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927-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国前期,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起步,我国劳工数量增长迅速。他们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地区。他们工作时间长,工资微薄,还要面临着工伤、疾病、生育、失业等现代劳动风险。同时人口的流动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因此新型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成为必要。此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劳工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立法解决劳动风险问题已成为国际共识,这种观念随着“欧风美雨”传入中国,并得到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因而为社会各界认同。知识界通过翻译与介绍国外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制度、提出自己对社会保障的见解影响了社会舆论,以共产党、国民党为主的政治党派、以中华总工会为代表的劳工团体在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目标,劳工群体也通过罢工表达自己的社会保障诉求。
     在此背景下,民国政府开始了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创建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北京政府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尝试阶段(1912年3月至1928年6月)。北京政府开始了含有社会保障内容的劳工立法尝试,地方各政权的劳工立法也有一些相关内容。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立法并没有得到实施。第二,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酝酿阶段(1927年4月至1929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组织《劳动法典》的起草。但因为立法方针的变化最终没有出台。工商部作为主管机关先行进行《工厂法草案》的拟定,草案中包含有工伤、生育、失业、福利等保障内容。草案在起草和征询社会意见时,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第三,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出台及修正阶段(1929年12月至1937年7月)。1929年12月《工厂法》公布后,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应。在社会保障方面,地方劳工行政机关、资方团体、劳工团体等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法律作出有利于己方的解释和修改。1932年12月《修正工厂法》公布,保障范围及保障项目等内容都有所变化。此时期,出台了失业保障及劳工福利方面的法规。铁路、交通、矿业劳工等特殊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陆续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不同的行业基础上,包括工业矿业劳工、铁路劳工、交通劳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工矿业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工伤、疾病、失业、生育和福利保障等五部分。铁路劳工的制度包括工伤、疾病、失业、养老、福利保障五部分。交通劳工的制度又包括交通职工福利,电政劳工的养老、疾病、工伤保障,邮政劳工的养老、疾病、工伤、失业保障等内容。就社会保障待遇总体情况而言,项目最全、保障水平最高者为铁路劳工。就各种保障项目的内容来看,工伤保障规定最为详细具体。就制度的模式来说,都属于雇主责任制的社会保障模式,其特点是:劳工社会保障立法仍在劳工立法范畴内,并未有完全独立出来;雇主独自承担责任,风险不能分摊;作为一种工业化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有朝向社会保险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在制度建立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就建立了劳工行政机关,管理包括劳工社会保障在内的劳工事务。在工矿业劳工方面,管理机关先后为劳工局、工商部、实业部,在铁路劳工方面为铁道部,在交通劳工方面为交通部。这些部门设置了分管具体工作的机构。主管工矿业劳工事务的实业部实施了工厂检查制度,督促包括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工厂法》的实施。工厂检查制度规定了《工厂法》中的社会保障内容分为五期实施,至抗日战争爆发,五期实施程序中,全国大部分完成了含有工伤保障内容的第一期检查。但工厂检查在租界遇到阻碍。
     根据各种数据计算,制度覆盖约有76万工人。制度在不同行业间的实施状况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国有铁路及交通劳工中,制度的各种项目都得到较好的实施,劳工受到工伤后,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医疗期的工资、工伤残废抚恤、工伤死亡抚恤和丧葬金等待遇;在疾病时,可以在路局所属医院或委托医院享有基本免费医疗、病假、病假工资、病故抚恤等待遇:在达到退休年龄和服务年限条件后,享有退休金待遇。在工矿业方面,在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厂矿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劳工保障。当劳工遇到特定风险,如工伤时,也有一定的待遇。这些待遇的水平一般没有明文规定,厂矿往往根据劳工工伤的情况及自己的负担能力酌情给予补贴。但在一些大型的或新型的厂矿中,劳工的风险通过厂矿规则有了较为明确的保障,在全国几千家符合制度的厂矿中,有此种规则与设施者约有数百家。但这些厂矿保障项目和水平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就各种保障项目比较来看,工伤保障实施情况最为良好,几乎所有实施了制度的厂矿都有此种待遇。其它项目相对较差。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外源性现代化的社会背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资本主义因素发育不足,制度的建立更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来挑战下执政党激进的现代化理念、国共斗争背景下国民党的劳工政策目标、新建政权获得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可的目的等因素促使制度在短期内建立,同时意识形态因素在制度模式的选择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外源性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差、政府承担责任能力不足、相关责任主体认识不到位等不利因素导致了制度的实施困境。虽然制度的建立顺应了劳工社会保障现代化的潮流,但它未能与内部的经济社会基础相适应,所以没有得到实际的运行效果。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workers have grown in number rapidly with the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y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and the zon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railways. They worked in long hours with low wages while facing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 disease, unemployment, matern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in family structure and mobility weakene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ecurity functions. Therefore,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t this point, som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moder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 was a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resolve the labor problem by the system. This concep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with "the influences of western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and thus for society to agree. The intelligentsia influenced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ideology and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main political parties and labor groups proposed their social security goals, labor masses also expressed their social security demands by strikes.
     In this context,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gan the cre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labors. The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irst, the legislation attempt stage of Beijing 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1912March to June1928); The Beijing government began attempts to the labor legislation, and local labor legislation also had some related conten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legislation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Secondly, the legislation preparation stage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7April to November1929). Shortly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began to draft the Labor Code, but it was ultimately no introduction because of changes in the legislative approach.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s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began to draft "Factories Act", which contained the social security rules such as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maternity security, unemployment security, welfare. It was of great concern to society in the drafting and consultation period. Third, the legislation introduced and correction stage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9December to July1937)"Factories Act" caused great reaction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in December1912. Regarding social security, local labor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employers organizations and labor groups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the law made in favor of one's own interpretation and amendment. When "Amendment Factories Act" was announced in1932December, the social security scope and project content had changed. In this period, the unemployment security and labor welfare regulation was introduce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railway, communication and mining laborers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7-1937),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labors was based on occupations, including the system of the industry and mining laborers, railroad laborers and communication laborers. There is five parts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industry and mining labors, including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medical security, unemployment security, maternity security and welfare security, and also five parts for railway laborers and communication laborers, including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medical security, unemployment security, retirement security and welfare. In terms of the treatment level, the best is for railway laborer. In term of the security parts, the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is detailed and specific. In term of the security modes, all the systems belong to the mode of employer responsibility system, which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the social security legislation for laborers belongs to the part of laborers law; the employers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the laborer alone; as a primary social security code it has the trend towards the social insurance.
     Meanwhil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labor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for labor affairs including social security matters which was Labor Bureau,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for the industry and mining laborers,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for the railway laborers and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for the communication laborers. These departments have set up institutions in charge of specific work. Ministry of Industry factory implemented inspec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content of social security for laborers wa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t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first stage of inspection was completed in the most part of China which contained the contents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but factory inspection encountered obstacles in the concession.
     Based on a variety of data, the system covers about720,000workers. About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re is a greater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In the system for state-owned railway and communication laborers, various projects have been better implemented. When they encountered the occupational accident, they could enjoy free medical care, wages, disability pension, survivors' benefits and funeral payment; when they suffered from the disease, they could enjoy basic free medical care in the railway hospitals or commissioned hospital, as well as the sick leave, wages, survivors' benefits; when they reached retirement age and length of service conditions, they could entitled to pension treatment.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f factories and mines was not given their laborers the relevant protection in the nationwide. When labor encountered specific risks, such as work-related injuries, there are certain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factories' affordability and the state of affairs. Only in hundreds of factories and mines, laborers had explicit treatments through factories and mines rules, but the treatments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systems. In all kinds of security pro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 security is good, other projects are relatively poo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exogenous modernization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laborers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7-1937)。Immaturity of capitalist facto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is more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factors. The following factors promote the system to establish in the short term:the radical concept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in the context of foreign challenges, Kuomintang labor policy objectiv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purpose of the new regime obtain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system mode. However the adverse factors lead to the predicament of system such as enterprise affordability,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he related subjects understanding. B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conforms to the modern trend of social security for laborer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ase of system modernization in the world history. This peri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for laborers, on behalf of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stage.
引文
①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11月),林涧清、陈进玉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工人阶级》,(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① 蔡元培:《劳工神圣》,《新潮》,1919年第1卷第2号。
    ① 实业部总务司商业司:《全国工商会议汇编(1931)》(下),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3编第20辑第196册,第4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② 陈润东:《今年五一节应庆祝政府实施劳工教育》,《中华邮工》1935年第1卷第2、3册合刊。
    ③ 瞿秋白:《饿乡纪程(八)》,《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④ 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上海)东方书局,1931年版,第15页。
    ⑤ 张永懋:《职工福利之意义内容及推进方法》,秦孝仪:《革命文献》(第100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第255页;王觉源:《劳动问题在中国》,《中国劳动》,1944年第5卷第2-3期,第2页。
    ⑥ 陈达:《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6-18页。
    ① 王玉先主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123页。
    ②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页。
    ③ 陈良瑾主编:《社会保障教程》,(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④ 陈冬红、王敏主编:《社会保障学》,(成都)西南财政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① 张法尧:《社会保险要义》,(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版,第1页。
    ② 吴耀麟:《社会保险理论与实际》,(上海)大明书局,1932年版,第5页。
    ③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合刊,第1691页。
    ① 邱致中:《都市社会政策》,(上海)有志书屋,1936年版,第76页。
    ② 束以范:《中国失业问题研究》,《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2期,第51-53页。
    ③ 邱致中:《都市社会政策》,(上海)有志书屋,1936年版,第85-86页。
    ①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费梅苹:《社会保障概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377页。
    ① 陈达:《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② 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③ 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上海)东方书局,1931年版;邱致中:《都市社会政策》,(上海)有志书屋,1936年版;马君武:《失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陈振鹭:《劳动问题大纲》,(上海)大学书店,1934年版。
    ④ 陈振鹭:《现代劳动问题论丛》,(上海)书报合作社,1933年版,第56-58页。
    ① 陈振鹭:《现代劳动问题论从》,(上海)书报合作社,1933年版,第15-16页。
    ② 张铁君:《从工厂法之修改与批评说到劳工法规一般的批评基准》,《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第199页。
    ③ 陈达:《我国工厂法的实施问题》,《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5期,第23-118页。
    ④ 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四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82页。
    ⑤ 饶东辉:《南京国民政府劳动立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饶东辉:《试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饶东辉:《民国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初探》,《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岳宗福:《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立法》,《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2期。
    ① 龚书铎总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09页。
    ② 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第292页。
    ③ 齐瑜:《民国时期社会保障建设中的劳工保护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8-9页。
    ④ 岳宗福:《近代社会保障立法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①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48页。
    ② 汪华:《变革社会中的减震机制:近代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初探》,《史林》,2003年第6期;汪华:《劳资冲突视野下社会保障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反思——基于民国时期上海社会保障的一项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③ 陈竹君:《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福利政策研究》,《江汉论坛》,2002年第6期;陈竹君:《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及其缺陷》,《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匡丹丹、张婷婷:《略论上海政府举办的劳工福利事业(1927-1937)》,《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2期;江红英:《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姚磊《看劳工福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④ 李琼:《民国时期社会保险初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李琼:《20世纪40年代川北盐场盐工保险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岳宗福、聂家华:《国民政府社会保险立法述论》,《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① 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版,1590页。
    ② 周建卿:《中华社会福利法制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版。
    ③ 赖泽涵:《战前我国的劳工运动》,《抗战前十年国家建设史研讨会论文集(1928-1937))》(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第143页。
    ① 在民国社会救济史研究方面,专著有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蔡勤禹《民间组织与灾荒救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汪汉忠《灾害、社会与现代化-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赵宝爱《慈善救济事业与近代山东社会变迁》(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任云兰《近代天津的慈善与社会救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2007)、薛毅《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杨琪《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济南:齐鲁书社,2009)等。博士学位论文有:孔祥成《民国江苏救灾机制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以1931年大水灾为重点的考察》(苏州大学,2006)、武艳敏《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以1927-1937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复旦大学,2006)、唐富满《陈济棠主粤时期广东省的社会救济事业研究》(中山大学,2006)、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7)、向常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等。
    ①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4-85页。
    ① 刘明逵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中认为,非产业工人包括除各种手工业者、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总数为4000千万。其中农业雇工为1500万。考虑到农业雇工情况复杂,除少数垦殖公司外的雇工外,其他农业雇工和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情况与其他非产业工人情况差异较大,因而将其排除后,则非产业工人为2500万。见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一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3-110页。
    ②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00页。
    ③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页。
    ①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15页。
    ②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191页。
    ③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381-384页,比例为笔者计算得出。
    ④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16页,比例为笔者计算得出。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305-306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323页。
    ③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326-330页。
    ④ 北京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第八次农商统计表》,1923年,殷梦霞李强《民国统计资料四种》(第九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358-381页。
    ①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64-365页。
    ②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461页。
    ③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41页。
    ④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8-420页。
    ① 孙树菡:《工伤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320页。
    ①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30页。
    ② 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新青年》,第7卷第6号,1920年5月1日。
    ③ 孙树菡:《工伤保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 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一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250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93-94页。比例为笔者计算得出。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95页,比例为笔者计算得出。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95页,比例为笔者计算得出。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96页。
    ③ 参见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9-248页。
    ① 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3页。
    ② 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4页。
    ③ 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页。
    ① 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45页。
    ② 戴克尔:《上海工业医院八百八十件纱厂工人病情的分析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8页。
    ① 林颂河:《塘沽工人调查》,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84-887页。
    ② 林颂河:《塘沽工人调查》,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8-809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351-352页。
    ② 陈达:《人口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43页。
    ③ 陈天表:《人口问题研究》,(上海)黎明出版社,1930年版,第24-25页。
    ④ 陈达:《人口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32页。
    ⑤ 陈华寅:《劳工家庭之生计调查》,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51页。
    ⑥ 余启中:《广州工人家庭之研究》,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05页。
    ① 陈华寅:《劳工家庭之生计调查》,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28页。
    ② 杨西孟:《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①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8-420页。
    ②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61页。
    ③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6页。
    ④ 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版,第264页。
    ⑤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1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7页。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2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4-115页。
    ③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5页。
    ④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6页。
    ⑤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09页。
    ⑥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1页。
    ⑦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3页。
    ⑧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08-113页。
    ⑨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1页。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0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10页。
    ①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359页。
    ③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60页。
    ①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7页。
    ②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61页。
    ③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④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⑤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页。
    ① 张彦、陈红霞:《社会保障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② 陈冬红、王敏:《社会保障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③ 章乃炜译:《英国保护幼年劳工策》,《申报》,第13276号,1910年1月20日,第26版。
    ④ 杨锦森译:《德国待遇工人之种种》,《东方杂志》第9卷第1号,1912年7月。
    ⑤ 君实:《劳动者失业保险制度》,《东方杂志》第15卷第3号,1918年3月。
    ① 李泽彰译:《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典》,《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
    ② 若愚:《德国劳工各种保险组织》,《东方杂志》第17卷第19号,1920年10月。
    ③ 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
    ④ 郑行巽:《劳工问题研究》,(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版。
    ⑤ 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版。
    ① 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版,第275-276页。
    ② 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③ 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27页。
    ④ 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40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⑦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7-38页。
    ⑧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⑨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4-46页。
    ① 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42-143页。
    ② 王治焘:《国际劳工机关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47页;《中国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历年大事记》,《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4卷,第11-12期,第1-8页。
    ② 《国际劳工第五次大会开会纪略》,《农商公报》,第10卷第9期,专案,第1页。
    ① 《咨农商部咨为关于国际劳工局希望本届并派劳资两项代表一案拟具意见请查照办理文》,《内务公报》,1925年第141期,文牍,第43页。
    ②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4期,第32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年版,第6-7页。
    ① 《请设立保工专管机关议案》,《农商公报》,政事门议案,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第37页。
    ② 《中国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历年大事记》,《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4卷,第11-12期,第1-8页。
    ③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94页。
    ④ 《农商部劳工编译委员会章程》,《农商公报》,1925年第11卷第6期(第126期),法规,第2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① 《T厂条例等件业经萧代办转送国际劳工局该局复函极表欣悦复请查照函》,《外交公报》,1928年第81期,通商,第1页。
    ②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41页。
    ③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1-352页。
    ④ 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二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2页。
    ① 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二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2-365页。
    ② 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二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9-371页。
    ③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3-114页。
    ①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36-238页。
    ②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91-194页。
    ③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41页。
    ④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⑤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7-58页。
    ①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88页。
    ②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27-228页。
    ③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④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①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②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286-287页。
    ③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6页。
    ② 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二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③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①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丁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3页。
    ②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1页。
    ③ 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三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④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丁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115页。
    ①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126页。
    ②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274页
    ①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251-259页。
    ②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一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③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1-353页。
    ④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95页。
    ⑤ 蒋学楷:《国际劳工立法》,(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第113页。
    ⑥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6-1107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52-53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53页。
    ③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58页。
    ④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60-62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二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38-142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06-207页。
    ① 《请设立保工专管机关议案》,《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政事门议案,第37页。
    ② 《提议保护劳工一事经内务部等四部会商办法大致相同可否照本部提案设立专司并另设委员会之处议案》,《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政事门议案,第38-39页。
    ③ 《修正农商部分科规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10期(第106期),法规,第72-73页。
    ① 《内务部保工科规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10卷第2期(第110期),近闻,第18页。
    ② 《征求修订农商法规意见由》,《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政事门公文,第32-33页。
    ③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第720页。
    ④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民国)大事史料长编》(第六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页。
    ⑤ 《修订农商法规委员会章程》,《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法规,第61页。
    ⑥ 《函桑其杰等聘任为本部修订农商法规委员会由》,《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政事门公文,第32页。
    ⑦ 《函王宠惠聘请为修订农商法规委员会顾问由》,《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8期(第104期),政事门公文,第32页。
    ⑧ 《呈修订农商法规先由部令公布再呈请咨送国会请鉴核由》,《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10期(第106期),命令,第8页。
    ① 《暂行工厂通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9期,第105期,政事门法规,第67-69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85页。
    ① 《矿工待遇规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10期,第106期,政事门法规,第41-44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44-245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46页。
    ③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9-10页: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83-84页。
    ④ 张梁任:《邮政常识问答》(第1册),(上海)邮政图书出版社,1936年版,第79-80页。
    ⑤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46页。
    ⑥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交通史电政编》,(南京)交通部总务司,1936年版,第392-398页。
    ①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交通史电政编》,(南京)交通部总务司,1936年版,第399-402页。
    ②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交通史电政编》,(南京)交通部总务司,1936年版,第255-260页。
    ③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交通史电政编》,(南京)交通部总务司,1936年版,第314-317页。
    ④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交通史电政编》,(南京)交通部总务司,1936年版,第255-260页。
    ① 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其二,第1页。
    ② 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
    ③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10页。
    ① 《工厂条例》,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98-203页。
    ② 《监察工厂规则》,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03-205页。
    ③ 郭廷以等:《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第40页。
    ④ 《孙中山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33-434页。
    ① 戴季陶:《广东省工会法草案理由书》,《新青年》,1921年第9卷第1号。
    ② 饶东辉:《试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第71页。
    ③ 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民国)大事史料长编》(第七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493页.
    ④ 《工会条例》,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19-220页。
    ⑤ 《广州之工厂法草案》,《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5期,杂纂,第8-10页。
    ① 《广州之工厂法草案》,《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15期,杂纂,第8-10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95页。
    ③ A.B.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8页。
    ①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52页,第699页。
    ② 《暂行工厂通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9期,第105期,政事门法规,第67页。
    ③ 《湖北临时工厂条例》,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698-699页。
    ④ 《上海劳资调节条例》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90-191贝。
    ① 《临时劳动法》,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91-195页。
    ①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95页。
    ②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 《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101-102页。
    ③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66页。
    ① (英)伍德海、(英)贝尔:《中华年鉴》(11)(1924年下),(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6页。原文为英文
    ②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82页。
    ③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08页。
    ④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12页。
    ⑤ 章伯锋等:《北洋军阀》(第一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数字为计算得出。
    ① 《英国关十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69页。
    ②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785页。
    ③ 《英国关于中国劳工状况的文件》,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35-836页。
    ① 《劳动法起草委员会成立》,《申报》,1927年7月10日,第7版。
    ② 《劳动法起草委员会》,《申报》,1927年8月12日,第4版。
    ③ 《马超俊提议编纂劳动法典》,《申报》,1927年10月19日,第5版。
    ④ 《首都要讯》,《申报》,1927年10月28日,第5版。
    ⑤ 《令发劳动法起草委员会组织条例》,《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年第18期。
    ⑥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3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3页。
    ②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3页。
    ③ 《立法院第45次会议》,《中报》,1929年9月4日,第10版。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6-1067页。
    ⑤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8页。
    ⑥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70页。
    ① 广东建设厅劳动法起草委员会编撰:《劳动保险草案》,吴耀麟,《社会保险之理论与实际,1932年,(上海)大明书局,第201-235页。伤害保险共9节,148条。
    ② 广东建设厅劳动法起草委员会编撰:《劳动保险草案》,吴耀麟,《社会保险之理论与实际》,1932年,(上海)大明书局,第235-261页。疾病保险共7节,116条。
    ③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8页。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4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63页。
    ② 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第135页。
    ③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 (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41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80-1081页。
    ②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81-1082页。
    ③ 《国民政府立法院第十次会议议事录》, 《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2期,第22页。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82页。
    ⑤ 《工会法原则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10期。第135-141页。
    ⑥ 《中央政治会议函送工会法原则希制定工会法由》,《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10期,第229-230页。
    ⑦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82页,第1087页。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42-44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13页。
    ② 《工商部设立两委员会》, 《申报》,1928年6月1日,第13版。
    ③ 《工商部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成立会》,《申报》,1928年7月30日,第13版。
    ④ 《法规会起草法案消息》, 《申报》,1928年9月9日,第14版。
    ⑤ 《工商部设立两委员会》,《申报》,1928年6月1日,第13版。
    ⑥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 《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77-97页。
    ⑦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99
    ①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78页。
    ②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95页。
    ③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94-95页。
    ④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95页。
    ⑤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97页。
    ⑥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87-89页。
    ⑦ 《国民政府立法院会议第十一次会议议事录》,《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3期,第3页。
    ① 《工厂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条例、消费合作条例各项草案审查报告》,《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75页。
    ② 《中央政治会议函工厂法原则业经修正通过录案函达查照》,《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11期,第256-257页。
    ③ 《修正工厂法原则案》,《立法专刊》,1930年第2期,第24页。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00页。
    ⑤ 《各省商联会请修订工商法规》,《申报》,1928的4月25日,第15版。
    ① 《各省商会推派工商法规委员》,《申报》,1928年7月24日,第14版。
    ② 《公牍:工商部具呈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等,为声请准予推派代表会同拟订工厂法草案由》,《工商公报》,1928年1卷第5期,第26页。
    ③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第32-35页。
    ④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一)》,《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2期,第33页。
    ⑤ 《工商部批饬华商纱厂联合会》,《申报》,1928年12月14日,第14版。
    ⑥ 《纱厂联合委员会对于工厂法交换意见》,《纺织时报》,1928年第560期,1928年12月6日,第239版。
    ① 《湖北纱厂联合会对于劳工法条举妇见》,《纺织时报》,1928年第566期,1928年12月27日,第261、262、263版。
    ② 《各埠市况:华北工业协会请缓布工厂法》,《银行月刊》,1928年第8卷第11期,第189页。
    ③ 《沪市各工会请愿团晋京》,《申报》,1928年10月4日,第14版。
    ①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19页。
    ②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0页。
    ③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12页。
    ④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0-121页。
    ⑤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1页。
    ⑥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4页。
    ⑦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续三)》,《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6页。
    ① 《工人教育计划纲要》,《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5期,第119-126页;《工人教育计划纲要(续)》,《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6期,第65-74页。
    ② 《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5期,第126-127页。
    ③ 《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5期,第127-135页。
    ④ 《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续)》,《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6期,第74-81页。
    ① 《全国交通会议汇纪》,《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第108-109页。
    ② 《国民政府交通部交通事业革新方案(续)》,《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第140页。
    ③ 《全国交通会议之规程》,《申报》,1928年7月8日,第10版。
    ④ 《全国交通会议特刊》,《申报》,1928年8月19日,第15版。
    ⑤ 《全国交通会议汇纪》,《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第107页。
    ① 《全国交通会议汇纪》,《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第108-109页。
    ② 《全国交通会议汇纪》,《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第109页。
    ③ 《全国交通会议审查报告(一)》,《银行周报》,1928年第34期,第39页。
    ④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75页。
    ⑤ 《技工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5期,法规,第5-19页。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98-99页。
    ① 《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邮政养老抚恤金管理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15-24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161-162页。
    ③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广东省政府年报》,1928年,第369页。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44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44-1145页。
    ②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草案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5期,第43页。
    ③ 《请国民政府制定劳动法工厂法产业合作法》,《广东行政周刊》,1927年第8期,第68页。
    ④ 《上海特别市政府呈国民政府行政院呈请迅予颁布劳工法规以资遵循由》,《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1929年第20期,第115页。
    ① 《广东省劳资条件暂行通则》,《广东省政府年报》,1928年,第390-394页。
    ② 《广东省铁路员工服务条例》,《广东省政府年报》,1928年,第368-374页。
    ③ 《工会法》,《广东省政府年报》,1928年,第349页。
    ① 《上海特别市劳工事业暂行规则》,《上海特别市政府公报》,1928年第15期,第95-97页。
    ② 《上海特别市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29页。
    ③ 《上海特别市职工待遇暂行规则》,《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56-59页。
    ④ 《河北市暂行工厂规则,监察工厂规则》,《河北省政府公报》,1929年第397期,第10-13页。
    ① 《河北市暂行工厂规则,监察工厂规则》,《河北省政府公报》,1929年第397期,第13-16页。
    ② 《武汉市暂行工厂条例》,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30-234页。
    ①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8页。
    ① 《行政院咨据工商部呈拟工厂法施行条例及工厂检查法》,《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25期,公牍,第8页。
    ② 《工厂法施行条例》,《实业公报》,1931年第1期,法规,第1-5页。
    ①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第25-26页。
    ①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第26页。
    ②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第26页。
    ③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69页。
    ④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71页。
    ①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2页。
    ②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38-49页。
    ③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5-46页。
    ④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39页。
    ①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39页。
    ②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3页。
    ③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3页。
    ④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39页。
    ⑤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7页。
    ⑥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4页。
    ①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1页。
    ②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7-48页。
    ③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4页。
    ①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1页。
    ②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第25页。
    ③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68页。
    ④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68页。
    ⑤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68页。
    ①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69页。
    ②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70页。
    ③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第70页。
    ④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三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29页。
    ⑤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三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31页。
    ① 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三续)》,《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第131-132页。
    ② 《定工厂法施行日期令、工厂法施行条例施行日期令》,《法令周刊》,1930年第26期,命令,第1页。
    ③ 《延展工厂法施行日期令》,《法令周刊》,1931年第32期,命令公牍,第1页。
    ④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82页。
    ⑤ 《呈国民政府缮具修正工厂法及工厂法施行条例呈请鉴核由》,《立法院公报》,1932年第44期,公报,第7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09页。
    ②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23页。
    ③ 《呈国民政府缮具修正工厂法及工厂法施行条例呈请鉴核由》,《立法院公报》,1932年第44期,公报,第7页。
    ①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24页。
    ② 《修正工厂法》,《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1页。
    ③ 《修正工厂法施行条例》,《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12页。
    ④ 《修正工厂法》,《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6页。
    ⑤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25页。
    ①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4-186页。
    ②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6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④ 《奉行政院令准司法院咨复解释工人性质疑义一案令仰知照由》,《实业公报》,1934年第185、186期合刊,命令,第25页。
    ①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75-176页。
    ②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7-188页。
    ③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7-188页。
    ④ 《解释工厂法条文疑义咨(附工厂法奉行困难各条意见)》,《司法院公报》,1932年第38期,解释,第8页。
    ⑤ 《解释工厂法条文疑义咨(附工厂法奉行困难各条意见)》,《司法院公报》,1932年第38期,解释,第7页。
    ⑥ 《函行政院秘书处(劳字第766号),准函奉兼院长交下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呈拟请求解释工厂法及施行条例意见书,转呈核示一案,谕交实业部审查具复函达查照等由,经详加审查,拟具意见,书送请查照转陈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公牍,第47-48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②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6页。
    ③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6页。
    ④ 《实业部训令劳字第4928号据上海市第十区棉纺业产业工会呈为上海申新第一纺织厂近年雇用工人给以临时工摺,虽在厂继续工作三个月以上仍视为临时工人任意开除纠纷迭起,可否适用工厂法第二十七条及第二十九条之规定,请解释等情,经予解释,令仰转饬遵照由》,《实业部公报》,1936年第298期,命令,第6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② 《函中央训练部准函为中央秘书处检送浙江省党部呈据新昌县党部呈请,转呈中央切实救济失业工人并制定永久救济办法一案,抄送原呈嘱查核办理等由,兹将本部关于此项办理经过情形函复查照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第50-51页。
    ③ 《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实业公报》,1931年第48期,法规,第2-3页。
    ④ 《经济委员会会同劳工法起草委员会审查报告:职业介绍案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29年第9期,第64页。
    ① 《劳工法委员会报告:起草职业介绍法草案报告》, 《立法院公报》,1935年第71期,第76页。
    ② 《职业介绍法》,《实业公报》,1935年第250期,法规,第57-64页。
    ③ 《转饬广设工厂以济民生》,《广州政府公报》,1933年第225期,第31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139页。
    ① 《行政院工作报告关于实业者(对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367页。
    ② 《呈行政院为拟具工人储蓄暂行办法草案呈请核转国府备案俾便由部令公布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6期,公牍,第3页。
    ③ 《行政院令兹制定工人储蓄暂行办法》, 《实业公报》,1932年第76、77期合刊,命令,第2页。
    ④ 《行政院令兹修正工人储蓄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二项及第二十九条条文》, 《实业公报》,1932年第76、77期合刊,命令,第3页。
    ⑤ 《工人储蓄暂行办法》, 《实业公报》,1932年第76、77期合刊,法规,第7-11页。
    ⑥ 《工人储蓄暂行规程》,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1期,法规,第1-3页。
    ⑦ 《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实业公报》,1932年第57、58期合刊,法规,第1-4页。
    ⑧ 《劳工教育奖励规则》,《实业公报》,1934年第179、180期合刊,法规,第93页。
    ⑨ 《会呈行政院劳字第2993号呈送劳工教育实验区章程请鉴核备案由》,《实业公报》,1934年第183、184期合刊,公牍,第95页。
    ① 《工商部筹建首都劳工新村》,《工商半月刊》,1929年第1卷第6期,国内经济事情,第2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72页。
    ③ 《令各省实业厅建设厅,各市社会局,威海卫管理公署,检发劳工新村设施大纲令仰参照提倡举办并将办理情形随时具报由》,《实业公报》,1934年第161、162期合刊,命令,第19页。
    ④ 《实业部劳工新村管理规则》,《实业公报》,1934年第193期,法令,第43-44页。
    ⑤ 《工厂设置哺乳室及托儿所办法大纲》,《实业部公报》,第277期,第47-48页。
    ⑥ 《行政院工作报告关于实业者(对第五届三中全会报告)》,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409页。
    ① 《工商部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成立会》,《申报》,1928年7月30日,第13版。
    ② 《公牍国民政府工商部函各省市政府本部现因草拟劳工保险条例亟须征集关于劳工储蓄及保险之章程统计等材料以备参考》,《工商公报》,1928年第1卷第5期,第10页。
    ③ 《法规会起草法案消息》,《申报》,1928年9月9日,第14版。
    ④ 工商部:《工商部工作报告暨计划概略(对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47页。
    ⑤ 《行政院咨请从速制定劳工保险劳工储蓄等法规由(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9期,第11-12页。
    ⑥ 《立法院各委员会审查报告:上海市请中央通令各地颁布劳工储蓄劳工保险各项法规案審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9期,第80页。
    ⑦ 《行政院咨请从速制定劳工保险劳工储蓄等法规由(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9期,第11页。
    ⑧ 《国民政府文官处函关于核议劳工储蓄劳工保险各项法规一案奉批送中央政治会议函达查照由》,《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20期,第33页。
    ①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948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③ 《民国二十一年度下半期行政计划纲要(六续)》,《实业公报》,1933年第129-130期,特载,第2页。
    ④ 《呈送本部所拟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请鉴核转送立法院审议转呈公布明令施行由》,《实业公报》,1932年第95、96期合刊,公牍,第1页。
    ⑤ 《行政院工作报告关于实业者(对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台北)(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369页。
    ⑥ 《实业部征询劳工保险意见》,《纺织时报》,1928年第989期,1933年5月25日,第1版。
    ⑦ 《行政院审查会通过强制劳工保险法》,《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1期,第65页。
    ⑧ 《立法院通过劳工保险法》,《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2期,第36页。
    ⑨ 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版,1843页。
    ① 《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3-138页。
    ① 《呈国民政府缮具铁路员工服务条例呈请鉴核由》,《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5期,公牍,第3页。
    ②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法规,第3-9页。
    ③ 《国有铁路员司工警夫役抚恤暂行通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36期,法规,第1-8页。
    ④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69期,法规,第4-11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⑥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84-5185页。
    ⑦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80页。
    ①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4-765页。
    ②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88-5189页。
    ③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67-5169页。
    ④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70-5176页。
    ⑤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5-777页。
    ⑥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57-5159页。
    ⑦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379-4380页。
    ① 《交通职工了女教育规程》,《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1933年第2期,一般关系法令,第49-51页。
    ② 《交通职工子女小学校教职员任免及薪给规则》,《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1933年第2期,一般关系法令,第51-53页。
    ③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3页。
    ④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3-584页。
    ⑤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4页。
    ⑥ 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4-585页。
    ⑦ 《劳字第803号呈一件为据鲁大矿业公司呈矿山工人是否适用工厂法施行条例,其适用范围是否包罗坑内坑外全体工人,请核示等情具文呈请鉴核示遵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2期,指令,第19页。
    ⑧ 《实业部民国二十一年七八九三个月行政计划纲要(四续)》,《实业公报》,1932年第89、90期合刊,特载,第3-4页。
    ⑨ 《实业部民国二十一年度下半期行政计划纲要(六续)》,《实业公报》,1933年第129、130期合刊,特载,第2页。
    ⑩ 《行政院工作报告关于实业者(对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② 陈良瑾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中,将世界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就业保障制、普遍保障制、社会救助制、储蓄基金制、雇主责任制5种类型。本人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其中的雇主责任制。学界一般认为社会保险的建立才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标志,对此前的雇主责任制的模式重视不够。社会保险制可以归类为上面提到的就业保障制。它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筹集资金,具有风险共担的特点,所以被许多国家采用。但现代社会也的确存在陈良瑾所提到的、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的社会保障制度,如西方福利国家的普遍保障制、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新加坡等国家的储蓄基金制等,这些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下在公民的权益保障方面也起着主要的作用,或者和社会保险制同时存在,同时起着作用。雇主责任制在工业化初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曾存在过,所以可以将其视为现代社会保障模式的一种,这对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① 《修正工厂法》,《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6页。
    ② 《修正工厂法施行条例》,《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12页。
    ③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84-186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⑤ 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第175-176页。
    ⑥ 《劳字第803号呈一件为据鲁大矿业公司呈矿山工人是否适用工厂法施行条例,其适用范围是否包罗坑内坑外全体工人,请核示等情具文呈请鉴核示遵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2期,指令,第19页。
    ⑦ 《矿场法》,《实业公报》,1936年第289期,法规,第14-16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① 《矿场法》,《实业公报》,1936年第289期,法规,第14-16页。
    ① 《工业工人灾害赔偿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② 《工业工人灾害赔偿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① 《工业工人灾害赔偿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① 《工业工人因工作致病应得赔偿之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②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5页。
    ③ 《修正工厂法》,《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6页。
    ① 《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 《实业公报》,1931年第48期,法规,第2-3页。
    ① 《职业介绍法》,《实业公报》,1935年第250期,法规,第57-64页。
    ② 《县市设立民生工厂办法》,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③ 《县市政府劝办工厂考成条例》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139页。
    ① 《失业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② 《工厂条例》,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201页。
    ③ 《上海特别市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229页。
    ① 《女工生产前后雇用限制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
    ② 《修正工厂法施行条例》,《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13页。
    ① 《准函检送工厂医疗设备费标准预算请转饬所属工厂等由令仰转饬遵照》,《湖北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86期,训令,第8-12页。
    ② 《工厂设置卫生室办法》,《北京市市政公报》,1936年第384期,法规,第3-4页。
    ① 《军政部军需工厂工场管理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367页。
    ② 《军政部兵工署直辖各工厂工人待遇暂行规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71-73页。
    ① 《建设委员会职工就诊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239-3240页。
    ② 《建设委员会模范灌溉局及所属机关工人管理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227页。
    ③ 《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工人管理规则》,《建设委员会公报》,1930年第4期,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7辑,第93页。
    ④ 《建设委员会戚墅堰电厂工人管理规则》,《建设委员会公报》,1930年第4期,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7辑,第95页。
    ⑤ 《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工人管理规则》,《建设委员会公报》,1930年第4期,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续编》第57辑,第98页。
    ⑥ 《矿工待遇规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10期,第106期,政事门法规,第43页。
    ① 《湖北临时工厂条例》,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699页。
    ②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③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④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⑤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⑥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5-46页。
    ①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4-5页。
    ② 《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实业公报》,1932年第57、58期合刊,法规,第1-4页。
    ① 《职业补习学校规程》,王宗洲:《中国劳动法规全书》,(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241页。
    ① 《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续)》,《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6期,第74-81页。
    ② 《实业部劳工新村管理规则》,《实业公报》,1934年第193期,法令,第43-44页。
    ① 《工厂设置哺乳室及托儿所办法大纲》,《实业部公报》,1936年第277期,第47-48页。
    ②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5页。
    ③ 《工会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42页。
    ① 《工人储蓄暂行规程》,《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1期,法规,第1-3页。
    ② 《暂行工厂通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9期,第105期,政事门法规,第68页。
    ③ 《矿工待遇规则》,《农商公报》,1923年第9卷第10期,第106期,政事门法规,第43页。
    ① 《国有铁路员司工警夫役抚恤暂行通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3期,法规,第1-8页。
    ②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各条条文》,《铁路月刊》,1933年第3卷第1-2期,法规,第8页。
    ①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法规,第3页。
    ②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6页。
    ③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5页。
    ④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6页。
    ⑤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各条条文》,《铁路月刊粤汉段》,1933年第3卷第1、2期合刊,法规,第8页。
    ⑥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5页。
    ①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4-11页。
    ① 《工业工人灾害赔偿公约》,《工业工人因工作致病应得赔偿之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7-38页。
    ② 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
    ③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5页。
    ④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7页。
    ① 《国营铁道员工请假通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4-765页。
    ②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4-5页。
    ③ 《铁路医院及诊疗所组织规程》,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84-5185页。
    ④ 《国有铁路卫生医务组织通则》,《铁路月刊奥汉线南段》,1933年第3卷第7-9期,法规,第1页。
    ① 《工商业工人及佣仆之劳动疾病保险公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② 《国有铁路抚恤金规则草案》,北京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
    ③ 《修正国有铁路员工抚恤通则》,《铁道公报》,1931年第133期,法规,第4-6页。
    ④ 《京绥铁路员司工匠抚恤暂行规则》,《京汉铁路修正员工抚恤暂行章程》、《四洮铁路员役暂行章程》,北京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道清铁路管理局:《道清铁路卅周纪念》,(焦作)道清铁路管理局,1933年版,第65页。
    ⑤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7页。
    ⑥ 《国营铁道员工退休养老金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57-5159页。
    ① 见第一章第一节“年龄与性别”。
    ② 马廷燮:《铁路员工退休养老制度之研究》,《铁道公报》,1934年第908期,第7-8页。
    ③ 《核定京沪沪杭甬路养老金退职金补助赡养金等列账办法》,《铁路杂志》,1936年版第2卷第2期,第82页。
    ① 《设立工商等业工人及佣仆之强制老年保险公约草案》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② 《中国与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通讯》,1938年第1期,第8页。
    ③ 《设立工商等业工人及佣仆之强制老年保险公约草案》,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④ 《设立工商等业工人及佣仆之强制老年保险公约草案》,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⑤ 《关于残废年老孀孤保险通则之建议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⑥ 《设立工商等业工人及佣仆之强制老年保险公约草案》,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① 《关于残废年老孀孤保险通则之建议书》,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91-92页。
    ① 《铁道部实施铁路职工教育计划纲要》,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6-768页。
    ② 《铁路职工学校教育实施暂行通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9-771页。
    ③ 《铁路职工学校规程》,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1-773页。
    ④ 《铁路职工识字教育强迫施行办法》,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7页。
    ① 《铁道职工补习教育实施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8-769页。
    ② 《铁路职工教育馆规程》,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4-776页。
    ③ 《铁路职工教育馆成绩考查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6-777页。
    ④ 《铁路职工教育实施人员服务通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6-768页。
    ⑤ 《铁路职工教育实施人员任用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8-769页。
    ① 《铁路职工教育计划纲要》,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4页。
    ② 《铁路职工学校学生奖惩暂行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65-766页。
    ③ 《铁路职工识字教育强迫施行办法》,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777页。
    ① 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东方书局,1931年版,第16-17页。
    ② 《铁道部直辖国有铁路员T储蓄通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88-5189页。
    ① 《工人储蓄暂行规程》,《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1期,法规,第1页。
    ② 《技工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5期,法规,第5-19页。
    ① 《技工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5期,法规,第6-7页。
    ②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5页。
    ③ 《铁路员工服务条例》,《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16期,第7页。
    ① 《邮务职工请假章程》,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375页。
    ② 《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18页。
    ① 《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19页。
    ② 《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22页。
    ① 《邮政职工抚恤金章程》,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98-99页。
    ② 《邮政养老抚恤金支给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20页。
    ③ 《邮政养老抚恤金管理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22-23页。
    ④ 《邮政养老抚恤金管理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23页。
    ⑤ 《邮政养老抚恤金管理章程》,《交通公报》,1929年第87期,第23-24页。
    ⑥ 《邮政养老抚恤金管理章程及支给章程施行细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379-4380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97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页。
    ②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161页。
    ③ 《交通部职工补习班章程》,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3页。
    ④ 《交通部职工补习班学生奖惩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3-584贝。
    ① 《交通部邮电机关职工补习教育实施通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4页。
    ② 《交通部邮电机关职工补习班奖惩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补第584-585页。
    ③ 《交通职工子女教育规程》,《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1933年第2期,一般关系法令,第49-51页。
    ④ 《交通职工子女小学校教职员任免及薪给规则》,《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1933年第2期,一般关系法令,第51-53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3页。
    ② 《修正上海市工人待遇规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3-76页。
    ③ 《修正上海市工人待遇规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3页。
    ④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4页。
    ⑤ 《修正上海市工人待遇规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5页。
    ⑥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5页。
    ① 《修正上海市工人待遇规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5页。
    ② 《工厂法》,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5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7-38页。
    ④ 《青岛市工人待遇暂行通则》,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0页。
    ① 《青岛市工人待遇暂行通则》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1-32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五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6-48页。
    ③ 《修正上海市工商业店员待遇通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8-80页。
    ① 《修正上海市工商业店员待遇通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8-79页。
    ② 《修正上海市工商业店员待遇通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9页。
    ③ 《修正上海市工商业店员待遇通则》,《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79-80页。
    ① 《杂纂:国民政府劳工局成立记》,《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31期,第4-6页。
    ② 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96页。
    ① 郭廷以、王幸均、刘凤翰:《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第112页。
    ② 《国民政府工商部组织法》,《行政院公报》,1928年第7期,法规,第7页。
    ③ 郭卿友:《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59页。
    ④ 《工商卫生部劳工卫生委员会规程》,《卫生公报》,1930年第2卷第4期,法规,第111-112页。
    ⑤ 郭卿友:《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59-560页。
    ① 《实业部组织法》,《立法院公报》,1931年第26期,136-143页。
    ② 《实业部各司分科规则》,《行政院公报》,1931年第252期,部令,第40-48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④ 《实业部各司分科规则》,《实业公报》,1932年第103、104期合刊,法规,第44-45页。
    ⑤ 《实业部令:裁撤本部劳工司第三科改第四科为第三科令》,《实业公报》,1934年第169、170期合刊,命令,第4页。
    ① 《修正实业部各司分科规则第二十八条等条文》,《实业公报》,1934年第173、174期合刊,法规,第62-63页。
    ② 《修正实业部各司分科规则》,《实业公报》,1934年第191、192期合刊,法规,第81页。
    ③ 《修正实业部组织法》,《实业公报》,1935年第236期,法规,第72页。
    ④ 《修正实业部务司分科规则》,《实业公报》,1935年第261、262期合刊,第134-135页。
    ⑤ 《修正实业部组织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条文》,《实业公报》,1936年第307期,法规,第18-22页。
    ⑥ 《实业部专门委员会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155页。
    ① 《修正实业部专门委员会规则》,《实业部公报》,1936年第280期,法规,第23-25页。
    ② 《劳工教育设计委员会章程》,《实业公报》,1931年第19期,法规,第5-6页。
    ③ 《实业内政部劳工卫生委员会规程》,《实业公报》,1932年第62、63期合刊,法规,第1-2页。
    ④ 《国民政府交通部组织法》,《行政院公报》,1928年第8期,法规,第4-6页。
    ① 《交通部各司分科职掌规则》,《交通公报》,1929年第74期,法规,第29-41页。
    ② 《交通部各司分科职掌规则》,《交通公报》,1933年第517期,法规,第13-26页。
    ③ 《交部职工与电政管理之例规》,《申报》,1927年7月19日,第9版。
    ④ 《新都要讯》,《申报》,1927年7月22日,第5版。
    ⑤ 《交部修正职工委员会章程》,《申报》,1928年3月27日,第9版。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1页。
    ① 郭卿友:《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11页,第562页。
    ② 《铁道部组织法》,《行政院公报》,1928年特刊号,法规,第2-6页。
    ③ 《铁道部总务司、财务司、管理司分科办事规程》,《铁道公报》,1929年第1期,法规,13-21页。
    ④ 《修正铁道部组织法》,《行政院公报》,1929年第102期,法规,第18-21页。
    ⑤ 《铁道部卫生处职掌规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78-5179页。
    ① 《铁道部卫生处管理各路卫生医务细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79-5180页。
    ② 《铁道部卫生处办理细则》,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79页。
    ③ 《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组织大纲》,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166-5167页。
    ④ 《铁道部直辖各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铁道公报》,1933年第546期,法规,第1-2页。
    ⑤ 《修正铁道部直辖各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铁道公报》,1934年第797期,法规,第1页。
    ① 《修正各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平汉铁路月刊》,1937年第80期,法制,第14-15页。
    ② 《铁道部训令参字第231号》,《铁道公报》,1936年第1369期,命令,第3页。
    ③ 《铁道部令参字第101号兹制定铁路职工教育咨询委员会组织规程公布之》,《铁道公报》,1936年第1369期,命令,第3页。
    ④ 《铁道部训令参字第233号》,《铁道公报》,1936年第1369期,命令,第4页。
    ⑤ 《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铁道公报》,1936年第1369期,法规,第1-2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7、69、72、75、77页。
    ① 王莹:《从正泰永和两惨案谈到我国工厂检查(续)》,《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第45-46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③ 《历届国际劳工大会之成绩》,《国际劳工消息》,1931年第1卷第1期,第8页。
    ① 《劳工法起草委员会审查报告:工厂法施行条例草案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25期,第51-52页。
    ② 《劳工法起草委员会报告:工厂检查法草案审查报告》,《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26期,第42页。
    ① 《工厂检查法》,《实业公报》,1931年第6期,法规,第2-5页。
    ② 《修正工厂检查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条文》,《实业公报》,1935第228期,法规,第60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二章,第1页。
    ⑤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二章,第2页。
    ① 《中央工厂检查处组织章程》,《实业公报》,1933年第144期,法规,第13-15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二章,第3页。
    ③ 《实业部工厂检查委员会章程》,《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法规,第1页。
    ④ 《工厂检查协作委员会章程》,《工商半月刊》,1931年第3卷第23-24期,法令规章,第3页。
    ⑤ 《中央工厂检查处组织章程》,《实业公报》,1933年第144期,法规,第13页。
    ⑥ 《南京市工厂检查所组织规则》,《南京市政府公报》,1936年第170期,法规,第27页。
    ⑦ 《南京工检查所成立》,《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83页。
    ⑧ 《上海筹设工厂检查所近迅》,《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83页。
    ① 《地方工厂检查处组织办法大纲》,《实业部公报》,1937年第344期,法规,第21页。
    ② 《训令社会局奉行政院令据实业部呈据中央工厂检查处呈请令饬各省市政府公署于年度概算内列入工厂检查经费应准照办令仰遵照由》,《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年第304期,训令,第9页。
    ③ 《训令社会局财政局奉行政院令据实业部呈请令饬未将工厂检查经费列入二十四年度概算之省市于二十五年度概算必须列入并转呈令饬主计处于审查各省市概算时注意是否列入各节仰遵照办理令仰遵照办理由》,《北平市市政公报》,第337期,命令,第6页。
    ① 《为本部依据工厂检查法第三条及第五条之规定设立工厂检查人员养成所赍同十九年二十年度该所预算书各三份请鉴核示遵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13期,公牍,第1-2页。
    ② 《工厂检查法》,《实业公报》,]931年第6期,法规,第3页。
    ③ 《工厂检查人员养成所规则》,《实业公报》,1931年第16期,法规,第17-18页。
    ④ 《工厂检查人员养成所课程》,《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6期,第122-123页。
    ⑤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一章,第11页。
    ⑥ 李平衡:《一年来之劳工行政》,《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期,第6页。
    ⑦ 《呈行政院为拟具工厂检查员暂行规程草案呈请鉴核备案指令祗遵由》,《实业公报》,1932年第85、86期合刊,公牍,第1页。
    ① 《工厂检查员任用及奖惩暂行规程》,《实业公报》,1932年第87、88期合刊,法规,第26-27页。
    ② 《修正工厂检查员任用及奖惩暂行规程》,《实业部公报》,1936年第311期,法规,第27-28页。
    ③ 《波安两氏对于以工厂检查实行工厂法之备忘录》,《劳工月刊》,1932年第2卷第10期,第90页。
    ① 《工厂检查实施程序》,《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4期,第1期,第1页。
    ② 《工厂检查实施程序》,《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4期,第1期,第1页。
    ③ 《工厂检查实施程序》,《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4期,第1期,第1-4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8-12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查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查查处,1936年,第1-2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丁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3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24-27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14-15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3页。
    ④ 《准中央工厂检查处函送工厂灾变调查表及工人伤病调查表请饬属填报等由令仰转饬遵办》,《江西政府公报》,1935年第222期,建设,第18-21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81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87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89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55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27-228页。
    ⑥ 《令建设厅准中央工厂检查处函送各省市工业安全卫生委员会大纲嘱从速组织仰遵照》,《陕西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2433期,训令,第4-5页。
    ① 《各省市工业安全卫生委员会组织大纲》,《河南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1453期,法规,第1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93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43页。
    ④ 《成立工厂卫生实施指导委员会案》,《南京市政府公报》,公牍,1935年第155期,第72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45-48页。
    ② 《工厂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实业公报》,1935年第251、252期合刊,法规,第112-122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655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662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655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662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109-110页。
    ④ 《令各铁路局关于铁路工厂检查一案与实业部议决办法两项仰知照由》,《铁道公报》,1935年第1325期,训令,第4页。
    ⑤ 《令铁路管理局等,准实业部咨请将合于修正工厂法第一条规定之铁路工厂名称地址列表开送仰即查明列表呈部备转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一章,第14页。
    ② 周孑亚,《上海租界内工厂检查权问题》,《外交评论》,1933年第1卷第1期,第63页。
    ③ 周孑亚,《上海租界内工厂检查权问题》,《外交评论》,1933年第1卷第1期,第64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五章,第2-3页。
    ② 包华国:《上海租界工厂检查交涉之经过》,1934年第3卷第1期,第176页。
    ③ 包华国:《上海租界工厂检查交涉之经过》,1934年第3卷第1期,第177页。
    ① 包华国:《上海租界工厂检查交涉之经过》,1934年第3卷第1期,第178页。
    ②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33年,第26-34页。
    ③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34年,第11页。
    ④ 《上海租界工厂检查交涉停顿》,《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2卷第8期,第35页。
    ⑤ 《上海公共租界工厂检查协定草案》,《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7期,第30-31页。
    ⑥ 《上海公共租界工厂检查协定草案》,《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7期,第30页。
    ① 《上海租界工检交涉续志》,《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0期,第47页。
    ② 《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新办法》,《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2期,第83页。
    ③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4期,第37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4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2-24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页。
    ① 《出席第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政府代表团报告》,《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9期,第13页。
    ② 《出席第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政府代表团报告》,《劳丁月刊》,1935年第4卷第9期,第13页。
    ③ 《国际劳工局理事会议李平衡演说租界工检问题》,《纺织时报》,1937年第1383期,1937年5月13日,第1版。
    ④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丁通讯》,1939年第4期,第37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 (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图表,第41-44页。原图表中工厂数为6344,笔者经计算为6349个。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 (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 (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89-90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页。
    ④ 陶镕成:《中国矿业劳动者的一研究》,《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2-3期,第40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655-663,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② 自1911年实行铁路国有化以后,中国的铁路除外国资本直接修筑和经营者外,基本上都属于官僚资本或国家资本主义性质。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研究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至抗战前,国有铁路占中国所有铁路的里程的80%。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一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89-295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336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118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T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83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4章,第33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336-337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135页。
    ⑤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169-170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查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46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85-286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⑤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根据第112页表计算。
    ⑥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③ 《各路养老退休及伤亡抚恤之核定》,《铁路杂志》1936年第2卷第2期,第89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⑤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根据第112页表计算。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① (法)谢诺:《中国工人运动(1919-1927)》,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585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9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① 《修正工厂法》,《实业公报》,1933年第117、118期合刊,法规,第5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57页。
    ④ 《广州职业介绍所统计》,《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18期,第98页。
    ⑤ 《广州职业介绍所近讯》,《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0期,第91页。
    ② 《中国职业介绍机关概况》,《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1935年第4期,第31页。
    ③ 《上海职业介绍指导所十年统计》,《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8期,第111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51-152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57-258页。
    ⑥ 《广州的荐人馆》,《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2期,第93页。
    ⑦ 《汉口新设仆工介绍所》,《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18期,第98页。
    ⑧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页。
    ⑨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255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7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页。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52页。
    ⑦ 《湖南省各县设立民生工厂》,《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8期,第100页。
    ⑧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
    ⑨ 《南京市商会承办民生工厂办法》,《南京市政府公报》,1932年第110期,第13页。
    ⑩ 《实部咨各省市设立平民工厂》,《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6期,第70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① 陈达:《我国工厂法的施行问题》,《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5期,第56页。
    ② 王畏三:《各铁路卫生医务过去及现在之概况与将来之展望》,《铁道公报》,1936年第1402期,第7页。
    ③ 王畏三:《各铁路卫生医务过去及现在之概况与将来之展望》,《铁道公报》,1936年第1402期,第10页。
    ④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80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76页。
    ①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第1702页。
    ②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附录,第49-52页。
    ① 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169页。
    ② 《工商部卫生部训令第545号》,《卫生公报》,1930年第10期,第25页。
    ③ 《上海劳工医院概况》,《医药评论》,1930年第29期,第39页。
    ④ 《劳工医院昨开院务会议》,《申报》,1930年11月28日,第16版。
    ① 《劳工医院联席会议》,《申报》,1931年4月19日,第16版。
    ② 《各机关事宜:补助上海劳工医院之款》,《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公报》,1933年第4卷第13期,第180页。
    ③ 《劳工医院免费施诊》,《申报》,1930年1月8日,第16版。
    ④ 《内政部批准劳工医疗备案》,《申报》,1930年10月17日,第16版。
    ⑤ 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L海市年鉴》(下)(一),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从刊》(1001),(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393页。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7页。
    ⑦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8页。
    ⑧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68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155页。
    ① 《各路养老退休及伤亡抚恤之核定》,《铁路杂志》,1936年第2卷第2期,第89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155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11-113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11-213贝。部分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② 《铁道部推进铁路工人识字教育》,《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6期,第108-109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14页。
    ④ 《交通职工教育统计》,《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2期,第167页。
    ⑤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217页。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116页。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⑦ 张秉义:《我国国营铁路之劳工待遇与设施》,《中国经济》,1935年第3卷第10期,第9-10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16-117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11-213页。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220页。
    ④ 张秉义:《我国国营铁路之劳工待遇与设施》,《中国经济》,1935年第3卷第10期,第10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108页。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⑥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208页。数字为笔者计算得出。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217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220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湖北省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湖北省政府公报》,1935年第125期,法规,第23-24页,《青岛市劳工教育实施细则》,《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0期,第160页;《南京市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施行细则》,《南京市政府公报》,1935年第152期,法规,第17-20页。
    ③ 《教育实业两部推行劳工实验教育》,《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4期,第143页。
    ④ 《劳工教育事业统计表》,《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第1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页。
    ① 《汉口劳工学校一览表》,《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1期,调查资料,第8-10页。
    ② 《上海特别市市立职工补习学校简则》,《上海特别市政府市政公报》,1929年第19期,法规,第79-80页。
    ③ 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35年)(三),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997),(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5页。
    ④ 《上海市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施行细则》,《国际劳工》,1934年第1卷第2期,专载,第105-111页。
    ⑤ 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市年鉴》(下)(一),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1001),(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393页。
    ⑥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图表,第41-44页。
    ① 陈振鹭:《劳工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2-76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第217-219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231页。
    ① 《工商部筹建首都劳工新村》,《工商半月刊》,1929年第1卷第6期,工商部工作报告,第1-2页。
    ② 《民国二十二年之实业》,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232页。
    ③ 《财部拨地建劳工新村》,《申报》,1929年10月14日,第8版。
    ④ 《实部修筑劳工新村》,《申报》,1931年4月6日,第4版。
    ⑤ 《民国二十二年之实业》,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革命文献》第75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第231-232页。
    ①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第1693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1-273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8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① 屠哲隐:《南洋烟厂哺乳室之经验》,《工业安全》,1934年第1-6期,第267-281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3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① 《青岛慈幼托儿所添设贫儿组》,《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1期,第206页。
    ② 《青岛市立东镇劳工托儿所开幕》,《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5期,第119页。
    ③ 《上海慈幼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0期,第112-113页。
    ④ 《上海第一托儿所之内容》,《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0期,第180页。
    ⑤ 《上海市儿童幸福会续办第二劳动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2期,第166页。
    ⑥ 《高桥农忙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0期,第113-114页。
    ⑦ 《南京第一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7期,第106页。
    ⑧ 《京市儿童年实施劳工托儿所计划大纲》,《国际劳工通讯》,1935年第15期,第156页。
    ⑨ 《杭州市第一劳动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3期,第86页。
    ① 《杭市筹设劳工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6期,第104页。
    ② 《杭州民众部附设托儿所》,《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18期,第121页。
    ③ 《婴孩寄托所收容婴孩办法》,《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1935年,第489期,第123-124页。
    ④ 《社会局筹划婴孩寄托所》,《广东省政府市政公报》,1934年第498期,第268页。
    ⑤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第1693页。
    ⑥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209页。
    ③ 吴鹏森:《现代社会保障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④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第1695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③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④ 吴至信:《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民族》,1936年第7-12期,第1701-1702页。
    ⑤ 在吴至信进行的调查的厂矿中,在各个保障项目的最高水准的实施者皆民营厂矿,工伤医疗、工伤残废待遇、工亡待遇、病假期限、病死抚恤、医疗设施、住宿设施、储蓄、工人补习教育、工人子弟教育、娱乐设施等待遇甚至超过了铁路、交通劳工的待遇。参见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122页。
    ① 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动向》,罗荣渠、牛大勇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页;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② 在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学者根据现代化的起源不同,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内源性现代化,一是外源性现代化。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1页;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罗荣渠、牛大勇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③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1页。
    ① 宫崎犀一等:《近代国际经济要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1页。
    ③ 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④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⑤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52页。
    ⑥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48页。
    ①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21页。
    ②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22页。
    ③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4页。
    ④ 《波安两氏对于以工厂检查实行工厂法之备忘录》,《劳工月刊》,1932年第2卷第10期,第90页。
    ⑤ 《波安两氏对于以工厂检查实行工厂法之备忘录》,《劳工月刊》,1932年第2卷第10期,第90页。
    ①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27页。
    ② 胡汉民:《工厂法该展缓施行吗》,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国民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46页。
    ③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35页。
    ①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431页。
    ②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845页。
    ③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635页。
    ④ 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266页。
    ⑤ 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第36-3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4页。
    ③ 见第四章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在国际劳工大会中争取租界工厂检查权的活动”。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7-28页。
    ⑤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4期,第37页。
    ①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4期,第33页。
    ②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104-110页。
    ②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5页。
    ③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00页。
    ⑤ 《波安两氏对于以工厂检查实行工厂法之备忘录》,《劳工月刊》,1932年第2卷第10期,第90页。
    ⑥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3页。
    ① 李泽彰译:《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典》,《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第2-4页。
    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王宗洲:《中国劳动法规全书》,(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年版,第43-62页。
    ②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130页。
    ①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3页。
    ② 严中平:《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90、124、128、131页。
    ③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8页。
    ④ 《上海丁商业倒闭数》,《经济统计月志》,1937年第4卷第9期,第27页,转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页。
    ⑤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13页。
    ⑥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21页。
    ①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21页。
    ② 《关于八月一日实施工厂法鄂省棉业界致当局函》,《纺织时报》,1931年第819期,1931年8月3日,第1版。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24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44页。
    ⑤ 严中平:《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00页。
    ⑥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4页。
    ①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6页。
    ② 《上海公共租界工厂调查》,《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3卷第11期,第43页。
    ③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6年,第283页。
    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3页。
    ⑤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21页。
    ①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②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1-62页。
    ③ (法)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108页。
    ④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72页。
    ⑤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235、237、240页。
    ①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44、244、228页。
    ② 《咨河北省政府等,为据工厂检查人员养成所呈据毕业学员来函,或称分发后未经机关委用,或称待遇过低,无法维持生活,呈请转咨原送机关即予任用并优为待遇等情,咨请查照办理见复由》,实业公报,1931年第43期,第31页。
    ③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30-232页: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附录第45-46页,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82-83、231-232页。
    ④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页。
    ⑤ 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中国工厂检查年报》,(南京)实业部中央工厂检查处,1934年,第三章,第82-83页。
    ⑥ 《修正工厂检查法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条文》,《实业公报》,1935年第228期,第60页。
    ⑦ 《修正工厂检查员任用及奖惩暂行规程》,《实业公报》,1936年第311期,法规,第27-28页。
    ① 李晓林、王绪瑾主编:《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③ 《工商法规委员会委员之讨论工厂法草案重要谈话》,《申报》,1928年9月10日,第13版。
    ④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⑤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⑥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125页。
    ① 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② 数字见本文第2-3页。
    ③ 数字见本文第218-221页。
    1.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 (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
    2.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 (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
    3.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缉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 (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4.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缉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 (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5.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
    6.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民国二十四年续编》(1935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
    7.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民国二十五年第三编》(1936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
    8.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35年),张研孙燕京主编: 《民国史料丛刊》,(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9.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市年鉴》,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10.天津市政府统计委员会:《天津市统计年鉴》, (天津)天津市政府统计委员会,1935年版。
    11.申报年鉴社:《申报年鉴全编》,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3.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国民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实业部劳工司:《劳工法规汇编》, (南京)实业部总务司,1937年版。
    15.河南省建设厅:《建设法规汇编》, (开封)河南省建设厅,1934年版。
    16.立法院编译处:《中华民国法规汇编》, (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17.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 (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年版。
    18.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 (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版。
    19.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0.国家图书馆文献开发中心:《民国劳工劳务史料选编》, (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8年版。
    21.刘明逵、唐玉良:《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2.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
    23.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4.交通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近代交通史全编》,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9年版。
    25.殷梦霞、李强:《民国统计资料四种》,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26.严中平:《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27.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8.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29.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30.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 《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 (北京)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
    31. (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革命文献》。
    32.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3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5.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北京)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
    36.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39.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0.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
    41.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民国)大事史料长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42.林涧清、陈进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工人阶级》, (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
    4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社会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44.王宗洲:《中国劳动法规全书》, (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年版。
    45.上海市档案馆:《上海档案史料研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6.解学诗: 《满铁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47.北京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 (北京)农商部,1925年版。
    48.道清铁路管理局:《道清铁路卅周纪念》,(焦作)道清铁路管理局,1933年版。
    49.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 《公约草案及建议书》,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1934年版。
    50、工商部:《全国工人生活及工业生产调查统计报告书》, (南京)工商部,1930年版。
    51、刘大钧:《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经济统计研究所,1937年版。
    52.上海市政府社会局: 《近五年来上海之劳资纠纷》, (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53.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费指数》,(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版。
    54.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无锡工人生活费及其指数》,(南京)华东印务局,1935年版。
    55.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职业分类纲目》,(南京)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1935年版。
    《政府公报》、《国民政府公报》、《行政院公报》、《立法院公报》、《司法院公报》、《农商公报》、《工商公报》、《实业公报》(后为实业部公报)、《铁道公报》、《交通公报》、《卫生公报》、《察哈尔政府公报日刊》、《建设委员会公报》、《河北省政府公报》、《广东省政府年报》、《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津浦铁道公报》、《江苏省政府公报》、《广州市政府公报》、《南京市政府公报》、《北平市市政公报》、《江西省政府公报》、《陕西省政府公报》、《河南省政府公报》、《广东省政府市政公报》、《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湖北省政府公报》、《山东工商公报》、《河北工商月报》、《农工公报》、《中国工厂检查年报》、《交通部统计年报》、《国有铁路劳工统计》、《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劳工月报》、《工商半月刊》、《劳工月刊》、《实业部月刊》、《立法专刊》、《法令周刊》、《铁路职工》、《铁路职工教育周刊》、《铁路职工教育旬刊》、《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会报》、《国有铁路统计月刊》、《交通职工月刊》、《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中华邮工》、《河北工商月报》、《农工商周刊》、《上海特别市农工商局半年刊》、《广东行政周刊》、《劳工教育》、《国际劳工通讯》、《国际劳工》、《国际劳工消息》、《中国工人》(中国工人社)、《工人周刊》、《银行月刊》、《纺织时报》、《外交评论》、《医药评论》、《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新青年》、《东方杂志》、《社会学刊》、《社会科学杂志》、《劳动季刊》、《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申报》
    1.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施裕寿、刘心铨:《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 (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
    3.林颂河:《塘沽工人调查》,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杨西孟:《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陈华寅:《劳工家庭之生计调查》,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余启中:《广州工人家庭之研究》,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陈华寅:《南京工人家庭研究》,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童家埏:《无锡工人家庭研究》,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9.陶孟和: 《中国劳工生活程度》, (上海)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
    10.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李文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青岛市职工教育委员会:《青岛市职工补习教育概况》, (青岛)青岛市职工教育委员会,1933年版。
    12.华凤章:《各国交通职员养恤制度大纲》, (北京)交通部编译处,1921年版。
    13.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 (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
    14.郑行巽:《劳工问题研究》, (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版。
    15.陈达:《中国劳工问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16.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7.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 (上海)东方书局,1931年版。
    18.马君武:《失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19.樊弘:《劳动立法原理》,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0.樊澍:《劳动法大纲》,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21.陈振鹭:《劳动问题大纲》, (上海)大学书店,1934年版。
    22.陈振鹭:《现代劳动问题论丛》, (上海)书报合作社,1933年版。
    23.吴耀麟:《社会保险理论与实际》, (上海)大明书局,1932年版。
    24.张法尧:《社会保险要义》, (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版。
    25.林良桐:《社会保险》, (上海)正中书局,1946年版。
    26.邱致中:《都市社会政策》, (上海)有志书屋,1936年版。
    27.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 (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版。
    28.王治焘:《国际劳工机关概要》,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9.林定平,邓伯粹: 《各国劳工运动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30.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
    31.陈振鹭:《劳工教育》,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2.陶百川:《中国劳动法之理论与实际》, (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
    33.樊澍:《劳动法大纲》,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34.樊弘:《劳动立法原理》,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35. (法)皮力葛: 《国际劳动组织》,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36. (日)浅利顺四郎: 《国际劳工问题》, (上海)太平洋书店,1928年版。
    37. (美)普赖斯: 《苏俄劳动保障》, (上海)华通书局,1929年版。
    38.蒋学楷:《国际劳工立法》, (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
    39.刘巨壑:《工厂检查概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0.彭学沛:《工人运动》(上海)太平洋书店,1927年版。
    41.张廷灏:《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的研究》, (上海)大东书局,1930年版。
    42.程海峰:《国际劳工组织》, (上海)正中书局,1946年版。
    43.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上海)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1948年版。
    44.马超俊:《中国劳工运动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
    45.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 (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
    46.朱斯煌:《民国经济史》, (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
    47.曾鲲化:《中国铁路史》, (北京)新化曾宅,1924年版。
    48.陈达:《人口问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9.陈天表:《人口问题研究》, (上海)黎明出版社,1930年版。
    50.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钱端升等:《民国政制史》,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51.蒋学楷:《国际劳工立法》, (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
    52.王治焘:《国际劳工机关概要》,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53.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 (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
    54.唐海:《中国劳动问题》, (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版。
    55.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 (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版。
    56.A.B.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7.徐公肃等:《上海公共租界史稿》,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8.钱端升等:《民主政制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9.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0.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61.岳宗福:《近代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62.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3.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 (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年版。
    64.周建卿:《中华社会福利法制史》,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65.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6.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崔之清:《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九二○年代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9.(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0.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1. (法)安克强: 《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72.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3.费成康:《中国租界史》,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74.赵金康:《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理论设计及其运作》,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5.郭廷以、王聿均、刘凤翰: 《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
    76.郭卿友:《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8.郭士浩:《旧中国开滦煤矿工人状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80.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的再探讨》(译文集),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81.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2.卫忠海《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4.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5.沈湘平:《全球化与现代性》(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6.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7.(美)C.E.布莱克等:《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88.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9. (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1.美国社会保障署:《1995年全球社会保障》,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92.陈冬红、王敏:《社会保障学》,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3.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4.仇雨临、孙树菡:《医疗保险》,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杨伟民、罗桂芬:《失业保险》,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6.孙树菡:《工伤保险》,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7.谢圣远:《社会保障发展史》,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98. S. Avineri, Karl Mark on Colonialism and Modernization, New York,1968
    99. Gino Germani, The Sociology of Modernization, New Jersey,1981.
    100. S.N. Eisenstadt, ed., Revolutio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ivilizations, New York,1978.
    101. David Apter, Rethinking Development:Modernization, Dependency, and Postmodern Politics, New York,1978.
    102. John H. Kautsky,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Modernization, New York,1963.
    103. Kwang-Ching Liu: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and reform movement:studies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and American-Chinese relations,Taipei, Taiwan: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 Sinica,2009.
    1.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
    2.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一续)》,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2期。
    3.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二续)》,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
    4.王莹:《各地修改工厂法意见(三续)》,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4期。
    5.张铁君:《从工厂法之修改与批评说到劳工法规一般的批评基准》,《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
    6.李振发:《工厂法述评》,《劳工月刊》,1935年第1期。
    7.麦克那登:《公共租界与工厂法》, 《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6期。
    8.杨放:《劳工法令解释汇编》,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7期。
    9.杨放:《劳工法令解释汇编(续)》,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10.杨放:《劳工法令解释汇编(续再)》,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9期。
    11.杨放:《劳工法令解释汇编》,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0期。
    12.杨放:《劳工法令解释汇编(续)》,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1期。
    13.陈达:《我国工厂法的施行问题》, 《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5期。
    14.陈达:《我国工厂法的讨论》, 《时事月报》,1931年第4卷第1-6期合刊。
    15.祝世康:《中国之劳工立法》, 《社会学刊》,1929年第1卷第2期。
    16.李廷安:《地毯工业中职业性疾病之研究》,《工业安全》,1934年第1-6期合刊。
    17.王莹:《二十三年全国工业灾害总检讨》,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7期。
    18.王莹:《二十三年全国工业灾害总检讨(续完)》,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8期。
    19.《工厂环境对于工人健康之影响》, 《工业安全》,1934年第1-6期合刊。
    20.《民国二十四年中国工业灾害统计》, 《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17期。
    21.梦秋、家栋译: 《职业病》, 《卫生月刊》,1936年第6卷第1-6期合刊。
    22.郭人骥:《职业病之各类及其发生之途径》,《医药评论》,1933年第5卷第1期。
    23.郭人骥:《职业病之各类及其发生之途径(续)》, 《医药评论》,1933年第5卷第2期。
    24.郭人骥:《职业病之各类及其发生之途径(续)》, 《医药评论》,1933年第5卷第3期。
    25.刘治万:《从煤矿谈到矿工需要问题》,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期。
    26.田和卿:《矿场安全的实施问题》,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27. 《历年来我国煤矿灾害统计之一斑》,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28.正本:《矿工受灾害而致伤亡之救济办法》,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29.《鲁大公司调查记实》,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3期。
    30.《民国二十年各矿山灾害之一斑》,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31.陶镕成:《全国矿山工人的现状》,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7期。
    32.陶镕成:《全国矿山工人的现状(续)》,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33. 《山东淄川矿井惨剧之详情及社会一斑之舆论》,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34.《上海公共租界半年来之工业灾害汇报》,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35.正本:《我国四大煤矿公司对于灾害预防设施之概要》,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36.陶镕成:《中国矿业劳动者的一研究》,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2-3期。
    37.梁宗鼎:《中国煤矿灾变回顾和应注意的》, 《矿冶》,1931年第15期。
    38.高树校:《中兴煤矿公司关于教育卫生娱乐设施概况》,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4期。
    39.朱梅隽:《中兴煤矿公司之调查》, 《时事月报》,1921年第5卷第7-12期。
    40.吴汝滨:《淄川鲁大公司矿工水劫惨案详记》,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6期。
    41. 《淄川鲁大矿井惨剧之善后》, 《工业安全》,1935年第1-6期。
    42.静如:《失业保险制度概论》, 《工商半月刊》,1931年第4期。
    43.静如:《失业保险制度概论(续)》, 《工商半月刊》,1931年第5期。
    44.祝世康:《强制保险之范围问题》, 《劳工月刊》,1932年第3期。
    45.祝世康:《劳动保险之经费问题》, 《劳工月刊》,1932年第4期。
    46.祝世康:《劳动保险》, 《民生》,1932年第17期。
    47.邦式:《劳工保险之研究》, 《国立劳动大学周刊》,1929第2卷第20期。
    48.钱承绪:《劳工保险与劳工生计》, 《循环》,1931第1卷第12期。
    49.受百:《劳工保险问题(上)》, 《银行周报》,1927年第11卷第20期。
    50.受百:《劳工保险问题(中)》, 《银行周报》1927第11卷第21期。
    51.受百:《劳工保险问题(下)》, 《银行周报》1927第11卷第22期。
    52.萧立:《论我国应推行劳工保险》, 《银行周报》,1936年第20卷第19期。
    53.邓定岩:《强制劳工保险法询问书答案》, 《纺织周刊》,1933年第3卷第30期。
    54.巨壑:《失业保险之源流与实施方案》, 《劳工月刊》,1932年第1期。
    55.荣尔仁:《申新第三纺织厂对于劳工事业设施之现状(附表)》,《劳工月刊》, 1934年第3卷第3期。
    56.剑慧:《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之劳工概况及其惠工设施(附表)》,《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0期。
    57.《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 《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5期。
    58. 《职工俱乐部计划大纲缘起(续)》, 《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6期。
    59.吴至信: 《中国劳工福利事业之现状》, 《民族》,1936年第7-12期。
    60. 《工人教育计划纲要》, 《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5期。
    61. 《工人教育计划纲要(续)》, 《河北工商月报》,1929年第1卷第6期。
    62. 《关于劳工教育的一个统计》, 《劳工月刊》,1936年第2-3期。
    63. 《华商上海水泥股分有限公司龙华厂办理工友识字学校概况》,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期。
    64. 《华新纱厂职工补习学校设施概况》, 《青岛教育》,1933年第1卷第9期。
    65. 《青岛华新纱厂职工补习学校设施概况》,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3期。
    66.青岛市社会局第二科: 《青岛市劳工教育之沿革》,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2期。
    67.陈克曜: 《青岛市最近对于劳工教育之实施》,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9期。
    68.薛明剑:《我厂之劳工教育谈》,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5期。
    69.程慕渊:《我国劳工教育的理论与实施》,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5期
    70.杨放: 《怎样解决劳工教育的困难问题》,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3期。
    71.程海峰:《一年来的中国劳工》,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期。
    72.程海峰:《一九三五年之中国劳工界》, 《东方杂志》,1936年第33卷第17号。
    73.程海峰:《一九三六年之中国劳工界》, 《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5期。
    74.程海峰:《一九三七年之中国劳工界》,《国际劳工通讯》,1938年第5卷第4期。
    75.《一九三六年之中国工会调查》, 《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1期。
    76.吴至信:《中国包工制之现有形态》, 《劳工月刊》,1935年第5卷第8期。
    77.稼轩:《中国工人生活程度》,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8期。
    78.张少微:《中国人口之健康》, 《统计月报》,1937年第33期。
    79.包华国译:《波安两氏对于以工厂检查实行工厂法之备忘录》, 《劳工月刊》,1932年第2卷第10期。
    80.王莹:《从正泰永和两惨案谈到我国工厂检查》,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6期。
    81.王莹:《从正泰永和两惨案谈到我国工厂检查(续)》,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
    82.《工商会议纪要》, 《工商半月刊》,1930年第22期。
    83.刘巨壑:《工业灾害与工厂检查之重要》,《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工厂检查专号)。
    84. 《汉口市实施工厂检查第一次报告书》,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0期。
    85. 《汉口市实施工厂检查第二次报告书》,《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1-12期。
    86. 《汉口市实施工厂检查第三次报告书》,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1期。
    87.朱懋澄: 《检查工厂与检查权问题》, 《商学期刊》,1929年第7期。
    88. 《劳工行政之经过及今后设施》, 《劳工月刊》,1932年第1卷第1期。
    89.包华国:《上海租界工厂检查交涉之经过》,《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
    90.陈东野: 《上海租界内工厂检查问题之研究》, 《社会半月刊》,1934年第1卷第1期。
    91.周孑亚:《上海租界内工厂检查权问题》, 《外交评论》,1933年第2卷第8期。
    92.劲奇:《上海租界与工厂检查》, 《劳动季报》,1934年第1期。
    93.《天津市工厂检查报告书》,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7期。
    94.《天津市工厂检查报告书(一续)》,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8期。
    95.《天津市工厂检查报告书(二续)》,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9期。
    96.《天津市工厂检查报告书(三续)》,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0期。
    97.田和卿:《我国工厂检查的途径》, 《劳工月刊》,1934年第1期。
    98.程海峰:《我国工厂检查设立的经过》,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
    99.韩钧衡:《我国工厂检查推行经过及其概况》,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期。
    100.刘广惠:《我国工厂检查问题的分析》,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2期。
    101.陈宗城:《我国现行工厂检查制之观察》,国际劳工,1934年第1卷第1期。
    102.李平衡: 《一年来之劳工行政》,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期。
    103.陈振鹭:《由学徒金光斗的死谈到我国一般雇主的责任》,《国际劳工》,1934年第1卷第3期。
    104.《浙江省第一期工厂检查报告》, 《浙江建设》,1937年第10卷第9期。
    105.程海峰:《中国工厂检查》,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4期。
    106.彭恩、安德生:《中国工厂检查报告》, 《国际劳工消息》,1932年第2卷第6期。
    107.李平衡:《中国工厂检查的前路》,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
    108.李平衡: 《中国工厂检查实施的前提》,国际劳工,1934年第1卷第1期。
    109.凡白:《中国工厂与矿场之检查问题》,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8期。
    110.王莹:《中央工厂检查处施政概况》, 《劳工月刊》,1935年第4卷第1期。
    111.陈宗城:《租界与外厂之实施工厂法问题》, 《国际劳工消息》,1933年第4卷第6期。
    112.王世伟:《我国“厂医问题之商榷”》,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1期。
    113.高占铎:《国民党的劳工政策》, 《中国劳动》,1941年第1卷第2期。
    114.张廷灏:《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的四大基础》, 《社会月刊》,1930年第2卷第1期。
    115.张廷灏:《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在劳工方面的主要纲领之研究》,《社会月刊》1930年第2卷第2期。
    116.万树庸:《沪宁道上农工新村考察纪略》《社会学界》,1930年第4卷。
    117.巨壑: 《劳工新村设施大纲》, 《劳工月刊》,1933年第1卷第1期。
    118.朱懋澄:《劳工新村运动》, 《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号。
    119.郑鹤:《我国厂工的居住概况》, 《民生》,1932年第17期。
    120. 《各地劳资协约类编》, 《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9期。
    121. 《各地劳资协约类编(中)》, 《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10期。
    122. 《各地劳资协约类编(下)》, 《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11期。
    123. 《各地劳资协约类编目录》, 《国际劳工通讯》,1939年第12期。
    124. 《近四年来上海的罢工停业》, 《国际劳工通讯》,1938年第5期。
    125. 《近四年来上海的劳资纠纷》, 《国际劳工通讯》,1938年第6期。
    126.丁春: 《调查贫民工厂报告》, 《市政月刊》,1929年第5期。
    127.姚坚甫: 《救济我国失业劳工方法的检讨》, 《劳动季报》,1935年第5期。
    128.陶镕成: 《全国失业工人数字的研究》,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7期。
    129. 《上海特别市职工失业统计之试编》, 《社会月刊》,1929年第1卷第8期。
    130.石楚耀:《未成年劳工之失业问题》,《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0期。
    131. 《一九三五年中国失业人数估计》, 《国际劳工通讯》,1936年第16期。
    132. 《整理贫民大工厂的报告》, 《新汉口》,1929年第8期。
    133.何清儒:《职业介绍所引起的几个问题》, 《教育与职业》,1935年第168期。
    134.束以范:《中国的失业问题研究》, 《劳工月刊》,1934年第3卷第2期。
    135. 《中国失业估计》, 《劳工月刊》,1936年第5卷第2-3期。
    136. 《中国职业介绍机关概况》, 《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1935年第4期。
    137.许干环:《失业问题之研究与其救济办法(附表)》,《新声》,1930年第13-14期。
    138.黄伯樵、吴绍曾:《对于京沪沪杭甬铁路员工福利之商榷》, 《京沪沪杭甬铁路日刊》,1934年第946期。
    139.王畏三:《各铁路卫生医务过去及现在之概况与将来之展望》, 《铁道公报》1936年第1402期。
    140.《关于铁路工人的几种统计》, 《劳动季报》,1934年第1期。
    141.陈琰英:《津浦铁路医院成立经过情形暨将来整饬之计划》,《津浦铁路公报》1928年第13期。
    142. 《全国交通会议汇纪》, 《津浦铁道公报》,1928年第9期。
    143. 《全国交通会议专纪》, 《广东建设公报》,1928年第2期。
    144. 《全国交通会议审查报告(一)》, 《银行周报》,1928年第34期。
    145. 《全国交通会议审查报告(二)》, 《银行周报》,1928年第35期。
    146.交通部:《十年来之交通事业》, 《社会经济月报》,1937年第4期。
    147. 《铁路工会之沿革及现状》, 《劳动季报》,1934年第1期。
    148.郭曙南:《铁路职工生活状况之一般》,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3期。
    149.张秉义:《我国国营铁路之劳工待遇与设施》, 《中国经济》,1935年第3卷第10期。
    150.马廷燮:《铁路员工退休养老制度之研究》, 《铁路公报》,1934年第908期。
    151.马廷燮:《铁路员工退休养老制度之研究(续)》, 《铁道公报》,1934年第909期。
    152.立孚:《中国铁路劳动问题》,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6期。
    153.荒木:《中国铁路职工教育最近设施概况》, 《劳工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
    154.赵启凤:《最近设施的我国铁路职工教育》, 《教育与民众》,1934年第3-4期。
    155.屠哲隐:《南洋烟厂哺乳室之经验》, 《工业安全》,1934年第1-6期。
    156.饶东辉:《试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57.饶东辉:《南京国民政府劳动立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158.饶东辉:《试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南方政权的劳动立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59.饶东辉:《民国北京政府的劳动立法初探》, 《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60.岳宗福:《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社会立法》《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第2期。
    161.齐瑜:《民国时期社会保障建设中的劳工保护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62.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研究(1927-1937)》,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63.汪华:《变革社会中的减震机制:近代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初探》,《史林》,2003年第6期。
    164.汪华:《劳资冲突视野下社会保障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反思——基于民国时期上海社会保障的一项实证研究》,《华中科枝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65.陈竹君:《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福利政策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6期。
    166.陈竹君:《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及其缺陷》, 《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
    167.陈竹君:《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福利立法初探》, 《民国档案》,2005年第1期。
    168.张莉清、陈竹君: 《试析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原因》,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69.匡丹丹、张婷婷:《略论上海政府举办的劳工福利事业(1927-1937)》, 《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2期。
    170.江红英:《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71.姚磊:《看劳工福利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72.李琼:《民国时期社会保险初探》,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73.李琼: 《20世纪40年代川北盐场盐工保险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4期。
    174.岳宗福、聂家华《国民政府社会保险立法述论》,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75.岳宗福、吕伟俊:《国际劳工组织与民国劳动保障立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76.宋士云:《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绩效浅析》, 《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
    177.田彤:《国际劳工组织与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从改善劳资关系角度着眼》, 《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78.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79.周良书、汪华:《国民党初掌政权后的劳工政策解析》, 《学术界》,2006年第3期。
    180.饶水利:《简论1929年的<工厂法>》, 《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
    181.朱正业、杨立红:《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的社会反应》,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82.朱正业:《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论述》, 《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183.谭玉秀、李莹:《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对策透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84.谭玉秀、肖树军:《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城市失业生成机制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85.谭玉秀:《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城市失业问题的历史考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86.刘景岚:《政治现代化的逆动——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背后的原因”》,《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