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方杂志》研究(1904-1948)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个重要出版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行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而又完全民办的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于1904年创办、1948年终刊,共发行44卷、819号,先后经历8位主编,发表作品20000余篇。在经历清季、北洋政府、民国过程中,《东方杂志》不仅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的发展历程,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大量述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努力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生长点。
     秉承商务印书馆“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企业宗旨,《东方杂志》致力于介绍现代文化最新成果,以述评时事政治作为办刊特色,并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在长达44年的发展过程中,《东方杂志》可以分为主要五个时期,即早期杂志(1904—1910年)、杜亚泉时期(1911—1919年)、钱智修时期(1920—1931年)、王云五时期(1932—1941年)、苏继颀时期(1943—1948年)。为便于研究,钱智修时期可以分为具体的三个阶段,即钱智修时期(上)(1920—1923年)、钱智修时期(中)(1924—1927年)和钱智修时期(下)(1928—1931年),王云五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王云五时期(上)(1932—1938年)、王云五时期(下)(1939-1941年)。
     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王云五等四人,不仅是《东方杂志》的重要作者,而且是杂志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其中,杜亚泉以其独特的见解引发了中西文化论争,钱智修是主编时间最长者,胡愈之是作品最多的作者、又曾担任过杂志主编,而王云五则是挽救商务印书馆及《东方杂志》的核心人物。
     早期杂志《东方杂志》的重要作者,有蛤笑、蕴照、孟森等人。主要内容以清末新政为重点,在立宪主旨下,多数作者主张保存传统文化,同时述评清廷政治腐败、主张发展实业,作品主要涉及教育、立宪、外交、实业等内容,同时还有大量转载文章。
     杜亚泉时期《东方杂志》的作者约计453人次,而重要作者有杜亚泉、胡愈之等10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文章来源大为拓展,其中来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报刊的译述文章更多。杂志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介绍大量西方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各类社会主义思潮。以杜亚泉为代表的作者,认真反思包括“一战”在内的现代文明的“时代错误”,述评民国建立后愈益严重的政治腐败,努力寻找整合社会的新的精神动力。这批文化人,努力进行中西文化的鉴别、对比和“体合”,“随世运而俱进”,自觉承担起现代文化最为激烈的观念转变的时代使命。杜亚泉因引发东西文化论争,主编职务被无奈地撤换。事实上,文化分歧在《东方杂志》内部早就开始,主编的替换也经过一个微妙的过渡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当时的文化人不可能达成共识,注定了这场文化论争只能是一波三折的过程。
     钱智修时期(上)的《东方杂志》的作者共约计510人次,重要作者有胡愈之、周建人等12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积极顺应时势变化,“注重于切实可行之具体问题”。作者队伍更为庞大,出现大量介绍西方社会发展的翻译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创作,理论视角更为开阔,同时出现更多的独立评论,又使这一杂志逐步摆脱了文化争论和思辨的色彩,进一步加大了现代文化的传播力度。
     钱智修时期(中)的作者共约计340人次,重要作者有黄惟志、胡愈之等11人次。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以1926年为界,有一个从述评中西文化,转向重点述评国际时事政治的变化过程。在国际时政报导上,主要以欧洲为重点,并介绍苏联以及他国的政治发展。这一变化与钱智修等人的民间政治思想有关。同时,这一时期出现更多的文学创作,注重描述某类社会层面、特别是知识分子和下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钱智修时期(下)的作者约有786人次,重要作者则为俞颂华、张明养等9人次,作者队伍进一步分化。在内容上,这一时期进一步注重国际时事的报导与述评,并进一步关注了国外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同时出现现代文学的创作高潮。文学作品更多关注基层民众生活及心理状态,反映了基层社会民众在政治剧变与社会动荡中面临的生活压力。
     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是中国文化事业受日本侵华战争摧残、并努力抗争的一个见证,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东方杂志》三次停刊、四次搬迁的曲折。
     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上),作者总人数约计1340人次,重要作者有张明养、郑永恭等12人次,而来源于社会上的作者大为增加,可以说明商务印书馆在经历“一·二八”事变的劫难后,及时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新一代文化人成长并活跃于文化舞台,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与方式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社会出现新一轮的文化生成现象。《东方杂志》更多关注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的经济应对之策,国际社会新的战争危险,特别增强了经济体制理论的述评。同时,主要由于中日矛盾的上升,关注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成为文化人的深深的忧思,并由于环境的逼迫,出现新一轮的文化反思。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战争影响最大,出现大批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但这种特殊政治动荡中出现的创作高潮,很快因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而中断。
     王云五时期(下)的《东方杂志》作者共计约317人次,重要作者有吴泽炎、郑允恭等18人次。这一时期述评欧洲相关事务的作品大为减少,而反映具体国家之间外交活动的作品比例大为上升,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在“二战”中重新组合的状态。其中,中日战争的相关报导大为增强,同时出现的经济类作品针对性更强,很多作品述评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具体应对之策,但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及文艺作品的质量却开始下降。
     苏继癫时期的《东方杂志》作者总人数约计613人次,重要作者有吴泽炎、岑仲勉等8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尽管走出了抗日战争的阴影,却又因内战等影响而出现发展顿挫,并最终休刊。这一时期的作者队伍日益星散,办刊特色也逐步丧失。
     《东方杂志》忠实地反映和记录着时代变迁,成为20世纪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全备的资料库,全面述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主要学术思想,成为探索中国发展模式必需的思想库,大量培养人才,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同时,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保持长时段的持续发行,也成为世界杂志发行史上的典型的样本库。《东方杂志》的发展历程说明,现代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诸要素共同的现代化作为基础,更需要中国文化人努力实践现代学者品格。
The Eastern Miscellany was an important culture product of Commercial Press. It was also a folk completely magazine which published earliest、maintained longest and affected biggest in China before50s in20th century. The Eastern Miscellany was originated in March of1904, and maintained to1948. This magazine had44books and819issues,8editors, about20thousands writings. It went through the last stage of Qing Dynasty, the Modern China. The Eastern Miscellany not only became an important registr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but also threw itself into the culture commun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bring in more and more modern social and human knowledge, cultivated numbers of ideology and specialist which was needed in Chinese modern development in the mean tim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ountain of Chinese modern culture.
     Taking Commercial Press' tenet of " assuming age mission of helping education ", the Eastern Miscellany tried introducing the newest social modern culture, transmitting and introducing current political affairs on time which became its managing characteristic, and throwing itself into the culture commun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re were five material periods in44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Miscellany, they were early epoch (from1904to1910)、Du yaquan epoch (from1911to1919)、Qian zhixiu epoch (from1920to1931)、Wang yunwu epoch (from1932to1941)、Su jiqing epoch (from1943to1948). In favor of studying, we can mark Qian zhixiu epoch off material three epoches, they are from1920to1923、from1924to1927、from1928to1931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time, we can also mark Wangyunwu epoch off two epoches, they are from1932to1938、 from1939to1941respectively.
     There were four important charact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Miscellany.
     They were Du yaquan、Qian zhixiu、Hu yuzhi and Wang yunwu. Not only were they important authors, but also key characters. Du yaquan aroused the debat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Qian zhixiu occupied the editor in chief farthest. Hu yuzhi was the author and one of editors who had the most writings. Wang yunwu was one of the whole show who retrieval the Commercial Press and the Eastern Miscellany in1932.
     There were ten important authors in the early epoch, they were Ge xiao、Li zhao、 Meng sen, ect. Its main content was constitutionalism of the last stage of Qing Dynasty. Most of authors proposed conserving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being for this political reform. Their writings explained political corruption of the last stage of Qing Dynasty, affirme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ir opinions included education、 constitution、diplomatism、industry, ect. There were amount of writings from other papers in the mean time.
     There were about453authors in Du yaquan epoch, and the important authors were Du yaquan Hu yuzhi, ect. There were more writings from Euramerican papers which exploited more sources of writings in the mean time. The Eastern Miscellany in Du yaquan epoch threw itself into arguing the culture differentia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introduced plentiful western thinking which included multifarious socialism. These authors in which Duyaquan could be a delegate reviewed earnestly the "epoch error" just like the First World War, reviewed the more and more grave social corruption and tried to look for the newest genius impetus which could unit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se authors tried to distinguish balance and unite the culture of the West and the East. They assumed the work of transforming social consciousness which was warmest in social culture growth and "advanced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director, Du yaquan forwardly joined in the arguing of the culture differentia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however his position was reshuffled. In fact, the arguing had existed in interior. The reshuffle of director also came by a subtle course. 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argued questions then could not be posed common answer, the devious culture arguing was foredoom.
     There were about510authors in Qian zhixiu epoch (1), and had12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Hu yuzhi、Zhou jianren, ect. There were further more authors, and more translation writings which interpreted the Euramerican development. These writings included original and translated literature, enlarged visual angles of the magazine. More independence opinions in this epoch made this magazine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arguing color, enhanced the degree of transmitting modern culture furtherly. In this epoch, the Eastern Miscellany " pay attention to study the material questions ".
     There were about340authors in Qian zhixiu epoch (2), and had11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Wang weizh、Hu yuzhi, ect. In this epoch, there was a climacteric from1926which changed from explaining the culture differentia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East to transmitting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urrent affairs. The ma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urrent affairs included Europe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litical movements of USSR and other countries. This change was related to the Qian zhixiu's view of "civilian politics". In the mean time, there were further more original literature which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ertain social estate especially intellect and roughscuff. These literature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here were about786authors in Qian zhixiu epoch (3), and had9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Yu songhua、Zhang mingyang, ect. In this epoch, the author procession divided ulteriorly, there were more reports abou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urrent affairs, more writings of foreign social culture and living. In the mean time, the new climax of original literature came forth, and the literature in this epoch pay more attention to roughscuff and its mentality, reflected the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political upheaval and social turbulence.
     The Eastern Miscellany of Wang yunwu epoch could testify the history in which Chinese culture was destroyed by Japanese militarism from1930s to1940s, and Chinese intellect tried to oppose Japanese culture aggression. Japanese aggression made deviousnesss in which the Eastern Miscellany had to be closed down for3times and migrated for4times. There were about1340authors in Wang yunwu epoch (1), and had12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Zhang mingyang、Zheng yonggong, ect. More and more authors appeared after "Jan. Twenty Eighth Incident" which could be seen forceful support from society. The newest intellect then came on and became culture activist, and the main body、content and style of culture communion had unprecedented change. There was a newest phenomenon of culture growth, in which the Eastern Miscellany paid further more attention to the world economic crisi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very countries, the new world war crisis and enhancing to interpret thought about economic systems. The nation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ame suffering mind along with increasing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newest self-examination occurred on account of the suffering situation. The literature producing were shock mostly, and appeared more realism literature. However, the original climax of literature occurred in special political era disappeared quickly along with the tough phase of opposing Japanese militarism war.
     There were about317authors in Wang yunwu epoch (2), and had18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Wu zheyan, ect. The reports about Euramerican affairs reduced mostly. This change reflected the recombin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amps in the Secondary World War. But more and more correspondingly reports about either diplomatism、the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ppeared in this epoch. The economy writings were fartherly ideographic and explaine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government then in economy、commerce、finance and so on in the opposing Japanese militarism war. But the quality of soci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begun decline in this epoch.
     There were about613authors in Su jiqing epoch, and had8important authors, they were Wu zheyan、Cheng zhongmian, ect. Although the Eastern Miscellany had gone through hatching of the opposing Japanese militarism war, it couldn't gain newer resplendence in the domestic war, and suffered grave setback and closed down in the end of1948. Authors in this epoch present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magazine lose its feature step by step.
     The Eastern Miscellany recorded the epoch development loyally, it became a comprehensive info storeroom of the world and Chinese development in20th century. It became a necessary ideology storeroom in studying Chinese development style on account of its explaining the main thinking in the culture of the West and the East. It trained diversiform specialists and became an expert storeroom which was necessary in Chinese modern development. In the mean time, it tried to keep、reform and renovate in the long social wave, and became a stylebook storeroo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modern magazine accordingly. This development fact of the Eastern Miscellany can show that the creating of Chinese modern culture needs a difficult course. Not only need the basic of collective modernization of the social elements, but also need much more Chinese scholars try to possess modern scholar character.
引文
1叶再生著《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888页。
    2张玉法著:《修订版序》,《中华民国史稿(修订版)》,(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2版。
    3参张静庐编:《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等。1980年代后,大陆学界对《东方杂志》有一般性介绍的文献,如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1928年初版);朱联保:《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叶再生著《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 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王建辉:《出版与近代文明》,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商务印书馆还分别于1987年、1992年、1998年出版过《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一百年》。
    1祁龙威:《论清末的铁路风潮》,《历史研究》1964年第2期。大陆学术界1980年代以前利用《东方杂志》资料的论文还有如,杨炳延:《1909年江南人民反对英国福公司就地售煤的斗争》,《史学月刊》1965年第3期,于中:《英帝在安徽铜官山矿的侵略活动》,《史学月刊》1960年第1期。
    2刘宏图:《何必隐名埋姓》,《读书》1981年第2期。
    3相关专著还有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许纪霖著《智者的尊严》,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郑师渠、史革新著《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等。
    4关于胡愈之与《东方杂志》关系的文章,如乔秀云:《出版家王云五与胡愈之关系探讨》,《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范岱年:《胡愈之和(东方杂志>》,《出版史料》2007年第1期,等。关于《东方杂志》其他主编和编辑的研究文章如,罗娟:《孟森与(东方杂志>》,《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金立勤:《金仲华的编辑生涯》,《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3期;史之:《一个人、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世知人’张明养事迹片断》,《世界知识》2006年第13期,陈鲁直:《学界楷模陈翰老》, 《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3期。等。
    1研究张元济的主要成果如,王绍曾:《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995年又出增订本,书名相同),(新西兰)叶宋曼瑛:《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和事业》,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汪家熔:《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张树年主编、柳和城等人编著:《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新西兰)叶宋曼瑛(张人风等译):《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和事业》,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王英著《一代名人张元济》,济南出版社1992年版,吴方:《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陈建明:《智民之梦——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柳和城:《张元济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张树年著《我的父亲张元济》,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张荣华著《张元济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周武:《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汪凌:《张元济:书卷中岁月悠长》,河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论文有张人风:《张元济传记和研究专著简介》(见海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元济图书馆编《出版大家张元济——张元济研究论文集》,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等。
    2吴斯清:《(东方杂志)及其台湾版》,《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3研究工云五可参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大陆学术界相关作品,可参郭太风:《王云五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金炳亮:《文化奇人王云五》,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等。研究论文如,吴迪:《王云五:半生年华献‘商务’》,《编辑学刊》1998年第5期;郭太风:《王云五简论》,《史林》2000年第4期;等。
    4大陆学术界有关杜亚泉、王云五等人研究的具体情况,笔者将在下文相关部门具体论述。
    1闵定庆:《公共舆论与现代性的展开——(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1904—1932)>品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3期。
    2 2000年以来研究《东方杂志》相关专题的论文如,赵泉民:《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论析》,《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王先明:《从(东方杂志)看近代乡村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视角及其他》,《史学月刊》2004年第12期。郑大华:《“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取向——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李安山:《中国民族主义的催生与困惑——从(东方杂志>看日俄战争的影响》,《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谢振声:《冯宾符与(世界知识>》,《世界知识》2007年第2期。李中平、刘亦明:《九·一八事变前后<东方杂志)对中日关系问题的研判》,《云梦学刊》2008年第3期。魏原:《中国时人对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看法——以(大公报(天津版)>和<东方杂志)为主的考察》,《云梦学刊》2008年第3期。郭渊:《从<东方杂志)看晚清政府对东沙岛的主权交涉》,《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唐艳香:《从女子教育、妇女参政到婚姻自由——1904-1919年间<东方杂志)对妇女问题的关注》,《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王欣瑞:《从<东方杂志>解读民国乡村建设思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肖高华:《1922年知识界的制宪讨论——以<东方杂志)‘宪法研究号’为中心的考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段颖惠:《清末反教思想的变迁——以(东方杂志>为中心》,《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潘晓婷:《从传播立宪开始的上下求索——试论1904—1911年的<东方杂志)所作出的西学传播努力》,《新闻传播》2009年第10期。陈学然:《(东方杂志)所见之清末藏事评议:以1904年英军侵藏为例》,《西藏研究》2010年第5期。孙语圣:《(东方杂志>与中国近代灾荒》,《中国农史》2010年第3期。汝艳红:《知识启蒙——(东方杂志)对近代启蒙思潮的贡献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郑师渠:《现代中国媒体对日本论评的转变——以<东方杂志)为中心》,《河北学刊》2010年第6期。初云玲:《(东方杂志)的广告文本探究》,《今传媒》2011年第1期。等等。
    3 2000年以来,大陆学术界从总体上述评《东方杂志》的论文如,方汉奇:《(东方杂志)的特色及其历史地位》,《东方》2000年第11期。葛飞:《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张凤英:《论(东方杂志)的文献价值》,《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石雅洁、李志强:《<东方杂志>办刊宗旨的演变》,《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8期(下半月)。
    4相关研究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为例,如郭正昭:《社会达尔主义与晚清学会运动(1895—1911)——近代科学思潮社会冲击研究之一》,第3期下册,其中引用《东方杂志》第22卷22号内潘光旦的一文章;张朋园:《时报:维新派宣传机关之一》,第4期上册,其中讨论《时报》的主要影响;蒋永敬:《罗家伦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贡献》,第4期下册,其中引用《知新杂志》等材料。
    1冯启宏:《战争与文化:近十年抗战时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3期,第198页。
    1关于杂志研究的四种主要解读方式,主要源于2008年9月20日李良玉教授在笔者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的指导发言。
    1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学术界多以1919年划分近代、现代史。笔者统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社会为“近代”,而涉及现代文化或现代社会思潮时,则是从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一意义上而言“现代”。
    2王云五:《四十年来之中国出版界》,《东方杂志》37卷12号。笔者按:《东方杂志》发行过程中,第7年以前主要称“年”和“期”,如“第七年第十二期”,自第8年,则称“卷”和“号”或“期”。笔者在本文中,除了引文等原因外,引用《东方杂志》时,统一用“×卷×号”,特此说明。另,《东方杂志》的作品题目,在正文中统一以引号标识,而注释中则遵循南京大学博士论文的相关规范,以书引号标识。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126页。
    1参庄俞:《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757-761页。
    2商务印书馆的介绍,主要参高翰卿:《本馆创业史——在发行所学生训练班的演讲》,《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1897-1992)——我和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13页。有关收回日资的原因,商务印书馆在1914年1月31日关于收回日股给非常股东大会的报告中说得很清楚,其中提到:“收回之说本属自扰。但同业竞争甚烈,恒以本公司外股为藉口,诋排甚力,公司因大受障碍……每逢一次之抨击,办事人必费无数之疏通周旋,于精神上之苦痛不堪言喻。故由董事会议决,将日股收回。”(转引自汪家熔:《商务印书馆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8页。)
    3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时间,笔者采用高翰卿、蒋维乔等人的回忆。另据张蟾芬回忆,夏瑞芳等人发起成立商务印书馆的议约,是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阴历三月初三订定(《余与商务初创时之因缘》,《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14页)。杜亚泉回忆说是1896年:“光绪丙申,与夏粹芳先生、高翰卿先生及行政管理伯兄咸恩先生发起商务印书馆。”(《记鲍咸昌先生》,《商务印书馆九十年(1897-1987)——我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9页。《商务印书馆九十年(1897-1987)——我和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据庄俞的回忆中推算,亦为1896年:鲍咸昌参与创业商议时,“时君年三十有三也”。(《鲍咸昌先生事略》,《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6页)。说明商务印书馆发起与正式成立,或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差距。
    4参长洲:《商务印书馆的早期股东》记:鲍咸昌兄弟3人,姊妹3人,长子为鲍咸恩,次子鲍咸昌,而夏 瑞芳之妻鲍钰行四。(《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643—644页。)汪家熔也认为:鲍哲才长子为鲍咸恩,次子鲍咸昌,三子鲍咸亨行六,鲍钰行四。(《商务印书馆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第9—10页)
    1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对外称为经理(有时为尊称起见,也被称为总经理)。后1916年张元济任经理,与此同。查《张元济日记(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16年4月15日一则记:“翰翁前有信致鲍、高、李及余、言将辞退总理、改任他职。迭次磋商、万难答应。因约翰及鲍、高、李。……在余家晚饭。沥陈一切。翰允对外不辞、对内由余出名。众不允。梦、叔二人言、余改任经理、翰仍不允。余云、此却可行。”这一职务上的提法,可参茅盾的回忆录:茅盾1916年8月初来商务印书馆时,引荐信封有:“面陈总经理张台启”。(《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42页。)张元济不任总经理,陈叔通认为是为“断绝与官场往来。”(《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34页。)另可参庄俞:“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其中所列“总务处组织系统表”,可见总经理与经理、协理处于同一层次,但对内行政指令的发出,则通过总经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743页。)按:本文引用《张元济日记》时,文字标点照原书。
    2现有相关回忆和研究资料,对高凤池介绍很少,且多寓贬抑之义,如有人记:“他是个没有文化的工人出身,没有夏瑞芳的才干,却自高自大,一贯以创业的老板自居,为职工所不满。”(《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09页。)为客观记录历史,笔者于此试作整理,主要参汪家熔著:《商务印书馆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等资料。高凤池何时担任总经理一职,他当年的一篇回忆材料也未说清楚(即上文引:《本馆创业史——在发行所学生训练班的演讲》),《张元济日记》中,缺1913年8月至1916年初的相关日记。高凤池的职务,主要参杜亚泉回忆:“公司总经理夏粹方、印锡璋两先生相继去世,高翰卿先生辞职后,先生继任为总经理。”(见上文引:《记鲍咸昌先生》)。另据《张元济年谱》第116页记:“印有模为总经理,高凤池为经理”。第125页记:(1916年)“4月18日,出席商务印书馆董事会。高凤池又辞代总经理,并举先生为代。董事会经讨论,举高凤池为总经理,先生为经理,以资臂助。高、张均表示认可。(《商务印书馆股东会记录》)”
    3陈叔通:《回忆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37页。另,王云五多受大陆学界诟病(此内容将在下文相关章节中讨论),但他在回忆录中认为:“商务的当局,我敢说,都是为公的;可是学识眼界种种不同,长久共事,总不免有些意见。而介于其间,以妥协的方法消除当局彼此相左的意见的,恐怕高先生(按,指高梦旦)就是最重要之一人。”(《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45页。)
    4张蟾芬:《余与商务初创时之因缘》,《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15页。
    5高翰卿:《本馆创业史——在发行所学生训练班的演讲》,《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4页。
    1夏瑞芳的生平主要据高翰卿、蔡元培、蒋维乔等人的回忆整理。关于夏瑞芳的死因,另据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16页的注释中,认为“夏瑞芳被刺原因,乃因先前出于维护商界利益,曾联合诸商抵制沪军都督陈英士驻兵闸北,陈嫉恨之,嗾使人暗杀。”《申报》当年1月11日有连续详细报导,报导指出:“凶手王庆余供系有人出巨资雇用。后经租界会审公廨审问,背景复杂,王犯被枪决后,商务方面亦不敢追究。”
    2孟森:《夏君粹芳小传》,《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19页。另参蒋维乔:《夏君瑞芳事略》,《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5页。
    3蔡元培:《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夏君传》,《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2页。
    4此处张元济的生平介绍,是笔者参阅《张元济年谱》、《张元济评传》(张荣华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等资料而写成。括号中的时间,为张元培担任相应职务的起始时间。
    5《张元济诗文》,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5、227页。
    1《张元济诗文》,第236—237页。
    2《张元济年谱》,第281页。
    3《张元济诗文》,第170—-173页。
    4张元济:《东方图书馆概况·缘起》,《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21页。
    5蔡元培不常驻编译所,他这一时期主要精力在南洋公学职事及政治运动上。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戊戌变法”后和张元济一样受清廷处分,1901年9月入南洋公学,担任特班中文教习。1902年夏赴日本游历一月,因陪同吴稚晖而提前回国。1902年11月南洋公学发生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潮(具体情况可参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第44页注释),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发起成立“爱国学社”,蔡元培被推为总理。1903年2月中旬,参与发起著名的“张园演说”,清廷镇压“张园演说”和《苏报》的相关人员,史称“癸卯大狱”。6月中旬,蔡元培辞去南洋公学职务。
    6章锡琛:《漫谈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07页。
    7庄俞:《谈谈我馆编辑教科书的变迁》,《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68-72页。
    1参王绍曾:《记张元济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办的几件事》,《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23-35页。
    2高觉敷:《回忆我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245、346页。
    3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第84页
    4以上鲍咸昌的生平主要参杜亚泉、庄俞等人的回忆。(法)戴仁以鲍咸昌1914年即任总经理,这一说法有误。(见《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49)》的附录:《人物介绍》,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第174页。
    6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第463页。
    7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第286—287页。
    1参(法)戴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49)》,第110页。按照民国时期相关出版法,发行人即是主管销售与散发出版物者。戴仁以销售为单独环节。
    2参(法)戴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49)》,第113—114页。
    3王云五:《复刊词》,《东方杂志》39卷1号
    4巴金:《病中集》(《随想录》第四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3页。
    5周谷城:《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的现代化》,《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415页。
    6《新出东方杂志简要章程》,《东方杂志》1卷1号。
    1《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10页。按:本文所引《张元济书札》,文字标点依照原书。
    2《张元济书札》,第16—17页。
    1参见黄良吉:《东方杂志之刊行及其影响之研究》第三章“停刊及复刊的原因及经过”,第18页到23页。另黄良吉的著作中第四章“刊期的回顾与探讨”中,对发行的具体日期等情况也作了说明。
    2坚弧:《本志的二十周年纪念》,《东方杂志》21卷1号。
    3方汉奇:《(东方杂志)的特色及其历史地位》,《东方》2000年第11期。
    4葛飞:《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张凤英:《论(东方)杂志的文献价值》,《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6洪九来:《宽容与理性》,第73页。
    7《东方杂志》于28卷20号“目录”中标明:“本志因日本强占辽吉事件发生,从十九号起每期编印临时附刊,随本志附送,请读者注意。”另据《东方杂志》28卷22号内梓生所作《东北事件的最近趋势》:“东北事件发生后,经过事实,本志在两期临时增刊上,已有提要的纪述”。可以说明,《东方杂志》的28卷20、21号,确有两期增刊。但笔者目前未见此两种附刊,故统计标识附刊数字只列两种,特此说明。
    1查《大清报律》(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钦定报律》(宣统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报纸条例》(民国三年四月二日教令第四十三号)、《出版法》(民国二十六年七月八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等法律中,对报纸杂志的编辑者都有相关规定。其中仅有《出版法》第五条明确:“本法称编辑人者,谓掌管编辑新闻纸或杂志之人”。今天的“主编”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883年版),一指“负编辑工作的主要责任”,二指“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其中后一层含义与近代相关法律中的“编辑者”同。
    2《王董事长对台湾商务印书馆全体同仁专题讲辞(一九七零年五月)》,见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14页。
    1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1《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12-113页。
    1《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51、164、194页。陶葆霖(?—1920年),字惺存,笔名景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1907年4月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敡的幕僚,1908年入商务印书馆,1911年《政法杂志》创刊,任主编,1920年7月8日病故。
    2《东方杂志》主编署名“华阳陈仲逸”始于6卷3号,最后为17卷15号。在这期间,主编署名“华阳陈仲逸”者,笔者见到的有6卷3号至8卷9号、13卷5号至8号、15卷1号至17卷15号,署名“绍兴杜亚泉”的有8卷10号至11卷6号。另,由于文献残缺等原因,第12卷、14卷未见主编署名。黄良吉以为,杜亚泉主编《东方杂志》自“九卷一号起(民国元年七月一日)”(黄良吉:《东方杂志之刊行及其影响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第11页),根据为杂志封底页。但他的这一说法不正确。另外,戴仁等人的说法也多不正确或不具体。杜亚泉为何以“华阳陈仲逸”署名,暂时无从考证。笔者查相关浙江方志,知绍兴古称会稽,元、明时以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内有会稽山,杜亚泉的家乡伧塘(长塘)乡位于会稽山(依次东向还有葫芦山、吼山)南偏东;又,“华阳”旧指华山之南地区,绍兴古地名有“山阴”之说,杜亚泉或以家乡处于会稽山南之故而署此名。此姑存一说。
    3《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13页。
    4《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101页
    1《张元济日记》(下),第670页。
    1《东方杂志》29卷4号《编者作者与读者》栏中说:钱智修“自本志第十六卷起负责主编,先后已历二十二年。”笔者以为,“十六卷起”可理解为一个大致的时间,即以十六卷结束为起点,结合相关回忆,以实际主持《东方杂志》的编辑事务为主。笔者在本文研究中则将17卷作为钱智修主编的时间开端。
    2蒋维乔于1903年7月被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常任编辑,1906年12月至次年5月,与高凤谦等人编成《最新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共八册)。另如资料一则:《张元济年谱》1908年5月19日;“嘱蒋维乔主持分编本国乡土历史、地理。蒋遂着手调查其他书局所出各书,并拟写例言等。”
    1参http://www.hudong.com/wiki/%E6%9D%8E%E5%9C%A3%E4%BA%94
    2参吴铁声:《怀念苏继頋先生——并记石涛<画谱>的出版》,《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606—609页。
    1这里,笔者需要说明者有三,一是由于有些文学作品的时间跨度较长,特别见29卷前的很多翻译作品,故在以上统计中,29卷前不计连载数量,作品以首次出现为准。二是从第1卷到第7卷,每号中的“丛谈”“杂俎”各计为1篇。分别计为1篇的还有,8卷1号至8卷4号、17至18卷每号中的“科学杂俎”,23卷每号中的“杂评”。三是一些时事资料等未记入作品总数中,见1至7卷中的“谕旨”、“各表”、“文苑”“时事日志”等栏目,自8卷11号至16卷12号中的“内外时报”(约计有1 075篇),12至16卷的“法令”(约计有361篇),28卷19号等中的附刊,以及8到29卷中的“最录”(“专录”)、“中国大事记”、“外国大事记”、“时事日志”等栏目。
    2《新出东方杂志简要章程》,《东方杂志》1卷1号。
    3《本社通信》,《东方杂志》5卷12号。笔者按:此则启示中,说《东方杂志》征文活动,到1908年底,已经有半年多,推算应自5卷5至6号开始。但笔者仅见5卷7号及9到11号的相关征文启示。
    1《本杂志大改良》,《东方杂志》8卷1号。
    2《东方杂志变更体例预告》,《东方杂志》16卷12号。
    1葛飞:《民国时期的<东方杂志>》,《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参张子高、杨根:《介绍有关中国近代化学史的一项参考资料——<亚泉杂志>》,《化学通信》1965年第1期。文中专门说明,20世纪初,化学界以气字为部首来标示常温下以气体形态为单质的元素.加氦、氖等,其命名法实创始于氩之一词,另外,杜亚泉在《亚泉杂志》每册中部上首,都有横行排面篆体“氩腺”二字,虽未明言所以,“看来似乎有感于氩‘富传电之性’,‘成许多之光,,而以《杂志》为传播光明的工具而云然。”另可参高峻:《中国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技期刊——<亚泉杂志)》,《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等。
    1杜耿荪:《杜亚泉: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的自然科学编辑》,见《一溪集》,第32页。
    2张元济:《杜亚泉先生诔辞》,见《一溪集》,第5页。
    1早期《东方杂志》多转载当时铁路风潮的相关文章,可见下文第六章介绍。在关浙江铁路风潮,可参《苏杭甬路案对外之解决》(《东方杂志》5卷2号)等。
    2商务印书馆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专业化,在杜亚泉的建议下,原理化部后来划分为理化和博物两部。成立博物部的时间待考。
    3杜亚泉一生编著、译著作品(含合编)多种,如《化学定性分析》(1901)、《普通新历史》(1901)、《支那文明史论》(1901)、《文学初阶》(1902)、《理化示教》(1903)、《普通矿物学》(1903)、《新撰植物学教科书》(1903)、《最新中学植物学教科书》(1903)、《最新笔算教科书教授法》(1904)、《高等小学最新笔算教授法》(1905)、《中学生理学》(1905)、《中学化学新教科书》(1906)、《最新中学矿物学教科书》(1906)、《最新理科教科书》(1906)、《简易格致课本》(1906)、《初等小学格致教科书》(1906)、《初等小学格致教科书教授法》(1906)、《格致课本》(1907)、《格致课本教授法》(1907)、《中学物理学新教科书》(1907)、《中学植物学教科书》(1907)、《中学生理科教科书》(1907)、《生理卫生新教科书》(1907)、《初等矿物学教科书》(1907)、《博物学教授指南》(1908)、《盖氏对数表》(1909)、《实验植物学教科书》(1911)、《博物学初步讲义》(1912)、《(共和国教科书)高等小学新理科(春季用)》(1912)、《(共和国教科书)高等小学新理科教授法》(1912)、《动物学讲义》(1912)、《矿物学讲义》(1912)、《(共和国教科书)高等小学新理科》(秋季用)(1913)、《(共和国教科书)植物学》(1913)、《(共和国教科书)矿物学》(1914)、《(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新编植物学教科书》(1915)、《化学工艺宝鉴》(1917)、《植物学大辞典》(1918)、《新法后期小学理科教科书》(1920)、《动物学大辞典》(1923)、《社会主义神髓》(1923)、《处世哲学》(1923)、《战争哲学》(1923)、《辛亥革命革命史》(1923)、《帝制运动始末记》(1923)、《欧战发生史》(1923)、《大战杂话》(1923)、《俄国大革命记略》(1923)、《东西文化批评(上)》(1923)、《甘地主义》(1923)、《新学制新撰高小自然科学教科书》(1923)、《中外度量衡币比较表》(1924)、《食物与卫生》(1924)、《人生哲学》(1929)、《博史》(1932)、《化学工艺宝鉴》(1932)、《高等植物分类学》(1933)、《下等植物分类学》(1933)、《动物学精义》(1933)、《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法》(1933)、《小学自然科词书》(1934)等。<按:此处杜亚泉的著作,主要根椐许纪霖、田建业编《一溪集:杜亚泉的生平与思想》((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8年版,以下简称《一溪集》)中国建业:《杜亚泉著作一览表》、《杜亚泉译著一览表》、《杜亚泉主编的刊物、辞典及编写的部分教科书一览表》以及袁翰青:《自学有成的科学编辑者杜亚泉先生》等文章整理。据田建业称,其所列“三个一览表”中所列著作的出版时间及种类尚有不完全之处。)
    1笔者简述的杜亚泉生平,除上文标注的引文外,另参考蔡元培的《杜亚泉君传》等悼念作品,这些作品均可见《一溪集》。
    2杜耿荪:《杜亚泉: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的自然科学编辑》,见《一溪集》,第34-35页。
    3汪家熔:《‘鞠躬尽瘁寻常事’——杜亚泉和商务印书馆与<文学初阶)》,《商务印书馆一百年》,第679页。
    4胡愈之:《我的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2—209页。
    2张元济:《张元济书札》,第190—191页。标点照原书,下同。
    1杜耿荪:《杜亚泉: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的自然科学编辑》,参《一溪集》。
    2东方杂志编辑部:《追悼杜亚泉先生》,《东方杂志》31卷1号。
    3章锡琛:《杜亚泉传略》,教育部1934年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教育名人传略》,参《一溪集》。
    1蔡元培:《书杜亚泉先生遗事》,《新社会》6卷2号(1934年1月16日),参《一溪集》。
    2张梓生:《悼杜亚泉先生》,《新社会》6卷2号,参《一溪集》。
    1施亚西、田建业:《杜亚泉的事迹和思想略论》,叶再生主编《出版史研究》第2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
    2谢振声:《杜亚泉传略》,《中国科技史料》1988年第3期。
    3阎乃胜:《论杜亚泉的科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第8期。
    4王建辉:《科学编辑杜亚泉》,《出版广角》2000年第6期。
    1《杜亚泉文选》由田建业、姚铭尧、任元彪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该书由王元化先生作序,前录有蔡元培、《东方杂志》编辑部悼念杜亚泉的文章,内录杜亚泉文选82篇、其中有80篇(含连载数)发表在《东方杂志》,后附陈独秀等人的作品13篇、《杜亚泉生平著作及译著目录》、《杜亚泉生平大事年表》及《编后语》。其中所录杜亚泉发表于《东方杂志》的作品遗漏2篇,即伧父:《大战争续记十二》(14卷7号)、伧父:《麻将推原》(20卷24号)。该书如能载明杜亚泉的作品发表时的署名、并对其作品加以分类和介绍,以方便学术研究,则更好。笔者还注意到,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杜亚泉文选》的基础上,将杜亚泉的作品加以归类,并做适当调整,内录文章共75篇(含连载数,不含附录中其他人的作品)。
    2朱孝慈:《杜亚泉的生平及其医学学说》,参《一溪集》。
    3张子高、杨根:《介绍有关中国近代化学史的一项参考资料——(亚泉杂志)》,《化学通信》1965年第1期。
    1袁翰青:《自学有成的科学编译者杜亚泉先生》,《新晚报》(香港)1982年2月7日,参《一溪集》。
    2谢俊美:《杜亚泉与(普通学报)》,参《一溪集》。
    3寿山:《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法之始见》,《学术论坛》1983年第4期。
    4谢振声:《杜亚泉传略》,《中国科技史杂志》1988年第3期。
    5蔡元培:《杜亚泉君传》,参《一溪集》。
    6戚若文:《论右倾保守思想》,《学术月刊》1958年第8期。
    7郑大华:《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8许纪霖、田建业编:《一溪集》,第76页。
    1王元化:《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1993年《杜亚泉文选·序》),参《一溪集》。
    1高力克:《重评杜亚泉与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论战》,《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参《一溪集》。
    2高力克:《调适的智慧——杜亚泉的思想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125页。
    3姚铭尧:《儒学自由主义先驱杜亚泉》,《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参《一溪集》。
    4刘黎红:《‘调和折衷’在杜亚泉思想中的方法论意义》,《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5胡文平:《试析杜亚泉‘动’、‘静’观念》,《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6阎乃胜:《论杜亚泉的科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第8期。
    1张汝伦:《杜亚泉与思想史》,《文汇报》(上海)1994年2月27日,参《一溪集》。
    2李静:《杜亚泉与(东方杂志>》,《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汪家熔:《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4汪家熔:《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第193页。
    5路则权:《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杜亚泉调和思想》,《理论界》2010第7期。
    6姚新勇、王世诚:《虚拟的‘路线斗争’》,《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1朱文华:《也来重新审视陈独秀与杜亚泉的论争》,《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5期,参《一溪集》。
    2朱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钟华:《杜亚泉文化思想初探——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争》,《史学月刊》1994年第5期。
    4郑师渠:《论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5方克立:《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第3期。
    6丁守和:《由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争论引起的思考》,《河北学刊》2000年第1期
    7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
    1吴方:《万山不许一溪奔——杜亚泉及其前进与保守》,《读书》1994年第4期,参《一溪集》。
    2李良玉:《‘五四’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3李良玉:《超越‘五四’对传统的批判》,《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4任元彪:《‘五四运动与中国的科学与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第7期。
    1任元彪:《启蒙者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参《一溪集》。
    2潘宇:《中国近代文化思潮中的调和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3其中有关杜亚泉宣传科学知识贡献的作品,自1993年以后,另有李洪河、祁森林:《杜亚泉科学文化活动探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欧阳正宇:《杜亚泉的科学救国思想及成就》(《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陈镱文等:《杜亚泉先生年谱》(《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6期)等。笔者不多介绍。
    4据章锡回忆,他刚进馆时,杜亚泉让他翻译一篇居里夫人的传记,以测试章锡琛的日语翻译,章锡琛“总算望文生义的勉强成了篇,送给杜亚泉先生。他替我改削了一下,我再拿出来和原文对看,把自己译错的地方记出来,做下次的准备。后来这篇文章登在第8卷第11号的《东方杂志》上,由亚泉先生署名‘高劳’,这实在是我学日文以后第一篇翻译文字。”(见《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101页)章锡琛的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署明“高劳”的文章,有经过杜亚泉修订后发表的。故此,结合蔡元培等人的回忆材料,笔者将“高劳”的文章统一归于杜亚泉名下。
    5其中,在8卷1号至16卷12号有301篇,约占同期《东方杂志》作品总数的14%强。杜亚泉的社会科学类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内容。第一类是述评中外政治发展,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介绍和述评“一战”前后国际政局、中外关系、中日关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政治状态等。第二类是比较中西文化,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介绍和述评世界新学说、中西文化调和论、精神救国论、与《新青年》的争论等。这两类作品的数量,前者相对较少,约为98篇。应该看到,《东方杂志》创刊之后,其特色是介绍时事政治,杜亚泉担任主编之后,继续了这一特色,但杂志日益摆脱了早期多资料介绍的成份,而增强了思考时代的色彩,杜亚泉本人的特长是宣传自然科学知识,述评时事政治本非其所长。而杜亚泉述评中外政治发展,今天不仅需要了解他在当时特定时代条件下具体的述评内容,更需要了解他在这方面述评的时代意义与思想价值。
    6杜亚泉在《东方杂志》努力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开辟了“科学杂俎”、“谈屑”等栏目。其中“科学杂俎”主要出现于自8卷1号到18卷24号,“谈屑”主要出现于自12卷4号到10号、14卷2号到3号、15卷3号到11号。杜亚泉本人介绍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科学事迹的文章如,《理科小识》(6卷1、5号)、《鼠疫之预防及看护法》(8卷2号)、《镭锭发明者居里夫人小传》(8卷11号)、《尿粪制造燃灯瓦斯》(8卷12号)、《钢筋三合土建筑法述略》(14卷1号)、《最轻之金属与最轻之气体》(14卷12号),等。
    1早期《东方杂志》已经出现介绍现代国际关系的作品,但内容多不具体、详细,数量也相对较少。笔者将在下文相关章节介绍。
    2伧父:《墨西哥乱事记》,《东方杂志》8卷3号。
    3高劳:《记意土战争》,《东方杂志》8卷9号。
    4伧父:《摩洛哥与列强》,《东方杂志》8卷6号。
    1伧父:《摩洛哥事件》,《东方杂志》8卷3号。
    2伧父:《摩洛哥事件》,《东方杂志》8卷3号。
    3伧父:《再记摩洛哥事件》,《东方杂志》8卷5号。
    4伧父:《奥地利与匈牙利》,《东方杂志》8卷12号。
    5伧父:《墨西哥乱事记》,《东方杂志》8卷3号。
    6高劳:《英国与印度》,《东方杂志》8卷10号。
    7高劳:《的利波里问题》,《东方杂志》8卷10号。高劳:《意土之讲和》,《东方杂志》8卷11号。《东方杂志》报导土耳其问题的,还可参许家庆:《意土战争之现状》等文章,见《东方杂志》9卷2号。
    8伧父:《论俄德协约》,《东方杂志》8卷9号。
    1伧父:《英德之外交》,《东方杂志》8卷11号。
    2高劳:《中裁条约之将来》,《东方杂志》8卷11号。
    3高劳:《国际联盟之成立与日英同盟之将来》(译日本《新公论》),《东方杂志》16卷9号。
    4高劳:《欧洲大战开始》,《东方杂志》11卷2号。高劳:《大战续记》,《东方杂志》11卷3号,等。杜亚泉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内容,笔者这里不一一介绍。另外,杜亚泉注重介绍国外政治状态及其统治经验、列强之间的外交关系、现代西方经济生活与社会管理以及科技发展等。他关注国外政治生活的文章还有《英国政界之现在与将来》(8卷1号)、《英皇之加冕礼》(8卷4号)、《美国之新国民主义》(8卷4号)、《英国政争之经过》(8卷8号)、《记暹罗皇帝加冕礼》(8卷10号)、《塔夫脱与罗斯福》(9卷1号)、《恰克图会议之经过》(12卷5号)、《国家意思之发表》(12卷6号)、《从生物现象上观察之战争》(13卷3号)、《运河政策》(14卷8号)、《美国之参战及战后之变动》(14卷11号)、《英国之富源》(15卷1号)、《美索不达迷亚之英德关系》(15卷6号)、《战后之美国移民问题》(15卷11号)、《高加索之过去现在及将来》(16卷2号)、《太平洋之将来与列强贸易战》(16卷5号)、《美国之政治组织》(16卷8-9号)、《世界经济状况之变化》(16卷10号)、《国际法之保护领》(16卷10-11号),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经验的如,《差等法》(12卷4号)、《度量》(12卷4号)等。介绍西方经济组织和活动的作品,主要有《波海会》(12卷5号)、《商会》(12卷5号)、《劝业委员会》(12卷9号)、《妇女职业》(14卷3号)、《义勇农》(14卷12号)、《劳动争议之解决方法》(15卷1号)、《中产阶级论》(16卷6号、《共济组合论》(16卷11号),等。专门比较中外经济活动等差异的,如《德国之经营胶州湾》(8卷11号)、《万国鸦片会议》(8卷11号)、《禁酒与禁烟》(12卷6号)、《产业组合》(12卷6号)、《中国农村收获量与德国之比较》(15卷3号)、《北美合众国之人口状态》(15卷3号)、《奸商与死刑》(16卷10号)、《世界经济状况之变化》(16卷10号),等。这些文章可以说明,杜亚泉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外社会发展的差距,他同时也非常了解列强争雄的世界格局,并认为列强争雄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现象。
    5高劳:《俄波之交涉》,《东方杂志》8卷10号。
    1高劳:《日本生活之难》(译日本户田博士论文),《东方杂志》8卷6号。
    2伧父:《大同盟罢业》,《东方杂志》8卷8号。高劳:《英国煤矿工之大同盟罢工》,《东方杂志》8卷11号。
    3高劳:《欧洲战乱与社会党》,《东方杂志》13卷2号。
    4高劳:《泗水华侨与和兰警之冲突》,《东方杂志》8卷12号。
    5高劳:《俄国大革命之经过》,《东方杂志》14卷5号。
    6高劳:《革命后之俄国近情》,《东方杂志》14卷12号。
    7高劳:《续记俄国之近况》,《东方杂志》15卷1号。
    8伧父:《欧战延长之原因及与我国之关系》,《东方杂志》15卷9号。
    1高劳:《金权与兵权》,《东方杂志》15卷5号。
    2伧父:《墨西哥乱事记》,《东方杂志》8卷3号。
    3高劳:《大战争与中国》,《东方杂志》11卷3号。
    4伧父:《欧战延长之原因及与我国之关系》,《东方杂志》15卷9号。
    5高劳:《世界多事之年》,《东方杂志》8卷8号。
    1高劳:《巴拿马运河之影响》,《东方杂志》8卷12号。
    2高劳:《欧战后中国所得之利益》,《东方杂志》16卷2号。
    3高劳:《外蒙古之宣布独立》,《东方杂j志》9卷2号。
    1高劳:《独立后之库伦及俄蒙协约》,《东方杂志》9卷8号。
    2高劳:《中俄关于蒙事协商之成立》,《东方杂志》10卷6号。
    3高劳:《日本人对于四国借债之言论》,《东方杂志》8卷3号。
    4伧父:《后四国借债抗议》,《东方杂志》8卷6号。
    5高劳:《临时政府借款汇记》,《东方杂志》8卷11号。
    6伧父:《中央财政概论》,《东方杂志》8卷12号。
    7高劳:《银行团借债及垫款之交涉》,《东方杂志》9卷1号。
    8高劳:《论依赖外债之误国》,《东方杂志》9卷1号。
    9高劳:《大借款之经过及其成立》,《东方杂志》9卷12号。
    1伧父:《德国之经营胶州湾》,《东方杂志》8卷11号。
    2高劳:《日本要求事件》,《东方杂志》12卷4号。
    3高劳:《日本之开发中国富源论》(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2卷6号。
    4高劳:《日本人之领士购买政策论》,《东方杂志》13卷9号。
    1高劳:《论中日提携》(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5卷6号。
    2高劳:《新亚细亚主义》,《东方杂志》15卷11号。
    3高劳:《日本之对华政策及两国之关系》,《东方杂志》15卷4号。
    1高劳:《日本米风潮中之日人言论》(日本《日本及日本人》),《东方杂志》15卷10号。
    2高劳:《日本众议院之解散》,《东方杂志》12卷2号。
    3高劳:《日本选举运动之内幕》,《东方杂志》12卷5号。杜亚泉关注日本政局的文章还有《日本明治时代之进步》(9卷5号)、《日本明治天皇大丧记》(9卷5号)、《日本议会解散记》(14卷4号)、《日本生活之难》(8卷6号)等。
    4伧父:《川路事变记》,《东方杂志》8卷8号。
    5高劳:《革命成功记》,《东方杂志》8卷10号。
    6高劳:《东洋最初之共和国》(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8卷10号。
    7高劳:《支那革命之成功与黄祸》,《东方杂志》8卷10号。
    8高劳:《中华民国第一届国庆纪事》,《东方杂志》9卷6号。
    1伧父:《中华民国之前途》,《东方杂志》8卷10号。
    2伧父:《论命令之性质及范围》,《东方杂志》9卷2号。这类文章还有如,伧父:《中央财政概论》,《东方杂志》8卷12号,伧父:《独立命令论》,《东方杂志》9卷6号,等。
    3杜亚泉:《政党论》,《东方杂志》8卷1号。
    4伧父:《政治上纷扰之原因》,《东方杂志》15卷2号。
    5伧父:《论民主立宪之政治主义不适于现今之时势》,《东方杂志》13卷9号。杜亚泉关注国内政局的文章 还有如,《西康建省论》(9卷11-12号)、《国会之解散》(14卷8号)、《论移民海外之利害》(15卷2号)、《迷误之告文》(15卷10号)、《战后中国所得之利益》(16卷1号)、《论人民重视官吏之害》(9卷4号)、《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9卷5号)、《政争》(12卷4号)等。
    1杜亚泉:《减政主义》,《东方杂志》8卷1号。
    2杜亚泉:《今日之教育行政》,《东方杂志》8卷2、8号。
    1伧父:《再论减政主义》,《东方杂志》9卷7号。
    2高劳:《消极之兴业谈》,《东方杂志》12卷7号。
    3杜亚泉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作品有《(十年以来中国政治)通论》(9卷7号)、《财政篇》(9卷7号)、《实业篇》(9卷7号)、《消极之兴业谈》(12卷7号)、《职业智识》(12卷7号)、《知事试验》(12卷7号)、《国内调查》(14卷9号)、《中国财政之观察》(15卷5号)、《去年中国铁路之概况》(15卷9号)、《对于筹备巴拿马赛会之意见》(14卷2号)、《满蒙经济大要》(15卷10号)、《中国之内国关税》(16卷1号)、《中国之糖业》(16卷3号)、《中国兴业之先决问题》(16卷5号)、《中国之电话事业》(16卷6号),等。
    1伧父:《家族与国家》,《东方杂志》13卷3号。杜亚泉介绍国内社会生活变化,有批评传统生活方式并主张改革的作品,如《论蓄妾》(8卷4号)、《戒早婚》(12卷4号)、《家族与国家》(13卷3号)、《中国人果惰乎》(14卷1号)、《男女及家庭》(14卷1号)、《旅居暹罗之中国人》(14卷4号)、《家庭之改革》(14卷4号)、《自由结婚》(14卷5号)、《文明结婚》(14卷5号)、《游场与公园》(14卷8号)、《交友》(14卷8号)、《防盗》(14卷9号)、《墓地》(14卷12号)、《族葬》(15卷11号),等。还有比较中外社会生活观念差异的作品,如《差等法》(12卷4号)、《纪远东运动会》(12卷6号)、《慈善事业》(12卷10号)、《妇女参政运动小史》(13卷4号)、《战争时代多产男子之实据》(14卷12号)、《殖民》(14卷12号)、《世界人之世界主义》(14卷12号)、《山东之苦力》(15卷7号)、《美人及美国论》(16卷7号)、《人种差别之意义》(16卷7号),等。
    2伧父:《中国人果惰乎》,《东方杂志》14卷1号。
    3张星娘:《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3页。
    1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第533页。
    1参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上),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40-41。另有太虚等人“极端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主张,实际上亦多误读马克思主义,并受到当时人们的批判。
    2张星烺:《欧化东渐史》,第110页。
    3李良玉:《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6页。
    4杜亚泉时期的《东方杂志》,还有章锡琛等介绍日本军国主义思潮与政治发展等,见下文相关章节。
    1高劳:《德意志帝国主义之由来》,《东方杂志》12卷9号。
    2杜亚泉:《述处世哲学》,《东方杂志》8卷2号。
    1高劳:《德国般哈提将军主战论之概略》,《东方杂志》12卷4号—5号。
    1高劳:《国家主义之考虑》,《东方杂志》15卷8号。
    2高劳:《德意志屈服之原因》,《东方杂志》16卷4号。杜亚泉涉及到国家主义的述评还有“精神救国论”等文章,见下文介绍。
    3杜亚泉在《东方杂志》相关述评另有,《减政主义》(8卷1号)和《再论减政主义》(9卷7号)、《政党论》(8卷1号)、《今日之教育行政》(8卷2号)、《加查氏之东西两洋论》(8卷2号)、《东西洋社会根本之差异》(8卷3号)、《论人民重视官吏之害》(9卷4号)、《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9卷5号)等。
    4伧父:《死之哲学》,《东方杂志》15卷3号。相关文章还有,《东西洋社会根本之差异》(8卷3号)、《论蓄妾》(8卷4号)、《不平安慰法》(8卷6-7号)、《论人民重视官民之害》(9卷4号)、《共和政体与国民心理》(9卷5号)、《吾人将以何法治疗社会疾病乎》(9卷8号)、《论中国之社会心理》(9卷9号)、《论社会变动之趋势与吾人处世之方针》(9卷10号)、《农村之娱乐》(14卷3号)、《中国回教传衍之历史及各省回教之近况》(14卷10号)等。
    1伧父:《加查氏之东西两洋论》,《东方杂志》8卷2号。
    2伧父:《东西洋社会根本之差异》(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8卷3号。
    3高劳:《欧洲大战与中国历史之比较》(日本《东方时论》),《东方杂志》15卷12号。
    4伧父:《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东方杂志》13卷10号。
    5高劳:《国情之歧异》,《东方杂志》12卷7号。
    1高劳:《现代文明的弱点》,《东方杂志》9卷11号。
    2伧父:《论思想战》,《东方杂志》12卷3号。
    1高劳:《爱与争》,《东方杂志》13卷5号。
    2亚泉:《伦理标准说》,《东方杂志》2卷5号。
    1伧父:《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东方杂志》14卷4号。就社会生活改革过程中,中西文明结合的具体方式,杜亚泉另有《国民对外方法之考察》(12卷6号)、《予之蔬食主义及方法》(14卷2号)、《选举与考试》”(14卷2号)等作品。
    2伧父:《论民主立宪之政治主义不适于现今之时势》,《东方杂志》13卷9号。
    3伧父:《革命战争》,《东方杂志》8卷9号。
    4高劳:《革命战争之经过及其失败》,《东方杂志》10卷3号。
    5伧父:《社会协力主义》,《东方杂志》12卷1号。
    6伧父:《国家自卫论》,《东方杂志》12卷4号。
    7高劳:《度量》,《东方杂志》12卷4号。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以折衷的方法,分析现实政治的相关作品还有,《中华民国之前途》(8卷10号)、《论共和折衷制》(8卷11号)、《策消极》(11卷2号)、《自治之商榷》(12卷2号)、《国家自卫论》(12卷4号)、《政争》(12卷4号)、《国民对外思想之考察》(12卷5号)、《力之调节》(13卷6号)、《集权与分权》(13卷7-8号)、《新旧思想之折衷》(16卷9号)等。
    1高劳:《吾人将以何法治疗社会疾病乎》,《东方杂志》9卷8号。
    1高劳:《策消极》,《东方杂志》11卷2号。
    2伧父:《谈名利》,《东方杂志》12卷6号。
    3伧父:《迷乱之现代人心》,《东方杂志》15卷4号。杜亚泉从道德角度分析中国社会问题、总结中国社会变革失败原因的文章,还有《革命战争之经过及其失败》(10卷3号)、《消极之兴业谈》(12卷7号)、《国民共同之概念》(12卷11号)、《真共和不能以武力求之论》(14卷9号)等。
    4参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第536—538页。
    5高劳:《国民今后之道德》,《东方杂志》10卷5号。杜亚泉介绍道德的价值及中国传统道德的作用等文章 还有,《现代文明之弱点》(9卷11号)、《个人之改革》(10卷12号)、《吾人今后之觉悟》(12卷9号)、《欧战之感想》(12卷10号)、《战争与文学》(12卷5号)、《隐逸》(12卷5号)、《读色纳嘉幸福论书后》(12卷8号)、《印度之宗教》(15卷4号)、《劳动主义》(15卷8号)、《对于未来世界之准备如何》(15卷10号)、《大战终结后国人之觉悟如何》(15卷11号)等。
    1伧父:《接续主义》,《东方杂志》11卷1号。
    1伧父:《精神救国论》,《东方杂志》10卷1号。
    2伧父:《精神救国论(续)》,《东方杂志》10卷2号。
    1伧父:《精神救国论(续)》,《东方杂志》10卷3号。
    2高劳:《理性之势力》,《东方杂志》10卷6号。
    1高劳:《历史上之支配者》,《东方杂志》16卷8号。
    2伧父:《中国之新生命》,《东方杂志》15卷7号。
    1伧父:《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东方杂志》16卷4号。
    2伧父:《职业之高下》,《东方杂志》16卷10号。
    3伧父:《智识阶级之团结》,《东方杂志》16卷10号。
    4高劳:《侨居都市者对于乡里之责任》,《东方杂志》15卷11号。
    5伧父:《预言与暗示》,《东方杂志》14卷1号。
    1伧父:《再论新旧思想之冲突》,《东方杂志》13卷4
    2高劳:《言论失坠之原因》,《东方杂志》15卷12号。
    1伧父:《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东方杂志》15卷12号。
    2杜亚泉:《中国文字之将来》,《东方杂志》8卷1号。
    1伧父:《论通俗文》,《东方杂志》16卷12号。杜亚泉的相关作品还有《论切音字母》,《东方杂志》9卷5号,《国文典式例》,《东方杂志》15卷8号,等。
    2伧父:《何为新思想》,《东方杂志》16卷11号。
    1伧父:《新旧思想之折衷》,《东方杂志》16卷9号。
    1伧父:《大战争之所感》,《东方杂志》11卷4号。
    1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东方杂志》13卷2号。
    1钱智修:《不求甚解》,《东方杂志》16卷3号。
    1王云五:《我所认识的高梦旦先生》,《东方杂志》33卷18号。
    2胡适之:《高梦旦先生小传》,《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53页。。
    1俞颂华:《悲忆钱经宇(智修)先生》,《东方杂志》43卷8号。
    2《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13页。
    3《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94页。
    4俞颂华:《悲忆钱经宇(智修)先生》。
    1钱智修:《本志之希望》,《东方杂志》17卷1号。
    2钱智修:《本志之希望》。
    1坚瓠:《文化发展之径途》,《东方杂志》18卷2号。
    2坚瓠:《新年之乐观》,《东方杂志》18卷1号。
    3坚瓠:《十年以后》,《东方杂志》19卷1号。
    4坚瓠:《本志的第二十年》,《东方杂志》20卷1号。
    5坚瓠:《本志的二十年纪念》,《东方杂志》21卷1号。
    6坚瓠:《本志的二十年纪念》。
    1毕立:《我所要求于本志的意见》,《东方杂志》17卷11号。
    2钱智修:《本志之希望》。
    3坚瓠:《编辑室杂话》,《东方杂志》18卷2号。
    1坚瓠:《本志的第二十年》。
    2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7页。
    1张星娘:《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3页。
    2《国闻报·缘起》,转引自《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7页。
    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页。
    4坚瓠:《编辑室杂话》,《东方杂志》18卷2号。
    1坚瓠:《编辑室杂话》,《东方杂志》18卷2号。
    2坚瓠:《本志的二十年纪念》。
    3坚瓠:《编辑室杂话》,《东方杂志》18卷3号。
    4坚瓠:《编辑室杂话》,《东方杂志》18卷12号。
    5《读者作者与编者》,《东方杂志》30卷7号。
    1钱智修在《东方杂志》最早的译文是8卷5号的《美国精奇氏选举论》,到第21卷21号(1924年11月)为止,共发表作品计约191篇。这些作品以192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第8卷至16卷(按:1911到1919年)有133篇,自第17卷到21卷(按:1920到1924年)有58篇。他在1911到1919年间的130多篇作品,不仅篇数多,而且信息量大、篇幅长,很多文章常常一篇就有10 000字左右,不仅占有10多页的版面,而且图文并茂。这批翻译作品,其中有100多篇为翻译作品,而个人的相关评述约30多篇,这30多篇中又包括对国外学术著作的述评约20篇。其中,有关欧美政治者共约65篇。在65篇作品中,涉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的数目,分别约为22、10、9、4篇,美洲3篇、欧洲其他国家共约7篇。有关西方新思潮与社会生活者,共约30多篇。有关西方新科技与新工艺,共约不到20篇。以钱智修本名的署名作品,大多译自欧美地区报刊,这些作品多出现在《东方杂志》16卷3号前,笔者在本文,未一一标注原始来源期刊,特此说明。
    2钱智修介绍西方新思潮与社会生活的作品约30多篇。其中,介绍社会新思潮的文章有,《今世预言家五人及其所发预言》(《》8卷8号)、《现今两大哲学家学说概略》(10卷1号)、《神仙信仰之复活》(9卷4号)、《克罗懋之中国论》(10卷2号)、《布格逊哲学之批评》(11卷4号)等。有关心理学的有,《罗斯福之心理解剖》(9卷3号)、《笑之研究》(10卷6号)、《男女性情之解剖》(10卷11号)、《梦的研究》(10卷11号)等。有关社会教育与公共生活的有,《犹太人与中国人》(8卷12号)、《中国教育问题》(9卷1号)、《美国公立学校之事业教育》(9卷1号)、《回教徒与佛教徒之接近》(9卷2号)、《哥伦布大学之家政学校》(9卷2号)、《世界婚姻考》(10卷6号)、《中国宗教之前途》(10卷9号)、《世界妇女美观之异同》(11卷2号)等。介绍西方社会新科技与新工艺等(含连载),有《阿孟曾氏南极探险之成功》(9卷1号)、《蚊之驱除法》(9卷2号)、《长身术》(9卷3号)、《论门外睡眠》(9卷7号)、《新相术》(10卷3号)、《雷铤及其效用》(11卷6—9号)、《防伪纸币之新发明》(10卷7号)、《可移动之炮台》(10卷11号)、《侦探犬》(11卷2号)、《飞车之发明》(11卷4号)、《记罗斯福新发见之河流》(11卷5号)、《克虏伯炮厂与攻城炮》(12卷5号)等。经济类文章有,《国有铁路之利弊》(11卷3号)、《世界大富豪摩根传》(10卷1号)、《论美国之对外贸易》(10卷4号)、《世界航路之变迁与船舶之增加》(10卷5号)、《世界财政观》(10卷6号)、《论日英对华同盟》(11卷1号)、《中华盐政概论》(11卷4—5号),等。
    1钱智修:《美国精奇氏选举论》,《东方杂志》8卷5号。
    1钱智修:《罗斯福之政谈》(译《外观报》),《东方杂志》9卷1号。
    2钱智修:《罗斯福之民主政治谈》,《东方杂志》10卷7号。
    1钱智修:《罗斯福之大战争观》,《东方杂志》11卷6号。
    2钱智修:《论美国进步党之现状》(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9卷6号
    1钱智修:《威尔逊新自由论》(译美国《世界杂志》),《东方杂志》9卷9-10号。
    2钱智修:《论工团主义之由来及其作用》(《北美评论报》),《东方杂志》9卷7号。
    1钱智修:《劳动界之新革命》(《北美时文报》),《东方杂志》8卷12号。
    2钱智修:《法国社会党之势力》(美国《世界杂志》),《东方杂志》9卷2号。
    3钱智修:《劳动问题之根本解决法》,《东方杂志》18卷6号。钱智修介绍有关劳动问题的相关文章还有《现实之妇女问题》,《东方杂志》10卷9号)、《法国社会党首领乔雷传略》,《东方杂志》11卷5号、《大战争中之非战论》(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2卷1号等。
    4钱智修:《华赉斯博士道德进化新论》,《东方杂志》10卷3号。
    5钱智修:《巴黎殆手枪之世界耶》(The Graphie),《东方杂志》10卷12号。
    1钱智修:《爱尔兰问题之新局面》,《东方杂志》11卷1号。
    2钱智修:《大战争中之非战论》(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2卷1号。
    3坚瓠:《美国新总统就职感言》,《东方杂志》18卷5号。钱智修在《东方杂志》记述世界政治发展的作品还有,《美国选举竞争之近状》(美国《旷观报》,9卷1号)、《美国候补总统之三大政纲》(美国《世界杂志》,9卷2号)、《纪墨西哥之革命》(9卷2号)、《葡萄牙共和国之危机》(美国《评论之评论》,9卷3号)、《纪古巴之革命》(9卷4号)、《葡萄牙之共和专制》(节译《十九世纪及其后》,10卷2号)、《爱尔兰自治案之近状》(美国《外观报》,10卷6号)、《墨西哥总统霍尔泰轶事》(译The Graphie,10卷8号)、《爱尔兰问题之新局面》(11卷1号)、《英王游法纪事》(11卷1号)、《英国现势论》(美国《世纪杂志》,11卷3号)、《英国大政治家张伯伦传》(英国麦坚齐氏著,11卷3号)、《欧洲大战争要人小志》(11卷5号)、《德国战时财政论》(译美国毓希尔教授演讲,12卷3—4号)等。
    4钱智修:《孟罗主义与日本》(美国《时论报》),《东方杂志》9卷3号。钱智修在《东方杂志》记述国际关系的另有,《英国外交政策及其政策之改良》(《近世译论报》,9卷1号)、《日本人民果为何等人民耶》(美国《旷观报》,9卷6号)、《论德国与列强之均势》(英勃兰尔斯福原著,9卷6号)、《柏林条约与巴尔干战争之关系》(译The Graphie,9卷8号)、《波斯之近状》(《近世评论》,9卷9号)、《俄人在蒙古之势力》(《远东评论》,10卷3号)、《论日美交涉与世界种族问题之关系》(美国《时论报》,10卷3号)、《日耳曼统一主义与斯拉夫统一主义》(节译《十九世纪及其后》,10卷4号)、《论美国之对外贸易》(《外观报》,10卷4号)、《游巴拿马运河记》(节译《十九世纪及其后》,10卷4号)、《美墨交涉论》(英国博罗克斯原著,10卷5号)、《中国铁路之国际竞争》(《远东时报》,10卷9-10号)、《评威尔逊之对墨政策》(美国《评论之评论》,10卷12号)、《美国限制移民之新计划》(美国《时论报》,11卷1号)、《英王游法纪事》(11卷1号)、《伦敦中国协会报告略述》(11卷1号)、《论日英对华同盟》(《公论西报》,11卷1号)、《白种大同盟论》(《公论西报》,11卷2号)、《欧洲交战国之军备及形势》(11卷4号)、《中华盐政概论》(英国霍西作,11卷5—-6号)、《德皇之铁腕与列强仇德之由来》(美国《世界杂志》,11卷5号)、《同盟制度与军国制度》(《大陆报》总撰述弥勒作,11卷6号)、《德意志与土耳其》(《旷观报》,11卷6号)、《意大利与三国同盟》(《北美评论》,12卷2号)、《英日同盟之侧面观》(18卷10号)、《欢迎美公使休门博士》(18卷16号)、《减兵会议与日本》(18卷22号)、《议会政治之破产》(18卷23号)、《废兵运动》(18卷24号)、《国际共管》(20卷11号)、《日本地震杂感》(20卷15号),等。
    5钱智修:《世界大势变迁论》(节译《十九世纪及其后》),《东方杂志》10卷3号。
    1钱智修:《社会主义与社会政策》,《东方杂志》8卷6号。
    2钱智修:《美政客舞弊之巨案》(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0卷6号。
    3钱智修:《美国新税则之施行》,《东方杂志》10卷8号。
    1钱智修:《美国之失业问题及救济事业》(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0卷12号。
    2钱智修:《英政府之社会政策》(加笛纳尔A.G.Gardiner原著),《东方杂志》9卷4号。
    3钱智修:《瑞士平民政治之现状》(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0卷2号。钱智修在《东方杂志》有关平民政治的另有《女子职业问题》(8卷9号)、《美国妇女要求选举权之进步》(美国《世界杂志》,8卷10号)、《女子救弱法》(美国《体育杂志》,8卷12号)、《世界之救火队》(美国《大陆月报》,9卷3号)、《现实之妇女问题》(10卷9号)、《美国限制移民之新计划》(美国《进论报》,11卷1号)等。
    4钱智修:《循环政治》,《东方杂志》13卷12号。
    5钱智修:《惰性之国民》,《东方杂志》13卷11号。
    6坚瓠:《内乱之因》,《东方杂志》20卷3号。
    坚瓠:《外债与内债》,《东方杂志》18卷3号。
    2坚瓠:《名之偶象》,《东方杂志》20卷2号。这类文章还有《议会政治之破产》(18卷23号)、《废兵运动》(18卷24号)、《十年以后》(19卷1号)、《沉闷中之乐观》(19卷3号)、《恢复旧国会的我见》(19卷6号)、《不要向旧的轨道上走》(19卷8号)、《贝壳投票》(19卷15号)、《王内阁》(19卷17号)、《内乱之因》(20卷3号)、《代议制与荷包》(20卷5号)、《政变的教训》(20卷9号)、《国会南迁》(20卷10号)、《国会的自赎》(20卷16号),等。
    3钱智修:《说体合》,《东方杂志》10卷7号。
    1钱智修:《消极道德论》,《东方杂志》10卷4号。
    2钱智修:《正嫉国主义》,《东方杂志》11卷4号。
    3钱智修:《循环政治》,《东方杂志》13卷12号。
    1钱智修:《英雄与群众之调和》,《东方杂志》14卷5号。
    2坚瓠:《辟濮兰德之讏言》,《东方杂志》18卷9号。
    3坚瓠:《自治进行之步骤》,《东方杂志》18卷12号。
    4坚瓠:《事业本位的政治运动》,《东方杂志》19卷15号。
    5坚瓠:《阶级意识与政治运动》,《东方杂志》19卷18号。
    6坚瓠:《地方舆论》,《东方杂志》20卷23号。
    7坚瓠:《都市生活之美化》,《东方杂志》18卷8号。
    1坚瓠:《都市生活与农村改造》,《东方杂志》18卷17号。
    2坚瓠:《兵与匪》,《东方杂志》20卷7号。
    3坚瓠:《民间政治》,《东方杂志》18卷6号。
    4钱智修:《说政治家》,《东方杂志》9卷12号。
    5坚瓠:《一个迂缓的建议》,《东方杂志》19卷20号。
    6坚瓠:《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20卷24号。
    7钱智修的这类作品有《论提倡国货应设消费协会》(17卷1号)、《新年之乐观》(18卷1号)、《外债与内债》(18卷3号)、《所望于企业家者》(18卷11号)、《中国式之资本主义》(18卷13号)、《一致对外》(18卷20号)、《房租问题与住宅协社》(18卷21号)、《工商阶级与政治》(20卷13号)、《政治与士气》(20卷14号)、《再论政治与士气》(20卷20号),等。
    1钱智修:《功利主义与学术》,《东方杂志》15卷6号。
    2坚瓠:《国民之精神病》,《东方杂志》18卷4号。
    1钱智修:《不求甚解》,《东方杂志》16卷3号。
    2坚瓠:《‘欧化’的中国》,《东方杂志》20卷4号。
    3坚瓠:《文化发展之径途》,《东方杂志》18卷2号。
    4坚瓠:《现代生活之机械化》,《东方杂志》18卷15号。
    5坚瓠:《互助的文化观》,《东方杂志》20卷6号。
    1坚瓠:《文化发展之径途》,《东方杂志》18卷2号。
    2坚瓠:《思想界的老前辈》,《东方杂志》19卷7号。
    3坚瓠:《学问家之生活问题》,《东方杂志》18卷3号。
    4坚瓠:《学术之商业化》,《东方杂志》18卷7号。
    5钱智修:《劳力主义》,《东方杂志》14卷10号。
    6坚瓠:《智识阶级的自身改造》,《东方杂志》19卷4号。
    1坚瓠:《政治与士气》,《东方杂志》20卷14号,《再论政治与士气》,《东方杂志》20卷20号。
    1《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64、194页。
    2胡愈之:《我的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1笔者在前文中,已经说明主编杜亚泉署名曾用陈仲逸的笔名,而《东方杂志》29卷4号等,又出现仲逸、陈仲逸,共约15篇。笔者阅读相关资料,尽管杜亚泉在“一·二八”事变之后来过上海,但他主要生活于家乡,以编辑小学自然科学词书为主,署名仲逸、陈仲逸的文章是否为杜亚泉所作、或是他请人代笔,已经不可考。于友认为,胡愈之以仲逸的笔名,撰写了《寇深矣!》等文章。(《胡愈之》,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笔者鉴于《寇深矣!》等文章,多为当时《东方杂志》社论类作品,故在统计时,将29卷到30卷中署名仲逸、陈仲逸的文章,统一归于当时作为主编的胡愈之名下,特此说明。
    2每个化名后括号内,是笔者查阅的胡愈之在《东方杂志》中,使用该化名的开始到结束的卷号。
    3于友:《胡愈之》(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第19-20页所列胡愈之在《东方杂志》第18卷1号上的文章,据笔者核对,其中未包括“蠢才”。
    4朱宝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编印,第319页。
    5大洪:《从笔名‘蠹才’谈起》,《读书》1982年第9期。
    6岳秀坤:《‘说难’不是胡愈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陈原:《一个智者的成长——胡愈之与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一百年》,第71页。
    2主要参胡愈之:《我的回忆》。
    3费孝通:《纪念胡愈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胡愈老、学习胡愈老》,《群言》1996年第10期。
    4《胡愈之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世界知识》2006年第24期。
    5胡愈之:《怀逝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包含19篇追忆文章,其中的18篇可见于《我的回忆》。
    1胡愈之:《我的回忆》,第129-130页。
    2胡愈之:《我的回忆》,第4—5页。
    3胡愈之:《我的回忆》,第6-7页。
    4胡愈之:《我的回忆》,第138页。
    5胡愈之:《我的回忆》,第140-141页。
    6胡愈之:《我的回忆》,第10页。
    7胡愈之:《我的回忆》,第15页。
    1胡愈之:《我的回忆》,第20页。
    2胡愈之:《我的回忆》,第23页。
    3转引于友:《胡愈之》,第91页。
    4胡愈之:《我的回忆》,第23页。
    5《读者作者与编者》,《东方杂志》第30卷7号。
    6编者:《揭幕》,《东方杂志》第31卷1号。
    1这类文章如,瞿光熙:《胡愈之的编辑工作》,《光明日报》1962年3月2日。大洪:《从笔名‘蠢才’谈起》,《读书》1982年第9期。胡国枢:《<西行漫记>的出版与‘复社’》,《学术月刊》1983年第7期。周健强:《引曙光于世播佳种在田——访胡愈之先生》,《编辑之友》1985年第2期。胡国枢、胡孟崮:《新闻出版界的老将——胡愈之》(原载1985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编辑记者百人》一书),《中国记者》1986年第3期。等。
    2张明养:《我最敬佩的胡愈老》1986年1月22日,《世界知识》1986年第4期。张明养另有《中国新文化出版事业的开拓者——胡愈之》(《中国编辑》2003年第5期)一文,其中除了以上对胡愈之的评价外,还增加了“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等内容。这一时期,胡愈之的生前亲友的悼念作品,还有刘尊棋:《和胡愈之同志一起在新加坡的日子》,《群言》1986年第3期。费孝通:《悼愈老》,《群言》1986年第4期,赵朴初:《吾爱愈之翁》,《群言》1986年第4期,叶圣陶:《悼念愈之兄》,《群言》1986年第4期,沈粹缜:《他像兄长、父辈一样关心我们》,《出版史料》1986年第6期,胡德华:《开拓者的足迹——怀念伯父愈老》,《出版史料》1991年第3期,等。
    3陈原:《胡愈之:时代的巨人》,《对外大众传播》1996年第9期。陈原另有《胡愈之一贯倡导‘知识就是力量’》(《新文化史料》1997年第2期),等。
    4这类著作有于友:《胡愈之传》,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戴文葆编:《胡愈之出版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等。相关论文有,胡国枢:《德才兼备的胡愈之》,《编辑学刊》1986年第2期,李文:《人民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者——胡愈之》,《新闻出版报》1991年第1期,于友:《胡愈之办杂志》,《编辑学刊》 1996年第4期,马仲扬:《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胡愈之》,《炎黄春秋》1996年第11期,戴文葆:《从练习生到文化巨人——纪念胡愈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出版参考》1996年第18期。等。
    1这类论文有,赵晓恩:《胡愈之和邹韬奋的革命友谊》,《文史天地》1996年第5期,赵晓恩:《胡愈之和邹韬奋的战斗友谊》,《新文化史料》1997年第1期。等。
    2相关论文如,白继英:《革命出版活动家胡愈之》,《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单滨新:《胡愈之——引导中国人民放眼世界》,《对外大众传播》1999年第12期、《钟山风雨》2003年第3期,吕晓东整理:《胡愈之:从编辑室走出来的出版巨匠》,《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第3期,王科瑛、沈伟:《胡愈之编辑思想论略》,《文史博览》2005年第2期,单滨新:《胡愈之的世界眼光》,《中外文化交流》2001年第1期,胡序威:《胡愈之和鲁迅的师生加战斗友谊》,《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0期,陆茂清:《胡愈之秘密翻译出版(西行漫记)》,《档案春秋》2008年第6期,何立波:《胡愈之出版界的佘太君》,《中华儿女》2009年第7期,单滨新:《时代的路标:蔡元培与胡愈之》,《钟山风雨》2011年第2期,王学亮:《蔡元培与胡愈之相交往事》,《档案天地》2011年第3期,王飞:《文化名人胡愈之与邹韬奋的特殊情缘》,《炎黄纵横》2011年第4期。等。
    3周涤:《史实清晰形象鲜明——读朱顺佐著<胡愈之>》,《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4范岱年:《胡愈之和<东方杂志>》,《出版史料》2007年第1期。
    5乔秀云:《出版家王云五与胡愈之关系探讨》,《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6范岱年:《胡愈之和<东方杂志>》,《出版史料》2007年第1期。
    1胡学愈:《中国之颜料》(上海《远东时报》转载),《东方杂志》13卷7号。
    2愈之:《中国之矿产》(《字林西报》),《东方杂志》14卷9号。
    3愈之:《中国之氈业》(《字林西报》),《东方杂志》14卷9号。
    4愈之:《论中国丝业之改良》(译纽约丝业公司来华检查员原稿),《东方杂志》14卷12号。
    5罗罗:《论中国棉业之发展》(《远东时报》),《东方杂志》15卷4号。胡愈之这类作品还有《重栽中国森林论》,《东方杂志》14卷1号,《中国工业教育之趋势》,《东方杂志》14卷3号,《中国之邮政》,《东方杂志》14卷9号,《中国茶业之改良》,《东方杂志》15卷5号,《我国之食料问题》,《东方杂志》15卷11号。
    6胡学愚:《中国现时之经济》(《远东时报》),《东方杂志》13卷6号。
    7罗罗:《中国财政状况》(《密勒氏评论报》),《东方杂志》15卷4号。胡愈之这类作品还有《中国田赋制度改革议》(威洛培原著),《东方杂志》14卷4—6号,《论华洋贸易问之掮客》(译《远东时报》),《东方杂志》14卷6号,《中国财政之将来》(译《密勒氏评论报》,《东方杂志》16卷2号。笔者按:截止到1920年底,胡愈之相关作品多来源欧美报刊,这些来源期刊在以下注释中,不再一一标明,特此说明。
    8胡愈之的这类作品有《中华民族体质之研究》,《东方杂志》15卷7号,《中华民族起源考》,《东方杂志》16卷3号,《满洲发展之概况》,《东方杂志》16卷5号。
    9如《保加利亚之国情》,《东方杂志》13卷5号,《世界最小之共和国》,《东方杂志》14卷8号,《暹罗风土记》,《东方杂志》14卷10号,《世界饥馑史》,《东方杂志》15卷2—3号,《印度之美术及其美术思想之变迁》,《东方杂志》15卷3号,《现世界之太古遗民》,《东方杂志》15卷6号,《记芬兰共和国》,《东方杂志》15卷7号,《战争与黑种人》,《东方杂志》15卷9号,《马来人种考略》,《东方杂志》15卷11号,等。
    1胡学愚:《加纳氏之新心理学》(美国《陆上月刊》),《东方杂志》13卷1号。
    2愈之:《关亡术》”(英国阿塞尔希尔著),《东方杂志》14卷5—6号。
    3愈之:《梦中心灵之交通》(美国H. Addington Bruee原著),《东方杂志》15卷1号。相关作品还有《种性与血统》,《东方杂志》14卷9号,《心灵研究之进境》,《东方杂志》15卷9号,《人类寿命之缩短》,《东方杂志》16卷11号),《猿与人》,《东方杂志》16卷12号,《犬之种类及其天性用途》,《东方杂志》12卷12号,《机械疗病法》,《东方杂志》13卷8号,《童子与成人之身体》,《东方杂志》13卷7号,《动物之地下生活》,《东方杂志》13卷9号,等。
    4愈之:《自杀之原因与其防止之法》(译美报),《东方杂志》14卷6号。
    5愈之:《论道德上之势力》(《北美评论报》),《东方杂志》14卷6—7号。
    6愈之:《造化无限论》(美国A. P. Sinnett原著),《东方杂志》14卷10号。
    7罗罗:《过激派之理想及其失败》(英国《现代评论》),《东方杂志》16卷5号。胡愈之的这类作品还有《注重人格之美国大总统选举》,《东方杂志》14卷2号,《成功要诀》,《东方杂志》14卷3号,《人类嗜酒之秘因》,《东方杂志》14卷3号,《长生新论》,《东方杂志》14卷7号,《暹罗风土记》,《东方杂志》14卷10号,《马来人种考略》,《东方杂志》15卷11号,《民族优劣之比较》,《东方杂志》16卷9号,《现世界之太古遗民》,《东方杂志》15卷6号,等。
    8胡愈之的这类作品(每号仅各列1篇)有《霉菌学大家梅几尼各甫传》,《东方杂志》13卷10号,《光之应用及其历史》,《东方杂志》14卷8号,《最近造船术之两大发明》,《东方杂志》15卷4号,《美人增设太平洋海底电线之计划》,《东方杂志》16卷8号,等。此外,还有约10篇是介绍军事科技(每号仅各列1篇)的,如《欧战中之犬》,《东方杂志》13卷5号,《欧战中之新兵器》,《东方杂志》14卷3号《坦克大炮》,《东方杂志》15卷3号,《大西洋飞航之成功》,《东方杂志》16卷9号,等。
    9胡愈之的这类作品(每号仅各列1篇)另有《美政府之职业介绍所》,《东方杂志》13卷12号,《世界语发达之现势》,《东方杂志》14卷1号,《印度之美术及其美术思想之变迁》,《东方杂志》15卷3号,等。
    1愈之:《都介涅夫》,《东方杂志》第17卷4号。
    2胡愈之:《我的回忆》,第8—9页。
    1罗罗:《一九一九年与世界大势》,《东方杂志》17卷1号。
    2罗罗:《送一九二〇》,《东方杂志》17卷24号。
    3罗罗:《休战三周纪念之感想》,《东方杂志》18卷21号。
    4化鲁:《爆烈性的时代》,《东方杂志》19卷1号。
    5罗罗:《国际联盟议会闭幕之感想》,《东方杂志》18卷1号。
    1罗罗:《国际联盟与华盛顿会议》,《东方杂志》18卷17号。
    2化鲁:《会议能解决时局吗》,《东方杂志》19卷3号。
    3化鲁:《国际和平公约成功的初步》,《东方杂志》21卷19号。
    4化鲁:《国际联盟的最近工作》,《东方杂志》21卷11号。胡愈之述评世界政治的作品还有,《战争与道德》,《东方杂志》17卷7号,《世界经济之预测》,《东方杂志》17卷22号,《最近国际关系与世界的新形势》,《东方杂志》19卷13号,《近代妇女运动发生的途径》,《东方杂志》19卷18号,《世界大战的一盘总帐》,《东方杂志》21卷14号,等。
    5罗罗:《欧洲最近时局之解剖》,《东方杂志》17卷1号。
    6罗罗:《德国赔偿问题之感想》,《东方杂志》18卷5号。
    1罗罗:《英俄商约》,《东方杂志》18卷6号。
    2化鲁:《立陶宛也占领美末尔了》,《东方杂志》20卷1号。胡愈之有关欧洲政局的作品(每号仅各列1篇)还有,《波兰之命运》,《东方杂志》17卷16号,《上部西里西亚问题》,《东方杂志》18卷9号,《欧洲新局势与未来之祸机》,《东方杂志》19卷11号,《欧洲的时局危急了》,《东方杂志》20卷1号,等。
    3胡愈之的这类作品另有,《鲁尔的战争空气》,《东方杂志》20卷2号,等。
    4罗罗:《复辟之心理》,《东方杂志》18卷8号。胡愈之关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运动的文章(每号仅各列1篇)有《破坏主义的棒喝团》,《东方杂志》19卷19号,《意国伟人慕沙里尼的生平》,《东方杂志》20卷3号,等。
    5罗罗:《美日战争乎日俄战争乎》,《东方杂志》18卷3号。
    6化鲁:《欧洲问题的缓和与亚洲问题的紧张》,《东方杂志》21卷12号。这类文章还(每号仅备列1篇)有,《库伦失陷之教训》,《东方杂志》18卷4号,《西伯利亚的现状及其问题》,《东方杂志》19卷13号,《华盛顿海军协定失败了》,《东方杂志》20卷2号,等。
    1化鲁:《中国国民性的几个特点》,《东方杂志》19卷1号。
    2化鲁:《幻灭的悲哀》,《东方杂志》19卷18号。
    3化鲁:《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东方杂志》19卷3号。述评中国民众素质的翻译作品还有《民族已老了吗》,《东方杂志》19卷23号等。
    4化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东方杂志》19卷15号。
    5化鲁:《法律派与实力派》,《东方杂志》19卷15号。
    1罗罗:《农民生活之改造》,《东方杂志》18卷7号。
    2罗罗:《教育与政府》,《东方杂志》18卷10号。
    3化鲁:《平和的心理》,《东方杂志》19卷7号。
    4化鲁:《‘爱平和的’中国人》,《东方杂志》20卷12号。
    5化鲁:《民众运动的方式及要素》,《东方杂志》20卷13号。
    6化鲁:《棒喝主义与中国》20卷19号。
    7化鲁:《我们竟不如土耳其》20卷21号。
    8化鲁:《我们的两条路》,《东方杂志》20卷20号。
    9化鲁:《青年与国家》,《东方杂志》19卷9号。
    1化鲁:《智识阶级最重要的任务》,《东方杂志》20卷18号。
    1化鲁:《欧战与我们的教训与做戒》,《东方杂志》21卷14号。
    2愈之:《新岁的希望》,《东方杂志》22卷1号。
    3愈之:《执政政府与外交》,《东方杂志》22卷1号。
    4愈之:《溥仪出走》,《东方杂志》22卷5号。
    5愈之:《大赦令》,《东方杂志》22卷2号。
    6化鲁:《对于政党前途的希望》,《东方杂志》21卷4号。
    7愈之:《中山的病》,《东方杂志》22卷3号。
    8愈之:《理想的灭落》,《东方杂志》22卷5号。
    9罗罗:《国民外交》,《东方杂志》18卷15号。
    1愈之:《无线电案的最近交涉》,《东方杂志》22卷19号。
    2愈之:《外人在华的既得权利与中国民族独立》,《东方杂志》22卷23号。
    3胡愈之:《国民外交与国际时事研究》,《东方杂志》23卷1号。
    4化鲁:《国际现势与吾人》,《东方杂志》24卷1号。
    1化鲁:《国民应注意对英外交》,《东方杂志》24卷3号。这一时期,胡愈之的相关论文还有《蒙古事情》(22卷6号),《各国的五月一日》(22卷11号),《沪案之世界反响》(22卷15号),《学潮》(22卷17号),《日本的东方政策》(24卷13号),《狂涛将至的太平洋》(24卷13号)等。
    1罗罗:《罗素的新俄观》,《东方杂志》17卷19-20号。
    2罗罗:《俄国实地观察记》,《东方杂志》17卷6号。此外,外人观察新俄国的文章还有《俄国之协济事业》,《东方杂志》17卷1号,《劳农俄罗斯之改造状况》,《东方杂志》17卷14号,等。
    3罗罗:《革命与自由》,《东方杂志》17卷21号。
    4罗罗:《如何能解决俄国问题乎》,《东方杂志》18卷14号。
    5化鲁:《红俄罗斯的最近》,《东方杂志》20卷4号。
    1化鲁:《谁是苏维埃俄罗斯的统治者》,《东方杂志》20卷5号。
    2化鲁:《全俄罗斯统一告成》,《东方杂志》20卷12号。
    3化鲁:《李宁与威尔逊》,《东方杂志》21卷3号。
    4化鲁:《李宁及其后》,《东方杂志》21卷3号。胡愈之还有《著作家的李宁》,《东方杂志》21卷3号,《李宁轶事》,《东方杂志》21卷3号。有关俄国的报导另外还有《库伦失陷之教训》,《东方杂志》18卷4号,《西伯利亚时局之转变》,《东方杂志》18卷12号,《英国工团的苏俄考查》,《东方杂志》22卷5号,《苏联外长的列强访问》,《东方杂志》22卷20号,等。
    5化鲁:《赤俄的禁书》,《东方杂志》23卷14号。
    6化鲁:《苏联共产党的内部问题》,《东方杂志》24卷15号。
    7化鲁:《苏联的反对派问题》,《东方杂志》24卷18号。
    1化鲁:《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东方杂志》24卷24号。相关作品还有如《外高加索反劳农革命化》,《东方杂志》21卷18号)等。
    2罗罗:《近东时局之转变》,《东方杂志》17卷23号。
    3化鲁:《光荣的内争》,《东方杂志》19卷15号。还有(每号仅各列1篇)《爱尔兰民族运动之成功》,《东方杂志》18卷13号,《甘地的略传》,《东方杂志》19卷10号,《柴鲁尔回埃及》,《东方杂志》20卷20号,等。介绍弱小国家内部情况(中国问题在下文单列)的文章有,《保加利亚之国情》,《东方杂志》13卷5号,《世界最小之共和国》,《东方杂志》14卷8号,《记芬兰共和国》,《东方杂志》15卷7号,《爱沙尼亚》,《东方杂志》16卷4号,《德国新都韦玛之沿革》,《东方杂志》16卷8号,《亚美尼亚》,《东方杂志》16卷8号,《莱多尼亚》,《东方杂志》16卷9号,《回教之世界》,《东方杂志》16卷11一12号,等。“战后新兴国之研究”的文章涉及波兰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新共和国、塞尔维克罗西斯罗伐尼王国、芬兰新共和国、外高加索三新兴国、奥地利共和国等。
    4胡愈之这类作品有(每号仅各列1篇)《工党造阁——英国政界的大革命》,《东方杂志》21卷3号,《亚尔巴尼亚革命经过》,《东方杂志》22卷2号,《葡萄牙革命失败》,《东方杂志》22卷10号,《葡萄牙的第二十一次革命》,《东方杂志》24卷6号,等。
    5罗罗:《世界劳动运动之概况》,《东方杂志》17卷3号。还有《妇女地位之将来》,《东方杂志》17卷1号,《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东方杂志》17卷18号,《德国青年与社会主义》,《东方杂志》19卷17号,《妇女参政运动的过去及现在》,《东方杂志》19卷18号,《鲁尔事件与劳动国际》,《东方杂志》20卷4号,《两个社会党国际合作》,《东方杂志》20卷13号,《妇女参政运动的胜利》,《东方杂志》20卷11号,等。有关国际劳动问题的文章有《各国的五月一日》,《东方杂志》22卷11号,《英国煤矿争议与总罢工》,《东 方杂志》23卷11号,《英国的新劳动法》,《东方杂志》24卷11号,《国际劳动组合的巴黎大会》,《东方杂志》24卷14号,《爱尔兰自由邦政府的危机》,《东方杂志》24卷15号,等。
    1愈之:《鲍尔希维克下的俄罗斯文学》,《东方杂志》18卷16号。
    2愈之:《俄国新文学的一斑》,《东方杂志》19卷4号。
    3化鲁:《俄国的革命诗歌》,《东方杂志》19卷9号。这类作品还有,《俄国的学术界》,《东方杂志》18卷7号,《俄国文学与革命》,《东方杂志》19卷20号,等。
    4愈之:《都介涅夫》,《东方杂志》17卷4号。
    1愈之:《消极抵抗论》,《东方杂志》17卷20号。胡愈之这类译作还有,屠格涅夫的《晤晤》(《东方杂志》17卷4-6号),主要反映奴隶与专制的主人之间的斗争。阿采巴希甫的《革命党》(《东方杂志》17卷21号),主要描写了教师恩得生,因为不满军人滥杀无辜,“这种时代总有一天要来的,到了那时杀人的事绝对不可能了”,最终从怯懦而勇敢地面对死亡。另有,乞呵夫(今译为契可夫)的《学生》(《东方杂志》17卷1号)、《陆士甲尔的胡琴》(《东方杂志》17卷17号)。托尔斯泰的《三死》(《东方杂志》17卷9号。棱罗古勃的《三堆口沫》(《东方杂志》18卷2号,《那怎么样呢》(《东方杂志》18卷3号,《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东方杂志》18卷4号,《平等》(《东方杂志》18卷13号)。爱罗先珂的《为跌下而造的塔》(《东方杂志》19卷1号),《枯叶杂记》(《东方杂志》19卷5号,等。
    2愈之:《近代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东方杂志》17卷1号。
    3罗罗:《文学的催眠术》,《东方杂志》17卷7号。
    1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东方杂志》18卷1号。
    2愈之:《威尔七的新历史》,《东方杂志》18卷1号。
    3化鲁:《一个漫游新大陆的著作家》,《东方杂志》18卷7号。胡愈之的这类作品还有(每号仅各列1篇)《佛朗西访问记》,《东方杂志》18卷1号,《得一九二一年诺贝尔奖金的文学家安那都尔·佛朗西》,《东方杂志》19卷1号,《威尔士的新乌托邦》,《东方杂志》20卷12号,等。
    4马鹿:《一个新进的法兰西艺术家》,《东方杂志》18卷6号。
    5马鹿:《触觉的艺术》,《东方杂志》18卷7号。胡愈之的这类作品(每号仅各列1篇)还有《罗马尼亚新雕刻家》,《东方杂志》18卷1号,《法国文艺上特有的作品》,《东方杂志》19卷5号,等。
    6化鲁:《亚美尼亚文学》,《东方杂志》18卷5号。胡愈之述评了近代英国、、法国、德国、希腊等国文学概况。另外胡愈之翻译的现代文学作品主要有《堡砦上的风景(丹麦安徒生原著)》,《东方杂志》17卷3号,《茑和蔷薇(英国王尔德原著)》,《东方杂志》17卷8号,《海上(西班牙伊白涅兹原著)》,《东方杂志》17卷24号,《欢乐的家庭(德国滋德曼原著)》,《东方杂志》18卷2号,《外交(犹太宾斯奇原著)》,《东方杂志》18卷12号,《秋之火(瑞典淮特著)》,《东方杂志》18卷20号,《她爱我吗(波兰B.Prus著)》,《东方杂志》19卷15号,《海上通信(太戈尔著)》,《东方杂志》20卷14号,《东与西(太戈尔著)》,《东方杂志》20卷18号,等。
    1愈之:《现代哲学的厄运》,《东方杂志》18卷1号。相关作品还有《哲学的改造》,《东方杂志》18卷3号,《马克思主义的最近辩论》,《东方杂志》18卷6号,等。
    2相关作品有(每号仅各列1篇)《两个老教授得了和平奖金》,《东方杂志》25卷2号,《裁军问题与列强之战争准备(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6卷12号,《伦敦会议与帝国主义海上势力的消长(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3号,《芬兰的总统选举》,《东方杂志》28卷4号,《现代的危机》,《东方杂志》29卷1号,《帝国主义的世界再分割》,《东方杂志》30卷1号,等。同时,还有少量文艺类作品,如《托尔斯泰与东方》,《东方杂志》25卷19号,《最近得诺贝尔奖金的两大作家》,《东方杂志》25卷22号,《贫穷世界的第一次发见(小说,挪威恩特赛夫人作)》,《东方杂志》25卷22号。
    1参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第1到76页。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20到121页。
    1以上生平内容,笔者主要参考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另参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197—210页。
    2王云五:《王董事长对台湾商务印书包全体同仁专题讲辞》,转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211—228页。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77页。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11114页。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85-96页。
    2《东方杂志》对科学管理法曾有专门介绍,可参第十章第二节相关内容。另参《泰罗的科学管理法》,http://www.docin.com/p-292942744.html。
    3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74。王云五采行科学管理法的计划具体内容,可见于《岫庐八十自述》第175到197页。
    4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97页。
    1 《商务印书馆今日复业》,《申报》1932年8月1日。另参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42页。
    1王云五:《两年中的苦斗》。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16—219页。
    3王云五:《出版与国势》,《东方杂志》32卷12号。
    4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11-214页。
    1具体设想可参王云五:《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东方杂志》34卷7号。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23-225页。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42-249页。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40页。
    1王云五:《四十年来之中国出版界》,《东方杂志》37卷12号。
    1以上内容主要参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330--351页。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348页。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15-116页、1015-1037。
    2参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108页、112页。
    3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前言》。
    1参庄俞:《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751—752页。
    1王云五:《卷头语》,《东方杂志》29卷4号。
    2何炳松:《商务印书馆被毁纪略》,《东方杂志》29卷4号。
    3汪家熔编著:《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第248页。
    1李伯嘉:《‘一·二八’后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326—327页。
    2《商务印书馆损失详报》,《申报》1932年3月13日。
    1转引自《张元济年谱》,第360—361页。
    2王芸生:《为公理人道抗议》,《大公报》1932年1月30日。按:本文所引《申报》等资料中的标点,为笔者另加。
    3《朱家骅电慰商务等文化机构》,《申报》1932年2月23日。
    4《上海商务印书馆启示》,《申报》1932年2月1日。
    5《英报痛斥日本主张英美合作》,《大公报》1932年1月30日。
    6《商务总厂全毁北站亦成灰烬》,《大公报》1932年1月30日。
    7《日便衣队四处杀人放火》,《申报》1932年2月5日。
    1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102到103页。
    2王云五:《两年中的苦斗》,《东方杂志》31卷1号。
    3王云五:《卷头语》,《东方杂志》29卷4号。
    1《商务印书馆发给工友维持费》,《申报》1932年2月2日。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3页。
    3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4页。
    1《商务印书馆停业》,《申报》1932年2月5日。
    2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4页。
    3《商务职工三处大会》,《申报》1932年5月13日。
    4《商务职工请求救济》,《申报》1932年3月13日。
    1《商务职工设难民收容所》,《申报》1932年4月18日。
    2张元济:《张元济书札》,第190—191页。标点照原书。
    3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5页。
    4《商务编译所职工集会》,《申报》1932年5月8日。
    1《商务职工三处大会》,《申报》1932年5月9日。
    2《商务印书馆陆续发给职工退职金》,《申报》1932年6月11日。
    3《商务印书馆职工解雇纠纷解决》,《申报》1932年6月21日。
    4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6页。
    1《商务印书馆定期复业》,《申报》1932年5月11日。
    2《商务印书馆昨开股东会》,《申报》1932年7月11日。
    3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第207页。
    1《商务印书馆复业盛况》,《申报》1932年8月2日。
    2需要说明的是,实行发行人制度,晚清政府曾有法规要求。国民政府《出版法》(1930年12月16日公布)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称发行人者,谓主管发售或散布出版品之人”,第七条要求规定杂志主办方必须向政府登记的事项,其中第六款要求登记发行人个人信息。第十二条规定:“新闻纸或杂志应记载发行人及编辑人之姓名、发行年月日、发行所之名称及所在地”。《东方杂志》此后的版权页内容,即按此法而变。
    3工云五:《关于东方杂志的回忆》,转引自黄良吉:《东方杂志之刊行及其影响之研究》,第6页。
    1《编者后记》,《东方杂志》29卷3号。
    2胡愈之:《本刊的新生》,《东方杂志》29卷4号。
    3赵廷为字轶尘,编辑“教育栏”前6号,后17号由郭一岑编辑(见郭一岑:《告别的话》,《东方杂志》31卷16号)。由于1934年9月10日《教育杂志》复刊,“教育”栏目正式退出《东方杂志》,《东方杂志》也宣布自31卷17号起“复元”,由于《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尚未能够同时复刊,“妇女与家庭”、“文艺”这两个栏目在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但也减少了稿件数量。另外,郭一岑说他负责了后16号,应不含31卷16号本身,故他负责编辑的应为17号。
    4《编者作者与读者》,《东方杂志》29卷4号。
    1《商务印书馆启示》,《东方杂志》34卷16一17号。
    2黄良吉:《东方杂志之刊行及其影响之研究》,第22页。
    3《读者作者与编者》,《东方杂志》30卷7号。
    1《一溪集》,第34-35页。
    1参张人凤整理《张元济日记》(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元济年谱》,第374页。
    3《张元济年谱》,第541页。
    4王云五:《两年中的苦斗》。
    1转引自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262-266页。
    2《商务印书馆今日复业》,《申报》1932年8月1日。
    1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273页。
    2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第87页。
    3徐有守:《出版家工云五》,第67-69页,第170-195页。
    4转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78页
    1《台湾出版<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
    2郭太风:《王云五:金圆券风潮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4期。
    3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3页。
    4《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36-139页。
    5钱薇:《王云五与金圆券》,《上海金融》1989年2期。这种述评还有如,李金铮:《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一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郭太风:《王云五:金圆券风潮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4期,等。
    6汪家熔编著:《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第244-245页。
    1赵启民:《四角号码创制者不是王云五》,《图书馆学研究》1992年第4期。
    2潘猛补:《四角号码发明权究竟属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2期。
    3刘宏图:《何必隐名埋姓》,《读书》1981年第2期。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67页。
    5严如平:《王云五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中的地位》,《民国档案》1992年第4期。
    1吴迪:《王云五:半生年华献商务》,《编辑学刊》1998年第5期。
    2徐祖友:《王云五与四角号码检字法》,《辞书研究》1990年第6期。
    3顾关元:《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瞭望》1996年第4期。
    4章开沅:《序》。见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
    5参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第207、217、278、282页。
    6高生记:《王云五的出版理论与实践》,《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7杨卫民:《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繁荣》,《人才开发》2009年第8期。
    8淮茗:《王云五的意义》,《书与人》2001年第3期。学术界肯定王云五的文章还有如,傅国涌:《出版巨子工云五传奇》,《炎黄春秋》2003年第4期。刘应芳:《王云五: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奠基人》,《图书与情 报》2007年第3期。李辉:《王云五的‘第三次苦斗’》,《编辑学刊》2009年第4期。陈沛雪:《‘商务’有个王云五》,《编辑之友》2010年第10期。范军:《20世纪30年代商务版‘大学丛书’的策划与运作》,《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等。
    1高晓东:《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科学管理改革述评》,《理论界》2009年第10期。这类论述还有如,郭太凤:《王云五在商务印书馆推行科学管理的功过是非》,《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张丽明:《商务印书馆早期成功因素探析》,《学习月刊》2006年第10期(下)。何智玲:《王云五弃商从政的思想渊源》,《湘潮(下半月)》2007年第17期。何智玲:《抗战后王云五与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博弈》,《安徽文学》2008年第4期。陈沛雪:《‘商务’有个王云五》,《编辑之友》2010年第10期。
    2山民:《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阅读与写作》2001年第11期。
    3金炳亮:《文化奇人:王云五》,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136页。
    4巴图:《1948年国民党币制改革内情》,《百年潮》2000年第2期。类似述评还有如王作化、王富喜、曹晓颖:《王云五与民国末年的‘金融风暴’》,《文史精华》2009年第12期,夏夏:《王云五和他短命的金圆券》,《龙门阵》2011年第2期,等。
    5史济永:《关于王云五生平的一点补充》,《炎黄春秋》2003年第6期
    6郭太凤:《剽窃还是创新——四角号码检字法发明人之谜》,《档案春秋》2007年第3期。
    1陈原:《总编辑断想》,《陈原出版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02-503页。
    1笔者前文已经说明,1904年到1910年为《东方杂志》早期阶段。因《东方杂志》6卷3号至7卷12号之内容,与早期基本一致,故计入早期阶段讨论。
    1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7页。
    2李良玉:《制度文化、激进改革与政治合法性—纪念戊戌变法110周年》,《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0期。
    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页。
    4《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11页。
    5《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30页。
    6《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662页。
    1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139-140页。
    2邹容:《革命军》,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671页。
    3《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第665页。
    1别士:《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东方杂志》3卷《临时增刊》。
    2可权:《各国对现时旅顺之意见》,《东方杂志》1卷5号。
    3蛤笑:《论立宪预备之最要》,《东方杂志》3卷9号。
    4《论中国内政外交失败之原因》(录《时报》),《东方杂志》2卷10号。
    5沧江:《粤乱感言》,《国风报》1911年5月19日第11期。
    6《论今日所处之世界》(录《津报》),《东方杂志》4卷10号。
    7《外人轻侮中国多由中国自召说》(录《大公报》),见《东方杂志》1卷8号。
    1孙文:《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民报》,1905年10月第1期。
    2孙文:《‘民报’发刊词》,《民报》1905年10月第1期。
    3章士钊:《读<革命军>》,《苏报》1903年6月9号。
    4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民报》1906年4月第3期。
    5迅行:《文化偏至论》,《河南》1908年8月第7期。
    6迅行:《破恶声论》,《河南》1908年12月第8期。
    7沧江:《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国风报》1910年5月19日第11期。
    1《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112页。
    2《本杂志大改良》,《东方杂志》8卷1号《本社广告》栏。
    3参《中国近代学人象传》,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版,第94页。
    4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10号。
    1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7号。
    2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8号。
    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58页。
    4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7号。张謇等人于1906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预备立宪公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立宪团体。
    5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9号。
    6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10号。
    7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6卷4号。
    1孟森:《滇事篇》,《东方杂志》5卷7号。
    2孟森:《教务篇》,《东方杂志》5卷7号。
    3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10号。
    4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7卷5号。
    5“新书介绍”出现明确栏目标题的事实上只有3号,由于《东方杂志》一直有大量新版图书广告,故也可作为最稳定栏目之一。按:括号内数字,为相关栏目在55号中缺少的号数。
    1统计中不含1907年1月到2月间(阴历为1906年12月)的“临时增刊”。这里所指的来稿,主要指《东方杂志》的社会投稿,不含译稿和转载文章;早期《东方杂志》共用来稿近60篇,其中另有近20篇出现于5卷7号至7卷12号。
    2统计中的文章有内容交叉。
    3徐珂主编时期还有“时评”栏目,但出现时间不长,从1卷4号到2卷1号。
    4杨志洵:《英国社会观察谈》,《东方杂志》6卷2号。
    1问天:《报余撷新》,《东方杂志》6卷9号。
    2笔者这里,为区别转载文章,把《东方杂志》中“社说”、“言论”两个栏目中的“本社撰稿”,以及直接向《东方杂志》的署名投稿,称作内稿。其中不含“记载”中“大事记”、时事汇录、小说等。
    3以上各类报刊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初步统计的转载文章数目。
    1“大事记”作者主要是问天、甘永泷、为人3人,因前文已经论述清末新政过程,故此三人不再列入主要作者。孟森的思想前文也已论述。作者及相关专题后面括号内数字,为该相应的作品数量。
    2《本馆四十年大事记》,《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679页。
    3早期《东方杂志》含各类作品约近4500篇(不含“谕旨”、“各表”、“文苑”、“时事日志”等。另外,“从谈”、“杂俎”等各计为1篇)。徐珂主编时,“社说”等栏目内,多各类述评,而孟森主编时则更多关注改革的现实进展。除了大量的时事资料作品外,早期《东方杂志》的内稿,从作品大致分布看,大致可分为教育(90)、实业(30)、政治(30)、外交(20)(按:括号中为内稿大致的数量,这里取整数)四类,其他多为转载文章。而包括转载文章在内,这四类内容的作品数量,分别大致为200、180、160、120篇。因此,笔者在下文,主要以此四个方面,依次概括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2)》,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0页。
    5《综论本年世界之大势》,《东方杂志》1卷1号(《万国公报》)。文中所引《东方杂志》的转载文章,后面括号内标明者,为《东方杂志》转引该文时的来源期刊,下同。
    6《论贫与愚之因果》,《东方杂志》1卷2号(《中外日报》)。
    7《论国民宜速养成办事能力》,《东方杂志》2卷12号(《南方报》)。
    1《说竞》,《东方杂志》3卷1号(《申报》)。
    2日本长尾雨山:《对客问第三》,《东方杂志》1卷1-3、5号。
    3崇有:《论中国民气之可用》,《东方杂志》1卷1号。新华:《论中国无国权》,《东方杂志》1卷5号。
    4李惜霜:《中日二国同在亚洲同为黄种又同时与欧美通商而强弱悬殊至此其故何与》,《东方杂志》2卷4号。
    5《中国宗教因革论》,《东方杂志》3卷10号。
    6胡炳熊:《论中国种族》、《原政》,《东方杂志》4卷8号。
    7匀士:《论中国近日权利思想之发达》,《东方杂志》3卷9号。
    8林永宣:《论二十世纪国际竞争胜败之总原因及中国于世界上之地位》,《东方杂志》4卷8号。
    9培卿:《论中国社会现象及其振兴之要旨》,《东方杂志》1卷12号。
    1华生:《论外患之由起》,《东方杂志》1卷7号。
    2谷音:《退化论》、《驳退化论》,《东方杂志》1卷11号,《养民气论》2卷3号。
    3别士:《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东方杂志》3卷《临时增刊》。
    4舜修:《论立宪当有预备》,《东方杂志》3卷3号。
    5倚剑生:《论中国政教宜求进化》,《东方杂志》3卷5号。
    6《论社会改革》,《东方杂志》3卷8号(《时报》)。同样观点的作品还有《论人才与风俗之关系》,《东方杂志5卷5号》(《舆论日报》)等。
    7可权:《政教合一论》,《东方杂志》1卷6号,《改良风俗论下》,《东方杂志》1卷7号。谷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东方杂志》2卷4号。宗素:《重民权论》,《东方杂志》2卷5号。
    8杭生:《论中国之大病在于无是非》,《东方杂志》1卷10号。
    9觉民:《筹教刍议》,《东方杂志》3卷8号。
    1见之:《论无权利心所受之损失》,《东方杂志》2卷10号。
    2薶照:《人民程度之解释》”,《东方杂志》3卷《临时增刊》。
    3薶照:《论国家之意识》,《东方杂志》3卷1号。
    4薶照:《禁烟私议》,《东方杂志》3卷4号。
    5薶照:《今日教育上第一问题》,《东方杂志》3卷12号。
    6孟晋:《论改良政俗自上自下之难易》,《东方杂志》2卷1号。
    7《平等自由之界说》,《东方杂志》2卷11号(《南方报》)、《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东方杂志》3卷11号(《南方报》)、《平等说与中国旧伦理之冲突》,《东方杂志》3卷3号(蒋观云,《新民丛报》)等文章。
    1《论今日之教育》,《东方杂志》3卷12号(《时报》)。
    2《论中国人性质不宜对外之故》,《东方杂志》3卷2号(《南方报》)。
    3《教育感言》,《东方杂志》4卷11号(《时报》)。
    4《风俗篇》,《东方杂志》4卷3号(《申报》)。
    5长尾雨山:《对客问第三》,《东方杂志》l卷3号。
    6亚泉:《物质进化论》,《东方杂志》2卷4号。
    7竹庄:《论读经非幼稚所宜》,《东方杂志》2卷l0号。
    8闵闇:《中国未立宪以前当以法律偏教国民论》,《东方杂志》2卷11号。
    9高凤谦:《论偏重文字之害》,《东方杂志》5卷7号。
    10孙梦蘭:《禁赌私议》,《东方杂志》3卷11号。
    1勇立:《兴女学议》,《东方杂志》3卷13号。
    2田吴炻:《游历欧美考察教育意见书》,《东方杂志》4卷3号。
    3海蠖:《医学与社会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4号“附录”
    4薛西来:《商业教育》,《东方杂志》4卷7号。
    5张謇:《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东方杂志》5卷6号。陈潜:《中国宜多设英字报说》,《东方杂志》5卷9号。林万里:《各国小学教育统计表》,《东方杂志》5卷10号。
    6《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分上、下两篇),《东方杂志》2卷8号(《时报》)。
    7《实业教育》,《东方杂志》3卷7号(《中外日报》)。
    8《卫生论》,《东方杂志》2卷8号(《汉口日报》)、《论国民不可无政治思想》,《东方杂志》3卷4号(《北洋学报》)、《论国民当略知外交》,《东方杂志》3卷13号(《外交报》)、《论急宜提倡民业与游戏》,《东方杂志》4卷3号(《北洋法政学报》)、《论幼稚园》,《东方杂志》4卷3号(《天津日日新闻》)、《社交论》,《东方杂志》4卷4号(《法政学交通社杂志》)、《论文明先女子》,《东方杂志》4卷10号(《津报》)、《论救中国必先培养国民之公德》,《东方杂志》3卷7号(《羊城晚报》)、《爱为群之主力说》,《东方杂志》3卷12号(《南方报》)、《公私辩》,《东方杂志》4卷7号(《京报》)、《论国民之前途及救亡之责任》,《东方杂志》4卷9号(《神州日报》)等。
    9《各省十年间教育之计划》,《东方杂志》3卷9号(《教育世界》)。
    10《学界刍言》,《东方杂志》3卷10号(《寰球中国学生报》)。
    11《教育感言》,《东方杂志》4卷ll号(《时报》)。
    1《列国德育会议》,《东方杂志》5卷11号(《时报》译稿)。
    2《论中国教育之弊》,《东方杂志》3卷13号(《申报》)。
    3《论社会冲突之危害》,《东方杂志》l卷8号(《警钟报》)。述评新式学堂的相关问题的还有《论社会冲突之危害》,《东方杂志》l卷8号(《警钟报》),《论新名词输入与民德堕落之关系》,《东方杂志》3卷12号(《申报》),《中国宗教因革论》,《东方杂志》3卷10号,《论消释教案之机会》,《东方杂志》4卷7号(《南方报》),《论日本传布佛教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9号(日报),《关于传教条约之研究》,《东方杂志》5卷2号(《黔报》)等。
    4可权:《改良风俗论说》,《东方杂志》1卷7号。
    5薶照:《论制治之源》,《东方杂志》2卷7号。
    6薶照:《宗教扬榷引论》,《东方杂志》3卷7号。
    1观雪:《砭学篇》,《东方杂志》5卷5号。
    2《论全国人民对外之意见》,《东方杂志》1卷11号(《时报》)。
    3《论中国救亡之策》,《东方杂志》4卷7号(《中外日报》)。
    4《辟天》,《东方杂志》4卷7号(《神州日报》)、《论天演与命运》,《东方杂志》4卷9号(《津报》)、《论以奢侈模仿文明之弊害》,《东方杂志》4卷10号(《神州日报》)。
    5《比利时教育状况》,《东方杂志》3卷7号(《教育世界》)、《英国初等教育》,《东方杂志》4卷10号(《教育研究报》)。
    6来稿:《论会议银价事》,《东方杂志》1卷3号。
    7早期《东方杂志》中,主张振兴实业类的文章仅约30多篇,而另有100多篇转载文章。这些作品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论述发展实业及其重要性,二是论述工商业发展策略,三是论述实业风气和商业教育等,四是很多转载文章关注了中国路矿主权问题。
    8《实业教育》,《东方杂志》3卷7号(“教育”,《中外日报》)。
    1陈筠:《实业励志谈》,《东方杂志》3卷4号。
    2侯维良:《工业进化论》,《东方杂志》4卷3号。
    3《论士人不讲求实业之非》,《东方杂志》1卷6号(“实业”,《中外日报》)。
    4均卿:《抵制美约余论》,《东方杂志》3卷2号。
    5胜因:《实业救国之悬谈》,《东方杂志》7卷6号。
    1吴兴让:《人类问题》5卷3号。
    2分别可见《论实业所以救亡》,《东方杂志》1卷8号(“实业”,《中外日报》),《论实业》,《东方杂志》1卷10号(“实业”,《时报》),《论中国工业之前途》,《东方杂志》1卷10号(“实业”,《商务报》),《中日二国同在亚洲同为黄种又同时与欧美通商而强弱悬殊至此其故何与》,《东方杂志》2卷4号(“附录”),《论振兴商务当先兴农业工业》,《东方杂志》2卷7号(“实业”,《商报》),《论各国经济竞争之大势》,《东方杂志》3卷7号(“商务”,《商务官报》)。
    3侯维良:《振兴华货议》,《东方杂志》4卷4号。
    4胜因:《实业救国之悬谈》,《东方杂志》7卷6号。
    5张肇熊:《各处宜亟兴工厂以救民穷议》,《东方杂志》7卷10号。
    6《工业改良辩》,《东方杂志》3卷2号(“实业”,《南洋日日官报》)。
    1《论中国宜求为工业国》,《东方杂志》3卷10号(“实业”,《商务官报》)。描述国内外实业状态的同类作品还有,《日本王子抄纸部记》,《东方杂志》3卷10号(“实业”,《商务官报》),主要简述日本造纸业的状况。《论外人于我国制造士货》,《东方杂志》4卷2号(“实业”,《时报》)一文呼吁国人抓住时机发展实业。《论出口土货急宜筹整顿之策》,《东方杂志》5卷2号(“商务”,《中外日报》)主要论述扩大中国土货销售问题。此外,《论近政》,《东方杂志》1卷6号(“内务”,《中外日报》)、《书美洲学报实业界记散鲁伊斯博览会中国入赛情形后》,《东方杂志》2卷9号(“商务”,《外交报》)、《论宜多设徒弟学堂》,《东方杂志》2卷11号(“教育”,《中外日报》)、《论教无业游民宜多设工艺局厂》,《东方杂志》2卷5号(“实业”,《汉口日报》)等文,主张启蒙民众、加强实业发展等。
    2分别可见《公司类别说》,《东方杂志》4卷11号(“商务”,《商务官报》)、《记伦敦地方自治之组织》,《东方杂志》5卷9号(“调查”,《神州日报》),《改良商标办法》,《东方杂志》5卷12号(《时报》)。
    3武源:《中国出洋赛会预备办法议》,景学钤:《上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书》,侯官李郁:《发起中国商品懋迁公司之理由》,《东方杂志》7卷9号。
    4寂音:《论近来经济恐慌宜筹调护之长策》,《东方杂志》7卷7、9号。
    5《论葡萄牙商约之宜注意》,《东方杂志》1卷9号(“商务”,《中外日报》)。
    6《论英人言中国不守商约事》,《东方杂志》2卷7号(“商务”,《时报》)。
    7分别可见《商业首重调查说》,《东方杂志》2卷7号(“商务”,《大公报》)、《荷日通商逸事》,《东方杂志》2卷7号(“商务”,《日本太阳报》)、《论商人须习地理》,《东方杂志》2卷9号(“商务”,《商务报》)、《论贸易家必需之准备》,《东方杂志》3卷6号(“商务”,《日本实业报》)、《论国际商业之政策》,《东方杂志》3卷8号(“商务”,《北洋学报》)、《各国物产考略》,《东方杂志》3卷8号(“实业”,《商务官报》)、《论各国对于中国之贸易政策》,《东方杂志》4卷4号(“商务”,《商务官报》)、《世界商业大势变迁考》,《东方杂志》4卷9号(“商务”,《英国显屈烈报》)。
    8《论中国宜保护商务》,《东方杂志》1卷9号(“商务”,《时报》)。
    9分别可见《论商部与商业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2号(“商务”,《时报》),《论商业补助机关》,《东方 杂志》3卷11号(“商务”,《商务官报》),《论商会依赖政府》,《东方杂志》1卷5号(“商务”,《警钟报》),《改良地方董事议》,《东方杂志》1卷6号(“内务”,《时报》),《论商标注册不应展期》,《东方杂志》1卷12号(“商务”,《新闻报》),《论各国取引所及中国取引所》,《东方杂志》4卷1号(“商务”,《商务官报》),《论组合》,《东方杂志》4卷1号(“商务”,《商务官报》)。
    1分别可见《论物价》,《东方杂志》3卷8号(“商务”,《商务汇报》),《论投机事业》,《东方杂志》3卷13号(“商务”,《商务官报》),《论市面之弛缓与紧张》,《东方杂志》4卷4号(“商务”,《商务官报》),《银价贵贱与中国之关系》,《东方杂志》5卷11号(《商务官报》译美人爱谷诺米斯脱氏论)。
    2来稿:《论会议银价事》,《东方杂志》1卷3号。
    3寂音:《论近来经济恐慌宜筹调护之长策》,《东方杂志》7卷7、9号。
    4分别可见《论纸业宜改良》,《东方杂志》1卷9号(“实业”,《商务报》),《论宜自造机器》,《东方杂志》2卷3号(“实业”,《商务报》>,《论中国物产》,《东方杂志》2卷9号(“实业”,《商务报》),《说针业》,《东方杂志》2卷11号(“实业”,《南洋日日官报》),《振兴糖业议》,《东方杂志》3卷12号(“实业”,《商务官报》)。此外,还有《论满洲实业考略》,《东方杂志》3卷6号(“实业”,《东京日日新闻》)、《拟设官局以贩洋药议》,《东方杂志》3卷9号(“财政”,黄公度先生遗稿)、《满洲实业谈》,《东方杂志》4卷6号(“实业”,《新闻报》),《兴渔业说》,《东方杂志》1卷8号(“实业”,《商报》)、《论林业与水旱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5号(“实业”,《大公报》)、《论中国今日宜多设植物学试验场》,《东方杂志》2卷11号(“实业”,《汉口日报》)、《论考察农业》,《东方杂志》3卷6号(“实业”,《羊城日报》)、《振兴农林策》,《东方杂志》3卷6号(“实业”,合选山西农林学堂毕业考试前列各稿)、《考验土宜以兴农利说》,《东方杂志》5卷4号(“实业”,《津报》)等。
    5分别可见《盐业改良后议》,《东方杂志》2卷5号(“实业”,《新闻报》,张謇),《论中国今日改革盐政》,《东方杂志》2卷9号(“财政”,《时报》),《变通通九场盐法议略》,《东方杂志》3卷1号(“实业”)。
    1陈筠:《实业励志谈》,《东方杂志》3卷4号。
    2侯维良:《通商利害之真相》,《东方杂志》4卷9号。
    3寂音:《论近来经济恐慌宜筹调护之长策》7卷9号。
    4分别可见《营业方法之变迁》,《东方杂志》1卷5号(“实业”,《大陆报》),《论士人不讲求实业之非》,《东方杂志》1卷6号(“实业”,《中外日报》),《论今后发达经济之方针》,《东方杂志》3卷10号(“财政”,《时报》),《论女工》,《东方杂志》1卷8号(“实业”,《商务报》),《论中国工艺日衰之塙论》,《东方杂志》2卷7号(“实业”,《时报》),《改革中国制造业论》,《东方杂志》4卷5号(“实业”,《京报》),《论今日宜急开内国赛会以兴工商》,《东方杂志》5卷5号(“商务”,《时事报》),《论振兴实业之三要策》,《东方杂志》4卷12号(“实业”,《南方报》)。
    5薛西来:《商业教育》,《东方杂志》4卷7号。
    6《论实业之效大于法政》,《东方杂志》1卷12号(“实业”,《汉口日报》)。
    1赵嶲华:《论铁路国有与民有之得失》,《东方杂志》3卷12号(“交通”)。
    2广西留学生稿:《筹办广西全省铁路刍议》,《东方杂志》3卷11号。斯国香:《上邮传部陈尚书书》,《东方杂志》5卷1号。另有留美中国学生会稿:《苏杭甬路案对外之解决》,《东方杂志》5卷2号,景本白:《东南铁道大计划》,《东方杂志》7卷4号,等。
    3《路矿通议》,《东方杂志》2卷5号(“实业”,《时报》)。
    4分别可见《论煤铁矿之利》,《东方杂志》1卷3号(“实业”,《商务报》),《论挽回利权》,《东方杂志》1卷8号(“财政”,《新闻报》),《论兴实业在先筹通运》,《东方杂志》1卷9号(“实业”,《汉口日报》),《书英国修改濬浦章程后》,《东方杂志》2卷5号(“交通”,《新闻报》),《世界铁路之统计》,《东方杂志》3卷9号(“交通”,《北洋学报》),《论今日铁道计划之先后》,《东方杂志》4卷5号(“交通”,《南方报》)。
    1《杜截请办矿路诸弊策》,《东方杂志》1卷6号(“实业”,《中外日报》)。
    2《论铁路与国家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10号(“交通”,《时报》)。
    3《敬告各省自办铁路者》,《东方杂志》2卷10号(“交通”,《外交报》)。
    4分别可见《中国各省铁路办法撮要》,《东方杂志》3卷4号(“交通”,《中外日报》),《论铁路国有主义与民有主义之得失》,《东方杂志》4卷7号(“交通”,《南方报》),《论保守土地主权及路矿利权为国民惟一之天职》,《东方杂志》4卷11号(《神州日报》),《论官办铁路之恶果忠告邮传部警醒国民》,《东方杂志》5卷8号(“言论”,《大公报》),《沪宁铁路工程报告》,《东方杂志》5卷9号(《神州日报》)。
    1《论粤汉铁路》,《东方杂志》1卷5号(“交通”,《中外日报》),《再论粤汉铁路》,《东方杂志》1卷8号(“交通”,《中外日报》)。
    2分别可见《论墅浦铁路》,《东方杂志》1卷6号(“交通”,《中外日报》),《论胶济铁路与德国权力之关系》,《东方杂志》1卷6号(“交通”,《时报》),《论湘人欲以赈籴捐购回路票事》,《东方杂志》1卷9号(“财政”,《中外日报》),《论粤汉铁路权之转移》,《东方杂志》1卷10号(“交通”,《时报》),《论河北铁路以道口为中心点》,《东方杂志》2卷7号(“交通”,《商务报》),《驳沈仲礼论浙赣铁路事》,《东方杂志》2卷11号(“交通”,《中外日报》),《美国协丰公司宗旨驳议》,《东方杂志》2卷11号(“交通”,《中外日报》),《论津镇铁路之关系》,《东方杂志》3卷1号(“交通”,《南方报》),《苏杭甬铁路草议之解决》,《东方杂志》3卷5号(“交通”,《中外日报》),《筹办滇蜀铁路议》,《东方杂志》3卷7号(“交通”,节录滇省旅京同乡告父老书),《论苏杭甬铁路借债之不可许》,《东方杂志》4卷10号(“交通”,《外交报》),《日本报纸之安奉铁路谈》,《东方杂志》6卷9号(“记载一”,《时报》),《论日本不待我政府之许可遂改筑安奉铁道事》,《东方杂志》6卷9号(“记载一”,《神州日报》)。
    3《德人要索山东矿务续章驳议》,《东方杂志》2卷2号(“实业”,《中外日报》),《论矿政调查之关系》,《东方杂志》5卷5号(“实业”,《津报》),《开采延长石油议》,《东方杂志》5卷11号(“言论”,度节部主事周蕴华等),《满洲之煤矿》,《东方杂志》7卷2号(“调查”,译《公论西报》)。
    4早期《东方杂志》论述政治改革类作品,共约200篇,内含转载文章近140篇。从作品的时间分布看,3卷6号(1906年7月出版)之前述评清廷专制腐败及中央集权政体的较多,3卷6号至7卷12号则集中述评预备立宪活动,且相对均衡地分布于各个栏目中,而“社说”或“言论”等栏目中的相关述评文章数量,则明显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了主编风格发生一定变化,另一方面说明,孟森主编的《东方杂志》,更关注现 实政治改革进程。因蛤笑的作品相对集中,故文中单独论述。
    1蛤笑:《论立宪预备之最要》,《东方杂志》3卷9号。
    2蛤笑:《论国朝政府之历史》,《东方杂志》4卷4号,
    3蛤笑:《论中国立宪之难》,《东方杂志》4卷5号。
    4蛤笑:《论消融满汉之政策》,《东方杂志》4卷7号。
    5蛤笑:《平争篇》,《东方杂志》4卷1号。
    6蛤笑:《平争篇》。
    7蛤笑:《论政府中央集权之误上》,《东方杂志》4卷2号。
    8蛤笑:《论政府中央集权之误下》,《东方杂志》4卷2号。
    9蛤笑:《平争篇》。
    1蛤笑:《财政私议》,《东方杂志》5卷3号。
    2蛤笑:《息争篇》,《东方杂志》4卷6号。
    3蛤笑:《本治篇》,《东方杂志》4卷9号。
    4蛤笑:《论地方自治之亟》,《东方杂志》5卷3号。
    5蛤笑:《论中国立宪之难》,《东方杂志》3卷9号。
    6蛤笑:《论变法之当从事根本》,《东方杂志》3卷9号。
    7蛤笑:《论政府中央集权之误下》”。
    1蛤笑:《论地方自治之亟》,《东方杂志》5卷3号。
    2长尾雨山:《对客问》,《东方杂志》1卷1—3号、5号。
    3还初:《论中俄战败以后结果之不同》,《东方杂志》1卷6号。依可:《东三省权宜策》,《东方杂志》1卷9号。见之:《论中国进化》,《东方杂志》2卷10号。觉民:《筹教刍议节》,《东方杂志》3卷8号。蛰生氏:《论滇事》、来稿:《论滇缅界事》,《东方杂志》3卷8号。影蓉:《徙民实边私议》、《沿边改建行省私议》,《东方杂志》5卷1号。宣樊:《借款筑路问题》,《东方杂志》7卷8号。寂音:《论近来经济恐慌宜筹调护之长策》7卷7、9号。
    4宣樊:《政治之因果关系论》,《东方杂志》7卷12号。
    5《论中央集权之流弊》,《东方杂志》1卷7号(《中外日报》),《再论中央集权》,《东方杂志》1卷7号,(《中外口报》)。
    6《铁侍郎南下之关系》,《东方杂志》1卷8号(《时报》)。
    7分别可见《论义和团第二次之出现》,《东方杂志》1卷8号(《中外日报》),《论铁良南下之宗旨》,《东方杂志》1卷9号(《中外日报》),《论江督易人之故》,《东方杂志》1卷9号(《中外日报》),《最近之优劣谈》,《东方杂志》1卷8号(《时报》)。
    1《论朝廷名实之不相因》,《东方杂志》1卷8号(《岭东日报》)。
    2分别可见《论国权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4号(《汇报》),《论今日新政之缺点》,《东方杂志》2卷11号(《岭东日报》),《论办事不知预备之失》,《东方杂志》3卷6号(《时报》),《论河南秋操》,《东方杂志》4卷1号(《日本朝日新闻》)。
    3分别可见《论朝局将有变动》,《东方杂志》1卷11号(《时报》),《论政局倾轧之可危》,《东方杂志》4卷1号(《中外日报》),《中国与波兰之比较》,《东方杂志》1卷8号(《岭东日报》),《论南北之成见所起》,《东方杂志》1卷10号(《时报》),《论中国与日本欧化速率之比例》,《东方杂志》1卷10号(《福建日日新闻》),《自存篇》,《东方杂志》2卷5号(《新闻报》),《论中国欲自强宜先消融各种界限》,《东方杂志》4卷5号(《京报》),《辩乱》,《东方杂志》4卷10号(《南方报》)。
    4《论中国必革政始能维新》,《东方杂志》1卷1号(《中外日报》)。
    5《论中国阶级制度》,《东方杂志》1卷6号(《警钟报》)。
    6《论朝廷欲图存必先定国是》,《东方杂志》1卷7号(《时报》)。
    1分别可见《论现时社会之所谓进步》,《东方杂志》1卷12号(《时报》),《论君与官官与民其利害必相反》,《东方杂志》2卷6号(《中外日报》),《论中国与日本欧化速率之比例》,《东方杂志》1卷10号(《福建日日新闻》),《论自由必先具裁制之力》,《东方杂志》1卷10号(《时敏报》),《江苏某君致于式枚》,《东方杂志》5卷9号(《时报》),《论俄国立宪政治》,《东方杂志》6卷2号(《时报》)。
    2《论中国所受俄国之影响》,《东方杂志》1卷2号(《中外日报》),《论蒙蔽》,《东方杂志》1卷6号(《中外日报》),《论变法之精神》,《东方杂志》1卷7号(《时报》),《中央集权之预言》,《东方杂志》1卷11号(《中外日报》),《论近日民变之多》,《东方杂志》1卷11号(《中外日报》),《论自强图存》,《东方杂志》2卷6号(《新闻报》),《论中国缺乏政治家》,《东方杂志》5卷4号(《津报》)。
    3《论中国必成一奇异之国体》,《东方杂志》1卷10号(《中外日报》)。
    4《平等说与中国旧伦理之冲突》,《东方杂志》3卷3号(《新民丛报》)。
    5《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主义之废兴》,《东方杂志》4卷8号(《津报》)。
    6《箴时篇》,《东方杂志》4卷1号(《中国学生报》),《论中国欲自强宜先消融各种界限》,《东方杂志》4卷5号(《京报》),《论道德与法律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5号(《时报》),《论开国会当先十地方自治》,《东方杂志》4卷12号(“内务”,《神州日报》),《解释地方自治之意义及分类》,《东方杂志》4卷12号(“内务”,《中外日报》)。
    1《中国地方自治考》,《东方杂志》4卷10号。
    2来稿:《论会议银价事》,《东方杂志》1卷3号。
    3章宗元:《整顿圆法条议》,《东方杂志》4卷9号。整顿中国货币制度主张另有孟森等人提议(《上度支部论铸银币书》,《东方杂志》5卷3号)。
    4杜炜孙:《比较中法度量衡说贴上会议政务处》,《东方杂志》5卷7号。留法学生会来稿:《法国尺制优长之真理》,《东方杂志》5卷9号。
    5《论户部银行》,《东方杂志》1卷6号(“财政”,《时报》)。
    6《圆法刍议》,《东方杂志》2卷10号(“财政”,《时报》)。
    1《论铜元充斥病国病民不可不急筹挽救之法》,《东方杂志》3卷4号(“财政”,《中外日报》)。
    2分别可见《中国货币改革案》,《东方杂志》1卷1号(“财政”,《英国经济杂志》),《论铜圆定价参差之流弊》,《东方杂志》1卷5号(“财政”,《北洋商报》),《论铸造银币之三大要素》,《东方杂志》1卷7号(“财政”(《岭东日报》),《论会议货币》,《东方杂志》1卷8号(“财政”,《新闻报》)《中国造币议一》,《东方杂志》2卷8号(“财政”,《时报》),《中国造币议二》,《东方杂志》2卷8号(“财政”,《时报》),《论国立银行之性质》,《东方杂志》3卷2号(“财政”,《南方报》),《论中国亟宜推广储蓄以厚母财》,《东方杂志》3卷9号(“财政”,《时报》),《货币政策》,《东方杂志》4卷3号(“财政”,《新民丛报》)。
    3孙梦丽:《论今日宜征地方税以为实行自治之用》,《东方杂志》4卷2号。
    4杨毓辉:《论国家征税之公理》,《东方杂志》5卷5号。
    5冯承钧:《中国商业概观》,《东方杂志》7卷1号。
    6寂音:《论近来经济恐慌宜筹调护之长策》,《东方杂志》7卷7、9号。
    7《论陈请加赋之谬》,《东方杂志》1卷7号(“财政”,《中外日报》)。
    8《论铁侍郎提取制造局存款八十万两》,《东方杂志》1卷9号(“财政”,《中外日报》)。
    1《论各省拨款为难情形》,《东方杂志》1卷10号(“财政”,《中外日报》),《论民财之将竭》,《东方杂志》1卷11号(“财政”,《时报》)。
    2分别可见《论日俄公债》,《东方杂志》1卷6号(“财政”,《日本国民新闻》),《论赔款用金》,《东方杂志》1卷12号(“财政”,《新闻报》),《论满洲税则之沿革》,《东方杂志》2卷9号(“财政”,《日本国民新报》),《论中国厘金税》,《东方杂志》3卷7号(“财政”,湘潭度),《论各省因捐滋事案》,《东方杂志》2卷4号(“财政”,《汉口日报》),《各省岁入报部表》,《东方杂志》5卷10号(“调查”,《申报》)。
    3杨毓辉:《论国家征税之公理》,《东方杂志》5卷5号(“财政”)。
    4《论中国古代经济学》,《东方杂志》2卷1号(“财政”,《警钟报》)。
    5《论今日宜整顿财政》,《东方杂志》2卷1号“财政”,《时报》)。
    6分别可见《财政学中新发明之大义》,《东方杂志》3卷5号(“财政”,《北洋学报》),《论国民当知预算之理由及其根据》,《东方杂志》4卷6号(“财政”,《时报》),《论中国于实行立宪之前宜速行预算法》,《东方杂志》3卷13号(“财政”,《南方报》),《论度支部宜速定会计制度》,《东方杂志》4卷1号(“财政”,《南方报》)。另外,《论捐民不如捐官》(《东方杂志》1卷10号“财政”,《时报》)一文认为捐官不仅是吸取民财的行为,也是治国无方的表现。《论政府宜急谋理财之法》(《东方杂志》1卷11号“财政”,《时报》)一文认为,政府理财不能一意行搜刮之政。《论统合预算财政法》(《东方杂志》2卷2号“财政”,《时报》)认为中国整理财政应该明确收支预算。《论中国整顿财政当以何者为急务》(《东方杂志》4卷3号“财政”,《时报》)一文认为,中国财政振兴的关键在于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在此基础上,发展实业,而发展实业“私人经 营之,不如归国家经营之善”。
    1孟森:《宪政篇》,《东方杂志》5卷9号。
    2早期《东方杂志》3卷7号至7卷12号内的转载文章,立宪类仅70多篇,讨论话题已经与此前根本不同。这一时期的内容则相对集中,这70多篇文章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讨论法治及法制建设,约近30篇,二是讨论地方自治,约10多篇,三是讨论军事改革等其它方面,约40多篇。而在时间分布上,又主要集中于3卷7号至5卷8号之间,特别在6卷1号之后,除了“大事记”多引《太晤士报》,转载文章数量明显下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早期《东方杂志》的作者和编者,对预备立宪已开始冷眼旁观。
    3分别可见《论开国会当先于地方自治》,《东方杂志》4卷12号(“内务”,《神州日报》),《论近日国权统一之趋势》,《东方杂志》4卷5号(“内务”,《时报》),《中国将来议院制度之问题》,《东方杂志》4卷7号(“内务”,《时报》),《读二月十日上谕恭注》,《东方杂志》5卷4号(《舆论口报》),《论中国整顿财政当以何者为急务》,《东方杂志》4卷3号(“财政”,《时报》),《论中国治乱与人口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7号(《申报》),《论组织议院之计划》,《东方杂志》5卷1号(“内务”,《津报》),《国会预各议》,《东方杂志》5卷2号(“内务”,《津报》)。
    4振民:《立宪释疑》,《东方杂志》3卷《临时增刊》。
    5《立宪纲要·述立宪利益第三》,《东方杂志》3卷《临时增刊》。
    1《论地方自治宜有专制立宪之别》,《东方杂志》3卷11号(“内务”,《南方报》)。
    2《论改良法律所应注意之事》,《东方杂志》3卷12号(“内务”,《时报》)。
    3分别可见《箴时篇》,《东方杂志》4卷1号(《中国学生报》),《论道德与法律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5号(《时报》),《论国民法律上之地位》,《东方杂志》4卷7号(“内务”,《时报》),《我国现行法制概论》,《东方杂志》4卷3号(“内务”,《北洋法政学报》),《论编制法典之要素》,《东方杂志》5卷5号(“内务”,《津报》),《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主义之废兴》,《东方杂志》4卷8号(《津报》),《今日救亡之决论》,《东方杂志》4卷10号(《中外日报》),《辩乱》,《东方杂志》4卷10号(《南方报》),《大清刑律总则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谨注》,《东方杂志》5卷8号(“言论”,《吉林官报》)。
    4分别可见《论禁烟章程书后》,《东方杂志》3卷13号(“内务”,《中外日报》),《论度支部宜速定会计制度》,《东方杂志》4卷1号(“财政”,《南方报》),《论君主之财宜与国家之财区别》,《东方杂志》4卷1号(“财政”,《申报》),《论今日宜定国籍法》,《东方杂志》4卷2号(“内务”,《时报》),《货币政策》,《东方杂志》4卷3号(“财政”,《新民丛报》),《论中国急宜编制民法》,《东方杂志》4卷6号(“内务”,《南方报》),《论国民当知预算之理由及其根据》,《东方杂志》4卷6号(“财政”,《时报》),《论募集公债与政府信用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6号(“财政”,《时报》),《国会预备议》,《东方杂志》5卷2号(“内务”,《津报》),《扩张航权应先组织航律说》,《东方杂志》5卷6号(“交通”,《津报》),《部定各银行则例之研究》,《东方杂志》5卷8号(《舆论日报》)。
    1分别可见《论地方自治为预备立宪之根本》,《东方杂志》4卷1号(“内务”,《北洋官报》),《解释地方自治之意义及分类》,《东方杂志》4卷12号(“内务”,《中外日报》),《论地方自治制宜先行之都市》,《东方杂志》3卷9号(“内务”,《南方报》),《中国地方自治制考》,《东方杂志》4卷10号(“内务”,《津报》),《各国地方自治制考》,《东方杂志》4卷10号(“内务”,《天津日日新闻》),《论国人宜注意于公共事业》,《东方杂志》4卷4号(《岭东日报》),《清查户口问题》,《东方杂志》4卷4号(“内务”,《南方报》),《论中国欲自强宜先消融各种界限》,《东方杂志》4卷5号(《京报》)。
    2分别可见《论社会改革》,《东方杂志》3卷8号(《时报》),《论地方自治宜有专制立宪之别》,《东方杂志》3卷11号(《南方报》),《论尊古之心理》,《东方杂志》3卷13号(《南方报》)。
    3《论征兵宗旨不宜歧误》,《东方杂志》3卷10号(“军事”,《时报》)。
    4分别可见《兵力与国力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1号(“军事”,《时报》),《论河南秋操》,《东方杂志》4卷1号(“军事”,《日本朝日新闻》),《论国家之竞争力》,《东方杂志》4卷6号(《时报》),《论中国亟宜整顿海军》,《东方杂志》3卷12号(“军事”,《南方报》),《练兵必先训兵议》,《东方杂志》4卷5号(“军事”,《大公报》),《论征兵宜先行之山僻各州县》,《东方杂志》4卷7号(“军事”,《京报》),《论宜慎购军械》,《东方杂志》4卷10号(“军事”,《京报》),《长江应分三路筹防议》,《东方杂志》5卷1号(“军事”,《津报》),《列强海面权力说》,《东方杂志》7卷2号(《美国格致报》)。
    1宣樊:《筹备宪政问题》,《东方杂志》7卷11号。
    2可轩:《国耻篇》,《东方杂志》1卷10号。
    3谷音:《退化论》、《驳退化论》,《东方杂志》1卷11号,《说变》,《东方杂志》2卷2号。
    4培卿:《论中国社会之现象及其振兴之要旨》,《东方杂志》1卷12号。
    5乘光:《论无权利心所受之损失》,《东方杂志》3卷3号。
    6分别可见《论救中国之真豪杰》,《东方杂志》1卷11号(《时报》),《哀同胞之将亡》,《东方杂志》1卷12号(《警钟报》),《论个人生计与地方自治之关系》,《东方杂志》1卷12号(《时报》),《论革除迷信鬼神法》,《东方杂志》2卷4号(《中外日报》),《论民气与国家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6号(《时报》),《论今口社会之无直道》,《东方杂志》2卷7号(《时报》)。
    1《厌世主义》,《东方杂志》3卷6号(《商务官报》)。
    2分别可见《论游勇与顺民》,《东方杂志》2卷3号(《中外日报》),《论尊古之心理》,《东方杂志》3卷13号(《南方报》),《论今日国民之心习》,《东方杂志》4卷1号(《南方报》)。
    3申苏:《论中国民气衰弱之由》,《东方杂志》2卷8号。
    4可权:《改良风俗论下》,《东方杂志》1卷8号。
    5《论中国人才之自然退化》,《东方杂志》1卷11号(《警钟报》),《论士大夫无耻为积弱之原因》,《东方杂志》4卷2号(《南方报》)。
    6蛤笑的作品发表于《东方杂志》3卷9号至5卷6号之间,特别是第4卷1号至5卷6号的“社说”作品,几乎由其一人承担,而且其观点有连贯性,共33篇,其中谈及立宪问题的约17篇、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约14篇、论述政治腐败的约8篇(中间有交叉重复)。蛤笑的作品,虽然多谈宪政改革,而主张保存古代文学则是重点内容。薶照的作品,发表于《东方杂志》第1卷4号至3卷13号,共14篇文章。薶照姓名为汪允宗:“本志编辑或撰述论文的人,如署名别士的夏穗卿先生,署名薶照的汪允宗先生,署名景藏的陶惺存先生,署名崇有的高梦且先生,和孟莼先生,徐仲可先生,杜山次先生等,都是富于国学素养的人。”(坚弧:《本志的二十周年纪念》)
    1蛤笑:《论群治受病之原因》,《东方杂志》5卷4号。
    2蛤笑:《论中国儒学之误》,《东方杂志》4卷6号。
    3蛤笑:《劝学篇》”,《东方杂志》4卷12号。
    4蛤笑:《晏子春秋学案》,《东方杂志》5卷4号、5卷5号。
    5蛤笑:《神州文学盛衰略论》,《东方杂志》4卷10号。
    1蛤笑:《保孔教说》,《东方杂志》4卷10号。
    2蛤笑:《述学卮言上》,《东方杂志》3卷11号。
    3蛤笑:《史学刍论》,《东方杂志》5卷6号。
    4蛤笑:《原士》,《东方杂志》5卷6号。
    5蛤笑:《学校举贡私议》,《东方杂志》4卷5号。
    6薶照:《论中国有救弊起衰之学派》,《东方杂志》1卷4号。
    1薶照:《论徇虚之害事》,《东方杂志》3卷8号。
    2薶照:《立宪私议》,《东方杂志》2卷11号。
    3谷音:《养民气论》,《东方杂志》2卷3号;《论中国前途与医学之关系上》、《论中国前途与医学之关系下》,《东方杂志》2卷6号。
    4谷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东方杂志》2卷4号。
    5别士:《论变法必以历史为根本》,《东方杂志》2卷8号。
    6李惜霜:《学堂用经传宜以何时诵读何法教授始能获益》,《东方杂志》2卷4号“附录”。
    7荷介:《孟子学说为西学之祖说》,《东方杂志》3卷7号,勇立:《王船山学说多与斯密暗合说》,《东方杂志》3卷10号。
    1《论中立学派》,《东方杂志》1卷8号(《羊城报》)。
    2《论大同平等之说不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东方杂志》1卷12号(《警钟报》)。
    3《东方杂志》创刊之时,正值日俄战争,讨论中国外交问题的作品尤以第1卷为多,且多在前5卷的“社说”等栏目中,有关中国外交问题的内稿约计20多篇,其中第1卷有关日俄战争的文章约计9篇,此后几卷则分别为1至3篇不等。而转载文章的内容,包括争取国家主权独立(56)、讨论边疆危机(21)、谈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部的发展以及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10)、批评政府外交软弱(10)(按:括号内数字,为相应主题的作品总数)。
    1分别可见《论中国时局》,《东方杂志》1卷3号(《中外日报》),《论中国要事不可全付外人》,《东方杂志》1卷3号(《外交报》),《外人轻侮中国多由中国自召说》,《东方杂志》1卷8号(《大公报》),《论太平洋列强之势力》,《东方杂志》1卷8号(《警钟报》),《论政府之蔑视民命》,《东方杂志》2卷2号(《中外日报》)。
    2分别可见《论日俄将议和时之中国政府》,《东方杂志》2卷3号(《中外日报》),《论中国内政外交失败之原因》,《东方杂志》2卷10号(《时报》)。
    3《中国二千年外交通论》,《东方杂志》4卷4号(“外交”,《外交报》)。
    4《关于传教条约之研究》,《东方杂志》5卷2号(“宗教”,《黔报》)。
    1《论近世无公是非》,《东方杂志》2卷12号(《外交报》)。
    2分别可见《今日救亡之决论》,《东方杂志》4卷10号(《中外日报》),《论列强竞争之前途与应付之法》,《东方杂志》4卷12号(《外交报》)。
    3别士:《论中日分合之关系》,《东方杂志》1卷1号。
    4闲闲生:《论中国责任之重》,《东方杂志》1卷1号。孤行:《满洲善后策》、《论中国必不能破坏中立》,《东方杂志》1卷2号。楚青:《论政府不可自弃》,《东方杂志》1卷3号。想灵:《辩亡篇》,《东方杂志》1卷12号。翰富:《论日胜俄后列强于亚东之现象》,《东方杂志》2卷9号。
    5《祝黄种之将兴》,《东方杂志》1卷1号(《中外日报》)。
    1分别可见《论中国必革政治始维新》,《东方杂志》1卷1号(《中外日报》),《论日本沿唐人文化》,《东方杂志》1卷4号(《外交报》),《论中国与日本欧化速率之比例》,《东方杂志》1卷10号(《福建日日新报》)。
    2《日本筅握亚东全部之霸权》,《东方杂志》2卷9号(《福建日日新闻》)。
    4《论中国前途有可望之机》,《东方杂志》1卷3号(《中外日报》),《论近日众论之无定》,《东方杂志》1卷5号(《中外日报》),《论中国于日俄之胜败不宜误用其意》,《东方杂志》1卷6号(《中外日报》),《论中国宜设法勿使列强干涉远东》,《东方杂志》1卷6号(《外交报》),《论日俄战争足以正政论之谬》,《东方杂志》2卷2号(译日本《东方协会会报》),《论日胜为宪政之兆》,《东方杂志》2卷6号(《中外日报》),《论文明潮流之循环》,《东方杂志》2卷9号(《罘报》),《论目前时局之危》,《东方杂志》2卷11号(《南方报》)等。
    4《中国衰弱非日本之福说》,《东方杂志》1卷10号(《大公报》)。
    5《论自强图存》,《东方杂志》2卷6号(《新闻报》)。
    1放士:《论雪国仇宜先励国耻》,《东方杂志》1卷4号。
    2谷音:《论政府对待外人宜力戒迂缓之策》,《东方杂志》2卷3号。
    3华生:《论国家依赖第三国之无益》,《东方杂志》1卷8号。
    4时造:《论殖民政策》,《东方杂志》2卷9号。
    5匀士:《论中国近日权利思想之发达》,《东方杂志》2卷8号。
    6勇立:《论排外不宜有形迹》,《东方杂志》3卷12号。
    7《论今日与战国之异同》,《东方杂志》1卷4号(《外交报》)。
    8分别可见《论波兰人谋自立》,《东方杂志》1卷3号(《同文淀报》),《论德国东方海底电线之计划》,《东方杂志》1卷6号(“交通”,《时报》),《综论甲辰年大事》,《东方杂志》2卷2号(《汉口日报》),《论英国与殖民地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3号(《时报》),《论中俄与世界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7号(《外交报》),《续论中俄与世界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12号(《外交报》)。此外还有,《论中国前途之无望》,(《东方杂志》1卷9号,《警钟报》)认为中国面临的瓜分之祸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仇外心理。《论中国内政外交失败之原因》(《东方杂志》2卷10号,《时报》)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专制制度。《论秘密之害》(《东方杂志》2卷5号,《中华报》),《论日胜为宪政之兆》,《东方杂志》2卷6号(《中外日报》),《论 中国民气之可用》,《东方杂志》2卷9号(《时报》),《论今年之多事》,《东方杂志》2卷9号(《中外日报》)等。
    1《论议废美洲禁止华工条约之结果》,《东方杂志》1卷5号(《岭东日报》),《论各国保全中国之不可恃》,《东方杂志》2卷3号(《外交报》),《论中国前途之可危》,《东方杂志》2卷9号(《时报》)。
    2《历史上黄白二种之竞争》,《东方杂志》3卷13号(《岭东日报》),《论国民当略知外交》,《东方杂志》3卷13号(《外交报》),《论今日国民思潮之趋势宜进以毅力》,《东方杂志》5卷4号(《舆论日报》,《论中国缺乏政治家》,《东方杂志》5卷4号(《津报》)。
    3《论中国救亡之策》,《东方杂志》4卷7号(《中外日报》),《论列强瓜分中国之势已成》,《东方杂志》4卷8号(《中外日报》)。
    1《一千九百五年寰瀛大事总述》,《东方杂志》3卷3号(《外交报》)。
    2《中国土地人民之问题》,《东方杂志》3卷7号(《南方报》)。
    3《论条约批准拒阻之法理》,《东方杂志》3卷8号(“外交”,《北洋学报》),《论美国设裁判所于上海并先考英国在上海设裁判所之原起》,《东方杂志》3卷8号(“外交”,《南方报》)。
    4《海关税论略》,《东方杂志》3卷8号(“财政”,《商务官报》),《论治外法权不合于国际法理》,《东方杂志》3卷9号(“外交”,《北洋学报》),《刑部议复左给谏奏驳上海会审刑章折书后》,《东方杂志》3卷9号(“内务”,《新闻报》)。
    5《中日改约问题与最惠国条款》,《东方杂志》4卷2号(“外交”,《新民丛报》)
    6《论保守土地主权及路矿利权为国民惟一之天职》,《东方杂志》4卷11号(《神州日报》)。
    1相关文章有《论今日所处之世界》,《东方杂志》4卷10号(《津报》),《论国家之竞争力》,《东方杂志》4卷6号(《时报》),《太平洋问题》,《东方杂志》7卷4号(译《太阳报》)。
    2相关文章还有,《论今日世界所研究国际法之要端》,《东方杂志》3卷10号(《外交报》),《日本管理侨居关东州人民规则》,《东方杂志》3卷10号(“外交”,《东京日日新闻》),《论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性质之区别》,《东方杂志》3卷13号(“外交”,《北洋官报》),《论消释教案之机会》,《东方杂志》4卷7号(“宗教”,《南方报》),《论日本传布佛教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9号(“宗教”,《日报》),《论列强竞争之前途与应付之法》,《东方杂志》4卷12号(“外交”,《外交报》),《治外法权释义》,《东方杂志》4卷11号(“外交”,《南方报》),《论日英俄法各协约与中国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11号(“外交”,《神州日报》),《论英俄协约与西藏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11号(“外交”,《申报》)等。
    3楚青:《论政府不可自弃》,《东方杂志》1卷3号。
    4蛰生氏:《论滇事》、《论滇缅界事》,《东方杂志》3卷8号;《述法人窥伺云南之由来》,《东方杂志》4卷8号;《间岛新调查》,《东方杂志》5卷12号:《治藏条陈》,《东方杂志》,《东方杂志》7卷2号。
    5《论中国不宜委弃西藏》,《东方杂志》1卷2号(《外交报》)。
    6分别可见《论藏英交涉》,《东方杂志》1卷4号(日本报),《论英国经营西藏之政略》,《东方杂志》1卷6号(《中外日报》),《英藏交涉沿革小史》,《东方杂志》5卷12号(“调查一”,《云南杂志》)。
    1《论英国经营西藏之政略》,《东方杂志》1卷6号(《中外日报》),《论政府宜急筹处置西域之实力》,《东方杂志》1卷12号(《时报》),《筹藏论》,《东方杂志》2卷10号(《南方报》)。
    2《藏事卮言》,《东方杂志》6卷1号(《舆论日报》)。
    3另如《西藏之宗教民俗》,《东方杂志》5卷12号(《中外日报》),《中国经营西藏谈》,《东方杂志》5卷8号(《日本朝日新闻》)等文章。此外,介绍法国入侵中国西南的文章有《论法国在中国之举动》,《东方杂志》1卷10号(《警钟报》),《论中国南部之可危》,《东方杂志》1卷10号(《警钟报》),《论法人有侵略两粤之近因》,《东方杂志》1卷12号(《时报》)等。
    4相关文章有《论甘肃新疆于中国之关系》,《东方杂志》2卷10号(《中外日报》),《国家今日急宜经营西北说》,《东方杂志》5卷6号(“内务”,《神州日报》),《多伦诺尔记》,《东方杂志》5卷10号(“调查”,《岭东日报》译口本剑虹生原著),《库恰路互市原委考》,《东方杂志》5卷10号(“调查”,《津报》),《新疆省旅行谈》,《东方杂志》5卷12号(“调查一”,《舆论日报》),《论中国宜速谋对俄之方法》,《东方杂志》7卷6号(《神州日报》)。
    5分别可见《论东三省自治》,《东方杂志》1卷10号(《中外日报》),《论东三省终宜开放》,《东方杂志》2卷8号(《时报》),《日本管理侨居关东州人民规则》,《东方杂志》3卷10号(“外交”,《东京日日新闻》),《满洲实业谈》,《东方杂志》4卷6号(“实业”,《新闻报》),《国家今日急宜经营西北说》,《东方杂志》5卷6号(《神州日报》),《德人经营青岛之成绩》,《东方杂志》5卷7号(“言论”,《美国评论之评论报》),《多伦诺尔记》,《东方杂志》5卷10号(“调查”,《岭东日报》译日本剑虹生原著),《库恰路互市原委考》,《东方杂志》5卷10号(“调查”,《津报》。
    1《论今年之多事》(《中外日报》),《东方杂志》2卷9号。
    2相关文章还有,《日本报纸之安奉铁路谈》,《东方杂志》6卷9号(《时报》),《论日本不待我政府之许可遂改筑安奉铁道事》,《东方杂志》6卷9号(《神州日报》),《论日本传布佛教之关系》,《东方杂志》4卷9号(《中外日报》)。
    1杜亚泉实际主编《东方杂志》,约在1909到1919年底。考虑到中国社会发展对杂志内容的影响,笔者这里将1911到1919年间的《东方杂志》,称为杜亚泉时期的《东方杂志》。
    2张星娘:《欧化东浙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8-49页。
    1杜春和编:《胡适家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77页。
    2《荣德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9、76、86页。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43页。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724页。
    1甘作霖译:《论新闻纸之道德》(《大西洋月报》),《东方杂志》11卷1号。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230页。
    3方汉奇、张之华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2版,第152页。
    4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限,学术界认识有一定分歧。周策纵从相对宽泛的意义上,分析“五四运动”的含义,论述了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观点,并认为新文化运动包含于“五四运动”之中,而“五四运动”“事实上它是中国在经历了上一世纪西方的冲击后,实行变革以适应现代世界的漫长历程中的一个关键却又巨变迭起的时期”,其中的主要政治事件,在时间上主要指1917到1921年。同时认为,应看到之前的1915的新思想的萌发、之后1922到1923年间的各类文化论争,所以在时间上不应有严格的限制。([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张玉法则明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为1915到1923年。(张玉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闻与言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4年6月第23期)史全生等人则认为1912到1927年,为民国文化史的开始与形成时期,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新文化运动阶段为1915到1919年。(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史(上)》,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19页)李良玉认为新文化运动起源于戊戌变法,而“五四运动”所包含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发生于1915到1921年。(李良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全盘反传统问题——兼与林毓生先生商榷》,《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制度文化、激进改革与政治合法性——纪念戊戌变法110周年》,《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0期)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957页。
    1济徽:《从出版界窥见的知识界》,《东方杂志》19卷9号。
    2余时英:《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3方光华:《刘师培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4参郑师渠:《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宋学勤:《梁启超:‘从域外反观国内’的比较研究思路》,《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等。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955页。
    6《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74页。
    1《东方杂志》的社会影响,从1904年和1908年的“售例”对比,可见《东方杂志》的代售处已经从早期主要9个省份(另有日本),扩大为全国22个省份(另有日本、美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1《本志大改良》,《东方杂志》8卷1号。
    1括号中数字,为笔者初步统计的作者各自的作品数。
    2这一时期的作品总量,约计2157篇(不含连载文学作品约16篇,不含“内外时报”约1075篇、12卷至16卷“法令”约有361篇。另外,“科学杂俎”计为1篇。)笔者在本文中,将《东方杂志》某一时期内个人作品超过3篇者,称为主要作者。同时,以个人作品数量占相应时期的作品总量的1%(含)以上者为重要作者。特此说明。
    3不包括“文苑”、“小说”、“内外时报”、“法令”、“时事日志”。括号中数字,为笔者初步统计的作者各自的作品数。作者及其有关笔名,将在下文相关部分交待,主要参考朱宝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编印)等。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78页。
    1许家庆:《巴尔干战争初期之欧洲心理状态》(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8号。
    2许家庆:《巴土媾和会议》,《东方杂志》9卷10号。
    3许家庆:《土耳其政变及巴土和议之决裂》,《东方杂志》9卷12号。
    4许家庆:《欧洲最近之外交》(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0卷5号。许家庆,生卒不详,于《东方杂志》的最早的译作,为8卷3号的《论蒙古之羊毛事业》,最后发表于《东方杂志》的文章见于13卷12号,共约计173篇,可以说明,此人约于1916年底离开《东方杂志》。许家庆的作品,主要内容可分两方面,一是记录巴尔干战争,二是介绍世界各国动荡的政局,其他文章多围绕这两方面。
    1许家庆:《地中海之今昔观》(译《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2号。
    2许家庆:《列强均势之由来及将来》(译日本《中外公论》),《东方杂志》13卷2号。
    3按:《柏林条约》是柏林会议(1878年6月13日—7月13日)的最终议定书。当时主要参会国有英国、奥匈帝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其主要内容是确认原属奥斯曼帝国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独立;而保加利亚则获得自治权,但仍然由土耳其统治。这一条约导致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三国,先后于1881年、1882年及1910年建立自己的王国,保加利亚在1885年与东鲁梅利亚合并,并在1908年获得独立,奥匈帝国则在同年吞并波黑(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省,触发了波斯尼亚危机。
    1许家庆:《巴尔干风云录》(节译日本《日日新闻》),《东方杂志》9卷7号。
    2章锡琛:《从文明史国际史上观察欧洲战争》(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1卷5-6号。述评“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外交者,另有,詹麟来:《日英同盟之将来》,《东方杂志》8卷1号。《欧洲外交之大势》,《东方杂志》8卷1号。《最近欧洲各国之外交政策》,《东方杂志》8卷2号。《外交之新局》,《东方杂志》8卷3号。蓬仙:《俄国之极东政策》(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东方杂志》8卷4号。杜山佳:《英日同盟改订与英美公判条约》,《东方杂志》8卷6号。甘永泷:《欧亚之关系》,《东方杂志》8卷6号。孙祖烈:《欧洲与近东之战争》,《巴拿玛运河问题之外交》,《东方杂志》9卷11号。张文生:《战后之欧罗巴》,《东方杂志》12卷7号。张君劢:《欧东新战区之外交潮流》,《东方杂志》13卷1-3号。申风章:《论欧洲战事与俄国革命之关系》,《东方杂志》14卷5号。罗罗:《欧洲和会之结局》,《战后欧洲列国之新形势》,《东方杂志》16卷8号。高劳:《国际联盟之成立与日英同盟之将来》,《东方杂志》16卷9号。等。
    3许家庆:《巴尔干问题之经过》,《东方杂志》10卷5号。相关文章还有《意土战争之现状》,《东方杂志》9卷2号。《意土讲和之始末》(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7号。《巴尔干战争初期之欧洲心理状态》(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8号。《巴土战争记》,《东方杂志》9卷9号。《巴土媾和会议》,《东方杂志》9卷10号。《土耳其政变及巴土和议之决裂》,《东方杂志》9卷12号。《巴尔干问题之经过》,《东方杂志》10卷4—5号。《纪奥皇储游英》,《东方杂志》10卷7号。《巴尔干诸国之新境界》(译日本《地学杂志》),《东方杂志》10卷9号。《波斯问题之新局面》(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9号。《巴尔喀之将来与俄国》(译口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11号。《巴尔干之新形势》,《东方 杂志》11卷2号,等。
    1许家庆:《巴尔干问题之破裂》,《东方杂志》9卷6号。
    2许家庆:《欧洲战乱小史》(节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2卷1—4号)。在《东方杂志》,杜亚泉、甘永龙等人多介绍欧战进程。杜亚泉曾以“高劳”的署名,较早关注列强争夺非洲北部势力范围等。甘永龙,生卒不详,他的第一篇译文可见之于《东方杂志》第5卷7号《各国经营海军论》”(译纽约《文汇报》),最后一文是16卷11号的《论洋行买办制之利害》(译伦敦《经济学报》),除了本名外,先后还有甘作霖、日永泷、作霖3个主要笔名。可以说明,甘永龙约于1908年到商务印书馆,主要从事《世界大事记》之类的资料编辑工作,1919年左右离开。他在《东方杂志》发表的文章先后共100多篇(含连载数),其中第8卷到16卷约为99篇,主要译自欧美国家的报纸杂志等材料。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新科技和新发明等内容,还翻译了小说“薄幸女”(12卷到13卷5号连载)。相关内容,笔者这里不多介绍。许家庆的相关作品另有《从战术上评论欧洲战争之经过》(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1卷6号。《意大利加入战局之推测》,《东方杂志》12卷6号。《对于欧战终局之观念》(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2卷6号。《巴尔干与欧洲战争》(译《欧洲战争实记》),《东方杂志》12卷10号。《对于巴尔干及苏彝士之德国外资政策》(译《近东之面面观》),《东方杂志》12卷11号。《大战中罗马教皇之态度》(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2卷12号。《土德关系与巴尔干之向背》(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2卷12号。《大战争与妇人问题之将来》(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3卷2号。《大战争中中立国之态度》(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2号。《欧洲交战国持久力之比较》(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5号。《中立之报酬》(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5号。《土耳其与印度》(译土耳其《周刊》杂志),《东方杂志》13卷6号。《大战争与男女之关系》(瑞士谒令开原著),《东方杂志》13卷11号,等
    3许家庆:《法国新内阁》(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8卷10号。《德国内阁之动摇》,《东方杂志》9卷1号。许家庆述评世界动荡的相关文章另有《纪俄相司徒雷平被害事》,《东方杂志》8卷9号。《葡国新政府之承认》(译日本《朝日新闻》),《东方杂志》8卷9号。《二十世纪之政治问题》(译日本《新日本》),《东方杂志》8卷10号。《露漱芬都斯克娜夫人之自白》(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9卷1号。《英国煤矿工人之同盟罢业》(口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9卷2号。《日本第十一次众议院总选举之结果》,《东方杂志》9卷3号。《土耳其政界之见风潮》,《东方杂志》9卷4号。《英国女子参政党之分裂》(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8号。《西班牙首相喀那利亚斯遇害记》,《东方杂志》9卷10号。《印度总督哈亭其遇险记》,《东方杂志》9卷10号。《法国内阁之更迭》,《东方杂志》9卷11号。《英国女子参政案之顿挫》(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11号。《土耳其政变及巴土和议之决裂》,《东方杂志》9卷12号。《希腊王之暗杀》(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9卷12号。《法兰西新内阁之辞职》(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9卷12号。《西班牙王遇险记》,《东方杂志》10卷1号。《美国加利佛尼亚州之排日问题》,《东方杂志》10卷1号。《葡萄牙之内乱》,《东方杂志》10卷1号。《比利时之同盟罢工》,《东方 杂志》10卷2号。《墨西哥之内乱与美墨之交涉》,《东方杂志》10卷7号。《法国巴索内阁之辞职及其继任者》,《东方杂志》10卷7号。《西班牙自由党内阁之辞职》(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8号。《意大利之总选举》(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8号。《法兰西共和党之分裂》(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0卷10号。《拿坡伦正统相续者之产生》(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10号。《墨西哥之内讧》(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10号。《俄国可可祝甫内阁之辞职》,《东方杂志》10卷11号。《论法国总选举》(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0卷11号。《美墨之交涉》,《东方杂志》11卷1号。《法国陶梅古内阁之辞职及其继任者》,《东方杂志》11卷3号。《亚尔巴尼亚最近之事变》,《东方杂志》11卷3号。《法兰西举国一致内阁》,《东方杂志》11卷5号。《法国喀罗夫人公判余闻》,《东方杂志》11卷5号。《墨西哥内乱之近状》,《东方杂志》11卷6号。《意大利内阁之更迭》,《东方杂志》12卷4号。《英国联合内阁成立之由来》,《东方杂志》12卷8号。《葡萄牙之政变》,《东方杂志》12卷9号。《墨西哥内乱与美墨之交涉》,《东方杂志》12卷11号。《他国君位继承事件与干涉》(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2卷12号。《海地总统被戕记》,《东方杂志》12卷12号。《葡萄牙新总统之选举》,《东方杂志》13卷1号。《论他国内乱时交战团体之承认》(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4号。《美国派兵入墨记》(译日本《日日新闻》),《东方杂志》13卷6号。《论新嘉坡暴动案》(日本《太阳报》),《东方杂志》13卷6号。《爱尔兰叛乱之真相》(日本《日日新闻》),《东方杂志》13卷8号,等。
    1君实:《论战后之世界和平耐久策》(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4卷8号。君实,生卒不详,原名很可能是周默。据《张元济年谱》记:周子美为“南浔嘉业堂管理人”,1929年9月23日,张元济接周子美一信,主要记述周本人参观东方图书馆的观感。另据朱宝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中记,笔名为“君实”者有三人,即周然、刘光、王修慧。笔者对比这两则资料,认为与商务印书馆有直接关系的“君实”,很可能即为周然,又名子美、延年。录此存疑。君实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译文见于14卷2号《论中国之革命运动》,译自日本《东方时论》,前后共发表约137篇,其中有12篇分布在17卷1号至18卷14号,说明此人很可能于1921年离开《东方杂志》。君实的文章,从内容上看,种类较杂,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1许家庆:《欧战平和之预言》”(译日本《日口新闻》),《东方杂志》12卷5号。
    2许家庆:《欧战之主因与旧式政策之灭亡》(节译英国杂志),《东方杂志》13卷10号。
    3愈之:《人类能消灭战争乎》(Harold Begbie原著),《东方杂志》14卷10号。
    4君实:《国家主义之根本的批评》(Edward Krehbiel原著),《东方杂志》15卷3号。
    1陈启天:《平和之究竟》,《东方杂志》15卷12号。
    2秉志:《和平真谛》(美国康耐尔大学James G·Needham),《东方杂志》16卷3号。
    3章锡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会稽(今绍兴)马山乡人。近代著名出版家、开明书店创始入。1912年1月由杜海生(按:杜亚泉的族叔)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工作,1921年任《妇女杂志》主编。1925年底离开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创办《新妇女》杂志,并筹办开明书店。章锡琛幼时自学过英文、日文,在《东方杂志》的第一篇译文为9卷4号的《欧美各国小学教员待遇法》,译自《新日本》杂志,先后共有作品计 约124篇。这一时期章锡琛的作品,除了介绍新科技、新发明等文章,比较有特点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关注极端国家主义、尤其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相关言行,二是强调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调适。日本军国主义的有关述评,笔者所见还有如佩玉:《日本之军国主义》(《东方杂志》8卷4号),许家庆:《日本大隈伯之实力外交论》(《东方杂志》12卷4号),等。这些作者远不如章锡琛对日本军国主义言行的系统关注。另需说明的是,钱智修等人的翻译作品,主要来自欧美报刊资料。与之不同的是,许家庆、君实、章锡琛等三人,在《东方杂志》主要以翻译日本报纸杂志为主。在这一时期,他们三人的作品总数分别约有173、125、124篇,其中源于日本报纸杂志的,分别约有101、94、95篇。他们翻译的材料,主要是日本人述评西方社会相关问题的文章,但其中直接反映日本社会情况的并不多,分别仅约为14、7、18篇。从作品的来源看,许家庆有关时事政治的述评,多译自日本的《太阳杂志》、《外交时报》、《新日本杂志》等少数几种刊物,而君实的作品来源则更广泛。另外,章锡琛有关极端国家主义的相关作品另有《从文明史国际史上观察欧洲战争》(译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1卷5—6号。《大战争后之平和运动》(译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1卷6号。《德国妇女问题之特征》(译日本《东亚之光》),《东方杂志》11卷6号。《德法人之特长》(译日本杂志),《东方杂志》11卷6号。《论统治殖民地之两大主义》(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2卷1号。《德意志之将来》(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2卷2号。《欧战之思想战争》(译日本《廿世纪》),《东方杂志》12卷2号。《战争绝灭论》(节译西报),《东方杂志》12卷2号。《大日耳曼主义与大斯拉夫主义》(英国人屠赉俅原作),《东方杂志》12卷3—-4号。《国际关系之人种问题》(美国《大众科学月刊》),《东方杂志》12卷4号。《德意志教育之特色》(日本《欧洲战争实记》),《东方杂志》12卷6号。《世界目前之两大滑稽》(译自《日本及日本人》),《东方杂志》12卷6号。《德人在俄国之势力》(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3卷1号。《欧亚两洲未来之大战争》(德国台利史原著),《东方杂志》13卷1号。《德国勤朴风习之养成》(吉野作造《新日本》),《东方杂志》13卷1号。《国民意志与国民政策》(译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3卷11—12号。《德意志思想关于民族主义之变调》(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3卷11号,等。
    1君实:《日人对于中日亲善之意见》(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4卷3号。
    2述评日本国内政治动荡的相关作品,如章锡琛:《记日本大政变》,《东方杂志》9卷11号。《日本政界之风潮》,《东方杂志》11卷1号。《日本要求事件之解决》,《东方杂志》12卷6号。《记日本第三十六回之帝国会议》,《东方杂志》12卷8号。《记日本内阁之改组》,《东方杂志》12卷10号。《南满铁路论》,《东方杂志》13卷3号。《日人联络南洋华侨之意见》,《东方杂志》13卷8号,等。
    1君实:《亚细亚主义》(译日本《亚细亚评论》),《东方杂志》14卷10号。
    2章锡琛:《大亚细亚主义之命运》(日本《新日本》杂志),《东方杂志》13卷5号。
    3君实:《中日亲善之根本义》(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4卷9号。
    1章锡琛:《日本大限伯爵之东方平和论》(大隈伯原作),《东方杂志》10卷12号。
    2章锡琛:《日本之军国主义》(《日本及日本人》),《东方杂志》12卷6-7号。
    3君实:《日人对于中日亲善之意见》(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4卷3号。
    1君实:《中日亲善之根本义》(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4卷9号。
    2甘永泷:《欧亚之关系》(译《太晤士星期报》),《东方杂志》8卷6号。
    3可参高劳:《支那革命之成功与黄祸》,《东方杂志》8卷6号。甘永龙:《欧亚之关系》(节译字林西报),《东方杂志》8卷6号。钱智修:《黄祸论》,《东方杂志》9卷2号。
    4杜山佳:《英日同盟改订与英美公判条约》,《东方杂志》8卷6号。
    5君实:《太平洋之霸权与美国之外交》(译西报),《东方杂志》14卷6-7号。
    6许家庆:《战后远东列强之地位》(译日本《太阳报》),《东方杂志》13卷10号。
    1章锡琛:《忍辱负重》,《东方杂志》12卷4号。相关文章还有《辟战争哲学》(节译《日本及日本人》),《东方杂志》12卷4号。《力与道理》(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2卷9号。《日本统治台湾制度之商榷》(译永井柳太郎原著《新日本》),《东方杂志》13卷4号,等。
    2君实:《大战争与社会问题》(译日本《东亚之光》),《东方杂志》15卷7号。
    3章锡琛:《欧美劳动者之独立自助运动》(日本《新日本杂志》),《东方杂志》10卷9号。
    1许家庆:《战争与劳动家》(译《新日本》),《东方杂志》12卷8号。
    2章锡琛:《欧洲战争与劳动运动》(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3卷7-8号。关注劳动问题者还有君实等人,如君实:《美国劳动者运动之趋势》(日本《国民经济杂志》),《东方杂志》14卷12号。《英国劳动党与社会改造》(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6卷3号。《产业组织之统一主义》(日本《新时代杂志》),《东方杂志》16卷7号。《职工组合概论》(译日本《国民经济杂志》),《东方杂志》16卷7号。等。
    3君实:《俄国之土地分给问题》(日本《国家学会杂志》),《东方杂志》15卷9号。
    1君实:《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之变迁》(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5卷4号。君实的相关作品还有《乌克兰问题之开展》(译日本《外交时报》),《东方杂志》15卷5号。《俄国过激派统治之内容》(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6卷7号。等。
    2君实:《过激主义与民主主义之对抗》(译日本《新公论》),《东方杂志》16卷8号。
    3君实:《过激思想及其防止策》,《东方杂志》16卷6号。
    1按:今人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最早代表人物,是16-17世纪的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等人,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的代表人物为摩莱里(1717-1778年),19世纪初的代表人物为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年)等人。
    2君实:《社会主义之检讨》(译日本《中外》杂志),《东方杂志》16卷9—11号。
    3张文生:《欧战中之民食问题》(译美国《评论之评论》),《东方杂志》12卷8号。这一时期有关社会救助活动的述评,另可见君实:《职业介绍所论》,《东方杂志》14卷4—5号。《红十字事业与战争》,《东方杂志》15卷8号。《马尔桑斯人口价值之失坠》,《东方杂志》15卷8号。《劳动者疾病保险制度》(日本《国家学会杂志》),《东方杂志》16卷3、5、6号。《大工业组织与新徒弟制度》,《东方杂志》16卷11号,等。江学辉:《残废兵士之救济》,《东方杂志》16卷2号。
    4许家庆:《英国煤矿工人之同盟罢业》(日本《太阳报》),《东方杂志》9卷2号。
    5君实:《新时代之形势》(译日本《开拓者》),《东方杂志》14卷8号。介绍欧洲各国社会新现象的另如,王我藏:《欧洲秘密谈》,《东方杂志》8卷6号至9卷2号,等。
    6君实:《战争之建设》(日本《中外杂志》,《东方杂志》15卷9号。
    1章锡琛:《各国之红十字事业》,《东方杂志》12卷8号。另参http://baike.baidu.com/view/56596.htm
    2章锡琛:《风靡世界之未来主义》(日本《新日本杂志》,《东方杂志》11卷2号。
    3章锡琛:《寻绎理趣之乐》,《东方杂志》10卷6号。
    4章锡琛:《浪漫主义》,《东方杂志》12卷9号。
    5章锡琛:《贮蓄》,《东方杂志》12卷10号)
    6章锡琛:《贫与穷》,《东方杂志》12卷10号。
    7章锡琛:《新乐天观》,《东方杂志》10卷7号。
    8章锡琛:《都市集中与农村集中》,《东方杂志》12卷9号。相关的译述文章还有《新唯心论》(译《万朝报》),《东方杂志》9卷8号。《文明国下之秘密岛》(译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0卷9号。《身心合一论》(译日本《修养世界》),《东方杂志》10卷9号。《科学与道德》,《东方杂志》12卷8号。《笑之研究》(译日本《东洋哲学》杂志),《东方杂志》13卷10号。《日相大隈重信对于我国之忠告》(译《新日本》),《东方杂志》13卷8号。《中国民族性论》(译日本《中央公论》),《东方杂志》14卷1号,等。
    1君实《輓近之神秘主义》(日本《太阳杂志》),《东方杂志》16卷3号。杜亚泉时期介绍现代社会思潮的作品,另如欧阳溥存的《社会主义》,《东方杂志》8卷12号。《社会学与社会主义》,《东方杂志》8卷12号。励志斋主的《进化论之研究》,《东方杂志》10卷8号。达权《德国与孟禄主义》,《东方杂志》12卷3号。家义的《个位主义》,《东方杂志》13卷2号。杨昌济的《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东方杂志》13卷2—4号。张东荪的《贤人政治》,《东方杂志》14卷11号。樊炳清的《进化与进步》,《东方杂志》15卷3号。刘少少的《哲理学说与伦理学说》,《东方杂志》15卷9号、16卷12号。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东方杂志》15卷9—11号。抑庵的《科学精义》,《东方杂志》15卷10—12号。林任的《开明专制主义之失败》,《东方杂志》16卷1号。李石曾的《互助论》,《东方杂志》16卷5—10号(克洛包得金著),君实的《英国之自由主义》,《东方杂志》16卷9号。等。
    2相关作品有《中国锑业现状》,《东方杂志》10卷6号)。《余之矿政观》,《东方杂志》12卷5号。《石炭论,《东方杂志》14卷3—5号,等。
    1钱智修:《不求甚解》,《东方杂志》16卷3号。
    1高劳:《银行团借债及垫款之交涉》,《东方杂志》9卷1号。
    2钱智修:《说政治家》,《东方杂志》9卷12号。
    3伧父:《国家自卫论》,《东方杂志》12卷4号。
    4钱智修:《说体合》,《东方杂志》10卷7号。
    5伧父:《天意与民意》,《东方杂志》13卷7号。
    1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东方杂志》13卷2号。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85-186页。
    2《张元济日记》(下),第709页。 1《张元济年谱》,第43页。
    2诚如一则:“(1919年八月十九)余查得,华信爱国布厂所出爱国布,可做书面布,即知鲍包,终恐不甚适用,属令先寄样布一二匹来。晚告赵廉臣转达。余嘱树源估算,西洋书面布每方寸三厘二,爱国布每方寸三厘四。”《张无济日记》(下),第632页。
    3化鲁:《我们的两条路》,《东方杂志》20卷22号。
    1景藏:《今后杂志界的任务》,《东方杂志》16卷7号。
    2景藏:《时代错误》,《东方杂志》16卷10号。
    1景藏:《我之新思想观》,《东方杂志》16卷12号。
    2朱调孙:《研究新旧调和论之必要及其方法》,《东方杂志》17卷4号。
    3陈嘉异后来另有《李宁之乌托邦》、《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社会主义与进化论之关系》等作品,分别见于《东方杂志》17卷23号、18卷1-2号、18卷9号。
    1管豹:《新旧之冲突与调和》,《东方杂志》17卷1号。
    1朱调孙:《研究新旧调和论之必要及其方法》,《东方杂志》17卷4号。
    2王水公:《新与旧》,《东方杂志》17卷3号。
    3高瞻:《论禁白话文》,《东方杂志》17卷2号。
    1周贤:《为什么》,《东方杂志》17卷2号。
    2金兆梓:《我之社会改造观》,《东方杂志》17卷12号。
    3罗敦伟:《我国学术思想的解放》,《东方杂志》17卷13号。
    4胡适:《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东方杂志》17卷13号。
    1三无:《新旧势力之强弱与文化转移期之关系》,《东方杂志》17卷17号。
    2君实:《新文化之内容》,《东方杂志》17卷19号。
    1蒋梦麟:《何谓新思想》,《东方杂志》17卷2号(“时论介绍”)。
    2章上钊:《新思潮与调和》,《东方杂志》17卷2号(“时论介绍”)。
    3《梁任公在中国公学之演说》,《东方杂志》17卷6号(“时论介绍”)。
    1玉麟:《东西两洋文化之比较观》,《东方杂志》18卷9号。
    2慧心:《新文化前途之消极的乐观》,《东方杂志》18卷12号。
    1董贞柯:《中国与西洋》,《东方杂志》18卷16号。
    2张君劢:《欧洲文化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东方杂志》19卷3号。
    3抗父的:《最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东方杂志》19卷3号。这类文章还有子贻的《东西文化的结合》(印度台莪尔著,按:台莪尔今译作泰戈尔,《东方杂志》19卷10号,)等。同时主要作者如钱智修,还有《不要向旧的轨道上走》(《东方杂志》19卷8号)等文章。《东方杂志》照样登载主张国粹论的作品,如陈嘉异《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东方杂志》18卷1-2号),但钱智修则以《文化发展之径途》(《东方杂志》18卷2号)等加以批驳。
    4罗家伦:《精神破产之民族》,《东方杂志》19卷1号。
    5丐尊:《误用的并存和折中》,《东方杂志》19卷10号。
    1为行文方便起见,这三个时段分别以上、中、下来标识,如第一阶段称为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上)或钱智修时期(上),其它以此类推。
    1W:《战后之世界病》,《东方杂志》17卷14号。
    2坚瓠:《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20卷24号。
    1景藏:《政治上之习惯》,《东方杂志》17卷5号。
    2转引自谢保成:《郭沫若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1君实:《新文化之内容》,《东方杂志》17卷19号。
    2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东方杂志》19卷3号。
    3《毛泽东早年文稿》,第332页。
    4《毛泽东早年文稿》,第474页。
    5昔尘:《文化运动之分功》,《东方杂志》17卷22号。
    6《毛泽东早年文稿》,第364页。
    1括号中的数字,为每位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总数。
    1括号中的数字,为每位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总数。
    2黄惟志于1921年加盟《东方杂志》,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离开,他的作品,首先出现于《东方杂志》第18卷3号,持续到28卷24号。在1921到1923年间,共发表68篇,其中,1921到1922年主要为文艺评论等,1923年后则多为时事述评。其68篇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述评世界政治时事,约40篇,二是评论俄国及民族独立运动,约18篇,三是文艺评论,约10篇。
    1端六:《国际联盟之前途》,《东方杂志》17卷23号。幼雄相关述作还有:《国际联盟第一次议会概况》,《东方杂志》18卷3号,《国际联盟第四次大会之经过》,《东方杂志》20卷20号,等。这一时期其它人相关的记述还有《国际联盟第一次大会始末记》,《东方杂志》18卷11号。《国际联盟第二次议会之议题》,《东方杂志》18卷12号。《国际联盟第二届议会之开幕》,《东方杂志》18卷17号。《国际联盟解决上部西里西亚问题》,《东方杂志》18卷22号,等。
    2胡愈之认为,国际联盟及华盛顿会议等,在谋求世界和平等问题上,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相关作品内容见前文,如罗罗:《国际联盟议会闭幕之感想》,《东方杂志》18卷1号等。
    3端六:《国际政局之重要发展》,《东方杂志》18卷13号。
    4张闻天:《赔款与战债(旧金山通信)》,《东方杂志》20卷3-4号。
    5幼雄:《对德赔偿会议的破裂》,《东方杂志》20卷1号。
    1潘公展:《德国赔偿问题之纠纷》,《东方杂志》19卷13、14号。
    2化鲁:《欧洲的危局急了》,《东方杂志》20卷1号。
    1幼雄:《洛桑会议的变幻》,《东方杂志》19卷24号。
    2幼雄:《洛桑会议的变幻》,《东方杂志》20卷1号。
    3幼雄:《洛桑会议终于破裂》,《东方杂志》20卷2号。
    4幼雄:《洛桑会议的死灰复燃》,《东方杂志》20卷4号。
    5潘公展:《俄德条约之酝酿与成立》,《东方杂志》19卷14号。
    6幼雄:《英俄交涉》,《东方杂志》20卷8号。
    7张闻天:《赔款与战债(旧金山通信)》,《东方杂志》20卷3-4号。
    1竺可桢:《欧洲之现势与将来之危机》,《东方杂志》18卷9号。
    2法西斯主义(fascism)是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的独裁制度和思想体系(另可参http://baike.baidu.com/view/82922.htm)
    3可参W:《意大利工场管理法之革新计划》,《东方杂志》18卷13号。
    4W:《意大利之棒喝团及反社会主义运动》,《东方杂志》18卷14号。
    5尚一:《意大利政潮之解剖》,《东方杂志》19卷20号。
    6尚一:《破坏主义的棒喝团》,《东方杂志》19卷19号。
    7化鲁:《德国也有棒喝团革命》,《东方杂志》20卷4号。
    1《般哈提之第二大战说》,《东方杂志》18卷1号。
    2江亢虎:《新欧洲游记》,《东方杂志》19卷13号。
    3化鲁:《美国的三K党》,《东方杂志》19卷19号。述评欧洲战争危险者另有,顾润卿:《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东方杂志》17卷8号,等。
    4化鲁:《西班牙的棒喝团革命》,《东方杂志》20卷19号。这一时期,有关世界极端势力的述评另有尚-《乔治内阁之失败与英国政界之穷途》,《东方杂志》19卷19号。鸣田:《日本社会运动之现状》,《东方杂志》18卷6号。端六:《英国煤矿罢工之教训》,《东方杂志》18卷1号。于世秀:《上西里西亚问题与欧洲列强之关系》,《东方杂志》18卷20号。于世秀:《续记上西里西亚问题》,《东方杂志》18卷21号。化鲁:《西班牙选举与内政》,《东方杂志》20卷19号,等。
    1端六:《英日同盟》,《东方杂志》17卷15号。
    2幼雄:《英美海军势力集中到太平洋来了》,《东方杂志》20卷11号。
    3黄惟志:《华盛顿会议纪事》,《东方杂志》19卷1、3号。
    1张梓生:《青岛接收及其交涉之经过》,《东方杂志》20卷1号。
    2南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东方杂志》20卷4号。
    3梓生:《日本改变对华态度的观察》,《东方杂志》19卷6号。
    4谢晋青:《日本民族性底研究》,《东方杂志》19卷18-20号。
    1百如:《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F. H. Simonds原著)》,《东方杂志》18卷23号。
    2幼雄:《国际联盟与华盛顿会议(R. B. Foodick),《东方杂志》18卷23号。
    3济民:《太平洋会议之性质及其与中国之关系》,《东方杂志》18卷18-19号。
    1瞿世英:《太平洋问题与太平洋会议》,《东方杂志》18卷18-19号。
    2孙几伊:《太平洋会议之面面观》,《东方杂志》18卷18-19号。
    3端六:《新银行团》,《东方杂志》17卷15号。
    1谢芳桂:《门户开放主义》,《东方杂志》18卷18-19号。
    2端六:《为太平洋会议警告全国上下》,《东方杂志》18卷15号。
    3罗加伦:《精神破产之民族——我反对直接交涉的根本观念》,《东方杂志》19卷1号。
    4刘庄:《美日战争何时实现乎》,《东方杂志》18卷10号。相关文章还有何思源:《日美将来太、平洋上之战争》,《东方杂志》17卷6号,等。
    5陶傈霖除了1919年发表文章批评杜亚泉,1920年在《东方杂志》又发表26篇文章,其作品除质疑社会主义思潮外,另有批评民国乱政与社会现象的内容。
    6景藏:《道迥避》,《东方杂志》17卷4号。
    1景藏:《政治上之习惯》,《东方杂志》17卷5号。这类作品还有,《行政与司法》,《东方杂志》17卷6号,《官吏为职业说》,《东方杂志》17卷3号,《大理院判决国民公报案文书后》,《东方杂志》17卷12号,《恶法亦法之界说》,《东方杂志》17卷13号,《吾国今后之选举》,《东方杂志》17卷13号。
    2景藏:《主张与地位》,《东方杂志》17卷1号。
    3景藏:《感情论》,《东方杂志》17卷1号。
    4景藏:《舆论》,《东方杂志》17卷2号。
    5景藏:《民意》,《东方杂志》17卷3号。
    6景藏:《知识上的分工》,《东方杂志》17卷3号。
    7景藏:《责任》,《东方杂志》17卷4号。
    8景藏:《考试与选举》,《东方杂志》17卷2号。述评其它社会制度的作品还有《财产制度》,《东方杂志》17卷7号,《家族制度》,《东方杂志》17卷7号,《婚姻制度》,《东方杂志》17卷8号,《丧葬制度》,《东方杂志》17卷8号,《富之源泉》,《东方杂志》17卷10号,《富之分配》,《东方杂志》17卷10号。
    9昔尘:《议会政治失望》,《东方杂志》17卷17号。杨端六:《法律世界中之中国》,《东方杂志》17卷20号。武育干:《国际版权同盟与中国》,《东方杂志》18卷5号。陈震异:《内乱损害赔偿与国际法》,《东方杂志》18卷11号。王宣:《美国地方自治在法律上的观察》,《东方杂志》20卷9-10号,等。
    1张梓生(1893—1967),名森,字君朔,又字子乔,浙江绍兴人。1922年因家庭不幸流落上海,经人介绍任《东方杂志》校对、编辑,1931年后到《申报》馆工作,后任《申报·自由谈》主编、开明书店南京分店经理。作品最早出现于1919年的《东方杂志》16卷10号,而主要作品则在1922到1923年间,共46篇。
    2相关作品如《张内阁与统一进行》,《东方杂志》20卷2号,《北京的政变》,《东方杂志》20卷10号,等。
    3相关作品如《西南局势的大变动》,《东方杂志》20卷1号,《四川战事开始》,《东方杂志》20卷3号,《粤局决裂了》,《东方杂志》20卷6号,等。
    4相关作品如《日本改变对华态度的观察》,《东方杂志》19卷6号,《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之解剖》,《东方杂志》20卷4号,《日本虐杀华侨交涉》,《东方杂志》20卷24号,等。
    5说难:《何谓自治》,《东方杂志》17卷20号。
    6说难:《联邦主义与省界》,《东方杂志》18卷1号。此类文章还有,《建设者与破坏者》,《东方杂志》17卷17号,《武人收场之预测》,《东方杂志》17卷16号,《省长民选》,《东方杂志》17卷21号,《政治上游离分子的问题》,《东方杂志》19卷12号,《吾国教育果堕落乎》,《东方杂志》17卷8号,《简易教育与补习教育》,《东方杂志》18卷2号,等。
    1祁森焕:《日本最近五十年来的哲学与伦理》,《东方杂志》19卷8号。
    2《日本的新思潮与新人物》,《东方杂志》17卷14号。
    1昔麈:《韦勃和法屏社会主义》,《东方杂志》17卷14号。
    2昔麈:《柯尔和基尔特社会主义》,《东方杂志》17卷15号。
    3昔麈:《边悌之社会主义》,《东方杂志》17卷4号。
    4参http://baike.baidu.com/view/293609.htm
    1周作人:《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东方杂志》17卷14号。
    2潘公展(1895—1975),浙江吴兴人。原名猷,字干卿,号公展,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外文系,历任《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杂志撰稿、编辑,1927年任上海市农工商局局长,1932年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1935年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任上海社会局局长,1937年任军委会参事室参事,1940年一度任《中央日报》总主笔,1946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后去香港,后赴加拿大、美国,1975年6月23日病死于纽约。潘公展前后发表于《东方杂志》的文章约有23篇。
    3潘公展:《英国的新村市》,《东方杂志》17卷11—13号。
    4三无:《法学的社会主义论》,《东方杂志》17卷5号。
    1三无:《克鲁泡特金主义之平论(译编自日本人吉野作造原著)》,《东方杂志》17卷12号。
    2江亢虎:《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说明书》,《东方杂志》19卷16号。按:“十月革命”后,俄国新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工业军事化管理、私有商业国有化、生活用品配给制、义务劳动等。因脱离落后国家的客观实际,后于1921年5月末,探索实行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3这一时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作品还有存统:《唯物史观在马克思学上底位置(日本栉田民藏译)》,《东方杂志》19卷11号,恽代英:《英哲尔士论家庭的起源》,《东方杂志》17卷18、19号。等。
    1心瞑:《唯物论与唯物史观》,《东方杂志》17卷5、6号。心瞑相关作品有《莫理斯之艺术观及劳动观》,《东方杂志》17卷7号。《社会主义之未来国家》,《东方杂志》17卷11号)。《法国劳动总同盟之研究》,《东方杂志》17卷12号。《文化运动之分功》,《东方杂志》17卷22号。六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之历史的基础》,《东方杂志》18卷20号。《基尔特社会主义原理》,《东方杂志》18卷22号,等。另外还有三无:《法国的社会主义论》,《东方杂志》17卷5号,《过德文理想社会之研究》,《东方杂志》17卷6号,《劳动问题之根本观念及劳资协调策》,《东方杂志》17卷9号,陈敬:《虚无主义的研究》,《东方杂志》17卷24号。陈望道:《社会主义底意义及其类别》,《东方杂志》18卷11号。施存统:《马克思底理想及其实现底过程》,《东方杂志》19卷6号,《劳动组合的进化及其职务》,《东方杂志》20卷24号。叶元龙:《劳动价值论之研究》,《东方杂志》19卷9号,等。
    2景藏:《吾国之阶级斗争》,《东方杂志》17卷9号。
    3景藏:《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东方杂志》17卷9号。
    4景藏:《民主国与社会主义》,《东方杂志》17卷12号。陶葆霖有关时政类作品另有《日本总选举之结果》,《东方杂志》17卷11号,《罢业失败》,《东方杂志》17卷11号。
    1说难:《解放》,《东方杂志》17卷19号。
    2说难:《同情之价值》,《东方杂志》17卷23号。
    1武堉幹:《由经济的帝国主义到经济的民主主义》,《东方杂志》19卷15号。武堉幹另有《华会闭幕后世界经济之概观》,《东方杂志》19卷3号等。
    1潘公展:《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东方杂志》18卷4—7号。
    2这一时期介绍现代社会思潮者,钱智修、胡愈之等人还介绍了工团主义等,其它社会思潮的作品另有心瞑:《海格尔学说一斑》,《东方杂志》17卷1号。陈无我:《海格尔学说一斑》,《东方杂志》17卷3号。康符:《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之学说》,《东方杂志》18卷2号。费鸿年:《杜里舒学术概观》,《东方杂志》20卷8号,20-9张东荪:“相对论的哲学与新论理主义”等,这里不多介绍。
    3张东荪:《新实在论的论理主义》,《东方杂志》19卷17号,《批导的实在论》,《东方杂志》20卷3号,《新实在论的研究》,《东方杂志》20卷23号。
    4另参http://baike.baidu.com/view/6464.htm
    1张东荪当时称实验主义为“实用论”,《东方杂志》这一时期的相关述评有衡如:《杜威论哲学改造》,《东方杂志》18卷8号。张东荪:《唯用论有现代哲学上的真正地位》,《东方杂志》20卷15、16号,等。另可参http://baike.baidu.com/view/1123034.htm
    2潘公展:《罗素哲学问题》,《东方杂志》17卷21—24号。罗素哲学的相关作品另有王星拱:《罗素的逻辑和宇宙观之概说》,《东方杂志》17卷14号。颍水:《评论罗素游俄之感想》,《东方杂志》17卷20号。剑译:《罗素论唯物史观》,《东方杂志》17卷21号。坚瓠:《罗素之科学观》,《东方杂志》17卷22号。杨端六:《和罗素先生之谈话》,《东方杂志》17卷22号。
    3邵振青:《教育与社会及政治》,《东方杂志》17卷10号。
    4张东荪:《谁能救中国》,《东方杂志》20卷12号。
    5三无:《文明进步之原动力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关系》,《东方杂志》18卷17号。
    6君实:《新文化内容》,《东方杂志》17卷19号。慧心:《新文化前途消极乐观》,《东方杂志》18卷21号,等。
    7谢六逸的《社会改造运动与文艺》,《东方杂志》17卷8号。作品另有如王靖:《论现代的小说》,《东方杂志》19卷19号。馥香:《白桦派底倾向特质和使命》,《东方杂志》19卷8号。夏丐尊:《近代文学与儿童问题》,《东方杂志》19卷1—2号,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1邵振青:《俄国新政府之过去现在未来》,《东方杂志》17卷10号。
    2《俄国劳农政府之农业政策》,《东方杂志》17卷11号。
    3昔座:《农业之社会主义化(日本河田嗣郎原著)》,《东方杂志》18卷13号。
    4雁冰:《俄国人民及苏维埃政府(Jerome Davis原著)》,《东方杂志》17卷3号。
    5潘公展:《俄国经济界之复兴》,《东方杂志》20卷20号。
    1陈嘉异:《李宁之乌托邦(日本人室伏高信原著)》,《东方杂志》17卷23号。
    2心瞑:《俄国之真相及其将来(日本山元岳目原著)》,《东方杂志》17卷3号。
    3化鲁:《红俄罗斯的最近》,《东方杂志》20卷4号。相关介绍还有《俄国之红白绿》,《东方杂志》17卷5号。《劳农俄罗斯之劳动军》,《东方杂志》17卷12号。《俄国之宗教改革》,《东方杂志》17卷12号。《劳农俄国之婚姻法》,《东方杂志》17卷15号。《俄国知识阶级之呼吁》,《东方杂志》17卷15号。《劳农政府之立法观》,《东方杂志》17卷18号。君实:《劳农共和国与理想社会》,《东方杂志》17卷18号。惟志:《俄国近时的经济地位》,《东方杂志》18卷22号。史纲:《赤俄底实业现状》。朔一:《劳农俄国的新政策》,《东方杂志》19卷7号。《俄国之新贸易案》,《东方杂志》19卷7号。朱枕新:《苏维埃俄罗斯底过去与现在》,《东方杂志》19卷11、12号。朔一:《劳农俄国的新政策》,《东方杂志》19卷7号。《俄国的农民》,《东方杂志》19卷16号。《俄国社会革命党审问事件》,《东方杂志》19卷16号。幼雄:《劳农联邦的近况》,《东方杂志》20卷19号。林可彝:《俄国为什么改用新经济政策》,《东方杂志》19卷15号。朴之:《俄发债票问题》,《东方杂志》20卷3号。幼雄:《五年来劳农俄国外交之变迁》,《东方杂志》20卷4号。愈之:《谁是苏维埃俄罗斯的统治者》,《东方杂志》20卷5号。钱江春:《苏俄的民律》,《东方杂志》20卷21号,等。
    1杨端六:《饥馑之根本救济法》,《东方杂志》17卷19号。此类作品还有《民食问题》,《东方杂志》17卷15号,《养老年金议》,《东方杂志》17卷18号,《上海房租问题》,《东方杂志》18卷5号,《生产要素之科学的分析》,《东方杂志》17卷14号,《上海食米问题》,《东方杂志》18卷14号。
    2杨端六:《社会组织之研究》,《东方杂志》17卷23—24号。
    3杨端六:《信托公司概论》,《东方杂志》18卷20-21号。杨端六的此类作品还有《论企业阶级》,《东方杂志》17卷16号,《国际版权同盟》,《东方杂志》17卷24号,《教育与实业》,《东方杂志》18卷11号,《中国改造的方法》,《东方杂志》18卷14号,等。
    4于树德(1994—1982),河北静安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18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1924年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后从事教育与著述,1949年后任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5主要有《邮政储金及储蓄银行储金用途底研究》,《东方杂志》17卷10号,《农荒预防与产业协济会》,《东方杂志》17卷20-21号,《产业协济会之经营》,《东方杂志》18卷3—4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东方杂志》18卷14—15号,等。
    6如《推翻内债基金运动》,《东方杂志》20卷5号),《三千万垫款与五万万大借款》,《东方杂志》20卷7号,等。有关社会救助的文章另有,如董时进:《禁米出口之商榷》,《东方杂志》17卷15号,《论旱灾救 济》,《东方杂志》17卷22号,等。介绍社会组织内容的文章还有,如卢鸿墒:《征工制度》,《东方杂志》17卷3—5号,《交易所之经济上的机能》,《东方杂志》18卷6号,等。
    1相关作品如孙几伊:《改造中国底途径》,《东方杂志》19卷1号。济潋:《今后之人生》,《东方杂志》19卷4号。章行严:《造邦》,《东方杂志》18卷2号。
    2相关作品如于世秀:《欧洲经济观(英国通信)》,《东方杂志》19卷1号),等。
    3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1921年10月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2年参与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5年参与发起中国民主促进会,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历任中央出版总署副署长、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浙江省省长,并历任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委员会理事、副主席、主席等职。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他的笔名有健孟、克士、高山、松山、建人、乔峰等,在《东方杂志》的文章,开始于1919年,1920到1923年间共74篇,其中,现代人类学约35篇、生物学约9篇、物理学约23篇。“科学杂俎”栏目终于18卷24号,而周建人的作品又主要出现在19卷之后。有理由认为,这一时期的“科学杂俎”栏目,与周建人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有关,他在杜亚泉之后,是《东方杂志》中现代科学知识的主要介绍者,也应是这一时期科学类栏目的主要负责者。
    4周建人:《善种学的理论与实施》,《东方杂志》18卷2号。
    5建人:《人类学最近的发现》,《东方杂志》19卷5号。
    6周建人:《华莱斯的达尔文主义》,《东方杂志》20卷1号。
    1健孟:《人类学最近的发现》,《东方杂志》19卷5号。周建人这类作品还有《善种学与其建立者》,《东方杂志》17卷18号,《达尔文以后的进化思想》,《东方杂志》18卷23号,《曼兑尔与其遗传律》,《东方杂志》18卷13号,《生命的星云的起源说》,《东方杂志》19卷6号,《产儿制限概说》,《东方杂志》19卷7号,《杨白人的科学解释》,《东方杂志》19卷9号,《两个遗传学家的百年纪念》,《东方杂志》19卷12号,《人类多源说》,《东方杂志》19卷20号),等。
    2周建人:《自然与人生》,《东方杂志》18卷21号。
    3健孟:《竞争与社会进化》,《东方杂志》18卷22号。
    4健孟:《社会选择》,《东方杂志》18卷24号。周建人这类文章还有,《达尔文百十三年纪念感言》,《东方杂志》19卷3号,《返老还童的批评》,《东方杂志》19卷7号,《梅毒是种族衰颓的原因》,《东方杂志》19卷7号,《遗传的物质基础》,《东方杂志》19卷9号,《个体与种族的衰老》,《东方杂志》19卷10号,《遗传研究的应用》,《东方杂志》19卷12号,《德国青年运动的两面观》,《东方杂志》19卷17号,《德国青年的道德改造》,《东方杂志》19卷17号,《德国青年对于老派的反叛》,《东方杂志》19卷17号,《对于女权运动的希望》,《东方杂志》19卷18号,《女权运动的根本要素》,《东方杂志》19卷18号,《中国的女权运动》,《东方杂志》19卷18号,《遗传与环境》,《东方杂志》20卷4号,等。
    5健孟:《青年之自杀》,《东方杂志》18卷23号。还有《色觉的进化》,《东方杂志》18卷5号,《洛奇的自杀论》,《东方杂志》18卷24号,《群众的行为》,《东方杂志》19卷1号,《近世的太阳崇拜》,《东方杂志》19卷1号,《性格之生物学的基础》,《东方杂志》19卷8号,《查考儿童生理年龄的必要》,《东方杂志》 19卷8号,等。
    1周建人:《巴斯德的生平及事业》,《东方杂志》19卷23号。周建人有关生物学的作品还有《电气生理学与生殖》,《东方杂志》19卷1号,《兑佛黎斯的骤变说》,《东方杂志》19卷2号,《对于物类生死起源的迷信》,《东方杂志》19卷3号,《牛羊为什么要反刍?》,《东方杂志》19卷5号,《鱼龙的生活情形》,《东方杂志》19卷7号,《植物的心理》,《东方杂志》20卷5号,《近代生物学的倾向与人生》,《东方杂志》20卷11号,《近代细菌学在医学工艺上的重要》,《东方杂志》20卷14号,《工业生理学》,《东方杂志》20卷22号,等。周建人介绍现代物理学知识的文章另有,《石炭的性质与成因》,《东方杂志》18卷10号,《欧洲探险队荒地检查》,《东方杂志》19卷2号,《近世工业中的真空干燥法》,《东方杂志》19卷2号,《科学与迷信的冲突》,《东方杂志》19卷3号,《迷信与魔术》,《东方杂志》19卷3号,《克罗西亚农民党与南斯拉夫政局》,《东方杂志》19卷3号,《力的世界》,《东方杂志》19卷6号,《法国近代的科学界》,《东方杂志》19卷6号,《无线电应用的推广》,《东方杂志》19卷11号,《无线电的音乐及讲演》,《东方杂志》19卷11号,《最简单的受话器》,《东方杂志》19卷11号,《无线电器的幼年发明家》,《东方杂志》19卷11号,《救生船上的无线电》,《东方杂志》19卷11号,《原子的构造》,《东方杂志》19卷12号,《无线电最近的应用》,《东方杂志》20卷9号,等。介绍现代科学进展的有,《新俄国的文艺科学和教育》栏目,《东方杂志》19卷4号,《再记俄国的科学界》,《东方杂志》19卷5号,《一九二二年间美国的科学界》,《东方杂志》20卷7号,等。
    2乔峰:《生机主义》,《东方杂志》20卷8号。
    3健孟:《为什么反对科学》,《东方杂志》19卷17号。
    4文元模:《自牛顿时代到恩斯登时代宇宙观念之变迁》,《东方杂志》18卷16号。鸣田:《生与死之研究》,《东方杂志》19卷3-4号。曾仲鸣:《微生物学略史》,《东方杂志》19卷15号。费鸿年:《生物学上之两性观》,《东方杂志》,等。
    1作者后括号内的数字,为这一时期各自的作品数量。
    1这里,作者及栏目后括号内数字,为该作者的作品或栏目首次出现的卷数。
    1胡愈之:《政党前途的希望》,《东方杂志》21卷4号。
    1魏以新译:《协约国的债务问题》(德国Schaller著),《东方杂志》22卷4号。
    1潘公展:《欧战责任问题》,《东方杂志》21卷14号。
    2王希和:《欧洲均势论》(英国Augur著),《东方杂志》21卷10号。
    1彭学沛:《国际的新局面》,《东方杂志》24卷1号。
    2在钱智修时期(中),黄惟志(又名幼雄)述评国际时事政治的作品有190余篇,数量最多、相关内容也最为持续,不仅没有了前期的文艺评论,而且成为这一时期国际时政评论的首要记者。黄惟志与胡愈之相同之处,在于以欧洲为重点,并多介绍苏联以及他国的政治革命运动。不同之处在于,黄惟志比较持续报导西方主要国家,并较多欧洲政局和各类国际会议等内容的综述。从作品涉及的国家看,黄惟志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即以国联联盟为中心的相关国际会议、欧洲内部的区域外交、具体国家外交及内政问题等。黄惟志持续关注并报导了“一战”以后相关国际会议,1924年以前就有“国际联盟第一次议会概况”(18卷3号)、“华盛顿会议纪事”(19卷1、3号)等。这一时期所述评的相关会议,主要在国际联盟框架内,
    围绕对德赔款、裁军、欧洲安保、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等议题而开展。
    1幼雄:《赔款问题的新进展》,《东方杂志》21卷5号。
    2幼雄:《新国际会议的提倡》,《东方杂志》21卷5号。
    3幼雄:《伦敦会议开幕》,《东方杂志》21卷14号。
    4幼雄:《伦敦会议告一段落》,《东方杂志》21卷15号。
    5幼雄:《伦敦会议的成功》,《东方杂志》21卷16号。
    6幼雄:《伦敦协定最后之签字》,《东方杂志》21卷17号。
    7幼雄:《协约国财政专家会议》,《东方杂志》22卷3号。
    8韦伯:《列强之军备竞争及国际减军运动》(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2卷10号。
    9幼雄:《第二次裁军会议》,《东方杂志》22卷5号。
    1幼雄:《裁军会议实现的难关》,《东方杂志》22卷9号。《国际军械会议》,《东方杂志》22卷12号。
    2幼雄:《柯洛叶不撤兵》,《东方杂志》22卷2号。
    3幼雄:《潜艇废除运动》,《东方杂志》22卷23号。
    4幼雄:《列强空军的现势》,《东方杂志》24卷10号。
    5作霖:《裁军会议与俄美态度》,《东方杂志》23卷3号。
    6幼雄:《国际裁军问题(国际问题研究之四)》,《东方杂志》23卷4号。
    7幼雄:《裁军筹备会议的议题》,《东方杂志》23卷10号。黄惟志:《裁军会议之序幕》,《东方杂志》23卷17号。
    8幼雄:《第二次裁军会议的提倡》,《东方杂志》24卷5号。
    9幼雄:《裁军会议改为三国会议》,《东方杂志》24卷6号。黄惟志有关裁军议题的报导还有,《潜艇废除运动》,《东方杂志》22卷23号,《裁军会议之延期》,《东方杂志》23卷4号,《关于毒气战的国际条约》,《东方杂志》23卷6号,《两个裁军会议》,《东方杂志》24卷7号,《列强空军的现势》,《东方杂志》24卷10号,《第四次裁军筹备会议》,《东方杂志》24卷24号,等。
    10幼雄:《保安条约会议》,《东方杂志》22卷18号。
    1幼雄:《罗加拿会议》,《东方杂志》22卷20号。
    2幼雄:《保安公约成立》,《东方杂志》22卷21号。
    3幼雄:《欧洲保安公约与罗加拿会议》,《东方杂志》22卷23号。黄惟志有关欧洲保安条约问题的作品还有《罗加拿条约成立后之国际新形势》,《东方杂志》23卷1号,《订立保障仲裁条约之国家(补白)》,《东方杂志》24卷22号,等。
    4幼雄:《贝尔福与犹太》,《东方杂志》22卷9号。
    5幼雄:《所谓国际议员会议》,《东方杂志》23卷1号。
    6幼雄:《第六次联盟议会》,《东方杂志》22卷18号。
    7幼雄:《国际联盟议会闭幕》,《东方杂志》22卷20号。
    8幼雄:《国际联盟的危机》,《东方杂志》23卷6号。
    9幼雄:《第七届联盟大会》,《东方杂志》23卷22号。
    10幼雄:《第八届国际联盟大会》,《东方杂志》24卷19号。黄惟志报导国际联盟还有《国际联盟行政会议扩充问题委员会》,《东方杂志》23卷11号,《巴西退出国际联盟》,《东方杂志》23卷15号,等。有关国际联盟会议的述评还有奇峰:《国际联盟会一年间之成绩(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1卷8号,夏奇峰:《国际联盟修订国际法(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2卷14号。得一:《罗加拿公约与德国》,《东方杂志》22卷21号。夏奇峰:《国际联盟之最近形势(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3卷15号,等。
    11幼雄:《连续举行的两个国际禁烟会议》,《东方杂志》21卷22号。
    12幼雄:《日内瓦之失败》,《东方杂志》22卷4号。
    1幼雄:《国际联盟与学问艺术之国际化》,《东方杂志》22卷19号。
    2张慰慈:《国际劳工组织》,《东方杂志》23卷1号。
    1幼雄:《战债问题之现状》,《东方杂志》23卷4号。
    2幼雄:《国际经济会议》,《东方杂志》23卷12号。
    3幼雄:《国际经济会议的议题》,《东方杂志》24卷8号。
    4幼雄:《巴尔斡的纷扰》,《东方杂志》22卷6号。黄惟志有关巴尔干地区的报导还有《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修好》,《东方杂志》21卷3号,《保希争论之解决与马其顿问题》,《东方杂志》23卷2号,《斯干狄那维主义》,《东方杂志》23卷21号,等。
    5育斡:《地中海的新均势》,《东方杂志》24卷22号。其它有关巴尔干地区政治的报导还有胡愈之:《的罗尔问题(国际问题研究之六)》,《东方杂志》23卷6号,胡愈之:《坦及尔问题(国际问题研究之九)》,《东方杂志》23卷20号,何作霖:《士波缔结中立条约》,《东方杂志》23卷22号,胡愈之:《巴尔干半岛的今日》,《东方杂志》24卷2号,化鲁:《亚尔巴尼亚问题与地中海风波的恶化》,《东方杂志》24卷3号,育斡:《巴尔干的新风云》,《东方杂志》24卷12号,文宙:《小协约的分解与德土南斯拉夫同盟》,《东方杂志》24卷17号,化鲁:《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争执》,《东方杂志》24卷18号,育斡:《巴尔干半岛又起纠纷》,《东方杂志》24卷21号,等。
    6幼雄:《小协约会议的经过》,《东方杂志》21卷6号。
    7幼雄:《联欧运动》,《东方杂志》23卷4号。
    8幼雄:《斯干狄那维主义》,《东方杂志》23卷21号。黄惟志有关中小国家关系的相关报导还有《小协约会议的经过》,《东方杂志》21卷6号,《巴尔斡的纷扰》,《东方杂志》22卷6号,《波捷条约》,《东方杂志》22卷11号,《保希争论之解决与马其顿问题》,《东方杂志》23卷2号,《南的罗尔问题》,《东方杂志》23卷5号,《斯干狄那维主义》,《东方杂志》23卷21号,《美洲之巴尔干》,《东方杂志》24卷4号,《诸小国的海军现势》,《东方杂志》24卷4号,《小协约的分解与德土南斯拉夫同盟》,《东方杂志》24卷17号,等。其它主要作者的相关报导有何作霖:《土波缔结中立条约》,《东方杂志》23卷22号,胡愈之:《巴尔干半岛的今日》,《东方杂志》24卷2号,化鲁:《亚尔巴尼亚问题与地中海风波的恶化》,《东方杂志》24卷3号,育斡:《巴尔干的新风云》,《东方杂志》24卷12号,文宙:《小协约的分解与德土南斯拉夫同盟》, 《东方杂志》24卷17号,化鲁:《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争执》,《东方杂志》24卷18号,育斡:《巴尔干半岛又起纠纷》,《东方杂志》24卷21号,等。
    1幼雄:《石油战争(国际问题研究之八)》,《东方杂志》23卷9号。这类文章还有《徐柏林飞艇的运美》,《东方杂志》21卷21号,《第七届远东运动会纪事》,《东方杂志》22卷14号,《横渡大西洋长途不停飞行的成功》,《东方杂志》24卷11号,等。
    2黄惟志的相关报导有《法捷同盟》,《东方杂志》21卷3号,《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修好》,《东方杂志》21卷3号,《法比经济条约与比利时内阁》,《东方杂志》21卷5号,《美国通过新移民法与日本》,《东方杂志》21卷8号,《南北爱尔兰之划界》,《东方杂志》21卷9号),《法日之接近》,《东方杂志》21卷11号,《第四次的日俄预备交涉》,《东方杂志》21卷12号,《俄德二国的反目》,《东方杂志》21卷12号,《法总理的英比访问》,《东方杂志》21卷13号,《否认欧战责任问题与德内阁》,《东方杂志》21卷19号,《若断若续的日俄交涉》,《东方杂志》21卷19号,《英美的选举及其对于世界的影响》,《东方杂志》21卷23号,《张伯伦访法意》,《东方杂志》22卷1号,《土希教士交涉》,《东方杂志》22卷4号,《波捷条约》,《东方杂志》22卷11号,《叙利亚之叛乱》,《东方杂志》22卷16号,《英法会商担保条约》,《东方杂志》22卷16号,《鲁尔撤兵》,《东方杂志》22卷17号,《美比债务合同》,《东方杂志》22卷17号,《保希交涉》,《东方杂志》22卷22号,《保希银座之解决与马其顿问题》,《东方杂志》23卷2号,《英意债务协定》,《东方杂志》23卷7号,《英法战债协定的成立》,《东方杂志》23卷17号,《英意协定》,《东方杂志》23卷17号,《英意协定之意义》,《东方杂志》23卷19号,《法德新关系》,《东方杂志》23卷20号,《分离后之奥匈捷克》,《东方杂志》24卷1号,《意国批准比萨拉比亚条约与日本》,《东方杂志》24卷7号,《波兰与立陶宛之争端——维尔诺问题》,《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3化鲁:《国际联盟的最近工作》,《东方杂志》21卷11号。
    1潘公展:《最近世界大势的鸟瞰》,《东方杂志》22卷8号。
    2张慰慈:《欧战前后的国际政治》“”(23卷20-21号)张慰慈,1890年(一说是1892年?)生,字祖训,江苏吴江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为胡适密友。曾任北京大学、法政大学、上海东吴大学、中国公学政治学教授,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张慰慈在《东方杂志》最早的作品是《欧洲的新宪法》(19卷22号)一文,主要比较欧洲出现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巨哥斯拉夫等国最新的三种宪法与旧民治宪法的异同,以了解“现代政治上的新趋势”。如果说黄惟志在钱智修时期(中)是国际时政最为持续而详细的记者,张慰慈则是这一时期理论分析最为翔实的评论员,他的文章也主要出现于1926年后,尽管先后仅有17篇(含连载),却以分析“一战”前后欧美社会政治变动与阶级生活状态见长。
    1张慰慈:《英国的殖民地》,《东方杂志》24卷1号。
    2楼桐孙:《各国现行之经济政策与世界未来之大战》,《东方杂志》23卷18号。
    3有关英国劳动问题的相关作品还有从予:《英国煤矿罢工的失败》,《东方杂志》24卷3号,楼桐孙:《不列颠帝国主义前途之危机》,《东方杂志》24卷5号,化鲁:《英国的新劳动法》,《东方杂志》24卷11号,倪文宙:《最近英意两国的劳动法》,《东方杂志》24卷18号,等。
    1武育斡:《反动政象中欧洲财政经济状况概观》,《东方杂志》23卷23号。
    2何作霖:《棒喝主义下之意大利》,《东方杂志》24卷1号。这一时期介绍意大利国内政局的相关文章还有幼雄:《最近的意大利政局》,《东方杂志》21卷24号,幼雄:《意国的新选举法案》,《东方杂志》22卷2号,幼雄:《慕沙里尼的高压政策》,《东方杂志》22卷2号,愈之:《意国和阿富汗的交涉》,《东方杂志》22卷15号,得一:《美意战债》,《东方杂志》22卷23号,何作霖:《意大利棒喝团三周年纪念与最近之改革》,《东方杂志》23卷2号,何作霖:《意大利的新法律》,《东方杂志》23卷6号,何作霖:《意大利现代的新教育》,《东方杂志》23卷7号,幼雄:《英意债务协定》,《东方杂志》23卷7号,胡愈之:《意国殖民地问题(国际问题研究之七)》,《东方杂志》23卷8号,化鲁:《意大利军人的格言》,《东方杂志》23卷13号,何作霖:《意国棒喝团成立的七周年纪念》,《东方杂志》23卷14号,夏奇峰:《亚比色尼亚与英意协定(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3卷16号,幼雄:《英意协定》,《东方杂志》23卷17号,何作霖:《意大利的新经济政策》,《东方杂志》23卷18号,黄惟志:《英意协定之意义》,《东方杂志》23卷19号,幼雄:《意相慕沙里尼又被刺》,《东方杂志》23卷23号,幼雄:《意国批准比萨拉比亚条约与日本》,《东方杂志》24卷7号,江文新:《棒喝团统治下之意大利(比利时通信)》,《东方杂志》24卷10号,化鲁:《欧洲大胖子的怪论》,《东方杂志》24卷13号,楼桐孙:《慕沙里尼的自述与福尔里警察所记述的慕沙里尼》,《东方杂志》24卷22号,化鲁:《棒喝主义的艺术》,《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1化鲁:《兴登堡八十岁》,《东方杂志》24卷22号。这一时期有关德国内政的述评另有幼雄:《德国总选举之结果》,《东方杂志》21卷10号,幼雄:《俄德二国的反目》,《东方杂志》21卷12号,幼雄:《棒喝团内阁发见破绽了》,《东方杂志》21卷13号,幼雄:《德国解散国会》,《东方杂志》21卷21号,刘运中:《德意志货币之大改革(柏林通信)》,《东方杂志》21卷24号,幼雄:《德国总选举的结果》,《东方杂志》22卷1号,幼雄:《柯洛叶不撤兵》,《东方杂志》22卷2号,幼雄:《德国右倾内阁成立》,《东方杂志》22卷3号,幼雄:《许士辞职》,《东方杂志》22卷3号,得一:《德国总统去世》,《东方杂志》22卷5号,幼雄:《德国加入联盟问题》,《东方杂志》22卷7号,得一:《兴登堡当选为德总统》,《东方杂志》22卷11号,幼雄:《解除军备的对德复文》,《东方杂志》22卷13号,幼雄:《鲁尔撤兵》,《东方杂志》22卷17号,幼雄:《德国之新内阁》,《东方杂志》23卷4号,幼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与联盟行政会扩张问题》,《东方杂志》23卷5号,黄惟志:《德内阁更选与复辟阴谋》,《东方杂志》23卷11号,仲云:《独裁政治之勃兴》,《东方杂志》23卷18号,育斡:《德国加入国际联盟》,《东方杂志》23卷21号,胡愈之:《棒喝运动(国际问题研究之三)》,《东方杂志》23卷3号,化鲁:《德国皇室财产问题》,《东方杂志》23卷14号,化鲁:《棒喝团员的座右铭》,《东方杂志》23卷17号,幼雄:《中兴之德意志》,《东方杂志》24卷1号,幼雄:《德国马尔克思内阁的倾复》,《东方杂志》24卷4号,幼雄:《对德军事管理委员会的撤废》,《东方杂志》24卷4号,化鲁:《意德仲裁条约》,《东方杂志》24卷4号,张慰慈:《革命以后的德国市政》,《东方杂志》24卷5号,化鲁:《德国内阁成立》,《东方杂志》24卷5号,曾同春:《德国经济地位之改善(里昂通信)》,《东方杂志》24卷11号,文宙:《德意志的青年运动》,《东方杂志》24卷20号,幼雄:《德国加入委任统治委员会》,《东方杂志》24卷21号,赵韵逸:《德国新宪法之一考察》,《东方杂志》24卷24号,等。
    2幼雄译:《今年之欧美(日本法学博士米田实)》,《东方杂志》22卷3号。
    3化鲁:《法国选举与左党胜利》,《东方杂志》21卷11号。这一时期介绍法国内政的相关作品还有化鲁:《法内阁改组与鲁尔政策》,《东方杂志》21卷7号,李劼人:《法国最近之归田运动(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1卷10号,化鲁:《法国大政变经过》,《东方杂志》21卷13号,楼桐孙:《‘向左转走’之法国选举及各政党之说略(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1卷13号,楼桐孙:《法国政潮之旁观者(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1卷15号,楼桐孙:《法国政潮之余响(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1卷19号,化鲁:《法国的政教分离问题》,《东方杂志》21卷20号,幼雄:《法国检查共产党》,《东方杂志》22卷1号,愈之:《哀里欧内阁的危机》,《东方杂志》22卷8号,得一:《哀里欧内阁倒了》,《东方杂志》22卷9号,吴颂皋:《法国政党概述(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4卷6号,丁肇青:《法国前总理克莱孟沙氏访问记》,《东方杂志》24卷7号,幼雄:《法国新选举法与现内阁》,《东方杂志》24卷14号,味荔:《萨苛范士底案的经过(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4卷21号,化鲁:《法国大选 以前》,《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1化鲁:《英国大选的结果》,《东方杂志》21卷22号。这一时期,介绍英国国内政局的相关作品还有,幼雄:《爱尔兰自由邦的小风波》,《东方杂志》21卷7号,幼雄:《英国工党发展史》等6篇专题文章,《东方杂志》21卷9号,化鲁:《爱尔兰边界问题与英政局》,《东方杂志》21卷15号,诵虞:《印度国民运动的现势》,《东方杂志》21卷17号,化鲁:《英国的选举战》,《东方杂志》21卷21号,胡善恒:《英国议会之解散(伦敦通信)》,《东方杂志》21卷22号,化鲁:《英国内阁改造》,《东方杂志》21卷23号,幼雄:《英美的选举及其对于世界的影响》,《东方杂志》21卷23号,幼雄:《》英国新国会开幕,《东方杂志》22卷1号,幼雄:《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东方杂志》22卷11号,幼雄:《英帝国会议与英帝国内关系之变更》,《东方杂志》24卷3号,楼桐孙:《不列颠帝国主义前途之危机》,《东方杂志》24卷5号,幼雄:《英国妇女参政权之扩大》,《东方杂志》24卷17号,育斡:《英国总选举前各党竞争的形势》,《东方杂志》24卷24号,楼桐孙:《威尔斯之不列颠政治现势观》,《东方杂志》24卷24号,等。
    2周鲠生:《中俄关系论》,《东方杂志》21卷1号。
    3幼雄:《鸟尽弓藏之脱洛斯基》,《东方杂志》21卷24号。
    4樊仲云(1899一不详),浙江省嵊县人。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后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教授,后出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江伪中央大学校长。樊仲云的笔名有仲云等,从其相关文章可见,他主要于1923年加盟《东方杂志》,约于30年代初离开。他属于多栖型作者,在《东方杂志》最早的作品是《蓝花(美国范大克著)》(18卷15号),其作品主要是国外文学翻译、时政述评以及学术活动报导。笔者将从予、樊从予的文章统一归于樊仲云名下。《东方杂志》仅26卷4号有一篇署名“樊从予”文章。在钱智修时期(中),除了文学翻译作品外,樊仲云的时政类作品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苏联以及落后国家新兴政治运动的报导。二类是欧洲等国家政治动向的报导。三类是有关新思潮与学术活动的述评。另外,诵虞的作品,在类型上与樊仲云相似,其中,第一类有《李宁的死与其事业》,《东方杂志》21卷3号,《印度国民运动与甘地出狱》,《东方杂志》21卷6号,《柴鲁尔被任为埃及总统》,《东方杂志》21卷9号,《洪都拉斯革命的现势》,《东方杂志》21卷9号。第二类有《无线电交涉迁延不决》,《东方杂志》21卷3号,《日本政变记》,《东方杂志》21卷4号,《威尔逊评传》,《东方杂志》21卷4号,《金佛郎案近况》,《东方杂志》21卷5号,《英国工党内阁的外交政策》,《东方杂志》21卷9号,《协约各国对专家报告的意见》,《东方杂志》21卷10号,《日本新选举后的政局》,《东方杂志》21卷11号,《德发债票秘密解决》, 《东方杂志》21卷13号,《日内阁的新猷》,《东方杂志》21卷14号,等;第三类有《近二十年来的十大作品与十大作家》,《东方杂志》21卷10号,等。
    1从予:《苏俄共产党内讧的真相》,《东方杂志》23卷11号。
    2从予《NEP与NOP》,《东方杂志》23卷24号。樊仲云对苏联的报导还有《苏俄之报纸》,《东方杂志》21卷16号,《苏俄近状》,《东方杂志》22卷24号,《俄皇被难纪实》,《东方杂志》23卷20号,《克拉辛传略》,《东方杂志》24卷1号,《苏俄与阿富汗的新结合》,《东方杂志》24卷3号,等。对落后国家新兴政治运动的报导文章有《最近一年来之印度国民运动》,《东方杂志》22卷21号,《新土耳其》,《东方杂志》23卷4号,《印度国民议会的女会长》,《东方杂志》23卷8号,《拉丁亚美利加的学生运动》,《东方杂志》23卷24号,《新土耳其的现势》,《东方杂志》24卷2号,《埃及独立史》,《东方杂志》24卷2号,等。
    3张慰慈:《俄国革命前后社会阶级状况的变迁》,《东方杂志》23卷4号。
    4张慰慈:《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东方杂志》23卷9号。
    5朔一:《奉俄协定与中东路改组》,《东方杂志》21卷19号。这一时期对苏联的相关报导还有诵虞:《李宁的死与其事业》等6篇专题介绍,《东方杂志》21卷3号,朔一:《中俄交涉的变化》,《东方杂志》21卷5、6号,幼雄:《英俄会议开幕》,《东方杂志》21卷9号,朔一:《中俄协定突然签字》,《东方杂志》21卷12号,幼雄:《俄德二国的反目》,《东方杂志》21卷12号,朔一:《俄大使问题与俄使馆问题》,《东方杂志》21卷16号,幼雄:《英俄会议的结果》,《东方杂志》21卷17号,幼雄:《法国承认苏俄》,《东方杂志》21卷23号,幼雄:《爱沙尼亚共产党扰乱事件》,《东方杂志》21卷24号,幼雄:《日俄邦交恢复》,《东方杂志》22卷3号,周鲠生:《俄罗斯的政治改造》,《东方杂志》22卷5号,樊仲云:《苏俄近状》,《东方杂志》22卷24号,从予:《NEP与NOP》,《东方杂志》23卷24号,何作霖:《俄国的国民皆兵主义运动》,《东方杂志》23卷10号,育斡:《俄国恐怖人物——迭秦斯基——之逝世》,《东方杂志》23卷20号,何作霖:《苏俄第二李宁斯塔林和他的政策》,《东方杂志》23卷21号,文宙:《英俄邦交问题》,《东方杂志》24卷6号,幼雄:《俄瑞纷争的解决》,《东方杂志》24卷7号,幼雄:《劳农俄国之新政府》,《东方杂志》24卷9号,文宙:《俄国新婚姻法的宣布》,《东方杂志》24卷9号,育斡:《英俄绝交之经过》,《东方杂志》24卷12号,文宙:《一九二六——一九二七的苏联国家预算》,《东方杂志》24卷15号,育斡:《俄国召还驻法大使事件》,《东方杂志》24卷18号,育斡:《俄波保障条约》,《东方杂志》24卷19号,文宙:《李宁夫人口中之李宁轶事》,《东方杂志》24卷20号,卜克洛夫斯基:《俄人之日本移民问题观》,《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这一时期有关中东路事件的述评还有Y. Hugh:《苏联在北满活动之近况》,《东方杂志》24卷22号,远东时报:《中东铁路的现状》,《东方杂志》24卷22号,钮甸夏:《中东路与俄日美之关系》,《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1黄惟志有关苏联外交关系的主要报导有,《英俄会议开幕》,《东方杂志》21卷9号,《第四次的日俄预备交涉》,《东方杂志》21卷12号,《俄德二国的反目》,《东方杂志》21卷12号,《英俄会议的结果》,《东方杂志》21卷17号,《法国承认苏俄》,《东方杂志》21卷23号,《日俄邦交恢复》,《东方杂志》22卷3号,《日俄协定之成立及其影响》,《东方杂志》22卷7号,《中俄会议难产》,《东方杂志》22卷13号,《裁军声中之法俄密约说》,《东方杂志》23卷7号,《俄德中立条约》,《东方杂志》23卷10号,《俄土条约的意义》,《东方杂志》23卷12号,《俄瑞纠纷的解决》,《东方杂志》24卷7号,等。而对苏联国内的报导相对较少,只有《李宁传略》,《东方杂志》21卷3号,《李宁轶事》,《东方杂志》21卷3号,《鸟尽弓藏之脱洛斯基》,《东方杂志》21卷24号,《劳农政府去一大敌》,《东方杂志》22卷10号,《劳农俄国之新政府》,《东方杂志》24卷9号,等。
    2相关作品有《希腊政变的又一幕》,《东方杂志》21卷3号,《墨西哥革命失败》,《东方杂志》21卷3号,《希腊革命的发展》,《东方杂志》21卷3号,《比萨拉比亚问题的再燃》,《东方杂志》21卷3号,《爱尔兰自由邦的小风波》,《东方杂志》21卷3号,《希腊改建共和国的经过》,《东方杂志》21卷3号,《汉志国的变乱》,《东方杂志》21卷3号,《智利政变》,《东方杂志》21卷3号),《埃及暗杀案的交涉》,《东方杂志》21卷3号,《智利又起革命》,《东方杂志》22卷3号),《保加利亚的炸弹恐慌》,《东方杂志》22卷3号,《摩洛哥叛乱之扩大》,《东方杂志》22卷3号,《希腊政变》,《东方杂志》22卷3号,《叙利亚之叛乱》,《东方杂志》22卷3号,《厄瓜多尔革命》,《东方杂志》22卷3号,《爱尔兰边界问题解决》,《东方杂志》22卷3号),《激成叙利亚乱事的几件事情》,《东方杂志》23卷7号,《德内阁更选与复辟阴谋》,《东方杂志》23卷7号,《波兰政变之经过》,《东方杂志》23卷7号,《摩洛哥独立运动之失败》,《东方杂志》23卷7号),《菲律宾独立运动之现状》,《东方杂志》23卷7号,《英国煤矿罢工的失败》,《东方杂志》24卷7号,《维也纳暴动的真象与其影响》,《东方杂志》24卷7号,等。
    3仲云:《独裁政治之勃兴》,《东方杂志》23卷18号。此外还有《英国劳动运动的新发展》,《东方杂志》23卷2号,等。
    4张慰慈:《波兰的恢复及其最近的政治状况》,《东方杂志》24卷2号。还有《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新国家》,《东方杂志》24卷2号,等。
    1张慰慈:《战后的欧洲劳工阶级》,《东方杂志》23卷22号。
    2张慰慈:《战后的欧洲农民——绿色国际》,《东方杂志》23卷13号。张慰慈还有《革命以后的德国市政》,《东方杂志》24卷5号,等。
    3张慰慈:《战后的欧洲中等阶级》,《东方杂志》24卷23号。
    4张慰慈:《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东方杂志》22卷1号。
    5遂初有关的生活新闻主要有《测验爱情的新方法》,《东方杂志》24卷15号,《哭的研究》,《东方杂志》24卷17号,《丹麦的禁酒运动》,《东方杂志》24卷18号,《美国人的离婚高潮》,《东方杂志》24卷22号,等。
    1倪文宙的相关作品有《马达加斯加的谚语》,《东方杂志》24卷17号,《法国儿童与法国的文化》,《东方杂志》24卷18号,等。
    2微知的相关作品有《美国的无线电狂》,《东方杂志》22卷10号,《无乐器之音乐》,《东方杂志》24卷18号,等
    3寿景伟:《自由主义与美国之经济政策(美国通信)》,《东方杂志》22卷4号。
    4诵虞:《无线电交涉迁徙不决》,《东方杂志》21卷3号。
    5倪尚达:《对日美无线电交涉我国政府应行注意之点》,《东方杂志》21卷7号。
    1颂皋:《关税自主案的通过》,《东方杂志》22卷23号。
    2赵文锐:《中国财政紊乱之原因》,《东方杂志》24卷6号。
    1陈茹玄:《关税自主之先决条件》,《东方杂志》22卷24号。
    2吴天放:《裁厘与裁兵》,《东方杂志》22卷10号。有关中国关税问题的作品,另有无明:《望梅止渴的关税预备会议》,《东方杂志》21卷7号,南雁:《使团分裂与四强委员会》,《东方杂志》21卷11号,南雁:《北京使团分裂与四强委员会的创设》,《东方杂志》21卷11号,颂皋:《各国对于关税会议的态度》,《东方杂志》22卷17号,颂皋:《列强对修约的真表态》,《东方杂志》22卷18号,杭立武:《英国对华新提案之面面观(伦敦通信)》,《东方杂志》24卷4号,等。
    3吴天放:《金佛朗案问题》,《东方杂志》21卷8号。相关述评另有诵虞:《金佛郎案近况》,《东方杂志》21卷5号,颂皋:《金佛朗案解决期近》,《东方杂志》22卷8号,颂皋:《金佛朗案全文公布》,《东方杂志》22卷9号,颂皋:《检举金佛朗案问题》,《东方杂志》22卷20号,等。
    1南雁:《外蒙民国》,《东方杂志》21卷4号。
    2佚民:《外蒙民国》,《东方杂志》21卷4号,另参潘公展:《从世界眼光观察二十年来之中国》,《东方杂志》21卷1号,等。
    1朔一:《中俄交涉变化》,《东方杂志》21卷5、6号。当时相关述评还有周鲠生:《中俄关系论》,《东方杂志》21卷1号,张梓生:《中俄复交之经过》,《东方杂志》21卷13号,等。
    2朔一:《各国退还庚子赔款用途之争执》,《东方杂志》21卷15号。
    3相关作品如色里:《美国历年来对于华人的屠杀》,《东方杂志》24卷17号。
    4《东方杂志》在1925后有《五卅运动临时增刊》,内含王云五:《五卅事件之责任与善后》等,相关交涉的作品还有南雁:《收回上海会审公廨交涉》,《东方杂志》21卷8号,南雁:《李义元案的小题大做》,《东方杂志》21卷10号,大山:《使团要求尊重条约》,《东方杂志》21卷24号,《外人对十收回租界问题的意见》,《东方杂志》24卷15号,育斡:《最近两大惨杀华侨案件》,《东方杂志》24卷21号,等。
    1倪文宙:《在华外人利益的调查》,《东方杂志》24卷7号。相关调查还有无明:《列强共同对华的警讯》,《东方杂志》21卷6号,育斡:《列强驻华海军之现势》,《东方杂志》24卷6号,育斡:《列强海军之现势》,《东方杂志》24卷7号,育斡:《列强驻华兵力配置详表》,《东方杂志》24卷12号,育斡:《旅华外侨之现状》,《东方杂志》24卷15号,等。
    1周鲠生:《中国的国际地位》,《东方杂志》23卷1号。
    1潘公展:《从世界眼光观察二十年来之中国》,《东方杂志》21卷1号。
    2胡善恒:《在华之外国经济势力问题》,《东方杂志》24卷7号。
    1杨栓:《社会自救与中国政治之前途》,《东方杂志》21卷1号,杨栓另有《中国近三十年来之社会改造思想》,《东方杂志》21卷17号。相关述评还有育斡:《智识劳动阶级之国际的联合》,《东方杂志》24卷10号,等。
    2丁恩:《英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东方杂志》24卷13号。有关舆论还有《西报论上海公共租界内盗匪猖獗之原因》,《东方杂志》24卷21号,托比:《对华贸易之英人意见》,《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3鲍阑尔:《中国人民之要求》,《东方杂志》24卷13号。有关论述还有鲍惠尔:《评怀德爵士的英国对华政策》,《东方杂志》24卷15号,杜威:《中国真正之危机》,《东方杂志》24卷21号,等。
    1陶尔色:《中国人仇视美国的原因》,《东方杂志》24卷14号。外国人观察中国遭受压迫及态度的有关作品,另有卡拉克:《中国对于西方文明态度之转变》,《东方杂志》24卷14号,克伯屈:《克伯屈的临别赠言》,《东方杂志》24卷14号,记者:《最近各报关于华事的论评》,《东方杂志》24卷14号,等。
    1黄幼雄:《日本的现势》,《东方杂志》24卷1号。
    2诵虞:《日本政变记》,《东方杂志》21卷号4。
    3诵虞:《日本新选举后的政局》,《东方杂志》21卷11号。
    4诵虞:《日内阁的新猷》,《东方杂志》21卷14号,幼雄:《日本加藤内阁政策软化》,《东方杂志》21卷18号。
    5得一:《日本内阁改组》,《东方杂志》22卷15号。
    1沈毅:《一年来日本政局之回顾(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3卷24号。
    2育斡:《日本之内阁更迭》,《日本金融界之大恐慌》,《东方杂志》24卷8号。武育干,生卒不详,笔名有育斡、埔干、武埔斡。从《东方杂志》的相关文章可见,他后于1931年初离开商务印书馆,并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上海市政府参议。在《东方杂志》发表作品先后共140多篇,在1921年至1922年间,曾有《国际版权同盟与中国》(18卷5号)等4篇作品,而主要作品始于1926年。他在钱智修时期(中),在主要时政专栏中的作品,共约有30篇。相关报导另有幼雄:《日本震灾纪念日的暗杀案》,《东方杂志》21卷18号,徐之圭:《日本去年的社会运动(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2卷3号,幼雄:《日本众议院通过普选案》,《东方杂志》22卷5号,得一《日本政友会总裁更迭》,《东方杂志》22卷9号,得一:《日本政友会改组》,《东方杂志》22卷12号,幼雄:《日本又有大地震》,《东方杂志》22卷13号,得一:《日本无产政党的成立与解散》,《东方杂志》22卷24号,陈日新:《日本的无产政党树立运动》,《东方杂志》22卷24号,徐恒耀:《普选后的日本都市制度》,《东方杂志》23卷2号,何作霖:《日本劳动农民党的成立》,《东方杂志》23卷8号,《日本妇女劳动团体之勃兴》,《东方杂志》23卷8号,忻启介:《日本最近的小作争议问题(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3卷18号,幼雄:《日本的怪照相事件》,《东方杂志》23卷22号,幼雄:《日本大正天皇的逝世》,《东方杂志》24卷3号,童蒙正:《日本大正十五年间经济界变迁概观(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4卷6号,周鲠生:《现代日本的政治》,《东方杂志》24卷7号,宰白:《田中内阁与立宪民政党(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4卷11号,育斡:《日本己成的政党分化及无产政党的现状》,《东方杂志》24卷11号,童蒙正:《日本金融大恐慌之原因经过及其救济(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4卷12号,育斡:《日本的倒阁运动》,《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3周曙山:《日本在满蒙的所谓特殊地位及其势力(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3卷7号。
    1颂皋:《中日两国之新交涉》,《东方杂志》22卷12号。
    2长野朗:《日本心目中的满蒙政策》,《东方杂志》24卷21号。
    3颂皋:《中日文化事业》,《东方杂志》22卷20号。
    1从予:《国耻纪念与中国交涉》,《东方杂志》21卷10号。
    2武墒斡:《万目睽暌的日本对华新政策》,《东方杂志》24卷17号。
    3张梓生:《日本出兵山东》,《东方杂志》24卷12号。
    4须贺正俊:《日本出兵山东之用意》,《东方杂志》24卷13号。
    5育斡:《满铁外债的国际关系》,《东方杂志》24卷22号。
    6育斡:《日本统治下之朝鲜产业发展现况》,《东方杂志》24卷7号,《拉门德游日与日本对华政策》,《东方杂志》24卷20号。武育干另有《日本之内阁更迭》,《东方杂志》24卷8号,《日本金融界大恐慌》,《东方杂志》24卷8号,《日本已成政党的分化及无产政党的现状》,《东方杂志》24卷11号,《日本的倒阁运动》,《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这一时期,反映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报导还有诵虞:《日本对华文化事业及其纠葛》,《东方杂志》21卷6 号,朔一:《口本对华文化事业的第二幕》,《东方杂志》21卷9号,愈之:《溥仪出走》,《东方杂志》22卷5号,仲云译:《罗素论远东问题》,《东方杂志》22卷5号,雨荪:《胶济路真无法赎回么》,《东方杂志》22卷6号,《兴安岭中之秘密国‘索伦’——日本拟与马贼往探险》,《东方杂志》22卷7号,斡勤:《中东铁路之过去现在及将来》,《东方杂志》22卷7号,金侣琴:《英日对华贸易与我国国民经济之关系》,《东方杂志》22卷15号,赵铣:《索伦纪略》,《东方杂志》22卷16号,马寅初:《中日现行通商航海条约之研究》,《东方杂志》23卷23号,化鲁:《日本的东方政策》,《东方杂志》24卷13号,《英报论日本积极侵掠满蒙》,《东方杂志》24卷15号,鲍惠尔:《‘二十一条’的旧事又将重提吗》,《东方杂志》24卷15号,何维华:《日本南满铁道公司经营东省之现状》,《东方杂志》24卷20号,文宙:《日本对华的新闻政策》,《东方杂志》24卷21号,钮甸夏:《中东路与俄日美之关系》,《东方杂志》24卷23号,等。
    1可见吴心水:《日本复兴事业与经济界之现状》,《东方杂志》21卷11号,冯次行:《日本在世界的地位与其危机》,《东方杂志》21卷16号,等。
    2可见幼雄:《法日之接近》,《东方杂志》21卷11号,化鲁:《日俄密约》,《东方杂志》21卷15号,等。
    3幼雄:《日俄协定之成立及其影响》,《东方杂志》22卷7号。这一时期反映日本外交活动的相关作品另有幼雄:《第四次的日俄预备交涉》,《东方杂志》21卷12号, 幼雄:《日俄邦交恢复》,《东方杂志》22卷3号,幼雄:《日本的减军》,《东方杂志》22卷8号,雨荪:《英日退款用途问题》,《东方杂志》22卷9号,C. T. Liang:《英日同盟不能复活的推测》,《东方杂志》24卷19号,纽约某报:《英日同盟恐将复活的推测》,《东方杂志》24卷19号,洪康:《日本政府的军备扩张热》,《东方杂志》24卷24号,等。
    1韦伯:《美日移民问题(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1卷12号。
    2楼桐孙:《日美冲突声中之法国舆论》,《东方杂志》21卷17号。这一时期反映日美两国冲突的相关作品还有,周守一:《日美移民问题中之黄种联盟论》,《东方杂志》21卷21号,郭绍宗:《美日战争之战略观(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3卷15号,华隽超:《日本之海上力》,《东方杂志》24卷5号,莫震旦:《裁军会议与英美日三国之政策(美国通信)》,《东方杂志》24卷13号,等。
    3郭绍宗:《日本国防方针论(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1卷18号。
    4郭绍宗:《美日战争之预测(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2卷8号。
    1松涛:《善后会议》,《东方杂志》22卷1号。
    2松涛:《善后会议的进行》,《东方杂志》22卷2号。
    3松涛:《孙文入京》,《东方杂志》22卷2号。
    4松涛:《善后会议开会》,《东方杂志》22卷3号。
    1松涛:《国民会议》,《东方杂志》22卷4号。
    2松涛:《善后会议的前途》,《东方杂志》22卷5号。
    3松涛:《临时政府的延长问题》,《东方杂志》22卷7号。
    4松涛:《善后会议自身的善后问题》,《东方杂志》22卷8号。
    5松涛:《临时参政院》,《东方杂志》22卷9号。
    6松涛:《善后会议终场了》,《东方杂志》22卷10号。
    7松涛:《段执政应付时局的方针》,《东方杂志》22卷11号。
    8松涛的相关文章有《鸡公山上的吴佩孚》,《东方杂志》22卷1号,《上海问题》,《东方杂志》22卷4号,《太湖流域联合自治运动》,《东方杂志》22卷6号,《吴佩孚赴岳州》,《东方杂志》22卷6号,《五卅事件与中国前途》,《东方杂志》22卷13号,《五卅事件的北京交涉》,《东方杂志》22卷14号,《修改不平等条约》,《东方杂志》22卷14号,《滬汉粤渝惨杀案的交涉》,《东方杂志》22卷15号,《五卅事件的外交形势》,《东方杂志》22卷16号,《中俄会议之一瞥》,《东方杂志》22卷17号,《滬案司法调查的照会》,《东方杂志》22卷18号,《滬案交涉的前途》,《东方杂志》22卷19号,《战争发动》,《东方杂志》22卷20号,《关税会议开幕》,《东方杂志》22卷21号,《战争形势与和平运动》,《东方杂志》22卷21号,《时局的转变》,《东方杂志》22卷22号,《郭松龄倒戈的时局影响》,《东方杂志》22卷23号,《北方战事的新局面》,《东方杂志》22卷24号,《临时政府改组问题》,《东方杂志》22卷24号。
    9立民:《北方两大势力的冲突与调解》,《东方杂志》22卷2号。
    1立民:《胡憨战事》,《东方杂志》22卷4号。
    2立民:《呜呼胡景翼》,《东方杂志》22卷9号。立民的文章还有,《江苏问题》,《东方杂志》22卷1号,《长江问题与东南二次战祸》,《东方杂志》22卷2号,《江浙又订和约》,《东方杂志》22卷3号,《唐继尧的活动》,《东方杂志》22卷3号,《卢永祥又倡废督》,《东方杂志》22卷5号,《西南局势变化》,《东方杂志》22卷6号,《胡憨战事的两面观》,《东方杂志》22卷7号,《张冯联欢》,《东方杂志》22卷8号,《唐继尧突就副元帅》,《东方杂志》22卷8号,《两督办电陈废督裁兵意见》,《东方杂志》22卷10号,《蒙兵入新疆》,《东方杂志》22卷12号,《各省联盟的观察》,《东方杂志》22卷16号。
    3大山:《广州总罢市与商团联防》,《东方杂志》21卷12号。
    4大山:《广州商团的大失败》,《东方杂志》21卷20号。
    5大山:《北伐声中的西南团结运动》,《东方杂志》21卷18号。大山其它的报导还有,《内战停滞中的川局变化》,《东方杂志》21卷4号,《闽南大战》,《东方杂志》21卷8号,《粤战已成弩末》,《东方杂志》21卷9号,《西北开发的希望》,《东方杂志》21卷12号,《水旱灾遍及十二省》,《东方杂志》21卷14号,《东南战争的序幕》,《东方杂志》21卷16号,《国内水旱灾的经过》,《东方杂志》21卷16号,《东南大战及其前途》,《东方杂志》21卷17号,《东北战争的局势》,《东方杂志》21卷18号),《东南战事的了结》,《东方杂志》21卷19号,《榆关大战》,《东方杂志》21卷19号,《浙东独立事件的经过》,《东方杂志》21卷20号,《东北战争的胜负决定了》,《东方杂志》21卷21号,《战后的江南》,《东方杂志》21卷23号,等。
    6颂皋:《今后的广东》,《东方杂志》22卷13号。
    7颂皋:《广州的政变》,《东方杂志》22卷18号。吴颂皋有关国内时政的报导文章还有,《班禅进京》,《东方杂志》22卷5号,《俄大使加入北京使团》,《东方杂志》22卷7号,《江浙战事之教训与吾人今后之准备》,《东方杂志》22卷7号,《江南奉军调防》,《东方杂志》22卷8号,《皖军官通电废督》,《东方杂志》22卷9号,《联治运动的勃兴》,《东方杂志》22卷10号,《江苏善后会议》,《东方杂志》22卷10号,《查抄直系祸首财产》,《东方杂志》22卷11号,《奉张入关与北京政局》,《东方杂志》22卷13号,《沙面事件》,《东方杂志》22卷14号,《执政府与国民会议》,《东方杂志》22卷14号,《张作霖出关》,《东方杂志》22卷15号,《关税自主案的通过》,《东方杂志》22卷23号,《东南五省的废督运动》,《东方杂志》22卷23号,《滬汉粤案的交涉近况》,《东方杂志》22卷24号,等。此外,还有南雁的《广州当局与商团》,《东方杂志》21卷17号),等。
    1李劼人(1891—1962),原名家祥,字劼人,四川成都人。早年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历任成都大学及高等师范教授。他开始在《东方杂志》发表的小说是《诺厄尔节之前一日》(20卷7号)等,
    2李劼人:《只有这一条路》,《东方杂志》22卷5号。
    1李劫人:《好人家》,《东方杂志》22卷9号。
    2李劫人:《市民的自卫》,《东方杂志》23卷13号。
    3李劫人:《对门》,《东方杂志》23卷15号。
    4李劫人:《兵大伯陈振武的月谱》,《东方杂志》24卷3—4号。李劫人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还有《李宁在巴黎村》,《东方杂志》21卷3号,《法人最近之归田运动》,《东方杂志》21卷10号,《女郎爱里沙》,《东方杂志》23卷8一12号。
    6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地质学系,曾任武昌师范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教授,1939年参加了汪伪国民政府,任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常委等职。1949年后从事地质学翻译工作,1955年被捕入狱,1959年12月死于劳改农场。著有《文学史概要》、《资平自传》、《冲积期化石》等30多种小说和著作。
    6张资平:《圣诞节前夜》,《东方杂志》21卷8号。
    1张资平:《梅岭之春》,《东方杂志》21卷20号。
    2张资平:《末日的受审判者》,《东方杂志》22卷3号。
    3张资平:《鼷鼠先生》,《东方杂志》22卷15号。
    4张资平:《约伯之泪》,《东方杂志》23卷4号。张资平的翻译其他小说还有《不幸的男子》,《东方杂志》22卷13—14号,《和解》,《东方杂志》24卷7—9号。
    5黎锦明(1905—?),号均亮,笔名锡朋,湖南湘潭人。
    1黎锦明:《复仇》,《东方杂志》23卷9号。
    2黎锦明:《今昔》,《东方杂志》23卷16号。
    3黎锦明:《水莽草》,《东方杂志》24卷5号。
    4黎锦明:《琼昭》,《东方杂志》24卷13号。
    5鲁彦(1901—1943),原名工返我,后改名忘我,浙江镇海人。1920年自上海赴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
    6俄国盲人诗人爱罗先珂来华时曾任其翻译,后病逝于广西桂林。这一时期鲁彦另有翻译小说《腊伯赤克(犹太阿来汉姆著)》,《东方杂志》21卷9号,《灵魂(希伯莱俾莱芝著)》,《东方杂志》21卷11号,《阿卓款子(犹太阿来汉姆著)》,《东方杂志》22卷6号,《学生(保加利亚St. Runevoki著)》,《东方杂志》24卷5号,等。
    6巴金:《写给彦兄》,参引自秦人路、孙玉蓉选编《1919—1948文人笔下的文人》,第365—366页。
    1鲁彦:《狗(小说)》,《东方杂志》21卷5号。
    2鲁彦:《灯(小说)》,《东方杂志》21卷23号。
    3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东方杂志》22卷4号,《行路难》,《东方杂志》22卷7—8号,《落叶》,《东方杂志》22卷18—21号。顾仲彝改编:《梅萝香(剧本)》,《东方杂志》23卷20—23号,等。
    4樊仲云:《没有能力者(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东方杂志》21卷11号,《文艺上几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日本廊川白村著)》,《东方杂志》21卷20号,《波兰小说家雷芒德》,《东方杂志》22卷8号,《爱与死(俄国都介涅夫著)》,《东方杂志》22卷10—12号,《橄榄园(法国莫泊三著)》,《东方杂志》22卷16—17号,《女子(法国巴比塞著)》,《东方杂志》(23卷5号,《茂娜凡娜附言》,《东方杂志》23卷6号,《幸福(英国曼殊斐尔著)》,《东方杂志》23卷11号,《学艺的保护者—鹰(俄国萨尔铁可夫著)》,《东方杂志》23卷12号,《烟》,《东方杂志》24卷18—24号)。李青崖:《亡妇(法国莫泊三作)》,《东方杂志》21卷4号,《归来(法国莫泊三作)》,《东方杂志》21卷19号,《艺林外史(法国佛郎士著)》,《东方杂志》22卷1—4号,《书俄国废皇尼可拉司二世日记后(边士托克著)》,《东方杂志》22卷5、15号),《波纳尔之罪(法国法郎士著)》,《东方杂志》23卷13—20号。夏丐尊:《爱的教育(意大利Edmondo de Amici著)》,《东方杂志》21卷2—23号,共12号,《牛肉与马铃薯(日本国木田独步著)》,《东方杂志》22卷7号,《绵被(日本国田山花袋著)》,《东方杂志》23卷1、3号,《秋(日本芥川龙之介著)》,《东方杂志》23卷14号),等。黄仲苏:《论剧》,《东方杂志》21卷19号、22卷5号,《他可来了(保加利亚Lvan Vazoff著)》,《东方杂志》23卷23号,《村中的画家(匈牙利G. Gardony著)》,《东方杂志》23卷24号,《大丈夫(法国Henny Duvernois著)》,《东方杂志》24卷6号,《佳日》,《东方杂志》24卷10号,《小说之艺术》,《东方杂志》24卷22号。还有章克标:《德国的表现主义剧》,《东方杂志》22卷18号,《爱欲(剧本,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东方杂志》23卷14—17号。徐蔚南:《茂娜凡娜(剧本,比国梅特林克著)》,《东方杂志》23卷3—6号。济之:《美术家(俄国迦尔洵著)》,《东方杂志》21卷9号),《爱美术的国王(剧本,俄国卢那却尔斯基著)》,《东方杂志》21卷13—14号,《保姆(奥国支魏格著)》,《东方杂志》24卷15号。赵景深:《寒蝉(俄国柴霍甫著)》,《东方杂志》22卷22号,《快乐的人(俄国柴霍甫著)》,《东方杂志》24卷14号,《可怜的妇人(俄国柴霍甫著)》,《东方杂志》24卷21号,等。
    1周建人的相关作品有《新曼兑尔主义和习得性遗传说的复兴》,《东方杂志》21卷5号,《性率和性的分配问题》,《东方杂志》21卷11号,《试验胚胎学的成功》,《东方杂志》21卷15号,《死的心理》,《东方杂志》21卷18号,《生命的相互关系》,《东方杂志》22卷7号,《读中国之优生问题》,《东方杂志》22卷8号,《赫胥黎与达尔文进化论》,《东方杂志》22卷12号,《无脊椎动物与文明》,《东方杂志》22卷24号,《拉马克的习得性遗传问题》,《东方杂志》23卷16号,《进化论的历史和应用》,《东方杂志》23卷21号,《动物陆椟后的适应方法》,《东方杂志》24卷5号,《清帝打猎地方的自然史》,《东方杂志》24卷19号。
    2吴颂皋的相关文章有《精神分析的起源与派别》,《东方杂志》20卷11号,《睡眠的研究》,《东方杂志》20卷13号,《颜色与心理》,《东方杂志》22卷4号,《嗜好的分析》,《东方杂志》22卷8号,《行为派心理学对于行为中目的之解释》,《东方杂志》22卷15号。另外还有朱光潜的《完形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东方杂志》23卷14号,等。
    3张东荪:《唯用派哲学之自由论》,《东方杂志》22卷9—10号,《出世思想与西洋哲学》,《东方杂志》22卷18号,等。刘叔琴有《唯物史观在历史哲学上的价值》,《东方杂志》21卷1号,《罗素的社会思想与中国》,《东方杂志》23卷13号,《从自然的社会学进向文化的社会学》,《东方杂志》23卷19号,等。
    4朱光潜:《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东方杂志》23卷11号,《欧洲近代三大批评学者》,《东方杂志》24卷13—15号,等。徐志摩:《汤麦司哈代的诗》,《东方杂志》21卷2号,等。丰子恺:《画家米勒的人格及其艺术》,《东方杂志》21卷2号,《歌剧与乐剧》,《东方杂志》22卷22号),《中国画的特色》,《东方杂志》24卷11号,等。
    5相关作品如《科学对于社会组织的影响(罗素著)》,《东方杂志》21卷16号,《杜威博士的对华意见》,《东方杂志》22卷2号,《罗素论远东问题》,《东方杂志》22卷5号,等。
    6微知:《美国的无线电狂》,《东方杂志》22卷10号,《文明与死亡率》,《东方杂志》24卷17号,等文章。白本:《非洲的黑女》,《东方杂志》22卷8号,《死人气绝的时间问题》,《东方杂志》22卷10号,《测验爱情的新方法》,《东方杂志》22卷12号,《反对进化论的白里安》,《东方杂志》22卷21号,《美国的犯罪问题》,《东方杂志》23卷1号,等。遂初:《测验爱情的新方法》,《东方杂志》24卷15号,《哭的研究》,《东方杂志》24卷17号,《职业对于牙齿的关系》,《东方杂志》24卷19号,《现代人对于医药费的负担问题》,《东方杂志》24卷21号,《美国人的离婚高潮》,《东方杂志》24卷22号,《笑的研究》,《东方杂志》24卷24号。另外还有,戈公振:《报馆剪报室之研究》,《东方杂志》22卷16号等文章,宋介:《电影与社会立法问题》,《东方杂志》22卷4号,《儿童救济问题》,《东方杂志》22卷17号,《保护儿童的社会立法》,《东方杂志》23卷4号,等。
    7张慰慈:《二十年来美国城市政府的改革》,《东方杂志》21卷1号。
    1参贺麟:《西洋机械人生观最近之论战》,《东方杂志》24卷19号。
    2《东方文明的危机》,《东方杂志》21卷10号。
    3卫中:《卫中博士对于中国文化之观感》,《东方杂志》24卷17号。当时国外学者的相关论述还有卡拉克:《中国对于西方文明态度之转变》,《东方杂志》24卷14号。
    1梁启超:《颜李学派与现代教育思潮》,《东方杂志》21卷2号。相关作品还有,《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东方杂志》21卷3号,《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东方杂志》21卷7号,《亡友夏穗卿先生》,《东方杂志》21卷9号,《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东方杂志》21卷10号,《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东方杂志》21卷12—13、15—18号,等。
    2陈延杰:《谶纬考》,《东方杂志》21卷6号,《朗诵法之研究》,《东方杂志》21卷24号,《论唐人七绝》,《东方杂志》22卷11号,《论唐人七言歌行》,《东方杂志》23卷5号,《读文心雕龙》,《东方杂志》23卷18号,《读诗品》,《东方杂志》23卷23号,《汉代妇人诗辩伪》,《东方杂志》24卷24号。姚大荣:《木兰从军时地表微》,《东方杂志》22卷2号,《风怀诗本事表微》,《东方杂志》22卷13号,《木兰从军时地补述》,《东方杂志》22卷23号,《辩画征录记王石谷与吴渔山绝交事之诬》,《东方杂志》23卷21号。黄宾虹:《鉴古名画论略》,《东方杂志》22卷8、17、21号,23卷4号。徐中舒:《木兰歌再考》,《东方杂志》22卷14号,《木兰歌再考补篇》,《东方杂志》23卷11号,《王静安先生传》,《东方杂志》24卷13号,《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东方杂志》24卷18号。任二百:《散曲之研究》,《东方杂志》23卷7、24卷5、6号,《南宋词之章谱拍眼考》,《东方杂志》24卷12号。张其昀:《金陵史势之鸟瞰》,《东方杂志》23卷13、15号,《中国之国都问题》,《东方杂志》24卷9号,《江苏之新省会》,《东方杂志》24卷21号。朱锲:《五言诗起源问题》,《东方杂志》23卷20号,《亲属范围和亲等计算法》,《东方杂志》24卷6号,《民治政体的厄运》,《东方杂志》24卷19号,《中国考试制度》,《东方杂志》24卷20号。李笠:《墨辩止义辩》,《东方杂志》21卷5号,《国学用书概要》,《东方杂志》21卷9—10号,《史记订补叙例》,《东方杂志》22卷6号。孟森:《李义山锦瑟诗考证》,《东方杂志》23卷1号,《中国染业史,《东方杂志》23卷6号,《臧三耳辩》,《东方杂志》23卷17号。杨袁昌英:《俗用冥仪盘缎考,《东方杂志》24卷3号,等。
    3常乃惠:《中国民族与中国新文化之创造》,《东方杂志》24卷24号。
    4唐钺(1891—1987年),字擘黄,福建闽侯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商务印书馆编审、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在《东方杂志》发表文章,始于《吾国人思想习惯的几个弱点》(《东方杂志》20卷7号)。
    5擘黄:《病国论》,《东方杂志》21卷24号。
    1唐钺:《现代人的现代文》,《东方杂志》23卷12号。其他文章还有《哲学者之眼中钉——心理学》,《东方杂志》21卷5号,《歌戈鱼虞模古读的管见》,《东方杂志》22卷1号,《杨朱考》,《东方杂志》22卷5号,《杨朱考补正》,《东方杂志》22卷16号,《入声演化和词曲发达的关系》,《东方杂志》23卷1号。
    2萨孟武:《文化进化论》,《东方杂志》24卷23号。
    3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东方杂志》23卷17号。
    1曹聚仁:《国故学的意义与价值》,《东方杂志》22卷4号。当时的相关论述还有邹敬芳:《东西国民性及其社会思想》,《东方杂志》23卷11号,刘叔琴:《从自然的社会学进向文化的社会学》,《东方杂志》23卷19号,等。
    2苏继鹰:《国货调查》,《东方杂志》22卷15、16、18、19、21、22、23号。马寅初:《上海之银洋并用问题》,《东方杂志》21卷2号,《中国财政之根本问题》,《东方杂志》21卷2号,《价值论》,《东方杂志》21卷11号,《不、平等条约于我国经济上之影响》,《东方杂志》22卷16号,《汇丰银行》,《东方杂志》22卷19号,《银行之势力何以不如钱庄》,《东方杂志》23卷4号,《中国历年入超之解释及其危险》,《东方杂志》23卷8号,《中国之财政与金融》,《东方杂志》23卷21号,《中日现行通商航海条约之研究》,《东方杂志》23卷23号,《中国经济上之根本问题》,《东方杂志》24卷4号。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22卷3号,《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东方杂志》23卷1号等。于曙峦:《贵阳社会的状况》,《东方杂志》21卷6号,《宜昌(地方调查)》,《东方杂志》23卷6号,《沙市(地方调查)》,《东方杂志》23卷7号)。董时进:《中国的经济问题及其解决法》,《东方杂志》21卷19号,《民食困难之解释与解决》,《东方杂志》23卷17号,《理想的东亚大农国》,《东方杂志》24卷11号,等。
    1作者后括号内的数字,为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
    1黄仲苏:《海洋自由号海洋霸权》,《东方杂志》26卷12号。
    1周天冲:《欧美之新风云》,《东方杂志》26卷3号。
    2育斡:《未来的国际新局面》,《东方杂志》26卷12号。有关英美两国冲突的相关述评另参相敏:《英美竞逐的趋势》,《东方杂志》25卷12号、章渊若:《美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比利时通信)》,《东方杂志》26卷9号、育斡:《英美亲善的前途》,《东方杂志》26卷19号、傅坚白:《英美海军问题》,《东方杂志》26卷23号、Gore Graham:《英美冲突果能免乎》,《东方杂志》27卷3号、田炯锦:《英美政局平静之主因》,《东方杂志》28卷8号,等。武育干在钱智修时期(下)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国际”栏目,共约有111篇。其关注的重点有四个,一是国际联盟重大活动及战争危险,其中欧洲国家的有关报导又以英国为重点,二是报导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三是报导中苏之间中东路事件等冲突,四是报导印度等寻求民族独立国家的活动。这一时期武育干报导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关注了列强的军备竞赛和新的战争危险,同时关注了列强的扩张对中国的影响等。
    1樊仲云:《一九二八年国际政治的概观》,《东方杂志》26卷1号。
    2幼雄:《赔偿问题专家委员会开会》,《东方杂志》26卷4号。
    3幼雄:《赔偿问题之‘最后解决’》,《东方杂志》26卷13号。
    4幼雄:《海牙赔偿会议的经过》,《东方杂志》26卷17号,相关文章另有幼雄:《赔偿问题专家委员会开会》,《东方杂志》26卷4号、育斡:《赔款问题的近状》,《东方杂志》26卷9号、颂华:《英德法比间议定‘莱茵撤兵协定’》,《东方杂志》26卷17号、幼雄:《德比间马克赔偿问题解决》,《东方杂志》26卷18号、傅坚白:《十年来德国战事赔偿问题之经过及新赔款计划内容之分析(伦敦通讯)》,《东方杂志》26卷18号、袁道丰:《杨格计划与海牙会议》,《东方杂志》26卷21号、粤峰:《德国赔款问题解决之经过》,《东方杂志》26卷21号、袁道丰:《第二次海牙会议与欧洲之新风云(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4号,等。
    1颂华:《莱因地德人重见自由的天日》,《东方杂志》27卷13号,相关文章另有颂华:《德对美舆论之变更》,《东方杂志》25卷4号、育斡:《旧事重提的莱因撤兵问题》,《东方杂志》25卷18号、仲英:《德法纠纷中之莱茵撤兵问题》,《东方杂志》26卷3号、袁道丰:《法人眼中的萨尔(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14号,等。
    2良辅:《古人之言国际和平》,《历史上的欧洲合众国》,《东方杂志》27卷10号。张明养(1906—1991年),本名良辅,浙江海宁人。1930年大学毕业后考入商务印书馆任《东方杂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复旦大学政治系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张明养的笔名问题,可以继续研究。据戴文葆(《集专家教授编辑于一身——张明养的编辑生涯述略》,《出版史料》1988年第2期。)介绍,张明养在1930年到1941年底,一直在《东方杂志》工作,1942年辞职,到时位于重庆北培的复旦大学法学院任教。“据粗略的统计,张明养编辑《东方杂志》期间,用明养、良辅、良甫、芝益、梁抚、谅夫、东序、谅无、郎怀、郎之余等名,发表专论、短评及编译稿等约567篇。”如果所说笔名完全属实,则567篇的作品统计数相应地是相对是准确的。应该说,戴文葆比较详细介绍了张明养的笔名,但还不够具体,其中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说明。比如,在《东方杂志》34卷3号,出现过1篇郎之余的作品,而在30卷到31卷就出现过郎芝益、芝益,共4篇。从文章来源看,30卷1号的“海外通信”中,郎芝益有一篇柏林通信,题名为“德国帝制派的活跃”。这样,张明养是否到过德国就需要考证,如果没有,则这篇报导的作者郎芝益就可能不是张明养。而如果郎芝益不是张明养的笔名,芝益、郎之余是否也能算他的笔名就需要继续考证。笔者经过查阅,以张明养以及明养、良辅、良甫、梁抚这五个名字,张明养在《东方杂志》发表作品共约306篇。而在28卷7号到38卷17号间,东序名下的作品共约258篇。在29卷4号到30卷12号间,谅夫、谅无名下有作品5篇。郎怀在31卷5号有作品1篇。另外,《东方杂志》在29卷1到2号的“撒散百科全书”栏目中,“养”名下的作品有14篇。“养”是否也是张明养的笔名,亦需要考证。笔者在本文论述中,将以东序等为笔名的作品单列,特此说明。从《东方杂志》相关文章看,继张梓生、黄惟志、俞颂华、朔一、南雁、松涛等人之后,张明养成为国际时事栏目的主要担纲者,笔名有明养、良辅、良甫、梁抚等。张明养在《东方杂志》发表的文章最早为《做过二十一次阁员的白里安》(26卷23号),最晚者为《东欧问题与美苏》(43卷8号)先后共计约306篇(不含“拆散百科全书”等栏目),其中在钱智修时期(下)约有114篇,主要发表于“国际”、“新语林”栏目中。这一时期张明养的作品,主要集中论述国际社会事件及欧洲政局及国际关系,其重点内容可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现代社会事件及现代政治知识,二是介绍具体国家内部的政治发展,其中作品数量最多者为英国,三是介绍国际协约,等。
    1育斡:《全欧经济联盟问题》,《东方杂志》26卷18号。
    2颂华:《白里安欧联建议的要点及其前途》,《东方杂志》27卷11号。俞颂华(1893—1947),原名垚,江苏太仓人。191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1920年曾赴苏俄采访并受到列宁接见,1924年加入商务印书馆。从《东方杂志》发表作品情况,以及“个人计划”(31卷1号)的表述看,他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离开商务印书馆,后相继担任过《申报月刊》以及《光明报》、《广西日报》等杂志的总编辑。俞颂华在《东方杂志》发表作品始于《德意志军国主义之经济》(13卷2号),先后共约计180余篇,其中约170篇文章出现于25卷至28卷,主要分布于“国际”、“新语林”这两个栏目,可以算是钱智修时期(下)的首要作者。俞颂华在钱智修时期(下)的170篇文章,发表于“国际”栏目中约计145篇、“新语林”栏目中约计18篇、其他约计7篇,绝大多数为国际时事政治的述评。从俞颂华这些文章的总体分布,以及其关注国际时事中的重心变化看,其特点有三。一是文章数量逐年下降。三是从注重欧美转向亚洲,有关亚洲地区的相关报导从1928年的仅约4篇文章、占该年文章总数不到7%,上升到1931年的20篇、占这一年文章总量的70%强。可以说明,特别是中日之间的矛盾上升,引起了俞颂华等人的高度关注。三是在1928到1929年两年,主要报导和述评欧美政局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的国内政治,而关注亚洲国家之间关系主要在1930年和1931年,特别是1931年主要记载、报导了中日两国在中国东北问题等方面的冲突情况。
    1李惟果:《欧洲联邦论的理想与事实(纽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5号。李惟果另有《麦唐纳之来美与第二次大战(纽约通讯)》,《东方杂志》26卷22号,《美国对苏俄的基本外交政策(纽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4号。
    2桑原隧藏:《中国复兴与欧洲之地位》,《东方杂志》25卷1号。
    1 E. Herriot:《联欧罗巴问题》,《东方杂志》27卷15号。
    2平尾弥五郎:《欧洲联邦计划及其经济的背景》,《东方杂志》27卷15号。
    3明养:《备国对欧联计划的舆论与复文》,《东方杂志》27卷15号。
    4英报:《全欧经济问盟与英国》,《东方杂志》26卷18号。
    1良辅:《英帝国会议中谈统而不治的各自治殖民地》,《东方杂志》27卷22号。介绍英国政治的有关文章还有,《麦士裴——英国的新桂冠诗人》,《东方杂志》27卷13号,《印度的藩王》,《东方杂志》27卷17号,《印度民族运动中的阿福利提人》,《东方杂志》27卷20号,《关连英国议会存亡的权杖》,《东方杂志》27卷21号,《英王乔治的收入与王后》,《东方杂志》28卷3号,等。另外,张明养介绍国际政治人物的文章的还有《现代的福尔德——朱丽阿》,《东方杂志》27卷2-号,《欧洲待字闺中的公主》,《东方杂志》27卷4号,《万能的南森》,《东方杂志》27卷15号,《记忆力强健的人》,《东方杂志》28卷7号,等。
    2 Mussolini《慕沙里尼论欧洲联邦》,《东方杂志》27卷15号。
    3 R. L. Buell《欧洲的新联盟》,《东方杂志》28卷4号。
    4 C. F. Melville《欧洲往何处去》,《东方杂志》28卷8号。
    1明养:《联盟之联盟及国际上的联邦趋势》,《东方杂志》27卷22号。
    2明养:《最近欧洲的新均势局面》,《东方杂志》27卷24号。有关欧洲联盟的相关述评还有,李惟果:《欧洲联邦论的理想与事实(纽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5号、明养:《东欧各国的经济联合及其影响》,《东方杂志》27卷21号、明养:《最近欧洲的新均势局面》,《东方杂志》27卷24号、P.J.Ph.1ip:《欧洲的和平与战争问题》,《东方杂志》28卷1号、育干:《破坏欧洲和平的新朕兆》,《东方杂志》28卷2号、幼雄:《第二次欧联会议》,《东方杂志》28卷13号、张樑任:《欧洲政治的新局面(欧陆通信)》,《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3明养:《俄土加入欧联及上西莱西亚问题》,《东方杂志》28卷3号。
    4补拙:《第四次国际裁兵预备会议之经过及其前途之预测(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5卷2号。
    5幼雄:《又是一次裁军筹备会》,《东方杂志》25卷6号。
    1幼雄:《裁军大会的展望》,《东方杂志》28卷14号。
    2颂华:《国际间军缩与仲裁协议前途的暗礁》,《东方杂志》25卷22号。
    3良辅:《五强裁减海军会议的集议地》,《东方杂志》27卷5号。
    4颂华:《伦敦海军公约签字后五强的明争暗斗》,《东方杂志》27卷10号。
    5明养:《修改和约运动》,《东方杂志》27卷23号。
    1邱祖铭:《美国和平公约提案》,《东方杂志》25卷11号。
    2颂华:《美法各提弭战草约与英日的表示》,《东方杂志》25卷10号。
    3愈之:《和平的新方案——战争非法运动(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5卷16号。当时报导美国军事与外交的相关报导另有育斡:《法美非战条约》,《东方杂志》25卷1号、颂华:《尼加拉瓜的政情与美国对她的干涉》,《东方杂志》25卷9号、幼雄:《美国加入国际法庭》,《东方杂志》26卷5号、颂华:《荷佛怎样改良美尼间的关系》,《东方杂志》26卷6号、仲英:《非战公约与大巡洋舰主义的美国》,《东方杂志》26卷8号、颂华:《美国宣告非战公约生效》,《东方杂志》26卷14号、金仲华:《美国对于拉丁美洲的政策》,《东方杂志》26卷15号、柳洋慎之助:《英美侵略中南美市场的急进》,《东方杂志》28卷4号、Lloyd Mecham:《泛美主义理想的冲突》,《东方杂志》28卷4号、明养:《荷佛巡行泡多里加与对南美的新政策》,《东方杂志》28卷10号、无灵:《法美延付战债谈判的结束》,《东方杂志》28卷16号、明养:《法美会商》,《东方杂志》28卷24号
    4育斡:《英法海军协定正式宣布》,《东方杂志》25卷19号。
    1育斡:《本年上半年国际联盟的活动事业》,《东方杂志》25卷12号。
    2育斡:《本年下半年的国际联盟》,《东方杂志》25卷24号。
    3育斡:《本年上半年的国际联盟活动事业》,《东方杂志》27卷13号。
    4育斡:《国际联盟与少数民族问题》,《东方杂志》26卷11号。此外还有《日内瓦又开一幕裁军会议》,《东方杂志》26卷8号,《全欧经济联盟问题》,《东方杂志》26卷18号,《关税休战会议》,《东方杂志》27卷6号,《世界动力会议》,《东方杂志》27卷16号,等。
    1明养:《国联十周年纪念与美俄加入问题》,《东方杂志》27卷3号。
    2良辅:《第一次国际法典编纂会议开幕了》,《东方杂志》27卷7号。另有《国际法典编纂会议聊胜于无的结果》,《东方杂志》27卷11号。
    3愈之:《和、平的新方案——战争非法运动(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5卷16号。
    4愈之:《纸上和平的开洛公约(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5卷17号。
    5陈石孚:《军备竞争与和平运动》,《东方杂志》25卷6号。当时的国际会议相关述评还有,育斡:《日内瓦又开一幕裁军会议》,《东方杂志》26卷8号、愈之:《裁军问题与列强之战争准备(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6卷12号、岫人:《来年一月的五强海军军缩会议》,《东方杂志》26卷21号、Bernhardi:《海军协定后之未来太平洋战争》,《东方杂志》27卷16号、无灵:《日内瓦与裁军问题》,《东方杂志》28卷21号、育斡:《第六届全美大会开幕》,《东方杂志》25卷1号、幼雄:《全美会议闭幕》,《东方杂志》25卷4号、育斡:《古巴举行国际移民大会》,《东方杂志》25卷6号、春华:《国际联盟第四十九届行政院会议记(日内瓦通信)》,《东方杂志》25卷14号、邱祖铭:《美国和平公约第二次提案》,《东方杂志》25卷15号、无灵:《国际联盟大会开幕》,《东方杂志》28卷17号、无灵:《伦敦七国巨头会议》,《东方杂志》28卷17号、无灵:《伦敦会议以后》,《东方杂志》28卷18号、明养:《国联大会闭幕了》,《东方杂志》28卷22号、胡愈之:《一年来的国际》,《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1朱朴:《国际合作运动(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6卷19号。
    2明养:《英俄签定暂行商约》,《东方杂志》27卷10号。张明养这类文章还有,《国联盟约修改委员会的建议草案》,《东方杂志》27卷8号,《引起国际纠纷之侨外意人的反法西斯蒂运动》,《东方杂志》27卷14号,《东欧各国的经济联合及其影响》,《东方杂志》27卷21号,《日俄间鲜银事件的纠纷》,《东方杂志》28卷1号,《国际救济银价问题》,《东方杂志》28卷14号,等。
    3明养:《德奥关税协定成立》,《东方杂志》28卷8号。相关述评另有颂华:《阻碍德奥合邦的奥国政潮》,《东方杂志》26卷19号、Piere Cot:《法国应当怎样解救德国的危机》,《东方杂志》28卷6号、明养:《德奥关税协定成立》,《东方杂志》28卷8号、明养:《德奥关税的反响》,《东方杂志》28卷9号、无灵:《战债与赔偿问题的新发展》,《东方杂志》28卷15号、王绍成:《德奥关税同盟与德国新税则对于中国之影响(柏林通信)》,《东方杂志》28卷16号、无灵:《德奥关税条约作废》,《东方杂志》28卷21号,等。
    4朱偰:《德奥关税联盟之结局与欧洲经济合作问题(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23号。朱楔(1907—1968),浙江海盐人。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从其作品可见,他大约于1929年间出国、1932年间回国,并任中央大学教授,自称追慕明末徐霞客,喜漫游与著书。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江苏省文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著有《南京的名胜古迹》等。(参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87页。)朱偰在《东方杂志》最早发表的作品为《五言诗起源问题》(23卷22号),先后约有58篇,其中在钱智修时期(下)的“海外通信”约12篇,是这一时期“海外通信”最多的作者,主要述评世界经济问题与德国政局发展。
    5幼雄:《法意海军新协定》,《东方杂志》28卷6号。
    6 Harold Callender:《两个欧洲及其经济合作问题》,《东方杂志》28卷2号。
    1颂华:《洛茄诺会议中的莱茵撤兵和上西里西亚问题》,《东方杂志》26卷2号。
    2颂华:《巴尔干半岛未来的乱源——亚尔巴尼亚》,《东方杂志》26卷6号。
    3颂华:《南斯拉夫与意大利互相仇视的风潮》,《东方杂志》25卷13号。
    4颂华:《欧洲四个未被邀请加入非战公约的小国》,《东方杂志》25卷21号。
    5颂华:《列强军备的趋势是军缩呢抑备战呢》,《东方杂志》25卷14号
    6颂华:《俄国裁军提案的反响与空军扩充》,《东方杂志》25卷9号。有关苏联军备发展的相关报导还有颂华:《俄国裁军提案的反响与空军扩充》,《东方杂志》25卷9号、化鲁:《苏联的陆军》,《东方杂志》26卷16号、Y. Danilov《苏联军备论》,《东方杂志》26卷17号,等。
    7张亮清:《现今世界兵器之趋势》,《东方杂志》28卷18号。当时世界军备竞赛的情况另参,味荔:《国际联盟与圣各答私运军械案(法国通信)》,《东方杂志》25卷9号、育斡:《非战公约签字后之各国扩张军备状况》,《东方杂志》25卷19号、邓孤魂:《航空建设之我见(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5卷23号、谭之良:《列强军备之现状与我国国防》,《东方杂志》26卷6号(国际)孙岱:《德国竞造新巡洋舰》,《东方杂志》26卷14号周怀勖:《空防与列强的空备(东京通讯)》,《东方杂志》26卷18号、林定喜:《一九三0年世界各国海陆空军备实力之比较(补白)》,《东方杂志》28卷17号、古培迪:《现代文明中之化学》,《东 方杂志》28卷18号、李粲:《现代航空之发展》,《东方杂志》28卷23号,等。
    1育斡:《道斯计划压迫下之德国复兴问题》,《东方杂志》25卷3号。武育干对战争危险的相关述评另有,《列强准备化学战》,《东方杂志》25卷3号,《非战公约签字后之各国扩张军备状况》,《东方杂志》25卷19号,《历史上罗马问题之解决》,《东方杂志》26卷3号,《南极新地主权的竞争》,《东方杂志》26卷7号,《现代失业问题的普遍形势》,《东方杂志》27卷7号,《古巴举行国际移民大会》,《东方杂志》25卷6号),《旧事重提的莱因撤兵问题》,《东方杂志》25卷18号,《赔款问题的近状》,《东方杂志》26卷9号,《破坏欧洲和平的新朕兆》,《东方杂志》28卷2号,等。
    2胡愈之:《我们需要和平》,《东方杂志》25卷1号。
    3愈之:《海牙会议的前夜(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6卷17号。
    1 W. Lippmann:《废战论》,《东方杂志》26卷1号。相关论述还有Keyserling《新黑暗时代》,《东方杂志》25卷15号、张铭鼎:《废战运动与和平主义》,《东方杂志》25卷17号、张培均:《海上法权问题与爱麦郎案(美国通讯)》,《东方杂志》26卷17号,等。
    1育斡:《世界各国恢复金本位的趋势》,《东方杂志》25卷12号。
    2朱锲:《经济恐慌下之欧洲(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1号。
    3论述世界失业问题的相关文章有,育斡:《英国劳资冲突问题》,《东方杂志》25卷3号、幼雄:《美国的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5卷18号、颂华:《瑞典应付劳资冲突的新律》,《东方杂志》25卷19号、印祖铭:《英国的现势》,《东方杂志》25卷20号、从予:《英国资本主义之过去与现在》,《东方杂志》25卷20号、武育斡:《英国最近的状况与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5卷20号、微知:《英国的农业问题》,《东方杂志》25卷20号、R. R. Kuczynski:《世界人口论》,《东方杂志》26卷1号、浅利顺四郎:《世界观的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7卷8号、Eberling:《美国的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7卷12号、颂华:《今后法国人口不足的恐慌》,《东方杂志》27卷14号、赵镜之:《瑞典的经济状况》,《东方杂志》27卷18号、Marcel Ray:《最近中欧各国之经济纷乱与农业恐慌》,《东方杂志》27卷18号、颂华:《英工党内阁救济失业的方策与成绩》,《东方杂志》27卷19号、N. S. Fine:《泛世界的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7卷24号、Attillio Oblath:《意大利最近失业救济的方策》,《东方杂志》27卷24号、Le Journal:《英国最近失业救济的方策》,《东方杂志》27卷24号、晏忠承:《农村经济与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8卷9号、芒:《意大利的人口失调(补白)》,《东方杂志》28卷13号、仲英:《国际新农业问题》,《东方杂志》28卷16号、王栋译:《近代农业机械化之趋势(L. E. Matthaci著)》,《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1明养:《关税休战运动的失败》,《东方杂志》28卷5号。
    2朱偰:《战后各国关税政策之趋势与最近欧洲关税休战会议(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7号。在该文后的编者按中,朱偰说明1930年4月24日关税会议结束,欧洲列强之间难以达成谅解,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准确的。当时论述世界关税问题的作品另有颂华:《美国对俄国的态度与两国间的商务关系》,《东方杂志》25卷14号、楼桐孙:《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苏俄的石油》,《东方杂志》26卷3号、龙大均:《法兰西殖民地的经济现状(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6卷8号、G. H. Stuart:《近代法国制定关税的方法》,《东方杂志》26卷13号、幼雄:《美国增加关税与各国之抗议》,《东方杂志》27卷10号、明养:《英俄签定暂行商约》,《东方杂志》27卷10号、颂华:《美新税则第一次与列国的表示》,《东方杂志》27卷12号、董之学:《英帝国制定关税的方法》,《东方杂志》27卷14号、育斡:《苏俄扰乱世界市场的计划和影响》,《东方杂志》27卷22号、《基于商业政策的现代国际龃龉》,《东方杂志》27卷22号、明养:《不列颠推进南美贸易的企图》,《东方杂志》28卷8号、上田贞次郎:《世界关税政策的危机》,《东方杂志》28卷10号、周以仕:《近十年来英美关税政策之一瞥》,《东方杂志》28卷10号、芒:《美国银行的倒闭(补白)》,《东方杂志》28卷11号、稻原胜治:《德奥关税条约之波折》,《东方杂志》28卷15号、Lewis L. Lorwin:《美国联邦经济会议与法德经济会议》,《东方杂志》28卷16号、幼雄:《美国经济恐慌的深刻化》,《东方杂志》28卷18号、杜若:《英国的财政问题》,《东方杂志》28卷18号,等。
    3无灵:《在动摇中的欧美金融资本主义》,《东方杂志》28卷22号。有关当时世界金融问题的论述另有,陈仲益:《金融缓急之观察》,《东方杂志》25卷5号、育斡:《世界各国恢复金本位的趋势》,《东方杂志》25卷12号、颂华:《最近法国固定法郎价值的方策》,《东方杂志》25卷18号、安世:《英国的国债问题》,《东方杂志》25卷20号、杨阴溥:《银价跌落问题之面面观》,《东方杂志》26卷24号、崔晓岑:《研究银价后之观察(伦敦通讯)》,《东方杂志》28卷7号、S. Palmer Harman:《世界金额问题》,《东方杂志》28卷10号、Handy and Harman:《银市场之将来》,《东方杂志》28卷10号、张公权:《安定银价问题》,《东方杂志》28卷10号、诸青来:《银行法平议》,《东方杂志》28卷11号、梁龙:《银问题与世界经济恐慌》,《东方杂志》28卷16号、杜若:《法国佛郎外交的成功》,《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1朱偰:《经济恐慌下之欧洲(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1号,《愈趋严重之国际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8卷6号。
    2木村增太郎:《世界经济之不振及其归趋》,《东方杂志》28卷2号。
    3朱介民:《最近世界经济恐慌之发展》,《东方杂志》27卷24号。
    4 Coliou Roso:《没有出路》,《东方杂志》28卷16号。
    1 George Soule:《商业不振之原因及其救济方策》,《东方杂志》。28卷16号论述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作品还有土方成美:《世界经济不振原因的观察》,《东方杂志》28卷2号、Gustar Gassel:《世界商业之衰颓》,《东方杂志》28卷2号、颂华:《国际商会大会对世界经济衰落的讨论》,《东方杂志》28卷15号,等。
    2杨春芳:《产业合理化运动》,《东方杂志》27卷23号。
    3颂华:《英国自由党发表的工业政策》,《东方杂志》25卷5号。有关各国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的述评另有颂华:《法国最近工业经济的进步》,《东方杂志》26卷1号、雷宾南:《丹麦的合作制度》,《东方杂志》26卷2号、D.N.Dannerjea:《战后之德国合作运动》,《东方杂志》26卷22号、《法国的农业合作》,《东方杂志》26卷22号、G.E.Griffiths:《最近英国合作运动之体系与组织》,《东方杂志》26卷22号、Marquis W.Childs:《瑞典合作运动的最近进展》,《东方杂志》28卷20号、龙大均:《法兰西合作运动之现势》,《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笔者这里不具体介绍。
    4罗素(Bertrand Russel,1872一1970年),现代著名思想家,因其比较中西文明,及对西方文明独到的见解,成为现代中国人曾经最为熟悉的西方思想家之一
    1 Bertrand Russel(俞颂华译):《美国的新人生观》,《东方杂志》25卷14
    2杨东尊:《产业合理化》,《东方杂志》27卷7号。
    1育斡:《现代失业问题的普遍形势》,《东方杂志》27卷7号,《最近世界经济不安的形势》,《东方杂志》27卷12号。
    2 E.V.Gent:《美国侵夺世界市场的急进》,《东方杂志》27卷20号有关美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论述还有,黄绍绪:《美国新兴之桐油业》,《东方杂志》27卷7号、A.P.Dennis:《美国的经济政策》,《东方杂志》27卷20号、仲英:《最近世界经济大势与美国》,《东方杂志》27卷24号、James W.Angell《杨格计划与美国之国际经济地位》,《东方杂志》28卷6号、孤魂:《德美英法四国的商业航空》,《东方杂志》28卷7号、万叶:《欧美各国关于粮食问题之新政策》,《东方杂志》28卷9号,等。
    3黄宗海:《产业合理化与资本主义当前的各种问题》,《东方杂志》27卷23号。相关作品另有《塞立格曼教授谈资本主义之前途》,《东方杂志》28卷20号,等。
    1 G.Soule:《英美人眼中之苏俄五年计划》,《东方杂志》28卷7号。
    2朱偰:《资本主义经济之危机与俄国之‘探饼’政策(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24号。
    3芒:《美国人眼中之苏俄今昔观》,《东方杂志》28卷19号。
    4列·达·托洛茨基(1879—1940年)早年参加工人运动,曾被沙皇政府流放西伯利亚四年,1902年逃往西欧,参加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因反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等主张,以及反对斯大林独裁、主张发展党内民主等,1925年1月在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受到严厉警告。1926年1月被解除陆海军人民委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10月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1927年11月被开除出政治局,1928年1月被流放到阿拉木图,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
    5 L.Trotzky:《苏俄的前途》,《东方杂志》26卷17号。
    1尼·伊·布哈林(1888—1938年),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4年任政治局委员,1929年秋天,苏联各个城市出现粮食和商品供应危机,在认识和解决这一危机问题上,布哈林与斯大林发生意见分歧,并于1929年被开除出政治局但保留中央委员。
    2 F.A.Mackenzie:《苏俄的新危机》,《东方杂志》26卷17号。有关苏联国内政治危机的相关述评还有育斡:《俄国放逐反对党的经过》,《东方杂志》25卷4号、加卜伦:《苏俄的‘丝芬克司’》,《东方杂志》26卷17号、途:《苏联于教育上宣传五年计划的方法》,《东方杂志》27卷6号、广冈光治:《劳农俄国的经济难》,《东方杂志》26卷7号、明养:《惊动世界的苏联反宗教事件》,《东方杂志》27卷9号、大藏公望:《苏维埃联邦之实相》,《东方杂志》27卷9、10号、V.M.Dean:《苏俄内部的争斗》,《东方杂志》27卷10号、育斡:《苏联党政前途的新动向》,《东方杂志》27卷17号、Review of Reviews: 《鲍尔什维党之王——斯太林》,《东方杂志》27卷21号、幼雄:《俄国实业团阴谋事件》,《东方杂志》28卷1号、F.A.Van Fleet《一个美国人对苏俄近况的略述》,《东方杂志》28卷7号、N.Bukharin:《苏联的科学与政治》,《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3李惟果:《苏俄的五年大计划(纽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0号。
    4汤德衡:《俄国粮食不足之根本原因及其前途之推测(维也纳通讯)》,《东方杂志》27卷10号。
    5颂华:《苏联农民的反抗左倾农业政策》,《东方杂志》27卷11号。当时对苏联计划经济运行状态的相关述评另有楼桐孙:《苏俄消费协作的史略》,《东方杂志》25卷16号、育斡:《苏俄重农重工政策的转变问题》,《东方杂志》26卷1号、颂华:《解除俄国农民痛苦的‘农报’》,《东方杂志》26卷1号、M.Farbwan:《新俄国家主义的复活》,《东方杂志》27卷4号、颂华:《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动及其最近的概况》,《东方 杂志》27卷6号George H. Ceplland《苏俄所谓五年计划及其目前的成就》,《东方杂志》27卷6号、L.Strong《苏俄式之新政策》,《东方杂志》27卷18号、C. B. Hoover《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观》,《东方杂志》28卷1号、颂华:《苏俄农村经济组织的改革》,《东方杂志》28卷3号、诸青来:《土地分配问题》,《东方杂志》28卷3号、P. A. Bogdanor《美国的顾客——苏联》,《东方杂志》28卷3号、杜若:《德俄商业关系的发展》,《东方杂志》28卷6号、Stephen J. Keunedy:《苏俄与世界棉市之关系》,《东方杂志》28卷16号、Leon Irotski《脱洛斯基的五年计划谈》,《东方杂志》28卷18号、Maxim Litvinov《苏维埃之国际经济政策》,《东方杂志》28卷20号、J. P. Manderille《斯太林政策的变迁》,《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1莎特威尔:《历史家对于两位独裁的批评》,《东方杂志》25卷13号,相关述评另有颂华:《最近意大利内治外交的鸟瞰》,《东方杂志》25卷7号、颂华:《三十万意国侨美工人反对本国的独裁政治》,《东方杂志》25卷10号、慕沙里尼:《意大利为什么不实行民治》,《东方杂志》25卷13号、Mussolini《意大利与海》,《东方杂志》27卷4号、《慕沙里尼论欧洲联邦》,《东方杂志》27卷15号、Percy Winner《意大利国内之党争》,《东方杂志》28卷1号、H. R. Gussey《法西斯蒂主义的破产》,《东方杂志》28卷2号、化鲁:《意外相的时局演说》,《东方杂志》28卷7号、美浓部达古:《议会制度之危机与独裁》,《东方杂志》28卷8号,Mussolini《我们的剑要插进鞘里了》,《东方杂志》28卷12号等。
    2朱偰:《世界经济恐慌与德国政局之变迁(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17号。
    3朱偰:《德国金融恐慌与巴黎伦敦会议(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20号。
    1朱偰:《德国租税制度与社会政策(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19号。有关德国经济复苏的相关述评另有每日新闻:《德国在中国航运事业之恢复》,《东方杂志》25卷6号、D.N.Dannerjea《战后之德国合作运动》,《东方杂志》26卷22号、哲生:《德国特莱斯登的卫生展览会》,《东方杂志》27卷21号、Samuel Crowther:《德国解除军备之报偿》,《东方杂志》27卷22号、G.Bernhard:《德国经济复兴的努力》,《东方杂志》27卷22号、池田林汉:《德国归农交易所》,《东方杂志》28卷7号、明养:《德政府最近的失业救济制度》,《东方杂志》28卷11号、明养:《德国的金融恐慌及其救济》,《东方杂志》28卷17号。
    1彭学沛:《德国政党和战后政治的鸟瞰》,《东方杂志》26卷1号。
    1朱锲:《德国最近国民投票之意义及其于欧洲国际之影响》,《东方杂志》26卷24号。在朱偰这一文章后面,《东方杂志》有编者按语,说明德国政府和一般顾全大局的人,都不愿这一提案得以通过,是故德国政府将国民投票放在圣诞前,主要考虑圣诞节前人们忙于过节、弃权者必然多,而该提案可能失败。同时据路透社报导,这一提案在12月22日的投票中宣告失败。
    1朱锲:《德国国会选举之结果及欧美报纸之评论(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21号。朱偰有关德国的报导文章还有,《‘萨克森的瑞士’游记(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7卷20号,《德国实业联合会投资中国之计划及其批评(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12号,《愈趋严重之国际失业问题》,《东方杂志》28卷6号),等。论述其他外交问题的文章还有《日本强占辽吉在欧美之反响(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
    卷24号,《满洲移民的历史与现状》,《东方杂志》25卷12号,《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之成绩与批评》,《东方杂志》26卷2号,《中国殖民之地理的方式(Heinrich Schmittenner著)》,《东方杂志》27卷6号,等。
    2 G. Mck Mcclellan:《德国的复兴》,《东方杂志》27卷20号。
    3 Harold Callender:《众目所注的德国》,《东方杂志》28卷18号。
    4育斡:《德奥合邦问题》,《东方杂志》25卷1号。
    1良辅:《英国之贫民窟》,《东方杂志》27卷12号。有关英国经济发展的介绍,另有颂华:《英国奖励农业之金融法案》,《东方杂志》25卷11号、武育斡:《现代英国商业状况与对华贸易》,《东方杂志》25卷20号、章渊若:《英国之社会问题与社会立法》,《东方杂志》27卷10号、芒:《英国在阿根廷的帝国商业博览会(补白)》,《东方杂志》28卷15号,等。
    2芒:《大不列颠的五年计划(补白)》,《东方杂志》28卷5号。
    3 T. J. Wertenbaker:《大不列颠之为工业国家的命运》,《东方杂志》28卷2号。
    4良辅:《费边协社社员的飞黄腾达》,《东方杂志》26卷24号。
    5良辅:《英国贵族阶级的末落》,《东方杂志》27卷12号。
    6这一时期述评具体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的作品有,雷宾南:《丹麦之土地立法》,《东方杂志》25卷21号、J. B. Tayler:《丹麦与中国乡村改造问题》,《东方杂志》25卷23号、A. Prokes《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经济》,《东方杂志》26卷9号、C. L. Stewart《现代各国农业政策之一斑》,《东方杂志》26卷12号、明养:《中亚铁道之完成及其重要》,《东方杂志》27卷10号、师勤:《欧洲农地改革的昨日和今日(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17号、石充:《铜铅锌实业浅说及西美铜铅锌矿厂考察后简述》,《东方杂志》27卷20号、田树滋:《奥国战后经济困况及其最近救济方策(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4号、Mahtan Russll《欧洲农业的复兴》,《东方杂志》28卷7号、微知:《商业航空的将来》,《东方杂志》28卷8号、梁若尘:《南洋树胶种植事业的恐慌及其前途》,《东方杂志》28卷9号,等。
    1柳克述:《东方国家恢复国权之先例》,《东方杂志》25卷5-6号。
    1 I. A. Khairallah《凯末尔——新土耳其的创造者》,《东方杂志》25卷16号。
    1于能模:《土耳其撤销依赖裁判权之经过与我国今日情势之比较》,《东方杂志》26卷16号。
    2育斡:《土耳其的最近经济状况》,《东方杂志》25卷17号。
    3颂华:《土耳其对于交通及关税的新设施》,《东方杂志》26卷22号。有关土耳其国内建设的相关述评另有陶伯川:《训政时期的土耳其》,《东方杂志》25卷2号、颂华:《新土耳其财政上改良的设施》,《东方杂志》25卷13号、Collins:《土耳其人口调查及其意义》,《东方杂志》25卷15号、Ismet Pasha:《土耳其今后的政治经济方策》,《东方杂志》26卷12号、颂华:《士耳其和阿才培疆改革文字之得失》,《东方杂志》26卷14号,等。
    1明养:《土耳其新国会选举》,《东方杂志》28卷11号。
    2育斡:《阿拉伯回教徒的反英战争》,《东方杂志》25卷5号。阿拉伯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述评另有育斡:《埃及的反英运动》,《东方杂志》25卷8号、颂华:《巴力斯坦地方亚刺伯人与犹太人的民族运动》,《东方杂志》25卷8号、黄幼雄:《最近的英埃纠纷》,《东方杂志》25卷14号、育斡:《埃及取消自治与最近的英埃关系》,《东方杂志》25卷18号、J.M.B.:《英国工党政府对埃及的政策》,《东方杂志》27卷7号盛成:《埃及游记(开罗通讯)》,《东方杂志》27卷9号、幼雄:《最近英埃交涉的破裂》,《东方杂志》27卷9号、颂华:《埃及最近的扰乱》,《东方杂志》27卷16号,等。
    3育斡:《旧事重提的印度自治运动》,《东方杂志》26卷21号武育干的相关述评另有:《英印航空交通成功》,《东方杂志》26卷11号、育斡:《印度自治运动的急进》,《东方杂志》26卷23号、育斡:《圆桌会议前英印交涉与新国防计划》,《东方杂志》27卷20号、育斡:《英印圆桌会议》,、《东方杂志》27卷23号、育干:《英印圆桌会议闭幕》,《东方杂志》28卷2号,等。
    4明养:《印度独立运动之世界展望》,《东方杂志》27卷17号。
    1明养:《英印和平协定的成立》,《东方杂志》28卷4号。
    2明养:《甘欧协定后的英印关系》,《东方杂志》28卷7号。有关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述评另有,谭云山:《一九二九年的印度国民大会(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3号、Charles F. Andrens:《我所目击的近年印度民族运动》,《东方杂志》27卷6号、岫人:《百折不挠的印度革命运动》,《东方杂志》27卷8号、谭云山:《安居罗斯谈甘地之改造印度》,《东方杂志》27卷3号)、谭云山:《印度加尔各答之华侨》(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1号、谭云山:《印度独立运动之近局(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3号、愈之:《印度革命论》,《东方杂志》28卷1-3号、N. B. Parulekar:《印度妇女之对英不合作运动》,《东方杂志》28卷3号、C. F. Strickland《印度人民之生活情状》,《东方杂志》28卷9号、颂华:《甘地参加英印圆桌会议》,《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3大均:《阿富汗民族及其独立后的政治状态(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5卷5号。有关阿富汗的相关述评另有育斡:《阿富汗王漫游欧洲的意义》,《东方杂志》25卷5号、颂华:《阿富汗王漫游欧洲归国后的新献》,《东方杂志》25卷17号、幼雄:《阿富汗最近的叛乱事件》,《东方杂志》25卷23号、幼雄:《阿富汗乱事的扩大与英俄》,《东方杂志》26卷2号,等。
    4相关作品有龙大均:《越南的民族独立运动及华侨(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5卷12号、颂华:《中国与古巴》,《东方杂志》26卷5号、颂华:《蒙古青年党的独立运动》,《东方杂志》26卷24号、颂华:《朝鲜明众的革命运动》,《东方杂志》27卷3号、育斡:《越南独立运动之悲剧》,《东方杂志》27卷5号、颂华:《菲律宾最近的独立运动》,《东方杂志》27卷6号、育斡:《中法越南专约的签定》,《东方杂志》27卷15号、楼桐孙:《论中法越南专约》,《东方杂志》27卷17号、幼雄:《缅甸的民族运动》,《东方杂志》28卷13号、杜若:《菲律宾独立与美国舆论》,《东方杂志》28卷17号、沌僧:《缅甸暹罗马来半岛实况之比较(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8卷17号,等。
    5相关作品有育斡:《冰岛独立运动》,《东方杂志》26卷2号、葛绥成:《黑人各族概况及其共和国建设运动》,《东方杂志》26卷7号、颂华:《英属马尔太的反英运动》,《东方杂志》27卷9号、幼雄:《中南美的革命潮》,《东方杂志》27卷19号、幼雄:《巴西革命》,《东方杂志》27卷22号、范予译:《现代人种的几种特性(H. G. Wells著)》,《东方杂志》28卷20号、明养:《居伯罗岛的反英运动》,《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1杨幼炯:《我国民族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东方杂志》26卷20号。
    2育斡:《一九二八年国际形势的回顾》,《东方杂志》26卷1号。相关论述另有范琦:《种族平等之科学的论证》,《东方杂志》25卷1号、矢内原忠雄:《殖民地民族运动和英帝国的将来》,《东方杂志》27卷11号、章元:《世界第二次大战与殖民地革命》,《东方杂志》28卷11号。
    3楼桐孙:《新约平议》,《东方杂志》26卷1号。
    1桑原隲藏:《中国复兴与欧洲之地位》,《东方杂志》25卷1号。
    2高一涵:《平均地权的土地法》,《东方杂志》25卷1号。有关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相关述评另有陶希圣:《中国经济及其复兴问题》,《东方杂志》28卷1号、潘公展:《民生主义与财产自由》,《东方杂志》28卷1号、中岛玉吉:《读中华民国亲属法及继承法草案》,《东方杂志》28卷3号、诸青来:《盐法平议》,《东方杂志》28卷9号、萧铮:《谭熙麦克对吾国土地法之批评及管见》,《东方杂志》28卷10号、俞寰澄:《救灾之最急救策》,《东方杂志》28卷20号,等。
    3陆为震:《近年来我国交通之进展及其计划》,《东方杂志》27卷12号。
    1武育斡:《近代博览会事业与中国》,《东方杂志》26卷10号。
    2徐旭东:《西湖博览会筹备之经过》,《东方杂志》26卷10号。《东方杂志》26卷10号中西湖博览会的专题,另有杨荫溥:《西湖博览会与吾国之丝绸业》,《东方杂志》26卷10号。有关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相关述评另有陈植:《南京都市美增进之必要》,《东方杂志》25卷13号、张其昀:《中国新建设与水力问题》,《东方杂志》26卷5号、顾敦鍒:《中国市制概观》,《东方杂志》26卷17号、陆为震:《市花补遗》,《东方杂志》27卷11号、郑肇经:《上海新商港地位之商榷》,《东方杂志》28卷8号、夏贻彬译:《日本农业的特技(日本那须皓著)》,《东方杂志》28卷9号、J. B. Taylor:《发展中国小规模工业的一个建议》,《东方杂志》28卷9号、陆为震:《中国商港建设之现在及将来》,《东方杂志》28卷10号、陆为震:《中国未来之水电建设》,《东方杂志》28卷14号、龙骧:《中国旱地半旱地农产之改进方策》,《东方杂志》28卷18号、颂华:《国际劳工局宣布的中国十年建设计划》,《东方杂志》28卷20号、俞宁颇:《世界石油之供求现状与我国油矿的蕴存》,《东方杂志》28卷21号、黄澹哉:《中国农村电化之先驱》,《东方杂志》28卷21号、中国经济学社:《救灾意见书》,《东方杂志》28卷22号、沈怡:《水灾与中国今后之水利问题》,《东方杂志》28卷22号、《五年来全国公路增加之激进(补白)》,《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3诸青来:《二十年来之国家财政》,《东方杂志》28卷19号。有关当时中国政府财政状态的述评另有诸青来:《近十年全国财政观》,《东方杂志》25卷23号、陈清华:《中央银行与国家之关系》,《东方杂志》26卷1号、Seligman:《消费信用论》,《东方杂志》26卷18号、Edward Kann:《银价低落对于中国实业之影响》,《东方杂志》26卷21号、扬汝梅:《各国审计制度与吾国审计制度之比较》,《东方杂志》27卷9号、诸青来:《维持银价与制止投机》,《东方杂志》27卷13号、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27卷20号、严双:《中国财政问题之考察》,《东方杂志》28卷13号、曾浩春:《预算的政治性质》,《东方杂志》28卷14号,等。
    4相关作品有杨荫溥:《甘末尔币制改革法查案批判》,《东方杂志》27卷16号、诸青来:《甘末尔币制计划评论》,《东方杂志》27卷16号。
    5张镜予:《中国农民经济的困难和补救》,《东方杂志》26卷9号。
    6翰笙:《中国农民担负的赋税》,《东方杂志》25卷19号。有关中国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述评另有培格尔:《中国地利问题》,《东方杂志》25卷1号、唐启宇:《佃租制度之背景与中国佃租制度》,《东方杂志》25卷8号、徐锡龄:《中国之文盲问题》,《东方杂志》25卷14号、伊藤武雄:《中国的人口统计》,《东方杂 志》25卷18号、乔启明:《中国乡村人口问题之研究》,《东方杂志》25卷21号、A.Legenare《法人目中的中国人口》,《东方杂志》25卷21号、芬次尔:《中国森林问题》,《东方杂志》26卷6号、吴寿彭:《逗留于农村经济时代的徐海各属》,《东方杂志》27卷6号H.P.James:《中国的工业观》,《东方杂志》27卷7-8号、G.E.Sokolsky:《中国之经济区域观》,《东方杂志》28卷4号、陈方之:《我国人口统计数字之商榷》,《东方杂志》28卷6号、吴兆名:《中国丝业的危机》,《东方杂志》28卷11号、黎名郇:《中国棉业问题》,《东方杂志》28卷17-18号,等。
    1陶希圣:《民国十八年之中国社会》,《东方杂志》27卷4号。
    2相关述评如张梓生:《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之经过》,《东方杂志》25卷15-17号、何燮:《新中国与国际宣传(日内瓦通讯)》,《东方杂志》25卷23-24号、王瑞娴:《对于国民党党歌的歌调之商榷》,《东方杂志》26卷8号、Henry T.Hodghin《霍德进博市对中国的临别赠言》,《东方杂志》26卷11号、陆为震:《近年来我国政治地理之变迁》,《东方杂志》26卷22号,等。
    1楼桐孙:《中国最近之政制问题》,《东方杂志》25卷1号。述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作品另有板本、义孝:《中国政治经济及教育的概观》,《东方杂志》25卷1号、张锐:《中国考试院与美国联邦吏治院(美国通信)》,《东方杂志》26卷1号、E.S.Corwin:《中国五权宪法之评论》,《东方杂志》26卷1号、吴春桐:《国府新颁民法总则编之立法沿革与批评》,《东方杂志》26卷18号,等。
    2当时,楼桐孙提出家族、行会等制度是中国的社会基础,陶希圣等人提出相关批评。相关文章有楼桐孙:《中国家制的过去与未来》,《东方杂志》28卷2号、陶希圣:《所谓集居独立者》,《东方杂志》28卷17号、周建人:《关于集居独立的可能性》,《东方杂志》28卷17号、塚寒:《中国家制的过去与未来质疑》,《东方杂志》28卷17号、程方:《中国家制问题平议》,《东方杂志》28卷17号。
    1张锐:《霍孔教授评中山主义》,《东方杂志》26卷23号。
    2寿勉成:《三民主义与合作主义》,《东方杂志》25卷2号。当时关注中国政治发展的相关作品另有幼雄:《台湾番变》,《东方杂志》27卷23号、汪馥炎:《军令与军政》,《东方杂志》28卷5号、周逸云:《二十年来中国制宪工作的回溯》,《东方杂志》28卷19号、雷宾南:《就辛亥革命的意义审查中国之教育问题》,《东方杂志》28卷19号、王伯祥:《辛亥革命的回顾》,《东方杂志》28卷19号,等。
    1杨幼炯:《我国民族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东方杂志》26卷20号。
    2陶希圣:《中国之民族及民族问题》,《东方杂志》26卷20号。
    1张明养:《二十年来政治组织的演进》,《东方杂志》28卷19号。
    2育斡:《列强对华态度的转变与最近废约交涉》,《东方杂志》25卷16号。
    1许大章:《关税自主方式之面面观》,《东方杂志》25卷9号。
    2 E. S. Corwin:《中国治外法权问题》,《东方杂志》26卷8号。有关中外领事裁判权交涉另有宓贤弼:《从国府组织法中讨论对外宣战缔约之权限》,《东方杂志》25卷22号、吴颂皋:《外交官的治外法权问题》,《东方杂志》25卷24号、宓汝卓:《改善领事报告之建议》,《东方杂志》26卷11号、《全国租界之调查(补白)》,《东方杂志》26卷11号、曾友豪:《从国际法学的观点批评中外新约》,《东方杂志》26卷14号、大同:《最近撤废领事裁判权的交涉》,《东方杂志》26卷17号、颂华:《玛利逊的怪建议——改上海为国际自由商埠》,《东方杂志》26卷23号、Lionel Curtis《对于改进上海公共租界之感想》,《东方杂志》27卷3号、 Cowley:《英美对于废除领事裁判权之公论》,《东方杂志》27卷5号、育斡:《收回威海卫问题》,《东方杂志》27卷8号、王宗旦:《收回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之研究》,《东方杂志》27卷11号、澁泽信一:《仲裁裁判及国际司法裁判》,《东方杂志》27卷17号、陈俊德:《上海西人居留区域界外马路扩张略史》,《东方杂志》28卷8号、郭子钧:《领事裁判权制度下之在华外国法院》,《东方杂志》28卷15号,等。
    1卢化锦:《中口关税交涉之过去现在与未来》,《东方杂志》25卷23号。当时有关中外关税自主等外交交涉的论述另有武靖斡:《中国国际贷借抵偿问题》,《东方杂志》25卷1号、但尼士:《门户开放政策之来由》,《东方杂志》25卷5号、邱祖铭:《主权与领土主权》,《东方杂志》25卷23号、于能模:《各国禁制出入口货物概况与我国应取之关税政策》,《东方杂志》26卷3号、颂华:《藏民反对英人的经济侵略》,《东方杂志》26卷10号、化鲁:《极东劳工状况(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6卷11号、W. T. Page:《论税则分类与差别待遇》,《东方杂志》26卷13号、F. W. Taussig:《关税互惠略论》,《东方杂志》26卷13号、育斡:《国际商会大会与中国》,《东方杂志》26卷15号、卢化锦:《沿岸及内河内港航行权问题》,《东方杂志》26卷16号、颂华:《与我结友好通商条约的捷国的国情》,《东方杂志》27卷8号、育斡:《英将派遣远东商业调查团》,《东方杂志》27卷16号、颂华:《欧美日本失业问题对于中国的影响》,《东方杂志》27卷24号、育斡:《现代关税政策的特质与我国新税则》,《东方杂志》27卷24号、严双:《中国之赋税问题》,《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2刘驭万:《第四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与中国之国际关系》,《东方杂志》28卷15号。
    3颂华:《将近开幕的第四次太平洋国交讨论会》,《东方杂志》28卷14号。
    1朱偰:《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修改不平等条约之成绩与批评》,《东方杂志》26卷2号。
    2楼桐孙:《新约评议》,《东方杂志》26卷1号。
    3诸青来:《关税自主的目的安在》,《东方杂志》28卷17号。
    4谭之良:《列强军备之现状与我国国防》,《东方杂志》26卷6号。
    5 H.B.Morse:《中国境内之租界与居留地》,《东方杂志》25卷21号。
    6育斡:《英国近来的对华政策》,《东方杂志》25卷2号。有关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及当时对华外交政策动态的论述另有张伯伦:《张伯伦的对华外交演说》,《东方杂志》25卷2号、密勒氏评论报:《字林西报与中国 政治之关系》,《东方杂志》25卷3号、古夫:《美议员对中国现状之妄测》,《东方杂志》25卷3号、每日新闻:《德国在东亚方面之经济的复活》,《东方杂志》25卷4号、怀德:《英国名士之中国政治观》,《东方杂志》25卷6号、颂华:《德国之中国文化研究机关——中国学社——之情况》,《东方杂志》25卷8号、张志让:《中国外交史上之英帝国主义》,《东方杂志》25卷20号、颂华:《列国禁械入华协定的废弃》,《东方杂志》26卷8号、颂华:《大可注意的第三次太平洋国交讨论会》,《东方杂志》26卷12号、愈之:《梵谛冈与中国(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6卷16号、金问泗:《英舰非法炮击万县案经过情形之回顾》,《东方杂志》27卷15号、育斡:《列强侵略中国市场的急进》,《东方杂志》27卷19号、Stephen G. Porter《美国外交家论发展对华贸易的要图》,《东方杂志》27卷19号、C. Smallwood《英人侵略中国市场之野心》,《东方杂志》27卷19号、Manchester Guardian《大可注意的英国远东经济考查团》,《东方杂志》27卷19号、颂华:《过去一年间的中国外交》,《东方杂志》28卷1号、樊仲云:《一九三一年的中国与世界》,《东方杂志》28卷1号、成田笃:《太平洋之空中战》,《东方杂志》28卷11号、樊仲云:《二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东方杂志》28卷19号,等。
    1 Vee Esse《在华外国租界问题之解剖》,《东方杂志》25卷21号。
    2 Bertrand Russel (闵仁译):《中国的改造》,《东方杂志》25卷21号。
    3吴云:《旅法华人近五十年之奋斗生活(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5卷8号。
    1张樑任:《移民问题与中国(柏林通讯)》,《东方杂志》28卷13号。
    2颂华:《欧美日本失业问题对于中国的影响》,《东方杂志》27卷24号。有关华侨及其所受不公平待遇的相关述评还有姚蔚生:《英属新嘉坡历届人口统计中之华侨地位》,《东方杂志》25卷8号、吴泽霖:《东方人在美国所处之地位》,《东方杂志》26卷6号、颂华:《俄荷与暹罗取缔华侨的新例》,《东方杂志》26卷9号、楼桐孙:《关于侨美外人土地答读者问》,《东方杂志》26卷23号、谭云山:《印度加尔各答之华侨(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1号、颂华:《南洋侨胞最近的厄运》,《东方杂志》27卷14号、育斡:《美国修正排日移民法运动》,《东方杂志》27卷15号、颂华:《新嘉坡暹逐及荷印限制华人入境》,《东方杂志》27卷17号、颂华:《南非及美国对中日移民的差别待遇》,《东方杂志》27卷21号、周敦礼:《各国虐待侨胞苛例之一斑和补救方策》,《东方杂志》28卷13号、杉田祥夫:《在荷属东印度的华侨》,《东方杂志》28卷13号、曾特:《美国国籍法与华人》,《东方杂志》28卷20号、颂华:《墨西哥排华事件》,《东方杂志》28卷21号,等。
    3育斡:《日本议会突被解散与总选举前之形势》,《东方杂志》25卷2号。
    1育斡:《日本总选举结果与其继起的纷争》,《东方杂志》25卷5号。
    2育斡:《最近日本政争与对华外交问题的关系》,《东方杂志》25卷21号。
    3育斡:《日本对华急进与满蒙问题的归趋》,《东方杂志》25卷11号。
    4育斡:《日本政潮与最近中日外交形势的转变》,《东方杂志》26卷3号。
    5育斡:《田中内阁崩溃后的日本新政局》,《东方杂志》26卷13号。这类文章还有,《日本空前大党狱》,《东方杂志》25卷7号,《日本政党的新变化》,《东方杂志》25卷14号,《大可注意的东京全满日领事会议》,《东方杂志》26卷7号,《日本对于伦敦裁军会议的态度》,《东方杂志》26卷22号,《日本所谓新满蒙铁路政策者》,《东方杂志》28卷1号,《滨口被刺后的日本政潮》,《东方杂志》28卷1号,等。
    6颂华:《日本移民于我国东三省及南美巴西的新计划》,《东方杂志》26卷11号。
    7颂华:《日人反中国的国际宣传》,《东方杂志》26卷10号。
    1密勒氏评论报:《日帝国主义的新工具》,《东方杂志》25卷2号。
    2颂华:《口人侵略吾东北的新政策》,《东方杂志》28卷5号。
    3颂华:《日本在我东北举行的满铁地方会议》,《东方杂志》28卷7号。
    4颂华:《东亚平和前途的几重阴影》,《东方杂志》28卷11号。俞颂华涉及日本对华政策的文章还有,《日本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履新》,《东方杂志》28卷16号,《东北事件之国际舆论》,《东方杂志》29卷1号,等。另外,这一时期述评日本内政的相关作品另有,洪康:《现代日本政治之解剖(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5卷3号、童蒙正:《日本检举共产党事件述评(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5卷10号、陶文:《日本最近之出版界(东京通讯)》,《东方杂志》25卷14号、王茅原:《日本最近政潮中分子与问题(东京通信)》,《东方杂志》26卷2号、樊从予:《日本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东方杂志》26卷4号、黄厦千:《日本之人口问题》,《东方杂志》26卷9号、王茅原:《日本第五十六次议会与新阁成立的经过(东京通讯)》,《东方杂志》26卷14号、执中:《最近二年来日本政局的鸟瞰》,《东方杂志》26卷14号、大同:《轰动一时的日本减俸潮》,《东方杂志》26卷19号、袁剑:《牵动世界经济的日本金解禁政策(东京通讯)》,《东方杂志》27卷3号、明养:《日本第五十七次议会之解散与总选之经过》,《东方杂志》27卷4号、幼雄:《日本最近发生的统帅权问题》,《东方杂志》27卷12号、Burton Crane《日本之新精神》,《东方杂志》28卷1号、李执中:《最近一年半中日本滨口内阁的内治外交(东京通讯)》,《东方杂志》28卷2号、明养:《全武行之日本第五十九届议会》,《东方杂志》28卷8号、明养:《日本若棚新阁》,《东方杂志》28卷9号、一番亽濑住雄:《日本人在南洋之活动概观》,《东方杂志》28卷13号、刘元亨:《答询问移垦东北》,《东方杂志》28卷13号、杜若:《日本政府的减俸潮》,《东方杂志》28卷14号、无灵:《对日外交之国际观》,《东方杂志》28卷21号,等。
    1堀江归一:《日本之满蒙经济政策》,《东方杂志》25卷2号。
    1高桥归吉:《中日经济关系与日本对华武断政策》,《东方杂志》25卷23号。
    2币原喜重郎:《日本前外相的‘支那问题概观’》,《东方杂志》25卷16号。
    1小川平吉:《币原‘支那问题概观’的反响》,《东方杂志》25卷16号。
    2山本条太郎:《满铁会社经营之基础》,《东方杂志》25卷24号。
    1大山卯次郎:《日人心目中之伦敦条约与中国问题》,《东方杂志》27卷16号。
    2末广重雄:《日本学者论海军协定与满蒙问题》,《东方杂志》27卷16号。这一时期日本国内有关中日关系的述评另有菊池酉治:《中国鸦片问题和日本人的责任》,《东方杂志》25卷4号、鹤见祐辅:《日本名士之动乱中的中国观》,《东方杂志》25卷6号、小川节:《日华通商条约改订之研究》,《东方杂志》26卷16号、本村增太郎:《日华通商条约改订之要点》,《东方杂志》26卷16号、若林丰:《中口通商条约改订与沿岸贸易问题》,《东方杂志》26卷16号、寺岛成信:《中日条约之改订与内河航运权问题》,《东方杂志》26卷16号、小村俊三郎:《中日缔结不侵犯条约论》,《东方杂志》26卷21号、那须皓:《日本的农业及其经济概况》,《东方杂志》27卷18号、土方成美:《亚细亚的群众》,《东方杂志》28卷13号、神川彦松:《亚细亚联合果可能乎》,《东方杂志》28卷15号、中谷武世:《亚细亚联合果不可能乎》,《东方杂志》28卷15号、明炤:《亚洲联邦问题》,《东方杂志》28卷15号、滨田峰太郎:《日本两大政党的对华政策及其批评》,《东方杂志》28卷20号,等。
    3育斡:《最近日本政争与对华外交问题的关系》,《东方杂志》25卷21号。
    4此两种附刊,限于文献条件,笔者未能见其具体内容。
    5育斡:《接二连三的日帝国主义逞凶案》,《东方杂志》25卷6号。
    1育斡:《日本大举侵掠中国的开始》、《日本二次出兵山东的内幕》,《东方杂志》25卷8号。《日兵强占济南之空前浩劫》,《东方杂志》25卷9号。
    2育斡:《中日济案解决》,《东方杂志》26卷5号。此外,武育干有关日本侵略中国的文章还有,《又一华侨惨杀案》,《东方杂志》25卷1号,《日本对华急进与满蒙问题的归趋》,《东方杂志》25卷11号,《收回威海卫问题》,《东方杂志》27卷8号,《中日新减税协定》,《东方杂志》27卷9号,等。这一时期有关济南惨案的相关述评另有密勒氏评论报:《外人对于日兵济南暴行之公论》,《东方杂志》25卷9号、记者:《日本出兵山东事件之西报评论》,《东方杂志》25卷10号、记者:《日本出兵山东与其本国舆论》,《东方杂志》25卷10号、梁敬镦:《济案之见证》,《东方杂志》25卷11号、黄季陆:《日本对华侵略的背景》,《东方杂志》25卷12号,等。
    3颂华:《日人侵我沿海诸省渔权情形》,《东方杂志》27卷17号。《日俄两国侵我渔权的警耗》,《东方杂志》28卷3号。《日轮侵略渔权与我国之对策》,《东方杂志》28卷6号。
    4颂华:《日人在我东北的暴行》,《东方杂志》27卷20号。
    1颂华:《万宝山案》,《东方杂志》28卷16号。《一月来万案的对日交涉》,《东方杂志》28卷18号。
    2梓生:《东北事件的最近趋势》,《东方杂志》28卷22号。
    3朱偰:《日本强占辽吉在欧美之反响(柏林通信)》,《东方杂志》28卷24号。
    1施福柴:《苏俄在华之帝国主义》,《东方杂志》25卷5号。这一时期述评苏联侵略中国满蒙地区的相关述评另有尼古来夫:《中俄日在东三省的利权竞争》,《东方杂志》25卷9号、J.B.Powell:《满洲中俄国事件之写真》,《东方杂志》26卷19号、《法比舆论界对于中俄事件之评论》,《东方杂志》26卷19号、《国际联盟与中俄事件》,《东方杂志》26卷19号、蒋星德:《蒙藏问题与蒙藏会议》,《东方杂志》27卷6号、蒋星德:《中俄会议的前夜》,《东方杂志》27卷8号、吴成章:《中东铁路电权问题》,《东方杂志》27卷8号、茂森唯士:《缔约五年来之日俄关系》,《东方杂志》27卷9号、熊应祚:《苏俄新筑成之突西铁路与中国西北之边防(美国通讯)》,《东方杂志》27卷18号、郭涤正:《俄国东攻策略之研究》,《东方杂志》27卷18号、铃木茂三郎:《极东日俄经济危机之成熟》,《东方杂志》28卷11号、I.I.Serebrenwikov:《苏联侵略下的外蒙现状》,《东方杂志》28卷12号,等。
    2育斡:《日俄提携的新趋势》,《东方杂志》25卷1号。
    3育斡:《突如其来的日俄密约消息》,《东方杂志》25卷6号。武育干还有《外蒙侵入呼伦贝尔事件与日俄阴谋》,《东方杂志》25卷15号等作品。
    4育斡:《苏俄建设中亚新铁路的价值及其与新疆的关系》,《东方杂志》25卷16号。
    5育斡:《东北边防之危机》,《东方杂志》26卷4号。
    6育斡:《哈埠搜查俄领事事件》,《东方杂志》26卷12号。
    1育斡:《收回中东路权事件》,《东方杂志》26卷13号。
    2育斡:《中东路案发生后的各方形势》,《东方杂志》26卷14号。
    3育斡:《中俄交涉停顿后之俄方侵掠举动》,《东方杂志》26卷15号,《苏俄大举侵略边境》,《东方杂志》26卷16号。
    4育斡:《俯仰由人的对俄交涉》,《东方杂志》26卷18号,《呜呼暴力劫持下的中俄交涉》,《东方杂志》26卷21号。
    5育斡:《中俄交涉的解决》,《东方杂志》26卷22号。武育干报导苏俄内政外交的还有,《俄国放逐反对党的经过》,《东方杂志》25卷4号,《俄国犹太人的移殖运动》,《东方杂志》25卷11号,《苏俄重农重工政策的转变问题》,《东方杂志》26卷1号,《英俄关系改善的趋势》,《东方杂志》26卷10号,《美俄关系的过去与未来》,《东方杂志》26卷10号,《第十二次国际劳工大会的经过》,《东方杂志》26卷17号,《英俄正式复交的经过》,《东方杂志》26卷23号,《苏联党政前途的新动向》,《东方杂志》27卷17号,《苏俄国扰乱世界市场的计划和影响》,《东方杂志》27卷22号,等。俞颂华报导中俄矛盾的还有,《苏俄对待华侨与其移民西伯利亚的设施》,《东方杂志》26卷11号,《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南满的情形》,《东方杂志》26卷15号,《中俄会议的开幕与波折》,《东方杂志》27卷22号,《苏俄谋复对华商业及其待吾侨胞情形》,《东方杂志》28卷4号等。 这一时期有关中国满蒙问题的相关述评另有莫萨耳:《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与铁路》,《东方杂志》25卷3号、朱馔:《满洲移民的历史和现状》,《东方杂志》25卷12号、池敬炳:《日本和中国在满洲的铁路竞争》,《东方杂志》25卷12号、记者:《日本所垂涎的满蒙产业概要》,《东方杂志》25卷12号、C.J.Fox:《中日条约之国际法观》,《东方杂志》25卷14号、W.Yowlg:《美报之华人满洲移民运动面》,《东方杂志》25卷24号、Mauchcsteer:《英报之日本帝国主义在满洲的前途观》,《东方杂志》25卷24号、S.M.Wolf:《外人之蒙古近状观》,《东方杂志》26卷23号、《东北日人报纸调查》,《东方杂志》27卷17号、金士宣:《东北铁路现势及我国铁路政策》,《东方杂志》27卷19号、《满铁沿线的日本图书馆统计(补白)》,《东方杂志》28卷7号,等。
    1颂华:《日俄协谋侵略中东铁路》,《东方杂志》26卷9号。这一时期有关“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述评另有幼雄译:《满蒙之国际经济战(日本田中九一著)》,《东方杂志》28卷23号、国内各报:《对于日寇东北之舆论一斑》,《东方杂志》28卷23号、何炳松:《东三省的国际关系》,《东方杂志》28卷24号、娄立斋:《南满洲铁道公司之特质及其史的发展》,《东方杂志》28卷24号、哲生:《外报记者观察沈阳事变的一篇报告》,《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2相关作品有江绍原译:《英帝国主义与新拉萨》,《东方杂志》25卷3号、米田实:《英帝国主义与西藏政策》,《东方杂志》25卷22号、颂华:《英国进兵滇边江心坡问题》,《东方杂志》26卷6号、蒋星德:《岌岌可危的滇边问题与救济方策》,《东方杂志》26卷8号、颂华:《康藏之警》,《东方杂志》26卷16号、颂华:《不知不觉失掉的滇边果敢县》,《东方杂志》26卷22号、颂华:《尼泊尔犯藏》,《东方杂志》27卷5号、陆为震:《新六省之鸟瞰与西北之边防》,《东方杂志》27卷14号、克勒脱纳:《中国的片马》,《东方杂志》28卷1号、明养:《窥伺吾国西陲的英国探险队》,《东方杂志》28卷9号,等。
    3“新语林”最早出现于《东方杂志》22卷1号,终于28卷24号,其中出现在22卷中共有12号、24卷中共11号。这一栏目在钱智修时期(中)还不稳定,但到了钱智修时期(下),不仅连续出现(按:从24卷13号开始连续),而且文章数量明显增加,作者队伍也相对稳定,成为钱智修时期(下)一个最重要、也是最稳定的特色栏目。其中的主要作者,除张明养、俞颂华外,以作品数量为序,依次另有哲生、微知、杜若、大宇、遂初、东序、董之学等人。
    1良辅:《世界各国之军服》,《东方杂志》27卷3号。
    2良辅:《欧战后新兴国的国旗》,《东方杂志》27卷6号。
    3良辅:《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术谈》,《东方杂志》27卷16号。这类文章还有如《欧洲的政治讽刺画》,《东方杂志》27卷8号,《国际动物院——各国的兽徽》,《东方杂志》27卷19号,《国际问政治文件的伪造》,《东方杂志》28卷4号,《巴黎两个国际殖民地展览会》,《东方杂志》28卷6号,《德政府最近的失业救济制度》,《东方杂志》28卷11号,等。
    4良辅:《各国之国际政治研究学校》,《东方杂志》27卷14号。
    5良辅:《现代民主政体中的竞选费》,《东方杂志》27卷19号。
    6良辅:《少年自由国际》,《东方杂志》28卷3号。
    7哲生的真实姓名不可考。据朱宝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哲生一指孙科(1991—1973年),二指杨尚昆,查此两人皆不可能在《东方杂志》任事。笔者以为很可能是张梓生的化名,但也可能是杜亚泉的老友倪哲生。姑录此存疑。他的作品,最早出现于《东方杂志》为24卷19号,至28卷止。他在钱智修时期(下)有100多篇作品。这一时期相关作品有《慕索里尼的治事方法》,《东方杂志》25卷6号,《凯末尔不容易揭去妇女的面幕》,《东方杂志》25卷7号,《麦加城与内志国国王伊平沙特》,《东方杂志》25卷13号,《美国共和党新总统候选人荷佛氏的少年生活》,《东方杂志》25卷16号,《美国民主党新总统候选人斯密斯的幼时生活》,《东方杂志》25卷16号,《罗马尼亚农民党的伟大领袖麦纽,《东方杂志》26卷3号,《凡蹄冈问题解决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教皇披亚士第十一》,《东方杂志》26卷10号,《麦唐纳的性格》,《东方杂志》26卷16号,《卡罗尔去国返国的轶事》,《东方杂志》27卷17号,《欧亚几个国王问题的起落》,《东方杂志》27卷18号,《希德娄——德国的棒喝党领袖》,《东方杂志》27卷23号。
    8微知的生平不详,现仅知1930年代他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其作品最早出现在《东方杂志》22卷10中,在25卷之前共13篇,止于29卷3号。相关作品有,《美人之国赌博之国》,《东方杂志》25卷2号,《士耳其废皇的新婚与新回教运动》,《东方杂志》25卷3号,《俄国的女性生活》,《东方杂志》25卷4号,《百年后的人类怎样》,《东方杂志》25卷6号,《绝妙的外交辞令》,《东方杂志》25卷14号,《再谈内志国王伊平沙特》,《东方杂志》25卷15号,《矿工出身之美国大总统荷佛》,《东方杂志》26卷1号,《印度的万能女子——奈子夫人》,《东方杂志》26卷16号,《世界第一的离婚都市》,《东方杂志》27卷3号,《新奇的墨西哥新法律》,《东方杂志》27卷8号,《德国的袖珍战舰》,《东方杂志》27卷20号,《国际的间谍网》,《东方杂志》27卷24号,等。
    9相关作品有《一个女人口中的邓南遮》,《东方杂志》28卷4号,《这样的西班牙人民这样的西班牙君主》,《东方杂志》28卷5号,《马卡多——古巴的迭克推多》,《东方杂志》28卷10号,《未来英德政治首领的会晤》,《东方杂志》28卷12号,《一跃而为欧洲政治要角的英外长汉德森》,《东方杂志》28卷15号,《老人政治的英国》,《东方杂志》28卷18号,《欧洲各国的末路工孙》,《东方杂志》28卷22号),等。
    10遂初的作品有,《藏身杂物柜中四年的英军人》,《东方杂志》25卷1号,《放浪不羁的柬埔寨国王》,《东方杂志》25卷1号,《从蟋蟀的鸣声中测知气候的发见》,《东方杂志》25卷3号,《汽车肇祸问题的分析》, 《东方杂志》25卷6号,《生面别开之美国治盗新法》,《东方杂志》25卷12号,等。
    1袁道丰:《世界妇女参政运动之进展(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8号。有关国际时政的述评另有《杨格计划与海牙会议》,《东方杂志》26卷21号,《第二次海牙会议与欧洲之新风云(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4号,《比国的语言战争与其国家的命运(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11号,《法人眼中之萨尔(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14号),《意法冲突与欧洲和平(巴黎通讯)》,《东方杂志》27卷20号)。
    2相关作品有《为两性斗争的工具的非洲黑人秘密结社》,《东方杂志》25卷3号,《外蒙古的新旧印象》,《东方杂志》25卷14号,《东陵劫》,《东方杂志》25卷16号,《美总统与西班牙王的隔海谈话》,《东方杂志》25卷22号,《匈牙利的吉卜赛人》,《东方杂志》26卷3号,《战鸽》,《东方杂志》26卷5号,《欧洲大陆上的间谍案》,《东方杂志》26卷17号,《国际联盟的新会所》,《东方杂志》26卷18号,《冰岛的国会千年纪念》,《东方杂志》27卷5号,《匈牙利历时二十余年的大谋害案》,《东方杂志》27卷8号,《趣味的法国政党》,《东方杂志》27卷8号,《法政府替工人造房子》,《东方杂志》27卷10号,《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中的两大展览会》,《东方杂志》27卷12号,《在华披剃为僧之一国际间谍》,《东方杂志》28卷23号,等。
    3相关作品有《英国无形的改变》,《东方杂志》28卷8号,《德喀兰尼亚——西班牙的爱尔兰》,《东方杂志》28卷12号,《波麦克——斯拉夫民族中的回教徒》,《东方杂志》28卷20号,《柏林市的秘密集团》,《东方杂志》28卷24号。此外还有“国际”栏目中的《德俄商业关系的发展》,《东方杂志》28卷6号,《英国国会中通过的新预算案》,《东方杂志》28卷13号,《日本政府的减俸潮》,《东方杂志》28卷14号,等
    4良辅:《影片中的民族精神》,《东方杂志》27卷11号。
    5良辅:《新旧世界的社会》,《东方杂志》27卷16号。这类作品还有,《罗素谈美国人的类似性》,《东方杂志》27卷5号,《动物之睡眠》,《东方杂志》27卷11号,《讽刺画展览院与讽刺画的历史》,《东方杂志》27卷13号,《美国人的旅行》,《东方杂志》27卷14号,《法国的新闻事业》,《东方杂志》27卷18号,《与众不同的苏联电影艺术》,《东方杂志》27卷18号,《非洲的睡病》,《东方杂志》27卷18号,《儿童对于战争心理的测验》,《东方杂志》27卷21号,《历史上的沧桑——海岛的突出与沉没》,《东方杂志》27卷24号,《美洲最古的土人及其文化》,《东方杂志》28卷2号,《神秘的毒雾》,《东方杂志》28卷2号,《为盲人眼睛的牧羊犬》,《东方杂志》28卷4号,《奇异的‘林地王国’岛》,《东方杂志》28卷5号,《非洲土人之奇异的问候方式》,《东方杂志》28卷6号,《新发明的溜冰术》,《东方杂志》28卷16号,等。
    1谭云山:《印度国际大学概述(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6卷5号。谭云山国有《印度独立运动之近局(印度通讯)》,《东方杂志》27卷13号,等。
    2相关作品有《新得诺贝尔奖金之意大利女作家黛利达》,《东方杂志》25卷3号,《韦勃斯脱字典的一百年》,《东方杂志》25卷10号,《美国芝加哥城的裴尔博物院》,《东方杂志》25卷11号,《俄国新日历的趣味》,《东方杂志》25卷11号,《一九二二年死去的法戏剧作家巴推勒》,《东方杂志》25卷12号,《比利时鲁文大学劫后重兴的图书馆》,《东方杂志》25卷15号,《高尔斯华绥论托尔斯泰》,《东方杂志》25卷19号,《欧洲剧场中的现代主义》,《东方杂志》25卷22号,《英伦报纸的分野》,《东方杂志》25卷24号,《西藏两大佛书流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杂志》26卷1号,《萧伯纳最近的谈话》,《东方杂志》26卷4号,《土耳其何以要决意采用新字母》,《东方杂志》26卷8号,《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重编》,《东方杂志》26卷11号,《今春开幕的西班牙两大博览会》,《东方杂志》26卷13号,《因米勒赝品事件而说起米勒》,《东方杂志》27卷14号,等。
    3相关作品有《东方之酒神祭——日本海乡之闹元宵》,《东方杂志》25卷1号,《一篇记巴黎繁华生活的短文》,《东方杂志》25卷4号,《非洲人的以象耕田》,《东方杂志》25卷9号,《亚洲的煤油大王第德亭》,《东方杂志》25卷15号,《只用一段大木雕成的住宅》,《东方杂志》25卷16号,《福特汽车大王管下的工人》,《东方杂志》25卷18号,《旧土耳其苏丹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东方杂志》25卷23号,《以石油致富的一个南美洲华侨》,《东方杂志》25卷24号,《苏俄境内犹太人的生活》,《东方杂志》26卷4号,《土京安哥拉》,《东方杂志》26卷5号,《苏俄的日常生活》,《东方杂志》26卷6号,《俄国农民的手工艺术》,《东方杂志》26卷14号,《福特工人的工资及其生活费》,《东方杂志》27卷21号,《德国的弹形火车》,《东方杂志》28卷1号,《巴西的黑金刚石》,《东方杂志》28卷1号,《苏俄妇女的装束》,《东方杂志》28卷10号,《各国的假期问题》,《东方杂志》28卷21号,《都市与煤烟》,《东方杂志》28卷22号,《苏俄新建之一模范都市》,《东方杂志》28卷23号,等。
    4相关作品有《与病魔挣扎的柏鲁斯脱》,《东方杂志》28卷3号,《做海盗的英国大学生》,《东方杂志》28卷3号,《吉伯赛人之曙光》,《东方杂志》28卷5号,《设德兰岛之诺斯节》,《东方杂志》28卷7号,《澳洲土人之神话——鹡鸽与乌鸦的故事》,《东方杂志》28卷8号,《英雄与宗教——法西斯主义青年教育的骨干》,《东方杂志》28卷9号,《英国寺院的蓄鲤池》,《东方杂志》28卷10号,《万愚节》,《东方杂志》28卷11号,《得一九三〇年龚古尔奖金的福孔尼尔》,《东方杂志》28卷12号,《非洲动物保存方法》,《东方杂志》28卷12号,《波斯艺术展览会》,《东方杂志》28卷13号,《意大利未来派的食物》,《东方杂志》28卷14号,《德国限制青年受大学教育》,《东方杂志》28卷16号,《萧伯纳的诙谐》,《东方杂志》28卷17号,《关于道斯退易夫斯基幼年的一部重要著作》,《东方杂志》28卷20号,《艺术家聚集的巴黎孟拍那斯》,《东方杂志》28卷23号,等。
    1 Bertrand Russel(傅任敢译):《好人之坏处》,《东方杂志》27卷7号。
    1 Bertrand Russel(周建人译):《什么是西方文明》,《东方杂志》27卷9号。
    2 Bertrand Russel(汪樹宗译):《我所信的是什么》,《东方杂志》27卷12号。罗素另在《关于苏维埃政治形式与西方文明关系的论辩》(《东方杂志》25卷15号)中,有“否定的辩论”及其“否定的驳诘”。相关述评罗素思想的文章,另有张松年的《罗素论原子新说》,《东方杂志》25卷6号,《罗素论原子新说校后补记》,《东方杂志》25卷8号,《现代物理科学的趋势》,《东方杂志》25卷11号。
    1龙大均:《法兰西现代经济学鸟瞰》,《东方杂志》28卷8号。龙大均有关国际时事的论文还有《阿富汗民族及其独立后的政治状况(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5卷5号,《越南的民族独立运动及华侨(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5卷12号,《法兰西殖民地的经济现状(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6卷8号,《法兰西合作运动之现势(巴黎通信)》,《东方杂志》28卷22号。
    2相关作品如张东荪:《新创化论》,《东方杂志》25卷1号、郭绍虞:《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东方杂志》25卷1号、华林一:《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论》,《东方杂志》25卷2号、倪文宙:《伊本纳兹的文学见解和政论》,《东方杂志》25卷3号、林语堂:《戴密微印度支那语言书目》,《东方杂志》25卷6号、张东荪:《宇宙观与人生观》,《东方杂志》25卷7-8号,董家溁:《莫利耶的研究》,《东方杂志》25卷13号、T.N. Carver:《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错误》,《东方杂志》26卷2号、H.J.Laski:《马克思派哲学的价值和缺点》,《东方杂志》26卷2号、P.A.Sorokin:《俄国的现代社会学》,《东方杂志》26卷6号、L.Von Wiese:《德国的现代社会学》,《东方杂志》26卷6号、Lederer:《经济史观的根本理论》,《东方杂志》26卷11号、孙本文:《英国社会学的派别及其现势》,《东方杂志》26卷13号、潘怀素:《一般组织学之历史的必然性及科学的可能性》,《东方杂志》26卷14号、孙东荪:《现代哲学鸟瞰》,《东方杂志》26卷17号、唐庆增:《桓宽监铁论经济学说今解》,《东方杂志》26卷17号、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东方杂志》26卷18号、张东荪:《新有鬼论与新无鬼论》,《东方杂志》27卷5号、杨续之:《现代德国社会学鸟瞰》,《东方杂志》27卷10号、李古岑:《费尔巴哈的思想系统》,《东方杂志》27卷13号、熊佛西:《论悲剧》,《东方杂志》27卷15号、熊佛西:《论喜剧》,《东方杂志》27卷16号、K.Timiryazeff:《达尔文与马克思》,《东方杂志》27卷17号H.Laski:《萧伯纳——现代最大的强壮剂》,《东方杂志》27卷21号、周宪文:《经济学本质论》,《东方杂志》27卷21号、唐隽:《自然在艺术上的权力》,《东方杂志》28卷2号、孟云峤:《人生理想之模式》,《东方杂志》28卷4号、尚其煦:《艺术建设发凡》,《东方杂志》28卷5号、顾亚秋:《建筑设计与都市美之关系》,《东方杂志》28卷5号、颂华:《以社会福利为报道失时的摄生保健谈》,《东方杂志》28卷9号、曹华:《动物文化之考察》,《东方杂志》28卷15号、刘海粟:《谢赫的六法论》,《东方杂志》28卷15号、孙斯鸣:《拉斯基的多元主权论》,《东方杂志》28卷18号,等。
    3相关作品有《吾珥城月神之遗迹》,《东方杂志》25卷12号,《阿尔佛莱特诺贝尔》,《东方杂志》26卷1号,《爱迪生之又一发明——橡皮代替品》,《东方杂志》26卷2号,《老友记忆中的爱因斯坦》,《东方杂志》26卷5号,《讲坛上的柏格森》,《东方杂志》26卷7号,《贞德的五百年纪念》,《东方杂志》26卷10号,《中国新得一‘人类原始亚洲’的实证》,《东方杂志》26卷11号,《太戈尔与爱因斯坦共谈真理问题》,《东方杂志》27卷19号,《无线电话与天气》,《东方杂志》27卷20号,等。
    4相关作品有《迷信之印度》,《东方杂志》25卷9号,《马克思的嗜好》,《东方杂志》25卷14号,《运动界之五大王》,《东方杂志》25卷16号,《黑人帝国的奇俗》,《东方杂志》25卷17号,《光明与文化》,《东方杂志》25卷13号,《国民性趣谈》,《东方杂志》25卷24号,《人死何往》,《东方杂志》26卷2号,《有尾人种与食人人种的发见》,《东方杂志》26卷5号,《暹罗的奇俗》,《东方杂志》26卷7号,《南洋土人的魔咒》,《东方杂志》26卷8号,《太戈尔的‘有闲哲学’》,《东方杂志》26卷15号,《脑之大小与智慧》,《东方杂志》26卷15号,《东非土人的奇俗》,《东方杂志》26卷15号,《世界之大薪水者》,《东方杂志》26卷22号,《佐分利自杀与日本人的自杀方法》,《东方杂志》26卷23号,《现代文学的十大特色》,《东方杂志》27卷7号,《滑稽与爱滑稽的心理》,《东方杂志》27卷11号,《动物之睡眠》,《东方杂志》27卷11号,《血液的买卖》,《东方杂志》27卷12号,《神秘的马耶历法》,《东方杂志》27卷24号,《德国的裸体运动》,《东方杂志》28卷11号,等。
    5忻介六的《人种之起源与内分泌》,《东方杂志》25卷10号,《人类的化成》,《东方杂志》25卷17号,《人类阿非利加起源说之又一证》,《东方杂志》26卷21号,《未来的冰河时代》,《东方杂志》27卷4号,《生
    1孟云峤:《现代心理学概观》,《东方杂志》26卷22号。
    2周建人的相关作品有《遗传与环境》,《东方杂志》26卷19号,《习得性遗传果能遗传么》,《东方杂志》27卷12号,《近代科学对于寿命的研究》,《东方杂志》28卷9号,《关于家制的过去与未来质疑》,《东方杂志》28卷17号,《金鱼的由来和兰花的奇种》,《东方杂志》28卷20号,等。
    3相关作品有《文学与年龄》,《东方杂志》25卷1号,《十字迷之心理》,《东方杂志》25卷2号,《着棋与心的发展》,《东方杂志》25卷5号,《漫游病是怎样的》,《东方杂志》25卷11号,《动物中的道德性》,《东方杂志》25卷23号,《痛感的意义》,《东方杂志》26卷3号,《怒与惧》,《东方杂志》26卷12号,《面容与情绪》,《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4董之学的作品有,《体格与性格的种类》,《东方杂志》26卷1号,《最初的人类》,《东方杂志》26卷2号,《梦的解释》,《东方杂志》26卷4号,《最近发现地中海内的宝藏》,《东方杂志》26卷6号,《纽约的吓诈匪》,《东方杂志》28卷6号,等。
    5竺可桢:《近代科学与发明》,《东方杂志》28卷14号。
    6Asia月刊:《世界四大学者谈话纪要》,《东方杂志》28卷14号。相关作品如Grabau《中国科学的前途》,《东方杂志》27卷13号、R. L. Priestley:《现代科学的精神》,《东方杂志》28卷14号,等。
    7相关作品如M. Born、M. Boll:《德国近十余年物理学之进步》,《东方杂志》25卷22号、石原纯:《爱因斯坦之新学说》,《东方杂志》26卷7号、R. A. Milikan:《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进步》,《东方杂志》27卷13号、李振翩:《微生物学大革命的发端》,《东方杂志》28卷1号,等。
    8相关作品有《火柴发明百年纪念》,《东方杂志》25卷1号,《无线电之发达》,《东方杂志》25卷8号,《科学的侦探术》,《东方杂志》25卷8号,《先文斯莱十年发明的电机人》,《东方杂志》25卷11号,《返老还童与碘素》,《东方杂志》26卷13号,《滔基——有声影片的流行问题》,《东方杂志》26卷17号,《人工的气候》,《东方杂志》26卷21号,《不需要发动机的飞行机》,《东方杂志》27卷4号,《火箭冲空机》,《东方杂志》27卷7号,《杀人的音波》,《东方杂志》27卷12号,《柏林世界动力会议的琐谈》,《东方杂志》27卷15号,《电气渔业》,《东方杂志》28卷2号,《超脱时空制限的天眼通》,《东方杂志》28卷5号,《ZRS4号,《东方杂志》28卷6号,《商业航空的将来》,《东方杂志》28卷8号,《金银在医药上的效用》,《东方杂志》28卷10号,等。
    9相关作品有《月中的生物》,《东方杂志》25卷1号),《海底的寂静世界》,《东方杂志》25卷2号,《零下五十度》,《东方杂志》25卷3号,《最近之两极探险计划》,《东方杂志》25卷5号,《星世界》,《东方杂志》25卷8号,《一日是二十四小时吗》,《东方杂志》25卷8号,《空前未有之星的分裂》,《东方杂志》25卷9号,《草本有知》,《东方杂志》25卷13号,《海底动物的斗争》,《东方杂志》25卷14号,《浴室》,《东方杂志》25卷14号,《两极探险的意义》,《东方杂志》26卷1号,《动物的诈死术》,《东方杂志》26卷5号,《金之世界产量》,《东方杂志》26卷24号,《无雪之国》,《东方杂志》27卷3号,《新发见的行星》,《东方杂志》27卷7号,《南磁极之发见与极光之解释》,《东方杂志》27卷16号,《世界三大高峰攀登的 失败》,《东方杂志》27卷23号,《以潜水艇探险北极》,《东方杂志》28卷13号,等。
    1相关作品有《意大利号飞艇北极探险的遇险和得救》,《东方杂志》25卷17号,《名探险家斯范生两极差别谈》,《东方杂志》25卷18号,《安德鲁斯蒙古探险之所获》,《东方杂志》25卷24号,《中亚细亚考古探险者斯坦因》,《东方杂志》26卷17号,《格莱夫齐柏林飞船驾驶者爱克纳博士》,《东方杂志》26卷18号,《德国特莱斯登的卫生展览会》,《东方杂志》27卷21号,《瑞典北极探险家安德利的遗骸》,《东方杂志》27卷22号,《美国人的俱乐部潮》,《东方杂志》28卷18号,等。
    2相关作品有《第一次飞行成功者赖脱的前后》,《东方杂志》25卷4号,《电灯五十年纪念中谈爱逖生的三大发明》,《东方杂志》25卷21号,《关于爱因斯坦的近闻》,《东方杂志》25卷23号,《采人参之原始的趣味和俄人之科学的研究》,《东方杂志》26卷18号,《美国庆祝爱迪生的电灯发明》,《东方杂志》26卷21号,《杜克司号飞机和R101号飞艇》,《东方杂志》26卷23号,《近代大工业中之科学研究人员》,《东方杂志》27卷15号,等。而报导科技发展状态的文章有,《科学的奇迹》,《东方杂志》25卷1号,《鲸鱼的秘密之研究》,《东方杂志》26卷8号,《建制中的世界最大望远镜》,《东方杂志》26卷9号,《德国方面人造橡皮的发明》,《东方杂志》26卷9号,《动物光和人类的贱值给光问题》,《东方杂志》26卷14号,《寄生于微生物的极微生物》,《东方杂志》26卷16号,《医药范围外的日光新应用》,《东方杂志》26卷18号,《破毁原子与人类之力源问题》,《东方杂志》26卷22号,《镭锭的产量和世界的需要》,《东方杂志》27卷10号,《十二进位的新数字制》,《东方杂志》27卷13号,《X光线之多方面的应用》,《东方杂志》27卷16号,《关于地震的一些统计》,《东方杂志》27卷19号,《世界大飞船的建造竞争》,《东方杂志》27卷20号,等。大宇同时涉及社会习俗与公共文化活动等的内容,主要文章有《可惧的将来》,《东方杂志》25卷18号,《星名》,《东方杂志》26卷2号,《亚尔巴尼亚的宗法习俗》,《东方杂志》26卷10号,《印度夸昔斯人的驯蛇》,《东方杂志》26卷11号,《婚姻的市集》,《东方杂志》26卷19号,《梵谛冈国的图书馆》,《东方杂志》26卷19号,《俄国的新历》,《东方杂志》26卷21号,《文明人的食品和其头样的变动》,《东方杂志》27卷15号,《蜂之工作》,《东方杂志》28卷14号,等。
    3杨锡球的《一九三0年国际航空比赛预闻》,《东方杂志》27卷8号,《一九三0年世界各国空军拟增队数之调查》,《东方杂志》27卷9号,《一九三0年世界各国空军职员数之调查》,《东方杂志》27卷10号,等。
    4相关作品有吕炯的《中国珠算之起源》,《东方杂志》25卷14号,《极地探险家阿孟曾》,《东方杂志》26卷2号,《人类的发源地》,《东方杂志》27卷4号。张冠丹的《动物实在会笑》,《东方杂志》25卷2号,《月球与地球之交通》,《东方杂志》25卷7号,《十万分之一英寸的测量法》,《东方杂志》25卷21号),等。
    1 Bertrand Russel(傅任敢译):《罗素东西幸福观念论》,《东方杂志》26卷15号。
    2胡怀琛:《墨翟为印度人辩》,《东方杂志》25卷8号。《墨翟续辩》,《东方杂志》25卷16号。胡怀琛另有《王念孙读书杂志正误续录(补白)》,《东方杂志》25卷9、10号。不同意胡怀琛观点的文章有,郑师许:《墨翟为印度人辩驳议》,《东方杂志》25卷16号,吴进修:《正胡怀琛的墨翟为印度人辩》,《东方杂志》25卷16号。
    3朱芳圃:《佛经原本与翻译》,《东方杂志》25卷10号,《珂罗倔伦谐声原则与中国学者研究古声母之结论》,《东方杂志》26卷21号,《晋代方言考》,《东方杂志》25卷10号,。向达:《摄山佛教石刻补记》,《东方杂志》26卷6号,《元代马哥孛罗诸外人所见之杭州》,《东方杂志》26卷10号,《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东方杂志》27卷1号。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东方杂志》26卷18号,《中国佛教艺术与印度艺术之关系》,《东方杂志》27卷1号,《古代墨西哥及秘鲁艺术》,《东方杂志》28卷12号。潘光旦:《中国家谱学略史》,《东方杂志》26卷1号,《家谱与宗法》,《东方杂志》27卷21号,《文化的生物学观》,《东方杂志》28卷1号,等。
    1杜衍:《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东方杂志》25卷21号、22号。
    2杜衍:《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的反映》,《东方杂志》26卷8、9、11、12号。,
    3卫聚贤:《应用统计的方法整理国学》,《东方杂志》26卷14号。卫聚贤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经过和见解》,《东方杂志》26卷4号,《汉汾阴后土祠遗址的发现》,《东方杂志》26卷19号,《南京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补白)》,《东方杂志》27卷1号。
    4何炳松:《中华民族起源之新神话》,《东方杂志》26卷2号。
    5何炳松:《程朱辩异》,《东方杂志》27卷9—12号。何炳松另有《东三省的国际关系》,《东方杂志》28卷24号等。
    6胡适:《读双辛夷楼词致李拔可》,《东方杂志》25卷6号。相关作品另有郑鹤声:《五百年前中日交涉之一幕》,《东方杂志》25卷13号、童润之:《中国民族的智力》,《东方杂志》26卷3号、向达:《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东方杂志》26卷10号、张其昀:《西湖风景史》,《东方杂志》26卷10号,等。
    7相关作品如H.H.Dubs:《中国何以无哲学系统》,《东方杂志》26卷6号、陈登元:《西学来华时国人之武断态度》,《东方杂志》27卷8号、蔡元培:《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东方杂志》28卷1号,等。
    1熊佛西(1901—1965),原名福禧,江西丰城人。1919年入燕京大学学习文学与教育,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与民众戏剧社,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文学硕士,192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主任,参加了中国戏剧社,主编过《戏剧文艺》等刊物,抗战期间在长沙组织了平教抗战剧团,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戏剧学校校长,参与创办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华东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主席等职,著有《青春的悲哀》等,有戏剧理论集《佛西论剧》等作品。(参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第1873页。)熊佛西的生年另有1900年的记录。(赵景深:《熊佛西》,秦人路、孙玉蓉选编《1919—-1948文人笔下的文人》,第324页)。他在《东方杂志》最早的作品是《一片爱国心》(23卷10—11号)等。
    2熊佛西:《醉了(独幕剧)》,《东方杂志》25卷9号。
    1熊佛西:《蟋蟀(四幕剧)》,《东方杂志》25卷17—19号。
    2熊佛西:《兰芝与仲卿(独幕剧)》,《东方杂志》26卷1号。
    3熊佛西:《偶像(独幕剧)》,《东方杂志》26卷13号。
    4熊佛西:《爱情的结晶(剧本)》,《东方杂志》27卷17、18号。
    5熊佛西:《苍蝇世界(剧本)》,《东方杂志》28卷1号。熊佛西另有文学批评作品《论悲剧》,《东方杂志》27卷15号),《论喜剧》,《东方杂志》27卷16号。
    6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他在《东方杂志》的最早作品有《诗翁》(23卷17号)、《初秋之夜》 (23卷22号)。
    1蹇先艾:《老仆人的故事》,《东方杂志》25卷10号。
    2蹇先艾:《在贵州道上》,《东方杂志》26卷9号。
    3蹇先艾:《小别》,《东方杂志》27卷3号。
    4蹇先艾:《到镇溪去》,《东方杂志》28卷3号。蹇先艾另有《诗人佛朗罗》(27卷22号),描述我与一对时髦恋人之间的交往与隔膜。
    5米星如在钱智修时期(中)的作品有,《短刀》(24卷7号)主要描述了地棍卫三保作恶地方的故事,《古礁》(24卷17号)主要描述了有财与阿发两家,为争夺从古坟旁挖出的古礁面家破人亡的故事。
    1米星如:《班四姑娘》,《东方杂志》25卷1号。
    2米星如:《枫叶》,《东方杂志》25卷23、24号。
    3米星如:《失眠的一夜》,《东方杂志》26卷23—24号。
    1张资平:《绿微火腿》,《东方杂志》25卷4号。
    2张资平:《水河时代》,《东方杂志》25卷5—7号。
    1任汉:《密约》,《东方杂志》26卷15号。
    2任汉:《堤下的悲剧》,《东方杂志》28卷13号。
    3任汉:《发的故事》,《东方杂志》28卷18号。
    4顾仲彝(1903-1965),浙江余姚人,生于浙江嘉兴。他的早期作品有《梅萝香》(23卷20一23号)、《是谁?》(泰戈尔著)(24卷20号)。
    1顾仲彝:《张将军(剧本)》,《东方杂志》28卷24号。其翻译作品还有,《结婚的一天(剧本)》(Arnold Bennett),《东方杂志》25卷14号),《错过了的姻缘》(英国哈代著),《东方杂志》26卷9—10号),《同乡朋友》(英国哈代著),《东方杂志》26卷13—14号,《可敬爱的萝拉》(英国哈代著),《东方杂志》26卷23号。
    2巴金:《亡命》,《东方杂志》27卷15号,《父女俩》,《东方杂志》27卷24号。其翻译及文学批评作品还有《托洛斯基的托尔斯泰论》,《东方杂志》25卷19号,《因了单调的缘故》(俄国高尔基著),《东方杂志》27卷11—12号。
    3依克:《胜利品》,《东方杂志》27卷19-21号。
    4傅东华:《饿》(俄国赛米诺大著),《东方杂志》25卷1—5号,《南风》,《东方杂志》26卷1—2号。查士元:《少年》(日本谷崎润一郎著),《东方杂志》27卷9—10号,《仙台杂记》,《东方杂志》28卷4号,《一夜之宿》(日本佐藤春夫著),《东方杂志》28卷10号,《谈日本之浮世绘》,《东方杂志》28卷17号。王了一:《无可奈何的医生(剧本)》(法国莫里耶著),《东方杂志》27卷15—16号,《人类的呼声(独幕剧)》(法国克多著),《东方杂志》27卷20号,《绝交的乐趣》(法国勒纳尔著),《东方杂志》27卷23号。鲁彦:《失了影子的人》(德国嘉米琐作),《东方杂志》25卷10—12号。章克标:《恶魔》(日本谷崎润一郎作),《东方杂志》25卷19号,《立志》(片岗铁兵著),《东方杂志》26卷22号,《到处有的蛾》(日本横光得一著),《东方杂志》26卷24号。侍桁:《重逢》,《东方杂志》25卷12号,《野莓子》(英国高尔斯窝绥作),《东方杂志》28卷5号,《波兰的夜景》(波兰莱芒特作),《东方杂志》28卷22号。徐霞村:《紧礼服》,《东方杂志》26卷2号,《北欧之夜》(法国保尔穆杭),《东方杂志》27卷13—14号。孙用:《伊萨亚的皮外套》,《东方杂志》26卷12号,《红泥》(捷克斯伏波多穆杭著),《东方杂志》27卷13号,《赶路是出门人的本分》(罗马尼亚勃拉太斯去著),《东方杂志》28卷21号。查士骥:《黑衣男子和我》(日本浅原六郎著),《东方杂志》27卷5号,《某自杀阶级者》(日本浅原六郎著),《东方杂志》27卷19号,《W镇的贞操》(日本武田麟大郎著),《东方杂志》27卷24号,等。
    1参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09页。
    1括号内的数字,为笔者初步统计的每一位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
    1栏目作者一般都是商务印书馆内部人员,以及较为固定的社会作者,不排除该作者的其他作品。
    2《东方画报》存在于1932年到1937年,由于受战争影响一度停止,后44卷5至12号中再次出现。
    1莫湮:《世界经济恐慌的现阶段》,《东方杂志》33卷10号。
    2国纲:《美国金融风潮》,《东方杂志》30卷7号。
    1毛起鹧:《美国金融风潮之成因及其对策》,《东方杂志》30卷8号。
    2郑允恭:《世界经济之穷途与列国之对策》,《东方杂志》30卷9号。
    3明养:《战债与美国外交》,《东方杂志》29卷8号。
    4曾绳点:《世界经济恐慌的象征》,《东方杂志》30卷14号。
    1张白衣:《世界经济新恐慌论》,《东方杂志》35卷18、19号。
    2陈仲逸:《帝国主义的世界再分割》,《东方杂志》30卷1号。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有关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相关论述另有(每卷仅列另一篇)赵镜元:《国联委任统治地最初解放者——伊拉克》,《东方杂志》29卷6号,刘曼仙:《委任统治地之主权归属问题》,《东方杂志》31卷13号,难宾:《逞王帕拉甲堤坡克 逊位》,《东方杂志》32卷7号,国纲:《重分殖民地问题》,《东方杂志》33卷5号,市隐:《荷属东印度增强防务》,《东方杂志》34卷10号,黄廷英:《巴力斯坦的专制政治》,《东方杂志》35卷3号,等。有关印度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等相关论述,作品总量相对前一时期下降很多,故本文不再过多论述。
    1武思茂译:《未来世界大战论》(德国鲁滨斯坦著),《东方杂志》29卷1—6号。
    1黄延英译:《恐惧统治下的世界》,《东方杂志》35卷3号。
    2萨师炯:《世界殖民地分割的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2卷24号。
    1袁道丰:《评欧美学者关于未来世界大战的预言》,《东方杂志》32卷1号。
    2李圣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推测》,《东方杂志》35卷10号。
    1闵天培:《列强军备之现状》,《东方杂志》35卷16号。有关列强军备竞赛及新的世界大战的相关述评另有刘鸿钧:《世界局势之动向》,《东方杂志》31卷5号,沈因明:《世界大战的两个范畴及其可能性》,《东方杂志》31卷22号,傅坚白:《世界和平之危机》,《东方杂志》30卷13号,史国纲:《维持世界和平之我见》,《东方杂志》30卷13号,觉新:《帝国主义军备竞争的现势》,《东方杂志》30卷24号,沙生:《世界各国之海备现状(德国通讯)》,《东方杂志》31卷10号,江鸿治:《一九三五年海军会议的观察》,《东方杂志》32卷1号,高蜀愚:《列强军备扩充的情形与现代战争的特征》,《东方杂志》33卷10号,华生译:《军舰的会战》,《东方杂志》33卷12号,袁道丰:《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东方杂志》33卷13号,市隐:《列强扩充海军狂》,《东方杂志》34卷2号,邵德润:《现阶段列强军备竞赛实况》,《东方杂志》34卷13号,朱偰:《以战争为游剧之现代国际政治》,《东方杂志》35卷13号,来朴:《列强军备竞争与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杂志》35卷16号,等。
    2王造时:《军备竞赛》,《东方杂志》33卷16号。
    3史国纲:《军备剧增与世界和平》,《东方杂志》33卷24号。
    4作舟:《美国停止金本位制》,《东方杂志》30卷10号。
    5允恭:《美国新货币政策》,《东方杂志》31卷5号。郑允恭的其他文章还有《关税问题与美国》,《东方杂志》30卷15号,《美国购银案与白银协定》,《东方杂志》31卷8号,《美国金条疑案》,《东方杂志》32卷5号,《美国再提高银价》,《东方杂志》32卷10号,《中美货币协定成立》,《东方杂志》33卷12号,《美菲经济关系调整问题》,《东方杂志》34卷8号,《美国该怎样保护在华的权益》,《东方杂志》35卷23号,《美国突然宣布废止日美商约》,《东方杂志》36卷16号,《美日商约满期以后》,《东方杂志》37卷4号,等。市隐:《罗斯福货币政策》,《东方杂志》31卷4号,《美总统布告新币价》,《东方杂志》31卷5号,《白银问题之发展》,《东方杂志》31卷7号,《美国白银案通过国会》,《东方杂志》31卷13号,《美国纺织业大罢工》,《东方杂志》31卷19号,《美国经济复兴局改组》,《东方杂志》31卷20号,《美国金条款案宣判》,《东方杂志》32卷6号,《美国参议院调查白银政策》,《东方杂志》32卷18号,《美加互惠商约成立》,《东方杂志》32卷24号,等。此外还有,叶作舟:《美国停止金本位制》,《东方杂志》30卷10号,《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与国际协调》,《东方杂志》30卷15号,《美国的经济复兴运动》,《东方杂志》30卷17号。史国纲:《美国经济考察团来 华》,《东方杂志》32卷10号。郑酉均:《罗斯福新货币政策的检讨》,《东方杂志》30卷24号。斛泉:《英美借款成功》,《东方杂志》36卷2号,《美日商约废止》,《东方杂志》36卷17号。东序:《英美商约成立》,《东方杂志》35卷24号,《美国第二次对华贷款成立》,《东方杂志》37卷7号。允中:《一九三五年之美国复兴法规》,《东方杂志》33卷10号,等。
    1潘楚基:《罗斯福新政之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5卷19号。
    2张金鑑:《美国之经济复兴计划》,《东方杂志》30卷19号。张金鑑另有《美国国际贸易政策与世界经济》,《东方杂志》29卷8号,《日暮途穷之美国经济复兴计划》,《东方杂志》31卷20号,《世界经济复兴运动中之矛盾现象》,《东方杂志》32卷3号,《美国政府公共建造计划之理论与实施》,《东方杂志》32卷5号。
    3作舟:《罗斯福的万华镜》,《东方杂志》30卷24号。关注美国经济的文章还有(每卷仅另列1篇),张金鑑:《美国国际贸易政策与世界经济(美国通信)》,《东方杂志》29卷8号,许涤新:《美国复兴运动与资本主义之前途》,《东方杂志》30卷19号,潘楚基:《罗斯福之购金贬值政策(美国通信)》,《东方杂志》31卷2号,葛受元:《美国对外投资之传统政策》,《东方杂志》32卷11号,耿淡如:《美国新政之典型》,《东方杂志》33卷18号,孔士谔:《美国之商船与国际贸易政策》,《东方杂志》34卷2号,东序:《英美商约成立》,《东方杂志》35卷24号,等。
    4孔士谔译:《资本主义之困难资本家能解决之》,《东方杂志》33卷1号。孔士谔另有《战争与人口过剩》,《东方杂志》33卷9号,《白银购买政策与其影响》,《东方杂志》33卷 14号,《二重课税问题之研究》,《东方杂志》33卷22号,《世界资本市场之转变》,《东方杂志》34卷8号,《海陆空航路对于国家运输制度之关系》,《东方杂志》34卷9号,等。张素民:《论现代公司的集中问题》,《东方杂志》33卷3号,《评康门斯的制度经济学》,《东方杂志》33卷4号,《专卖的权力与物价的无伸缩性》,《东方杂志》33卷15号,《资本的供给与国民幸福》,《东方杂志》33卷16号,《国民经济建设论》,《东方杂志》33卷17号,《掩饰了的失败》,《东方杂志》33卷18号,《缩短了的工作周说》,《东方杂志》33卷22号,《黄金的供给》,《东方杂志》33卷23号,《远期外汇的几种理论方面》,《东方杂志》33卷24号,《克恩斯之失业就业论》,《东方杂志》34卷1号,《政府统制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理论》,《东方杂志》34卷2号,《克恩斯之就业不足的均衡说》,《东方杂志》34卷3号,《黄金的分配不当》,《东方杂志》34卷4号,《国际贸易理论上需要的伸缩性》,《东方杂志》34卷9号,《就业的一般理论》,《东方杂志》34卷10号,《斯托克何耳门派的储蓄与投资说》,《东方杂志》34卷11号,《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之关系》,《东方杂志》34卷12号,《拉丁美洲的新式工业制度》,《东方杂志》34卷13号,《斯托克何耳门派的储蓄与投资说》,《东方杂志》34卷1819号,《黄金的两难》,《东方杂志》34卷2021号,等。
    1潘楚基:《罗斯福之企图:国家主义呢?国际主义呢?》,《东方杂志》30卷19号。
    2胡愈之:《国人对苏联应有的认识》,《东方杂志》30卷2号。
    1作舟译:《苏联国外贸易国营十五年》,《东方杂志》30卷13号。
    2沈志远:《苏联工业建设现状》,《东方杂志》30卷2号。
    3良辅:《苏联取消计口授粮制》,《东方杂志》32卷1号。关注苏联计划经济的相关作品另有有心:《计划经济与统制经济》,《东方杂志》29卷5号,沈志远:《苏俄第二届五年计划之鸟瞰》,《东方杂志》30卷1号,萧百新:《苏联两次五年计划之比较的观察》,《东方杂志》30卷22号张樑任:《仲伯德之计划经济观》,《东方杂志》31卷1号,光之:《苏联二次五年计划实施之状况》,《东方杂志》34卷9号,等。
    1樊季子译:《苏联计划经济有什么成绩》,《东方杂志》31卷19号。
    1宋斐如:《计划经济之理论的检讨》,《东方杂志》32卷1号。
    2叶作舟:《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检讨》,《东方杂志》30卷9号。
    1张素民译:《经济计划的现在地位》,《东方杂志》33卷20号、34卷14号。
    2史国纲:《国家主义与世界前途》,《东方杂志》30卷14号。
    1郑独步:《统制经济之社会学的考察(日本通讯)》,《东方杂志》30卷19号。
    2市隐:《金本位集团瓦解》,《东方杂志》33卷20号。另有《金本位集团诸国会议》,《东方杂志》31卷22号,《去年国际贸易状态》,《东方杂志》32卷4号,《金融恐慌中之市面救济运动》,《东方杂志》32卷7号)等。
    3相关主要作者作品(每人仅另列1篇)如叶作舟:《大战前夕的各国财政准备》,《东方杂志》32卷2号,史国纲:《英国撤销对意经济制裁》,《东方杂志》33卷14号,郑允恭:《外汇波动的原因》,《东方杂志》35卷11号,郑酉均:《英帝国经济同盟论》,《东方杂志》30卷22号,市隐:《德国停付外债之经纬》,《东方杂志》31卷15号,斛泉:《法国决定实行新金融财政对策》,《东方杂志》34卷7号,符涤尘:《英国预算案与国际关系》,《东方杂志》34卷10号,张明养:《英美商约签字》,《东方杂志》35卷23号,难宾:《赖伐尔内阁倾复前后的法国政情》,《东方杂志》33卷4号,沙生:《德国政府的冬赈工作(德国通讯)》,《东方杂志》31卷4号,冯仲足:《法德经济合作》,《东方杂志》34卷4号,张毓珊:《输入定额分配制之理论与实际》,《东方杂志》32卷6号,葛受元:《德国之四年计划》,《东方杂志》34卷7号,耿淡如:《德意志之财政危机》,《东方杂志》33卷9号,祝百英:《英国航海业衰微》,《东方杂志》30卷1号,胡纪常:《国际和平与尊重条约》,《东方杂志》33卷18号,毛起鹧:《意德协定后的欧局前途(罗马通讯)》,《东方杂志》34卷5号,周新:《土耳其之新经济建设及其经济富源》,《东方杂志》30卷19号,许涤新:《德国退出国联及其对于国际政局的影响》,《东方杂志》30卷23号,李权时:《欧战时英国战时财政》,《东方杂志》33卷10号,王承志:《国联经济制裁与意大利经济前途》,《东方杂志》33卷3号,冯列山:《英意在地中海L的角逐(英国通讯)》,《东方杂志》33卷22号,孔士谔:《白银购买政策与其影响》,《东方杂志》33卷14号,周仁庆:《各国汇兑管理政策之检讨》,《东方杂志》32卷18号,张素民:《掩饰了的失败》,《东方杂志》33卷18号,蒋洁:《法郎问题及其国际关系》,《东方杂志》33卷17号,崔晓岑:《法兰西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东方杂志》33卷20号,等。
    4相关主要作者作品(每人仅另列1篇)如江公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倾向》,《东方杂志》29卷7号,谅夫:《战债之决算》,《东方杂志》29卷8号,胡瀛洲译:《世界经济的乐观和悲观》,《东方杂志》29卷8号,樊季子译:《全球人口之将来》,《东方杂志》30卷19号,郑允恭:《经济和平的幻梦》,《东方杂志》30卷15号,张明养:《经济的国家主义之迈进》,《东方杂志》30卷18号,吴清友:《世界贸易与市场之争夺》,《东方杂志》30卷17号,许达生:《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回顾》,《东方杂志》31卷2号,李权时:《租税转嫁与归宿论》,《东方杂志》31卷19号,郑礼明:《世界煤业的新趋向》,《东方杂志》32卷15号,宋以忠:《政府与商业》,《东方杂志》33卷5号,崔晓岑:《近百年来之世界币制问题》,《东方杂志》33卷13号,魏友莱:《金集团的崩溃与国际货币协定》,《东方杂志》33卷22号,朱偰:《所谓统制经济与国联技术合作问题》,《东方杂志》31卷5号,斛泉:《出口贸易外汇集中办法》,《东方杂志》35卷8号,志刚:《原料会议》,《东方杂志》34卷7号,金通艺:《人口与繁荣》,《东方杂志》34卷14号,允中:《一九三六年的世界商业政策》,《东方杂志》34卷9号),等。
    1谅夫:《法西斯主义之国际化》,《东方杂志》29卷4号。
    2金通艺:《西班牙之内战》(Victor Cazalet, M. P著),《东方杂志》34卷11号
    1许德佑:《西班牙往何处去》,《东方杂志》30卷18号。
    2良辅:《西班牙政局的紊乱》,《东方杂志》31卷1号。
    3允恭:《西班牙内乱剖视》,《东方杂志》33卷16号。
    4良辅:《西班牙左右派的大对决》,《东方杂志》33卷17号。
    1金通艺:《西班牙之内战》(Victor Cazalet, M. P.著),《东方杂志》34卷11号。
    2东序:《西班牙内战的现阶段》,《东方杂志》35卷5号、东序:《西叛军拒绝撤退志愿兵》,《东方杂志》35卷18号。有关西班牙内战的述评(每卷仅各列1篇)还有许德佑:《西班牙总选举后之日益右倾的政治(法国通讯)》,《东方杂志》31卷6号、志刚:《西班牙国会改选》,《东方杂志》33卷6号、市隐:《西班牙申请国联讨论德意干涉内政问题》,《东方杂志》34卷1号、杨之春:《西班牙农民在战争中》,《东方杂志》35卷16号,等。
    3郑允恭:《英法承认佛朗哥政府》,《东方杂志》36卷6号。
    4东序:《西班牙战事结束》,《东方杂志》36卷9号。
    5仲逸:《德国右派政权的确立》,《东方杂志》30卷4号。
    1明养:《德国独裁政治的开始》,《东方杂志》30卷7号。
    2志刚:《萨尔全民投票之经过》,《东方杂志》32卷3号,志刚:《萨尔正式归并德国》,《东方杂志》32卷6号。
    3市隐:《希特勒宣布对内对外政策》,《东方杂志》32卷20号。
    4良辅:《德国进兵莱茵区域与英意态度》,《东方杂志》33卷7号。
    5张明养:《德国并吞奥国》,《东方杂志》35卷1号。
    1蔡力行:《捷克问题的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5卷22号。
    2东序:《四强协定与捷克悲局》,《东方杂志》35卷21号。这一时期关注捷克问题的作品另有崔鸣秋:《捷克的现势与欧洲政局》,《东方杂志》33卷17号,李圣五:《奥国兼并后的捷克》,《东方杂志》35卷1号,吴鹏飞:《捷克少数民族问题》,《东方杂志》35卷3号,运公:《捷克少数民族问题的发展》,《东方杂志》35卷10号,运公:《捷克国内斯洛伐克要求自治》,《东方杂志》35卷12号,张明养:《捷克分割后的欧局》,《东方杂志》35卷19号,镜如:《波匈要求解放捷克境内少数民族》,《东方杂志》35卷20号,东序:《捷克军人内阁成立》,《东方杂志》35卷20号,东序:《德捷纠纷演成欧洲危机》,《东方杂志》35卷20号,东序:《英国议会辩论外交政策》,《东方杂志》35卷21号,运公:《波兰割取捷领德申区》,《东方杂志》35卷22号,杨之春:《捷克的命运》,《东方杂志》35卷22号,东序:《捷总统贝奈斯辞职》,《东方杂志》35卷21号、蔡振扬:《捷克问题与四强协定》,《东方杂志》35卷23号,等。
    1周新:《意阿争执之剖视》,《东方杂志》32卷16号。
    2志刚:《意阿纠纷的现阶段》,《东方杂志》32卷17号。
    3耿淡如:《意大利合并阿国之前因后果》,《东方杂志》33卷12号。关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及意阿冲突的相关作品还有(每卷仅各列1篇)杜若君:《法西斯蒂统治下意大利经济危机》,《东方杂志》30卷16号,良辅:《慕索里尼的雄图》,《东方杂志》31卷8号,良辅:《意阿冲突与国际联盟》,《东方杂志》32卷12号,东序:《解决意阿纠纷之英法和平建议》,《东方杂志》33卷1号,东序:《意国法西斯党召开最高会议》,《东方杂志》34卷7号,杨之春:《意大利这个虚张声势的国家》,《东方杂志》35卷13号,等。
    4张明养:《德意轴心的构成及其前途》,《东方杂志》34卷10号。
    5良辅:《国联改组问题》,《东方杂志》31卷1号。
    6良辅:《国联的末路》,《东方杂志》32卷20号。
    1曾衍明:《海军会议的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2卷24号。
    1允恭:《德国退出军缩会议与国际联盟》,《东方杂志》30卷22号。
    2许德佑:《裁军会议与四强协定(法国通讯)》,《东方杂志》30卷12号。
    3史国纲:《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东方杂志》30卷15、17号。史国纲另译:《世界经济会议》,《东方杂志》30卷8号,等。
    1葛受元:《菲律宾之现在与将来》(Stephen Duggan著),《东方杂志》34卷13号。有关美国与菲律宾关系的相关作品另有史国纲:《美国与菲列滨独立问题》,《东方杂志》30卷22号,市隐:《日美两国海军军缩之方针》,《东方杂志》31卷22号、马树礼:《菲列滨独立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2卷13号、黄廷英:《菲律宾提早独立问题》,《东方杂志》34卷11号,等。
    2马星野:《为什么英美不能合作》,《东方杂志》32卷11号。
    3难宾:《大厦谷休战协定成立》,《东方杂志》32卷13号。
    4王造时:《大厦谷事件与国际和平机关》,《东方杂志》33卷2号。
    5斛泉:《由泛美和会的开幕至闭幕》,《东方杂志》34卷2号。有关美洲地区政治形势的作品另有(每卷仅列1篇)允恭:《哥秘争案》,《东方杂志》30卷12号,作舟:《七届泛美会议》,《东方杂志》31卷2号,蒋震华:《大厦谷战争之谜》,《东方杂志》32卷4号,马星野:《从门罗主义到睦邻政策》,《东方杂志》33卷10号,黄君硕:《加拿大的外交政策》,《东方杂志》34卷4号,等。
    6叶作舟:《苏联国际关系之过去与现在》,《东方杂志》30卷2号。
    1郑允恭:《侵略界说条约》,《东方杂志》30卷22号。
    2张良辅:《苏联加入国联及其和平外交的演进》,《东方杂志》31卷21号。关注苏联和平外交政策另有愈之:《苏联和平外交的进展》,《东方杂志》29卷8号,冰清:《苏联和平外交的胜利(莫斯科通信)》,《东方杂志》30卷1号,良辅:《苏联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东方杂志》30卷15号,斐丹:《最近苏联和平外交的进展》,《东方杂志》30卷16号,张明养:《美苏复交与远东和平》,《东方杂志》30卷22号,等。
    3彭革陈:《苏联加入国联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31卷19号。
    4华源:《苏联加入国联的意义及其影响》,《东方杂志》31卷21号。
    5陈智庭:《最近苏联之外交政策与满蒙边境问题》,《东方杂志》33卷9号。
    6允恭:《苏蒙互助条约与远东》,《东方杂志》33卷9号。
    1允恭:《集体安全乎?个体安全乎?》,《东方杂志》33卷10号。
    2国纲:《国联的末路》,《东方杂志》32卷15号。
    3王造时:《国联在暴风雨中》(Frederick Hammond作),《东方杂志》33卷14号。
    4有关英国外交政策的相关作品有(每卷仅各列1篇)张明养:《向右转的英国政治》,《东方杂志》29卷1号,伯英:《英国投资的变态》,《东方杂志》30卷5号,国纲:《英法意共同保障奥国独立宣言》,《东方杂志》31卷6号,作舟:《英法协定的成立》,《东方杂志》32卷5号,东序:《英法和平建议失败与英国政潮》,《东方杂志》33卷2号,良辅:《英意成立地中海君子协定》,《东方杂志》34卷3号,吴泽炎:《英国的解决方案——捷克的自杀》,《东方杂志》35卷20号。有关法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作品有(每卷仅各列1篇)许德佑:《法德在萨尔之角逐(法国通讯)》,《东方杂志》30卷15号,许德佑:《法意亲善声中之两国外交政策检讨(法国通讯)》,《东方杂志》31卷17号,东序:《赖伐尔之外交旅行》,《东方杂志》32卷12号,良辅:《法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东方杂志》33卷14号,耿淡如:《法国的外交政策》,《东方杂志》33卷20号,耿淡如:《法兰西殖民地政策》,《东方杂志》34卷15号,张明养:《十字路上的法国外交》,《东方杂志》35卷24号。
    1樊仲云:《英美日三国在太平洋的新形势》,《东方杂志》29卷1号。
    2作舟:《国际委员会的展望》,《东方杂志》29卷7号。
    3仲逸:《日内瓦外交战》,《东方杂志》29卷7号。
    4仲逸:《日内瓦的展望》,《东方杂志》29卷8号。
    5国纲:《使节升格》,《东方杂志》32卷12号。
    1国纲:《罗斯来华》,《东方杂志》32卷18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樊仲云:《帝国主义分割中国之过去与现在》,《东方杂志》30卷1号,张明养:《中苏关系的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0卷2号,作舟:《中东路卖买的谈判》,《东方杂志》30卷15号,斐丹:《苏联的租税政策》,《东方杂志》31卷6号,东序:《日苏渔区投标纠纷》,《东方杂志》31卷7号,梁鋆立:《互惠条约及最惠国条款》,《东方杂志》31卷12号、丘汉平:《美国排华之过去及现在》,《东方杂志》31卷12号、郑允恭:《中东路非法买卖问题》,《东方杂志》31卷20号,郑酉均:《中俄贸易之过去与将来》,《东方杂志》30卷18号,市隐:《中东路非法协定签字》,《东方杂志》32卷8号,斛泉:《华北走私之全貌》,《东方杂志》33卷13号,张素民:《伪满之货币金融》,《东方杂志》33卷1号,魏友棐:《平衡预算声中的华北走私问题》,《东方杂志》33卷13号,方秋苇:《冀南硝盐问题》,《东方杂志》32卷18号,朱鸿禧:《满铁会社侵略政策之急进》,《东方杂志》32卷4号,运公:《日军占领区域中之非法税则》,《东方杂志》35卷14号,朱义农:《中日商约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31卷12号,王承志:《日伪石油统制与门户开放主义》,《东方杂志》31卷24号,张明养:《中国重获国联理事》,《东方杂志》33卷20号,等。
    3市隐:《美国白银案通过国会》,《东方杂志》31卷13号。
    4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史国纲:《我国金融风潮》,《东方杂志》30卷7号,郑允恭:《美国该怎样保护在华的权益》,《东方杂志》35卷23号,许达生:《中国金融恐慌之开展》,《东方杂志》32卷5号,市隐:《金融恐慌中之市面救济运动》,《东方杂志》32卷7号,马寅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开拍产业证券行市之可能乎》,《东方杂志》33卷1号,斛泉:《上海纱布交易所风潮》,《东方杂志》34卷15号,东序:《汇丰银行年报中之中日经济状况》,《东方杂志》37卷7号,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34卷15号,朱偰:《世界通货战争之现阶段及中国应取之对策》,《东方杂志》32卷13号,毛起鹒:《美国白银政策与中国》,《东方杂志》31卷8号,郑酉均:《罗杰士之来华与白银问题》,《东方杂志》31卷11号,张培刚:《民国二十三年的中国农业经济》,《东方杂志》32卷13号,周仁庆:《外人在华投资之回顾与我国今后之对策》,《东方杂志》33卷6号,等。
    1潘楚基:《美国之白银运动(美国通讯)》,《东方杂志》31卷13号。当时述评美国白银运动的相关作品另有(每卷仅另列1篇)酉均:《罗斯福货币政策的检讨》,《东方杂志》30卷24号,潘楚基:《罗斯福之购金贬值政策(美国通信)》,《东方杂志》31卷2号,冯次行:《美国金条款讼案的经过》,《东方杂志》32卷6号,黄元彬:《欧美各国商业银行创造资金的方法》,《东方杂志》33卷1号,蒋洁:《英美法货币协定的估价》,《东方杂志》34卷4号,等。
    2作舟:《财部之汇兑取缔令》,《东方杂志》31卷19号。
    1难宾:《美国收购白银及于我国之影响》,《东方杂志》31卷18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有心:《废两改元的试行》,《东方杂志》30卷5号,许宝和:《中国近年之银行业》,《东方杂志》30卷9号,李紫翔:《中国的银行之特质》,《东方杂志》30卷21号,冯仲足:《中央实施新货币法》,《东方杂志》32卷23号,卫挺生:《货币政策之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3卷24号,郑礼明:《为度量衡问题说一名公道话》,《东方杂志》32卷7号,顾季高:《中国当前之货币改革问题》,《东方杂志》31卷8号,郭子勋:《新货币政策实行后之两项应有的措施》,《东方杂志》32卷24号,陈明远:《我国之信托事业》,《东方杂志》32卷7号,章乃器:《金融恐慌中金融制度的演变》,《东方杂志》32卷13号,尹伯端:《从公债的作用形态说到中国的公债政策》,《东方杂志》32卷19号,张索民:《币制改革之意义及其影响》,《东方杂志》32卷23号,蒋洁:《银价与我国货币之前途》,《东方杂志》33卷13号,魏友棐:《币制改革后农民购买力的推动与入超》,《东方杂志》34卷1号,崔晓岑:《论最近广东废毫改元》,《东方杂志》34卷14号,市隐:《中央改革粤币》,《东方杂志》34卷14号,斛泉:《金公债及国防债条例》,《东方杂志》35卷5号,运公:《抗战期内的全国金融会议》,《东方杂志》35卷11号,符涤尘:《如火如茶的献金运动与义卖运动》,《东方杂志》35卷18号,等。
    3李紫翔:《我国利用外资之过去与将来》,《东方杂志》31卷5号。
    4李立侠:《中国外债之检讨》,《东方杂志》34卷14号。
    5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李紫翔:《我国利用外资的过去与将来》,《东方杂志》31卷5号,郑允恭:《国际对华借款问题》,《东方杂志》32卷7号,符涤尘:《中英借款问题》,《东方杂志》33卷22号,李立侠:《中国外债之检讨》,《东方杂志》34卷14号,魏友棐:《我国现负内外债与债信前途》,《东方杂志》35卷4号。有关中国面临银两和外汇管理问题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谷春帆:《禁银出口问题及征收银出口税》,《东方杂志》30卷9号,斐丹译:《中国金银货币的沿革》,《东方杂志》30卷15号,尹伯端:《银价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31卷8号,许达生:《提高银价与列强在华利益之冲突》,《东方杂志》31卷8号,李权时:《怎样应付白银大量流出后的危机》,《东方杂志》31卷14号,王承志:《现银流出及其防止对策之检讨》,《东方杂志》31卷22号,宋斐如:《白银出口课税政策的批判》,《东方杂志》31卷22号,符彪:《我财部统制外汇非‘限制’外汇》,《东方杂志》35卷2号,郑允恭:《奖励外银输入》,《东方杂志》32卷6号,李立侠:《非常时期的汇兑管理问题》,《东方杂志》34卷2021号,斛泉:《出口贸易外汇集中办法》,《东方杂志》35卷8号,王承志:《现银流出及其防止对策之检讨》,《东方杂志》31卷22号,魏友棐:《外汇统制与黄金国有》,《东方杂志》35卷13号,等。
    1千家驹:《中国当前的财政问题》,《东方杂志》32卷13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叶作舟:《如何救济财政危机》,《东方杂志》30卷21号,史国纲:《破落户的出路》,《东方杂志》31卷16号,市隐:《财政部充实三行资本》,《东方杂志》32卷9号,斛泉:《抗战一年来我国财政概况》,《东方杂志》35卷16号,魏友棐:《我国现行战时财政经济施政与批评》,《东方杂志》34卷1819号,运公:《财部调剂战时金融》,《东方杂志》35卷6号,冯仲足:《民国二十三年度普通总概算》,《东方杂志》32卷12号,符彪:《民国二十六年度国家预算的剖视》,《东方杂志》34卷15号,朱偰:《中国战时财政之过去及其展望》,《东方杂志》34卷22-24号,江公怀:《中国经济路向的转变》,《东方杂志》29卷5号,千家驹:《最近两年度的中国财政》,《东方杂志》30卷4号,萨师炯:《中国当前的财政问题》,《东方杂志》32卷13号,孔士谔:《论通货膨胀》,《东方杂志》32卷23号,张明南:《最近十年中国财政之进步》(A·N·young著),《东方杂志》35卷14号,张素民:《中国战时财政方案》,《东方杂志》34卷1819号,等。
    3允中:《二十五年度我国对外贸易的分析》,《东方杂志》34卷10号。
    4允中:《民国二十六年第一季度贸易概况》,《东方杂志》34卷11号。
    5孔士谔:《入超与中国之利害》,《东方杂志》32卷18号。
    1萨师炯:《中国的入超问题》,《东方杂志》32卷18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郑酉均:《中俄贸易之过去与将来》,《东方杂志》30卷18号,夏炎德:《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统制之检讨》,《东方杂志》32卷9号,允中:《二十四年度之我国对外贸易》,《东方杂志》33卷5号,冯仲足:《中法越约之公布与中越贸易概况》,《东方杂志》32卷16号,叶作舟;《危机日深的对外贸易》,《东方杂志》31卷20号,史国纲:《原料殖民地的调整和中国》,《东方杂志》33卷16号,市隐:《第一季对外贸易》,《东方杂志》32卷11号,斛泉:《财政部规定办法促进对外贸易》,《东方杂志》35卷15号,魏友棐:《抗战中之国际贸易》,《东方杂志》34卷2224号,朱偰:《所谓统制经济与国联技术合作问题》,《东方杂志》31卷5号,周新:《二十三年度我国之对外贸易》,《东方杂志》32卷12号,胡纪常:《越米输华之将来》,《东方杂志》34卷6号,何炳贤:《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几个先决条件》,《东方杂志》31卷14号,郭子勋:《从白银外流的对策说到贸易统制》,《东方杂志》31卷19号,孔士谔:《入超与中国之利害》,《东方杂志》32卷18号,等。
    3达生:《荒灾打击下底中国农村》,《东方杂志》31卷21号。
    4国纲:《天灾与洋米进口》,《东方杂志》31卷17号。史国纲另有《再谈灾荒》,《东方杂志》31卷18号,《投资农村》,《东方杂志》32卷5号,等。有关中国灾荒的作品还有,郑礼明:《为国民最低限度生活的需要作一个小小统计》,《东方杂志》30卷19号。叶作舟:《关于救灾》,《东方杂志》32卷17号,《洋米倾销声中的洋米进口减税》,《东方杂志》32卷18号。符涤尘:《抗战中的救济难民问题》,《东方杂志》35卷24号。祝百英:《未来的中国社会生活》, 《东方杂志》30卷1号,《农业危机》,《东方杂志》30卷1号,《中国丝茶业的近况》,《东方杂志》30卷1号。许涤新:《农村破产中底农民生计问题》,《东方杂志》32卷1号,《抗战期中的农产问题》,《东方杂志》34卷2021号。东序:《黄河被炸经过及灾区救济》,《东方杂志》35卷15号,等。
    1贾士毅:《废除苛捐杂税与发展国民经济》,《东方杂志》31卷14号。
    2千家驹:《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东方杂志》31卷14号。
    3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朱偰:《田赋附加税之繁重与农村经济之没落》,《东方杂志》30卷22号,叶作舟:《实行洋米征税以前》,《东方杂志》30卷22号,郑允恭:《进口税则感言》,《东方杂志》31卷15号,斛泉:《立法院通过所得税条例经过》,《东方杂志》33卷15号,梁活翰:《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平议》,《东方杂志》34卷10号,魏友棐:《统税加征的内容与财政环境》,《东方杂志》34卷10号,符彪:《奥省洋米免税问题的考讨》,《东方杂志》34卷9号,胡纪常:《出口税制与我国新出口税则》,《东方杂志》30卷4号,张柏香:《调查田赋附加税方法上之研究》,《东方杂志》31卷14号,陈明远:《废除苛捐杂税问题》,《东方杂志》31卷14号,等。
    4《东方杂志》在30卷7、8号内,分别有文章专题讨论当时的宪法起草问题,相关述评可参萨孟武:《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特质》,《东方杂志》33卷12号,吴经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特色》,《东方杂志》33卷13号,金鸣盛:《宪法草案与总统独裁》,《东方杂志》33卷15号,等。
    5作舟:《领袖与人民》,《东方杂志》31卷3号。
    1胡适:《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东方杂志》32卷1号。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还有(每人仅另列1篇)张樑任:《储蓄制度之研讨》,《东方杂志》30卷21号,吴颂皋:《关于中国制宪问题的几个意见》,《东方杂志》30卷7号,毛起鹧:《经济宪法》,《东方杂志》30卷14号,张知本:《怎样才是五权宪法》,《东方杂志》31卷8号,吴绂征:《宪法与宪法法院》,《东方杂志》30卷7号,冯仲足:《风靡全国之新生活运动》,《东方杂志》31卷8号,丘汉平:《对于宪法初稿的几点意见》,《东方杂志》30卷14号,钱端升:《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东方杂志》31卷21号,王子壮:《四中全会纪实》,《东方杂志》31卷4号,王赣愚:《中央与地方(中国统一的一个基本问题)》,《东方杂志》35卷22号,曹冀远:《论宪法中应放弃地方自治学说》,《东方杂志》31卷20号,尹伯端:《如何改良我国各机关的庶务制度》,《东方杂志》31卷24号,孙晓楼:《法律民族化的检讨》,《东方杂志》34卷7号,陈盛清:《抗战建国与惩治贪污》,《东方杂志》35卷17号,有心:《冤狱赔偿问题》,《东方杂志》32卷13号,奥松:《轰动全国的沈钧儒等七人案》,《东方杂志》34卷13—14号,市隐:《抗战建国中的地方行政》,《东方杂志》35卷10号,运公:《关于三民主义青年团》,《东方杂志》35卷13号,等。
    2作舟:《建设国民经济的前提》,《东方杂志》32卷9号。
    1李紫翔:《中国基本工业之概况与其前途》,《东方杂志》30卷12、13号。
    2有心:《国营事业与官营事业》,《东方杂志》29卷7号,《再论官营事业》,《东方杂志》29卷8号。
    3有心:《一个新土地纲领》,《东方杂志》30卷1号。
    1袁聘之:《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东方杂志》32卷16号。
    2马寅初:《经济思想随社会环境变迁之程序》,《东方杂志》34卷1号。
    3奥松:《轰动全国的沈钧儒等七人案》,《东方杂志》34卷13—14号。
    1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史国纲:《土地村有制度》,《东方杂志》32卷20号,张明养:《杭州铁路的完成》,《东方杂志》31卷2号,叶作舟:《钱塘江大桥开工》,《东方杂志》31卷23号,顾毓绣:《最近中国工程的进步》,《东方杂志》34卷1号,杨哲明:《都市防空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31卷4号,梁潜翰:《中国工业内在的症结》,《东方杂志》31卷14号,李寅恭:《中国森林问题》,《东方杂志》31卷21号,朱博能:《闽南农村现状》,《东方杂志》32卷2号,冯仲足:《全国地政会议与司法会议之经过》,《东方杂志》32卷20号,卫挺生:《民国计政之过去现在与将来》,《东方杂志》33卷1号,王造时:《中国的人力》,《东方杂志》33卷6、15号,毛起端:《乡村建设运动之检讨》,《东方杂志》33卷13号,符涤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东方杂志》33卷13号,志刚:《中美通航》,《东方杂志》34卷11号,莫湮:《我国妇女职业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34卷11号,王成组:《抗战期中推进西南垦荒之商榷》,《东方杂志》35卷15号,斛泉:《我国战时节约运动》,《东方杂志》35卷17号,等。
    2张元济:《在海盐两日之所见闻》,《东方杂志》34卷4号。
    3张元济:《农村破产中之畜牧问题》,《东方杂志》34卷15号。
    4张元济:《谒胡孝辕先生墓记》,《东方杂志》34卷4号。
    5张元济:《谈绑票有感》,《东方杂志》34卷12号。
    1张元济:《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的职责》,《东方杂志》34卷1617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有(每人仅另列1篇)叶作舟:《康藏纠纷解决》,《东方杂志》29卷7号,市隐:《英人侵略滇边》,《东方杂志》31卷6号,刘曼仙:《滇缅界务之史的考察及其应付方法》,《东方杂志》31卷9号,冷亮:《西藏问题之真相及其解决方法》,《东方杂志》31卷9号,王成组:《西康建省》,《东方杂志》31卷23号,张忠绂:《民国初期之中英西藏交涉》,《东方杂志》32卷7号,等。
    3由于当时国民政府针对中日关系等,多次颁布和修订新闻检查标准,如1933年4月10日颁布的《新闻电讯检查标准》中,应扣留的新闻电讯包括了“关于敌我军情与事实不符之记载”、“其他不利于我方之军事新闻”、“凡对我国外交有不利影响之消息尚未证实或已证实不确者”、“凡外交事件正在秘密进行中,其消息或文件尚未经正式或非正式发表者”、“含有煽乱性质,足以引起危险之行为或足以酿成地方人民生命财产之重大损失者”。再如1933年10月4日修订的《战时新闻禁载标准》,内载军事禁载事项25种、党政禁载事项5种、外交禁载事项4种、财政经济禁载事项12种、交通运输禁载事项9种、社会禁载事项8种,如其中军事禁载事项包括“敌机空袭之详情(包括敌机所投弹种、弹量)及我方所受军事上之损失”、“我、敌两军战术上优点及弱点之批判”等,等。从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可见,出现“日本”字样或相关情况时,多以“×方”等代替,甚至还有大量的挖版,尤其在王云五时期(下),这类情况特别多。
    4颂华:《日本犬养内阁的成立》,《东方杂志》29卷2号。
    1作舟:《斋藤内阁的动摇与后继问题》,《东方杂志》31卷12号。
    2斐丹:《冈田内阁成立之因缘(日本通讯)》,《东方杂志》31卷17号。
    3难宾:《日本二二六事变之经过及广田内阁之成立》,《东方杂志》33卷7号,徐庆誉:《日本政策之前因后果》,《东方杂志》33卷8号。
    4斛泉:《日本政潮》,《东方杂志》34卷4号。
    5斛泉:《日本内阁更迭》,《东方杂志》34卷13号。
    1君恺:《徘徊歧途的日本政局(日本通讯)》,《东方杂志》30卷23号。
    2许兴凯:《一年来日本政治动向》,《东方杂志》35卷17号。报导日本国内政局的主要作者另有俞颂华:《日本犬养毅内阁的成立》,《东方杂志》29卷2号,叶作舟:《广田内阁的新政纲》,《东方杂志》33卷7号,斐丹:《日本议会政治之危机及其政党之现势(日本通讯)》,《东方杂志》31卷9号,斛泉:《日本政潮》,《东方杂志》34卷4号、《日本二十届总选举》,《东方杂志》34卷11号、《日本内阁更迭》,《东方杂志》34卷13号,东序:《日本米内内阁成立》,《东方杂志》37卷4号,李众荣:《日本政党内阁之将来》,《东方杂志》35卷11号,符涤尘:《日外相有田就职》,《东方杂志》33卷9号、《日本二二六事件判决与日本政局的新倾向》,《东方杂志》33卷15号、《谈日本近卫内阁》,《东方杂志》34卷13号、《日本大本营的成立与军权的扩大》,《东方杂志》34卷2021号,冯仲足:《日本的总选举》,《东方杂志》33卷7号、《日本二二六事变之经过及广田内阁之成立》,《东方杂志》33卷7号,等。
    3涤尘:《日本二二六事件判决与日本政局的新倾向》,《东方杂志》33卷15号。
    4仲逸:《太平洋怒潮的袭来》,张耀华:《太平洋现势分析(一)》,胡秋原:《太平洋现势分析(二)》、樊仲云:《太平洋现势分析(三)》,《东方杂志》32卷12号。
    5韩叔信:《太平洋现势分析(四)》,《东方杂志》32卷12号。
    1沈越石:《英日复盟与日德接近》,《东方杂志》32卷4号。
    2郑允恭:《日德协定的剖视》,《东方杂志》33卷24号。报导日本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主要作者另有史国纲:《武力侵略后的日本外交》,《东方杂志》31卷8号,郑允恭:《今后的日本》,《东方杂志》30卷8号、《汉口陷落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东方杂志》35卷23号,符涤尘:《中日关系的根本矛盾与调和》,《东方杂志》34卷8号、《日外相有田登台与其外交路线》,《东方杂志》35卷22号,斐丹:《日本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东方杂志》35卷4号,志刚:《国联与日本侵华事件》,《东方杂志》34卷18—19号,崔书琴:《日本对西方的挑衅》,《东方杂志》35卷15号、《美日战争必发生乎》,《东方杂志》35卷18号,等。另有述评日本的战争能力的主要作者郑允恭:《日本能够长期支持侵略战争吗》,《东方杂志》34卷22—24号,李众荣:《日本战时贸易之萎缩》,《东方杂志》35卷19号、《战时日本之劳动力不足问题》,《东方杂志》 35卷23号,符涤尘:《日本战时经济的现势》,《东方杂志》34卷22—24号,冯仲足:《日本的财政危机与政治危机》,《东方杂志》29卷6号,等。
    1作舟:《五四时代与今日的时代》,《东方杂志》31卷9号。
    2仲逸:《报告书与世界公论》,《东方杂志》29卷5号。
    3仲逸:《寇深矣》,《东方杂志》30卷2号。仲逸还有《太平洋怒潮袭来》,《东方杂志》30卷6号,等。
    4樊仲云:《东省事件之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29卷8号。樊仲云另有《帝国主义分割中国之过去与现在》,《东方杂志》30卷1号,《中国当前的一个问题》,《东方杂志》31卷19号,《中日战争与世界战争》,《东方杂志》34卷22—24号,等。
    5允恭:《辟日本声明书》,《东方杂志》31卷10号。
    6郑允恭译:《史汀生主义与世界大战》,《东方杂志》30卷11号。《辟亚细亚门罗主义》,《东方杂志》30卷17号。
    7仲逸:《迎一九三三》,《东方杂志》30卷1号。
    1允恭:《牢记着九一八》,《东方杂志》31卷18号。
    2斐丹:《日本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东方杂志》35卷4号。
    3允恭:《牢记着九一八》,《东方杂志》31卷18号。
    4相关报导还有,梁鋆立:《国民政府外交史上的一页——悼伍梯云先生》,《东方杂志》31卷3号),《互惠条约及最惠国条款》,《东方杂志》31卷12号,《三年来的不承认主义》,《东方杂志》32卷13号。市隐:《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东方杂志》34卷2021号。东序:《西安事变》,《东方杂志》34卷2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东方杂志》34卷5号,《国共合作实现》,《东方杂志》34卷18—-19号,等。
    5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如斛泉:《台儿庄歼敌记》,《东方杂志》35卷4号,《半月来我各路军杀敌统计》,《东方杂志》35卷5号,《半月以来各地战况》,《东方杂志》35卷12号,《一年来抗战述要》,《东方杂志》35卷16号,《马当湖口陷落经过》,《东方杂志》35卷16号,《田家镇争夺战》,《东方杂志》35卷20号。另有如于伟:《三年来东北义勇军斗争的总检阅》,《东方杂志》32卷6号。奥松:《南北战况(自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东方杂志》34卷1 819号,《北战场战事沉寂》,《东方杂志》34卷2021号,等。张明养:《绥远战争》,《东方杂志》33卷24号,等。
    6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如有心:《抗日的决心》,《东方杂志》30卷6号,斛泉:《中国决抗战到底(蒋委员 长对外记者表示)》,《东方杂志》35卷15号。包瀚生:《历史证明东三省是中国的领土》,《东方杂志》30卷19号,《历史证明蒙古是中国领土》,《东方杂志》31卷5号)。艾纳:《全面抗战的展开》,《东方杂志》34卷16—17号,《抗战进入新阶段》,《东方杂志》34卷22—24号。张明养:《抗战到底与国际形势》,《东方杂志》34卷22—24号,《慎防日人的外交阴谋》,《东方杂志》35卷13号。莫湮:《妇女怎样认识抗战与怎样参加抗战》,《东方杂志》35卷1号。冯仲足:《保卫南京》,《东方杂志》34卷20-21号,等。
    1李圣五:《中日问题的前途》,《东方杂志》34卷1号。
    2郑克成:《日人之中日经济提携观》,《东方杂志》34卷11号。
    3东序:《我停闭驻日使馆》,《东方杂志》35卷11号,符涤尘:《对日宣战问题应重行考虑》,《东方杂志》35卷12号。
    4马季廉:《论中日共同防共》,《东方杂志》34卷1号。
    5符涤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东方杂志》34卷15号。
    1沈越石:《日本占领下之满洲》,《东方杂志》31卷20号。
    2朱鸿禧:《满铁会社侵略政策之急进》,《东方杂志》32卷4号。
    3于伟:《日本麻醉东北民众政策的检讨》,《东方杂志》32卷3号。
    4相关主要作者有斛泉:《华北走私之全貌》,《东方杂志》33卷13号。相关作品另外有,志刚:《日伪经济协定签字》,《东方杂志》32卷16号,《国联与日本侵华事件》,《东方杂志》34卷1819号。于伟:《日本开发华北的阴谋》,《东方杂志》35卷15号,等。
    1斛泉:《一年来寇机滥炸死伤损害统计》,《东方杂志》35卷17号。报导这类内容的主要作者另有,叶作舟:《抗日斗争的清算》,《东方杂志》30卷13号。郑允恭《叶木花惨杀案》,《东方杂志》31卷14号(按:1934年5月24日日本学生杀害中国留日学生叶木花,《东方杂志》并于31卷17号内“东方画报”另有专门图片介绍),《日本排斥华侨》,《东方杂志》31卷19号。奥松:《中日间层出不穷的不幸事件》,《东方杂志》33卷20号。东序:《寇机截击中航机惨案》,《东方杂志》35卷18号。运公:《敌机狂炸广州市》,《东方杂志》35卷10号,《日本毒化中国》,《东方杂志》35卷15号。斛泉:《寇军违法使用毒气作战》,《东方杂志》35卷20号,等。
    2国纲:《傀儡僭号》,《东方杂志》31卷3号。
    3国纲:《中日亲善问题》,《东方杂志》32卷6号。
    4志刚:《日伪经济协定签字》,《东方杂志》32卷16号。
    5志刚:《汪行政院长之辞职与复职》,《东方杂志》32卷18号。
    6难宾:《中日问题之展开》,《东方杂志》32卷6号。
    7难宾:《所谓华北自治运动的经纬》,《东方杂志》33卷1号。
    8难宾:《何应钦返京后之华北局势》,《东方杂志》33卷2号。相关作品还有李圣五:《中日问题的前途》,《东方杂志》34卷1号。汪精卫:《自述》,《东方杂志》31卷1号,《救国图存之方针》,《东方杂志》32卷1号,《关于救亡图存的几句话》,《东方杂志》34卷15—1617号,等。
    1其中“妇女与家庭”始于29卷4号、终于36卷19号,共79期。“教育”栏始于29卷4号、终于31卷16号(按:《教育杂志》于1934年9月复刊),共23期。“妇女与家庭”、“教育”这两个栏目交替出现,一起代替“新语林”,后来又开辟了“世界各国著名杂志论文摘要”(31卷1号至38卷22号)。
    2这类作品,另约有近380篇,其中国外现代社会思潮等内容有250多篇、中国传统文化有近两120篇。
    3哲生译:《现代知识阶级的危机》,《东方杂志》29卷4号。
    4胡仲持译:《苏联的文化革命》,《东方杂志》30卷2号。
    1愈之:《现代的危机》,《东方杂志》29卷1号。
    2吕金录:《儒家思想与现代中国》,《东方杂志》32卷19号。
    3张君劢:《人生观论点之回顾》,《东方杂志》31卷13号,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方法的相关作品另有张君劢:《中国教育哲学之方向》,《东方杂志》34卷1号、振甫:《严复的中西文化观》,《东方杂志》34卷1号、孙本文:《中国家族制度之特点及近时变迁之趋向与问题》,《东方杂志》34卷13号,等。
    4谢霄明:《儒家哲学的中心思想》,《东方杂志》31卷14号。
    5车铭深:《论新儒家的理与欲》,《东方杂志》34卷1号。
    1贺麟:《宋儒的思想方法》,《东方杂志》33卷2号。当时研究中国先秦百家学说的作品另有,李石岑:《老庄的辩证法》,《东方杂志》30卷5号,钱实甫:《墨子的经济思想》,《东方杂志》30卷13号,吴念中:《中国哲学思想上的时空观念》,《东方杂志》33卷7号,陈独秀:《孔子与中国》,《东方杂志》34卷18—19号,黄子通:《孟子论性与命》,《东方杂志》35卷2号,等。研究传统文化的相关作品另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顾颉刚:《研究经济地理计划刍议》,《东方杂志》30卷5号,赵景深:《八仙传说》,《东方杂志》30卷21号,朱偰:《井田制度有无之经济史上的观察》,《东方杂志》31卷1号,余精一:《佛家哲学之新体系》,《东方杂志》31卷19号,罗莘田:《旧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东方杂志》33卷1号,朱希祖:《驳李唐为胡姓说》,《东方杂志》33卷15号,陈独秀:《荀子韵表及考释》,《东方杂志》34卷2号,范寿康:《两汉的哲学思想》,《东方杂志》33卷1号,等。
    2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亦英:《哲学中的主观律与客观律》,《东方杂志》29卷4号,李石岑:《未来的哲学》,《东方杂志》30卷1号,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重述》,《东方杂志》33卷19号,陈岳生:《机遇律》,《东方杂志》33卷19号,等。
    3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许德佑:《窦克诺克拉西——技术统治(法国通信)》,《东方杂志》30卷8号,张樑任:《仲伯德之计划经济观》,《东方杂志》31卷1号,赵超构:《格塞尔的‘期币’方案》,《东方杂志》32卷13号,张素民:《克恩斯的失业就业论》,《东方杂志》34卷1号,等。
    4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郑竞毅:《苏联法律的哲学基础》,《东方杂志》30卷2号,丘汉平:《法治进化论》,《东方杂志》34卷9号,陈之迈(迈之):《龙波洛梭及其在现代犯罪学中的地位》,《东方杂志》33卷13号,等。
    5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孙本文:《欧美社会学之比较》,《东方杂志》34卷6号,吴文辉:《柏雷笃之社会学》,《东方杂志》34卷3号,马长寿:《古斯蒂的社会学》,《东方杂志》33卷20号,等。
    6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周建人:《道德的生物学观察》,《东方杂志》29卷1号,张钰哲:《银河巡礼》,《东方杂志》33卷1号,裘维裕:《从放电和放射性的研究得到的物质构造观念》,《东方杂志》32卷1号,汤元吉:《石靛根精之化学研究》,《东方杂志》33卷5号,等。
    7相关作品如(每位作者仅列1篇)朱光潜:《文艺与道德问题的略史》,《东方杂志》33卷1号,梁实秋:《莎士比亚研究之现阶段》,《东方杂志》33卷7号,等。
    8这一栏目的作品约计401篇,占这一时期作品总量的近11%。在249人次的主要作者中,约有31人次作者的作品出现于这一栏目中,作品约计196篇(不含其它栏目作品,下文归类时则将相关作品一并列入。其中作品超过5篇(含)者,依次为陈碧云(32)、愉(29)、金仲华(22)、黄华节(15)、周建人(7)、月祺(6)、张少微(6)、伯衍(6)、胡伯恳(5)、张耆孙(5)、赵竹光(5)(按:括号中数字为每人的作品数,下同)。
    9这一栏目的作品约计118篇,约占这一时期作品总量的近3%。在作品超过3篇的249人次的作者中,约有14人次的作者的作品出现于这一栏目中,作品约计48篇(不含其它作品,下文归类时则将相关作品一并列入)。作品超过5篇(含)的作者,依次为郭一岑(6)、高觉敷(6)、灵影(6)、杜佐周(5)等。
    1巴金:《杨嫂——自传之一》,《东方杂志》29卷1号。
    2巴金:《白鸟之歌》,《东方杂志》29卷4号。
    3巴金:《煤坑》,《东方杂志》30卷1号。
    1巴金:《新生》,《东方杂志》30卷3一11号。
    2巴金:《机械的诗》,《东方杂志》30卷13号。
    3巴金:《旅途随笔》,《东方杂志》30卷15号。
    4徐箭(1908—1980),浙江慈溪人。现代作家,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在上海帮助林语堂编辑《论语》半月刊,1934年到1935年两年任《人世间》、《宇宙风》半月刊编辑,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4后任《扫荡报》驻美特派员,战后回国,1950年去香港等地,曾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后长期在香港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萧萧》等。
    5徐舒:《小刺儿们》,《东方杂志》30卷16号。
    6徐舒:《难填的缺憾(独幕剧)》,《东方杂志》30卷24号。
    1徐訏:《助产士》,《东方杂志》31卷21号。
    2徐訏:《咯血》,《东方杂志》32卷1号。
    3徐訏:《水中的人们》,《东方杂志》33卷2号。
    4徐訏:《郭庆记》,《东方杂志》33卷11号。
    5徐訏:《费宫人》,《东方杂志》33卷17号。
    6徐訏:《阿刺伯海的女神》,《东方杂志》34卷5、6号。
    1徐訏:《犹太的彗星》,《东方杂志》35卷3号。徐訏还有诗作:《幼稚的问句》,《东方杂志》30卷19号。
    2茅盾:《冥屋》,《东方杂志》29卷8号。
    3茅盾:《秋的公园》,《东方杂志》29卷8号。
    4茅盾:《我们这文坛》,《东方杂志》30卷1号。
    5茅盾:《公墓》,《东方杂志》30卷2号。
    6茅盾:《健美》,《东方杂志》30卷2号。
    7茅盾:《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东方杂志》30卷3号。
    8茅盾:《现代的》,《东方杂志》30卷3号。
    1茅盾:《神的灭亡》,《东方杂志》30卷4号。
    2茅盾:《灰色人生》,《东方杂志》30卷13号。
    3茅盾:《搬的喜剧》,《东方杂志》33卷1号。
    4周楞伽(1911一1992),江苏宜兴人。
    5周楞伽:《谷念》,《东方杂志》30卷19号。
    6周楞伽:《给亡女》,《东方杂志》30卷23号。
    1周楞伽:《栋树港的一夜》,《东方杂志》31卷7号。
    2周楞伽:《蚂蚁工》,《东方杂志》31卷15号。
    3周楞伽:《招兵》,《东方杂志》31卷18号。
    4周楞伽:《荒村古刹(独幕剧)》,《东方杂志》31卷22号。
    5周楞伽:《私盐船》,《东方杂志》32卷1号。
    6周楞伽:《博士(独幕剧)》,《东方杂志》33卷23号。
    7周楞伽:《一个女人》,《东方杂志》34卷7号。
    1周楞伽:《溃灭》,《东方杂志》34卷14号。
    2陈瘦竹(1909—-1990),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1940年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7年任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
    3陈瘦竹:《小快船》,《东方杂志》31卷19号。
    4陈瘦竹:《外国人》,《东方杂志》32卷2号。
    5陈瘦竹:《职业》,《东方杂志》32卷6号。
    6陈瘦竹:《牛》,《东方杂志》33卷3号。
    7陈瘦竹:《雪花膏的故事》,《东方杂志》33卷6号。
    1陈瘦竹:《卸任》,《东方杂志》33卷15号。
    2陈瘦竹:《牺牲》,《东方杂志》33卷24号。
    3陈瘦竹:《田》,《东方杂志》34卷10号。
    4陈瘦竹:《复仇(独幕剧)》,《东方杂志》35卷2号。
    1沈沦:《杰作》,《东方杂志》31卷24号。
    2沈沦:《好买卖》,《东方杂志》32卷4号。
    3沈沦:《应征》,《东方杂志》32卷11号。
    4沈沦:《赈》,《东方杂志》32卷13号。
    5沈沦:《卖茧》,《东方杂志》32卷18号。
    1沈沦:《米市埭的风雨》,《东方杂志》32卷24号。
    2沈沦:《蚕事》,《东方杂志》33卷16号。
    3沈沦:《卖鸡》,《东方杂志》35卷5号。
    4沈沦:《风波》,《东方杂志》35卷9号。
    5朱锲译:《以战争为游戏之现代国际政治》,《东方杂志》35卷13号。
    1耿淡如译:《文明之危机》,《东方杂志》33卷2号。
    2王造时:《中西接触后社会上的变化》,《东方杂志》31卷2号。
    7臧克家:《到都市去》,《东方杂志》30卷19号。
    1括号内的数字,为笔者初步统计的每一位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
    1郑允恭:《欧洲大战又爆发了》,《东方杂志》36卷18号。
    2璇珩:《英国接管法国舰队》,《东方杂志》37卷15号。
    3吴泽炎:《世界新秩序的前瞻》,《东方杂志》37卷23号。
    4崔书琴:《国联的毁灭》,《东方杂志》37卷1号。
    5运公:《各国宣布中立》,《东方杂志》36卷19号。
    6李名涛:《英国为什么战争》,《东方杂志》37卷7号。
    1郑允恭:《法国会单独停战言和么》,《东方杂志》37卷13号。
    2崔书琴:《专制与民主的冲突》,《东方杂志》36卷6号。
    3吉村正:《日本人眼中的美国》,《东方杂志》38卷8号。
    4东序:《美国通过新中立法》,《东方杂志》36卷22号。
    5克成:《西半球政策宣言》,《东方杂志》37卷13号。
    1吴泽炎:《美国的太平洋边境》,《东方杂志》37卷17号。
    2吴泽炎:《第十届泛美会议》,《东方杂志》37卷16号。
    3潘楚基:《门罗主义的危机(古巴夏湾拿通讯)》,《东方杂志》37卷18号。
    4吴泽炎:《世界新变局中美国外交的趋向》,《东方杂志》37卷20号。
    5璇珩:《南斯拉夫加入轴心》,《东方杂志》38卷8号、《南斯拉夫的大政变》,《东方杂志》38卷9号。
    6君珠:《美国援华制日》,《东方杂志》37卷21号。
    1运公:《英美对三国同盟的反应》,《东方杂志》37卷21号。
    2东序:《美国众院通过军火租借法》,《东方杂志》38卷5号。
    3东序:《英德大海战》,《东方杂志》38卷13号。
    4克成:《美总统再度发表炉边谈话》,《东方杂志》38卷13号。
    5适尊:《法国国民委员会成立》,《东方杂志》38卷20号。
    6泽炎:《国际联盟开除苏联会籍》,《东方杂志》37卷2号。
    7相关报导仅有璇珩:《德苏战事爆发》,《东方杂志》38卷14号,吴泽炎:《德苏战争的展望》,《东方杂志》38卷14号,龙大均:《苏德战争与远东局势》,《东方杂志》38卷14号,吴泽炎:《德苏战争第七周》,《东方杂志》38卷16号,李毓田:《莫斯科之战》,《东方杂志》38卷21号,黄霖生:《莫斯科会战的展望》,《东方杂志》38卷21号,等。
    8龙大均:《德苏战机的爆发点》,《东方杂志》38卷13号。
    9东序:《波罗的海三小国并入苏联》,《东方杂志》37卷16号。
    10吴泽炎:《德国侵苏后的欧洲战局》,《东方杂志》38卷15号。
    1吴泽炎:《世界新秩序的前瞻》,《东方杂志》37卷23号。
    2罗梦册:《两洋一海之风雪变局与世界前途》,《东方杂志》37卷22号。
    3梅朵:《民主与和平在罗斯福掌中》(美洲通信),《东方杂志》38卷11号。当时的相关报导另有运公:《美国政治家怒吼》,《东方杂志》38卷11号,东序:《美国加紧援助苏联》,《东方杂志》38卷17号,璇珩:《英美苏筹备三国会议》,《东方杂志》38卷18号,璇珩:《美国实行武装护航》,《东方杂志》38卷20号,等。
    1李毓田:《轴心的前途》,《东方杂志》38卷18号。
    2张明养:《英苏协定后的欧洲局势》,《东方杂志》38卷15号。
    3吴泽炎:《中立幻梦的破灭》,《东方杂志》38卷20号。这一时期对世界政局的相关述评另有罗宝册:《从凡尔赛到慕尼黑(英国通讯)》,《东方杂志》36卷5号,志刚:《欧洲纷扰的原因》,《东方杂志》36卷15号,林东海:《欧洲政局的演变》,《东方杂志》36卷17号,吴泽炎:《国际关系的新分野》,《东方杂志》37卷1号,吴泽炎:《世界的新变局》,《东方杂志》37卷14号,闵天培:《由第一次欧战说到第二次欧战》,《东方杂志》37卷17号,克成:《ABCD阵线的动向》,《东方杂志》38卷21号,陈潮中:《德意日同盟阵线与中美英苏联合战线的剖视》,《东方杂志》38卷20号,等。
    4斛泉:《日阀推动精神总动员》,《东方杂志》36卷1号。
    5张明养:《日本平沼内阁成立后的对华政策》,《东方杂志》36卷3号。
    1日本外交时报社:《东亚新秩序与荷印越南》,《东方杂志》37卷17号。
    2谢君哲:《日军阀跋扈的前因后果》,《东方杂志》38卷15号。
    3鲁安:《解剖台上之日本军部》,《东方杂志》36卷9号。
    4东序:《日本阿部内阁成立》,《东方杂志》36卷19号。
    5东序:《日本米内内阁成立》,《东方杂志》37卷4号。
    6马场恒吾:《米内内阁的性格》,《东方杂志》37卷5号。
    1郑允恭:《从米内到近卫》,《东方杂志》37卷15号。
    2林焕平:《一年来日本政治的演变》,《东方杂志》38卷15号,运公:《近卫三度组阁》,《东方杂志》38卷16号。
    3张明养:《东条内阁的动向》,《东方杂志》38卷21号。
    4杨忆:《日本的进退维谷》,《东方杂志》38卷21号。
    5大秩由耿:《美国的太平洋作战根据地》,《东方杂志》38卷10号。
    1运公:《东亚共荣经济论》,《东方杂志》38卷22号。
    2关根郡平:《美国援英和日本南进》,《东方杂志》38卷6号。
    3吴泽炎:《太平洋风云中的中心问题》,《东方杂志》38卷22号。
    4郑允恭:《美国突然宣布废止日美商约》,《东方杂志》36卷16号。有关日本面临外交困境的相关作品另有运公:《英美援华制日》,《东方杂志》36卷1号,斛泉:《英美借款成功》,《东方杂志》36卷2号、《美日商约废止》,《东方杂志》36卷17号,吴泽炎:《苏日渔约谈判的涵义》,《东方杂志》36卷2号,魏友桨:《英美在华的贸易损失与对日制裁》,《东方杂志》36卷4号,郑允恭:《苏日间渔业问题》,《东方杂志》36卷7号、《美日商约满期以后》,《东方杂志》37卷4号,召君:《新借款的成立与我们应有的信念》,《东方杂志》36卷7号、《英国借款成功》,《东方杂志》36卷8号,朱楔:《日人统制华北外汇与中英借款》,《东方杂志》36卷8号,施建生:《一九四O年远东局势的展望》,《东方杂志》37卷2号,张明南:《日元集团政策的剖视》,《东方杂志》36卷11号,徐同鄹:《近东石油的争夺战》,《东方杂志》38卷14号,黄霖生:《美油再禁后日本的行动》,《东方杂志》38卷16号,璇珩:《中美中英平准基金贷款协定签字》,《东方杂志》38卷11号、《英美荷冻结日本资金》,《东方杂志》38卷17号、《英美加紧经济制日》,《东方杂志》38卷18号,君珠:《苏日签订商约》,《东方杂志》38卷14号,等。
    5愚公:《苏日签订中立条约以后》,《东方杂志》38卷9号。
    6杜若君:《苏日关系之经济的界限》,《东方杂志》38卷13号。
    ’吴泽炎:《南京傀儡组织成立》,《东方杂志》37卷8号。
    1麦穗:《战时日本的物价与国民生活》,《东方杂志》38卷15号。
    2东序:《汇丰银行年报中之中日经济状况》,《东方杂志》37卷7号。
    3吴泽炎:《日本的粮食恐慌》,《东方杂志》37卷7号。
    4黄霖生:《日本战时金融的破局》,《东方杂志》38卷22号。这类作品还有,吴斐丹:《日本的战时增税与税制整理问题》,《东方杂志》36卷6号,斛泉:《日本明年度预算》,《东方杂志》36卷8号,张骥青:《日本新增税之范围及其限度》,《东方杂志》36卷4号,张白衣:《日本经济破产的信号(一九三八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之清算)》,《东方杂志》36卷3号,召君:《日本纸币政策的失败》,《东方杂志》36卷12号,施建生:《日本经济的穷途》,《东方杂志》36卷23号,黄霖生:《诶本能长期战争么》,《东方杂志》36卷24号、《欧洲大战与日本(从经济方面观察日本)》,《东方杂志》37卷1号、《从日人‘资质’上检讨其战斗力》,《东方杂志》37卷2号、《日本战时人口奖励方策》,《东方杂志》38卷15号、《日本战时金融的破局》,《东方杂志》38卷22号,等。
    1史国英:《三年来日我两军战略战术之总检讨》,《东方杂志》37卷13号。
    2镜如:《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其实施办法》,《东方杂志》36卷6号。
    3刘博志:《思想战是什么》,《东方杂志》37卷10号。
    4这一时期述评国民政府抗战成绩的相关作品另有赵天乐:《抗战两年来的游击区》,《东方杂志》36卷14号,耿淡如:《全能阵线之形成及其影响》,《东方杂志》36卷15号,李季:《从现在的中日战争说到最初的中日斗争》,《东方杂志》36卷15号,赵捷民:《冀东游击队活动的实况》,《东方杂志》36卷16号,鸿佩:《中共声明坚强团结抗战到底》,《东方杂志》36卷16号,珠娴:《湘北大捷》,《东方杂志》36卷21号,君珠:《湘北大捷与空军轰炸汉口》,《东方杂志》36卷22号,泽炎:《粤北大捷》,《东方杂志》37卷3号,君珠:《绥西大捷》,《东方杂志》37卷9号,璇珩:《豫南鄂北大捷》,《东方杂志》37卷12号、汤德明:《中日战事的三方面》,《东方杂志》37卷13号,君珠:《张自忠将军殉国》,《东方杂志》37卷13号,运公:《中国继续抗战》,《东方杂志》37卷24号,史国英:《建国第三十年为我高度歼日的年度》,《东方杂志》38卷1号,璇珩:《长沙大捷》,《东方杂志》38卷21号,等。
    5相关作品有郑允恭:《英美对日态度的转变》,《东方杂志》36卷1号,魏友棐:《英美在华的贸易损失与对日制裁》,《东方杂志》36卷4号,召君:《东京谈判无形搁浅》,《东方杂志》36卷17号,东序:《驻日美大使发表抨击‘东亚新秩序’的演说》,《东方杂志》36卷22号,东序:《美国实施新中立法》,《东方杂志》36卷23号,东序:《滇缅路缅甸段实行重开》,《东方杂志》37卷22号,储玉坤:《一九四一年的美日关系》,《东方杂志》38卷1号,杨忆:《美国的出口统制和远东政策》,《东方杂志》38卷10号,龙大均:《英美实施对日经济制裁以后》,《东方杂志》38卷16号,璇珩:《英美荷冻结日本资金》,《东方杂志》38卷17号,璇珩:《英美加紧经济制日》,《东方杂志》38卷18号,等。
    6于右任:《迎接抗战第四年的总胜利》,《东方杂志》37卷13号。
    1吴泽炎:《中华民国建国三十年》,《东方杂志》38卷1号。
    2陈翰笙:《进步的三十年》,《东方杂志》38卷1号。
    3张白衣:《中国经济参谋本部论》,《东方杂志》36卷6号,《中国战时政治参谋本部论》,《东方杂志》36卷8号,《中国战时军事参谋本部论》,《东方杂志》36卷10号。有关精神总动员的相关作品另有斛泉:《厉行精神总动员》,《东方杂志》36卷7号,召君:《全国实施精神总动员》,《东方杂志》36卷12号,王伯群:《现阶段的公民教育》,《东方杂志》36卷16号,游如龙:《当前中国国民精神总动员之理论与实施》,《东方杂志》37卷8号,闵天培:《怎样加强总动员》,《东方杂志》37卷12号,张白衣:《中日战争与精神总动员》,《东方杂志》38卷8号,等。
    1张白衣:《一九三八年世界景气之分析及其动向》,《东方杂志》36卷2号。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另如镜如:《法国工潮》,《东方杂志》36卷1号。运公:《英国坚决保护在华权益》,《东方杂志》36卷1号、《美国禁止国防必需品出口》,《东方杂志》37卷13号、《美国统制汽油及废五金属出口》,《东方杂志》37卷17号,张骥青:《法国在华权益之现状》,《东方杂志》36卷2号、《最近苏联财政之特质及其趋势》,《东方杂志》36卷10号、《英国之经济实力的透视》,《东方杂志》36卷23号,潘楚基:《古巴政治经济现状鸟瞰》,《东方杂志》36卷16号,朱锲:《激变中的东欧及其将来之推测》,《东方杂志》36卷21号、《德国的战时财政》,《东方杂志》37卷6号,龚家麟:《‘封锁英磅’与英国外汇政策》,《东方杂志》36卷24号,施建生:《货币的本质》,《东方杂志》36卷24号,吴泽炎:《法国的飞机生产工业》,《东方杂志》36卷20号、《战时英国的经济战略》,《东方杂志》37卷4号,汪家桢:《苏联经济援德主观的和客观的限度》,《东方杂志》37卷5号,魏友棐:《美国冻结德意资金》,《东方杂志》38卷16号,徐同郑:《近东石油的争夺战》,《东方杂志》38卷14号,黄霖生:《苏联国防资源的危机》,《东方杂志》38卷15号、《苏德的社会战略》,《东方杂志》38卷17号,等。
    1龚家麟:《汇率贬低问题之检讨》,《东方杂志》36卷5号。龚家麟还有《外汇黑市平准之贬低及其检讨》,《东方杂志》36卷16号,《当前外汇黑市之措施方策及其问题》,《东方杂志》36卷20号,《论华兴券之发行前途及对策》,《东方杂志》36卷21号,等。
    1吴斐丹:《建国中关于金融制度的基本问题》,《东方杂志》38卷1号。
    1彭信威:《民国建国中银行的地位》,《东方杂志》38卷1号。彭信威另有《战后国际贸易与金本位》,《东方杂志》37卷20号。
    2符涤尘:《法币外汇暗市跌价原因的检讨》,《东方杂志》36卷13号。
    3鸿佩:《巩固战时金融办法纲要》,《东方杂志》36卷19号。相关主要作者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召君:《华北币制问题》,《东方杂志》36卷8号,符涤尘:《货币战的又一幕》,《东方杂志》36卷15号,朱偰:《树立健全的辅币制度》,《东方杂志》36卷11号,斛泉:《法币暗市跌价与财部稳定沪市金融办法》,《东方杂志》36卷14号,魏友棐:《外汇平衡基金的史的观察》,《东方杂志》36卷11号,龙大均:《抗战两年来的法币》,《东方杂志》36卷14号,闵天培:《抗战三年来之外汇》,《东方杂志》37卷14号,施建生:《中国工业化与利用外汇》,《东方杂志》36卷11号,蔡次薛:《如何稳定我国战时的币制基础》,《东方杂志》36卷11号,许性初:《论新外汇平准基金》,《东方杂志》38卷13号,刘朗泉:《中英票据法异同考》,《东方杂志》38卷5号,谢君哲:《强制保险与战时经济》,《东方杂志》38卷13号,君珠:《外汇管理委员会组织大纲》,《东方杂志》38卷20号,等。
    4相关主要作者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施建生:《中日贸易战之现阶段》,《东方杂志》36卷13号,蔡次薛:《我国现阶段的物价问题》,《东方杂志》36卷13号,忻介六:《抗战期中贮粮损耗问题的研究》,《东方杂志》36卷19号,刘涤源:《我国战时物价问题》,《东方杂志》36卷16号,闵天培:《对外贸易收回国营之建议》,《东方杂志》36卷19号,刘朗泉:《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回顾》,《东方杂志》37卷4号,吴斐丹:《中日贸易战争的检讨》,《东方杂志》37卷24号,朱锲:《战时租秘亟应改进刍议》,《东方杂志》37卷20号,谢君哲:《平抑物价的中心问题》,《东方杂志》38卷5号,等。
    5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斛泉:《国府公布建设与军需两公债条例》,《东方杂志》36卷10号,忻介六:《我国天蚕丝事业之前途》,《东方杂志》36卷13号,施建生:《中国的工业(一个历史的研究)》,《东方杂志》36卷18号,蔡次薛:《新广西的经济建设》,《东方杂志》37卷2号,张法祖:《抗战后我国采金事业的猛进》,《东方杂志》37卷11号,徐同邾:《如何建立自给自足的航空工业》,《东方杂志》36卷24号,黄霖生:《抗战三年来之粮食行政》,《东方杂志》37卷14号,许性初:《论中国富源与抗战》,《东方杂志》38卷1号,等。
    6相关主要作者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斛泉:《我财政部通告还债新办法》,《东方杂志》36卷5号,魏友棐:《关税担保债务偿付办法的变更》,《东方杂志》36卷9号,张白衣:《怎样充实战费财源》,《东方杂志》37卷15号,鸿佩:《国府分布防止私运特种物品出口办法》,《东方杂志》36卷18号,龙大均:《三年来华侨的财力怎样支持抗战》,《东方杂志》37卷13号,朱偰:《抗战两年来的财政》,《东方杂志》36卷14号,闵天培:《创立新关税政策之建议》,《东方杂志》36卷10号,施建生:《抗战以来我国财政上的建树》,《东方杂志》37卷9号,刘涤源:《通货膨胀与战时财政》,《东方杂志》38卷7号,刘朗泉:《现行免缓役制度述评》,《东方杂志》37卷7号,君珠:《行政院通过之田赋推行通则》,《东方杂志》38卷21号,等。
    7相关述评仅如陈清晨:《去年华北的大水灾及其影响》,《东方杂志》37卷7号,横流:《粤贪污巨案》,《东方杂志》38卷11号,等。
    8相关作品另如君珠:《新四军遣散》,《东方杂志》38卷4号,运公:《蒋委员长报告新四军事件》,《东方杂志》38卷5号,运公:《蒋委员长关于共党参政员不出席问题的说明》,《东方杂志》38卷7号,等。。
    1费孝通:《种族绵延的保障》,《东方杂志》38卷17号。
    1费孝通:《双系抚育的确立》,《东方杂志》38卷20号。费孝通另有《战时内地农村劳力问题》,《东方杂志》37卷13号,《夫妇之间》,《东方杂志》38卷21号。
    2孙本文:《中国人口品质问题之研究》,《东方杂志》37卷21号、38卷2-3号。这一时期社会学的作品,还有刘朗泉:《独子服行兵役的研究》,《东方杂志》37卷16号,等。
    3吴泽炎:《民主主义的前途》,《东方杂志》37卷11号,《民主政治的自救》,《东方杂志》37卷12号。
    4吴泽炎译:《亚洲国家的极权化》,《东方杂志》37卷24号。
    5吴泽炎:《民国二十八年矣时代精神乎》,《东方杂志》37卷2号。吴泽炎另有《马克思主义的六个谬误》,《东方杂志》36卷1号,《中华民国建国三十年》,《东方杂志》38卷1号,《世界的新变局》,《东方杂志》37卷14号,等作品。政治学方面的介绍还有崔书琴:《专制与民主的冲突》,《东方杂志》36卷6号,彭信威:《日本宪政发展经过与我国实施宪政问题》,《东方杂志》37卷4号),施建生:《中国宪政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东方杂志》37卷5号,等。
    6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鸿佩:《振济委员会组织法修正公布》,《东方杂志》36卷1号,徐同郑:《增进战时行政效率问题》,《东方杂志》36卷13号,萧文哲:《改善司法制度应取之途径》,《东方杂志》36卷23号,陈盛清:《战时的民事诉讼》,《东方杂志》38卷17号,董霖:《中国对于和平解决国 际纷争之态度》,《东方杂志》37卷12号,沈玉清:《论儒家的法律观》,《东方杂志》38卷5号,等。
    1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另有(每人仅列一篇)陆传籍:《战时儿童的养护问题》,《东方杂志》36卷1号,汪家桢:《儿童保育问题》,《东方杂志》36卷3号,运公:《蒋委员长重视教育》,《东方杂志》37卷6号,王云五:《蔡孑民先生的贡献(特载)》,《东方杂志》37卷8号,杨家骆:《战区图书文物之损失及其补救法》,《东方杂志》36卷8号,罗莘田:《从‘四声’说到‘九声’》,《东方杂志》36卷8号,苏醒之:《什么是报导学》,《东方杂志》37卷23号,等。
    2相关主要作者的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张明南:《原子研究的新进步》,《东方杂志》38卷20号,庄兆祥:《抗战三年来关于二三医药问题之检讨》,《东方杂志》37卷14号,赵曾珏:《航空科学的新趋势》,《东方杂志》37卷22号,等。有关社会活动报导的主要作者的作品另有(每人仅列一篇)有东序:《第十四辈达赖喇嘛坐床大典》,《东方杂志》37卷6号,李泽珍:《建国三十年与中国妇女运动》,《东方杂志》38卷2号,冷亮:《抗战期中之康藏动态》,《东方杂志》37卷24号,《中藏关系论》,《东方杂志》38卷4号,《西藏宗教与政治之关系》,《东方杂志》38卷14号,等。
    3此类作品仅有陈独秀:《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东方杂志》36卷4号,《广韵东冬钟江中之古韵考》,《东方杂志》36卷6号,《中国古史表》,《东方杂志》37卷22号,《禹治九河考》,《东方杂志》38卷2号,等。
    4罗梦册:《中国胜利就是东方历史和文化的胜利》,《东方杂志》37卷5号。
    5罗梦册:《中国历史走到了西洋历史的前头》,《东方杂志》38卷6号。相关作品另有(每人仅列1篇)颜虚心:《欧人近东古文字学研究历程》,《东方杂志》37卷9、10号,李季:《日本古代文物制度的来源》,《东方杂志》37卷20-23号,《从现在的中日战争说到最初的中日斗争》,《东方杂志》36卷15号,《南宋乞和的教训》,《东方杂志》38卷9号。
    6陈立夫:《民族潜能的发皇》,《东方杂志》37卷13号。
    1姜季辛:《中国今日非南宋明末论》,《东方杂志》38卷20号。
    1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各人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
    1石坤林:《忆商务老编辑苏继颀先生》,《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第368—369页。
    2吴铁声:《怀念苏继颀先生——并记石涛<画谱>的出版》,《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611页。
    1吴泽炎:《进攻欧洲的前奏——地中海之战》,《东方杂志》39卷7号。
    2张印堂:《北非胜利的重要》,《东方杂志》39卷7号。
    1史国英:《欧洲的新战场》,《东方杂志》39卷12号。
    2张君劢:《墨索坚尼下台与意大利和战答客问》,《东方杂志》39卷12号。
    1陈钟浩:《从泛系党的兴替说到意大利的败降》,《东方杂志》39卷13号。
    2吴光杰:《欧洲战局检讨》,《东方杂志》39卷19号,另:赵廷礛:《美苏的对立与世界大局》,《东方杂志》43卷14号。
    3汪家正译:《新欧洲的演变》,《东方杂志》41卷23号。
    1汪叔棣:《不列颠眺望》,《东方杂志》40卷20号。
    2重马:《战后法国内阁更迭之综析(法国通讯)》,《东方杂志》44卷9号。
    3杨彬惠:《欧洲复兴计划的过去和展望》,《东方杂志》44卷12号。
    4崔书琴:《德国当前的两大问题》,《东方杂志》43卷7号。
    1周酉村:《东西集团在德国的角逐》,《东方杂志》44卷8号。
    2《柏林危机的新发展》,《东方杂志》44卷10号。另可参《柏林危机之演变》,《东方杂志》44卷11号。
    3《九国共产党联合情报局成立》,《东方杂志》43卷17号。
    4《西欧国家缔结北大西洋军事同盟》,《东方杂志》44卷12号。
    1汪家祯:《巴勒士汀问题的经纬》,《东方杂志》43卷13号。
    2参《巴勒士坦由分治到托管》,《东方杂志》44卷5号,《新以色列国成立》,《东方杂志》44卷6号,等。相关述评另有《巴勒士汀圆桌会议失败》,《东方杂志》43卷4号、《巴勒士汀调查委员会成立》,《东方杂志》43卷11号,等。
    3参《印度接受分治计划》,《东方杂志》43卷12号,《印回两新国诞生》,《东方杂志》43卷15号,吴泽炎:《悼甘地》,《东方杂志》44卷3号,等。相关述评另有王鹤仪译:《印度的国际地位——现在与将来》,《东方杂志》39卷3号、王成组:《英国允许印度独立之后》,《东方杂志》43卷6号、法舫:《今日之印度》,《东方杂志》44卷9号、《印度占领海德拉巴邦》,《东方杂志》44卷10号,等。另外,甘地被刺身亡后,《东方杂志》于44卷5号专门开辟专栏,内含悼念文章12篇。
    4陈炎:《战后荷印局势之演变》,《东方杂志》43卷16号。相关述评另有《印尼独立协定签字》,《东方杂志》43卷8号、《印尼、荷兰战争爆发》,《东方杂志》43卷15号、《印尼内战爆发》,《东方杂志》44卷10号等。
    5《美国参众外委会通过援助希土安》,《东方杂志》43卷9号。
    1相关述评文章(仅各列1篇)龚德柏:《英国进攻缅甸的预测》,《东方杂志》39卷15号,朱继绝:《越南独立问题之展望》,《东方杂志》42卷7号,吴泽炎译:《鞑靼尼尔海峡的危机》,《东方杂志》42卷7号,石坤琳译:《南提罗尔问题》,《东方杂志》42卷18号,全之胥译:《占领一年后的韩国》,《东方杂志》43卷9号,王冀曾:《论黎巴嫩事件》,《东方杂志》39卷19号,毛起鹧:《希腊边境纠纷问题》,《东方杂志》43卷2号,等。
    1邹鲁:《从废除不平等条约说到世界永久和平》,《东方杂志》39卷1号。
    2汪叔棣:《迎接战后新世界》,《东方杂志》39卷1号。
    1汪叔棣:《划时代的四国宣言》,《东方杂志》39卷19号。当时关注盟军方面的相关国际会议另有(每卷仅各列1篇)张君劢:《苏京三国会议协调之预测》,《东方杂志》39卷16号、张明养:《旧金山会议的民主基础》,《东方杂志》41卷11号、毛起鹧:《莫斯科会议的前夕》,《东方杂志》43卷5号、张寄庐:《历届外长会议之检讨》,《东方杂志》44卷1号,等。
    2王云五:《战后国际和平问题》,《东方杂志》39卷4号。
    3史国纲:《战后国际机构问题》,《东方杂志》39卷4号。
    1余协中:《最后胜利与永久和平的关键》,《东方杂志》39卷6号。
    2余协中:《战后永久和平方案的检讨》,《东方杂志》40卷3号。
    3杨幼炯:《新世界重建的理想与设计》,《东方杂志》40卷16号。
    4钱端升:《论战后国之大小》,《东方杂志》39卷8号。
    5按:亮俦应指焦菊隐(1905—1975)生于天津,笔名居颖、居尹、亮俦等,中国戏剧家、导演。骝先应指朱家骅(1893年—1963),字骝先、湘磨,浙江湖州人。雪艇应指王世杰(1891—1981),湖北省崇阳人,字雪艇,法学家。周鲠生(1889-1971),又名周览,汉族,湖南长沙人,法学家。(参http://www.baike.com)
    1张君劢:《与云五先生商榷战后国际和平问题》,《东方杂志》39卷7号。张君劢另有《和议按脉者》,《东方杂志》39卷6号,《裴裴教授令人勃然兴起之新著“远东和平方案”》,《东方杂志》39卷10号,等。
    2陈启天:《国际问题的看法问题》,《东方杂志》39卷9号。
    3周谷城:《论世界民主政治之最后胜利》,《东方杂志》40卷6号。
    1俞颂华:《旧金山会议经过的检讨》,《东方杂志》41卷13号,当时论述这类主题者另有张冀枢:《战后和平机构之我见》,《东方杂志》39卷1号,史国纲:《争取绝对胜利的建议》,《东方杂志》39卷10号,郭沫若:《由人类血型说到战后世界》,《东方杂志》39卷11号,史国纲:《从国联盟约说到战后国际机构》,《东方杂志》39卷11号,汪叔棣:《战后世界机构论》,《东方杂志》39卷13号,杜光埙:《论重建世界和平的基本问题》,《东方杂志》39卷14号,张明养:《论战后的国际组织》,《东方杂志》39卷15号,陈安仁:《战后世界和平机构之建设问题》,《东方杂志》39卷18号,汪叔棣:《由徹底胜利到永久和平》,《东方杂志》40卷2号,沙学浚:《海洋控制与世界和平》,《东方杂志》40卷2号,等。
    2罗宪威译:《罗素论原子战争之避免》,《东方杂志》43卷12号。
    3方九皋:《原子弹与世界和平》,《东方杂志》41卷16号。
    4吴恩裕:《“两个世界”是否必须对立》,《东方杂志》43卷18号。
    1周酉村:《联合国的困恼》,《东方杂志》44卷11号。
    2潘楚基:《原子弹与国际政治》,《东方杂志》42卷20号。
    3全之胥译:《原子弹与国际安全》,《东方杂志》43卷3号。
    4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有关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中国现实政治与经济建设等内容的作品,共约有1015篇,超过这一时期作品总量1815篇(不含时事日志、连载)的50%。而其中又包含中国史地文化约761篇、中国经济建设约138篇、中国政治者约116篇。
    5龚德柏:《日本在轰炸下的惨状》,《东方杂志》39卷1号,《日本能否无条件投降》,《东方杂志》39卷14
    1龚德柏:《孤城落日的日本》,《东方杂志》39卷13号。
    2龚德柏:《日军阀要欺骗谁?》,《东方杂志》39卷18号。
    3张明养:《战后怎样去处置日本》,《东方杂志》40卷3号。
    4《美国要求单独托管太平洋战略岛屿》,《东方杂志》43卷5号。
    5《日本战犯宣判》,《东方杂志》44卷12号。
    1《南京大屠杀主犯受审》,《东方杂志》43卷4号。
    2《日本吉田内阁改组》,《东方杂志》43卷3号。
    3《日本成立三党联合内阁》,《东方杂志》43卷12号。
    4《日本内阁更迭》,《东方杂志》44卷3号。
    5《日本吉田内阁成立》,《东方杂志》44卷11号。
    1王永康:《盟国管制日本的两年》,《东方杂志》44卷1号。
    2《美大使声明及其反响》,《东方杂志》44卷7号。
    3周子亚:《太平洋时代与远东关系之演变》,《东方杂志》43卷15号。
    4钱端升:《罗斯福四大自由之知与行》,《东方杂志》39卷1号。
    5《美国放弃军事调处》,《东方杂志》43卷3号。
    1《美国放弃军调处尾声》,《东方杂志》43卷4号。
    2《国务会议通过总动员案》,《东方杂志》43卷14号。关注内战者另有《和平谈判的流产》,《东方杂志》43卷2号、《撤退京渲渝等地中共人员》,《东方杂志》43卷6号、《国军占领延安》,《东方杂志》43卷7号,等。当时关注国民政府的“宪政”运动者另有(每卷仅各列1篇)崔书琴:《政党政治与以党治国》,《东方杂志》39卷16号、周绶章:《宪政运动中谈政治道德与政治》,《东方杂志》40卷16号、钱穆:《中国传统政制与五权宪法》,《东方杂志》41卷6号、楼邦彦:《论中央控制的主体与客体》,《东方杂志》42卷15号、《国民政府公布宪法》,《东方杂志》43卷1号、朱文光:《第一届国民大会的经过和感想》,《东方杂志》44卷6号,等。
    3《美国对华政策新页》,《东方杂志》43卷14号。
    4《魏德迈声明之反响》,《东方杂志》43卷16号。
    5《美政府提出援华法案》,《东方杂志》44卷3号。
    6《立法院接受美援》,《东方杂志》44卷7号,《中美双边协定签字》,《东方杂志》44卷8号。关注美国对华政策者,另有张道藩:《中英美平等新约与远东和平》,《东方杂志》39卷1号、吕德润:《论美国废止限制华人移民律》,《东方杂志》39卷20号、张明养:《战后太平洋新形势与中国外交》,《东方杂志》40卷19号、《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先声》,《东方杂志》43卷2号、《美国苏联发表关于中国情势报告》,《东方杂志》43卷8号、《美特使魏德迈在华征集资料》,《东方杂志》43卷15号、梁明致译:《十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东方杂志》44卷6号,等。
    1当时相关建议与述评另有(每卷仅另列1篇)万国鼎:《中国农业之改造》,《东方杂志》39卷1号,戴星如:《战后工业化与农村经济》,《东方杂志》40卷9号,陈植:《战后农工并重论》,《东方杂志》41卷3号,祝世康:《民生主义与今后工业政策》,《东方杂志》42卷8号,王璧岑:《发展国家资本扩大国营事业论》,《东方杂志》43卷12号,严钟湛:《棉花议价问题——四石米与七石小麦》,《东方杂志》44卷1号,等。
    2简贯三:《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建设》,《东方杂志》41卷3号。
    3周宪文:《工业礼赞》,《东方杂志》39卷14号。
    4俞颂华:《中美合作与中国经济前途》,《东方杂志》41卷7号。
    5金天锡:《论京滬物价的波动》,《东方杂志》41卷23号
    6王仲武:《挽救当前经济危机之对策》,《东方杂志》44卷8号。
    7朱博能:《地方苛杂捐税与摊派问题的检讨》,《东方杂志》42卷3号。
    8《我国实行币制改革》,《东方杂志》44卷9号。
    1这一时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作品约761篇,其中包括各类文史类研究535篇、文学译作93篇、教育类述评88篇、游记45篇。
    2范任:《中国人的团结力》,《东方杂志》39卷3号。
    1范任:《中华民族之年龄》,《东方杂志》39卷1号。范任还有《再论中华民族之年龄》,《东方杂志》39卷2号,《中国人的社交性》,《东方杂志》39卷4号,《中国人的组织力》,《东方杂志》39卷5号,《再论中国人的组织力》,《东方杂志》39卷6号,《三论中国人的组织力》,《东方杂志》39卷7号,《中国人的同情心》,《东方杂志》39卷8号,《中国人的保守精神与捌辟精神》,《东方杂志》39卷9号,《论‘文’与‘质’》,《东方杂志》39卷17号,《古希腊罗马之‘文’与‘质’》,《东方杂志》39卷18号,《意大利民族之文与质》,《东方杂志》39卷20号。
    2崔书琴:《民族思想的消沉与民族地位的恢复》,《东方杂志》40卷1号。
    3姜蕴刚:《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东方杂志》40卷18号。
    4漆敬尧:《各国民族性》,《东方杂志》41卷15号。
    5方豪:《蒸汽机与火车轮船发明于中国》,《东方杂志》39卷3号。
    1李树青:《从文化发展的条件说到中国文化》,《东方杂志》40卷6号。
    2张忠绂:《中国与帝俄关于蒙古之交涉》,《东方杂志》39卷3号。
    1周谷城:《西北交通之历史的观察》,《东方杂志》41卷11号。
    2陈安仁:《汉代对西域交通与中国文化之影响》,《东方杂志》42卷2号。这一时期有关历史上的边政问题述评约有90多篇,另有(每卷各仅列1篇)简素:《记明代倭寇先后事》,《东方杂志》39卷5号、彭泽益:《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东方杂志》40卷14号、李絮非:《明代的浙江倭寇》,《东方杂志》41卷15号、谭英华:《喇嘛教与元代政治》,《东方杂志》42卷4号、谭英华:《吐蕃名号源流考》,《东方杂志》43卷4号、岑仲勉:《从嘉峪关到现在苏联边境之明人纪程》,《东方杂志》44卷3—4号,等。有关边疆史地、风上人情研究的相关作品(每卷各仅列1篇)另有何君超:《峨眉山与中国文化》,《东方杂志》39卷2号、范义田:《西南夷之族类及其名称与地理生活关系》,《东方杂志》40卷3号、方诗铭:《火浣布之传人与昆仑地望之南徙》,《东方杂志》41卷15号,岑仲勉:《塔吉克葛勒察及大食三名之追溯》,《东方杂志》42卷17号、吴景宏:《宋金攻辽之外交》,《东方杂志》43卷18号、王永康:《滇缅勘界之回顾与展望》,《东方杂志》44卷3号,等。
    1张汉光:《中国边政的出路》,《东方杂志》43卷14号。
    2相关作品(每人仅各列1篇)有许同莘:《张中孚传》,《东方杂志》39卷1号,唐钺:《水经延存温浪四水条文举疑》,《东方杂志》39卷9号,李长之:《司马迁与李陵案》,《东方杂志》41卷7号,方豪:《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纪念》,《东方杂志》39卷1号,施之勉:《墨子姓墨辩》,《东方杂志》39卷18号),刘操南:《统一政治之秦代社会》,《东方杂志》41卷12号,唐文播:《巴黎所藏敦煌写本老子二四一七卷考证》,《东方杂志》42卷2号,郭沫若:《述吴起》,《东方杂志》40卷1号,李絮非:《清代经营下的云南》,《东方杂志》42卷17号,蒋逸雪:《老残游记考证》,《东方杂志》40卷1号,周通旦:《春秋研究纲要》,《东方杂志》40卷9号,彭泽益:《太平天国的伦理观》,《东方杂志》41卷8号,孙玄常:《金石目治》,《东方杂志》40卷21号,岑仲勉:《餐餮即图腾并推论我国青铜器之原起》,《东方杂志》41卷5号,沈文辅:《论古今中外之常平仓政策》,《东方杂志》41卷6号,孙道昇:《清谈起源考》,《东方杂志》42卷3号,朱子方:《辽金幼军考略》,《东方杂志》42卷11号,张震泽:《跋石门颂》,《东方杂志》41卷12号,王崇武:《王阳明临终遗语(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东方杂志》42卷19号,等。3相关作品(每人仅各列1篇)有黎正甫:《两晋交州之吏治》,《东方杂志》39卷2号,方豪:《明末清初旅华西人与士大夫之晋接》,《东方杂志》39卷5号,姚枬:《元成宗平缅考》,《东方杂志》39卷11号,陈安仁:《印度文化东传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之影响》,《东方杂志》39卷6号,王崇武:《朝鲜三田渡清帝功德碑文考》,《东方杂志》39卷15号,龚骏:《甘英出使大秦考》,《东方杂志》40卷8号,郑鹤声:《郑和出使之宝船》,《东方杂志》40卷23号,张礼千:《十五六世纪时印度棉花输入南洋考》,《东方杂志》40卷12号,蒋逸雪:《殷商拓地朝鲜考》,《东方杂志》41卷21号,等。
    4相关作品(每人仅各列1篇)有曾资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与岁贡》,《东方杂志》40卷2号,施之勉:《秦博士职掌考》,《东方杂志》40卷3号,周荫棠:《进士之出路》,《东方杂志》41卷9号,钱穆:《中国传统政制与五权宪法》,《东方杂志》41卷6号,,萨师炯:《秦代的地方制度》,《东方杂志》41卷14号,张震泽:《两汉之县制》,《东方杂志》42卷8号,等。
    5相关作品(每人仅各列1篇)有严敦杰:《论红楼梦及其他小说中之科学史料》,《东方杂志》39卷9号,鲁实先:《金乙未无历朔实考辨疑》,《东方杂志》40卷1号,等。
    1这类论文另有孙科:《今后文化工作应有之方针》,《东方杂志》39卷1号、罗家伦:《中华儿女应当目光四射》,《东方杂志》39卷1号、汪少伦:《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东方杂志》39卷1、岑书琴:《中山先生的革命论》,《东方杂志》41卷5号、隋树森译:《中国人的趣味生活》,《东方杂志》44卷8号,等。
    2黄觉民:《随便想起的几个教育问题》,《东方杂志》39卷1号。黄觉民还有《为职业学校青年呼吁》,《东方杂志》39卷7号,《中国字笔顺标准的研究》,《东方杂志》41卷3号。
    3陈植:《论大学教授》,《东方杂志》40卷6号。
    4陈植:《论学术自主》,《东方杂志》40卷10号。
    5周绶章:《论今日之大学风气》,《东方杂志》40卷14号。
    1滕大春:《由学术观点谈大学教育》,《东方杂志》41卷7号。
    2汪家正翻译:《战后世界教育的重建》,《东方杂志》41卷4号,《民主信念与教育设施》,《东方杂志》41卷6号,《柴霍甫底儿童爱》,《东方杂志》41卷9号,《教育设施与国际善意》,《东方杂志》41卷11号,《印度现代教育鸟瞰》,《东方杂志》41卷13号,《人性与和平》,《东方杂志》41卷14号,《英国教育的革命》,《东方杂志》41卷17号,《美国士兵补习教育》,《东方杂志》41卷20号,《不列颠中国文化研究》,《东方杂志》41卷22号,《新欧洲的演变》,《东方杂志》41卷23号,《思想和记忆底机械化》,《东方杂志》42卷1号,《战时英国的教具代用品》,《东方杂志》42卷3号,《抗战期间教育设施的总清算》,《东方杂志》42卷17号。程懋珪:《战后教育的改造之基本原理》,《东方杂志》40卷10号,《战后政治改造之基本原理》,《东方杂志》40卷11号,《杜威及其影响》,《东方杂志》40卷22号,《战后心理建设与德育改造之基本原理》,《东方杂志》41卷19号,《从生命本质的直观中谈战后社会改造》,《东方杂志》41卷21号)。朱有瓛:《英格兰教育与苏格兰教育》,《东方杂志》40卷10号,《经验主义与英国教育》,《东方杂志》40卷12号,《个性主义与英国教育》,《东方杂志》41卷9号,等。
    3齐思和:《论如何争取学术独立》,《东方杂志》43卷10号。
    1余天民:《士风与国运》,《东方杂志》42卷15号。
    1李树青:《论知识分子》,《东方杂志》40卷17号。李树青另,《士大夫的生活与妓女》,《东方杂志》40卷19号,等。
    2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蒋梦麟先生》,《东方杂志》39卷12号。
    3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胡适先生》,《东方杂志》39卷13号。《北大与北大人——钱穆先生》,《东方杂志》40卷3号。《北大与北大人——陈垣先生》,《东方杂志》40卷7号。《北大与北大人——北大老》,《东方杂志》40卷11号。
    4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凶’‘松’‘空’三部曲》,《东方杂志》40卷16号。
    5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吃》,《东方杂志》40卷20号。
    6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住》,《东方杂志》40卷21号。
    7朱海涛:《北大与北大人——课程与图书馆》,《东方杂志》40卷23号。此外还有《北大与北大人——沙滩》,《东方杂志》40卷14号,《北大与北大人——‘拉丁区’与‘偷听生’》,《东方杂志》40卷15号。
    1陈北鸥:《演剧的展望》,《东方杂志》39卷1号。
    2陈北鸥:《文艺的批评精神》,《东方杂志》39卷3号。陈北鸥还有《出版文化的指标》,《东方杂志》39卷5号,《关于剧本‘安那·卡列尼娜’》,《东方杂志》39卷7号,《高尔基的写作技巧》,《东方杂志》39卷16号。
    3如(每一人仅列1篇,此一专题皆同此做法)苏雪林:《人类的运命》,《东方杂志》39卷1号,许君远:《论传记文学》,《东方杂志》39卷3号,田禽:《论中国戏剧批评》,《东方杂志》39卷7号,姜蕴刚:《文学的时代》,《东方杂志》40卷4号,詹镁:《论‘裸体诗’》,《东方杂志》41卷13号,陈伯吹:《论寓言与儿童文学》,《东方杂志》40卷21号,等。
    4如朱杰勤:《诗学考源》,《东方杂志》39卷2号,隋树森:《读曲杂蒜》,《东方杂志》39卷4号,詹锳:《曹植洛神赋本事说》,《东方杂志》39卷16号,邵祖平:《杜诗精义》,《东方杂志》41卷1号,苏雪林:《天问里的后羿射日神话》,《东方杂志》40卷8号,王璜:《论红楼梦里的文学用语》,《东方杂志》40卷13号,傅庚生:《赋比与间诂》,《东方杂志》41卷6号,刘梦秋:《方望溪文论》,《东方杂志》41卷21号,等。
    5如尹雪曼:《山水人物》,《东方杂志》39卷2号,许君远:《猫的故事》,《东方杂志》40卷14号,丁蕴琴:《黄仲则评传》,《东方杂志》39卷14号,陈瘦竹:《农民悲剧——‘烟草路’》,《东方杂志》40卷6号,陈伯吹:《象牙塔的颓坏》,《东方杂志》40卷10号,张契渠:《彷徨的一夜》,《东方杂志》43卷2、3号,等。
    6如朱君允:《嘉山》,《东方杂志》39卷5号,荒芜:《炻妇》,《东方杂志》40卷1号,许君远:《丘吉尔的雪茄烟》,《东方杂志》40卷4号,刘遐翠:《一个荒野的农夫》,《东方杂志》40卷18号,鲍孛:《无赖》,《东方杂志》40卷13号,鲍屡平:《隐伤》,《东方杂志》41卷22号,斯东:《身后的名誉》,《东方杂志》41卷8号,叶琼:《爸爸的大衣》,《东方杂志》41卷10号,赵炳林:《喜相逢》,《东方杂志》42卷18号,,朱伯石:《送别》,《东方杂志》43卷4号,张文:《回家》,《东方杂志》44卷7号,等。
    7王平陵:《雨重庆之夜》,《东方杂志》39卷2号,朱偰:《缙云游草》,《东方杂志》39卷6号,罗香林:《浔江游记》,《东方杂志》39卷10号,吕德润:《从重庆飞到印度》,《东方杂志》40卷7号),李树青:《飞渡过驼峰》,《东方杂志》41卷18号,许君远:《华盛顿的晚秋》,《东方杂志》41卷19号,伯商:《越行散记》,《东方杂志》41卷22号,汪懋祖:《鸡足山巡礼》,《东方杂志》42卷13号,等。
    1如曾纪桐:《评凯因斯战后通货计划》,《东方杂志》39卷20号,等。
    2另如沈来秋:《中国战后计划经济之不可能》:《》39卷3号。张奇瑛:《三十五年度的中国经济》,《东方杂志》43卷10-11号。王璧岑:《战后建设新中国的财政问题》,《东方杂志》41卷4号,等。
    3如何乃民:《汽车工业十年计划的初步研究》,《东方杂志》39卷10号,等。
    4如谭勤余:《抗战期内我国科学出版物》,《东方杂志》39卷1号,罗登义:《‘万有维生素’是甚么?》,《东方杂志》39卷4号,曾昭抡:《新型炸药发明的可能性》,《东方杂志》39卷6号,郭质良:《微生物应用之新进展》,《东方杂志》40卷8号,李泽彦:《合成橡皮》,《东方杂志》39卷16号,张宗炳:《生命的化学基础》,《东方杂志》41卷1号,尹超:《治疗结核病的几种新药》,《东方杂志》42卷10号,陈岳生:《原子能发展年表》,《东方杂志》43卷15号,何君超:《原子能研究之先驱——克鲁克斯爵士》,《东方杂志》42卷12号,等。
    5如罗登义:《国人营养中之维生素C》,《东方杂志》39卷11号,叶维法:《民族健康与优生》,《东方杂志》41卷12号,尹超:《嚼酸之营养》,《东方杂志》43卷5号,等。
    6如陈遵妫:《抗战期内我国的天文界》,《东方杂志》39卷1号,李泽彦:《从物理学立场话空袭》,《东方杂志》39卷9号,苏经国:《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东方杂志》42卷1号,谭勤余:《漫谈‘雷达’》,《东方杂志》41卷22号,等。
    7如张宗炳:《生命的新意义》,《东方杂志》40卷1号,何君超:《科学化中国》,《东方杂志》40卷1号,等。
    8如周尚:《卫生教育与国民健康》,《东方杂志》39卷20号,潘光旦:《写在‘儿童福利会议’后》,《东方 杂志》40卷21号,高迈:《医药救济的社会化》,《东方杂志》41卷18号,黎国庆:《欧美各国的社会安全制度》,《东方杂志》43卷2号,等。
    1如孙本文:《近时社会学上一种新理论——‘S学说’》,《东方杂志》40卷16号,陈定闳:《社会学者斯宾塞逝世四十周年祭》,《东方杂志》39卷19号,李树青:《纪念伊黎先生》,《东方杂志》40卷22号,韩明谟:《奥格朋教授的‘文化脱节’学说》,《东方杂志》41卷6号,等。
    2高觉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路向的一个转变》,《东方杂志》39卷12号,陈定闳:《舆论之社会心理学观》,《东方杂志》40卷6号,王梦鸥:《释敬——为心理健康建设进一解》,《东方杂志》40卷2号,等。
    1有关文化的含义很多,在笔者理解,文化可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文化是社会生活,即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生活的全面内容,也即是人类与动物界相区别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状态,第二个层面,文化是社会遗存,即一定历史时间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产品与精神成果,第三个层面,文化是精神成果,即一定时代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主要包括一切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心理等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应该说,第一层面是最广义的文化,第三层面是最狭义的文化。《东方杂志》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并主要属于后者的社会文化,也可以说是杂志文化。所谓现代文化,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文化,或说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文化,是在工业化作为社会发展公认的模式、由工业化引起和促进传统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主要参考南京大学李良玉教授于2008年9月20日在笔者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的指导发言。)
    1李良玉:《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历史变迁》,《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8-99页。
    1巴金:《无题集》(《随想录》第五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7页。
    2冰心:《我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第312-313页。
    1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韦思谛编(陈仲丹译):《中国大众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马泰·卡林内斯基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论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取向,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议题,也是现代文化生长中一个理论困境。前者不可能不受时代局限,后者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学术依托,而且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研究的成果,要转化为指导现实的精神力量,常常需要适当地借助现实政治力量。但两者之间的理论色彩和学术旨趣,应有区别。国民党的新道统论以孙中山为中国“道统”的当然继承人,当时已经受到文化界的质疑和批评。这里借用“道统”这一概念,泛指服务于特定利益集团、论证特定意识形态合理性或合法性的文化产品。有西方学者将这类文化产品的制造者称为“公共知识分子”。但在论述这一概念时,因为政治与学术的复杂关系,同样面临困惑。笔者以为,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理论上从属于文化与生活关系。文化可以反映生活,并且是生活智慧的结品,而文化是在一定生活环境条件下,文化人“泡”在各类生活中、经过感知而产生的精神产品。文化人只有充分感知生活,才能理解与阐释生活。离开现实生活,脱离生活依托,文化则没有实际内容。当然也应看到,学术研究成果,不可能全部为特定意识形态所包容。需要指出的是,韦伯等早期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先驱者,很多人的理论缺陷,正在于以西方社会当然的“先进”与“文明”为前提,这种文化偏向不尽符合事实。韦伯也清楚地认识到,他所说的“新教伦理”,有现实证据的缺陷。同时,这种研究方法与成果对研究者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某一类文化形态过于自尊、自信,而当这一文化形态无法同化、消解或融化其它文化形态时,必然产生失落、尴尬甚至悲观。这种学术研究的状态更多是客观环境制约的结果,也有理论视角的偏向,而这种理论成果应属于现代文化生成中的不足。应该说,当代现代化理论中有些学术派别和学者,如依附理论、发展理论,依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偏向。笔者因此认为,现代文化在其生存过程中,不应排斥反映时代政治变迁的相关内容,以及从事这类内容研究的学者。认真思考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与评价,也关系到现代文化的健康生成。问题在于,自愿并积极从政或在学术上服务于现实某类政治集团的文人,即新“道统”的维护者,虽然不能否定其中可能产生影响一时、并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成为现代文化的当然组成部分。但主要由于现实政治的影响,这类人及其文化产品,不仅可能日益减少乃至丧失理性的价值观,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体制内部阻碍现代文化良性生成的障碍,这是这类文化人应该自觉关注的倾向。而有志于学术的研究者、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完全脱离现实社会,对学术超越现实抱有不切实际的理想,过分强调为学术而学术,则多不免失望与失落,并多因现实政治文明不发展或发展程度不高,可能受到不应的冷遇与困境。事实上,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完全服务于特定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学术研究的成果是不存在的,同样,完全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不存在的。文化发展需要理性,也需要可持续性,现代文化人需要自觉克服各种文化偏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仅需要保持追求学术的文化品格,也需要有平衡学术与政治两者关系的智慧。
    1刘东:《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孟宪忠:《文化危机与民族振兴》,《文艺争鸣》1989年第3期;畅广元:《文化心态应该现代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任平:《传统文化复兴‘热’的背后》,《神州》1994年第5期。
    2冯天瑜:《对中国文化现代化两种诠释模式的评析》,《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孙立平:《后发型现代化模式剖析》,《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谢遐龄:《中国:现代化呼唤传统文化精神回归》,《复旦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另可参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版)》第395-403页。
    3又可参陈显泗:《‘现代化’与历史借鉴》,《史学月刊》1984年第4期;等。
    4参张慕葎等:《评《河殇》的文化观》,《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5期;齐振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哲学研究》1992年第6期;李振纲:《民族虚无主义及其理论误区》,《东岳论坛》1992年第2期;等。
    5尹保云:《‘文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的东亚》,《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林玉敏:《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化》,《哲学动态》1998年第3期;丁三青:《传统性与与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知识学解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李维武:《全球化与现代新儒学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月刊》2001年第9期;王葎:《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守成思潮》,《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等。
    6陈先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于跃、郭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陈伯海:《东亚文化与文化东亚》,《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等。
    《东方杂志》1至44卷,商务印书馆1904年至1948年间发行。
    《“东方杂志”总目(一九O四年三月——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张元济日记》(上,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张元济诗文》,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版。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丁守和:《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张静如、肖珄、姜华宣编:《五四以来历史人物笔名别名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曾健戎、刘耀华编:《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商务印书馆九十年(1897—1987)——我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朱宝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笔名录(增订版)》,(台湾)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编印。
    《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1897—1992)——我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一、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6年版。
    朱联保:《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汪家熔:《商务印书馆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商务印书馆一百年(1897—-1997)》,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杨扬:《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一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徐有守:《出版家王云五》,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云五:《岫庐八十自述》,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版。
    郑鹤声编:《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中华书局1981年版。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汪家熔:《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彭定安、马蹄疾编著:《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上、下),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汤志钧:《近代经学与政治》,中华书局1989年版。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年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胡愈之:《我的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张树年主编、柳和城等人编著:《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上、中、下三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杜春和编:《胡适家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柳和城:《张元济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良玉:《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01年2次印刷)。
    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张荣华:《张元济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许纪霖、田建业编:《一溪集——杜亚泉的生平与思想》,(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郭太风:《王云五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中、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王建辉:《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修订版)》,(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2版。
    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2版。
    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秦人路、孙玉蓉选编:《1919—1948文人笔下的文人》,岳麓书社2002年版。
    李良玉:《变动时代的记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序经:《文化学概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金炳亮:《文化奇人王云五》,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李良玉:《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2版。
    于友:《胡愈之》,群言出版社2008年版。
    李良玉:《柳叶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良玉:《李良玉史学文存》,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C·E·布莱克:《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李宝恒泽:《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殷陆君编泽:《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黄江南、朱嘉明编译:《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美]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以]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版。
    [美]刘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美]C·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泽文出版社1996年版。
    陈晓律:《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
    王威海编著:《韦伯摆脱现代社会两难困境》,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钱乘旦、杨豫、陈晓律:《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尹保云:《现代化通病——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教训》,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现代化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化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余时英:《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苏]B·C·列利丘克:《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化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黄良吉:《东方杂志之刊行及其影响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版。
    洪九来:《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1904-193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子高、杨根:《介绍有关中国近代化学史的一项参考资料——<亚泉杂志>》,《化学通信》1965年第1期。
    章开沅:《‘排满’与民族运动》,《人民日报》1981年10月3日。
    寿山:《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法之始见》,《学术论坛》1983年第4期。
    郑大华:《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郑师渠:《论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刘润忠:《<东方杂志>与‘五·四’前后文化论争》,《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
    钟华:《杜亚泉文化思想初探——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争》,《史学月刊》1994年第5期。
    方克立:《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第3期。
    何晓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
    周武:《张元济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林》1998年第2期。
    周武:《为国家谋文化上之建设——杜亚泉与商务印书馆》,《档案与史学》1998年第4期。
    盛邦和:《杜亚泉与其接续主义史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吴迪:《王云五:半生年华献‘商务’》,《编辑学刊》1998年第5期。
    周武:《商务印书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廖超慧:《新旧人文主义思潮的较量——评新文化倡导者与学衡派论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姚新勇、王世诚:《虚拟的‘路线斗争’》,《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
    钟声:《论清末报刊舆论对近代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探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丁守和:《由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争论引起的思考》,《河北学刊》2000年第1期。
    胡逢祥:《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
    卢毅:《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东南学术》2000年第2期。
    陆小宁:《迷途中的文化探索——论(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东西文化论争》,《中州学刊》2000年第3期。
    郭太风:《王云五简论》,《史林》2000年第4期。
    王建辉:《科学编辑杜亚泉》,《出版广角》2000年第6期。
    郭太风:《王云五在商务印书馆推行科学管理的功过是非》,《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张国功:《商务的文化与文化的商务》,《出版史研究》2001年第2期。
    刘黎红:《‘调和折衷’在杜亚泉思想中的方法论意义》,《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刘黎红:《天演的法则:章士钊、杜亚泉论‘新旧调和’》,《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欧阳正宇:《杜亚泉的科学救国思想及成就》,《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高峻:《中国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技期刊——(亚泉杂志)》,《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
    皮尔兹:《张元济:传统与现代之间》,《史林》2003年第6期。
    刘黎红:《复杂的‘保守’——五四文化保守主义的动机和内涵》,《东方论坛》2003年第6期。
    马立新:《‘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新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胡文平:《试析杜亚泉‘动’、‘静’观念》,《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张卫波:《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文化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北方论丛》2004年第4期。
    郑大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4期。
    郑大华:《‘九·一八’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取向——以‘新年的梦想’为中心的考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李安山:《中国民族主义的催生与困惑——从<东方杂志)看日俄战争的影响》,《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徐友渔:《国学热和文化保守主义——在南昌大学的演讲》,《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2期上。
    朱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6年第3期。
    洪九来:《大战中的热烈与冷静——民初十年<东方杂志)民族主义观评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郑大华、伏炎安:《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四东西文化论战研究述评》,《广州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冯启宏:《战争与文化:近十年抗战时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顾》,(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6年)第53期。
    范岱年:《胡愈之和<东方杂志>》,《出版史料》2007年第1期。
    闵定庆:《公共舆论与现代性的展开——<宽容与理性:<东方杂志>的公共舆论研究(1904—1932)>品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3期。
    李静:《杜亚泉与(东方杂志>》,《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佟绍玲:《论我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理论界》2007年第12期。
    丁文:《传世意图下的文章经营——<东方杂志>》‘选报’文本的删改研究》,《文学史研究》2008年第1期。
    李良玉:《报刊史研究与报刊资料的史学利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李良玉:《制度文化、激进改革与政治合法性》,《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0期。
    岳秀坤:《‘说难’不是胡愈之——兼议被遗忘的陈承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