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明清两代的数百年间,文人散曲与民间歌谣时调各自都经历着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与此同时,二者之间在不断演化的整体文化文学格局中又时有碰撞、交会。散曲与歌谣时调之间不同形式的互动对各自的发展均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使二者的发展轨迹更富于变化,也使它们的存在状态更加丰富多样。本论文在尽量占有并研析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的轨迹、造成各个时期不同互动状况的文化文学环境及相关原因、二者之间的互动之于各自发展的意义以及互动的具体表现及个案等进行全面探析,呈现出了明清两代文化文学场中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全景及一系列具体互动情况。
     论文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上编着重在宏观层面对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轨迹、互动原因及互动意义进行描绘、挖掘与分析;下编则就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之间产生互动的不同方面及表现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上编之小引介绍了明代之前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的背景情况。第一章通过对相关史料、笔记、作品及曲论等文献的综合梳理、考查与归纳,描绘出了明清时期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轨迹和整体情况。明清散曲和歌谣时调的整体互动经历了互动初起期——宣德元年(1426)至正德末年(1521)、互动兴发期——嘉靖元年(1522)至明代末年(1644)、互动延续期——清代初年(1644)至嘉庆末年(1820)和互动消歇期——道光初年(1821)至清代末年(1911)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明清散曲和歌谣时调在所用曲调、形式体制及作品创作等方面的具体互动情况各有差异,二者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对对方的影响力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上编第二章综合考量了明清两代不同时期内的社会文化思潮、官方及文人对散曲及歌谣时调的态度、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各自的发展状况及传播环境等因素,揭示出了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相异互动情态的原因。在明代中后期直至明代末年趋俗入俗、尚俗师俗的文化氛围中,包括许多散曲家在内的众多文人学士对当时风行的歌谣时调持关注赞赏的态度,这成为本期内多位散曲家的创作受歌谣时调影响的重要前提。而在清代尤其是清代前期之后崇雅复古、鄙俗弃俗的文化氛围中,绝大多数清代散曲家不再关注继而赞赏民间歌谣时调,更勿论向歌谣时调学习了。对歌谣时调而言,其流播环境与散曲存在部分交叉是它学习散曲曲调、体制形式及做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明代中后期至清初,散曲的歌唱传播范围与民间歌谣时调的流播范围仍有一定交叉,这为正处于衍生发展期的歌谣时调从散曲中汲取营养创造了条件。在此之后,随着散曲传播范围的进一步狭窄化,散曲与歌谣时调的流播范围几乎不复有任何交集,此时已成熟并更加繁盛的民间歌谣时调便不再向散曲学习了。
     上编第三章主要结合明清散曲和歌谣时调各自的整体发展态势,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之于各自发展的意义。明清散曲主要在所用曲调、体制形式及创作方法几个方面对明清歌谣时调造成了影响,为明清歌谣时调的繁复化提供了助推力。而歌谣时调则主要对明代中后期至明末一些散曲家的作品创作造成了值得关注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并未扭转明清散曲整体上雅化僵化的大趋势,但却为明清散曲的发展带来了可贵的亮点。总体来看,明清散曲和歌谣时调在对方的发展过程中均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但均未改变对方的整体发展趋向。
     下编第一章通过对大量材料和具体作品的梳理和分析,研究了散曲在曲调、体制及俳体形式几方面对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明清歌谣时调在衍生发展之初从散曲的曲牌系统中借用了许多曲调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有的曲调还衍生出许多变体,论文对这些借自散曲的曲调在明清歌谣时调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随着歌谣时调自创专属曲调的大量出现,借自散曲的曲调逐渐从歌谣时调的曲调系统中淡出。对散曲而言,明清歌谣时调并未向其输入新的曲牌,论文以材料为依据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辨析,之后就“歌谣时调向明清散曲输入了新的曲牌”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明清歌谣时调还从散曲套曲、犯调形式中学习了不同的曲调组合方式,并向散曲俳体形式中的翻谱体和集名体学习了相应的创作方法。明清歌谣时调采用最为简单易行的学习方式,学到了散曲体制形式及做法的一些表层特征,继而又对其进行了变化和推广,这种学习和使用方式是与歌谣时调的特征相符合的。
     下编第二章主要分析探讨了明清歌谣时调对明清散曲家的具体作品创作及创作观念造成的影响,呈现出了不同散曲家的创作及理论受歌谣时调影响的不同表现形态。在对明清两代具体散曲作家的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李开先、丁綵、刘效祖、赵南星、朱载堉、冯梦龙、蒲松龄等散曲家均拟作过歌谣时调,他们的一些散曲作品亦因此带有歌谣时调面目;李开先、冯梦龙对民间歌谣时调的搜集、整理和模拟使得他们的散曲创作观念因此而别具一格。这些散曲家对歌谣时调的关注、整理和学习不仅促进了个人散曲风格的多样化,还为整体上活力渐失的明清散曲注入了生机。
     下编第三章以清代雅化(西调)这一个案为代表,着重分析了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的双重影响在这类特殊作品身上的表现。包括雅化(西调)在内的雅化歌谣时调将民间歌谣时调的曲调和文人散曲的做法、语词及情调结合在一起,是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交融的特殊产物。
This thesis is divied into two parts: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trac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anqu Poems and 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easons for their interactions and its significance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while the second part makes a rigorous study of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ir interaction and its specific expressions. The detail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traces and condition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anqu Poems and 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a whole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studies and survey on the current related historical chronicles, notes, works and Sanqu Poems theories.Their interactions had four phrases:the starting phrase,the supreme and flourishing stage,the extended period and the faint stage. In different phrases, the tunes, forms, systems and the creations of works used in Sanqu Poems and Folk songs are different. Their influences toward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aspects are unbalanced.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first part studi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thos, official and individual attitudes toward Folk songs and Sanqu, the conditions of Sanqu and 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y which this thesis reveals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t interactions in different developing process.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first part analyzed th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complet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n all, generally speaking, Sanqu and Folk songs impacted each other more or less dur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did not change the final trace of development.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second part researches Sanqu's influence on Folk song's tunes, systems and forms.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orrowed some tunes from Sanqu's systems at its beginning of development and made use of them flexibly. Folk songs also learned different forms of Sanqu Poems, Taoqu forms and forms of Fandiao and ways of creations from Fanpu style and Jiming style. Folk songs adopted easy and simple methods to learn forms and physical features then made some changes and popularize them.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d Folk songs'influence on the concrete works of Sanqu writers and ideas of creations. The impacts on different Sanqu writers, creations and theories are varied. After the deep analysis, it can be found that Li Kaixian, Ding Cai, Liu Xiaozu, Zhu Zaiyu, Feng Menglong, Pu Songling and others had tried to create similar Folk songs works and some of their Sanqu works also were influenced by Folk songs. Li Kaixian and Feng Menglong gathered, arranged and simulated folk songs, which made their notions of creations idiosyncratic. These Sanqu writers promoted the diversity of Sanqu with personal styles and gave energy and vitality to the dying Sanqu.
     The last chapter in the second part largely analyzes the dual impacts of Sanqu and Folk so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 the case study of Xidiao, including the combined ways of tunes of Folk songs and Sanqu created by literary men, phrases, words and mood, which were the special produc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Folk songs and Sanqu.
引文
①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页。
    ②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后记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99页。
    ③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③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⑤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① 徐坚等《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76页。
    ② 杜文澜《古谣谚》,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页。
    ③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44页。
    ④ 刘义庆撰、杨勇校笺《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70页。
    ⑤ 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62页。
    ⑥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9-80页。
    ⑦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⑧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34页。
    ①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38页。
    ② 吕肖奂《中国古代民谣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4-14页。
    ③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69页。
    ④ 杜文澜《古谣谚》,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5页。
    ⑤ 朱熹注《诗集传》,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⑥ 刘安等《淮南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87-88页。
    ⑦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① 冯其庸主编《中国艺术百科辞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111页。
    ②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29页。
    ③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2页。
    ④ 屈大均《广东文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17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781-782页。
    ⑤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① 吕坤《实政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48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61页。
    ② 李百川《绿野仙踪》,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45页。
    ③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④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42-343页。
    ① 洛地《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四川戏剧》1996年第1期,第20-23页。
    ②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①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0页。
    ② 钮绣《觚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③ 刘廷玑《在园杂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8页。
    ④ 二石生《十洲春语》,《笔记小说大观》第五编第十册,台北新兴书局1980年版,第5533页。
    ⑤ 胡适《元人的小曲》,收于《胡适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3页。
    ⑥ 胡适《扬州的小曲》,《胡适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⑦ 佟晶心《新旧戏曲之研究》,《戏曲丛书》之一种,上海戏曲研究会1927年版,第68-69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② 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③ 捧花生《秦淮画舫录》,《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751页。
    ④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⑤ 徐元勇《明清俗曲流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⑥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第378页。
    ① 刘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第1页。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622页。
    ③ 杨荫深《中国俗文学概论》,台北世界书局1946年版,第18页。
    ④ 车锡伦《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俗文学丛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年版,第150-151页。
    ①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7页。
    ②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③ 关德栋《<风月梦>中的俗曲》,收于《曲艺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82页。
    ④ 阿英《再谈清末的时调》,《阿英全集·附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页。
    ⑤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86页。
    ⑥ 关德栋《(挂枝儿>序》,《明清民歌时调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① 罗锦堂《明代小曲》,《大陆杂志》1954年卷九第1期,第25页。
    ②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3页。
    ③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368页。
    ④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⑤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⑥ 吕薇芬、黄卉《散曲流派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3页。
    ②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5-78页。
    ③ 俞为民《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5-16页。
    ① 赵义山《元散曲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6页。
    ⑤ 冯式权《北方的小曲》,《东方杂志》1924年第21卷第6号,第73页。
    ⑥ 李家瑞《谈小曲两种》,《西北风》1936年第6期,第8页。
    ⑦ 挹岚《俗曲在北京之盛衰》,《大风》1941年第4期,第15页。
    ⑧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从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⑨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7页。
    ①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99页。
    ②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98页。
    ③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④ 吕薇芬、黄卉《散曲流派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⑤ 吕薇芬、黄卉《散曲流派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4页。
    ⑥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22-535页。
    ⑦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2页。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2-413页。
    ② 杨东甫《被偏见掩没的珍珠——明散曲简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第44页。
    ③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308页。
    ④ 季国平《北曲形成论——渊源篇》,《扬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第39-41页。
    ⑤ 赵义山《元散曲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⑥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2页。
    ⑦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308页。
    ⑧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393页。
    ⑨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397页。
    ⑩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392页。
    ①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③ 杨栋《[山坡羊]曲调源流述考》,《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第96-101页。
    ④ 时俊静《[挂枝儿)与[挂真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90页。
    ① 脱脱等《宋史·乐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56页。
    ② 刘祁、姚桐寿《归潜志乐郊私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3-94页。
    ① 耐得翁《都城纪胜》,《丛书集成续编》第52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287页。
    ② 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93页。
    ③ 时俊静《元曲中的北地番曲曲牌》,《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3期,第119页。
    ④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丛书集成初编》第3216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93页。
    ⑤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丛书集成初编》第3216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5-156页。
    ⑥ 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页。
    ① 高承《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本,第496页。
    ② 耐得翁《都城纪胜》,《丛书集成续编》第52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第287页。
    ③ 吴自牧《梦粱录》,《丛书集成初编》第3219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2页。
    ④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42页。
    ⑤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67页。
    ⑥ 徐渭《南词叙录》,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⑦ 姚华《弗堂类稿》之《曲海一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20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294-295页。
    ① 曾敏行《独醒杂志》,《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7-38页。
    ② 《宣政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2883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页。
    ③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5-246页。
    ④ 徐渭《南词叙录》,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1页。
    ① 徐渭《南词叙录》,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② 徐渭《南词叙录》,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③ 芝庵《唱论》,王耀萃、方宝川主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二辑第1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第498页。
    ④ 周德清《中原音韵》,《四库全书》第14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96页。
    ⑤ 周德清《中原音韵》,《四库全书》第14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96页。
    ①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3页。
    ② 杨维桢《东维子集》,《四库全书》本第12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82页。
    ① 朱权《太和正音谱》,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8页。
    ②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③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④ 任讷《词曲通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4页。
    ①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②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③ 范濂《云间据目抄》,《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13页。
    ④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⑤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92页。
    ⑥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15页。
    ① 凌濛初《南音三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② 陈弘绪《寒夜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00页。
    ③ 沈宠绥《度曲须知》,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618页。
    ④ 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⑤ 王夫之《薑斋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69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⑥ 贺贻孙《诗触》,《续修四库全书》本第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7页。
    ① 叶盛《水东日记》,《中国史学丛书》,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第157-158页。
    ② 陆容《菽园杂记》,《明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页。
    ③ 马骧《吴歌释名》,《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五期,第27页。
    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9页。
    ⑤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94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9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0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3页。
    ①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②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7页。
    ①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57页。
    ②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四库全书》第8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99页。
    ③ 彭孙通《金粟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3页。
    ④ 蒲松龄著、盛伟编《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5页。
    ① 刘廷玑《在园杂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8页。
    ② 张潮《尺牍偶存》,见孟繁树《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第127页所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③ 李振声《百戏竹枝词》,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160页。
    ①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7页。
    ② 徐珂《清稗类钞》第十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938页。
    ③ 个中生《吴门画舫续录》,江庆柏主编《江苏人物传记丛刊》第27册,第317页。
    ④ 得硕亭《草珠一串》,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5页。
    ⑤ 张子秋《续都门竹枝词》,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①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风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033页。
    ① 二石生《十洲春语》,《笔记小说大观》第五编第十册,台北新兴书局1983年版,第5533页。
    ① 杨掌生《京尘杂录》,清光绪十二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第12页。
    ② 范祖述《杭俗遗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③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①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75页。
    ② 刘永济《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9页。
    ① 潘之恒《亘史》,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②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6页。
    ③ 杨荣《杨文敏公集》卷十三之《京闹试录序》,《明人文集丛刊》第4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602页。
    ④ 张廷玉等《明史·儒林传论》,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22页。
    ① 陶爽龄《小柴桑喃喃录》,明末刻本,第61-62页。
    ② 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47-2348页。
    ④ 袁宏道《德山麈谈》,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9页。
    ⑤ 钟惺《阮裕》,《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页。
    ⑥ 徐渭《徐文长佚草》,《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93页。
    ⑦ 徐渭《歌代啸》,《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32页。
    ⑧ 徐渭《歌代啸》,《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33页。
    ⑨ 袁宏道《与冯琢庵师》,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81-782页。
    ① 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四)卷五十,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436--1437页。
    ② 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四)卷五十,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436页。
    ③ 李梦阳《空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
    ④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⑤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⑥ 徐渭《徐文长三集》,《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8页。
    ①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②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1页。
    ③ 冯梦龙《叙山歌》,《明清民歌时调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69页。
    ④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0页。
    ① 赵尔巽《清史稿》,《续修四库全书》本第30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86页。
    ②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98《集部·词曲类》,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07页。
    ③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200《集部·词曲类存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36页。
    ④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
    ①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②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28页。
    ③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41-42、56页。
    ④ 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
    ①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3-244页。
    ② 顾起元《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2页。
    ③ 李光地《榕村语录》,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02页。
    ④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912页。
    ⑤ 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页。
    ⑥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09页。
    ①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页。
    ②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51页。
    ③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① 李梦阳《空同集》卷六六《外篇·论学上篇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页。
    ② 李梦阳《空同集》卷六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90页。
    ③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49页。
    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1、116、117、117、117、243页。
    ⑤ 余怀《板桥杂记》卷下《轶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⑥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出版,第761-762页。
    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62-463页。
    ②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99页。
    ③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页。
    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17页。
    ⑤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12-313页。
    ⑥ 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68页。
    ⑦ 王书奴《中国娼妓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138页。
    ⑧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9页。
    ⑨ 张岱《陶庵梦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①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② 冯梦龙《挂枝儿》卷四,《明清民歌时调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③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6页。
    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⑤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⑥ 范濂《云间据目抄》,《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三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13页。
    ⑦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⑧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① 刘良臣《西郊野唱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二),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332页。
    ② 胡汝钦《林石逸兴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三),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899页。
    ③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页。
    ①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200《集部·词曲类存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35--1836页。
    ②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200《集部·词曲类存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36页。
    ③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28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67页。
    ⑤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400-413页。
    ①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39页。
    ②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③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548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572页。
    ①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补》,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5页。
    ① 捧花生《画舫余谭》,《艳史丛钞》第四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影印本,第14-15页。
    ①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9页。
    ② 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
    ③ 任讷《词曲通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32-33页。
    ④ 钟嗣成等《录鬼簿(外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页。
    ⑤ 周德清《中原音韵》,《四库全书》第149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61页。
    ⑥ 燕南芝庵《唱论》,王耀萃、方宝川主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二辑第1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第498-499页。
    ① 邹迪光《词林逸响序》,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748页。
    ② 邱潜《五伦全备记开场白说》,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211页。
    ③ 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4页。
    ④ 王世贞《嘲梁伯龙》,《弇州四部稿》卷四十九,《四库全书》第1279册,第625页。
    ⑤ 张禄《重刊增益词林摘艳叙》,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一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240页。
    ⑥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687页。
    ⑦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688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3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9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014--2015页。
    ④ 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页。
    ⑤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页。
    ①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8页。
    ②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635页。
    ③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9页。
    ① 冯梦龙辑《太霞新奏》,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②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43页。
    ③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57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417页。
    ①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018页。
    ① 任讷《词曲通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4页。
    ② 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页。
    ③ 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2页。
    ④ 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词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0页。
    ①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5-756页。
    ②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1页。
    ③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2页。
    ④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8页。
    ① 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编《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207页。
    ②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页。
    ① 钟嗣成等《录鬼簿(外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页。
    ②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47页。
    ③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6页。
    ④ 李渔《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⑤ 徐大椿著,吴同宾、李光译《乐府传声译注》,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⑥ 严廷中《秋槎与友人单为鏓(伯平)论曲代序》,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562页。
    ⑦ 吴梅《瞿安读曲记·黄粱梦》,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393页。
    ⑧ 鲁迅《致姚克》,《鲁迅全集》第十三卷《书信》340220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页。
    ②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6页。
    ③ 杨维桢《周月湖今乐府序》,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版,第424页。
    ④ 夏咸淳《明中叶市井百象——论陈大声散曲集(滑稽余韵>》,载赵义山编《新世纪曲学研究文存两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⑤ 关于明代南北曲盛衰时间及与昆腔兴起的时间先后问题,赵义山先生在《明清散曲史》第21至27页已经根据确凿证据辨析论述清楚,此处不再赘述。
    ⑥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097页。
    ① 凌濛初《南音三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② 薛论道《(林石逸兴)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三),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902页。
    ③ 王水照《文体丕变与宋代文学新貌》,《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第40页。
    ④ 陈弘绪《寒夜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00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22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23页。
    ③ 谢伯阳编《重订朱载堉散曲并记》,《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3期,第105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6页。
    ①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363-364页。
    ②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56页。
    ③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64页。
    ④ 王水照《文体丕变与宋代文学新貌》,《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第40页。
    ⑤ 羊春秋《散曲通论》,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258页。
    ① 蒋长栋主编《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44-45页。
    ② 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① 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页。
    ② 李开先《(市井艳词)又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471页。
    ③ 王九思《碧山续稿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一),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996-997页。
    ① 刘时中《(吴盐稿>跋》,见于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第101--10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 杨维桢《周月湖今乐府序》,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版,第424页。
    ③ 朱有燉[北正宫白鹤子]《咏秋景有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77-278页。
    ④ 王克笃《适暮稿小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二),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476页。
    ⑤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39页。
    ⑥ 宋征璧《客问十则》,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62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③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39页。
    ③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8--349页。
    ①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086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01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页。
    ③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04页。
    ④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② 刘廷玑《在园杂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8页。
    ③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7页。
    ①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2页。
    ②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308页。
    ③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85页。
    ①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1102页。
    ①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② 李开先《<市井艳词>后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470页。
    ③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④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⑤ 沈宠绥《度曲须知》,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二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618页。
    ①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427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② 范锴《汉口丛谈》,见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下)第773页所引,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③ 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版,第68页。
    ① 罗锦堂《明代小曲》,《大陆杂志》1954年卷九第1期,第25页。
    ②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③ 任中敏《曲谐》,《散曲丛刊》第十五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290页。
    ④ 任中敏《曲谐》,《散曲丛刊》第十五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290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01页。
    ⑥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01页。
    ① 罗锦堂《明代小曲》,《大陆杂志》1954年卷九第1期,第25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①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②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③ 李开先《(市井艳词)后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470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②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3155页。
    ③ 徐大椿《洄溪道情》,上海锦文堂书局《徐灵胎医书三十二种廿四》,第1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② 彭孙通《金粟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3页。
    ① 徐大椿《洄溪道情》,上海锦文堂书局《徐灵胎医书三十二种廿四》,第1页。
    ①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7页。
    ②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1页。
    ③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6页。
    ④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8页。
    ① 徐渭《南词叙录》,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
    ②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99页。
    ③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5页。
    ①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8页。
    ② 俞为民《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78页。
    ③ 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42页。
    ④ 《钦定曲谱》,上海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第14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① 俞为民《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90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185页。
    ②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472-474页。
    ① 杨恩寿《续词余丛话》,《杨恩寿集》,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355页。
    ② 梁廷柟《曲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版,第283页。
    ①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6年第二十三卷第七号,第100页。
    ①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7年第二十四卷第五号,第72页。
    ②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7年第二十四卷第五号,第74页。
    ③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7年第二十四卷第五号,第76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64页。
    ①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465页。
    ② 任二北《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1927年第二十四卷第六号,第55页。
    ③ 卢前《论曲绝句》,《卢前曲学四种》,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51-252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65页。
    ⑤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34页。
    ⑥ 卢前《饮虹曲话》,《卢前曲学四种》,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61页。
    ①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53-754页。
    ②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95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页。
    ③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
    ④ 刘廷玑《在园杂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8页。
    ⑤ 张潮《尺牍偶存》,见孟繁树《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第127页所引,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⑥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页。
    ② 赵景深《略谈(白雪遗音)》,《曲艺丛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9-31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页。
    ②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1--532页。
    ① 冯梦龙《太霞新奏》,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2页。
    ①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101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415页。
    ④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46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823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637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78-179页。
    ③ 沈氏辑《偶存各调》,蒲泉、群明编《明清民歌选》乙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55页。
    ④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20页。
    ①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239页。
    ②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01页。
    ③ 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12-513页。
    ① 刘良臣《西郊野唱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332页。
    ② 胡汝钦《<林石逸兴>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899页。
    ③ 薛论道《<林石逸兴)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902页。
    ① 罗锦堂《明代小曲》,《大陆杂志》1954年卷九第1期,第25页。
    ② 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版,第68页。
    ③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86-535页。
    ④ 张继光《明清小曲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第405、566页。
    ①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368页。
    ② 见本文《绪论》第三个大问题。
    ③ 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7页。
    ④ 李吕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07页
    ① 陈弘绪《寒夜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00页。
    ②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47页。
    ③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页。
    ①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② 李开先《(市井艳词)又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页。
    ③ 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页。
    ① 李开先《(市井艳词>又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471页。
    ② 李开先《中麓山人小令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2页。
    ③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④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9页。
    ⑤ 李开先《中麓山人小令引》,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2页。
    ⑥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0页。
    ⑦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9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22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22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25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3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2页。
    ⑥ 王九思《碧山续稿序》,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996-997页。
    ① 王九思《碧山新稿自叙》,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997页。
    ② 杨栋《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续篇)》,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2页。
    ③ 吴孟祺《叙碧山新稿》,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997页。
    ④ 王九思《书<宝剑记)后》,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新编林冲宝剑记》,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5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56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860-1861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92-3496页。
    ③ 杨东甫《散曲家丁綵、王庆澜生卒年及作品断句辨误》,《阅读与写作》2007年第11期,第34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50页。
    ① 杨东甫《散曲家丁綵、王庆澜生卒年及作品断句辨误》,《阅读与写作》2007年第11期,第34页。
    ② 周潇《明清诸城丁氏文学成就述要》,《东方论坛》2012年第3期,第102-103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92-3493页。
    ② 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页。
    ③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7页。
    ④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③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72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83页。
    ⑥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5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7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75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84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85页。
    ⑤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⑥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7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90-3491页。这一组无牌名的曲子在《全明散曲》被分为两首列出,但据杨东甫先生在《散曲家丁綵、王庆澜生卒年及作品断句辨误》中的辨析,这组曲子实际应当为五首。
    ②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192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5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6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52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53页。
    ①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0页。
    ② 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1页。
    ③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115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132页。
    ⑥ 马中锡《东田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1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76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380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127--4128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4128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92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59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63页。冯梦龙所编《挂枝儿》之《欢部》有《卖相思》:“相思铺这几日番腾重盖,大门外挂一面卖相思的牌,有几等相思卖与人害。单相思背地里想,双相思两下里挨。鹘突的相思也,(还得)鹘突人来买。”此作中也是将相思实体化,构思可谓出人意表。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484页。
    ① 经查,刘红主编的《天府天籁:成都道教音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第五章《成都道教音乐与其他地区道教音乐的比较》中有“河南韵”的条目,其下解释道:“河南全真道教除应用《全真正韵》以外,还应用河南地方‘应风韵’……一般流行于河南登封、洛阳一带。河南‘迎奉韵’(‘应风韵’)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1、来自寇谦之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2、来自全真清静孙不二祖师……3、来自明代著名音乐家朱载堉”。(第265至267页)这种道教音乐[河南韵]与丁惟恕所作之[河南韵]有何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查考。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26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27页。
    ①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8--2579页。
    ②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四库全书》第8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99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07--2309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0页。
    ② 张继光《民歌<茉莉花>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第83--84页。而今流传的[双叠翠]旋律与[茉莉花]确实很相近。
    ③ 范祖述《杭俗遗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10-2312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12-2315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16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17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19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2323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31-3232页。
    ② 赵南星著、卢冀野校订《清都散客二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54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28页。
    ⑤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⑥ 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7页。
    ⑦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09-3211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21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15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20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16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215页。
    ② 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二十五“谈异”,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05页。
    ① 本节中所引用的朱载堉作品合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醒世词》和谢伯阳《重订朱载堉散曲并记》一文。
    ②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①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7-58页。
    ②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③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6-17页。
    ④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3页。
    ① 朱载靖《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② 朱载堉《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③ 朱载靖《醒世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④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245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4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5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6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6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页。
    ② 冯梦龙辑《太霞新奏》,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③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9页。
    ① 冯梦龙《太霞新奏批语》,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22页。
    ② 冯梦龙《太霞新奏批语》,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三集,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3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87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92-3593页。
    ①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93页。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368页。
    ③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585-1586页。
    ④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373页。
    ⑤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738页。
    ①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0页。
    ② 任中敏《散曲概论》,《散曲丛刊》第十四种,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1页。
    ① 参见刘瑞明《所谓(聊斋小曲)中的非蒲松龄作品》,《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3期;马振方《关于<聊斋小曲)的真伪问题》,《争鸣园地》2003年第1期;关德栋《关于“聊斋随手抄”的(道情)》,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期纪念专号》;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总第2434-2435页《聊斋小曲》的《校勘记》;赵义山《明清散曲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
    ② 李振声《百戏竹枝词》,《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160页。
    ③ 赵义山先生辨析了“干期”当为“于斯”二字之误,很有道理,详见《明清散曲史》第438页。
    ④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5-2426页。
    ①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6-2427页。
    ②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6页。
    ③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7-2428页。
    ①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8页。
    ②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84页。
    ③ 任半塘《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页。
    ④ 任半塘《敦煌曲初探》,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53页。
    ⑤ 王楙《野客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70页。
    ① 陈弘绪《寒夜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1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00页。
    ②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47页。
    ③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192页。
    ① 周玉波、陈书录编《明代民歌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② 任半塘《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页。
    ③ 翟灏《通俗编·附直语补证》,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54页。
    ④ 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1页。
    ⑤ 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白川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页。
    ⑥ 吴立模《五更调与五更转》,《文学周报》1921年第95期,第4页。
    ①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4页。
    ②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8-2429页。
    ③ 蒲松龄著、盛伟编校《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9-2430页。
    ①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587-589页。
    ①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53页。
    ②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362页。
    ③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293-1294页。
    ④ 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1294页。
    ① 王骥德《曲律》,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5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② 焦循《剧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八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年版,第90-91页。
    ③ 翟灏《通俗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687页。
    ④ 姚燮《今乐考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十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20页。
    ⑤ 张潮《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页。
    ⑥ 李振声《百戏竹枝词》,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160页。
    ⑦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14页。
    ① 《万花小曲》,王秋桂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五辑第79册,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38-44页。
    ① 《京都小曲钞》,蒲泉、群明编《明清民歌选》乙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4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3-24页。
    ④ 傅惜华《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曲艺论丛》,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14-16页。
    ① 傅惜华《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曲艺论丛》,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17--19页。
    ② 傅惜华《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曲艺论丛》,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20页。
    ③ 傅惜华《明清两代北方之俗曲总集》,《曲艺论丛》,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20页。
    ① 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李开先著、卜键笺校《李开先全集·闲居集之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94页。
    ② 严廷中《秋槎与友人单为鏓(伯平)论曲代序》,谢伯阳、凌景埏编《全清散曲》(增补版),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2562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3-64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9-80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1页。
    ④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103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③ 凌濛初《南音三籁》,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④ 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① 朱权《太和正音谱》,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74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3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0-81页。
    ①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7-38页。
    ②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1页。
    ③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7-28页。
    ④ 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板桥杂记》 余怀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北平俗曲略》 李家瑞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笔记小说大观》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彩笔情词》 张栩辑 明天启刻本
    《草根文化散论》 秦耕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丛书集成初编》 商务印书馆编 中华书局1983年版
    《词林摘艳》 张禄辑 文学古籍社刊行社1955年版
    《词曲概论》 龙榆生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词曲通义》 任讷著 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词曲散论》 赖桥本著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版
    《词曲史》 王易著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词曲研究》 卢冀野编 中华书局1934年版
    《词曲研究》 王小盾、杨栋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杨朝英选辑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车王府曲本研究》 刘烈茂、郭精锐等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敦煌歌辞总编》 任半塘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敦煌曲初探》 任半塘著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敦煌曲子词》 王重民辑 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敦煌诗歌导论》 项楚著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 赵景深、张增元编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焚书》 李贽著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冯梦龙全集》 冯梦龙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冯梦龙所辑民歌研究》 鹿忆鹿著 台北学海出版社1986年版
    《冯梦龙新论》 龚笃清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风月锦囊笺校》 孙崇涛、黄仕忠笺校 中华书局2000年版
    《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 史小军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歌谣论集》 钟敬文编 北新书局1928年版
    《歌谣周刊》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编辑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重印
    《古今风谣》 杨慎编 齐鲁书社1995年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古今词统》 卓人月汇选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古谣谚》 杜文澜编 岳麓书社1992年版
    《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 吴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觚賸》 钮琇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归潜志》 刘祁著 中华书局1997年版
    《国学论集》 谢桃坊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寒夜录》 陈弘绪著 笔记小说大观(第六辑) 台北新兴书局1975年版
    《汉族民歌概论》 江明惇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洄溪道情》 徐大椿著 上海锦文堂书局
    《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 陈伯海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景午丛编》 郑骞著 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版
    《客座赘语》 顾起元著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空同集》 李梦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 无名氏选辑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梨园按试乐府新声》 无名氏选辑 中华书局1958年版
    《历代散曲汇纂》 杨朝英等编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历代曲话汇编》 俞为民、孙蓉蓉编 黄山书社2006—2009年版
    《李开先集》 李开先著、路工整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 左东岭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六朝乐府与民歌》 王运熙著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版
    《卢前曲学四种》 卢前著 中华书局2006年版
    《民歌小史》 张紫晨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 钟敬文著 中华书局1996年版
    《明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明代歌曲选》 路工编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 罗宗强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民歌集》 周玉波、陈书录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明代民歌研究》 周玉波著 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明代散曲北曲创作研究》 刘英波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
    《明代诗文的演变》 陈书录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明代文学研究》 邓绍基、史铁良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明代社会生活史》 陈宝良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谢国桢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明代隆庆、万历间文学思想转变研究》饶龙隼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代社会心理论稿》 王忠阁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 方志远著 中华书局2004年版
    《明清民歌时调集》 冯梦龙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清民歌时调集·白雪遗音》 华广生编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清民歌时调集·霓裳续谱》 王廷绍编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明清民歌选》(甲、乙) 蒲泉、群明编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1957年版
    《明清散曲作家汇考》 庄一拂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明散曲纪事》 田守真编著 巴蜀书社1996年版
    《明清曲谈》 赵景深著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明清散曲史》 赵义山著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明清俗曲流变研究》 徐元勇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张慧剑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人民大学中国史教研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明清社会文化生态》 王尔敏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 王尔敏著 岳麓书社2002年版
    《明清文化史散论》 冯天瑜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明清曲家考》 汪超宏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史》 张廷玉等撰 中华书局1984年版
    《明史纪事本末》 谷应泰撰 中华书局1977年版
    《南北宫词纪》 陈所闻辑、赵景深校订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南村辍耕录》 陶宗仪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南音三籁》 凌濛初辑 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霓裳续谱>研究》 张继光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清代散曲研究》 兰拉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版
    《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 龚斌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版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陶慕宁著 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 首都图书馆编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清人社会生活》 冯尔康、常建华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清史稿》 赵尔巽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续修四库全书》本
    《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 夏咸淳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曲雅》 卢前著 开明书局1931年版
    《曲学与戏曲学》 叶长海著 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曲艺丛谈》 赵景深著 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版
    《曲艺论丛》 傅惜华著 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
    《曲艺论集》 关德栋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全明散曲》 谢伯阳编 齐鲁书社1994年版
    《全清散曲》(增补版) 谢伯阳、凌景埏编 齐鲁书社2006年版
    《全元散曲》 隋树森编 中华书局2000年版
    《全元散曲典故辞典》 吕薇芬著 湖北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群音类选》 胡文焕辑 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20世纪元散曲研究综论》 赵义山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 刘锡诚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散曲丛刊》 任中敏编著 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
    《散曲流派传》 吕薇芬、黄卉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散曲通论》 羊春秋著 岳麓书社1992年版
    《散曲研究与教学》 谢伯阳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善本戏曲丛刊》 王秋桂编 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
    《盛世新声》 臧贤辑 文学古籍社刊行社1956年版
    《诗词曲论文集》 罗伉烈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诗词曲艺术通论》 熊笃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 赵伯陶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市井文化》 鲁威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 钱杭、承载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士与中国文化》 余英时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说俗文学》 郑振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 永瑢等撰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俗文学丛考》 车锡伦著 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年版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 王昆吾著 中华书局1996年版
    《太霞新奏》 冯梦龙辑、俞为民校点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 杨公骥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唐会要》 王溥著 中华书局1955年版
    《唐声诗》 任半塘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陶庵梦忆》 张岱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 童庆炳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 [美]伯格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撰 中华书局1997年版《元明史料笔记》丛书本
    《晚明曲家年谱》 徐朔方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晚明思想史论》 嵇文甫著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晚明士风与文学》 夏咸淳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 周明初著 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晚明文学思潮研究》 吴承学、李光摩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左东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歌·吴歌小史》 顾颉刚等撰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吴梅全集》 吴梅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无奈的追寻:清代文人心理透视》 韩进康著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吴歈萃雅》 周之标辑 明万历刻本
    《五杂俎》 谢肇淛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戏曲小说丛考》 叶德均著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西调》 戴全德撰 清刻本
    《晓风残月》 方濬颐辑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明清未刊稿初辑》
    《香艳丛书》 虫天子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新镌南北时尚万花小曲》 台湾学生书局《善本戏曲丛刊》本
    《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 台湾学生书局《善本戏曲丛刊》本
    《新曲苑》 任讷辑 中华书局1940年版
    《新世纪曲学研究文存两种》 赵义山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徐渭集》 徐渭著 中华书局1983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 顾廷龙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雅俗之辨》 孙克强著 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阳春白雪》 杨朝英选辑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扬州画舫录》 李斗著 中华书局1997年版
    《野客丛书》 王楙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饮虹簃所刻曲》 卢前辑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79年重印本
    《元代的士人与政治》 王明荪著 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元代散曲论丛》 王忠林编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元代文人心态》 么书仪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元明散曲》 宋浩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元明散曲——大俗之美的张扬与泛化》王星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元明散曲史论》 王星琦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元明散曲小史》 梁乙真著 商务印书馆1998年据1934年初版影印版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版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 王利器辑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明清散曲论著索引》 何贵初编 香港玉京书会1995年版
    《元曲纪事》 王文才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曲艺术风格研究》 王星琦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元人散曲论丛》 隋树森著 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人小令格律》 唐圭璋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散曲通论》 赵义山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元史》 宋濂等著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元史纪事本末》 陈邦瞻著 中华书局1979年版
    《乐府珊珊集》 周之标辑 明崇祯刻本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月上荼蘼架——明代民歌札记》 周玉波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在园杂志》 刘廷玑著 齐鲁书社1995年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正仓院考古记·白川集》 傅芸子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娼妓史》 王书奴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中国地方歌谣集成》 舒兰编 台北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9年版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丁世良等编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地方志集成》 高得贵等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代曲学史》 李昌集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散曲史》 李昌集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代歌谣散论》 姜彬著 古典文学刊行社1955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褚斌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吴承学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吴承学著 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古典诗歌的晚辉——散曲》 门岿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 吴承学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古代曲体文学格律研究》 俞为民著 中华书局2012年版
    《中国歌谣》 朱自清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妓女生活史》 武舟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 陈良运编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民歌研究》 胡怀琛著 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中国明代思想史》 王健著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散曲史》 梁扬、杨东甫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散曲综论》 梁扬、杨东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散曲学史研究》 杨栋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散曲学史研究》(续编) 杨栋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俗曲总目稿》 刘复、李家瑞编著 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版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中国市民文学史》 谢桃坊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诗史》 陆侃如、冯沅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文学研究》 郑振铎著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乐妓史》 修君、鉴今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韵文通论》 陈钟凡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 蒋长栋主编 岳麓书社2008年版
    《中国韵文学概论》 蒋长栋著 岳麓书社2002年版
    《自在自娱自新自忏——晚明士人心态》 吴调公、王恺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明清小曲研究》 张继光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93年博士论文
    《明清民歌研究》 郑义雨著 台湾师范大学2000年博士论文
    《明下叶吴越城市娱乐文化与市民文学》 戴健著 扬州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 王伽娜著 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元代文人散曲文学传统的确立与变迁》 孙一平著扬州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白朴研究——以文体研究为中心》 张石川著 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元散曲中的咏妓曲研究》 张芸娇著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清末民初时调研究》 李秋菊著 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 王丽慧著 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 车振华著 山东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论元人小令之“俗”》 张明远著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杨慎俗文学研究》 曾绍皇著 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元代散曲观念研究》 刘风玲著 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文学发展中的雅俗关系》 梁晓辉著 河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明清以来北京地区汉民族民歌的传播及其艺术特征》 丁丽敏著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朱载堉醒世词研究》 滑丽坤著 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杨慎研究——以文学为中心》 杨钊著 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李开先文学研究》 刘铭著 复旦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吴立模《五更调与五更转》,《文学周报》1921年第95期
    吴立模《答刘复书—五更调研究》,《文学周报》1921年第110期
    冯式权《北方的小曲》,《东方杂志》1924年第21卷第6号
    佟晶心《民间的俗曲(上、下)》,《剧学月刊》1935年第4卷第1期、第3期
    李家瑞《劈破玉》,《剧学月刊》1935年第4卷第9期
    李家瑞《谈小曲两种》,《西北风》1936年第6期
    叶德均《关于俗曲的传流演变》,《歌谣》1937年第3卷第10期
    挹岚《俗曲在北京之盛衰》,《大风(济南)》1941年第4期
    叶德均《明代的俗曲》,《杂志》1944年第13卷第3期
    徐嘉瑞《明代小曲的面影》,《文史杂志》1948年第6卷第1期
    罗锦堂《明代小曲》,台湾《大陆杂志》1954年卷九第1期
    季国平《北曲形成论——渊源篇》,《扬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
    季国平《北曲形成论——联套篇》,《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1期
    赵士林《从雅到俗——明代美学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3期
    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的发现与认识》,《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石麟《明代文学“俗”与“雅”的双向转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翁敏华《明清小曲的流变及其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管谨义《明清小曲散论》,《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3、4期。
    谢桃坊《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价值》,《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崔晓西《明代民歌述评》,《民俗研究》1997年第2期
    王星琦《散曲文学的文体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1期
    陈泳超《徐灵胎与<洄溪道情>》,《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罗斯宁《元代艺妓与元散曲》,《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王广超《元代散曲演唱传播试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滕新才《明朝中后期狎妓之风与文学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赵义山《论清代文人的小曲创作》,《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李雄飞、韩伟《清代“西调”研究述论》,《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
    李雄飞《“西调”考》,《艺术百家》2008年第3期
    李秋菊《明以来文献中“时调”的同义语与相关语辨析》,《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陈书录《民歌与徐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车振华《闲游之乐与警示之谈——徐灵胎及其<洄溪道情>》,《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廖泽香《明代民歌传播类型及功能研究》,《语文学刊》2009年第7期
    时俊静《[挂枝儿]与[挂真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李雄飞《“西调”文人题材解读》,《名作欣赏》2010年第1期
    李雄飞《“西调”市井题材略论》,《学术交流》2010年第1期
    杨栋《[山坡羊]曲调源流述考》,《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门岿《论怎样创立当今的诗体——从散曲的演化、民歌的升华和当今诗歌的进化说起》,《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6月第24卷第2期
    冯丹阳《[五更调]歌(乐)系传播的历史脉络》,《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赵义山《拓宽散曲研究的视野》,《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
    孙之梅《明代歌诗考——兼论明代诗学的歌诗品质》,《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刘士义《教坊、钟鼓司、乐户与青楼》,《船山学刊》2012年第1期
    刘士义《明代演乐文化脉络考》,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12年第1期
    谢伯阳《重订朱载靖散曲并记》,《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