派复古诗学思想的接受。分为两类,一类是延续复古思潮,与前七子派诗学主张同质同构的嘉靖八才子、后七子、云间诗派;一类是反对复古,与前七子派异构,但在追求“真情”、“真诗”的层面上与李梦阳的“真情说”、“真诗乃在民间”同质的阳明心学和以徐渭、李贽、冯梦龙、公安派、竞陵派等为代表的晚明文学浪漫主义思潮。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继承、发扬了以李梦阳为首的恶前七子派的诗学思想。
     根据以上所论,李梦阳是明代诗风变化的转捩点,于明代诗坛在纵向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横向上又具有领导、影响之功。
     本文有两篇附录,分别是《目验李梦阳著述叙录》和《历代李梦阳传记、墓铭》,以其为研究李梦阳的基础性资料,特附于正文之末,以便翻检。
This paper is committed to establish Li Mengyang'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role, after the author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inheritance and reform towards previous poetics and the influence on becoming poets. This paper includes whole line of Ming Dynasty poet history and there are total six chapters in my paper, except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n chapter1, I introduce a chronicle of Li Mengyang's lifetime chiefly and investigate inscription of his compiles in Ming and Qing Daynasties, including the views he held. There are mainly three kinds of his compiles, such as Ji, Shi, Zi. In his compiles of Ji, there are13personal books b and12chosen books and7books with comments; in addition, he had two kinds Shi and five kinds of Zi. Besides, he completed many introductions for all kinds of books. His view inflects on three points: impact on Cheng-zhu Confucianism, give up other view but Confucianism and save the world. There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 Mengyang's view and Cheng-zhu Confucianism is first step to study.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in Ming dynasty, Mengyang turned his focus from Cheng-zhu Confucianism to normal life, gave active support towards personal desire and requirement; those actual views bring strong impact on Cheng-zhu Confucianism. Meanwhile, such view in his compile leads coming literature trend in late Ming Dynasty.
     Chapter2studies the change of poetic leaders of Hongzhi and Zhengde Poetry Cir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I Mengyang and LI Dongyhang, and the former's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the latter. LI Mengyang took LI Dongyang as his teacher, and referred himself as Chaling School Poet. But from the latter part of Hongzhi Period, due to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and literary views, he got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LI Dongyang;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Former Seven Scholars, he advocated restoration of ancient ways and rose to replace Chaling School in the end. LI Dongyang is the forerunner of LI Mengyang in his poetic thoughts.LI Mengyang carried forward LI Dongyang's ideas in poetic formal distinctions, Style Theory, and attitudes toward Song Poetry, and probed into these ideas and further developed them theoretically. He thu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he theoretic system advocating Restoration practice based on ancient ideals of aesthetic judgement.
     In chapter3, the author takes the period as research focus when Seven Scholars headed by LI Mengyang advocated Restoration Movement, and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Restoration Movement in the former part of Ming Dynasty. The sense of restoration carried through the former part of Ming Dynasty, from Schools of Wuzhong, Yuezhong, Minzhong, Lingnan, Jiangyou requiring for the restoration of Elegance of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to Taige Style (from Yongle Period to Zhengtong Period) praising prosperity as Top priority, then to Chaling School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poetry and liberating poetry from political dependency, and finally to Former Seven Scholars. Ming Poetry went through an evolution from pursuing quality to pursuing gentle elegance, from passion-pent reasoning to passion-encouraged dereasoning, from purity and elegance to that suiting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Chapter4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Seven Scholars' poetic thoughts in a dynamic way by illustrating how the Former Seven Scholars came into being,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erging of their restoration idea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ir division in the latter period. The formation of the Seven Scholars is a gradual development when members with the same literary ideas got attached to each other, the key of the great cohesive force is LI Mengyang.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Seven Scholars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other members gathered round LI Mengyang and influenced each other. From examination and analyses of history files and poetry collections, we can learn that the School of Seven Scholars took shape in16th Year of Hongzhi Period (1505), symboliz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HE Jingming, and was finally formed in the18th year of Hongzhi Period (1505), symboliz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XU Zhenqing.In the early stage of Former Seven Schola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ideas was mainly influenced and guided by LI Mengyang. Through critical review of his early learning, especially the poetry of the Six Dynasties, his division with the Chaling School, and his refuting of its weak and extravagant manner, LI Mengyang and his partners gradually developed a uniform idea, thus founding the Restoration View that Poetry should be like that of Han, Wei, and Tang Dynasties.Till the latter period, due to differences in talents and the handling of Restoration methods, Former Seven Scholars got divided.In order to save its deep-rooted shortcomings, it members tried all out; HE Jingming advocated "Forsake the boat to get ashore", while XU Zhenqing adovated "Set up Format with passion".In Zhengde and Jiajing Period, the changeable politics and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s disappointment led to the fall of restoration ideals. Members like WANG Tingxiang and WANG Jiusi abandoned literature to take part in Taoism one after another, to seek rest in the depth of the heart, and quit association with literature. So far, the restoration ideas of the Seven Scholars gradually broke up and Restoration Movement came to a rest.
     Chapter5studies horizontally the interaction of LI Mengyang and Guanglong Poetry Circle, Zhongzhou Poetry Circle, and Wuzhong Poetry Circle at the same period. Guanzhong poets and Zhongzhou poets, regarding LI Mengyang as both a teacher and a friend, were influenced by him and became the main strength and supports of Restoration Movement. Wuzhong Poets fall into two classes, one is represented by YANG Xunji, WENZhengming, ZHU Yunming, and TANG Yin, who lived in Wuzhong,dedicated in study of ancient classics besides pursuing self interests and leisure. But they were more open-minded and opposed to writing by measuring the ancient poets and emphasizing expression of personal feelings and original ideas. The other class is represented by XU Zhenqing, GU Lin, HUANG Xingzeng, who, influenced and guided by LI Mengyang, developed their own Restoration ideas and actively involved in Restoration Movement.
     Chapter6studies vertically the acceptance of Former Seven Scholars' Restoration ideas headed by LI Mengyang by various poetic schools in the latter part of Ming Dynasty. There are two classifications. One class, with the same texture and structure as Former Seven Scholars, carries forward the Restoration ideas, represented by Eight Talents of Jiajing Period, Latter Seven Scholars, Yunjian Poetry Circle. The other is opposed to restoration ideas, different from Former Seven Scholars in structure, but similar in quality to LI Mengyang's True Feeling Study and True Poetry is in Common Life in its sphere of pursuing True Feeling and True Poetry, represented by Yangmingxin Study and Late Ming Dynasty Romanticism advocated by XU Wei, LI zhi, FENG Menglong, Gongan School and Jingling School. They developed Former Seven Scholars' poetic ideas headed by LI Menglo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sum up, LI Mengyang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poetic development of Ming Dynasty, and plays a linking role vertically and a leading and influential role horizontally.
     This paper has two appendixes, namely A Close Study of LI Mengyang's Works and LI Mengyang's Biographies and Epitaphs throughout History. They are the basic materials to study LI Mengyang, and therefore pu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ading.
引文
① [明]陆深撰.《俨山集》卷四十四《梅林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欧大任撰.《潘光禄集序》.[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四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527.
    ③ [明]王献撰.《跋渼陂先生集》.[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
    ④ 徐朔方著.《论前七子》.《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页1.
    ⑤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56.
    ⑥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李空同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3.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先生集》卷首.嘉靖十一年曹嘉刻本,三十一年朱睦楔增修本.上海图书馆藏.
    ②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6-607.
    ③ [明]李梦阳撰.《李空同诗集》附录.上海扫叶山房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④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11.
    ⑤ [清]来裕恂著.《萧山来氏中国文学史稿》.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页179.
    ⑥ 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33年.页862-863.
    ① 陈田撰.《明史纪事·戊签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395.
    ①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5-606.
    ②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5-606.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附录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④ [清]沈树声等纂修.《太原府志》上函第二十九卷《职官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页50a.
    ①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6.
    ② 王公望著.《李梦阳著作明代刻行述略》.《图书与情报》.1998年第3期.页70.
    ③ 郝润华、李如冰著.《李梦阳诗文集流传及版本考辨》.《古典文献研究》.2009年第十二辑.页214-215.
    ④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291.
    ⑤ 《光绪凤阳府志》(一)卷六中《明秩官》.《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87.
    ① 卷十七为“督府稿卷之二”、“柬札类”,所收皆为杨一清尺牍,非诗稿。
    ① [明]杨一清著.唐景绅、谢玉杰点校.《杨一清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1077.
    ① 据李开先《李崆峒传》记载,以及当今存世的《弘德集》显示,是集当为三十二卷,《千顷堂书目》收录《弘德集》为三十三卷疑误。
    ① 《郎园读书志》卷九记《李空同集》六十六卷版本情况时说:“此本为嘉靖九年黄省曾序刻。半叶十行,行二十字。一卷至三十六卷为诗,三十七卷至六十六卷为文。”而黄省曾刻《空同集》为六十三卷,该书志著录有误。另李梦阳全集仅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刻本为六十六卷,叶德辉所见当为此本。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附录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② 如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页252.)肖驰著《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页51.)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页135.)
    ③ 章培恒著.《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6-15.
    ④ 黄果泉著.《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理学倾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页46.
    ① 史小军著.《论明代前七子的关学品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页85.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上篇第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缶音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五《外篇一·物理篇第三》.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上篇第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事势篇第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关于此点,见后文专论。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刻朱子实纪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邓元锡录.《皇明书列传》卷三十八.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①》.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1404.
    ① [宋]朱熹撰.《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朱子全书》第二十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2755.
    ② [宋]朱熹撰.《大学或问》卷一.日本龙谷大学藏本.
    ③ [宋]朱熹撰.《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读大记》.《朱子全书》第二十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卷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78.
    ⑥ [明]王瘭辑.《王心斋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页72.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上篇第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同上.
    ③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224-225.
    ④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卷三十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1529.
    ⑤ [汉]赵岐注.[宋]孙爽疏.廖名春、刘佑平整理.钱逊审定.《孟子注疏·解经卷第十四下·尽心章句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474.
    ① [宋]周敦颐撰.《周濂溪集》卷八《养心亭说》.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0.
    ② [宋]程颐、程颢撰.《二程遗书》卷十五.《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页144.
    ③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2414.
    ④ [宋]朱熹撰.《朱文公文集》卷十三《延和奏札二》.《朱子全书》第二十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639.
    ⑤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224.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⑦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卷四.[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50.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原寿》.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五《外篇一·化理上篇第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上篇第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568.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宋]朱熹撰.《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朱子全书》第二十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2755.
    ②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一《内篇二十五篇》第二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59.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七《封监察御史王公寿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事势篇第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王瘭辑.《王心斋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页72.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叙松山小隐》.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丘浚撰.林冠群、周济夫校点.《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五《市籴之令》.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页244.
    ① 傅衣凌先生据明代前期徽州祁门146张土地买卖契约分析,发现他们使用的通货,洪武、永乐之间以钞为主,宣德、正统则钞、稻谷、布、银兼用,至成化、弘治以银为主。(傅衣凌著.《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页242.)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三十八《族谱·大传》.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六《明故王文显墓志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三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988.
    ⑤ [宋]朱熹撰.《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朱子全书》·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247.
    ① 钱钟书著.《谈艺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页733.
    ② [清]张廷玉撰. 《明史》卷三○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继晓》.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885.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三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同上.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三十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异道篇第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五《外篇一·物理篇第三》.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异道篇第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异道篇第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乞休致本》.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清]王士祯撰.《居易录》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三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训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事势篇第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三《敕赐愍节祠碑》.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六《明故李大法合葬志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事势篇第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汉]赵岐注.[宋]孙爽疏.廖名春、刘佑平整理.钱逊审定.《孟子注疏·解经卷第三下·公孙丑章句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105.
    ④ 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卷三十三《季氏将伐颛臾》.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页1137.
    ① [宋]陈亮撰.《陈亮集》卷二十八《又甲申秋书》.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40.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④ [宋]陈亮撰.《陈亮集》卷十一《廷对》.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17.
    ⑤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三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988.
    ⑥ [宋]朱熹撰.《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朱子全书》·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247.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一《禹庙碑》.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同上.
    ② 同上.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与杨邃庵书》中,李东阳说:“始得关中书甚悉……所喻李梦阳者,果得首解……时雨之化,殆有不诬。仆所许何生孟春者,输君一筹,然此子之进,尤未可量也。”([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十四.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213.)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第五章对此说做了详尽的考察。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八一《列传第六十九·李东阳》.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4822.李梦阳对此事亦有记载:“闻阁议时,健尝椎案哭,谢亦害密訾訾罔休,独李未开口,得恳留云。”(《空同子集》卷三十九《秘录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⑥ [明]王鏊撰.《震泽长语》卷上《管制》.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6-17.
    ⑦ [明]何乔远辑.《名山藏列传》(三)《臣林记》.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451.
    ①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八一《列传第六十九·李东阳》.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4822-4823.
    ② [明]何乔远辑.《名山藏列传》(三)《臣林记》.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454.
    ③ 或者说由于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的过渡,至以李梦阳为代表的七子派时期,使得弘、正诗坛为之一变,这种过渡和转变均非李东阳、李梦阳个人之力而能完成的,由于本节主旨限制,关于集体层面上的过渡、继承、转变关系,留待后文论述。
    ④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45.
    ⑤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六·一四.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00.
    ⑥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页245.
    ⑦ [明]吴讷撰.《文章辨体凡例》.[明]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页9.
    ⑧ 吴承学著.《<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序》.邓新跃著.《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2.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卷文后稿卷之三《春雨堂稿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37-38.
    ②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卷文后稿卷之四《匏翁家藏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8.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29.
    ④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五《沧州诗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72.
    ⑤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八《镜川先生诗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15.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45.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宋]赵令畴撰.《侯鲭录》卷五《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页135.
    ② [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卷七《薛能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页95.
    ③ [明]高棅撰.《唐诗品汇叙》.《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1.
    ④ 萧华荣著.《中国诗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240.
    ⑤ 郭绍虞著.《照隅室古代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367.
    ⑥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0-531.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2.
    ② 邓新跃著.《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46.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639.
    ④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3.
    ⑤ 同上.页531.
    ⑥ 邓新跃著.《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170.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答周子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驳何氏论文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19.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一《与徐氏论文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再与何氏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答吴瑾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答周子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⑧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驳何氏论文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⑨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题明远楼诗后》.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47.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高棅》.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36.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簏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44.
    ④ 同上.页545.
    ⑤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八《镜川先生诗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15.
    ⑥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47.
    ⑦ 同上.页531.
    ⑧ 同上.页545.
    ⑨ 同上.页552-553.
    ⑩ 同上.页551.
    11 同上.页553.
    ① 同上.页531.
    ② 同上.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28.
    ④ [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八集部六别集类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785.
    ⑤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07.
    ⑥ [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书李文正公手书东祀录略卷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1759.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4-535.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缶音集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一《鸣春集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宋]梅尧臣著.《寄滁州欧阳永叔》.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330.
    ⑤ [宋]陈师道撰.《后山居士诗话》.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8.
    ⑥ [明]李梦阳撰.《空间子集》卷四十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⑦ [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61.
    ⑧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下篇第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⑨ [明]李梦阳撰.《诗集自序》.《李氏弘德集》.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5.
    ② 沈从文.《李梦阳<诗集自序>管窥》.《大家》2010年第15期.页20.
    ③ 关于明前期诗坛状况见第四章。
    ①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页1.
    ②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636-637.
    ①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5、40-41.
    ② [明]焦竑撰.《玉堂丛语》卷七《赏誉》.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226.
    ③ 孟森著.《明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35.
    ④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13、18.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并寓祝望焉耳》.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675.
    ⑦ 孟森著.《明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9.
    ⑧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686.
    ① [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二《科举开设》.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页1523.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选举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695.
    ③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二册卷十一《评论诗文》.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7-148.
    ④ [明]杨士奇撰.《三朝圣谕录》中.[明]邓世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国朝典故》中册卷之四十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页1083.
    ⑤ [明]王直撰.《抑菴文集》后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尹直撰.《謇斋琐缀录》二.[明]邓世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国朝典故》中册卷之五十四.北京:
    ①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一册卷四《文渊阁进学》.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37-38.
    ② [明]李时勉撰.《古廉文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梁潜撰.《泊庵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明宣宗实录》卷六四.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页1523-1524.
    ⑤ [明]倪谦撰.《倪文信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清]沈佳撰.《明儒言行录》(一)卷四.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535-536.
    ① [清]孙承泽著.《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二.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508.
    ②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甲签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笔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并寓祝望焉耳》.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42.
    ② 关于明初文网渐趋森严的变化见后文论述。
    ③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甲签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
    ④ [明]徐泰撰.《诗谈》.[清]曹溶辑.[清]陶樾增订.《学海类编》第五十九册.上海涵芬楼根据道光十一年(1836)安晁氏木活字排印本影印,1920年.
    ⑤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九《刘草窗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卷二十一《题七姬权厝志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525.
    ⑦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37.
    ① [元末明初]杨维桢撰.《东维子文集》卷七.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四九四至一四九九册.景江南图书馆藏鸣野山房钞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② 同上.
    ③ 同上.《蕉窗律选序》.
    ④ [明]王彝撰.《王常宗集》卷三《文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清]赵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卷八《高青邱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页124.
    ⑥ [明]胡应麟撰.《诗薮》外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241.
    ⑦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43.
    ⑧ [明]杨慎撰.《升庵诗话》卷七《胡唐论诗》.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页774.
    ⑨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甲集《高太史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75.
    ①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甲签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62.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大全集十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1.
    ③ [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433-434.
    ④ [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凫藻集》卷三《娄江吟稿序》.《高青丘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893.
    ⑤ [明]张羽撰.《张来仪文集》卷一《画屏赞》.[清]陶福履/胡思敬编.《豫章丛书》集部八.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⑥ [明]王彝撰.《王常宗集》卷二《高季迪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凫藻集》卷三.《高青丘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906.
    ① [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390.
    ② [明]杨基撰.杨世明/杨隽校点.《眉庵集》.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页216.
    ③ [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凫藻集》卷二.《高青丘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885.
    ④ [明]王彝撰.《王常宗集》卷二《高季迪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顾起纶撰.《国雅品》士品一.《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十五册.景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藏明万历间顾氏奇字斋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大全集十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1-1472.
    ①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41.
    ② [明]黄伯生撰.《诚意伯刘公行状》.[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首.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③ [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十.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④ [明]刘基撰.《郁离子》卷下《九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105.
    ① [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五.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② [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五《照玄上人诗集序》.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③ 同上.
    ④ [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五《唱和集序》.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⑤ [明]刘基撰.《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卷五《照玄上人诗集序》.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⑥ [明]游潜撰.《梦蕉诗话》.[清]曹溶辑.[清]陶樾增订.《学海类编》第五十八册.上海涵芬楼根据道光十一年(1836)安晁氏木活字排印本影印,1920年.
    ⑦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页1.
    ①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30.
    ② [元末明初]杨维桢撰.《东维子文集》卷七《赵氏诗录序》.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四九四至一四九九册.景江南图书馆藏鸣野山房钞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③ [明]宋濂撰.《河图洛书说》.《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2.
    ④ [明]宋濂撰.《赠梁建中序》.《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557.
    ⑤ [明]宋濂撰.《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351-1352.
    ① [明]宋濂撰.《题许先生古诗后》.《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2086.
    ② [明]宋濂撰.《刘母贤行诗集序》.《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172.
    ③ [明]宋濂撰.《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333-1334.
    ④ [明]宋濂撰.《林氏诗序》.《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1729.
    ① [明]宋濂撰.《(汪右丞诗集>序》.《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81.
    ②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十七《书胡山立先生诗稿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五《练伯上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十七《书徐文贞公诗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十七《跋宋戴二君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七《黄子邕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同上.
    ⑧ [明]王祎撰.《王忠文集》卷五《练伯上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甲签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23.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O《逊志斋集二十四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80.
    ② [明]方孝孺撰.《逊志斋集》卷十《与郑叔度八首》其三.清同治八年(1869)松郡方求忠厚生刊本.
    ③ [明]方孝孺撰.《逊志斋集》卷十四《送牟元亮、赵士贤归省序》.清同治八年(1869)松郡方求忠厚生刊本.
    ④ [明]方孝孺撰.《逊志斋集》卷十《与舒君》.清同治八年(1869)松郡方求忠厚生刊本.
    ⑤ [明]方孝孺撰.《逊志斋集》卷二十二《成都杜先生草堂碑》.清同治八年(1869)松郡方求忠厚生刊本.
    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方孝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4019.
    ⑦ 左东岭著.《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页56.
    ⑧ [明]林鸿撰.《鸣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清]周亮工撰.《闽小纪》.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页54.
    ② [明]王兆云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一.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4》.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③ [明]高棅撰.《唐诗品汇·凡例》.《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14.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鸣盛集四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2.
    ⑤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4.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鸣盛集四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3.
    ⑦ [明]刘崧撰.《鸣盛集序》.[明]林鸿撰.《鸣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王偁撰.《唐诗品汇序》.[明]高棅撰.《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4.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九《唐诗品汇九十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713.
    ③ 同上.
    ④ [明]高棅撰.《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8-9.
    ⑤ 同上.页10.
    ① [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卷十二《诗语·诗社》.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页355.
    ② 关于孙蔶生卒年说法不一,本文从陈恩维《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生卒年考补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5期)之说。
    ③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70.
    ④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甲签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99.
    ⑤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西庵集九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3.
    ① [明]薛始亨撰.《中洲草堂遗集序》.[明]陈子升撰.《中洲草堂遗集》.《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影印粤十三家集本,1977年.
    ② [清]屈大均撰.《广东文选自序》凡例六.《屈大均全集》第三册.北京:人文文学出版社,1996年.页43.
    ① [明]刘崧撰.《槎翁诗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刘崧撰.《鸣盛集序》.[明]林鸿撰.《鸣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刘崧撰.《槎翁文集》卷十《自序诗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四.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12.
    ④ [明]刘崧撰.《槎翁文集》卷九.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四.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0.
    ⑤ 叶盛于《水东日记》中转引理学家黄容《江雨轩诗序》云:“近世有刘崧者,以一言断绝宋代,曰:‘宋绝无诗。’”(《水东日记》卷十四《录诸子论诗序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陈谟撰.《海桑集》卷六《郭生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陈谟撰.《海桑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陈谟撰.《海桑集》卷五《仲氏斐稿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梁寅撰.《玉笥集序》.[明]邓雅撰.《玉笥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槎翁诗集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67.
    ⑥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37.
    ⑦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页33.
    ⑧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海桑集十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6.
    ⑨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槎翁诗集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67.
    ① [明]刘翊撰.《古直先生文集》卷九《进士题名记》.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年刘鈗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72.
    ②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二册卷十一《正文体》.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1-142.
    ③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二册卷十一《禁异说》.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7.
    ④ [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卷十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孟森著.《明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65.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大全集十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71-1472.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卷文后稿卷之十三《书杏园雅集图卷后》.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97.
    ②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九《刘草窗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罗玘撰.《圭峰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罗玘(1447-1519),字景鸣,号圭峰,学者称圭峰先生,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明中叶著名学者、文学家。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时称“解元”。第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读。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④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729.
    ① [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734.
    ③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九《宰辅年表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3305.
    ④ [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列传》.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5》.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8-9.
    ⑤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七十《选举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1701-1702.
    ① 赵贞吉在《刘文简公文集后叙》中曾追忆成化间故实:“是时诸司勤于案牍,止重吏事,至著作尽诿曰:‘此翰林事,非吾业。’虽诸翰林亦曰:‘文章,吾职也,而不让。”’([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三七.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435.)明代前期进士授官以后,除少数进入翰林,在部曹者一般专致吏务,限制与文学的交涉:而庶吉士进学翰林院特加修文学,并留翰林后以执掌翰墨为职。可参阅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8-21)。
    ② [明]刘定之撰.《南郭子诗序》.[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五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708.
    ③ [明]陆深撰.《俨山集》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3.
    ① [明]焦竑撰.《玉堂丛语》卷七《赏誉》.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226.
    ② [明]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36.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九《倪文僖公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28.
    ① [明]倪谦撰.《倪文僖集》卷十六《艮庵文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卷五《玉雪斋诗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63.
    ③ [明]金幼孜撰.《金文靖集》卷十《书南雅集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李时勉撰.《古廉文集》卷二《车驾幸学礼仪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杨士奇撰.《东里续集》卷十五《题东里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杨士奇撰.《东里续集》卷十五《杏园雅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杨士奇撰.《东里续集》卷十五《东山燕游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杨士奇撰.《东里续集》卷十五《蓝溪钓隐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39.
    ⑥ [明]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卷四《胡延平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46.
    ① [明]梁潜撰.《泊庵集》卷五《雅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金幼孜撰.《金文靖集》卷八《吟室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九《尚约先生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倪谦撰.《倪文僖集》卷十九《盘泉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金幼孜撰.《金文靖集》卷六《师子赋·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十五《寿夏太常八十岁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王直撰.《文敏集原序》.[明]杨荣撰.《文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彭时撰.《杨文定公诗集序》.[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六o.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724.
    ③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一册卷一《职掌》.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3.
    ④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十一《送侍读学士徐先生掌南京翰林院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清]孙承泽撰.《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二《翰院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482.
    ⑥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二册卷十一《应制诗文》.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2-144.
    ① [明]杨士奇撰.《三朝圣谕录》中.[明]邓世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国朝典故》中册卷之四十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页1082-1083.
    ② [明]杨士奇撰.《东里续集》卷十四《王忠文公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陈敬宗撰.《澹然先生集》卷四《大理寺卿李公文集序》.浙江图书馆藏清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十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73.
    ④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乙集《杨少师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163.
    ⑤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乙集《杨少师士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162.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抑庵集十三卷、后集三十七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85.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杨文敏集二十五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84.
    ② 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23.
    ③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九《倪文僖公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29.
    ④ [明]叶盛撰.《菉竹堂稿》卷五《东里续集序》.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初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五.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61.
    ⑤ [明]梁兰撰.《畦乐诗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怀麓堂集一百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90.
    ②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页59.
    ③ 正统五年(1440)杨荣病逝;杨士奇因儿子杀人引咎请辞,逝于正统八年(1443);杨溥居内阁重臣之位,行事谨慎圆滑,不能果决直断,正统十一年(1446)卒。
    ④ [明]刘翊撰.《古直先生文集》卷六《策问》.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年刘鈗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
    ① [明]丘浚撰.《重编琼台稿》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陆深撰.《俨山集》卷八十五《策(癸亥南监季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二册卷十一《禁异说》.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147.
    ④ 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87.
    ⑤ 黄佐《公署教习》载:“庶吉士在外公署教习,始自正统初年。”(《翰林记》页39)另顾清《翰林院书室壁记》记庶吉士的读书地点有三变:“盖自文华而旧馆,自旧馆而外署,凡三徙而居乃定。”([明]顾清撰.《东江家藏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即洪武于文华堂,永乐在旧史馆,正统移至公署。
    ⑥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一册卷四《公署教习》.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40.
    ⑦ 同上.
    ⑧ 当然也有对诗文充满兴趣的庶吉士,如天顺八年(1464)庶吉士谢铎“自视才不过人,在翰林学诗时,自立程课,限一月为一体,如此月读古诗,则凡官课及应答诸作,皆古诗也。”([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51.)
    ① [明]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诗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234.
    ② [明]焦竑撰.《玉堂丛语》卷七《恬适》.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页232.
    ③ [明]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卷五《西城宴集诗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75.
    ④ [明]黄佐撰.《翰林记》第三册卷二十《节会倡和》.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351.
    ⑤ [明]倪岳撰.《青溪漫稿》卷十六《翰林同年会图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刘翊撰.《古直先生文集》卷九《进士题名记》.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年刘鈗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71-72.
    ⑦ 黄卓越在其《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一书中将这种新变称为“技术化倾向”,笔者认为不妥,从日后科试发展来看,制义的变化更多表现在由简而繁、纵横开阖,即文学性的加强,如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顾清撰《会试录后序》载:“场屋之士,操笔议论,动数千言,皆煜然成章。虽经义之文,亦充溢四出,贯穿百家,若不可穷者,其务为新奇。”(《东江家藏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而将“文学化”目为“技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前稿卷之九《倪文僖公集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28.
    ②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2.
    ③ [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上册卷一《次王半山韵诗跋》.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72.
    ④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29.
    ⑤ 陈文新著.《从台阁体到茶陵派——论山林诗的特征及其在明诗发展史上的意义》.《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页89.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六《怀麓堂诗话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792.
    ⑦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32.
    ⑧ 同上.页535.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怀麓堂诗话》.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548.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六《怀麓堂诗话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792.
    ③ [明]林俊撰.《见素集》卷七《王南郭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53.
    ⑤ [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八集部六别集类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页785.
    ⑥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07.
    ⑦ 关于李东阳通达的诗法观,参见第三章第二节。
    ② [明]顾磷撰.《凌谿朱先生墓碑》.[明]朱应登撰.《凌谿先生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7.
    ③ 邵宝(1460年-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许州知州,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历为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后进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转为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1509年),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时刘瑾擅政,邵宝入京绝不与通,遂被劾致仕。刘瑾败亡,起邵宝为贵州巡抚。未几,升户部侍郎。改左侍郎。又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拜南礼部尚书,恳辞不就。嘉靖初(1522年)起复前职,仍辞去。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储瓘(?-1513),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正德中为南京吏部左侍郎。谥文懿。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皇甫汸撰.《徐文敏公集序》.[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四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509.
    ③ [明]崔铣撰.《洹词》卷十一《三仕集·漫记(九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徐九皋撰.《刻孟有涯集序》.[明]孟洋撰.《孟有涯集》.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22.
    ⑤ [明]何乔远辑.《名山藏列传》(五).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18.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徐祯卿撰.《迪功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徐祯卿撰.《迪功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下《刻太微后集序》.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灭238.
    ⑥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三《何仲默集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棋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30.
    ①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李空同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3.
    ② [明]陆深撰.《俨山集》卷五十一《送光禄卿张南山先生致政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左东岭著.《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页129.
    ④ [明]王献撰.《跋渼陂先生集》.[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七子中除康海以状元之姿身居翰林外,王九思、王廷相虽初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不久即分别被任礼部郎中、兵科给事中等职,居于翰林的时间不长,其余四人皆郎署中人。
    ⑦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198.
    ⑧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六·一四.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00.
    ①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45.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页182.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击壤集二十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322.
    ⑤ [明]吕怀撰.《定山庄先生祠日记》.[明]庄昶撰.《定山集》.《金陵丛书》丁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⑥ [清]永熔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白沙集九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87.
    ⑦ [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上册卷二《与张廷实主事》其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61.
    ① [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上册卷二《与汪提举》.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03.
    ② [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上册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78.
    ③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五·一三.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256.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乙签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782.
    ⑥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192.
    ① [明]王献撰.《跋渼陂先生集》.[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
    ② [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中《明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康公神道之碑》.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31.
    ③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戊签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395.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八.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51.
    ①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四《太徽山人张孟独诗集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褀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42.
    ② [明]许宗鲁撰.《凌溪先生集叙》.[明]朱应登撰.《凌溪先生集》卷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81.
    ③ [明]徐祯卿撰.《谈艺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一《林公诗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徐祯卿撰.《谈艺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文后前卷之一《拟恨赋》序.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13.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代同榜序齿录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李空同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4.
    ② 徐朔方著.《论前七子》.《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页5-6.
    ③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4.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7.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边贡.《华泉集》卷十四《题空同书翰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刻阮嗣宗诗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刻陆谢诗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徐祯卿撰.《迪功集》卷六《与李献吉论文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海叟集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5.
    ④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210-211.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寄孟望之》.《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74.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刘梅国诗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7.
    ③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3.
    ④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5.
    ⑤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4.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4.
    ②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四.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祺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43.
    ③ 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78.
    ④ 关于这种差距和矛盾,详见第六节《在理论与实践问的挣扎——李梦阳对于复古的反思》。
    ⑤ [明]杜柟撰.《刻孟有涯集序》.[明]孟洋撰.《孟有涯集》.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21-122.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徐祯卿撰.《谈艺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同上.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503.
    ①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24.
    ②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503-504.
    ③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李副使梦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11.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答仇时茂》.《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93.
    ①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05.
    ②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64.
    ③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李空同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3.
    ④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六·一五.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01.
    ⑤ [清]张祖同辑.《李空同诗集》附录《诸家评论》.《弘正四杰诗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长沙张氏湘雨楼刻本.
    ⑥ [明]黄省曾撰.《五岳山人集》卷三十《寄北郡宪副李公梦阳书一首》.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四.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782.
    ⑦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5.
    ⑧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27.
    ⑨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刻陆谢诗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⑩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六《章园饯会诗引》.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
    ① “晚年悔悟”之说始自郭绍虞,其在《中国历代文论选》中评李梦阳《诗集自序》一文时说:“当李、何论争之时,正是他予圣自雄之日,可是到了晚年,心气渐平,回头猛省,自然也就有所彻悟了。”(《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58.)另参阅廖可斌著《关于李梦阳的“晚年悔悟”问题——前七子文学理论研究之一》(《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2期.)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诗集自序》.《李氏弘德集》卷首.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一《张生诗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梦阳撰.《李氏弘德集》卷六.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① [明]李开先撰.《词谑》第二七.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页286.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六《外篇二·论学上篇第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宋]朱熹注.《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页2.
    ① [明]袁裹撰.《皇明献实》卷四十《何景明》.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⑤》.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772.
    ② [清]王士祯著、[清]张宗柟纂集、夏闳校点.《带经堂诗话》卷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页99.
    ③ 同上.
    ④ 《明史》载:“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磷、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48.)
    ⑤ [明]康海撰.《渼陂先生集序》.[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
    ①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八.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85.
    ② 李梦阳亦有《赠四子》、《九子咏九首》等,皆属此类。
    ③ [明]何乔远辑.《名山藏列传》(五).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18.
    ④ 雷磊著.《前七子派的兴起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求索》.2007年第12期.
    ⑤ 雷磊著.《前七子派的兴起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求索》.2007年第12期.页186.
    ① 同上.页187.
    ②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③ 见附表四,王九思弘治十年(1497)冬至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不在京师,未能与李梦阳交接,因此郭平安著《李梦阳研究》说两人交往“是在弘治十一年至弘治十八年之间”乃误。(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页48)
    ④ [明]蒋一葵辑.《尧山堂外纪一百卷》(二)卷九十二.明万历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一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页426.
    ① 参阅江立员、饶龙隼著《“李何”并称辨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②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十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667.
    ③ 同上.页193.
    ④ 如郭平安著《李梦阳研究》据此认为:“何景明初到京城,便与李梦阳相识了。……李梦阳与何景明一见面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页37.)
    ⑤ 《弘治十五年进士登科录·玉音》载:“弘治十五年三月初八日,礼部尚书臣张升等于奉天门奏为科举事。会试天下举人,取中三百名。本年三月十五日殿试……”《弘治十五年进士登科录·恩荣次第》载:“弘治十五年三月十五日早,诸贡士赴内府殿试,上御奉天殿亲赐策问。三月十八日早,文武百官朝服侍班。是日,锦衣卫设卤簿于丹陛丹墀内,上御奉天殿,鸿胪寺官传制唱名,礼部官捧黄榜,鼓乐导引出长安做门外,张挂毕,顺天府官用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三月十九日,赐宴于礼部。宴毕,赴鸿胪寺习仪。三月二十一日,赐状元朝服冠带及进士宝钞。三月二十二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三月二十三日,状元率诸进士诣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礼部奏请命工部于国子监立石题名。”(参见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主撰.《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1322-1323.)
    ⑥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附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667.
    ⑦ 同上.页678-679.
    ① 同上.页682.
    ② 郭平安著《李梦阳研究》说“弘治十五年,何景明授官中书舍人,二人便有将往”为史实错误。(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页37)另付瑛著《李梦阳与何景明论证时间初探》说“何于弘治十六年始在京师任中书舍人”亦误。(《信阳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页52)
    ③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6-577.
    ④ 同上.页186.
    ⑤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袁裹撰.《皇明献实》.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⑤》.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页773.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梁临川著.《李梦阳的两篇佚文》.《文献》.1992年第3期.页286.
    ④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76.
    ⑤ 参阅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郭培贵著《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① [明]孟洋撰《中顺大夫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大复何君墓志铭》载:“己未试礼部,不第。游太学,祭酒林公又甚爱幸何君,赠诗美之。壬戌举进士。进士例改庶吉士,何君独以不喜私谒弗与进士。请归娶。娶张氏··甲子,授中书舍人。明年奉使南方……”([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附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682.)又[明]樊鹏撰《中顺大夫陕西提学副使何大复先生行状》载:“次年春试,以文多奇字,覆省卷见除。不第,入太学,匝月归,林祭酒作诗赠之。……奉敬皇帝哀书南下……”([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附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678-679.)按: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明孝宗朱祜樘崩于乾清宫,五月十八日,太子朱厚照继帝位,为武宗,以明年为正德元年,故何景明奉命南下当在是年五月。
    ② 参阅付开沛著.《何大复年谱(续)》.《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页34-57.金荣权著.《何景明年谱新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页98-102.
    ③ 李梦阳二月四日为徐祯卿设宴饯别,作《二月四日部署宴饯徐、顾二子》诗,又有《徐子将适湖湘,余实恋恋难别,走章长句,述一代文人之盛,兼寓祝望焉耳》诗云:“郡门二月芳草发……徐郎绾牒将远适。”(《空同子集》卷二十.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另徐缙于二月十二日饯徐祯卿,作《二月十二日夜饯昌谷,席间分得何字》。([明]徐缙撰.《徐文敏公集》卷一.明隆庆二年(1568)刻清重修本.苏州图书馆藏.)
    ④ 王阳明《徐昌国墓志》云:“正德辛未三月丙寅太学博士徐昌国卒,年三十三。”([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五册卷四三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4529.)
    ⑤ [明]张治道撰.《翰林修撰对山康先生状》.[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五册卷四三三.北京:中华书局,
    ① [明]陈沂撰.《拘虚诗谈》.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678.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徐祯卿撰.《迪功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徐祯卿撰.《与朱君升之叙别》.[明]朱应登撰.《凌溪先生集》卷十八《附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刻本.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8-499.
    ⑤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5.
    ⑥ [明]陆深撰.《俨山诗话》.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711.
    ⑦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二十七.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490.
    ①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二十六《寿西涯相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
    ② [明]张治道撰.《渼陂先生续集序》.[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首.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69.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同上.
    ⑤ [明]王九思撰.《渼陂集》卷三《咏怀诗四首》之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2.
    ⑥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① [明]胡应麟撰.《少室山房诗评》.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2477.按:胡应麟所分并不准确,首先郑善夫、朱应登虽坚定地拥护复古,但在理论上并不全然认同李梦阳,创作上朱应登更多六朝习气;其次,顾磷虽极赏何景明,但对何景明“舍筏登岸”一说抱持异议:再次,徐祯卿复古理论与李梦阳相一致,且从创作成就上而言,不足以与李、何二子比肩。但可贵的是,胡应麟敏锐地觉察到正德后期,前七子派出现了分化的现象。
    ①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37-141.
    ②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5.
    ③ [明]胡应麟撰.《少室山房诗评》.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2471.
    ④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5.
    ⑤ 同上.页577.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⑦ [明]顾磷撰.《国宝新编》.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5.
    ⑧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大复集三十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99.
    ① [明]张治道撰.《答友人论诗书》.[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二册卷一六o.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611-1612.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徐迪功集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九.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7.
    ⑤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海叟集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4.
    ⑥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二《存笥集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祺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15.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二《徐迪功集序》.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题东庄饯诗后》.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页131.
    ④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94.
    ⑤ [明]孟洋撰.《中顺大夫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何君墓志铭》.[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附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683.
    ① [明]钱德洪撰.《阳明年谱》.[明]王守仁撰.《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225-1226.
    ②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答王舜夫》.《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82.
    ③ [明]何瑭撰.王永宽点校.《何瑭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页461.
    ④ [明]何瑭撰.《柏斋集》卷六《儒学管见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吕柟撰.《空同李子集后序》.[明]李梦阳撰.《空同先生集》.明嘉靖十一年(1532)曹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⑥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石龙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8.
    ⑦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21.
    ① [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中《与吕仲木先生书》.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28.
    ② [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下《泾野别集序》.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49-250.
    ③ [明]顾磷撰.《凭几集》二《与后渠书》.《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④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启浚川公》.《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⑤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寄后渠》.《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① [明]薛蕙撰.《考功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郑善夫撰.《少谷集》卷十八《与杨叔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方豪撰.《题少谷先生遗稿》.[明]郑善夫撰.《少谷集》卷二十四附录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郑善夫撰.《少谷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6-607.
    ⑥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51.
    ①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小集》卷十二《西玄诗集叙》.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30.
    ① [明]赵时春撰.《浚谷先生集》卷首.山东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八年周鉴刻本.《四库存目丛书》集部八七.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0.
    ② [清]万斯同撰.《明史》卷三八八.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续修四库全书》第33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172.
    ③ [明]杨一清著.唐景绅/谢玉杰点校.《杨一清集》附录二.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1119.
    ① [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三卷文后稿卷之五.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页77-78.
    ② 按:西北大学师海军的博士论文《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2010年.页80.)据韩结根《康海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认为康海弘治七年甲寅(1494)入于正学书院,明显有误。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黄云眉.《明史考证》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页2239.
    ⑤ 可参阅张中《为李梦阳辨诬——谈明杂剧<中山狼>》(《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田守真《杂剧<中山狼>本事与李梦阳、康海关系考》(《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王公望《论<中山狼传>和<中山狼>杂剧并非讽刺李梦阳——兼论<中山狼传>之作者及李梦阳同康海、王九思之关系》(《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等。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三《与何子书二首》之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康海撰.《渼陂先生集序》.[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
    ② [明]王九思撰.《渼陂集》卷十四,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40.
    ③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明孝宗实录》卷一四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页2445-2446.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王九思撰.《渼陂集》卷六.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8.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六《张光世传》.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同上.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小集》卷首.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89.
    ⑤ [明]吕柟撰.《泾野先生文集》卷首.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四年于德昌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60.
    ⑥ [明许宗鲁撰.《少华山人前集》卷二十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①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三.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祺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9.
    ② [明]张治道撰.《刘西陂集序》.[明]刘储秀撰.《刘西陂集》卷首.明嘉靖三十年傅凤翱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651.
    ③ 关陇文人中,康海虽可与李梦阳比肩,但其主要致力于文章复古,所以就明中期关陇诗坛而言,李梦阳首推第一。
    ④ 弘治间,台阁首辅刘健曾说:“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四十七《凌溪先生墓志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认为作诗偏离正道,非务实之途。
    ⑤ [明]张治道撰.《刘西陂集序》.[明]刘储秀撰.《刘西陂集》卷首.明嘉靖三十年傅凤翱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651.
    ⑥ [明]韩邦奇撰.《苑洛志乐序》.《苑洛至乐》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康海撰.《对山集》卷十四《太徽山人张孟独诗集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祺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42.
    ② [明]王九思撰.《渼陂续集》卷上《吟诗》.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84.
    ③ [明]乔世宁撰.《丘隅集》卷十《毂下稿叙》.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刻本.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五十九《题东庄饯诗后》.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后集》卷三《唐雅序》.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50-451.
    ⑥ [明]吕柟撰.《泾野先生文集》卷六《玉溪诗集序》.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四年于德昌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619.
    ① [明]张治道撰.《刘西陂集序》.[明]刘储秀撰.《刘西陂集》卷首.明嘉靖三十年傅凤翱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651.
    ②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后集》卷三.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50.
    ③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小集》卷首.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90.
    ④ [明]吕柟撰.《泾野先生文集》卷六《玉溪诗集序》.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四年于德昌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619.
    ⑤ 同上.
    ⑥ [明]韩邦奇撰.《书可泉诗集后》.[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小集》.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91.
    ⑦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119.
    ① [明]胡缵宗撰.《拟汉乐府》附录一.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八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37.
    ② [明]胡缵宗撰.[明]张光孝评.[明]胡统宗注.《可泉拟涯翁拟古乐府》卷首.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六年汪翰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8.
    ③ [明]胡缵宗撰.[明]张光孝评.[明]胡统宗注.《可泉拟涯翁拟古乐府》卷首.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六年汪翰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97-498.
    ④ [明]高叔嗣撰.《苏门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清]周亮工著.《书影》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10.
    ①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王氏家藏集六十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67.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嵩渚集一百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67.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洹词十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00.
    ④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邃古集十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71.
    ⑤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孟有涯集十七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69.
    ① [清]闽安溪撰.《重刻王苍谷先生集录序》.[明]王尚絅撰.《苍谷全集》卷首.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267.
    ②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一《柏斋集十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499.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二《苏门集八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04.
    ①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十八《有怀献吉》.《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318.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五.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十七.《王廷相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293.
    ⑤ [明]王廷相撰.《空同集序》.[明]李梦阳撰.《空同先生集》卷首.明嘉靖十一年(1532)曹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⑥ [明]张时彻撰.《嵩渚文集序》.[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首.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
    ①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② [明]徐缙撰.《明江西按察司副使空同李公墓表》.杨永康著.《李梦阳年谱》附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页160.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附录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④ [明]胡缵宗撰.《鸟鼠山人小集》卷首.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85.
    ⑤ [明]杜柟撰.《刻孟有涯集序》.[明]孟洋撰.《孟有涯集》.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22.
    ⑥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三十.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明]孟洋撰.《孟有涯集》卷五.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68-169.
    ②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八十八.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06.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十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王尚纲撰.《苍谷全集》卷首.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260.
    ⑤ [明]王尚纲撰.《苍谷全集》卷二.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298.
    ⑥ [明]王尚纲撰.《苍谷全集》卷二.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297.
    ① [明]陈束撰.《陈后冈文集》楚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27-528.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③ [明]孟洋撰.《孟有涯集》.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82.
    ④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95.
    ⑤ [明]陆深撰.《俨山诗话》.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711.
    ① [明]王九思撰.《渼陂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49.
    ③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7.
    ④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九十《答友人论诗书》.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21.
    ⑥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八十八《左舜齐传》.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06-307.
    ⑦ [明]陈束撰.《陈后冈文集》楚集《苏门集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28.
    ①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5.
    ②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五十九.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14.
    ③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60.
    ④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五十九《大学士贾公南坞集序》.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14.
    ⑤ [明]李濂撰.《嵩渚文集》卷九十《答友人论诗书》.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一.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22.
    ① [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卷三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75.
    ②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石龙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8.
    ③ [明]王尚纲撰.《苍谷全集》卷九.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388.
    ④ 同上.
    ⑤ 同上.
    ⑥ [明]王尚絅撰.《苍谷全集》卷首.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367.
    ⑦ [明]王綖撰.《明故浙江右布政使苍谷王子墓志铭》.[明]王尚絅撰.《苍谷全集》附录.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页461.
    ①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石龙集序》.《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18.
    ② [明]何瑭撰.《柏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柏斋集》提要.[明]何瑭撰.《柏斋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69.
    ⑤ [明]高叔嗣撰.《苏门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高叔嗣撰.《苏门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高叔嗣撰.《苏门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陈束撰.《陈后冈文集》楚集《苏门集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28.
    ③ [明]高叔嗣撰.《苏门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五·一三.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260.
    ⑤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二家诗选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730.
    ① 陆师道(1510-1573),字子传,号元洲,后更号五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就职于礼部。不久以母老请辞归乡。家居十四年,师事文徵明,诗、文、书、画所谓文氏四绝,并能传达室之。山水淡远类倪云林,精丽者不减赵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后乃复起,累官尚宝少卿。有《五湖集》、《左史子汉镌》等行世。
    ② [明]陆师道撰.《袁永之集序》.[明]袁裹撰.《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二年衡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1.
    ③ 袁裹兄。
    ④ [明]袁表撰.《袁永之集序》.[明]袁裹撰.《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二年衡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2.
    ①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②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① [明]顾磷撰.《息园存稿》文九.《顾华玉集》卷三十八.《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②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③ [元]杨士弘编.[明]顾磷批点.《批点唐诗始音》.《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页509.
    ④ [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卷三十二《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743.
    ⑤ [明]顾磷撰.《息园存稿》诗八.《顾华玉集》卷二十三.《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⑥ [明]顾磷撰.《国宝新编》.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页5.
    ① [明]顾琰撰.《息园存稿》文九.《顾华玉集》卷三十八.《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②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重刻刘芦泉集序》.《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③ [明]顾磷撰.《凭几集》二《与后渠书》.《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④ [明]顾磷撰.《凭几续集》二《启浚川公》.《顾华玉集》卷十五.《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⑤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63.
    ⑥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黄举人省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20-321.
    ⑦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六十二《附书二首》之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⑧ 同上.
    ⑨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二十七.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① 同上.
    ② 同上.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附录二.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④ [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七《答黄省曾秀才》.《王廷相集》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页479-480.
    ⑤ [明]黄省曾撰.《五岳山人集》卷二十五《诗言龙凤集序一首》.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四.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736-737.
    ①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七《答王贡士文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四册卷三九五.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4094.
    ③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卷十六.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④ [明]陆师道撰.《袁永之集序》.[明]袁裹撰.《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二年衡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1.
    ① [明]王格撰.《袁永之集序》.[明]袁衰撰.《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二年衡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六.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420.
    ② [明]文震孟撰.《姑苏名贤小纪》卷上《祝京兆先生》.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二年文氏竺坞刻清顺治九年文然竺坞重修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369.
    ③ [明]袁裹撰.《唐伯虎集序》.[明]唐寅撰.《唐伯虎全集》序二.据大道书局1925年版影印.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页1-2.
    ④ [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辑补卷十九《大川遗稿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1259.
    ⑤ [明]徐祯卿撰.《谈艺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祝允明撰.《祝子罪知录》卷九《举诗各有所至》.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640.
    ② [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三册卷二六O.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2725-2726.
    ③ [明]祝允明撰.《怀星堂集》卷十三《上巡按陈公辞召修广省通志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卷十七《何氏语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473.
    ① [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微明集》卷十九《长洲县重修儒学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495.
    ② [明]祝允明撰.《怀星堂集》卷十二《答张天赋秀才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祝允明撰.《怀星堂集》卷二十五《西洋朝贡典录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祝允明撰.《祝子罪知录》卷九《刺曰诗死于宋》.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646.
    ⑤ [明]祝允明撰.《祝子罪知录》卷九《举诗各有所至》.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刻本.《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页641-642.
    ⑥ 同上.
    ⑦ 同上.
    ⑧ [明]都穆撰.《南濠诗话》.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道光间长塘鲍氏知不足斋从书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① [明]杨循吉撰.《松寿堂集》卷四《苏氏滇游吟集序》.北京图书馆藏清金氏文瑞楼钞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三.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36-237.
    ② [明]唐寅撰.《唐伯虎全集》卷五.据大道书局1925年版影印.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页8.
    ③ [明]祝允明撰.《怀星堂集》卷十七《唐子畏墓志并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明]胡应麟撰.《诗薮》续编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351.
    ①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70.
    ②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吕少卿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79.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闲居集十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85.
    ④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荆川唐都御使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22.
    ⑤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唐佥都顺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75.
    ⑥ [明]王慎中撰.《遵岩集》卷二十四《寄道原弟书》之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中麓山人咏雪诗序》.《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179.
    ⑧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6-607.
    ⑨ [明]陈束撰.《陈后冈文集》楚集《苏门集序》.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528.
    ⑩ [明]赵时春撰.《浚谷先生集》卷七《樊子集后序》.山东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八年周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七.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96.
    ① [清]袁凤孙撰.《嘉靖南充县志》
    ②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边华泉集序》.《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349.
    ③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唐佥都顺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75.
    ④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唐佥都顺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375.
    ⑤ [明]万士和撰.《万文恭公摘集》卷首.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年万氏素履斋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九.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96.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陈后冈诗集一卷文集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84.
    ⑦ [明]唐顺之撰.《与王遵岩参政》.[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二册卷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610.
    ① [明]唐顺之撰.《荆川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明]唐顺之撰.《又与洪方洲》.[清]黄宗羲编.《明文海》第二册卷一五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页1530.
    ③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中麓闲居集序》.《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1.
    ④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258.
    ⑤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闲居集十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85.
    ①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海岱诗集序》.《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260-261.
    ② [明]王慎中撰.《遵岩集》卷二十四《寄道原弟书》之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康王王唐四子补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36.
    ④ [明]王慎中撰.《遵岩集》卷九《鸟鼠山人小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78.
    ② [清]陈田撰.《明史纪事·己签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页1867.
    ①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六·一五.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00-301.
    ② [明]王世贞撰.《明诗评》.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2040.
    ③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二《沧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07.
    ① 同上.
    ② [明]李攀龙撰.《沧溟先生集》卷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394.
    ③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页299-300.
    ④ 同上.
    ⑤ [明]王世贞撰.《古今诗删序》[明]李攀龙撰.《古今诗删》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二《沧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页1507.
    ⑦ [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118.
    ① [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3.
    ②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九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二《真逸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八十一《与华孟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100.
    ① [明]李攀龙撰.《沧溟先生集》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377.
    ②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五《梅季豹居诸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118.
    ④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一·六六.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9.
    ⑤ [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后集纂要》卷二·五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页413-414.
    ⑥ 宋征舆指出:“何、李刻意少陵,迪公独宗太白,神到之作,自能成一家言,不若嘉靖时七子同境也。”(《黄明诗选》卷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65-66.)
    ⑦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五《徐汝思诗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明]王世贞撰.《明诗评后叙》.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页2041.
    ⑨ [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90.
    ① [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103.
    ② [明]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页104.
    ③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327.
    ④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三十五《封侍御若虚甘先生六十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明]吴国伦撰.《甔甀洞稿》卷四十一《楚游稿序》.武汉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二三.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204.
    ⑥ [明]吴国伦撰.《甔甀洞续稿》文部卷七《大隐山人稿序》.武汉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部一二三.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630.
    ⑦ [明]王世懋撰.《艺圃撷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 同上.
    ⑨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⑩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七·四三.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361.
    11 [明]李攀龙撰.《沧溟先生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
    12 [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59.
    ① [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卷四·八九.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页216.
    ② [清]宋征璧撰.《陈李倡和集序》.[明]陈子龙撰.《陈子龙诗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762.
    ③ [清]宋琬撰.《安雅堂文集》卷一.《宋琬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页13.
    ④ [明]李雯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7-9.
    ⑤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十八.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211.
    ①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三《六子诗稿序》.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65-166.
    ②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406.
    ③ [明]宋征舆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14.
    ④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三.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45-146.
    ⑤ [明]陈子龙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1-2.
    ⑥ [明]李雯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7-9.
    ①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二《李舒章古诗序》.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13.
    ② [明]陈子龙撰.《壬申文选凡例》.[明]杜骐徵等辑.《几社壬申合稿》.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末小樊堂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3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页489.
    ③ [明]陈子龙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4-5.
    ④ [明]陈子龙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5.
    ⑤ [明]李雯撰.《属玉堂集序》.[明]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763.
    ⑥ [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卷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172.
    ② [明]陈子龙撰.《陈子龙文集》卷七《思讹室集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页367-368.
    ③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三.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64-165.
    ④ [明]陈子龙撰.《陈子龙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页381.
    ① 同上.
    ②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二《青阳何生诗稿序》.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33.
    ③ [明]彭宾撰.《岳起堂稿序》.[明]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752.
    ④ 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123.
    ⑤ [明]周立勋撰.《岳起堂稿序》.[明]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751.
    ⑥ [明]陈子龙撰.《安雅堂稿》卷二《宜城蔡大美古诗序》.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页131.
    ⑦ [明]陈子龙撰.《皇明诗选序》.[明]陈子龙等辑.《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页2-3.
    ① 钱钟书著.《谈艺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页733.
    ② [明]董其昌撰.《容台集·文集》卷一.明崇祯三年(1630)陈继儒序刊本.
    ③ [明]李贽撰.《与管登之书》.张建业、张岱注.《李贽全集注·焚书注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页231-232.
    ④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72.
    ⑤ 邓新跃著.《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191.
    ① [明]王守仁撰.《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407.
    ② [明]王守仁撰.《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225.
    ③ [明]王守仁撰.《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226.
    ④ [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王新建守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269.
    ⑤ 孟森著.《明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73.
    ① 徐朔方著.《论前七子》.《杭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页3.
    ②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二《答李子髯》其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81.
    ③ [清]梁维枢撰.《玉剑尊闻》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页408-413.
    ① [明]徐渭撰.《徐文长文集》卷十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万历四十二年钟人杰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五.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171.
    ②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二《答李子髯》其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81.
    ③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叙小修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188.
    ④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1685.
    ⑤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十《叙陈正甫会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463-464.
    ⑥ [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叙小修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187-188.
    ⑦ [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531.
    ① [明]冯梦龙编述.《山歌》.见于《明清民歌时调集》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页269.
    ② [清]张廷玉撰.《明史》卷二八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袁宏道》.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页7398.
    ③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502.
    ④ [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卷十《阮集之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462.
    ⑤ [清]王夫之著.夷之校点.《姜斋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页179.
    ⑥ [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卷十八《雪涛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709.
    ⑦ [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卷首《珂雪斋前集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9.
    ⑧ 同上.
    ⑨ [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卷十《蔡不瑕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458-459.
    ① 同上.页458.
    ② [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二十八《与王穉恭兄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463.
    ③ [明]陆云龙撰.《钟伯敬先生合集序》.[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附录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605.
    ④ 廖可斌著.《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页368.
    ① “*”代表数字,下同。
    ② [明]李梦阳撰.《空同子集》附录一.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③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5-606.
    ④ 阎让(1458-1536)字伯仁,又名凤山,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明弘治年间,两科乡试不第,后在高陵吕柟(正德三年中状元)鼓励下严以律己,勤奋努力,于正德四年(1509)八月部试第一,授南京礼部司务士。正德十一年(1516)升刑部云南清吏司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出任山西太原知府,莅任四年,嘉靖二年(1523)谢事而归。著有《文献录》、《<礼记>臆说》。
    ① [清]沈树声等纂修.《太原府志》上函第二十九卷《职官三》.清乾隆48年(1783)刻本.页50a.
    ②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③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④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卷十.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页291.
    ⑤ 《光绪凤阳府志》(一)卷六中《明秩官》.《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页187.
    ⑥ [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崆峒传》.《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606.
    ① 朱睦桴(1518-1587)字灌甫,号西亭,学称西亭先生,安徽休宁人。明周定王六世孙,封镇国中尉。藏书家、著述家、目录学家,藏书极富。明初,全国私人藏书之富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两家藏书散出后,他全部购去。当时家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就其宅西建书堂5楹,名“万卷堂”。将书类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用各色牙签识别。子勤美编有《万卷堂书目》16卷(一作4卷)。共著录图书4310部,42750卷。崇祯十五年(1642年),战争起,河堤决口,藏书堂被大水浸淹。著有《易学拾遗》、《春秋诸传辨异》、《镇平世系记》、《授经图传》、《明帝世表》、《革除逸史》、《坡上集》等。
    ② 许鸿磐,字渐逵,山东济宁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清高宗乾隆末前后在世。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进士,官指挥,改安徽同知,擢泗州知州,所至有声。公务之余以著书为事。鸿磐少负俊才,博涉群书,尤精史学,亦工曲,著有《六观楼遗文》二卷、《雪帆杂著》一卷、《尚书札记稿》四卷,及《六观楼北曲》六种。据印此本曾被许鸿磐收藏过。
    ③ 曹大章(1521-1575),字一呈,号含斋,金坛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以废疾罢。曹大章聪明颖悟,工诗文散曲,著有《含斋集》六十六卷。
    ①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②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晚年号松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江都(江苏扬州)人。家世经营布业,富于资财。自幼好学,一生淡于名利,终身不仕,爱好收集地方文献。咸丰十年(1860),正处于太平天国时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乱中散失,他与兄丁申不避艰险,四方搜寻和收购、补抄,得书近万册。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钟麟重建文澜阁,次年落成。丁丙将所得书送入重建的文澜阁珍藏。后丁氏又多方搜集和补钞,至光绪十四年(1888),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原貌。丁丙藏书丰富,沿用祖父丁国典的“八千卷楼”藏书楼,并将其新增加的藏书,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总藏书室名“嘉惠堂”,藏书近20万卷,其中善本珍藏2000余种,被列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撰有《善本室藏书志》(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的珍贵部分。光绪年间,编刊《武林往哲遗著》前编50种,后编10种,共96册。光绪九年(1883)起,与兄丁申编刊《武林掌故丛编》26集、208册,将存世的杭州掌故典籍多数包罗列入。还著有《庚辛泣杭录》、《武林坊巷志》、《于公祠墓录》、《北部诗帐》(北郭诗帐]、《北偶缀录》(北隅缀录)等。
    ①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②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畴居士,一号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近代藏书家、书目专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次年考取季才,后随华蘅芳学数学,编撰了《算学书目提要》。又鉴于身体多病,改习医学,创办丁氏医院、医学书局,先后编译出版了近80种国内外医学书籍,合称《丁氏医学丛书》。1918年就编有《历代医学书目提要》,后又与人合编《四库总录医药编》,兼收中外医学书籍。辛亥革命前后,编辑刊印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语续编》、《清诗话》等数部丛书。喜藏书,早年仰慕南菁书院藏书,曾手抄书院目录1册,以备购藏。1924年自称藏有“十万又三千”卷书,建“诂林精舍”,后来,藏书达15万卷。先后捐赠各国图书馆、学校,其中捐给上海震旦大学图书馆2万余册、5万余卷古今刊本。编著有《文选类诂》、《尔牙诂林》、《古钱大辞典》等。
    ③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①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② 屠本峻,字田叔,号豳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曾任刑部检校、太常典簿等职,万历年间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闽中海错疏》、《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茗笈》等。
    ③ 沈明臣(1518-1596),字嘉则,号句章山人,晚号栎社长,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诗人,平生作诗七千余首,与王叔承、王稚登同称为万历年间三大“布衣诗人”。著有《丰对楼诗选》、《越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通州志》等。
    ①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明代文学家,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②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③ 张含(1479-1565),字愈光,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不乐仕进,游梁、宋间为李梦阳所知,与杨慎友善。学者称禺山先生。晚年好纵笔作草书,不师法帖,殊自珍诧。著有《禺山文集》、《禺山诗集》等。
    ④ 闵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天启年间在世。自幼读书勤奋,好作诗文,以刻书为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主持采用朱、墨两色套印《春秋左传》,获得成功。后又改为五色套印,先后刻印经、史、子、集等一批古书及诸多戏曲、小说。因印刷技艺日臻完美,名声大振,与著名刻书著作家凌蒙初齐名。著有《六书通》。
    ⑤ 冒宗起,名起宗,如皋(今属江苏)人。其子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戊辰
    ① 桑调元(1695-1771),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桑调元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著有《五岳诗集》、《文集》、《桑弢甫诗集》、《论语说》、《躬身实践录》、《桑孝子旌门录》、《大梁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泺源书院学规》等。
    ② 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世称后渠先生,安阳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瑾败,北京翰林院史馆。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太子立,起为侍读学士,转南京礼部右侍郎。其学以程朱为宗,抨击王守仁之学不遗余力,斥王守仁为霸儒。卒谥“文敏”。著有《洹词》、《彰德府志》等。
    ③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④ 来复,字阳伯,三原(今陕西三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布政使,备兵扬州。性通慧,诗文、书、画皆精。山水穷诸家微妙,格力俱胜。琴、棋、剑器,百工技艺无不适晓。
    ①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② 陈名夏(1601-1654),字百史,江南溧阳(今属江苏常州溧阳)人。崇祯十六年(1643)廷试第三名,官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福王时,投靠入京的李自成。清顺治二年(1645)降清,以王文奎荐,复原官,旋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累官秘书院大学士。以徇私植党,滥用匪人,后因多尔衮追论谋逆,为宁完我所劾,与刘正宗共证名夏揽权市恩欺罔罪,受株连被劾论死。有《石云居集》行世。
    ③ 俞长城,号硕园,浙江桐乡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赐同进士出身,散馆授检讨。雍正朝,督学河南。
    ① 姚佺,字山期,号辱庵,又号口山贞逸,浙江秀水人。明末入复社,明亡后隐居不出。钱谦益取其诗与方文、孙枝蔚之作合刊为《三家诗》。
    ② 孙枝蔚(1620-1687),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有《溉堂前集》、《溉堂续集》、《溉堂后集》、及诗余二卷行世。
    ① 张汝瑚,字夏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崇祯举人,康熙五年(1666)知山西清源县。著有《匏野文集》。
    ② 渭南严氏即指严岳莲(1855-1918),字雁峰,别号贲园居士,陕西渭南人,寓居四川成都。清末知名学者、藏书家。著有《贲园诗钞》、《读晋书笔记》、《随笔四卷》等。严岳莲与其子严谷声(1889-1976年)所建藏书楼“贲园”(即现在成都市和平街16号四川省图书馆宿舍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楼之一。严氏父子以渭南严氏孝义家塾名义辑刻书籍,其刻书以内容精、版本好、刻工精细、纸质绵密、装帧美观大方著称,在近代成都私家刻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① 鸿英图书馆,其旧址前身为黄炎培等人于1924年发起创立的甲子社所属的专门收缉历史人文资料的编辑部。1932年由实业家叶鸿英捐资40万元法币,在现址建造馆舍。1933年6月改名为鸿英图书馆,1938年试行开放,1942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与新闻图书馆合并为上海市报刊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
    ② 张祖同,字雨珊,长沙人,清同治元年(1861)举人。著有《湘雨楼诗》、《湘雨楼词钞》、《湘雨楼词》、《湘弦离恨谱》、《说文解字补遗》、《诹吉述正》、《弘正四杰诗集》。
    ① 合众图书馆创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是由文化学术界知名人士张元济、叶景葵、陈陶遗、陈叔通、李拔可等深忧图籍的散亡,发起创办的私利图书馆,新中国建立后,于1953年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1955年2月25日,经市府批准正式改建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
    ② 袁褧,字尚之,晚耕谢湖,自号谢湖居士,吴县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嘉靖年间在世。诸生贡太学。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褒、褒及从弟硖、裘,时称袁氏六俊。书尤俊迈。法米芾,与文徵明齐名。画山水潇洒,林丘掩映。任意写竹枝花朵,饶有生趣。明代著名藏书家。卒年近八十。著有《田舍集》等。
    ③ 王文禄,字世廉,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中举人。明藏书家,性嗜书籍,购书极多。
    ④ 冯可宾,字正卿,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末清初在世。明天启壬戍(1622年)进士,官湖州司班,入清后隐居不仕。明书画家。
    ① 曹溶(1613-1685),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曹溶肆力于文章,家富藏书,工诗、词。著有《静惕堂诗词集》、《崇祯五十宰相传》、《古林金石表》、《明人小传》、《倦圃莳植记》、《粤游草》、《续献征录》等。
    ②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① 笔者所见为缩微制品
    ② 周星诒(1833-1904),字季贶,号窳翁,祥符籍山阴人。清代藏书家,官福建建宁府知府。星诒工诗,好为近体,多真挚语。著有《窳榱诗质》、《瑞瓜堂诗钞》等。
    ① 是卷所收皆为杨一清尺牍,非诗稿。
    ② 胡缵宗(1480-1560),字世甫,一字可泉,自号鸟鼠山人,陕西省巩昌府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明正德三年戊辰(1508)进士。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历迁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改河南,俱有政绩。时世宗喜告吁,为仇人所诬,革职归,筑室著书。缵宗之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著有《鸟鼠山人集》《嘉靖安庆府志》等。
    ③ 熊桂,字世芳,江西新建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进士,任山东左参政。著有《石压稿》。
    ④ 段炅,号河滨,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与康海、王九思均以诗文博学闻名于世,人称“关中三老”。著有《河滨集》。
    ⑤ 唐鹏,字云卿,直隶丹徒县(今江苏丹徒)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三年戊辰(1508)进士,九年(1514)任升主客司员外郎。
    ⑥ 方鹏,字子凤,亦字时举,昆山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宗正德末前后在世。明正德三年戊辰(1508)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以原任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修撰致仕。著有《矫亭存稿》、《矫亭续稿》、《责备余谈》、《昆山人物志》等。
    1.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 [汉]赵岐注.[宋]孙爽疏.廖名春/刘佑平整理.钱逊审定.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5. [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6. [宋]朱熹.大学或问[0].日本龙谷大学藏本.
    7. [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8. [宋]朱熹.孟子集注[M].朱子全书·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明]韩邦奇.苑洛至乐[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明]丘浚撰.林冠群/周济夫校点.大学衍义补[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
    1.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明]顾磷.国宝新编[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5. [明]黄佐.翰林记[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6. [明]邓元锡.皇明书列传[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①.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7. [明]何乔远.名山藏列传[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②.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8. [明]袁裹.皇明献实[M].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名人类⑤.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9. [明]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M].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⑧.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10.[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列传[M].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⑩.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11.[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碑传[M].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综录类55[M].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12.[明]邓世龙辑.许大龄/王天有主点校.国朝典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3.[明]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0].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景印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二年文氏竺坞刻清顺治九年文然竺坞重修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4.[清]沈树声等.太原府志[0].清乾隆48年(1783)刻本.
    15.[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6.[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17.[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8.[清]周亮工.闽小纪[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1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0.[清]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1.[清]沈佳.明儒言行录[M].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②[M].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
    22.[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
    23.[清]万斯同.明史[0].续修四库全书·第324-331册.景印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4.[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2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26.白鹿洞书院古志整理委员会.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27.光绪凤阳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 [宋]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 [宋]赵令畴.侯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3. [明]刘绩.霏雪录[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明]叶盛.水东日记[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明]王鏊.震泽长语[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6.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7. [明]焦竑.玉堂丛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8. [明]蒋一葵辑.尧山堂外纪[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一四七、一四八.景印明万历间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9. [明]祝允明.朱子罪知录[0].续修四库全书·第1122册.景印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0.[清]周亮工.书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1.[清]梁维枢.玉剑尊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 [宋]周敦颐.周濂溪集[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 [宋]陈师道.后山居士诗话[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3. [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 [宋]程颐、程颢.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6.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M].朱子全书·第二十至二十五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7. [明]李梦阳.李氏弘德集[0].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8. [明]李梦阳.空同先生集[0].明嘉靖十一年(1532)曹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9. [明]李梦阳.空同子集[0].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10.[明]李梦阳.空同子集[0].明万历三十年(1602)邓云霄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1.[明]王彝.王常宗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明]王祎.王忠文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明]林鸿.鸣盛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明]刘崧.槎翁诗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明]陈谟.海桑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明]梁兰.畦乐诗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明]邓雅.玉笥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明]杨士奇.东里续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明]杨荣.文敏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明]李时勉.古廉文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明]金幼孜.金文靖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明]陆深.俨山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明]崔铣.洹词[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明]梁潜.泊庵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明]倪谦.倪文僖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明]王直.抑菴文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明]倪岳.青溪漫稿[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明]边贡.华泉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9.[明]何瑭.柏斋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明]高叔嗣.苏门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明]薛蕙.考功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明]郑善夫.少谷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3.[明]林俊.见素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明]李贤.古穰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明]丘浚.重编琼台稿[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6.[明]祝允明.怀星堂集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明]文徵明.甫田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明]徐祯卿.迪功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明]徐祯卿.谈艺录[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0.[明]王慎中.遵岩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1.[明]唐顺之.荆川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明]李攀龙.古今诗删[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3.[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4.[明]顾清.东江家藏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5.[明]钱谷.吴郡文粹续集[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6.[明]乔世宁.丘隅集[0].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刻本.
    47.[明]董其昌.容台集[0].明崇祯三年(1630)陈继儒序刊本.
    48.[明]方孝孺.逊志斋集[0].清同治八年(1869)松郡方求忠厚生刊本.
    49.[明]顾磷.顾华玉集[0].金陵丛书甲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50.[明]庄昶.定山集[0].金陵丛书丁集.蒋氏慎修书屋校印,1914年.
    51.[明]游潜.梦蕉诗话[0].[清]曹溶辑.[清]陶樾增订.学海类编·第五十八册.上海涵芬楼根据道光十一年(1836)安晁氏木活字排印本影印,1920年.
    52.[明]徐泰.诗谈[0].[清]曹溶辑.[清]陶樾增订.学海类编·第五十九册.上海涵芬楼根据道光十一年(1836)安晁氏木活字排印本影印,1920年.
    53.[元末明初]杨维桢.东维子文集[0].张元济等.四部丛刊·集部第一四九四至一四九九册.景江南图书馆藏鸣野山房钞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54.[明]刘基.太师诚意伯刘公文集[0].张元济等编.四部丛刊·集部第一五一六至一五二五册.景乌程许氏藏明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55.[明]黄淮.介庵集[0].敬乡楼丛书第三辑之六.浙江永嘉黄氏校印,1931年.
    56.[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
    57.[明]李开先.词谑[M].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
    58.[明]李开先著.路工辑校,李开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59.[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60.[清]王夫之著.夷之校点.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
    61.[明]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62.[明]陈子龙.安雅堂稿[M].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
    63.[明]陈子升.中洲草堂遗集[0].何氏至乐楼丛书本.景印粤十三家集本,1977年.
    64.[明]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5.[明]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66.[明]陈子龙等.皇明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67.[明]袁宏道撰.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8.[明]李东阳著.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69.[明]高启著.[清]金檀辑注.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70.[明]唐寅.唐伯虎全集[M].据大道书局1925年版影印.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
    71.[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72.[明]冯梦龙.山歌[M].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3.[明]文徵明撰.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4.[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75.[明]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76.[明]何景明撰.李叔毅等点校.何大复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77.[明]袁中道撰.钱伯城笺校.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78.[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王廷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79.[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0.[明]李攀龙.沧溟先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1.[明]王世贞撰.罗仲鼎校注.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
    82.[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83.[明]刘崧.槎翁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四.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元年徐冠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4.[明]陈敬宗.澹然先生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二九.景印浙江图书馆藏清抄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5.[明]叶盛.菉竹堂稿[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十五.景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初抄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6.[明]刘翊.古直先生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六.景印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年刘鈗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7.[明]储瑾.柴墟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二.景印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年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8.[明]杨循吉.松寿堂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三.景印北京图书馆藏清金氏文瑞楼钞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89.[明]王九思.渼陂集渼陂续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八.景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二年王献等刻二十四年翁万达续刻崇祯十三年张宗孟修补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0.[明]朱应登.凌谿先生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一.景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1.[明]康海.对山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二.景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吴孟祺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2.[明]孟洋.孟有涯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五八.景印福建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七年王廷相等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3.[明]吕柟.泾野先生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六一.景印湖南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四年于德昌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4.[明]胡缵宗.鸟鼠山人小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景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5.[明]胡缵宗.鸟鼠山人后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景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6.[明]胡缵宗撰.[明]张光孝评.[明]胡统宗注.可泉拟涯翁拟古乐府[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景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六年汪翰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7.[明]胡缵宗.拟汉乐府[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六二.景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八年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98.[明]李濂.嵩渚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七○~七一.景印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页330-331.
    99.[明]袁裹.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八六.景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二年衡藩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0.[明]陈束.陈后冈文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景印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十九年林可成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1. [明]黄省曾.五岳山人集[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九四.景印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2. [明]吴国伦.甔甄洞稿[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二二~一二三.景印武汉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3. [明]吴国伦.甔甄洞续稿[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二三.景印武汉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4. [明]徐渭.徐文长文集[O].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一四五.景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万历四十二年钟人杰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5. [明]都穆.南濠诗话[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四一六.景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道光间长塘鲍氏知不足斋从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6. [明]顾起纶.国雅品[0].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十五册.景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藏明万历间顾氏奇字斋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107. [明]王尚絅.苍谷全集[0].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5辑18册.景印清乾隆二十三年王纯密止堂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108. [明]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109. [明]何瑭撰.王永宽点校.何瑭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110. [明]杜骐徵等.几社壬申合稿.四库禁毁书丛刊·集34.中国社科院图书馆藏明末小樊堂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111. [明]杨一清著.唐景绅/谢玉杰点校.杨一清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112. [明]王瘰.王心斋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3. [明]杨基撰.杨世明/杨隽校点.眉庵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114. [明]高拱著.岳金西/岳天雷编校.高拱全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115. [明]张羽.张来仪文集[0].[清]陶福履/胡思敬编.豫章丛书·集部八.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116. [明]李贽撰.张建业/张岱注.李贽全集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17. [清]张祖同.弘正四杰诗集[0].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长沙张氏湘雨楼刻本.
    118. [清]王士祯著.[清]张宗柟纂集.夏闳校点.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19. [清]赵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20. [清]沈德潜撰.[清]周准编.明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9年.
    121. [清]钱谦益撰.[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22. [清]黄宗羲.明文海[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123. [清]朱彝尊著.姚祖恩编.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124. [清]陈田.明史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25. [清]屈大均.屈大均全集[M].北京:人文文学出版社,1996年.
    126. [清]宋琬.宋琬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1. 黄云眉.明史考证[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 乔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M].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
    4. 郭绍虞.照隅室古代文学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5. 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6. 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7.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8. 毛佩琦.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10.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1.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杨永康.李梦阳年谱[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
    13.周维德.全明诗话[M].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14.潘荣胜.明清进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5.孟森.明史讲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6.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17.邓新跃.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8.郭培贵.明代科举史事编年考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19.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20.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主撰.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 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241-251.
    1. 张中.为李梦阳辨诬——谈明杂剧《中山狼》.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1982年,第2期:65-68.
    2. 付开沛.何大复年谱(续).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82年,第3期:34-57.
    3. 田守真.杂剧《中山狼》本事与李梦阳、康海关系考.西南师范学院学报[J].1985年,第1期:42-46.
    4. 付瑛.李梦阳与何景明论争时间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85年,第2期:51-54.
    5. 章培恒.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86年,第3期:6-15.
    6. 葛荣晋.王廷相年谱.文献[J].1987年,第4期:145-161.
    7. 徐朔方.论前七子.杭州大学学报[J].1990年,第1期:1-11.
    8. 廖可斌.茶陵派与复古派.求索[J].1991年,第2期:85-90.
    9. 廖可斌.关于李梦阳的“晚年悔悟”问题——前七子文学理论研究之一.文艺理论研究[J].1991年,第2期:69-74.
    10.黄果泉.论李梦阳诗学思想的理学倾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91年,第3期:42-46.
    11.梁临川.李梦阳的两篇佚文.文献[J].1992年,第3期:286-287.
    12.梁临川.李梦阳全集初刻本辨说.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3年,第4期:36-38.
    13.金荣权.何景明年谱新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1995年,第1期:98-102.
    14.王公望.李梦阳著作明代刻行述略.图书与情报[J].1998年,第3期:69-70.
    15.纪锐利.边贡年谱简编.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1年,第2期:88-99.
    16.王公望.论《中山狼传》《中山狼》杂剧并非讽刺李梦阳——兼论《中山狼传》之作者及李梦阳同康海、王九思之关系.甘肃社会科学[J].2004年,第1期:33-36.
    17.史小军.论明代前七子的关学品性.文艺研究[J].2005年,第6期:79-86.
    18.左东岭.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文艺研究[J].2006年,第1期:46-56.
    19.雷磊.前七子派的兴起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求索[J].2007年,第12期:186-188.
    20.陈文新.从台阁体到茶陵派——论山林诗的特征及其在明诗发展史上的意义.文学遗产[J].2008年,第3期:83-90.
    21.魏强.李、何之争时间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年,第3期:60-62.
    22.郝润华/李如冰.李梦阳诗文集流传及版本考辨.古典文献研究[J].2009年第十二辑:210-219.
    23.薛泉.论茶陵派之成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年,第3期:84-88.
    24.江立员/饶龙隼.“李何”并称辨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年,第4期:166-169.
    25.陈恩维.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生卒年考补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J].2010年,第5期:101-104.
    26.沈从文.李梦阳《诗集自序》管窥.大家[J].2010年,第15期:19-20.
    1. 司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平安.李梦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