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竞业禁止制度产生已有数百年,然而至今在诸多竞业禁止的重要问题上仍分歧不断。我国大陆地区的竞业禁止制度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拙文从竞业禁止的多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借鉴域外法的先进理论和立法经验对我国竞业禁止的立法和实践进行完善,实现单位、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和谐统一,保障正当竞争,遏制无序倾轧,促进人尽其用和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如下:一是竞业禁止制度保护的法益是平等就业权、商业秘密权和公共利益。三者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竞业禁止的产生和发展,竞业禁止应当遵循基本人权优位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合理限制原则以及工具性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原则。二是竞业禁止制度正当性的理论有:经济学上的“代理成本理论”,法学上诚实信用原则和忠实义务理论,合理限制理论等。三是主张利用契约控制来保障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性。四是提出了完善中国大陆地区竞业禁止立法和实践的具体措施和路径,即其一,强化对约定竞业禁止的规制;其二,统一经济补偿金的立法规定;其三,注重法定竞业禁止的统一关联性规定;其四,在民事程序上适当引入禁令制度;最后完善刑法上对严重违反竞业禁止之行为的刑事调控的措施。
The non-compete system has a history of hundreds of years, but there still aremany difference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non-compete system on the continuous.Compared the system of non-competition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re exists an obvious gap on Mainland China. This thesis makes a thorough and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non-compete. Reference theadvanced theories and legislation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w,so that we can perfect ourown non-compete system,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among unified implementationunit, individual and public interests, protect the legitimate competition, curb disorderlystrife, promote people try their best,and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ed sound andfast. The main academic viewpoints of the article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legal non-compete system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equal employment right, right ofcommercial secret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 contradiction and the conflict of the threeled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on-competition. Non-competition shallfollow the basic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interests, theprinciple of reasonable limits,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principle ofunity. The second one is the justification theory of prohibition of business strife system:the economics of "agency cost theory", the law on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and the theory of duty of loyalty, the reasonable limit theory and so on. The third is thatadvocate the use of contractual control to en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on-competeagreement. The fourth is to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and ways to improveprohibition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n mainland of China, that are: first,strengthen theregulation of prohibition of business strife; second, legislation unified economiccompensation; third, make emphasis on the unity of the legal prohibition of businessstrife; fourth, introduce injunction system into civil procedure appropriate; finally,perfect the measures of serious violations of the behavior of non-compete in criminallaw.
引文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之内容提要.
    ①Sampsa Samila and Olav Sorensen. Non-compete Covenants: Incentives to Innovate or Impediments to Growth [J].1\Druid Working Paper No.10-02. November15,2009.
    ②同注1
    ③Matt Marx. Deborah Strumsky. Lee Fleming. mobility, Skills, and the Michigan Noncompete Experiment [J].January18,2008.
    ④John. reha. the Law of Trade Secret and Covenants Not to Compete In Colorado–Part Two [J]. the ColoradoLawyer May2001vol30. No.5.
    ⑤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制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65页。
    ⑥Volker Büter we. Aufsatz Wettbewerbsverbote vor und w hrend der Insolvenz-ein Kurzüberblick [J].GWR2009,288-291.
    ⑦Paul-Henri Antonmattei Les clauses du contrat de travail-Non-concurrence, dédéit-formation, Rémunérationvariable, Mobilité, rupture[M] droit vivant,17/09/2009
    ⑧北村雅史著.取缔役.竞业避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版第145页.
    ⑨台湾高等法院民事判决2004年度劳上字第75号
    ⑩黄来纪.董事禁止竞业义务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11刘俊海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12严领蓉.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规则探讨[D].四川大学,2004第3页。
    13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上采纳了“竞业限制”一词。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7页。
    ②同注1
    ③Wendis Lazar.Employment Agreements and CrossBorder Employment-Confidentiality,Trades secret,and OtherRestrictive Covenants in a Global Economy[J]24Labor Lawyer195(2008)
    ④王贵军.当前竞业限制协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第2期第55页。
    ⑤桂菊平.竞业禁止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1第期第32页。
    ⑥汪传才.完善法定竞业禁止立法的思考[J].华侨人才报,2007底期第36页。
    ①冯彦君,王佳慧.我国劳动法中应设立竞业禁止条款——兼谈弥补我国《劳动法》第22条的立法缺失[J].吉林大学学报.2002第6期第105页。
    ②刘清波.民法问题研究[M].三联出版社,1996年第316页。
    ③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④刘玉娇.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第2-3页
    ⑤郑玉波.论竞业禁止[G]//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民商法问题研究[M]:2.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第171—172页。
    ⑥刘清波.民法问题研究[M].三联出版社,1996年第316页
    ①王保树、崔勤之著.中国公司法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②[日]藤本英雄等.法律学小辞典[M].有斐阁,1979:698.转引自:徐显明.制度性人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1999年。第45页.
    ③徐开墅.民商法辞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1页.
    ①李伟民.法学辞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9页.
    ②中华法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华法学大辞典[M].中国检察院出版社,2003年第305页.
    ③龙卫球.民法总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④龙卫球.民法总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27-128页.
    ①滕晓春.营业转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第106页.
    ②滕晓春.营业转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第108页.
    ③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第4页.
    ④滕晓春.营业转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第107页.
    ①曾勝珍.营业秘密法[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101页.
    ②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第5页.
    ③曾勝珍.营业秘密法[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102页.
    ①梁慧星教授曾指出“意思自治并非不受限制,国家出于对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需要,有必要制定特别法对意思自治进行予以适当限制”,参见梁慧星.生活在民法中[M].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①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不得兼任其他经济组织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不得参与其他经济组织对本公司的商业竞争。
    ①吴日焕译.韩国商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9年8月第10-11页.
    ①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澳门商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②张明安著.商法总则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页.
    ③滕晓春.营业转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第107页.
    ④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5月第156页.
    ①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93页.
    ②谢铭洋。营业秘密侵害之类型观察与责任分析[J]。资讯法务透析.1992年8月号,第46页.
    ③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93页.
    ①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①张晓军.论竞业禁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第一期第99页.
    ②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17页.
    ③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第1页.
    ①王瑞.民商法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J].河北法学,2012年第6期第99页.
    ②张珊珊.中国古代契约主体资格的限制及其文化分析[J].河北法学.2010年第10期第87页.
    ③霍存福.中国古代契约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敬畏契约、尊重契约与对契约的制度性安排之理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57页.
    ④陈顾远.儒家法学义务观[A]陈顾远法律论文集.上册[C]台北联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第180页.
    ⑤王瑞.民商法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J].河北法学,2012年第6期第104页.
    ⑥王瑞.民商法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J].河北法学,2012年第6期第105页.
    ⑦陈敬刚.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建构及其互动之思考[J].2000年第4期第15页.
    ①王瑞.民商法在中国古代法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J].河北法学,2012年第6期第104页.
    ②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65页.但笔者并不赞成这种说法,这种规定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区垄断经营的写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竞业禁止.
    ③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67页.
    ④同注②.
    ①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65页.
    ②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101页.
    ③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100页.
    ④《上海县为乌木公所重整旧规谕示示碑》(光绪十八年七月),彭泽益选编:《明清工商行业碑文集粹》第62页.
    ⑤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102页.
    ①孙丽娟.清朝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5月第66页.
    ②《典业公所公议章程十则碑》(光绪三十年十二月立石),彭泽益选编:《清代工商行业碑文集粹》第89页.
    ③《丝线店条规(省城)》(宜统元年七月察请立案),彭泽益主编:《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第256页.
    ④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58页.
    ⑤同注②.
    ⑥同注②.
    ①林国全.董事竞业禁止规范之研究[J].月旦法学杂志第159期2008年8月第220-234页.
    ①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68页.
    ②同注①.
    ③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97页.第204页.第357-358页.
    ④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05页.
    ①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68页.
    ②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68页.
    ③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03页.
    ④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05页.
    ⑤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04页.
    ①黎建飞.从雇佣契约到劳动契约的法理和制度变迁[J].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第107页.
    ②孙月蓉.中外竞业禁止制度比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56页.
    ③Matt Marx. Deborah Strumsky. Lee Fleming. mobility, Skills, and the Michigan Noncompete Experiment [J].January18,2008,P4.
    ③Matt Marx. Deborah Strumsky. Lee Fleming. mobility, Skills, and the Michigan Noncompete Experiment [J].January18,2008.P5
    ②Matt Marx. Lee Fleming. Regional Disadvantage?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Brain Drain [J].march8,2011.
    ③同注①.
    ①Matt Marx. Lee Fleming. Regional Disadvantage?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Brain Drain [J].march8,2011.
    ①Matt Marx. Lee Fleming. Regional Disadvantage?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Brain Drain [J].march8,2011.
    ①北村雅史著.取缔役.竞业避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版第1页.
    ②同注①
    ③北村雅史著.取缔役.竞业避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版第1页.
    ①北村雅史著.取缔役.竞业避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版第2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8页.
    ①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第6页.
    ②新京报。2011年4月30日B04评论周刊观察.
    ①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第6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4月第22页.
    ②张维迎.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及最新发展[J].经济研究1994年第11期.
    ③史尚宽.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第40页.
    ①范进学.法律与道德—社会秩序的规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93-94页.
    ②范进学法律与道德—社会秩序的规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78页.
    ③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①熊琦.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1页.
    ②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③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①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第69页.
    ①张文显,李步云.法理学论丛[M]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394页.
    ①Arrow.K.J: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Yae University Press,1963,p.59.
    ②[英]斯密著,郭大力等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6页.
    ③[英]史蒂文·卢克斯著.个人主义[M].闫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④张千帆.公共利益是什么[J].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
    ⑤余少祥.弱者的正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1年11月第1版第154页.
    ⑥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M].(上).三民书局,1997年第156页.
    ⑦范进学.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和概念诠释[J].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
    ⑧余少祥.弱者的正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156页.
    ①经济广角,《参考消息》,2012年4月13日第4版.
    ②Matt Marx. Lee Fleming.Regional Disadvantage of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Brain Drain,March8,2011
    ③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42-43页.
    ④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5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35页.
    ①参考我国台湾地区《营业秘密法》第2条(1996年1月19日生效).
    ②参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1993年)。
    ①鲍宗豪.知识与权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1页.
    ②邓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47页.
    ③[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林毅夫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49页.
    ④朱文雁.判例在处理隐形法律规范冲突中的功能初探[J].工会论坛.2010年第6期..
    ⑤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192-201页.
    ①苏超虎、王建领.商业秘密保护案例分析[M].山西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①参见《管子·七臣七主》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69页.
    ①[英]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64页.
    ①吴登楼.审理竞业禁止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J].人民司法.2001年第10期.
    ②朱军.未约定经济补偿对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影响[J].华东政府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77-83页.
    ③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①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②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③同上注.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①分析と勧告について、上級執行役員とは、会社の最高業務執行役員(CEO)、最高運営役員(COO)、最高財務役員(CFO)、最高法務役員、最高会計役員、取締役会会長、社長、財務担当役員(treasure)、および総務担当役員(secretary)、ならびに主要な事業部門の担当者であるかもしくは会社の主要な政策決定の職務を遂行する副社長または副会長であるもの、と定義されている。アメリカでは、とりわけ大規模公開会社において、取締役会は主要な経営政策を承認し業務執行の監視を行う役割を担い、日常の会社経営は、役員が行うという構造が一般化している。取締役と役員は兼任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が、一部の主要な上級執行役員を除いて、役員は取締役を牽引しない例が多い。託員も取締役と同じく、会社、株主に対して信認義務者としての注意義務および忠実義務を負う.
    ②See Bryan A.Garner,(editor-in-chief),Black Law Dictionary(6th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9
    ②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173页.
    ③冯果:“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探究[J]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③侯怀霞.“禁止篡夺公司机会原则”司法适用研究[J].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
    ①冯果:“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探究[J].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②蒋学跃.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第75页.
    ①[美]理查得,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译.中国大西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519页.
    ②刘永光.论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第24页.
    ③王洪亮.物上请求权的功能与理论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05页.
    ②宋鱼水.一起劳动者与竞业禁止的案例分析[J],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412/13.[2004—12—13].
    ③纪晓昕.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J].载郑成思:《知识产权文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页.
    ①詹森林.竞业禁止及保密条款契约实务[M].国立台湾大学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编印,2007年版..第70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89-290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96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97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297-298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11-112页.
    ②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13页.
    ②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20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④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第594页.
    ⑤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13页
    ⑥龙卫球.民法总论[M].(第二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①詹森林.竞业禁止及保密条款契约实务[M].国立台湾大学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编印,2007年版.第71页.
    ②詹森林.竞业禁止及保密条款契约实务[M]国立台湾大学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编印,2007年版.第72页.
    ①唐海滨.美国是如何保护商业秘密的[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②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7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15页.
    ②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97页.
    ③where a fiduciary competes with his corporation in breach of his fiduciary duties, the corporation is entitled todamages to itself or Profits realized by the fiduciary and may be able to attach a constructive trust to any propertyacquired by the fiduciary,Harry G.Henn,Law of Corporations,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77,P46o.
    ④曹顺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度博士论文.第112页.
    ①北村雅史著:取缔役、竞业避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版.第145一146页.
    ②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5页.
    ①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6页.
    ①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08页.
    ①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11页.
    ①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第113页.
    ②林国全.董事竞业禁止规范之研究[J]月旦法学杂志.2008年第159期.
    ③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22页
    ④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度博士论文.第122页.
    ⑤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
    ①卢力:审理竞业限制纠纷的若干问题思考[J]法律适用》.2012年第3期.
    ④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125页.
    ①邓多文.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刑法调控机制的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08年9月.
    ①邓多文.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刑法调控机制的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08年9月.
    ①社论.醉驾依法“入刑”才有威慑力[J].新京报.2012年5月3日A02版.
    ②王牧.犯罪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85页.
    ③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61页.
    ④金邦贵译.法国商事公司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874页.
    ⑤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66页.
    ①社论.醉驾依法“入刑”才有威慑力[J].新京报.2012年5月3日A02版.
    ②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126页.
    ①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643页.
    ②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644页.
    ③大村敦志.近30年来日本的民法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2012年第8期.
    ④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36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40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44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52页.
    ①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4页
    ②Keisen.What’s Justice,Law and Politics in the Mirror of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57,p.1-24.
    ①[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3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3页.
    ③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3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5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105页.
    ③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89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7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7—8页.
    ⑤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4页.
    ⑥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8页.
    ①Rawls.The Basic Structure as Subject,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Vol.14,No.2Ap.1977.p.159.
    ②Rawls.A Theory of Justice.Harward Univeisity Press.1999.p.4
    ③Rawls.A Theory of Justice.Harward Univeisity Press,1999.p.4
    ①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73页.
    ②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06页.
    ③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06页.
    ①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21-122页.
    ②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23-124页.
    ③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27-128页.
    ④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①徐清飞.求索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发展探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164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86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86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88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1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3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3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4-95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4页.
    ④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4页.
    ⑤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5页.
    ⑥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97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06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08页.
    ①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M].国家行政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②ABC v.Wolf案,N.E.2d363,368(N.Y.1981),转引自:刘梅君.竞业限制条款争议浅谈:背景、发展与问题[J].万国法律2003年第5期第131页.
    ①陈金泉.论离职后竞业禁止契约[EB/OL].[2010—4—14].http://www.kcchen.com.tw/law/law01new2004.9.7.htm.
    ②张玮玲.契约后竞业限制与营业秘密保护之关系[D].台大法律研究所.1992年第80页.
    ①徐玉玲.营业秘密的保护[M].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第146页.
    ②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9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09页.
    ①徐阳.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第79页.
    ②马特.从意思自治到人格保护[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2期第116-117页.
    ①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2年第5期第91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25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26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29页.
    ①陈国柱译.意大利民法典[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31页.
    ②徐玉玲.营业秘密的保护[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150—151页.
    ③如《德国商法典》第74条规定:竞业禁止期间,雇主应当给付雇员最后年报酬的一半以上,作为竞业禁止给雇员造成损害的补偿,否则竞业禁止合同无效。《意大利民法典》、《比利时雇佣合同法》等也都明文规定须约定补偿金,否则协议无效.
    ④朱军.未约定经济补偿对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学2012年第4期.
    ①朱军.未约定经济补偿对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学2012年第4期.
    ②朱军.未约定经济补偿对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学2012年第4期.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44页.
    ①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1
    ②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3
    ③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4.
    ①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8.
    ②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9.
    ①See Non-compete clauses in employment contracts within the broadcast industry, Hearing on S.B.0555Before S.Commerce&Env’t Comm.,91st Gen. Assemb. Reg. Sess.(Mo.2001)
    ②Marlo Brawer. SWITCHING STATIONS: THE BATTLE OVER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THE BROADCASTINGINDUSTRY as published in the Summer2002issue of the 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Law Review.p24.
    ①252. Bennett v. Storz Broadcasting Co.,134N.W.2d892,899(Minn1965).
    ①London&Mashonaland Exploration Co. v. New Mashonaland Exploration Co.事件では、X会社の取締役Aはが同社のライバル会社であるY会社の取締役となったことについて、X会社が、AがY会社の取締役であるとY会社が公表することおよびAがY会社の取締役としてこうどうすることの差止め等を認めた事例で、裁判所「定款その他の契約に別段の定めがない以上、取締役は、同種の営業を行う他の会社の取締役となることを禁止されない」と判示した。この判決は取締役の兼任が禁止されないとするにとどまるが、Bell v. Lever Brothers. Ltd.事件では、ヵ医者の取締役会会長および副会長の地位にあったY1Y2がX会社には秘密にしなが同社の扱う商品の投機取引を自己の計算で行い、その事実をYらの退職後に知ったヵ医者が、Yらに対し、事前に右違反事実を知っていれば支払う必要のなかった退職金の返還等を求めた事例において、Blancsburgh卿は、London&Mashonaland Exploration Co.判决のルールを確認した上で、取締役がライバル会社のために競業を尾超えるのであれば、取締役自身のたに競業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るのは当然であると判示した.北村雅史.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第65页.
    ①株式法88条のこの部分は、会社が損害を被る可能性の除去を目的とした一般予防的規則である典で、会社の財産、情報等の利用があったり直ちに会社に損害を発生させるような太陽でお壊れた競業のみを個別事後処理的に規制するアメリカ等の立場と異なっている.北村雅史.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第67页.
    ①一方、形式的に「会社の営業の部類に属する取引」に該当する行為が実質歴に破壊社の利益を侵害しない場合や会社の営業の一環として行われる場合(子会社に親会社取締役を代表取締役として屁験する場合等)もあるので、競業取引の禁止は重要事実の開示に基づく取締役会の承認によって解除される。北村雅史.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M].有斐阁.2000年第69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57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62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63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第168-172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第173和178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84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85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86-187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191-192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200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201页.
    ③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203页.
    ④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第204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第205页.
    ②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207-208页.
    ①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第209-210页
    ①单海玲.离职雇员的商业秘密管制[J].知识产权.2007年第4期.
    ①高静.竞业禁止协议的权利及救济[J].人民司法.2007年第15期.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法发[2008]11号).
    ①李佳勋.两岸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法律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②参见本文第一部分对支持、部分支持、不支持原告的图表.
    ③单海玲.离职雇员的商业秘密管制[J].知识产权.2007年第4期.
    ①高静.竞业禁止协议的权利及救济[J].人民司法.2007年第15期.
    ②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5)海民初字第5106号,审判长宋鱼水
    ③李佳勋.两岸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法律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①高静.竞业禁止协议的权利及救济[J].人民司法.2007年第15期.
    ②参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当前知识产权几类案件审判热点》,《人民法院报》2007年12月4日.
    ③参见朱建新等《竞业禁止义务产生及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判断》第71-73页《法律适用》2003年第10期.
    ①世界知识产权国际局《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条文及注释》第608条,转引自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第178-179页,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②王勤秀、甄树宁.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月.
    ③高静.竞业禁止协议的权利及救济[J].人民司法.2007年第15期.
    ①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第11页,(2007)海民初字第11365号,2007年11月26日,审判长卢正新.
    ②杨立新、蔡颖雯.论违反竞业禁止的侵权行为[J].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
    ③王勤秀、甄树宁.劳动关系中的商业秘密保护[J].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12月.
    ①胡良荣《竞业禁止合同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益平衡》第181-182页,《企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①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第11页,(2007)海民初字11365号,2007年11月26日,审判长卢正新.
    ①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7)海民初字第17465号》第13-15页,2007年9月20日,审判长宋鱼水.
    ①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2)海民初字第6331号》第11页,2002年8月26日,审判长宋鱼水
    ②参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办案手册》2008年第9册第119-120页.
    ①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5)海民初字第5598号》第5页,2005年7月12日,审判长马秀荣.
    ①邱本.法学应是一门最讲理的学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年第4期.
    ①曾霞.试论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完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年7月第28卷第一期.
    ②曾霞.试论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完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年7月第28卷第一期.
    ①翟业虎.论竞业禁止[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9期
    ①曾霞.试论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完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年7月第28卷第一期
    ①彭学龙.不可避免披露原则[J]知识产权.2003年第6期.
    ②社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表述[J]财经.2012年第25期.
    ①陈兴良.新刑法之罪名分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②陈兴良.新刑法之罪名分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1][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奥]欧根.埃利希.法社会学原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德]W杜茨.劳动法[M].张国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德]迪特尔施瓦布.民法导论[M].郑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M].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德]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
    [10][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
    [1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2][美]LYDIA MORRIS.权利的社会学思考[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9.
    [12][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M].王奔洲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3][美]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4][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5][美]戴维.达德利.菲尔德.纽约州民法典草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16][美]杰佛理. L.哈里森.法与经济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7][美]罗伯特. W.汉米尔顿.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8][美]迈克尔D贝勒斯.程序正义——向个人的分配[M].邓海平,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M].雷喜宁,潘勤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0][美]欧文.白璧德.性格与文化论东方与西方[M].孙宜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1][美]塞缪尔. 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22][美]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王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
    [2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4][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M].林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5][日]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M].王志安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6][日]末永敏和.现代日本公司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7][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28][日]浅井清信.日本劳动法原理[M].东京:有斐阁,1987.
    [29][日]日本劳动省劳动基准局.解释通览劳动基准法[M].东京:综合劳动研究所,1986.
    [30][日]松岗三郎.劳动法——权利的历史和理论[M].东京:弘文堂,1994.
    [31][日]西村健一郎等.劳动法讲义之三:劳动法[M].东京:有斐阁,1993.
    [32][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M].王闯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33][日]有泉亨.劳动基准法[M].东京:有斐阁,1983.
    [34][英]埃万.麦肯雅克.契约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5][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M].郑一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6][英]蒂娜.哈特等.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7][英]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M].潘大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8][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9][英]洛克.政府论[M].北京:商务图书馆,1964.
    [40][英]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1][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2][英]斯蒂芬.贾奇.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3][英]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李双元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44]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5]常凯.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6]常凯.劳权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7]陈卫佐.德国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8]陈忠五.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保护客体[M].台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49]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0]戴永盛.商业秘密法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1]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强制[J].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2]邓正来.西方法律哲学文选,(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3]邓正来.西方法律哲学文选,(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4]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5]董保华.社会法原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6]杜景林.德国债法总则新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7]法国劳动法典[M].罗结珍,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58]樊纲.渐进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公司,2000.
    [59]范长军.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0]奜腾.智慧财产权新论[M].台北:新宝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10.
    [61]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2]顾功耘.公司法律评论2001年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3]顾功耘.公司法律评论2003年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4]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5]关怀.劳动法[M].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2001.
    [66]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7]黄道秀.俄罗斯联邦民法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8]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9]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0]姜颖.劳动合同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1]柯芳枝.公司法论[M].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
    [72]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73]孔祥俊.商业秘密法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74]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75]李炳安.劳动权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76]李建华,彭诚信.民法总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7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8]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79]林更盛.论契约控制[M].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
    [80]林晓云等.美国劳动雇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81]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82]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83]刘志鹏,黄程贯.劳动法裁判选集[M].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5.
    [84]刘志鹏.劳动法解读[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
    [85]刘志鹏.劳动法理论与判决研究[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0.
    [86]龙卫球.民法基础与超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7]龙文懋.知识产权法哲学初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8]吕荣海.劳动法法源及其适用关系之研究[M].台北:蔚理有限公司,2002.
    [89]吕世伦.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90]罗结珍.法国民法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1]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2]齐云.巴西新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93]邵建东.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4]邵建东等.中德法学论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5]施启扬.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96]史尚宽.劳动法原论[M].台北:正大印书馆,1934.
    [97]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98]史探径.劳动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99]舒国滢.法哲学沉思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0]台湾劳动法学会.劳动基准法释义[M].台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101]涂文.公司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02]王昌硕.劳动法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103]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04]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5]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06]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07]王益英,黎建飞.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8]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9]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1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1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2)[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1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3)[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1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7)[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1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8)[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15]王泽鉴.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16]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7]王志华.俄罗斯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18]吴日焕.韩国商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19]武步云.人本法学的哲学探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20]谢朝斌.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21]谢铭详.营业秘密法解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23]谢铭详等.营业秘密法解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24]谢晓尧.竞争秩序的道德解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25]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26]徐爱国等.英美侵权行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27]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28]徐亮.知识产权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29]徐士英等.竞争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0]徐卫东.商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31]许明月.劳动法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32]杨景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33]杨文瑞.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
    [134]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5]叶金强.公信力的法律构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6]游劝荣.公司法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137]曾胜珍.营业秘密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9.
    [138]詹森林.竞业禁止及保密条款契约实务[M].台北:经济部智慧财产局,2007.
    [139]张万洪等.法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40]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4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143]赵旭东.上市公司董事责任与处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44]郑尚元.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145]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146]郑玉波.民法概要[M].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
    [147]周伟.宪法权利和司法救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48]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9]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50]罗培新等.公司法的法律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1]蒋学跃.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1]安文斌.和谐社会竞业禁止制度的再思考[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蔡炳辉.董事离任义务探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常凯.论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2004,(12).
    [4]董文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J].当代法学,2008,(5).
    [5]徐朝贤.商业秘密权初探[J].现代法学,2000,(12).
    [6]陈春玲.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7]陈东.英国公司法上的董事“受信义务”[J].比较法研究,1998,(2).
    [8]陈刚.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
    [9]陈国奇.论董事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D].厦门:厦门大学,2006
    [10]陈海峰,米欣欣.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问题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8).
    [11]陈诺颖.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12]陈兴良.新刑法之罪名分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4).
    [13]陈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模式探讨[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7.
    [14]陈玉杰.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6).
    [15]成祈.论中国竞业禁止制度[D].天津:南开大学,2005.
    [16]程宗璋.浅谈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协议[J].民事法学,1999,(8).
    [17]崔明霞,彭学龙.商业秘密“不可披露”原则初探[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4).
    [18]戴晶.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19]单海玲.雇员离职后的竞业禁止[J].法学研究,2007,(3).
    [20]单海玲.离职雇员的商业秘密管制:竞业禁止和保密义务[J].知识产权,2007,(4).
    [21]单海玲.涉外劳动纠纷中竞业禁止协议准据法之研究[J].政法论坛,2006,(3).
    [22]邓多文.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刑法调控机制的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08,(9).
    [23]董保华.劳动合同的再认识[J].法学,2000,(5).
    [24]董保华.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J].法学,2007,(1).
    [25]方龙华.商业秘密竞业禁止若干问题研讨[J].法商研究,1996,(6).
    [26]方明.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设想[J].学海,2002,(4).
    [27]方明玉.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28]冯彦君.劳动权的多重意蕴[J].当代法学,2004,(3).
    [29]曾培芳,吴洁.竞业禁止与职工权益的保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0]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1).
    [31]冯彦君.正确认识竞业禁止制度[J].中国劳动,2005,(12).
    [32]冯彦君.正确认识竞业禁止制度[J].中国劳动,2005,(12).
    [33]桂菊平.竞业禁止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1,(1).
    [34]郭刊选.论董事竞业在司法中的认定[J].河南法学,2009,(1).
    [35]郭连恒.论后合同义务[J].前沿,2005,(7).
    [36]韩中节.论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审判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2009,(5).
    [37]侯玲玲,王全兴.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06,(1).
    [38]侯玲玲.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研究[J].法学,2006,(1).
    [39]侯小平.日本公司经营者监督制约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1997,(1).
    [40]侯小平.日本公司经营者监督制约制度介绍[J].体制改革,1997,(3).
    [41]胡鸿高.论雇员离职竞业禁止契约[D].上海:复旦大学,2004.
    [42]胡良荣,冯涛.全球视域: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审视[J].江苏大学学报,2009,(9).
    [43]张耕.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研究[J].河北法学,2003,(5).
    [44]胡良荣.论劳动权和商业秘密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江苏大学学报,2007,(11).
    [45]胡玉鸿,彭东.试论法律社会渊源的理论基础[J].中国法学,2001,(3).
    [46]黄武双.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的不可避免泄露规则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2007,(8).
    [47]王艳梅,郭欣.劳动关系契约化的法哲学探析[J].当代法学,2005,(1).
    [48]黄锡生,林玉成.论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2006,(12).
    [49]黄越钦.从劳工法探讨企业管理规章之性质[J].政大法律评论,1978,(17).
    [50]纪方.论董事离任义务及其立法完善[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51]纪晓昕.析美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竞业禁止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04,(1).
    [52]卡斯滕.施密特.德国商法改革法[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6).
    [53]黎建飞,丁广宇.竞业禁止规范研究-以英国法为比较视角[J].法学杂志,2006,(4).
    [54]雷兴虎.论公司的介入权[J].法学研究,1998,(4).
    [55]李继霞.竞业禁止限制的合理性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3,(3).
    [56]李佳勋.两岸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法律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57]李里.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58]李领臣.以公司法第149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6).
    [59]李晓明,辛军.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再研究[J].法学,2002,(6).
    [60]李孝平.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D].扬州:扬州大学,2008,(5).
    [61]李永明.竞业禁止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2,(5).
    [62]梁琴.离职竞业禁止合同效力判断[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
    [63]梁兴国.单位规章对法律实效之影响[J].政法论坛,2006,(5).
    [64]廖耘平.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J].当代法学,2002(11)
    [65]刘德祥.约定竞业禁止制度在司法审查中的适用[J].山东审判,2006,(6).
    [66]刘辉.论董事的忠实义务[D].合肥:安徽大学,2006.
    [67]刘继峰.论竞业禁止协议的滥用及制度完善[J].学术论坛,2009,(6).
    [68]刘儒铭,王大鹏.试论劳动关系中的竞业禁止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11).
    [69]刘小勇.营业转让与股东大会的决议[J].清华法学,2007,(7).
    [70]刘晓海.离职员工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对德国法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6,(2).
    [71]刘新辉.美国队董事会经营决策行为的法律规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4).
    [72]刘莜琳.国有企业改组上市中的竞业禁止和关联交易问题[J].法学家,1998,(4).
    [73]刘玉娇.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4]刘哲.监事的竞业禁止义务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
    [75]龙预.浅析英美法中的篡夺公司机会规制及对我国公司法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12).
    [76]吕大强.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77]吕健.论约定竞业禁止[J].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78]马新福,薛长礼.劳动权的法社会学论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79]马芸芸.离职竞业禁止的合理性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5).
    [80]孟祥凤.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1]宓明君,金一超.人才流动法律约束机制研究[J].现代法学,2008,(5).
    [82]彭学龙,竞业禁止与利益平衡[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83]彭学龙.竞业禁止与利益平衡[J].武汉大学学报,2006,(1).
    [84]江帆.商业秘密理论与立法探讨[J].现代法学,2004,(6).
    [85]扑燕鸿.初探竞业禁止合同[D].南宁:广西大学,2007.
    [86]秦国荣.劳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J].当代法学,2006,(3).
    [87]山下真弘.日本公司法上的营业转让与股东保护[J].民商法学,2009,(12).
    [88]盛建.约定竞业禁止的比较法分析[J].山东审判,2005,(2).
    [89]宋尚华.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之竞业禁止之比较分析[J].探索与争鸣,2009,(3).
    [90]孙月蓉.中外竞业禁止制度之比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5).91[]谈海圣.从内部规章制度立法现状看劳动者权益保护[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92]汤立峰.论竞业禁止的价值、缺陷与矫正[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
    [93]唐蜜.竞业禁止协议合理性的认定[D].上海:复旦大学,2005.
    [94]唐琴.公司法上竞业禁止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95]滕晓春,孟师.从习惯到契约: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演进[J].研究生法学,2007,(1).
    [96]田维娜.美国法上离职后竞业禁止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97]万以娴.海峡两岸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实践的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管理,2008,(3).
    [98]王碧英.海峡两岸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J].重庆理工学院学报,2009,(3).
    [99]王静波.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以人才流动的商业秘密保护为切入点[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00]王立华.论竞业禁止之诚信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01]王舒.商业秘密保护视野下的竞业禁止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7.
    [102]王顺琪.董事竞业禁止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03]王维.雇主与离任雇员间商业秘密诉讼的思考[D].广州:中山大学,2005.
    [104]王艳梅,郭欣.劳动关系契约化的法哲学探析[J].当代法学,2005,(1).105[]吴红瑛.董事竞业禁止立法建议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4,(7).
    [106]吴建斌.日本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2003,(2).
    [107]吴晶.对离职竞业禁止的法律思考[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108]习龙生.论控股股东的竞业禁止义务及我国的制度构建[J].法学家,2005,(3).
    [109]谢书华.离职竞业禁止的规则的利益平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10]谢晓尧.论商业秘密的道德维度[J].法律科学,2002,(3).
    [111]徐成文.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6.
    [112]徐芳宁.竞业禁止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比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6,(4).
    [113]徐敬云.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4).
    [114]徐连成.论约定竞业禁止[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
    [115]许慧,朱丽.竞业禁止合同实务探讨[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3,(10).
    [116]许建宇.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J].浙江大学学报,2005,(1).
    [117]许建宇.社会法视野中的劳动权[J].载:林嘉.劳动法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8]郑尚元.论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之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14号[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1).
    [119]许明月,袁文全.离职竞业禁止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J].法学,2007,(4).
    [120]杨继春.企业规章制度的性质与劳动者的违纪惩处[J].法学杂志,2003,(5).
    [121]叶海艳.论竞业禁止的制度构建[J].东南大学学报,2008,(6).
    [122]曾培芳,吴洁.竞业禁止与职工权益的保护[J].湘潭大学学报,2007,(3).
    [123]翟业虎.论竞业禁止[J].河南社会科学,2004,(9).
    [124]翟业虎.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1).
    [125]翟业虎.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竞业禁止法治考察[J].河南社会科学,2009,(12).
    [126]张兵.论公司董事的竞业禁止义务[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127]张成立.论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制[J].改革与战略,2007,(5).
    [128]张莉.约定竞业禁止法律问题初探[D].上海:复旦大学,2006.
    [129]张敏.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政法论丛,2005,(6).
    [130]张明安.董事忠实义务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
    [131]张文.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32]张宇佳.工作规则之劳动法分析[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6.
    [133]章惠琴.离职后竞业禁止合理性浅析[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
    [134]赵鸿生.约定竞业禁止产生的法理基础[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6).
    [135]甄世辉.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问题的新思考[J].河北法学,2008,(11).
    [136]郑爱青.从英法劳动法判例看劳动法上的忠实义务与竞业禁止条款[J].法学家,2006,(8).
    [137]郑爱青.和谐社会视野下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思考——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角度[J].法学家,2007,(2).
    [138]郑启福.竞业禁止的法理分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139]郑尚元.员工竞业禁止研究[J].现代法学,2007,(4).
    [140]周兰.竞业禁止合理限制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41]周琳.试论美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中的不可避免泄露原则[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42]朱峻.中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143]朱峻峰.论董事忠实义务[D].上海:复旦大学,2006.
    [144]朱作德.约定竞业禁止法律效力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45]祝汉新.董事竞业禁止义务之思考[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46]祝建军等.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基本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9,(1).
    [147]祝磊.竞业禁止协议法律规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148]祝磊.竞业禁止协议法律规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149]祝磊.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J].时代法学,2008,(3).
    [150]祝磊.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J].时代法学,2008,(6).
    [151]黄武双.美国商业秘密法的最新发展评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6).
    [152]邹国锐.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1] Sampsa Samila and Olav Sorensen. Non-compete Covenants: Incentives to Innovateor Impediments to Growth [J].1\Druid Working Paper No.10-02. November15,2009.
    [2] Matt Marx. Deborah Strumsky. Lee Fleming. mobility, Skills, and the MichiganNoncompete Experiment [J]. January18,2008.
    [3] Matt Marx. Lee Fleming. Regional Disadvantage?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Brain Drain [J].march8,2011.
    [4] John. reha. the Law of Trade Secret and Covenants Not to Compete In Colorado–Part Two [J]. the Colorado Lawyer May2001vol30. No.5.
    [5] Charles Tait Graves and James A. Diboise Do Strict Trade Secret andNoncompetition Laws Obstruct Innovation?[J].Entreprrneurial Business Law Journalvol.1:2,2006.
    [6]David M. wissert and Julie LevinsOn Werner The Law OF Noncompetes IsConstantly Evolving [J]. NewJersey Law Journal. Vol. Clxxv-n.13-Index1328.March29.2004.
    [7] Ali j. Farhang&ray k. Harris Non-compete Agreements With Step-down [J].Arizona Attorney. December2005.
    [8] Edmund W. Kitch Trade Secrecy and Employee Mobility [J]. South Carolina LawReview. Vol.47:659.1996.
    [9] Frances Miller Competition Law and Anticompetitive Professional BehaviourAffecting Health Care [J]. the Modern Law Review. Vol55. July1992. No.4.
    [10] Matt Marx. Jasjit Singh. Lee Fleming. Regional Disadvantage? Non-competeAgreements and Brain Drain [J].march8,2011.
    [11] Jones Day. Preparing For China’s New Employment Contract Law [J]. TheMetropolitan Corporate Counsel. Page33November2007.
    [12] Scott Hovanyetz.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The Equity Conflict: ApplyingBaker v. General Motors Through The Lens of History. Hovanyetz_Final_v21/7/20086:35:56Pm253
    [13] mary l. mikva. the EmlOyees wish list [J]. the practical lawyer june2004.
    [14] Robert Sleinbuch. Ama Heal Thyself [J]. Missouri Law Review Vol.742009
    [15] Caney A Dewitt. Enforcing Non-competes [J]. Business Problems and Planning.December2001.
    [16] Lara L. Kessler, Anna N. Bass John w. Yeargain You Belong to Me: EmployerAttempts to Keep Employees From Quitting to Work For Competitors via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Employment Contracts [J].Journal of Legal, Ethical andRegulatory Issues, Volume10, Number2,2007.
    [17] StephenJ. Rockwell,Peter Woll. American Gomernment Competition andCompromise[M]Mcgraw-Hill Company.2001.
    [18] Paul Golddtein,Edmund W. Kitch. Selected Statutes And International AgeementsOn Unfair Competition,Trademark,Copyright And Patent[M]. July1.2005.Foundation Press
    [19] A. D. Neale. The Antitrust Laws Of The U. S. A.[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9.
    [20] Chritian A. Conrad.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rder An InsititutionalApproach[M]Printed and bound in Great Britain by Antony Rowe Ltd,Chippenhamand Eastbourne.2004.
    [1] Hans-Joachim Fonk. Aufsatz Zur Vertraggestaltung bei Vorstandsdoppelmandaten[J]. NZG2010,368-374.
    [2] Lars Kl hn, Martin Schaper. Zum Vetorecht eines Kommanditisten-Anmerkung[J].LMK2009,287721.
    [3] Sebastian Blasche. Zur Zul ssigkeit von Vorstandsdoppelmandaten [J].EWiR2009,525-526.
    [4] Volker Büter we. Aufsatz Wettbewerbsverbote vor und w hrend der Insolvenz-einKurzüberblick [J].GWR2009,288-291.
    [5] Manuel Nodoushani. Aufsatz Das Doppelmandat-Urteil des BGH aus derkonzernrechtlichen Perspektive [J].GWR2009,309-312.
    [6] Uwe Grohmann, Nancy Gruschinske. Aufsatz,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KeinWettbewerbsverbot des Vorstands einer AG&Co. KG zugunsten der KG [J].GmbHR2009,846-849.
    [7] Dieter Leuering, Daniel Rubner Aufsatz Doppelmandate von Vorstandsmitgliedernund Gesch ftsführern [J]. NJW-Spezial2008,495-496.
    [8] Michael Kort Aufsatz Interessenkonflikte bei Organmitgliedern der AG [J]. ZIP2008,717-725.
    [9] Walter G Paefgen, Anna Esposito Anmerkung Zum Anwendungsbereich des HGB§113Abs3[J].EWiR2008,405-406.
    [10] Holger Altmeppen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Aufsatz ZumVorstandsdoppelmandat in einer beherrschten AG&Co KG [J].ZIP2008,437-444.
    [11] Andreas Cahn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Aufsatz Das Wettbewerbsverbot desVorstands in der AG&Co. KG [J].Der Konzern2007,716-725.
    [12] Alexander Hellgardt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Aufsatz Das Wettbewerbsverbotdes Vorstands in der AG&Co KG [J].ZIP2007,2248-2255.
    [13] Rüdiger Werner Anmerkung Zur Frage eines Wettbewerbsverbots vonVorstandsmitgliedern einer Komplement r AG zugunsten einer KG [J].GmbHR2007,988-989
    [14] Christoph Bergwitz Aufsatz Befreiung der GmbH von derKarenzentsch digungspflicht beim nachvertraglichen Wettbewerbsverbot [J].GmbHR2007,523-529.
    [15] Katja Langenbucher Aufsatz Wettbewerbsverbote, Unabh ngigkeit und dieStellung des Aufsichtsratsmitglieds [J].ZGR2007,571-601.
    [16] Malte Passarge Aufsatz Vorstands-Doppelmandate-ein nach wie vor aktuellesThema![J].NZG2007,441-444.
    [17] Martin Diller Aufsatz Konkurrenzt tigkeit des GmbH-Gesch ftsführers w hrenddes Kündigungsschutzprozesses [J].ZIP2007,201-208.
    [18] Holger Fleischer Aufsatz Wettbewerbs-und Bet tigungsverbote fürVorstandsmitglieder im Aktienrecht [J]. AG2005,336-348.
    [19] Sven H Schneider, Uwe H Schneider Aufsatz Vorstandshaftung im Konzern[J].AG2005,57-66.
    [20] Gregor Thüsing Aufsatz Nachorganschaftliche Wettbewerbsverbote bei Vorstandenund Gesch ftsführern [J]. NZG2004,9-15.
    [21] Holger Fleischer Aufsatz|Verdeckte Gewinnausschüttung: DieGesch ftschancenlehre im Spannungsfeld zwischen [J]. DStR1999,1249-1257.
    [22] Norbert Br cker Anmerkung Zum Wettbewerbsverbot für Vorstandsmitglieder[J].EWiR1999,819-820.
    [23] Feldmeier Aufsatz Wettbewerbsverbot [J].LSW Gruppe4/364,1-10,(12/1997).
    [24] Christian Armbrüster Aufsatz Wettbewerbsverbote im Kapitalgesellschaftsrecht[J].ZIP1997,1269-1279.
    [25] Georg Crezelius Aufsatz, Kongressvortrag Wettbewerbsverbote im GmbH-Recht-Steuerrecht contra Gesellschaftsrecht?-[J].Gesellschaftsrecht19951996,47-74.
    [26] ohne Angabe Aufsatz Das Wettbewerbsverbot [J].GStB1995, Nr6,19-24.
    [27] Bernd Neufang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Aufsatz Befreiung vomWettbewerbsverbot-eine unendliche Geschichte [J].Information StW1993,83.
    [28] Carsten P Claussen, H-Michael Korth Festschriftenbeitrag, Aufsatz DasWettbewerbsverbot des Gesch ftsführers/Gesellschafters einer GmbH [J].Festschrift für Karl Beusch zum68. Geburtstag am31. Oktober19931993,111-129.
    [29] B Neufang Aufsatz GmbH-Gesch ftsführer-Befreiung vom Wettbewerbsverbot[J].Information StW1988,289.
    [30] Peter Bilsdorfer Aufsatz GmbH-Gesch ftsführer-Die Folgen desWettbewerbsverbots [J].LSW Gruppe14,443,(3/1988).
    [31] Fritz Meyer Aufsatz Das "Eintrittsrecht" der Aktiengesellschaft gem§88Abs2S2Aktiengesetz [J].AG1988,259-263.
    [32] Wolfram Timm Aufsatz, Entscheidungsbesprechung Wettbewerbsverbot und"Gesch ftschancen"-Lehre im Recht der GmbH [J].GmbHR1981,177-1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