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文化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运用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通过东北绘画艺术的个案考察,揭示中国美术文化的整体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一、论述近代中国美术文化的流变历程。首先阐释美术文化的定义,其次论述中国美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阐释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美术文化的转型,指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为东北地方美术的孕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物质生活的进步、社会新风尚的萌蘖、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审美趣味的转变,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美术的近代化历程,传统美术文化受到冲击,现代美术文化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主要论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绘画艺术状况,认为民初以后,东北传统绘画勃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方美术的发展,但这些画作艺术观念陈旧、表现手法单一,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民国时期东北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繁荣期”、“高速期”、“中兴期”、“多元期”四个阶段。
     三、论述民国时期东北画家群体。西方新式思潮和新式绘画手法的不断传入中国东北地区,但是东北画家无论是师承和绘画内容都保持着浓厚的传统画派特色。东北画家群的职业除画家外,仍有官员,社会活动家,革命者等。尤其指出革命家以画作作为宣传革命的新手段。东北画坛几位领袖人物的作品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种类齐全,较重形式;二是重温宋、元绘画,学习西洋画法;三是商业气息浓重;四是注重绘画本身。1919年以后,东北出现了两种传统绘画流派,各自成立社团,此外,也有一批画家提倡现代绘画。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东北美术的理论来源是相当匮乏的。
     四、主要论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绘画的特色,首先民国时期东北绘画艺术呈现出社会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社会变迁等社会因子对东北绘画艺术的影响;其次,民国时期东北绘画艺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不同时期的绘画,其艺术形式、蕴含的思想等诸多方面是各不相同的,但有时代的传承与流变性;最后,民国时期东北绘画艺术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东北社会是一个移民性很强的社会,其文化构成既有土著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有关内多区域的汉族文化,文化的交融使得该区域的绘画艺术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是一种地域的汇集。
     五、主要论述民国东北美术文化的影响。东北美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美术学科的确立,也加快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起步;同时,认为近代东北美术风格的变异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它打破了封建时代美术宣教的传统,有助于旧思想的破除和新思想的传播;另外,也对艺术的时代特征与美术史观的当代性进行了探讨。
This paper reveal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ese fine arts culture through thecase study of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 in approach of history, fine arts, sociology andso on. The following is the specific content: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on the cha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t culture. Firstlyexplaining the definition of art culture, secondly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each otherbetween the Chinese fine arts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inallyinterpreting the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China provided a good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local arts. The progress ofmaterial lif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ew way of life, deeply influenced the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fine arts history, meanwhile, traditional art culture andmodern art cultu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m,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diversification.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the northeast painting during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ise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promoted the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local art, but the idea of the paintings art was obsoleteand the expression was single, which could not satisfy the request of the ages. The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 was stag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of China, which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group of northeast painters during the period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ough western paintings of the new trend and newtechnique of northeas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 northeast painters stillmaintained a strong tradition of painting. The career of the northeast painters wasprofessional painters, officials, social activists, revolutionaries, and so on. It especiallypointed out that the revolutionaries took painting as a new means to publicize revolution. The works of the northeast painters had four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ieswas well-found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orm; reviewing the paintings in Song andYuan dynasty, learning western paintings; Commercial element was strong; payingattention to the painting itself. It appeared two traditional painting genres in northeastafter1919, which established communitie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 group of paintersadvocating modern painting. Overall, the theory source of the northeast art was veryscarce in this period.
     The fourth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rst of all,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presente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performance was the influence on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 by social culture, socialclass, social economy, social change. Secondly, the northeast painting art had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nally, thenortheast painting art showe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republic of China, the northeast was an immigrant society, its culture constituted bothindigenous ethnic culture and the area of the han nationality culture, cultural blendmade the painting art of the region to present a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fifth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rt culture during the period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art culture promoted theestablishment of the fine arts discipline, also sped up the start of the academic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variation of the northeast art style was the product of thechang in social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e. It broke the feudal age of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helping to break old ideas and spread new ideas. In addition,this part also discusses the era characteristics of art and the contemporaneity of arthistory.
引文
①[清]孙宝瑨编:《洮南府乡土志》,人类,1960年吉林省图书馆油印本,第6页。
    ②张瑨彦:《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页。
    ③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第六册,中华书局,1989,第31页。
    ①李松:《20世纪前期的湖社与京津地区画家》,《中国近代画派画集·京津画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①潘公展:从世界眼光观察二十年来之中国.《东方杂志》1924.21(纪念号):34-35页。
    ②刘厚生:《旧满洲档研究》,“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第179页。
    ①吴文晖.:艺术社会学之可能性.《东方杂志》,1936.33(8),第102页。
    ②俞剑华:天马会观画记.申报,1928年6月20日。
    ③胡蛮:《中国美术史》,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1年版,第186页。
    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第六册,专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年,第261页。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①写生画会添招会员,《申报》,1914年9月12日。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解放出版社1945年,第128页。
    ③吴梦非:五四前后的美术教育回忆片段,《美术研究》,1959年第3期,第42页。
    ④刘海粟:组织美术研究会之缘起,《申报》,1918年10月6日(11)。
    ①蔡元培:《新人生观:蔡元培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②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9页。
    ③杭春晓:《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第3页。
    ④杭春晓:《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第2页。
    ①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序言部分。
    ②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序言部分。
    ③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化批判》,上海创造社1928年,第4页。
    ④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页。
    ①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8页。
    ②著者按,此时北京画坛领袖金逝世,周肇祥和金城之子金潜庵不和,将中国画学研究会分解,使二者元气大伤,暂时进入低谷。
    ③沫若:无产阶级文艺是倾向社会主义的文艺,《文艺论集续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41页。
    ④王济远:我的美术谈(上)1923年8月3日(8),申报[N]。
    ①《诂经精舍八集序》、《章太炎全集(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郁达夫:艺术与国家,《创造周报》,1923年6月第7号,第1页。
    ③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
    ④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52页。
    ①刘百闵:民族问题在中国,《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一卷第三期,第26页。
    ②梁启超:论民气,中国之新民,《新民丛报》,新民丛报社1904年第24号,第1页。
    ③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版,简介。
    ①金观涛:《整体的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②姚敬斋:暑期杂感,《新蒙古》第2卷,第3期,1934年,第3页。
    ①[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5月-1878年7月,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③刘师培:《古政原始论之十.礼俗原始论》,刘师培全集,第二册,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54页。
    ①[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华书局1928年版,第115页。
    ①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②1919年2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青年与乡村》,便多次使用“知识阶级”一词,周作人在1919年3月翻译一篇英文《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时,也使用了“智识阶级”一词。
    ③杨伯峻注译:《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①吴友如:恭送圣蹟,《点石斋画报》,二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页。
    ①“僧与伶”[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二,清光绪间刻渐西村舍汇刻本,第17页。
    ②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1页。
    ①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①杨铨:中国近三十年之社会改造思想,《东方杂志》,1924.21(17),第51页。
    ②陈独秀:《独秀文存·学说与装饰品》,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第590页。
    ③华林:《艺术思潮》,合作出版社1925年,第59页。
    ④潘公展:从世界眼光观察二十年来之中国,《东方杂志》,1924,21(纪念号),第35页。
    ⑤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294页。
    ①参见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97页。
    ②[清]陈作霖:《炳烛里谈》,宣统三年刻本,古籍图书网。
    ①李大钊:《青年与农村》(1912.2),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文集》(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88-289页。
    ①年希尧(?-1739)在西方传教士、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协助下著有《视学》一书,介绍西方透视学理论。
    ②杨伯达:清代院画,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部分。
    ③杨伯达: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174页。
    ④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亚波罗》国立杭州艺术院1928年第五期,第401页。
    ①贺西林、赵力编:《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337页。
    ②孙玉泉润格广告,《东北新建设》,第1卷第4期,1929年。
    ①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93页。
    ②[清]张国淦:《黑龙江志略》,人种第二,户口.“黑水丛书”(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2389页。
    ③出自吴友如:《飞影阁画报》,上海,1896年9月创刊。
    ①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前言。
    ②王志纯编:《丹青文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0月,书中收录宋晓霞《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一文》,现状述评栏目。
    ①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页。
    ②入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我国今日之艺术,《亚波罗》1928年第9期,第842页。
    ③入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我国今日之艺术,《亚波罗》1928年第9期,第842页。
    ①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版,6卷1号。
    ①[德]凯萨林:中国艺术之重要,武耳译,《亚波罗》国立杭州艺术院1928年第3期,第173页。
    ①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29页。
    ②特约编辑名录,《美术生活》上海美术生活杂志社1934年4月封三。
    ③该成语出处有二者,一为韩信所提出的“粮仓”管理观念,二则是清代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不持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④俞剑华:七十五年来的国画,《申报》1947年9月21日(16)。
    ①水天中:中国画论争五十年,《历史·艺术与人》,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版,前言。
    ②[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69页。
    ①第一回1932年10月9日-16日;第二回1933年10月10日-17日;第三回1934年10月10日;第四回1935年10月19日-23日,他们的目标是研究纯粹艺术。
    ②1920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③刘伯骥: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台湾正中书局,1974,第173页。
    ④杜少虎: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第9页。
    ⑤[清]吴桭臣撰:《宁古塔.纪略》,《小方壶舆地丛钞》第一帙,第五册,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著易堂排印本,第344页。
    ①[清]冯一鹏撰:《塞外杂识》、《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年),第12页。
    ②朱偰:满洲移民的历史和现状,《东方杂志》1928年第25卷,第12号,第14页。
    ③[朝]朴趾源:《热河日记》卷一,盛京杂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37页。
    ④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88页。
    ①关定保等修、于云峰等纂:《安东县志》卷六,商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铅印本,第22页。
    ①陈独秀:答吕澂美术革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版6卷1号,第86页。
    ①山隐:中国绘画之近势与将来,《美术生活》上海美术生活杂志社编,1934年第1期。
    ②周宪文: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讲到学术中国化问题,《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期,第86页。
    ③东北文化月报发刊词,《东北文化月报》大连满蒙文化协会1925年,第93页。
    ①唐隽:我们的路线,《美术生活》,1934年第1期,第1页。
    ②山隐:中国绘画的近势与将来,《美术生活》,1934年第1期。
    ①山隐:中国绘画的近势与将来,《美术生活》,1934年第1期。
    ②郁达夫:《大众文艺》,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9月,第3页。
    ①谷凤池:历史研究的管见,《史地丛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会编第3期,1920年,第1页。
    ②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化批判》,丁悊编,上海创造社1928年,第13页。
    ①冯乃超译:拜金艺术,《文化批判》丁悊编,上海创造社1928年,第87页。
    ②何炳松: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前途,《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期,第60页。
    ③胡秋原:所谓学术中国化,《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期,第60页。
    ④《东北新建设》,第1卷,第4期,1929年,第2页。
    ⑤观云:一哄之时代研究之时代,《新民丛报》第21号。
    ①冯乃超译:拜金艺术,《文化批判》丁悊编,上海创造社1928年,第91页。
    ②《东北文化月报》,满蒙文化协会,大连,1925年,第93页。
    ③[俄]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吴有刚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7页。
    ④[清]杨宾撰:《柳边纪略》,卷一,“辽海丛书”(一),辽海书社排印本,1931-1934年,第6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三)卷九八,礼俗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1983年,第2256页。
    ①《北洋画报》天津光华美术印刷公司编,1935年第19256期(第26卷)第3页。
    ②《美术生活》,1935年第18期。
    ③列宁:《列宁选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71年,第8页。
    ①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版,序言。
    ②吕澂:美术革命,《新青年》第6卷第1号,第85页。
    ③[日]山田武吉:日本新满蒙政策之一页,《东北新建设》1929年2月,第5页。
    ①孙行予:艺术之单纯化与图按,《亚波罗》,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年第3期,第224页。
    ②孙行予:艺术之单纯化与图按,《亚波罗》,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年第3期,第224页。
    ③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71页。
    ④陈独秀:答吕澂美术革命,《新青年》第6卷第1号,第86页。
    ①杜少虎:《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2010年版,第24页。
    ②万青力:南北风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美术研究》2000年第4期。
    ①伧父:新旧思想之折中,《东方杂志》1919年16(9)第1页。
    ②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前言。
    ③孔庆东:《超越雅俗》重庆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8页。
    ①杭春晓:《渐进式的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家为中心的考察》,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3月版,第25页。
    ①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三),卷一一八,实业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1983,第2692页。
    ②王世选修、梅文昭纂:《宁安县志》卷一,舆地,测候,民国十三年(1924年)铅印本,第6页。
    ③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明,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前言。
    ①刘海粟: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览会,《学灯》1923年2月20日版。
    ②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64页。
    ③王云亮:宗白华中国画理论的“写实”一词,《美术研究》2009年第3期。
    ①郭沫若:中华全国艺术协会宣言,《创造周报》,创造社1923,10月7日,第14页。
    ②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第168页。
    ③蔡元培:美术的进化《东方杂志》,1920.17(22):1。
    ④《艺风杂志》1935(3):137。
    ①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10月25日。
    ①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27页。
    ②陈师曾于1923年辞世,金城于1926年辞世。二者均未过半百,但其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无可限量,尤其在当下“复兴”传统的思潮促使下,尤为重要。
    ③黄嘉音:复古运动,《时代漫画》,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第8期。
    ①若常:旧,《时代漫画》时代图书公司,上海,1936年第11期。
    ②杜少虎:《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西化社团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①郭沫若:瓦特裴德的批评论,《创造周报》1923年11月4日,第3页。
    ①罗家伦:答张溥泉来信.新潮,1919年第2期。
    ②朱万章著:《陈师曾.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③金城绘、云雪梅著:《金城——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①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31页。
    ②郑伯奇:国民文学论,《创造周报》1923年12月23日,第33号,第3页。
    ①散见于《申报》1918年4月30日、5月8日、6月1日相关报道。
    ①滕固:艺术与科学,《创造周报》1924年2月,第40号,第1页。
    ②刘百闵:民族问题在中国,《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一卷第三期,第19页。
    ③徐志摩:致新月的朋友,载虞坤林编《志摩的信》,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页。
    ④尼特:编辑后记,《艺术旬刊》,1932.1(2),第18页。
    ①储安平:知识分子、工商阶级、民主运动,《客观》第12期,1946年1月26日。
    ②辽宁大南门里辽海金石书画社,《东北新建设》,1929年2月,封三。
    ③《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5页。
    ④封三,《美术生活》,上海,1935年第18期。
    ⑤封三,《东北文化月报》,满蒙文化协会,大连,1925年。
    ①倭仁:《倭文端公遗书》,线装一函二册,无刻印者及刻印时间。
    ①时评,《申报》,1890年7月23日。
    ②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9页。
    ③朱自清:《论气节》,《知识与生活》第2期,1947年5月1日。
    ④熊十力:《十力语要初续》,台北乐天出版社1971年翻印本,第14页。
    ①刘百闵,民族问题在中国,《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一卷第三期,第16页。
    ①萨孟武.:文化进化论.《东方杂志》,1927,24(23):7。
    ②《东方杂志》第3年,第1期(1906年2月),第153页。
    ①季诚性:关于艺术的话:为艺风社第二届展览不合规格而作.艺风,1935,3(5):101。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上渝档》(二)3237条,乾隆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内阁,档案出版社1991年,第762页。
    ③[清]聂士成:《东游纪程》、《近代稗海》(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4页。
    ④梁启超:《新史学·论正统》,《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2页。
    ①从世界眼光观察二十年来之中国,《东方杂志》,1924年21(纪念号),第34页。
    ①Joseph Lvenson,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968, PP xi, xxvii。
    ②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③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页。
    ④余兴:《东北文化月报》,满蒙文化协会,大连,1925年,第88页。
    ⑤君忆:《奉天小学教育上一个紧要问题》,《东北文化月报》,满蒙文化协会1925年,第35页。
    ①王文璞修:《北镇县志》,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石印本,页码不详。
    ②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见《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③何炳松: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前途,《时代精神》,独立出版社1939年创刊号,第60页。
    ④[清]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日记·卷六》岳麓书社1985年,第321页。但是薛福成的理解和我们如今讨论的语境已大大不同。写实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在艺术多元化的思潮中探讨写意与写实已无关乎形而上的境界。更多的是落脚在形而下的技术层面中。
    ⑤汪亚尘:《中国艺术界十年经过的感想》,《时事新报》,1922年10月11日。
    ①[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前言,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2页。
    ①赵华胜:《赵华胜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序言。
    ①[唐]张璪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云烟过眼录》。
    ①李松:《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李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9月,第3页。
    ①郑振铎:《绅士与流氓》,载《文学评论》,1934年8月1日创刊号。
    ①罗继祖:《枫窗三录》,大连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①罗继祖:《枫窗三录》,大连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
    ①林逸鹏:中国画的未来之路,《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第135页。
    ①蔡元培:美术的进化.《东方杂志》,1920.17(22),第130页。
    ①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新青年》,1917.3(6),第4页。
    ②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三联书店2011年第2版,第1页。
    ③鲁迅:《鲁迅文集·杂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49页。
    ④蔡元培:《蔡元培文集》,线装书局1970年1月,第17页。
    ①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载《历史语言研究所》第1本第1分,1928。
    ①钟山隐:中国绘画之近势与将来,《美术生活》1934年3月。
    ②滕固:《唐宋绘画史·序》,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年。
    ①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
    ①林风眠:东西艺术之前途,《东方杂志》,1926.23(10),第104页。
    ②孙福熙:中国艺术前途之探讨,《艺风》,935.3(5),第32页。
    ①张君劢:欧洲文化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东方杂志》,1922.19(3)第121页。
    ②张君劢:欧洲文化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东方杂志》,1922.19(3)第121页。
    ③《学界刍言·节录》第一期,中国学生报,方杂志》,1906(2),第309页。
    ①孙恒:中国与西洋文明.《留美学生季报》,1914(4),第91页。
    ②郭绍虞:从艺术发展上企图社会的改造.《新潮》:北京大学新潮社,1920.2(4),第701页。
    ①严昌洪:《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湖南出版社1991年,第4页。
    ①[魏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美术论集》第三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8月,第33页。
    ③[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俞剑华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④[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俞剑华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同上。
    ①姚茹:品读沈周的题画诗,《当代艺术》2011年第4期。
    ②姚茹:品读沈周的题画诗,《当代艺术》2011年第4期。
    ③[清]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集团2009年12月,第21页。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第43页。
    ①[清]华琳:《南宗扶秘》,《四部总录艺术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2页。
    ②王盛烈:《王盛烈画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第3页。
    ①赵华盛:《赵华盛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2页。
    ①[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74页。
    ①殷双喜:当代艺术的多重文化选择,《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2009年5月28日。
    1.[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四,1893,同文馆铅印本
    2.王济远:《王济远欧游作品展览会集》(第一集),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印刷公司,1931年
    3.刘海粟:《欧游随笔》,中华书局,1935年
    4.张次溪:《白石老人自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
    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言部分,商务印书馆,1915年
    6.[清]孙宝瑨编《洮南府乡土志》,人类,1960年吉林省图书馆油印本
    7.张瑨彦:《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8.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第六册,专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
    9.刘厚生.《旧满洲档研究》,“长白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10.[德]格罗塞:《艺术之起源》,上海大东书局,1933
    11.陈独秀:《独秀文存·学说与装饰品》,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
    12.华林:《艺术思潮》,上海:合作出版社,1925
    13.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卷六》,长沙:岳麓书社,1985
    14.张百熙:《钦定学堂章程》,文海出版社,1902
    1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
    16.康有为:《中国学会报题辞》,《康有为政论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
    17.[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华书局,1928
    18.[明]陈继儒:《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19.刘师培:《古政原始论之十.礼俗原始论》,《刘师培全集》第二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20.[清]孙诒让撰,王文锦:《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
    2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22.《恭送圣蹟》,《点石斋画报》二集,中华书局1984
    23.叶秋原:《艺术之民族性与国际性》,上海:联合书店1929
    24.[法]爱里霍著,蔡威廉译,《中国艺术概论》,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
    25.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6.《诂经精舍八集序》、《章太炎全集(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7.朱万章:《陈师曾.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8.金城绘、云雪梅:《金城——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9.虞坤林编:《志摩的信》,学林出版社,2004
    3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上谕档》,档案出版社,1991
    31.[清]聂士成:《东游纪程》,《近代稗海》(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2.梁启超:《新史学·论正统》,《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33.[日]小越平隆:《满洲旅行记》(下),上海:广智书局刻本,1902
    34.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载《王国维文集》卷一,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35.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一》,载《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36.辜鸿铭:《春秋大义》,北京每日新闻社,1915
    37.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三)卷九八.礼俗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38.王世选修、梅文昭纂:《宁安县志》卷一,1924
    39.《论语·述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36
    40.《礼记·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36
    41.[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俞剑华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42.[清]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集团,2009
    4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4.[清]华琳:《南宗扶秘》,《四部总录艺术编》,商务印书馆,1957
    45.王盛烈:《王盛烈画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
    46.[汉]刘向《说苑·杂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7.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48.鲁迅:《鲁迅文集·杂文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9.蔡元培:《蔡元培文集》,线装书局,1970
    50.王扆昌:《中国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上海:上海市文化艺术运动会出版,1948年
    51.
    1.《绘学杂志》
    2.《申报》
    3.《东方杂志》
    4.《艺风》
    5.《留美学生季报》
    6.《新潮》
    7.《新青年》)
    8.《时事新报》
    9.《美术生活》
    10.《亚波罗》
    11.《文化批判》
    12.《时代精神》
    13.《时代漫画》
    14.《东北新建设》
    15.《史地丛刊》
    16.《主张与批评》
    17.《北洋画报》
    18.《创造周报》
    19.《新民丛报》
    20.《新蒙古》
    21.《美术研究》
    22.《艺风杂志》
    23.《学灯》
    24.《北京大学月刊》
    25.《艺术旬刊》
    26.《客观》
    27.《史学丛刊》
    28.《东北文化月报》
    29.《知识与生活》
    30.《艺术周刊》
    31.《文学评论》
    1.胡蛮:《中国美术史》,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1
    2.[日]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商务印书馆,1928
    3.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
    4.朱杰勤:《秦汉美术史》,商务印书馆,1957
    5.徐朗西:《艺术与社会》,上海:现代书局,1932
    6.吴梦非:《西画概要》,商务印书馆,1926
    7.滕固:《中国美术小史》.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8.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略.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9.李治亭:《东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10.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2.李霖灿:《中国美术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3.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14.参见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
    15.杭春晓:《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年
    16.刘伯骥:《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台湾正中书局,1974
    17.杜少虎:《合群开蒙二十世纪早期中国西画社团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18.[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
    19.《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0.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1.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民国之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23.杨伯达:《清代院画》,紫禁城出版社,1993
    24.杨伯达:《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紫禁城出版社,2002
    25.贺西林、赵力编:《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6.[美]舒衡哲:《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7.郁达夫,《大众文艺》,上海现代书局,1928
    28.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化批判》,上海创造社,1928
    29.[俄]史禄国:《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30.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31.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32.金观涛:《整体的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3.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4.石楠:《刘海粟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35.孔庆东:《超越雅俗》,重庆出版社,2009
    3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7.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
    38.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9.《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40.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反传统主义》,穆善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41.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2.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43.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见《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4.黄宾虹:《近数十年画考评》,神州国光影印社,1930
    45.李松:《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李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6.罗继祖:《枫窗三录》,大连出版社,2000
    47.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三联书店,2011
    48.[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49.[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
    50.熊十力:《十力语要初续》,台北乐天出版社,1971年翻印本
    51.王钧初:《中国美术的演变》,上海:文心书业社,1934年
    5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
    54.张赣生:《民国通俗小说论稿》,重庆出版社,1993
    55.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
    56.杨伯峻注译:《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57.
    1.张朝晖:《湖社的历史及其价值》,《美术史论》1993年第3期
    2.水天中:《中国画论争50年》,《历史.艺术与人》,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
    3.龚产兴:《陈师曾的文人画思想》,《美术史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1986年
    4.薛永年:《民国初年北京画坛传统派的再认识》,台北“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研究所,2001年
    5.万青力:《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
    6.侯军:《中国画与世纪现代潮——兼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与再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7.杨孝鸿:《传教士与西洋美术在近代上海的传播》,《艺术探索》2005年第2期
    8.袁宝林:《潜变中的中国绘画——关于明清之际西画传入对中国画坛的影响》,《美术》1995年第4期
    9.郎绍君:《以复古为革新——艺术演进的一种方式》,《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
    10.田居俭:《略论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变迁》,《历史研究》1986年第2期
    11.周积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
    12.吕鹏:《湖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13.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4.王一川:《现代性文学:中国文学的新传统》,《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15.林自栋:《美术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3期
    16.孔令伟:《民初与八十年代之后美术学研究比较》,《新美术》2001年3月
    17.万新华:《傅抱石留学日本及其对日本中国美术研究成果的译介》,《艺术学界》2001年第1期
    18.乔志强:《不能忘记的民国美术社团》,《收藏》2011年第11期
    19.孔令伟:《近代历史科学对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写作的影响》,《新美术》1999年第4期
    20.刘悦笛:《近代中国艺术观源流考辨——兼论‘日本桥’的历史中介功能》,《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21.孔令伟:《“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新美术》2008年第4期
    22.孔令伟:《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人的形象和意象》,《新美术》2004年第3期
    23.王齐洲:《“一代又一代文学”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载《文艺研究》2002年6期
    24.孙文忠:《继承与借鉴—试论水墨山水对景写生的艺术》,《文艺研究》2003年2期
    25.沈广杰:《中共辽宁省党史研究室》,《党史纵横》2012年第5期
    26.宋晓霞:《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
    27.郎绍君:《以复古为更新——艺术演进的一种方式》,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
    28.吕徵:《美术革命》,郎绍君、水天中编:《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29.水天中:《中国油画艺术成长的环境和背景,《中国现代绘画论评》,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30.薛永年:《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艺研究》,2001年第2期
    31.吴梦非:《五四前后的美术教育回忆片段》,《美术研究》,1959年第3期
    32.薛永年:《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派再认识》,《美术观察》,2002年第4期
    33.万青力:《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美术研究》2000年第四期
    34.王镛:《移植与变异——中印借鉴西方油画比较》,《文艺研究》2002年3月
    35.王云亮:《宗白华中国画理论的“写实”一词:,《美术研究》2009年第3期
    36.李公明:《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37.易英:《中国社会变革与中国现代美术》,《天涯》1998年第5期
    38.姚茹:《品读沈周的题画诗》,《当代艺术》2011年第4期
    39.殷双喜:《当代艺术的多重文化选择》,《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2009年5月28日
    40.林逸鹏:《中国画的未来之路》,《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