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宇宙与意象》研究及中国古代宇宙诗学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研究《宇宙与意象》的若干问题为起点,比较中西诗学中的宇宙论。《宇宙与意象》旨在研究文艺复兴后宇宙论科学哲学对诗人想象的作用。作者提出三类意象:宇宙体系、空间和生命。赫拉克利特派哲学和巴门尼德派哲学此消彼长贯穿所有意象。从封闭到开放是宇宙体系的中心意象。空间的中心意象是以太和太空之游。宇宙生命意象包括万有引力、种子、树、蛇、星云、分解、天体的死亡、火、轮回等。封闭宇宙哲学传统压制想象力,导致文艺复兴以后美学的反叛。以无限为美并非诗人独有:神学家认为无限创造才配得上神的威力,天文学家认为无限宇宙才能容纳众多世界,生物学家欣赏多样的生命形式。无限为浪漫主义者所追求,浪漫主义者认为有限和墨守成规意味着枯竭,浪漫主义的美学是无限包容。诗人的心理与宇宙科学哲学有所联系却不能完全平行。龙萨的球形宇宙并不说明他是纯粹巴门尼德派诗人,他崇尚无限时间和变化,赞美导致生命更新的死亡。雨果是纯粹的赫拉克利特派诗人,雨果的宇宙想象是“无限”美学的胜利。克洛岱尔承认无限时间之流,却用封闭房屋比喻有限空间,明确批判无限空间。龙萨和克洛岱尔共同的矛盾在于让有限空间容纳无限时间和变化。中国古人善于超越可见世界,想象不可见世界。中国古代有无限宇宙论传统,总结如下:天地有限,有起始,宇宙无限,无起始。无限有极大和极小两个向度。中心和边缘相对,两者均可取消。无限空间有众多天地。变化是自然之理,变化不息,带来更新和生命。时空和变化不可分割。崇尚无限的哲学化为欣赏无限的美学。中国古代文论家以刘勰、司空图、王夫之和叶燮为代表,其主张在于:人为天地之心,以诗人之心囊括时空;宇宙以变为美、因变生美;以尚变的天道作为根据来说明文学发展史的本质;宇宙存在的模式是诗歌创作和诗学的终极标准;因为人文和天文可以比德,所以主体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与古希腊缺乏主体自主性的狂兴说形成对比。中国古代诗人以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为代表,其宇宙论可总结为:质疑有限宇宙模式;强调人生有限和宇宙永恒之间的反差;以变化为宇宙的本质,注重变化的方式和规律;宇宙本体论或虚空或实有,宇宙发生论以气为核心;继承老庄以静观动的宇宙认识论;游于无垠,胸怀天地,超越有限,向往无限;秉承儒家“忠恕”思想,认定人与物同心同性、宇宙生命生生不息。西方无限宇宙论是对传统的反动,超越有限是暴力斗争,从一定程度上远离了人间,以宗教或征服宇宙为目的。无限宇宙还与上帝有关,西方人对无限表现得比较狂热。中国的无限宇宙论是对传统的继承,无限是自然之理,没有宗教色彩,具有平民气息。秉持无限宇宙论的中国诗人不能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无限宇宙哲学并未引发中国人对外层空间进行西方人那样的浪漫主义想象。中西宇宙生命论的对比在于精神性和物质性、伦理性和生物性、实践性和无用性、教化和庸俗、整体和谐和个人或群体猎奇。中国古人的宇宙之游是为了个人修养或政治目的,人间是宇宙之游的落脚点。西方人抛弃地球,征服宇宙。西方诗人的心理经历了从有限宇宙到无限宇宙的审美趣味的变化。有限和无限两种宇宙模式的强烈对比导致了文艺复兴后诗人思想的自由奔放。中国古代有无限宇宙论传统。哲学家、文论家和诗人以无限宇宙为美,一贯崇尚无穷时空和变化。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没有针对有限宇宙模式的革命,面对无限宇宙中国古人始终温和超然。
In researching a number of issues in the book Cosmos and Imagination, the PhDthesis aims to compare two views of cosmology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TheCosmos and Imagination intend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cosmology upon the poets’ imagination. It stressed three typical literary images:cosmos system, space and life. Alternate predomination between Heraclitus andParmenides’ philosophy penetrated all the images. From closed pattern to open patternwas the central image of the cosmos system. The central image of the space was theEther and the theme of space travel. The images of life in the cosmos includedgravitation, seed, tree, snake, nebula, decomposition and death of celestial bodies, fireand transmigration. The tradition of closed cosmos philosophy repressed imagination,and led to the rebel of the aesthetics after Renaissance. Upholding the vision of“unlimited” was not unique to the poets. Theologians believed unlimited creation onlycould match the power of God. The astronomers thought that unlimited cosmos couldenclose many of the worlds. Biologists appreciated unlimited forms of life.“Unlimited” also was pursuit by the romantics, whose aesthetics had infiniteinclusiveness. For them limits and scholasticism meant exhaustion of aesthetics. Thepoets’ mental had contact with the philosophy of cosmos science, but they were notcompletely parallel. Pierre de Ronsard’s spherical cosmos could not testify that he wasa pure Parmenides poet. He advocated unlimited time and change, and praised deathwhich led to new life. Hugo was a pure Heraclitus poet and his cosmic imaginationwas victory of "unlimited" aesthetics. Paul Claudel admitted infinite flow of time, buthe described cosmic space as a closed house and criticized infinite space explicitly.The common contradiction which had Ronsard and Claudel was to allow limitedspace to accommodate unlimited time and changes. Chinese ancients were good attranscending the visible world, imagining the invisible world. They had traditionalvision of unlimited cosmos, which meant that world has limit and starting point, butcosmos has not. There are two infinite dimensions in cosmos, maximum andminimum. The concepts of “center” and of “edge” are interdependent, which can beall ignored. Unlimited cosmos has many worlds. Change is the law of the nature.Endless change brings renewal and life. Time, space and change are indivisible, whichare the essence of the cosmos. Advocating the philosophy of infinite cosmos has beenturned into appreciating aesthetics of infinit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iterarytheorists were Liu Xie, Si Kongtu, Wang Fuzhi and Ye Xie. They believed that humanbeings were the heart of the cosmos and poets’ spirit could accommodate the cosmos,that the cosmos took changes as its aesthetic and became aesthetic by the changes.The law of the cosmos which advocates changes was used as a cornerstone to explainthe essence of literature history. Following the law of cosmos was the ultimatestandard of poetry and poetics. Phenomena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igns of cosmoshad the same noble sense. Chinese ancients advocated the consciousness of humanbeing’s participation, which was in contrast with the ancient Greece’s lack of selfindependence in the poetics. We choose Qu Yuan, Li Bai, Du Fu, Su Shi to representChinese ancient poets. They questioned the limited cosmos system and we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contrast between limited human life and eternal cosmos. They tookchange as cosmos’s essence and often talked about ways and law of cosmic change.Their points of view regarding cosmic ontology varied between void and plenitude. Qiwas the focus of their cosmology. They inherited thoughts of Laozi and Zhuangzi andunderstood cosmos in the way of observing moving things with peaceful status ofmind. They dreamed of flying in boundless cosmos and embracing the whole world.They had the vocation of surpassing all limits and yearned unlimited space. As aConfucian poet, Du Fu adhered to Confucius concept of “faithful and forgiveness”and firmly believed that human beings and others creatures had the same heart and thesame nature, especially that the cosmic life was perpetual. Occidental concept ofinfinite cosmos was an uprising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mode. Therefore it was aviolent struggle to surpass cosmic limits. So westerners’ rebel with the purpose ofreligion and conquering the cosmos was to some extent away from the reality or theearth. Related to God, their idea of boundless cosmos was frenetic. On the contrary,Chinese ancients’ unlimited cosmology was placid and without characteristic ofreligion. But we should not call Chinese ancient poets as romantics, though theyclaimed that the cosmos was infinite, because philosophy of boundless cosmos did noturge Chinese ancients to image the cosmos in an occidentally romantic way. Contrastbetween Chinese and occidental concept of cosmos life lay in spirit-material,ethics-biology, practical-impractical, noble(in the sense of being instructive)-vulgar,whole harmony-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adventures. For Chinese ancients, flying incosmic space was based on the reality and due to the purposes of personalaccomplishment or politics. Westerners abandoned earth and conquered the cosmos.Western poets’ psychology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 in aesthetic taste fromlimited to unlimited. The strong comparison between limited cosmos’ pattern andunlimited cosmos’ pattern influced the thoughts of poets after Renaissance. Theancient Chinese has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unlimited cosmos. Philosophers,literary critics and poets admired vision of unlimited time, space and change. There isno violent revolution against limited cosmos system in history of thought of ancientChina. Facing the unlimited cosmos, Chinese ancients always had moderate anddetached attitude.
引文
①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José Corti,1965.
    ②Voyageurs Fran ais en Sicile au temps du romantisme,(1802-1848), Boivin, Paris,1945.
    ③“L'imagination stellaire de Dante,” Revue des Etudes Italiennes, VI (1959); Mort et Résurrection d'Adonis:Etude de l’évolution d’ un mythe, José Corti,1987.关于蒂泽的生平见于Patrimoine Littérature Européen,8,Sous direction de Jean-Claude Polet, De Boeck Université, Paris Bruxelles,1996, pp.1071.
    ④【美】M. 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43页。
    ⑤这种归类方式见于《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7-110页。
    ①【美】雷纳韦勒克:《20世纪西方文学评论》,刘让言译,花城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②【法】让-伊夫塔迪埃,前引书,第97页。
    ③同上,第109页。
    ④同上,第106页。
    ⑤同上,第104页。
    ⑥亚历山大柯瓦雷的生平见于《伽利略研究》(亚历山大柯瓦雷著,刘胜利译)之《柯瓦雷的生平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03-427页。
    ①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邬波涛、张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Hélène Tuzet, 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Corti,1988, pp.10.
    ③Lovejoy,A. O.,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6.
    ④William Gilbert,1564-1642,英国物理学家、医生,创立地磁学。
    ①关于伊利亚德生平与研究见于《宗教思想史》(【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等译)之《译者的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②同上。
    ③同上。
    ④【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晏可佳、姚蓓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55页。
    ⑤同上。
    ⑥【法】让-伊夫塔迪埃,前引书,第107页。
    ⑦【美】米尔恰伊利亚德,前引书,第178—200页。
    ⑧Hélène Tuzet, ibid, pp.389.【美】米尔恰伊利亚德,前引书,第255—306页。
    ①【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徐德林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第81页。
    ②同上。关于这种双重性,荣格在书中有详细分析。
    ③同上,第93页。
    ④同上,第37页。
    ⑤同上,第41页。
    ⑥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0-82页。
    ①杨乃乔,前引书,第185页。
    ②同上,第81页。
    ①根据Les Grands Auteurs Fran ais du Programme, Bordas版,第一卷所述法国文学史开始于11、12世纪的《罗兰之歌》。拉伯雷、龙萨和蒙田这些著名的早期诗人或作家均活动于16世纪。所以我们说相对于中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发生的时间较晚。
    ①张隆溪:《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见于杨乃乔,前引书,第186页。
    ②【法】让-伊夫塔迪埃,前引书,第105-108.
    ③X. Tilliette,“Hélène Tuzet, 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études: Revue fondée en1856par des Pères de laCompagnie de Jésus,[s.n.] Paris, T323, N6,1965/12, pp.726-727.Pierre, Albouy,“Hélène Tuzet, 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Revue d’histoire littérature de la France,Publié par la Société d’histoire littéraire de la France, Armand Colin (Paris), PUF (Paris),1966/10-1966/12,66Année–N4, pp.759-760.
    ④【德】顾彬:《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马树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⑤赵子昂:《中国古代诗歌空间观念的哲学及美学特征》,见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7卷,第4期。
    ①王世进、蒋文学的《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空间观念刍论》,见于《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②蒋寅:《李白、杜甫、苏轼诗中的时间观念》,见于《学人》第一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
    ③胡家峦:《历史的星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7.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0.
    ②以上蒂泽对赫拉克利特的论述见于Hélène Tuzet, ibid, pp.19,45,61,265,281,381,479.
    ①以上所引赫拉克利特残篇的中译出自《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8-30页。
    ②同上,第14页。
    ①同上,第19-23页。
    ②同上,第27页。
    ③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1卷,第3章,第11节;转引自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29页。
    ①以上蒂泽对巴门尼德的论述见于Hélène Tuzet, ibid, pp.271,18-29,21,61.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前引书,第48页。
    ①以上对巴门尼德残篇中译的引用出于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7-109页。
    ②该表见于汪子嵩,前引书,第334页。
    ③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1106b及1107a,《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5-36页。
    ①【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7页。
    ②【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90页。
    ③汪子嵩,前引书,第654页。
    ①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1106b31,《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苗力田主编,第36页。
    ②亚里士多德:《论天》,第一卷第3章以及第二卷第4-6章,《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第271-273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9-27.
    ②【意】布鲁诺:《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汤侠声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15页。
    ①同上,第116页。
    ②同上,第44页。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10.
    ④【法】笛卡尔:《哲学原理》,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4页。
    ⑤同上。
    ⑥同上,第40页。
    ⑦同上,第45页。
    ①这段总结的基础是《宇宙与意象》第63-67页的内容。
    ①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6页。
    ②赫西俄德:《神谱》,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0-31页。
    ③【美】J. E.齐默尔曼:《希腊罗马神话词典》,张霖欣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3页。
    ④王晓朝,前引书,第181页。
    ⑤同上,第105页。
    ⑥英国考古学家赫丽生确认万物之卵是俄耳甫斯教的教义,参见【英】简艾伦赫丽生:《希腊宗教研究导论》,谢世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75页。
    ⑦DK I B13,第尔斯辑录的残篇,参见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61页。
    ⑧汪子嵩,前引书,第161页。
    ①同上,第359页。
    ②同上,第932-937页。
    ③柏拉图:《蒂迈欧篇》,58D,《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1页。
    ④Nicolas de Cuse,1401-1464,德国哲学家、罗马天主教高级教士。
    ⑤Kircher,1602-1680,德国耶稣会教士、哲学家。
    ①Arthur Koestler语,参见Hélène Tuzet, ibid, pp.183.
    ①【英】简艾伦赫丽生,前引书,第439页。
    ②同上。
    ③同上,第437页。
    ④亚里士多德:《论天》,第一卷,第三章,270b20-25,《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73页。
    ①cyclothymie,可译为循环型情感症,语见Hélène Tuzet, ibid, pp.166.
    ①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é,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
    ①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1页。
    ①【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晏可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5-314页。
    ①其中有巴什拉尔(Gaston Bachelard,1884-1962,法国哲学家、文论家)、雨果、拉马丁(Lamartine,1790-1869,法国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瓦雷利(Paul Valéry,1871-1945,法国诗人、哲学家)、蒙贝特(AlfredMombert,1872-1942,德国抒情诗人、作家)、让-保罗(Jean-Paul,1763-1825,德国浪漫派诗人)、爱伦
    坡(EdgarAllan Poe,1809-1849,美国诗人、文论家)、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1738-1822,德国天文学家、音乐家)、布劳什(Hermann Broch,1886-1951,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托马索(Niccolo Tommaseo,1802-1874,意大利作家、语言学家)等。
    ②【美】O A魏勒:《性崇拜》,史频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304页。
    ③【英】哈雷克特涅:《性崇拜》中译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转引自杨甫旺《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④【英】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董炜钢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页。
    ①符福渊、陈凤丽编译:《埃及古代神话故事》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②【美】O A魏勒,前引书,第305页。
    ③【美】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晏可佳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73-174页。
    ④同上,第176-177页。
    ⑤除了上文说过的Bachelard、Hugo、Mombert、Jean-Paul,还有法国诗人Lautréamon(t1846-1870)、Nerval,(1808-1855),法国小说家、记者Elémir Bourges(1852-1925),英国诗人或小说家Byron(汉译“拜伦”,1788-1824),英国作家Kipling(1865-1936),英国作家D. H. Lawrence,(汉译“劳伦斯”1885-1930),德国炼金术士、作家Perhety(1716-1796),德国自然主义、印象派作家Arno Holz(1836-1929),瑞士小说家、剧作家、随笔记者H. Broch(1886-1951),比利时法语作家Maeterlinck(汉译“梅特林克”,1862-1949),瑞典化学家Svante August Arrhénius(1859-19927),美国地质学家Alexander Winchell (1824—1891)。
    ①【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晏可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8-206页。
    ②【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1972年,第24-65页。康德这部著作发表于1755年。
    ③【法】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附录七,李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444页。
    ①《大美百科全书》,卷12,光复书局,中华民国七十九年九月,第14页。
    ②Grand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Larousse, Librairie Larousse,1985, pp.10832.
    ③《中国百科大辞典》,卷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6459页。
    ④Paul Robert, Dictionnaire Alphabétique et Analogique de la Langue Fran aise, T me quatrième, Société duNouveau Littré,1973, pp.16.
    ⑤谢大任主编:《拉丁语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15页。
    ⑥Paul Robert, ibid, T me troisième, pp.204.
    ①法国诗人或学者: Apollinaire, Lamennais, Jean Reynaud, Paul Claudel, Lamartine, Jules Laforgue, Hugo,Faye, Bachelard, Rolland de Renéville, Nerval, Laplace, Baudelaire,英国诗人或学者:Edward Young, Milton,William Whiston;德国诗人或学者: Friederich Schlegel, Goethe, Kant, Novalis, Henri Heine;美国诗人:Edgar Poe,苏格兰天文学家:James Croll;瑞士自然学家: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瑞典化学家:SvanteAugust Arrhénius。
    ②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物理学家
    ③Buffon,1707-1788,法国自然学家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442.
    ②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称为袄教,关于琐罗亚斯德教的末世论参见【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卷一,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9页之《亚斯纳》第四十八章:“世界末日到来之时,真诚、善良者将在天国享受阿胡拉的恩典和光辉,虚伪、邪恶之徒将跌落阿赫里曼黑暗的地狱”。其末世论被后来宗教吸收的论断参见《袄教史》前言,龚方震、晏可佳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页。
    ③龚方震、晏可佳,前引书,第62页。
    ④《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坎斯坦勒拉尼注释,【埃及】穆斯塔法本穆罕默德艾玛热编,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23页。《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穆斯林本哈查吉辑录,穆萨余崇仁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736-754。
    ⑤意大利诗人、文论家或哲学家:Giacomo Léopardi(1789-1837), Arturo Graf(1848-1913),法国诗人或画家:Leconte de Lisle(1818-1894), Léon Dierx(1838-1912), Jules Laforgue(1860-1887), Louis HyacintheBouilhet(1822-1869),英国诗人或作家: Coleridge(1772-1834), Byron(1788-1824), Herbert GeorgeWells(1886-1946),美国诗人:Walt Whiteman(1819-1892), Edgar Allan Poe(1809-1849)。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453,以及注释57。
    ②【法】加斯东巴什拉尔:《火的精神分析》,见于【法】弗朗索瓦达高涅:《理性与激情》附录,尚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04页。
    ③奥维德:《变形记》第四章,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④《不列颠百科全书》,卷12,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480-481页。
    ①法国诗人或小说家: Grainville(1760-1805), Nerval(1808-1855), Jules Verne(1828-1905), LéonDierx(1838-1912), Joris-Karl Huysmans(1848-1907), Jean Richepin(1849-1926), Jules Laforgue(1860-1887);英国诗人: William Black(1757-1827), Byron(1788-1824);意大利诗人、文论家:Arturo Graf(1848-1931);奥地利小说家:Hermann Broch(1886-1951)。
    ②这是法国比利时裔科幻小说家Joseph Henri Rosny a né(1856-1940)和法国诗人Louis HyacintheBouilhet(1822-1869)描写的石化地球,参见Hélène Tuzet, ibid, pp.458-461.
    ③龚方震、晏可佳,前引书,第2、31页。
    ④参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一节。
    ⑤Hélène Tuzet, ibid, pp.473.
    ⑥参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二节。
    ⑦柏拉图:《蒂迈欧篇》,45B、 C和D,《柏拉图全集》卷三,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6-297页。
    ①柏拉图:《蒂迈欧篇》,22C和D,同上,第273-274页。
    ②参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一节。
    ③【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29页。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482.
    ⑤龚方震、晏可佳,前引书,第62页。
    ①奥维德,前引书,第122页。
    ②【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84页。
    ③蒂泽将以下诗人或学者放进这三个象征构成的序列里:Sénèque(公元4-65,古罗马哲学家),Lactance(公元250-325,罗马帝国非洲区修辞学家、诗人),Claudien(公元370-404,拉丁诗人),法国小说家或诗人:Hugo,Fourier, Lamartine, Nerval, Balzac, George Sand(1804-1876),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Pierre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意大利诗人或作家Dante(1265-1321), Marcile Ficin (Marsilio Ficino,1433-1499,意大利哲学家、天文学家), Gabrieled’Annunzio(1863-1938,汉译“邓南遮”,意大利颓废派、唯美主义作家),英国诗人Edward Young(1683–1765),德国诗人或学者:Kircher, Jean-Paul,, FriedrichH lderlin(1770–1843,汉译“荷尔德林”,德国“上古典-浪漫”时期诗人、哲学家), Friedrich GottliebKlopstock(1724-1803)。)
    ④英国神学家、历史学家、数学家William Whiston(1667-1752),英国自然学家John Ray(1627-1705),英国作家、神学家Thomas Burnet(1635-1715),英国科幻小说家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
    诗人Edward Young(1683–1765);法国诗人或小说家Hugo, Lamartine, Restif de la Bretonne, MarcelSchwob(1867-1905),Edmond Haraucourt(1856-1941),Jean Rameau(又名Laurent Labaigt,1858-1942);德国诗人作家或哲学家:Jean-Paul, Kant, 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瑞典小说家Maeterlinck;苏格兰科学家James Croll(1821-1890);意大利诗人Giovanni Pascoli(1855-1912);美国诗人、文论家Edgar Poe。
    ①【法】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9页。
    ②【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何兆武、李约瑟译,第19-20页。
    ③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723页。
    ④杨江柱、胡正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之“绪论”,武汉出版社,1989年,第2页。
    ⑤【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页。
    ①【美】A O洛夫乔伊:《观念史论文集——论诸种浪漫主义的区别》,吴向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26页。
    ②【美】丹缅格兰特、莉莲弗斯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郑鸣放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6页。
    ③我们在以下著作的范围内摘取:【美】丹缅格兰特、莉莲弗斯特,前引书;【美】M. 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美】A O洛夫乔伊:《存在巨链》,张传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美】A O洛夫乔伊:《观念史论文集——论诸种浪漫主义的区别》,吴相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英】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
    ①格雷森:《英国文学的背景》,参见【美】丹缅格兰特、莉莲弗斯特,前引书,第96页。
    ②Alfred North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 Inc.1948, P.11-21.
    ①Nicolaus Cusanus,1400/1401?-1464,德国主教、学者,泛神论者。
    ②Samuel Clarke,1675-1729,英国神学家。
    ③Copernic,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创立日心说。
    ①Kepler,1571-1630,德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②Galileo Galilei,1546-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③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
    ④Henry More,1614-1687,英国剑桥柏拉图派哲学家。
    ⑤Joseph Raphson,1648-1715,英国数学家。
    ⑥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字学家。
    ⑦这是中世纪的观念,因为亚里士多德区分月下和月上,所以地球的构成和位置决定了他的易朽,并距离永恒的水晶天最远,所以宇宙中心是罪恶的中心。
    ⑧【英】W C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74页。
    ⑨【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邬波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45,以及pp.277注释。
    ②【德】库萨的尼古拉:《论有学识的无知》,第一卷:第十三、十四、十五章,尹大贻、朱新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4-29页。
    ③同上,第一卷:第二十六章,第57页。
    ④同上,第二卷:第十二章,第115页。
    ⑤同上,第113页。
    ⑥同上,第一卷,第四章。
    ⑦《存在巨链》,第382页。
    ⑧Karl Wilhelm 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德国哲学家、文论家、浪漫主义作家。
    ⑨Framente (1798), in Athenaeum, I,2,36;转引自《存在巨链》,第382页。
    ⑩Johann Georg Hamann,1730-1788,德国哲学家、作家。
    11【英】以赛亚伯林,前引书,第46-54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45.
    ②【意】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田时纲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
    ①同上,第46页。
    ②《论有学识的无知》,第二卷,第十二章。
    ③Marcellus Stellatus Palingenius,1500/1503?-154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医生、诗人及哲学家。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165.
    ⑤同上, pp.176.
    ①《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第104-124页。
    ②Majorie Hope Nicolson,1894-1981,美国比较文学家,戏剧评论家,17世纪文学与思想研究者,尤其致力于科学与文学学科的关系的研究。著有:Newton Demands the Muse,,(1946,1966);The Breaking of theCircle,(1950);Science and Imagination,(1956,1976)等。
    ③“poète de l’Aspiration ou de l’Insatiabilité”,Hélène Tuzet, ibid, pp.71.
    ④“Esthétique de l’Infini”, Hélène Tuzet, ibid, pp.71.
    ⑤Hélène Tuzet, ibid, pp.71.
    ⑥【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161页。
    ⑦Hélène Tuzet, ibid, pp.177.
    ①H. More, Cupid’s Conflict, Hélène Tuzet, ibid, pp.77.
    ②Creux Psychologique,Hélène Tuzet, ibid, pp.178.
    ③H. More, Democritus Platonnissans, Hélène Tuzet, ibid, pp.178.
    ④H. More, Democritus Platonnissans, Hélène Tuzet, ibid, pp.231.
    ①H. More, Cupid’s Conflict, Hélène Tuzet, ibid, pp.232.
    ②l’Ame du Monde, Hélène Tuzet, ibid, pp.281.
    ③H. More, Psychathanasia,Hélène Tuzet, ibid, pp.313.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310-312.
    ①Beno t de Maillet,1656-1736,法国地球历史学家; 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1701-1788,法国博物学家;Charles Bonnet,1720-1793,瑞士动物学家;Jean Baptiste Robinet,1735-1820,法国哲学家、自然学家。
    ②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三节。
    ③【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册,周昌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492、497页。
    ④Léonard de Vinci,1452-1519,意大利画家、科学家。
    ⑤《生物学史和哲学》,四川大学哲学系,1981年,第61页。
    ⑥Edward Tyson,1651-1708,英国科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比较解剖学奠基人。
    ⑦《生物学史和哲学》,第62页。
    ①同上,第74页。
    ②《生物学史和哲学》,第77-81页。
    ③【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册,第86-87页。
    ④《生物学史和哲学》,第69、86、88页。
    ⑤同上,第89页。
    ①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第200-208页。
    ②Telliamed, ou Entretiens d'un Philosophe Indien avec un Missionnaire Fran ais sur la Diminution de la Mer, laFormation de la Terre, l’Origine de l’Homme
    ①Beno t de Maillet, Telliamed, T me Un et Deux, mis en ordre par G. A. Guer, Chez L’honoré et Fils, Librairies,Amsterdam,1748.
    ②Telliamed,第二卷之“第五天”。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249.
    ④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
    ⑤Telliamed,第二卷之“第六天”。
    ⑥Hélène Tuzet, ibid, pp.193,关于种子的意象参见本论文第一章第三节。
    ①Telliamed,第二卷之“第五天”。
    ②谭立铸:《柏拉图与政治宇宙论》——《普洛克洛斯<柏拉图蒂迈欧疏解>卷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34-235页。
    ③Telliamed,第二卷之“第五天”。
    ④Jean-Baptiste Cousin de Grainville,1746-1805,法国哲学家、神甫、诗人、作家。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96.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327.
    ③【英】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册,周昌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028-1029页。
    ①力强:《太阳系与希腊神话》,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第24-28页。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96.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106.
    ④【英】以赛亚伯林,前引书,第80页。
    ⑤同上,第93页。
    ⑥同上,第91页。
    ⑦Hélène Tuzet, ibid, pp.335.
    ⑧《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册,第482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351.
    ②Delisle de Sales,1741-1816,法国多题材作家,主要作品De la Philosophie de la Nature。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342.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459.
    ⑤《哲学上的新生论或关于生物过去和未来的一些想法》,转引自《生物学史和哲学》,第78页;培罗
    (Charles Perrault)是《生物学史和哲学》提供的译法,《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译为佩罗,是法国17世纪诗人、散文作家、童话故事作家;沃帮(Sé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是法国17世纪军事工程师。以上信息见于《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1999年,第13册,第162页,以及第17册,第451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98.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331,注释30。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326.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326.
    ⑤Hélène Tuzet, ibid, pp.331.
    ⑥Boucher de Perthes,1788-1868,法国史前史学家;Svante Arrhénius,1859-1927,瑞典化学家。
    ①Eberhard Jüngel, God as Mystery of the World (《上帝是世界的奥秘》),William Beerdman Company,1983,I,P.21;Jüngel(云格尔,1934-),德国路德教派神学家、宗教哲学家。
    ①Pierre de Ronsard(1524-1585),法国16世纪著名宫廷诗人,朝臣。生于弗朗索瓦一世执政期间,死于亨利三世时期。终年六十一岁。喜爱希腊、拉丁语言,熟读荷马、西塞罗、维吉尔等古代诗人作品,模仿古代诗人贺拉斯、品达、阿纳克里翁,擅长写作墓志铭、颂诗、十四行诗,注重辞藻和韵律。与亨利二世关系亲密,曾担任亨利二世的顾问和宫廷大神甫。创作很多应制诗。代表作《爱情》(Amours)、《颂诗》(Odes)、《诗歌》({Poèmes)、《颂歌》(Hymnes)等。龙萨代表古典艺术,在文学界享有盛誉,成立了七星诗社。以上内容参见André Lagarde, Laurent Michard, Les Grands Auteurs Fran ais du Programme, XVIeSiècle, Bordas,1970, pp.119-166.
    ②Pierre Champion, Ronsard par lui-même, Librairie Honoré Champion, Paris,1967,序言。
    ①Albert-Marie Schmidt, La Poésie Scientifique en France au Seizième Siècle, Albin Michel, Paris,1938.
    ②Gilbert Gadoffre, Ronsard par lui-même, Editions du Seuil,1960, pp.83.
    ③D. B. Wilson, Ronsard Poet of Natur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1, pp.87.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22.
    ⑤maison,murs,cristal,glace espoissie,见Hélène Tuzet, ibid, pp.37所引龙萨的诗《天空的颂歌》中对天穹的描写。
    ⑥见《宇宙与意象》第一部分第三章内容。
    ①Guillaume Du Bartas,1544-1590,法国作家、诗人,代表作《星期或创世》(La Semaine ou la Création duMonde)。
    ②Guy Lefèvre de la Boderie,1541-1598,法国东方学家、《圣经》研究专家、诗人。
    ③George Buchanan,1506-1582,苏格兰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拉丁语语言文化研究者。
    ④Marcellus Palingenius Stellatus,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医生、诗人,代表作《生命的黄道》(Zodiacus Vitae)。
    ⑤Du Monin,1557-1586,法国诗人、剧作家、翻译家,代表作《天体学或天空》(L’Uranologie ou le Ciel)。
    ⑥Giambattista Marino,1569-1625,意大利诗人,代表作《阿多尼斯》(L’Adone)。
    ⑦Pierre le Moyne,1602-1672,法国诗人,代表作《圣路易或加在非基督徒头上的圣冠》(Saint Louis, ou laSainte Couronne Reconquise sur les Infidèles。
    ⑧《宇宙与意象》第二部分,第一章。
    ⑨Esprits élémentaires, Hélène Tuzet, ibid, pp.165.
    ⑩《宇宙与意象》第三部分,第一章。
    ①Henri Busson, Le Rationalisme dans la Littérature Fran aise de la Renaissance,Librairie Philosophique J. Vrin,Paris,1971, pp.373.
    ②Faisant tourner sous toy les neuf temples voutez,…Ronsard, Hymne de L’Eternité,见于Oeuvres Complètes de Pierre de Ronsard, Tome V, Librairie A. Franck,Paris, Editeur P. Jannet,1857-1867, pp.15.以下对龙萨的引用皆出于这个版本,仅注篇名、卷次、页码。特殊情况另作说明。
    ①O ciel net, pur et beau, haute maison de Dieu,…-Et qui roules si tost ta grand’boule esbranlée-Sur deuxessieux fichez,-…, égale ta vitesseHymne du Ciel, Tome V, pp.139.
    ②Pour estre plus parfaict, car en la forme ronde-Gist la perfection qui toute en soy abonde.Hymne du Ciel, Tome V, pp.139.
    ③D’un feu vif et subtil ta vo te est composée,…-Tu prens tout, tu tiens tout dessous ton arche ronde,-D’unmerveilleux circuit la terre couronnant,-Et la grand’mer qui vient la terre environnant,-L’aie espars et lefeu;…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0-142.
    ④…et bref on ne voit chose-Ou qui ne soit à toy, ou dedans toy enclose,-Et de quelque costé que nous tournionsles yeux,-Nous avons pour object ta grand’borne des cieux.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2.
    ①…et pource c’est erreur,-C’est péché contre toy, c’est extreme fureur-De penser qu’il y ait des mondes horsdu monde.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2.
    ②Notre mere Nature entre les Dieu et nous…-Mist la Lune au milieu qui nous sert de barriere,…Discours à Monsieur de Cheverny, Tome III, pp.419.
    ③Tout ce qui est là haut outre lalune,-Vit seurement, sans desfiance aucune-De voir son estre, ou dissoult, oumué,-Ou son espece en autre remué;-Car tout parfait vit en toute asseurance,-Se soustenant de sa proprepuissance,-Loin de la mort, et bien loin du soucy,-Qui aux humains ronge le coeur icy.Epitaphe d’André Blondet, Tome VII, pp.223.
    ④Hymne de l’Eternité, Tome V, pp.18.
    ①Tu n’as en ta grandeur commencement ne bout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2.
    ②Bref, te voyant si beau,je ne s aurois penser-Que quatre ou cinq mille ans te puissent commencer.Hymne du Ciel,1584年的修改稿,Tome V, pp.143.
    ③Combien l’esprit de Dieu est remply d’artifice,-Et subtil artisan, qui te bastit de rien,-Et t’accomplit sibeau;…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1.
    ④Du grand et large tour de ta celeste vo te-Une ame, une vertu, une vigueur degoute-Toujours dessur la terre,en l’air et dans la mer,-Pour fertiles les rendre et les faire germer;-Car sans ta douce humeur qui distille sanscesse,-La terre par le temps deviendroit en vieillesse.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2.
    ①Gilbert Gadoffre, ibid, pp.113.
    ②D’un feu vif et subtil ta vo te est composée…-…;car sa vive estincelle-Sans aucun aliment se nourrit depar elle;-Vivante elle reluit comme fait le soleil,-Temperant l’univers d’un feu doux et pareil-A celuy quihabite en l’estomac de l’homme,-Qui tout le corps eschaufe et point ne le consomme.Hymne du Ciel, Tome V, pp.140.
    ③Victor Du Bled, La Société Fran aise du XVIeSiècle au XXeSiècle, Librairie Académique Didier, Paris,1903,pp.43.
    ①Gilbert Gadoffre, Ronsard Par Lui–Même, pp.109.
    ②Hymne des Daimons, Tome V, pp.128.
    ③Les deux extremitez sont les hommes et Dieu;-Dieu qui est tout puissant de nature eternelle,-Les hommesimpuissants de nature mortelle.-Des hommes et de Dieu les daimons aérins-Sont communs en nature,habitants les confins-De la terre et du ciel, et dans l’air se delectent,…Hymne des Daimons, Tome V, pp.129.
    ④Henri Busson, pp.365.
    ⑤Albert-Marie Schmidt, ibid, pp.80.
    ⑥Pour nous faire s avoir la volonté des Dieux,…-Et détachent du corps nos ames prisonnieres-Pour lesmener là-haut,…Hymne des Daimons, Tome V, pp.129.
    ⑦pneuma,本义为嘘气,斯多葛学派用以指万物本原的火焰般的气。
    ⑧Gilbert Gadoffre, ibid, pp.112.
    ①Ce qui fut, se refait; tout coule comme une eau,-Et rien dessous le ciel ne se voit de nouveau;-Mais la formese change en une autre nouvelle,…Hymne de la Mort, Tome V, pp.248
    ②Soit que pour conserver toute espece eternelle-La matiere tousjours cherche forme nouvelle.Hymne de Mercure, Tome V, pp.251.
    ③La matiere demeure et la forme se perd.Ronsard, Contre les b cherons de la forest de Castine, Tome IV, pp.349.
    ④Apprens que la matiere eternelle demeure,-Et que la fome change et s’altere à toute heure.Ronsard, Epitaphe de Feu M. le President de Sainct André, Tome VII, pp.232.
    ⑤Epitaphe d’Artuse de Vernon, Dame de Teligny, Tome VII, pp.223.
    ①Epitaphe Le Tombeau de Marguerite de France, Duchesse de Savoye, Tome VII, pp.188.
    ②Hymne de la Mort, Tome V, pp.247.
    ③Et ne fust de Venus l’ame générative,-Qui tes fautes repare, et rend la forme vive,-Le monde periroit; maisson germe en refait-Autant de son costé que ton dard en desfait.…-Ainsi avec Venus la Nature trouva-Moyende r’animer par longs et divers changes.Hymne de la Mort, Tome V, pp.248.
    ④Que ta puissance, Mort, est grande et admirable!-Je te salue, heureuse et profitable Mort,-Des extremesdouleurs medecin et confort!Hymne de la Mort, Tome V, pp.248.
    ①Plus la terre aujour’hui ne produit de son gré-Le miel pour nourir l’homme, et du chesne sacré-(lors quenous avons faim)les glands ne nous secourent;-Plus le vin ny de laict les rivieres ne courent.Hymen de l’Or, Tome V, pp.218.
    ②Hymne de la Justice, Tome V, pp.119.
    ③Pour nous,Seigneur, tu as basty le mondeHercule Chrestien, Tome V, pp.169.
    ④Car il est…, aussi noble qu’un ange,…Hymne de la Justice, Tome V, pp.115.
    ⑤André-Marie Schmidt, pp.82-83.
    ①【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册,郭方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第464页。
    ②【意大利】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李玉成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85页。
    ③同上,第147页。
    ④同上,第157页。
    ⑤【美】威尔杜兰:《文艺复兴》,东方出版社,2003年,第673页。
    ⑥Nous ne pouvons comprendre-Ce que Dieu nous escrit,&sans jamais prevoir-Notre malheur futur,tousjours nous laissons cheoir-Apres une misere, en une autre misere.Hymne des Astres, Tome V, pp.282.
    ⑦Bref, nous sommes mortels, et les choses divines-Ne se peuvent loger en nos foibles poitrines.Ronsard, Rencontre au Peuple de France, Tome VII, pp.59.
    ①Georges Chalandon, Essais sur la Vie et les Oeuvres de P. de Ronsard, Librairie de A. Durand et Pedone Lauriel,Paris,1895, pp.167.
    ①以上五处引文分别出自以下雨果作品,并附法语原文:Hugo,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Livre deuxième, V. Sub Umbra; Librairie Illustrée, Paris,1877, pp.319:L’univers pend; rien ne tombe. Le déplacement incessant et démesuré s’opère…Hugo,Les Tables Tournantes de Jersey,转引自Hélène Tuzet, ibid, pp.126:Je regarde la nuit,…et je n’y vois que les millions de roues, lancées à toute vitesse vers un but invisible. De tousles chars de l’éternel triomphateur.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Dernière série, VI. Inferi; Oeuvr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Poésie IX, La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I, J. Hetzel&Cie, A. Quantin, Paris,1883, pp.119-120:(Les mondes obscurs)Où vont-ils?Aux lueurs des astres fuyants,…-Surgir subitement l’épouvantable proue-D’un des ces mondeseffrayants!Hugo, Préface Philosophique des Misérables,(Ces globes obscurs) Gravitent comme à l’aventure sans savoirautour de quoi… De la fumée pétrifiée en forme de sphère tourne et r de, des planètes aveugles tracent des orbitesà tatons…转引自Hélène Tuzet, ibid, pp.126,注释10。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IX. A la fenêtre pendant la nuit; Michel LévyFrère, J. Hetzel, Pagnerre, Paris,1856, pp.255-256:Des flottes de soleils peut-être à pleines voiles-Viennent en ce moment…-Peut-être allons-nous voirbrusquement appara tre-Des astres effarés…-Surgissent, clairs flambeaux, feux purs, rouges fournaises
    ①Alexandre de Humboldt,1769-1859,德国自然学家、地理学家。Jean Reynaud,1806-1863,法国哲学家。
    ②Apex,向点是宇宙中的一个点,位于武仙座中,太阳系相对邻近恒星系统运动所朝向的点。Grand Dictionnaire Encyclopétique Larousse, Tome I, Librairie Larousse, Paris,1982, pp.562.
    ①Pierre Albouy, La Création Mythologique Chez Victor Hugo, Librairie José Corti,1985, pp.379.
    ②Argelander,1799-1875和F. W. Herschel,1738-1822
    ③雨果在La Fin de Satan之Chant des Astres手稿中用铅笔写成的提纲的一节内容:“Argelander, astronome dePersée. L’étoile Algol. L’étoile Epsilon. L’étoile Nu. L’étoile Mira Coeli”;其中的Mira Coeli应为Mira Ceti,鲸鱼座红巨星,雨果改动了天文学家使用的名称;参见Pierre Albouy, ibid, pp.378.
    ④《不列颠百科全书》,卷1,国际中文版,1999,北京,第450页。《大美百科全书》,卷2,光复书局,中华民国79年,第154页。
    ⑤Pierre Albouy, ibid, pp.379.
    ⑥Hugo, Les Voix Intérieurs, XXV. Tentanda via est, Librairie de L. Hachette et Cie, Paris,1858, pp.102: L’ ildu long télescope au regard effrayant,-Ou l’ il de la pensée encor plus clairvoyant,-Saisir, dans l’azur vaste oudans la mer profonde,-Un astre comme Herschell, comme Colomb un monde?
    ⑦Pierre Albouy, ibid, pp.380.
    ⑧Pierre Albouy, ibid, pp.378-380.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21.
    ②以上四处引文出于以下雨果作品节选: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 III. Saturne; Leipzig, Chez Wolfgang Gerhard, Paris,1856, pp.137: Ainsi qu’une araignée au centre de sa toile—Il tient sept lunes d’or qu’il lie à ses essieux.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XXVIII. Ab me, Aldébaran; Calmann Lévy, Editeur, Ancienne Maison MichelLévy Frère, Paris,1877, pp.380:Ils tournent, d’une cha ne invisible encha nés.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XXIV, Là-haut,1877, pp.345:Et les rayons, liant les sphères, freins et brides,—Faisaient tourner le vol des planères splendides;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XXIII. Les Mages, pp.311:Tourner toutes ces sombres roues—Dont les moyeux sont des soleils.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322.
    ②Hugo, Les Tables Tournantes de Jersey,转引自Hélène Tuzet, ibid, pp.323.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322.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512.
    ⑤Hugo, La Fin de Satan, Hors de la Terre, III, II. L’Ange Liberté, VII; G. Charpentier et Cie, Paris,1888,pp.313: Les univers naissaient, prodigieux et purs,-Avec des millions de fleurs et d’étincelles,-Dansun rythme marqué par tes battement d’ailes.)
    ①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Ce que dit la bouche d’ombre, pp.379:Espérez! Espérez!…-Pas de deuil infini,…-Pas d’enfer éternel!…-Et les globes, ouvrant leursinistre prunelle,-Vers les immensités de l’aurore éternelle-Se tournent lentement!…-Des étoileséclore aux trous noirs de leurs cranes,…-Les douleurs finiront dans toute l’ombre: un ange-Criera:Commencement.
    ②Pierre Albouy, ibid, pp.326-328,345-349,Albouy对雨果描写的科学技术进步的细节有较多论述,Albouy认为雨果用动物比喻自然的力量,打败三只怪兽象征人对自然、对物质的征服,物质的力量时盲目的,人的斗争是有计划有意识的。上帝正是在这斗争中显现。具体地讲,雨果预言了潮汐这种新能源,特别提到蒸汽机船的发明者Fulton,在《海上劳工》中描写了人和风、潮汐的斗争以及蒸汽机船试航的场面。具有相似论点的还有Ch. Renouvier, Victor Hugo le Philosophe,Armend Colin et Cie, Paris,1900, pp.157-158,Renouvier说雨果用水蛇(hydre)或利维坦(léviathan,《圣经》海怪)、格利佛(griffon,狮身,鹰头,鹰翼的怪兽)和龙象征海洋、天空和火三种自然现象,人类最终制服了怪兽,象征人对自然的胜利。Renouvier认为19世纪的很多知识分子都相信人类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③Ch. Renouvier, ibid, pp.1-13.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322所举的例证:法国诗人Sébastien-Charles Leconte,1806-1934.
    ⑤Hélène Tuzet, ibid, pp.129.
    ⑥Charles Fourier,1772-1837。
    ①Boucher de Perths,1788-1868,法国史前史研究者,史前科学奠基人,提出“大洪水前人类”的概念。
    ②Pierre Albouy, ibid, pp.381.
    ①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XIX, Tout le passé et tout l’avenir,1877, pp.214,213:Les globes se noueront par des noeuds invisibles;Les globes s’aimeront comme l’homme et la femme;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131.
    ③Hugo, Les Misérables, Quarième partie, Livre troisième, Chapitre III. Foliis ac frondibus; J. Hetzel&Cie, A.Quantin&Cie, Paris1881, pp.113:…l’irradiation de l’astre profite à la rose; aucun penseur n’oserait dire que le parfum de l’aubépine est inutileaux constellations.; Dans les vastes échanges cosmiques, la vie universelle va et vient en quantités inconnues,roulant tout dans l’invisible mystère des effluves,…
    ④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XXVIII Ab me, La Voie Lactée,1877, pp.384:Encor tout débordant des effluves premières,-Mon éclatant ab me est votre source à tous.
    ⑤Hugo, William Shakespeare, Première Partie, Livre III: L’Art et la science, V; J. Hetzel&Cie, A. Quantin,Paris,1882, pp.127:…dans l’art comme dans le firmament, le mystère; et les génies communiquent par leurs effluves comme lesastres.
    ⑥Hugo, William Shakespeare, Première Partie, Livre V: Les mes, I, pp.187:Compléter un univers par l’autre, verser sur le moins de l’un le trop de l’autre, accro tre ici la liberté, là lascience, là l’idéal, communiquer aux inférieurs des patrons de la beauté supérieure, échanger les effluves, apporterle feu central à la planète, mettre en harmonie les divers mondes d’un même système, hater ceux qui sont en retard,croiser les créations, cette fonction mystérieuse n’existe-t-elle pas?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490..
    ②《科学技术史词典》,【日】伊东俊太郎等编,樊洪业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第314页。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SCIENCE&TECHNOLOGY, McGraw-Hill Book Co.,1977,4thed.《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卷六,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29页。
    ①雨果在《可怕的年代》(l’Année Terrible)之《进化形成的法则》(Loi de formation du progès)中说:即使是娼妓的行当也有生育力,罪恶在宿命中也有用途,萌芽是从腐败的物质中萌生出来的,见于Hugo,l’Année Terrible, Michel Lévy Frère, Paris,1872, pp.190: la prostitution a sa fecondité;-Le crime a sonemploi dans la fatalité;-Etant corruption un germe y peut éclore…;雨果另有一个令人惊骇的比喻,一个关于玫瑰和尸体的的寓言:玫瑰的根伸进棺材的缝隙里,尸体的血液是玫瑰花的元气,蜜蜂等待从玫瑰中吸取蜜汁,玫瑰的使命是在清新的早晨装饰少女的帷幔,陪衬夜里恋人喃喃的低语,见证和象征爱情。所有的美都来源于腐烂的尸体……;见于Hugo, Les Quatre Vents de L’Esprit, III. Le Livre Lyrique, J. Hetzel&Cie, A. Quantin, Paris,1880-1926, pp.95-96.
    ②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Les luttes et les rêves, XXX. Magnitudo Parvi,pp.209.
    ③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XXVIII. Ab me.1877, pp.381.
    ④Hugo,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Livre deuxième, V. Sub Umbra, pp.317:…faire dévorer la mouche parl’oiseau et la planète par la comète
    ⑤Hugo, Tas de Pierres,转引自Pierre Albouy, ibid, pp.412: plume énorme et formidable, Lesconstellations, phrases du firmament.
    ⑥Hugo, Dernière Gerbe, LXXXVII. Voici les Apennins; Oeuvres Poétiqu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Jean-Jacques, Etideur, Paris,1961, pp.1476: La comète, ange obscur dont vous voyez le glaive,…
    ①Hugo, William Shakespeare,Première Parite,Livre V: Les mes, II, pp.194:La pénétration des univers dans les univers fait partie de ton infinitude. Ici nous étendons le mot univers à unordre de faits qu’aucune astronomie n’atteint. Dans le cosmos que la vision épie et qui échappe à nos organes dechair, les sphères entrent dans les sphères, sans se déformer, la densité des créations étant différente; de telle sorteque, selon toute apparence, à notre monde est inexprimablement amalgamé un autre monde, invisible pour nousinvisibles pour lui.
    ②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Nouvelle Série, Tome I, III.Entre géants et dieux, III.Le Titan; Calmann Lévy,Editeur, Ancienne Maison Michel Lévy Frère, Paris,1877, pp.37-59.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197.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198.
    ⑤Hugo,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Sub Umbra, pp.317: La nuit,…c’est l’état propre et normal de la création
    spéciale dont nous faisons partie. Le jour, bref dans la durée comme dans l’espace, n’est qu’une proximitéd’étoile.
    ①Hugo,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Deuxième partie, Livre quatrième, Chapitre II. Le Monstre, pp.389:C’est quelque chose comme les ténèbres faites bêtes.
    ②以上关于黑暗、夜的描述散见于以下雨果作品Odes et Ballades, Toute la Lyre, Les Contemplations, LaLégende des Siècles, Religion et Religion, Feuilles d’Automne, Pensar Dudar, Dernière Gerbe, Fin de Satan等。
    ③Hugo, LesTravailleurs de la Mer, Sub Umbra, pp.317-319: C’est l’ombre. L’homme est là-dessous. Il neconna t pas le détail, mais il porte, en quantité proportionnée à son esprit, le poids monstrueux del’ensemble.…On se sent pris. On est à la discrétion de cette ombre. Pas s’évasion possible.)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XVIII: Dolor, pp.295. Hélas! tout estsépulcre. On en sort, on y tombe;-La nuit est la muraille immense de la tombe.-Les astres, dont luit la clarté,-Orion, Sirius, Mars, Jupiter, Mercure,-Sont les cailloux qu’on voit dans ta tranchée obscure,-sombre fosseéternité!
    ⑤Hugo, La Fin de Satan, L’Ange Liberté, IV, pp.305: L’obscurité lugubre apparut toute nue;-On e t ditqu’elle tait l’ombre qui la revêt…-Et qu’on voyait la face effroyable du vide.
    ⑥Hugo, Dieu, II: Dieu, VIII: La lumière; Oeuvres Poétiqu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Jean-Jacques, Etideur,Paris,1961, pp.1246: O ténèbres, sachez ceci: la Nuit n’est pas…-Le noir, c’est non, et non, c’estrien…; La Fin de Satan, Hors de la Terre I, Et nox facta est, VIII, pp.13: Le spectre Rien levait sa tête horsdu gouffre…
    ⑦Hélène Tuzet, ibid, pp.199-200.
    ⑧Hélène Tuzet, ibid, pp.257.
    ①Hugo, La Fin de Satan, Hors de la Terre I, Et Nox Facta Est, V. pp.9.
    ②Pascoli,1855-1912;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1944.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245.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Les luttes et les rêves, XXX. Magnitudo Parvi,pp.193:Quelques-uns de ces globes meurent;-Dans le semoun et le mistral-Leurs mers sanglotent, leurs flotspleurent;-Leur flanc crache un brasier central.-Sphères par la neige engourdies,-Ils ont d’étranges maladies,-Pestes, déluges, incendies,-Tremblements profonds et fréquents;-Leur propre ab me les consume;-Leurhaleine flamboie et fume;-On entend de loin dans leur brume-La toux lugubre des volcans.
    ⑤Hugo, Les Contemplations, Magnitudo Parvi, pp.190:Ce monde est-il le vrai? le n tre est-il l’erreur?-possibles qui sont pour nous impossibles!
    ⑥Hugo, Les Contemplations, Magnitudo Parvi, pp.189:Si nous pouvions atteindre au fond des cieux sans bornes,-Jusqu’à ce qu’à la fin, éperdus,…
    ①Hugo, Les Contemplations, Magnitudo Parvi, pp.190: Mot nouveau du noir livre ciel,…
    ②Hugo, La Légendes des Siècles, Tome II, Première Série, XX. Vingtieme Siècle, II. Plein Ciel, Michel LévyFrère, Hetzel et Cie, Paris,1859, pp.237:Quand, après six mille ans dans la fatale voie,-Défaite brusquement par l’invisible main,-La pesanteur, liéeau pied du genre humain,-Se brisa, cette cha ne était toutes les cha nes!-Tout s’envola dans l’homme, et lesfureurs, les haines,-Les chimères, la force évanouie enfin,-L’ignorance et l’erreur, la misère et la faim,-Ledroit divin des rois, les faux dieux juifs ou guèbres,-Le mensonge, le dol, les brumes, les ténèbres,-Tombèrent dans la poudre avec l’antique sort,-Comme le vêtement du bagne dont on sort.
    ③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Les luttes et les rêves, XXX. Magnitudo Parvi,pp.189:Si nous pouvions fuir notre centre,-Et, for ant l’ombre où Dieu seul entre,-Aller voir de près dansleur antre-Ces énormités de la nuit;…
    ④Hugo, Les Tables Tournantes de Jersey, Hélène Tuzet, ibid, pp.247.
    ⑤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Au bord de l’infini, II. Ibo, pp.192-193:J’ai des ailes. J’aspire au fa te;-Mon vol est s r;-J’ai des ailes pour la tempête-Et pour l’azur.Je gravis les marches sans nombre.-Je veux savoir,-Quand la science serait sombre-Comme le soir!Et que, si haut qu’il faut qu’on monte,-J’y monterai!Vous savez bien que l’ame est forte-Et ne craint rienQue j’irai jusqu’aux bleus pilastres,-Et que mon pas,-Sur l’échelle qui monte aux astres,-Ne tremblepas!
    ①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Tome II, Première série, XIV. Vingtième siècles, II. Plein Ciel; Michel LévyFrère, Hetzel et Cie, Paris,1859, pp.246:Ce navire là-haut conclut le grand hymen.-Il mêle presque à Dieu l’ame du genre humain.-Il voitl’insondable, il y touche;-Il est le vaste élan du progrès vers le ciel;-Il est l’entrée altière et sainte du réel-Dans l’antique idéal farouche.
    ②Dieu, dont l’ uvre va plus loin que notre rêve,La trompette du jugement
    ③有学者认为雨果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并具有两种分裂的信仰:进步(progès)与末世论(eschatologie)。这是Ch. Renouvier的观点,参见其著作Victor Hugo, le Philosophe, pp.160.
    ④Hugo, Les Tables Tournantes de Jersey, Hélène Tuzet, ibid, pp.246.
    ⑤Edward Young、Jean-Paul、Byron、Lamartine、Jean Reynaud、Laforgue、Paul Claudel等诗人所反映的思想,Hélène Tuzet, ibid, pp.249-259.
    ⑥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Au bord de l’infini, XIX. Voyage de nuit, pp.299:… le navire énorme et frémissant,-Le monstrueux vaisseau sans agrès et sans voiles,-Qui flotte, globe noir,dans la mer des étoiles,-Et qui porte nos maux, fourmillement humain,-Va, marche, vogue et roule, et conna tson chemin;
    ①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IX. A la fenêtres pendant la nuit, pp.255:Les firmaments sont pleins de la sève vivante-Comme les animaux.-L’arbre prodigieux croise, agrandit,transforme,-Et mêle aux cieux profonds, comme une gerbe énorme,-Ses ténébreux rameaux.A-t-il cessé, le vent qui fit na tre ces roses,-Sirius, Orion, toi, Vénus, qui reposes-Notre il dans le péril?-Ne verrons-nous jamais sous ses grandes haleines-D’autres fleurs de lumière éclore dans les plaines-Del’éternel avril?
    ②Hugo, Préface Philosophiaue des Misérables:…qui nous dit, à nous, que le monde n’est pas un animal?,,转引自Hélène Tuzet, ibid, pp.382.
    ③Hugo,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Deuxième Partie, Livre deuxième: Le Labeur, V. Sub Umbra, pp.318:Une vie terrible et horrible est là dedans. Il y a de vastes évolutions d’astres, la famille stellaire, la familleplanétaire, le pollen zodiacal, le quid divinum des courants, des effluves, des polarisations et des attractions; il y al’embrassement et l’antagonisme, un magnifique flux et reflux d’antithèse universelle, l’impondérable en liberté aumilieu des centres; il y a la sève dans les globes, la lumière hors des globes, l’atome errant, le germe épars, descourbes de fécondation, des rencontres d’accouplement et de combat, des profusions inou es, des distances quiressemblent à des rêves, des circulations vertigineuses, des enfoncements de mondes dans l’incalculable, desprodiges s’entre-poursuivant dans les ténèbres, un mécanisme une fois pour toutes, des souffles de sphères enfuite,…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Ce que dit la bouche d’ombre, pp.355,382:L’hydre Univers tordant son corps écaillé d’astres;; On verra le troupeau des hydres formidables-Sortir,monter du fond des brumes insondables-Et se transfigurer;-Des étoiles éclore aux trous noirs de leurscranes,…
    ⑤散见于Hugo, l’Homme qui rit, Les Contemplations, Océan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384-386.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383.
    ③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 XXX Magnitudo Parvi: pp.194:
    A tordu ta splendide et sinistre spirale,-Ciel, où les univers se font et se défont?-Un double précipice à la
    fois les réclame.-Immensité! dit l’être. éternité! dit l’ame.-à jamais! le sans fin roule dans le sans
    fond.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IX. A la fenêtre pendant la nuit, pp.254:N’en fait-il plus jaillir des tourbillons de mondes?Quand les comètes vont et viennent, formidables,-Apportant la lueur des gouffres insondables,…
    ①Jacob B eme,1575-1624.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429.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428.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XXIII. Les Mages, pp.310:Avec sa spirale sublime,-Archimède sur son sommet-Rouvrirait le puits de l’ab me-Si jamais Dieu lerefermait;-Euclide a les lois sous sa garde;-Copernic éperdu regarde,-Dans les grands cieux aux merspareils,-Gouffre où voguent des nefs sans proues,-Tourner toutes ces sombres roues-Dont les moyeuxsont des soleils.
    ①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 XXX. Magnitudo Parvi, pp.191,208,210:Tous ces êtres, comme nous-mêmes,-S’en vont en pales tourbillons;-La création mêle et sème-Leur cendreà de nouveaux sillons;-Un vient, un autre le remplace,-Et passe sans laisser de trace;-Le souffle les crée etles chasse;-Le gouffre en proie aux quatre vents,-Comme la mer aux vastes lames,-Mêle éternellement sesflammes…lui font la larve et la cendre,-Et, dans les tourbillons mouvants,-Toutes les formes que peut prendre-L’obscur nuage des vivants…Semant de feux, de souffles, d’ondes,-Les tourbillons d’obscurité,-Emplissant d’étincelles mondes-L’épouvantable immensité,…
    ②Hugo, Les Contemplations, Tome II,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VI. Pleurs dans la nuit, pp.234:vent, que feras-tu de ces tourbillons d’êtres,-Hommes, femmes, vieillards, enfants, esclaves, ma tres,-Souffrant, priant, aimant,-Doutant, peut-être cendre et peut-être semence,…
    ③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jourd’hui, Livre sixième, XXVI. Ce que dit la bouche d’ombre, pp.359:Les tombeaux sont les trous du crible cimetière,-D’où tombe, graine obscure en un ténébreux champ,-L’effrayant tourbillon des ames.
    ①Hugo, La Fin de Satan, Livre premier: Le Glaive—Selon Orphée et selon Melchisédech, pp.62:C’était ainsi quand Dieu se levant, dit à l’ombre:-Je suis. Ce mot créa les étoiles sans nombre,…Hugo, Dieu, II: Dieu, III: Le Corbeau; Oeuvres Poétiqu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Jean-Jacques, Etideur,Paris,1961, pp.1225: La coque de l’ uf: noir d’où l’univers sortit
    ②C. Flammarion, La Pluralité des Mondes Habités,赠书的事见于Pierre Albouy, pp.375。
    ③Hugo,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Nouvelle Série, Tome I, III. Entre géants et dieux, III. Le Titan, VI. La découvertdu titan,1877, pp.56:Des millions d'enfers et de paradis flottent,-éclairant de leurs feux, lugubres ou charmants,-D'autreshumanités sous d'autres firmaments.-Où cela cesse-t-il? Cela n'a pas de terme.
    ④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 XXX Magnitudo Parvi: II, pp.190:Ce qu’on prend pour un mont est une hydre; ces arbres-Sont des bêtes; ces rocs hurlent avec fureur;-Lefeu chante; le sang coule aux veines des marbres.
    ⑤Hugo, Les Contemplations, Autrefois, Livre troisième, XXX Magnitudo Parvi: I, pp.194:Immensité! dit l’être. éternité! dit l’ame.-à jamais! le sans fin roule dans le sans fond.
    ⑥Pierre Abouy ibid, pp.396.
    ⑦Hugo, Post-scriptum de ma vie, l’Ame—Choses de l’infini, pp.72, Oeuvre Poétique de Victor Nugo, SociétéD’éditions Littéraires et Artistiques, Librairie Paul Ollendorff, Paris.
    ①Paul Claudel(1868-1955):保罗克洛岱尔是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外交家以及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一八六八年出生于法国北部小镇费尔河畔维勒讷沃(Villeneuve-Sur-Fère),属法国皮卡第大区埃纳省。一八八二年随家人移居巴黎,于巴黎私立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一八九三年至一九三五年间担任法国驻外使节工作,先后任职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其中在中国逗留十年有余(1895-1909),足迹遍布福州、武汉、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热爱旅行,不断行走于欧洲、亚洲、美洲众多城市。一九五五年在巴黎逝世,享年八十七岁。克洛岱尔以戏剧、诗歌、散文闻名于欧洲文学界。主要作品《金头》、《正午的分界》、《缎子鞋》、、《少女维奥莱娜》、《认识东方》、《诗的艺术》等。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52.
    ②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英国博物学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主要作品《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关于世界整体性或复多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研究》,即Man’s Place in the Universe: the study ofthe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the unity or plurality of worlds,1903
    ③Georges Poulet (1902-1911), Les Métamorphoses du Cercle, Carley Dawson, Elliott Coleman英文译本TheMetamorphses of the Circle,The Johns Hopkins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1966。
    ①Paul Claudel, Contacts et Circonstances,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Gallimard,1965,pp.1009-1010.
    ②… one never ceases to envisage the sacred Center in the flames.Paul Claudel, Théatre III, Georges Poulet引, Les Métamorphoses du Cercle,见于Carley Dawson, ElliottColeman英文译本The Metamorphses of the Circle,第335页。
    ③Du monde entier en cette fleur suprême éclose!…Aucune rose! mais cette parole parfaite en une circonférence ineffable…Entre les feuilles épineuses parfaite enfin la rouge fleur de désir en son ardente géométri!…Tels l’un sous l’autre les pétales de la fleur sacrée, D’un tel art inséré qu’on n’y trouve rien qui commence etaucune fin.Paul Claudel, La Cantate à Trois Voix,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Gallimard,1965,pp.336,337.
    ①Paul Claudel, L’Esprit et L’Eau,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234-248.
    ②André Blanc, Claudel, Bordas, Paris-Bruxelles-Montréal,1973, pp.201.
    ①Jacques Madaule, Claudel et le Dieu Caché, Editions Desclée de Brouwer,1969, pp.66.
    ②Mais go te l’ombre, mon mari, de la demeure bénite entre ces murs épais qui nous protègent, de l’air extérieuret du froid.Ton intérêt n’est plus au dehors, mais en toi-même…,Leur c ur est tourné au dehors, mais la n tre est tourné au dehans vers Dieu.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279.
    ③André Blanc, Claudel, Bordas, Paris-Bruxelles-Montréal,1973, pp.140.
    ④Pour la cl ture de Solesmes et de Ligugé voici une autre cl ture!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79.克洛岱尔一九零零年曾在索莱斯莫和里居日有过一段隐居生活。
    ⑤Soyez béni, mon Dieu, qui ne laissez pas vos oeuvres inachevéeEt qui avez fait de moi un être fini à l’image de votre perfection.…… que Votre Création est finie,Et que l’imparfait n’a point de place avec Vos oeuvres finies…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4.
    ①… l’Evangile qui conseille de fermer la porte de ta chambre.Car les ténèbres sont extérieurs, la lumière est au dedans.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4.
    ②… les limites de votre tombeau sont devenues celles de l’Univers.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4.
    ③… fais entrer toute ta création dans l’arche comme l’ancien Noé, dans cette demeure bien fermée de laparabole,…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4.
    ④Et nous n’avons point changé de place, la voici radieuse autour de nous.…Ma prison est la plus grande lumière et la plus grande chaleur,…La lumière a tout gagné peu à peu et la nuit est exterminée.Paul Claudel, Corona Benignitatis Anni Dei, IV,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452.
    ⑤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1.
    ⑥… toute l’actitité de la nature se réduit à l’opération arithmétique, ses mutations aux virements d’une cote àl’autre, sa nécessité à la correspondance de ses comptes.Paul Claudel, Traité de la Co-naissance au monde et de soi-mêm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151.
    ⑦Hélène Tuzet, ibid, pp.150.
    ⑧…toute la nature sans moi est vaine; c’est moi qui lui confère son sens; toute chose en moi devientEternelle en la notion que j’en ai;…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8.
    ⑨… j’ai allumé autour de moi toutes les étoiles qui font à votre présence une garde inextinguible.Paul Claudel,La Maison Fermée,pp.284.
    ①…(being has) a desire slowly ripening and realizing itself in the form of a sphere.… the eye looking behind created peace and harmony on an ever-enlarged circle of nature.(Claudel) discovers… that he can no longer do without the integrality of the sphere.Georges Poulet引自Paul Claudel, L’Epée et le Miroir, Cantique des Cantiques, Discours et Remerciements,Georges Poulet, ibid, pp.324、333、325.
    ②Paul Claudel, Lettre sur Conventry Patmor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Gallimard,1965,第531-532页。克洛岱尔的科学证明指的是华莱士的著作《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③… Tout dans le monde nous est fraternel et familier, tout célèbre la gloire d’un Père commun.Paul Claudel, Lettre sur Conventry Patmor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1965,pp.532.
    ④…la Nébuleuse, quand elle tenait le poupon Terre enveloppé dans ses chrémeaux de mousseline et le sevraitpeu à peu de cette goutte empruntée à la Voie Lactée…Paul Claudel, Invitation au Voyage,见于Louis Gillet, Claudel Présent, Librairie Egloff, Fribourg,1943, pp.84.
    ⑤… C’est à a que j’appartiens! C’est pour cela que je suis fait. C’est là-dedans que je suis chez moi.Louis Gillet引, Claudel Présent,pp.85.
    ⑥… Est-ce qu’une étoile n’est pas aussi familière à nos coeurs qu’un brin de muguet, aussi désirable qu’uneescarboucle? Nous n’avons au’à la cueillir.Louis Gillet引,ibid, pp.87.
    ①这是Louis Gillet对克洛岱尔的阐释,Louis Gillet, ibid, pp.88.
    ②Paul Claudel, Lettre sur Conventry Patmor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pp.532.
    ③Paul Claudel, Introduction à un poème sur Dant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pp.425-426.
    ④Paul Claudel, Religion et Poési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pp.60.
    ①Telles la manière et la démarche du temps qui amène et produit toutes choses.…Le temps est le sens de la vie.…Tout l’univers n’est qu’une machine à marquer le temps.Paul Claudel, Art Poétique之Traité du Temps,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139,135,136.
    ②Comme la main de celui qui écrit va de’un bord à l’autre du papier, donnant naissance dans son mouvementuniforme à un million de mots divers…Paul Claudel, Traité du Temps,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135.
    ③La tache du monde est de continuer, de ménager sa propre suite….Paul Claudel, Traité du Temps, pp.140.
    ④Ainsi le temps n’est pas seulement le recommencement perpétuel du jour, du mois et de l’année…同上。
    ⑤Le passé est… la somme sans cesse croissante des conditions du futur.同上。
    ①A chaque trait de notre haleine, le monde est aussi nouveau qu’à cette première gorgée d’air dont le premierhomme fait son premier souffle.同上。
    ②Georges Duhamel, Paul Claudel, Mercure de France, Paris,1919, pp.20.
    ③…tout mouvement a pour résultat la création ou le maintien d’un état d’équilibre.Paul Claudel, Art Poétique之Traité de la Co-naissanc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155.
    ④Paul Claudel, L’Esprit et l’Eau,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pp.238.
    ⑤Jacques Madaule, Claudel et le Dieu caché, Editions Desclée de Brouwer,1969, pp.14-15.
    ①The being never ceases being born, it never ceases to fill up the form which has been attributed to it.Paul Claudel, Mémoires Improvisés, Georges Poulet引, ibid, pp.322.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148.
    ③Paul Claudel, Lettre sur Conventry Patmore,见于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之Accompagnements,pp.529-530.
    ④Paul Claudel, Lettre sur Conventry Patmore, pp.530.
    ⑤Hélène Tuzet, ibid, pp.149.
    ①Alfred.Russel Wallace, Man’s Place in the Universe, Mcclure, Phillips&Co. MCMIV, New York,1903,前言。
    ②Paul Claudel,La Ville,第二版,见于Paul Claudel Théatre,第一卷,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Gallimard,1956, pp.427.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8-27.
    ②同上。
    ①方东美:《中国形上学之宇宙与个人》,见《中国人的心灵——中国哲学与文化要义》,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3年,第212页。
    ②同上,第213页。
    ③管子、子华子、尸子之中尸子在汉时被列入杂家,其实所谓杂家就是兼有各家,没有明确家流归属;子华子兼儒道,也没有明确归属;对管子的流属学界也有争论,比如汉以管子为道家,隋唐后以之为法家(黎翔凤:《管子校注》序),《管子》也似乎有多个作者,本文不涉及这些争论,并将这三子单独列出。
    ①《周易》分《易经》和《易传》,学界对《易传》的作者和成书时间有争议,比如顾颉刚先生认为成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我们以为《易传》无论年代如何,其核心思想属于先秦应当没有疑义。
    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以下关于《论语》和《中庸》的引用皆出于此。
    ③《周易系辞下》,见于《周易》,郭彧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本文所引《周易》皆出于,仅注篇名。
    ④本文所引《说文解字》,皆出于《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撰,齐鲁书社,1987年。
    ⑤【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六八二下。
    ①以上两卦意义的发掘受到劳思光先生的启发,见《中国哲学史》之《古代中国思想》,劳思光著,三民书局印行,民国71年,第29-30页。
    ②《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以下引老子皆出于此。
    ③邹大海:《先秦时期时空无限思想的若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期第1期。
    ④本文所引庄子以及注疏皆出于《庄子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中华书局,2011年,以下仅注篇名或页码。
    ①《庄子注疏》,第423页。
    ②《庄子齐物论》,《庄子注疏》,第43页。
    ③《庄子则阳》,《庄子注疏》,第479页。
    ④同上。
    ⑤《庄子知北游》,《庄子注疏》,第405页。
    ⑥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5-146页。
    ①《庄子天下》,《庄子注疏》,第571页。
    ②高亨:《墨经校诠》,中华书局,1962年;以下关于《墨子》的引用和高亨的见解皆出于此。
    ①高亨引。
    ②本文所引《管子》,皆出于《管子校注》,黎翔凤撰,中华书局,2004年。
    ③《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第16页。
    ④同上。
    ⑤《康熙字典》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02页。。
    ⑥同上。
    ①Tuzet, Hélène Tuzet, ibid, pp.18.
    ②《子华子序》:“晋自顷公失政,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招徕贤懏之士为其家臣,子华子生于是时。”见于《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孔子家语观思》,【魏】王肃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6页。
    ④《子华子孔子赠》,见于《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⑤李烈炎:《时空学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50-251页。
    ①《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15-516页。
    ②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420页。
    ③【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杂家”中说:“尸子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汉书补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872页。
    ④《尸子集本叙》,见于《百子全书》第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⑤《尸子卷下》,同上。
    ⑥《康熙字典》引《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220页。
    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页三三八下。
    ①曾宵容:《时空论》,青文出版社印行,民国61年,第2页。
    ②笔者目前搜集的材料中有四种天文学史书,陈久金:《天文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江晓原:《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中国天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天文学简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刘昭民:《中华天文学发展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七十四年。
    ①刘昭民,前引书,第464-470页。
    ②【唐】房玄龄:《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74年,第279页。
    ③详见本论文第六章第一节关于屈原的宇宙论的内容。
    ④房玄龄:《晋书天文志》引《周髀算经》,第278页。
    ⑤【汉】张衡:《浑天仪图注》,见于《中国天文学简史》,《中国天文学简史》编写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第68页。
    ⑥《正蒙参两篇》:“地在气中”,“地有升降……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一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见于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1975年,第31、34页。
    ⑦【明】章潢:《图书编天地总论篇》卷二十八:“……地之上下四围,盖皆虚空处即天也。地所以悬于虚空,而亘古不坠者,天行于外,昼夜旋转而无一息停也。”见《四库全书》,第九六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18页。
    ⑧房玄龄:《晋书天文志》:“宣夜之书云:惟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第279页。
    ⑨昕天说为三国吴太常姚信所主张;穹天说为东晋虞耸所主张;安天说是东晋虞喜的主张。刘昭民:《中华天文学发展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七十四年,第456-457页。
    ⑩东汉蔡邕所言,见房玄龄:《晋书天文志》,第278页。
    11张衡:《灵宪》:“八极之维,径二十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见《后汉书天文志》,【晋】司马彪撰,【梁】刘昭补注,中华书局,1965年,第3216页。
    ①张衡:《灵宪》,见《后汉书天文志》,第3216页。
    ②《庄子秋水》,见于【晋】郭象、【唐】成玄英:《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310页。以下引用庄子皆出于此,仅注篇名和页码。
    ③黄宪,字叔度,汉安帝时名儒,隐居不仕,河南汝阳人。其著作《天禄阁外史》多用寓言,议论皆经济之学,内容丰富,包括时势、兵法、刑名、卜谏、修身、天文、王侯将相之术等等。
    ④【东汉】黄宪:《天禄阁外史天文篇》卷二,中华书局,1985年,第35页。
    ⑤杨泉,字德渊,三国西晋之际处士。杨雄、桓谭、王充等是杨泉哲学思想主要来源,其著作《物理论》似乎于隋代亡佚,然《新唐书》、《旧唐书》又都著录杨泉撰《物理论》十六卷。国内研究者认为《物理论》在南北朝、隋唐、北宋时期广为流传。其内容包含甚广,多为天文地理、历代帝王用人行政之要。其中关于天文学、宇宙哲学的元气说、宣夜说的篇章为现代研究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的学者广泛引
    用。以上杨泉之介绍依据《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二,方立天、于首奎编,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82年,第133页及其后相关内容。
    ①【三国】杨泉:《物理论》,见于《太平御览天部》,中华书局,1960年,第1、10页。
    ②《列子汤问》,见《列子集释》,杨伯峻撰,中华书局,2012年,第141、142页。
    ③【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天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8-236。
    ①邓牧(1247-1306),字牧心,宋元之际思想家。自称“三教(儒释道)外人”,以示其不属于任何正宗思想流派。著有《伯牙琴》一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②【南宋】邓牧:《伯牙琴超然观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23页。
    ③【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见王夫之:《思问录俟解黄书噩梦》,中华书局,2009年,第23页。
    ④【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下册,卷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497页。
    ①【清】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五之《多方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3页。
    ②《列子汤问》,《列子集释》,杨伯峻撰,第140-141页。
    ①《列子天瑞》,同上,第31页。
    ②【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二之《明道先生语二》,见程颢、程颐:《二程集》,上册,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第135页。
    ③【宋】程颐:《河南程氏经说》卷第一之《易说系辞》,见程颢、程颐:《二程集》,下册,第1029页。
    ④【宋】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卫绍生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14页。
    ⑤【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367页。
    ⑥【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宋】黎靖德编,第7页。
    ⑦《琅嬛记》,【元】伊世珍撰。《琅嬛传》属于小说家类,异闻之属。内容多为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帝王妃嫔诗人学者等名人轶事。类似许多“遇仙”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姑射谪女和九天先生的对话数则
    最为有名。借神仙人物表达作者的宇宙哲学思想,在当时来讲其认识天地的思想很深邃。除下文引述的“蛔虫、林花”比喻天地格局和成毁的对话,还有另外两则,一则说天地人的关系如蛋壳、蛋黄和蛋清;一则说人能驾无形马车游天地之外,只一息之顷,遍游众多天地,天地虽多,都在人心中。尤其是天地有生灭,随灭随生,灭无穷,生亦无穷的思想和具有特色。其中能见出庄子的思想以及浑天、宣夜等理论。以诗的方式表达哲学,很有庄子遗风。
    ①《豢龙子》,【清】董穀撰,是一篇议论历史、社会、人生的小文。作者秉持超然哲学,参透宇宙人生。感叹时间流逝、世界无常:人类历史上下数千年在宇宙历程中只“一月而已”,有声臭有形之物皆不能久存于大化之中;人心能通神,可以为虚空,然不能空其心之人者,是“碍于形”,即为形体所累;人的善恶是自身行为的结果,不是命运的先决,所以人类历史前后相继,前行后效,其间具有现实的因果;文末还哀怜艰难的民生,奉养人数日多而无所作为的官吏,批评朝廷失政。
    ②【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席夫辑,见《希通录、琅嬛记》,中华书局,1991年,第18-19页。
    ③【清】董穀:《豢龙子》,见《思玄庸言、豢龙子等》,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①【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卷四之《未济》,中华书局,1977年,第153页。
    ②【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中华书局,1975年,第130页。
    ③【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七之《说卦传》二,第252页。
    ①【汉】贾谊:《鹏鸟赋》,见【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第2498页:“万物变化,固亡休息。斡流而迁,或推或还。形气转续,变化而嬗,沕穆亡间,胡可胜言。……千变万化,未始有极。”“亡”是无的意思,“斡”是转和旋的意思,“嬗”是更替的意思,“沕穆”是微妙的意思。
    ②《列子天瑞》,《列子集释》,第2、28页。
    ③【宋】王安石:《河图洛书义》,见《王文公文集》第三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53页。
    ④《王安石<字说>辑》,张宗祥辑录,曹锦炎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⑤【宋】程颐:《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一,《二程集》,上册,第411页。
    ⑥【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第1885页。
    ⑦【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四,第2367页。
    ⑧【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五,《二程集》,上册,第148页。
    ①【宋】程颐:《周易程氏传》卷第二之《周易上经下》,《二程集》下册,第819页。
    ②【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见王夫之:《思问录俟解黄书噩梦》,中华书局,2009年,第4-5页。
    ③【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同上,第38页。
    ④【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同上,第59页。
    ⑤【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中华书局,1975年,第5-6页。
    ①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2页。
    ②【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2页。
    ①吴国盛,第60页。
    ①【意】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田时纲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6页。
    ②同上,第47页。
    ③【意】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第47页。
    ④同上。
    ⑤同上。
    ⑥同上,第48页。
    ⑦同上,第47页。
    ⑧同上。
    ⑨同上。
    ①【三国】杨泉:《物理论》,见《太平御览天部》,第10页。
    ②《列子汤问》,《列子集释》,第141页。
    ③【清】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第1295页。
    ④【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天对》,第228-236。
    ①同上。
    ②《康熙字典》,第712、728、1663、683、1145页。
    ③Tuzet,第45页。
    ①【意】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第47页。
    ②【南宋】邓牧:《伯牙琴超然观记》,第23页。
    ③【意大利】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第48页。
    ④【元】伊世珍:《琅嬛记》,第18-19页。
    ①曾宵容:《时空论》,青文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61年,第5页。
    ②曾宵容:《时空论》,第9页:“即可能态的时间所以成为现实态的时间的根据是在天体的圆环运动连关于精神的理性活动之主客的协动内”。
    ①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95页。
    ①本文之引《文心雕龙》皆出于《文心雕龙注释》,刘勰著,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以下仅注篇名。
    ②罗宗强先生认为“惟人参之”的“参”有“参悟、仿效、模拟”的意思,见罗宗强:《读文心雕龙手记》,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8页。
    ③《老子道德经注》,第二十五章,【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
    ①【魏】曹丕:《典论论文》,转引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92页。
    ②《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见于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088页。
    ③【魏】曹丕:《典论论文》,转引自郭绍虞,前引书,第92页。
    ④【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齐鲁书社,1987年,七六五下。
    ⑤【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书店出版,1992年,第425页。
    ⑥《周易》,郭彧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以下引《周易》皆出于此。
    ⑦《康熙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425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谥法》,上海书店,1988年,《谥法解》,第6页。
    ②朱良志:《<文心雕龙原道>的文化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③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④《尚书泰誓上》,见于【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9页。以下引《尚书》皆出于此,仅注篇名或页码。
    ⑤《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撰,中华书局,2011年;以下引《中庸》、《孟子》、《荀子》皆出于此。
    ⑥《礼记礼运》,《礼记译注》,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377页。
    ①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神祗》,增订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16页。
    ②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民书局印行,民国七十年,第23页。
    ③受到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的启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51-377页。
    ④【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8页。
    ⑤《尚书正义》,第51页。
    ⑥同上。
    ⑦《康熙字典》引,第802页。
    ⑧【晋】郭象注,【唐】孔颖达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
    ①荀况:《荀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6页。
    ②【汉】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书店,1986年,第101、23页。
    ③《文赋集释》,【西晋】陆机著,张少康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④《西京杂记》卷二,转引自《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二册,王运熙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00页。
    ①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2-75页。
    ②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8页。
    ③徐复观和童庆炳的见解皆见于童庆炳:《<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④《诗学史》,上册,【法】让贝西埃著,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页。
    ⑤同上。
    ①以上关于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对地球中心位置的认识来源于Hélène Tuzet, ibid, pp.26。
    ②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页。
    ③同上。
    ④司空图,生于公元八三七年,卒于公元九零八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今山西永济。唐咸通进士。累官东都光禄寺主簿、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唐僖宗时迁中书舍人。后归河中,屡征不起。朱温代唐,召为礼部尚书,不应。闻唐哀帝被杀,绝食而死。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及《二十四诗品》传世。《中国文学理论史》(二),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编著,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242页。
    ⑤林同华:《中国美学史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8页。
    ①《中国文学理论史》(二),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编著,第246页。
    ②同上,第247页。
    ③关于司空图对老庄哲学的崇尚,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4页。
    ④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32-733页。
    ⑤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前引书,第247页。
    ⑥叶朗,前引书,第274页。
    ⑦林同华,前引书,第238页。
    ⑧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01页。
    ⑨王兴华:《中国美学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54页。
    ①A. N.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rdern World,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e, Inc.1948.此一区分见该书第五章《浪漫主义的反作用力》相关内容。
    ①本文所引《二十四诗品》的所有正文皆出于郭绍虞:《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②郭绍虞:《诗品集解》,第15页。以下前人对《诗品》的解释,包括杨振纲《诗品解》、杨振纲引《皋兰课业本原解》(以下简称《皋界》)、杨廷芝《诗品浅解》、无名氏《诗品注释》、孙联奎《诗品臆说》,以及郭绍虞本人对《诗品》字句的解释皆出于此,仅注辑注人郭绍虞和页码。
    ③“高人惠中,令色絪缊”,郭绍虞解:“惠,顺也;中,心也。……絪缊,元气也”,郭绍虞,第40页。
    ①郭绍虞,第41页。
    ①郭绍虞,第37页。
    ①郭绍虞,第3页。
    ②郭绍虞,第4页。
    ①郭绍虞解:“譬其意象,则如浪浪然天风之广阔而无涯涘也,苍苍然海山之高莽而莫追攀也。”郭绍虞,第23页。
    ①王济亨、高仲章选注:《司空图选集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②郭绍虞,第11页。
    ①王宏印:《<诗品>注释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66页。
    ②“采采,鲜明貌。”郭绍虞,第7页。
    ③郭绍虞,第8页。
    ④郭绍虞,第24页。
    ⑤同上。
    ①郭绍虞,第43页。
    ②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后一度人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人官。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著述甚丰。其哲学是对宋明哲学的总结,以气一元论和辩证法最为卓著。参见王兴华:《中国美学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王夫之的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又要有《诗广传》、《楚辞通释》、《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其诗歌理论总结了宋元以来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参见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5页。叶朗先生认为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总结时期”,王夫之和叶燮是这一时期的标志。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1页。
    ③叶燮:1627-1703,字星期,浙江嘉兴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选江苏宝应县知县,不久罢归。晚年定居吴县之衡山,人以横山先生称之。其诗学著作有《已畦文集》十卷、诗集十卷、《原诗》四卷、残余一卷。叶燮诗论以杜甫、韩愈为宗,扫除陈见俗障,王士祯称其能成一家之言。参见《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之《叶燮传》,据《清诗列传》卷七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83页。《原诗》的内容为推究诗歌创作本原,反对复古主义。叶朗先生认为《原诗》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叶燮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与王夫之一起构成古代美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第489页。
    ①《中国文学理论史》,第四册,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140页。
    ②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18页。
    ③金克木:《谈清诗》,载《读书》,1984年,第9期,叶朗:《中国美学是大纲》引,第489页。
    ①【清】王夫之:《诗广传》卷五《商颂论烈祖》,中华书局,1964年,第172页。
    ②《诗广传》卷四《大雅论棫朴》,第116页。
    ③【清】叶燮:《已畦文集》卷六《滋园记》,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引,第497页。
    ④《已畦文集》卷九《集唐诗序》,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引,第507页。
    ⑤【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评谢庄《北宅秘园》,见于《楚辞通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岳麓书社,2011年,第752页。
    ⑥《诗广传》卷四《大雅论灵台》,第121页。
    ⑦《诗广传》卷二《豳风论东山二》,第68页。
    ⑧《诗广传》卷四《大雅论民劳一》,第128页。
    ⑨【清】叶燮:《原诗》内篇下,三,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2页。
    ①《诗广传》卷一《邶风论匏有苦叶》,第20页。
    ②《诗广传》卷二《豳风论东山二》,第68页。
    ③《已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引,第507页。
    ④《原诗》内篇下,三,第21页。
    ⑤同上,第20页。
    ⑥《已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引,第494页。
    ①《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二,见于《姜斋诗话笺注》,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66页。
    ②《原诗》内篇,下,二,第17页。
    ③《已畦文集》卷八《黄山倡和诗序》,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引,第494页。
    ④《原诗》外篇,下,一九,第69页。
    ⑤《诗广传》卷五《商颂论烈祖》,第172页。
    ⑥《古诗评选》卷五评谢庄《北宅秘园》,第752页。
    ①《诗广传》卷五《商颂论烈祖》,第172页。
    ②《原诗》内篇,第25页。
    ③《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三,见于《姜斋诗话笺注》,第69页。
    ①《原诗》内篇,第3页。
    ②同上,第7页。
    ③同上,第6页。
    ④同上,第4页。
    ⑤《原诗》内篇,下,三,第22页。
    ①郭绍虞;《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44页。
    ①本文对于屈原作品的引用皆出于《屈原集校注》,金开诚著,中华书局,1996年。
    ①《庄子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528页;以下引庄子言皆出于此,
    仅注篇名。
    ②《屈原集校注》,金开诚著,中华书局,1996年,第566页。
    ③《老子道德经注》第二十五章,【巍】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第66页。以下引老子及王弼,皆出于此,仅注篇次或页码。
    ①《管子校注》,黎翔凤撰,中华书局,2004年。以下对于管子的引用皆出于此,仅注篇名。
    ②见于《国语译注》,汪济民等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③屈原的外交策略和出使参见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第21页。
    ④【汉】桓宽:《盐铁论论儒》:“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4页。
    ⑤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49年,第239页。
    ⑥庞朴:《阴阳五行探源》,见于《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①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第39页。
    ①高策:《两周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宇宙思想比较研究》,见于《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5月。
    ②江晓原:《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9页。
    ③刘沛林:《天圆地方说考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总第49期。
    ④见于《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上,方向东撰,中华书局,2008年,第587页。
    ⑤《周髀算经》卷下之一,赵爽注,中华书局,1985年,第54页。
    ⑥冯礼贵:《<周牌算经>成书年代考》,见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⑦见于《山海经校译》,袁珂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8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第1689-1692页:“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又:“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之后也。”又“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1690页:“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又“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
    ③【汉】许慎:《说文解字》,见于【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齐鲁书社,1987年,第6页上。
    ④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第3页。
    ⑤同上,第4页。
    ⑥见于《礼记译注》,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938页。
    ⑦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49年,第62页。
    ⑧彭邦炯:《商史探微》,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287-289页。
    ①安金槐:《商代的楚文化遗存及其有关问题》,见于《楚文化研究论文集》,河南省考古学会,中州书画社出版,1983年9月。
    ②《论语八佾》,见于《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撰,中华书局,2011年,第65页。
    ③见于《左传》,蒋冀骋校点,岳麓书社,1988年,第116页。
    ④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2页。
    ⑤“南迁”是指“鬻子后数世至熊绎,始南迁荆山”,又“鬻熊先封丹水之阳,熊绎始迁荆山之麓”,见于【清】宋翔凤:《过庭录》卷九之《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华书局,1986年,第159页。
    ⑥这也是学者们的普遍论断,比如《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关于楚辞的楚文化背景,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07页。
    ⑦“阻隔”是指:“盖居荆山,则汉水环其东北,是以北阻中国,东控汉东诸侯。”见于【清】宋翔凤:《过庭录》卷九之《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华书局,1986年,第160页。
    ⑧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
    ⑨张正明:《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06页。
    ⑩《汉书郊祀志》,转引自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第53页。
    11《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及七三五引桓谭《新论》,转引自郭维森:《屈原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2页。
    12张正明:《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06页。
    ①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27页。
    ②见于《国语译注》,汪济民等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350页。
    ①Hélène Tuzet, ibid, pp.170.
    ②Hélène Tuzet, ibid, pp.20,183.蒂泽沿用了亚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的观点。
    ③Hélène Tuzet, ibid, pp.251.
    ④Hélène Tuzet, ibid, pp.309.
    ①【晋】陆机:《文赋》,转引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01页。
    ②《古风其十一》,见于《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以下引李白诗及王琦注皆出于此,仅注诗名。
    ③郭庆藩:《庄子集释杂篇庚桑楚》,王孝鱼点校,1961年,第746页。本节引用《庄子》,皆出于此,仅注篇名和页码。
    ④《杂诗十二首》,见于《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15页。
    ⑤《老子道德经注》,第五章,【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以下引老子言以及王弼注皆出于此,仅注书名和章节。
    ①转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2页;“玄圃”传说为“黄帝之园,”在昆仑山;“罽宾”为古代中亚国名,地理位置史学界无定论,一说即今印度旁遮普省。
    ①林崇安:《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慧炬出版社,民国83年,第97页。
    ②【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见于《太平御览》卷一,【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第1页。
    ③【三国吴】徐整:《五运历年记》,见于《二十五别史绎史》卷一《开辟原始》,(【清】马骕撰,齐鲁书社,1998年,第1页。。
    ④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⑤《庄子知北游》,郭庆藩,前引书,第733页。
    ①【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6页;汉涿郡高诱注云:“冯翼洞灟无形之貌。”
    ②【晋】杨泉:《物理论》,转引自《中国天文学简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10页。
    ③关于“反复两一”的原理见于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宇宙论部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④裴頠:《崇有论》,见于《晋书裴頠传》,第三十五卷,【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第1046-1047
    页。
    ①同上,第1044页。
    ②张衡:《灵宪》,见于《后汉书天文志》,第3216页。
    ③《庄子在宥》,郭庆藩,前引书,第390页。
    ④《庄子天地》,同上,第424页。
    ⑤《庄子人世间》,同上,第147页。
    ①【汉】刘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南梁】刘勰:《文心雕龙译注神思》,齐鲁书社,1981年。
    ③《庄子知北游》,郭庆藩,前引书,第395页。
    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参见《抱朴子校释》,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114页。
    ①关于“止观”的解释参见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上海书店,1991年,第672-673页。
    ②【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见于《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第1461页。
    ①【晋】陆机:《文赋》,转引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第101页。
    ①本文所引杜甫诗均见于《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中华书局,1979年。
    ②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见《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3页。
    ③【宋】黄彻:《溪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6页。
    ④【宋】赵次公:《草堂记略》,见于《杜诗详注》,第2248页。
    ①【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十,中华书局,1985年,第92页。
    ②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三联书店,2008年,第148-149页。
    ①本文所引《论语》、《孟子》、《中庸》,均见于《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撰,中华书局,2011年。
    ①李景林:《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见《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②【汉】贾谊:《新书道术》,中华书局,1985年,第82页。
    ③【汉】王逸《离骚》注,见于《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页。
    ①《论语集解义疏》,【魏】何晏集解,【南梁】皇侃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第50页。
    ②《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刑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6页。
    ③《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宋】朱熹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六十七年,第136页。
    ④【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1975年,第316页。
    ⑤邓小军:《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见《陕西师大学报》,第20卷,第3期,199l年8月25日。
    ⑥本文所引《易》均见于郭彧译注《周易》,中华书局,2006年。
    ①《礼记礼运》,见《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31-432页。
    ②【汉】班固:《白虎通德论情性》,第三卷下,中华书局,1985年,第210页。
    ①方东美:《中国人的宇宙论的精义》,见《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132-157页。
    ①以上关于西方宇宙生命论的总结参考Hélène Tuzet, ibid, pp.263-384.
    ②同上, pp.263-276.
    ①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院出版社,2003年。
    ①宋孝宗赵昚对苏轼的评语,其《御制苏文忠公集序》评苏轼曰:“力斡造化,元气淋漓,穷理尽性,贯通天人。山川风云,草木华实,千汇万状……寓之于文……”,见于《苏东坡全集》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
    ②【宋】苏轼:《东坡易传》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3页。
    ③同上,第120页。
    ④同上,第123页。
    ⑤《与子明兄》,《苏东坡全集》下,第160页。
    ①《与杜道源二首》其一,《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第1757页。
    ②《答李琮书》,《苏轼文集》,第1434页。
    ③《赠袁陟》,《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第1264页。
    ④《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苏轼诗集》,第1962页。
    ⑤《次韵僧潜见赠》,《苏轼诗集》,第879页。
    ⑥《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在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苏轼诗集》,第1876页。
    ⑦《庄子齐物论》,《庄子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44页。
    ⑧《老子第二章》,《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第7页。
    ⑨《答黄鲁直五首》其一,《苏轼文集》,第1532页。
    ⑩《醉白堂记》,《苏轼文集》,第344页。
    11《赤壁赋》,《苏轼文集》,第5页。
    ①《戏子由》,《苏轼诗集》,第325页。
    ②《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去岁曾于彭门折花馈筍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戏公择云》,《苏轼诗集》,第963页。
    ③《赠袁陟》,《苏轼诗集》,第1264页。
    ④《酒子赋》,《苏轼文集》,第14页。
    ⑤《中山松醪赋》,《苏轼文集》,第12页。
    ⑥《留题仙都观》,《苏轼诗集》,第19页。
    ①《庄子大宗师》,第134页。
    ②《庄子外物》,第490页。
    ③《庄子逍遥游》,第15页。
    ④《庄子应帝王》,第160页。
    ⑤《庄子在宥》,第209-210页。
    ①同上,第213页。
    ②同上,第214页。
    ③《庄子天下》,第570页。
    ④《庄子逍遥游》,第10页。
    ⑤同上,第11页。
    ①莫砺锋:《漫画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207、213页。
    ②《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诗集》,第96页。
    ③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见于《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10页。
    ①《九日次定国韵》,《苏轼诗集》,第1906页。
    ②《龟山辩才师》,《苏轼诗集》,第1295页。
    ③《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苏轼诗集》,第566-567页。
    ④《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苏轼诗集》,第1962页。
    ⑤査慎行注苏轼引《翻译名义》关于弹指的内容,见于《苏轼诗集》,第567页。
    ⑥《吉祥寺僧求阁名》,《苏轼诗集》,第331页。
    ①《答毕仲举二首》其一,《苏轼文集》,第1671页。
    ②《赤壁赋》,《苏轼文集》,第5页。
    ③《东坡喜禅集一目》,转引自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第314页。
    ④《东坡喜禅集二目》,同上。
    ⑤《百步洪二首》其一,《苏轼诗集》,第892页。
    ⑥《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其一,《苏轼诗集》,第1708页。
    ⑦《赤壁赋》,《苏轼文集》,第5页。
    ⑧《书临皋亭》,《苏轼文集》,第2278页。
    ①《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苏轼诗集》,第2275页。
    ②《过大庾岭》,《苏轼诗集》,第2056页。
    ③此处苏轼和雪莱时间观念比较的部分内容刊于《今日湖北》2014年第1期,题为《苏轼的时间观念以及与雪莱<时间>思想的比较》。
    ①译文出自江枫:《雪莱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3页。
    ①《庄子齐物论》,第46页。
    ②《终始惟一时乃日新》,《苏轼文集》,第168页。
    ③《赤壁赋》,《苏轼文集》,第5页。
    ④《东坡易传》卷九,第151页。
    ①《御试制科策一道》,《苏轼文集》,第289页。
    ②《策略一》,《苏轼文集》,第226页。
    ③《东坡易传》卷七,第125页。
    ④《东坡易传》卷四,第60页。
    ①《问养生》,《苏东坡全集》上,第299页。
    ②《辩试馆职策问札子》,《苏轼文集》,第788页。
    ③《东坡易传》卷四,第60页。
    ④同上。
    ⑤《东坡易传》卷七,第120页。
    ⑥同上,第124页。
    ①同上,第132页。
    ②同上,第124页。
    ③同上,第120页。
    ④同上,第134页。
    ⑤《东坡易传》卷九,第148页。
    ⑥《东坡易传》卷七,第127页。
    ⑦同上,第124页。
    ⑧同上,第122页。
    ⑨如黄鸣奋:《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4-40页。再如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8-139页。
    ①《上曾丞相书》,《苏轼文集》,第1378页。
    ②《东坡易传》卷二,第33页。
    ③《东坡易传》卷八,第140页。
    ④《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苏轼文集》,第1048页。
    ⑤《东坡易传》卷五,第97页。
    ⑥《东坡易传》卷一,第3页。
    ⑦同上,第4页。
    ⑧这是对“云行雨施,品物流行的评论”。同上,第4页。
    ⑨同上,第4页。
    ⑩同上,第5页。
    11《自评文》,《苏轼文集》,第2069页。
    ①《书蒲永升画后》,《苏东坡全集》上,第303页。
    ②《题晋人帖》,《苏轼文集》,第2170页。
    ③《评杨氏所藏欧蔡书》,《苏轼文集》,第2187页。
    ④《文与可飞白赞》,《苏轼文集》,第614页。
    ⑤《新渡寺席上次韵送叔弼坐皆惊叹》,《苏轼诗集》,第1824页。
    ⑥《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苏轼诗集》,第1400页。
    ⑦《次韵答参寥》,《苏轼诗集》,第948页。
    ①《东坡易传》卷一,第10页。
    ②《百步洪二首》其一,节选,《苏轼诗集》,第891-892页。
    ③《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第143-157页。
    ④《苏轼诗集》,第16页。
    ①《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节选,《苏轼诗集》,第2246页。
    ②《催试官考校戏作》节选,《苏轼诗集》,第376页。
    ③《有美堂暴雨》节选,《苏轼诗集》,第482页。
    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节选,《苏轼诗集》,第340页。
    ⑤《望海楼晚景》其二节选,《苏轼诗集》,第369页。
    ⑥《入峡》节选,《苏轼诗集》,第31页。
    ①江枫,第20页。
    ②江枫,第192-193页。
    ③杨熙龄:《雪莱抒情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30、34页。
    ①《庄子在宥》,第210页。
    ②史忠义:《中西比较诗学新探》,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9-303页。
    ①《庄子齐物论》,第46页。
    ②张衡:《灵宪》,见《后汉书天文志》,【晋】司马彪撰,【梁】刘昭补注,中华书局,1965年,第3216页。
    ③《庄子注疏》,第46-47页。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礼记译注》,杨天宇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大戴礼记汇校集解》,方向东撰,中华书局,2008年。
    《周易》,郭彧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
    《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左传》,蒋冀骋校点,岳麓书社,1988年。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2009年。
    《管子校注》,黎翔凤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
    《老子道德经注》,【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11年。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刑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论语集解义疏》,【魏】何晏集解,【南梁】皇侃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
    《孔子家语》,【魏】王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墨经校诠》,高亨撰,中华书局,1962年。
    《庄子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中华书局,2011年。
    《屈原集校注》,金开诚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荀子》,【战国】荀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山海经校译》,袁珂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周髀算经》,赵爽注,中华书局,1985年。
    【汉】刘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汉】高诱会通:《淮南子注》,上海书店,1986年。
    【汉】贾谊:《新书》,中华书局,1985年。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
    【汉】司马迁:《史记谥法》,上海书店,1988年。
    【汉】班固:《白虎通德论》,中华书局,1985年。
    【汉】桓宽:《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汉】黄宪:《天禄阁外史天文篇》,中华书局,1985年。
    《汉书补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
    《后汉书天文志》,【晋】司马彪撰,【梁】刘昭补注,中华书局,1965年。
    【晋】陆机:《文赋集释》,张少康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晋】《列子集释》,杨伯峻撰,中华书局,2012年。
    【晋】陶渊明:《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
    【南梁】刘勰:《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唐】房玄龄:《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74年。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
    【唐】杜甫:《杜诗详注》,【清】仇兆鰲注,中华书局,1979年。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天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宋】《太平御览天部》,中华书局,1960年。
    【宋】王安石:《王安石<字说>辑》,张宗祥辑录,曹锦炎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宋】王安石:《河图洛书义》,见《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
    【宋】苏轼:《东坡易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宋】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宋】苏轼:《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
    【宋】程颐、程颢:《二程集》,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
    【宋】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卫绍生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
    【宋】朱熹:《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
    【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宋】邓牧:《伯牙琴超然观记》,中华书局,1959年。
    【元】伊世珍:《琅嬛记》,席夫辑,见《希通录、琅嬛记》,中华书局,1991年。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
    【清】王夫之:《诗广传》,中华书局,1964年。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见于《楚辞通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岳麓书社,2011年。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戴鸿森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清】王夫之:《思问录俟解黄书噩梦》,中华书局,2009年。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华书局,1975年。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中华书局,1976年。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1975年。
    【清】叶燮:《原诗》,霍松林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清】董穀:《豢龙子》,见《思玄庸言、豢龙子等》,中华书局,1985年。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齐鲁书社,1987年。
    【清】马骕撰:《二十五别史绎史》卷一《开辟原始》,齐鲁书社,1998年。
    【清】《康熙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清】《四库全书》,第九六九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大美百科全书》,光复书局,中华民国七十九年九月。
    《佛学大词典》,丁福保编,上海书店,1991年。
    《拉丁语汉语词典》,谢大任主编,商务印书馆,1988年。
    《科学技术史词典》,【日】伊东俊太郎等编,樊洪业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简明天文学词典》,叶叔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科学出版社,1981年。
    Grand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Larousse(法国《拉鲁斯大百科辞典》), Librairie Larousse,1985.
    McGRAW-HILL, Encyclopedia of Science&Technology(《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McGraw-HillBook Co.,1977,4thEdittion.
    《杜甫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62、1963年。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生物学史和哲学》,四川大学哲学系,1981年。
    《希腊哲学史》,汪子嵩等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国人的心灵》,东海大学哲学系编译,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民国73年。
    《中国文化新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七十一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天文学简史》,《中国天文学简史》编写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安金槐:《商代的楚文化遗存及其有关问题》,见于《楚文化研究论文集》,河南省考古学会,
    中州书画社出版,1983年9月。
    安旗:《李白诗新笺》,中州书画社,1983年。
    陈良运:《<文心雕龙>与<淮南子>》,《文史哲》,2000年,第3期。
    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
    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1991年。
    邓小军:《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见《陕西师大学报》,第20卷,第3期,199l年8月25日。
    董运庭:《楚辞与屈原辞再考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49年。
    方东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方东美:《中国人的心灵——中国哲学与文化要义》,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3年。
    方立天、于首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82年。
    方立天:《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中华书局,1990年。
    冯礼贵:《<周牌算经>成书年代考》,见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符福渊、陈凤丽编译:《埃及古代神话故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傅东华:《李白与杜甫》,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十六年。
    高策:《两周时期中原与楚文化区宇宙思想比较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5月。
    龚方震、晏可佳:《袄教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郭加林:《屈原和楚辞》,中华书局,1959年。
    郭绍虞:《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
    郭维森:《屈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郭维森:《屈原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过常宝:《楚辞与原始宗教》,东方出版社,1997年。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
    胡家峦:《历史的星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胡晓月:《万川之曰——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三联书店,1992年。
    黄鸣奋:《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
    江枫:《雪莱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江晓原:《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三民书局印行,民国71年。
    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学院出版社,2003年。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景林:《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见《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李烈炎:《时空学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李守章:《李白研究》,上海新宇宙书店印行,1929年。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
    力强:《太阳系与希腊神话》,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年。
    林崇安:《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观》,慧炬出版社,民国83年。
    林同华:《中国美学史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
    凌琴如:《苏轼思想探讨》,台湾中华书局印行,民国六十六年。
    刘国珺:《苏轼文艺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刘沛林:《天圆地方说考辨》,《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总第49期)。
    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刘文忠:《<荀子>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求索》,1997年,第1期。
    刘夜烽:《李白及其诗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刘昭民:《中华天文学发展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七十四年。
    柳鸣九:《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陆海明:《中国文学批评方法探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罗宗强:《读文心雕龙手记》,三联书店,2007年。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莫砺锋:《漫画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
    庞朴:《阴阳五行探源》,见于《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裴斐;《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彭邦炯:《商史探微》,重庆出版社,1988年。
    齐象锺:《李白论》,齐鲁书社,1986年。
    钱钟书:《管锥编》,三联书店,2008年。
    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3年。
    史忠义:《中西比较诗学新探》,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谭立铸:《柏拉图与政治宇宙论》——《普洛克洛斯<柏拉图蒂迈欧疏解>卷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童庆炳:《<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王宏印:《<诗品>注释与司空图诗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王济亨、高仲章选注:《司空图选集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王世进、蒋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空间观念刍论》,《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见于《中国苏轼研究》,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学苑出版社,2004年。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王兴华:《中国美学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王运熙:《<文心雕龙>之“文”,<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中州学刊》,1985年,第3期。
    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萧涤非:《杜甫研究》,齐鲁书社,1980年。
    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徐志啸:《<离骚>与楚人的宇宙意识》,《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宣焕灿:《天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严群:《分析的批评的希腊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燕白:《简论李白和杜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杨甫旺《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杨江柱、胡正学:《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武汉出版社,1989年。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0-82页。
    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
    袁行霈:《李白<古风>(其一)再探讨》,《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曾宵容:《时空论》,青文出版社印行,民国61年。
    张春义:《李白诗歌与道教哲学刍议》,《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总第85期。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张少康:《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年。
    张正明:《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张纵逸:《屈原与楚辞》,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赵海菱:《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
    赵子昂:《中国古代诗歌空间观念的哲学及美学特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7卷,第4期。
    周汝昌:《<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朱靖华:《苏轼新评》,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
    朱良志:《<文心雕龙原道>的文化学意义》,《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邹大海:《先秦时期时空无限思想的若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期第1期。
    【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埃及】穆斯塔法本穆罕默德艾玛热:《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坎斯坦勒拉尼注释,宝文安、买买提赛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卷一,元文琪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
    【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秦海英译,三联书店,1996年。
    【法】让贝西埃:《诗学史》,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法】笛卡尔:《哲学原理》,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法】让-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学批评》,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法】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法】弗朗索瓦达高涅:《理性与激情》,尚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伽利略研究》,刘胜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邬波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英】简艾伦赫丽生:《希腊宗教研究导论》,谢世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英】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董炜钢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英】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
    【英】W C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周昌忠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册,郭方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德】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1972年。康德这部著作发表于1755年。
    【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德】库萨的尼古拉:《论有学识的无知》,尹大贻、朱新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德】顾彬:《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马树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意】布鲁诺:《论原因、本原与太一》,汤侠声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意】布鲁诺:《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田时纲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
    【意】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李玉成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
    【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徐德林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五分册《法国的浪漫派》,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美】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王德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特伦斯欧文:《古典思想》,覃方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美】O A魏勒:《性崇拜》,史频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美】雷纳韦勒克:《20世纪西方文学评论》,刘让言译,花城出版社,1989年。
    【美】J. E.齐默尔曼:《希腊罗马神话词典》,张霖欣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A O洛夫乔伊:《观念史论文集——论诸种浪漫主义的区别》,吴向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美】A O洛夫乔伊:《存在巨链》,张传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丹缅格兰特、莉莲弗斯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郑鸣放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美】M. 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威尔杜兰:《文艺复兴》,东方出版社,2003年。
    【美】M. 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晏可佳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晏可佳、姚蓓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乔治桑塔亚那:《诗与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Abraham, Pierre&Desne, Roland, Histoire Littéraire de la France, Editions Sociales, Paris,1977.
    Albouy, Pierre,“Hélène Tuzet, 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Revue d’histoire littérature de laFrance, Publié par la Société d’histoire littéraire de la France avec le concours du Centre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et de la Direction Général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ArmandColin (Paris), PUF (Paris),1966/10-1966/12,66Année–N4.
    Albouy, Pierre, La Création Mythologique Chez Victor Hugo, Librairie José Corti,1985.
    Bachelard, Gaston, L’Air et les Songes, Librairie José Corti,1943.
    Bachelard, Gaston, La Terre et les Rêveries du Repos, Librairie José Corti,1948.
    Bachelard, Gaston, La Psychanalyse du Feu, Gallimard,1985.
    Béguin, Albert, L’Ame Romantique et le Rêve, Librairie José Corti, Paris,1939.
    Blanc, André, Claudel, Bordas, Paris-Bruxelles-Montréal,1973.
    Busson, Henri, Le Rationalisme dans la Littérature Fran aise de la Renaissance,LibrairiePhilosophique J. Vrin, Paris,1971.
    Chalandon, Georges, Essais sur la Vie et les Oeuvres de P. de Ronsard, Librairie de A. Durand etPedone Lauriel, Paris,1895.
    Claudel, Paul, Paul Claudel Oeuvres En Prose,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Gallimard,1965.
    Claudel, Paul, Paul Claudel Oeuvres Poétiques,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Gallimard,1965.
    Claudel, Paul, Paul Claudel Théatre,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Gallimard,1956.
    Champion, Pierre, Ronsard par lui-même, Librairie Honoré Champion, Paris,1967.
    De Grainville, Jean-Baptiste-Fran ois-Xavier Cousin, Le Dernier Homme, Madame Veuve Barthe,Editeur, Paris,1859.
    De Maillet, Beno t, Telliamed, mis en ordre par G. A. Guer, Chez L’honoré et Fils, Librairies,Amsterdam,1748.
    De Nolhac, Pierre, Ronsard et l'humanisme, Librairie Ancienne Honoré Champion, Paris,1921.
    De Ronsard, Pierre, Oeuvres Complètes de Pierre de Ronsard, Librairie A. Franck, Paris, Editeur P.Jannet,1857-1867.
    Du Bled, Victor, La Société Fran aise du XVIeSiècle au XXeSiècle, Librairie Académique Didier,Paris,1903.
    Duhamel, Georges, Paul Claudel, Mercure de France, Paris,1919.
    études: Revue fondée en1856par des Pères de la Compagnie de Jésus,[s.n.] Paris, T323, N6,1965/12.
    Flammarion,Camille, La Pluralité des Mondes Habités,Didier (Paris),1877.
    Freilich, Joan S., Paul Claudel’s Le Soulier de Sati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73.
    Gadoffre, Gilbert, Ronsard par lui-même, Editions du Seuil,1960.
    Gillet, Louis, Claudel Présent, Librairie Egloff, Fribourg,1943.
    Hugo, Victor,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Calmann Lévy, Editeur, Ancienne Maison Michel LévyFrère, Paris,1877.
    Hugo, Victor, La Fin de Satan, Hors de la Terre, G. Charpentier et Cie, Paris,1888.
    Hugo, Victor, l’Année Terrible, Michel Lévy Frère, Paris,1872.
    Hugo, Victor, Les Contemplations, Michel Lévy Frère, J. Hetzel, Pagnerre, Paris,1856.
    Hugo, Victor, Les Misérables, J. Hetzel&Cie, A. Quantin&Cie, Paris1881.
    Hugo, Victor, Les Quatre Vents de L’Esprit, J. Hetzel&Cie, A. Quantin, Paris,1880-1926.
    Hugo, Victor, Les Travailleurs de la Mer, Librairie Illustrée, Paris,1877.
    Hugo, Victor, Les Voix Intérieurs, Librairie de L. Hachette et Cie, Paris,1858.
    Hugo, Victor, Oeuvr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Poésie IX,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J. Hetzel&Cie, A. Quantin, Paris,1883.
    Hugo, Victor, Oeuvres Poétiqu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Jean-Jacques, Etideur, Paris,1961.
    Hugo, Victor, Post-scriptum de ma vie, l’Ame—Choses de l’infini, Oeuvre Poétique de Victor
    Hugo, Société D’éditions Littéraires et Artistiques, Librairie Paul Ollendorff, Paris.
    Hugo, Victor, William Shakespeare, J. Hetzel&Cie, A. Quantin, Paris,1882.
    Jüngel, Eberhard, God as Mystery of the World, William Beerdman Company,1983.
    Koestler, Arthur, The Sleepwalkers, a history of man’s changing vision of the Universe, TheMacmillan Compony,1959.
    Lagarde, André&Michard, Laurent, Les Grands Auteurs Fran ais du Programme, XVIeSiècle,
    Bordas,1970; XXeSiècle, Bordas,1962.
    Leclère, Albert, La Philosophie Greque avant Socrate, Librairie Bloud&Cie, Paris,1908.
    Lovejoy,A. O.,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6.
    Madaule, Jacques, Claudel et le Dieu Caché, Editions Desclée de Brouwer,1969.
    Nicolson, Majorie Hope, The Breaking of the Circle, Revised Ed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London,1962.
    Patrimoine Littérature Européen,8, Sous direction de Jean-Claude Polet, De Boeck Université,Paris Bruxelles,1996.
    Pellissier, Georges, Les Caractères ou les Moeurs de ce Siècle, Armand Colin&Cie, Editeurs,Paris,1897.
    Picavet, Fran ois, Essais sur l'histoire générale et comparée des théologies et des philosophiesmédiévales, Librairie Félix Alcan, Paris,1913.
    Poulet, Georges, Les Métamorphoses du Cercle, Dawson, Carley&Coleman, Elliott英文译本TheMetamorphses of the Circle,The Johns Hopkins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1966.
    Renouvier, Ch., Victor Hugo le Philosophe, Armend Colin et Cie, Paris,1900.
    Robert,Paul, Dictionnaire Alphabétique et Analogique de la Langue Fran aise, Société duNouveau Littré,1973.
    Schmidt, Albert-Marie, La Poésie Scientifique en France au Seizième Siècle, Albin Michel, paris,1938.
    Tuzet, Hélène, Le cosmos et l’imagination, Corti,1988.
    Wallace, Alfred.Russel, Man’s Place in the Universe, Mcclure, Phillips&Co. MCMIV, New York,1903.
    Weber, Alfred, 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Européenne,5èreédition, Librairie Fischbacher, Paris,1892.
    Whitehead, Alfred North,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Literature, Inc.1948.
    Wilson, D. B., Ronsard Poet of Natur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