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汉越动物俗语的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俗语是一种以极少的文字反映极多信息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是它的优势。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大多数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经验和愿望。在越南语和汉语的俗语当中,动物形象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出现频繁。动物是人类自然界中最亲切最熟知的朋友,因此以其与人类特有的关系用到俗语中,不仅仅单纯地指代客观存在的动物,而且以达到借物喻事,借物喻人,借物警人,借物讽刺的效果。由于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所制,对动物赋予了既相似又相异的感受、联想和文化内涵,因而两国民族总结出来的动物俗语的概念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以及动物形象的隐喻方式既有重合又有冲突。语义差异反映出民族各自的文化形态和特色,也同时导致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动物俗语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了偏误。
     本文选取汉语与越南语中有关动物的俗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句法学理论,词汇学理论,语义学理论,隐喻理论,对比语言学理论,文化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及偏误分析理论,以问卷调查以及定量考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汉越动物俗语进行对比与分析。全文共分七部分,首先对前人对汉语和越语俗语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简单地叙述两国研究者,学习者已发表跟俗语研究有关的论文和文章。其次是对汉语和越南语俗语概述情况包括俗语的定义、来源、性质、结构、语义这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叙述。第三,讨论汉越动物俗语的基本情况和汉越俗语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第四,探讨了汉越动物俗语的语意对应关系与隐喻认知对比。第五,主要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信仰观念三方面对汉越动物俗语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分析中越两国人民对动物的不同情感态度,探讨汉越动物俗语的文化内涵。第六部分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越南学习者在理解和使用汉语动物俗语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分类和举例分析,归纳出偏误的特征,分析所造成偏误的各种原因。根据越南学习者汉语俗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指出汉语教学与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越南学习者汉语俗语学习与汉语俗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
Proverbs are a a part of our language that originated from manual labor workers andhave been passed down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Proverbs are short and involveintentional puns, also known as paronomasia. They are generally ambiguous and intendedto ridicule or serve as rhetoric. This technique used in Vietnamese and Chinese proverbsexploits the many meanings of words by using metonymy or metaphors relating toexperiences. This is common knowledge to even the most uneducated, being a reflectionof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as a whole.
     Human characteristics are often compared to animals known asanthropomorphism. The perception, association and cultural meaning that the Vietnameseand Chinese people place on animals are influenced by geography, culture and customs.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speciifc differences in inetrpretaiton between thesecultures. Vietnamese students studying Chinese proverbs are confused due to their prior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these proverbs used in their native Vietnamese culture.
     Using Syntactic, Lexicology, Semantics, Metaphor, Contractive linguistics, Culturallinguistics,interlanguage and error analysis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doptingquestionnaire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as the main researchmethods,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and Vietnamese animal proverbs as the object ofstudy and carries on a contractive analysis of them.
     This thesis has seven sections and a conclusion
     1. collate evidence from researchers
     2. summarise and deifne the origin, character, formation and meaning of theproverbs
     3. discuss anthropomorphism in Vietnamese and Chinese culture
     4. comparison of like-words and the true meanings behind anthropomorphicproverbs
     5. gaining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peciifc Vietnamese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how these animals became incorporaetd
     6. examine the results by analysing the errors and the reasons for misleadinterpretations by students
     7.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educator's teachings withthe regards to the result inferences and conclusion
引文
1马国凡《俗语》熟语丛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2温端政.忻洲俗语志[M].语文出版社,1986.
    3徐宗才《常用俗语手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年
    4徐宗才《俗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5Nguyen Due Dan《俗语中的道理》,文学期刊,1985年第5期
    6Hoang Tien Tuu《越南民间文学》第二册,1990年
    7Dinh Gia Khanh, Chu Xuan Dien, Vo Quang Nhon在《越南民间文学》教育出版社,1998
    8吕叔湘《中国大辞典·序》,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9孙治平、王仿《俗语两千条·前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10张清常《常用俗语手册·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85年
    11朱安祥《谚语概论》,载《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第一期
    12邱崇丙《俗语五千条·说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13王勤《俗语的构成与意义》,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一期
    14Pham Thanh Hang博士论文《中越俗语-语义与句法对比研究》,胡志明市师范大学,2007年
    15Nguyen Thai Hoa《越南俗语—结构与诗法》,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7王勤《俗语的性质和范围》湘潭大学学报,1990第4期
    18孙月《俗语在熟语中的定位与其特征》,硕士论文,河北大学,2006年
    19刘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屈朴《俗语古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王勤《俗语的构成和意义》,湘潭大学学报,1998第一期
    22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3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24王文斌《隐喻的认知建构与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25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26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27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1]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汉越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7.
    [3]吕叔湘、李荣、许嘉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4]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6.
    [5]徐宗才、应俊玲.俗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16]白振有.羊·羊部字·羊文化[J].延安大学学报,1996第18卷第1期
    [17]曹笑芳.英汉语言中动物隐喻现象比较[J].科技信息,2010
    [18]草丹.谈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12卷第3期
    [19]曾纪伟、黄莹.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第25卷第1期
    [20]陈玲.动物词语的象征含义与文化差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第24卷第9期
    [21]陈妮.汉英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30卷第2期
    [22]丁薇.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浅探[J].文化研究,2005
    [23]窦瑞金.试论汉语英语有关“牛”的词语的语义差异[J].语言理论研究,20¨06
    [24]樊斌.英汉文化中“狗”的文化内涵再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第2期
    [25]冯刚.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与研究[J].语言研究,2010
    [26]冯珍娟.英汉动物词语“鸡”的国俗语义对比[J].2006第6卷第1期
    [27]高远明.汉语俗语教学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第11卷第3期
    [28]巩玉环.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分析[J].学院撷英,2011
    [29]桂朴成.汉泰熟语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30]贺宁.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及翻译[J].绥化学院学报2006第26卷第2期
    [31]黄景君.汉语俗语中人与自然关系浅析[J].魅力中国,2010总110期
    [32]黄静.英语汉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第31卷第5期
    [33]黄莹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综述[J].人文社科,2010
    [34]蒋红梅.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第4期
    [35]蒋静.汉语俗语的概念整合现象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第7卷第3期
    [36]蒋玉清.动物隐喻的认知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
    [37]李宏宇1,扬清2.汉语俗语对中国传统妇女的观照[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第36卷第5期
    [38]李黎.论英汉动物比喻的形象比较及翻译[J].文化万象,2008第11期
    [39]李黎.论英汉动物比喻的形象比较及翻译[J].文化万象,2008第11期
    [40]李巧慧.哈代小说中人物的动物隐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第20卷第1期
    [41]李太生.论越南独特的饮食文化[J].南宁职业技术院学报,2007第12卷第4期
    [42]李晓强、高燕红.东西方文化中动物隐喻的差异[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第15卷第1期
    [43]李雪.汉英动物隐喻的文化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第27卷第12期
    [44]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第5期
    [45]林碧英.文化差异在动物隐喻中的映射[J].教育与管理,2009
    [46]林明华.越南俗语与中国文化刍议[J].现代外语,1990第1期
    [47]刘瑞明.俗语考源二题[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48]刘实.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分析[J],人文科学
    [49]刘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50]刘岩.文化对动物隐喻形成的决定性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第5期
    [51]刘扬.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试析[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18卷第1期
    [52]罗春凤.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3]罗春凤.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4]罗长山.越南传统俗语300条[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第1期
    [55]马国凡、马淑俊.俗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56]满欣.越南留学生熟语习得偏误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
    [57]苗凤波.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语文学刊,2010第5期
    [58]明树杰.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J].孝感学院学报,2008第28卷第2期
    [59]期曾广森.谈谈越语成语、谚语研究[J].现代外语期刊,1987,36(2):
    [60]邱崇丙.俗语五千条[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61]屈朴.俗语古今[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62]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63]任俊莲.从认知角度谈英汉动物隐喻词语的翻译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27卷第 1期总253期
    [64]宋海燕.对外汉语教材俗语编排考察及俗语教学思考[J],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119(3)
    [65]宋海燕.论汉语俗语的对外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第12期
    [66]宋海燕.论汉语俗语的对外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第12期
    [67]宋双维.认知视角下的动物隐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2010第31卷第5期
    [68]孙艳.论英汉名词性动物隐喻的文化异同及翻译[J].时代教育,20¨08
    [69]孙永斌.汉泰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
    [70]孙治平、王仿.俗语两千条[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71]汪建伟.浅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应性[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第14卷第1期
    [72]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73]王捷、徐建华、刁玉明.中国俗语[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74]王蕾.汉、越语熟语文化内涵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9.
    [75]王丽芳.汉韩12生肖动物俗语的比较研究[J].百科论坛,2010
    [76]王璞.英汉动物隐喻喻人的共性与个性[J].华章,2009
    [77]王勤.俗语的构成和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1998第1期
    [78]王勤.俗语的性质和范围[J].湘潭大学学报,1990第4期
    [79]王天真.英汉动物隐喻的文化研究与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2011第4期
    [80]王熙兰.在大学生团队精神教育中运用“动物隐喻法”[J].高教论坛,2011第5期
    [81]王业蕾、刘淑英.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比较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第28卷第5期
    [82]王玉昕.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对比及其文化内涵[J].考试周刊,2007第39期
    [83]温端政.忻洲俗语志[M].语文出版社,1986.
    [84]温端政.二十世纪汉语俗语研究[M].书海出版社,2000.
    [85]吴慧君.汉越熟语中家畜动物词语的文化意义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8.
    [86]吴文静.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较[J].文化研究,2007
    [87]伍卓.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23卷第1期
    [88]武占坤高兵.试论谚语、俗语之分[J].汉字文化,2005第5期
    [89]武仲波.概念整合理论与汉语俗语的意义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第6卷第3期
    [90]项城东、王茂.汉英动物隐喻的跨文化研究[J].现代外语,2009第32卷第3期
    [91]肖遥遥.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及语义演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第27卷第6期
    [92]谢群芳.越南饮食俗语蕴涵的社会文化[J].东南亚研究,2007第2期
    [93]徐永彬.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94]徐永彬.中韩成语俗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95]徐宗才、应俊玲.常用俗语手册[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96]徐宗才.俗语[M].商务印书馆,2005.
    [97]许晖.两种动物的隐喻[J].黄昏著提,1994
    [98]薛亚红、郭文海.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0第6期
    [99]闫春慧.汉语俗语中的鬼神观念及其礼俗精神[J].语文学刊,2009第11期
    [10¨0]杨樱.浅谈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学科园地,2007第4期
    [101]喻继红.民族文化的镜像折射——试论汉语俗语的民族文化特色[J].语言应用研究,2009
    [102]岳辉、李莉莉.浅析动物隐喻词语的语言表达与语义系统[J].社会科学战线,2006第1期
    [103]张国权.从认知语言学看有关动物隐喻的翻译[J].职业教育,2008第108期
    [104]张敬、李依.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最佳关联性解释[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第3卷第4期
    [105]张巨武.英汉语言中有关动物词语意义的对等性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10卷第4期
    [106]张俊霞.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J].丽水学院学报,2007第29卷第4期
    [107]张鹏.鲁迅笔下的动物隐喻[J].博览群书,2011
    [108]赵辉.汉英韩动物隐喻的文化内涵分析比较[J].百科论坛,2011
    [109]赵尹.汉英动物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考试周刊,2011第36期
    [110]郑珂、马青田.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对比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3期
    [111]郑梅.商标中的动物隐喻[J].外语研究,2006
    [112]郑晓磊.动物俗语体现的民族文化差异[J].商业文化,2009第12期
    [113]郑秀云.刍议汉语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D]:[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8.
    [114]周晓辉.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第30卷第5期
    [115]周晓辉.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汉英对比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第25卷第4期
    [116]朱艳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期
    [117]朱艳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2期
    [147]http://wenku.baidu.com/view/badf5e3431126edb6flal0d8.html
    [148]http://www.doc88.com/p-403985227904.html
    [149]http://baike.baidu.com/view/580910.htm
    [150]http://www.59gs.com/chengyugushi/liuziyishangchengyu/506.html
    [151]http://www.anviettoancau.net/anviett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62
    [152]http://wenku.baidu.com/view/b47a4f37ee06eff9aef807b9.html
    [153]http://baike.baidu.com/view/11006.htm
    [154]http://vi.wikipedia.org/wiki/%C4%90%E1%BB%8Ba_1%C3%BD_Vi%El%BB%87t_Nam
    [155]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695312.htm
    [156]http://vi.wikipedia.org/wiki/T%C3%B4n_gi%C3%A1o_t%E1%BA%A1i_Vi%E1%BB%87t_Nam
    [157]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869291.html
    [15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079514.html
    [159]http://vi.wikipedia.org/wiki/Danh_s%C3%A1ch_tr%C6%B0%E1%BB%9Dng_%C4%91%E1%BA%Ali_h%E1%BB%8Dc,_h%E1%BB%8Dc_vi%E1%BB%87n_v%C3%A0_cao_%C4%91%E1%BA%B3ng t%El%BA%Ali Vi%El%BB%87t Na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