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历史上,越南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用汉字进行交流并写作,直到188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才改用法文及罗马字越文,但汉字仍有-定影响力,故越南至今留存大量用汉字以及汉文文法书写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越南未受到本国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而中国学者由于地域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往往接触不到一手的汉文资料。因此,此类汉文作品成为边缘性的文献与资料,长期为研究者所冷落。这对于汉文化整体的研究,可谓是一大缺憾。
     从研究对象看,在对越南汉文作品的研究中,汉文小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块面。小说文体本身体制大,容量丰富,以再现生活为主要艺术目的,可作为借以考察古代越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文学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历时漫长,存世量较大,目前亦有较为全面而考究的整理本,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考察对象。而从研究视角看,在对越南汉文小说的考察中,儒家文化视阈是一个重要的观照角度。可以说,汉字文化圈就是儒家文化圈,较之其他意识形态,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而在以汉字为书写、表达工具的国家,如古越南、古朝鲜、古日本等,儒家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反映。可以说,这些国家的许多文学作品都留下明显的儒家烙印。而作为越南汉文文学重要一支的汉文小说中,正可见大量反映儒家思想的内容。
     论文正文部分八章二十三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章为“佛教的衰微与儒家思想传入及其对小说的影响”,儒教与佛教在越南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经历了一个兴替过程。在儒教传入前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佛教思想居主导地位,直至李朝时期,儒家思想才开始受到重视,逐渐兴盛,最终在黎朝、阮朝统治者的需求与选择下取代佛教,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确立了其在越南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而与之对应的是佛教在政坛的影响力由盛转衰的过程,这些在越南小说中都有所反映。
     第二章至第五章,笔者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儒家视角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以“尚德”与“爱民”为中心的君主观,以“忠君”与“报国”为中心的人臣观,以“孝”与“悌”为中心的家庭伦理观;在一个又一个义士(妇)形象,与一篇又一篇守信故事中,我们也可看到越南汉文小说对日常人际关系伦理的理解和诠释。
     第六章将妇女形象作为一个群体单列出来,考察在儒家文化影响下越南汉文小说的女性书写,主要可分为三大群体:以“贤德”为标签的静穆之花,以“持家”为标签的奉栉之花,以“贞烈”为标签的燃烧之花。同时又有一类道德败坏、性格丑陋的恶之花,作为负面典型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女性道德在越南社会较为全面的流播与渗透。
     第七章为“华夷有别与越南汉文小说的民族观念”。越南深受儒家华夷观念的影响,在小说中不仅以己为华,即认为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还以边为夷,即对待那些周边民族则直接视之为“蛮”为“夷”。其与中国的关系又十分微妙,一方面,越南被侵犯时对中国政权时有谴责,甚至在小说中直呼为贼寇,而内部政治斗争时期则称之为天朝;但是另外一方面,文化上越南一直对中国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八章为“越南汉文小说对儒家思想的偏移与背离”,越南汉文小说真实反映了儒家思想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过程中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而形成的“小异”乃至背离,即接受中的变异和背离,交融中的磨合和吸纳,诸如忠国大于忠君,“大孝”重于“小孝”,女性的活动范围并非严格限制在家庭内部,可以参加外部的经营活动,亦能跻身国家政治活动,贞节观较中国而言,更为宽容。
Vietnam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of us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 for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Though Vietnam was reduced to a colony of France at1885and been passively altered to use French and a kind of reformed Vietnamese, which is written in Roman alphabet, Chinese has still been prevalent in every corner of Vietnam society. And as a consequence, Vietnam has preserved a lot of literature works written in Chinese character and grammar. Such works has almost been ignored by Vietnam scholars and Chinese scholars as well for some certain reasons. It's an uncultivated area in the research of Han culture.
     Among the Chinese-written Vietnamese works, the novel has the most value of the research for its large volumes and contentious information, which could be a good reflection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ancient Vietnam. On the other hand, the Vietnam Chinese-written Novel, which has been preserved very well both on quantity and quality though a long history, could server as a good theme for academic study. As for the perspective of our research, the Confucianism can provide a solemn background for its dominant position in Chinese social life and its deep impact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ancient Vietnam, ancient Korea and ancient Japan, with the spread of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s.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overseas Chinese Novels, Vietnam Chinese-written Novel mirrors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abroad.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in Vietnam. We focus on the prosperous process of Confucianism, which took place of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Buddhism in Vietnam society. And such change has also been reflected in the Novels.
     Chapter two to chapter five, the paper gives an overall study on the politic situation,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individual life style in Vietnam Chinese-written No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fucianism. We put attention on the nuclear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such as Loyalty, Filial piety, Righteousness and Credit, in the behavior of the daily life of all classes of Vietnam people, including the emperor and the officials, generals and soldiers, husband and wife, father and sons,etc.
     Chapter six focuses on the female image in Vietnam Chinese-written Novel. We classify the female roles, which were crea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in three types. The flower of virtue with the tag of obedience, the flower of diligence with the tag of hard-working and the flower of staunch with the tag of braveness and abstinence. Meanwhile, we also noticed the flower of evil with the tag of demoralization and grating personality.
     Chapter seven discusses "the Hua-yi distinctions and the national concept of Chinese-written Vietnamese novels". Deeply affected by Huayi distinction of Confucianism, the novels not only regarded itself as Hua (regarded Vietnam as "China"), but considered neighboring nations as Yis (considered neighbors as Yi or Man straightway). The novels reveal a subtle interplay with China:on one hand, when invaded by China, it sometimes condemned Chinese regime, or even called it robber directly; when internal struggle happened, however, it called China the Celestial. On the other, culturally, Vietnam had a kind of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with China all the time.
     Chapter eight focuses on "the excursion and deviation from Confucianism in Chinese-written Vietnamese novels". Chinese-written Vietnamese novels truly reflected the "small distinctions" or even deviation during the time when Confucianism spread and blended with native cultures, i.e. the excursion and deviation of acceptance; as well as the fitness and absorption of blend. For example, pledged loyal to the country instead of to the throne;"the greatly filial piety" instead of "the minor filial piety"; the ranges of women's activities were not strictly restricted into internal but could participate in external business, even could ascend to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compared by China, the chastity was more tolerant.
引文
① 《域外汉文小说大系总序》,《越南汉文小说集成》卷一,2
    ② 郭振铎、张笑梅主编《越南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4
    ① 《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1848
    ②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出版说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③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4297
    ① 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
    ① 参见刘春银、王小盾、陈义主编《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之(王序),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页ⅩⅩⅤⅠⅠ-ⅩⅩⅩⅠⅠ
    ① 《牟子理惑》,《弘明集》卷一,《弘明集·广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
    ① 慧皎《高僧传合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6
    ② (唐)释道世撰周叔伽、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1804
    ①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越南汉文小说集成》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79。本文所引越南汉文小说,均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越南汉文集成》,为了行文方便,以下不再胪列出处,仅表明卷数、页码。
    ①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一,卷一,157
    ①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一,卷一,162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88
    ①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卷一,186
    ①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卷一,188
    ② 《马麟逸史录》,卷一,297
    ① 《杨孔路阮觉海传》,《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卷一,194
    ② 《杨孔路阮觉海传》,《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卷一,193
    ① 《入梦疗病》,《南翁梦录》,卷16,27
    ②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64
    ③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72
    ①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七,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427
    ②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68
    ③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71
    ④ (越)范秀珠《二十年来越南汉文小说的整理、翻译与研究》,《外遇中国——中国域外汉文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版,546
    ① 《两佛斗说记》,《圣宗遗草》,卷五,14
    ① 《传奇漫录》卷二,卷四,62
    ②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34
    ① 方怀忍《越南竹林派禅宗创始人陈仁宗的禅学思想》,《佛学研究》,1994年第3期,186
    ② 《杨孔路阮觉海传》,《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一,194
    ③ 《僧道神通》,《南翁梦录》,卷16,23
    ④ 释密体《越南佛教史略》,西贡明德出版社1960年版,215-216
    ⑤ 《掇拾杂记》,卷16,92
    ① 《附:二氏耦谈记》,《掇拾杂记》,卷16,98
    ① (越)阮金山《当代越南儒教研究之现状与问题》,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5卷第2期(总第10期),156
    ① 卷一,卷七,31
    ① 黎崱《安南志略》,中华书局2000年版,12
    ② 《岭南摭怪列传》(甲本),卷一,16
    ①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4
    ②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8
    ① 《大禹谟》,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365
    ② 李梦生《春秋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52
    ③ 《史记》卷23,中华书局1982年版,1157
    ① 《离娄下》,《孟子》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5
    ② 《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57
    ③ 《论语》为政第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7
    ④ 《论语》颜渊第十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00
    ⑤ 《梁惠王上》,《孟子》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7
    ⑥ 《尽心下》,《孟子》卷1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11
    ① 《本国异闻录》,卷17,264
    ② 第14回,卷六,176
    ③ 第15回,卷六,180
    ④ 第19回,卷六,196
    ⑤ 卷六,249
    ①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十,日本东京大学东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523
    ② 卷之二,卷七,58
    ③ 卷之,卷七,38
    ① 《论语注疏》卷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1
    ② 《离娄下》,《孟子》卷八,上海古籍版社1987年版,65
    ① 《论语》里仁第四,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93
    ② 《论语》八佾第三,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l0年版,85
    ③ 第一节,卷七,300
    ① 第十回,卷八,134
    ② 《天禄潘廷佐传》,卷12,164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②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59
    ③ 《传奇漫录》,卷四,128
    ④ 《盟主铜鼓山神传》,《岭南摭怪》丙本卷三,卷一,206
    ⑤ 《云囊小史》,卷19,180
    ① 《孝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② 《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
    ③ 卷七,149
    ④ 卷七,205
    ⑤ 卷七,249
    ⑥ 第五回,卷八,237
    ⑦ 卷七,314
    ⑧ 卷七,43
    ① 《名臣名儒记》附录《全黎节义录序》,卷九,366
    ①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8
    ② 黎裕《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38
    ③ 《大乾国家南海四位圣娘王 灵湫瓜瓜夫人事迹》,卷三,193
    ① 《论语》子路第十三,金良年《论语泽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06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5,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84l
    ① 卷六,146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九,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497
    ①22回,卷六,208
    ②18回,卷六,190
    ③张延玉等《明史》卷148,中华书局1974年版,4135
    ① 卷一,卷七,27
    ② 《阮泰拔》,《人物志》卷18,207
    ③ 《山围节义记》,《大南奇传》,卷11,295
    ④ 《前黎节义》,《南天忠义宝录》,卷18,34
    ①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0
    ② 《滕文公上》,《孟子》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39
    ③ 张辉松《庄子译注与解析》,中华书局2011年版,274
    ④ 顾迁注译《孝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17
    ⑤ 顾迁注译《孝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64
    ⑥ 《礼记正义》卷4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818
    ① 《帝王大孝》,卷14,8l
    ②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57
    ③ 《劝孝有书》,《野史》,卷14,148
    ① 《野史》,卷14,317
    ① 《礼记》祭统第二十五,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32
    ② 《孟子》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6
    ③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49
    ④ 《甲海事迹》,《异人略志》,卷三,418
    ① 《阮文缝》,《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38
    ② 《阮廷祭》,《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40
    ③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47
    ① 《云葛神女传》,《传奇新谱》,卷四.196
    ② 《鸿山真人》,《会真编》,卷三,347
    ③ 《传奇漫录序》卷四,11
    ④ 《元生小传》,《桃花梦记》,卷五,169
    ⑤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19
    ⑥ 《太平广记》,卷11,415
    ⑦ 卷20,243
    ① 《论语》为政第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70
    ② 《礼记》祭义第二十四,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l0年版,621
    ③ 《离娄上》,《孟子》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59
    ④ 《郑跌长》,《南天珍异集》,卷十,172
    ⑤ 《严母显扬》,《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①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4l
    ② 《见闻录》,卷15,40
    ③ 《清池情迹》,《见闻录》,卷15,43
    ① 卷四,308
    ②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94
    ③ 《听闻异录》,卷12,216
    ④ 《骁田陈驸马谱》,《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8
    ⑤ 《南天珍异集》卷一,卷十,169
    ⑥ 《陈朝兴道大王》,《越甸幽灵集全编》“重补”,卷二,12l
    ① 《岭南摭怪》甲本卷一,卷一,24
    ② 《一夜泽》,《马麟逸史录》,卷一,251
    ③ 《雄朝褚童子及仙容、西宫二位仙女玉谱》,卷三,168
    ④ 卷五,160
    ① 卷五,215
    ② 《雄朝褚童子及仙容、西宫二位仙女玉谱》,卷二,166
    ① 《阮文缝》,卷13,238
    ② 《武晟》,《雨中随笔》,卷16,235
    ③ 《奏章明验》,卷16,24
    ④ 《孝女钟记》,卷14,368
    ① 《徐道行大圣事迹实录》,《越甸幽灵集全编》“重补”,卷二,123
    ② 《阮文名》,《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44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25
    ② 《皇越春秋》,卷六,298
    ③ 卷八,301
    ④ 商务印书馆1988年,1164
    ⑤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359
    ① 《雨中随笔》,卷16,266
    ② 卷214,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本,1
    ③ 《野史》,卷14,77
    ④ 《礼记》三年问第三十八,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777
    ⑤ 卷八,55
    ⑥ 《阮文就》,卷13,235
    ⑦ 《阮文良》,卷13,243
    ①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32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2
    ③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卷二,277
    ④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三,卷二,302
    ⑤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8
    ⑥ 《敏轩说类》,卷16,372
    ⑦ 《南翁梦录》,卷16,11
    ⑧ 《传奇漫录》,卷四,89
    ⑨ 顾炎武著,张京华校释《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1348
    ⑩ 卷12,347
    ①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卷二,278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8
    ③ 《段阮俶》,《南国伟人传》卷13,302
    ④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51
    ⑤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2,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677
    ⑥ 《山居杂述》卷三,卷17,283
    ⑦ 卷18,48
    ⑧ 《山居杂述》卷三,卷17,283
    ⑨ 《雨中随笔》卷下,卷16,273
    ① 《礼记》祭统第二十五,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32
    ② 《礼记》曲礼上第一,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6
    ③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28
    ④ 顾迁注译《孝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51
    ⑤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75
    ⑥ 《婆心悬镜录》,卷13,55
    ⑦ 《雨中随笔》,卷16,266
    ⑧ 《雨中随笔》,卷16,268
    ① 卷七,277
    ② 卷四,卷七,99
    ③ 《武晟》,卷16,235
    ④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57
    ⑤ 顾迁注译《孝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54
    ⑥ 中华书局1981年版,638
    ① 卷八,392
    ② 卷一,29
    ③ 《公余捷记》,卷九,141
    ④ 《马麟逸史录》,卷一,251
    ⑤ 《南天珍异集》卷二,卷十,245
    ① 《南翁梦录》,卷16,24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72
    ③ 《阮文程》,卷13,241
    ④ 《鹿角真人》,《会真编》乾卷,卷三,345
    ⑤ 《野史》,卷14,156
    ① 《爱鸡记》,卷九,77
    ② 卷11,202
    ③ 卷13,29
    ④ 卷13,50
    ⑤ 卷13,62
    ① 卷13,56
    ②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30
    ③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68
    ①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189
    ② 《万章章句上》,《孟子》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70
    ③ 卷三,20
    ④ 卷一,28
    ⑤ 卷一,87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36
    ② 《喝东书异》,卷12,350
    ③ 卷三,412
    ④ 《越隽佳谈前编》,卷11,156
    ① 《孟子》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45
    ② 中华书局1974年版,57
    ③ 《新编天南云录列传卷之一》,卷三,8
    ④ 卷六,301
    ⑤ 方勇李波译注《荀子》,中华书局2011年版,127
    ⑥ 《贾谊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42
    ⑦ 《老窗粗录》,卷六,107
    ① 卷三,154
    ②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48
    ③ 《婆心悬镜录》,卷13,37
    ① 《异人略志》,卷三,399
    ② 《人物志》,卷18,275
    ③ 《公余捷记》,卷九,50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39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21
    ③ 《婆心悬镜录》,卷13,32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49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53
    ③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49
    ④ 卷二,卷七,48
    ①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59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10
    ③ 卷20,5
    ④ 卷七,49
    ① 金良年《中庸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35
    ② 《礼记》表记第三十二,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l0年版,716
    ③ 《礼记》丧服四制第四十九,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854
    ④ 《离娄下》,《孟子》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1
    ⑤ 陈广忠译注《淮南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590
    ⑥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26
    ⑦ 《礼记》礼运第九,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75
    ⑧ 《告子上》,《孟子》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89
    ⑨ 《论语》阳货第十七,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78
    ① 《差序格局》,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0
    ② 卷五,175
    ③ 《传奇新谱》,卷四,215
    ④ 《工部尚书黎相公年谱》,《人物志》,卷18,275
    ⑤ 卷20,35
    ① 《传奇漫录》,卷四,173
    ② 卷七,卷七,234
    ③ 卷六,186
    ④ 卷八,114
    ⑤ 《兰亭宴》,《南国佳事》,卷13,212
    ⑥ 第23回,卷八,328
    ① 卷20,127
    ② 卷八,60
    ③ 《南天忠义宝录》,卷18,110
    ④ 《范子虚游天曹录》,《传奇漫录》卷二,卷四,89
    ⑤ 《范子虚事业师事迹》,《南国异人事迹录》,卷三,97
    ⑥ 《论语》为政第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76
    ⑦ 《史记》卷124,中华书局1982年版,3181
    ① 《兔(?)恩》,《伦理教科书》,卷13,159
    ② 《南翁梦录》,卷16,20
    ③ 《四子登科传》,《本国异闻录》,卷11,245
    ④ 《五湖神》,《越隽佳谈前编》,卷11,137
    ⑤ 《传奇漫录》卷二,卷四,72
    ⑥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68
    ① 《阮赞理》,《喝东书异》,卷12,356
    ② 《天南云录》卷一,卷三,32
    ① 卷二,65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三,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126
    ③ (越)陈重金著 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30
    ④ 《丽海婆王记》,《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历代人君”,卷二,223
    ① 《海口灵祠录》,《传奇新谱》,卷四,186
    ② 《阢氏好》,《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51
    ③ 《武氏烈女神录》,卷三,292
    ④ 《乾海门三位夫人传》,《安南古迹列传》,卷三,124
    ⑤ 《越甸幽灵集全编》“重补”,卷二,117
    ①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8
    ② 《阮歌妓》,《见闻录》卷一,卷15,39
    ①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92
    ① 《新传奇录》,卷19,126
    ② (德)黑格尔《美学》卷一,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357
    ③ (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15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一,卷13,132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一,卷13,176
    《山居杂述》卷一,卷17,198
    ① 《野史》,卷14,328
    ② 《野史》,卷14,278
    ③ 卷20,160
    ① 卷20,181
    ②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60
    ③ 金良年《中庸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36
    ④ 《尽心上》,《孟子》卷1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101
    ⑤ 袁宏点校《逸周书》,齐鲁书社1998年版,14
    ①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31
    ② 《论语》为政第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75
    ③ 《论语》公冶长第五,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09
    ④ 《论语》颜渊第十二,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95
    ⑤ 《商鞅》,《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1243
    ⑥ 卷七,193
    ⑦ 卷七,52
    ⑧ 卷七,337
    ①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52
    ② 卷五,165
    ③ 卷20,506
    ④ 《伞员圣事迹》,卷三,158
    ⑤ 《人物志》,卷18,274
    ⑥ 《公暇记闻》,卷17,120
    ①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341
    ② 第四回,卷20,291
    ③ 《论语》学而第一,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2
    ④ 《听闻异录》,卷12,241
    ⑤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三,卷二,319
    ⑥ 《听闻异录》,卷12,249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142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146
    ③ 《离娄下》,《孟子》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0
    ④ 卷六,186
    ① 卷六,338
    ② 卷一,卷七,24
    ③ 卷一,卷七,27
    ④ 卷二,卷七,54
    ⑤ 卷二,卷七,53
    ⑥ 王明编《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182
    ① 《公余捷记》,卷九,106
    ② 《神怪显灵录》,卷十,33
    ③ 《听闻异录》,卷12,229
    ④ 《桑沧偶录》,卷12,118
    ⑤ 《历代名臣事状》,卷11,92
    ⑥ 《潘神娘玉谱·册丁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57
    ① 《本国异闻录》,卷11,264
    ② 《见闻录》卷一,卷15,28
    ③ 《伦理教科书》卷二,卷13,159
    ④ 《听闻异录》,卷12,213
    ⑤ 《大南奇传》,卷11,339
    ①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二,卷14,185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46
    ③ 《大南奇传》,卷11,307
    ④ 《喝东书异》,卷12,328
    ⑤ 《传奇漫录》卷二,卷四,75
    ⑥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47
    ⑦ 《太平广记》,卷ll,415
    ① 《昆仑山三海》,《历代名臣事状》,卷11,96
    ② 卷五,161
    ③ 《茶童降诞录》,《传奇漫录》卷一,卷四,35
    ④ 《传奇漫录》卷二,卷四,80
    ⑤ 《田鸡度病》,《太平广记》,卷11,416
    ⑥ 《乌解围》,《伦理教科书》卷二,卷13,187
    ① 《公余捷记》,卷九,27
    ② 《咏桥阮族》,《南天珍异集》,卷十,166
    ③ 《枚仕慷》,《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33
    ④ 《郢计状元记》,《公余捷记》,卷九,55
    ⑤ 《杜公汪》,《雨中随笔》,卷16,211
    ⑥ 《还金》,《喝东书异》,卷12,299
    ⑦ 《阮延坦》,《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46
    ⑧ 《贤母》,《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3
    ① 《还金有报》,《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2
    ① 《礼记》昏义第四十四,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819
    ② 范哗《后汉书》卷84,中华书局1965年版,2789
    ③ 《礼记》内则第十二,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335
    ④ 《礼记》坊记第三十,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689
    ① 《山居杂述》卷三,卷17,337
    ② 《山居杂述》卷一,卷17,165
    ③ 卷五,108
    ④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23
    ⑤ 《莲湖郡君》,《见闻录》卷二,卷15,59
    ① 《谪仙传》,《传奇摘录》,卷15,86
    ② 卷五,98
    ③ 《阮歌妓》,《见闻录》卷一,卷15,40
    ④ 《传奇新谱》,卷四,226
    ⑤ 《传奇漫录》卷三,卷四,96
    ⑥ 《滕文公下》,《孟子》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44
    ⑦ 卷五,161
    ① 《见闻录》卷二,卷15,50
    ② 《见闻录》卷一,卷15,33
    ③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49
    ④ 《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55
    ⑤ 《岭南摭怪列传(丙本)》卷二,179
    ⑥ 《天南云录》卷一,卷三,166
    ① 《仪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358
    ②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56
    ③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29
    ④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25
    ⑤ 《传奇新谱》,卷四,230
    ⑥ 《传奇新谱》,卷四,195
    ⑦ 《传奇漫录》,卷四,96
    ⑧ 《阮氏清》,《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57
    ⑨ 《潘神娘玉谱》,《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49
    ① 卷五,175
    ② 《兵部尚书海郡公谱》,《人物志》卷18,243
    ③ 《杳娘公主》,《越甸幽灵》“附录”,卷二,383
    ④ 《媚珠公主》,《越甸幽灵》“附录”,卷二,383
    ⑤ 卷19,43
    ⑥ 卷20,466
    ⑦ 《传奇漫录》卷四,138
    ⑧ 《婆心悬镜录》,卷13,42
    ①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86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76
    ③ 卷八,65
    ④ 《白虎通义》卷九,《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第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328
    ⑤ 《传奇新谱》,卷四,226
    ⑥ 卷六,327
    ⑦ 《传奇新谱》,卷四,209
    ⑧ 《见闻录》,卷15,50
    ⑨ 《同母同科》,《婆心悬镜录》,卷13,57
    ① 《潘神娘玉谱》,《潘神娘玉谱·册丁圣母玉谱·伞员圣事迹》,卷三,154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1
    ③ 《雄朝褚童子及仙容、西宫二位仙女玉谱》,卷三,167
    ④ 卷五,112
    ① 《礼记》内则第十二,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330
    ② 《柳杏事迹记》,《听闻异录》,卷12,261
    ③ 《发愤领解》,《婆心悬镜录》,卷13,88
    ④ 《掇拾杂记》,卷16,85
    ⑤ 《武氏烈女神录》,卷三,292
    ⑥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77
    ⑦ 《传奇漫录》,卷四,139
    ① 《潘氏庄》,《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55
    ② 《蔡氏萦》,《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55
    ③ 《人物志》,卷18,243
    ④ 《黎鼎事录》,《异人略志》,卷三,413
    ⑤ 《郑跌长》,《南天珍异集》,卷十,172
    ① 《贤母》,《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3
    ② 《永姥贤母》,《山居杂述》卷三,卷17,340
    ③ 《南史私记》,卷五,290
    ④ 《桃花梦》,卷五,206
    ⑤ 《传奇漫录》卷,卷四,25
    ⑥ 《严母显扬》,《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⑦ 卷20,241
    ① 《贤母》,《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3
    ② 《严母显扬》,《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③ 《离娄上》,《孟子》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57
    ④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39
    ① 范晔《后汉书》卷84,中华书局1965年版,2789
    ② 《女学自序》,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l辑,文海出版社中华民国66年影印版,5
    ③ 《武氏烈女神录》,卷三,292
    ④ 《碧沟奇遇记》,《传奇新谱》,卷四,230
    ⑤ 《传奇摘录》,卷15,92
    ⑥ 《传奇摘录》,卷15,94
    ⑦ 《传奇摘录》,卷15,86
    ① 《香览枚帝记》,《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46
    ② 《礼妃记》,《公余捷记》,卷九,202
    ③ 《传奇新谱》,卷四,230
    ① 《传奇新谱》,卷四,246
    ② 《传奇新谱》,卷四,209
    ③ 《圣宗遗草》卷下,卷五,77
    ④ 《传奇新谱》,卷四,197
    ⑤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9
    ① 《名臣名儒传记》,卷九,253
    ② 《发愤领解》,《婆心悬镜录》,卷13,88
    ③ 《一门两卿》,《喝东书异》,卷12,350
    ① 《旧唐书》卷193,中华书局1975年版,5143
    ② 《谭公慎徽》,《桑沧偶录》,卷12,54
    ③ 《云囊小史》,卷19,271
    ① 《越甸幽灵集全编》“历代帝王”,卷二,68
    ② 《乾海门三位夫人传》,《岭南摭怪》丙本卷三,卷一,203
    ③ 卷一百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1182
    ④ 《传奇新谱》,卷四,213
    ① 《岭南摭怪》甲本卷一,卷一,28
    ② 《仁爱杜相公灵祠记》,《听闻异录》,卷12,251
    ③ 《美女寒溪》,《南真杂记》,卷11,384
    ④ 卷八,22
    ⑤ 《南翁梦录》,卷16,22
    ⑥ 《名臣名儒记》附录,卷九,371
    ⑦ 《见闻录》,卷15,53
    ① 卷20,503
    ② 《布拜龙君传》,《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三,卷二,302
    ③ 《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8
    ④ 《黄氏欣》,《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49
    ⑤ 《陈氏烈妇》,《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63
    ⑥ 《毛诗正义》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108
    ⑦ 范晔《后汉书》卷84,中华书局1965年版,2790
    ⑧ 《史记》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262
    ① 《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42
    ② 卷五,110
    ③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l
    ④ 《独腕尼》,詹詹外史《情史》卷一,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4
    ⑤ 《南天珍异集》,卷十,319
    ⑥ 《阮氏倚》,卷13,253
    ⑦ 《陈氏旬》,卷13,254
    ⑧ 《潘氏笃》,卷13,258
    ⑨ 《张氏云》,卷13,256
    ⑩ 《阮氏清》,卷13,257
    ① 《褒表节妇》,《野史》,卷14,118
    ① 《烈妇》,《太平广记》卷11,433
    ② 《裴文奎妻》,卷13,264
    ③ 《石炭节妇》,《见闻录》卷二,卷15,54
    ④ 《阮文柳》,卷13,236
    ⑤ 《阮氏语》,卷13,248
    ① 《陈太后》,卷13,262
    ② 《焚契余庆》,《婆心悬镜录》,卷13,27
    ③ 《致富不仁》,《婆心悬镜录》,卷13,53
    ④ 《鹦鹉夫》,《伦理教科书人中物》,卷13,142
    ⑤ 《妇德贞明》,《南翁梦录》,卷16,17
    ⑥ 《武公镇》,《桑沧偶录》,卷12,134
    ⑦ 《贞女》,《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8
    ⑧ 《大南行义列女传》,卷13,252
    ① 《传奇摘录》,卷15,95
    ② 《益旺夫人》,《婆心悬镜录》,卷13,35
    ③ 《严母显扬》,《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84
    ② 《悖入悖出》,《婆心悬镜录》,卷13,73
    ③ 《讹妇灾祸》,《婆心悬镜录》,卷13,99
    ① 《陈朝祖墓记》,《公余捷记》,卷九,106
    ② 《丐仙》,《见闻录》,卷15,29
    ③ 《教友敦孝》,《婆心悬镜录》,卷13,32
    ①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444
    ② 《论语》八佾第三,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79
    ③ 《孟子》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40
    ④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56
    ⑤ 张伯行选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华书局2010年版,30
    ⑥ 王尔敏《中国名称溯源及其近代诠释》,《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37l
    ① Charles Patrick Fitzgerald. The Chinese View of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Londen:Oxford Press,1964,1-10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六,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381
    ③ 《听闻异录》,卷12,255
    ④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十,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515
    ⑤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十,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540
    ⑥ 《天南云录》卷一,卷三,8
    ① 《越甸幽灵集全编》“历代帝王”,卷二,67
    ② 《越甸幽灵集全编》“重补”,卷二,122
    ③ 《长派侯发》,《野史》,卷14,49
    ④ 《本国异闻录》,卷11,264
    ⑤ 《听闻异录》,卷12,229
    ⑥ 《敏轩说类》,卷16,359
    ⑦ 第12回,卷八,154
    ⑧ 《南天珍异集》卷二,卷十,249
    ⑨ 《南天珍异集》卷一,卷十,lll
    ⑩ 《神怪显灵录》,卷十,67
    11 《名臣名儒传记》,卷九,239
    12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50
    13 卷五,202
    14 卷13,282
    15 卷13,321
    ① 《南天忠义宝录》,卷18,64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3,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707
    ③ (越)陈重金著 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77
    ④ 《越甸幽灵集全编》“历代帝王”,卷二,67
    ⑤ 卷二,卷七,52
    ⑥ 《婆心悬镜录》,卷13,98
    ⑦ 《岭南摭怪》乙本,卷一,104
    ⑧ 《山居杂述》卷二,卷17,226
    ⑨ 《陈日烯》,《南国伟人传》,卷13,286
    ⑩ 《岭南摭怪(丙本)》卷一,卷一,157
    11 《陈兴道大王记》,《听闻异录》,卷12,254
    ①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许文堂谢奇懿《大南实录清越关系史料汇编》,“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域研究计画,2000年11月初版,44
    ② 《大南实录·进书表》
    ③ 卷20,67
    ① 《大南列传》正编第二集,卷25,许文堂谢奇懿《大南实录清越关系史料汇编》,“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域研究计画,2000年11月初版,504
    ② 《闽行杂咏》,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12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57
    ③ 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12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57
    ④ 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13
    ① 卷六,134
    ② 卷六,157
    ③ 卷六,209
    ④ 《田叔禾小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8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501
    ⑤ 《粤行吟草》,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1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79
    ⑥ 《镜海续吟草》,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1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2
    ⑦ 李文馥《西行见闻纪略》“习气”编
    ①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5,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815
    ② 李文凤《书表》,《越峤书》卷15,台湾史语所图书馆手抄本
    ③ 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1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69
    ④ 卷八,160
    ⑤ 卷六,134
    ⑥ 《邦交录》,河内汉南研究院藏抄本,108
    ⑦ 《燕轺诗文集》,越南所藏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影印本第20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30
    ① 卷一郡邑,中华书局2000年版,17
    ②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9
    ③ 《越甸幽灵集全编》,卷二,66
    ① 《新订校评越甸幽灵集全编》卷,卷二,223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四,卷二,326
    ③ 《天南云录》,卷三,47
    ④ 卷六,261
    ⑤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565
    ⑥ 《听闻异录》,卷12,254
    ①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15
    ② 《南国伟人传》,卷13,287
    ③ 《南国佳事》,卷13,206
    ④ 《南国伟人传》,卷13,274
    ⑤ 《南天忠义宝录》,卷18,25
    ⑥ 第二回,卷六,132
    ①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96
    ②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03
    ③ 卷一,卷七,30
    ④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二,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
    ⑤ 卷八,154
    ① 《野史》,卷14,48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二,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114
    ③ 卷六,168
    ① 《粤甸幽灵》“历代人臣”,卷二,174
    ②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249
    ③ 卷六,134
    ④ 张廷玉等《明史》卷321,中华书局1974年版,8324
    ①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十,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546
    ② 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教研室译《越南历史》,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302
    ③ 卷六,272
    ④ 《南天珍异集》卷一,卷十,120
    ⑤ 卷二,132
    ①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51
    ② 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59
    ③ (越)陈重金著 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45
    ④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卷首,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83
    ⑤ 《岭南摭怪》甲本卷二,卷一,35
    ⑥ 《越甸幽灵集全编》“历代帝王”,卷二,52
    ① 《粤甸幽灵》“历代人君”,卷二,144
    ② 《天南云录》卷一,卷一,23
    ③ 《传奇漫录》卷三,卷四,98
    ④ 卷七,161
    ⑤ 《人物志》,卷18,264
    ⑥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15
    ⑦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58
    ⑧ 卷五,220
    ⑨ 卷六,327
    ⑩ 《山居杂述》卷三,卷17,298
    11 《名臣名儒传记》,卷九,240
    12 《雨中随笔》,卷16,189
    12 《传奇摘录》,卷15,117
    ① 《传奇漫录》卷三,卷四,116
    (11) 《传奇新谱》,卷四,249
    ②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22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44
    ④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55
    ⑤ 卷五,219
    ⑥ 第七回,卷八,95
    ⑦ 第25回,卷八,338
    ⑧ 《历代名臣事状》,卷11,44
    ⑨ 《本国异闻录》,卷11,260
    ⑩ 第八回,卷八,101
    11 《本国异闻录》,卷11,216
    12 第25回,卷八,338
    13 《野史》,卷15,146
    14 《岭南摭怪》甲本卷一,卷一,31
    ① 《岭南摭怪》甲本卷二,卷一,62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卷二,282
    ③ 卷三,270
    ④ 《马麟逸史录》,卷一,296
    ⑤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38
    ⑥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65
    ⑦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13
    ① 《南天忠义宝录》,卷18,20
    ② 《传奇漫录》卷一,卷四,39
    ③ 《传奇漫录》卷二,卷四,82
    ④ 《传奇漫录》卷三,卷四,117
    ⑤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41
    ⑥ 《传奇漫录》卷四,卷四,169
    ⑦ 《马麟逸史录》,卷一,253
    ⑧ 《传奇漫录》卷三,卷四,132
    ① 《岭南摭怪》乙本,卷一,106
    ② 《马麟逸史录》,卷一,265
    ③ 卷20,241
    ①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33
    ⑤ 《马麟逸史录》,卷一,280
    ⑥ 《岭南摭怪》乙本,卷一,126
    ⑦ 《本国异闻录》,卷ll,259
    ⑧ 《越甸幽灵集全编》“历代帝王”,卷二,59
    ⑨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33
    ⑩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卷二,282
    《岭南摭怪》(乙本),卷一,93
    ①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48
    ② 卷三,卷七,82
    ③ 《山居杂述》卷一,卷17,175
    ④ 《野史》,卷14,148
    ⑤ 《神怪显灵录》,卷十,67
    ⑥ 《越隽佳谈前编》,卷11,156
    ⑦ 《山居杂述》卷二,卷17,240
    ⑧ 《山居杂述》卷一,卷17,202
    ① 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15,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841
    ② 《礼记》礼运第九,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265
    ③ 17回,卷六,186
    ① 顾炎武著,张京华校释《日知录校释》卷十七“正始”,岳麓书社2011年版,557-558
    ② 第37回,卷六,264
    ① 顾迁注译《孝经》,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17
    ② 《圣宗遗草》卷上,卷五,20
    ③ 《桃花梦》,卷五,206
    ④ 第11回,卷八,147
    ① 卷五,卷七,145
    ② 第19回,卷八,304
    ③ 《南国伟人传》,卷13,302
    ④ 《南天忠义宝录》,卷18,35
    ⑤ 《公余捷记》,卷九,69
    ① 《南天珍异集》,卷十,206
    ② 《其死也荣》,《野史》,卷14,356
    ③ 卷20,42-243
    ① 《山居杂述》,卷17,337
    ② 《山届杂述》,卷17,209
    ③ 陈寿《三国志》卷53,中华书局1982年版,1253
    ④ 萧子显《南齐书》卷58,中华书局1972年版,1013
    ⑤ 《公余捷记》卷九,55
    ⑥ 《传奇摘录》,卷15,92
    ① 《云囊小史》,卷19,167
    ② 《同母同科》,《婆心悬镜录》,卷13,57
    ① 《婆心悬镜录》,卷13,37
    ② 《婆心悬镜录》,卷13,32
    ③ 《慕泽宰相记》,《公余捷记》前编,卷九,27
    ④ 《丽海婆王记》,《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二,225
    ⑤ 《梦记》,《公余捷记》后编,卷九,176
    ⑥ 第四回,卷20,288
    ⑦ 王世舜王翠叶译注《尚书》,中华书局2010年版,140
    ① 《礼记》内则第十二,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351
    ② 第17回,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0
    ③ 《越隽佳谈前编》,卷11,140
    ④ 《南天珍异集》,卷十,136
    ⑤ 《婆心悬镜录》,卷13,57
    ⑥ 《传奇摘录》,卷15,86
    ⑦ 《山居杂述》,卷17,203
    ⑧ 《山居杂述》,卷17,336
    ⑨ 《安南志略海外纪事》,中华书局2000年版,80
    ⑩ 周达观著夏鼎校注《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146
    ① 《安南志略海外纪事》,中华书局2000年版,57
    ② 《新订较评越甸幽灵集》卷一,卷二,223
    ③ (越)陈重金著戴可来译《越南通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33
    ④ 《二徵夫人》,《越甸幽灵集全编》,卷二,66
    ⑤ 第12回,卷八,273
    ⑥ (越)潘玉《越南文化本色》,河内:文化通讯出版社1998年版,209
    [1]孙逊、郑克孟、陈益源.越南汉文小说集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台湾古典文学会.域外汉文小说研究[M].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版.
    [3]王小盾、刘春银、陈义.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M].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版.
    [4]陈庆浩、王三庆.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一辑)[M].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
    [5]陈庆浩、王三庆.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M].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6]克劳婷·苏尔梦.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M].颜保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7]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任明华.越南汉文小说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9]陆凌霄.越南历史小说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10]于在照.越南文学史[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年版.
    [11]陈文甲.越南作家传略[M].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
    [12]刘志强.越南古典文学四大名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13]郑永常.汉文文学在安南的兴替[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4]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东亚文化研究(第七辑越南汉文小说研究专号)[M].香港东亚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16]外遇中国——“中国域外汉文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版.
    [17]孟昭毅.东方文学交流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陈益源.中国域外汉文小说在台湾[M].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
    [19]陈益源.《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M].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
    [20]陈益源.中越汉文小说研究[M].香港东亚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1]陈益源.王翠翘故事研究[M].台湾里仁书局2001年版.
    [22]陈益源.越南汉籍文献述论[M].中华书局2011年版.
    [23]严明、孙爱玲.东亚视野中的明清小说[M].圣环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24](越)陈重金.越南通史[M].戴可来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5](越)陶维英.越南古代史[M].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26]越史略[M].中华书局1985年版.
    [27]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M].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译,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8]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0]许文堂、谢奇懿.大南实录清越关系史料汇编[M].“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域研究计画,2000年11月初版.
    [31]陈荆和编校.大越史记全书[M].日本东京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86年版.
    [32]何成轩.儒学南传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朱仁夫、魏维贤、王立礼.儒学国际传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杜维明.儒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5]黄心川.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越南卷·犹太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孝经[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37]礼记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8]孟子[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9]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0]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1]孝经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论语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方勇、李波.荀子[M].中华书局2011年版.
    [44]王世舜、王翠叶.尚书[M].中华书局2012年版.
    [45]尚书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46]毛诗正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7]李梦生.春秋左传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8]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年版.
    [49]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年版.
    [50]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年版.
    [51]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年版.
    [52]萧子显.南齐书[M].中华书局1972年版.
    [53]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版.
    [54]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1977版.
    [55]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6]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7]安南志略海外纪事[M].中华书局2000年版.
    [58]周达观、夏鼎.真腊风土记校注[M].中华书局1981年版.
    [59]吴云、李春台.贾谊集校注[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60]王安石、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61]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M].中华书局2010年版.
    [62]李文凤.越峤书[M].台湾史语所图书馆手抄本.
    [63]明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本.
    [64]蓝鼎元.女学[M].文海出版社1977年影印版.
    [65]詹詹外史.情史[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66]弘明集·广弘明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67]慧皎.高僧传合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68]释道世、周叔伽、苏晋仁.法苑珠林校注[M].中华书局2003年版.
    [69]张辉松.庄子译注与解析[M].中华书局2011年版.
    [70]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71]顾炎武、张京华.日知录校释[M].岳麓书社2011年版.
    [72]洪迈.夷坚志[M].中华书局1981年版.
    [73]金良年.中庸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74]陈广忠.淮南子[M].中华书局2012年版.
    [75]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6](德)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7](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78]袁宏.逸周书[M].齐鲁书社1998年版.
    [79]王明.太平经合校[M].中华书局1960年版.
    [80]仪礼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1]中国经学史基本丛书[M].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
    [82]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年版.
    [83]Charles Patrick Fitzgerald. The Chinese View of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M]. Londen:Oxford Press1964.
    [84]中国文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85]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6](越)潘玉.越南文化本色[M].文化通讯出版社1998年版.
    [1]孙逊.东亚汉文小说研究:一个有待开掘的学术领域.学习与探索[J].2006年2期.
    [2]张伯伟.域外汉籍与中国文学研究.文学遗产[J].2003年3期.
    [3]陈辽.汉字文化圈内的域外汉文小说.中华文化论坛[J].2005年3期.
    [4]陶敏、刘再华.“笔记小说”与笔记研究.文学遗产[J].2003年2期.
    [5]孙逊.日本汉文小说《谭海》论略.学术月刊[J].2001年3期.
    [6]李时人.中国古代小说与越南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复旦学报[J].2009年2期.
    [7]严明.越南汉文小说的异国文化特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J].2009年4期.
    [8]陈益源.中国明清小说小说在越南的流传与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J].2009年1期.
    [9]刘廷乾.越南汉文小说发展的不平衡性.南京审计学院学报[J].2010年4期.
    [10]陈益源.越南女神柳杏公主汉喃文献考索.中华文史论丛[J].86辑.
    [11]乔光辉.《传奇漫录》与《剪灯新话》的互文性解读.东方论坛[J].2006年3期.
    [12]夏露.《三国演义》对越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J].2010年3期.
    [13]林英强.越南的文学与艺术.东南亚研究[J].1968年4期.
    [14]吕士朋.唐代安南的文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J].1970年3卷1期.
    [15]陈光辉.中国小说的演变及传入越南.中华文化复兴月刊[J].1976年9卷6期.
    [16]黄轶球.越南古典文学名著成书溯源.暨南学报[J].1982年1期.
    [17]胡文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越南的流传.文史知识[J].1992年2期.
    [18]潘继柄等.越南历史上汉越两种文体.广西教育学院学报[J].1994年1期.
    [19]杨保筠.关于《岭南摭怪》的跋文.东南亚[J].1994年1期.
    [20]陈黎创.浅谈《诗经》在越南.贵州文史丛刊[J].1995年4月.
    [21]贺圣达.越南古代汉语文学简论.东南亚[J].1996年2期.
    [22]祁广谋.论越南喃字小说的文学传统及其艺术价值:兼论阮攸《金云翘》的艺术成就[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6期.
    [23]余富兆.浅谈由中国小说演化而来的越南喃字文学.东南亚纵横[J].1998年1期.
    [24]张玉安.中国神话传说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J].1999年3期.
    [25]何金兰.中国文化对越南通俗文学喃传的影响.淡江大学中文学报[J].1999年5期.
    [26]徐杰舜、陆凌霄.越南《皇黎一统志》与中国《三国演义》之比较.广西师大学报[J].2002年3期.
    [27]徐志军、林建华.试谈汉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社会科学家[J].2002年5期.
    [28]唐桓.道教与越南古代文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J].2003年4期.
    [29]彭美菁.论《聊斋志异》对越南汉文小说《传奇摘录》的影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J].2003年4期.
    [30](越)阮氏红莺.越中浪漫主义文学之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2003年19卷5期.
    [31]李未醉.朱熹文学思想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兰州学刊》[J].2006年9期.
    [32]梁志民.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北京大学学报[J].1995年l期.
    [33]吕士朋.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史学集刊[J].1994年1期.
    [34]施达志.越南学术思想源流与流变.自由太平洋[J].1956年6卷5期.
    [35]于向东.越南思想史的发展阶段及若干特征.郑州大学学报[J].2001年3期.
    [36]梁宗华.儒家在越南的传播及其民族文化特征.齐鲁文化研究[J].2005年3辑.
    [37]潘金娥.越南中国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外社会科学[J].2005年4期.
    [38]李未醉等.儒学在古代越南的传播与发展.学术论坛[J].2005年5期.
    [39]雷慧萃.试论儒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东南亚纵横[J].2003年2期.
    [40]李焯然.越南史籍对“中国”及“华夷”观念的诠释.复旦学报[J].2008年2期.
    [41]于向东.越南思想和哲学发展史研究之我见.东南亚研究[J].2005年3期.
    [42]李未醉等.朱熹哲学思想对越南社会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J].2005年6期.
    [43]程林辉.儒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南昌大学学报[J].2005年36卷6期.
    [44]方怀忍.越南竹林派禅宗创始人陈仁宗的禅学思想.佛学研究[J].1994年3期.
    [45]孙逊.开掘“域外汉籍”新领域.光明日报[N].2006年3月“国学版”
    [46]方豪.越南儒学的源流.中央日报[N].1962年9月28日.
    [47]陈庆浩.越南汉文历史演义初探.第四届中国域外汉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湾联合报国学文献馆.1989年2月.
    [48]刘正.易学在越南的传入与展开.图说汉学史[C].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49]刘正.《论语》在越南的传入与展开.图说汉学史[C].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50]孟昭毅、卢蔚秋.文化传播与中越诗缘.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51](越)阮金山.当代越南儒教研究之现状与问题.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C].第5卷第2期.
    [52]孙逊.明代“玉堂春”故事在韩国的流传.东亚古典文学视野中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C].韩国高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饶芃子.中国文学在越南.中国文学在东南亚[C].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越)郑克孟.关于越南汉文传奇小说与东亚区域各国传奇小说之间之关系.韩国域外汉文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版.
    [55]王小盾.越南汉文小说丛刊和与之相关的文献学问题.“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研究集刊[J].第18期.
    [56]颜保.浅说汉文化在越南.东方研究论文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57]李塔娜.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兴衰及其影响.东方研究论文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8]朱云影.孔子学说对越南文化的影响.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C].台北复兴书局1972年版.
    [59]罗香林.孔子学说与越南之关系.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c].台北复兴书局1972年版.
    [60]邬增厚.越南的汉学研究.世界各国汉学研究论文集[C].台北国防研究院1962年版.
    [61]丁文明.《新编传奇漫录》管窥.汉字传播与中越文化交流[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版.
    [62]陈益源.明清小说在越南的流传与影响.知信与情感的交汇:唐宋元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大安出版社2005年版.
    [63]刘正.朱子思想在越南的传入与展开.图说汉学史[C].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64]范翠恒.儒学在越南的演进与影响.儒学与当代文明[c].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
    [65]何叔明.越南儒学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论文集[C].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赵玉兰.从家庭伦理的角度看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影响.儒学与当代社会[C].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67]梁立基、李谋.越南的汉语文学.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C].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68]卢蔚秋.阮廷炤和他的《蓼云仙》.东方研究论文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9](越)陈廷史.中国文学在越南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0](越)裴维新、卢蔚秋译.与字喃文学比较中的越南汉语文学.环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1]何成轩.儒家思想与越南改革开放.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72]陈清.越南的儒学研究.汉学研究[C].2000年第4集.
    [73]孙衍峰.儒家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发展与变异.汉字传播与中越文化交流[C].国际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74]胡玄明.中国文学与越南李朝文学之研究[D].台湾政治大学博士论文.1978年.
    [75]胡玄明.汉字对越南文学的影响[D].台湾师大硕士论文.197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