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里海—中亚天然气管道外交博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里海—中亚地区既是一个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真空地带”,又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富集地区。欧盟出于地缘政治和能源需求的双重目的,推出了“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计划”。“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计划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各相关国家、大国以及波及国之间的一场激烈而又旷日持久的能源地缘政治大博弈,影响到了复杂的双边、三边和多边国际关系的转变和演化。本文全面论述了“纳布科管道计划”的由来和进程,详尽探讨了有关各国之间围绕着该计划所展开的外交博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所应采取的外交战略和对策。具体地说,全文的结构和框架安排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文章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正文包括四个板块,具体分述为以下6章:
     第一板块也就是第一章,运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天然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揭示天然气为何会成为战略性能源,描述全球天然气的分布图景,然后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和博弈论,论述天然气地缘分布与地缘政治的互相影响及其天然气管道的政治博弈态势。
     第二板块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计划”的背景、进程及其前景进行分析,其中第二章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纳布科计划”的背景和提出过程进行论述,详细、全面地展现出该计划的出台背景以及酝酿和提出的经过。第三章运用辩证的方法论述“纳布科计划”的进展情况,既详细介绍了该计划提出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也分析了该计划进展缓慢和方案变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决定该计划命运的因素。
     第三个板块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论述国际关系各方围绕着里海—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天然气管道所展开的外交博弈。其中第四章以里海—中亚5个天然气资源国为论述主体,论述了这些国家在天然气资源上的战略地位、在输出天然气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多元化途径以及围绕着“纳布科计划”而表现出来的外交博弈趋向。第五章以欧美俄三大政治力量为论述主体,论述了三方对里海—中亚资源的竞争态势和围绕着“纳布科计划”而展开的外交博弈。
     第四个板块即第六章,论述了“纳布科计划”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分析利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所应采取的能源战略和外交对策。
The area of the Caspian Sea and central Asia is a vacuum area in the world political system,and also a new area which is rich in energy. For the reason of geopolitics and energy demands, theEU put forward the Nabucco gas pipeline project. With the Nabucco project, each relatedcountries, the big powers and the affected countries all take part in it and start an energygeopolitics game, and then lead to the evolution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rilateral relations andmultilateral rela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course of 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elaborates the diplomatic game of all related countries for the Nabucco project, and proposes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e content of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related research conditionat home and abroad, outline and method, and innovation point.
     The main body includes four parts, and divides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is chapter one, and in this part, it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as andgas pipelines with the latest data, shows the reason why gas becomes the strategic energy,describes the gas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gas distribution andgeopolitics and the geopolitical pattern of gas pipeline with the theory of geopolitics and game.
     The second part is chapter two and three, which is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processand prospect of the Nabucco gas pipeline project. Chapter two represents the background andprocess of the Nabucco project with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method of dialectics,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acquired production,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this project makes slowprogress and often changes plan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t elements for the project.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chapter four and five, and set forth the diplomatic game of relatedcountries for the gas and gas pipeline in the area of Caspian Sea and central Asia. Chapter fourmainly discusses the five host countries of gas resources in the area of Caspian Sea and centralAsia, and expounds the strategy status for gas, the quest for pluralism paths of gas export, anddiplomatic game for the Nabucco project of the five countries. Chapter five mainly discusses thethree big powers of EU, the US and China, and expounds the diplomatic game for the project andthe resources in the Caspian Sea and central Asia of these three powers.
     The fourth part is chapter six, which put forward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theNabucco project for China, and then propose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and diplomaticcountermeasure.
引文
①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 Paper-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COM(2000)769, November2000,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52000DC0769:EN:HTML
    ②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 Paper-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8.3.2006COM(2006)105final, http://europa.eu/documents/comm/green_papers/pdf/com2006_105_en.pdf.
    ③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 Eurostat yearbook2012,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European Union,2012, p546.
    ④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 Eurostat yearbook2012,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European Union,2012, p545.
    ⑤新华网巴黎电:《欧洲国家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情况》,新华网2006年1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1/03/content_4003535.htm
    ①吴莉:《我国天然气进口同比增三成》,《中国能源报》2013年2月4日,第13版。
    ②张抗:《未雨绸缪积极迎接中国油气进口新局面》,《经济》杂志2012年第9期,第68页。
    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②[法]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著,潘革平译:《石油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①宏子木:《俄罗斯釜底抽薪纳布科前景黯淡》,《中国石化报》2008年2月14日,第5版。
    ②木子:《欧盟气源多样化或将变成现实》,《中国石化报》2008年5月29日,第5版。
    ③王高峰:《“纳布科”管道复活》,《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第4期,第42—43页。
    ④冯玉军:《纳布科管道:从构想走向现实》,《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8期,第1—5页。
    ⑤李钊:《纳布科艰难起步》,《科技日报》2009年7月15日,第2版。
    ⑥王晓苏:《土耳其与欧盟四国签署纳布科协议》,《中国能源报》2009年7月20日,第B05版。
    ⑦任瑞恩:《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供气国将于年内签约》,《中国石化报》2010年7月16日,第5版。
    ⑧郑金发、王秀琼:《土耳其等六国签署纳布科输气管道项目支持协议》,《中国煤炭报》2011年6月13日,第7版。
    ⑨张兴慧:《纳布科协议签了,欧盟依然气不壮》,《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15日,第7版。
    ⑩周飙:《纳布科的纷争与得失》,《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7月16日,第2版。
    11卢延杰:《纳布科“气”流冲击了谁?》,《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第16期,第50—51页。
    12佟刚:《纳布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能源项目》,《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19日,第3版。
    13韩显阳:《“南溪”与“纳布科”之争的背后》,《光明日报》2009年7月22日,第8版。
    14张祖谦:《纳布科输气管计划“四两拨千斤”》,《上海证券报》2009年7月24日,第B06版。
    15于欢:《纳布科:一场静悄悄的能源战争》,《中国能源报》2009年9月14日,第B04版。
    16王晓苏:《纳布科vs南溪南溪占得先机》,《中国能源报》2010年9月6日,第9版。
    17宋飞:《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景令人堪忧》,《中国电力报》2011年3月19日,第7版。
    18徐晓天、叶天乐:《满载恩怨的纳布科管道》,《世界知识》2011年第8期,第40—41页。
    19罗英杰、李沛怡:《“南流”PK“纳布科”:俄欧能源博弈无穷期》,《世界知识》2011年第18期,第48—49页。
    20丹尼尔格雷尔伯,李慧编译:《纳布科项目重在市场而非政治》,《中国能源报》2012年1月9日,第10版。
    ①庞昌伟、张萌:《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与欧俄能源博弈》,《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3期,第116—140页。
    ②庞昌伟、柏锁柱:《“纳布科”项目与美欧俄及里海新兴资源国能源博弈》,《国际展望》2010年第2期,第58—77页。
    ③耶斯尔:《纳布科管道——问题与前景》,《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72—79页。
    ④王怀成:《欧盟加强与中亚能源合作关系》,《光明日报》2007年7月2日,第8版。
    ⑤曾向红:《欧盟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解析——欧盟新中亚战略出台背景透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6期,第65—73页。
    ⑥扈大威:《欧盟的能源安全与共同能源外交》,《国际论坛》2008年第2期,第1—7页。
    ⑦赵会荣:《欧盟的中亚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第59—67页。
    ⑧刘继业:《欧盟中亚战略的执行情况及前景》,《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7期,第1—8页。
    ⑨刘建生、崔洪建:《欧盟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与中欧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第47—51、32页。
    ⑩张迎红:《欧盟对中亚战略浅析》,《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12期,第90—94页。
    11房乐宪:《欧盟能源新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其启示意义》,《当代世界》2011年第1期,第47—49页。
    ①孙晓青:《当前欧盟对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第36—41页。
    ②陈杰:《能源博弈:欧盟和俄罗斯呈现微妙格局》,《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第12期,第28—29页。
    ③杨文兰:《俄欧能源贸易中的利益博弈》,《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第9期,第62—64页。
    ④程春华:《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冲突的应对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135—144页。
    ⑤耶斯尔:《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45—
    53页。
    ⑥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4期,第56—65页。
    ⑦王高峰:《战火后的中亚能源“局”》,《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第17期,第50—51页。
    ⑧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现状分析(2008—2009)——相互交织的大小“博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27—44页。
    ⑨冯绍雷:《多重三边关系影响下的中亚地区》,《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6期,第7—14页。
    ⑩杨雷:《中亚局势的现状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3期,第32—37页。
    11赵会荣:《2011年中亚地区国际关系》,《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2期,第35—43页。
    12寇忠:《中亚输气管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2期,第43—50页。
    13寇忠:《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5期,第39—47页。
    14明海会等:《中亚油气出口多元化新进程》,《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第7期,第46—49页。
    15袁胜育、金胤静:《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析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第81—85页。
    ①庞昌伟、褚昭海:《土库曼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政策与决策机制分析》,《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6期,第98—115页。
    ②胡梅兴:《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多元出口线路》,《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第3期,第13—15页。
    ③闫鸿毅、李世群:《浅析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格局及其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8期,第29—34页。
    ④赵龙庚:《土库曼斯坦的多元化天然气输出战略》,《亚非纵横》2008年第3期,第38—42、62页。
    ⑤黄佳音:《处于东西能源走廊之中的土耳其》,《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0期,第55—59页。
    ⑥惠晓霜:《俄欧争建“气管”,土耳其坐收渔利》,《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8月8日,第4版。
    ⑦王敏:《土耳其与欧亚能源大棋局》,《企业导报》2011年第17期,第1—2页。
    ⑧于欢:《双“土”深化能源合作》,《中国能源报》2012年8月20日,第7版。
    ⑨阿塔纳斯乔基耶夫:《保加利亚:绕不开天然气的国家》,《中国能源报》2010年3月22日,第10版。
    ⑩王蒙:《保加利亚与匈牙利合建输气网络》,《中国石化报》2011年9月16日,第5版。
    11高伟东:《匈牙利天然气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日报》2007年12月20日,第8版。
    12夏茂盛:《中欧四国欲拧成一股绳》,《光明日报》2010年7月25日,第8版。
    13白晶:《东南欧跨境天然气管道建设加速》,《中国能源报》2012年10月22日,第7版。
    14冯玉军:《俄罗斯走活对欧能源外交“大棋局”》,《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0期,第7—11页。
    15王高峰:《俄罗斯中亚争“气”》,《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第14期,第50—51页。
    16张光政、张宁:《俄欧角力新一轮能源争夺战》,《人民日报》2010年1月13日,第21版。
    17王忠民:《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的分析报告》,《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第19—25页。
    18李菁:《双“管”齐下俄天然气垄断欧洲砝码加大》,《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年第1期,第48—49页。
    19程春华:《俄欧斗“气”气势汹汹》,《世界知识》2011年第23期,第38—39页。
    ①潜旭明:《美国对里海地区能源地缘战略及其走向——目标、战略、手段、展望》,《美国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第139—153页。
    ②胡梅兴:《美国加紧在中亚的战略布局》,《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第10期,第11—14页。
    ③杨鸿玺:《20年来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路径》,《国际展望》2011年第3期,第21—38页。
    ④徐冬青:《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基于中国能源安全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6期,第75—80页。
    ⑤李红强、王礼茂:《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进:中国力量的变化、影响与对策》,《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第1647—1653页。
    ⑥岳小文:《中亚出口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及对中国引进天然气资源的影响》,《石油规划设计》2010年第2期,第9—11页。
    ⑦张英姣、孙启军:《解读大国中亚博弈与中国外交对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
    123—128页。
    ①王瑞和、张卫东、孙友主编:《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②王瑞和、张卫东、孙友主编:《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①王瑞和、张卫东、孙友主编:《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②王瑞和、张卫东、孙友主编:《石油天然气工业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0.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②张卫忠:《世界天然气发展趋势》,《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6期,第37—38页。
    ③张卫忠:《世界天然气发展趋势》,《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6期,第38页。
    ①《2000年和2001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8期,第54—55页;《2001年和2002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6期,第52—53页;《2002年和2003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第6期,第61—63页;《2003年和2004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第6期,第59—60页;《2004年和2005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第6期,第53—54页;《2005和2006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第55—56页;《2006和2007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6期,第69—70页;《2007和2008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6期,第67—68页;《2008和2009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6期,第70—71页;《2009和2010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第6期,第86—87页;《2010和2011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第6期,第78—79页;《201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地区构成情况》,《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第5期,第45页;《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产量》,《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第5期,第45页;《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天然气产量》,《当代石油石化》2012年第5期,第47页;《2011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地区构成情况》,《当代石油石化》2012年第5期,第47页。
    ①朱亚杰:《能源世界之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①周淑慧、陈进殿、刘烁、王占黎:《世界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概述》,《石油规划设计》2008年第1期,第5页。
    ②张德义:《世界能源消费形势刍议》,《中外能源》2012年第3期,第4页。
    ③崔茉、王晓晖:《国际天然气联盟: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中国石油报》2012年6月7日,第1版。
    ④周淑慧、陈进殿、刘烁、王占黎:《世界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概述》,《石油规划设计》2008年第1期,第5页。
    ⑤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21.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①王宝锟:《国际天然气市场中长期前景看好》,《经济日报》2011年6月14日,第10版。
    ②王海霞:《天然气处于黄金时代将成全球能源支撑》,《能源研究与利用》2012年第4期,第11—12页。
    ③崔茉、王晓晖:《国际天然气联盟: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中国石油报》2012年6月7日,第1版。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2.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3.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3.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2.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2.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③[英]戴维·G.·维克托、埃米·M.·贾菲、马克·H.·海斯编著,王震、王鸿雁等译:《天然气地缘政治:从1970到2040》,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9.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②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2012, p29.http://www.bp.com/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11/STAGING/local_assets/pdf/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12.pdf.
    ①List of natural gas pipeline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on19March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atural_gas_pipelines.
    ②李长俊主编:《天然气管道输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李长俊主编:《天然气管道输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①李长俊主编:《天然气管道输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①李长俊主编:《天然气管道输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①李长俊主编:《天然气管道输送》,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②Langeled pipelin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26February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ngeled.
    ①Nord Strea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2April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d_Stream
    ①South Caucasus Pipelin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6March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South_Caucasus_Pipeline.
    ②Central Asia–China gas pipelin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8March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Central_Asia-China_gas_pipeline.
    ①List of natural gas pipelines,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on19March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atural_gas_pipelines.
    ①[法]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著,潘革平译:《石油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②[英]戴维·G.·维克托、埃米·M.·贾菲、马克·H.·海斯编著,王震、王鸿雁等译:《天然气地缘政治:从1970到2040》,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序言第1页。
    ①[英]麦金德著,武源译:《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4页。
    ②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①陈柳钦:《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中国市场》2011年24期,第13页。
    ①[英]戴维·G.·维克托、埃米·M.·贾菲、马克·H.·海斯编著,王震、王鸿雁等译:《天然气地缘政治:从1970到2040》,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①[美]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页。
    ①[英]戴维·G.·维克托、埃米·M.·贾菲、马克·H.·海斯编著,王震、王鸿雁等译:《天然气地缘政治:从1970到2040》,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②熊义杰编著:《现代博弈论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98页。
    ①欧盟(全称“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1993年以前为欧共体(全称“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成员国有12个,即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此后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在1995年加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在2004年加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2007年加入,使欧盟达到27国。在本文中,使用“欧盟”一词时是涵盖了“欧盟”和“欧共体”两个概念。
    ①刘汉元、刘建生:《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②[美]丹尼尔·耶金著,艾平等译:《石油大博弈》(下册),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③[美]丹尼尔·耶金著,艾平等译:《石油大博弈》(下册),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④[美]丹尼尔·耶金著,艾平等译:《石油大博弈》(下册),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①伍贻康、黄文杰:《西欧的能源问题及有关国家的对策》,《世界经济》1981年第4期,第22页。
    ②John G. Clark,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World Energy: A Twentieth-Century Perspective, Hempstead, UK:Harvester Wheatsheaf,1990, p189.
    ③伍贻康、黄文杰:《西欧的能源问题及有关国家的对策》,《世界经济》1981年第4期,第22页。
    ①周长益编译:《欧洲共同体能源形势及展望》,《应用能源技术》1985年第2期,第41页。
    ②周长益编译:《欧洲共同体能源形势及展望》,《应用能源技术》1985年第2期,第41页。
    ③周长益编译:《欧洲共同体能源形势及展望》,《应用能源技术》1985年第2期,第41页。
    ④冯建中:《欧盟能源战略》,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⑤Paul K. Lyons, Energy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London: EC INFORM,1994, p90.
    ⑥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2011: Energy,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①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2011: Energy,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②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2011: Energy,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①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2011: Energy,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②伍贻康、黄文杰:《西欧的能源问题及有关国家的对策》,《世界经济》1981年第4期,第22—23页。
    ③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in figures-Eurostat yearbook2011: Energy,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①伍贻康、黄文杰:《西欧的能源问题及有关国家的对策》,《世界经济》1981年第4期,第22页。
    ②Green Paper-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 COM(2000/0769) final, Brussels,29/11/2000.//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52000DC0769:EN:HTML
    ③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CH_12_2011/EN/CH_12_2011-EN.PDF.
    ①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uncil Resolution of17December1974concerning Communityenergy policy objectives for1985,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75Y0709(02):EN:HTML.
    ①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uncil resolution of9June1980concerning Community energypolicy objectives for1990and convergence of the policies of the Member States//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80Y0618(01):EN:HTML
    ②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uncil Resolution of16September1986concerning newCommunity energy policy objectives for1995and convergence of the policies of the Member States//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86Y0925(01):EN:HTML
    ③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White Paper-An Energy Policy For The European Union,http://europa.eu/documentation/official-docs/white-papers/pdf/energy_white_paper_com_95_682.pdf.
    ①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Green Paper-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supply,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52000DC0769:EN:HTML.
    ②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Green Paper-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Secure Energy,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52006DC0105:EN:HTML.
    ①European Community Regional Strategy Paper for Assistance to Central Asia for the Period2007-2013[Z].Brussels: EU,22March,2007, http://ec.europa.eu/external_relations/ceeca/c_asia/07_13_en. Pdf.
    ②Council Regulation (EEC, Euratom) No2157/91of15July1991concerning the provision of technicalassistance to economic reform and recovery in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CELEX:31991R2157:EN:HTML.
    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132页。
    ④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①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能源宪章条约:条约、贸易修正案及相关文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1页。
    ②INOGATE Projects,http://www.inogate.org/index.php?option=com_inogate&view=projects&Itemid=75&lang=en.
    ③曾向红、杨恕:《欧盟的中亚援助实践研究——以向欧洲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国家间(INOGATE)项目为例》,《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3期,第38页。
    ①Basic Multilateral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Transtpor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the Caucasus-AsiaCorridor, http://www.traceca-org.org/fileadmin/fm-dam/MLA/MLAE.PDF.
    ①Nabucco Gas Pipeline Project, http://www.gulfoilandgas.com/webpro1/projects/3dreport.asp?id=10288.
    ②OMV,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9April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OMV.
    ③BOTA–ABOUT US, http://www.botas.gov.tr/index.asp.
    ④OMV Group–About OMV, http://www.omv.com/portal/01/com/omv/OMV_Group.
    ①Nabucco pipelin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9April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Nabucco_pipeline.
    ②Bulgargaz,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6March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lgargaz.
    ③驻保经商参处:《保加利亚天然气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2007年8月2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dxfw/jlyd/200708/20070804955108.html.
    ④Transgaz,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6March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gaz.
    ⑤Milestones in the Romanian natural gas industry, http://www.transgaz.ro/en/istoric.php?poz=301.
    ⑥MOL Grou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14March2013,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L_Group.
    ①MOL-Gas Midstream, http://ir.mol.hu/en/about-mol/our-businesses/gas-transmission.
    ②Nabucco Pipeline–About us, 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company_main/about_us
    ③http://en.wikipedia.org/wiki/Nabucco_pipeline.关于“纳布科计划”的命名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2002年2月,当两个发起者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之后,在观看《纳布科》歌剧时受到启发而据此命名了这条管道。见Mark Rowley: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 Gas Bridge To Europe? Pipeline&Gas Journal,September2009,p72.
    ①Mark Rowley: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 Gas Bridge To Europe? Pipeline&Gas Journal,September2009,p72.
    ②http://www.omv.com/portal/01/com/omv/OMV_Group/Business_Segments/OMV_Gas_and_Power/Gas_Logistic_Projects/Nabucco_Gas_Pipeline
    ①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company_main/about_us
    ②Vladimir Socor: Pipeline Project Can Diversify Europe’s Gas Supplies,http://www.jamestown.org/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swords%5D=8fd5893941d69d0be3f378576261ae3e&tx_ttnews%5Bany_of_the_words%5D=Nabucco&tx_ttnews%5Bpointer%5D=23&tx_ttnews%5Btt_news%5D=31833&tx_ttnews%5BbackPid%5D=7&cHash=6e100ac756ee85b316a9b4a90168c8d3
    ③Who are the Nabucco shareholders?http://portal.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Home/home_faq/86F08B6E936C38E0E040A8C00101156E.
    ①Nabucco Gas Pipeline-Management, 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company_main/management_nnc.
    ②Nabucco Gas Pipeline Project, http://www.gulfoilandgas.com/webpro1/projects/3dreport.asp?id=102885.
    ①李力:《俄乌天然气纠纷给欧盟敲响警钟》,《光明日报》2006年1月5日,第12版。
    ②贾延宁:《罗马尼亚称将全力支持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计划》,中国管道商务网2007年10月26日,http://www.chinapipe.net/national/2007/3294.html.
    ①杨舒怡:《欧洲18国惨遭俄乌斗气之殃》,《中国青年报》2009年1月16日,第5版。
    ②张祖谦:《纳布科输气管计划“四两拨千斤”》,《上海证券报》2009年7月24日,第B06版。
    ③周飚:《纳布科的纷争与得失》,《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7月16日,第2版。
    ④李峻:《阿塞拜疆能向纳布科管道年供70亿方天然气》,国际燃气网2009年10月4日,http://gas.in-en.com/html/gas-1659165991473809.html.
    ⑤李峻:《伊朗希望向纳布科管道供应50%以上天然气》,国际燃气网2009年10月12日,http://gas.in-en.com/html/gas-0834083443476410.html.
    ⑥李峻:《伊北部天然气2014年前进入纳布科管道》,中国石化新闻网2009年11月30日,http://www.sinopecnews.com.cn/news/content/2009-11/30/content_703841.shtml.
    ⑦李峻:《欧洲纳布科管道项目可能耗资140亿欧元》,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年10月14日,http://www.sinopecnews.com.cn/news/content/2011-10/14/content_1085363.shtml.
    ①《土库曼斯坦同意向欧盟支持的纳布科管道供应天然气》,中国化工信息网2010年11月26日,http://www.cheminfo.gov.cn/ZXZX/page_info.aspx?id=307766&Tname=hgyw&c=10.
    ②刘洋:《阿塞拜疆初步决定用“纳布科西线”方案向欧洲供气》,新华网2012年6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2-06/29/c_123348835.htm.
    ③Nabucco Consortium Welcomes Shah Ddeniz II Decision,28.6.2012,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press/NewsText?p_item_id=C38A37F0FD0351CDE040A8C0010101ED.
    ④Joint declaration of Nabucco Shareholders, NIC, Potential Investors and Shah Deniz Consortium,10.1.2013,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portal/page/portal/en/press/NewsText?p_item_id=D2EF52CA8EA9DF20E040A8C001012461.
    ⑤Nabucco pipelin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9April2013,http://en.wikipedia.org/wiki/Nabucco_pipeline.
    ①周永生:《经济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326页。
    ①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2页。
    ①[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①龚猎夫:《积极中立世代安宁——透视土库曼斯坦的中立政策》,《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第28页。
    ①龚猎夫:《积极中立世代安宁——透视土库曼斯坦的中立政策》,《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2期,第29页。
    ②莉达:《土库曼斯坦国家发展战略》,《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第5期,第16—17页。
    ①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的欧亚国家地位及多方位外交》,《现代国际关系》1993年第12期,第35页。
    ②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K.托卡耶夫在哈驻华使馆会见中国社会、政界人士的讲话》,《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第92页。
    ③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K.托卡耶夫在哈驻华使馆会见中国社会、政界人士的讲话》,《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第92页。
    ①[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107页。
    ②陈联璧:《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政策》,《中欧东亚研究》1996年第4期,第56页。
    ③陈联璧:《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政策》,《中欧东亚研究》1996年第4期,第56页。
    ④张磊、[哈]库阿内什娜:《中亚五国对外战略及其地缘政治动因》,《国际论坛》2009年第3期,第29页。
    ①张延萍:《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工业的现状与未来》,《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1期,第53页。
    ②张延萍:《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工业的现状与未来》,《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1期,第54页。
    ③张延萍:《乌兹别克斯坦油气工业的现状与未来》,《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1期,第54页。
    ①宏子木:《俄罗斯釜底抽薪纳布科前景黯淡》,《中国石化报》2008年2月14日,第5版。
    ①[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①孙永祥:《俄罗斯及有关国家里海能源争夺动向》,《天然气技术》2007年第3期,第2页。
    ①赵会荣:《欧盟的中亚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第62页。
    ②赵会荣:《欧盟的中亚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6期,第62页。
    ③赵青海:《欧盟新中亚战略评析》,《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5期,第41页。
    ①王怀成:《欧盟加强与中亚能源合作关系》,《光明日报》2007年7月2日,第8版。
    ②孙力:《欧盟积极推动中亚战略》,《人民日报》2008年4月14日,第3版。
    ③The European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http://www.consilium.europa.eu/uedocs/cms_data/librairie/PDF/EU_CtrlAsia_EN-RU.pdf.
    ①韩显阳:《“南溪”与“纳布科”之争的背后》,《光明日报》2009年7月22日,第8版。
    ②安德里亚波赞尼:《俄能源优势困扰欧盟》,《世界报》2010年6月2日,第5版。
    ①窦德龙:《欧盟春季峰会为伦敦峰会备课》,《解放日报》2009年3月19日,第6版。
    ②彼得格罗夫、麦克伊科诺米德斯,李慧编译:《俄欧天然气管道:一场高风险的博弈》,《中国能源报》2011年9月26日,第9版。
    ①Julia Kusznir: The Nabucco Gas Pipeline Project and its Impact on EU Energy Policy in the South Caucasus,Caucasus Analytical Digest, No.33,2011, p12.
    ①[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和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②[美]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和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③徐洪峰、李林河著:《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68页。
    ①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编、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译:《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报告》,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②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Consequences of U.S. Oil Dependency, Independent TaskForce Report No.58,2006:60. http://www.cfr.org/content/publications/attachments/Energy TFR.pdf.
    ③[美]斯亚伯拉罕:《美国政府的能源安全观》,《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第12期,第15—17页。
    ④徐洪峰、李林河著:《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⑤徐洪峰、李林河著:《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①[美]斯亚伯拉罕:《美国政府的能源安全观》,《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第12期,第15—17页。
    ②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编,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译:《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美国国家能源政策研究组报告》,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③徐洪峰、李林河著:《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①田冰:《反制美国俄罗斯主导中亚能源新格局》,中国新闻网2007年5月13日,http://www.chinanews.com/gj/ywdd/news/2007/05-13/933638.shtml.
    ②杨鸿玺:《美国中亚战略适时调整》,《解放日报》2010年6月9日,第6版。
    ①王海滨:《美国能源外交的新动向》,《中国石化报》2007年8月9日,第5版。
    ②刘慧芳、安海忠、梅洁:《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及影响分析》,《资源与产业》2012年第6期,第81—82页。
    ③加璐:《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及对其能源外交政策的影响》,《当代石油石化》2012年第10期,第12页。
    ①加璐:《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及对其能源外交政策的影响》,《当代石油石化》2012年第10期,第13页。
    ②新华国际:《日报:页岩气将改变美国外交政策》,新华网2012年8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8/14/c_123580405.htm.
    ③王恬:《美国政府强调推行能源外交》,《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0日,第2版。
    ④徐启生:《奥巴马重申如当选就撤军伊拉克》,《光明日报》2008年7月6日,第8版。
    ⑤陈永杰:《美国撤军伊拉克的迷思》,《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3月4日,第2版。
    ①余晓葵:《奥巴马称美将按计划从阿富汗撤军》,《光明日报》2010年5月14日,第8版。
    ②王恬:《美国拉开阿富汗撤军序幕》,《人民日报》2011年6月24日,第21版。
    ③王晓苏:《欧美拟加大制裁伊朗力度》,《中国能源报》2012年9月17日,第8版。
    ④易爱军:《美制裁伊朗加码,防长重申力阻伊获核武》,《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8月3日,第7版。
    ①毕远:《美支持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绕开俄罗斯建立能源联盟》,中国新闻网2007年3月26日,http://www.chinanews.com/gj/gjzj/news/2007/03-26/900307.shtml.
    ②王高峰:《俄罗斯中亚争“气”》,《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第14期,第51页。
    ③杨玲:《新世纪俄罗斯里海地区能源外交述评》,《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4期,第166页。
    ④佟刚:《欧俄大战天然气美国布局纳布科》,《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29日,第7版。
    ①刘洋:《俄亚阿三国签署和平解决纳卡问题声明》,《人民日报》2008年11月4日,第3版。
    ②佟刚:《布拉格系列峰会:美欧甩给俄罗斯多重套索》,《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3日,第7版。
    ③郑秋甫:《奥巴马土耳其之旅的背后》,《学习时报》2009年4月13日,第2版。
    ④佟刚:《布拉格系列峰会:美欧甩给俄罗斯多重套索》,《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3日,第7版。
    ⑤张光政:《纳卡问题的国际因素》,《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日,第3版。
    ⑥佟刚:《布拉格系列峰会:美欧甩给俄罗斯多重套索》,《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3日,第7版。
    ①张光政:《管道事故考验俄土关系》,《人民日报》2009年4月14日,第3版。
    ②杨东:《俄美角力土库曼斯坦土寻求输气多样化》,《中国能源报》2009年5月4日,第5版。
    ③李峻编译:《土库曼斯坦准备向纳布科管道供应天然气》,国际石油网2009年7月13日,http://oil.in-en.com/html/oil-0836083615401581.html.
    ①杨玲:《新世纪俄罗斯里海地区能源外交述评》,《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4期,第154页。
    ②张树华:《苏共失败的政治教训》,《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36页。
    ③刘长江:《俄罗斯外交战略调整的两个阶段》,《唯实》2004年第1期,第46页。
    ④《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①苏淑民:《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23页。
    ①冯绍雷:《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涵与走势》,《解放日报》2006年10月29日,第8版。
    ②郑东生:《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能源合作》,《当代世界》2005年第9期,第39页。
    ③赵秋艳:《浅析普京的石油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3期,第10页。
    ④王晋燕:《复兴俄罗斯的秘密武器》,《环球》2006年第4期,第21页。
    ⑤冯绍雷:《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涵与走势》,《解放日报》2006年10月29日,第8版。
    ①简爱:《浅析普京执政期俄罗斯能源外交的特点》,《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38页。
    ②张霞:《普京政府的中亚政策》,《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2页。
    ①冯绍雷:《俄罗斯语大国及周边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211页。
    ①冯玉军:《俄罗斯与中亚的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第7页。
    ②冯玉军:《俄罗斯与中亚的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第8页。
    ③[俄]斯日兹宁著,王海运、石泽译审:《俄罗斯能源外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①冯玉军:《俄罗斯与中亚的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第10页。
    ②《欧盟专员称俄正把天然气作为外交“武器”》,国际燃气网2011年11月11日,http://gas.in-en.com/html/gas-08410841451189745.html.
    ①赵嘉麟:《中亚——里海之争愈演愈烈》,《中国证券报》2009年9月10日,第A09版。
    ②驻保加利亚使馆经商处:《南溪天然气管道保境段建设将于2013年6月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2012年12月25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12/20121208498759.html.
    ①吴莉:《我国天然气进口同比增三成》,《中国能源报》2013年2月4日,第13版。
    ②张抗:《未雨绸缪积极迎接中国油气进口新局面》,《经济》杂志2012年第9期,第68页。
    ①段树军:《页岩气革命重塑世界能源格局》,《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3月25日,第10版。
    ②World Shale Gas Resources: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14Region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Projections, April5,2011, http://www.eia.gov/analysis/studies/worldshalegas/
    ①李由:《页岩气开发加速》,新华网2013年3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3-03/25/c_124499830.htm.
    ②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中国能源报》2009年12月14日,第8版。
    ③张大伟:《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解读》,《天然气工业》2012年第4期,第1—2页。
    ①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第51页。
    ①傅宝安、吴才焕、丁晓强编:《“颜色革命”:挑战与启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6页。
    ②苏畅:《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基本特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68页。
    ③寇忠:《中亚输气管道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2期,第46—47页。
    ①寇忠:《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5期,第45页。
    ③《2010和2011年世界天然气储产量》,《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第6期,第78—79页。
    ④何清:《编制油轮黑名单美伊斗法殃及中国油路》,《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2月10日,第18版。
    ①[阿塞拜疆]道明:《里海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第12期,第15页。
    ②天工:《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内地输气累计逾440亿立方米》,《天然气工业》2013年第1期,第115页。
    ③[阿塞拜疆]道明:《里海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第12期,第15页。
    ①[俄]斯·日兹宁著,强晓云、史亚军、成键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②岳小文、吴浩筠、徐舜华:《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及对中国引进天然气资源的影响》,《石油规划设计》2010年第3期,第10页。
    ③史春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东部战略与中俄天然气合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125页。
    ④罗英杰:《中俄天然气谈判何时达成一致?》,《世界知识》2011年第13期,第51页。
    ①杨雯:《中俄天然气谈判:摇摆的天平》,《中国能源报》2011年8月1日,第13版。
    1.(奥)赛迪克、(奥)米歇尔施瓦青格著,卫延生译:欧盟扩大:背景、发展、史实,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出版。
    2.(保)亚历山大利洛夫著,马细谱等译:文明的对话:世界地缘政治大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3.(俄)彼得罗夫著,于宝林等译:俄罗斯地缘政治——复兴还是灭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俄)马斯潘诺夫著,毕明等译:俄罗斯能源战略和国家油气综合体发展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出版。
    5.(俄)斯日兹宁著,王海运、石泽译审:俄罗斯能源外交,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俄)斯日兹宁著,徐小杰、成键等译: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
    7.(俄)斯日兹宁著、强晓云等译:国际石油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8.(哈)卡托卡耶夫著,(哈)赛力克纳雷索夫译:哈萨克斯坦:从中亚到世界,新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
    9.(美)戴维迪斯、约瑟夫奈伊著,周水玉等译:能源和安全,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出版。
    10.(美)戴维克雷普斯著,邓方译:博弈论与经济模型,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11.(美)康威汉得森著,金帆译: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的冲突与合作,海南出版社2004年出版。
    12.(美)迈克尔克菜尔著,童新耕、之也译: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美)威廉内斯特著,姚远、汪恒译: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4.(英)巴斯顿著,赵怀普等译:现代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出版。
    15.(英)杰弗里帕克著,刘从德译: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新华出版社2003年出版。
    16.(英)维克托、(英)贾菲、(英)海斯著,王震、王鸿雁等译:天然气地缘政治:从1970到2040,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17.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8.曹英伟:21世纪能源外交战略研究,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曹泳鑫: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20.陈小沁:俄罗斯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
    21.程毅: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2.崔宏伟:欧盟能源安全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出版。
    23.董秀丽: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出版。
    24.冯建中:欧盟能源战略,时事出版社2010年出版。
    25.冯绍雷:欧盟研究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6.葛艾继:国际油气合作理论与实务,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27.宫少朋:冷战后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郭树勇:国际关系:呼唤中国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9.韩立华:能源搏弈大战——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最大挑战,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出版。
    30.季志业: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31.金亚娜:俄罗斯国情,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32.李渤: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出版。
    33.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4.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出版。
    35.刘从德: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武汉出版社2007年出版。
    36.刘杰:能源政治与世界经济新走向,时事出版社2010年出版。
    37.刘强:伊朗国际战略地位论:一种全球多视角的解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出版。
    38.陆俊元: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时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
    39.罗志刚:俄罗斯—欧盟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40.庞昌伟:俄罗斯能源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出版。
    41.戚文海: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2.钱学文: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时事出版社2007年出版。
    43.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44.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45.施玉宇:土库曼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46.苏畅:格鲁吉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47.苏欲晓:欧盟的对外关系,鹭江出版社2006年出版。
    48.孙壮志:阿塞拜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49.孙壮志:中亚五国对外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出版。
    50.王帆:美国的亚太联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出版。
    51.王桂芳: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2.王海运:能源外交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
    53.王玮:地缘政治与中国国家安全,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
    54.王逸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55.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
    56.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57.熊志勇:中美关系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58.徐洪峰: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出版。
    59.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出版。
    60.许勤华: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出版。
    6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62.杨文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基于博弈论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
    63.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64.余建华: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长春出版社2011年出版。
    65.余建军,缪开金: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66.余南平:欧盟一体化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67.袁俊康、周广强: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出版。
    68.袁新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与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69.张抗:中国和世界地缘油气,地质出版社2009年出版。
    70.张丽君:地缘经济时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71.张宁:中亚能源与大国博弈,长春出版社2009年出版。
    72.张淑静:欧盟东扩后的经济一体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73.赵常庆: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74.赵常庆: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出版。
    75.赵常庆: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
    76.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年出版。
    77.赵建明: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动力分析,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
    78.赵庆寺:国际合作与中国能源外交:理论、机制与路径,法律出版社2012年出版。
    79.郑启荣:全球视野下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出版。
    80.郑羽、庞昌伟: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81.郑羽: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82.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编: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出版。
    8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时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
    84.周保巍:欧盟大国外交政策的起源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85.周永生:经济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86.朱成虎:十字路口:中亚走向何方,时事出版社2007年出版。
    87.朱立群:中国与国际体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出版。
    88.祝宝良:欧盟经济概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1.赫罗莫娃、葛新蓉:俄与欧盟关系中的能源因素,《西伯利亚研究》2002年第4期。
    2.阿布来提麦麦提、依马木阿吉艾比布拉:大国博弈: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安维华:试论中亚—里海地区石油的新时代——兼评海湾—中亚—东亚石油“大陆桥”设想,《西亚非洲》2009年第2期。
    4.奥列格鲁京、毕明:土库曼斯坦与俄罗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6期。
    5.柏锁柱、庞昌伟:俄东部天然气规划与东北亚能源安全与合作前景,《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第6期。
    6.柴利: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新发展,《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7.陈杰:能源博弈:欧盟和俄罗斯呈现微妙格局,《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第12期。
    8.陈乔之、林逢春:新世纪美国能源安全战略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11期。
    9.成键:俄罗斯天然气外交,《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
    10.程春华: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冲突的应对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1.丁颖、魏爽、朱济友:值得关注的伊朗天然气工业,《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7期。
    12.方奕贤:俄美中亚角力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地缘政治分析视角,《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3.房乐宪:欧盟能源新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其启示意义,《当代世界》2011年第1期。
    14.冯玉军:俄罗斯与中亚的能源外交,《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6期。
    15.冯玉军:纳布科管道:从构想走向现实,《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8期。
    16.傅吉江、郭美莲: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加工和化学工业,《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2期。
    17.高淑琴、贾庆国: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学说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2期。
    18.郭关玉、Xiudian Dai:浅析欧盟能源政策与中欧能源合作,《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
    19.郭海涛:中亚部分国家的能源战略及我国的应对方略,《经济纵横》2008年第5期。
    20.黄保林:大国对中亚地区的油气争夺及其影响,《国际展望》1998年第13期。
    21.黄河: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5期。
    22.黄佳音:处于东西能源走廊之中的土耳其,《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0期。
    23.贾文华、许海云:欧盟对俄能源战略述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24.蒋新卫: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25.靳会新:浅析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俄罗斯研究》2005年2期。
    26.寇忠:中亚油气资源出口新格局,《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第5期。
    27.李立凡:欧盟:新的中亚“战略玩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4期。
    28.李宁:试论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外交,《西伯利亚研究》2009年第1期。
    29.李倬、欧阳丹:中亚油气资源开发合作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新疆财经》2008年第5期。
    30.刘桂玲:俄罗斯对亚太地区能源政策的调整及特点,《亚非纵横》2009年第6期。
    31.刘华:中亚里海地区能源争夺新态势,《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10期。
    32.刘甲金、蒲开夫、孙新安:中亚油气资源与中亚油气市场,《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6期。
    33.刘建生、崔洪建:欧盟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与中欧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4期。
    34.刘增洁: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形势及政策分析,《国土资源情报》2006年第9期。
    35.罗晓云:俄美在里海的石油外交政策,《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l期。
    36.罗晓云:试论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6期。
    37.罗英杰: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合作——兼论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
    38.罗振兴: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美国研究》2005年第2期。
    39.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现状分析(2008—2009)——相互交织的大小“博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0.庞昌伟、柏锁柱:“纳布科”项目与美欧俄及里海新兴资源国能源博弈,《国际展望》2010年第2期。
    41.庞昌伟、张萌: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与欧俄能源博弈,《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3期。
    42.庞昌伟:俄乌天然气危机及对里海油气流向的影响,《国际论坛》2006年第3期。
    43.庞昌伟:里海油气管道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态势分析,《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44.钱学文:中国参与中亚里海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5期。
    45.潜旭明:美国对里海地区能源地缘战略及其走向——目标、战略、手段、展望,《美国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46.秦放鸣: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竞争的矛盾冲突及中国的战略选择,《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7.石岚:中国中亚能源通道与中国能源安全,《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10期。
    48.斯蒂芬赫德兰、李承红:危机中的俄罗斯:一个超级能源大国的终结,《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2期。
    49.孙景宇、刘文闻:后危机时期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能源外交刍议,《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3期。
    50.孙霞:中亚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与多边能源合作,《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51.孙晓青:当前欧盟对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
    52.孙永祥、张晶:近期中亚国家的油气出口潜力和制约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7期。
    53.孙永祥、张晶: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1期。
    54.孙永祥:土库曼斯坦与美国关系及其对我影响,《亚非纵横》2009年第2期。
    55.孙永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建议,《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7期。
    56.王高峰:“纳布科”管道复活?《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第4期。
    57.王郦久:中亚油气资源与开发综述,《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10期。
    58.王晓梅:中亚石油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6期。
    59.卫灵、刘强:中亚地区的能源争夺与中国能源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6期。
    60.吴福环、贾春阳:国际政治演变与里海油气开发,《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1期。
    61.夏景华:从里海油气开发纷争看管道铺设方案较量,《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第1期。
    62.徐晓天、叶天乐:满载恩怨的纳布科管道,《世界知识》2011年第8期。
    63.薛永生:论土耳其在欧盟能源安全中的战略作用,《理论月刊》2009年第7期。
    64.闫鸿毅、李世群:浅析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格局及其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8期。
    65.杨玲:新世纪俄罗斯里海地区能源外交述评,《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4期。
    66.杨诗源、杨兴礼:新世纪伊朗能源外交浅析,《西亚非洲》2006年第7期。
    67.杨中强、蔡娟: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8期。
    68.耶斯尔: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9.于庚申:冷战后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与中国能源战略的选择,《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70.余翔:欧洲,还会烧柴取暖吗?《世界知识》2009年第5期。
    71.岳小文、刘俊峰、王钦:里海地区油气资源与管道建设,《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第10期。
    72.曾向红:欧盟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解析——欧盟新中亚战略出台背景透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6期。
    73.张晶、孙永祥:里海地区国家近期油气出口潜力及大国的角逐,《亚非纵横》2005年第4期。
    74.张抗、周芳:世界天然气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机遇,《中外能源》2010年第11期。
    75.张抗:中亚地缘油气特点和中国的中亚发展战略,《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10期。
    76.张力:伊朗—南亚跨国能源通道:结局待定的博弈,《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
    77.张明霞、王以鹏、彦林:国际政治背景下的俄美中亚—里海地区能源博弈,《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2期。
    78.张宁: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现状,《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第5期。
    79.张胜平、陈文玓:核问题与伊朗“能源外交”,《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19期。
    80.张新花、何伦志:中亚能源合作博弈及中国对策分析,《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7期。
    81.张新花: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及对策分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82.张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及中国的能源安全——地缘政治视角的分析,《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6期。
    83.张友国:论析中亚的战略资源价值及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以国际政治的视角,《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84.赵常庆:中亚油气工业与中国发展对外合作,《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年第5期。
    85.赵飞:俄美在中亚能源领域的博弈及对中国的影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6.赵华:欧盟寻求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中国石化》2009年第8期。
    87.赵龙庚:里海问题与大国角逐,《亚非纵横》2007年第3期。
    88.赵旭、赵文丽:俄乌“斗气”欧盟“受气”何时“和气”——由俄乌天然气价格之争看全球能源博弈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选择,《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年第2期。
    89.周秋君:浅析俄罗斯天然气产销战略与对欧合作,《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90.朱起煌:中亚油气地缘政治新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石油经济》2002第11期。
    1.[美]约书亚库塞拉,孙西辉编译:里海成为各国新的能源争夺地,《社会科学报》2012-08-16。
    2.阿塔纳斯乔基耶夫,白晶编译:保加利亚:绕不开天然气的国家,《中国能源报》2010-03-22。
    3.艾利尔科恩,刘洋编译:油气问题让俄罗斯、欧盟很纠结,《中国能源报》2011-03-14。
    4.白晶:法国拥抱南溪欧盟自乱阵脚,《中国能源报》2009-09-21。
    5.白晶:兄弟反目: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能源之殇,《中国能源报》2009-10-26。
    6.鲍杰:保俄能源纠纷尘埃落定,《人民日报》2006-12-20。
    7.陈小三:中亚天然气之争暗流涌动,《国际商报》2006-12-28。
    8.陈志新、廖政军:土阿巴印四国合建天然气管道,《中国石化报》2010-12-24。
    9.程星原:欧盟力争能源供应多元化,《中国石油报》2004-03-23。
    10.丹尼尔格雷尔伯,李慧编译:纳布科项目重在市场而非政治,《中国能源报》2012-01-09。
    11.邓克堂:俄罗斯与保加利亚加强能源合作,《经济日报》2008-01-24。
    12.高伟东:匈牙利天然气项目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日报》2007-12-20。
    13.管克江、张晓东:“北溪”管道开通擦亮俄欧关系,《人民日报》2011-11-11。
    14.郭立杰:中土天然气合作进入实质性工程建设阶段,《中国石油报》2008-06-30。
    15.韩显阳:“南溪”与“纳布科”之争的背后,《光明日报》2009-07-22。
    16.亨宁格罗伊斯登、刘洋编译:土耳其有望成为区域能源中心,《中国能源报》2012-07-16。
    17.宏子木:俄罗斯釜底抽薪纳布科前景黯淡,《中国石化报》2008-02-14。
    18.华新:欧盟出台35亿欧元能源投资计划,《中国石化报》2009-02-12。
    19.加路福特、于欢编译:伊朗能源地位悄然提高,《中国能源报》2011-04-25。
    20.江建国:德俄天然气工程惹诸国不快,《人民日报》2005-12-14。
    21.李慧:TAPI管道项目迈出重要一步,《中国能源报》2012-04-30。
    22.李慧: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能否成欧盟救星?《中国能源报》2011-12-05。
    23.李力:欧盟反思能源安全:供应途径寻求多元化,《第一财经日报》2006-01-05。
    24.李玉东:土耳其积极打造国际能源运输通道,《光明日报》2006-03-23。
    25.李玉东:土耳其加紧能源外交,《光明日报》2000-04-03。
    26.厉华:土库曼斯坦成天然气外交战场,《中国石化报》2009-10-22。
    27.梁强:明争油气资源暗藏政治杀机,《财经时报》2006-09-04。
    28.刘逆之:中亚油气引来大国“竞折腰”,《世界报》》2011-02-02。
    29.刘乾: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中国攻略,《财经时报》2007-05-21。
    30.马剑、赵青:俄表示愿与欧盟进行能源对话,《人民日报》2007-01-23。
    31.马修赫伯特,王晓苏编译:欧盟不应忽视阿塞拜疆的野心,《中国能源报》2012-05-28。
    32.木子:欧盟气源多样化或将变成现实,《中国石化报》2008-05-29。
    33.戚燕凌、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中国石化报》2007-06-28。
    34.任瑞恩:纳布科天然气管道供气国将于年内签约,《中国石化报》2010-07-16。
    35.飒扬:中亚天然气不是欧盟的不老泉,《中国石化报》2009-02-19。
    36.尚军:欧盟未来10年从五方面确保能源供应,《经济参考报》2010-11-11。
    37.尚军:欧盟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能源协议,《中国矿业报》2006-12-07。
    38.宋飞: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景令人堪忧,《中国电力报》2011-03-19。
    39.宋国城:欧盟将减少对俄天然气依赖,《人民日报》2006-06-28。
    40.宋婕:能源将欧盟同俄罗斯紧紧相连,《中国石化报》2005-01-27。
    41.孙健:欧盟:制定新规则开辟新气源,《经济日报》2009-07-22。
    42.孙力: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促发展,《人民日报》2003-04-15。
    43.孙闻:欧盟:出台“能源路线图”,《记者经济参考报》2012-05-24。
    44.孙永祥:欧美俄对阿油气争夺不断中国“试水”,《中国经济导报》2010-05-22。
    45.谭武军:俄罗斯—伊朗签署能源合作路线图,《人民日报》2010-07-15。
    46.田帆:能源安全:欧盟外交政策重要目标,《中国石化报》2006-06-22。
    47.田帆:欧盟以多元外交解能源之忧,《中国石化报》2006-09-28。
    48.田竹山:俄欧吹响能源战争号角,《财经时报》2006-07-03。
    49.佟刚:纳布科天然气管线盼来“绿灯”,《中国石化报》2009-08-06。
    50.童春晖:土耳其能源项目需要千亿美元投资,《中国煤炭报》2006-10-30。
    51.王海霞:俄总统为天然气再访土库曼斯坦,《中国能源报》2009-12-28。
    52.王海霞:欧盟为何对“俄气”展开反垄断调查,《中国能源报》2012-09-17。
    53.王海运:俄乌“斗气”:久拖不利,妥协也难,《人民日报》2009-01-09。
    54.王怀成:欧盟加强与中亚能源合作关系,《光明日报》2007-07-02。
    55.王林:哈萨克斯坦成能源投资安全国度,《中国能源报》2012-02-27。
    56.王蒙:保加利亚与匈牙利合建输气网络,《中国石化报》2011-09-16。
    57.王晓苏:土耳其与欧盟四国签署纳布科协议,《中国能源报》2009-07-20。
    58.谢栋风、童炳强:欧盟—俄罗斯峰会在能源合作等方面取得进展,《人民日报》2007-10-29。
    59.徐惠喜:土耳其与俄罗斯拓展能源合作,《经济日报》2009-08-22。
    60.杨东:俄美角力土库曼斯坦土寻求输气多样化,《中国能源报》2009-05-04。
    61.杨晓静、徐珊珊:“南部走廊”能否重绘欧盟能源版图,《中国石化报》2009-06-04。
    62.于欢:纳布科:一场静悄悄的能源战争,《中国能源报》2009-09-14。
    63.臧文茜:顾盼中俄土库曼斯坦巧打“天然气牌”,《第一财经日报》2007-02-27。
    64.詹姆斯坎特,李慧编译:欧洲天然气供应:气源才是硬道理,《中国能源报》2011-06-20。
    65.张东辉:欧盟确定能源安全新战略,《中国石化报》2010-09-10。
    66.张光政、张宁:俄欧角力新一轮能源争夺战,《人民日报》2010-01-13。
    67.张立岩、冯辉:深化天然气合作,加快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中国石油报》2012-09-26。
    68.张琪:土耳其油气市场遇考验,《中国能源报》2012-10-15。
    69.张兴慧:纳布科协议签了,欧盟依然气不壮,《中国青年报》2009-07-15。
    70.赵琳琳:利益之争:聚焦能源博弈,《中国石化报》2012-10-12。
    71.郑金发、王秀琼:土耳其等六国签署纳布科输气管道项目支持协议,《中国煤炭报》2011-06-13。
    72.郑金发:伊朗建新管线为土耳其输气,《中国石化报》2008-01-24。
    73.周飙:纳布科的纷争与得失,《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7-16。
    1. Angeliki N. Menegaki: Bourgas–Alexandroupolis oil pipeline: will matching institutional andregulatory contexts lead to an effective bargaining and eventual consensus? Energy Policy39(2011).
    2. Caroline Dieckoner: Simulating Security of Supply Effects of the Nabucco and South StreamProject for the European Natural Gas Market, The Energy Journal33(2012).
    3. Dejan Brkic: Serbian gas sector in the spotlight of oil and gas agreement with Russia, EnergyPolicy37(2009).
    4. Dominique Finona, Catherine Locatellib: Russian and European gas interdependence: Couldcontractual trade channel geopolitics? Energy Policy36(2008).
    5. Eirik Lund Sagen, Marina Tsygankova: Russian natural gas exports--Will Russian gas pricereforms improve the European security of supply? Energy Policy36(2008).
    6. Feller, Gordon: End Result Is That EU And Russia Need Each Other In Terms Of Natural Gas,Pipeline&Gas Journal, Vol.234,11(2007).
    7. Ilhan Oguz Akdemir: Global energy circulation, Turkey'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petropolitic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9(2011).
    8. Karen Smith Stegen: Deconstructing the “energy weapon”: Russia’s threat to Europeans casestudy, Energy Policy39(2011).
    9. Madjid Tavana, Mohsen Pirdashti, Dennis T. Kennedy, Jean-Pierre Belaud, Majid Behzadian:A hybrid Delphi-SWOT paradigm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 strategic planning in Caspian Seabasin, Energy Policy40(2012).
    10. Marco Giuli: Georgia and the Systemic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aucasian Review of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3(3)-Summer(2009).
    11. Marco Giuli: Nabucco Pipeline and the Turkmenistan Conundrum,Caucasian Review of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2(3)-Summer(2008).
    12. Marina Tsygankova: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scenarios for the Gazprom monopoly ofRussian gas exports, Energy Economics34(2012).
    13. Mark Rowley: Prospects For Nabucco Pipeline Appear Anything But Bright, Pipeline&GasJournal,0032-0188Vol.235,1(2008).
    14. Mark Rowley: The Nabucco Pipeline Project--Gas Bridge To Europe? Pipeline&GasJournal,0032-0188Vol.236,9(2009).
    15. Matthias Pickl, Franz Wirl: Auction design for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Thecase of Nabucco and its open season, Energy Policy39(2011).
    16. Mert Bilgin: Scenarios on European energy security: Outcomes of natural gas strategy in2020, Futures43(2011).
    17. Mert Bilgin: Geopolitics of European natural gas demand: Supplies from Russia, Caspian andthe Middle East, Energy Policy37(2009).
    18. S. Mohsin Hashim: Power-loss or power-transition? Assessing the limits of using the energysector in reviving Russia’s geopolitical stature,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43(2010).
    19. aban Karda: Turkey-Russia energy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Winter12(2011).
    20. Stefan Lochner, Caroline Dieckhoner: Civil unrest in North Africa--Risks for natural gassupply? Energy Policy45(2012).
    21. Thijs Jansen, ArievanLier, Arjenvan Witteloostuijn, Tim Boonvon Ochsse: A modifiedCournot model of the natural gas market in the European Union: Mixed-motivesde legationin a politicized environment, Energy Policy41(2012).
    22. Thrassy Marketos: Eastern Caspian Sea Energy Geopolitics: A Litmus Test for theU.S.-Russia-China Struggle for the Geostrategic Control of Eurasia, Caucasian Review of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3(1)-Winter(2009).
    23. Uwe Remme, Markus Blesl, Ulrich Fahl: Future European gas supply in the resource triangle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ern Africa, Energy Policy36(2008).
    24. Vladimer Papava&Michael Tokmazishvili: Russian Energy Politics and the EU: HOW toChange the Paradigm,Caucasi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4(2)-Spring(2010).
    25. Volkan. Ediger and Itir Bagdadi: Turkey-Russia Energy Relations: Same Old Story, NewActors, Insight Turkey Vol.12/No.3(2010).
    26. Yuri Yegorov, Franz Wirl: Gas transportation, geopolitics and future market structure, Futures43(2011).
    1. http://en.wikipedia.org/
    2. http://europa.eu/
    3. http://ir.mol.hu/en/
    4. http://www.bmwfj.gv.at/
    5. http://www.botas.gov.tr/
    6. http://www.bp.com/
    7. http://www.consilium.europa.eu/
    8. http://www.euractiv.com/
    9. http://www.gulfoilandgas.com/
    10. http://www.inogate.org/
    11. http://www.jamestown.org/
    12. http://www.mofcom.gov.cn/
    13. http://www.nabucco-pipeline.com/
    14. http://www.news.az/
    15. http://www.omv.com/
    16. http://www.reuters.com/
    17. http://www.traceca-org.org/
    18. http://www.transgaz.ro/en/
    19. http://www.turkishpress.com/
    20.俄新网,http://rusnews.cn/
    21.国际燃气网,http://gas.in-en.com/
    22.国际石油网,http://oil.in-en.com/
    23.国际在线网,http://gb.cri.cn/
    24.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5.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26.中俄交流网,http://www.zejl.com/
    27.中国管道商务网,http://www.chinapipe.net/
    28.中国化工信息网,http://www.cheminfo.gov.cn/
    29.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
    30.中国石化新闻网,http://www.sinopecnews.com.cn/
    31.中国石油新闻中心,http://news.cnpc.com.cn/
    32.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http://www.mofcom.gov.cn/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