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存贷款犯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金融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常常在合起卷宗后问自己:为什么同样的金融案件,刑事判决会与民事判决不一致?究竟是民事判决影响刑事判决,还是刑事判决影响民事判决?老百姓眼里的诈骗和刑法规定的诈骗罪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具体的问题又延伸出一些更基础、更宏观的问题:如何看待刑法的地位?如何完善现有刑法以便其产生更强大的正能量等等。于是乎,在工作之余积淀了些思索。恰好在金融海啸后我国金融业正面临全面加快改造以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历史性转轨期,而如何运用刑法为创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添砖加瓦又是热点问题。由此机缘和背景,遂动笔撰成此文。
     本文从存贷款犯罪的概述发起。首先提出了存贷款犯罪的概念,并在概念之下对于何谓存款、贷款进行了阐述,继尔列举了存贷款管理法规,后对于应受刑罚处罚性予以结尾。其次,根据以存款、贷款为犯罪对象和以侵犯我国存贷款管理法律制度为重要标志和主要特征确定了存贷款犯罪的范围,即以下7个罪名作为研究对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罪、集资诈骗罪、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最后,提出了刑法核心性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先刑后民”,还是刑法最后性,都不足以全面概括或者反映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当然不是最优先的法律,但也非最后的、从属的和补充的;正确的刑法地位应当是核心性,即刑法处于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
     在对存贷款犯罪进行概述后,本文以1979刑法和1997刑法为分界,将我国存贷款犯罪的立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宏观式探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犯罪学的角度对我国存贷款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粗线条的探析,以此增加对我国存贷款犯罪的感性了解。此后,本文又列举了两大法系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立法情况,并在比较区别后引申出在犯罪早期化、犯罪概念等方面的观点。
     本文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全文的重点。这三章分别以存贷款犯罪构成中的共性问题、个罪论述和立法、司法完善作为研究视角,从而对存贷款犯罪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递进式的研究与探讨。在存贷款犯罪共性问题中,按犯罪四要件分为主观方面、主体、客体和对象、客观方面4节,分别展开论述。其中,对于主体中的实际控制情形、个人公司、客体和对象中的被害人的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的欺诈行为等作出独特的研析。在个罪论述中,按个罪罪名逐一进行分述,且在每一罪名分述中均引入了典型案例,使其能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个罪中的疑难问题则是该章节的重点,尤其是如集资诈骗罪的死刑探讨具有相当深度。在立法和司法完善中,先是从立法模式、罪状、罪名、刑法、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立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是从司法解释、赃款赃物分配原则、利益衡平等方面对司法完善提出了独有的建议,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完善体系。
     由于本文系将我国存贷款犯罪这一类罪作为研究对象,且受限于笔者自身理论水平不足,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体系庞大但深度不够,甚至谬误等缺陷。然而,笔者愿意以此文为铺路石,希翼能用自身对存贷款犯罪浅薄的研究为刑事审判工作提供些许助力,为我国金融业茁壮发展提供些许帮助,为创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贡献点滴力量。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ituation since the financial tsunami in2007require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ccelerate the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nd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foreign financialinstitutions in the historic transition period, the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I have engaged inthe criminal trial for more than sixteen years, the long-term contact with economiccrimes especially financial crime make me accumulated quite a lot of questions andthinking about crime for deposits and loans, and the thesis of study of the moderndeposit and loan crimes is written in this context.
     The thesis initiate from the overview of the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and viaexplore the changes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to summarize and summer up the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Secondly, the thesiscompare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then do difficult exploration on the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itution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and specific crimesas two research analysis angle. Lastly, the thesis end by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ofdeposit and loan crimes. There are totally seven chapters in the thesis which do round,deep, progressiv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 on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The part of theoverview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do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n the basicconcepts, scope and factors of the deposit and loan. The part of the Changes in depositand loan crime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legislation evolution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in three different stages which is divided by the1979Penal Code and the1997PenalCode. The par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nd loancrimes highligh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in china, and thengeneraliz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The part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i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in the foreign Criminal law. The purpose of this part is toexamine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egislation in comparative lawperspective. The part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 crime constitution is based on thecrime constitution. This part analysi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subject、subjective、object and objective aspects of the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The part of the researchon specific crimes focuses on seven specific crimes of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anddiscusse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for each crime which worthy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in-depth. The part of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of the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ismainly composed of the perfection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The part of perfectionof Legislation proposes the perfect idea of the legislation system of deposit and loancrimes. The part of perfection of judicial proposes the new ideas of applyinginjunction and personal bankruptcy system and other new ideas from aspects of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judicial application.
     In a Word, author not only expect to combine and sublimation the shallowresearch on deposit and loan crimes by seven parts exposition while playing a goodguide role to judiciary,but also provide a little help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nmake some contributions for building the Shanghai financial center, even for buildinga stable, healthy financial order of China.
引文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
    2参见周鹏:《信用卡诈骗罪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参见龚代、霍陆:《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载《中国经济报》1998年4月14日第6版。
    1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19页。
    1参见史飞翔:《师道的力量》,载《中外文摘》2012年第21期。
    1参见赵鹏远:《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定价研究》,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参见罗娟:《论银行存款的法律性质》,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2参见罗娟:《论银行存款的法律性质》,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2佐伯仁志、道垣内弘人著:《刑法与民法的对话》,于改之、张小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1赵秉志:《刑法调控范围宜适度扩大》,载《检察日报》2004年3月25日第4版。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高艳东:《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规范超越:吴英案的罪与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
    2参见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彭少辉:《浅议当前我国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载《海南金融》2011年第6期。
    1参见贺平凡、周强、肖晚祥、罗开卷:《上海高院关于金融刑事审判的调研报告》,http://www.66law.cn/domainblog/24371.aspx,(访问日期:2012年6月1日)。
    1参见彭少辉:《浅议当前我国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载《海南金融》2011年第6期。
    2参见贺平凡、周强、肖晚祥、罗开卷:《上海高院关于金融刑事审判的调研报告》,http://www.66law.cn/domainblog/24371.aspx,(访问日期:2012年6月1日)。
    1参见贺平凡、周强、肖晚祥、罗开卷:《上海高院关于金融刑事审判的调研报告》,http://www.66law.cn/domainblog/24371.aspx,(访问日期:2012年6月1日)。
    2参见贺平凡、周强、肖晚祥、罗开卷:《上海高院关于金融刑事审判的调研报告》,http://www.66law.cn/domainblog/24371.aspx,(访问日期:2012年6月1日)。
    1叶书君:《我国金融诈骗罪定罪模式研究与完善》,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参见[英]J.C.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6页。
    2参见[英]J.C.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0页。
    3参见[英]J.C.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5页。
    1参见齐海清:《骗取贷款、金融信用票证罪若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参见齐海清:《骗取贷款、金融信用票证罪若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参见周密主编:《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7页。
    1参见《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王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2参见《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王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4页。
    3参见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186页。
    1参见芝原邦尔:《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2参见张明楷泽:《日本刑法典》(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3下文涉及《德国刑法典》的内容均参见《德国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132页。
    1参见李斌:《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及预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参见[德]阿尔宾.埃塞尔:《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里德国刑法的发展》,冯军译,载《法学家》1998年第6期。
    2参见王世洲著:《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页。
    3参见[德]阿尔宾·埃塞尔:《20世纪最后10年里德国刑法的发展》,冯军译,载《法学家》1999年第6期。
    1参见赵秉志主编:《金融诈骗罪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149页。"
    2参见:《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赵路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3参见:《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赵路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1参见:《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赵路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2参见:《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赵路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页。
    1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162页。
    2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00—301页。
    3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1页。
    4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2页。
    5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2页。
    6参见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3页。
    1参见杨春洗、刘生荣、王新建编著:《香港刑法与罪案》,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页—第130页。
    2参见杨春洗、刘生荣、王新建编著:《香港刑法与罪案》,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页。
    1参见赵秉志主编:《澳门刑法典澳门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第78页。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日]井田良:《危险犯的理论》,载[日]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主编:《理论刑法的最前沿》,东京岩波书店2001年版,第172页。转引自张红艳:《欧陆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及其启示》,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9期。
    2[英]吉米·边沁著:《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6-67页。
    3[日]平场安治等编著:《团滕重光博士古稀祝贺论文集(第2卷)》,有斐阁1984年版,第2页。转引自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3期。
    1[日]川端博著:《刑法总论讲义》,成文堂1995年版,第55页。转引自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3期。
    2[日]川端博著:《刑法总论讲义》,成文堂1995年版,第57页。转引自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3期。
    1参见[日]山中敬一著:《刑法总论》,成文堂2008年版,第52页。转引自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3期。
    1参见黎宏:《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1参见欧爱民:《我国犯罪概念的宪法学透视》,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刘飞:《洗钱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参见刘飞:《洗钱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参见刘飞:《洗钱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贾树勇:《管窥私分国有资产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范建、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1贾树勇:《管窥私分国有资产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刘宪权:《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参见刘宪权:《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参见王洪杰:《民事诉讼欺诈犯罪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冷必元:《论刑事被害人刑法地位的变迁》,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10期。
    1参见[美]安德鲁·卡曼著:《犯罪被害人学导论》,李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1参见黄荣坚著:《基础刑法学(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87—488页。
    1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页。
    1[日]大谷实著:《刑法讲义各论》(新版第2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1参见[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著:《美国刑法精解》,王秀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8—529页。
    1参见[日]京藤哲久:《欺瞒交易与刑事责任》,载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二),金光旭等译,法律出版社和成文堂2000年联合出版,第42页。
    1参见[日]大谷实著:《刑法讲义各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页。
    2参见[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著:《美国刑法精解》,王秀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8页。
    1参见冯军著:《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2参见[日]大谷实著:《刑法讲义各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
    1参见[日]芝原邦尔著:《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1参见北大法律英文网:《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http://www.lawinfochina.com/display.aspx?lib=case&id=754,(访问日期:2012年8月20日)。
    1参见北大法律英文网:《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http://www.lawinfochina.com/display.aspx?lib=case&id=754,(访问日期:2012年8月20日)。
    2参见北大法律英文网:《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http://www.lawinfochina.com/display.aspx?lib=case&id=754,(访问日期:2012年8月20日)。
    1参见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http://www.studa.net/xingfa/110216/14013414-2.html,(访问日期:2012年8月21日)。
    1参见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http://www.studa.net/xingfa/110216/14013414-2.html,(访问日期:2012年8月21日)。
    1参见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http://www.studa.net/xingfa/110216/14013414-2.html,(访问日期:2012年8月21日)。
    1“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蓝皮书指出: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巨大”,《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30日。
    2[美]波斯纳著:《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李春阳、雷路:《对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的刑法规制》,载《金融法苑》2008年第1期。
    1参见张开俊:《结果犯概念检视——一个被忽视的刑法学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参见信聪林:《论犯罪情节对定罪量刑的影响》,http://www.lawtime.cn/article/lll684153689247oo7106,(访问日期:2012年9月20日)。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新浪博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吴英案二审裁定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b3e43801012ojz.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3日)。
    1参见新浪博客:《吴英案一审判决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50b6c01012rxv.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3日)。
    1参见新浪博客:《吴英案一审判决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50b6c01012rxv.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3日)。
    1参见陈旭:《民间融资的罪与罚—记光华法学院第五期刑法前沿论坛》,http://www. ghls. zju. edu. cn/redir.php?catalog_id=96&object_id=40307,(访问日期:2012年9月30日)。
    1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493页。
    2参见刘远著:《金融诈骗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25页。
    1参见高铭暄:《死刑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http://gov.allnet.cn/jural/procuratorate/research/content!gmx-sxzwgkydbyx!4ca5ea87.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10日)。
    2参见北小米:《浅析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三)——世界和中国死刑存置和废除论对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079301000872.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12日)。
    1参见高艳东:《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规范超越:吴英案的罪与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
    1参见高艳东:《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规范超越:吴英案的罪与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
    2参见[英]布莱克本:《犯罪行为心理学》,吴宗宪、刘邦惠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90—91页。
    3参见高艳东:《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规范超越:吴英案的罪与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
    1参见高铭暄:《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
    2参见栾吟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呈上升趋势》,载《解放日报》2012年8月6日第10版。
    1参见刘宪权:《高利转贷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刘宪权:《高利转贷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参见刘宪权:《高利转贷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肖晚祥、肖伟琦:《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关键》,载《人民司法》2011年第8期。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2参见郑健才:《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82年修订再版,第93页。
    3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4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2参见马长生、贺志军:《四个层面解析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载《检察日报》2010年7月12日第4版。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260页。
    2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2参见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陆欣:《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9796501009uoz.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日)。
    1参见陆欣:《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9796501009uoz.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日)。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高昌浩:《违法发放贷款罪及相关规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f10df0102e4ie.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日)。
    1彭辉、张达朝:《以假冒质押物骗取贷款构成骗取贷款罪》,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2期。
    1参见法律快车:《金融诈骗》,http://www.lawtime.cn/ask/question_3466962.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4日)。
    2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中国高校教育学生信息网:《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http://www.chsi.com.cn/gjzxdk/zzzcjd/2/200607/20060728/553677/.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1日)。
    2参见中国新闻网:《国家助学贷款10年惠及436万大学生累计337.1亿》,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9/05-01/1672705.s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1日)。
    1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3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参见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参见孙军工主编:《金融诈骗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59页。
    1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第99—101页。
    1王绍新:《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孙昊、陈小炜、李德仁:《对方高利贷行为基本理论及入罪合法性的研究》,载《经济与法》2010年第33期。
    1参见每日经济新闻:《个人房贷600万获刑7年半“高利贷”入罪引争议》,http://bank.hexun.com/2011-09-28/133796939.html,(访问日期:2012年10月20日)。
    2参见刘伟:《论民间高利贷的司法犯罪化的不合理性》,载《法学》2011年第9期。
    1参见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第220页。
    1[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5—506页。
    1参见胡春晖:《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与应用思考》,载《财会通讯》2010第12期。
    1参见郑成良著:《现代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4页。
    1参见沈肠、吴文迪:《刑事追赃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重构》,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顾肖荣著:《刑法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
    3、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5、王世洲著:《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宣炳昭著:《香港刑法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范建、王建文著:《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黄荣坚著:《基础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版。
    9、冯军著:《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郑健才著:“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82年版。
    12、郑成良著:《现代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刘宪权、杨兴培著:《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刘宪权著:《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版。
    15、刘宪权著:《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刘宪权、卢勤忠著:《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刘宪权、谢杰著:《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8、刘宪权著:《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4版。
    20、张明楷著:《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张明楷著:《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张明楷著:《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3、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
    25、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26、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27、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29、陈兴良著:《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0、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31、徐岱著:《刑法解释学基础理论建构》,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2、胡启忠著:《金融刑法适用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33、曲新久著:《金融与金融犯罪》,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4、李西亭等著:《金融领域犯罪的预防与打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黄丽勤、周铭川著:《共同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36、林山田著:《刑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版。
    37、杨兴培著:《犯罪构成原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8、薛瑞麟著:《金融犯罪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姜伟著:《罪过形式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
    41、苏雄华著:《犯罪过失理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2、李成著:《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阎二鹏著:《共犯与身份》,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44、吴富丽著:《刑法谦抑实现论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45、于改之著:《刑民分界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版。
    46、屈学武著:《金融刑法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47、邓子滨著:《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8、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9、陈灿平著:《刑民实体法关系初探》,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0、狄世深著:《刑法中的身份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吴平著:《数罪并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2、林东茂著:《刑法综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
    53、冯亚东著:《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4、韩忠谟著:《刑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王洪青著:《附加刑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56、涂龙科著:《经济刑法规范特性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
    57、白建军著:《刑法规律与量刑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8、孙国祥著:《刑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9、张勇著:《存贷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0、王志祥著:《危险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郝艳兵著:《风险刑法——以危险犯为中心的展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2、刘明祥、冯军主编:《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3、齐爱民、崔聪聪著:《电子金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4、刘远著:《金融诈骗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65、李贵方译:《英国刑法》,[J.C.史密斯B霍根],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6、刘仁文、王祎等译:《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7、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
    68、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69、赵路译:《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0、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日]大谷实:《刑法讲义各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2、[日]大谷实:《刑法讲义各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3、[日]芝原邦尔:《经济刑法》,金光旭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4、[日]平场安治等:《团滕重光博士古稀祝贺论文集(第2卷)》,有斐阁1984年版。
    75、[日]西园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6、[日]大塚仁:《刑法概说》(第三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日]佐伯仁志、道垣内弘人:《刑法与民法的对话》,于改之、张小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8、[英]布莱克本:《犯罪行为心理学》,吴宗宪、刘邦惠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79、[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0、[英]乔纳森·赫林著:《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81、[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2、[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3、[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4、[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85、[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2版。
    86、[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7、[美]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8、[美]乔治·弗莱彻:《反思刑法》,邓子滨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89、[美]约书亚·德雷斯勒:《美国刑法精解》,王秀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0、[美]安德鲁·卡曼:《犯罪被害人学导论》,李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顾肖荣、叶青、刘华等编著:《体系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2、刘宪权主编:《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刘宪权主编:《金融犯罪案例研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刘宪权主编:《刑法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
    5、赵秉志主编:《金融诈骗罪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6、赵秉志主编:《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版。
    7、赵秉志主编:《澳门刑法典澳门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9、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10、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1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2、杨春洗、刘生荣、王新建编著:《香港刑法与罪案》,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13、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3版。
    14、孙军工主编:《金融诈骗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薛瑞麟主编:《金融犯罪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柯葛壮主编:《中国经济刑法发展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7、孙佑海主编:《侵权责任法适用与案例解读》,法律出版社2010版。
    18、周密主编:《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刘宪权:《信用卡诈骗的司法认定》,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2、刘宪权:《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载《法学》2006年第2期。
    3、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2001年第7期。
    4、黎宏:《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5、欧爱民:《我国犯罪概念的宪法学透视》,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6、冷必元:《论刑事被害人刑法地位的变迁》,载《法治研究》2011年第10期。
    7、张开俊:《结果犯概念检视——一个被忽视的刑法学基本概念的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8、沈肠、吴文迪:《刑事追赃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重构》,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9、李森、陈烨:《“民间高利贷”的性质界定与刑法规制》,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0、张红艳:《欧陆刑法中的抽象危险犯及其启示》,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9期。
    11、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3期。
    12、卢勤忠:《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以刑法修正案为视角》,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3、毛玲玲:《金融犯罪的新态势及刑法应对》,载《法学》2009年第7期。
    14、毛玲玲:《近年金融领域形势司法状态的因果》,载《法学》2011年第6期。
    15、毛玲玲:《集资行为的刑法管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16、李翔:《论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兼评<刑法>第175条之一》,载《学术论坛》2008年第1期。
    17、刘为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人民司法》2011年第5期。
    18、李希慧:《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
    19、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载《东方法学》2010年第5期。
    20、姜涛:《我国金融刑法中的重刑化立法政策之隐忧》,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6期。
    21、柳忠卫:《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兼论我国刑法立法模式的完善》,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
    22、张书清:《民间借贷的制度性压制及其解决途径》,载《法学》2008年第9期。
    23、刘伟:《论民间高利贷的司法犯罪化的不合理性》,载《法学》2011年第9期。
    24、彭冰:《非法集资活动规制研究》,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25、黄韬:《刑法完不成的任务——治理非法集资刑事司法实践的现实制度困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1期。
    26、彭少辉:《非法集资的刑法规制与金融对策》,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2期。
    27、崔晓丽:《高利转贷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争议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4期。
    28、苏虎超:《民间借贷活动与金融犯罪相关问题探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6期。
    29、周博文:《我国民间融资视角下的非法集资犯罪研究》,载《公安研究》2010年第7期。
    30、谢望原、张开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疑难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6期。
    31、李晓强:《论集资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32、李怀胜:《民间融资的刑法制裁体系及其完善》,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
    33、曹坚:《金融犯罪刑事治理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载《犯罪研究》2011年第3期。
    34、袁爱华:《民间融资合法化趋势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1期。
    35、刘远:《我国治理金融犯罪的政策抉择与模式转换》,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
    36、张惠芳:《高利转贷罪有关问题浅析》,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37、王玉珏、杨坚研:《对高利转贷的刑法分析》,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1期。
    38、刘艳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之解读>》,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
    39、周其华:《<刑法修正案(六)>要义研读》,载《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9期。
    40、何泽宏:《解读<刑法修正案(六)>》,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41、费晔:《中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评析》,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3期。
    42、黄太云:《<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下)》,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4期。
    43、卢勤忠:《刑法修正案(六)与我国金融犯罪立法的思考》,载《暨南学报》2007年第1期。
    44、陈兴良:《单位犯罪——以规范为视角》,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5、卢勤忠:《我国刑法修正案立法的问题及对策》,载《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46、史飞翔:《师道的力量》,载《中外文摘》2012年第21期。
    47、罗娟:《论银行存款的法律性质》,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48、高艳东:《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规范超越:吴英案的罪与罚》,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
    49、彭少辉:《浅议当前我国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载《海南金融》2011年第6期。
    50、李春阳、雷路:《对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的刑法规制》,载《金融法苑》2008年第1期。
    51、高铭暄:《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
    52、刘宪权:《高利转贷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53、刘宪权:《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4、肖晚祥、肖伟琦:《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关键》,载《人民司法》2011年第8期。
    55、周强、罗开卷:《骗取贷款罪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律适用》2012年第2期。
    56、彭辉、张达朝:《以假冒质押物骗取贷款构成骗取贷款罪》,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2期。
    57、胡春晖:《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与应用思考》,载《财会通讯》2010第12期。
    58、王绍新:《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59、孙昊、陈小炜、李德仁:《对方高利贷行为基本理论及入罪合法性的研究》,载《经济与法》2010年第33期。
    60、刘伟:《论民间高利贷的司法犯罪化的不合理性》,载《法学》2011年第9期。
    1、[日]井田良:《危险犯的理论》,载[日]山口厚、井田良、佐伯仁志主编:《理论刑法的最前沿》,东京岩波书店2001年版。
    2、[日]京藤哲久:《欺瞒交易与刑事责任》,载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二),金光旭等译,法律出版社和成文堂2000年联合出版。
    3、张国轩:《试析套取信贷资金转贷牟利罪》,载赵秉志主编:《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文燕、姜先良:《关于贷款诈骗罪几个问题的思考》,载赵秉志主编:《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5、苏彩霞:《贷款诈欺行为犯罪化之分析及立法建议》,载赵秉志主编:《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6、张兆松:《论骗取金融机构信用罪的若干问题》,载李洁、张军、贾宇主编:《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李希慧:《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问题》,载赵秉志主编:《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王敏维:《骗取贷款罪若干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李娜:《骗取贷款罪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王永昌:《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林金晶:《论骗取贷款罪的司法认定》,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5、逢伟宏:《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乔大元:《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钟良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8、李明明:《论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9、李晓强:《集资型犯罪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0、单晓华:《金融诈骗罪基本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1、任继鸿:《贷款犯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2、周鹏:《信用卡诈骗罪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李斌:《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及预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4、贾树勇:《管窥私分国有资产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5、王洪杰:《民事诉讼欺诈犯罪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6、樊涛:《论贷款诈骗罪》,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7、刘飞:《洗钱罪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18、赵鹏远:《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定价研究》,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9、叶书君:《我国金融诈骗罪定罪模式研究与完善》,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0、参见齐海清:《骗取贷款、金融信用票证罪若干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龚代、霍陆:《金融、现代经济的核心》,载《中国经济报》1998年4月14日第6版。
    2、董伟:《社科院发布2012社会蓝皮书指出:民间借贷潜在风险巨大》,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30日第4版。
    3、栾吟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呈上升趋势》,载《解放日报》2012年8月6日第10版。
    4、马长生、贺志军:《四个层面解析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载《检察日报》2010年7月12日第4版。
    5、耿彩琴:《银监会曝光四类非法集资方式》,载《北京日报》2006年10月8日第7版。
    6、赵秉志:《刑法调控范围宜适度扩大》,载《检察日报》2004年3月25日第4版。
    1、百度百科:《股份回购》,http://baike.baidu.com/view/604172.htm,(访问日期:2012年9月15日)。
    2、浙商:《解读吴英案:罪犯还是先烈?》,http://money.163.com/12/0314/10/7SI4O48Q00253G87.html,(访问日期:2012年7月24日)。
    3、信聪林:《论犯罪情节对定罪量刑的影响》,http://www.lawtime.cn/article/lll684153689247oo7106,(访问日期:2012年9月20日)。
    4、陈旭:《民间融资的罪与罚—记光华法学院第五期刑法前沿论坛》,http://www.ghls.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96&object_id=40307,(访问日期:2012年9月30日)。
    5、百度百科:《贷款》,http://baike.baidu.com/view/62273.htm,(访问日期:2012年10月7日)。
    6、每日经济新闻:《个人房贷600万获刑7年半“高利贷”入罪引争议》,http://bank.hexun.com/2011-09-28/133796939.html,(访问日期:2012年10月20日)。
    7、贺平凡、周强、肖晚祥、罗开卷:《上海高院关于金融刑事审判的调研报告》,http://www.66law.cn/domainblog/24371.aspx,(访问日期:2012年6月1日)。
    8、北大法律英文网:《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渭南市尤湖塔园有限责任公司、惠庆祥、陈创、冯振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惠庆祥挪用资金案》,http://www.lawinfochina.com/display.aspx?lib=case&id=754,(访问日期:2012年8月20日)。
    9、肖晚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http://www.studa.net/xingfa/110216/14013414-2.html,(访问日期:2012年8月21日)。
    10、新浪博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吴英案二审裁定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b3e43801012ojz.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3日)。
    11、新浪博客:《吴英案一审判决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50b6c01012rxv.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3日)。
    12、高铭暄:《死刑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http://gov.allnet.cn/jural/procuratorate/research/content!gmx-sxzwgkydbyx!4ca5ea87.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10日)。
    13、北小米:《浅析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三)——世界和中国死刑存置和废除论对比》,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079301000872.html,(访问日期:2012年9月12日)。
    14、陆欣:《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9796501009uoz.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日)。
    15、高昌浩:《违法发放贷款罪及相关规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f10df0102e4ie.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3日)。
    16、法律快车:《金融诈骗》,http://www.lawtime.cn/ask/question_3466962.html,(访问日期:2012年11月4日)。
    17、合同法律网:《在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案件中如何认定“指定”》,http://www.lawtime.cn/info/hetong/jkht/20101203/82358.html,(访问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德]阿尔宾.埃塞尔:《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里德国刑法的发展》(冯军译),《法学家》199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