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语反复问句的历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分别描写远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反复问句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所蕴含的语言学理论问题。
     最先出现正反项带语气词、正反项之间带关联词的"VP-Neg-VP"式反复问句,然后才出现"VP-Neg"式反复问句。远占时期"VP-Neg-VP"式反复问句占优势地位,"VP-Neg"式反复问句用例较少。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以前,反复问句以"VP-Neg"式为主,"VP-Neg-VP"式用例较少,两种类型对比悬殊。唐代以后,"VP-Neg-VP"式反复问句逐渐增加,但"VP-Neg"式仍占据主要地位。元明清时期"VP-Neg-VP"式反复问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同时"VP-Neg"式句末出现新的否定词。
     反复问句起源于甲骨文中正反对贞的卜辞。反复问句的基本结构形式——正反并列结构还可用于陈述句,该结构体具有多种句法功能。"VP-Neg"式反复问句末尾的Neg除了“无”由于语音演变虚化为语气词以外,“不”、“未”等否定词并未虚化,“无”由否定词虚化为语气词是汉语史上语音变化促使新的语法成分产生的一种表现。
The present dissertation describes Posi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f Chinese from remote antiquity period to Qing Dynasty including remote antiquity period,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Wei Dynasty and Jin Dynasty,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Sui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etc. The main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o reveal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underly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si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f Chinese.
     Among two types of Posi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f Chinese "VP-Neg-VP" appears first, then "VP-Neg" appears."VP-Neg-VP" was in a dominant position,"VP-Neg" was few.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VP-Neg" occupy a main position."VP-Neg-VP" became more and more in number and New negative in " VP-Neg" appear.
     Posi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f Chinese originated the opposite Sentences that were set of two. Positive-Negative Structure has syntactic function. The negative "Wu"(无)in "VP-Neg" changed into function word because of phonetic change.
引文
①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f究综述》第477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①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 《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②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遇笑容、曹广顺《中古汉语中“VP不”式疑问句》,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又载:曹广顺、遇笑容《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
    ④李小凡《也谈“反复问句”》, 《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⑤吴振国《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 《语言研究》1990年第2期。
    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285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②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①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1.4, 《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收入《吕叔湘文集》第三卷《汉语语法论文续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①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②黄氏文中的“AB不A”型、“A不AB”型反复问句分别对应"VP-Neg-V"、 "V-Neg-VP"型反复问句。不过前者在删略时长度不受VP是否完整的限制。
    ①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①吴振国《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 《语言研究》1990年第2期。
    ②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3.3,《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①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2.3,《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②吴振国《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 《语言研究》1990年第2期。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②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③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④我们用“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说法,这个说法把主谓结构等同于句子。我们认为主谓结构和其它结构一样,首先是句法组合。至于这个句法组合是直接形成句子,还是充当句法成分,这是由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句法地位和句法层次决定的。当然主谓结构直接形成句子,并非像刘世儒所说的那样,是“融解”了。(参阅朱德熙《语法答问》)
    ①黄正德《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3.2,《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
    ①吕叔湘《汉语文法要略》、黄正德(1988:§1.2)。
    ②邵敬敏(1996:13)
    ③参看《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
    ④刘月华(1987)。
    ⑤刘月华(1987)。
    ⑥邵敬敏(1996:13)
    ⑦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
    ⑧李小凡《也谈“反复问句”》, 《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刘丹青《苏州方言的发问句“可VP”句式》, 《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
    ①参看李小凡《也谈“反复问句”》, 《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②参看李小凡《也谈“反复问句”》, 《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③刘子瑜《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载郭锡良主编《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①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 《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收入《中国语文200期纪念刊文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①郭沫若《殷契粹编》,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管燮初《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第22页,中国科学院1953年;孙锡信《语气词“麽”的来历》, 《中国语言学报》第7期,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①冯春田《秦墓竹简选择问句分析》,《语文研究究》1987年第1期。
    ②引自冯春田(2000:700)。
    ①梅祖麟《现代汉语反复问句式的来源》, 《历史语言学研究集刊》第 49本,1978年。
    ①《敦煌变文集》原书不是这样标点,我们酌加修改。
    ②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第9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③张美兰《祖堂集语法研究》第210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①此例转引自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第3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李崇兴:《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明代语言成分》, 《语言研究》2007年。
    ①丁勇《元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义,2007。
    ②丁勇《元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义,2007。
    ③据《直说通略》自序,知其为括苍(今浙江青田,元属处州路)人。
    ④《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正反问句不间入语气词的只有两例:是不是我的仙鹤?若是我的呵,则小它来。(《七里滩》四折,白)为酒上遭风雪,为酒上践程途。这酒浸头和你重相遇,哎!酒爹爹安乐否?(《遇上皇》二折[牧羊关])
    ①刘镜芙《<金瓶梅词话>中的选择问句》, 《中国语文》1994年第6期。
    ①梁山泊头领绰号“没遮拦”、“没面目”、“没羽箭”没有计入。
    ①傅惠钧《<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0年)
    ①徐正考《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5期。
    ①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第477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①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①遇笑容、曹广顺《中古汉语中“VP不”式疑问句》,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又载:曹广顺、遇笑容《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
    ②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淡语气词“麽”的产生》, 《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③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郭芹纳《训诂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①按:正反并列选择问句与反复问句是有区别的。王力这里所谓正反并列法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VP--Neg"式反复问句。
    ②郭锡良《汉语史论集》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③王力《汉语语法史》,第56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①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②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③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
    陈梦家1956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0年版。
    [日]太田辰夫1958 《中国语历史文法》 (修订译本),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志村良治 《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译本,中华书局1995年版。
    曹广顺1995《近代汉语助词》,语文出版社。
    刁晏斌2007 《(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方一新、王云路2006 中古汉语读本》(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冯春田1987《秦墓竹简选择问句分析》,《语文研究》第1期。
    冯春田2000《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傅惠钧2000《<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傅惠钧2004《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 《古汉语研究》第2期。
    傅惠钧2006《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 《古汉语研究》第1期。
    高育花2007《元刊<全相平话五种)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何亚南2001《<三国志>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姜蕾2007《<儒林外史>中的反复问句研究》,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期。
    蒋冀骋、吴福祥1997《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
    蒋绍愚、曹广顺(主编)2005《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1994《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2005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正德1988《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 《中国语文》第4期。
    李崇兴2007《从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看<元曲选>宾白的时代语言成分》,《语言研究》第4期。
    李崇兴2009《语文识小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崇兴、祖生利、丁勇2009《元代汉语语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思明1983 《从变文、元杂剧、<水浒>、 <红楼梦>看选择问句发展》,《语言研究》第2期。
    李思明1984 《正反选择问句中否定词发展初探》,《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李素英2006《<聊斋俚曲>中的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小凡1990《也谈“反复问句”》,《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李小军2008《从句法语义和语气词系统特点看“无”取代“不”》,《北方论从》第4期。
    李炎2003《醒世姻缘传》正反疑问句研究, 《古汉语研究》第3期。
    刘坚、蒋绍愚(主编)1990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唐五代卷),商务印书馆。
    刘坚、蒋绍愚(主编)1992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宋代卷),商务印书馆。
    刘坚、蒋绍愚(主编)1995《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元代明代卷),商务印书馆。
    刘坚2005《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刘坚等1992《近代汉语虚词研究》,语文出版社。
    刘镜芙1994《(金瓶梅词话)中的选择问句》,《中国语文》第6期。
    刘开骅2006 《中古汉语VP-Neg式疑问句句末否定词的虚化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4期。
    刘开骅2008《唐以前的"VP-Neg-VP"式反复问句》, 《古汉语研究》第2期。
    刘开骅2008《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刘开骅2008《中古汉语疑问句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刘勋宁1998《祖堂集》反复问句的一项考察, 《现代汉语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刘子瑜1994《敦煌变文中的选择疑问句式》, 《古汉语研究》第4期。
    刘子瑜1996《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载郭锡良主编《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
    龙国富2004《姚秦译经助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福腾1996《醒世姻缘传》的反复问句, 《语文研究》第1期。
    罗骥2002《北宋疑问语气词“麽”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吕叔湘1985《疑问·否定·肯定》, 《中国语文》第4期。收入《吕叔湘文集》第三卷《汉语语法论文续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梅祖麟1978《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来源》, 《历史语言学研究集刊》第49本。
    潘允中1982《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
    裘锡圭1988《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第1期。收入《中国语文200期纪念刊文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宋金兰1996《论反复问句A不A产生的年代》, 《青海师专学报》第1期。
    孙玉文2000《汉语变调构词研究》 (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孙锡信1992《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复旦大学出版社。
    孙锡信1993《语气词“麽”的来历》, 《中国语言学报》第7期,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孙锡信1997《汉语历史语法要略》,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孙锡信1999《近代汉语语气词》,语文出版社。
    孙玉文2000《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汤洪丽2008《汉语正反问句的历时演变考察》,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海棻、邹晓丽1991《古汉语反复问句源流探查》,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第4期
    王海棻1981《古代汉语反复问句源流初探》, 《语文教学通讯》第8期。
    王海棻1986《近代汉语中一种新型反复问句》,《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
    吴福祥1996《敦煌变文语法研究》,岳麓书社。
    吴福祥1997《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中国语文》第1期。
    吴振国1990《关于正反问句和“可”问句分合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语言研究》第2期。
    伍华1987《论<祖堂集>中以“不、否、无、摩”收尾的问句》, 《中山大学学报》第4期。
    武振玉1998《东汉译经中所见的语法成分》,《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
    武振玉200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初探》,《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第1期
    席嘉1996《<元曲选>宾白中语气词“麽”》,《语言研究》第2期。
    萧经2008《<洛阳伽监记>句法研究》,中国q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正考1986《近代选择疑问句的演变》, 《吉林大学研究生论文集刊》(社会科学版)第2期。
    徐正考1988《唐五代选择疑问句系统初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4期。
    徐正考1996《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
    徐正考1996 《元明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述析》,郝长海主编《心路历程——吉林大学文学院纪念校庆五十周年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
    许培新2003《<聊斋俚曲集>反复问句探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第4期。
    杨逢彬2000《对殷墟甲骨刻辞中“雨不雨”、“雨不”的考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杨永龙2003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 《语言科学》第1期。
    叶建军、刘慧青2009 “莫(不)VP—Neg?"句末Neg的虚化问题》,《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叶建军2008《(祖堂集>疑问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华书局2010年版。
    殷伟2006《<五灯会元>反复问句及选择问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俞光中、[日]植田均1999《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
    俞理明2000《<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 《中国语文》第3期。
    俞理明2001《(太平经>中非状语地位的否定词“不”和反复问句》,《中国语文》第5期。
    俞理明2004《从东汉文献看汉代句末否定词的词性》,《汉语史学报》第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遇笑容、曹广顺2000《中古汉语中“VP不”式疑问句》,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又载:曹广顺、遇笑容《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
    袁宾、徐时仪、史佩信、陈年高2001《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
    张敏1990《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学研究:共时分布及其历时蕴含》,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张玉金2007《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章一鸣2001《<水浒传)中与反复问相关的几种句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赵新1994《论"V-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演变》,《湖北教育学院学 报》(哲社版)第1期。
    钟兆华1997《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研究》第1期。
    朱德熙1985《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中国语文》第1期。
    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1991《"V-Neg-VO"与"VO-Neg-V"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中国语文》第5期。
    朱冠明2007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 《汉语学报》第4期。
    朱庆之1990《佛典与古汉语词汇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祝敏彻1995《汉语选择问、正反问的历史发展》, 《语言研究》第2期。
    祝敏彻1999 《<国语> <国策>中的疑问句》,《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