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中国廉政法制的开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以建设法治国家为目标的今天,阻滞我国法治建设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贪腐,贪腐已成为了我们社会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恶性肿瘤,日益侵害其他正常肌体,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和及时惩治,最终必将吞噬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建设成就。历史富于启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类的发展从来是个历史的过程,从来都是在历史中发展进步。因此,及时预防和有效惩治贪腐现象,需要吸取古今一切反贪治贪的有效方法和举措,扒梳和整理我们的反贪腐历史,从中总结并发现贪腐的一般规律和立廉反腐的手段和方式,为我们提供理论的指导和经验的借鉴。
     本文正是将六十年前一场规模浩大的以惩治贪腐为目的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在“三反”运动开展的全国宏观背景下从西南地区“三反”运动的运行情况着手,全面审视这场建国初期开展的著名的反贪腐斗争实践。本文力图通过在对这一运动在西南地区的运行状况进行详细描述的和研究的情况下,弄清楚新中国廉政法制体系初步形成的过程和其中值得借鉴与汲取的方式或举措,进而透析出廉政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宝贵教训,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当代廉政法制建设系统中的重点、难点的突破,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撑。
     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就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相关概念和研究资料做了说明。除绪论部分外,全文共分为六章。分别从“三反”运动开展的背景,“三反”运动的发动与廉政法制建设的草创,“三反”运动的深入与廉政法制的调试,“三反”运动的结束与廉政法制的创制以及对“三反”运动意义和廉政法制建设的评价与反思这五个章节展开,最后一章通过归纳得出惩贪治腐的根本途径在于廉政的法制化这一观点。文章通过上述内容尝试对“三反”运动的全貌和西南地区“三反”运动的详细情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廉政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第一章:“三反”运动开展的背景。本章主要考察了建国初期“三反”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三反”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其因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而引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在对贪腐行为斗争建立起来的理论与经验的自然结合与实践。从国内情况来看,“三反”运动前,新中国面临加快经济的恢复,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其面临大量财政赤字急需填补,建设资金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进一步巩固政权,整理革命队伍以及培养改造干部,调整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以应对国内各种势力的冲击,也是一个很复杂但是很重要的问题。而从国际情况来看,抗美援朝战争持续近一年时间,且久拖不决,严重地消耗着国内生产的成果,因此如何尽快摆脱这样的窘境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最后,由于开展“三反”运动之前,因为国民党旧法统被宣布废除,因此“三反”运动也是在一个相对的法制“空白”区间展开的。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共产党仍然在保持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信心和决心,在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理论指导下,采用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开展反腐败斗争所积累起来的群众运动方式的经验展开了建国以后对贪腐的第一场“重大战役”。
     第二章:“三反”运动的发起与廉政法制的草创。本章主要关注“三反”运动的初步发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廉政法律的草创,另外对西南地区开展“三反”运动的初步情况做了论述。“三反”运动始于1951年11月1日,东北局向中央作《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由于贪污腐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报告反映出的贪污现象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于同年12月1日发布《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该文件是全国性开展“三反”运动的重要标志。《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作为廉政建设的草创性文件阐明了“三反”运动开展的意义,范围和程序,但是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文件,且缺乏严格的法律形式和规范性表达。在全国的统一指导下,西南地区也开始开展了“三反”运动。在运动开展初期主要经历了“学习文件,筹建组织”和“检查坦白,群众检举”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初步揭露了西南地区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倾向,但同时也暴露出运动开展不平衡,运动表现得较为激进以及将运动范围斗争扩大化等诸多问题。
     第三章:“三反”运动的深入与廉政法制的调适。本章主要关注“三反”运动在深入过程中全国的情况以及这一时期廉政法制的调整,同时指出了西南地区在这一阶段反对贪污过程中的问题。“三反”运动在全国发动起来以后不久,就逐渐转入到打击大贪污犯的方向上。这一阶段明确了打击大贪污犯的必要性、大贪污犯的标准,打击大贪污犯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而随着运动的深入,中央的廉政法制建设也进行了调整。前一阶段由于僵化地分配和安排打击大贪污犯的人数、部门、时间等做法,导致了“三反”运动在打击大贪污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但后来经及时发现,并通过颁布《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和政策的方式,逐渐将运动中对于贪污犯的打击拉回到正轨。该文件也是“三反”运动深入阶段表明廉政建设思路变化,并以此继续处理贪污犯的暂时的依据。西南地区打击大贪污犯的运动基本在中央的布置下进行,也因为关于大贪污犯、小贪污犯的指标、名额与时间的等问题的僵化规定,在运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违法现象,例如造成贪污犯被吊打,贪污犯自残、自杀,家属自杀等恶劣的情况。这些情况在中央及西南各地不断发布的政策及规定的命令下,在经过政策调整和说明后均得到了缓解。
     第四章:“三反”运动的完成与廉政法制的创制。本章主要关注“三反”运动的结束与新中国廉政法制体系的创立。“三反”运动在经历10个月后,于1952年10月开始走向结束。结束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将运动中抓到的贪污分子给予适当的惩罚,另外对贪污分子贪污的赃款赃物予以追缴。本着严惩贪污金额多,影响恶劣,坦白少的贪污犯;宽免贪污数额小,退赃情况好和坦白多的贪污分子的原则,“三反’运动的完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处理贪污分子的需要,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三反”运动中成立人民法庭的规定》、《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款、赃物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规定,这些文件形成了新中国廉政法制建设的基本样式和制度创建,尽管这些文件还有明显不足,但至此,新中国对贪腐的治理从审理依据、审理机构、赃物追缴等方面都形成了制度化的建设。西南地区依据上述文件及相关精神,据此对贪污分子进行了处理,将之前阶段过激做法导致的错案、假案予以了纠正,受处理的贪污犯的数量明显下降。西南地区“三反”运动所获的胜利也促进了西南各地廉政制度的建设,并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五章:“三反”运动与新中国廉政法制建设的反思与评价。本章就“三反”运动开展的意义和新中国通过“三反”运动建立的廉政法制进行了反思。“三反”运动为新中国积累了建设资金,支援了朝鲜战争;净化了社会陋俗,开创了良好风气,另外还纯洁了党的风气,巩固了政权稳定,这些作用不可磨灭。但是由于“三反”运动发动的方式是群众运动,在运动中难免会造化社会秩序混乱。另外,由于新中国对国民党的旧法统予以废除,使得新中国在打击贪污行为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政策及运动方式予以驱动,这种做法导致法律本身容易出现缺陷,也容易使得政策和法律相混淆,并由此代替法律,对法制建设一定的不利影响。
     结语:本部分通过对“三反”运动的总体考察得出的结论,认为无论是个人命令还是群众运动,都不是长期反腐的最优选择。因为法律独特的作用和效力,使得其成为最佳的廉政实现方式,因此廉政法制化是遏制贪腐的必由之路。
Nowaday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as the goal, the biggest problemunderm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s corruption. Corruption has become the cancerof our society and impairing the function of other systems with the trend of deterioration. If itis not held back in time, it will harm the whole achievement we’ve got so far since theReform and Opening. History is for reve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rive and decline, and the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is a process of history. Accordingly, precaution and preclusion ofcorruption need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anti-corruption in history, so asto grop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rruption and to extract the measure of anti-corrup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g scaled “Three-Antis” Movement sixty years ago as the studying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Three-Antis” Movement in the southwest,and gives a solid inspection on the famous anti-corruption practice ever in the early period ofChina. By studying the movement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the article tries to figure out theshaping of early construction of the law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worthy moves and stepstaken, so as to further outline the order and experience within, which is aimed to betterimprove our present anti-corruption law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a precious theorybasis.
     The prolegomenon of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choice, theproblem being studied,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relative concept and studying material.Apart from the prolegomenon, the article breaks down to six chapters. It starts with thebackground of the movement, and studies the draft idea of the initiation, the tryout of themovement, the ending of the movement, the creation of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 thesignificance of it and the retrospect overall,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furnishing usefulexperi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
     Chapter One: the background of the“Three-Antis” Movement. This chapter studies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Three-Antis” Movemen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China.The“Three-Antis” Movement gad a profound interior and exterior background. It is triggeredby the Movement of production promotion and retrenchment, and is the combination ofexperiential theory and natural practice of the anti-corruption activities since the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situation, before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the newly founded China was in face of expediting economyresurrection, propell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which the huge gap offiscal deficit needed to be filled in and construction fund was in huge need as well. In addition,it was a complicated and yet urgent issue to manage the revolution team, foster cadre, keepthe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 class and cope with the forces domestic andabroad. As for as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had lasted for nearly a year, which had gravely consumed the GNP and posed a tough issue to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 Last, since the old law of Nationalist Party had been abolishedbefore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the legal basis of the Movement was in a blank region.In confidence and decision to jump out the historical periodic order, and in guidance of thetheory of guarding against the sugar-coated bullets of bourgeois, the form of mass movementsince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against corruption was taken.
     Chapter Two: the draft idea of initiation of the“Three-Antis” Movement. Thischapter focuses on the initial moves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draft idea of the anti-corruptionlaw in the process, and the discourse upon the preliminary phase of the “Three-Antis”Movement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is included.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commenced inNovember,1st,1951, when the northeast bureau reported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about adocument named “The Report of Practicing Production Promotion and Retrenchment, andFurther Continuing the Anti-corruption; Anti-waste; Anti-bureaucracy”. In consideration ofthe graving matters of corruption, the Central Committee showed great concern and issued“The Decision on Simplification of Policy, Production Promotion and Retrenchment, andAnti-corruption; Anti-waste; Anti-bureaucracy”, which is a sign of the “Three-Antis”Move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Decision on Simplification of Policy, Production Promotion and Retrenchment, andAnti-corruption; Anti-waste; Anti-bureaucracy”, as the draft document for anti-corruptionconstruction, illust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vement, and defined the range andprocedure, however, it was lack of strict legal form and regulatory narrative. Under theunified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 the southwest region started the “Three-Antis” Movement.The early period of the movement experienced two phases of “document study andorganization establishment” and “Confession and Report”. These two phases revealed theinclination of corruption, waste, and bureaucracy in the southwest, and exposed the issues ofimbalance, radicalness, and out of range of the movement.
     Chapter Three: The propelling of “Three-Antis” Movement and the adjustment ofthe anti-corruption law.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pelling of “Three-Antis” Movement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anti-corruption law,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givenphase of the anti-corruption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Shortly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he“Three-Antis” Movement, the big movement of fighting big corruption criminals followed. Inthis phase, the necessity of fighting big corruption criminals, the definition of big corruptioncriminal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fighting against them were defined. With the propellingof the movement, the Central Committee adjusted the law of anti-corruption. In the previousphase, due to the demand of certain numbers of corruption criminals assigned to individualdepartment, huge deviation was caused during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By laterpublishing documents like “The Regulatory Rules on Correcting Corruption, Waste andBureaucracy and Other Issues by The Retrenchment and Inspection Committee of the CentralCommittee”, the movement was held back on track. This document showed the change in theways and ideas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and was also the temporary referenceguidance of punishment of the corruption criminals. The movement of fighting big corruptioncriminals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was basically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and due to the rigid task of big and minor corruption criminals to be caught, radical situationsrose in the process, such as causing suicide family members of corruption criminals andsevere punishment. These phenomena were mitigated under the command of the CentralCommittee with all kinds of policies and documents.
     Chapter Four: the closure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the legal system of anti-corruption. This chap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losure of the“Three-Antis” Mov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nti-corruption of thenewly founded China. After10month’s movement,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graduallycame to an end in October,1952. Appropriate punishment was given to the corruptioncriminals and the proceeds concerned were reimburse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trictlypunishing those with huge corruption proceeds, grave society impact and little confessions,and condoning or absolving those with small amount of corruption proceeds which werereturned.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gained huge success. For the need to punishcorruption criminals, the Central Committee promulgated several rules including “theDecision on establish the People’s Cour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theRegulatory Rules of Reimbursement of corrupted proceeds by the Retrenchment and Inspection Committe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Regulations of Anti-corruption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se rules constructed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constructionof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 in China. Although improvement was needed, but theyprovided a solid basis for the judgment reliance, judgment institutions and proceedsreimbursement, and systematically prepared for the closure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Following the rules above, the southwest region punished the criminals by law, and previousradical measures were rectified, and the amount of corruption saw large declination. Thevictory in the movement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set a good example and form sound societyhabits.
     Chapter Five: the Retrospect and evaluation of anti-corruption legal systemconstruction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This chapterreview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legalsystem.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accumulated construction fund for China, supported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and it cleansed the society habits, formedhealthy atmosphere, and purified the air in the Party and consolidated the reign, which werenot to be forgotten. In the meantime, the“Three-Antis” Movement was a mass movement,which inevitably caused some chaos. In addition, due to the abolishment of the old laws of theNationalist Party, the movement of anti-corruption was driven by regulatory rules and policies,and led to the confusion of law and rules, the temporary replacement of laws by rules, whichput the construction of law system in disadvantage.
     At las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hree-Antis” Movement we have to clearly realizethat neither individual order nor mass movement is the best choice for long termanti-corruption, and because of the unique effect of the law, we must construct the legalsystem to do the long term work of anti-corruption.
引文
1[美]阿克顿:《自有与权力》,侯建、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42页。
    2《吕思勉遗文集》(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9页。
    4岳胜:“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严重教训”,《天津师院学报》,1975年第4期。
    5张均民:“发扬革命传统:将反腐蚀斗争进行到底”,《哈尔滨师院学报》,1975年第3期。
    6天津市物资局政治理论组:“坚决抵制‘资产’风”,《天津师院学报》,1975年第3期。
    7参见孙瑞鸢编写:《“三反”“五反”运动》,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此阶段对“三反”运动的表述,多数著述都与“五反”运动一起予以描写,并未单独将“三反”运动相对较为独立地与“五反”运动分开进行研究,而关于国史、党史的研究著作也大多将“三反”“五反”问题合在一块表述,例如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郑德荣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8参见王朝彬编著:《“三反”实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此书是最早以“三反”运动为专题进行研究的著作,但其实录体裁的写作方式和表述,却又使得该书不宜当作严格的学术著作来看待。
    9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吴仲炎:《中共武汉党史大事记》,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刘崇文、陈绍畴主编:《刘少奇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该书从1987年开始出版刊印,直到1998年全套文稿完成,整理收集了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的手稿、讲话或谈话记录稿,以及经他名义发表的其他文稿,较客观的记录了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国家领导人进行的国内外重大政治活动,思考的问题以及就这些实践形成的观点、理论与政策,是研究党史、现代史的重要材料。
    11唐正芒:“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的主要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年第4期。
    12苏克尘:“从‘三反’、‘五反’看今日的反腐蚀斗争”,《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13参见朱耀华:《西安市“三反”、“五反”运动研究——兼论“三反”、“五反”运动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启示》,2006年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参见王顺生、李军著:《“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此书系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后出版的。该书的出版实际也意味着“三反”运动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
    15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三反”、“五反”运动·河南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档案馆编:《“三反”、“五反”运动·江苏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李新著,陈铁建整理:《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彭真传》编写组编著:《彭真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6鲁林,卫华,王刚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
    17文武:“中南海‘打老虎’——领袖们关注的‘三反’、‘五反’运动”,《共产党员》,2001年第3期。
    18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与“三反”“五反”运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9请参见蒋贤斌:“顾准在“三反”运动中被撤职原因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李豫川:“卢作孚自杀的前前后后”,《炎黄春秋》,2009年第8期。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21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2从《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集整理的文稿数量统计来看,“三反”运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以他本人的名义或他代表中央起草的各种决议、指示、批语、电文数量就有近三百份之巨。
    23张武文:“一场反腐防变长期斗争的胜利初战——兼谈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的领导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4王宗兴:“运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伟大实践”,《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5肖建东:“三反运动历史回眸”,《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6王顺生、李军著:《“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65页。
    27就运动的亲历者这来讲,看待和描述这场运动的态度也截然相反。例如回忆性的文章中持肯定态度的有冯朝义:“‘三反’运动的点滴回忆”,《武汉文史资料》,1997年第2期;陈世高:“我所经历的‘三反’运动”,《文史月刊》,2010年第7期。持否定态度的有资中筠:“‘三反’运动值得给予积极肯定吗?”,《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岳明山:“我所经历的‘三反’运动”,《杂文月刊(原创版)》2009年第7期。
    28张悦:“‘三反’运动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启示”,《求实》,2004年第11期。
    29杨奎松:“毛泽东与‘三反’运动”,《史林》,2006年第4期。
    3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页。
    33《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1页。
    34《周礼·天官》
    35《吕氏春秋·忠廉》
    38在《中国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国民党六法全书应该废除,人民的司法工作不能再以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为依据,而应该以人民的新的法律作依据。在人民新的法律还没有系统地发布以前,应该以共产党政策以及人民政府与人民解放军所已发布的各种纲领、法律、条例、决议作依据。目前在人民的法律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司法机关的办事原则应是:有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之规定;无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新民主主义政策。”而在建国之初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第十七条又明确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从上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法制建设基本在一片空白中起步。具体请参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版,第86-87页;《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1950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39政策按《辞海》的解释即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参见辞海编写委员会:《辞海》(下),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5页。政策在新中国初期有很多表现形式,例如党政机关单独或联合颁布的决定、公报、指示、意见等,另外在建国初期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等也是中国特殊国情和特定年代下的政策表现形式。
    40法令按《辞海》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令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与“法规”同义,例如“法规汇编”,亦称“法令汇编”。狭义的法令仅指政府机关颁布的命令,与“政令”同义,不包括法律。参见辞海编写委员会:《辞海》(中),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2页。本文的法令在最为一般的使用上采用广义的“法令”的概念。
    52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9页。
    53张家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1949-1997),香港:香港政策研究出版,第52页。
    54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65页。
    55王学启等:《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一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128页。
    56薄一波:《关于一九五零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概算草案编成的报告》,《人民日报》,1949年12月4日。
    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183页。
    58《站在东北经济建设的最前面》,《东北人民政府法令汇编》第二辑,第3页。
    5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74页。
    60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0页。
    61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1页。
    63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7页。
    64西康省委员会:《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关于西南地区贪污情况的内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8。
    6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页。
    661950年12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美国国务院发布新闻公报称:“美国政府今天已采取措施,将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管辖之一切资产置于管制之下,并颁布章程禁止在美国登记的船只在另有通知以前驶往中国港口。”魏子初:《英国在华企业及其利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31页。
    67例如上海市棉布减少38%,绸缎减少47%,卷烟减少59%,烧碱减少41%,纸张减少31%,煤炭存量仅供供给一周,棉花存量一个月不到,粮食存量也仅仅一月左右。参见《新华日报》1951年2卷4期。
    68《陈云文选》(1949-195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5页。
    69《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7页。
    70《宪法学资料选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7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1页。
    7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2页。
    7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2页。
    75从指示的精神来看,人民司法工作不可能用“六法全书”作为审判依据,因此“六法全书”的废除成为了必然。因为这一《指示》是完全从法的阶级性出发来考虑问题的,其认为“六法全书”“基本上不合乎人民利益,因此就算党在抗日时期,有各根据地曾经个别地利用过国民党法律中有利于人民的条文来保护或实现人民的利益”也是一时的策略。参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6页。
    76另外,该文件还指出:在法律尚不完备的时候,司法机关则应本着“有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之规定;无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新民主主义的政策”的原则来处理司法事务。这将六法内容完全做了抛弃。参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77其原文的表述为“国民党的法律,是为了保护封建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与镇压广大民众的反抗;人民要的法律,则是为了保护人民大众的统治与镇压封建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反抗。阶级利益既然相反,因而在法律的本质上就不会相同不要以为新法律尚不完全,旧法律不妨暂时应用,要知道这是阶级革命,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阶级的法律,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枷锁。”参见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编:《华北人民政府法令选编》,2007年8月,第196-197页。
    78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1950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79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1950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8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4-38页。
    81尹永纯:“1951年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回顾”,《北京党史》,2006年第2期,第9页。
    83此方针即把保证战争需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稳定市场;最后才是各种带投资性的经济和文化的支出。参见史志奎:“浅析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原因”,《兰台世界》,2009年第4期,上半月,第56页。
    84《陈云文选》(1949-195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85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页。
    8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页。
    8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8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0页。
    89孙瑞鸢:《三反五反运动》,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90“中共东北局关于全面展开增产节约运动的通报”,《人民日报》,1951年10月09日。
    9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13页。
    9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
    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28页。
    94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
    95《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3页。
    96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97《人民日报》,1988年5月27日。
    98《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99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100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2页。
    101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102杨永华主编:《中国共产党廉政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10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13页。
    10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24页。
    10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28页。
    106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7页。
    107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7页。
    108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7页。
    109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7页。
    1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7页。该段内容无特殊说明均来自本文件。
    111从《指示》来看,其认为贪污、浪费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到了不得不惩治的时候,所以提出一定要通过群众斗争的方式,将“三反”视作同镇压反革命那样的重要运动予以开展,“一样的用死刑和徒刑等对待他们”。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9页。
    112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三反”必须大张旗鼓进行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立即抓紧“三反”斗争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停止政党学习全力转入“三反”运动的指示》,《周恩来副主席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发出关于全国各界人士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思想改造学习的通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关于增产节约运动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指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展开各界人士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思想改造学习的通知》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指示》。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5-1964页。
    1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1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83页。
    1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84页。
    117具体来讲,报告需遵守“上报时所有中央和军委各部门,均分别向中央和军委做报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各党组,各中央局,各分局,各省委,各市委,各区党委,各地位,各县委,均按级向中央及其上级做报告凡不做报告者,以违纪论。”参见《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市委开展反贪污斗争的报告的指示》,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6页。
    118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1页。
    120《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2页。
    121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成立爱国增产节约委员会的决定》,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8。
    122《中共西康军区委员会关于“三反”的紧急指示》中要求:一、团以上机关必须在五天内发动群众,用七天时间进行民主检查(即个人坦白,群众检举和组织检查),五天做好结束工作;连队则三天发动起群众,五天进行民主检查,三天做好结束工作。二、改变平时工作方法,大张旗鼓,雷厉风行,集中力量进行三反斗争,整编工作一律暂缓。三、各军、分区、军直、教导团等三天一次向军区报告。四、三反运动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各级组织务必大胆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绝允许不拖泥带水,敷衍了事,要在一个月份内做出显著成绩,彻底解决问题。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52页。
    123西康省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必读文件的通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124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加强学习“三反”运动相关文件通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7。
    125《曹荻秋同志关于迅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动员报告》,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699,卷号:43。
    126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127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初步情况向西南局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28《西南军政委员会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补充指示》,重庆市档案馆藏档,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699,卷号:41。
    129例如龙王庙街区人民代表,又是爱国公约的执行模范张鑫泉(小贩)的老婆拉他的后腿,说:“这次三反,先反领导,再反干部,然后反积极分子,最后就是反群众,你不要去了,反了干部就是了。”参见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130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131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132《西南军政委员会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补充指示》,重庆市档案馆藏档,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699,卷号:41。
    133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增产节约委员会办公细则》,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4。
    134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中民主检查及相关问题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3,卷号:4。
    135剑阁地委组织部:《“三反”运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5,卷号:97。
    136达县地委:《“三反”运动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5,卷号:97。
    137川东行署:《关于“三反”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7。
    138西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三反”期间对各级纪委工作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392。
    139川北人民检察署:《川北人民检察署南充专区分署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8,卷号:20。
    140西康省委员会:《廖志高同志关于深入发动群众加速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141海棠溪盐仓节约检查小组:《海棠溪节约检查小组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初步情况向川东行署节约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8。
    142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初步情况向西南局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43川北人民检察署:《川北人民检察署南充专区分署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8,卷号:20。
    144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45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初步情况向西南局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46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47内江专区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内江专区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报告之二》,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148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49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开展“三反”运动问题复酉阳地委》,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50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三反”运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151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52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三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54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三反”运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155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内江威远公安局局长压制民主,命令禁止对外说本部门“三反”运动开展的不好。参见内江公安处:《“三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56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57可参见内江公安处:《“三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另可参见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58可参见遂宁人民法院:《“三反”运动的初步报告》一文,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10,卷号:160。
    159川南区党委:《川南区党委关于“三反”问题给西南局并发各地市委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4。
    160川西眉山分院:《“三反”运动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3,卷号:22。
    161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62川北人民检察署:《川北人民检察署南充专区分署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8,卷号:20。
    163内江公安处:《“三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64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关于转发“三反”运动情况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5,卷号:202
    165川东区党委:《对万县地委“三反”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166内江专区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内江专区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报告之二》,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167川南行署专卖事业局:《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总结》,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168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16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170《薄一波同志关于中央一级机关三反运动情况和全国展开向大贪污犯总进攻向毛主席的报告》,《建设》第141期,1952年1月26日。
    1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
    17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
    17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17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1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2页。
    177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17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页。
    179《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打大老虎情况和经验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参见《北京市重要文件选编》第四册,北京:中国档案馆出版的2002年版,第45页。
    18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70页。
    18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18页。
    18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178页。
    18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
    18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页。
    18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页。
    186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6页。
    1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18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189华南财委节约检查委员会:《怎样打虎提纲(草案)》,广东省档案馆藏档,206/1/44/192,转引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191比如毛泽东在《转发李富春在中财委汇报会议上的“打虎”总结报告的批语》中就要求清查资产阶级安插在我们政权内部的“经济内奸”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查“政治内奸”的问题,还说“跟着清查经济内奸的发展,必能清除许多政治内奸,有些经济内奸本人即是政治内奸,务请同志们注意这点。”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
    192《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6页。以下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具体惩治的内容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于该文件。
    193《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6页。
    19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19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19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
    19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19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19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200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类《西南工作》,目录号65,卷号:30。
    20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202《刘澜涛同志关于华北军区两天捉住八十五个“老虎”向毛主席的报告》,《建设》第142期。
    2031952年1月26日,华北局《关于各省、市、地委一律做出“打虎”计划,结束“三反”要经过批准的紧急指示中的两条指示》指出:一、各省委、地委、省属市委必须在群众“三反”运动的基础上,坚决地迅速转入打“大老虎”的战斗做出“打虎”的具体计划、定出必成数、期成数,并根据情况发展,考虑追加数字,并以此作为评定对“三反”斗争是否努力的主要标准。二、地委、省属市委要结束“三反”斗争,必须经过省委批准,县级要结束,必须经过地委批准。如(果)结束后查出严重问题,批准机关及原请求机关要一并受到批评或处分。这两条指示经毛泽东向全国各局的转批,成为“三反”运动进入到“打虎”阶段的共同方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20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0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20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40页。
    20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页。
    20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9-70页。
    2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页。
    2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页。
    2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2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页。
    2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华东局关于打虎预算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2,卷号:762。
    215王顺生、李军《“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216川南人民行署公报:《“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17川南人民行署公报:《“三反”运动二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18《“三反”运动在西南各级法院的情况》,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19川南行署专卖事业局:《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总结》,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20蓬安县人民法院:《蓬安县“打虎”计划》,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10,卷号:160。
    221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各地成立“打虎队”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2《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总结》,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23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围剿大贪污分子计划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4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围剿大贪污分子计划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5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围剿大贪污分子计划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6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川东第二次打虎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7西康区党委:《西康区党委关于集中力量捕捉大贪污犯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228西康区党委:《转发康定打虎计划和战果》,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229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2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86页。
    232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33川南行署办公厅:《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34《区党委关于渠县捉住十一只“大老虎”情况的通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35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36川南行署办公厅:《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37另外还可参见中国煤建公司川南分公司节约检查委员会的“三反”运动初步总结报告一文,文中也指出,为了突破一个小贪污分子,打虎队用了九天的疲劳审讯方式才最终获得突破。他们“打虎”的方式很主要的一个手段是“打虎”队分组,将嫌疑人也分成积极、消极类型,对贪污嫌疑人进行多对一的攻心谈话,并且让贪污的嫌疑分子彻夜写坦白材料,用不断的疲劳轰炸方式突破嫌疑人。参见中国煤建公司川南分公司节约检查委员:《“三反”运动初步总结报告》,《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另外可参见《“三反”运动在西南各级法院的情况》,其中指出:“川南法院斗争大贪污分子李鄂华,连续几天群众情绪不倦,重庆市法院斗争大贪污分子陈泽濬、景良知连续十余个深夜,群众坚持不下火线,就是最显著的例子。”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38川东区党委:《区党委转发王介福同志关于荣昌县核实定案情况的检查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39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三反”情况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240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241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各地打虎中应深入调查辨别真伪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42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对北碚市委关于三反中发生肉刑逼供情况的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43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244参见《江津地委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总结》,重庆市档案馆藏档,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136,卷号:10。
    247《川南各法院第一季非正常死亡原因报表》,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0,卷号:83。
    250邓小平:《“三反五反”运动的总结》,参见《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537页。
    251川南节约检查委员会:《川南土产公司“三反”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52川南节约检查委员会:《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总结》,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53邓小平:《三反五反运动的总结》,参见《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537页。
    2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2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页。
    256《陈毅关于华东军区三反运动报告》,陕西省档案馆藏,123-44-5,第248页。转引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
    26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261《董必武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8页。
    2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37页。
    26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45页。
    264参见《中央转发罗瑞卿关于华南军区纠正“三反”定案中右倾思想的报告的批语》和《中央转发重工业部关于“三反”追赃定案经验报告的批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74页,第445页。
    26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页。
    26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
    267《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版,第126页。
    268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687页。
    269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9页。
    270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9页。
    271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9页。
    272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6页。以下关于赃款赃物追缴的内容均来自该规定。
    273《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文献选编(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页。
    275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4页。以下关于“三反”法庭的设定等内容均来自该规定。
    276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8页。
    278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8页。
    279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8页。
    281《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2《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3《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4《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5《“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6《“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7《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8《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89《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90《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91《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92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四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93《分别做好追赃定案工作》,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94《分别做好追赃定案工作》,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295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行署党组对行署直属各单位处理贪污分子和追赃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
    296西康区党委:《向各地要“三反”材料》,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297《西康区党委对于汉源县委打虎报告中定案追赃部分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298《西南区“三反”中定案处理工作的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471。
    299《区党委批转涪陵地委关于涪陵县公安局周家谦在长沙坝三反追赃中违反政策的处理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0《区党委对万县县委关于追收赃款的情况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2《区党委关于统一追赃的意见复万县地委》,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3《区党委关于追赃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4《区党委关于追赃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5《区党委关于彭水等县追赃中发生混乱现象的通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0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
    308[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309《西康区党委关于组织人民法庭处理贪污违法案件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
    号:2401
    311《“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312《“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313《“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314《区党委关于处理贪污分子的概算数字》,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16《行署系统在清理定案追赃过程中老虎下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5。
    317《地专一级机关思想建设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18《中共中央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版,第126页。
    319《地专一级机关思想建设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20《川南银行系统三反运动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21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四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22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办公厅:《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23《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324《西康区党委关于处理贪污分子刑事批准权的规定》,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325西南局:《转贵州对量刑批准权的意见》,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7。
    326《西康区党委关于组织人民法庭处理贪污违法案件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327《中共中央批转安子文关于结束“三反”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参见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0页。
    329《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7-68页。
    330《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第三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版,第3413页。
    331李明忠:“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开创与形成”,《达州新论》,2008年第4期。
    332张鸣:“执政的道德困境与突围之道——‘三反五反’运动解析”,《二十一世纪》,2005年第12期。
    33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33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3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03页。
    336张宏生:《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7页。
    337郭润生,刘东生:“论行政执法中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338强世功:《法律与治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83页。
    339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4页。
    340赵淑梅:“对新中国建立后的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以“三反”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为例”,《世纪桥》2007年第11期。
    341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的高频态势及其原因”,《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1期。
    3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
    3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48页。
    34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96页。
    345邵丛:“反腐57年:从运动到制度”,《新世纪周刊》2006年第7期。
    34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设1998年版第5页。
    34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设1998年版第4页。
    348[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页。
    3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350[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设1998年版第23页。
    351王少军:《反腐风暴:中共开国肃贪第一战》,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352《董必武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7页。
    353《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36-439页。
    354鲁林、卫华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3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
    35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4-95页。
    3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43页。
    3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页。
    359[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36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36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99页。
    36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1西康省委员会:《新华社西南总分社关于西南地区贪污情况的内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8。
    2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成立爱国增产节约委员会的决定》,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8。
    3西康省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必读文件的通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4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加强学习“三反”运动相关文件通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7。
    5《关于迅速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动员报告》,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699,卷号:43。
    6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反”运动的一些反映》,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7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初步情况向西南局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8《西南军政委员会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补充指示》,重庆市档案馆藏档,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699,卷号:41。
    9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增产节约委员会办公细则》,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4。
    10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三反”运动中民主检查及相关问题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3,卷号:4。
    11剑阁地委组织部:《“三反”运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5,卷号:97。
    12达县地委:《“三反”运动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5,卷号:97。
    13内江公安处:《“三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14川东行署:《关于“三反”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7。
    15西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展“三反”期间对各级纪委工作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392。
    16川北人民检察署:《川北人民检察署南充专区分署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8,卷号:20。
    17西康省委员会:《廖志高同志关于深入发动群众加速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18海棠溪盐仓节约检查小组:《海棠溪节约检查小组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初步情况向川东行署节约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8。
    19川北人民检察署:《川北人民检察署南充专区分署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8,卷号:20。
    20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一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21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执行中央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初步情况向西南局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2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3内江专区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内江专区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报告之二》,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4西南局:《转贵州对量刑批准权的意见》,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7。
    25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开展“三反”运动问题复酉阳地委》,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6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五通桥市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三反”运动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27西康区党委:《西康区党委关于组织人民法庭处理贪污违法案件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28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三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29西康区党委:《西康区党委关于处理贪污分子刑事批准权的规定》,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30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办公厅:《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1川南银行:《川南银行系统“三反”运动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2遂宁人民法院:《“三反”运动的初步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10,卷号:160。
    33川南区党委:《川南区党委关于“三反”问题给西南局并发各地市委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4。
    34川西眉山分院:《“三反”运动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3,卷号:22。
    35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三反”运动进行情况向中央并西南局的第二次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6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关于转发“三反”运动情况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5,卷号:202。
    37川东区党委:《对万县地委“三反”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38内江专区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内江专区关于“三反”运动开展的报告之二》,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39川南行署专卖事业局:《川南行署区专卖事业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总结》,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40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处理贪污分子的概算数字》,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1《西康区党委关于组织人民法庭处理贪污违法案件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42川东区党委:《区党委转发大竹县委关于“三反”追赃中自杀情况的检查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3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彭水等县追赃中发生混乱现象的通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4蓬安县人民法院:《蓬安县“打虎”计划》,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10,卷号:160。
    45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各地成立“打虎”队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6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追赃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7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围剿大贪污分子计划的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8川东区节约检查委员会:《川东第二次“打虎”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49西康区党委:《西康区党委关于集中力量捕捉大贪污犯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50西康区党委:《转发康定“打虎”计划和战果》,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51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52川南行署办公厅:《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53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渠县捉住十一只“大老虎”情况的通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54中国煤建公司川南分公司节约检查委员:《“三反”运动初步总结报告》,《办公厅关于“三反”运动的综合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55《“三反”运动在西南各级法院的情况》,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56川东区党委:《区党委转发王介福同志关于荣昌县核实定案情况的检查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57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三反”情况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12。
    58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结束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84。
    59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各地“打虎”中应深入调查辨别真伪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60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对北碚市委关于“三反”中发生肉刑逼供情况的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61江津地委:《江津地委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总结》,重庆市档案馆藏档,D类《西南政报》,目录号:136,卷号:10。
    62川南区法院:《川南各法院第一季非正常死亡原因报表》,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0,卷号:83。
    63川南区法院:《川南各法院第一季非正常死亡原因报表》,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0,卷号:83。
    64川西节约检查委员会:《行署机关“三反”中伤、残、亡情况及安置情况统计表》,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5。
    65川南节约检查委员会:《川南土产公司“三反”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66川南行政公署:《地专一级机关思想建设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28。
    67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为报告学习了中央关于处理贪污分子等文件后的情况》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北,目录号:5,卷号:97。
    68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统一追赃的意见复万县地委》,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69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关于追赃必须重视证据复酉阳地委》,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70川西区人民法院:《川西人民法院“三反”总结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3,卷号22。
    71川西行署:《行署系统在清理定案追赃过程中“老虎”下降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西,目录号:15,卷号:5。
    72《关于追赃的几点经验》,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73《“三反”法庭审讯工作经验介绍》,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74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三反”运动四月份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南,目录号:12,卷号:1。
    75《分别做好追赃定案工作》,重庆市档案馆藏档,全宗号:D《西南法院》,卷宗号:649,目录号:4。
    76川东节约检查委员会:《行署党组对行署直属各单位处理贪污分子和追赃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3,卷号:1。
    77西康区党委:《向各地要“三反”材料》,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90。
    78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对“万县地委应处理贪污分子情况报告”的意见》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79西康区党委:《西康区党委对于汉源县委“打虎”报告中定案追赃部分的指示》,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康,目录号:1,卷号:2401。
    80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区“三反”中定案处理工作的情况简报》,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471。
    81川东区党委:《区党委批转涪陵地委关于涪陵县公安局周家谦在长沙坝“三反”追赃中违反政策的处理情况报告》,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82川东区党委:《区党委对万县县委关于追收赃款的情况报告的批语》,四川省档案馆藏档,全宗号:建东,目录号:1,卷号:221。
    8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84《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87《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8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0《陈云文选》(1949-1956),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1《董必武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2《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4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95孙瑞鸢编:《“三反”“五反”运动》,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96王朝彬编著:《“三反”实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7王顺生、李军著:《“三反”运动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98鲁林、卫华、王刚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
    99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00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1郑德荣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02吴仲炎:《中共武汉党史大事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3李新著、陈铁建整理:《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05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06张家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1949-1997),香港:香港政策研究所,1998年版。
    107李龙主编:《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8王学启等著:《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一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版。
    109杨一凡、陈寒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10王传利:《给腐败号脉》,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111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12杨继亮:《腐败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3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4郭大方:《周期律的思索》,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5王勇飞、刘金国:《反腐败法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6张晋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法制的回顾与前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7蓝全普:《七十年法律要览》,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18周振想等主编:《新中国法制建设四十年要览》,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119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20俞荣根:《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1张友渔主编:《中国法学四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22郭成伟:《新中国法制建设五十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3张希坡、韩延龙:《中国革命法制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4魏子初:《英国在华企业及其利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125杨永华主编:《中国共产党廉政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6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7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8张宏生:《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29强世功:《法律与治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
    130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1《彭真传》编写组编:《彭真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2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3刘崇文、陈绍畴主编:《刘少奇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3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35[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7[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8[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39《中国统计年鉴》(199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140《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141《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1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48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编:《“三反”、“五反”运动·河南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149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档案馆编:《“三反”、“五反”运动·江苏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15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版。
    151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1950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152《北京市重要文件选编》第四册,北京:中国档案馆出版,2002年版。
    153《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版。
    154《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第三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版。
    155张培田主编:《新中国法制研究史料通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6《宪法学资料选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57《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158叶曙明:“在‘三反五反’风暴中”,《广东史志》,2003年第1期。
    159杨奎松:“毛泽东与‘三反’运动”,《史林》,2006年第4期。
    160李豫川:“卢作孚自杀的前前后后”,《炎黄春秋》,2009年第8期。
    161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与‘三反’‘五反’运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62刘景欣:“承德市‘三反’‘五反’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党史博采》,2002年第2期。
    163郝玉梅:“北京市‘三反’‘五反’运动简介”,《世纪档案》,2000年第1期。
    164尹永纯:“1951年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回顾”,《北京党史》,2006年第2期。
    165史志奎:“浅析建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原因”,《兰台世界》,2009年第4期,上半月。
    166李明忠:“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开创与形成”,《达州新论》,2008年第4期。
    167张鸣:“执政的道德困境与突围之道——‘三反五反’运动解析”,《二十一世纪》,2005年第12期。
    168郭润生,刘东生:“论行政执法中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169赵淑梅:“对新中国建立后的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以‘三反’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为例”,《世纪桥》,2007年第11期。
    170邵丛:“反腐57年:从运动到制度”,《新世纪周刊》,2006年第7期。
    171王治国,李雪慧:“新中国反腐倡廉60年:变与不变”,《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19期。
    172王浩,池忠军:“遏制公权力异化与腐败的制度伦理向度”,《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73天津市物资局政治理论组:“坚决抵制‘资产’风”,《天津师院学报》,1975年第3期。
    174岳胜:“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严重教训”,《天津师院学报》,1975年第4期。
    175张均民:“发扬革命传统:将反腐蚀斗争进行到底”,《哈尔滨师院学报》,1975年第3期。
    176唐正芒:“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的主要特点”,《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年第4期。
    177文武:“中南海‘打老虎’——领袖们关注的‘三反’、‘五反’运动”,《共产党员》,2001年第3期。
    178朱耀华:《西安市“三反”、“五反”运动研究——兼论“三反”、“五反”运动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启示》,2006年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9张徐乐:“上海私营金融业与‘三反’‘五反’运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180蒋贤斌:“顾准在‘三反’运动中被撤职原因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
    181肖建东:“三反运动历史回眸”,《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82冯朝义:“‘三反’运动的点滴回忆”,《武汉文史资料》,1997年第2期。
    183陈世高:“我所经历的‘三反’运动”,《文史月刊》,2010年第7期。
    184岳明山:“我所经历的‘三反’运动”,《杂文月刊(原创版)》,2009年第7期。
    185资中筠:“‘三反’运动值得给予积极肯定吗?”,《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
    186苏克尘:“从‘三反’、‘五反’看今日的反腐蚀斗争”,《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187张悦:“‘三反’运动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工作的启示”,《求实》,2004年第11期。
    188王宗兴:“运动: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伟大实践”,《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89张武文:“一场反腐防变长期斗争的胜利初战——兼谈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的领导艺术”,《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90《人民日报》。
    191《新华月报》。
    192《西南政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