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发展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永恒主题,也是各民族和社会始终追求的目标。民族发展依托于一定的时代和空间环境,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民族的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发展决定民族和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的稳定。综观世界各国,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发展。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边境线长,自然资源丰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政府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时期,始终如一地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战略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不断推动实践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处理民族发展问题的成功道路。在这90多年民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其发展内容、发展目标、发展的价值标准、发展原则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侧重。毛泽东民族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确立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起点。毛泽东民族发展理论侧重于民族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改造,把民族社会制度改造的完成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引导中华各民族推翻了剥削压迫制度,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使各民族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自由解放,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创立与形成阶段,它主要回答和指导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赶上先进民族的社会发展步划,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邓小平首次把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把民族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作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客观标准,把发展问题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主题,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加快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为我们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提供了一个实践基础和理论框架。江泽民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这主要体现在指导发展角度的根本转变上,它在实践中继承、发展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步骤,坚持在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实践中,有重点、分步骤、有计划地先沿海后内陆的社会主义共富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民族发展进程。江泽民的民族发展理论蕴含在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当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阶段。时代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深刻把握前几任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全面总结我党几十年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胡锦涛民族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的深化与成熟阶段。
     论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的起点与基础一毛泽东民族发展理论的分析为契入点,通过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建设的不同时期的民族发展理论创新的内容做详尽叙述,探寻他们民族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创新的路径及其及重要特征。这种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历程、规律、特点、方向、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从而更科学、更协调、更全面地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是第一章,也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和重点内容,包括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民族发展理论,具体阐述以上相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重要内容、基本特征,说明这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它们各自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为整体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作出贡献,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体系。第三部分为结论,也是最后一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创新发展作出展望,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目标选择。
Development is the eternal theme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history and the permanent goal pursued by all ethnic groups and societies. Ethnic development rel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a particular time and space, and aims to materialize the all-round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is manifested in both the accumulation of quantity and the uplifting of quality. As the organic component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scientific national development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reveals that the ultimate resolution of ethnic problems still depends on development.
     Minority and minority areas ar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country. Minority areas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a vast territory, a long frontier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nd minority areas are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our socialist course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 result of ethnic 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rejuvenating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height of consolidating and further advancing our socialist course, invariabl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nd minority areas, adhere to combining the Marxist ethnic theory with the basic real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constantly make theoretic explorations, keep promoting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and successfully blaze a path in resolving ethnic development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ethnic development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which includes the thoughts of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and Hu Jingtao, has taken shape in the great practice of ethn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90years.
     The ethnic development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placed particular focuses on the contents, goals, value standards of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standing respectivel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 concerning ethnic development is the initiative exploration of localizing Marxist ethnic theory in China, and Mao's theory about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ethnic development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o's development theory particularly stresses the reform of ethnic politics'super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ystem, regards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latter as the important goal of ethnic development and value assessment standard, leads the ethnic groups in overthrowing the system of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in China, establishes the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formulate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ethnic equality, unity, mutual aid and common prosperity, thus politically liberating all the nations and breaking the right path of resolving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is the establishment and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mainly offers the answers and guidance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how to resolve the task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ethnic areas, how to catch up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nations, how to realize common prosperity of different nations. Deng introduces productivity standards to ethnic work, takes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areas as the objective criterion to observe all the work in minority areas, makes development the theme of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consolidates and develops the new socialist ethnic relationship of equality, unity and mutual aid, and puts forth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Two Overall Situations", which aims to further quicken the development of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and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of nations. Deng's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provides us with a prac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bserving, reflecting and resolving ethnic problems in China. During the era of Jiang Zemin, the enrichment and advance of the socialist ethnic developmen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undamental shift in the perspective of guiding development. It further enriches and develops Deng'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wo Overall Situations in practice, brings forth specific goals and procedure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towards the21st century, adheres to common prosperity concept in ethnic 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practice in minority areas; implements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century, based o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vious theories about ethnic development and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in ethnic work over the past50years,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Hu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with courageous breakthroughs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s, bring forth the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achieved i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develop it", and take common unity and strivings, common prosperity and common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ethnic work, persist in commanding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firmly establish and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us pushing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a higher stage. Hu's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deepening and mature stage of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s of unification of history and logic, this dissertation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Mao's theory about ethnic development, then gives an introductory explanation of the innovations of Deng's, Jiang's and Hu's theories about ethnic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times background, and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novations and major features of these theories. This resear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development's process, law, characteristics, orientation and contents, further enhancing the minorities'consciousness of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course of ethnic groups and minority areas in a more scientific, more balanced and more overall way, and thus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nd six chapters. In Part One, Chapter One serves as the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Part Two, the four chapters serve as the body and respectively deal with the theories of Mao Zh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g and Hu Jingtao concerning ethnic development. Giving a concrete exposition of the times background, key content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heori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y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and that they resp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socialist theory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us constitute together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of ethnic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Part Three, the last chapter serves as the conclusion and tries to give a prospect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is theory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target selection for this innovation.
引文
① [姜]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
    ②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王宪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① 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6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② 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③ 罗康隆,贻修.发展与代价一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④ 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⑤ 胡鞍钢,温军.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追赶:效应、特征、成因及其后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
    ⑥ 段超.对西部大开发中影响民族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2,2.
    ⑦ 马尚云.民族发展的整体系统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1990,1.
    ⑧ 王平.试论民族发展含义[J].民族理论研究、1992、1.
    ① 谭明华.民族与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② 龚学增.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民族理论创新[J].民族研究,2003,1.
    ③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一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2004,6.
    ④ 许春清,杨建新.新型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及其官方控制策略[J].兰州大学学报(哲),2008.5.
    ⑤ 龙先琼.关于民族发展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6,4.
    ⑥ 郑双怡,张劲松.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民族研究,2009,1.
    ① 杨荆楚,王戈柳,毛泽东民族理论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② 金炳镐.民族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③ 赵建利.毛泽东民族观产生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1.
    ④ 乔秀花.简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青海民族研究,2004.3.
    ⑤ 周忠瑜.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1,4.
    ⑥ 张崇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J].民族理论研究,2001,9.
    ① 董兴华.略论毛泽东思想民族观[J].前言,1994,1.
    ② 高延祥.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指针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西藏研究[J].西藏研究.1983.4.
    ③ 苏华清,张秋生.试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广西民族研究,1996,4.
    ④ 布赫.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J].内蒙古社会利学,1994,2.
    ⑤ 周敏之.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
    ⑥ 云秀清.毛泽东的民族观及其时代意义[J].阴山学刊,2000,3.
    ⑦ 杨贮兰.毛泽东的民族观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7.
    ① 王吝禄.发展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1999,3.
    ② 和少英.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1.
    ③ 金炳镐.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④ 彭英明.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J].民族研究,1994.3.
    ① 黄铸.学习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M].北京:中国统一战线,1996,1.
    ② 杜玉亭.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J].民族研究,1995,2.
    ③ 王连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6.
    ④ 朱在宪.论邓小平的民族观[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3.
    ⑤ 匡自明,杨正权.邓小平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论析[J].思想战线,1996,1.
    ⑥ 赵丽.论邓小平的民族平等思想[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⑦ 何群.论邓小平“真正实行”思想及指导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2.
    ① 杜耀富.毛泽东、邓小平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② 朱培民.论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的理论和实践:J].民族研究,1995.1.
    ③ 耿香玲.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3.
    ④ 金炳镐.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J].民族研究,2001,5.
    ① 龚学增.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创新[J].理论前沿,2003.13.
    ② 周述杰.江泽民民族工作思想的十大创新[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③ 孟凡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核心内容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
    ④ 陈广宇.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J].满族研究.2000,1.
    ⑤ 肖东波.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J].云南社会科学,2001,
    ⑥ 贾东海.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贡献[J].社科纵横,2001,6.
    ⑦ 黄苹,李富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桂海论丛,2001,3.
    ⑧ 杨发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新疆社会科,2001、4.
    ① 彭英明.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民族观论纲-学习江泽民民族工作言论综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9.
    ② 毛公宁.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几点认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3.
    ③ 李红杰.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注意的若干与民族有关的问题[J].民族研究,2000,4.
    ① 甄喜善.论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
    ② 王冬丽.论胡锦涛的民族和谐思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
    ③ 许立坤.胡锦涛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新贡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④ 刘朋.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J].攀登,2010.2.
    ⑤ 东人达.胡锦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思想探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8,1.
    ⑥ 严庆.青觉.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发展的特征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9.3.
    ⑦ 刘翠玉.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J].攀登,2010,2.
    ① 张健.新疆问题:族际矛盾还是分裂主义[J].香港:二十一世纪,2010,2.
    ② 张建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
    ① 周建新.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2,3.
    ① 秦孝仪主编.国父全集(第2册)[M]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9:23-24.
    ② 张大东.中华民族发展史大纲[M].重庆:军训部西南游击干训班,1941:21-22.
    ③ 中华民国宪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36.
    ① 彭南生.辛亥遗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新开端[J].史学月刊,2011,4.
    ① 列宁全集中文笫2版(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9.
    ②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3.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②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7
    ①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5.
    ②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095.
    ①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G].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66.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95.
    ①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78.
    ②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礼,1991:45一49.
    ③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3-124.
    ④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礼,1991:171.
    ①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83.
    ②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76.
    ③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22
    ①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4.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5.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93.
    ④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一7.
    ① 黄光学.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505.
    ② 周思来统一战线文选[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9.
    ③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10.
    ④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8.
    ①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56.
    ②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5
    ③ 中共中央统战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22.
    ④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32.
    ①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65.
    ②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86—387
    ① 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173
    ①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
    ② 同上.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17.
    ④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95.
    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34—535.
    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9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88.
    ① 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4-65.
    ②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04.
    ③ 毛泽东的足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34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1.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2.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
    ①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5-167.
    ③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6.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7.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7.
    ①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①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56-1357.
    ② 彭真,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167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2.
    ① 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39—240.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3:116.
    ④ 当代中国民族工作[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168.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6.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4—25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0.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
    ⑤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5.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1.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8.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2.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4.
    ⑥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278.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8.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9.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④ 转引自1990年4月28日刑贲思关于思想理论工作的报告.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3.
    ①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5.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6.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2.
    ④ 同上.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6.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3.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1.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④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5.
    ⑤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① 同上.
    ②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34.
    ③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67.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4.
    ② 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3.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1.
    ①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7,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0.
    ① 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84.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5.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0.
    ④ 斯大林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3一154.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1一31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3.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3.
    ①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34-335.
    ② 中共党校课题组.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2.
    ① 国家民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432.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39.
    ③ 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88—1998)[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161.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86—28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385.
    ① 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88-1998)[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162.
    ② 江泽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M].人民日报,1996-12-3.
    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N].人民日报,1999-09—27
    ① 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训话[N].人民日报,2000—09—30.
    ①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2.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312.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95.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05.
    ② 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礼,2002:363.
    ③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6.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52.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51.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63.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65.
    ①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3.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9.
    ①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5.
    ① 江泽民视察宁夏期间听取宁夏党委,政府工作汇报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6—8.
    ② 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9-30.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51.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07
    ③ 朱镕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世纪-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时的讲话[N].人
    民日报,1999-10-04.
    ④ 同上.
    ⑤ 李岚清.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与繁荣:[N].人民日报.2002-7-2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63.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63.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15.
    ①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7,190.
    ②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9.
    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④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9.
    ⑤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9.
    ⑥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0.
    ① 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9—30.
    ① 国家民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37
    ① 贺金瑞.民族发展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6.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33.
    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目治白皮书[N].人民日报,2005-02-28.
    ② 同上.
    ③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1.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6—1.
    ① 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3-5.
    ②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人民出版社,2005:12.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339.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3.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07
    ② 胡锦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J].共产党员,2007,3.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21.
    ②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10.
    ③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6.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421.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6-1.
    ①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今日民族,2005,6.
    ② 同上.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4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N].人民日报,2009—09—28.
    ①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98.
    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Z].1991:16.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3]列宁论民族问题(上,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4]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斯大林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斯大林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7]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1]毛泽东军事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1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1984.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M].张明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龚维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安东尼·吉登斯.民族一国家与暴力[M].胡宗泽,赵力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5]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靓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6]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陈国新,杜玉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8]陈国新,谢旭辉.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9]陈述.现代化区域进程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10]陈连开.中华民族研究初探[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
    [11]陈崇凯,马汉斌.和平解放对西藏社会进程的历史作用[M].西宁:青海民族研究,2009,4.
    [12]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一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新编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4]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5]杜发春.民族经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6]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7]格罗斯(Gr0SS,F.).公民与国家[M].王建娥,魏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8]龚学增.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19]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G].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0]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2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和平解放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历史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9]果洪升,金炳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民族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1997.
    [30]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1]哈贝马斯(Habemas,J.).后民族结构[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33]郝文明.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4]何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5]黄万纶,邰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36]黄光学.当代中国民族工作[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37]郝时远.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1996.
    [38]华辛芝.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39]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1]江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43]金炳镐.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六十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44]金炳镐.邓小平民族工作思想[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45]金炳镐,青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6]金炳镐,王铁志.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2002.
    [47]刘惊海,李瑞.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48]刘弘侩,刘建文.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49]刘锷,何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纲要[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50]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1]李鸿.中国民族发展论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
    [52]李竹青.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53]李德沫.中共第三代领导人与少数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54]李瑞.江泽民民族观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55]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6]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7]隆金华.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8]罗树杰.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9]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9-2002)[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60]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61]梅荣政,熊启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62]马戎.民族与社会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3]马戎.民族社会学一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4]马啸.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65]宁骚.民族与国家一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6]潘志平.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67]彭英明.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68]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2]沈桂萍,石亚洲.民族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73]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74]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75]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76]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7]谭明华.民族与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78]田晓灿.中华民族发展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9]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0]王红曼.新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81]王建娥,陈建樾.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2]王文长,孟延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结构·模式·未来[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83]王戈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84]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5]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6]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87]王铁志.新时期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88]王铁志,沙伯力.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89]王炳煜,王力.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90]王连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91]吴松.民族政治学论文集[Z].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92]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93]吴仕民.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发展[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94]吴仕民.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95]文精主.“三个代表”与民族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96]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7]萧君和.中华民族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98]徐迅.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9]徐逢贤.跨世纪难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00]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101]杨启辰.毛泽东思想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102]杨荆楚.毛泽东民族理论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0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4]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05]中央党校课题组编.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106]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07]朱洪明,周锡银.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108]朱企泰.九十年代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109]张崇根.中国民族工作历程[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
    [110]张建华.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1]周平.民族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2]周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分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113]郑必坚,龚育之.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艾新强.简论毛泽东民族问题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西北策民族学院学报,1995,1.
    [2]阿庆喜.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政治文明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10.
    [3]奥古,张静.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民族理论政策的继承发展[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
    [4]白伊古丽.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创新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1.
    [5]包心鉴.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N].浙江日报,2006-12-18.
    [6]包心鉴.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视野[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10.
    [7]白岩.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经验[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8]白岩.论我国民族政策的时代演进与历史经验[J].求索,2011,3.
    [9]陈广宇.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J].满族研究,2000,1.
    [10]陈辅逵.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9,3.
    [11]陈运辉.西部大开发的主体性及民族性:利益关系与社会稳定[J].民族研究,2000,3.
    [12]陈国新.论邓小平民族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丰富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1,6.
    [13]陈国新.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J].学术探索,2000,11.
    [14]陈国新.党在民族地区执政能力建设的特殊任务[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8.
    [15]陈国新.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与各民族共同繁荣[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11.
    [16]陈南雁.论新时期我国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D].新疆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17]陈英.论邓小平民族理论[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
    [18]陈英.论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2005,6.
    [19]陈广宇.试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J].满族研究,2000,1.
    [20]陈立鹏,刘新丽.学习江泽民民族教育思想的几点体会[J].中国民族教育,2002,10.
    [21]陈立新.邓小平民族理论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22]陈颜.论邓小平的民族文化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
    [23]陈延斌.毛泽东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民族论坛,2002,01.
    [24]陈延斌,刘建中,乔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研究回顾一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理论研究综述之九[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12.
    [25]陈聚芳,宁卿.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邢台学院学报,2006,3.
    [26]陈继郾.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4.
    [27]崔之元.民族自决权、人权与主权一从南斯拉夫解体谈起[J].战略与管理,1999,8.
    [28]常一青.论邓小平的民族教育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
    [29]常开霞.民族利益协调:国家的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5.
    [30]楚向红.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的西部开发思想[J]兰州学刊,2003,02.
    [31]储著武.关于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民族刊,2012,02.
    [32]储著武.新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石[N].中国民族报,2011-10-21.
    [33]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4]蔡娟.试论江泽民发展观的特点[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35]崔成男等.西部大开发一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J].满族研究,2000,4.
    [36]柴生祥.邓小平的民族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1,5.
    [37]常锋.试论毛泽东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思想[J].民族研究,1994,1.
    [38]杜玉亭.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J].民族研究,1995,2.
    [39]杜玉亭,杨云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初探[J].创造,1994,6.
    [40]杜文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思考[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41]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0.
    [42]东人达.论中国第三代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2008,3.
    [43]丁宏.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文,2011,5.
    [44]董世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1994,7.
    [45]董世明.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转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
    [46]董立人.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J].实事求是,2010,1.
    [47]戴楚洲.试论邓小平对民族政策的贡献[M].贵州商专学报,1995,12.
    [48]费利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
    [49]龚学增,李贽.邓小平民族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民族研究,2004,7.
    [50]龚志祥.新中国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
    [51]龚学增.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创新[J].理论前沿,2003.13.
    [52]龚学增.中国的民族问题与中国共产党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J].民族研究,2001,3.
    [53]龚学增.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发展五十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2.
    [54]龚培兴,刘章烈.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J].求实,2004,9.
    [55]关凯.理论范式的政治逻辑一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民族问题[J].理论视野,2011,3
    [56]关凯.中国民族问题的国际叙述[N].中国民族报,2001-05-13.
    [57]关桂霞.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G].2000,6.
    [58]郭常英.周恩来民族工作理论述评[J].史学月刊,1998,8.
    [59]郭家骥.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演变和发展[J].学术探索,2008,4.
    [60]高伯文.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0,11.
    [61]苟永琪.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2.
    [62]耿香玲.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经济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3.
    [63]高亚雄.对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3,3.
    [64]黄柏权.邓小平民族理论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1998,2.
    [65]黄苹,李富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桂海论丛,2001,3.
    [66]黄家南.试论邓小平的民族观[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
    [67]黄东辉,孙继为.论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的科学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1999,2.
    [68]黄国雄.试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发展观[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8.
    [69]黄铸.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J].中国民族,1983,12.
    [70]何晓芳.试论我国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满族研究,1997,2.
    [71]何群.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发展远景[J].西北民族研究,2000,1.
    [72]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世界视野[J].学术月刊,2003,11.
    [73]何晓芳.试论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1992,4.
    [74]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5-28.
    [75]胡锦涛.抓住有利时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J].党的文献,2005,5.
    [76]郝时远,王希恩,周竞红,陈建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一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J].民族研究,2006,11.
    [77]郝时远.毛泽东对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贡献[J].民族研究,2003,3.
    [78]郝时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民族理论发展[J].民族研究,2007,11.
    [79]郝维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在内蒙古的实践[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
    [80]侯德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3.
    [81]侯丕之.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是整个国家的利益[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8.
    [82]侯万锋.民族区域自治与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9,12.
    [83]胡腾.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权略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7.
    [84]贺琳凯,汤法远.新世纪云南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问题及完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
    [85]洪哲雄,郭小东.论邓小平地区发展战略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1998,9.
    [86]韩振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贡献[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2.
    [87]韩振峰.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里程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
    [88]和牟.当前民族区域自治状况分析[J].人民论坛,2011,10.
    [89]和少英.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1.
    [90]和颖,代吉成.以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一邓小平民族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运用与新发展[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91]江泽民.加强各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J].求是,1992,1.
    [92]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实践,1999,11.
    [93]贾兴元.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
    [94]金炳镐,都永浩.“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9.
    [95]金炳镐.论我国的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96]金炳镐,青觉,张谋.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J].民族研究,2001,5.
    [97]金炳镐.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2002,5.
    [98]金炳镐,孙军,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理论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4.
    [99]金炳镐,柳春旭.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和政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1.
    [100]金炳镐.邓小平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2.
    [101]金炳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
    [102]金炳镐,何山河.民族政策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一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6.
    [103]金炳镐,张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与时俱进[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104]鉴新.2005年以来国内民族理论前沿问题研究综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1,2,
    [105]贾东海.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贡献[J].社科纵横,2001,6.
    [106]郡杰.毛泽东民族地区改革与发展思想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1.
    [107]姜勇.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贡献[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
    [108]姜莉.江泽民发展思想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109]蒋传光.邓小平人权思想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2009,2.
    [110]姜瑛,李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术探索,2000,5.
    [111]康基柱.论邓小平对新时期民族理论的贡献[J].满族研究,2001,1.
    [112]孔祥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8,9.
    [113]李辅敏.论邓小平民族思想[J].贵州民族研究,2007,12.
    [114]李贽,周秀菊.建国初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历史贡献[J].社会主义研究,2005,2.
    [115]李贽.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综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8.
    [116]李仁质,王珊.论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8.
    [117]李竹青.党的三代领导人与西部大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03,3.
    [118]李翠兰.新世纪10年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理论及实践的新发展[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9.
    [119]李玉伟.内蒙古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4.
    [120]李旭辉.中国共产党民族发展理论探析[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121]李德洙.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J].中国民族,2002.
    [122]李德洙.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理论贡献[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0,1.
    [123]李德洙.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N].人民政协报,2004-05-25.
    [124]李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位之浅见[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125]李富强.试论江泽民民族理论的基本内涵[J].广西民族研究,2001,4.
    [126]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M].红旗文稿,2011,9.
    [127]李成.宪法视域中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与少数民族录取优惠政策[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1,5.
    [128]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2,5.
    [129]李合敏.邓小平关于西部开发的基本思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30]李春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发展和完善一从正确制度到基本政治制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2009,3.
    [131]李开荣.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G].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2004,6.
    [132]刘建文.社科的社会变革需要新的民族理论的指导[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6.
    [133]刘雪岩,甫元.略论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与发展[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134]刘朋.论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135]刘翠玉.论胡锦涛的民族思想[J].前沿,2010,5.
    [136]刘荣,刘光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与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
    [137]刘水义.毛泽东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历史功绩[J].蒙古社会科学,1992,6.
    [138]刘起军.江泽民执政安全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5.
    [139]刘锦锦.建国以来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3.
    [140]罗树杰.邓小平民族团结论一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
    [141]罗广武.全面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J].中国统一战线,1997,10.
    [142]罗本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7.
    [143]罗昭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J].民族论坛,1993,12.
    [144]来仪.从“民族”概念重构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2011,6.
    [145]刘瀚,刘作翔.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上)[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146]凌云飞.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及其启迪[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4.
    [147]林祥庚.邓小平对毛泽东民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1.
    [148]梁建春,韦兴江.论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49]梁炜昊.关于发展我国和谐民族关系的若干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2009,11.
    [150]郎维伟.论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和思想[J].民族研究,1999,1.
    [151]龙尚明.坚定不移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一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J].民族论坛,1993,4.
    [152]龙先琼.关于民族发展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153]拉巴平措.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基础一纪念《十七条协议》签订50周年[J].中国藏学,2001,2.
    [154]廖良初.江泽民民族问题思想探析[J].求索,2004,11.
    [155]隆金华.江泽民民族思想述要[J].湖湘论坛,2007,5.
    [156]马戎.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9,1.
    [157]马俊毅.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与西部开发中的民族问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6.
    [158]马海寿,戚桂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社会科学,2010,1.
    [159]马晓丽.周恩来民族理论初探[J].烟台大学学报,1997,3.
    [160]马玉祥.西部开发促进法及其内容[J].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9.
    [161]马国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6,5.
    [162]马玉华.江泽民同志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1.
    [163]毛公宁.在全国第十三次回族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回族研究,2001,11.
    [164]毛玉萍.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与我国的民族工作[A].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
    [165]孟志中,陈占安.邓小平农民脱贫致富思想[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7.
    [166]孟庆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J].北方论丛,2006,1.
    [167]孟凡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核心内容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
    [168]娜芹.论毛泽东的民族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7.
    [169]娜芹.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民族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6.
    [170]农淑英.邓小平与江泽民民族发展观共同点分析[D].前沿,2008,1.
    [171]农淑英.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实践的丰富和发展[D].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7.
    [172]宁淑玲.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5。
    [173]彭英明.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民族观论纲一学习江泽民民族工作言论综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174]彭南生.辛亥遗产: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新开端[J].史学月刊,2011,4.
    [175]彭南生.辛亥时期革命派民族主义的内在转换[J].江海学刊,2011,11.
    [176]彭谦.试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满族研究,2006,3.
    [177]潘志平.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维埃型民族共和国联邦模式[J].西北民族研究,1997,6.
    [178]秦立海.世纪之交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1.
    [179]秦位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2007,1.
    [180]秦位强,王芳.略论邓小平的民族理论及其实践[J].党史文苑,2007,5.
    [181]青觉.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4.
    [182]青觉,马守途.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183]荣开明.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鄂州大学学报,2006,9.
    [184]苏丽杰.试析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本构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
    [185]苏华清,张秋生.试论毛泽东的民族观[J].广西民族研究,2001,3.
    [186]苏来曼·亚森.试论邓小平对民族问题的认识[J].新疆大学学报(哲),2008,9.
    [187]宋月红,丹增伦珠.邓小平的西藏发展观[J].中国藏学,2004,8.
    [188]宋才发.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和特色[J].广西民族研究,2002,4.
    [189]宋仕平.邓小平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9.
    [190]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1,3.
    [191]孙燕.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D].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7,10.
    [192]孙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7-7.
    [193]孙杰.毛泽东的人权思想及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贡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2003,12.
    [194]宿晨华.论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95]石亚洲.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和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6.
    [196]石亚洲.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与民族问题的解决[J].学习与探索,2008,5.
    [197]沈英.江泽民民族理论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4.
    [198]谭本基,杨静.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理论的新贡献[J].学术论坛,2002,5.
    [199]潭明华.试论民族的发展及其度量[J].民族研究,1992,5.
    [200]谭平,梁昱庆.试论江泽民的民族宗教思想[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8.
    [201]唐建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理性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7.
    [202]唐建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研究综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03]田建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导民族工作进入新境界[J].中国民族报,2008,9.
    [204]田宝忠.浅谈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J].兰州大学学报,2000,2.
    [205]陶仆.西藏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与未来发展战略的构建[J].西藏发展论坛,2011,2.
    [206]汤法远.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重大问题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0,1.
    [207]王丽君.论邓小平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思想[J].长白学刊,2001,2.
    [208]王希恩.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三个代表”要求[J].民族研究,2001,6.
    [209]王希恩.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J].民族研究,2004.3.
    [210]王吝禄.发展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3.
    [211]王铁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平等问题[J].民族研究,2000,5.
    [212]王乐等.浅析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三大创新和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1.
    [213]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博士论文,2010,5.
    [214]吴焕新,肖万春.论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思想[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11.
    [215]吴大华,罗德慧.胡锦涛同志的民族法制思想初探[J].民族法学评论,2009,5.
    [216]王敏.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11.
    [217]王文东.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工作实践与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2,6.
    [218]王润宇.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G].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8.
    [219]王文峰.论胡锦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条件[J].新学术,2007,12.
    [220]王薇,郭景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下民族发展面临的问题[J].北方经济,2006,7.
    [221]王金辉.邓小平对西部发展的理论贡献[J].学术交流,2002,9.
    [222]王有星.新时期党对民族理论的重大发展[J].前沿,1998,5.
    [223]伍华良.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5.
    [224]韦健玲.建国初期毛泽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2004,3.
    [225]温军.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2,6.
    [226]乌尔希叶夫.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理论思想和实践[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6,3.
    [227]乌尔希叶夫.论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因素和趋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4,11.
    [228]汪少波.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理性民族主义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5.
    [229]文红玉,王智.早期中国共产党联邦制思想的历史考察及评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0,3.
    [230]文晓霞.江泽民发展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4.
    [231]文轩.西部大开发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决策[J].党建,2000,4.
    [232]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233]许立坤.胡锦涛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新贡献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研究系列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234]许立坤.和谐:民族问题解决的新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9.
    [235]许汉芳.毛泽东民族理论韧探[J].理论探索,1994,1.
    [236]徐文生.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37]徐晓萍.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系统建构与时代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5.
    [238]徐占元.宗教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4.
    [239]徐杰舜.毛泽东与中国的民族理论[J].青海社会科学,1987,5.
    [240]熊坤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0,4.
    [241]熊坤新,裴圣愚,胡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2010,6.
    [242]熊坤新,程太霞,曾祥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发展(续)[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2003,11.
    [243]薛洁.试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4.
    [244]肖东波.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江泽民关于解决民族问题思想的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1,2.
    [245]肖锐,金浩.新中国60年民族发展理论的发展一新中国60年民族理论发展系列论文之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4.
    [246]杨昌儒.民族政策与民族政策系统浅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9,4.
    [247]杨侯第.关于邓小平民族理论体系的框架问题[J].民族团结,1999,6.
    [248]杨发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01,4.
    [249]杨发仁.邓小平民族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J].新疆社会经济,1996,6.
    [250]杨茂锐.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7,6.
    [251]杨进拴.毛泽东的民族平等思想[J].民族论坛,1993,4.
    [252]杨晓梅.邓小平民族发展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
    [253]杨晓梅.论江泽民民族发展思想[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2,12.
    [254]杨顺清.试论中国民族理论探索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2001,3.
    [255]杨顺清.论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构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4.
    [256]杨顺清.论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政治关系学习与探索[J].2008,5.
    [257]杨梅,马奎.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的内容和特点[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1999,10.
    [258]杨秋宝.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J].党的文献,2000,11.
    [259]杨淑珍.论邓小平关于欠发达地区达到富裕的思想[J].宁夏社会科学,2006,9.
    [260]冶成云.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攀登,1998,10.
    [261]岳天明.多维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6,9.
    [262]喻瑾.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及其实现[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
    [263]闫丽娟,解晓燕.毛泽东论各民族发展与共同繁荣[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1.
    [264]余梓东.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民族,2004,1.
    [265]张国堂.解读邓小平关于民族发展的思想[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6.
    [266]张兴杰.毛泽东同志民族理论述论[J].甘肃民族研究,1993,4.
    [267]张秀琴.论毛泽东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2.
    [268]张崇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J].民族理论研究,1991,1.
    [269]张旭凯.论毛泽东的民族经济思想[J].民族理论研究,1994,3.
    [270]张建新.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9,5.
    [271]张建新.6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N].中国民族报,2009-09-18.
    [272]张建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0.
    [273]张家杰.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
    [274]张静,陈辅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满族研究,2008,9.
    [275]张志湘.30年来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的新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2009,5.
    [276]张明霞.试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77]张英.论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与实践思考与探索[G].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2005,9.
    [278]张凤莲.毛泽东民族理论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
    [279]张衍霞.江泽民民族思想研究述评[J].攀登,2007,8.
    [280]张健明.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贡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281]张立辉,石迎春.试论邓小平建国初期的民族教育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
    [282]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J].战略与管理,2004,4.
    [283]张忠良.江泽民同志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探析[J].湖湘论坛,2001,4.
    [284]张慧.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关系初探[J].经营管理者,2009,11.
    [285]张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10,2.
    [286]张春秀.论江泽民的民族团结思想[J].学理论,2010,10.
    [287]张忠江,陈秀英.论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12.
    [288]张宏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289]张中伟.和谐社会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4.
    [290]张晓琼,任新民.边疆民族地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M].满族研究,2009,12.
    [291]赵海.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人民利益观[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8,2.
    [292]赵喜青.建国初期毛泽东民族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5.
    [293]赵宝岩.和谐社会构建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2.
    [294]赵静.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民族地区发展的新举措[J].桂海论丛,2002,5.
    [295]赵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296]周昆云.民族自决权·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思想的再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01,2.
    [297]周传斌.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1.
    [298]周连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6.
    [299]周瑞海.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思想探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1998,5.
    [300]朱兴无..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西部发展的论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1996,12.
    [301]朱文兴.论“共建共享”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J].理论学刊,2007,8.
    [302]朱峰.中国第三经济增长轴发展态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5.
    [303]朱晓玲.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304]朱伦.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J].民族研究,2003,2.
    [305]朱伦.民族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9.
    [306]中共内蒙古党校课题组.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J].前沿,2002,12.
    [307]詹真荣.对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1.
    [308]甄喜善.论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2010,4.
    [309]郑法文.跨世纪民族工作思路与贯彻和完善民族政策[J].民族团结,2000,4.
    [310]郑毅.论民族自决[J].新东方,2009,12.
    [311]郑冬晓.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12.
    [1]Gellner, Ernest,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Press.
    [2]Smith, Anthony D,1982, National Identity, Reno: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3]Connor, W., c1984, 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Dreyer, June T.,1976, China's Forty Million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MacKerras, Colin,1994, China Minorities: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Heberer, Thomas,1989, China and Its National Minorities: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New York: M.E.Shaper.
    [7]Liew, Leong H,2004,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China, New York, NY: Routledge Curzon.
    [8]Beissinger, Mark R,2002,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State, Cambridg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Nimni, Ephraim,1991, Marxism and nationalism:theoretical origins of the political crisis, London: Pluto Press.
    [10]Unger, Jonathan, c 1996, Chinese nationalism, Armonk, N.Y:M.E.Sharpe.
    [11]Birch, Anthony Harold,1989,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Boston:Unwin Hyman.
    [12]Simon, Gerhard,1991, Nationalism and policy toward the nationalities in theSoviet Union:from to talitarian dictatorship to post-Stalinist society, Boulder:Westview Press.
    [13]Bagramov, E.A, c1988, The CPSU's nationalities policy:truth and lies, Moscow:Progress.
    [14]Dittmer, Lowell,1993, China's quest for national identity,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5]Musgrave, Thomas. Self-determination and National Minorities. Calarenden Press,1999.
    [16]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7]Gabriel AAlmond, G.Bingham Powell, Jr. Comparative Politics:A Developmental Approach.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6.
    [18]Walker Connor.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5-27.
    [19]Dru.C.Gladney.Muslim Chinese: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Council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1996.
    [20]J.Milton Yinger.Ethnicity:source of strenght or source of conflict?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