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我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电力的监管,不仅事关电力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对电力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是我国政府加强电力治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资委等多个政府部门,都具有电力监管职能。由于政府各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缺少沟通,且整体上权责脱节,造成我国电力监管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并引发了电力短缺、发电煤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需要以“跨部门”的方式加以解决。
     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政府治理理论,擅长于解决转嫁问题、互相冲突的项目、重复、缺乏沟通、各自为战等“碎片化”问题,通过功能整合及使用信息系统,增加组织成员之间的互信和责任感,通过协调和协作,消除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跨部门”管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本文借鉴英国佩里·希克斯、帕却克·登力维等学者所倡导的整体性治理理论思想,对我国电力监管体制及其变革进行了“回眸”,并对我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明确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功能性举措,并从整合监管职能及监管机构、协调内外部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即绪论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并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及整体性治理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介绍、比较,为论文主体部分论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做好了铺垫。
     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分部分构成。
     第一个分部分,探讨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工具,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探析。整体性治理起源于英国二战后增加国家福利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协同工作模式,要求以整合的思路、加强沟通和协作的方式来消除政府组织机构职能化而造成的“碎片化”问题。我国电力监管体制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的深刻影响,客观上存在许多“部门边界”问题及“碎片化”问题,需要整体性治理这种宏大而具有系统性特点的理论来整体性地分析和解决。通过深入研究和深刻总结,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问题指向、判定标准、功能要素和制度化条件,并将我国电力监管体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与之对应,进一步明确了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工具研究我国电力监管体制问题的适用性。
     第二个分部分,对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的历史进行了“回眸”,并对其不同历史阶段的机构设置、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通过对我国“政企合一”时期(1949-1985年)的电力管理体制的分析,探索了在“电力行业的国有化”、“中央计划下的电力行业政府管理”两个不同时间段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的目的、措施及意义;通过对发电市场逐步放开及监管职能萌芽时期(1985-2002年)有关政策、方针的分析,探索了我国政府在“集资办电阶段”(1985-1996年),“省为实体阶段”(1997-2002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情况,并对其政策目标、政策效果进行了评述。
     第三个分部分,通过对我国现行电力监管组织框架、国家及地方层面电力监管机构的职能配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我国电力监管职能配置方面尚存在三类问题;通过对我国现行电力监管法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在我国电力监管法律制度方面尚存在四类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电力监管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审视,探索性地提出需要从建立信任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建立责任感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第四个分部分,探讨了整体性治理取向下的我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策略。
     在界定、确认整体性电力监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体性电力监管的目标,之后探讨了在这一目标之下电力监管机构应作出的转变。
     探讨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功能性举措,并详细探讨了信息整合的框架、整合的原则、信息汇集的路径、需要的关键设备及必要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信息整合的实现方法及工作程序。
     探讨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操作性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通过对电力监管职能的横向、纵向整合,进一步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将“部门边界”问题、“碎片化”问题尽可能地划入某一确定机构的职责范围:第二条路径是通过协调内部及外部关系,搭起沟通的桥梁,以充分发挥电监会、发改委等中间力量的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协调监管的方法并对“协调”这一实现整体性电力监管的“助力器”进行了评述。
     探讨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制度化安排。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电力监管的法律体系及其形成过程,探索了完善我国电力监管法律体系的路径及所需要的政策支持。
     论文结尾部分的主要内容为:我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需要借鉴英国、美国等电力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我国的国家体制特点,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思想基础,以现实国情为根据,以立法先行为主导,边“立”边“改”;改革的目标定位是“整体性监管”,改革的功能性举措是“整合监管信息资源”,改革的操作性路径是“整合监管职能及机构、协调监管内部及外部关系”,改革实践的制度化安排是“建立健全电力监管法律体系”。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深入分析我国电力监管体制中的问题,明确了问题指向、解决的要素、实施策略及制度化要求;(2)通过研究我国电力监管的历史,提出了改革电力监管体制的根本目标:(3)通过审视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的现状,提出了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举措;(4)提出了电力监管职能整合的要求及协调工作的基本思路;(5)提出了依据我国体制特点和现实情况逐步实现制度化的建议。
Power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Supervising the power industr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its growth,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o reform the supervising system of powe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for national government to reinforce the power management and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some departments of national government play a role in supervising the power industry, such a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ttee、Association of Government Supervisors of Power Services、and State Assets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etc. In China,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fragmentation" of supervising power industr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wer industry, what's more, it will caus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power shortage, high rate of coal consumption for power supp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because of in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divorce between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on the whole. We need a "trans-departmental" approach to solve such questions.
     As a theory of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integrated management is go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fragmentation, such as, the problems of shifting, conflicting projects, duplicating, lack of communication, working separately, etc. We can increase mutual trust and responsibility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by means of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using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we eliminate the barriers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for achieving "cross-sector"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service by means of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n the one hand, this thesis refers to the theor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by English scholar Perri6 and Patrick Dunleavy and other scholars. What's more, it reviews China's power system supervision and reformation. In addition, it researches the system reformation of power industry supervision. In that way, the reformation target of power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is clear, and the functional measure of reforming the power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is put, moreover, the specific method is put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regulatory functions and regulatory agencies, coordin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namely introduction part, main part and the end part.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origins of the top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 It also defines the core-concepts. Sorting out, introducing and compar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power regulatory reform and overall management can give a precondition to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 part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tools of the text and its applicability. Overall management is originated in British, after World War II, a collaborative working model is growing in need of adding welfare. This kind of management can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which caused by the fictionalization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n the way of Integration ideas,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is impacted deeply by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There are many objective "sector boundary" problems and "fragmentation" problem in it, which needs a holistic treatment theory to holistic analysis and solution this kind of problems. The holistic treatment theory has the features of macroscopic and systematic through in-depth study and profound summary, I made a point to the overall management's issues, criteria, functional elements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and I compare it with the important problems of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so that I can further cla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studying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with the theory of overall management.
     The second part is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analyze and comment its institutional setting. The major issue is to solv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alyzing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1949-1985 years), I research the policy's purpose, measures and meaning in the two different time that is nationalization of the power industry and the power industr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alyzing the policy in the period (1985-2002years) of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electricity markets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budding", I research institutional settings, the functions of configuration, and review its policy's objectives and effects in the two different time that is the period of "collecting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power industry" (1985-1996) and the period of" the province as the entity" (1997-2002).
     In the third part, I propose the three types of problems in the stat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functions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organization of our current electricity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power configuration. There are four remaining issues in legal system of electricity regulation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our current electricity regulat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this basis, using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I examine the issue of China's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and make an exploratory summary that we need to perfect it from the three aspects:establishing confidence system,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fourth part is to introduce the reform strategy of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overall governance theor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confirmation about the integrity of the electricity regulation, I propose the target about it, and under this goal, what should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agencies do to make changes.
     I study the functional measures of reforming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 moreover, I study carefully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framework,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ath, the critical need for equipment and necessary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On this basis, I introduc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 study the operational path of reforming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the first path i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relevant agencies through the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 power of horizontal,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to determine "sector boundary" problem, "fragmentation" problem a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n agency. The second path is putting up a communication bridge to play coordinating role of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other intermediate forces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s. On this basis, I explore the ways to achieving coordination supervision, and review the "booster" of "coordinating" the overall electricity supervision.
     I study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reforming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legal system of electricity regu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I study the methods and policy of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of electricity regulation in China.
     The main contents at the end is:the reforming of power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needs to learn more successful country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about electricity marketing reformation, such as the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etc.Full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ational institutions, we can use the overall governance theory as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use actual situation as a basic foundations. We can use the legislation as behavior guidance.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we can constantly revise it.
     The target of reforming is "integrity control". The functional measure of reforming is "integration of regulato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operational path of reforming is "integrated regulatory functions and institutions, coordin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gulatory relation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rrangement of the reform practice is "to establish power industry regulatory legal system."
     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To use integrity of the governance theory to deeply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and to clearly point to the problem's targets, the solution element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requirements.
     (2)To propose the goal of reforming the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 by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electricity regulation in China,
     (3) To propose the measure of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by look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ricit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4) To propose the basic ideas of functional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out electricity regulatory.
     (5) To propose the suggestion of gradually achieving institutionalized ter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institutions and realities.
引文
①Perri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37-38。
    ②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①备用发电机组在用电低谷时段或低谷时期,被要求停止运行。这样以来,备用发电机组的成本回收期就会被延长,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也会下降。由于发电量相比较少,因此每度电的发电成本相比而言就会增大。
    ②于春晖、吴一平:《制分权化、组织合谋与制度效率—基于中国电力行业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4期。
    ③于立、王建林:《纵向价格双轨制:“电荒”的经济分析与出路》,载《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0期。
    ④信息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编,第21页。
    ⑤信息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0年》,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编,第55页。
    ①何万龄:《面向21世纪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胡兆光:《我国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载《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第11期。
    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研究员吴疆认为,电力行业要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的需要,电力弹性系数一般要保持在1.1:1以上的水平。详见吴疆:《电力消费与经济周期》,载《中国能源》2009年第4期。
    ②何万龄:《面向21世纪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①朱德昌:《国外电力规制对国内电力监管的有益启示》,载《云南电业》2003年第12期。
    ②统计表明,英国在1990-1998年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的八年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电价下降了25%,生产率提高了70%。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电力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第190页。
    ①Sally Hunt,Graham Shuttleworth.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John Wiley & Sons,2002:73.
    ①笔者认为,在引入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中,发电、售电领域的电力价格应该由竞争市场形成,政府应适当放松对这两个领域的监管;监管的重点应当转向输电、配电领域。从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在欧美国家,用户直购电的零售价格已经放开,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电力产品。
    ②详见《电力监管条例》。
    ③详见中央编办复字[2004]75号。
    ④详见《可再生能源法》。
    ⑤详见《可再生能源法》。
    ⑥详见《节约能源法》。
    ⑦详见中办发[2006]9号。
    ⑧详见《关于成立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信安通[2006]20号文),电子文本见http://www.bizteller.cn/newsSearch.do?cmd=newsContent&newscode=36507740。
    ①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②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③E·拉兹洛:《网络社会的崛起》,李吟波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第14页。
    ④史玉波:《开拓进取加快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载《信息化建设》2007年第3期。
    ①王学庆:《垄断性行业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综述》,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②Sally Hunt.Graham Shuttleworth.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Electricity,John Wiley & Sons,2002:73.
    ③王保信:《我国公用企业垄断法律规制的实施保障及其对策研究》,载《法律研究》2007年第11期。
    ④王学庆:《垄断性行业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综述》,载《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①[美]恩尼斯·F·沃伦:《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王丛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②[英]皮尔索:《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3-1564页。
    ③[美]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7页。
    ④[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该书中朱绍文解释说,在日本Regulation和Regulatory Constraint是通用的,含义是有法规条例制约的规定。他认为“规制”的译法最符合原意。
    ⑤高世楫:《更自由的市场、更复杂的交易、更严格的规则—安然倒闭引发对市场规则和监管的反思》,载《比较》第一辑,吴敬琏主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①周其仁:《竞争、垄断和管制—“反垄断”政策的背景报告》2001年版,第22页。
    ②OECD,The OECD Report on Regulatory Reform:Synthesis,Paris.1997.
    ③朱晓艳:《我国电力产业管制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①W·吉帕·维斯库斯:《发垄断与管制经济学》,陈甬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②高世楫、俞燕山:《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和能力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①Mitnick B·M,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ulati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7.
    ②Gellhorn,E·Pierce,Jr.Regulated and Industries,St·Paul: West Publishing Co,1982.
    ③Kahn,A·E· (1970),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New York:Wiley:3.
    ④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10-241页。
    ① 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m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 New York:Palgrave,2002:28-31.
    ②[美]克雷斯蒂尔等著:《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9期。
    ③ Phippa Russel,Access and Achievement or Social Exclusion?Are the Government' Polices Working for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Children&Society Vol,17,2003.
    ④ Christopher Pollitt. Joined-Up Government:a Survey.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2003.
    ⑤ Tom Ling,Delivering 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UK:Dimensions,Issues,and Problems,Public Administration,Vol80,No.4,2002:61-69.
    ⑥非结构化社会问题,是指事关重大公共利益、却又无法在单个部门结构中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危机管理、环境保护、青少年犯罪、土地资源管理和健康保障、贫困学生教育等问题。
    ⑦ Martin Roche, complicated Problems,Complicated Solutions? Homelessness and Joined Up Policy Responses,Social Policy&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38,No7,2004:758-774.
    ⑧ Philippa Russel.Access and Achievement or Social Exclusion?Are the Government Polices Working for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Children&Society,vol.17.2003.
    ⑨林水波,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
    ⑩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
    ①瓮士洪:《整体性治理及其在非结构化社会问题方面的运用—以西藏林芝地区“希望工程”政策运作为例》,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②胡佳:《迈向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③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④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⑤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⑥曾维和:《从“企业家政府”到“整体政府”—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组织创新的逻辑及方法》,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①刘筱红:《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支持—基于“整体政府”的视角》,载《妇女研究论从》2010年第1期。
    ②黄滔:《整体性治理制度化策略研究》,载《公共管理理论》第1期。
    ③袁祖社:《现代社会整体性的价值理性共识与“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理想》,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3期。
    ④曾凡军等:《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⑤胡佳:《整体性治理:地方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趋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⑥谭海波、蔡立辉:《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型政府”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⑦蔡立辉、龚鸣:《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载《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①胡佳:《迈向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②尹文嘉:《整体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载《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
    ③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m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 New York:Palgrave,2002:29.
    ①《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①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Jan Kooiman,Modern Governance: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nations,London:SAGE Publications,P34-48.
    ③详见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④Perri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11.
    ① Christopher Pollitt,Joined-up Government:aSurvey.Political Studies Review,Vol1,2003,p34-39.
    ② Patrick Dun leavy, Digital Era Governance IT corporations the State and E-Govern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57.
    ③帕却克·登力维:《新公共管理已死,数字时代的治理万岁》,张怡译,竺乾威校,载《公共行政研究与理论》2005年第16期。
    ①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
    ② Patrick Dunleavy,Digital Era Governance:IT Corporations,The State。and E-Gover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277.
    ③刘伟:《论“大部制“改革与构建协同型政府》,载《长白学刊》2008年第4期。
    ④ Christopher Pollitt,Joined up Government:a Survey,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2003.
    ⑤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⑥ 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219-241, http://solution.chinabyte.com/50/2039050.shtml
    ⑦彭锦鹏:《全观型治理:理论与制度化策略》,载《政治科学论从(台湾)》2005年版,第23页。
    ①佩里·希克斯:《面面俱到的治理:建立整体性政府的战略》(1999年)、《迈向整体性治理》(2002年)、《21世纪的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组织》、《设计电子政府: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十字路口上》等著作,奠定了其作为“整体政府”理论开创者的基石。
    ②Perri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New York:Palgrave,2002:48.
    ①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7页。
    ①竺乾威:《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载《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竺乾威:《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载《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竺乾威:《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载《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竺乾威:《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载《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竺乾威:《希克斯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载《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佩里·希克斯、戴安娜·利特、金伯利·舒尔兹、加里·斯多克:《迈向整体性治理:新的改革议程》,帕尔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
    ②佩里·希克斯、戴安娜·利特、金伯利·舒尔兹、加里·斯多克:《迈向整体性治理:新的改革议程》,帕尔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①佩里·希克斯、戴安娜·利特、金伯利·舒尔兹、加里·斯多克:《迈向整体性治理:新的改革议程》,帕尔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版,209页。
    ①蔡立辉、龚鸣:《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载《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①佩里·希克斯、戴安娜·利特、金伯利·舒尔兹、加里·斯多克:《迈向整体性治理:新的改革议程》,帕尔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②谭海波、蔡立辉:《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型政府”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①[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②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相蓝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③谭海波、蔡立辉:《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型政府”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历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分别发生在以下时间:1951~1953年;1954~1956年;1956~1959年;1960~1965年。
    ①刘剑华、谌贻庆:《电力监管的博弈分析》,载《江西电力》2010年第3期.
    ②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2页。
    ①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59页。
    ①陈水生:《新公共管理的终结与数字时代的来临》,载《理论学刊》2009年第4期。
    ②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
    ③蔡立辉:《电子政务: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
    ④史玉波:《开拓进取加快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载《信息化建设》2007年第3期。
    ①[美]西蒙:《管理行为》,詹正茂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②万道濮、黄波:《电子政务大集中是大势所趋》,载《电子政务》2009年第3期。
    ③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是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电力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主要基础设施。详见国家电力信息网,http://www.sp.com.cn/xxhzl/xxhdt/200704/t20070416_47775.htm
    ①史玉波:《开拓进取加快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载《信息化建设》2007年第03期。
    ②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第53。
    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研究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①高世楫、俞燕山:《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和能力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页。
    ①Toffler.A,The Third wave,New York:Bantan Books,1980,P130.
    ②谭海波、蔡立辉:《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政府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①朱成章、杨名舟、黄元生编著:《电力工业管制与市场监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页。
    ②张春煜:《英国电力产业的政府监管》,载《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①徐仁武:《英国电力市场竞争与监管》,载《电需求侧管理》2003年第1期。
    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编:《电力市场与监管: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第237页。
    ③雷金娥:《法国、南非电价考察报告》,西北电监局内部资料。
    ①杨凤:《英、美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简述》,载《漫谈海外》2005年第4期。
    ②朱德昌:《国外电力规制对国内电力监管的有益启示》,载《云南电业》2003年第12期。
    ③唐松林、任玉珑、汪洋:《美国电力监管制度及启示》,载《经济纵横》2007年第1期。
    [1]周志忍:《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评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黄恒学:《我国失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尼克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9]江美塘:《制度变迁与行政发展:公共行政之制度理论的比较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菲利普·库珀:《合同制治理—公共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竺乾威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竺乾威:《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4]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英]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孙健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竺乾威、马国泉:《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美]查尔斯·J·福克斯:《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黄桐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原则》,谭功荣、刘霞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美]奎因特·史都德:《结果长青》,魏腊梅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2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24][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丹尼尔·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美]卡尔·阿尔布瑞契特、让·詹姆克:《服务经济—让顾客价值回到企业舞台中心》,唐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美]菲利普·J·库珀:《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王巧玲、敖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美]杰伊·D·怀特、盖·B·亚光斯:《公共行政研究一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刘亚平、高洁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3]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陈荣富:《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陈红太:《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38]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范恒山:《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事业单位改革研究课题组:《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代理机构、权力主体和其他政府实体》,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41][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
    [42][美]乔治·费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赵卓:《竞争、产权、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美]史蒂文·科恩:《公共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王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美]罗伯特·T·哥伦比威斯基,杰尔·G·史蒂文森,迈克尔·怀特:《公共管理案例》, 汀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6][美]肯尼思·F·沃伦:《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王丛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8]孙正兴等:《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49]沈亚平等:《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张立荣:《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1]唐铁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2][美]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5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高世楫、俞燕山:《基础设施产业的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和能力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55]刘筱红:《管理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6]郁建兴:《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7]杨云飞:《政府服务评价:中国电子政府发展水平测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8][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9]金江军、潘懋:《电力政务高级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美]托梅恩·夏皮罗:《分析政府规制》,苏苗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李龙:《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2]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3]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4]应松年:《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65]应松年、杨解君:《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7]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8]周汉化:《政府监督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9]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0]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杨解君:《行政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72]杨小君:《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3]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胡肖华:《权力与权利的博弈:行政诉讼法修改纵横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75]刘恒:《行政许可与政法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6]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7]曹海晶:《中外立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78]郭志斌:《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9]宋功德:《论经济行政法的制度结构—交易费用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8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2]王俊豪:《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83]王俊豪:《管制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4]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85]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6]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论转型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改革》,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87]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8]张昕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9]周耀东:《中国公用事业管制改革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0]黄继忠:《自然垄断与规制:理论和经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1]王红玲:《当代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变与借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92]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3]廖进球、陈富良:《规制与竞争前沿问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94]王学庆:《管制垄断: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95]张汉林、刘光溪:《规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6]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7]朱成章、杨名舟、黄元生:《电力工业管制与市场监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版。
    [98][美]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王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9][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0][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1]赵会茹:《电力产业管制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02][美]小贾尔斯·伯吉斯:《管制与反垄断经济学》,冯金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世界银行:《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研究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104]赵会茹:《电力产业管制与竞争经济学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105]朱晓艳:《大部制下中国电力管制机构改革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106]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改革概览与电力监管能力建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107]倪继祥:《电力安全与电力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8]唐祖爱:《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109]朱晓燕:《我国电力产业管制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110]杨凤:《经济转轨与中国电力监管体制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政策法规部:《电力监管工作政策法规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1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监管工作政策法规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外电力市场规则和发电业许可制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4]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国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5]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欧洲、澳洲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6]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电力争议协调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7]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18]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市场建设文件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19]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非常规类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政策文件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20]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电力监管工作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21]李鹏:《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122]何万龄:《面向21世纪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3][美]周定山:《西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实践及经验教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24][英]皮尔索:《新牛津英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5][美]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26][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127]凯西德斯:《改革基础产业:民营化、监管与竞争比较》,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128]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29]郭洁:《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权法律控制绩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13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1年版。
    [132]布莱恩·巴里:《正义诸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3]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4]穆雷·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35]佩里·希克斯,戴安娜·利特,金伯利·舒尔兹,加里·斯多克:《迈向整体性治理:新的改革议程》,帕尔格雷夫出版社2002年版。
    [136]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扶松茂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7]兰迪斯:《行政过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38]阿尔费雷德·D·钱德勒:《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万岩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版。
    [139]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0]E·拉兹洛:《网络社会的崛起》,李吟波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1]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相蓝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2][美]保罗·L·乔斯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部门改革的监管重点》,高世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3][美]E·格莱泽,A·施莱弗:《监管政府的崛起》,杨松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144]曾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及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版。
    [145]高世楫、秦海:《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监管体系演进:国际经验的一种诠释和中国改革实践的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6][美]罗伯特·W·哈恩:《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骆梅英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黄滔:《整体性治理制度化策略研究》,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2期。
    [2]姜明安:《行政程序:对产同控权机制的超越》,载《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3]曹堂哲、王科:《当代中国政府管制研究述评》,载《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4]丁会凯、周光耀、王红艳等:《我国电力监管体系下的电价规制探析》,载《华北电力》2005年第3期。
    [5]吴兴宁:《电监会扩权》,载《商务周刊》2005年第7期。
    [6]姚峰:《电价管理之争暂时得解:发改委、电监会分权》,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第6期。
    [7]史玉波:《开拓进取加快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载《信息化建设》2007年第3期。
    [8]许洁、吴光伟:《论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的变迁与阻滞》,载《经济纵横》2007年第1期。
    [9]谭海波、蔡立辉:《论“碎片化”政府管理模式及其改革路径—“整体型政府”的分析视角》,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10]蔡立辉、龚鸣:《整体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场管理革命》,载《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
    [11]胡佳:《迈向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2]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13]翁士洪:《整体性治理及其在非结构化社会问题方面的运用—以西藏林芝地区“希望工程”政策运作为例》,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4]张立荣、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借鉴》,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15]曾维和:《从“企业家政府”到“整体政府”—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组织创新的逻辑及方法》,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6]曾维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反思—走向一种“整体政府”的改革模式》,载《思想战线》2009年第1期。
    [17]曾凡军等:《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8]刘筱红:《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支持—基于“整体政府”的视角》,载《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第1期。
    [19]袁祖社:《现代社会整体性的价值理性共识与“公民社会共同体”的生存理想》,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3期。
    [20]帕却克·登力维:《新公共管理已死,数字时代的治理万岁》,张怡译,载《公共行政研究与理论》2005年第8期。
    [21]胡佳:《整体性治理:地方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趋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2]黄滔:《整体性治理制度化策略研究》,载《公共管理理论》第1期。
    [23]尹文嘉:《整体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载《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1期。
    [24]胡训珉:《信息社会的国家治理特点探讨》,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1期。
    [25]门建辉:《自然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理论分析》,载《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26]马斌:《世界电力行业政府管制变革及启示》,载《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3期。
    [27]刘怀德:《中国电业运行模式分析》,载《电业政策研究》1997年第4期。
    [28]白晓民等:《中国电力市场研究和运营系统开发》,载《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第8期。
    [29]刘纪鹏:《电力:谨防破碎式改革》,载《中国改革》2001年第5期。
    [30]徐万国:《资深电力专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 年第2期。
    [31]林伯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载《管理世界》2005年1期。
    [32]刘戒骄:《制度互补与电力市场化改革》,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4期。
    [33]顾自安:《经济转轨、政府权力权力资本化:中国案例》,载《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005年第7期。
    [34]彭锦鹏:《观型治理:理论与制度化策略》,载《政治科学论丛(台湾)》2005年4期。
    [35]丁永怀:《略论西方国家电力监管立法及其借鉴意义》,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36]杜钢建:《规制改革、市场准入与国际市场竞争》,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
    [37]杜钢建:《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载《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7期。
    [38]杜思谦:《电力监管的法制化》,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年第8期。
    [39]韩国明、胡雪彬:《新公共管理运动视角下的中国电力监管》,载《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6期。
    [40]曹海晶:《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构成之探讨》,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7期。
    [41]林义:《制度分析及其方法论意义》,载《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42]刘海波:《我国中央与地方体制结构的分析与改进》,载《改革内参》2006年第5期。
    [43]刘剑华、谌贻庆:《电力监管的博弈分析》,载《江西电力》2004年第3期。
    [44]刘戒骄:《我国公用事业运营和监管改革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8期。
    [45]刘伟勋:《电力体制改革办扩编:电改提速破解遗留问题》,载《经济观察报》2006年第2期。
    [46]骆明:《省级电力监管分支机构的设置与定位》,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年第5期。
    [47]乔志明、王永春:《电力监管与行业自律》,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年第1期。
    [48]石佑启:《论公共行政变革与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49]王俊豪:《中英自然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比较》,载《世界经济》2001年第8期。
    [50]吴兴宁:《电监会扩权》,载《商务周刊》2005年第8期。
    [51]徐万国:《“十一五”电改主题:继续深化而非另起炉灶》,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第5期。
    [52]杨凤:《英、美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简述》,载《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年第5期。
    [53]杨建顺:《规制行政与行政责任》,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54]杨解君:《“双服务”理念下现代行政之变革—服务行政的解读和提升》,载《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55]杨磊、徐玲玲:《中国电力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动因分析》,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2期。
    [56]阳敏:《建特高压电网,电力体制改革之殇?》,载《南风窗》2006年第9期。
    [57]叶必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行政协议》,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8期。
    [58]姚峰:《电价管理之争暂时得解,发改委、电监会分权》,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第7期。
    [59]周汉化:《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权的配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60]张子鹏等:《电监会进取“大监管”》,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第3期。
    [61]张文泉、方彬:《管制理论与电力监管》,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62]张诗滔、李扬、周薇:《监管:规避权力冲突》,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年第2期。
    [63]曾国安:《论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载《经济评论》2003年第7期。
    [64]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载《经济评论》2004年第3期。
    [65]于良春、燕峰:《完善中国电力监管机构的问题研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66]高继斌、李琲:《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载《北方经济》2008年第1期。
    [67]胡延晟、张娇:《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载《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年第4期。
    [68]丁煌、杨代福:《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载《行政论坛》2009年第3期。
    [69]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2009年,http://www.gov.cn/20091h/content_1259471.htm
    [70]胡伟、杨安华:《西方国家公共服务转向的最新进展与趋势—基于美国地方政府民营化发展的纵向考察》,载《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3期。
    [71]丁煌、张雅琴:《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与地方治理模式变革》,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72]陈振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与应用分析—基于厦门市的实证研究》,载《理论探讨》。
    [73]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7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见http: //www.miit.gov.cn
    [75]《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76]李朝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市场化》,载《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77]孟春、陈昌盛、王婉飞:《在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公共服务》,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78]胡佳:《整体性治理:地方公共服务改革的新趋向》,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79]方堃、肖微:《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协同学语境下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研究》,载《管理现代化》2009年第1期。
    [80]马庆钰:《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81]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2]徐勇、项继权:《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3]丁煌、张雅琴:《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与地方治理模式变革》,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84]肖兴志、孙阳:《中国电力产业规制效果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9期。
    [85]张立荣、方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政府治理公共危机模式革新探索》,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86]张立荣、冷向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下的政府行为变革》,载《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4期。
    [87]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0期。
    [88]龙太江、伍勋亮:《地方政府参与式预算扩展的困难与对策》,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89]刘戒骄:《英国电力产业的放松管制及对我国电力改革的启示》,载《经济管理》2003年第22期。
    [90]余辉:《论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监管》,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91]李善民、余鹏翼:《电力短缺、经济增长与政府规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
    [92]董春宇:《公共选择理论假设的限度分析》,载《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5期。
    [93]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
    [94]熊凌云:《放松规制后电力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激励研究》,载《电力技术经济》2005年第3期。
    [95]刘敦楠:《电力市场供应者竞标行为的分析与对策》,载《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第6期。
    [96]张锐、李华:《中国电力产业激励性价格规制的比较分析与选择》,载《社会科学》,2005年5期。
    [97]王莉:《电力需求与激励性电力价格一基于电力短缺的电力价格规制分析》,载《北方经济》,2005年第10期。
    [98]陈美、罗亮:《电力产业放松规制的市场重组》,载《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99]孔峰、牛东晓:《寡头发电商市场力与报价机制分析》,载《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第25期。
    [100]干春晖、吴一平:《规制分权化、组织合谋与制度效率—基于中国电力行业的实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4期。
    [1]Perri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M].New York:Palgrave,2002:p31-34.
    [2]Andren Di Maio. Move "Joined-Up Government" From Theory to Reality. Industry Research[J].Oct.2004.
    [3]Patrick Denleavy. Digital Era Governance IT Corporations, the State, and E-Government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223.
    [4]Patrick Dunleavy etc. New Public Management is Dead—Long Live Digital-Era Govern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M], New York: Issue 16,2005.
    [5]ICTA. Joined-Up Government:Overview of Main Issues, 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videoconference on "Public Sector Transformation Towards Citizen-Centric Joined-up Government:Lessons Learned from UK and India" [R]. May,2006.
    [6]Christopher Pollit. Joined-up Government:a Survey.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J], Jan,2003.
    [7]Karl Albrecht. The One Thing That Matters:Bringing the Power of the Customer Into the Center of Your Business[M]. 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2:pi76.
    [8]March,J.G. and J.P Olsen. Organizing Political Life:What 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on Tells Us about Govern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J], 1983.
    [9]Phippa Russel.Access and Achievement or Social Exclusion?Are the Government' PolICEs Working for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J].Children&Society, Vol.2003.
    [10]Peter Wilkins. Accountability and Joined Government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
    [11]Martin Roche.complicated Problems.Complicated Solutions?Homelessness and Joined Up Policy Responses,Social Policy&PublicAdministration[J],Vol.33,No.7,2004.
    [12]Sabatier, P. and D.Mazmanian.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A Guide to Accomplishing Policy Objectives. Policy Analysis[J],1979.
    [13]Tony Bovaird and Ken Russell,Civil ServICE Reform in the UK:Revolutionary Failure or Evolutionary Success? Public Administration[J].Vol.85,No.2,2007.
    [14]Warner,M. E. Reversing privatization,rebalancing government reform:Markets,deliberation and planning..Policy and Society[J],2008,27.
    [15]Matthew Flingers,Governance in Whitehall,Public Administration[J],,Vol.80,No.1,2002.
    [16]Wood,R. Managing Complexity:How Businesses Can Adapt and Prosper in the Connected Economy[M]. London:Economist Book,2000.
    [17]Samuelson, P.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J],1954,36.
    [18]OECD.The OECD Report on Regulatory Reform:Synthesis[R],Paris.1997.
    [19]Faye Steiner.Regulation,Industry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Electricity Supply Industry.OECD Economic Studies No. 32[J],2001.
    [20]Shelp,Ronald Kent,et al. Servic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5.
    [21]Thompson.G,Markets, Hierarchies and Networks: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Life[M]. London:Sage,1991.
    [22]Crew,M.A.and P.R.Kleindorfer.The Economics of Public Utility Economics. London:Macmillan Press Inc,1986.
    [23]Baumol,W.J.On the Proper Cost Test for N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
    [24]Panzar,J.C and Willig,R.D. Fress Entr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Monopoly of Economics,1977.
    [25]Hogendorn,C.Market Structure and Broardband Network:The Feasibility of Competition.Working Paper,Wharton School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8.
    [26]Hogen,"W.Constrained Networks for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1992.
    [27]Waterson.M,Regulation of the Firm and Natural Monopoly,Oxford:Basil Blackwell,1988.
    [28]Baumol,WJ.Contestble Markets:An Uprising i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2.
    [29]Hart,O.D.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in the Spirit of Chamberlin:A General Model.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5.
    [30]George J.Stigl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1.
    [31]J.Stern,Electricit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in amal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Utilities,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