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机关党的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重大挑战。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机关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机关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等,都对机关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机关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目标任务,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迫切要求机关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重新思考并加以创新。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研究,努力实现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研究过程中,注意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对关系,把握好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上,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注重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进而研究机关党的建设实践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特别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发展趋势。横向上,采用系统研究方法,注重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与机关的发展对机关党的建设的影响。
     按照上述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在框架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般理论。重点介绍机关党的建设的内涵,包括机关党的建设的特点、机关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机关党的建设的组织构成。在综合分析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本文提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按照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自觉适应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指导思想、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等途径,优化理念、功能、结构和机制等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机关党的建设有效性的过程。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从四个阶段对机关党的建设进行历史考察,民主革命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初步建立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健全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机关党的建设的调整探索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机关党的建设的规范创新阶段。回顾机关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机关党的建设的历史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机关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二是随着党的政治任务和历史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规律;三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的建设的形势任务是机关党的建设的新需求。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机关党的建设的现实情况,包括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学术界和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工作者对此问题的认识有所区别。学界认为,思想认识方面机关党的建设受到的重视不够,职能作用方面机关党的建设发挥不足,工作制度方面机关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方式方面机关党的建设缺乏创新,工作队伍方面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乏力。机关党的建设实际工作者则认为,主要有重视不够,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方式方法创新滞后,机关党组织发挥作用存在“短板”,机关党建工作在统筹指导方面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职能定位、管理制度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机关党的建设监督职能难以实现,管理制度存在矛盾,党务工作边缘化影响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路和举措。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建议,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是务实的,一方面,从理论上可以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更为深远一些的看法,另一方面,在中国具体的政治环境和政治背景下,更加切合实际的具体举措也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发展思路:积极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变的趋势,以服务为核心价值;积极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构建区域化党建模式;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更加开放和灵活。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具体举措:功能定位的科学化,突出核心任务,服务中心工作;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理顺领导与指导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队伍的科学化,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加强培训交流;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深入联系基层,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工作格局的科学化,建立全国性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本文结束时提出,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符合政党政治发展规律,遵从三个方面的取向。第一,理顺党政职能权限,明确政党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按照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政党的利益综合和社会整合的功能。第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最关键的要素,真正关心党员的思想实际,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反映党员的诉求,为党员成长成才提供条件。第三,紧随民主的趋势,积极推进机关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应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Fo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it is a contemporary issue andmajor challenge to uplift the party-building in a scientific way. The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the overall party-building, also a key area for institutional building atprimary level. Recent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world, of China and theCCP,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globalization, the industrialization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mark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 of China, new objectives and goals set by CCP,adjustment on administration and staffing rules as well as differentstructure of officer-members in authorities, all brought great impact andnew challenges to the 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heinstitution, mechanism and approaches of party-building are in urgentneed of redirection and innovation, in consider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party organization in authorities, as well as its goal and the quality ofofficer-members on the whole.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study in depth ofparty-building mechanism in authorities and put more efforts in realizingscientific party-building, which are believed to be able to lead to theuplifting of party-building and beneficial to stabilize the leading role ofthe CCP.
     This study is not only theoretical but also concerned with practice. It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between history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Vertically, this articlereviewed a few literatures and employed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by coveri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building in authoritiesand analyzing its success and lessons learned. The author also pointedout current issu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based on his understanding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rty-building. Horizontally,systematical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impacton party-building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itself and changes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idea, the article is composed of4parts:
     First, general theory of scientific 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authorities. The focus is on the definition of party-building, including itsfeatures, main content and structur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are usedto review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field, based on which theoreticalexplanation of the 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s discussed.The author believes, the scientific 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authorities is a process for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alelements, such as ideology, function,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basedon obeying objective laws of the party-building, consciously fitting forthe changes of outside environment and elements, and continuous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guidelines,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 andapproaches, as well as its overall goal, so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party-building in authorities can be realized.
     Seco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s of party-building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he author identifies4stages by examiningthe history, which include: a) initial establishment stage of party buildingin authorities during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ary period, b)development stage during the socialistic revolutionary and constructionperiod, c) adjustment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stage during the reformand opening up period, d) as well as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stagesince the4th general meeting of13th CCPCC. In reviewing the wholeprocedure, three aspect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are seeking truthbased on facts a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continuous adjustment based on changes in political goals andhistorical environment as an important rule, as well as fitting for the newsituation and goals as a new request.
     Third, current situation of 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including major problems existed and analysis. This is a controversialaspect among the academic and practitioners in party-building.Academics believed that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inadequateattention, less-innovative approaches, and poor capacity buildingamong staff. While the practitioners thought that except for lackingattention and poor capacity building, the working mechanism has to be improved, innovation in working method had lagged behind, and theparty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had apparentshortcomings in playing its role, and improvement in overall planningand guidance was also necessary.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keyresolution lies in the definition of functions,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andteam building among party officers. Current problems are difficulties inrealizing supervision in party-building, contradiction existed inadministration,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party-workers in governmentauthorities.
     Fourth, ideas and measures on scientifically building the party ingovernment authorities. It is pragmatic to be realistic in proposingsuggestions for party-building. On the one h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 isbeneficial for scientific party-building, on the other, putting politicalenvironment and context into consideration is helpful in finding practicalsolutions. The basic thoughts for scientifically development of theparty-building i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re: proactively adapt tofunctional change of primary level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ake servicedelivery as its core value; proactively adapt to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the society, and build the regional party-building model; proactivelyadapt to the new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era, and be more open andflexible. Detailed measures may include: scientifically identifying itsfunction and setting priority, to serve the essential objectives; realizingscientific management, enabling a s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leadership and guidance and clarifying responsibilities; building theteam in a scientific way, and uplifting the quality of party-officers byenhancing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using scientific workingmethod, emphasizing outreach to grassroots’ level, and improving the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scientific workingpatterns, building national working patterns to consolidate all efforts.
     In conclusion,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scientific party-building ingovernment authorities need to follow the natural laws of thedevelopment of the party-politics in three key elements. Firstly, thereshould be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 party function and government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party andthe State. The party should play its role in realizing inclusive profit andsocial consolidation by following the objective laws of a party’sdevelopment. Secondly, it is important to put people first, take people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and faithfully learn the actual thoughtsof party members, so that the rights of officer-member could be ensuredand their voices are heard, at the same time fostering their growth.Thirdly,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trend of democracy, activelypromote internal democracy-building and respect each party memberas key players, so that the democratic awareness and capacity of partymembers can be completely uplifted.
引文
①参见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①武连元,蔡长水,等.新时期机关党建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6.
    ②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绪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7.
    ①郑晓军.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2011;耿文颖.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11;周庆强.试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11.
    ②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陈浩川.党的建设科学化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金钊,等.党的建设科学化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③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④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①朱宗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4).
    ②王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述评[J].岭南学刊,2011(4).
    ③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④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7-18.
    ⑤朱宗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4).
    ①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②朱佩明,孟永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索,2010(4).
    ③可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④朱佩明,孟永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索,2010(4).
    ①王兆铮.以系统意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岭南学刊,2010(4);陈章龙.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逻辑必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辩证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徐治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多维视角[J].党政干部论坛,2010(5).
    ②周辉.目标管理方法在机关党建责任制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2010.
    ③中共上海市级机关工委课题组.上海市级机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2);马明.谈公安机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责任与作为[J].公安研究,2011(11),等等.
    ④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省直工委党校课题组.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举措[J].福建理论学习,2010(8);陈姝宏.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等等.
    ①高新民,张希贤,等.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前言)[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3.
    ①李习彬,李亚.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②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绪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8.
    ①[意] 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04.
    ①参见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4-178.
    ②高新民,张希贤,等.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6.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614.
    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②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2-13.
    ③参见鲍振东,孙洪敏,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8.
    ①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
    ②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3.
    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2-23.
    ①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8-9-1.
    ①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
    ①参见武连元,蔡长水,等.新时期机关党建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386-388.
    ①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①朱宗友、丁俊萍等学者分别归纳了八种观点。朱宗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4);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②王长江.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视野,2009(12);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③张书林.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内涵及提出动因[J].前进,2009(10);张书林.论党的建设科学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
    ①常黎峰.刍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J].理论导刊,2010(3).
    ②金晓钟.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N].辽宁日报,2009-12-29;金晓钟,徐本岩,等.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探析[J].长白学刊,2010(1).
    ③刘雪影,朱新现.略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④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9(12).
    ⑤王增杰.我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经验[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①胡利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特点与实现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10(2).
    ②蔡长水.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规律化,就是自觉认识和运用规律[J].理论学刊,2010(5).
    ③陈小林.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N].江西日报,2009-12-19.
    ④李恩侠,尹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
    ⑤牛月永.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三个基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3).
    ⑥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30.
    ①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2.
    ②李一峰、李俊等对政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作了跟踪研究,他们从政党现代化的定义、内涵、特征、客观必然性、实现途径以及推动党的现代化应坚持的原则等方面对学界相关研究作了初步的归纳.详见李一峰.党的现代化研究论点述要[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李俊.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
    ①王沪宁,林尚立,等.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43.
    ②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③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3.
    ①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特征,有的学者进行过较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动态的、无止境的过程;二是系统的、开放的发展过程;三是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的发展过程;四是使党的价值理念与社会发展方向统一的过程;五是与党内民主的发展并行不悖、相互影响的过程。张书林认为有六个方面,即规律性、导向性、相对性、整体性、制度性和民主性。胡利群则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规律性、导向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3-15;张书林.论党的建设科学化——兼解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J].长白学刊,2010(1),胡利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特点与实现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10(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①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提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界存在多种看法。石云霞等将其归纳为两大意义说、三大意义说、三大意义说的其他概括方式、多种意义的概括方式四种类型。实质上,三大意义说与三大意义说的其他概括方式都强调在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历史启示,可以看作是同一种认识的不同表述。参见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②关于这一点,学界大多从世情、国情和党情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从国际形势看,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给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形势仍存在许多变数,国际金融危机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能力提出挑战,二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和影响对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提出挑战,三是中国外部势力以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对中国进行的思想等领域的渗透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挑战。从国内情况看,主要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中国进入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原有的党的建设理念、方法和制度等已经不能很好的适用当前的变化,亟需创新完善。
    ③关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发生的显著变化,学界论述较多。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干部队伍变化上,截至2010年底,党员人数从建国初期的58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8026.9万名;党的基层组织从建国初期的25万多个增加到389.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18.7万个,总支部24.2万个,支部346.3万个,另外,从中组部发布的党内统计数据看,年轻党员、高知识群体党员、新的社会基层党员所占比例上升,党员队伍整体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流动党员人数大幅增加。详见http://www.gov.cn/jrzg/2010-06/28/content_1639416.htm.
    ④秋石认为,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党的建设经验的历史进程,只有科学总结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王长江则认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参见秋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求是,2009(4);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3-4.
    ①参见张忠义、陈立仙.党的建设科学化之范式解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5).
    ②参见刘朋.执政范式现代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课题[J].求实,2011(1).
    ③引自百度百科“范式”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6218.htm.
    ④[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19.
    ⑤王增福.库恩范式理论的嬗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②参见刘朋.执政范式现代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课题[J].求实,2011(1).
    ③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绪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6-8.
    ①参见高新民.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N].学习时报,2009-11-02.
    ②国防大学齐彪教授、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张守华研究员2009年所作的报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此作了阐述。
    ③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12-21.
    ④辽宁省党建研究会2011年课题研讨论文《充分运用六十年党的建设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①丁晋清.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理论学习,2010(1).
    ②引自国防大学齐彪教授、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张守华研究员2009年所作的报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③桑玉成.党建科学化的核心与关键[N].学习时报,2009-12-22.
    ④参见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55-59.
    ⑤这一点可以从石云霞,范秀晖的研究中看出,他们梳理的学界观点大多看法一致,只有个别学者提出以系统意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坚持用优良作风来巩固党的建设。参见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①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②陈姝宏.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③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求探析[J].甘肃农业,2011(6).
    ④省直工委党校课题组.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举措[J].福建理论学习,2010(8).
    ①李明忠.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途径探析[J].党史文苑,2010(11).
    ②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应破解的难点和重点探析[J].甘肃农业,2011(7).
    ③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绪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7.
    ①当前,对机关党的建设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认识。陈向群认为可以划分为创立起步阶段(1928年至1949年);初步规范阶段(1949年至文革前后);恢复加强阶段(1978年至1988年);改革推进阶段(1988年至1997年);规范加强阶段(1997年至2008年);创新提升阶段(2009年以来)六个阶段。宋越认为可以划分为机关党组织的初创时期(1921年至1949年);执政初期的机关党的建设(1949年至1956年);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机关党的建设(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机关党的建设(1966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机关党的建设(1978年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机关党的建设(1992年至今)六个时期。杨衍银则认为可以划分为民主革命时期,伴随着党中央领导机构的创建和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机关党的建设萌芽起步;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伴随着党的全面执政,机关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机关党的建设蓬勃发展。参见中央组织部陈向群2011年在认真学习贯彻《条例》不断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报告;宋越.机关党的建设基本历程及经验[A].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建研究会.机关党建论文集二[C],2005;杨衍银.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求是,2011(6).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1.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14-15.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52.
    ④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C].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39.
    ⑤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②武连元,蔡长水,等.新时期机关党建概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17.
    ③2011年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对机关党的建设历史组织过一次调研,中共瑞金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提供了一份关于中央苏区党的工作情况的报告《苏区时期中央机关党的工作历史情况》。
    ④邓小平.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8.
    ①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506-508.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573.
    ③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21.
    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3-4.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五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3.
    ③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7-172.
    ④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96-197.
    ①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06-212.
    ②参见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内部资料《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沿革及领导人名录》,2008年。
    ③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00.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C].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97.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478.
    ③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④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237.
    ⑤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C].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97.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478.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478.
    ④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74-278.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970.
    ②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纪委法规室、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73-174.
    ①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329.
    ②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9-340.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765.
    ①参见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49-453.
    ②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纪委法规室、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75.
    ①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纪委法规室、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76-179.
    ②参见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研究室.机关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C].1993:297-306.
    ①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13-29.
    ①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30-34.
    ②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384.
    ③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392.
    ④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428-429.
    ①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48-86.
    ②参见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七大年十二月-二〇〇七年十月)[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368-369.
    ①引自范平.党的建设与党组织工作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1532.
    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478.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759.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764.
    ②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13-29.
    ①参见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428-429.
    ②参见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48-86.
    ①徐士泰,庄鲁,等.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5(3).
    ②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③冯彬.论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对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5).
    ④徐士泰,庄鲁,等.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5(3).
    ①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应破解的难点和重点探析[J].甘肃农业,2011(7).
    ②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③杨徽财.关于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10(23).
    ④冯彬.论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对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5).
    ①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应破解的难点和重点探析[J].甘肃农业,2011(7).
    ②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③窦杰.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A].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C](内部发行).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109-116.
    ④徐士泰,庄鲁,等.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5(3).
    ⑤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应破解的难点和重点探析[J].甘肃农业,2011(7).
    ①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①参见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110.
    ②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03-204.
    ①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03.
    ②参见八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35.
    ③参见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63-264.
    ①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②高新民等认为,党的十二大,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奠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基础而彪炳史册。高新民,张希贤.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67.
    ③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328-329.
    ①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329.
    ①张书林.论党的执政中介:党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
    ①参见六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93-94.
    ②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六。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36/4489667.html.
    ③苏区党团组织与工作条例.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8.
    ④参见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制度和党中央对政府工作的直接领导的决定(草案)[A].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7-70.
    ①转引自张书林.党组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与梳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②十三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354.
    ③张书林.党组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与梳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④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2-93.
    ⑤十四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381-382.
    ⑥十六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9.
    ⑦从政党-政府-社会结构看,党组的产生及发展实质上是政党对国家权力机关及社会组织不断冲突与调适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建国初期的党政关系可以概括为“寓党于政”,这表现为执政党不直接指挥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是通过政权机关里的党员和党组来实现它的政策。也有的学者认为,自建国以来,党-政-社关系经历了同构化、苏联模式异化、苏联模式畸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野化的过程。党组的沉浮与此相适应。参见张俊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中的党组制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王智.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变迁——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政党-政府-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①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21.
    ②七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112.
    ③八大党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235..
    ④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30-34.
    ①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271.
    ②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0-343.
    ①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53.
    ②邓小平198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③邓小平1986年9月13日在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时的谈话。
    ①赵紫阳1987年10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预备会上的讲话。
    ②参见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208-227.
    ①中央两个工委严格执行这一规定进行职能配置。
    ②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一九九八年党的工作会议上,工委负责同志在作工作报告时对此进行了阐述。
    ①1989年8月13日江泽民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对此作了阐述。
    ②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2-93.
    ①胡锦涛1994年在中直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①美国两党是松散型政党的典型代表,大选时在某党的党员花名册上登记,即成为该党的成员。参见王韶兴,刘京希,等.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72.
    ①令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中直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中央直属机关2010年党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直党建.2011(1).
    ①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②高新民教授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基层党组织只有强化其服务功能,才能获得真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新民.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J].理论学刊,2003(7).
    ③邓正来.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A].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0-11.
    ④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A].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27;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
    ①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191.
    ①董敬畏对“单位”研究的部分文献作了综述,本文直接引用了部分学者的观点,在此表示感谢。董敬畏.”单位制”研究文献述评[J].普阳学刊,2005(1).
    ②李路路.李汉林,等.中国单位现象与体制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1).
    ①[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著.李秀梅译.技术年代的政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03.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
    ①参见谭国雄.世界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与启示[J].理论与改革,2005(1).
    ①参见郭风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党的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4).
    ②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N].学习时报,2008-9-8.
    ②笔者曾对此问题做过专门研究。参见郭风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党的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4).
    ①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①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3.
    ②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③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五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
    [1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
    [15]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九卷)[C].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0.
    [1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七大年十二月-二〇〇七年十月)[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9]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纪委法规室、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2]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C].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
    [23]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C].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6]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7]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8]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指导[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7.
    [29]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0]高新民,邹庆国.党内民主研究——兼谈民主执政[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31]高新民,张希贤.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32]武连元,蔡长水,等.新时期机关党建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3]王沪宁,林尚立,等.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4]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5]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6]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37]王长江,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8]邓正来.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0]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1]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2]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43]鲍振东,孙洪敏,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4]李习彬,李亚.政府管理创新与系统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5]王智.当代中国政治结构变迁——以执政党为中心的政党—政府—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6]王韶兴,刘京希,等.政党政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47]范平.党的建设与党组织工作手册[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48]陈浩川.党的建设科学化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49]金钊,等.党的建设科学化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50]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51]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52]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53][意] 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5][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著.李秀梅译.技术年代的政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8-9-1.
    [2]高新民.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N].学习时报,2009-11-02.
    [3]高新民.论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转换[J].理论学刊,2003(7).
    [4]石云霞,范秀晖.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11(2).
    [5]丁俊萍,李向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6]朱宗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的新进展[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4).
    [7]王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述评[J].岭南学刊,2011(4).
    [8]朱佩明,孟永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索,2010(4).
    [9]王兆铮.以系统意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岭南学刊,2010(4)
    [10]陈章龙.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逻辑必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辩证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11]徐治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多维视角[J].党政干部论坛,2010(5).
    [12]中共上海市级机关工委课题组.上海市级机关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2)
    [13]马明.谈公安机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责任与作为[J].公安研究,2011(11)
    [14]肖镛,陈超,等.机关党建科学化:内涵、障碍、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
    [15]省直工委党校课题组.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和举措[J].福建理论学习,2010(8)
    [16]陈姝宏.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17]侯远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发展及理论创新[J].中国共产党,2012(5).
    [18]王长江.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视野,2009(12);
    [19]张书林.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内涵及提出动因[J].前进,2009(10)
    [20]张书林.论党的建设科学化——兼解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J].长白学刊,2010(1)
    [21]张书林.论党的建设科学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1).
    [22]张书林.论党的执政中介:党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3).
    [23]张书林.党组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与梳理[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1).
    [24]常黎峰.刍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J].理论导刊,2010(3).
    [25]金晓钟.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N].辽宁日报,2009-12-29;
    [26]金晓钟,徐本岩,等.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探析[J].长白学刊,2010(1).
    [27]刘雪影,朱新现.略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8]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9(12).
    [29]王增杰.我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经验[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1).
    [30]胡利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特点与实现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10(2).
    [31]蔡长水.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规律化,就是自觉认识和运用规律[J].理论学刊,2010(5).
    [32]陈小林.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N].江西日报,2009-12-19.
    [33]李恩侠,尹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6).
    [34]牛月永.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三个基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3).
    [35]李一峰.党的现代化研究论点述要[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
    [36]李俊.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
    [37]秋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求是,2009(4)
    [38]张忠义、陈立仙.党的建设科学化之范式解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5).
    [39]刘朋.执政范式现代化: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课题[J].求实,2011(1).
    [40]王增福.库恩范式理论的嬗变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1]丁晋清.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理论学习,2010(1).
    [42]桑玉成.党建科学化的核心与关键[N].学习时报,2009-12-22.
    [43]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求探析[J].甘肃农业,2011(6).
    [44]高兴国.机关党建科学化应破解的难点和重点探析[J].甘肃农业,2011(7).
    [45]李明忠.全面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途径探析[J].党史文苑,2010(11).
    [46]杨衍银.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求是,2011(6).
    [47]徐士泰,庄鲁,等.当前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5(3).
    [48]冯彬.论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对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5).
    [49]杨徽财.关于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10(23).
    [50]张俊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中的党组制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1]令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中直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中央直属机关2010年党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直党建.2011(1).
    [52]董敬畏.“单位制”研究文献述评[J].普阳学刊,2005(1).
    [53]李路路.李汉林,等.中国单位现象与体制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1).
    [54]谭国雄.世界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与启示[J].理论与改革,2005(1).
    [55]郭风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机关党的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4).
    [1]郑晓军.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2011.
    [2]耿文颖.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11.
    [3]周庆强.试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11.
    [4]周辉.目标管理方法在机关党建责任制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公共管理专业,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