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建国后首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的重要政策措施,体现了政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决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然而,中国的农村环境问题在近几年来日益显现。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已经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血铅事件、癌症村等问题不时见诸报端。农村的饮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农村工矿企业污染治理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农村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这其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农村社会事业的落后,而农村环保公共服务则更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农村环境问题反映出的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和农村公共服务的落后。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农村问题都将是中国长治久安、国强民富的根本问题。农村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农村民生工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也不仅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关于“三农”工作有关部署的重要组成,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加大。最终将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国家对新时期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部署,农村环保公共品投入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些都为农村环保公共品的投入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目前的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以农村环保公共品为研究对象,以部分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为实证,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现状、供给模式和需求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区域供给不均衡,无法满足农村实际需要;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市场及村集体供给为补充;农村环保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本文在研究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现状时,分析了不同政策供给农村环保公共品的演化路径。本文在研究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模式时,在分析了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村集体供给的基础了,还分析了村集体供给的创新模式。本文在研究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现状时,以乡镇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需求表达机制的中间代理人,分析了具有双重属性的乡镇领导干部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现状。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加大投入,特别是要创新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式。二是坚持并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模式,鼓励市场和村集体参与供给。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层机构与能力建设。四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五是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宣传教育。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农村环保公共品的概念。结合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实际,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上分析农村公共品,没有针对某类农村公共品并结合政策实际进行研究。二是从乡镇领导干部视角研究了他们对农村环保公平品的需求状况。本文将乡镇领导干部作为了农村公共品供需表达渠道中的代理人,研究了乡镇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对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现状。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户视角研究农村公共品的需求。三是从村民自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环保公共品的运营机制。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乡村治理模式提供了依据。
     论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文没有对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进行研究,没有针对供给不均衡的现状进行区域比较研究。二是本文没有从农户视角对中国农村环保公共品的需求现状进行研究,没有对农户关于农村环保公共品的具体需求的优先序进行研究。三是没有从村民自治和农民合作社的角度对村民环保自治、农民环保合作社进行深入研究。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research object, by part of policy of China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empirical evidence, the supply status,the supply mode and the demand status, is be analysised. This paper thinks, with the shortage of China's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present, it cannot satisfy the countryside actual needs. The supply mode of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still leading by government supply mode.And the demand expressing mechanism of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not fully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supp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mode of supply, 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government supply mode, the marker supply mode and the village-self supply mode,but also the supply model of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quirement status, leaders at the township lev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iddle agent of demand expressing mechanism, has double attributes of rural leader of the rural public good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hina's rural environmental public policy still needs further perfection. First, i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especially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finance engagement. Second, is to stick to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supply mode, encourage market and village collective participate in supply. Third,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with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The fourth is to establish the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Fifth,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rural cadres and peasants education.
引文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尚长风,农村公共品缺位研究,经济学家,2004(6)
    6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7朱明熙,对西方主流学派的公共品定义的质疑,财政研究,2005(12)
    8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9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10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1叶文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
    12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13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5汪前元,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
    16 Oakland William, Public Goods, Perfect Competition and Underproduc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4(82)
    17 Buchanan,J.M.,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hicago:Rand McNally.1968
    18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制度安排,财贸经济,2005(6)
    19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20刘保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决策咨询,2003(3)
    21李秉龙等,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程度研究,福特基金会报告,2002年
    22刘银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5(3)
    23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24巫蓉等,农村税费改革下的公共物品私营化,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5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6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27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制度安排,财贸经济,2005(6)
    28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经济研究,1997(6)
    29樊纲,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经济研究,1995(6)
    30吴士健、薛兴利、左臣明,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问题,2002(7)
    31陈小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改革,南方农村,2004(2)
    32叶子荣、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学术研究,2005(1)
    33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34徐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5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6秦庆武,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东岳论丛,2005(4)
    37刘鸿渊,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及体制创新,改革纵横,2003(9)
    38陈小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改革,南方农村,2004(2)
    39马晓河、方松海,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5(4)
    40韩清轩,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结构研究,山东经济,2007(1)
    41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财经研究,2000(9)
    42孙南萌,从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走向,农村经济,2009(11)
    43孔喜梅,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优先序研究,山东经济,2009(5)
    44刘远风,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整合机制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45石弢,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及其完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6陈朝宗,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47孙翠清、林万龙,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农村调查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8张士云、江激宇、栾敬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基于安徽省3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9(17)
    49蒋剑勇、胡其昌、王心良,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基于浙江255位农民的调查,乡镇经济,2009(6)
    50项继权、袁方成、吕雁归,农民要的与政府给的差距有多大——对我国农村社区居民公共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理论与改革,2010(1)
    51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6)
    52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财贸经济,2005(6)
    53孔祥智,涂圣伟,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10)
    54郭泽保,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能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4)
    55刘义强,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5)
    56鄂竟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26日
    57吴晓青,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谈《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2月6日
    58梁庆华、邱德生,发展有机食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食品报》,2009年06月17日
    59冯仰廉,《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60苏杨.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中国环境报,2006年4月14日
    61周生贤,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7月18日
    62赖红兵、陈宇,滇池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人民长江,2009(1)
    63王夏晖、张惠远、王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安全研究,城市问题,2008(5)
    64吴晓青,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谈《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2月6日
    65陈永华、付伟章、陈洪刚,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6)
    66李伟国、梁师俊、刘建锋,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2008(3)
    67吴士健,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2002(5)
    68 Btuno S. Freg and Reiner Eichenberger. The New Democratic Federalism for Europe:Functional, Overlaping and Competing Jurisdietions. Edward Elgar,1999
    69王芳,论转型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于全国背景的浙江个案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5
    780周松强,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以浙江省温岭市村级“民主恳谈会为例”,理论与改革,2005(5)
    71刘义强.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经验与机制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72杨原、刘玉侠,新中国成立60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村民自治问题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09(5)
    763侯锦,我国村民自治现状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5)
    74王连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9(6)
    75雷玉琼,中国农村环境的自主治理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浏阳市金塘村为例,学术论坛,2010(8)
    7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77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
    78刘惠、苑鹏:合作社与股份合作社一制度的分析与比较[M].长春: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79刘光栋、吴文良、彭光华,《华北高产农区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调查》,《农村生态环境》,2004(20)
    80王海滨、李奇峰、程序、邱化蛟、朱万斌,《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密云水库周边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与响应》,《中国农学通报》,2007(12)
    81孙杭生,《积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刍议——江苏省农民环保意识调查》,《现代经济探讨》,2009(7)
    82宋言奇,《发达地区农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以苏州市714个样本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0(1)
    83王翔、付川、潘杰、程聪,《三峡库区一级支流苎溪河流域公众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84陈诗波、王亚静,《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调研实证》,《农村经济》,2009(4)
    1.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www.gov.en网站查询获得
    2.尚长风,农村公共品缺位研究,经济学家,2004(6)
    3.李成威,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朱明熙,对西方主流学派的公共品定义的质疑,财政研究,2005(12)
    5.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6.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7.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8.叶文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
    9.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10.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1.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汪前元,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
    13. Oakland William, Public Goods, Perfect Competition and Underproduc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
    14. Buchanan, J. M.,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hicago:Rand McNally.1968
    15.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制度安排,财贸经济,2005(6)
    16.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17.刘保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的解决之策,决策咨询,2003(3)
    18.李秉龙等,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程度研 究,福特基金会报告,2002年
    19.刘银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5(3)
    20.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6)
    21.巫蓉等,农村税费改革下的公共物品私营化,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2.樊丽明,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5)
    24.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制度安排,财贸经济,2005(6)
    25.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经济研究,1997(6)
    26.樊纲,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经济研究,1995(6)
    27.吴士健、薛兴利、左臣明,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问题,2002(7).
    28.陈小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改革,南方农村,2004(2)
    29.叶子荣、刘鸿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现状与重构,学术研究,2005(1)
    30.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7)
    31.徐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2.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3.秦庆武,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东岳论丛,2005(4)
    34.刘鸿渊,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及体制创新,改革纵横,2003(9)
    35.陈小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改革,南方农村,2004(2)马晓河、方松海,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5(4)
    36.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7.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8.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9.周生贤,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7月18日
    40.鄂竟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26日
    41.吴晓青,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谈《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2月6日
    42.吴晓青,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谈《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2月6日
    43.陈永华、付伟章、陈洪刚,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6)
    44.李伟国、梁师俊、刘建锋,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2008(3)
    45.梁庆华、邱德生,发展有机食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食品报》,2009年06月17日
    46.冯仰廉,《动物营养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7.苏杨.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污染治理.中国环境报,2006年4月14日
    48.赖红兵、陈宇,滇池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人民长江,2009(1)
    49.王夏晖、张惠远、王波,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安全研究,城市问题,2008(5)
    50.韩清轩,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结构研究,山东经济,2007(1)
    51.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财经研究,2000(9)
    52.孙南萌,从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走向,农村经济,2009(11)
    53.孔喜梅,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优先序研究,山东经济,2009(5)
    54.刘远风,农村公共物品需求整合机制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17)55.石弢,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及其完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6.陈朝宗,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57.孙翠清、林万龙,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农村调查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8.张士云、江激宇、栾敬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基于安徽省3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9(17)
    59.蒋剑勇、胡其昌、王心良,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基于浙江255位农民的调查,乡镇经济,2009(6)
    60.项继权、袁方成、吕雁归,农民要的与政府给的差距有多大——对我国农村社区居民公共需求的调查 与分析,理论与改革,2010(1)
    61.刘光栋、吴文良、彭光华,《华北高产农区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调查》,《农村生态环境》,2004(20)
    62.王海滨、李奇峰、程序、邱化蛟、朱万斌,《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密云水库周边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与响应》,《中国农学通报》,2007(12)
    63.孙杭生,《积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刍议——江苏省农民环保意识调查》,《现代经济探讨》,2009(7)
    64.宋言奇,《发达地区农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以苏州市714个样本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0(1)
    65.王翔、付川、潘杰、程聪,《三峡库区一级支流苎溪河流域公众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66.陈诗波、王亚静,《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调研实证》,《农村经济》,2009(4)
    67. Btuno S. Freg and Reiner Eichenberger. The New Democratic Federalism for Europe:Functional, Overlaping and Competing Jurisdietions. Edward Elgar,1999
    68.王芳,论转型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于全国背景的浙江个案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5
    69.周松强,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以浙江省温岭市村级“民主恳谈会为例”,理论与改革,2005(5)
    70.刘义强,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经验与机制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71.吴士健,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2002(5)
    72. Btuno S. Freg and Reiner Eichenberger. The New Democratic Federalism for Europe:Functional, Overlaping and Competing Jurisdietions. Edward Elgar,1999
    73.王芳,论转型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于全国背景的浙江个案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2005
    74.刘义强,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经验与机制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75.杨原、刘玉侠,新中国成立60年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村民自治问题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09(5)
    76.侯锦,我国村民自治现状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5)
    77.王连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9(6)
    78.雷玉琼,中国农村环境的自主治理路径研究——以湖南省浏阳市金塘村为例,学术论坛,2010(8)
    7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80.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8(11)
    81.刘惠、苑鹏:合作社与股份合作社—制度的分析与比较,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
    82.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6)
    83.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财贸经济,2005(6)
    84.孔祥智,涂圣伟,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10)
    85.郭泽保,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能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4)
    86.刘义强,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