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当代可持续景观营建的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下,“可持续”作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已经不再专属于政治与经济用语,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个学术研究领域,成为众多领域中的宏观指导思想,当然,景观设计学科也不例外。可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审视周边众多以“可持续”概念为卖点的设计作品之时,往往发现,所谓的“可持续”,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标签。事实上,长期以来,虽然在设计界,常常表现出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美好愿望,但可持续设计并不是目前通常设计的圭臬,而往往只被当做一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
     21世纪的景观营建,不再需要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它需要我们放慢发展的速度,更为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修复棕地、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这种较为理想的营建模式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我们却不能无所作为。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更多的人已经逐渐意识到:营建生态景观、绿色景观以及可持续景观,对于一个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社会,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可问题在于,当这些“理想的”景观空间的设计理念与金钱、利润、政绩等诸多因素产生种种矛盾,难以取舍之时,现实中更常见的往往会是选择后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必然需要我们将景观营建当成一个社会问题,加以研究。
     基于此,论文以“中国当代可持续景观营建的策略研究”为方向,在分析当前景观发展的不合理现状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阻碍可持续景观发展的客观因素。为了让更多人不再“滥用”与“误读”可持续景观的真正内涵,论文在梳理可持续景观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可持续景观的营建原则与营建手法,并结合相关案例加以论证,希望人们更为深刻地去理解可持续景观的本质与内涵。
     当然,实现中国当代“可持续”景观的营建,绝不属于景观设计领域独立的学术问题,将“可持续”景观的发展视为一个社会问题,才是实现“可持续”景观长久发展的途径。对于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景观的营建与发展过程是可持续的,此时的“可持续”基本上是属于专业领域内部的问题;而“可持续”景观营建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该景观就能以良好的势态发展下去,建成后的“可持续”景观,因为具有社会的属性,其“可持续”的特征则表现出专业领域的外部特征,所以,论文的核心部分在于将可持续景观的营建过程置于文化策略、经济策略、技术策略与管理策略的综合体系中,以论述实现可持续景观持久发展的可能性。
As for now, the widely spread idea of sustainability has far more exceeded 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 With astonishing pace of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exert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to every subject in our life and becomes one of the leading principles of these subjects, includ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owever, when we take a second look of our design works that claims to be sustainable, it's often dissatisfactory to find that those sustainable ideas are more conceptual tags than real principles. In fact, sustainability has for long being merely an option in designing rather than one of the fundamental standards no matter how eagerly that we seems in chasing for the idea of sustainabil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21st century does not need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any more. In contrast, it needs us to slow down our pace, re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of the brown field and the balance of the ecosystem. And the difficulty in implementing these new ideas cannot be the excuse of our no efforts at all. What is inspiring is that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among population that building an ecological, green and sustainable landscap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nowadays heavily polluted society. The problem is that when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idea encounters the problem of investment, profit or political achievement, the latter choices are often favor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ould be viewed as a social heated issue and taken research effort into.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ak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sustainab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rategy research" as the dir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about the unreasonabl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especially emphasizes on the objective factors of hindering on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no longer "abuse" and "misreading" sustainable landscape of the re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card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as the basis, summarizing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related cases. I hope that people could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more profoundly.
     Anyway, achie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not an academic issue that only belongs to landscape design field independently,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as a social issue is the way to achieving the sustain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ility, it should firstly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cess is sustainable, the "sustainable" at this point basically belongs to the internal issues of professional field. Moreover, the completion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oes not mean that the landscape could be in good situation all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Due to social attribute of the completed sustainable landsca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tainability embody the external features of professional field. Consequently, the core part of this essay is to expound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by pl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 in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ultural strategy, economic strategy,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引文
1黄平.未完成的叙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制定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又称为"Brundtland"报告,这是以委员会的协调员Gro Harlem Brundtland命名的),首次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参见:(意)Carlo Vezzoli Ezio Manzini著,刘新,杨洪君,贾京燕译.环境可持续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4.
    2《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来源网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17
    3《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来源网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17
    1《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来源网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089
    1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4.
    2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2
    2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13.
    3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14.
    4G·泰勒·米勒.《营造可持续地球家园的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前言3.
    5G·泰勒·米勒.《营造可持续地球家园的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前言3.
    6G·泰勒·米勒.《营造可持续地球家园的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前言3.
    7G·泰勒·米勒.《营造可持续地球家园的整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前言3.
    1(美)PETE MELBY,TOM CATHCART编著,张颖,李勇译.可持续性景观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391.
    2(美)威廉·麦克唐纳,(德)迈克尔·布朗嘉特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166.
    3里埃特·玛格里斯,亚历山大·罗宾逊著.朱强,刘琴博,涂先明译.生命的系统: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创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12.
    4(美)巴里·康芒纳著,侯文惠译.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242.
    5(埃及)SalahEI-Haggar著,段凤魁,贺克斌译.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物管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ⅴ-ⅷ.
    6(美)Nathan Shedroff著,刘新,贾京燕译.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56.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M].2000:67.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M].2000:147.
    4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247.
    5王向荣.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189.
    1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356.
    2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250.
    3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2-268.
    4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346.
    5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双月20日出版:共128-160页.
    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2-36.
    7荆其敏.生态的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97.
    8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31.
    1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前言.
    1土地改革前,政府可以决定公共空间的尺度与形象、住宅的数量、居住单元的大小、交通模式以及分区问题,不牵扯任何租金与利益的驱使。而87年国务院提出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政策以后,土地便变成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原本所有权属于政府及各类单位的城市空间便走向“商品化”。
    2Corner, James. Recovering Landscape: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9:32.
    1转引自Sasaki, H.1950, Thoughts on edu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uly:158160.参见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42.
    22000年《新周刊》第6期在专题中报道了中国城市在世纪之交的“十大败笔”“强暴旧城”、“疯狂克隆”、“胡乱标志”、“攀高比傻”、“盲目国际化”、“窒息环境”、“乱抢风头”、“永远‘塞车’”、“假古董当道”、“跟人较劲”……尽管语言带有调侃,但却准确的切中了时弊。参见过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笔者认为,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极其复杂,但是景观设计行业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表现在违反“生态”规律和缺乏“人性”关怀的景观建设与实践中。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91.
    2(意)维弗雷多·帕累托著,高永译.十定律[M].珠海:珠海出版社,2011:2.
    1刘松茯,程世卓.理查德·罗杰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02):58-62.
    2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02):58-62.
    1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
    2Williams,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68-70.
    3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8.
    4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9.
    5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9.
    1Annetta Miller.You Are What You Buy[J].Newsweek,1990,6(04).
    1Scitovsky.The Joyless Economy[J].转引自Crimmins et al.Preference Changes Among American Youth[M].
    1刘静,孙凤岐.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J].中国园林,2004(06):18-20.
    2刘颂,陈长虹.日本《景观法》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管理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01-104.
    3海兰.《日本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环境管理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09(4):130-131.
    4三个层面的法律包含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的基础层;《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综合性法律层,还有针对不同产品性质而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层,如:《促进容器和包装物分类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车辆再生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参见:李少华.借鉴日本环保政策看环境保护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松州学刊,2010(06):52-53.
    1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伯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7.
    1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
    3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
    4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5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
    1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
    2龚胜生,敖荣平著.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12.
    3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s],来源网络: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http://www.acca21.org.cn/cca21pa.html(第十章:10.2:45).
    1转引自卢泳.建筑空间之“拟自然”环境创造——“拟自然”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天津大学,1999:91.
    1(美)Nathan Shedroff著,刘新,贾京燕译.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ⅴ.
    1AnnRosenberg.An Emerging Paradigm forLandseapeArehiteeture[J].Landseapejournal,2003(2):81.
    1参见附录一:宋艺.《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J].城市规划设计2007(1):13-14
    2宋艺.《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J].城市规划设计2007(1):13-14.
    3转引自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01):7-12.
    4宋艺.《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J].城市规划设计2007(1):13-14.
    1参见附录二:宋艺.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景观设计教育的宪章[J].城市环境设计,2007(1):16-18.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3.
    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1963年提出一篇论文,名叫《决定论的非周期流》,里面根据大气运动的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三变量的自治常微分方程组,也就是著名的Lorenz方程,Lorenz经过研究发现,当这个方程组的参数取某些值的时候,轨线运动会变的复杂和不确定,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也就是初始条件最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轨线的行为的无法预测。正是根据数值分析,Lorenz才得出结论说天气的长期预报是不可能的,形象化的说法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再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3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1(美)威廉·麦克唐纳,(德)迈克尔·布朗嘉特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84.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1Council of Europe.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EB/OL].来源网络: http://www.coe.int/t/e/Cultural_Co-operation/Environment/Landscape.
    2转引自魏晶晶,王琳2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 rch,2010,2(03):49.
    3参见附录三:林龄.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建筑师华沙宣言[J].世界建筑,1981(05):42.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目录.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
    1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87.
    1(美)温克事务所.梅诺莫尼河谷工业中心和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0(01):69-72.
    1(美)维多克·帕帕奈克著,周博译.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
    2(美)维多克·帕帕奈克著,周博译.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7-8.
    1黄时达,王庆安,钱骏等.从成都市水治理看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91.
    2唐勇,刘妍,刘娜.成都活水公园体验亲水主题构建城市湿地[J].城乡建设,2006(3):43-44.
    1(美)J·O·西蒙滋著.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98.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13.
    1(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1.2黄龙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境内,是举世闻名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整个景区风景优美秀丽、奇特幽静,其中被誉为“人间瑶池”五彩池则是黄龙景区中最奇特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彩池层层嵌砌,明澈透亮的池水顺跌落的水池自然流动,在阳光、树影、蓝天的映射下呈现出各种奇幻的色彩。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热,池水一直涓涓流动.
    3天然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过程:“在污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由于基质的吸附、过滤,氧化还原及微生物分解作用,可使污水中的多数污染物质分解成为无害的或可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在维持湿地生物正常生长的过程中,使水得到净化。”参见黄时达,王庆安,钱骏等.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J].四川环境.2000,19(2):8
    4王庆安,任勇,钱骏等.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53.
    1转引自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1:39.
    1郑瑾.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13.
    2竺可桢.杭州西湖生成原因[J],来源网络:杭州市志,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jhz/hzsz/citymark/461/T83393.shtml?catalogid=5475.
    1施奠东.深切缅怀现代杭州风景园林的奠基人——余森文先生[J].中国园林,2010(02):50.
    1国家环境保护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3(07):3-13.
    1王向荣,韩炳越.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1(6):11-15.
    1赵丽囡.中国的湿地保护[J].科学中国人,1999:10.
    1杭州西湖免却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J].来源网络: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0501/15/780022.html.
    2杭州西湖免却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J].来源网络: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0501/15/780022.html.
    3向富华.交叉补贴战略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对杭州西湖免费开放的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
    (01):36-39.
    1杭州西湖免却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J].来源网络: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0501/15/780022.html.
    2刘涛,赵春霞.杭州西湖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究[J].杭州研究,2008(01):131-139.
    1中国城市投资环境排行榜[J].北京统计,2004(04):59.
    2日资企业评价中国75个开发区,杭州满意度排名第一[J].来源网络:浙江在线,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4/03/30/002597278.shtml.
    3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排行[J].来源网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xpo/2004-09/08/content_1953468.htm.
    1(美)PET EMELBY.TOM CATHCART编著,张颖,李勇译《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M].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1周笑冰.消费文化以及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2.
    2(英)泰勒.文化的定义[M].转引自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
    3(俄)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181.
    4(美)克鲁柯亨.文化概念[M].转引自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9.
    5(英)马林若夫斯基.在文化诞生和成长中的自由.转引自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06.
    6(美)C﹒恩伯和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33.
    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俊清译.再论文明的冲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3(01):39.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1.
    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大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ⅱ.
    1雅可布·布洛诺夫斯基著.任远译.人之上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2.
    2黄晶.周海林.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及其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01):18.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8.
    1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前言.
    1黄平.未完成的叙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明确指出:“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参见: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
    3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03-104.
    4(法)塔尔德著,何道宽译.模仿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
    1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4.
    1转引自徐平华.从“设计移位”到“管理移位”——西汉陆贾的管理智慧在当代设计管理中的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1):139.
    1国际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彼得柴克先生认为: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达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1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J].软科学,2003(01):41.
    2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J].软科学,2003(01):41.
    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给出的定义是:积极参与项目,或其利益因项目的实施或完成而受到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个人和组织,他们还会对项目的目标和结果施加影响(美国项目管理协会,2008).
    1张庭伟,于洋.《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管理》.城市规划学刊,2012(05):1-14.
    1胡庆庆.上海太平桥地区开发与“新天地”的诞生——房地产策划的成功范例[J].城市开发,2002(06):55-56.
    2陈亚玲.消费景观与高档住区:上海新城市空间格局分析[J].城市问题,2006(03):27-32.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
    1李宝峰,《“生态建筑”的思与行——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访谈》,新建筑,2001(5):78.
    1荆其敏、张丽安《世界传统民居—生态家屋》[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六重义.哈桑·法希与土坯建筑[J].世界建筑1985(06):62.
    1HassanFathy.ArchitectureforthePoor:AnExperimentinRuralEgypt[M].PhoenixBooks,2000.
    2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1六重义.哈桑·法希与土坯建筑[J].世界建筑1985(06):64.
    1HassanFathy.Architecture for the Poor:An Experiment in Rural Egypt[M].Phoenix Books,2000.
    1里埃特·玛格里斯,亚历山大·罗宾逊著.朱强,刘琴博,涂先明译.生命的系统: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创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0.
    1William Morris.How We Live and How We might Live[M].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884:153-154.
    1杰里·泰勒:《华盛顿时报》1997年12月5日A21版。关于经济学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各种观点的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参见威廉·诺德雷(WilliamNordhaus).《气候变化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M].华盛顿特区:未来资源出版社,1998.2(美)小约翰·B.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重塑宗教、文化、教育、性、阶级、种族、政治和经济[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144-158.
    3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参见: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阿马蒂亚·森,让-保罗·菲图西著,阮江平译.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
    [J].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4-15
    4转引自蒋尧明.论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及对GDP的修正[J].当代财经,2000(03):56.
    1李景奇.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环境伦理观——生态规划的哲学思考[J].第十一届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31.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编著.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8.
    1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8:7-8.
    2郑小燕.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及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6.
    3李景奇.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环境伦理观——生态规划的哲学思考[J].第十一届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
    1庇古著,朱泱,张胜纪译.福利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中国人民银行在1995年发布的《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给予有可能产生污染的项目固定投资贷款前,必须向环保部门了解项目的环境风险和环保审批情况;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更加明确规定了停止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发放信贷的规定;而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也限制银行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信贷。
    2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8.
    1(美)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博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0.
    2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
    3转引自邹青,陈国治.研究设计管理问题方法论的思考[J].装饰,2004(12):20.
    4琼.玛格丽塔著,李钊平.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序Ⅰ.
    1董雅.设计·潜世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73-274.
    (1美)伦纳德R·贝奇曼著,梁多林译.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2.
    1博嘉德墨柔塔著,张家瑜译.设计管理[M].台湾:六合出版社,2005.
    2弗朗斯·约翰松.美丽奇效应[M].刘尔铎、杨小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6.
    1弗朗斯·约翰松著.刘尔铎、杨小庄译.美第奇效应[美].北京:商务印书馆:5.
    1斯蒂芬·施密特哈尼.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J],风险管理,1996(43):51.
    1(美)威廉·麦克唐纳,(德)迈克尔·布朗嘉特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
    1(埃及)Salah EI-Haggar著,段凤魁,贺克斌译.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物管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1(埃及)Salah EI-Haggar著,段凤魁,贺克斌译.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物管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7-83.
    1(美)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著,刘海龙,刘东云,孙璐译.景观都市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
    2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美)伦纳德R·贝奇曼.整合建筑——建筑学的系统要素[M].梁多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4]弗朗斯·约翰松.美丽奇效应[M].刘尔铎、杨小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6]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伯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7](美)克鲁柯亨.文化概念[M].转引自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保罗·H·瑞著,赵亭姝译.文化创意人——5000万人如何改变世界[M].相映文化出版社,2009
    [10](法)塔尔德著,何道宽译.模仿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博嘉德墨柔塔著,张家瑜译.设计管理[M].台湾:六合出版社,2005
    [14](美)蕾切尔·卡森著,吕瑞兰译.寂静的春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5]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6]董雅.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7](英)凯瑟琳·沃德·汤普森、彭妮·特拉夫罗,章建明、黄丽玲译.开放空间——人性化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9](美)PETE MELBY.TOM CATHCART编著,张颖,李勇译.可持续性景观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0]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1](俄)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22]艾伦·杜宁著,毕聿译.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3]雅可布·布洛诺夫斯基著.任远译.人之上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美)小约翰·B.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重塑宗教、文化、教育、性、阶级、种族、政治和经济[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3
    [26]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7]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8]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9]黄平.未完成的叙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0]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3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2]凌暑著.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3]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4]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5]王阳明.传习录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
    [36]冯达甫.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7]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8]John Morrison、John Twyford著,张建成译.设计能力与设计意识[M].台北:六合出版社,2002
    [39]伟敏,史明.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0]威廉·诺德雷.气候变化的经济和政策问题[M].华盛顿特区:未来资源出版社,1998
    [41](日)岩佐茂著,冯雷,李欣荣,尤维芬译.环境的思想与伦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3](美)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著,刘海龙,刘东云,孙璐译.景观都市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4](法)居伊·德波著,王昭凤译.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5](埃及)Salah EI-Haggar著,段凤魁,贺克斌译.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物管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6](美)巴里·康芒纳著,侯文惠译.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7](美)威廉·福哥特著,张子美译.生存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8](美)威廉·麦克唐纳,(德)迈克尔·布朗嘉特著,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9](法)居伊·德波著,梁虹译.景观社会评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0](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1](美)Nathan Shedroff著,刘新,贾京燕译.设计反思:可持续设计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2](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张柏瑛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3](美)G·泰勒·米勒著,李天骄,蒋丕彦译.营造可持续地球家园的整体设计(原著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4]小约翰·B﹒科布著,李际,章晨译.后现代公共政策——重塑宗教、文化、教育、性、阶级、种族、政治和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5]大卫·R﹒格里芬,David RayGriffin著,鲍世斌译.超越解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6](美)詹姆斯·C﹒斯科特,王晓毅译.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7](英)皮埃斯·雅克,拉金德拉·K﹒帕乔里,劳伦斯·图比娅娜著,潘革平译.城市:改变发展轨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8](加)艾伦·卡尔松著,陈李波译.环境美学:自然与景观[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9]小约翰·B﹒科布,大卫·R﹒格里芬著,曲跃厚译.过程神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0](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著,毛怡红译.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1](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著,方薇,王欣译.启迪: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考察笔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2](英)迈克·詹克斯,伊丽莎白·伯顿,凯蒂·威廉姆斯著,周玉鹏,龙洋,楚先锋译.紧缩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3](美)彼得P﹒罗杰斯,卡济F﹒贾拉勒,约翰A﹒博伊德著,郝吉明,刑佳,陈莹译.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4]庇古著,朱泱,张胜纪译.福利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5]琼.玛格丽塔著,李钊平.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6](意)Carlo Vezzoli,Ezio Manzini著,刘新,杨洪君,贾京燕译.环境可持续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67](美)福瑞德·A·斯迪特著,汪芳,吴冬青,廉华译.生态设计——建筑·景观·室内·区域可持续设计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8]里埃特·玛格里斯,亚历山大·罗宾逊著.朱强,刘琴博,涂先明译.生命的系统:景观设计材料与技术创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69](意)维弗雷多·帕累托著,高永译.十定律[M].珠海:珠海出版社,2011
    [70](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大云,王智新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1](英)克林·格雷,威尔·休斯著,黄文慧译.建筑设计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3]胡文耕.生物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4]陈克晶,吴大青.科学分类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75]沈淑敏.自然辩证法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76]袁熙旸,顾华明.人造世界的策略:设计与设计研究论文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77]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8]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9]林宪德.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0]袁熙旸,顾华明.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81]周笑冰.消费文化及其当代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2]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4]栗德祥.欧洲城市生态建设考察实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5]荆其敏,张丽安.生态的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6]欧阳志云,王如松.区域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7]胡宝哲.营建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8]徐小东,王建国.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89]李津逵,李迪华.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之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0]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9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92]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93]王向荣,林菁.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4]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95]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96]杜大伟.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排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97]荆其敏、张丽安《世界传统民居—生态家屋》[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8]M·梅萨罗维克(Mesarovic)著,刘长毅等译.人类处在转折点上[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
    [99]龚胜生,敖荣军.可持续发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0](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印)阿玛蒂亚·森,(法)让-保罗·菲图西著,阮江平,王海昉译.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101]唐建荣.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02]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3]汉斯萨克赛.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0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M].河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105]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7]张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8]王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109]狄德罗著,张冠尧、桂裕芳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10]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1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3]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4]俞孔坚.反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5]张青萍.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1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世界资源研究编著.世界资源报告2000-2001[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7]郑瑾.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18]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9]北大哲学系.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20]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21]克利夫·芒福汀.绿色尺度[M].陈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22]哈维.M.鲁本斯坦.建筑场地规划与景观建设指南[M].李家坤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23]克劳迪奥.杰默克等.场所与设计[M].谭建华,贺冰泽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24](美)C.恩伯和M.恩伯著,杜杉杉译.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25]Hassan Fathy. Architecture for the Poor:An Experiment in Rural Egypt [M].Phoenix Books,2000
    [126]John Benson, Maggie Roe.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ility(second ed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an informa business,2007
    [127]J. William Thompson, Kim Sorvig.Sustainable Landscape Construction:A Guide to Green Building outdoors(second edition)[M].Washington:Island Press,2007
    [128]Robert Holden. New Landscape Design[M]. London: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2003
    [129]Tishler, William H. 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M]. Washington,1989
    [130]Church, Thomas. Gardens are for People (Third Edition)[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131]Brown, Jane. The Modern Garden[M]. Thames and Hudson,2000
    [132]Thomas R.Ryan, Edward Allen, Patrik J.R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tailing:Function, Constructability, Aesthetics and Sustainability[M].2011
    [1]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42
    [2]宋艺.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J].城市规划设计,2007(1):13-14
    [3]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14-15
    [4]张庭伟,于洋.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管理[J].城市规划学刊(190),2012(5):2
    [5]李宝峰.“生态建筑”的思与行——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访谈[J],新建筑,2001(5):78
    [6]六重义.哈桑·法希与土坯建筑[J].世界建筑,1985(06):62
    [7]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06):3-10
    [8]程里尧.环境艺术是大众的艺术[J].环境艺术,1988(01):4
    [9]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04):127-130
    [10]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J].建筑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23):237
    [11]刘丛红,邹德.生态·场所·意境——国外景观设计作品的启示[J].世界建筑,2005(06):80-82
    [12]郑光中,张敏,袁牧.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J].建筑学报,2004(05):4-7
    [13]俞孔坚,吉庆萍.从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渊源、内涵与蔓延(上)[J].中国园林,2000(01)27-33
    [14]俞孔坚,吉庆萍.从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中国园林,2000(02):29-32
    [15]陈六汀.景观设计与美丽陷阱[J].美术观察.2005(02):22-23
    [16]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气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气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03):11-18
    [17]张纵.我国园林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及思考(上)[J].中国园林,2003(05):43-47
    [18]骆天庆.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J].北京:中国园林,2000(03):81-83
    [19]王向荣,林菁.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J].环境与材料:40-43
    [20]关宏志,西井和夫.中日城市改造规划的若干比较分析——以成都府南河和东京隅田川改造工程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第期2000,26(1):118-122
    [21]唐勇,刘妍,刘娜.成都活水公园体验亲水主题构建城市湿地[J].城乡建设,2006(03):43-44.
    [22]黄时达,王庆安,钱骏,任勇.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J].四川环境.2000,19(02):8-12
    [23]王庆安,任勇,钱骏,张秋劲.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J].重庆环境科学,2000,23(02)52-55.
    [24]吕亚妮,车亦舟.从成都市水治理看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03):91-94
    [25]Sasaki, H.1950, Thoughts on edu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uly:158-160
    [26]魏晶晶,王琳.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nd Urban Landscape Design[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2(03):49-51.
    [27]林龄.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建筑师华沙宣言[J].世界建筑,1981(05):42-43.
    [28](美)温克事务所.梅诺莫尼河谷工业中心和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0(01):69-72.
    [29]卢迪,夏倩.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可持续性的材料初探——以Merry Lea环保教育中心为例[J].来自张青萍.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285-289.
    [30]陈国治.研究设计管理问题方法论的思考[J].装饰,2004(12):20.
    [3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俊清译.再论文明的冲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3(01):39-44.
    [32]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02):58-62.
    [33]刘静,孙凤岐.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J].中国园林,2004(06):18-20.
    [34]刘颂,陈长虹.日本《景观法》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管理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01-104.
    [35](美)温克事务所.梅诺莫尼河谷工业中心和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0(01):69-72.
    [36]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01):7-12.
    [37]林龄.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建筑师华沙宣言[J].世界建筑,1981(05):42.
    [38]施奠东.深切缅怀现代杭州风景园林的奠基人——余森文先生[J].中国园林,2010(02):47-51.
    [39]国家环境保护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3(07):3-13.
    [40]王向荣,韩炳越.杭州“西湖西进”可行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1(6):11-15.
    [41]徐平华.从“设计移位”到“管理移位”——西汉陆贾的管理智慧在当代设计管理中的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1):139-153.
    [42]魏晶晶,王琳.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nd UrbanLand scapeDesign[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03):49.
    [43]中国城市投资环境排行榜[J].北京统计,2004(04):59.
    [44]刘涛,赵春霞.杭州西湖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究[J].杭州研究,2008(01):131-139.
    [45]李宝峰,《“生态建筑”的思与行——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访谈》,新建筑,2001(5):78.
    [46]六重义.哈桑·法希与土坯建筑[J].世界建筑1985(06):62.
    [47]宋艺.《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J].城市规划设计2007(1):13-14.
    [48]宋艺.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景观设计教育的宪章[J].城市环境设计,2007(1):16-18.
    [49]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J].软科学,2003(01):39-46.
    [50]黄晶.周海林.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及其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01):16-19.
    [51]斯蒂芬·施密特哈尼.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J],风险管理,1996(43):51.
    [52]向富华.交叉补贴战略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对杭州西湖免费开放的思考[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01):36-39.
    [53]海兰.《日本环境保护措施对我国环境管理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09(4):130-131.
    [54]李少华.借鉴日本环保政策看环境保护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松州学刊,2010(06):52-53.
    [55]胡庆庆.上海太平桥地区开发与“新天地”的诞生——房地产策划的成功范例[J].城市开发,2002(06):55-56.
    [56]陈亚玲.消费景观与高档住区:上海新城市空间格局分析[J].城市问题,2006(03):27-32.
    [57]赵丽囡.中国的湿地保护[J].科学中国人,1999:10.
    [58]童芸,赵雪.设计的反思:可持续生态景观的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34-337.
    [59]Williams, 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J].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68-70.
    [60]Annetta Miller, You Are What You Buy[M].Newsweek,1990(04)
    [61]Ann Rosenberg. An Emerging Paradigm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journal,2002:81.
    [62]William, Morris. How We Live and How We Might Live[J].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884:153-154.
    [1]日资企业评价中国75个开发区,杭州满意度排名第一[J].来源网络:浙江在线,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4/03/30/002597278.shtm
    [2]竺可桢.杭州西湖生成原因[J],来源网络:杭州市志,http://www.hangzhou.gov. cn/main/zj hz/hzsz/citymark/461/T83393. shtml?catalogid=5475
    [3]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排行[J].来源网络: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xpo/2004-09/08/content_1953468.htm
    [4]杭州西湖免却一张门票换回上亿收益[J].来源网络: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3.1/0501/15/780022.htm
    [5]Council of Europ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EB/OL].来源网络:http://www.coe.int/t/e/Cultural_Co-operation/Environment/Landscape
    [1]李景奇.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环境伦理观——生态规划的哲学思考[J].第十一届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31
    [2]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8:7-8
    [3]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1:3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