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乡村医者及乡村医疗制度的变迁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即从医疗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来对中国乡村医疗自清代以来的变迁展开探讨。乡村疾病和医疗话语的建构与消解,乡村医者及其医疗行为的组织化与制度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这种变迁大致是从清代开始的,本文即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来考察清代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的曲折发展及其背后的深层因素——变动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清代前期,乡村存在一个自在的、多元化的医疗体系,充斥着以草泽铃医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弥散的医疗资源来满足乡民的日常医疗需求。若非发生重大疫病,国家很少对地方的医疗事务进行干预,地方精英基本上承担了乡村的疫病救治。清后期,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卫生观念,卫生防疫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港口检疫的实施与晚清卫生行政改革是卫生制度化的开端。大量医学传教士的涌入也对乡村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与传统医者形成了竞争关系。
     民国时期,在缺乏强大的统一政权的背景下,卫生制度化也取得了曲折发展。乡村出现了由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和国家举办的卫生实验区,保健员与合作医疗制度。与草泽铃医不同的是,保健员是制度化的卫生工作者,在使用西医治疗简单疾病的同时,还承担了卫生防疫的任务。但这种变革仅限于较小的范围内,多数的乡村仍然有赖传统的医者提供医疗服务。
     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这一状况。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变农村社会疾病流行的落后现状,构建新医学。传统中医药人员被整合进联合诊所,宗教医者与草泽医被禁止从事医疗工作。城市下乡的流动医疗队积极为农村治病防病,培训不脱产的农民卫生保健员、新法接生员。人民公社化后,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卫生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室、生产队卫生员制度随之普遍建立。在卫生工作大跃进时,吃药不要钱的合作医疗制度也曾实施过一段时间,终因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而半途而废。
     1965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促进了农村保健员的培养,而上海江镇公社赤脚医生和湖北乐园合作医疗榜样的塑造则促成了两者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赤脚医生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农村医疗的功能性需求,也是医学政治化的一种表现。作为农村卫生革命的实施者,其本身也是文化革命的组成部分。这种革命性的需求甚至超越了对医疗效果的追求。当国家的目标从文化革命转移到实现现代化,并对农村的组织化控制有所放松时,以革命为动力的、走群众路线的、运动式发展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也就难以为继了。
     这种乡村医疗制度的建构以政治化的方式重塑了医者与医疗对象,因此,决不能无限夸大其对乡村医疗与卫生改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它是掩盖了农村医疗的困境,而虚构了一个能体现制度优越性的医疗神话和卫生奇迹。当尘埃落定,乡村医疗仍是无从破解的的难题。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不再依赖乡村医生,且又增加了国家的投入,但是其问题丛生仍体现出了乡村医疗制度创新的缺乏与对传统的路径依赖。
     清代以来乡村医疗变迁表明,国家日渐承担了为民众提供医疗救助的职责,这是卫生现代性的体现。但是,国家在这个角色的扮演中总是出现偏差与谬误,要么以卫生为工具赢得统治的合法性与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要么只为民众提供微不足道的医疗服务。如何在实现国家职能、发挥地方社会自主性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之间取得平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There is little studies on the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medical systerm ofcountry.My paper is the case of research them in the angle of history of medicial andculture and social.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in country and society is deeplyreflected by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persion of country disease and medical discourse,the systemat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rural doctors and medical behaviours.These transitions mainly starts from Qing dynasty. Researching from folkpractitioners to barefoot doctors,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thetortu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medical system and the deep factors behind it---thechangeable state system and social relations---from Qing dynasty.
     Befor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free and diverse medical system existed in thecountryside, which represented by folk practitioner and consisted of various anddispersive medical resources to meet the ordinary need of villagers.The governmentseldom interfered the local medical affairs unless there was a severe epidemic, for thelocal elites basically undertook the epidemic treatment in the countryside. During thelater period of Qing dynast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ublic health conceptwhich gradually chang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ones, the epidemic preventionbecame a basic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rt quarantine and the reformation of healthadministrative policies in later Qing dynasty were the beginning of healthsystematization. The condition that plenty of medical missionaries swarmed intoChina also had a deep influence on rur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formed a competitiverelation with traditional doctors.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although the country lack of a powerful andunified regime, the health systematization also obtained some development, such asthe rural social power, experimental area hel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country,health care provider and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etc. Compared with folkpractitioner, health care providers were systematic health workers. Besides using western method treated some simple disease, they also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forepidemic prevention. But this reformation only limited in a small scope, most of therural area also need the traditional doctors to provide medical serv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regime in1949totally changed this laggardsituation. The new government applied various methods to change the epidemicsituation in rural area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kers were integrated intounion clinics, medical missionaries and folk practitioner were not allowed to domedical work. Mobile medical team which were sent from city to the rural areasactively treated and prevented disease in the countryside, cultivated in-service farmerhealth care providers and new-method midwives. After the Movement of People'sCommune, the three-leve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commune,production brigade and production team provided a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health systematization. The system of commune health center, brigade health officeand production team health worker was set up throughout the world. During the GreatLeap Forward period,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which means receive treatmentfor free once implemented for a short time, but ended soon due to the limitedobjective conditions.
     In1965, the instruction that "put the key point of medical health work in thecountryside" motivated the cultivation of countryside health care providers. Theexamples of barefoot doctors in Shanghai Jiangzhen Commune and Hubei Paradise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 arouse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both throughout thecountry.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barefoot doctor is not only thefunctional requirement of country medical service, but the expression of medicalpoliticalization. As the executor of rural medical revolution, barefoot doctor itself isan element of culture revolution. To some extend, the requirement of revolutionsurpassed the pursuit of medical effect. When the country transferred its aim fromcultural revolution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and loosened the control of ruralorganization, the barefoot doctors and cooperative medical services which tookrevolution as motivation, obeyed to the mass line, belonged to the sportivedevelopment were difficult to exis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rural medical system rebuilt the doctor and medical objects through political method. So, we have to hold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 this. Tosome extend, it covered the dilemma of rural medical treatment, made up a medicalmiracle which can reflect the superiority of system. When the dust settled, ruralmedical service is still an unsolved problem. The rise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medical service no longer rely on the rural doctors, as well, the government alsoincrease the investment. But the clustered problems that caused by it still reflect thatthe rural medical system lacks of creation and depends heavily on traditionalmethods.
     Since the Qing Dynasty the changes of rural medical service indicate thatcountry increasingly played a part of a salvor who provided medical assistance forpeople, which reflects the modernity of hygiene. However, deviationes and errorsalways appeared in the country’s playing. Either it wins the legitimacy of ruling andstrengthened the village control, or it provided faint medical services for people.How to achieve a balance in realiz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state, bring into play localautonomy and making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is still a problem to be solvedurgently.
引文
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绪言第二页。
    ②金仕起《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份与地位》(《新史学》1995年第1期)论述了自春秋到汉未的医者的角色、身份与地位的变迁,认为古代医者的地位不高;马堪温《历史上的医生》(《中华医史杂志》1986年第1期)属于通论性质,对医生在历史上的出现、培养、社会地位、作用、医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祝平一《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清的医疗市场、医学知识与医病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0年第68期)对明清时期的“走方医”、女性医者、宗教医者等都有详细的分析。
    ③近代卫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的推进、疾病史和卫生观念的演化等方面,而对乡村医者的研究较少,参见余新忠《卫生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对1949年后农村保健员与赤脚医生的专门研究也不多见,主要包含在对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中。
    ④徐友渔《文革究竟好不好?》,党国英《高家村是世外桃源吗?》,焦国标《我成长的村庄》。
    ①世界银行中蒙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业务处编,《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李燕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概要第1页。
    ②《邓小平会见民主叶门卫生代表团时的讲话》(1974年10月10日),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③中央电视台于2006年4月播放了五集有关赤脚医生的节目。2008年1月22日的《北京日报》刊登了李砚洪的文章《赤脚医生——二十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
    ①韩俊、罗丹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07年,第114页。
    ②王绍光:《巨人的瘸腿:从城镇医疗不平等谈起》,《读书》,2005年第11期。
    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中国发展评论》,2005年增刊第1期。
    ④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同身边的卫生人员谈话,做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常称为“六·二六指示”。
    ①姚力:《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期。作者认为有关合作医疗研究对于认识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探索医改方向,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都直至了一定的作用,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②关于医疗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取向等问题参见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1995年六卷一期;《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1997年八卷四期。
    ①王学典:《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②田居俭:《当代社会史是国史研究亟待拓展的领域》,《中国社会科院院报》2008年3月25日。
    ①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铃医秘方》,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01页。
    ②杨念群:《北京地区“四大门”信仰与“地方感觉”》,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
    ③《辞海》医药卫生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第6页。
    ②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第40页。
    ②金仕起:《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份与地位》,《新史学》1995年6卷1期。
    ③祝平一:《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清的医疗市场、医学知识与医病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第68期,第1-50页。对于明清时期乡村医者的分类,以下文献也有类似的观点:涂丰恩:《从徽州医案看明清的医病关系(1500-1800)》,国立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王崇峻:《明清时期民间的用药情况与医疗观念初探》,《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2期,第19-38页;余璇:《明清江南的民间医者及其医疗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④杨念群:《“四大门”与草泽铃医——传统乡村医生角色的模糊性》,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5-247页。
    ①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09-310页。
    ②王静:《清代走方医的生存状态及形象演变》,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③Ruth Rogaski,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2004.
    ④(日)饭岛涉:《鼠疫与近代中国》,研文出版,2000年。
    ①Ka-che Yip,“Health and Nationalist Reconstruction:Rural Health in Nationalist China,1929-1937”, ModernAsian Studies,Vol.26,No.2(May,1992),pp.395-415.
    ②Hsiang-lin Lei, When Chinese medicine encountered the State:1910-1949,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Chicago,1999.
    ③参见李尚仁:《医学、帝国主义与现代性:专题导言》,《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4年第54期,第1-16页;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八卷;Ka-che Yip,“Health and Nationalist Reconstruction:Rural Health in Nationalist China,1929-1937”, Modern Asian Studies,Vol.26,No.2(May,1992),pp.395-415.
    ④杜丽红:《清末北京卫生行政的创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300-337页。
    ①朱慧颖:《民国时期的卫生运动初探——以天津为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357-370页。
    ②胡宜:《送医下乡: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2-33页。
    ①Victor H. Li,“Health Services and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tudies and Visits to China”, TheChina Quarterly,No.59,1974,pp.566-579;“Politics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The Barefoot Doctors”, StanfordLaw Review, Vol.27, No.3(Feb.,1975), pp.827-840.他还就赤脚医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中国领导人把培养赤脚医生做为解决卫生问题合适途径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些原因是在60年代晚期是有效的,为什么早期没有采取相似的措施?在短短几年间培养了大量的赤脚医生是如何实现的?承担如此复杂的一系列活动如选拔、培训、装备、监督、支持他们处理非常敏感和复杂卫生医疗事务所设计的机构和方式是什么?他以为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
    ②A.J.Smith,“Barefoot Doctors and the Medical Pyramid”,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Vol.2,No.5916,1974,pp.429-432.
    ③Ruth Sidel and Victor W. Sidel,“Health Care Services”,Social Scientist,Vol,5,No.10/11,1977,pp.114-130.
    ④Rushikesh M. Maru,“Health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Rual Health Services: India and China:1949-1975”,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11,No.31/33,1976,Special Number: Population and Poverty,pp.1253-1268.
    ①George A. Silver,M.D.,“Putting Shoes On the Barefoot Doctor”.,The Nation, No.18, Vol.227,1978,.pp.569-572.
    ②Victor W. Sidel,“Medicne and Public Health”,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Vol.31,No.1,1973,pp.110-120.
    ③Alexander Dorozynski,“Barefoot in the field”, Nature, No.5519, Vol.256,1975,p.610.
    ④Chi-Pang Wen and Charles W. Hays,“Health Care Financeing in China”, Medical Care, Vol.14,No.3,1976,pp.241-254.
    ⑤Victor H. Li,“Health Services and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tudies and Visits to China”, TheChina Quarterly,No.59,1974,pp.566-579;“Politics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The Barefoot Doctors”, StanfordLaw Review, Vol.27, No.3(Feb.,1975), pp.827-840
    ⑥George A. Silver,M.D.,“Putting Shoes On the Barefoot Doctor”.,The Nation, No.18, Vol.227,1978,.pp.
    569-572.
    ⑦Ruth Sidel and Victor W. Sidel,“Health Care Services”,Social Scientist,Vol,5,No.10/11,1977,pp.114-130.
    ①“Health Care Delivery: Peter New Reports on China's Barefoot Doctors”,Medical Anthropology Newsletter, Vol.
    5, No.2(Feb.,1974), pp.11-12.
    ②Chi-Pang Wen and Charles W. Hays,“Health Care Financeing in China”, Medical Care, Vol.14,No.3,1976,pp.241-254.
    ③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④Marilynn M. Rosenthal,“Health Care in the PRC,1981”,Medical Anthropology Newsletter, Vol.13, No.2(Feb.,1982), pp.1+3-4; Peter Kong-ming,“Changing Health Policies in the PRC:Another Perspective”,MedicalAnthropology Newsletter, Vol.13, No.2(Feb.,1982), pp.1-2; Marilynn M. Rosenthal and Jay R. Greiner,“TheBarefoot Doctors of China: From Political Creation to Professionalization”, Human Organization,Vol.41, No.4,1982, pp.330-341.
    ①Peter Kong-ming New,“Primary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march backward?”,HumanOrganization,Vol.45,No.2,1986,pp.147-153.
    ②Koplan, Jeffrey P.;Hinman, Alan R.;Parker, Robert L.;You-Long, Gong;Ming-Ding, Yang,“The BarefootDoctor: Shanghai County Revisited”,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No.7,Vol.75,1985,pp.768-770.
    ③Talwalker,V.C.“Health care in China”, Naisu Zhu, Zhihua Ling, Jie Shen, J.M. Lane,&Shanlian Hu,“Factors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barefoot doctors in rural China”, Bulletin of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ol.67(4),1989,pp.431-441;
    ④David M.Lampton,“Changing health policy in the post-Mao era”,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No.1,Vol.54,1981,pp.21-26.
    ⑤Naisu Zhu, Zhihua Ling, Jie Shen, J.M. Lane,&Shanlian Hu,“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the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barefoot doctors in rural Chin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vol.67(4),1989,pp.431-441.
    ⑥Penny Kane,“An Assessment of China's Health Care”,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11(Jan.,1984), pp.1-24.
    ①James F. Cawley and Archie S. Golden,“Nonphys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power Policy in PrimaryCare”,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Vol.4, No.1(Mar.,1983), pp.69-82.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页。
    ③农村半农半医卫生人员的培训情况参考李德成《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20页。
    ①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端木彬如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7页。
    ②参见陈飞张自宽昌鸿恩:《“赤脚医生”来龙去脉》,《健康报》2007年11月9日第5版;张大庆、文树德:《中国“赤脚医生”:过去、现在与未来》,韩启德等主编:《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第98-99页。
    ③AnElissa Lucas,“Changing Medical Model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 Options or Obstacl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83(Sep.,1980), pp.461-489.
    ④胡宜在谈及合作医疗研究时指出,更多的研究是将制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客体来展开分析,而忽视了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研究的重点也基本放在关于制度本身的结构、功能、运行特征等方面,从而呈现出一种“去政治化”的倾向。《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102页。
    ⑤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纪》2007年3月号总第六十期。刘影也提出了赤脚医生较“左”的政治色彩。刘影:《“文化大革命時期”福建赤脚医生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⑥陈志潜著:《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端木彬如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0-141页。
    ①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2卷第2期。
    ②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4页。
    ③李德成:《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④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1-382页。
    ⑤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①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75页,178页,
    180-181页。
    ②王胜:《集体化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123页。
    ③Mobo C.F.Gao,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99,p.84.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30-331页。
    ⑤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9-192页。赤脚医生医患关系的平等与密切,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西方学者也是赞同和认可的。参见Victor H. Li,“Politics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The Barefoot Doctors”, Stanford Law Review, Vol.27, No.3(Feb.,1975), pp.
    827-840.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0页、324页。
    ②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9-393页。
    ③陶海燕:《论赤脚医生时期的医患关系》,《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下)。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②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读书》2003年第7期。
    ③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读书》2001年第1期。该文刊出后,2001年3月29日,《南方周末》以“质疑《高家村》”为题,登载了一组被作者称为“围剿高家村”的文章:徐友渔《文革究竟好不好?》,党国英《高家村是世外桃源吗?》,焦国标《我成长的村庄》,被称为“高家村风波”。
    ④Mobo C.F.Gao,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99,p.72.
    ①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摘要第Ⅰ页。
    ②Christopher J Smith, China in the Post-Utopian Age, Boulder,CO.Westview Press,2000,p.100.
    ③陈飞张自宽昌鸿恩:《“赤脚医生”来龙去脉》,《健康报》2007年11月9日第5版。
    ④Meei-shia Chen,“The Great Reversal: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ublic ofChina”,William C. Cockerham,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pp.456-482.
    ⑤王胜:《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
    4期。王胜的博士论文《集体化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也持相同的观点。
    ⑥岳谦厚、贺蒲燕:《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1949-1984年)—以太阳村(公社)为重点考察对象》,《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①Kate xiao Zhou, How the Farmers Changed China: Power of the People, Boulder CO.Westview Press,1996,p.39.
    ②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端木彬如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3页。
    ③何郁莹:《赤脚医生之研究(1966-1976)》,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193页。
    ④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纪》,2007年3月号总第六十期。
    ⑤David.M Lampton:“The politics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1949-1969”,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1982.转引自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5卷第2期。
    ⑥胡宜:《送医下乡: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64-167页。
    ①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论<人民日报>对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传媒再现(1949-1989)》,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4页。
    ②张大庆、文树德:《中国“赤脚医生”:过去、现在与未来》,韩启德等主编:《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第98-99页。
    ③Fang Xiaoping,“From union clinics to barefoot doctors:healers,medical pluralism,and state medicine inChinese villages,1950-1970”,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2,N0.2,2008,pp.221-237.
    ④张大庆、文树德:《中国“赤脚医生”:过去、现在与未来》,韩启德等主编:《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第98-99页。
    ①何郁莹:《赤脚医生之研究(1966-1976)》,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195页。
    ①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②(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十版),杨辉、张拓红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③(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十版),杨辉、张拓红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④(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45-47页。
    ①(美)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郭金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196页。“躯体化”被定义为“有关身体不适和求医问药的习惯用语中的那些关于个体以及社会苦痛的标准化表达”。
    ②参见李姿姿:《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学术界》2008年第1期。
    ③赵鼎新:《国家、社会关系与北京八九学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①参考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防疫为中心》,《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
    ①卫生部计划财务组编,《1974年卫生统计资料》(1975年4月19日),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38-009。
    ①杜昌祚主编,《辉煌山东6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第181、174页。
    ①定宜庄编,《口述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①Angela Ki Che Leung,“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 State and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Lower Yang Zi Region”, Late Imperial China,Vol.8, No1, June1987.pp134-166.
    ②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
    286、259页。
    ①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6-127页。
    ①(清)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②(清)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10页。
    ③(清)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3页。
    ④谢观著,余永燕等点校:《中国医学源流论》,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铃医秘笈”,第101-102页。
    ⑤《北京民间生活彩图》书影,清代,中国医史博物馆藏。
    ①王静:《清代走方医的生态状态及形象演变》,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②(清)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③王崇峻:《明清时期民间的用药情况与医疗观念初探》,《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2期。
    ④(清)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①王崇峻:《明清时期民间的用药情况与医疗观念初探》,《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2期。
    ①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第45页、第59-62页。
    ②庄吉发:《清代民间宗教的源流及其社会功能》,《大陆杂志》1991年第八十二卷第二期。
    ③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页。
    ④钟克勋:《“巫医”小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⑤参考李小红:《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现象探析》,《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该文在对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现象作了详细分析的同时,描述了宋代政府大力禁止巫医的情况。
    ①参考刘运好,李飞:《“巫医”非为贱业考释—〈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的文化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该文在讨论“人而无恒,不可巫医”中的“巫医”是贱业时,所举例证几乎都是宋儒的看法。
    ②参见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第6至19页。
    ③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页。
    ④参考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639至643页。
    ⑤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五医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79页。
    ①王崇峻:《明清时期民间的用药情况与医疗观念初探》,《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2期。
    ②参见王秀云:《不就男医:清末民初的传道医学中的性别身体政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年第59期。
    ③(美)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甄橙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4页。
    ④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2页。
    ①参见张先清:《疾病的隐喻:清前期天主教传播中的医疗文化》,刘天路等编:《身体·灵魂·自然:中国基督教与医疗、社会事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40-366页。
    ②参见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
    ③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④参见(日)饭岛涉:《鼠疫与近代中国》,研文出版,2000年,该书对中国近代卫生制度化过程有详尽的论述。
    ①具体过程参见杜丽红:《清末北京卫生行政的创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300-337页。
    ②参见(日)饭岛涉:《鼠疫与近代中国》,研文出版,2000年。
    ③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
    ④余新忠:《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554-580页。
    ①《清末北京卫生行政的创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300-337页。
    ②康志杰、孙素雯:《生命的见证:近代基督教医疗事工评议—以武汉地区教会医院为背景》,刘天路等编:《身体·灵魂·自然:中国基督教与医疗、社会事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6-70页。
    ①傅葆琛:《乡村卫生之分析及促进乡村卫生方法之商榷》,《国民卫生须知》,南京:中国卫生社印行,1935年,第23-27页。
    ①乡村建设运动中有关公共卫生内容参考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②以上内容参见Ka-che Yip,“Health and Nationalist Reconstruction:Rural Health in Nationalist China,1929-1937”, Modern Asian Studies,Vol.26,No.2(May,1992),pp.395-415; Health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inNationalist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ealth services,1928-1937. Ann Arbor, Mich.: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1995.作者对民国时期的卫生建设有详细的论述,但主要是肯定其成就,较少涉及所存在的问题。
    ③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二十卷第九期。
    ①Ka-che Yip,“Building a strong China:Perspectives on Health,Society,and the State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民国研究》1999年第5辑,第41-53页。
    ②Ka-che Yip,“Health and Nationalist Reconstruction:Rural Health in Nationalist China,1929-1937”, ModernAsian Studies,Vol.26,No.2(May,1992),pp.395-415.
    ③金宝善:《公医制度》,《广播周报》1937年第124期。
    ①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12-334页。第四章第四部分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开展,对民国时期乡村公共卫生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有详细的论述。
    ②侯杨方:《筚路蓝褛: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建设》,《《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9月10日。
    ①雷祥麟:《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民国时期另类的卫生、自我与疾病》,《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54期,2004年6月,第17-59页。
    ②黄金麟:《丑怪的装扮:新生活运动的政略分析》,《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8年第30期。
    ③《国民卫生须知》,南京:中国卫生社印行,1935年,第27页。
    ④《国民卫生须知》,南京:中国卫生社印行,1935年,第315页。
    ①AnElissa Lucas,“Changing Medical Model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 Options or Obstacles?”, The ChinaQuarterly, No.83(Sep.,1980), pp.461-489.
    ②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2-103页。
    ③《南斯拉夫之农村卫生及其卫生合作事业》,涖荼译,《中法大学月刊》1936年第4期;李孟麟:《巨哥斯拉夫的农村卫生合作运动》,《农村合作》1937年第7期。
    ④张士杰郭海儒《蒋介石的农村合作经济思想》,《民国档案》2004年04期。
    ①施育晓:《合作医疗:世界发展与中国经验》,《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5期。
    ②乡村建设运动的具体内容参考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晏阳初全集》(二),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2-46页。
    ④参见金宝善:《我国乡村卫生实施现况及其将来之展望》,《公共卫生月刊》1935年第一卷第一期。
    ①陈志潜:《定县社会试验改造事业之农村卫生实验》,《卫生月刊》1934年第1期。
    ①定县卫生实验区模式参考李景汉著《中国农村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6-108页。
    ②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61-362页。
    ②朱章赓:《卫生运动》,《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1卷11期。
    ③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④如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⑤刘纪荣:《试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实验》,《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再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诞生及其演进》,《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①参见《滨海区两年来的群众卫生工作》,《大众日报》1945年8月9日第三版。
    ①《滨海开展社会卫生运动》,《大众日报》1944年11月11日第四版。
    ②《胶东各地纷设医院及医药合作社》,《大众日报》1946年4月15日第二版。
    ③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编《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内部资料1986年,第292-294页。
    ①谢辉:《开展社会卫生运动》,《大众日报》1944年6月21日第六版。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页。
    ③《东海白河区成立医药合作社》,《大众日报》1946年5月11日第一版。
    ④张惠胜:《沂北崖庄区的医药合作社》,《大众日报》1946年9月29日第四版。
    ⑤林华:《临沂卫生合作社开幕》,《大众日报》1946年5月7日第一版。
    ①《给孕妇和婴儿造福》,《大众日报》1944年6月3日第四版。
    ②《滨海开展社会卫生运动》,《大众日报》1944年11月11日第四版。
    ①《国民党制造下空前大病灾省政委会派员抢救临朐人民》,《大众日报》1945年1月23日第一版。
    ②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53页。
    ①《莱阳县志》卷三之二,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1221-1222页。
    ②陈端白:《两个月之乡村医生》,《教育与职业》1933年第145期。
    ③陈志潜:《乡村卫生与中国教育》,《医学周刊集》1931年第4卷。
    ④《农村医药改进社电请苏省府速实行中医检定》,《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20卷第6期。
    ①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刘瑞华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第17页。
    ②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第38页;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①Ka-che Yip,“Building a strong China:Perspectives on Health,Society,and the State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民国研究》第5辑,1999年,第41-53页。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AnElissa Lucas,“Changing Medical Model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Options or Obstacl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83(Sep.,1980), pp.461-489.
    ①(美)詹姆斯·A·特罗斯特:《流行病与文化》,刘建新、刘新义译,济南:山东书画报出版社,2008年,第112-113页。
    ②邵京:《说与做:医学人类学批判的尴尬》,《视界》13楫,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5-116页。
    ①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77页。
    ②参见(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3页注释。
    ③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1页。
    ④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80页。
    ①《坚决粉碎美国侵略者的细菌战山东省防疫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众日报》1952年3月17日第一版。
    ②《本省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大众日报》1952年6月18日第一版;《山东省卫生志》,第281页。
    ①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
    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继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1952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A001-01-0066-007。
    ③戴行品:《滕县专区爱国卫生运动没有开展主要原因是领导松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1953年1月28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④席星加:《大家动员起来进一步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大众日报》1952年6月18日第三版。
    ①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页。
    ②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卫生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295页。
    ①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3-354页。
    ②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一九五三年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山东省档案馆A101-03-0265-005。
    ③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击月的指示》(1953.2),山东省档案馆A101-03-0271-001。
    ①(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3-315页。
    ②《大众日报》1960年4月2日第3版。
    ①《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大众日报》1953年1月5日第一版。
    ②《抓住环节,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经常化》,《大众日报》1953年4月15日第三版。
    ③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3-354页。
    ①周雪光编,《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台北: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第159页。
    ②Fang Xiaoping,“From union clinics to barefoot doctors:healers,medical pluralism,and state medicine inChinese villages,1950-1970”,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2,N0.2,2008,pp.221-237.
    ③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张雄、沈炜、秦美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1页。
    ①《招远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招远卫生志》,2009年内部印刷,第115页。
    ②中医政策的变化参见Marilynn M. Rosenthal,“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Science&Medicine. Part A: Medical Sociology, Vol.15, No.5,1981,pp.599-613.
    ①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33页。
    ②同上,第290页。
    ③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1页。
    ①(美)弗里曼(Edward Friedman)毕克伟(Paul G.Pickowicz)赛尔登(Mark Selden):《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88页。
    ②同上,第253页。
    ①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②《加强对路医和游散药商的管理》,《大众日报》1957年9月6日第三版。
    ①莫言:《蛙》,《收获》杂志2009年第六期,第108页。
    ②参见李胜先,李道洋:《湘、鄂、豫巫医现状多级抽样研究》,《中国民政杂志》1994年增刊第1期。
    ③《不准用封建迷信害人》、《胶南县采取措施制止封建迷信活动》、《刹住求神歪风》,《大众日报》1979年
    3月22日第一版。
    ④参见《世界卫生组织汇报》(香港),1948年第1期,第36页。
    ①周寿祺:《中国保健事业中的联合诊所》,《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年第2号。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2-33页。
    ③烟台卫生志编委会,《烟台卫生志》,1985年内部发行,42页。
    ④《办好农村联合诊所》,《大众日报》1957年1月25日第三版。
    ①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张耀南,《全省卫生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大众日报》1956年9月9日第七版。
    ①《办好农村联合诊所》,《大众日报》1957年1月25日第三版。
    ②山东省省情资料库,《文登市志》,http://www.infobase.gov.cn/。
    ③山东省惠民地区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惠民地区卫生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
    43页。
    ④《山东省卫生志》,第38页。
    ①(美)大卫兰普顿:《“大跃进”时期的医疗政策》,《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3卷第1期。
    ②山东省省情资料库,《潍坊市志》。
    ③潍坊市卫生局史志办公室编,《潍坊市卫生志》,1989年内部印刷,第188页。
    ①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②山东省卫生厅,《对人民公社医疗卫生工作意见》(1958年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0—
    238。
    ①桓台县荆家公社里仁大队党支部,《坚持路线斗争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十四年》(1973年),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②芦绪申:《思想不断革命技术精益求精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赤脚医生》(1973年),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4。
    ③淄博专员公署卫生局,《山东省商河县郑店人民公社关于实行“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卫生部医疗预防司、卫生部计划财务司编《农村人民公社社员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经验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年,第29页。
    ④《认真贯彻“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方针,我省卫生事业全面跃进》,《大众日报》1959年12月27日第三版。
    ⑤青岛市早期合作医疗的发展情况参见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卫生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281-283页。
    ①《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第121页。
    ②桓台县荆家公社里仁大队党支部,《坚持路线斗争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十四年》(1973年),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③李长真保存的自述材料。
    ①参见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页;《关于卫生的三次谈话》,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②《暂不发表毛泽东关于医疗卫生工作谈话整理稿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10页。
    ①张自宽:《“六二六指示”相关历史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9期。
    ②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③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王建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88-289页。
    ④(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20页。
    ①《杨尚昆日记》(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53页。
    ②(法)福柯著:《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155页。
    ③《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一九六○年三月十六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80-83页。
    ④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小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大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关于农村四清运动的详细情况参见郭德宏、林小波:《四清运动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①《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196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26-535页
    ②张自宽:《“六二六指示”相关历史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9期。
    ①《大众日报》,1965年11月6日第3版。
    ②《省和济青两市医疗队下乡》,《大众日报》1965年2月25日第1版。
    ①《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②陈之春,《第二批巡回医疗队出发》,《大众日报》1965年9月5日第2版。
    ③《我省培训二十五万农村卫生保健员》,《大众日报》1965年7月4日第1版。
    ④钱信忠:《卫生工作向农村大进军的序幕》,《红旗》1965年13期。
    ②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①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96-100页。
    ②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112-115页。
    ②湖北省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长阳县革命委员会、长阳县人民武装部联合调查组,《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③参见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17-118、194-196页。
    ④何自力编,《比较制度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5-178页,提出制度移植的概念及四个环节:理论化、法律化、实践化、理念化。
    ①赤脚医生李长真保存的个人资料。
    ②何自力编,《比较制度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③《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一九六○年三月十六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80-83页。
    ①桓台县荆家公社高王大队党支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十七年》(1975年7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06。
    ②何自力编,《比较制度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5-178页。
    ①李绍飞:《“赤脚医生”的归宿》,《瞭望》2011年第25期,第17-19页。
    ②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关于赤脚医生的文章,如亚历山大卡塞拉:《中国农村怀念“赤脚医生”》,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17日文章,《参考消息》2009年1月21日;李砚洪:《赤脚医生——二十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北京日报》2008年1月23日。
    ①对调查报告《从江镇公社“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批语和修改,《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557页。
    ①何郁莹:《赤脚医生之研究(1966-1976)》,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195页。
    ②川沙县《赤脚医生》连环画创作组编绘,《赤脚医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年。
    ①《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第19页。
    ②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2001年,第247-248页。
    ③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张耀南,《全省卫生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大众日报》1956年9月9日第七版。
    ①安丘县卫生局,《安丘县卫生志》,1985年内部印刷,第93页。
    ②《莱芜卫生志》,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③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7页。
    ①《省卫生厅通知各地抓紧培训农村保健员》,《大众日报》1961年12月6日第1版。
    ②高庆津:《菏泽市发挥农村保健员作用》,《大众日报》1961年12月8日第3版。
    ③海峰、华纶:《我省培训二十五万农村卫生保健员》,《大众日报》1965年7月4日第1版。
    ④参见《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第153-162页。
    ①《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②《团旺公社培训卫生员很合农民心愿》,《大众日报》1965年9月5日第2版。
    ③李若建:《安全阀:四清运动的潜功能》,《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
    ④1965年后四清运动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关于清理阶级成份的具体内容以及山东省的一些做法可参考郭德宏、林小波:《四清运动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05-311页。
    ⑤杜永朝:《菏泽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9月16日第1版。
    ①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关于赤脚医生问题的复函》附件:《省革委文办和省卫生局关于赤脚医生问题的意见》(1974年4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5-036-009。
    ②乳山县革命委员会,《在斗争中用中西两法培训赤脚医生》(1977年10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
    011-010。
    ③山东省革委卫生局,《菏泽地区对赤脚医生的调查情况》(1978.3.26),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26-05-018-015。
    ④田毅:《二牛学医》,李存葆、冯传家等著,《春雷》(短篇小说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
    196-205页。
    ①(美)弗里曼(Edward Friedman)毕克伟(Paul G.Pickowicz)赛尔登(Mark Selden):《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72页。
    ②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2-384页。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87、191页。
    ④同上,第202页。
    ⑤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4页。
    ③竹沟镇退休干部王文义,访谈时间2010年8月11日。
    ①《民国山东通志》第三册,卷二十医卫生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第2006、2007页。
    ②《在听取钱信忠、张凯汇报卫生工作时的谈话》(1968年8月2日),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③《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红旗》1968年第3期。
    ①桓台县革委卫生局,《采取县社结合的方法积极提高赤脚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1979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7-013。
    ②乳山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加强赤脚医生队伍建设,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3年4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06
    ③昌乐县卫生学校,《学理论抓路线办卫校全心全意为农村培养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
    034-04-073-036。
    ④乳山县五七学校党支部,《为巩固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培训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23
    ①中共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委员会,《面向农村开门办学多快好省地培训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27。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5页。
    ③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①中共商河县殷巷公社委员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赤脚医生队伍建设,巩固发展社办合作医疗》(1973年12月18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9、211页。
    ③《大众日报》,1974年6月23日第三版。
    ④《战斗在山区的卫生战士》,《大众日报》1972年7月21日第3版。
    ①《我省卫生战线为农村服务获得新成绩》,《大众日报》1975年6月26日第一版。
    ②《大众日报》,1971年11月15日第3版。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9页。
    ④招远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财税局卫生局),《关于举办赤脚医生短期训练班开支标准的通知》(1971.115),山东省招远县档案馆022-001-044-013。
    ①招远市赤脚医生赵名训访谈记录。
    ②乳山县五七学校党支部,《为巩固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培训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23
    ①昌乐县卫生学校,《学理论抓路线办卫校全心全意为农村培养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馆档案A034-04-073-036。
    ②昌乐县卫生学校,《学理论抓路线办卫校全心全意为农村培养赤脚医生》(1975年),山东省馆档案A034-04-073-036。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④同上,第88页。
    ①昌潍地区卫生局编,《赤脚医生教材》(试用本),1971年内部印刷。
    ②上海中医学院等编,《“赤脚医生”手册》,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1970年。
    ③吉林医科大学编,《赤脚医生复训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
    ①岳谦厚、贺蒲燕:《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1949-1984年)——以太阳村(公社)为重点考察对象》,《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②王胜:《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4期。
    ③《做一名又红又专的赤脚医生(1975)》,山东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A004-06-089-094。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1页。
    ⑤同上,第187页。
    ⑥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①竹沟镇后里河村赤脚医生李长真,访谈时间2010年8月10日。
    ②竹沟镇四棵树赤脚医生周庆敏,访谈时间2010年8月10日下午。
    ③陈志潜著:《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端木彬如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3-144页。
    ④Rushikesh M. Maru,“Health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Rual Health Services: India and China:1949-1975”,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11,No.31/33,1976,Special Number: Population and Poverty,pp.1253-1268.
    ②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第913-914页。
    ③《把赤脚医生的业务水平再提高一步》,《赤脚医生杂志》1979年第1期。
    ①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1981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132-011。《山东省卫生志》第86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①《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红旗》1968年第3期。
    ②湖北省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等,《深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③引自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8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81页。
    ①庞新华:《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②有的地方“三定一评”的办法是,对赤脚医生定劳动范围、定劳动天数、定医疗服务质量,评定工分报酬,见《俺欢迎这样的庄户医生》,《大众日报》1974年5月6日第三版。
    ③乳山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加强赤脚医生队伍建设,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3年4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06。
    ①胶南县革委卫生局,《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3年5月20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17;中共菏泽县委,《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75年9月18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21。
    ②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6页。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④同上,第90-96页。
    ①同上,第100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0页。
    ③招远市大秦家镇卫生院赤脚医生赵名训访谈记录。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9页。
    ⑤同上,第203-204页。
    ①Mobo C.F.Gao,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99,pp.83-89.
    ①招远到革委卫生局,《巩固发展合作医疗为农业现代化服务》(1979.9.15),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7-021。
    ②茌平县贾寨公社,《巩固发展合作医疗为农业现代化服务》(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7-015。
    ③中共潍坊地区卫生局党组,《关于全区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调查情况的报告》(1982.12.14),潍坊市档案馆028-001-0437-0018。
    ①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1981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132-011。
    ②山东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一九八三年赤脚医生补助经费分配使用的通知》(1983.12)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229-019。山东箥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分配赤脚医生补助经费的通知》(1984.8.31),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333-012。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1页,
    ③招远县革命委员会,《生产大队卫生室职责(草案)》(1972年1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03。
    ①《大众日报》1971年11月15日第3版。
    ①《预防春季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大众日报》1962年3月15日第1版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1-72页。
    ③《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大众日报》1972年1月18日第3版。
    ①《山东卫生志》,第13页。
    ②《合作医疗愈办愈好》,《人民画报》,1975年第9期,第27页。
    ③赤脚医生给孩子们进行预防接种,《让幼儿健康成长》,《人民画报》1975年第8期,第29页。
    ①平邑县卞桥公社库腿大队赤脚医生刘得科,《努力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1975年)A034-06-067-008。
    ②鱼台县老砦公社仁南大队赤脚医生张体顺,《为革命当好赤脚医生》(1975.4.8)A004-03-021-003。
    ③安丘县慈山公社李戈大队赤脚医生王兴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努力办好合作医疗》(1975.4)A004-03-021-004。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⑤惠民县麻店公社曹家大队,《俺大队是怎样发展巩固农村合作医疗的?》(1973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
    ①《大众日报》1971年11月15日第3版。
    ②宁津县革委卫生局,《以批林整风为纲,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制度》(1973年12月15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31。
    ①山东省卫生局,《1977年全省卫生事业统计年报》,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054。
    ②阳谷县城关公社卫生院革委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发展工作》
    (1973年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①高密县水西公社卫生院,《加强赤脚医生队伍建设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1979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6-009。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3页。
    ③同上,第130页。
    ①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26。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7页。
    ③山东省卫生局,《1977年全省卫生事业统计年报》,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054。
    ①中共潍坊地区卫生局党组,《关于全区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调查情况的报告》(1982.12.14),潍坊市档案馆028-001-0437-0018。
    ②中共烟台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当前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情况调查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79.7.28),烟台市档案馆0037-001-133-043。
    ③转引自(澳)肖伍德:《医源》,王乃平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第96页。
    ①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7-380页。
    ②Hsiang-lin Lei,“When Chinese medicine encountered the State:1910-1949”,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Chicago,1999.
    ③赵洪钧编著,《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第123、131页。
    ④Marilynn M. Rosenthal,“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Science&Medicine. Part A: Medical Sociology, Vol.15, No.5,1981,pp.
    599-613.
    ①《中西医合作和改造中医是卫生建设的基本方针—李富春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大众日报》1944年
    11月11日第二版。
    ②李景汉:《中国农村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4页。
    ①关于国家重视中医以及对中医的改造的诸多问题,已有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参见Hsiang-lin Lei,“When Chinese medicine encountered the State:1910-1949”,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99; Kim Taylor,Chinese Medicine in Early Communist China,1945-63:A Medicine of Revolution, RoutledgeCurzon,2005.他们基本上认为,国家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来对中医加以改造利用,重视中医并非是要保存中医已有的知识体系,或者是中医的医疗效果有多好。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中医就如同其他国家的本土医学命运一样被边缘化了,或者说中医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其自身的发展逻辑。
    ①《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的批语》(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建国以来文稿》第七册,第451页。
    ②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0页。
    ③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9页。
    ④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9页。
    ⑤同上,第253页。
    ⑥同上,第166页。
    ①(澳)肖伍德:《医源》,王乃平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第161、182页。
    ②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2页。
    ③《菏泽市发挥农村保健员作用》,《大众日报》1961年12月8日第3版。
    ①菏泽县王浩屯公社王楼大队赤脚医生王进元,《认真执行六二六指示积极为群众防病治病》,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4-040。
    ②招远县城关公社张华张家大队赤脚医生张焕才,《学好革命理论掌管卫生大权》(1975年9),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31。
    ③《山东省中草药资源调查报告(1959-1971)》,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5-039。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昌潍地区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和今后打算》(1972.1),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4。
    ③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资料》(1976年1-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65。
    ④《我省中西医结合工作出现新局面》,《大众日报》1976年6月18日第三版。
    ⑤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医药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页。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②同上,第103页。
    ③同上,第94页。
    ④中共垦利县辛庄公社委员会,《坚持路线斗争办好合作医疗》(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2-001。
    ⑤《昌潍地区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和今后打算》(1972.1),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4。
    ①历城县仲宫公社穆家大队赤脚医生胡殿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务》,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2-005。
    ②郯城县房庄公社后房庄大队党支部,《贫队也能办好合作医疗》(1971.1.12),山东省档案馆档案034-03-064-014。
    ③桓台县荆家公社里仁大队党支部,《坚持路线斗争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十四年》(1973年5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11。
    ④招远市大秦家镇卫生院赤脚医生赵名训访谈记录。
    ⑤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28页。
    ①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退休干部王文义访谈录音材料,2010年8月11日,笔者访谈于竹沟镇王的家中。
    ②《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3.9),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
    ③“三土”、“四自”的说法较早出现在1970年12月5日的《湖北日报》,“三土”是“土医、土药、土药房”,“四自”为“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作为乐园经验推向全国,说法不一,但大同小异。见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27页。
    ④《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今后任务—王瑛同志在省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72.1.2),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7。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招远县城关公社张华张家大队赤脚医生张焕才,《学好革命理论掌管卫生大权》(1975年9),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31。
    ③招远市大秦家镇卫生院赤脚医生赵名训访谈记录。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1页。
    ①阳谷县西湖公社孙楼大队赤脚医生赵香玉,《当好赤脚医生争做四化尖兵》(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6-012。
    ②平邑县卞桥公社库腿大队赤脚医生刘得科,《努力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6-067-008。
    ③鱼台县老砦公社仁南大队赤脚医生张体顺,《为革命当好赤脚医生》(1975.4.8),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04-03-021-003。
    ④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03页。
    ①阳谷县城关公社卫生院革委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发展工作》
    (1973年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②长清县许寺公社卫生院党支部,《坚决落实毛主席《六二六》光辉指示巩固发展社办合作医疗制度》(1973年4月15日),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08。
    ①《我省中西医结合工作出现新局面》,《大众日报》1976年6月18日第三版。
    ②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资料》(1976年1-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65。
    ③阳谷县城关公社卫生院革委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发展工作》(1973年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①滕县城关镇卫生院岳翠连,《面向农村办医药誓为人类多贡献》,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2-002。
    ①泰安县下港公社上港大队赤脚医生李培玉,《做一名又红又专的赤脚医生》,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04-06-
    089-094。
    ②《在听取钱信忠、张凯汇报卫生工作时的谈话》,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
    ④郯城县房庄公社后房庄大队党支部,《贫队也能办好合作医疗》(1971.1.12),山东省档案馆档案034-03-064-014。
    ⑤《大力研究运用中草药》,《大众日报》1971年4月14日第3版。
    ①《我国医药工业有很大发展》,《大众日报》1972年2月26日第1版。
    ②招远市大秦家镇卫生院赤脚医生赵名训访谈记录。
    ①这三张处方来自河北省昌黎县候家营文书,现在藏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华北文书室,编号分别为L-72-25、L-70-8、L-70-8-3,感谢张思教授与何燕同学提供此资料。
    ②同上,编号分别为L-71-14、L-70-11、L-70-8-2。
    ①山东省人民医院内科编,《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第527页。
    ②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138页。严家伟:《荒唐野蛮的“新医疗法”——文革中的奇事》时间:2010-09-2616:02http://wap.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0092620076.html。薄宇伦:《文革中民间流行的几种新医疗法》,时间2011-6-180:54:45http://article.hongxiu.com/a/2011-6-18/3958451.shtml。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4页。
    ④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①Fang Xiaoping,“From union clinics to barefoot doctors:healers,medical pluralism,and state medicine inChinese villages,1950-1970”,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2,N0.2,2008,pp.221-237.
    ①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8页。
    ①雷祥鳞:《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新史学》第十四卷一期,2003年3月。
    ②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88页。
    ③(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37-238页。
    ①同上,第224-226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③同上,10页。
    ④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9-390页。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25页。
    ②武城县杨庄公社吕洼大队赤脚医生安守荣,《当好赤脚医生做农业大军的后勤兵》(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67-014。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④阳谷县李台公社甄台大队赤脚医生甄焕梅,《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当好贫下中农的赤脚医生》(1973),山东省档案馆A004-04-044-034。
    ⑤同上,第96页。
    ①陶海燕:《论赤脚医生时期的医患关系》,《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下)。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69页。
    ③(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24页
    ①李存葆:《合作医疗的风波》,李存葆、冯传家等著,《春雷》(短篇小说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43-160页。
    ②邹平县西董公社,《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3.12.16),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45-013。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120页。
    ④同上,第130页。
    ①中共阳谷县城关公社委员会,《抓紧赤脚医生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卫生革命开展》(1975),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4-006。
    ②中共历城县高尔公社委员会,《以路线为纲依靠集体经济办好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11。
    ③中共五莲县松柏公社委员会,《抓好赤脚医生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卫生革命深入发展》(1977.12),潍坊市档案馆013-003-0021-0013。
    ④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敖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36页。
    ①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4页、127-128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5-76页。
    ①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敖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7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5页。
    ④同上,第193页。
    ①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93页。
    ②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89-192页。
    ①Rushikesh M. Maru,“Health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Rual Health Services: India and China:1949-197
    5”,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11,No.31/33,(Aug.,1976),Special Number: Population and Poverty,pp.1253-1268.
    ①(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2页。
    ①具体情况参见李洪河:《新中国的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北京:中共党出版社,2007年,第一章新中国的疫病流行概略。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页。
    ①数据来自黄宗欧:《一个统计报告》,《大众日报》1949年10月15日第六版。该统计的缺点是,以门诊为主,多看急病与重病,少看慢性病与轻病。
    ①《济北病灾抢救结束卫生厅防疫队返济》,《大众日报》1950年1月10日第二版。
    ②盖玉琛臧宝玉:《一个农业社的卫生室》,《大众日报》1956年1月17日第三版。
    ①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9页。
    ①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山东“大跃进”运动》,内部资料2002年,第94-95页。
    ②《让爱国卫生运动也来个大跃进》,《大众日报》1958年1月15日第一版社论。
    ③刘崇业:《认真贯彻“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方针,我省卫生事业全面跃进》,《大众日报》1959年
    12月27日第三版。
    ①林蕴晖:《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第382-383页。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10页。
    ①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论<人民日报>对农村医疗卫生剖的传媒再现(1949-1989)》,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43页。
    ②《省卫生厅通知各地抓紧培训农村保健员》,《大众日报》1961年12月6日第1版。
    ③海峰、华纶:《我省培训二十五万农村卫生保健员》,《大众日报》1965年7月4日第1版。
    ④《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评论),《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①《我省农村医疗预防工作成绩显著》,《大众日报》1964年9月28日第2版。
    ②《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3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
    ①山东省惠民地区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惠民地区卫生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
    43页。
    ①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卫生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281-282页。
    ②《巨野县志》,山东省情网。
    ③David M. Lampton,“Public health and politics in China’s past two decades”, Health Services Reports,Vol.87,No.10,1972,pp.895-904.
    ①《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3.9),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
    ②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15。
    ③Chi-Pang Wen and Charles W. Hays,“Health Care Financeing in China”, Medical Care, Vol.14,No.3,1976,pp.241-254.
    ①参见《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今后任务—王瑛同志在省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72.1.2),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7。
    ②山东省省情资料库财政库,合作医疗补助费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u5408%u4F5C%u533B%u7597%u8865%u52A9%u8D39&K=a&A=53&rec=275&list=&page=&run=13访问时间:2011年9月15日。
    ③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山东省卫生工作会议纪要》(1973年6月2日),山东省档案馆A188-03-0003。
    ④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调查材料之三,《毕郭公社毕郭一村大队合作医疗情况》,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①同上,调查材料之二十五,《界河公社白石夼大队合作医疗情况》
    ②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88页、98页。
    ③《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之二十五,《阜山公社许家庄大队合作医疗情况》。
    ④中共金乡县城关公社委员会,《巩固发展合作医疗。为农业现代服务》(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66-021。
    ⑤郯城县房庄公社革命委员会,《深入学习理论管好合作医疗》(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15。
    ⑥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①吕景琳,申春生主编,《山东五十年发展史》,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第167-168页。
    ①阳谷县城关公社卫生院革委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发展工作》
    (1973年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②《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今后任务—王瑛同志在省农村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72.1.2),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7。
    ③孙子杰主编、《烟台卫生志》编委会编,《烟台卫生志》,烟台卫生局内部发行,1987年,第58页。
    ④《潍坊市志》,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⑤茌平县王老公社卫生院,《坚持无产阶级卫生路线为灾区人民办好合作医疗》(1972.1)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14-011。
    ⑥《临沂地区合作医疗发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1972.1.26),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12。
    ①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②参考庞新华:《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4页。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农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配备情况》(1978年底),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5-0055-019。
    ③山东省革委会卫生局,《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3.9),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郯城县房庄公社革命委员会,《深入学习理论管好合作医疗》(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
    015。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材料之五,《毕郭公社富裕庄大队的情况》(1971年11月3日),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②同上,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材料之七,《华山公社道东大队合作医疗情况》(1971年11月4日)。
    ③梁山县韩岗医院革委会,《坚持自力更生道路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2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22。
    ①乳山县南黄公社北塂大队党支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办好合作医疗》(1972.1),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05。
    ②庞新华:《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6页。
    ①招远县革命委员会,《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2年1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02。
    ②招远县革委卫生局,《1970年队办合作医疗收支情况统计表》(1971年2月20日),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A034-04-015。
    ③招远县革委卫生局,《招远县1971年住院情况、队办合作医疗排队表》(1971年11月22日),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A034-04-015。
    ①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7页。
    ②山东省革委会卫生局,《关于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73.9.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附件《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
    ③参见王凤梅《新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普及及影响—以山东省为中心》,《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
    3期,和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
    ④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全省卫生技术队伍级别情况补充资料》(1970.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4。
    ⑤山东省卫生局,《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1970.10),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4。
    ①《昌潍地区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和今后打算》(1972.1),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64。
    ②山东省革委会卫生局,《关于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73.9.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083,附件《山东省合作医疗章程(草案)》。
    ③同上。
    ④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资料》(1974.12),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21。
    ①《全省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发展情况统计表》(1975年9月30日),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②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统计资料》(1976年1-12月),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3-165。
    ①安丘县歧山公社革委会,《扎扎实实地加强对合作医疗的领导》(1973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16。
    ②杨士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卫生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③潍坊市卫生局史志办公室编,《潍坊市卫生志》,1989年内部印刷,第190页。
    ①参见夏杏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5期;王胜、刘英琴:《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析——以河北深泽县为个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
    ②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①嘉祥县仲山公社后海大队党支部,《我们是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的》(1973.4),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4-043。
    ②(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1-14页。
    ①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206页。
    ②(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42页。奥尔森提出,集团行动的实现只有通过选择性地面对集团个体的激励,而不是像集体物品,对整个集团不加区别。激励必须是“选择性的”,这样那些不参加为实现集团利益而建立的组织,或者没有以别的方式为实现集团利益作出贡献的人所受到的待遇与那些参加的人才会有所不同。这些“选择性的激励”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就是说,它们既可以通过惩罚那些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或者也可以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而出力的人来进行诱导。
    ③1977年、1979年、1980年和1981年,山东省采取措施来巩固发展合作医疗的内容见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6页。
    ①山东省卫生局,《1977年全省卫生事业统计年报》,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054。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6页。
    ③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57页;昭水、孟健:《全省
    90%以上的村建起卫生室》,《大众日报》1985年5月9日第二版。
    ④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办好生产大队卫生所的意见》(1981.3.2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150。
    ①数据来源见以上各注档案文献,这时期的统计数字主要是来源于档案,虽说未必完全真实,但是,也能反映出合作医疗发展的大致情况。
    ②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办好生产大队卫生所的意见》(1981.3.2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150。
    ①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东北三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调查之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2年第2期。
    ②Victor W. Sidel,“New Lessons from China: Equity and Economics in Rural Health Care”, American Joumal ofPublic Health December, Vol.83, No.12,1993,pp.1665-1666.
    ①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
    110页。
    ①Ruth Sidel and Victor W. Sidel,“Health Care Services”,Social Scientist,Vol,5,No.10/11,1977,pp.114-130.
    ①(加拿大)菲利普汉森:《汉娜阿伦特:政治、历史与公民身份》,刘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4-35页。
    ②参见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王胜:《集体化时期农村卫生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王凤梅:《新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普及及影响—以山东省为中心》,《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①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第40-41页。
    ②参见世界银行中蒙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业务处编,《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李燕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第1页。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③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纪》2007年3月号总第六十期。
    ④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第129-131页。
    ⑤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55页。
    ⑥何宇鹏、曹向昀:《丰南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个案分析》,《农村卫生经济》1993年第5期。
    ①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②AnElissa Lucas,“Changing Medical Model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 Options or Obstacles?”, The ChinaQuarterly, No.83(Sep.,1980), pp.461-489.
    ①James F. Cawley and Archie S. Golden,“Nonphys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power Policy in PrimaryCare”,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Vol.4, No.1(Mar.,1983), pp.69-82.
    ②George A. Silver,M.D.,“Putting Shoes On the Barefoot Doctor”.,The Nation, No.18, Vol.227,1978,pp.569-572.
    ①David.M Lampton:“The politics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1949-1969”,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1982.转引自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5卷第2期。
    ②George A. Silver,M.D.,“Putting Shoes On the Barefoot Doctor”.,The Nation, No.18, Vol.227,1978,pp.569-572.
    ③(英)罗伊波特:《剑桥插图医学史》(修订版),张大庆等译,济南:济南画报出版社,2007年,第
    179页。
    ①Blendon Robert J,“Public health versus personal medical care: the dilemma of post-Mao China”,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04, No.16,1981,pp.981-983.
    ②世界银行中蒙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业务处编,《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李燕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第1页。
    ③Ruth Sidel and Victor W. Sidel,“Health Care Services”,Social Scientist,Vol,5,No.10/11,1977,pp.114-130.
    ④Penny Kane,“An Assessment of China's Health Care”,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No.11(Jan.,1984), pp.1-24.
    ①《合作医疗根深叶茂—昌潍地区的调查报告》,《大众日报》1974年1月12日第一、二版。
    ①昌邑县夏店公社六甲大队社员吕志礼:《多亏了俺队的土大夫》,《大众日报》1974年6月23日第三版。
    ②招远县城关公社张华张家大队赤脚医生张焕才:《学好革命理论掌管卫生大权》(197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31。
    ①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后里河大队赤脚医生李长真,访谈时间2010年8月10日下午。
    ②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22页。
    ③《山东省六年来的卫生工作基本情况》(1956),山东省档案馆A034-00-132-001。
    ④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7-48页、55、
    58页。
    ①2010年8月10日上午,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竹沟街三队赤脚医生祝书义。
    ②中共招远县毕郭公社委员会,《以路线为纲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2.1),山东省档案馆A034-03-064-004。
    ③益都县王坟公社上稍大队赤脚医生张俊福:《努力改变俺山村缺医少药的状况》(1979年),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67-010。
    ④(美)基普尔(Kiple,K.F.)主编,《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张大庆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80-181页。
    ①中共乳山县委员会,《搞好农村卫生革命加强无产阶级专政》(197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29。
    ②(英)哈耶克(F.A.Hayek):《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
    104页。
    ③《合作医疗越办越好》,《大众日报》1974年4月16日第三版。
    ④中共菏泽县佃户屯公社委员会,《我们佃户屯是怎样建立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的?》(1972.1.25),山东省档案馆034-03-064-021。
    ①《合作医疗就是好—茌平县农村卫生革命纪事》,《大众日报》1976年3月27日第三版。
    ②(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24页。
    ①(英)罗伊波特:《剑桥插图医学史》(修订版),张大庆等译,济南:济南画报出版社,2007年,第90-91页。
    ②《山东省六年来的卫生工作基本情况》(1956),山东省档案馆A034-00-132-001。
    ①刘崇业:《我省农村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大众日报》1963年1月4日第3版。
    ②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10、13页。
    ③李洪河:《新中国的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北京:中共党出版社,2007年,第276-280页。
    ①资源来源:《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1月),第504页。
    ②中共乳山县委员会,《搞好农村卫生革命加强无产阶级专政》(197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29。
    ③历城县柳卜公社黄巢大队赤脚医生徐圣文,《以身作则团结一班人搞好合作医疗》(1979.8),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66-018。
    ④中共阳谷县城关公社委员会,《抓紧赤脚医生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卫生革命开展》(1975),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4-006。
    ⑤五莲县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坚持自力更生巩固合作医疗》(1979.9.15),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67-020。
    ①中共历城县高尔公社委员会,《以路线为纲依靠集体经济办好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1975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73-011。
    ②中共五莲县松柏公社委员会,《抓好赤脚医生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卫生革命深入发展》(1977.12.1),潍坊市档案馆013-003-0021-0013。
    ③山东省革委卫生局,《菏泽地区对赤脚医生的调查情况》(1978.3.26),山东省档案馆A026-05-018-015。
    ④武城县郝王庄公社大祁庄大队赤脚医生祁兴菊,《当好赤脚医生做贫下中农的贴心人》(1975),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49-013。
    ⑤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转发平阴县革委卫生局《关于对赤脚医生张树金用中草药打胎造成病人死亡事故的通报》的通知(1973,2.15),潍坊市档案馆028-001-0304-0002。
    ⑥昌潍地区行政公署卫生局,《关于切实抓好预防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的通知》(1978.10.05),潍坊市档案馆028-001-0311-0001。
    ①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
    382页。
    ②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3页。
    ③《卞桥公社大力发展中草药生产》,《大众日报》1978年12月5日第三版。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18-120页。
    ②招远县革命委员会,《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草案)》(1972年1月),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3-064-002。
    ③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4页。
    ④竹沟卫生院革命委员会,《关于实行合作医疗的初步意见(草案)》(1969-07-01),河南省确山县档案馆竹沟镇档案81-1-1。
    ①《合作医疗就是好—安丘县岐山公社巩固发展合作医疗的调查》,《大众日报》1974年2月18日第三版。
    ②后朱大队贫农社员褚圣法:《集体力量大合作医疗好》,《大众日报》1974年2月18日第三版。
    ③济阳县仁凤公社江家大队,《合作医疗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众日报》1974年8日第三版。
    ④招远县城关公社张华张家大队赤脚医生张焕才:《学好革命理论掌管卫生大权》(1975年9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4-073-031。
    ①招远县1971年队办合作医疗排队表(1971年11月22日),山东省合作医疗调查组调查材料,A034-04-015。
    ①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②Mobo C.F.Gao,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99,pp.73-74.
    ①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6页。
    ②何宇鹏:《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村卫生医疗体制变迁和改革》,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外学者论农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517页。
    ③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外学者论农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517页。
    ①Victor H. Li,“Politics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The Barefoot Doctors”, Stanford Law Review, Vol.27, No.3
    (Feb.,1975), pp.827-840.
    ②山东卫生局,《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1970.10.20),山东省档案馆A034-03-014-008。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604页。
    ②《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大众日报》1961年3月3日第3版。
    ③王广恩:《感谢毛主席派来了巡回医疗队》,《大众日报》1965年11月6日第3版。
    ①(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15页。
    ②(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2页。
    ①林蕴晖:《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第382-383页。
    ②同上,第426页。
    ③吕景琳,申春生主编,《山东五十年发展史》,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第98页。
    ④(英)威廉F拜纳姆:《19世纪医学科学史》,曹珍芬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3-114页。
    ①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
    ②费振钟:《中国人的身体与疾病——医学的修辞及叙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在第六部分,以“人民”为经验的医学,对《送瘟神》与赤脚医生运动从医学政治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①(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李甦平、龚颖、徐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作者认为,从戴震的“仁”、龚自珍的“平均”到太平天国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到清未的近代共和式大同思想,这条发展的道路实在是漫长而又多层次的。而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的情况,其实就是在无产阶级阶级观的基础上发展了大同式的近代,使其成为武装人民即农民的思想武器。
    ②《省和济青两市医疗队下乡》,《大众日报》1965年2月25日第1版。
    ③陈之春,《第二批巡回医疗队出发》,《大众日报》1965年9月5日第2版。
    ①《我省卫生战线为农村服务获得新成绩》,1975年6月26日第一版。
    ②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81页。
    ①(美)恩格尔哈特:《生命伦理学的基础》,范瑞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12-13页。
    ②同上,第24页。
    ③(美)弗里曼(Edward Friedman)毕克伟(Paul G.Pickowicz)赛尔登(Mark Selden):《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88页。
    ④中共招远县毕郭公社委员会,《以路线为纲巩固发展合作医疗》(1972.1),山东省档案馆A034-03-064-004。
    ①(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彭凯平,刘文静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94-195页。
    ②(美)恩格尔哈特:《生命伦理学的基础》,范瑞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402页。
    ③同上,第403页。嫉妒性平等主义认为,如果有两个世界,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第二个世界不同于第一个世界仅在于第二个世界中有一些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但未因此而使别人生活下降),那么第二个世界比第一个世界要糟。在这一观点看来,有些人的好运气可以被看作本身是不公平的,或对所有其他人都是不公平的。
    ①《邓小平会见民主也门卫生代表团时的讲话》(1974.10.10),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①数据来自本文所引各档案资料,1985年数据来自昭水、孟健:《全省90%以上的村建起卫生室》,《大众日报》1985年5月9日第二版。
    ②安丘县歧山公社革委会,《扎扎实实地加强对合作医疗的领导》(1973年),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4-043-016
    ③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医政处,《招远县合作医疗调查情况汇报提纲及调查材料》(1971年11月),山东省档案馆藏档案号:A034-04-015。
    ①《关于整顿赤脚医生队伍的情况》,中共昌潍地委办公室编,《昌潍通讯》第21期(1978.04.08),潍坊市档案馆001-004-0774-0001。
    ②中共烟台行署卫生局党组,《关于当前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情况调查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79.7.28),烟台市档案馆0037-001-133-043。
    ①山东省革委卫生局,《农村赤脚医生、卫生员、接生员人数(1978年底)》,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034-05-0
    055-020。
    ①省卫生厅,《关于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办好生产大队卫生所的意见》(1981.3.23)山东省档案馆卫生厅档案A034-05-150-008。
    ②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①Meei-shia Chen,“The Great Reversal: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ublic of China”,William C. Cockerham,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
    01. pp.456-482.
    ①Naisu Zhu, Zhihua Ling, Jie Shen, J.M. Lane,&Shanlian Hu,“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line of the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barefoot doctors in rural Chin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vol.67(4),1989,pp.431-441.
    ②卫生部医政司调查组,《山东省即墨县大队卫生组织改革情况的调查》,《卫生经济》1984年第8期。
    ①山东省卫生厅,《关于做好赤脚医生考核工作的意见》(1981年8月),山东省档案馆A034-06-0137-010。
    ②《安丘县卫生志》,第95页。
    ③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7页。
    ①烟台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烟台市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第1472页。
    ②Koplan, Jeffrey P.;Hinman, Alan R.;Parker, Robert L.;You-Long, Gong;Ming-Ding, Yang,“The BarefootDoctor: Shanghai County Revisited”,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No.7,Vol.75,1985,pp.768-770.
    ①以上关于成武县坚持合作医疗的内容参见山东省卫生厅调查组,《坚持合作医疗制度卫生工作形势大好
    (初稿)》,(1983年7月3日成武县在新形势下坚持合作医疗的情况调查),山东省档案馆A034-06-237-004。
    ②苍山县层山公社后涌泉大队傅景麟:《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要有人来抓》,《大众日报》1979年5月23日第三版。
    ①Blendon Robert J,“Public health versus personal medical care: the dilemma of post-Mao China”,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04, No.16,1981,pp.981-983.
    ②赵庆茂等,《山东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③《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区间讨论会在掖举行》,《大众日报》1982年6月15日第一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区间讨论会闭幕》,《大众日报》1982年6月27日第一版。
    ①山东省委研究室,《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调查》,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第119-130页。
    ②韩东、钱跃升:《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第1期。
    ③参见当时报纸刊登的一些群众来信与新闻报道:《刹住求神歪风》,《不准用封建迷信害人》,《胶南县采取措施制止封建迷信活动》,《大众日报》1979年3月22日第一版。《神汉高家顺依法被捕》,《大众日报》1979年5月18日第二版。《“神汉”显原形》,《大众日报》1979年9月11日第三版。
    ④《加强医药市场管理取缔游医药贩》,《大众日报》1980年11月4日第一版。田学超:《严禁游医药贩骗财害人》,《大众日报》1983年3月27日第二版。
    ②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5卷第2期。
    ①高利平:《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第1期。
    ①(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①(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3页。
    ①(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16、318页。
    ①Ka-che Yip,“Building a strong China:Perspectives on Health,Society,and the State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民国研究》1999年第5辑,第41-53页。
    ②具体论述参见(美)拜伦古德:《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吕文江、余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9页。
    ①Marilynn M. Rosenthal,“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Science&Medicine. Part A: Medical Sociology, Vol.15, No.5,1981,pp.
    599-613. 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 Case Study ofRural 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①张爱华,岳少华:《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②David M. Lampton,“Public health and politics in China’s past two decades”, Health Services Reports,Vol.87,No.10,1972,pp.895-904.
    ①(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5页。
    ②参见(美)拜伦·古德:《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吕文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阿瑟·克勒曼(Arthur Kleinman):《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方筱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③(美)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郭金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145页。
    [1]《安丘县卫生志》,1985年内部印刷。
    [2]《赤脚医生先进事迹汇编》第1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版;《赤脚医生先进事迹汇编》第2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赤脚医生先进事迹汇编》第3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版。
    [3]《辞海》医药卫生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
    [4]程漱兰等编著,《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年回顾(1978-1997)》,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5]《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6]《国民卫生须知》,南京:中国卫生社印行,1935年。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七、九、十二、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4、1996、1998年。
    [8]《巨野县志》,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9]《莱芜市卫生志》,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10]《莱阳县志》,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
    [11]《民国山东通志》第三册,卷二十医卫生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
    [12]《文登市志》,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13]《晏阳初全集》(二),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14]《杨尚昆日记》(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15]《招远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招远卫生志》,2009年内部印刷。
    [16]《中国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卫生年鉴(198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
    [17]昌潍地区卫生局编,《赤脚医生教材》(试用本),1971年内部印刷。
    [18]杜昌祚主编,《辉煌山东6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19]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0]郭蒸晨孙克忠等主编,《邹平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2001年内部资料。
    [2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中国发展评论》,2005年增刊1期。
    [2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编,《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研究》,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
    [23]韩俊、罗丹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2007年。
    [24]吉林医科大学编,《赤脚医生复训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
    [25]吕景琳,申春生主编,《山东五十年发展史》,济南:齐鲁书社,1999年。
    [26]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外学者论农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
    [27]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青岛市志卫生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
    [28]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医药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29]山东省惠民地区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惠民地区卫生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30]山东省人民医院内科编,《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年。
    [31]山东省卫生史志办公室编《山东卫生档案资料选编》,内部资料1986年。
    [32]山东省卫生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卫生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33]上海中医学院等编,《“赤脚医生”手册》,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1970年。
    [34]世界银行中蒙局环境、人力资源和城市发展业务处编,《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李燕生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35]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36]宋永毅主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37]潍坊市卫生局史志办公室编,《潍坊市卫生志》,1989年内部印刷。
    [38]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编,《农村卫生文件汇编(1951-2000)》,2001年。
    [39]卫生部医疗预防司、卫生部计划财务司编《农村人民公社社员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经验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年。
    [40]烟台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烟台市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
    [41]烟台卫生志编委会,《烟台卫生志》,1985年内部发行。
    [42]张开宁等编:《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3]赵学敏著,何源校:《串雅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
    [44]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山东“大跃进”运动》,内部资料2002年。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档案:山东省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烟台市档案馆、招远市档案馆、河南省确山县档案馆等单位关于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相关档案。
    [1].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张耀南《全省卫生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1956年9月9日《大众日报》第七版。
    [2]《办好农村联合诊所》1957年1月25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3]《本省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广泛开展》1952年6月18日《大众日报》第一版。
    [4]《滨海开展社会卫生运动》,1944年11月11日《大众日报》第四版。
    [5]《大力研究运用中草药》,《大众日报》1971年4月14日第3版。
    [6]《东海白河区成立医药合作社》1946年5月11日《大众日报》第一版。
    [7]《给孕妇和婴儿造福》,《大众日报》第四版,1944年6月3日。
    [8]《济北病灾抢救结束卫生厅防疫队返济》《大众日报》1950年1月10日第二版。
    [9]《坚决粉碎美国侵略者的细菌战山东省防疫工作委员会成立》1952年3月17日《大众日报》第一版。
    [10]《胶东各地纷设医院及医药合作社》1946年4月15日《大众日报》第二版。
    [11]《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评论),《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12]《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13]《力争短时期改变我省农村卫生工作,采取革命措施培养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8月16日第1版。
    [14]《让爱国卫生运动也来个大跃进》,《大众日报》1958年1月15日第一版社论。
    [15]《认真贯彻“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方针,我省卫生事业全面跃进》,1959年12月27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16]《省和济青两市医疗队下乡》,《大众日报》1965年2月25日第1版。
    [17]《省卫生厅通知各地抓紧培训农村保健员》,《大众日报》1961年12月6日第1版。
    [18]《团旺公社培训卫生员很合农民心愿》,《大众日报》1965年9月5日第2版。
    [19]《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953年1月5日《大众日报》第一版。
    [20]《我国医药工业有很大发展》,《大众日报》1972年2月26日第1版。
    [21]《我省农村医疗预防工作成绩显著》,《大众日报》1964年9月28日第2版。
    [22]《我省培训二十五万农村卫生保健员》,《大众日报》1965年7月4日第1版。
    [23]《我省卫生战线为农村服务获得新成绩》,《大众日报》1975年6月26日第一版。
    [24]《我省中西医结合工作出现新局面》,《大众日报》1976年6月18日第三版。
    [25]《战斗在山区的卫生战士》,《大众日报》1972年7月21日第3版。
    [26]《抓住环节,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经常化》1953年4月15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27]陈飞张自宽昌鸿恩:《“赤脚医生”来龙去脉》,《健康报》,2007年11月9日第5版。
    [28]陈之春,《第二批巡回医疗队出发》,《大众日报》1965年9月5日第2版。
    [29]戴行品:《滕县专区爱国卫生运动没有开展主要原因是领导松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1953年1月28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30]杜永朝:《菏泽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大众日报》1965年9月16日第1版。
    [31]盖玉琛臧宝玉:《一个农业社的卫生室》,《大众日报》1956年1月17日第三版。
    [32]海峰、华纶:《我省培训二十五万农村卫生保健员》,《大众日报》1965年7月4日第1版。
    [33]侯杨方:《筚路蓝褛: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建设》,《《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9月10日。
    [34]湖北省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长阳县革命委员会、长阳县人民武装部联合调查组,《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人民日报》1968年12月5日。
    [35]黄宗欧:《一个统计报告》,《大众日报》1949年10月15日第六版。
    [36]李砚洪:《赤脚医生——二十世纪中国的温暖记忆》,《北京日报》2008年1月23日。
    [37]林华:《临沂卫生合作社开幕》1946年5月7日《大众日报》第一版。
    [38]刘崇业:《认真贯彻“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方针,我省卫生事业全面跃进》,《大众日报》1959年12月27日第三版。
    [39]席星加:《大家动员起来进一步开展爱国防疫卫生运动》,1952年6月18日《大众日报》第三版。
    [40]谢辉:《开展社会卫生运动》1944年6月21日《大众日报》第六版。
    [41]亚历山大卡塞拉:《中国农村怀念“赤脚医生”》,香港亚洲时报在线1月17日文章,《参考消息》2009年1月21日。
    [42]张惠胜《沂北崖庄区的医药合作社》1946年9月29日《大众日报》第四版。
    [43]昭水、孟健:《全省90%以上的村建起卫生室》,《大众日报》1985年5月9日第二版。文艺资料
    [1]川沙县《赤脚医生》连环画创作组编绘,《赤脚医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0年。
    [2]电影《红雨》、《春苗》,1975年。
    [3]李存葆:《合作医疗的风波》,李存葆、冯传家等著,《春雷》(短篇小说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
    [4]莫言:《蛙》,《收获》杂志2009年第六期。
    [5]田毅:《二牛学医》,李存葆、冯传家等著,《春雷》(短篇小说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74年。访谈资料。笔者利用假期回老家河南探亲的机会,采访了四位赤脚医生,分别是彭小芳先生、李长真先生、祝书义先生、周庆敏先生。一位公社退休干部王文义先生。采访了山东省招远市大秦家镇赤脚医生赵名训先生。
    [1](美)F.D.沃林斯基:《健康社会学》,孙牧虹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著,《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4](美)阿瑟克勒曼(Arthur Kleinman):《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方筱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5](美)拜伦古德:《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吕文江、余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7]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8]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
    [9]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端木彬如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刘瑞华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11]定宜庄编,《口述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美)恩格尔哈特:《生命伦理学的基础》,范瑞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13](日)饭岛涉:《鼠疫与近代中国》,研文出版,2000年。
    [14]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
    [15](美)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甄橙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6]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17]费振钟:《中国人的身体与疾病——医学的修辞及叙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18](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王建朗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美)弗里曼(Edward Friedman)毕克伟(Paul G.Pickowicz)赛尔登(Mark Selden):《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陶鹤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法)福柯著:《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21]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22](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李甦平、龚颖、徐滔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2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24]郭德宏、林小波:《四清运动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5](英)哈耶克(F.A.Hayek):《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6]何自力编,《比较制度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7]胡宜:《送医下乡: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8](美)基普尔(Kiple,K.F.)主编,《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张大庆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
    [29]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美)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郭金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31]乐章:《制度、组织与组织化制度:长阳合作医疗个案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2]李洪河:《新中国的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北京:中共党出版社,2007年。
    [33]李景汉:《中国农村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34]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35]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6]林蕴晖:《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
    [37]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
    [38](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39](英)罗伊波特:《剑桥插图医学史》(修订版),张大庆等译,济南:济南画报出版社,2007年。
    [40](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1]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年。
    [42]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43](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44]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5](英)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十版),杨辉、张拓红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46](英)威廉F拜纳姆:《19世纪医学科学史》,曹珍芬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47](澳)肖伍德:《医源》,王乃平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
    [48]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49](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彭凯平,刘文静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50]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敖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51]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张雄、沈炜、秦美珠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52]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53]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4]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55](美)詹姆斯·A·特罗斯特:《流行病与文化》,刘建新、刘新义译,济南:山东书画报出版社,2008年。
    [56](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57]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58]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59]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60]赵鼎新:《国家、社会关系与北京八九学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61]赵洪钧编著,《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62]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63]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64]周雪光编,《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1]《把赤脚医生的业务水平再提高一步》,《赤脚医生杂志》,1979年第1期。
    [2]《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红旗》1968年第3期。
    [3]《由乡村卫生制度之建设谈到邹平实验县卫生院》,《乡村建设》1936年第6卷第5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邹平实验县卫生院二十三年度工作概况》,《乡村建设》1935年第5卷第4期;《山东省乡村卫生工作一瞥》,《公共卫生月刊》,1935年第一卷第一期。
    [4]曹普:《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变(1958-1984)》,《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5]陈端白:《两个月之乡村医生》,《教育与职业》1933年第145期。
    [6]陈志潜:《定县社会试验改造事业之农村卫生实验》,《卫生月刊》1934年第1期。
    [7]陈志潜:《乡村卫生与中国教育》,《医学周刊集》1931年第4卷。
    [8](美)大卫兰普顿:《“大跃进”时期的医疗政策》,《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3卷第1期。
    [9]杜丽红:《清末北京卫生行政的创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10]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并介绍“疾病、医疗与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1995年六卷一期;《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1997年八卷四期。
    [11]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7年3月号总第六十期。
    [12]高利平:《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第1期。
    [13]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读书》2001年第1期。
    [14]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5]韩东、钱跃升:《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第1期。
    [16]何宇鹏、曹向昀:《丰南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个案分析》,《农村卫生经济》1993年第5期
    [17]黄金麟:《丑怪的装扮:新生活运动的政略分析》,《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8年第30期。
    [18]金宝善:《公医制度》,《广播周报》1937年第124期。
    [19]金宝善:《我国乡村卫生实施现况及其将来之展望》,《公共卫生月刊》1935年第一卷第一期。
    [20]金仕起:《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份与地位》,《新史学》1995年第1期。
    [21]雷祥鳞:《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新史学》第十四卷一期,2003年3月。
    [22]雷祥麟:《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民国时期另类的卫生、自我与疾病》,《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54期,2004年6月。
    [23]李德成:《新中国前30年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养模式探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2期。
    [24]李孟麟:《巨哥斯拉夫的农村卫生合作运动》,《农村合作》1937年第7期。
    [25]李若建:《安全阀:四清运动的潜功能》,《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
    [26]李尚仁:《医学、帝国主义与现代性:专题导言》,《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4年第54期。
    [27]李绍飞:《“赤脚医生”的归宿》,《瞭望》2011年第25期。
    [28]李胜先,李道洋:《湘、鄂、豫巫医现状多级抽样研究》,《中国民政杂志》1994年增刊第1期。
    [29]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调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二十卷第九期。
    [30]李小红:《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现象探析》,《学术研究》2003年第7期。
    [31]李姿姿:《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学术界》2008年第1期。
    [32]涖荼译,《南斯拉夫之农村卫生及其卫生合作事业》,《中法大学月刊》1936年第4期,
    [33]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八卷
    [34]刘纪荣、王先明:《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5]刘纪荣:《再论民国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萌芽诞生及其演进——兼与李华等学界同仁商榷》,《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36]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5卷第2期。
    [37]刘运好,李飞:《“巫医”非为贱业考释—〈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的文化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1期。
    [38]马堪温:《历史上的医生》,《中华医史杂志》1986年第1期。
    [39]苗雨:《反击卫生战线的右倾翻案风》,《红旗》杂志1976年第四期。
    [40]《农村医药改进社电请苏省府速实行中医检定》,《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20卷第6期。
    [41]钱信忠:《卫生工作向农村大进军的序幕》,《红旗》杂志1965年13期。
    [42]邵京:《说与做:医学人类学批判的尴尬》,《视界》13楫,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43]施育晓:《合作医疗:世界发展与中国经验》,《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5期。
    [44]陶海燕:《论赤脚医生时期的医患关系》,《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下)。
    [45]田居俭:《当代社会史是国史研究亟待拓展的领域》,《中国社会科院院报》2008年3月25日
    [46]王崇峻:《明清时期民间的用药情况与医疗观念初探》,《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22期。
    [47]王凤梅《新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普及及影响—以山东省为中心》,《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48]王绍光:《巨人的瘸腿:从城镇医疗不平等谈起》,《读书》2005年第11期。
    [49]王胜、刘英琴:《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析——以河北深泽县为个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
    [50]王胜:《关于<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一文几个问题的商榷》,《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4期。
    [51]王秀云:《不就男医:清末民初的传道医学中的性别身体政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年第59期。
    [52]王学典:《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53]卫生部医政司调查组,《山东省即墨县大队卫生组织改革情况的调查》,《卫生经济》1984年第8期。
    [54]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2卷第2期。
    [55]夏杏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5期。
    [56]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57]杨念群:《北京地区“四大门”信仰与“地方感觉”》,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58]杨念群:《防疫行为与空间政治》,《读书》2003年第7期。
    [59]杨瑞松:《想像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005年第23期。
    [60]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61]杨士保:《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卫生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62]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63]姚力:《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期。
    [64]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65]余新忠:《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66]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
    [67]余新忠:《卫生何为:中国近世的卫生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68]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69]岳谦厚、贺蒲燕:《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1949-1984年)—以太阳村(公社)为重点考察对象》,《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70]张爱华,岳少华:《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71]张大庆、文树德:《中国“赤脚医生”:过去、现在与未来》,韩启德等主编:《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
    [72]张士杰郭海儒《蒋介石的农村合作经济思想》,《民国档案》2004年04期。
    [73]张自宽:《“六二六指示”相关历史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第9期。
    [74]张自宽:《对合作医疗早期历史情况的回顾》,《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第6期。
    [75]张自宽:《农村合作医疗应该肯定应该提倡应该发展—东北三省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调查之四》,《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2年第2期。
    [76]张先清:《疾病的隐喻:清前期天主教传播中的医疗文化》,刘天路等编:《身体·灵魂·自然:中国基督教与医疗、社会事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77]赵庆茂等,《山东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78]钟克勋:《“巫医”小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79]周寿祺:《中国保健事业中的联合诊所》,《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年第2号。
    [80]朱慧颖:《民国时期的卫生运动初探——以天津为例》,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以社会文化史为视角的探索》,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81]朱玲:《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第16期。
    [82]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83]朱章赓:《卫生运动》,《公共卫生月刊》1936年第1卷11期。
    [84]祝平一:《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清的医疗市场、医学知识与医病关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0年第68期。
    [85]庄吉发:《清代民间宗教的源流及其社会功能》,《大陆杂志》1991年第八十二卷第二期。学位论文
    [1]何郁莹:《赤脚医生之研究(1966-1976)》,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2]李德成:《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研究(1955-1983)》,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3]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论<人民日报>对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传媒再现(1949-1989)》,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4]刘影:《“文化大革命時期”福建赤脚医生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庞新华:《山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涂丰恩:《从徽州医案看明清的医病关系(1500-1800)》,国立台湾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7]王胜:《集体化时期农村卫生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8]余璇:《明清江南的民间医者及其医疗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 A.J.Smith,“Barefoot Doctors and the Medical Pyramid”,The British MedicalJouranl,Vol.2,No.5916,1974,pp.429-432.
    [2] Alexander Dorozynski,“Barefoot in the field”, Nature, No.5519, Vol.256,1975,p.610.
    [3] AnElissa Lucas,“Changing Medical Models in China: Organizational Options orObstacl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83(Sep.,1980), pp.461-489.
    [4] Angela Ki Che Leung,“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 State and Private Medical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 Zi Region”, Late Imperial China Vol.8, No1, June1987.pp134-166.
    [5] Chi-Pang Wen and Charles W. Hays,“Health Care Financeing in China”, Medical Care,Vol.14,No.3,(Mar.,1976),pp.241-254.
    [6] Christopher J Smith, China in the Post-Utopian Age, Boulder,CO.WestviewPress,2000,p.100.
    [7] David M. Lampton,“Public health and politics in China’s past two decades”, Health ServicesReports, Vol.87,No.10,1972,pp.895-904.
    [8] David M.Lampton,“Changing health policy in the post-Mao era”,The Yale journal ofbiology and medicine,No.1,Vol.54,1981,pp.21-26.
    [9] Fang Xiaoping,“From union clinics to barefoot doctors:healers,medical pluralism,and statemedicine in Chinese villages,1950-1970”,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Vol.2,N0.2,2008,pp.221-237.
    [10] George A. Silver,M.D.,“Putting Shoes On the Barefoot Doctor”.,The Nation, No.18, Vol.227,(Nov.,1978),.pp.569-572.
    [11] Helen F.Siu,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New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12] Hsiang-lin Lei,“When Chinese medicine encountered the State:1910-1949”,Ph.D.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99.
    [13] James F. Cawley and Archie S. Golden,“Nonphys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powerPolicy in Primary Care”,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Vol.4, No.1(Mar.,1983), pp.69-82.
    [14] Ka-che Yip,“Building a strong China:Perspectives on Health,Society,and the State in theRepublican Period”,《民国研究》第5辑,1999年,41-53页。
    [15] Ka-che Yip,“Health and Nationalist Reconstruction:Rural Health in NationalistChina,1929-1937”, Modern Asian Studies,Vol.26,No.2(May,1992),pp.395-415.
    [16] Ka-che Yip: Health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Health Services,1928-1937, Ann Arbor,:Mich.: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1995.
    [17] Kate xiao Zhou, How the Farmers Changed China: Power of the People, BoulderCO.Westview Press,1996,p.39.
    [18] Kim Taylor,Chinese Medicine in Early Communist China,1945-63:A Medicine of Revolution, RoutledgeCurzon,2005.
    [19] Koplan, Jeffrey P.;Hinman, Alan R.;Parker, Robert L.;You-Long, Gong;Ming-Ding, Yang,“The Barefoot Doctor: Shanghai County Revisited”,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No.7,Vol.75,1985,pp.768-770.
    [20] Marilynn M. Rosenthal and Jay R. Greiner,“The Barefoot Doctors of China: FromPolitical Creation to Professionalization”, Human Organization,Vol.41, No.4,1982, pp.330-341.
    [21] Marilynn M. Rosenthal,“Health Care in the PRC,1981”,Medical Anthropology Newsletter,Vol.13, No.2(Feb.,1982), pp.1+3-4;
    [22] Meei-shia Chen,“The Great Reversal: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Reublic of China”,William C. Cockerham,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pp.456-482.
    [23] Mobo C.F.Gao,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 Hawaii University Press,1999,p.72.
    [24] Naisu Zhu, Zhihua Ling, Jie Shen, J.M. Lane,&Shanlian Hu,“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decline of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and barefoot doctors in rural China”, Bulletin of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ol.67(4),1989,pp.431-441.
    [25] Penny Kane,“An Assessment of China's Health Care”,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Affairs, No.11(Jan.,1984), pp.1-24.
    [26] Peter Kong-ming New,“Primary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marchbackward?”,Human Organization,Vol.45,No.2,1986,pp.147-153.
    [27] Peter Kong-ming,“Changing Health Policies in the PRC:Another Perspective”,MedicalAnthropology Newsletter, Vol.13, No.2(Feb.,1982), pp.1-2;
    [28] Rushikesh M. Maru,“Health Manpower Strategies for Rual Health Services: India and China:1949-1975”,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11,No.31/33,1976,Special Number:Population and Poverty,pp.1253-1268.
    [29] Ruth Sidel and Victor W. Sidel,“Health Care Services”,Social Scientist,Vol,5,No.10/11,(May-Jun.,1977),pp.114-130.
    [30] Sean Hsiang-lin Lei,“Moral Community of Weisheng:Contesting Hygiene in RepublicanChina”, 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9)3,pp.475-504.
    [31] Sydney D. White,“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s Village: ACase Study of Rural 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Organization,Vol.57, No.4,1998,pp.480-490.
    [32] Victor H. Li,“Politics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The Barefoot Doctors”, Stanford LawReview, Vol.27, No.3(Feb.,1975), pp.827-840.
    [33] Victor H. Li,“Health Services and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Studies and Visits to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No.59,(Sep.,1974),pp.566-579.
    [34] Victor H. Li’“Health Care Delivery: Peter New Reports on China's BarefootDoctors”,Medical Anthropology Newsletter, Vol.5, No.2(Feb.,1974), pp.11-12.
    [35] Victor W. Sidel,“New Lessons from China: Equity and Economics in Rural Health Care”,American Joumal of Public Health December, Vol.83, No.12,1993,pp.1665-1666.
    [36] Victor W. Sidel,“Medicne and Public Health”,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Science,Vol.31,No.1,(Mar.,1973),pp.110-1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