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峡两岸针灸现状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于了解海峡两岸针灸现况,比较海峡两岸针灸现况之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之原因,及探讨改善之方案。以文献资料收集的方式,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发表于海峡两岸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集、专著、官方报告、法规、针灸专业网站论述、报刊等进行数据收集、统整及比较。
     结果显示:海峡两岸针灸现况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临床运用、教育、研究、政策法规、医疗保险制度、学术组织及工会等方面皆有异同。
     在医疗机构方面,针灸科的设置中国大陆有减少趋势,而台湾却是多数医疗院所必设的科别;海峡两岸皆订有医疗机构设置之标准,但也皆尚未拟定针灸科之设置标准;台湾已全面使用抛弃式针灸器具,中国大陆则仍保留有重复使用之针具;中国大陆医疗机构设置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机关财政,台湾则多数为民营,开放自由竞争市场。
     在收费方面,中国大陆针灸医疗定有依循之收费标准,以针刺疗法而言,一次人民币约4元,台湾则依具健保给付收费,一次就诊费为150-500元之间。
     在从业人员方面,中国针灸从业人员所须资格为具备医师资格或助理医师资格,台湾则须具备医师资格;执业的选择方面,针灸皆非多数正科生毕业后工作之首选,中国大陆正科毕业生转行情形高于台湾;在工作人员月收入上,海峡两岸针灸医师月收入所得皆高于人民平均所得,而台湾针灸医师收入约为中国大陆针灸医师的10倍。
     在临床运用方面,中国大陆针灸具多方面之人材,活用针灸于各科临床,台湾较偏重中风、痛症、气喘等。在研究方面,海峡两岸卫生部门及科研专家近年皆关注针灸研究发展,两岸皆有收获。
     在教育方面,中国大陆具多元性,有进修学程、高职及二年、五年、七年的学制,台湾则是将针灸学科列为中医系学生必修科目,现只有台中中国医药大学研究所设有针灸硕士学程。
     在政策法规方面,海峡两岸皆定有医疗人事法规,中国大陆更努力与世界接轨,定订针灸各项工作之标准化,而台湾则订定有针灸执业规范。
     在医疗保险制度上,台湾推行全民健保与中国大陆之保险现状有明显不同。
     在学术组织及工会方面,海峡两岸皆有具代表性之针灸学会,并皆承担会员联系、学术交流及在职教育之功能。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海峡两岸针灸现况之差异,探讨改善海峡两岸针灸现况之方案,增强两岸业界交流,共同促进针灸医疗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between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To understand thepresent situ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ve any differents between themand find the causes. After that we expected to look for some methods to improve.Data collected from January in 2001 to December in 2006. Results shows thedifferent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mong China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including: medical institution, staff, clinical application,education, researc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association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peaking about medical institu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gradually reduces in china mainland, but it is an essential unit at Chinese medicalhospital in Taiwan region. Both of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medicalinstitutions have standard of establishment, but they also deficient the standard ofestablishment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 The other different isthat disposabl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ppliances must be used in Taiwan, butit is not in China mainland. In China mainland, most of medical institution funds come from government. Nonetheless, most of medical institution funds come frompersonal financial group.in Taiwan. The charge for acupuncture is 4 Yuan in Chinamainland, it is 150-500 Yuan in Taiwan.
     Most of different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mong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 region are show at staff, clinical application,education, researc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association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 results could be applied o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program incampus.and clinical.
引文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1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1
    [2] 王雪苔,针灸的现状与未来.针刺研究,1997,(04)
    [3] 李春梅,美国的卫生保健制度与针灸医学的发展 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1995,17(2)
    [4] 王本显 马文礼,中医药及针灸在美国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中国针灸,1999,(8)
    [5] 冯诗婉 针灸医学在美国的历史与现状及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03
    [6] 中国卫生部.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http://www.wzjf.com/zhaoping.asp
    [7] 国家中医药局.全国中医医院3009所年诊疗人次约3亿.新华社.http://www.gov.cn/fwxx/jk/2006-08/16/content_363313.htm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摘编1999-2006.http://www.moh.gov.cn/menunews/B9.htm
    [9] 石学敏,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可路针灸杂志,2005,25(4):420~4221
    [10] 针灸走起了下坡路.http://www.acusky.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84?&page=1
    [11] 国外红火国内滑坡:中国针灸之痛.http://www.epochtimes.com/b5/4/12/17/n751598.htm 2004年12月16日
    [12] 台湾地区卫生署.医疗机构现况及医院医疗服务量统计年报 台北:2006年出版。
    [14] 中国大陆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http://www.wzjf.com
    [15] 尹爱田,村级卫生机构在中医药服务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1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7:22~24
    [16] 王永洲,现代中国针灸学的三大突破性进展[J]1 中国针灸杂志,2002,22(6):420~4221
    [17] 张仁,1面临新世纪的思考—关于针灸学科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6):1~21
    [18] 许建阳,王玲玲,刘志诚 关于针灸学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针灸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2):1~21
    [19] 张仁,针灸医学的困惑、挑战与对策[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4~61
    [20] 孙茂峰 黄国庆 林昭庚 台湾学生至大陆高等院校修习中医学位(含针灸)现象之初步探讨 中华针灸医学会杂志 2003,6:87-107
    [21] 曹小定 关于促进我国针灸医学深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海针灸杂志 1998,17(5):2
    [22] 管遵惠 针灸医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0,21(1):7-8
    [23] 林文注 朱忠春 郭慧颖 121世纪中国针灸学发展展望[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1):1~21
    [24] 沈建忠 张瑛玲 许权维 台湾中医教育现况与建议 中医教育,2002,21(1):41-45
    [25] 赖荣年 吕庶熙 吴炫璋 叶家豪 探讨台湾针灸之研究现况及可能的实证医学发展,中华针灸医学会杂志 2004,7
    [26] 傅立新 杜元灏 指导 石学敏 针灸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13(2):118-119
    [27] 艾红兰,针灸医生的困惑 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论文集(上册)2005
    [28] 石学敏,.针灸学科发展战略.江苏中医药,2006,(10)
    [29] 张逊诚.新世纪给传统针灸医学的思考.针灸临床杂志,2003,(09)
    [30] 闫丽萍.针灸医学的现代作用与临床治疗浅见.江苏中医药,2002,(04)
    [31] 管遵惠.针灸医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01)
    [32] 莫芳萍,吴滨,张永玲.针灸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
    [33] 许伟.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06).
    [34] 张仁.针灸医学的困惑、挑战与对策[J]上海针灸杂志,2002,(05).
    [35] 张仁.针灸医学的困惑、挑战与对策.上海针灸杂志,2002,(05)
    [36] 张逊诚.新世纪给传统针灸医学的思考.针灸临床杂志,2003,(09)
    [37] 华兴邦.中西医结合发展针灸医学.上海针灸杂志,2004,(10)
    [38] 傅晨旭.针灸医学走向世界与无创痛“针灸”.甘肃中医,1994,(04)
    [39] 管遵惠.针灸医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01)
    [40] 管遵惠.国际针灸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05)
    [41] 闫丽萍.针灸医学的现代作用与临床治疗浅见.江苏中医药,2002,(04)
    [42] 杨桂秋.让中国针灸重放异彩.医药与保健,1999,(03)
    [43] 针灸学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先导.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5)
    [44] 许升峰.台湾针灸发展简介..http://nricm2.nricm.edu.tw/pages/show.php?qry_dtnbr=27&qry_dsnbr=350
    [45] 冯莉1,万平2.祖国海峡两岸中医药教育发展比较.中医药学刊,239(7)
    [46] 杨孝芳,江桂贞.浅谈时间治疗学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4):29.
    [47] 韩冰,夏棣其,何扬子.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59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7):48.
    [48] 杨孝芳,江桂贞.浅谈时间治疗学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04).
    [49] 廉治军,曲燕.最佳时间针灸法治疗痛证临床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4,(04).
    [50] 钟磊,刘维.子午流注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03).
    [51] 戴惠!224200东台,白纯!224200东台.子午流注与中国古代哲学[J]中华医史杂志,2000,(04).
    [52] 杨桂秋.让中国针灸重放异彩.医药与保健,1999,(03)
    [53] 俞剑虹.针刺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的观察.中国针灸,2004:24(8):551
    [54] 韩友栋,张晓莲,王秀英.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04).
    [55] 蔡朗.毫针长时留置法治疗顽固性面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04).
    [56] 房丽,于致顺.头穴针刺的不同刺激量对急性脑梗塞的肌力恢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1995,(05)
    [57] 梁毅然,孟宪伟.针罐结合、延长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1).
    [58] 韩友栋,张晓莲,王秀英.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04).
    [59] 蔡朗.毫针长时留置法治疗顽固性面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04).
    [60] 黄虹.久留针强针感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06).
    [61] 许云祥,陈贵珍.不同留针时间对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10).
    [62] 王常勇,周秀琴.综合疗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实用骨科杂志,2005,(04)
    [63] 刘云峰.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山东医药,2005,(20)
    [64] 崔红,曹永贺,兰丽丽,.针灸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05)
    [65] 刘强,.针刺颈旁穴治疗颈性类冠心病58例.河北中医,2006,(12)
    [66] 刘瓅坤,.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6)
    [67] 吕小平,孔尧其.针灸治疗颈椎病50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07)
    [68] 孙莲景,陈晓梅,.中药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体会.中国小区医师(综合版),2006,(21)
    [69] 吴建红,林鹏.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05)
    [70] 林秋吉,沈晓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治疗近况.中医药信息,2005,(04)
    [71] 林宜信,谢伯舟,王德铭,褚文杰,陈崇哲,罗淑慧,台湾中医药整合与前瞻,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台北,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