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结合思想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等为他们提供了思想启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深入地剖析了西欧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弊端,前瞻性地做出实现城乡融合的科学展望,并全面地阐述了实现城乡融合的的条件和途径,从而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城乡关系思想。他们并没有专门论述城乡关系问题的著作,而是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论住宅问题》、《资本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经典著作阐述了他们的城乡关系思想。伴随着他们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这些著作的问世,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形成、最后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他们的城乡关系思想从结构上包含三个层次,即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论、城乡关系演进的动力论和城乡融合实现的方法论。他们从这三个层面,科学地回答了城乡关系如何发展,城乡关系为何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城乡关系深入发展等重要问题。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论,主要从批判城乡对立的局限和弊端出发,揭示了未来社会实现城乡融合的必然趋势,从而展现了城乡关系由“同一—对立—融合”的发展路径;城乡关系演进的动力论,主要阐释了社会分工是推动城乡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因,生产力是决定城乡关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根本动力;城乡融合实现的方法论,主要探讨了城乡融合实现的三个基本前提,即“物质前提”、“关系前提”和“主体前提”,阐述了实现城乡融合三个主要途径,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废除私有制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工农业的结合发展、推进土地的国有化、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国有财产、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消灭旧的分工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提出,构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可以认识他们的城乡关系思想的哲学意蕴。他们揭示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城乡关系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们将城乡融合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城乡融合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其哲学意蕴,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他们城乡关系思想的理解和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我们切实把握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着力点,即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从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The though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of Marx and Engels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Marxism theory system. The thought was born in1840s; i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enlightened from the thoughts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of utopian socialists and Justus von liebig's Agricultural Chemistry the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at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the former achievements, Marx and Engels deeply analyzed the roots and defects of the urban-rural opposition in west Europe; prospectively looked forward to the scientific actualization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expatiated in what conditions and how could urban-rural combination come to actualization; thereby formed their rich thought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as a system. However, they didn't have works 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issue; in the works The German Ideology,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Principles Of Communism,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n Domestic Issues, Capital, Anti-Duhring,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etc, they expatiated their thoughts. With the publications of these wor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theory, the thought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from sprouting to forming and eventually matured.
     The though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of Marx and Engels has three arrangements of ideas in structure:the trend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the mainspring the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the methodology about the actualization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Through these three ideas, they answered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evolve, what causes it to develop and how to advance and so on a series of important questions. The trend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mainly reveal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in future society by criticizing the limits and drawbacks of urban-rural opposition, showing the identity-opposition-combination process of its develop; the mainspring the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 mainly expatiates that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direct agent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productivity is the essential driving force to decide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develop; the methodology about the actualization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mainly discusses three basic premises of its combina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premise, relation premise and subject premise; expatiates three major means, containing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bolishing private ownership and encouraging the free and all-around human development, presenting a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such as exerting central functions of city, accelerating the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transforming means of production into state-owned property, exerting basic functions of education and destroying old division.
     The theory is based 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view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their thoughts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could be learned. They revealed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the negation of negation ru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they guided urban-rural combination directly to the free and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revealed that th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 is the final goal of urban-rural combination.
     The rich contents a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though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of Marx and Engels, as the basic guide thought of the practice of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oth in enlightenment and practice.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correctly learn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our urban-rural relations develop, to effectively grasp the three vital points of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propell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urban-rural culture integration, eventually forming the new worker-peasant relations and urban-rural relations and a new patter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②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EB/OL].中国国家统计局门户网.http://www.stats.gov.cn/tjbz/t20061018 402369828.htm.2006-10-1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7
    ②汪巽人.初探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J].福建论坛,1983(3).46-50
    ①陈伟东,张大维.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19-24
    ②张晓雯.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发展,2009(3).62-65
    ③吴学凡.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城乡差别思想及其现实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08(1).25-27
    ④陈睿.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2-5
    ⑤叶昌友,张量.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J].求索,2009(12).54-56
    ①汪巽人.初探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J].福建论坛,1983(3).46-50
    ②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10).9-15
    ③吴学凡.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f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6-80
    ④罗敏,祝小宁.马克思城乡统筹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8-82
    ⑤崔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
    ⑥费利群,滕翠华.城乡产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视界[J].理论学刊,2010(1).
    ⑦江俊伟.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启示[J].黑龙江史志,2009(4).
    ⑧岑乾明,宋卫琴.分工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城乡观的钥匙[J].求索,2010(9).
    ⑨徐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城乡关系问题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1991(6).
    ①陈伟东,张大维.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19-24
    ②吴学凡.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城乡差别思想及其现实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08(1).25-27
    ①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05(6).
    ②孙成军.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我们党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
    ③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10).9-15
    ①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②陈明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fJ].当代经济研究,2005(3).
    ③费利群,滕翠华.城乡产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视界[J].理论学刊,2010(1).
    ④崔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
    ①常宗耀.乡村城市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10(3).
    ②贾兆义.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思想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启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③屈愿.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10).
    ④张晓雯.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改革与发展,2009(3).
    ①岑乾明,宋卫琴.分工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城乡观的钥匙[J].求索,2010(9).
    ②郭彩琴.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①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
    ②Castells, Manuel. 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77.166.
    ③Harvey, David. The Limits to Capital[M]. 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82.337.
    ① Pickvance, C.G Urban Sociology:CRITICAL Essays[M]. 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76.70.
    ② Forrest, R, J. Henderson and P. Williams. Urban Political Economy and Social Theory:Critical Essays in Urban Studies[M].Aldershot:Gower.1983.170-171.
    ③ Harvey, David. 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M]. 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s.1973.303-304.
    ① Harvey, David. Consciouness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M]. Oxford:Blackwell.1985.3.
    ②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41.
    ③ Castells, Manuel. 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77.455.
    ④ Castells, Manuel. City, Class and Power. Translation [from the French] supervised by Elizabeth Lebas.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8.42.
    ① Castells, Manuel. 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77.296.
    ② Harvey, David.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Ltd.1985.117.
    ③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1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0-23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9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51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93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4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6
    ②曹中屏,田仲文.近代世界与城市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251-25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0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8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03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9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81-38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①[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0
    ①[法]沙利·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0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79
    ③[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4
    ④[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318
    ①[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
    ③[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20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5-636
    ①[德]尤·李比希.李比希文选[M].刘更另,李三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
    ②[德]尤·李比希.李比希文选[M].刘更另,李三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0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5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6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0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95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5-166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4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0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3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79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1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3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3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1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0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40-44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9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3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82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9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7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1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15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4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0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8-10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3-11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17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8-76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10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0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5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4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1-77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1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80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306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8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6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2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f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13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8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6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8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2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上)f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00-101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6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1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59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54-55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8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5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①[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5-176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81-38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6-647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80
    ③陈立.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9-100
    ④陆学艺,李培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284
    ①张立艳.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②赵保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9
    ③辜胜阻,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05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7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6
    ③孙家驹,虞梅生.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106
    ④周叔莲,郭克莎.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13
    ⑤于祖尧.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225
    ①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2
    ②韩俊.中国: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经济时报,2004(4).
    ①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213
    ①李丽辉.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破万亿元[N].人民日报,2012-01-08(1).
    ②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J].改革,2009(11).8
    ③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EB/OL].中国国家统计局门户网.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20118_402779722.htm,2012-01-18.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2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0
    ②南川区政府.南川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新机制[EB/OL].重庆市政府网.http://www.cq.gov.cn/zwgk/zfxx/371190.htm.2011-12-27.
    ③张宗益等.新思路、新探索、新模式——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②万州区政府.万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三大亮点[EB/OL].重庆市政府网.http://www.cq.gov.cn/zwgk/zfxx/136967.htm.2009-03-13.
    ③潼南县政府.潼南县四措并举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EB/OL].重庆市政府网.http://www.cq.gov.cn/zwgk/zfxx/353352.htm.2011-10-17.
    ①沈建华,陈兵.江苏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现代化[N].农民日报,2011-06-06(1).
    ②张宗益等.新思路、新探索、新模式——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9-23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0
    ①陈波.重庆户改日均6000人进城[N].重庆日报,2011-11-11(3).
    ①陈悦.重庆市统筹城乡中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6-19(6).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②张宗益等.新思路、新探索、新模式——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7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56
    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431834.htm.2006-09-13.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14
    ②刘凌.黎托2万失地农民喜变新市民[N].湖南日报,2008-10-2(1)
    ①城市“10分钟”农村“10里路”[N].南方日报,2011-10-12(A10).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5、6、7、8、10、13、19、20、22、23、28、35、36、39、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法]沙利·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8][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蔡中兴.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1]吴易风.空想社会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2][美]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3][德]尤·李比希.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M].刘更另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14]王叔云等.我国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发展趋势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15]陆学艺,李培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7]周叔莲,郭克莎.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18]孙家驹,虞梅生.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19]于祖尧.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0]邹农俭.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21]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2]辜胜阻,刘传江.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3]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5]姚士谋,陈振光.中国城市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6]陈立.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7]曾长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8]李云才.城乡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9]牛若峰.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0]张平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1]赵勇.城乡良性互动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3]曾长秋.科学社会主义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4]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5]王景新,李长江.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6]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7][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9]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0][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1]李惠斌,薛晓源.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3]王东阳.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4]曾长秋.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5]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6]曾长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47]高志仁,朱波.城乡统筹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48]赵保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9]铁明太.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0]刘锡荣,杜茂华.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市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1]孔祥智,盛来远.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2009):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2][德]尤·李比希.李比希文选[M].刘更另,李三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4]程志强,潘晨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5]余佶.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6]张宗益等.新思路、新探索、新模式——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57]程志强,潘晨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鄢淦五,刘象森.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的论述——发挥城市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天津社会科学,1982(5).
    [2]汪巽人.初探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J].福建论坛,1983(3).
    [3]杨洛,廖元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运用和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84(1).
    [4]吴承基.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3).
    [5]易召.我国城乡关系与城市的中心作用[J].城市问题,1989(5).
    [6]钟荣魁.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城乡理论[J].社会,1990(4).
    [7]徐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城乡关系问题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1991(6).
    [8]叶南客,李芸.现代城市文明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城市观的四重理论述略[J].社会科学战线,1992(3).
    [9]费孝通.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6(3).
    [10]孙志刚.论马克思主义的城市观[J].江汉论坛,1998(7).
    [11]高鉴国.马克思恩格斯城市思想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12]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2).
    [13]刘美平.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J].人口学刊,2002(3).
    [14]苏明.我国中长期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思路和政策建议[J].财会研究,2003(6)
    [15]张秀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J].科学社会主义,2004(3).
    [16]王建兵.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17]韩俊.中国: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J].中国经济时报,2004(4).
    [18]陈明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5(3).
    [19]朱海龙.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关系问题探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20]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21]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05(6).
    [22]马远军等.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3).
    [23]孙成军.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我们党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选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
    [24]陈睿.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25]詹卉.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看中国城乡统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5).
    [26]张学忠.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J].求是,2006(11).
    [27]郭建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7(1).
    [28]李明超,高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性”思想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9]李泉.中国城乡关系:协调机制与支撑体系[J].广东社会科学,2007(2).
    [30]白雪瑞.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J].北方论丛,2007(2).
    [31]孟祥林.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5).
    [32]曾长秋,赵剑芳.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大连干部学刊,2007(9).
    [33]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10).
    [34]吴学凡.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城乡差别思想及其现实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08(1).
    [35]李保民.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城乡就业一体化[J].经济学家,2008(2).
    [36]罗峰.从分治到统筹:城乡关系阶段性转型[J].社会主义研究,2008(3).
    [37]吴学凡.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8]夏道玉,左雪松.城乡的分野与融合——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观的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5).
    [39]奚建武,唐亚林.复合型二元结构:考察城乡关系的新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08(5).
    [40]祝小宁,罗敏.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1]凡丽,赵金元.统筹城乡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的新发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8(9).
    [42]武力.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两次转变[J].教学与研究,2008(10).
    [43]张应祥,蔡禾.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9(1).
    [44]崔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
    [45]李明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思想论要[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46]张晓雯.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9(3).
    [47]陈伟东,张大维.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
    [48]江俊伟.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启示[J].黑龙江史志,2009(4).
    [49]孙久文,肖春梅,施晓丽.我国城乡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未来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9(4).
    [50]罗敏,祝小宁.马克思城乡统筹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1]党国英.关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若干认识问题[J].理论探讨,2009(6).
    [52]郑国,叶裕民.中国城乡关系的阶段性与统筹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
    [53]韩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J].改革,2009(11).
    [54]叶昌友,张量.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J].求索,2009(12).
    [55]徐芹.列宁早期城乡关系思想探析——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对立问题[J].江汉论坛,2009(12).
    [56]韩长赋.正确把握和处理新阶段的城乡关系[J].求是,2009(19).
    [57]赵卯生.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及其对城乡建设的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
    [58]费利群,滕翠华.城乡产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视界[J].理论学刊,2010(1).
    [59]郭彩琴.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60]常宗耀.乡村城市化: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10(3).
    [61]郑有贵.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与政策[J].教学与研究,2010(4).
    [62]贾兆义.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启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3]赵洋.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10(4).
    [64]于霞.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5]岑乾明,宋卫琴.分工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城乡观的钥匙[J].求索,2010(9).
    [66]王琰琰.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
    [67]韦廷柒,陈志波.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我国城乡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演进[J].广西社会科学,2011(1).
    [68]张永岳.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69]屈愿.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10).
    [70]朱德海.从“城乡对立”到“城乡一体化”[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1]张艳玲.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2]文蕙.统筹城乡发展[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3]赵剑芳.当代中国的“城市病”及其防治[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4]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5]刘笑.中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6]方彩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与构建中国和谐城乡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7]白雪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8]皮玫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当代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9]徐沈倩.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0]周步云.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1]韩强.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2]王娟.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基本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3]刘文会.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4]刑赞赞.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我国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5]宣迅.城乡统筹论[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6]颜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7]张立艳.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88]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89]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
    [90]孙加秀.二元结构背景下城乡环境保护统筹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91]杨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韩俊.建立新型城乡关系要有实质性进展[N].光明日报,2007-02-27(10).
    [2]陈悦.重庆市统筹城乡中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6-19(6).
    [3]韩俊.统筹城乡发展破除二元结构[N].人民日报,2010-02-10(9).
    [4]齐景海.搞好“四个融合”统筹城乡发展[N].人民日报,2010-09-28(7).
    [5]于建嵘.“十二五”:打造城乡一体化新格局[N].中国经济导报,2010-10-26(3).
    [6]杨懿文.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N].人民日报,2011-02-18(7).
    [7]中共贵州省委政研室.坚持“三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N].贵州日报,2011-02-26(4).
    [8]赵洪祝.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0-03-22(7).
    [9]徐守盛.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与对策[N].人民日报,2011-03-25(16).
    [10]赵洪祝.同步推进“三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N].人民日报,2011-03-28(7).
    [11]甘藏春.在统筹城乡关系中走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11-04-12(16).
    [12]中央党校“统筹城乡发展”专题班.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N].人民日报,2011-11-1(7).
    [13]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11-28(07).
    [14]赵万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现路径[N].光明日报,2012-01-29(07).
    [15]李君如.文化自觉与城乡文化统筹[N].北京日报2012-02-12(17).
    [1]Harvey, David. 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M]. 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s.1973.
    [2]Pickvance, C.G. Urban Sociology:CRITICAL Essays[M]. 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76.70.
    [3]Castells, Manuel. The Urban Question:A Marxist Approach[M].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77.
    [4]Castells, Manuel. City, Class and Power. Translation [from the French] supervised by Elizabeth Lebas[M].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78.
    [5]Harvey, David. The Limits to Capital[M]. 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 1982.
    [6]Forrest, R, J. Henderson and P. Williams. Urban Political Economy and Social Theory:Critical Essays in Urban Studies[M]. Aldershot:Gower.1983.
    [7]Harvey, David.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M]. 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Ltd.1985.
    [8]Harvey, David. Consciouness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M]. Oxford: Blackwell.19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