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毛泽东是当代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及其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和中国人民。直到今天,无论是在整个社会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是在人民群众的伦理取向、价值观念、日常习俗、甚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都还深刻地存留有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那个时代的印痕。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并进一步阐发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独特内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是否蕴含社会伦理诉求,换言之,毛泽东是否具有社会伦理思想,有着怎样的社会伦理思想,不仅关系到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问题,而且在当今吁求公平正义的社会背景下,还关系到毛泽东思想的解释力与指导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操作。
     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是内涵于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伦理秩序的诉求与价值关怀。它体现的是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年代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是他对近代中国社会将向何处去的积极探索与回答,也是他对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在观念中的反映。
     毛泽东按照唯物史观,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伦理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追求建立一种和谐、公正、民主的社会伦理秩序,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可以说,贯穿于毛泽东各个领域的思想的一个主旨就是社会伦理的思想,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
     毛泽东的社会伦理思想有其独到的思想内容体系,它在理论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对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等的独到理解,体现出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具体表现为: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他形成了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正义观;在民主方面,在吸收继承西方启蒙思想家民主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理论;在自由方面,他在揭示自由实质的基础上,追求意志自由和政治自由,并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最合乎人性的社会,才是对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问题的终极解决。
     毛泽东在其一生追求公平正义、民主与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伦理思想,为我们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其对现代国民性改造的重视,对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的培养,对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新秩序的重构,都是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在21世纪的今天,对毛泽东社会伦理思想的价值,我们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而不能予以错误的解读。
Mao Zedong was a great Chinese Marxist influential politician、thinker and militarist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s the main founder of Communist Part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o ZeDong's thought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 Until today, both across the entire macro-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areas and also in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the masses, values, and everyday practices, even in the area of people's thinking, it all left deep prints of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his age characters. Therefore,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Mao Zedong's thought, further elaboration of his thought and its unique content, not only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is also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o Zedong's social ethics thought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also crucial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hether Mao Zedong thought appealed social ethics or in other words, it entailed social ethics or what kind of social ethics it has, not only concerne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 of Mao Zedong thought,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explanation and guidanc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ac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appeal of social Justice.
     Mao Zedong's social ethical thought rooted in the area of appealing social and moral order and value of care, which were apparently in Mao Zedong thought. It embodied th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problems of Mao's revolutionary age and construction time in modem China. Mao Zedong's ethical thought will actively explored and answer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and also his own ideology reflected in the pursuit of wonderful society.
     Mao Zedong in accordance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eveloped Marxist study on social ethics and perfected social ethics of Marxism to a new height. Mao Zedong's pursuit of a harmonious, justice and democratic order in social ethics pushed forwards the complete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ultimate goals. It can be said that social ethics, one of the themes in various fields of Mao Zedong thought, was the pursuit of Communist society.
     Mao Zedong's social ethical thought had its unique system, in theory, it essentially was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fairness、justice、democracy and freedom by reflecting his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n Marxist views on social ethics. His ethical thought had demonstrated on as follows:in the area of social justice, he formed justice views based on equality; in democratic area, he set up people's democratic theory with the help of democratic concept claimed by Western enlightenment thinkers and democratic Marxists; in freedom area, he pursu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eedom by revealing the essence of it and set up his goal towards establishing Communist society, with the aim of implementing the complete liberation and freedom of the people. In Mao's mind, only a Communist society was the most humane one, which was the ultimate resolution for the issues like fairness、 justice、democracy and freedom.
     Mao Zedong's social ethics thought, formed after his whole life's pursuit of equity、justice、democracy and freedom,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modern social ethic order. In particular, its emphasi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character, on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guided by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s, are all important aspects which couldn't be ignored during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21st century today, we should value Mao Zedong social ethics thought by the fact rather than misinterpretation.
引文
①宋希仁主编:《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②孔德:《实证主义概观》,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65页。
    ③[德]卡西尔(E. Cassirer):《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④宋希仁主编:《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5页。
    ①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大辞典》“社会伦理”条目,(台湾)编译馆,1978年版,第336页。引自宋希仁主编:《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①详见钟宜:《邓小平社会伦理思想探析》,《学术探索》1999年5期;《论邓小平的社会伦理思想》,《学海》1999年第2期。
    ②龚群:《社会伦理十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③白贵一:《论民主行政与社会伦理》,《理论导刊》2010年第1期。
    ④康健:《社会伦理:权利与正义》,《理论视野》2001年第1期。
    ⑤周建明:《扬弃私有制——对社会、社会伦理、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作者在文中还对社会伦理进行了自己的界定。他认为,社会伦理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下所产生的对一个社会的维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规范。其特点在于不主张立刻实现某种政治性的变革(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生产关系上的变革 (如消除私有制)目标,而是强调对人的普遍尊重和在既定生产关系结构基础上把社会作为共同体所要求的伦理道德。这种“社会伦理”概念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社会伦理的构思与理念极为宽泛,因而也出现主张各种不同社会目标的社会伦理:如,无阶级的社会、自由主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负责任的社会、在经济中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等。自19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中,社会伦理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并对西方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社会公正、社会团结、社会融合、社会合作价值的提倡等。周建明还指出,与一般社会伦理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最终是作为一种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张和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出现的。它的任务不只是提出社会的道德规范,而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条件,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并加以实践,并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这种目标。
    ①宋希仁主编:《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当然,在这里,高教授还指出:他们的“社会伦理”研究是以“伦理”与“道德”两个范畴相区别为前提的。在他的认识中,“伦理”范畴侧重于社会,强调客观的方面,“道德”范畴侧重于个体,强调主观内在操守方面;伦理是客观实体,道德是主观修养操守;伦理为道德提供现实内容,道德是客观伦理的主观内化。虽然“道德”本身也具有关系属性,且只有在关系中才能被把握,然而,“道德”的这种关系属性却是由“伦理”所提供或所规定的,即“道德”的关系内容就是“伦理”。“伦理”指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道德”则指的是个体自身对这种客观社会伦理关系及其要求的体认、践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体情感、意志。在与“道德”相区别意义上的“伦理”,实质上就是他们所说的“社会伦理”。
    ②宋希仁主编:《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①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钟宜:《邓小平社会伦理思想探析》,《学术探索》1999年5期;《论邓小平的社会伦理思想》,《学海》1999年第2期;《试论邓小平社会伦理思想的特征》,《理论与改革》1999年第2期等。
    ②这方面研究论文有,鞠方安:《王韬的社会伦理思想探析》,《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2期;
    ①曾长秋:《世纪回眸: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年第5期。
    ②唐正芒、崔秀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3期。
    ①单劲松:《2008年以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综述》,《现代哲学》2010年第6期。
    ②根据检索结果整理[DB/OL].http://www.cnki.net,2011-8-15.
    ③根据检索结果整理[DB/OL].http://www.cnki.net,2011-8-15.
    ①根据检索结果整理[DB/OL].http://online.sagepub.com,2011-8-15.
    ②根据检索结果整理[DB/OL].http://online.sagepub.com,2011-8-15.
    ①刘广东:《毛泽东伦理思想简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李凤梧:《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新作——评<毛泽东伦理思想简论>》,《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③这些代表作有: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魏英敏:《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曹景田:《毛泽东伦理思想通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唐能赋:《毛泽东的伦理思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年版;韩望喜:《理想人格的追求——毛泽东的伦理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温克勤、刘锡钧、杜连君:《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④注:这一时期论文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赵丽华:《毛泽东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王凤贤:《试论毛泽东的道德哲学及其文化渊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李森:《简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超越》,《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第6期;刘兴均:《毛泽东的思想与儒家精神的契合》,《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3期;李剑华:《毛泽东伦理思想与儒家文化》,《学习论坛》1994年第7期;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北方论丛》1994年第6期;汪澍白:《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初探》,《求索》1983年第6期;蔡志敏:《试论“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等等。
    ⑤杨义芹:《六十年来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的回顾》,《齐鲁学刊》2010年第1期。
    ⑥李文斌:《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⑦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刘国胜:《精神个人主义:毛泽东伦理思想之发端》,《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③唐代兴:《毛泽东早期利益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5期。
    ④夏高发:《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嬗变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6期。
    ⑤邵鹏、黄皖毅:《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与他晚年思想和实践》,《新疆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①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②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摘要部分,第1页。
    ③这方面研究成果有:刘立新:《毛泽东政治伦理观发展的四个阶段》,《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唐凯兴:《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与新时期从政道德建设》,《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左乐平:《试论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④相关研究成果有:王官成:《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6期;闫洁:《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新探》,《党史文苑》2005年第2期;苏伟:《论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6期,等。
    ⑤相关研究论文有:刘丽馨:《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新探》,东北师范大学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等。
    ⑥统计结果截止2011年8月15日。
    ①[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②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01页。
    ①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7页。
    ①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9页。
    ①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①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②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③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见《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7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
    ①《论语·颜渊》。
    ①《论语·为政》。
    ②《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梁惠王上》。
    ④《论语·颜渊》。
    ⑤《大学》。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13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③梁启超:《儒家哲学》,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62页。
    ①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校订版,第83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
    ③《曾国藩日记·庚辛九月》。引自《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52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2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
    ②杨昌济:《论语类钞》。见王兴国主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
    ③杨昌济:《论语类钞》。见王兴国主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
    ①杨昌济:《告学生》。见王兴国主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65页。
    ②杨昌济:《告学生》。见王兴国主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64页。
    ③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校订版,第71页。
    ④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校订版,第172页。
    ⑤杨昌济:《劝学篇》。见王兴国主编《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99页。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1—122页。
    ②转引自刘斐:《难忘的教诲》,1979年1月2日《人民日报》。
    ③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4页。
    ⑤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①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页。
    ②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7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页。
    ⑤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页。
    ⑦[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①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②宋希仁:《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3页。
    ③[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0页。
    ①魏英敏:《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③毛泽东1950年同周世钊的谈话。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52页注[1]。
    ①[美]斯图尔特·R·旅拉姆:《毛泽东的思想》,田松年、杨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③[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32页。
    ④胡哲峰、孙彦编《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页。
    ⑤[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7-128页。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31页。毛泽东读的三本书,《西行漫记》中提到的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①沈晓阳:《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②详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②转引自萧延中等编:《思想的永生》,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③转引自萧延中等编:《思想的永生》,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10页。
    ①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页。
    ④石仲泉:《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载《毛泽东和他的事业(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715—71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①李安增:《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平等的探索与实践》,《齐鲁学刊》1993年第6期。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32-733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页。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8页。
    ①李秀芳、樊建政:《毛泽东平等思想探析》,《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1期。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③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页。
    ①《论语·季氏》。
    ①《孙中山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②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
    ①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44页。
    ①[美]罗斯·特里尔著,胡为雄、郑玉臣译:《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0页。
    ①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页。
    ①民主在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中所引起的问题对于现代民主的政治和哲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问题基本可以表述为五个方面,即:由谁统治;在什么限度和范围内统治;以何种目的为名;采取直接手段还是间接手段;在何种条件和约束下进行统治。这些问题的探讨历时久远,且没有达成一个高度统一的结论,因之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民主一词的丰富内涵。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论述,可参阅[英]戴维.米勒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135页。
    ②[英]戴维.米勒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③白贵一:《论民主行政与社会伦理》,《理论导刊》2010年1期。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页。
    ②[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0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8、8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6—367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8—70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94页。
    ①《人民日报》1956年4月5日。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28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05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8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8-70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458页。
    ②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页。
    ③[荷]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2页。
    ④[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3页。
    ①宋希仁:《社会伦理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①[荷]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2页。
    ②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鳞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页。
    ③黑格尔:《小逻辑》,贺鳞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7页。
    ④黑格尔:《小逻辑》,贺鳞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5页。
    ⑤黑格尔:《小逻辑》,贺鳞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3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①刘广东:《毛泽东伦理思想》,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9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见王拭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①严复:《原强》。见王栻编:《严复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l页。
    ②《孙中山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06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页。
    ②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①这一时期毛泽东对自由的基本表述是“由强权得自由”。在他看来,自由的对立面就是强权,获得自由的途径就是打倒强权,至于如何打倒强权、如何对待被打倒的强权者,青年毛泽东主张用温和的呼声革命来要求强权者停止压迫。这样的主张与认识表明青年毛泽东对秩序的渴望,也表明了他对强权与暴力的有力否定,说明这时的毛泽东还只是把自由当做一种保护性权利,而非一种攻击性权利。这样的认识体现出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痕迹。这在毛泽东自由思想中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1937年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毛泽东曾明确提到政治自由,他说,政府应该“给予人民以全部必须的政治自由,特别是组织、训练和武装自卫的自由”;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受到帝国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中国人民是不自由不平等的,受到封建势力的束缚与压迫”;1944年在与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说到中国目前需要做的三件事情,其中的一件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主制度,使人民获得一切现代自由,以真正自由的普选方式选举中央及地方政府”;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的自由民主显然也是政治自由。
    ③如他在1941年驳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谈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其中就说到要认识中国革命这个必然和改造中国社会,这就是政治自由问题;1964年谈到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它包括了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也包含了政治自由的意思。
    ①武原主编:《国外记者笔下的毛泽东》,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1页。
    ④《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1--762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1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9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0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326页。
    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叛社1999年版,第223、273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125、341、351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65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2]毛泽东文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毛泽东文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4]毛泽东文集:第6—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8]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0]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1]毛泽东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毛泽东年谱(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3]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4]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宋希仁.社会伦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2]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宋希仁.当代外国伦理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8]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思想史: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锡勤.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11]张岂之、陈国庆.近代伦理思想的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2]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14]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5]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6]陈少峰.中国伦理学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7]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8]焦国成.中国伦理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19]徐顺教.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0]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1]安启念.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2]胡成.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3]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4]汪澎白.毛泽东早年心路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5]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26]李锐.毛泽东的晚年悲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7]汪澎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28]李蓉.人民民主——毛泽东的理想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9]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0]曲庆彪.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31]汪澎白.传统下的毛泽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32]汪澎白.毛泽东思想的双重渊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33]张文儒.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34]石仲泉.毛泽东研究述评[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5]杨焕章.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6]萧延中.晚年毛泽东[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37]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38]邢贲思、陈登才.毛泽东与20世纪的中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39]冯契.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哲学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0]王帮江.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政治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1]李君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总论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2]邱守娟.毛泽东的思想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3]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44]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5]龚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6.
    [46]柳振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7]李君如.毛泽东与当代中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8]张育仁.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9]郑谦.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上、中、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50]王凤贤.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51]戴木才.毛泽东人格[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52]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3]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4]肖铁肩.毛泽东邓小平社会思想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55]熊芳、雍涛.毛泽东眼中的人:毛泽东人学思想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6]薛广洲.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7]刘广东.毛泽东伦理思想简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58]魏英敏.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9]唐能赋.毛泽东的伦理思想[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0]韩望喜.理想人格的追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1]曹景田.毛泽东伦理思想通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62]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M].曲阜:曲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3]温克勤等.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
    [64]王泽应.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5]王秀华、程瑞山.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6]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7]张广信、马启民: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8]成龙.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69]毕剑横、钱宏鸣.国外研究毛泽东述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0]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71]陈明显.晚年毛泽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72]周一平.毛泽东生平研究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73]蒋国海.毛泽东的民主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4]顾肃.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求索[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75]沈晓阳.正义论经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6]万俊人、梁晓杰.正义二十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77]何怀宏.公平的正义——解读罗尔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78]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79]李云龙、张妮妮.民主、自由、人权、正义——一个社会主义者的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80]石仲泉、萧延中主编:《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八本),包括:斯图尔特·施拉姆著:《毛泽东的思想》、约翰·布莱恩·斯塔尔著:《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本杰明·史华慈著:《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魏斐德著:《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莫里斯·迈斯纳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杨焕章著:《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1]萧延中等.《外国学者评毛泽东》(四本),包括:《在历史的天平上》、《从奠基者到 “红太阳”》、《思想的永生》、《“传说”的传说》[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82][美]J·范伯格著,王守昌、戴栩译.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83][美]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84][美]布莱恩·巴里著,曹海军译.社会正义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85][美]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86][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7][美]塞缪尔·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88][美]弗雷德里克·C·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79.
    [90][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
    [9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92][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93][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4][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2.
    [95][美]R.G.佩弗.吕梁山等译.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6][英]戴维·米勒著,应奇译.社会正义原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97][英]迪克·威尔逊.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98][英]史蒂文·卢克斯.袁聚录译.马克思主义与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9][意]丹瑞欧·康波斯塔.道德哲学与社会伦理[M].李磊,刘玮,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00][日]近藤邦康.毛泽东:革命者与建设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101][日]野村浩一.毛泽东:人类智慧的遗产[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102]Rebecca E.Karl,Mao Zedong and China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A Concise History(Asia-Pacific:Culture,Politics, and Social),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July,2010.
    [103]Delia Davin, Mao Zedong, The History Press, October,2009.
    [104]Robert Payne, Mao Tse-Tung Ruler Of Red China, Brownell Press, November, 2008.
    [105]Corinne J. Naden, Mao Zedong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Morgan Reynolds Publishing, September,2008.
    [1]杨峥.毛泽东伦理思想探析[J].船山学刊,2005年2期.
    [2]杨义芹.六十年来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的回顾[J].齐鲁学刊,2010年1期.
    [3]王凤贤.试论毛泽东的道德哲学及其文化渊源[J].道德与文明,1992年6期.
    [4]赵丽华.毛泽东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J].齐鲁学刊,1999年6期.
    [5]刘兴均.毛泽东的思想与儒家精神的契合[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3期.
    [6]肖立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7]唐凯兴.毛泽东干部道德教育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学术论坛,2002年4期.
    [8]李森.简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超越[J].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6期.
    [9]汪澍白.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初探[J].求索,1983年6期.
    [10]戴钢书.论毛泽东思想道德建设环境思想及其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3期.
    [11]李剑华.毛泽东伦理思想与儒家文化[J].学习论坛,1994年7期.
    [12]杜振吉.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北方论丛,1994年6期.
    [13]蔡志敏.试论“为人民服务”在毛泽东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3期.
    [14]周海燕.试论毛泽东伦理思想之形成[J].船山学刊,2006年2期.
    [15]闫东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J].学术交流,2006年7期.
    [16]邓以新.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集中展现[J].伦理学研究,2003年6期.
    [17]李淑英.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J].教学与研究,1993年6期.
    [18]孙海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 年6期.
    [19]赵传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卓越贡献[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4期.
    [20]胡再德.澳大利亚的毛泽东思想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期.
    [21]刘华清.十年来国内毛泽东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6期.
    [22][韩]李旻泰.韩国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3]尚庆飞.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三种理论立场的反思与考察[J].东岳论丛,2008年2期.
    [24]曾长秋.渐进与深化——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J].党史纵横,1994年6期.
    [25]曾长秋.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综述[J].党史天地,1995年12期.
    [26]曾长秋.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J].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4期.
    [27]赵勇、李睿青.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特点[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12期.
    [28]萧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6期.
    [29]雍涛.论毛泽东的人学思想[J].江汉论坛,2001年3期.
    [30]高兆明.“社会伦理”辨[J].学海,2000年5期.
    [31]钟宜.邓小平社会伦理思想探析[J].探索,1999年2期.
    [32]李金鑫、张君平.伦理学研究中的“问题”与“真”——基于社会伦理研究的视角[J].道德与文明,2010年1期.
    [33]白贵一.论民主行政与社会伦理[J].理论导刊,2010年1期.
    [34]康健.社会伦理:权利与正义[J].理论视野,2001年1期.
    [35]周建明.扬弃私有制——对社会、社会伦理、社会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36]高红.近年来毛泽东平等观研究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7]李桂荣.毛泽东的社会公平思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4期.
    [38]董建萍.论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J].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期.
    [39]励维志,李安增.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探析[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5期.
    [40]李安增.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平等的探索与实践[J].齐鲁学刊,1993年4期.
    [41]郭根山.毛泽东的平等观及其历史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2期.
    [42]吴忠民.毛泽东公正思想初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2期.
    [43]田翠琴.公平正义的内涵与历史演变[J].学习与实践2007年11期.
    [44]黄力之.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文化民主问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3期.
    [45]郭根山,岳长利.论毛泽东的人民民主权利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7年4期.
    [46]杨吉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索的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
    [47]梁柱.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重读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J].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2期.
    [48]王玉祥.论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演变[J].党的文献,1998年2期.
    [49]聂月岩.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4期.
    [50]聂月岩.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简论[J].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4期.
    [51]张君良.毛泽东民主思想及其现实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1期.
    [52]房宁.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9期.
    [53]张英.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早期探索[J].理论月刊,2007年6期.
    [54]粤辉.试论毛泽东同志的自由观及其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2期.
    [55]石德今.论毛泽东的自由观——学习《实践论》等著作的体会[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4期.
    [56]李衍柱.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
    [57]熊芳.毛泽东的自由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2期.
    [58]许全兴.竞自由——毛泽东自由思想散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5期.
    [59]雍涛.论毛泽东的人学思想[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5期.
    [60]郭圣福.论毛泽东解放与发展人民个性的思想[J].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6期.
    [61]王向清.毛泽东关于人的个性解放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5期.
    [62]雍涛.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63]赵丽华.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J].生产力研究,2005年11月.
    [64]董世明.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转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5期.
    [65]李武林.科学自由观[J].文史哲,1993年1期.
    [66]单劲松.2008年以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综述[J].现代哲学,2010年6期.
    [67]夏高发.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嬗变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6期.
    [68]萧延中.论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1988年1期.
    [69]王明生.论儒家大同思想对毛泽东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影响[J].现代哲学,2007年5期.
    [70]景君学,刘慧君.毛泽东理想主义特征及其渊源探析[J].理论导刊,2004年1期.
    [71]单孝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4期.
    [72]高波.论毛泽东民族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12期.
    [73]杨顺清.论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构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2期.
    [74]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4月.
    [75]郭超.毛泽东晚年民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76]郭文龙.论毛泽东的民主观[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5月.
    [77]郑娟.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4月.
    [78]王广林.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探析[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79]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80]阮青.中国个性解放之路[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1年5月.
    [81]欧健.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4月.
    [82]张辉.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6月.
    [83]张宏.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社会公平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4月.
    [84]赖亦明.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5月.
    [85]安娜.毛泽东晚年政治观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86]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4月.
    [87]秦位强.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4月.
    [88]祝春梅.论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0月.
    [89]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2年4月.
    [90]刘爽.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
    [91]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3月.
    [92]陶艳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6月.
    [93]青觉.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5月.
    [94]马力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0年4月.
    [95]李晓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5月.
    [96]Tapan Bandyopadhyay, "Mao beyond Maoism", Frontier,2010(4).
    [97]Harsh Thakor, "Polemics-Maoism vs Mao Thought", Frontier-New Delhi,2009(2).
    [98]Melinda Liu, "Mao to Now", Newsweek. (Pacific Ed.),2007(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