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性、规范化、系统化过程,客观呼唤基层院(系)进行相应机制、模式的探讨与建设,必须形成切实可行的“基层提升工程”实施模式。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办学主体,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第一线’’。探索院(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操作模式,有助于把握学生实际,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增强“提升工程”实效性,有利于全方位提升与优化院(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也意义重大。
     为此,应立足高校院(系)教育平台,以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为红线,综合运用伦理学、教育学和思政学的科学原理与方法理论,着力创新工作模式,建构逻辑性强、内发力足、特色鲜明的“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院(系)模式。
     “治道”内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必需途径,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构建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渠道的内化工作体系,坚持“以为人之道为核·以为学之道为本”的理念,开辟“主导定向·渗透拓展”的实施途径,建构“道律固本·激励联动”的运行保障机制
     “实践外化”是高等教育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砺炼素质、提升品位的重要环节。要构建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外化工作体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坚持“知行合一·砺炼升华”的辩证立德理念,开辟“校内为基·校外拓展”协同互动的实施途径,建构“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驱互动”三位一体的运行保障机制
     品牌升华平台是整合内化与外化的纽带,要坚持“素质提升·导向辐射”的理念,开辟“创建平台·打造品牌”的实施途径,建构“导引服务·竞赛规范”的运行保障机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治道”内化,强化实践外化,打造道德品牌,坚持“‘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形成“以内化为主导.外化为常态·品牌为导向”的内、外化互动运行机理。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Promotion Project is a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 process that has a long-term efficacy, subjectively demanding basic departments to discuss and construct patterns and models accordingly, so that an implementation pattern for the Promotion Project of the Basic Departments should be materialized. With the emphasis on implementati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Promotion Project makes the basic departments, the entity that does the teaching work, its front lin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perating pattern for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Promotion Projects contribute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tern can be improved step by step and with a clear focus, and help uplift and optim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all departments.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16th document issu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 study, with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Construction as its main purpose,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thics,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es working patterns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departments with a strong logic, functional power and characteristics-the trinity of "Internalization of Governance,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and Sublimation of Brand".
     Internalization of Governance is a necess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the key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channe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ized working pattern should stick to the idea of "the rules of conduct as the center and the rules of pursuing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xplore the approach of practice that follows the lead and infiltrates into implementation, and build a mechanism of operation guarantee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encourage expansion.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builds students'qualities through social practices. With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s as the vehic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ternalized working pattern has to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both in and out of college, adhere to the dialectical idea of "putting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nd improving through exercise", explore a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that connects college education with practices outside college, and build a mechanism of operation guarantee that is self-disciplined, institutionally supervised.
     As a liaison that link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Governance and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the platform of the Sublimation of Brand has to adhere to the idea of "promoting qualities and oriented for expansion", explore a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that constructs the platform and brand, and build a mechanism of operation guarantee that leads the road and standardized the competition.
     The basic departments' implementation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Promotion Project is a systemic project. Its process needs to base on the Internalization of Governance, strengthen the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build the Moral Brand, hold on the trinity of "Internalization of Governance,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and Sublimation of Brand", and create a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lization as the Dominance, Externalization as the Normality and Sublimation as the Guidance".
引文
[1]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8.
    [2] [德]马克思.马克思所做的关于1847年8月5日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支部和区部的记录—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72.
    [3] [苏]斯大林.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摘录)—三党[M]//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41-342.
    [4] 刘少奇.关于宣传工作的讲话[M]//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0.
    [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6]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7]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王宏维,郑永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8]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王宏维,郑永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
    [9]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第七卷.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444.
    [10] 辞海·哲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63.
    [11]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M]//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83.
    [12] 辞海·哲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4.
    [1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第十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084.
    [14]Editorial staff.Moral Education[EB/OL].The Forerunner.1988-07-02 [2012-10-07].Http://www.forerunner.com/x0108_Moral_education.html.
    [15]W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Chicago Board of Education[EB/OL].1998-11-8 [2012-06-11].Http://www.cps.k12.i1.us/
    [16] 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M]//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17]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
    [18]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2-33.
    [19]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9-40.
    [20] 王玄武,骆郁廷主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21] 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2.
    [22]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1-18.
    [2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郑永廷,徐建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
    [24] 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Z].湘教发[2009]55号文件.
    [25]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第四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1208.
    [26] 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457.
    [27] 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
    [28] 李伯黍,岑国桢等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29] 汪凤炎等著.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1.
    [30] 冯克诚,西尔袅.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3.
    [31] 赵新燕.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33.
    [32] 表1-4数据收集时间为2012年9月16日.
    [33] 吴永来,胡启迪,辛勤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1.
    [34] 祝胜男,潘忠文,吕枫主编.21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
    [35] 李滨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36] 倪颖主编.我心飞翔: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7] 冯国平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读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8] 张洪根等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新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39] 姜相志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40] 赵纪宁等.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41] 王智敏.高校人性化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42] 李小玲.论高校体验德育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3] [美]尼尔·诺丁(Nel Noddings).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关怀取向[M].原著名"Educating Moral People:a Caring Alternative to Character Education".朱美珍[等]译,“国立编译馆”主译.台北: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
    [44] [英]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M].原著名"Education:Intellectual, Moral and Physical".胡毅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45] 该著作中文名为笔者自译。见Kenneth, A. Strike & Pamela, A. Moss. Ethics and College Student Life [M]. Boston:Allyn and Bacon, c1997.
    [46] 该著作中文名为笔者自译。见Joseph Dillon Davey & Linda DuBois Davey. The Conscience of the Campus:Case Studies in Moral Reasoning among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M]. Westport, Conn.:Praeger,2001.
    [47] 该著作中文名为笔者自译。见Pu-Shih Daniel Chen. College and Character: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 Value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Practices between American Four-year Private Faith-based and Private Nonsectar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5; Ann Arbor, Mich.:UMI,2007.
    [48] 李伯黍、岑国帧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9] 吴亚林编著.德育创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50] 汪凤炎等.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51] 赵新燕.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52] 数据收集时间:2012年10月11日。
    [53] 李睿,张福,新姚欣.“授后服务”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探索[J].林区教学,2011(1).
    [54] 王峰.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初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个案[J].教师,2008(22).
    [55] 周振国.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8).
    [56] 贺王超.建立适合“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0(5).
    [57] 杨茂成,刘晓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6).
    [58] 陈建平.多元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特征及其教育模式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
    [59] 吴永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索——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60] 吴鹏,王剑敏.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1] 朱锦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62] 马瑞萍.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底蕴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63] 李俊勤.“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64] 樊海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J].成人教育.2008(12).
    [65] 丁晓东.主持人际相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66] 许汝罗.构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立体模式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
    [67] 吴天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11).
    [68] 陈伟平.高等院校“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
    [69] 严丽丽,覃远生,蓝琼丽,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2009(2).
    [70] 聂广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求实.2006(1).
    [71] [美]拉瑞·P·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72] [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73] 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4] [美]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M].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5]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6]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M].张澍军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15-137.
    [77]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16.
    [78]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4-145.
    [79] 张耀灿主编.中共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0] 田建国.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8.
    [8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8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8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8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M].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1.
    [85]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26.
    [86] 转引自: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03.
    [87]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
    [88]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1.
    [89]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9.
    [90]中国教育报.2004-10-16(1).
    [91] “学会关心”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题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会议主题“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92] “学会共同生活”是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21世纪教育会议”上提出的。
    [9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80”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N].光明日报,2008-08-01.
    [94]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5-03.
    [95] 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77-78.
    [96]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伦敦:朗曼出版公司,1986:117.
    [97]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82.
    [98]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M]//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5.
    [99]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M]//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6-567.
    [100] 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编著.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113.
    [10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M]//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2.
    [102] 北京青年志愿者协会编著.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120-121.
    [103] 青文.大有希望的事业[N].人民日报,2002年6月4日.
    [104] 沈杰主编.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
    [105] 沈杰主编.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0.
    [106] 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107] 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108] 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109]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M].//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1.
    [110]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111]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6.
    [112]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9.
    [113]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114]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4.
    [115]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2-43.
    [116] [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5.
    [117]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6-44.
    [118]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上.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506.
    [119]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下.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3363.
    [120]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下.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3363.
    [121] 刘新庚,文银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22] 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12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1.
    [124]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9.
    [12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9.
    [126] 刘新庚,文银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27]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下.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3356.
    [128] 刘新庚,文银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129]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中.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2073.
    [130] 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下.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3611.
    [131] 王瑞荪,竹立家.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69-70.
    [132] 毛泽东.致陆定一[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33] [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成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63-364.
    [13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王宏维,郑永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135]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
    [136]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4-145.
    [137]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0.
    [138] 辞海·哲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86.
    [139] [德]乔治·凯兴斯泰纳.工作学校要义[M].刘钧贻,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2.
    [140] Kerschensteiner, Georg. Der Begriff der staatsbu:rgerlichen Erziehung[M],2. Aufl. Leipzig 1912,7. Auflage 1950:235.
    [141]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12-118.
    [142] [加拿大]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郭占基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22.
    [143]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0-94.
    [144]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33-134.
    [145]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57-159.
    [146]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94-196.
    [147]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66-368.
    [148] 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49.
    [149]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68-470.
    [150] 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331-332.
    [151] [德]马克思恩格斯.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82.
    [152]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M].//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146.
    [1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2020)
    [154]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北京:光明日报.2005-01-19[2012-10-09]. http://www.gmw.cn/Olgmrb/2005-01/19/content_167737.htm
    [155] 评论员文章.坚决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156] 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96-297.
    [157] 程天权.立德树人,育才为国[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158] 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77.
    [159] 评论员文章.坚决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16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Ⅱ.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1213.
    [16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9.
    [162] 荀况.荀子[M].精选本.李佐丰选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163] 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叶立群总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289-296.
    [164]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5-218.
    [165]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6-97.
    [166]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Z].教社政[2005]9号.
    [16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168]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2.
    [169] ADRIAN E. Research supervisor training:an irrelevant concept or the key to success[J]. Microbiology Today,2001(28):58-59.
    [170] 韩愈.师说.//韩愈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150.
    [171] 孔子.论语·子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136
    [1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173] [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3:103.
    [174]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7.
    [175]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176] [俄]列宁给喀普里党校学员尤利、万尼亚、萨维里、伊万、弗拉基未尔、斯塔尼斯拉夫和弗马诸同志的信[M]//列宁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52.
    [177] [美]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M]//杜威教育论著选.吉林:吉林教育出版杜.1990:134
    [178] [苏]凯洛夫主编.教育学[M].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289-290.
    [179] [苏]凯洛夫主编.教育学[M].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58.
    [180] 高清海.哲学的奥秘[M]//高清海哲学文存.第二卷.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75.
    [181] 曾参.大学[M].//四书全译.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
    [18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辞典[Z].第六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74.
    [18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5.
    [18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85] 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Z].教政[1995]11号
    [186] 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3.
    [187] Rush Welter. Popular Education and Democratic Thought in America [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36.
    [188] 佚名.论语·大学·中庸[M].王国轩,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14.
    [189] 孟轲.孟子:全本[M].李建国,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9.
    [190] 荀况.荀子:精读本[M].李佐丰,选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97.
    [191] 毛泽东.实践论[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192] Chazan, Barry.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Moral Education:Analyzing Alternative Theories [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5:24.
    [193]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
    [194]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95] 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3.
    [19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0.
    [197] 胡树祥,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1-63.
    [198] [苏]伊·阿·凯洛夫主编.教育学[M].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289-290.
    [199] Emile Dunkheim. Moral Education[M]. New York:Free Press,1961:324.
    [200] [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刘冰,等,译.第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65.
    [201] 胡树祥,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9.
    [202] Jacqueline S. Reinier. From Virtue to Character:American Childhood [M]. 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45.
    [203] Jacqueline S. Reinier. From Virtue to Character:American Childhood [M]. 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39.
    [204] 别敦荣,隆芳敏.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1(4):36-41.
    [205] 佘双好.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1):6-10.
    [206] Karen Calvert.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Early Childhood [M]. 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92:23.
    [207] [美]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208] Carl F. Kaestle. Common Schools and American Society [M]. New York:Hill and Wang,1983:23.
    [209] Lkikona, Thomas. Educating for Character [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8:65.
    [210] Timothy, Rusnack.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haracter Education [M]. California:Corwin Press, Inc.1998:134.
    [211] 胡树祥,吴满意等著.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3.
    [212]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56-257.
    [213]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8.
    [214]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215]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
    [216] 宋希仁.“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释义[J].道德与文明,2000(3):4-7.
    [217] Damon, William. The Moral Child:Nurturing Children's Natural Moral Growth [M]. New York: Free Press,1988:88.
    [218] 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68.
    [219]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6.
    [220]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78.
    [221] [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6.
    [222] [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09.
    [223] 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64.
    [224]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25]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26]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227]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2005:247.
    [228] 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Z].湘教发[2009]55号.
    [229] 但继恩,叶芃,王雪梅.湖北省高校大学生英雄模范典型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9(7).
    [230] 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278.
    [231] 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99.
    [232] 黄靖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新论[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233]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0-106.
    [234]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第一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998.
    [235]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3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38]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第三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1150.
    [239]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4.
    [240] 张澍军,赵野田,贺成立等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1.
    [241] 张澍军,赵野田,贺成立等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2.
    [242] 林志伟,何爱英主编.现代汉语新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515.
    [243]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1.
    [244] 储培君等著.德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21.
    [245] [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5.
    [24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6.
    [247] [德]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248]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4.
    [1]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教政[1995]1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3号.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10.2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7]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9]55号.
    [8]中南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大党学字[2010]10号.
    [9]关于申报2010年中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的通知.中大党学字[2010]12号.
    [10]周济.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10-21.
    [11]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6-19.
    [1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1-18.
    [13]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14]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5-03.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7]斯大林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7]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18]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课题组编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9]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0]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0.
    [28]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9]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30]别敦荣,杨德广主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1]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2]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33]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4]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5]陈曦主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选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6]储培君等.德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37]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8]冯刚主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第一辑.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9]冯国平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读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40]冯克诚,西尔袅.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41]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43]傅进军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44]高清海.哲学的奥秘.高清海哲学文存[M].第二卷.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45]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6]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7]胡树祥,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8]姜相志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49]李滨主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50]李伯黍,岑国帧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1]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2]李田贵,申文杰,张玉海著.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4]刘新庚.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5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6]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7]倪颖主编.我心飞翔: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8]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叶立群总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59]乔万敏主编.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60]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1]沈杰主编.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4]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5]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66]田建国.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7]汪凤炎等.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8]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9]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0]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71]吴亚林编著.德育创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72]吴永来,胡启迪,辛勤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1.
    [73]夏智伦,徐建军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佳案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74]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75]徐建军主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76]杨振斌,冯刚主编.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7]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8]曾长秋,周含华编著.中国德育通史简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79]曾长秋,周含华编著.中国思想史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80]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81]张洪根等主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新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82]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83]张澍军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84]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5]张耀灿主编.中共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7]张再兴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88]赵纪宁等.现代科技发展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89]赵新燕.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90]朱永康,苏振芳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9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2005.
    [92]孔子.论语·子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
    [93]孟轲.孟子:全本[M].李建国,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4]曾参.四书全译[M].刘俊田,林松,禹克坤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95]荀况.荀子[M].精选本.李佐丰选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6]佚名.论语·大学·中庸[M].王国轩,张燕婴,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97]韩愈.韩愈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9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00][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0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李尚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02][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3][德]乔治·凯兴斯泰纳.工作学校要义[M].刘钧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04][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张华青,孙嘉明,等,译.伦敦:朗曼出版公司,1986.
    [105][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成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06][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吉林:吉林教育出版杜.1990.
    [107][美]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08][美]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9][美]拉瑞·P·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M].刘春琼,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10][美]尼尔·诺丁.教育道德人:品格教育的关怀取向[M].朱美珍,等,译,“国立编译馆”主译.台北: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8.
    [111][美]托马斯·里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刘冰,董晓航,邓海平译.第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12][美]伊恩·罗伯逊.社会学[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13][美]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M].蒋一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14][英]斯宾塞.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M].胡毅,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115][法]爱弥尔·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6][加拿大]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郭占基,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117][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83.
    [118][苏]伊.阿·凯洛夫主编.教育学[M].陈侠,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1]评论员文章.坚决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3)
    [2]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3]别敦荣,隆芳敏.剑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 2011(4).
    [4]程天权.立德树人,育才为国[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5]陈延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论略[J].道德与文明,2009(6)
    [6]胡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集群行为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7]胡凯,夏继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建设思路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4).
    [8]简敏.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经济师,2005(3).
    [9]荆蕙兰,王璐.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10]刘新庚,曾强,李歌.大学生学风建设操作模式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9).
    [11]刘新庚,罗雄,杨尚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必须创新[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人大复印资料2007(10).
    [12]刘新庚.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制导型”方法体系建构探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9).
    [13]卢黎歌,杨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
    [14]佘双好.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1).
    [15]宋希仁.“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释义[J].道德与文明,2000(3).
    [16]孙扬.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6).
    [17]王冠中.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8]吴敏英,陈青山.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9]曾长秋,杨增岽.论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20]曾长秋,周霞,朱林生.论和谐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J].理论探讨,2005(6).
    [21]曾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德育模式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7).
    [22]张淑芬.关于构建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23]赵欢春.论高校德育模式的建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24]赵飞.十五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 2010(20)
    [25]朱冬英.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参与”:高职德育模式的转换[J].江苏高教,2005(6).
    [1]Avineri, Shlomo & De-Shalit, Avner. Communitarianism and Individualism[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Betty, A. Sichel. Moral Education:Character, Community and Ideals [M].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8.
    [3]Carl, F. Kaestle. Common Schools and American Society [M]. New York:Hill and Wang,1983.
    [4]Chazan, Barry.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Moral Education:Analyzing Alternative Theories [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5:24.
    [5]Damon, William. The Moral Child:Nurturing Children's Natural Moral Growth [M]. New York:Free Press,1988.
    [6]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M].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1992.
    [7]Francis, Fukuyama. The Great Disruption: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 [M]. New York:Free Press,1999.
    [8]Jacqueline, S. Reinier. From Virtue to Character:American Childhood [M]. 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
    [9]John, Schwarzmantel. Citizenship and Identity:Towards a new Republic [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
    [10]Joseph, Dillon Davey & Linda, DuBois Davey. The Conscience of the Campus: Case Studies in Moral Reasoning among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M]. Westport, Conn.:Praeger,2001.
    [11]Karen, Calvert.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Early Childhood [M].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92.
    [12]Kenneth, A. Strike & Pamela, A. Moss. Ethics and College Student Life [M]. Boston:Allyn and Bacon, c 1997.
    [13]Kerschensteiner, Georg. Der Begriffder staatsbu:rgerlichen Erziehung,2. Aufl. Leipzig 1912,7. Auflage 1950.
    [14]Lkikona, Thomas. Educating for Character [M]. New York:Bantam Books, 1998.
    [15]Mal Leicester, Celia Modgil & Sohan Leicester. Moral education and pluralism [M]. New York:Falmer Press,2000.
    [16]Power, F. Clark. Moral Education:a Handbook [M]. Westport. Conn.:Praeger, 2008.
    [17]Pu-Shih, Daniel Chen. College and Character: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 Values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Practices between American Four-year Private Faith-based and Private Nonsectar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5; Ann Arbor, Mich.: UMI,2007.
    [18]Roy, Gardner et al. Education for values:morals:ethics and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teaching [M]. London:Kogan Page,2000.
    [19]Rush, Welter. Popular Education and Democratic Thought in America [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20]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M]. New York:Scribner, Dec.1996.
    [21]Thomas, C. Hunt and Monalisa, Mullins.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s Schools: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 [M]. Greenwich, Conn:Information Age Pub,2005.
    [22]Timothy, Rusnack.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haracter Education [M].California:Corwin Press, Inc.1998.
    [1]戴继天.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廖运生.大、中学生正义感培育的困境与出路[D].南昌:南昌大学,2010.
    [3]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4]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5]陈青山.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性认识[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6]李滨.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7]李小玲.论高校体验德育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8]刘隆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9]彭正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0]宋子想.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0.
    [11]田贵华.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2]孙扬.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3]王智敏.高校人性化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14]张竞.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
    [1]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2]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3]Phillips Brooks House Association http://www.pbha.org/.
    [4]境外德育、公民道德建设频道http://www.civilness.com/
    [5]道德知音论坛http://bbs.daode.biz/
    [6]Editorial staff. Moral Education[EB/OL].The Forerunner.1988-07-02 [2012-10-07].http://www.forerunner.com/x0108_Moral_education.html.
    [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林志伟,何爱英主编.现代汉语新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4]辞海·哲学分册[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5]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6]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辞海[Z].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