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探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低下,理论品位不高,理论研究状况亟待改变这一存在于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理论研究中的思维问题,是每个研究者都要面对的问题,理论思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理论成果的好坏,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理论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思维除了能够应对理论研究中的创新需要外,还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教育管理研究中理论思维问题的研究,找到改变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状况的办法,为我国教育管理理论水平的提升做出有益的探索。总的来说,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问题,理性思考“应然”问题,提出“理论思维”的问题,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一定的理论思维模型。第二部分,现状扫描,梳理“实然”状态,用建构的理论思维模型来反思当前教育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其原因。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建构“应然”与“实然”联系的具体路径,针对教育管理理论思维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出解决教育管理研究思维发展的新路径。
     本研究除导论外,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属于模型建构,第二章属于理论探讨,第三章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反思,第四章侧重问题的解决。具体内容为:
     第一章: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范式建构。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基础条件、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等四个方面来建构教育管理理论思维的模型。其中,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基础条件中,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立场构成了其重要的两个方面。知识基础方面,强调哲学知识、教育管理知识和一般的知识的作用;价值立场方面,认为在当前的教育管理研究中存在以理论取向为主和以实践取向为主两种主要价值立场。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中,强调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就是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对象,主张研究教育管理现象是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中,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过程是科学的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方式(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中,认为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存在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形成了非理论表达和理论表达两种形式,并从狭义的理论体系出发,强调理论表达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中的作用,构建出理论表达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由概念组成的范畴逻辑体系的理论表达,另一种是由非概念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理论表达。
     第二章: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理论探究。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基础条件中,知识基础方面,强调哲学知识对于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有较大的建构作用;价值立场方面,认为教育管理的研究应该坚持以理论取向为主的教育管理研究价值立场。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中,强调教育管理现象的研究,具体在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范围内展开。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中,强调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中,强调理论表达对于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现状及反思。本章试图用建构起的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模型分别从中、外两个方面对教育管理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反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反思中,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基础条件的知识基础方面,哲学知识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作用明显;价值立场方面都有较清晰的服务实践取向。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方面,能够围绕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等几个范畴展开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中,能够注意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路径。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多注重运用概念组成的范畴体系来表达理论成果,表达形式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中国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反思中,基础条件的知识基础方面,哲学知识较差,很多研究者没有哲学基础;价值取向方面,其价值的取向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理论的实践应用。理论思维的内容方面,理论思维的对象层次不高,只研究具体问题,而没有上升到范畴来对内容进行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中,不注意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路径。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方面,不强调理论表达的作用,影响了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表达。
     第四章: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对策建议。针对中西方、国内外教育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基础条件中,知识基础方面,重视哲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具体从加强教育管理知识论研究和改善教育管理知识结构两方面入手;价值立场方面,要以理论取向为主,具体要实现教育管理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内容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范畴的概括,用范畴形成的体系来建构教育管理的理论,具体就是要对教育管理活动、体制、机制、观念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概括和总结,使得研究的内容在四个范畴之内都能得到全面的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方式(方法)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的探寻来找到背后实质内涵,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管理研究的科学进行。教育管理研究理论思维的表达形式就是要探索形成范畴、非范畴,概念、非概念等不同形式的理论表达新形式。
The study for the current level of ou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in general not higher, which is a real problem exists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thinking in theoretical studies is researchers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will directly compete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with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inking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heoretical thinking Able to respond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novation, also can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I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to change the current wa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statu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hina'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Overall, this study ha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about Basic problem, rational thinking "ought" proposed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 it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and construct certain theoretical thinking model.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tatus quo scan, sort out the "Practice" state, with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model to reflect on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find out the reason. The third part, solve problems, construct "ought" and "Practice" Contact specific pa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oretical thinking i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build a new path to sol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inking.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modeling,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chapter three focusing on the real problems of reflection,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problem solving. The specific content:
     Chapter Ⅰ:Paradigm construc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basic condition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conten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ways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four areas to construct theoretical thinking mode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mong them, in the basic condition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knowledge base and value standpoint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two. In Knowledge base, emphasizing the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nowledge and general knowledge; in value standpoint, the view in the current study have theory-oriented and practice-oriented approach based mainly two main value standpoint. the conten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emphasis o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dvocated the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s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content. In the ways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view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research process is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way of thinking (method). In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ory system that exists both broad and narrow, forming a non-theoretical and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wo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starting from a narrow theoretical system, emphasizing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ole,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construct two main forms:one is composed by the scope of the concept of logical system theoretical expression, the other is formed by a non-conceptual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literary works.
     Chapter Ⅱ:Theoretical explore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basic condition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knowledge base, emphasizing the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thinking have a greater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in value standpoint, the management of that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the conten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emphasiz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phenomena, specifically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cep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four. the ways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he emphasis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emphasizing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mportance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Chapter Ⅲ:The status and refle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etical thinking. This chapter tries to construct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mod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were from in to out two aspect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o sort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and thus find the problem. Theoretical stud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status and reflec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knowledge base, the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have the significantly role; value standpoint have a clearer stance aspects of practice orientation. The conten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can be arou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duc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cepts. The ways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t is possible atten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research path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more emphasis on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expression consisting of areas to express mention to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unity with. Chinese contemporary statu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knowledge base,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is poor, many researchers have no philosophical basis; value orientation, the orientation of its valu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The content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theoretical thinking object level is not high, only the study of specific problems, and did not rise to the content areas to study. Theoretical thinking way (method), a carelessly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research paths. Theoretical thinking forms of expression, the expression does not emphasize the role of theory, aff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ory.
     Chapter Ⅳ:The Suggestion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For the West and the domestic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problems, fro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f trying to giv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Educ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the knowledge base, attention to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for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particular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of knowledge from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knowledge structure two-pronged approach; value standpoint, we should mainly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specifically to achieve educ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content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to stand a certain theoretical study of object height on a broad scope, with a category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 for activities,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concepts, etc. different levels of summary and conclusion, making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y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four can get a comprehensive study. The ways (methods)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s through different ways (methods) to explore to find the real meaning behind, fundamentally promo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nduct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about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category or non-category, concept or non-concepts, such as different forms of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new forms.
引文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5页。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②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③ 该观点出自周霖博士论文:《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④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⑤ 张新平:《论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2期。
    ⑥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 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②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 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③ 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① 孙绵涛等著:《中国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77、78页。
    ② 康翠萍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本质研究的若干方法论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① 对于二位哲学家的主要观点及研究成果,将在后边的论文中详细呈现。
    ① 王涞鳝:《本体思维论:从意识到实践的飞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刘冠军王维先编著:《科学思维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王小燕:《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华南理工大出版社,2006年版。李淮春:《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② 陈中立杨楹:《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张恩宏:《思维与思维方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③ 董英哲:《理论思维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④ 赵雄善:《大脑思维的逻辑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⑤ 陈勇勤:《管理思维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⑥ 邵志芳:《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版。
    ⑦ 杨楹:《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⑧ 张洁:《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① 张宝山 姜德刚:《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期。杨小微:《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类型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② 李枭鹰:《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应然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5期。
    ③ 唐德海 李枭鹰:《复杂性思维与多学科研究:功能耦合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论》,《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④ 蔡福全:《以辩证思维方法推动区域教育管理创新》,《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12期。
    ⑤ 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的适应思维范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
    ⑥ 宋卫东:《中学校长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思维方式》,《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8期。
    ⑦ Greenfield,T.B. & Peter Ribbin.(Eds.).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oward a human science.Londen:Routledge. (1993).
    ⑧ 尽管这里对Mind(心智)进行的讨论不能等同于对思维的理解,但仅从人的内心活动对于人的认知所产生的作用上看,这里的心智是能够通过思考和感知而发现真理、发现自我的,从这个层面说,它所要探讨的就是通过主体的思考而去感知、认识客体的活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维的特征。
    ① Colin W. Evers. Culture, Cognitive Pluralism and Rationalit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2007 (39), p364-382.
    ② Gabriele Lakomski. Renewing the mind or bringing the knowledge age to the schoolhous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7(51),p315-327.
    ① 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② 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① 详见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60-362页。
    ② 董英哲:《理论思维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①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② 以下论述参考孙绵涛教授论文:《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和重构》,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主要观点。
    ① 该示意图依据孙绵涛教授提出的新范式方法论相关理论观点绘制。
    ② 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中):我是怎样研究教育管理理论的》,《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③ 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中):我是怎样研究教育管理理论的》,《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④ 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中):我是怎样研究教育管理理论的》,《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① 孙绵涛:《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② 该网站隶属英国Emerald出版集团,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专家评审期刊,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出版。通过该网站可以搜集到《Jou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等专业性的国际期刊及相关文章。
    ③ 孙绵涛 罗建河:《教育管理理论若干问题的探索》,载于《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① 李永鑫 李艺敏:《学校管理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陈颖健 张惠群:《新思维范式》,科学技术文献,2002年版,第8页。
    ②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①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
    ② 杨楹:《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8页。
    ① [英]F·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1页。
    ② [英]F·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1页。
    ③ [英]F·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2、43页。
    ① 施泰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6页。
    ②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1975年版,第56页。
    ③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1975年版,第64、65页。
    ① 杨楹:《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德]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27页。
    ① 相关内容参见董英哲:《理论思维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1页。
    ① 以下观点参阅张全新:《形成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7-157页。
    ① 黄浩森 张昌义:《知识与思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① 刘建明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559-560页。
    ① 欧阳忠明:《边界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学科互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5。
    ② Thomas Paxson. Mod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1996, (2):45.转引自欧阳忠明:《边界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学科互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5。
    ③ Allen. F.Repko. Interdisciplinarity research:Process and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7.
    ① Julie Thompson Klein. Interdisciplinarity:History, theory& practice.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转引自欧阳忠明:《边界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学科互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5。
    ② Julie Thompson Klein. Interdisciplinarity:The strength of loose concepts-boundary concepts, Federative experiment and disciplinary growth:The case of immunology.History of Science 1992, (4):371-396.转引自欧阳忠明:《边界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学科互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5。
    ① [美]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著,姜智芹译:《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哲学--现代教育管理观引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②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51页。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页。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② 相关论点思想参考孙绵涛教授对于“理论体系”的相关认识观点。参见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 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1页。
    ① 参见孙绵涛:《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② 参见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 参见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持续探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④ 可参见相关文献:1. Greenfield,T.B. & Peter Ribbin.(Eds.).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oward a human science.Londen:Routledge. (1993):The man who comes back through the door in the wall:Discovering truth, Discovering self, Discovering organizations. 2. 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1996). explor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herentist application and critical debates. Oxford:Pergamon Press:Educating the Brain.
    ⑤ 参见黄兆龙:《现代教育管理哲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⑥ 参见高洪源、刘淑兰主编:《庙算之道——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版。
    ⑦ 参见李桂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1年版。
    ① 孙绵涛:《我的学术反思》,《教育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
    ① 这里没有将论文全部呈现,只列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意在体现体其研究的特点。
    ② 孙绵涛:《我的学术反思》,《教育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
    ③ 孙绵涛:《我的学术反思》,《教育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
    ① 高洪源:《学校战略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2页。
    ② 高洪源:《学校战略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2页。
    ③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① 具体内容参见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 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②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 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③ 相关详细论述参见戚建:《关于教育管理思维的探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第5期。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董英哲:《理论思维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 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论辩证法的批辩本性》,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①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持续探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页。
    ①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① 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② 本部分内容参考孙绵涛教授相关学术观点。
    ③ 相关内容参见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54页。
    ① Greenfield,T.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Scinece in Educatinal Administration,in Thomas Greenfield & Peter Ribbins,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oward a Human Science.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P134.
    ②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① Greenfield,T.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Scinece in Educatinal Administration,in Thomas Greenfield & Peter Ribbins,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oward a Human Science.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P135.
    ② Hoy,W. K.and Miskel,C.G.(198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third edition). New York:Random house.p2.转引自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① 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① 罗建河,孙绵涛:《西方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① 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① 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② 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6页。
    ① D.E.Griffiths(1994),Theoretical Pluralism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In R.Donmoyer,R. Sheurich and Mr.Imber(eds.),The Knowledge Bas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Multiple Perspectives.Albany,NY:Suny Press,pp.300-309.
    ② D.E.Griffiths(1997),The Case for Theoretical Pluralism.Educational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Vol 25(4),p.372.
    ① 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页。
    ① 贺乐凡关于“20世纪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① 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1991). Know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Oxford:Pergamon Press.P2-3.
    ② [博士论文]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③ 吴秀娟关于“20世纪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有哪些重要流派?”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① 张济正:《我国教育管理管理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年第3期。
    ② 吴秀娟关于“20世纪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基本阶段/有哪些重要流派?”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③ 贺乐凡关于“20世纪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历程赋予我们哪些启示?”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①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② 黄崴主编:《教育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① 此观点引自于孙绵涛教授对于这一问题的考证,详见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②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① 参见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85页。
    ② 吴秀娟关于“20世纪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历程赋予我们哪些启示?”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初探》,载《中小学管理》,1987年第2期。
    ② 黄云龙:《现代教育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234页。
    ③ 贺乐凡:《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载《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4期。
    ④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3、84页。
    ① 张新平:《论教育管理学的“两层面三层次”方法体系》,《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② 程刚:《论心理学中思辨研究的必要性》,《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① 详见孙绵涛:《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中国教育管理理论的新体系——代发刊词》,《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博士论文]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② 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1991). Know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Oxford:Pergamon Press. p2.
    ①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① 贺乐凡关于“21世纪的教育管理研究将面临哪些重要的研究课题?”的谈话。引自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
    ② 与此相关的著作有: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博士论文]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① 转引自[博士论文]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② 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1、Miantao Sun, The Concept of Tizhi in Chinese Education. Laol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4.
    2、Simon,H.(1945)Administrative Behavior: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New York:Free Press.
    3、Taylor,F.W.(1915).The Pri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New York:Harper&Brothers Publisher.
    4、Thomas Greenfield & Peter Ribbins, Greenfiel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oward a Human Science. New York:Routledge,1993.
    5、Christopher Hodgkinson(1978). Towards a Philosophy ofAdministration.Oxford:Blackwell.
    6、Christopher Hodgkinson(1983). 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Oxford:Blackwell.
    7、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1991). Know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Oxford:Pergamon Press.
    8、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1996).explor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herentist application and critical debates. Oxford:Pergamon Press.
    9、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2000).Do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Practice.Oxford:Pergamon Press.
    10、Heiman, Marcia, Ed.; Slomianko, Joshua, Ed. Thinking Skills Instruction:Concepts and Techniques. Building Students'Thinking Skills Series.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87.
    11、Adair, John. The Concise Adair on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Part one:Creative thinking.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04.
    12、Litecky, Larry. Creating Active Learning with Examples Drawn from the Social Sciences. Strategies & Solutions 2. Community College Press,1998.
    13、Newkirk, Thomas. Critical Thinking and Writing:Reclaiming the Essay. Monographs o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Number 3. Eric Clearinghouse on Reading,1989.
    14、Bloomsbury Business Library-Deal with Stress:Chapter 4:Thinking around problems. A&C Black Publishers Ltd.
    15、Gilead, Amihud. Necessity and Truthful Fictions:Panenmentalist Observations. Rodopi,2009.
    16、Ryba, Rhoda L. Systems Thinking. Today's Management Methods,1996.
    17、Gabriele Lakomski, Colin W. Evers.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organization theory:philosophical problems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11.
    18、Daniel A. Wren.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3th Edi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1987.
    19、Simon,H.,Adminnistrative Behavior: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Adminnistrative Organization,2ndedn. New York:Free Press.
    1、Miantao Sun,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fter 1978: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10(24).p314-329.
    2、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Science, systems, and theoretical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 road less travelle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12(50).
    3、Colin W. Evers. Remembering PESA:An intellectual journe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2009(41),p788-793.
    4、Colin W. Evers. Culture, Cognitive Pluralism and Rationalit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 Theory, 2007 (39), p364-382.
    5、Colin W. Evers. On Generalising from Single Case Studies: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s.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6(40),pl 1-526.
    6、Colin W. Evers.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Scienc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3(31),p29-41.
    7、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Theor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naturalistic direc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1(39).
    8、Colin W. Evers. Leading 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s:A Contribution from the New Cognitive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2000 (3). p239-254.
    9、Colin W. Evers. Educaton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ew philosophy of sci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88(26).
    10、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Scienc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 postpositivist conceptio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6,32(3).
    11、Colin W. Evers, Gabriele Lakomski. Three Dogmas:A Rejoind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4(32).
    12、Gabriele Lakomski, Colin W. Evers. Passionate rationalism:the role of emotion in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10(48).
    13、Gabriele Lakomski. Functionally adequate but causally idle:w(h)ither distributed leader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8(46).
    14、Gabriele Lakomski. Renewing the mind or bringing the knowledge age to the schoolhous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7(51),p315-327.
    15、Gabriele Lakomski. Organizational change, leadership and learning:culture as cognitive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01(15).
    16、Gabriele Lakomski, Colin W. Evers. The incomplete naturalist. Donald Willower on science and inquiry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1(39).
    17、Paul T. Begley. Explor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herentist Applications and Critical Debat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8(36).
    18、John J.Srapleton.,Thomas Greenfield and the study of decision mak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1994,22(4).
    19, Gabriele Lakomski. CRITIC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87(25).
    20、Saiz, Carlos; Rivas, Silvia F. Evaluation of the ARDESOS Program:An Initiative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1(11),p34-51.
    21、Karakas, Scott L. Cre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Arts and Sciences:Some Examples of Congruence. Forum on Public Policy Online,2010(2010).
    22、Cotter, Ellen M.; Tally, Carrie Sacco. Do Critical Thinking Exercises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2009(33).
    23、McCollister, Karen; Sayler, Micheal F. Lift the Ceiling:Increase Rigor wit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Gifted Child Today,2010(33),p41-47.
    24、White, David A. Gifted Education:Thinking (with Help from Aristotle) about Critical Thinking. Gifted Child Today,2010(33),p14-19.
    25、Mandernach, B. Jean.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Critical Thinking:Integrating Online Tools to Promote Critical Thinking. InSight:A Collection of Faculty Scholarship,2006(1),p41-50.
    26、Doerr, Mark, Ed. How Critical Is Critical Thinking? FACTC Focus,2010. Faculty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s.31 pp.
    27、Choy, S. Chee; Cheah, Phaik Kin. Teacher Percep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among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9(20),pl98-206.
    28、McBain, Robert. How High Can Students Think? A Study of Students' Cognitive Levels Using Bloom's Taxonomy in Social Studies. Online Submission.10 pp.
    29、Loes, Chad;Pascarella, Ernest;Umbach, Paul. Effects of Diversity Experiences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Who Benefit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2(83),p1-25.
    30、Vieira, Rui Marques; Tenreiro-Vieira, Celina; Martins, Isabel P. Critical Thinking: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11(22),12pp.
    31、Vieira, Rui Marques; Tenreiro-Vieira, Celina; Martins, Isabel P. Critical Thinking: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11(22),p43-54.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余纪元等译:《工具论(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斯通普夫,菲泽著,丁三东等译:《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4、[英]休谟 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5、[法]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法]笛卡尔著,徐陶译:《第一沉思录》,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7、[英]弗朗西斯·培根著,杨立信,毕秉钧译:《学术的进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英]弗朗西斯·培根著,许宝骙译:《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9、[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判断》,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德]黑格尔著,黄昀,常培育译:《小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德]黑格尔著,杨之一译:《逻辑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4、[德]黑格尔著,王诚,曾琼译:《精神现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版。
    15、[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先验唯心论体系》,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6、[德]黑格尔 著,王诚,曾琼译:《精神现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德]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19、[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 等译,胡世襄等校:《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0、[德]格哈特·福尔迈著,舒远招译:《认识进化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1、[瑞士]皮亚杰:《心理学与认识论:一种关于知识的理论》,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22、[德]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3、[英]休谟著,关运文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4、[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5、[美]埃德·拉宾诺威克兹著,杭生译:《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6、[美]斯滕伯格,史渥林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7、[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8、[美]约翰·杜威著,刘伯明译:《思维术》,中华书局,1926年版。
    29、[美]J.M鲍亨斯基著童世骏等译:《当代思维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0、[苏]谢·列·鲁宾斯坦著赵璧如译:《关于思维和它的研究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31、[英]斯蒂芬·里德著崔十安秦苑译:《管理思维创新:如何构建你的心智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T.S.库恩著李宝恒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33、[美]约翰·查菲著姜丽蓉刁继田李学谦编译:《批判性思维》,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4、[美]詹姆斯·L·亚当斯著张令振鲁忠义译:《如何突破你的思维障碍》,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版。
    35、[日]泽田允茂著郑春瑞译:《思维的逻辑》,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36、[德]福尔迈著舒远招译杨祖陶校:《进化认识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7、[英]罗伯特·汤姆生,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
    38、[英]爱德华·德博诺,聂晓华等译《头脑的机制——思维的源头在哪里?》,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39、[美]S·E·佛罗斯特著吴元训等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40、[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41、周祯祥:《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张晓芒:《创新思维训练》,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43、杨名声刘奎林: 《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创造和创新思维及方法》,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7年版。
    45、王天成:《创造思维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创造思维理论的精华》,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6、王伟民段安平主编:《创造思维学》,西安出版社,2010年版。
    47、卞华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陈承贵主编:《创造性思维方法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9、胡珍生刘奎林:《创造性思维学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0、吴进国:《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51、水木:《创造卓越: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版。
    52、丁祯彦,吾敬东:《春秋战国时期观念与思维方式变革》,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53、赵雄善:《大脑思维的逻辑原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刘觐龙 韩湘文:《大脑与思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5、李习彬,李亚:《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6、赵文林 谢淑君:《当代思维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57、邱仁宗:《当代思维研究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8、徐博涵:《邓小平改革的哲学思维》,西安交通大学,1994年版。
    59、潭元享:《断裂与重构:中西思维方式演进比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0、吴彤:《多维融贯:系统分析与哲学思维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1、王克喜:《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线装书局,2007年版。
    62、芦丽君:《高教管理创新思维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3、王涞鳝:《本体思维论:从意识到实践的飞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5、陶文楼:《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66、陈勇勤:《管理思维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67、殷智红,叶敏《管理心理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魏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69、汪周永张桂安:《黑箱的奥秘:思维科学新论》,安徽人们出版社,1989年版。
    70、林学谛:《环境、交住与思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1、施羽尧:《教育思维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2、杨楹:《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3、刘悦伦:《决策思维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4、温寒江,连瑞庆主编:《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5、苗启明:《辩证思维方式论——狭义辩证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6、张大松:《科学确证的逻辑与方法论》,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
    77、张则幸,金顺福:《科学思维的辩证模式》,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
    78、吕国欣侯成亚:《科学思维的工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9、马清江:《科学思维方法》,黄河出版社,2002年版。
    80、刘冠军王维先:《科学思维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1、黄辉,骆永清,李奇:《科学思维与干部工作方法:思维科学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3、王小燕:《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4、张汉如:《科学探索中的思维·作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5、毕富生:《科学研究与思维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86、徐本顺殷启正解恩泽:《科学研究中的探索性思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7、胡懋仁:《科学与思维——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变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8、孙正聿:《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辩本性》,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9、董英哲:《理论思维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90、刘富钊:《理论思维学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1、苏越 古中和:《立体思维与现代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92、钱学森等著 彭放编:《灵感之谜》,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93、孙利天:《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4、黄顺基高炯忠:《论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它的范畴体系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95、施正一:《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96、马特:《论逻辑思维的初步规律》,三联书店,1954年版。
    97、肖君和:《论思维——思维探新》,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98、林先发司马志纯:《论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9、周祯祥,胡泽洪主编:《逻辑导论:理性思维的模式、方法及其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0、迟维东:《逻辑方法与创新思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01、陆证麟:《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版。
    102、张晓芒:《逻辑思维训练》,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103、楚明锟:《逻辑学:正确思维与言语交际的基本工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4、吴格明:《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105、王干才:《矛盾思维概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06、方川,王怀义:《民俗思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7、冯亮主编:《磨砺思维之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8、罗楠:《批判性思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9、金顺福 汪馥郁主编:《辩证思维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
    110、于惠棠,:《辩证思维逻辑学》,齐鲁书社,2007年版。
    111、李甦平:《中国思维座标之谜——传统人思维向现代人思维的转型》,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2、董英哲:《双重智力统一论——科技与理论思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3、卢明森:《思维奥秘探索——思维学导引》,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4、李洪玉:《思维策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15、卢希悦:《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6、尚志英:《思维的镜子——现代逻辑概述》,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17、朱长超:《思维的历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18、勒绍彤:《沉醉的神往——审美思维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119、王全志:《思维的迷途:偶然性和必然性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0、刘芳:《思维的薪火》,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121、张浩:《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2、王亚南:《思维发展的心理机制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3、张永声主编:《思维方法大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124、张则幸 余式厚 黄华新编著:《思维方法与规则》,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5、田运:《思维方式》,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26、陈中立 杨楹 林振义 倪健民:《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7、陈叔瑄:《思维工程——人脑的智能活动和思维模型》,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28、章沛:《思维规律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9、洪昆辉:《思维过程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0、山西省思维科学学会编:《思维科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1、刘奎林 杨春鼎:《思维科学导论》,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132、田运:《思维科学简论》,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133、陈尚武:《思维科学论稿》,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
    134、山西省思维科学学会编:《思维科学探索》,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5、田运:《思维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6、马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37、夏甄陶李淮春郭湛:《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8、崔宁:《思维世界探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39、孙洪敏:《创新思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40、倪健民:《思维文明:维度与建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1、刘培育:《创新思维导论》,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42、张永声:《思维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143、陈新夏 郑维川 张保生:《思维学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4、李之群:《思维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5、张恩宏:《思维与思维方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146、王玉新:《思维着的哲学智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47、赵东海,唐晓岚:《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版。
    148、李淑文:《创新思维方法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9、朱德生 冒从虎 雷永生:《西方认识论史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0、楚明锟:《现代管理:创新思维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1、尹毅夫 肖红:《现代管理思维》,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152、张香兰:《现代教育思维的转向:从实体到过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3、孔维民 杨维约:《现代思维》,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54、张维真:《现代思维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5、韩民青:《现代思维方法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6、荣开明等著:《现代思维方式探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7、丁润生等著:《现代思维科学》,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15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编:《现代思维与改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年版。
    160、赵林:《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1、张全新:《形成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2、杨春鼎:《形象思维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63、何邦泰,焦尧秋:《形象思维学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64、李传龙:《形象思维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165、范连生:《一代伟人的精神精华毛泽东辩证思维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6、高清海:《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67、黄书进:《哲学思维方式解读》,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168、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169、黄浩森张昌义:《知识与思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70、杨春鼎:《直觉、表象与思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71、杜相枕:《智慧的摇篮:创造性思维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2、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3、张岱年成中英:《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4、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5、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6、夏铮:《自然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77、汪海东:《综合思维方式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8、贺壮:《走向思维新大陆:立体思维训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79、盛钧平:《最新思维方法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0、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1、张胜勇:《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82、陈嘉明:《建构与范导——康德哲学的方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83、孙振东:《教育研究方法论探索》,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4、傅世侠罗玲玲:《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85、刘元亮等编著:《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6、陈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7、许光明:《创新思维简明读本》,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88、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9、于丁春:《哲学方法论》,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190、陈颖健张惠群:《新思维范式》,科学技术文献,2002年版。
    191、杨春鼎:《教育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2、张景焕陈月茹郭玉峰:《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3、陈伙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194、吴定初:《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理论与方法探析》,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95、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6、李学农王晓柳:《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7、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世界教育思想发展探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9、魏传宪:《创新思维方法培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0、张斌贤诸洪启:《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01、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02、陶志琼:《新旧之间:教育哲学的嬗变》,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
    203、刘元亮等:《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4、崔自铎:《认识论研究》,求实出版社,1986年版。
    205、章士蝾:《西方认识论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6、耿洪江:《西方认识论史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07、姜国柱:《中国认识论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8、孙绵涛:《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09、孙绵涛:《教育管理哲学——现代教育管理观引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0、孙绵涛,罗建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1、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12、吴志宏主编:《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13、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14、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持续探索》,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15、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6、高洪源、刘淑兰主编:《庙算之道---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版。
    217、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8、黄崴主编:《教育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9、黄志成,程晋宽:《现代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20、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21、黄兆龙:《现代教育管理哲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22、褚宏启主编:《中国教育管理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23、袁锐锷:《外国教育管理史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4、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5、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6、萧宗六:《教育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7、袁祖望:《中外教育管理比较》,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9、秦梦群:《教育行政理论与应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
    230、杨颖秀著:《教育管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3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主体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3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5、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236、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237、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教育出版,2002年版。
    238、卢明森主编:《创新思维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39、刘彦生:《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40、肖卫:《创新思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1、陶伯华马禾:《创新思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2、刘卫平:《创新思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3、拉尔夫·L·基尼著叶胜年叶隽译:《创新性思维实现核心价值的决策模式》,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4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5、[博士论文]朱春玲:《民国早期(1912年-1927年)大学教育管理研究》,河北大学,2004年。
    246、[博士论文]周加仙:《基于脑的教育研究:反思与对策》,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47、[博士论文]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48、[博士论文]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49、[博士论文]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50、[博士论文]吴舸:《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
    251、[博士论文]罗建河:《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知识论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52、[博士论文]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53、[博士论文]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54、[硕士论文]彭娟:《整合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与思维方式的变革》,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55、[硕士论文]王海龙:《论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培养》,燕山大学,2008年。
    256、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7、丁少武:《思考·探索·实践:创新思维的延伸》,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8、王健:《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9、杨雁斌:《创新思维法(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0、香山科学会议主编:《创新思维在碰撞中闪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1、刘彦生:《西方创新思维方式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2、[美]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63、[美]路易斯·P·波伊曼著 洪汉鼎译:《知识论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4、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65、姚文忠:《元教育科学导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6、李桂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1年版。
    267、杨逎虹:《现代教育管理原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版。
    1、孙绵涛:《关于教育观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4期。
    2、康翠萍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本质研究方法论的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3、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活动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6期。
    4、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探讨》,《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第4期。
    5、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管理现象、本质和规律问题再探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8期。
    7、孙绵涛:《关于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关系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8、孙绵涛、康翠萍:《关于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1期。
    9、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10、孙绵涛、罗建河:《教育管理理论若干问题的探索》,《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11、孙绵涛:《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教育研究》,2004年第12期。
    1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13、孙绵涛:《论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14、孙绵涛:《论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15、孙绵涛康翠萍:《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11期。
    16、孙绵涛康翠萍:《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兼论教育管理现象的基本范畴》,《教育评论》1997年第4期。
    17、孙绵涛:《论教育体制及其改革》,《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8、孙绵涛:《论人类生活方式的本质及其复归—关于知识信息社会生活方式的探讨》,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9、孙绵涛:《试论教育管理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2期。
    20、孙绵涛:《提高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品位,创建教育管理理论新体系》《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21、孙绵涛:《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2、罗建河,孙绵涛:《西方自然连贯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23、孙绵涛:《学科论》,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24、孙绵涛,刘丹:《中国大陆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25、孙绵涛:《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26、孙绵涛:《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7、孙绵涛:《主体教育管理观初论》,《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期。
    28、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我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管理理论》(上),《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1期。
    29、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我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管理理论》(中),《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30、孙绵涛:《我的教育管理理论观:我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的基本形态及教育管理学科论和教育管理活动论》(下),《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31、孙绵涛:《教育管理人论论纲》,《教育管理研究》2005年第3期。
    32、康翠萍:《教育管理的归属与定位之我见》,《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2期。
    33、康翠萍等:《10年来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内容分析》,《教育管理研究》2006年第2期。
    34、张新平:《反思与建构:教育管理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5、张新平,杨小燕:《格林菲德教育管理思想对话》,《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36、张新平:《格林菲尔德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9期。
    37、张新平:《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38、张新平:《关于教育组织管理批判理论的探讨》,《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
    39、张新平:《关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五个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期。
    40、张新平:《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与范式的思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41、张新平:《管理要突出一个“理”字》,《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11期。
    42、张新平:《激励法: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第2期。
    43、张新平:《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44、张新平:《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问题》,《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12期。
    45、张新平蒋和勇:《教育管理的困境与方法转型》,《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6、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关联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47、张新平:《论教育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8、张新平:《论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2期。
    49、张新平:《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50、张新平:《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51、张新平:《批判与构建:李宗吾教育思想的两大主题》,《中小学管理》,2010年第4期。
    52、张新平:《实地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的第三条道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53、张新平陈学军:《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类型》,《教育学报》,2011年第1期。
    54、张新平陈学军:《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55、张新平:《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教育探索》2000年第11期。
    56、张新平:《陶行知校长学的七个命题探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57、张新平:《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8、张新平:《析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问题》,《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1期。
    59、张新平:《析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60、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61、张新平蒋和勇:《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7期。
    62、张新平:《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63、吴志宏孙锦明:《改革开放30年:学校管理改革与实践述评》,《中小学管理》,2008 年11期。
    64、吴志宏:《探讨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走向》,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
    65、吴志宏:《现代教育管理方式综述》,《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第11期。
    66、吴志宏:《美国教育管理类著作的特点》,《中小学管理》,1998年第10期。
    67、杨颖秀:《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轨迹、价值取向及其对研究者素质的挑战》,《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28期。
    68、杨颖秀、赵庆祥:《关于教育管理三维结构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69、高洪源:《“篮子”的哲学——琐议学校制度创新策略》,《中国教师》,2003年第1期。
    70、高洪源:《对中外中小学“自主管理”的几点比较与思考》,《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
    71、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1期。
    72、黄崴:《从传统到现代: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73、黄崴:《关于教育管理学科体现建构问题的探索》,《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74、黄崴:《关于教育主体与客体问题的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75、黄崴:《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解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
    76、黄崴:《教育管理的客体论与主体论》,《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12期。
    77、黄崴:《教育的超越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78、黄崴:《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律、现象、活动还是问题》,《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第6期。
    79、黄崴黄峰:《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概念、分类与整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80、西方古典组织理论及其模式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与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81、黄崴:《西方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
    82、黄崴:《中国教育思想跨世纪变革思路》,《未来与发展》1997年第1期。
    83、黄崴:《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84、黄崴:《主体性教育论纲》,载《教育评论》1997年第4期。
    85、黄崴:《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社会发展》,《未来与发展》,1994年4期。
    86、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87、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5日。
    88、褚宏启:《研究学生:学校发展的基石》,《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5期。
    89、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研究趋向》,《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90、冯大鸣:《世纪初的国际教育管理走向——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卡德威尔教授的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4期。
    91、程晋宽:《论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转换》,《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92、李云鹏程晋宽:《教育理论研究何所求》,《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1期。
    93、程晋宽:《论西方教育管理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94、程晋宽:《西方教育管理批判理论的“批判”》,《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95、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自然杂志》,1983年第8期。
    96、李德顺:《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势》,《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1期。
    97、郭丽君:《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第2期。
    98、刘复兴:《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99、毕世响:《教育范式·教育思维·教育智慧》,《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00、刘庆昌:《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
    101、王帅:《教育思维:偏移与纠偏》,《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02、张向众:《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趋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03、李子华:《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向及其实践意蕴》,《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104、杨小微:《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类型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05、舒家捷杨艳萍肖云龙:《论思维现代化教育的三大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
    106、杨叔子:《思维是关键关键在超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107、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中国教育学刊》, 2001年第4期。
    108、李余生殷辉安:《“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1期。
    109、钱波唐瑛何绍芬:《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10、王子南:《百年教育管理思想回顾》,《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11、彭阳红:《从“体系建构”到“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6期。
    112、郝风亮:《从理论向实践的回归——国内教育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及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13、杨天平:《当代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中的“学”之辨》,《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5期。
    114、杨天平:《对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反思性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115、蒋和勇张新平:《对教育管理现代化概念及研究范式的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116、孙孝文:《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思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17、赵宏强:《对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高教探索》,1994年03期。
    118、贺乐凡:《对我过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思考》,《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
    119、常斌:《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7、彭未名吴鹏:《反视与前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11期。
    108、郭丽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5期。
    109、张俊玲:《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范式研究》,《世纪桥》,2006年第11期。
    110、汪惠菊:《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发展中的案例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2期。
    111、刘玉静:《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及价值重构》,《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112、王玉丰:《回顾·困惑·前瞻——对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点思考》,《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3、冯大鸣孙孝华:《简析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若干缺陷与误会》,《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1期。
    114、杨天平黄宝春:《教育管理“学”之辨析》,《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
    115、王磊胡中锋:《教育管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116、蔡灿新:《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7、贺乐凡:《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4期。
    118、吴卫国郑再生:《教育管理研究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6期。
    119、杨晓华:《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探析》,《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教育文化版。
    120、刘建张新平:《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内涵、特征与转型》,《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3期。
    121、李震峰:《教育研究立场的选择与确立》,《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
    122、徐娟:《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热点问题综述》,《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6期。
    123、张波:《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发展趋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124、方征:《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研究——中国教育管理研究新进展》,《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第3期。
    125、从卫兵:《实证研究与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与管理》,2006年9月20日。
    126、彭志越刘献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百年回顾》,《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第1期。
    127、郭冬生朱开芳杨海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8、臧乃青:《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129、郭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状况和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5期。
    130、李碧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展取向的困惑及出路》,《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1期。
    131、李素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的对峙与融通》,《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132、楚旋:《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问题分析与展望》,《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33、杨天平:《西方教育管理研究100年》,《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134、何玉静:《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理论的变革特点及启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35、邬志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及有关方法论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第4期.
    136、孙孝文李俊:《哲学视角下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选择》,《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9年第9期。
    137、郑玉生:《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与发展趋向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38、蔡克勇:《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五十年》,《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139、李金杰:《走向整合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40、吴靖吴琼:《科学方法论的变迁与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141、蒋友梅:《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形成的“格式塔”模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142、伏荣超:《教育研究中不同思维方式的例证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3期。
    143、张晓霞:《跨世纪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44、靖国平:《略论教育管理哲学中的几个矛盾范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145、黄兆龙:《论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7年第6期。
    146、吕星宇:《论教育研究的生成性思维转向》,《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47、蒋礼杨建朝:《论教育研究复杂性思维的培养》,《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10期。
    148、张宝山姜德刚:《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期。
    149、姜德刚张宝山:《再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期。
    150、林良章:《思维科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4年第1期。
    151、潘久武:《谈科研思维及其类型特点》,《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2期。
    152、许建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前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153、李碧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展取向的困惑及出路》,《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1期。
    154、王江 杨全印:《关于教育研究目的、结果与思维方式的思考》,《江苏高教》,2001年第1期。
    155、王磊胡中锋:《教育管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156、周霖:《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学原创》,《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57、童俐诸燕赵晶:《教育理论研究新思维:归属与建构》,《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
    158、何华宇:《建国以来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年第3期。
    159、何华宇:《西方管理理论与思想百年发展的回顾及思考——从历史中寻找管理的坐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60、陈孝彬:《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1期。
    161、吴畏:《陶行知教育思想:历久常新与时俱进》,《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6期。
    162、张新平:《论教育管理学的“两层面三层次”方法体系》,《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