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时期的店员群体研究(1920-1945)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店员是近代中国颇具影响的一类职业群体,人数众多的店员对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及民国时期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要影响,轰轰烈烈的店员运动一度成为20年代大规模社会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业群体,店员大多具备一定的教育程度,学历也与店员的职位高低相称。职位的高低、种类及店铺的经营状况则关系到店员的薪资收入,进而影响其生活状况。
     制度化管理模式规范了店员的工作、生活,店员逐渐成为有纪律、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身的职业与身份认同,但制度管理中的“人情”余绪,消弱了店员之于店铺的认同、归属感,薪金待遇往往成为这种不满情绪的发泄口。同侪间的复杂关系,导致店员的从众心理,不得不参与集体行动,否则就会孤立于集体氛围的职场文化之外。社会形象的塑造来自夸大的宣传、偏见及性别歧视,而不是店员自身陋习及不同观察视角的建构。
     以店员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媒介出现,彰显了店员的群体影响力,也实现了报纸文人关注底层、训导店员进入“革命”道路的理想。当然,报纸媒介披露的多是编辑希望的应该如此的店员生活,专栏对店员生活的“再现”,其实是编辑、读者、被描述者(后二者可能重合)之间彼此妥协发言权的结果,反映的是三者对店员生活的建构与再建构。不过,报纸文人改造店员的方向与店员的自身主动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报纸文人关注店员生活,侧重于规范生活内容,店员强调业余生活,着眼点在于趣味性及可取得性。
     店员工会是店员表达诉求的合法平台,店员的底层声音因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活跃于店员工会的多不是普通店员,甚至于根本就不是店员,店员工会的立场也不完全是普通店员经济、政治利益的诉求体现。并且,店员工会并不成熟,工会的话语定位及阶级认同,更多的是精英份子生活观念及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
     国民党对店员的身份归属、店员工会的会员资格及入会管理颇多争议,店员是否应组织工会,在总工会、总商会、商民协会以及国民党各级党部的工人部、商民部之间,纷争不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相关政策也是摇摆不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店员工会的职能范围及自律效果。共产党之于店员的认识,有国统区、根据地两个思路。国统区内,着重关注店员的日常生活,引导店员把生活中的日常苦难转换为阶级苦难;根据地内,店员的阶级斗争、政治动员被过度夸大,店员成了工人阶级内部不甚清晰一个符号。
     店员的政治参与既有被动的合作,又有主动的参与,并呈现出对国家政权的依附状态。店员的经济斗争集中于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限制店主辞退店员等经济诉求,且大多以罢工的激进方式进行。国民政府在处理店员、店主间的劳资争议时,着眼点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及其统治,有时会压制店员迎合店主,有时会压制店主偏向店员,并没有既定的政策考量。但模棱两可的劳资政策,很难圆满解决劳资间的纷争,有时甚至会激化彼此间的矛盾。
     店员救济主要是失业救济,包括职业介绍、协助川资、因公救济等;店员教育包括子弟教育和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店员保障以储蓄应对风险为主,一定程度上尝试社会保险及团体互助。店员参与的社会救济活动包括直接捐款、通过文娱活动募集资金进行慈善救济等,并存在着一定的强迫性。
The clerks is considered as a much influential occupation group in modern China, the clerks which had a large segment of the population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urban development, business prosperity and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politics, the vigorous clerk movements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mobilization in the20s.
     As an occupation group, most of the clerks had a certain level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history and staff position are evenly matched. Positions,varied jobs and shops performance were related to the salary of the clerks,and they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ditions of clerk life.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the job, life of the clerks, and the clerks had gradually become a disciplined, organized social group.And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they formed their own occupation and identities.But the clerks'identities and the belonging to the shops were weakened because of the "human" style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they often aired their grievances by saying something about salaries, the clerks had conformity mentality sinc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ofession.They had to take part in group activities, or they would be isolat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with the group atmosphere. The building of social image from the exaggerated propaganda, prejudiced opinions and sex discrimination, but not the bad habits of the clerks and their different angle of views.
     The influence of the clerks group were show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media which focus on the clerks,and the newspaper literati's ideals about concerning the foot of the society and disciplining the clerks to "revolution" path at the same time. Of course, what the newspaper media disclosed was the clerks'life should be that more editors hoped, and the " reproduction" of the clerks'life was actually the result that the editors, the readers and the described (maybe the last two coincided) made concessions.It reflected the clerks'living construction or reconstruction by the three. However,there were som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newspaper literati's direction of reforming the clerks and the clerks'own initiative. The newspaper literati concerned the clerks'life, put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life, moreover, the clerks focused on the amateur life,the interest and availability.
     The union for the clerks is a legal platform for the clerks to express their requests, the sounds of the bottom got much attention and affirmation in social circles because of it. But the stirring persons in Union were mostly not ordinary clerks, they were even not clerks,and the union hardly represente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ordinary clerks. In addition, the union was still in the rough, how to orientate their saying and class identities depended on living concept and ideology of the elites.
     There was much controversy in the Kuomintang about the clerks'identity,the clerk union's membership and how to administer the members.And there were different attitudes on if the clerks should build their union among the union headquarters, Chamber of Commerce,association of the commerce and the worker department,the commerce department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organiza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The policies of Kuomintang 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 were blowing hot and cold.All this affected the function and autonomic effects of clerk union. The Communist Party have two methods about the clerks,one was in the KMT ruled area, there they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daily life of the clerks,waken them from the life difficult to class hardships.The other was in the Communist ruled area,there the class conflict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the clerks were exaggerated, the clerks became an abstract symbol in the working class.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lerks had both passive cooperatio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it appeared that it on depend on the state power. The clerks'economic struggle concentrated on raising wages, 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limited the rights of the shopper dismiss the clerks,etc. And most of the movements were on the way of radical strike.To deal with disputes between the clerks and the owner,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d no established policy consideration,sometimes pressing clerk to cater to the shopkeeper, sometimes pressing the bias clerk.But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labor disputes, sometimes even sharpened the contradictions.
     The relief of the clerks consisted mostly of the unemployment relief,it included profession introduction,assisting the travel expenses, relief on official business,etc.Clerk education was mainly vocational training,it included children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Clerk safeguard was mainly to save to respond to risks,in the same time to try to attend social insurance and the team mutual aid. Social relief activities that the clerks attended included direct donations, raising funds for the charity through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t had a certain obligatory.
引文
①朱英:《从社会群体透视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7期。
    ②张仲礼:《中国的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小岛淑男:《辛亥革命时期の士绅:商人阶级与上海独立运动》,《东洋史编》,第6期,1960年:(法)白吉尔著、张富强等译:《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章开沅:《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
    ④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巴蜀书社1993年版;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李达嘉:《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1905—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湾)第22期上册,1993年6月;李达嘉:《从革命到反革命——上海商人的政治关怀和抉择(1911——191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湾)第23期上册,1994年6月;冯筱才:《浙江商人与1924年的“齐卢之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湾)第33期,2000年6月;王奇生:《民国时期县长的群体构成与认识嬗递——以1927年至1949年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⑤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⑥池子华:《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严昌洪:《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黎霞:《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7年。
    ①孙惠敏:《中国律师制度的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1911—1912))),台湾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2年;魏文享:《近代职业会计师之诚信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近代上海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以上海会计师公会为中心》,《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张丽艳:《通向职业化之路:民国时期上海律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3年;尹倩:《民国时期的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以上海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8年:朱英:《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陈独秀:《<伙友>发刊词》,《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29年7—12月),1958年,第465页。
    ④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⑤秦宝琦:《清前期天地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①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③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池子华:《论近代中国农民进城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池子华:《流民:从传统到近代》,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48页。
    ⑤陆德阳、王乃宁:《社会的又一层面——中国近代女佣》,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⑥邵雍:《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⑦(法)安克强著,袁燮铭、夏俊霞译:《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⑧张百庆:《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娼妓问题》,《史学月刊》1999年第1期。
    ⑨(美)贺萧著、韩敏中等译:《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①(美)韩起澜著、卢明华译:《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②马俊亚:《近代江南都市中的苏北人:地缘矛盾与社会分层》,《史学月刊》2003年第1期。
    ③池子华:《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④黎霞:《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7年。
    ⑤刘海岩:《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贫民阶层的边缘阶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⑥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① David Strand, 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Berkeley: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 1989.
    ⑧马陵合:《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学术月刊》2003年第11期。
    ①王印焕:《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分析》,《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②邱国盛:《北京人力车夫研究》,《历史档案》2003年第1期。
    ③孔祥成:《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力车夫群体研究——以20世纪20-30年代为中心》,《学术探索》2004年第10期。
    ④王印焕:《民国时期的人力车夫分析》,《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⑤严昌洪:《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⑥刘秋阳:《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城市下层社会的认识与启蒙》,《党史文苑》2006年第20期。
    ⑦刘平:《文化与叛乱》,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⑧邵雍:《中国近代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⑨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⑩苏智良、陈丽菲:《近代上海黑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1徐珂:《清稗类钞》第1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72页。
    12周德钧:《乞丐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①卢汉超著、段炼等译:《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②曲彦斌:《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十——乞丐群体的历史考察》,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上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③池子华:《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4期。
    ④李红英:《略论近代中国社会职业乞丐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⑤邓小东、杨骏:《民国时期的乞丐及乞丐救济》,《晋阳学刊》2004年第1期。
    ⑥桑兵:《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再析》,《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
    ①佟新:《新劳工史研究一从历史唯物主义、文化主义到解构主义》,《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②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版。
    ③马超俊:《中国劳工运动史》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
    ④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版。
    ⑤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⑥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主编:《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编者自印,1948年。
    ⑦陈振鹭:《劳工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⑧陈达:《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⑨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⑩胡林阁等:《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香港远东出版社1939年版。
    ①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
    ②卢正:《劳动问题纲要》,上海法学社1929年版:刘星晨:《劳工问题》,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版:祝世康:《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③这些调查大都收入李文海主编的《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④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上海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6年,第10页。
    ⑤黎霞:《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7年,第9页。
    ⑥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⑦王永玺:《中国工会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十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
    ①邱淑芬:《清党前后上海劳工运动之研究》,台北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未刊硕士论文,1986年;刘明宪:《战时重庆地区的纺织工人之研究》,中华文华大学史学研究所未刊博士论文。
    ①mily Honig, Sisters and Strangers:Women in the Shanghai Cotton Mills,1919-194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②裴宜理:《上海罢工一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47页。
    ③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④罗章龙:《椿园载记》,三联书店1984年版;朱学范:《我的工运生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朱学范:《朱学范文集》,团结出版社1992年版;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马超俊,傅秉常口述:《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
    ①两湖督署藏板:《中国经济全书》第二辑,光绪戊申。
    ②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版;陈达:《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③祝世康:《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陈宗城等:《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刘星晨:《劳工问题》,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版。
    ④《店员通讯栏简章》,《申报》1932年12月5日;包罗:《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份周刊》,《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①《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②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④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⑤李玲丽《略论北伐前后商民运动中的武汉店员工会》,《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北伐前后湖北的商民协会——以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为讨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未刊硕士论文,2007年。
    ①朱英:《国民革命时期的武汉店员工会》,《江汉论坛》2010年第2期。
    ②巴杰:《制度·偏见·国家:国民革命时期店员的职场文化探析》,《历史教学》2011年第5期。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④冯筱才:《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7页。
    ⑤王奇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⑥齐春风:《党政商在民众运动中的博弈——以1928—1929年的北平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⑦朱英:《近代上海商民运动中的店员工商界限之争》,《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市商民协会会所被毁案》,《史学月刊》2010年第3期、《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⑧朱英,巴杰:《《上海伙友述论——兼及店员的生存状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①连玲玲:《工作·娱乐·政治: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店职员生活》,“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连玲玲:《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转型:以民国时期的上海永安公司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2005年。
    ②连玲玲:《性别化的柜台文化: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女店员》,第十五届欧洲汉学双年会会议论文,德国海德堡大学,2004年;连玲玲:《‘追求独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中国的女店员的出现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4期,2006年。
    ①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②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①陈灿:《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3页。
    ②《清世宗实录》卷57,见《清实录·世宗实录(一)》,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版,第866—867页。
    ③(清)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613页。
    ④《商业发达论》,上海《新闻报》1900年12月9日。
    ⑤(民国)《高邑县志》卷5《风俗》。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印,1968年。
    ⑥马敏:《商人精神的嬗变——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商人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页。
    ⑨丁日初:《辛亥革命前的上海资本家阶级》,《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88页。
    ①武汉书业同业公会编:《汉口指南》,1920年,第17一18页。
    ②王永年:《晚清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商业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③本社调查部调查:《武汉之工商业·猪鬃业》,《汉口商业月刊》第1卷第2期,1936年7月。
    ④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下),中华书局1933年印行,第247—-268页。
    ⑤新津县2602人、武腾县杂货业22人、陵符县452人、金党县740人、纳口县957人、叙永县2705人、冕宁县1066人、盐源县1871人、会理县2750人、安岳县14100人。见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246—252页,1933年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①根据山东各重要城镇商号概况统计表的相关数据,山东仅有店员5784人,包括济南3076人,定陶115人,腾县54人,沂水63人,寿光97人,德县41人,德平40人,莒县29人,蒙阴31人,聊城11人,郯城235人,烟台306人,滋阳48人,日照115人,夏津25人,黄县91人,文登42人,齐河32人,新泰38人,安邱182人,泰安35人,邹县42人,牟平20人,临煦40人,惠民59人,临清111人,高唐39人,济阳41人,武城235人,济宁177人,蓬莱40人,禹城26人,淄川25人,章邱35人,恩县63人,鱼台111人,商河14人,应当是统计标准存在偏差。见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编印:《山东工商报告》,第381页,1931年。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第243—246页,1933年版。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注:原表显示为44114人,包括工人21365人,店员2249人(应为22749人,已校正)。
    ①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575页。
    ②谷源田:《天津鞋业之组织》,《政治经济学报》第3卷第2期,1935年1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60、464、469页。
    ③《成都市人口职业类别表》(一九三四年统计),《民间意识》1936年2、3、4期第22页。
    ④《蓉市居民职业调查》(商业),《四川月报》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
    ⑤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59-264页。
    ⑥刘明逵、唐玉良:《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⑦五卅运动时期,上海市参加五卅总罢市的商铺达两万家,约计20万人。任建树等:《五卅运动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⑧《店员总联合会紧急会议》,《申报》1926年12月14日。
    ⑨《全上海工人的统计与会员变迁比较表(第一表)》,见《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 版,第193页。
    ①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1页。
    ②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1386页。
    ③根据《申报》1926年7月18—-28日刊登的相关报道整理而得。
    ④《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⑤《武汉店员总会之统计》,《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7日。
    ⑥《湖北省及武汉市清党后被解散各总工会及所属工会一览表》,《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84页。
    ⑦周从孟:《武汉店员现状调查表》(1927年5月),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馆藏,《五部档》,卷号:12535。
    ⑧《武汉店员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2日。
    ①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738页。
    ②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143页。
    ③《武汉店员概况》(续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4日。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4页。
    ①戴嘉祺:《昆明市帽业行会及其手艺人的研究》,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46页。
    ②《大新公司、永安公司职工出身统计表》,上海总工会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51页。
    Lu Hanchao, Beyond the Neon Lights: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327.
    ④《本公司雇用职员简则》,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7。
    ①某处招请职员一位,必须中英文通顺,并有殷实保证者,《申报》1924年5月1日;招请职员数位,须有商界经验,书算精通无嗜好者,不用证金,《申报》1924年5月12日;熟悉本埠大商号及批发所,能推销颜料五金匹头杂货等,《申报》1924年5月28日;二百元保证金既可,《申报》1924年3月5日;有经验交友广阔,能推广本公司营业发达,《申报》1924年3月12日:须中英文精通,品行端正有保证金者,《申报》1924年3月22日;精通英文,簿记打字,《申报》1924年3月27日;须文理精通,熟悉账务并能备现洋三百为保证,《申报》1924年3月29日;女职员,要求忠心,《申报》1924年6月19日;交友广泛,营业经验充足,《申报》1924年6月21日;须能书算及普通英语,苟能兼通日语尤佳,《申报》1924年7月31日;通晓英语熟悉外埠贸易,须殷实保证金,《申报》1924年10月3日;中等以上学校之教员或中小学校校长,《申报》1924年10月15日;用中英文函并附本人照片,《申报》1924年10月19日;须有保证金,《申报》1924年10月26日;有殷实保证金,字秀,《申报》1924年11月18日;老练口才,殷实保证金,《申报》1924年11月29日;须有英文学识,精通英语招徕生意,《申报》1925年1月9日;中文普通学识者,《申报》1925年2月7日;熟悉交际为宜,聘请女子职员,《申报》1925年3月8日;高小以上程度(女职员),《申报》1925年3月16日;保证金,《申报》1925年3月29日;没有列出条件,《申报》1925年5月19日:工商团体之领袖,《申报》1925年5月21日;没列出,《申报》1925年5月21日;保证金,面试,《申报》1925年5月28日;不限程度,量才录用,《申报》1925年7月5日;中学以上程度,家世清白,品行端正,《申报》1925年8月10日;量才录用,无需保证金,《申报》1925年9月9日;精通中西文,需保证金,《申报》1926年2月25日;须有经验,《申报》1926年3月23日;没列出,《申报》1926年4月22日;须通中英文,容貌较好,《申报》1926年8月6日;不限程度,量才录用,需保证金,《申报》1926年10月10日;品行端正,熟悉本埠商情,《申报》1926年12月24日;招请职员及练习生,国文清通,略有商业经验者,《申报》1927年1月11日;无需保证金及保人,《申报》1928年2月29日。
    ②苏智良著:《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③苏智良著:《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①国民党立法院1929年6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南京产业工人能看懂白话报者只有19%,能用白话文写信者只有14%。同一时期在武汉的调查显示,22.23%的工人能看懂白话报。即便考虑到年代差异,店员的知识程度也远远高于产业工人。见《统计月报》第1卷第4期,第26页。
    ②根据《社会统计月刊》第1卷1—2期、第2卷1—2期刊登的北京市职业介绍所工作日志,统计而得。
    ③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5页。
    ①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
    ②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浙江省黄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黄岩文史资料》第11辑,浙江黄岩印刷厂1989年7月印刷,第165—168页。
    ③兰心:《省城药业及药业公会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1日。
    ④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页。
    ⑤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页。
    ⑥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1936年2月,第40页。
    ⑦1952年上海总工会的调查显示,大新百货公司415名店职员中广东籍者有283人(68.19%),江苏与浙江籍各有80(19.28%)与47人(11.33%)。该调查还显示:大新公司职员店龄1-5年者56人,6-10年者61人,11-15年者167人,16-20年者131人,显然一半以上的店职员,年资超过10年,因此1952年的店职员籍贯分布与1940年代相差无几。《大新公司职工籍贯统计表》,上海总工会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No.51。
    ⑧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①从店员的角度来看,自己“是一个商人,是做生意的”。陈回:《一个书店里的伙友》,《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②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③兰心:《省城靴鞋业之分合及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8日。
    ④兰心:《省城烟业及烟业公所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10月2日。
    ⑤《昆明市理发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⑥《昆明市鞋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90页。
    ⑦中国社团研究会编著:《中国社团发展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
    ⑧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2页。
    ⑨《烟馆异事》,《申报》1872年5月22日。
    ⑩《伤风化论》,《申报》1872年5月23日。
    ①《伤风化论》,《申报》1872年5月23日。
    ②无事未闲居主识:《烟馆说》,《申报》1872年6月15日。
    ③《论上海风俗之坏》,《申报》1886年12月31日。
    ④《论各帮公禀请禁烟馆女堂倌事》,《申报》1873年1月15日。
    ⑤香港先施公司编:《先施公司二十五年经过史》,《先施公司二十五周年纪念册》,编者印行,1924年,第1页。
    ⑥关于先施公司雇用女店职员的始末,可参见连玲玲:《性别化的柜台文化: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女店员》,第十五届欧洲汉学双年会会议论文,德国海德堡大学,2004年8月。
    ⑦《商店之女伙友》,《申报》1925年9月30日。
    ⑧武汉店员总工会会员33184人,女会员400人。
    ⑨根据郭官昌所言,1936年永安百货公司“职员共500余人,……女职员共有50余人”。新新百货公司经理李承基回忆:“我们也用了不少女店员,但和男士相比,只不过百分之十”。1938到1941年新新百货公司的人事资料显示,这四年中共有155名女性任职该公司,约占总数的7%。见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1936年2月,第40页。《1938-1941年新新公司人员名册》,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38。
    ①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3页。
    ②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9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1页
    ③1936年,成都市商业从业人员127576人,其中女性占23823人:金玉珠宝158名,洋广杂货62名,绸缎布匹556名,茶社415名,油米杂粮1493名,柴碳505名,山货833名,书籍文具300名,银行47名,钱庄419名,苏裱169名,印刷227名,理发20名,纸店350名,饮食店3275名,旅店324名,中西药房356名,成衣庄4128名,浴室10名,小贩10180名。见《四川月报》第8卷第5期,1936年5月。
    ④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9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3页。
    ⑤古楳:《妇女界之觉醒》,见李又宁、张玉法编:《中国妇女史论文集》第1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4-305页。
    ⑥《烟馆异事》,《申报》1872年5月22日。
    ⑦《伤风化论》,《申报》1872年5月23日。
    ⑧无事未闲居主识:《烟馆说》,《申报》1872年6月15日。
    ⑨陆隐:《闲话女茶房》,《华西晚报》1942年2月25日。
    ⑩连玲玲:《“最求独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中国的女店职员的出现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4期,2006年12月。
    11海啸:《女职员的生活》,《申报》1939年3月19日。
    12成都女茶房的数量从1937年的400多人,下降到1942年的不足100人。陆隐:《闲话女茶房》,《华西晚报》1942年2月25日。
    ①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3页。
    ②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③拔:《大商店怎么对待小伙友》,《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④《上海工人生活标准调查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第1卷,工人出版社1984年版,第238—239页。
    ⑤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27—28页。
    ⑥《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行规》,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
    ⑦《糖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页。
    ⑧《中西酒菜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①《昆明市食馆业公会会员营业规则》,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06页。
    ②《油蜡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15页。
    ③《糕饼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18页。
    ④《川烟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20页。
    ⑤《纸卷烟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22页。
    ⑥《昆明市理发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从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1页。
    ⑦《昆明市当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8页。
    ⑧《昆明市象牙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2页。
    ⑨《昆明市布疋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3页。
    ⑩《昆明市新药化妆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11《武汉店员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2日。
    12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562页。
    ①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620页。
    ①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1936年2月,第40页。
    ②《1926年3月27日新新公司董事局第八次叙会会议记录》,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83。
    ③《1926年4月1日新新公司董事局特别叙会会议记录》,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83。
    ④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⑤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 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①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41页。
    ②《学生应守之规则》,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7。
    ③易水:《生活通讯(二)·公司小职员的生活》,《大晚报》1939年3月26日。
    ④《学徒被汽车碾伤身死之检验》,《申报》1925年11月24日;《学徒被汽车碾伤身死之相验》,《申报》1926年12月1日。
    ⑤《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行规》,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
    ⑥《工商联席会议议决案》,《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
    ①达君:《油炒饭——饭店伙计生活素描》(一),《申报》1942年7月24日。
    ②《上海估衣业罢工》,上海《新闻报》1926年12月27日。
    ③《李立三关于武汉工人状况的报告》(1927年5月底),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
    ④《汉口各业店员月薪调查表》,《武汉日报》1934年5月12日。
    ①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622页。
    ②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432页。
    ③《南昌劳工最近状况》,《经济旬刊》第2卷第10号“经济要闻栏”,1934年4月。
    ④根据《申报》1926年7月18—-28日的相关报道整理而得。
    ①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622页。
    ②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432页。
    ①《钱庄职工的待遇》,《国际劳工通讯》第5卷第1期,1938年1月。
    ②《天津货栈店员生活》,《国际劳工通讯》第11号,1935年8月。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7、105页。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
    ②《天津货栈店员生活》,《国际劳工通讯》第11号,1935年8月。
    ③《苏区店员工人要求纲领》(1933年9月16日),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9、600页。
    ④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4页。
    ⑤《永安公司职工昨日罢工》,《申报》1927年1月17日。
    ⑥《天津货栈店员生活》,《国际劳工通讯》第11号,1935年8月。
    ①《新新公司栈务部长致人事部主任函(年份不详)》,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44。
    ②《1944年10月6日职员赵祖佑致永乐新邨管理委员会请求更换较大宿舍函》,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6。
    ③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404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④《永安职工今日复业》,《申报》1927年1月25日。
    ⑤永安公司的疾病医治规则并未提到眷属医疗补助问题,可能是公司对清贫职员的特别福利。《永安公司致广东医院第2710号函》,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3-21。
    ⑥《民国念五年度职员患病人数分类表》,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
    ①《酬恤章程》,《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②《同人疾病扶助金章程》,《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③《总馆疗病室简章》,《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④《同人子女教育补助费暂行规则》,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63。
    ⑤《永乐小学校常务校董使用永安公司房屋校具之借据》,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
    ⑥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406—-40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①原表为《九省二十九城市各业工作时间统计表》,本文根据需要节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
    ①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986页。
    ②平一:《上海新新公司罢工述评》,《中国工人》1929年2卷7期。
    ③《上海估衣罢工》,上海《新闻报》1926年12月27日。
    ④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994页。
    ⑤《上海米业职工会要求》,《申报》1927年1月21日。
    ⑥《店员总会委员会纪》,《申报》1926年12月26日。
    ⑦《工商联席会议议决案》,《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
    ⑧《上海市工商业店员待遇通则》,民国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上海市政府公布。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127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11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②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16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③《李立三关于武汉工人状况的报告》(1927年5月底),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
    ④《工人问题、劳资关系问题——工商联席会议的报告》(1927年2月,武汉),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70页。
    ⑤项英:《过去一年来职工运动发展的形势和目前的总任务》,《中国工人》1929年2卷8期。
    ⑥店员分别为:22.22元,24.05元,28.32元,27.34元,29.53元,31.06元,32.03元;练习生为:2.77元,3.06元,4.93元,4.19元,4.50元,4.79元,3.67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7页。
    ⑦上海市政府社会局调查显示,1929—1930年间,每个成年人一年的食物支出最少为67.18元,房租支出为10.02元。工人家庭每年生活费支出最少为337.2元。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中华书局1934年版,第16页。
    ⑧杨国萱著:《达仁堂的故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页。
    ⑨《上海总工会报告》,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196页。
    ⑩当然,堂倌也有一定的“软”收入,顾客只买开水的钱一“水钱”,归堂信所有,这笔收入经常高于日工资。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89页。
    ①《上海先施、永安、新新、丽华四大公司职员罢工》,上海《新闻报》1927年1月13日。
    ②平一:《上海新新公司罢工述评》,《中国工人》1929年2卷7期。
    ③《上海南货业职工罢工》,《滬报》1926年12月23日。
    ④《汉口银行界职工罢工》,《银行周报》第449期,1927年4月12日。
    ⑤《天门店员加薪胜利》,《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6日。
    ①《店员总会委员会纪》,《申报》1926年12月26日。
    ②《上海米业职工会要求》,《申报》1927年1月21日。
    ③《上海茶食业工友联合会要求》,《申报》1927年1月19日。
    ④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428页。
    ⑤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429页。
    ⑥《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⑦《中国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训令》第162号,1927年5月20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2857号。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①《解决湖北劳资问题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滬商》1926年12月7日。
    ②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第1415页。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②《本公司雇用职员简则》,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7。
    ③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④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第40页。
    ⑤绍良:《商店伙友采用招考法之利益》,《申报》1924年4月18日。
    ⑥《招考学徒》、《招考男女职员及技术练习员》,《申报》1924年10月7日。
    ①刘仲廉:《商店职员之聘用与训练》,《商业月报》第16卷第2号,1936年2月。
    ②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③《昆明市当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8页。
    ④《招请职员》,《申报》1924年5月10日。
    ⑤《招请营业员》,《申报》1924年3月5日。
    ⑥《急招职员》,《申报》1924年3月22日。
    ⑦《招考男女职员及练习生》,《申报》1924年3月29。
    ⑧《招请售货员》,《申报》1924年10月3日。
    ⑨《招请职员》,《申报》1924年10月26日。
    ⑩《招请职员》,《申报》1924年11月29日。
    11《招请高等职员》,《申报》1925年3月29日。
    12《招请男女职员》,《申报》1925年5月28日。
    13《招请职员》,《申报》1926年2月25日。
    14《招请男女职员》、《招请高等职员》,《申报》1926年10月10日。
    15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130—131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①《职工疾病医治暂行规则》,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63。
    ②《三育馆附设宿舍规则》,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63。
    ③《1941年12月22日永乐新邨管理会致住户函》,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6。
    ①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②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③浩明:《职员的修养》,《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④贺狱僧:《对于公司青年办事员的忠告》,《申报》1925年2月3日。
    ⑤曹裕佑:《学徒的幸福》,《申报》1940年7月31日。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1--92页。
    ②《上海先施、永安、新新、丽华四大公司职员罢工》,上海《新闻报》1927年1月13日。
    ③《上海估衣罢工》,上海《新闻报》1926年12月11日。
    ④《上海南货业职工罢工》,《滬报》1926年12月23日。
    ⑤《汉口银行界职工罢工》,《银行周报》第449期,1927年4月12日。
    ⑥《天门店员加薪胜利》,《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6日。
    ⑦《上海米业职工会要求》,《申报》1927年1月21日。
    ⑧《上海茶食业工友联合会》,《申报》1927年1月19日。
    ⑨《解决工商纠纷委员会决议案九条》,《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5日。
    ⑩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223-225页。
    ①《广州工商两界之纠纷》,《申报》1927年2月16日。
    ②《湖北全省总工会与汉口商民协会关于劳动条件的决议案》(1927年5月22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5日。
    ①《上海市工商业店员服务通则》(民国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海市政府公布),实业部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1933年版,第125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6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②《上海特别市学徒暂行条件》,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229—231页。
    ③《商店店员解雇标准》(实业部拟定复请中训部转呈中执会核定),《工商月刊》第23、24期合刊,1931年。
    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1—92页。
    ⑤1979年2月27日永安职工马玉葆谈话记录。见连玲玲:《日常生活的权利场域:以民国上海百货公司店职员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5期,2007年3月,第145页。
    ⑥拔:《大商店怎么对待小伙友》,《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①天怨:《一个被歇伙友的口述》,《伙友》第10册,1921年1月9日。
    ②《银行职员的生活》,《申报》1937年5月2日。
    ③《昆明市食馆业公会会员营业规则》,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页。
    ④《昆明市布疋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3页。
    ⑤《昆明市中西百货业公议业规》,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页。
    ⑥《昆明市中西百货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31页。
    ⑦《昆明市新药化妆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⑧《昆明市布疋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2—413页。
    ①《一个学徒底日记》,《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②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著:《中共大连地方史》(上卷),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③《学徒被打自缢》,《申报》1924年4月6日。
    ④《店伙气愤图尽之获救》,《申报》1925年9月18日。
    ⑤《店伙愤恨自戕之候验》,《申报》1925年10月15日。
    ⑥《店主殴毙伙计》,《申报》1928年9月4日。
    ⑦《店主苛责学徒出走无踪》,《申报》1930年10月26日。
    ⑧《拜(先生)有什么益处》,《伙友》11册,1921年1月16日。
    ⑨天怨:《一个被歇伙友的口述》,《伙友》第10册,1921年1月9日。
    ⑩《一个工头的手段》,《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11《无理底干涉》,《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12《店员通讯:只见小的大的却不见》,《申报》1933年4月15日。
    ①《商务印书馆重庆分馆全体职工罢工宣言》,《公民公报》1926年3月14日。
    ②俞振义:《究竟怎样才能打破黑暗势力》,《伙友》11册,1921年1月16日。
    ③《王张二伙》,《申报》1924年5月27日。
    ④公侠:《伙友界现状我观》,《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⑤《祝伙友重出版》,《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⑥养处:《工商伙友顽固底可怕》,《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⑦《学徒遭批顿损命》,《申报》1930年8月15日。
    ⑧《店伙争执行凶之纠葛》,《申报》1925年10月17日。
    ①《凌虐学徒之拘押》,《申报》1930年8月10日。
    ②达君:《油炒饭——饭店伙计生活素描》,《申报》1942年7月24日。
    ③《江阴艺徒状况》,《生活汇刊》第1卷,1927年10月。
    ④倪楚权:《不良商店的罪恶》,《伙友》第11期,1921年1月16日。
    ⑤《左右为难的一个问题》,《申报》1932年12月8日。
    ⑥《不教而诛》,《申报》1933年6月26日。
    ⑦《昆明市新药化妆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16页。
    ⑧茶馆女招待兴起的原因,见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3—-294页。
    ⑨《成都市政府工商档案》,38-11-758、983。转引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3页。
    ①《成都市政府工商档案》,38-11-758、983。转引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3页
    ②陆隐:《闲话女茶房》,《华西晚报》1942年2月25日。
    ③绍良:《商店伙友采用招考法之利益》,《申报》1924年4月18日。
    ④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⑤《店员对于顾客应注意的几点》,《商业杂志》第11期,1928年,第16页。
    ⑥养吾:《应对顾客之种种》,《申报》1926年1月30日。
    ⑦青青:《商伙座右铭》,《申报》1926年8月12日。
    ①介福文:《百年老店一老介福》,见《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4),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页。
    ②百刚:《商人对顾客态度之宜改》,《申报》1926年1月16日。
    ③周品藻:《什么买不来?》,《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④童理璋:《问自伤人格的伙友》,《伙友》第11期,1921年1月16日。
    ⑤北京某路小饭店堂倌,昨晚九时,将吃客时松亭推到门外,跌晕于地,险被汽车碾死。《饭店伙推顾客跌晕》,《申报》1924年4月15日。
    ⑥逢二:《店伙之前倨后恭》,《申报》1926年3月12日。
    ①《留德杂忆——德人的商业道德》,长沙《大公报》1926年6月8日。
    ②刘仲廉:《商店职员之聘用与训练》,《商业月报》第16卷第2号,1936年2月。
    ③《店员通讯:一个店员的不平鸣》,《申报》1933年1月24日。
    ④海啸:《女职员的生活》,《申报》1939年3月19日。
    ⑤《小学生与店伙》,《申报》1924年7月24日。
    ⑥《莘庄梅永兴店伙骗取货物》,《申报》1924年6月7日。
    ⑦《米行学徒投河获救》,《申报》1924年6月25日。
    ①《监守自盗拘押四月》,《申报》1925年3月6日。
    ②《店伙监守自盗之押拘》,《申报》1925年1月5日。
    ③《店伙被控私收客帐》,《申报》1925年7月18日。
    ④《行伙被控窃洋》,《申报》1925年8月23日。
    ⑤《捕房悬赏通缉卷逃学徒王珏生》,《申报》1925年3月9日。
    ⑥《学徒取洋不归之侦缉》,《申报》1925年12月7日。
    ⑦《店伙窃取主妇财务之拘获》,《申报》1925年12月29日。
    ⑧《典伙亏款之引渡》,《申报》1926年4月1日。
    ⑨《店伙亏款潜逃至缉获》,《申报》1926年4月3日。
    ⑩《猪行伙窃用帐银之发落》,《申报》1926年6月9日。
    11《歇伙谋害押一月》,《申报》1924年1月1日。
    12《店伙拐孩卷逃之寻获》,《申报》1924年1月27日。
    13《店伙无法弥补空款图尽》,《申报》1927年6月7日。
    14《店伙吞没账款谎报遇盗》,《申报》1928年1月16日。
    15《学徒强奸三幼女案昨日审讯》,《申报》1928年4月12日。
    16《店主垂青店伙》,《申报》1928年7月10日。
    17《米店伙拐窃巨款》,《申报》1928年9月12日。
    18《店主得恐吓信,店伙有重大嫌疑》,《申报》1930年2月4日。
    19《店伙诱奸老板娘》,《申报》1930年2月17日。
    20《烟纸店伙吞款回乡》,《申报》1930年3月10日。
    21《萃盛鱼行学徒捐款潜逃》,《申报》1930年4月29日。
    22《店伙谎报盗窃》,《申报》1930年7月8日。
    ①《学徒借钱不遂,邀店主吃茶行凶》,《申报》1930年8月13日。
    ②《店伙私用账款》,《申报》1930年8月15日。
    ③《店伙私收客帐被逮》,《申报》1930年9月25日。
    ④《城隍庙内学徒打死店主》,《申报》1930年11月4日。
    ⑤《店伙串盗行劫》,《申报》1930年12月29日。
    ⑥陆隐:《闲话女茶房》,《华西晚报》1942年2月25日。
    ⑦海啸:《女职员的生活》(续),《申报》1939年3月20日。
    ⑧精英份子对女招待的批评另有深意,女招待刚出现时,他们对为自己服务的中年妇女并没有特别的反感,反而还留露出欣赏的态度。然而当女招待盛行,下层民众也能享受到女招待的服务时,他们便愤然起来反对了。因此,与其说精英份子反对女招待是因为“有伤风化”,倒不如说是出自他们的优越感和偏见。
    ①传统店铺的店主与店员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还有着“师徒”名分,除了学生意之外,店员还要从事预备洗脸水、倒痰盂、抱小孩等家庭劳役。
    ②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6页。
    ③近代店铺包括民族企业、大商店商行、金融机构等,这类企业规模大,人数多,店员进店一般要经过考试,与业主难以维持个人化关系。
    ④电影票二角到三元不等,视戏院的设备而定,跳舞票则是一元跳三支舞。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编辑部编:《上海风土杂记》,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版,第60-62页。
    ⑤ Andrew Field, "A Night in Shanghai:Nightlife and Modernity in Semicolonial China,1919-1937, " Ph.D.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2001, P68.
    ⑥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近代,明清以来商人僭越身份、模仿士人文化时,同样引起士大夫的认同焦虑。见Craig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1)巫仁恕:《晚明的旅游活动与消费文化——以江南为讨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2003年9月,第87页。
    ⑦素行:《夏夜在游艺场》,《大晚报》1936年7月29日。
    ①《本刊的使命》,《申报》1932年12月4日。
    ②《店员通讯缘起》,《申报》1932年12月1日。
    ③《业余信箱:业余如何娱乐呢》,《申报》1935年3月27日。
    ④《店员通讯:三种团体的组织》,《申报》1932年12月23日。《店员通讯:改造环境必先有组织》,《申报》1933年1月11日。
    ⑤《店员通讯:奉送学术,不取分文》,《申报》1933年2月10日。
    ⑥《店员通讯:一个学徒的烦闷》,《申报》1932年12月4日。
    ①《店员通讯:如何再得读书的机会》,《申报》1932年12月10日。
    ②《学问的出路》,《申报》1933年4月20日。
    ③《店员通讯:解决读书问题的建议》,《申报》1932年12月17日:《店员通讯:满足求知欲三项办法》,《申报》1932年12月19日。
    ④《上海新新百货公司同人履历表》,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1。
    ⑤《永安乐社小言》,《永安乐社义演特刊》(1948年6月16日),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66。
    ①《店员通讯:三种团体的组织》,《申报》1932年12月23日。
    ②关于《上海职业界救国会》的成立经过,见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商业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店员和职员运动史,1919—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90页。
    ③吴至信:《中国惠工事业》,见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保障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④《先施营业外之生活》,香港先施公司编:《先施公司二十五周年纪念册》,编者印行,1924年,第9页。
    ⑤英文夜校,“聘请良师,每晚放工后,择其年在二十一岁以下的职员,分别教授,造就人才,伙友之得以成功者,后先相望”。见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第39页。后又办理晨夜校,每周上课三天,利用早晨上工前及晚上放工后各一小时半的时间,教授英文、中文与国语。课程目标方面,英文注重会话并熟记货名,中文注重读本作文,国语则重实习,使职员能以国语与顾客交谈,并了解各类商业问题。课程分设初、高两级,规定两个学期修业期满。《重办晨夜校计划》,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
    ⑥郭官昌:《上海永安公司之起源及营业现状》,《新商业季刊》第2号,1936年2月,第38-39页。
    ⑦ Wen-hsin Yeh, "Corporate Space,Cpmmunal Time:Everyday Life in Shanghai's Bank of China, "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00:1 (February 1995), P101.
    ①陈起鹏:《永安乐社与郭琳爽先生》,《永安月刊》第13期,1940年5月1日。
    ②拜偶生:《拱望斋今昔粤剧谈》,《永安月刊》第2期,1939年6月。
    ③郭琳爽:《参加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的一段回忆》,《新闻日报》1956年8月7日。
    ④《1938年7月13日上海永安公司致大陆游泳场信函》,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3-22。
    ①Ranajit Guha, "The Small Voice of History,"in Shahid Amin and Dipesh Chakrabarty eds.Subaltern Studies, IX:Writing on South Asian History and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12.
    ②《店员通讯缘起》,《申报》1932年12月1日。
    ③《本刊的使命》,《申报》1932年12月4日。
    ④《献辞》,《大晚报》1939年2月12日。
    ①《申报·店员通讯》编辑声明,惟多数人的共同问题,才在专栏中解答。《本栏启事》,《申报》1933年2月21日。
    ②《上海工商友谊会与新青年社合办上海<伙友>》,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9月30日。
    ①傲霜:《伙友应有的觉悟》,《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②斐:《对于工商友谊会及工商伙友的希望》,《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③开先:《本会的两个时期》,《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④立人:《一个当铺底阿大》,《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10日。
    ⑤拔:《大商店怎么对待小伙友》,《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
    ⑥天怨:《一个被歇伙友的口述》,《伙友》第10册,1921年1月9日。
    ⑦陈回:《大树与小树》,《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⑧《鹦鹉》,《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⑨百刚:《商人对顾客态度之宜改》,《申报》1926年1月16日。
    ⑩《还不打破旧习惯么》,《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11童理璋:《问自伤人格的伙友》,《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12《这伙友太欺人了》,《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13周品藻:《什么买不来?》,《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①王剑豪:《新商人怎样做起》,《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②《看新出版物的痛苦》,《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③《本刊启事》,《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④桑兵:《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 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页。
    ①当然,《永安月刊》停刊的原因很多,读者市场萧条,无力承担高昂的成本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②《工商友谊会纪事》,《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③谷颂仙:《伙友中底魔鬼》,《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④店员人数,参见第一章的相关统计数据。
    ⑤邱伯:《难道终究着在被征服的地位吗》,《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⑥傲霜:《伙友该看那些书》,《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⑦董寿芝:《怎样向光明路走哩》,《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①亮:《救济学徒》,《申报》1939年3月13日。
    ②《学徒的生活》,《申报》1937年1月24日。
    ③达君:《油炒饭——饭店伙计生活素描》(一),《申报》1942年7月24日。
    ①《救济学徒》,《申报》1937年1月24日。
    ②达君:《油炒饭——饭店伙计生活素描》(二),《申报》1942年7月27日。
    ③达君:《油炒饭——饭店伙计生活素描》(三),《申报》1942年7月30日。
    ④史伟:《加强职工间的团结》,《申报》1940年6月24日。
    ⑤《本社特别启事》,《劳动界》第7册,1920年9月26日。
    ⑥袁鹤:《学徒应该怎样解放》,《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⑦玄卢:《强盗的奴隶》,《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⑧傲霜:《伙友应有的觉悟》,《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①赵醒侬:《谢谢胡适先生的一句话》,《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②《祝伙友重出版》,《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③《祝伙友重出版》,《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④《征稿略例》,《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⑤郑逸梅:《写几句在七周年纪念刊上》,《永安月刊》第85期,1947年6月1日。
    ⑥编者:《创刊小言》,《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⑦编者:《两年来本刊的回顾与前瞻》,《永安月刊》第25期,1941年5月1日。
    ⑧《轰炸中的伦敦》,《永安月刊》第22期,1941年2月1日。
    ⑨《呼号》,《永安月刊》第7期,1939年11月1日。
    ⑩《哈亮的歌声》,《永安月刊》第76期,1946年9月1日。
    ①《后方斗士》,《永安月刊》第76期,1946年9月1日。
    ②《春归梦里人》,《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③编者:《100期纪念的自勉》,《永安月刊》第100期,1947年9月1日。
    ④《逝》,《永安月刊》第80期,1946年1月1日。
    ⑤《自强年》,《永安月刊》第92期,1947年1月1日。
    ⑥《店员通讯栏简章》,《申报》1932年12月5日。
    ①《店员通讯栏简章》,《申报》1932年12月5日。
    ②包罗:《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份周刊》,《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③《不要专门骂别人》,《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④公侠:《伙友界现状我观》,《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⑤开先:《谈解放的须先把自己人格对照对照》,《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⑥《讨论伙友》,《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10日。
    ⑦傲霜:《伙友应有的觉悟》,《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⑧斐:《对工商友谊会会员及工商伙友的希望》,《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⑨金啸梅:《我们伙友工人现在应该什么样》,《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⑩王剑豪:《商人解放的研究》,《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11《不要专门骂别人》,《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12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三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69页。。
    ①(日)菊池敏夫,陈祖恩译:《战时上海的百货公司与商业文化》,《史林》2006年第2期。
    ②编者:《本刊三周年纪念》,《永安月刊》第37期,1942年5月1日。
    ③《征稿略例》,《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④编者:《征稿简约》,《永安月刊》第82期,1946年3月1日。
    ⑤编者:《创刊小言》,《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⑥《本刊概况》,《永安月刊》第3期,1939年7月1日。
    ⑦毁尊:《风雨凄凄》,《申报》1933年2月12日。
    ①《环境的压迫》,《申报》1932年12月5日。
    ②企申:《召租》,《永安月刊》第33期,1942年1月1日。
    ③《银幕上的丈夫》,《永安月刊》第33期,1942年1月1日。
    ④参阅《店员的业余生活》一节,此处不再赘述。
    ⑤参阅Paul Boyer, Urban Masses and Moral Order in America,1820-192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Stanley Aronowitz, False Promises:The Shaping of American Working Class Consciousness (New York:McGraw-Hill,1973)他们各代表社会控制与文化霸权的典范。
    ⑥ Kathy Peiss, Cheap Amusements:Working Women and Leisure in Turn-of-the-Century New York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6)。
    ⑦连玲玲:《日常生活的权利场域:以民国上海百货公司店职员为例》,(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5期,2007年3月。
    ⑧具体见《强盗的奴隶》,《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伙友应有的觉悟》,《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伙友们不要怀疑》,《伙友》第10册,1921年1月9日。
    ⑨《店主剥削店员的事实》,《申报》1933年1月22日。
    ①《怎样为老友报仇?》,《申报》1932年12月27日。
    ②立人:《一个当铺底阿大》,《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10日。
    ③《圣人有三分错》,《申报》1933年3月1日。
    ④《抵抗》,《申报》1933年4月6日。
    ⑤《拖人下水》,《申报》1933年5月10日。
    ⑥《如何雪耻?如何预防?》,《申报》1932年12月21日。
    ⑦游萍:《店员为什么怠慢顾客》,《申报》1932年12月8日。
    ⑧《一个被歇伙友的口述》,《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⑨荆祥鼎:《我底店员怠慢顾客观》,《申报》1933年1月1日。
    ⑩陈警愚:《店员怠慢顾客的心理》,《申报》1933年1月15日。
    ①连玲玲:《日常生活的权利场域:以民国上海百货公司店职员为例》,(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5期,2007年3月。
    ②包罗:《警告阿大先生》,《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③拂村:《伙友们,是你们情愿底吗》,《伙友》第7册,1920年11月21日。
    ④《无理底干涉》,《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⑤《环境的压迫》,《申报》1932年12月5日。
    ⑥《左右为难的一个问题》,《申报》1932年12月8日。
    ⑦《抱小孩是不是学徒应该做的》,《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⑧友春:《资本家受着好教训了》,《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⑨顾忠慈:《浅析协大祥绸布商店的(店员规例)》。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都市民俗学发凡》,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①《三育馆附设宿舍规则》,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63。
    ②Thomas Humphrey Marshall. Citizenship adn Social Class and Other Essays,1950o刘训练译,载郭忠华、刘训练编《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③也有学者指出,公民身份地位的平等的确允许店员正确接受其收入与经理之间的差异,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阶级结构已经被弱化。如果工资差异对店员来说存在着一种象征功能,他们象征了一种工业地位而非经济分层的话,那么,对雇主、经理、持股人以及他们所控制的公司所有者来说,他们将继续发挥经济方面的功能。即使是阶级怨恨减少了,阶级差异也将不会消失。见[英]布赖恩·特纳编,郭忠华、蒋红军译:《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53页。
    ①Golas, "Early Ch'ing Guilds, " in Skinner ed.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573.
    ②兰心:《省城鞋业之分合与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8日。
    ③兰心:《省城酒席业及詹王宫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21日。
    ④兰心:《省城豆腐业及淮南公所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25日。
    ⑤兰心:《朝阳巷三王街一带之帐薄业》,长沙《大公报》1925年12月5日。
    ⑥兰心:《省城圆鑿木业及其公所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12月17日。
    ⑦兰心:《省城烟业与烟业公所之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10月2日。
    ⑧兰心:《省城南货业之分合及其沿革》,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4日。
    ⑨兰心:《省城缝衣业及轩辕公所之沿革与纠纷》,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3日。
    ①《汉阳会馆章程》,刘明奎、唐玉良主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654页,
    ②刘明奎、唐玉良主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页。
    ③王清彬等编:《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第10页。
    ④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2—103页。
    ⑤《药店伙友罢业已结束》,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4日。
    ①《药业友谊联合会章程》,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21日。
    ②《药业友谊联合会因事改组》,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4月3日。
    ③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8页。
    ④《药业伙友团结力太薄弱》,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9月12日。
    ⑤《上海工商友谊会规约》,上海《新闻报》1920年7月28日。
    ①《发起上海工商友谊会》,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7月21日。
    ②上海工商友谊会成立大会上,要求会员自认开办费,当场认定者屠鸿生、吕介勤、於时峰、卫振邦、朱之禧、童理璋、王金玉、吴舜圃等八人,计大洋三元、小洋18角。随交者谷剑尘、钱立琳、蔡增辉、冯梓才、谢廷灿、陈广海、沈季安、童理璋等八人,大洋10元,小洋五角。
    ③《党史资料丛刊》第4辑(198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④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6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534页。
    ②严谔声编:《商人团体组织规章》,上海市商会1936年印行,第269页。
    ③《糖业商业同业公会》,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00页。
    ④《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行规》。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
    ⑤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2辑,《上海之商业》,影印本,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61页。
    ⑥《店员不准加入工会》,《工商半月刊》第23期,1930年。
    ①《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②《商民协会组织条例》,《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八),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78-683页。
    ③《武汉店员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2日。
    ④《浙江省执行委员会训练部呈》,《民国史料丛刊》第781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⑤《解释旅馆茶酒馆及浴池之茶房是否认为店员案》,《南京市政府公报》第100期,1932年,第61页。
    ⑥《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函》,《民国史料丛刊》第781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403页。
    ⑦《司法院公函》(院字第五八四号,1931年9月8日),《司法公报》第140期,1931年,第16页。
    ①《司法院致国民政府文官处公函》,《民国史料丛刊》第781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页。
    ②兰心:《省城缝衣业及轩辕公所之沿革与纠纷》,长沙《大公报》1925年9月13日。
    ③《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④《旅馆招待公会常会纪》,《申报》1927年1月13日。
    ⑤部分烟兑业店员,另有组织,并己要求加薪。上海之大,究或该烟兑公会,有未尽联络各同业一致组合之处,致遭名目对峙,团体分散。然窃思我烟兑业店员,今处此经济困难之时,加薪固为要著,而团体未固亦足为碍,盖势力既不统一,易为店主所乘,为特重行通告,凡我烟兑业店员,概可向四马路清河坊四十二号烟兑业职员公会筹备处接洽,一致加入该会。《店员总会常务委员会纪》,《申报》1926年12月29日。
    ⑥《工商同业公会法》,《国民政府公报》第246号,1929年8月17日公布。
    ⑦《解决工商纠纷委员会决议案九条》,《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5日。
    ⑧《工商联席会议议决案》,《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
    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04页。
    ①《店员总会第一次筹委会议》,《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9月7日。
    ②《店总第五次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9日。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非常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9日。
    ②《店总第五次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9日。
    ③《店总新执委会议》,《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4日。
    ④《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一14页。
    ①《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②《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③《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②《武汉店员概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2日。
    ③《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
    ②《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②《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③《药业友谊联合会近况》,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4月3日。
    ①《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一14页。
    ①叶元同:《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三卷(工商经济),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页。
    ②《湖北全省总工会的报告》(1927年6月11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3107。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①《请于审定条例时划分工商界限》,《申报》1927年5月28日。
    ②《各业店员总会今日开成立会》,《申报》1926年12月4日。
    ③《店员总联合会成立大会纪》,《申报》1926年12月6日。
    ④《店员总会委员会纪》,《申报》1926年12月11日。
    ⑤《广州店员总工会筹备会召开代表大会》,《工人之路特号》第475期,1926年10月28日。
    ①广州三大公司(大新、先施、真光)职工,突破了原来的“行会”组织形式,组成了产业性的工会,即凡三公司的职工,不论任何工种工人,一律加入统一的职工会。反动的机器工会,马上在右派支持下,坚决予以反对,不准三公司的机器工人(电梯、电灯等工人)参加统一的工会组织。有意挑起工人内部的矛盾斗争。果然,当第一次先施公司的职工与参加机器工会的机工发生冲突的时候,机器工会的工贼们,乃按照预定计划,派出“体育队”(打手)驰赴先施公司,见职工就打。先施职工未有防备,乃向楼上退却。最后,竟被机器工会的流氓打手们包围于顶楼之上,用汽水瓶与之对抗。机器工会的工贼们,为了扩大事件,一面命令各企业的机器工人,派队把先施公司重重包围,一面把通往顶楼的自来水管截断,企图把先施职工饿死、渴死。长堤交通,一时为之阻断。工人部、工代会一再派人调解,机器工会均置之不理。最后,工代会乃发动各工会派出工人纠察队,对整个机器工会的打手进行反包围,右派、工贼才慌忙接受调解,率队离去。而长提交通,已中断两天有余。见罗大明等:《大革命时期广东工运情况的回忆》,《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5页。
    ②《今后之店员工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5日。
    ③《工统会解决米业第一、二分会纠纷》,《申报》1927年10月25日。
    ④《先施职工会第一次执委会议》,《申报》1927年10月20日。
    ①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79页。
    ②冯筱才:《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7页。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商人部:《北京商民运动报告》,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部0284。转引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页。
    ④《商民运动决议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88页。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和荣孟源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均收录了《商民运动决议案》,但二者在文字和内容方面却有所不同。本文采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版本,这也是学界大多采用的。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一书,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考订: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会收藏的商民部档案、1926年1月21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以及1927年由黄诏年编、商民部印行的《中国国民党商民运动经过》,所看到的《商民运动决议案》均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收录者相同。此外,国民党二大召开3个月后,由国民党中执会印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中收录的《商民运动决议案》,亦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收录者相同。
    ⑤《商民协会组织条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训练委员会编印,1928年9月。
    ⑥《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①具体执行中,各地情形不尽一致。上海市商民协会章程内就没有三总会的规定,只允许店员职工小贩为区商民协会分会会员,行业商民协会成员则规定为“店东及现在董事经理协理等重要职员”。见《上海特别市商民协会章程》,《民国日报》1927年6月10日。
    ②《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③《湖北全省总工会与汉口商民协会关于劳动条件的决议案》(1927年5月22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
    ④朱英:《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1页。
    ⑤《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59页。
    ⑦《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①《汉口市商民部四、五、六三个月工作计划》,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收藏档案,部10393。转引自朱英:《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2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16页。
    ③《南京商民协会之急要条陈》,《申报》1927年6月20日。
    ④《各省区商民协会请重定工商标准》,《申报》1927年10月20日。
    ⑤《各省区商民协会请重定工商标准》,《申报》1927年10月20日。
    ⑥《请于审定条例时划分工商界限》,《申报》1927年5月28日。
    ⑦《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商民部审查修正上海特别市商民协会章程草案》,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料汇编》,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02-904页。
    ①《请于审定条例时划分工商界限》,《申报》1927年5月28日。
    ②《请于审定条例时划分工商界限》,《申报》1927年5月28日。
    ③《总商会请修正工商标准》,《申报》1927年5月29日。
    ④《商业联合会呈中央文》,《申报》1927年6月1日。
    ①《上海工商两会会员争执案之解决》,《申报》1927年7月7日。
    ②《各省区商民协会请重定工商标准》,《申报》1927年10月20日。
    ③《中央商人部明定工商标准》,《申报》1927年10月28日。
    ①《中央商人部告店友书》,《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②《上海市商民协会提议之五要案》,《申报》1928年3月21日;《苏省商民协会联会之三要呈》,《申报》1927年11月2日。
    ③《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指定之民众团体组织原则及系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①《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指定之民众团体组织原则及系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10页。
    ②《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指定之民众团体组织原则及系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5页。
    ③天津市档案馆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分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
    ①严谔声编:《商人团体组织规程》,上海市商会1936年印行,第269页。
    ②薛光前:《同业公会组织研究》(下),《商业月报》第13卷第10号,1933年。
    ③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2辑,《上海之商业》,影印本,台北:文海出版社,第261页。
    ④严谔声编:《商人团体组织规程》,上海市商会1936年印行,第208页。
    ⑤陈家驹:《劳资纠纷平议》,《农工商周刊》第5期,1928年2月28日。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51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75—1277页。
    ①《中央商民部一周工作报告》,1927年6月27日—7月2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7页。
    ②《中央商民部一周工作报告》,1927年6月20—25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5页。
    ①《今后之店员工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5日。
    ①《店员工会问题》,《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日。
    ②《店员工会应否存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30日。
    ③《店员工会改称店员总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28日。
    ④陈独秀:《<伙友>发刊词》,《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①《商人运动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192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4册,1979年内部印行,第80页。
    ②《对于职工运动决议案》(1927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③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教育宣传委员会印行:《中华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决议案及宣言》,见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105—106页。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29.7—12),1958年,第465页。
    ⑤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浙江省黄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黄岩文史资料》第11辑,浙江黄岩印刷厂1989年7月印刷,第165—168页。
    ①大连市史志办公室编著:《中共大连地方史》(上卷),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征集委员会主编、中共上海市衣着业党史征集小组编写:《上海衣着业职工运动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征集委员会主编、中共上海市衣着业党史征集小组编写:《上海衣着业职工运动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李孝悌:《清末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49页。
    ⑤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页。
    ①锹:《论苏区阶级工会的会员成份》,《红旗周报》第44期,1932年10月13日。
    ②刘少奇:《再论苏区阶级工会的会员成份并驳锹同志》,《红旗周报》第45期,1932年10月20日。
    ③《目前政治形势与湘赣店员手艺工会的紧急任务》(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78—580页。
    ①《湘赣省店员手艺工人工会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一九三三年九月二日),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81—-582页。
    ②《湘赣省店员手艺工人工会的组织任务决议案——全省店员手艺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一九三三年十月一日),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0—-613页。
    ③《湘赣店员手艺工人工会第一次常委扩大会的决议》(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4—628页。
    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9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页。
    ①中共上海华联商厦委员会、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编审组:《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
    ②《张长庆、钱浩然呈上海永安公司函请设业余活动》,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钱浩然即钱正心,任职永安公司玻璃部,1938年加入共产党,被选为永安图书室的副主任。
    ③《1939年3月7日永安图书室组长致郭琳爽函报告图书室活动现况》,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
    ④《忠王李秀成》的剧本内容,见《欧阳予倩文集》编辑委员会编:《欧阳予倩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一334页。
    ⑤中共上海华联商厦委员会、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编审组:《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⑥《1937年10月16日上海永安公司致香港永安公司函》,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9。
    ⑦《六大百货公司共产党员数统计》,上海总工会档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N0.51。
    ⑧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商业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店员和职员运动史(1919—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8页。
    ⑨《抗日战争以来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工人运动资料》,上海先施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7—1—10。
    ①《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247页。
    ②《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工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343页。
    ③《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版,第248页。
    ④《陕甘宁边区店员手艺工人工会章程》,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页。
    ①《陕甘宁边区店员手艺工人工会章程》,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12—214页。
    ②《陕甘宁边区店员手艺工人工会章程》,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页.
    ①陈回:《一个书店里的伙友》,《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②《抱小孩是不是学徒应该做的》,《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①陈公博:《国民革命的危机和我们的错误》,第34—-35页,出版者不详,1928年。
    ②《广州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之第三天》,《工人之路特号》第481期,1926年11月3日。
    ③《商界伙友积极宣传抵制日货》,《时事新报》1919年5月28日。
    ④《药房店员组织十人救国团》,《时事新报》1919年5月12日。
    ⑤《五金店学徒自费印发传单》,《时事新报》1919年5月16日。
    ⑥《中华书局职工组织宣传队,扩大抵货宣传》,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5月21日。
    ①《西饭店店员组织恒心救国团》,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5月16日。
    ②据《上海商业名录》(1918年商务版)的记载,上海全市比较大的商行近万家,不包括夫妻小店。每家平均以十人计,总人数当在10万左右,除去各商行的店主和经理,店员至少有八万人。当时全市华界和租界各商店一律罢市,外商经营的商行也有一部分中国职工罢业(如英商礼查饭店和一些洋行),据此估算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地区有七万多商店职工参加罢市。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8页。
    ④《店伙坚持罢市,反对店主动摇》,上海《新闻报》1919年6月9日。
    ⑤《在店员推动下,武汉商界实现罢市》,《大汉报》1919年6月11日。
    ⑥《先施公司店员宁愿牺牲职业,反对经理强迫开市》,《时事新报》1919年6月9日。
    ⑦《先施、永安两公司职工反对资方破坏罢市》,《字林西报》1919年6月9日。
    ⑧《华商银行、钱业职员及司务人员坚持罢市》,《申报》1919年6月11日。
    ⑨《店伙领导群众捣毁奸商米店》,上海《新闻报》1919年6月11日。
    ⑩《南市商店伙友六百余人反对警署拘捕爱国店伙的斗争》,《申报》1919年6月12日。
    ①《徐家汇商店店伙坚持罢市,对法租界捕头进行斗争》,上海《新闻报》1919年6月8日。
    ②《同春泰洋布号等店伙斥责军警,坚持罢市斗争》,上海《新闻报》1919年6月10日。
    ③《店伙散发爱国传单,捕房无理拘讯》,上海《新闻报》1919年6月19日。
    ④《会审公廨无理判处爱国工人徒刑、罚款》,《大陆报》1919年6月22日。
    ⑤《会审公廨对爱国工人无理判处徒刑、罚款》,《大陆报》1919年6月29日。
    ⑥《卢永祥、徐国墚无理判处爱国店员徒刑》,《时事新报》1919年6月21日。
    ⑦《外商银行、洋行华员罢工》,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6月4日。
    ⑧《华洋杂货职员同议会之四函》,《申报》1925年6月16日。
    ⑨《安徽各地工人捐款援助上海工人》,芜湖《工商日报》1925年6月16日。
    ⑩《店员联合会昨开大会》,《申报》1925年6月15日。
    11《上海店员联合会宣言》,《公理日报》第12号,1925年6月14日。
    ①《工商学界团体组织“日人残杀同胞雪耻会”》,上海《民国日报》1925年5月17日。
    ②《总商会被迫同意罢市》,《字林西报》1925年6月1日。
    ③《店员联合会致商总联合会函》,《申报》1925年8月7日。
    ④《上海市民举行反段大会》,《时事新报》1925年12月7日。
    ⑤《武汉店员总工会宣言》,《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6日。
    ⑥《各地通信·汀泗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1日。
    ⑦《汉川反英委员会成立》,《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9日。
    ⑧《鄂城成立两工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1日。
    ⑨《成都各界反英运动会记》,《国民公报》1927年2月13日。
    ⑩《上海金银工会通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9日。
    11《追志武汉三镇全体总罢工一时反对英兵来华》,《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4日。
    12《厦门之反英大运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4日。
    13《上海民众对英人惨杀华侨之愤激》,《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26日。
    ①《车中所闻之问答》,《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10日。
    ②《商总会宣言应声之昨讯》,《申报》1926年11月15日。
    ③《各团体表示反对外债》,《申报》1926年11月28日。
    ④《举行全国总罢工之积极筹备》,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26日。
    ⑤《武汉店员总工会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3日。
    ⑥《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⑦《汉棉业店员工会拥护上海政治总罢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3日。
    ⑧《钱业店员工会通电援助上海政治总罢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6日。
    ⑨《各团体开会志》,《申报》1926年12月18日;《各团体拥护市民公会宣言》,《申报》1926年12月18日;《各职工会消息》,《申报》1927年3月12日。
    ⑩《新新职工会消息》,《申报》1927年3月24日。
    11《估衣业职员公会消息》,《申报》1927年3月24日。
    ①《上海工人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6日。
    ②《南京市民欢迎北伐军大会》,《申报》1927年3月31日。
    ③《武汉店员总工会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6日。
    ④《工农团体纷电迎汪复职》,《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3日。
    ⑤《各工会一致欢迎汪主席复职》,《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9日。
    ⑥《各方纷请惩办蒋介石》,《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14日。
    ⑦《店员总工会电中央党部政府迁鄂》,《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1日。
    ⑧《各地通信·通城》,《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7日。
    ⑨《先施职工会电》,《申报》1927年3月10日。
    ⑩《各团体电贺国民政府迁鄂》,《申报》1927年3月11日。
    ①《各团体电贺国民政府迁鄂》,《申报》1927年3月12日。
    ②《汉店总欢送四军伤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5日。
    ③《店总各业执委联席会议》,《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20日。
    ④《武汉店员总工会宣传队慰劳第四军》,《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8日。
    ⑤《店总召集各分会全体职员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4日。
    ⑥《店总联席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5日。
    ⑦《上海市民欢迎北伐军大会记》,《申报》1927年3月23日。
    ⑧《各地通信·广水》,《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6日。
    ⑨《店员纷纷投军参加讨夏战争》,《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1日。
    ⑩《武汉秩序全复原状》,《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2日。
    11《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12顾孟余:《武汉二届三中全会提案大纲之说明》,见蒋永敬编:《北伐时期的政治史料》,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版,第111页。
    13《武汉店员总工会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5日。
    14《总政治部在信阳召集民众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6日。
    15《店总第五次代表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9日。
    16《店总近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7月11日。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②《武汉店总五分会宣言》,《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8月13日。
    ③《省店员总会筹委会挽留汪主席电》,《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9月29日。
    ④《各界热烈挽留汪主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9月29日。
    ⑤《上海工商友谊会征求会友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8月4日。
    ⑥《不要专门骂别人》,《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⑦《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⑧《上海工商友谊会规约》,上海《新闻报》1920年7月28日。
    ⑨《为米贵事致各会友》,《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⑩《本会开紧急会消息》,《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10日。
    11《赣人欢迎李协和》,《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18日。
    12《各团体纷电庆贺全国总工会迁鄂》,《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10日。
    13《武汉店员总工会参加列宁纪念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3日。
    14《店员女眷参加纪念三八节》,《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7日。
    15《武汉店员总工会开会欢迎国际工人代表团暨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热烈情形》,《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6日。
    16《店总执委会议决庆祝太劳大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8日。
    17《武汉店员总工会非常代表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19日。
    ①《武汉店员工会整饬工会纪律宣言》,《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8日。
    ②《钱业店员工会援助外国银行行员罢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26日。
    ③四川商民部:《四川商民运动报告》,《商民运动》第8期,1926年11月15日。
    ④《店员们起来,参加救亡运动》,《新民报》1938年2月23日。
    ⑤李新宝访谈录,1958年8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人运动档案。转引自裴宜理著、刘平译:《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⑥《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工人运动的报告》(1925年10月),见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广东区委文件,1921—1926),编者自印,内部发行,1983年,第45—51页。
    ⑦《店员们起来,参加救亡运动》,《新民报》1938年2月23日。
    ①《湖南广东工会情形》,《中外经济周刊》第111号,1925年5月9日。
    ②《城市手工业工人和苦力工人经济罢工斗争情况表(1919.5—1921.8)》,刘明逵,唐玉良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451—469页。
    ①《陈独秀给萨法罗夫的信》,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②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层》(1923年12月1日),见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61页。
    ③陈独秀:《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劳动运动与妇女运动》(1921年2月20日),见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11页。
    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西药行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19页。
    ⑤[苏]A.B.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⑥《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⑦《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①《工商联席会议决议案》,《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
    ②《工商联席会议决议案》(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5日。
    ③《工商联席会议决议案》(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7日。
    ④《汉口工会运动之写真》,天津《大公报》1926年12月1日。
    ⑤《中国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训令》第162号,1927年5月20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1927年5月18日召开的中执会政治委员会第22次会议,对这些调和店员与店主冲突的规定曾进行过讨论修改,有关具体情况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74—1179页。
    ⑥《中央商民部代理部长经亨颐致中执会》,国民党党史馆档案类484/251号,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76页。
    ①《中央商民部报告:向汉口市总商会调查》,1927年6月23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②《中央商民部报告:向武昌总商会调查》,1927年6月24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1页。
    ③《关于汉口印染花布商之调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页。
    ④《武汉工潮杂迅》,《申报》1926年12月5日。
    ⑤《中国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训令》第162号,1927年5月20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2857号。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⑥曾成贵:《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1924.1—1927.7),第345页。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3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⑦《新提筹备劳资仲裁会》,《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3日。
    ⑧《解决工商纠纷委员会启事》,《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2月8号。
    ①《武汉店员现状调查表》,国民党党史馆档案,部12535。
    ②《工商俱乐部之一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日。
    ③《中央商民部报告:向武昌总商会调查》,1927年6月24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页。
    ④《中央商民部报告:向汉口市总商民协会调查》,1927年6月24日,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381页。
    ⑤《市政府布告》,《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2日。
    ①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淦释》,1930年印行,第12页。
    ②本节写作借鉴朱英《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市商民协会会所被毁案》(《史学月刊》2010年第2期)一文,特此说明。
    ③《长沙市商民协会被毁风潮之经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8日。
    ④《苏广业风潮之波折》,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9日。
    ⑤《市商民协会调解苏广业风潮》,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9日。
    ⑥当时曾作为花生圃业代表参与长沙市商民协会筹备工作的陈伯勋(当时名为陈惠均),在回忆中也曾提到一次苏广业店员和店主之间的纠纷,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由省市党部负责人、总工会、商民协会、店员联合会等方面代表充分协商,最后达成了六条仲裁办法。这六条办法,“照顾了劳资双方的利益,资方迫于形势,只好接受。双方代表同意签字盖章,经上级党政机关批准后,立即通知各行业遵照实施。一场劳资纠纷,迁延达两月之久,终于获得解决。”但仲裁达成后,市商会“巨商王聘莘、肖莱生、魏桂生(即魏振邦,苏广业负 责人)等人,四处造谣破坏,污蔑商协劳资仲裁偏向店员一边及党团小组把持操纵,气焰甚为嚣张”,商民协会报请市党部批准,派人前往魏桂生家中,“将其拘捕交给店员工会的工人纠察队,次日由学徒组成的儿童团押解戴高帽子游街示众。见陈伯勋:《长沙市商民协会的回忆》,《湖南文史资料》,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1、202页。陈伯勋在回忆中将此一行动称为商民协会“反击大商人的破坏活动”,只字未提长沙市商民协会被苏广业店员捣毁事件,似乎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而且其回忆中所说的六条仲裁办法,以及拘捕苏广业魏桂生并游街示众之举,在长沙市商民协会被毁案发生期间的当地报刊中也未见任何报道,因此很可能回忆的是另一次苏广业店员与店主之间的纠纷,与长沙市商民协会会所被毁案并无关联。
    ①《长沙市商民协会被毁风潮之经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8日。
    ②在此之后的数日,耒阳县商民协会也发生了会所被店员捣毁事件。据该会会务郑约尼向省政府、省党部、总工会及市商民协会报告:“属县口工万恶,统带各店员数百人,捣毁商协会,凶殴会务,受损甚重。特此电辞,以资调养,而保生命。”《耒阳商协被捣毁》,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1日。
    ③《市商协会被捣毁之通电》,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2日。
    ④《苏广业店员联合会宣言》,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3日。
    ①《长沙市商民罢市未成之经过》,《申报》1927年2月9日。
    ②《长沙市商民罢市未成之经过》,《申报》1927年2月9日。
    ③《市商协会昨日之紧急会议》,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19日。
    ④《市商协会昨日之大请愿》,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0日。
    ⑤《商民协会被毁之救济办法》,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1日。
    ⑥《全省总工会对于商协被毁之态度》,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1日。
    ⑦《长沙市商民协会被毁风潮之经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8日。
    ⑧《市商协会被捣毁之通电》,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2日。
    ①《本日长沙全体商人罢市之危机》,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4日。
    ②《全市商民罢市风潮解决矣》,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5日。
    ③《长沙市商民协会被毁风潮之经过》,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8日。
    ④《市商协被毁案解决后之余闻》,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6日。
    ①《市商协请实现解决毁案条件》,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9日。
    ②《商民日报将继续出版》,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15日。
    ③《长沙总工会整顿苏广店员会务》,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7日。
    ④《苏广业店员会实行改组》,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12日。
    ⑤王奇生:《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⑥《商民运动决议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93页。
    ⑦《市商协被毁案解决后之余闻》,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6日。
    ①《市商协请实现解决毁案条件》,长沙《大公报》1927年1月29日。
    ②《市商协联席会议记》,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13日。
    ③《两团体巩固工商联合战线布告》,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24日。
    ①《仲裁会解决劳资纠纷》,长沙《大公报》1927年2月28日。
    ②《各县特约通信·益阳》,长沙《大公报》1927年3月1日。
    ①《苏州府为绸缎业设局捐济同业给示立案碑》(道光二十三年),见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②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7页。
    ③江苏省博物馆等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5—16页。
    ④《昆明市当业商业同业公会》,郭士沅:《昆明市十二个同业公会调查》(1930年5月),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88页。
    ⑤《昆明市食馆业公会会员营业规则》,杨志:《昆明市十二个公会调查》(1940年),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社会组织卷》(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21页。
    ①天津市档案馆等:《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12—1928)第1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②《上海震巽木业公会历年公文》,木业同业公会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5145一1一7。
    ③《药业友谊会举办济安事宜》,《申报》1927年1月20日。
    ④《各业救济失业工友之会议》,《申报》1928年6月29日。
    ⑤《各业失业职员之救济》,《申报》1927年2月8日。
    ⑥《各业救济失业伙友之昨讯》,《申报》1927年2月11日。
    ⑦《各业救济失业伙友之措置》,《申报》1927年2月13日。
    ⑧《上海工商友谊会章程》,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9月27日。
    ⑨《广州市店员工会章程》,陈友琴:《工会组织法及工商纠纷条例》,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版,第12—14页。
    ①《成都市政府工商档案》,38—11—983,38—11—984。转引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9页。
    ②《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③《成都市政府工商档案》,38—11—982。转引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页。
    ④《成都市政府工商档案》,38—11—982。转引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298页。
    ⑤《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⑥《广州工会工人失业调查表(十八年度)》,广州建设厅抄件,1929年。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②《各业失业职员之救济》,《申报》1927年2月8日。
    ③《工商友谊会启事》,《伙友》第6册,1920年11月14日。
    ④邢必信等编:《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劳动法令与设施》,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202页。
    ⑤《汉口市社会局规程汇编》,1929年12月,第168—170页。见邢必信等编:《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劳动法令与设施》,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203页。
    ⑥《济南市政公报·法规》第46卷,1929年11月。见邢必信等编:《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劳动法令与设施》,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版,第204页。
    ⑦《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民国二十年十二月部令公布),《南京社会特刊》第3册,第144—146页。
    ①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257—259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第60辑,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
    ②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3页。
    ①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页。
    ②上海棉布商业同业公会编:《棉布月报》第1卷第2期,1947年9月15日。
    ③《制革业小学办学情况》,上海制革工业同业公会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5119一1一43,1948年11月。
    ④《上海工商友谊会章程》,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9月27日。
    ⑤《同人子女教育补助费暂行规则》,上海新新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6-1-63。
    ⑥《永乐小学校常务校董使用永安公司房屋校具之借据》,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
    ⑦《店员通讯:一个学徒的烦闷》,《申报》1932年12月4日。
    ⑧劳民:《商店的工作时间》,《伙友》第1册,1920年10月10日。
    ⑨《商人解放底研究》,《伙友》第4册,1920年10月31日。
    ⑩《伙友道德谈》,《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11《商友为什么不看书报》,《伙友》第3册,1920年10月24日。
    ①《汉口银行公会夜校简章》,武汉市档案馆藏档,档号171—1一114。
    ②《书业商会十年概况》,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5313—1—4。
    ③金薄临:《素负盛名的武汉金同仁参药店》,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3卷(工商经济),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④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248页。
    ⑤《先施职员罢工》,上海《新闻报》1927年1月13日。
    ⑥《药业友谊联合会宣言(附章程)》,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21日。
    ⑦《店员联合会之进行》,《申报》1924年7月1日。
    ⑧《广州理发工会设立劳动学校》,《真共和报》1921年6月2日。
    ⑨《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⑩《店员对于顾客应注意的几点》,《商业杂志》第11期,1928年,第16页。
    ①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118页。
    ②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颁:《工人教育计划纲要》,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1929年印行。
    ③实业部:《劳工教育实施办法大纲》(民国二十一年二月四日,部令公布),王宗渊主编:《中国劳动法规全书》,黄河出版社1989年版,第236页。
    ④《督促市内厂店职工入民众学校肄业》,《南京社会特刊》第3册,第136页。
    ⑤《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商人补习学校招生简章》,《南京社会特刊》第3册,第145页。
    ⑥《南京市设施工人补习教育初步计划及经费预算》,《南京社会特刊》第3册,第118页。
    ①《南京市各工厂商店设施工人补习教育经费标准》,《南京社会特刊》第3册,第124页。
    ②罗钟羽:《改良社会的困难》,《伙友》第11册,1921年1月16日。
    ③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年刊行,第251页。
    ④连玲玲:《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转型:以民国时期的上海永安公司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2005年。
    ⑤臥薪:《怎样有进步的日子呢》,《伙友》第8册,1920年12月26日。
    ⑥倪楚权:《杂感》,《伙友》第9册,1921年1月2日。
    ⑦孟醒:《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⑧宋士云:《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制度与绩效浅析》,《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
    ①瑞庭:《店主应鼓励店伙储蓄》,《申报》1925年12月14日。
    ②守恒:《职工存款之利益》,《申报》1926年7月2日。
    ③狄秀芝:《我店之两元储蓄会》,《申报》1926年11月28日。
    ④汪斐卿:《劝厂家商店办理强迫储金》,《申报》1926年1月4日。
    ①《同人储蓄章程》,1926年3月26日重订。《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②《同人特别储蓄办法》,1923年5月12日订定,1926年5月13日改定。《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①《同人特别储蓄办法》,1923年5月12日订定,1926年5月13日改定。《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②《同人人寿保险章程》,1926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待遇同人章程》,编者、出版地不详,1927年10月。
    ③《创办同人互助会启事》,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44;《团体储蓄保寿》,上海永安公司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档号Q225-2-68。
    ④《团体储蓄保寿》,《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⑤《上海毛纶业同人互助会组织始末》,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工业商业》(7),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07页。
    ①《估衣业职员罢工三志》,《申报》1926年12月21日。
    ②《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③《湖北全省总工会的报告》(1927年6月11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3107。
    ④武汉店员总工会印发:《每日通讯》(1927年6月8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3102。
    ⑤武汉店员总工会印发:《每日通讯》(1927年6月9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3105。
    ⑥《店总会捐款慰劳》,《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10日。
    ⑦《武汉各界援助英国烟厂停工失业工人委员会启事二》,《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20日。
    ⑧《各工会援助上海罢工捐款》,《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7日。
    ⑨《各工会援助上海罢工捐款(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8日。
    ⑩《各工会援助上海罢工捐款(续)》,《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3月9日。
    11《湖北各界援助上海罢工委员会启事二》,《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10日。
    ①武汉店员总工会印发:《每日通讯》(1927年6月9日),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汉13105。
    ②《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③《永安乐粤剧社即将演剧筹款》,《永安月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④《永安职工第一分会筹助军饷》,《申报》1927年7月3日。
    ⑤《商务印书馆与香烟公司》,《伙友》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①绍良:《商店伙友采用招考法之利益》,《申报》1924年4月18日。
    ②《论女堂烟馆亟宜禁止事》,《申报》1873年2月4日。
    ③崔显昌:《旧蓉城茶馆素描》,《龙门阵》1982年第6期,第99页。
    ④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
    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46页。
    ⑥《武汉店员总工会报告》(1927年6月),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⑦《汉口各业店员失业调查表》(1928年冬),《汉口社会》第1期,第8—9页,1929年8月。
    ⑧《百业萧条的天津市(三)》,《益世报》1933年11月17日。
    ①章微寒:《戴笠与军统局》,《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9页。
    ②魏斐德:《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③魏斐德:《上海歹士——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
    ④R.E.帕克:《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65页。
    ⑤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0页。
    ①上海阖邑绅商公启:《论女堂烟馆亟宜禁止事》,《申报》1872年2月4日。
    ②《论上海风俗之坏》,《申报》1886年12月31日。
    ③古梅庵主:《劝经纪人勿剽说》,《申报》1877年3月30日。
    ④R.E.帕克:《城市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69页。
    ⑤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9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6页。
    ①当然,社会制度不同,工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也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工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由对立性变为一致性,两者的团结、合作代替了两者的对立和斗争。高维义、刘福元:《中国工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0页。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页。
    ④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明清史时称之为地域社会,见森正夫:《中国前近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会の视点》,《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1982年;山田贤:《中国明清时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会论”の现状与课题》,《历史评论》第580期,1998年;伊藤正彦:《中国史研究の“地域社会论”》,《历史评论》第582期,1998年。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中描述的地方文化——“所谓地方文化,就是由于地理、生态和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地域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过去交通不发达,社会相对分离,所以文化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其实等同于本文所说的地方社会。
    ⑤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⑥精英份子一般是指凭借自己持有的某种资源获得在地区社会中的权威和权力,并发挥影响的人士。参阅岸本美绪:《害评J.Esherick&M.Rankin eds.Chinese Local Elites and Patterns of Dominance》,《东洋史研究》第50卷第4号,1992年。
    ①城市史研究学者,热衷于从社会控制或文化霸权的角度来理解工人阶级,认为精英份子为追求有纪律的劳动力,将他们的生活观念及意识形态加诸工人阶级,后者即被动、甚至被迫接受。见Paul Boyer, Urban Masses and Moral Order in America,1820-192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Stanley Aronowitz, False Promises:The Shaping of American Working Class Consciousness (NewYork:McGraw-Hill,1973)。最近的研究则发现精英份子的观念及行为,不见得均为工人阶级所接受。Kathy Peiss, Cheap Amusements: Working Women and Leisure in Turn-of-the-Century New York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②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③公领域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间领域,包括“制定、维持经济秩序、地方防卫、维持治安、救济社会弱者、水利建设并维护教育、道路桥梁,以及消防”等公共职能所能涵盖的领域。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上海市政府档案(Q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上海市社会局档案(Q6),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上海市商会档案(Q20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上海永安股份有限公司档案(Q225),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上海新新股份有限公司档案(Q226),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上海先施股份有限公司档案(Q227),上海市档案馆藏档。
    湖北省政府档案(LS1),湖北档案馆藏档。
    湖北省社会处档案(LS6),湖北档案馆藏档。
    汉口市总工会档案(78),武汉档案馆藏档。
    武昌市政府档案(18),武汉档案馆藏档。
    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第692、779、780、781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民国时期上海史料文献丛编》第7、8、14、15、16册,
    廊坊:三河弘翰印务有限公司,2009年。
    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社会组织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编:《上海总商会议事录》(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精选》第10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21、22、25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武汉地方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年。
    郑自来、徐丽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年。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季啸风、沈友益:《中华民国史料外编》第21、22、23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民众运动》、《教育》,南 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第二编《财政经济》,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张桂云:《扬州市工会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70册,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济宁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济宁工运史资料》,出版社不详,1991年。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档案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年。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1928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
    益阳市总工会编:《益阳市工人运动史1919-1986》,益阳:益阳市人民印刷厂,1988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编:《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
    中共青岛市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党史资料》第三辑,出版社不详,1986年。
    查建瑜编:《国民党改组派资料选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档案馆:《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中共上海市衣着业党史征集小组编写:《上海衣着业职工运动史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成都市总工会工人运动史研究组编:《成都工人运动史资料》第3辑,《民主革命时期成都工人运动历史资料选辑》,出版地不详,1984年。
    安徽省芜湖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芜湖文史资料》第4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台]中国劳工运动史料编纂委员会:《中国劳工运动史》(1—5册),增订本,1984年。
    工人出版社编:《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共4集),北京:工人出版社,1983-1985年。
    保定市总工会办公室编:《保定工运史料》第1辑,出版社不详,1983年。
    中央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编:《湖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编者自印,内部发行,1983年。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编:《五四时期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史料选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工会历史文献1921-1949)》,共5辑,北京:工人出版社,1958-1959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工运史料》,北京:工人出版社,1957-1986年。
    天津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编:《工运会集》,出版社不详,1949年。
    胡林阁、朱邦兴、徐声合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民国丛书》第4辑第32册,上海:上海书店,1939年。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二十四年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叶笑山、 董文中:《中国经济年刊》,重庆:中外出版社,1936年。
    王秀水:《上海工人运动史》,中国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出版,1935年。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近五年来上海之劳资纠纷》,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近十五年来上海之罢工停业》,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
    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上、下),1933年。
    邢必信等编:《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北京: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年。
    工商部编:《全国工人生活及工业生产调查统计报告书》,工商部出版,1930年。
    工商部编:《工会概况统计表》,工商部出版,1929年。
    新亚书店编:《新国民年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1928年。
    王清彬等编:《第一次劳动年鉴》,北京: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印行,1926年。
    《申报》,1920年1月——1945年9月。
    《大公报》(长沙),1924年1月——1927年12月。
    《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1月——3月。
    《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1月——1930年12月。
    《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月——1929年12月。
    《上海伙友》,第111册(缺第5册),1920年10月——1921年1月。
    《伙友报》第2册,1921年6月。
    《新闻报》,1920年1月——1945年9月。
    《广东商民》(广东省商民部编印),第3期,1927年1月20日。
    《国闻周报》,第1卷,第13期,1924年10月。
    《上海总商会月报》,第7卷,第12号,1927年12月。
    《商民运动》(中央商民部编印),第6—20期,1926年10月——1927年7月。
    《向导》,第22、31—32合期,1923年4月、7月。
    《中央周报》,第67期,1929年9月16日。
    《中国国民党周刊》,第15期,1924年4月6日;第39期,1924年9月21日。
    《中国商会联合会会报》,第1年,第1号。
    《政治周报》,第6、7合刊,1926年4月10号。
    《公理日报》第13号,1925年。
    《劳工月刊》1921年10月——1926年7月。
    《永安月刊》、《百职报道》、《会员之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
    马敏:《商人精神的嬗变——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商人观念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朱英:《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朱英、魏文享:《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与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朱英:《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王笛著译:《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970-193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
    薛亚利:《村庄里的闲话——意义、功能和权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连连:《萌生:1949年前的上海中产阶级》,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孙逊、杨剑龙:《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桂勇:《邻里空间:城市基层的行动、组织和互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刘秋阳:《近代中国都市苦力工人运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2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上中下三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王玉茹:《近代中国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魏文享:《中间组织——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研究(1918—1949)》,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1—7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邵雍:《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冯筱才:《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台北:商务印书馆,2004年。
    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陆德阳,王乃宁:《社会的又—层面—中国近代女佣》,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李天纲:《人文上海——市民的空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王登福主编:《江汉史话》,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年。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刘平:《文化与叛乱》,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刘明逵、唐玉良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第三、四、五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刘文宾:《近代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与制度的演变(1860-1949)》,台北:“国史馆”,2001年。
    中国社团研究会编著:《中国社团发展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
    余钊:《北京旧事》,上海:学苑出版社,2000年。
    胡珠生:《温州近代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商业工作委员 会编:《上海店员和职员运动史,1919-1949》,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略》,台北: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
    池子华:《中国近代流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陈宜安:《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后的容共与反共》,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
    井泓莹:《广州商团事变》,台湾:浪野出版社,1992年。
    尚世昌:《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劳工运动——以建党至清党为主要范围》,台北:幼师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
    钱乘旦:《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年。
    济南市总工会编:《济南工人运动史(1840-1949)》,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沈以行等编:《上海工人运动史》(上、下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1996年。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9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上海华联商厦委员会、《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编审组编:《上海永安公司职工运动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蔡少卿主编:《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上海百货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编:《上海近代百货商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R.E.帕克:《城市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武汉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武汉工人运动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台湾“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台北:“国立”编译馆,1987年。
    沈以行:《工运史鸣辨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上),台北,1986年。
    朱邦兴等编:《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章微寒:《戴笠与军统局》,《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上海永安公司的产生、发展和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册),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年。
    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台北:中华学术奖助委员会,1966年。
    中国劳工运动史编撰委员会编:《中国劳工运动史》,台北: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6年。
    陈克华:《中国现代革命史实:由联俄容共到西安事变》,香港:春风杂志社,1965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编:《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北京:工人出版社,1957年。
    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
    阮子平:《劳动问题研究》,天津:华北劳动出版社,1947年。
    马超俊、余长河:《比较劳动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年。
    马超俊:《中国劳工运动史》(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
    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
    国民政府生活部编:《劳工法规》,出版社不详,1944年。
    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年。
    柳宁等:《一个工人的供状及其他》,出版社不详,1938年。
    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
    中国问题研究会编:《中国国民经济》,中国问题研究会出版,1937年。
    陈振鹭:《劳工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中国经济情报社:《中国经济论文集》(三册),上海:生活书店,1935、1936年。
    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上、下),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编:《上海市年鉴》,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王秀水:《上海工人运动史》,中国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出版,1935年。
    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编:《上海工人生活程度》,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
    王汉良:《店员的新生活》(新生活丛书),南京:南京中正书局,1934年。
    刘星晨:《劳工问题》,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
    陈宗城等:《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骆传华:《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刊行,1933年。
    中国经济学社编:《中国经济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
    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中央研究院,1932年。
    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编辑部编:《上海风土杂记》,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工人救国》,出版社不详,1931年。
    祝世康:《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
    陈铭动:《店员须知》(商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张廷灏:《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的研究》,上海:大东书局,1930年。
    杨西孟:《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北京:社会调查所,1930年。
    陈达:《中国劳工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卢正:《劳动问题纲要》,上海法学社,1929年。
    郑行巽编:《劳工问题研究》,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
    唐海:《中国劳动问题》,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
    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
    沈家行:《社会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
    朱英、巴杰:《试论国民革命时期的店员群体》,《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
    朱英、巴杰:《上海伙友述论——兼及店员的生存状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
    朱英:《近代上海商民运动中的店员工商界限之争》,《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朱英:《国民革命时期的武汉店员工会》,《江汉论坛》2010年第2期。
    朱英:《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市商民协会会所被毁案》,《史学月刊》2010年第3期。
    朱英:《从社会群体透视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7期。
    朱英:《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一侧重于律师、医师、会计师的论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7期。
    巴杰:《制度·偏见·国家:国民革命时期店员的职场文化探析》,《历史教学》2011年第5期。
    王卫平、金兵:《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历史研究》2010年第6期。
    齐春风:《党政商在民众运动中的博弈——以1928—1929年的北平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孙卫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劳资政策评析》,《江汉论坛》2009年第11期。
    田彤:《目的与结果两歧:从劳资合作到阶级斗争(1927—1937)》,《学术月刊》2009年第9期。
    史莉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处理劳资关系的政策》,《史学月刊》2009年第7期。
    周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党工会组织探析》,《求索》2008年第11期。
    匡丹丹:《上海工人的收入与生活状况(1927-1937)》,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2008年。
    严昌洪:《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6期。
    赵洪顺:《国民党政府劳工政策研究(1927-1949)》,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7年。
    霍新宾:《“无情鸡”事件:国民革命后期劳资纠纷的实证考察》,《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 1期。
    霍新宾:《互助与合作:广州大元帅府时期的工商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
    霍新宾:《国共党争与阶级分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工商关系的实证考察》,《安徽史学》2005年第5期。
    黎霞:《负荷人生——民国时期武汉码头工人研究》,博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2007年4月。
    李玲丽:《北伐前后湖北的商民协会——以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为讨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2007年5月。
    郑成林、魏文享:《“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周良书:《国民党初掌政权后的劳工政策解析》,《学术界》2006年第3期。
    李柏槐:《商民的利益集团:商民协会——成都与上海等地商民协会差异之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期。
    连玲玲:《性别化的柜台文化: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女店员》,第十五届欧洲汉学双年会会议论文,德国海德堡大学,2004年。
    连玲玲:《工作·娱乐·政治: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店职员生活》,会议论文,“近代中国社会群体与经济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武汉。
    连玲玲:《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转型:以民国时期的上海永安公司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2005年。
    连玲玲:《‘追求独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中国的女店员的出现及其形象塑造》,《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4期,2006年。
    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硕士论文,河南大学历史系,2005年6月。
    冯筱才:《自杀抑他杀: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条例的颁布与实施》,《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
    冯筱才:《1911—1927年的中国商人与政治:文献批评与理论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乔兆红:《1920年代的商民协会与商民运动》,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历史系,2003年5月。
    孙慧敏:《建立一个高尚的职业:近代上海律师业的兴起与顿挫》,博士论文,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2002年6月。
    赵利栋:《党、政府与民众团体——以上海市商民协会与上海总商会为中心》,会议论文,“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北京。
    王奇生:《工人、资本家与国民党——20世纪30年代一例劳资纠纷的个案分析》,《历史研 究》2001年第5期。
    陈嘉慧:《联俄容共前后(1920年代)国共与工运关系的比较》,硕士论文,中国文化大学(台湾),1993年。
    张亦工:《商民协会初探》,《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
    徐思彦:《20世纪20年代劳资纠纷问题初探》,《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
    章开沅:《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
    Ranajit Guha, "The Small Voice of History,"in Shahid Amin and Dipesh Chakrabarty eds.Subaltern Studies, IX:Writing on South Asian History and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DavidStrand,RickshawBeing:CityPeopleandPoliticsinthe 1920s, UniversiryofCalifomiaPress,1989.
    Paul Boyer, Urban Masses and Moral Order in America,1820-192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Stanley Aronowitz, False Promises:The Shaping of American Working Class Consciousness, New York:McGraw-Hill,1973 。
    [英]布赖恩·特纳编,郭忠华、蒋红军译:《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美]魏斐德:《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日]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美]裴宜理著,刘平译:《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美]莉莲·B·露宾著,汪泽青、张卫红译:《沉默的大多数--美国工人阶级家庭生活》,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英]E.P.汤普森著,钱乘旦等译:《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英]尤尔根·奥斯特哈梅尔著,朱章才译:《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台北: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法]白吉尔著、张富强译:《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美]易劳逸著、陈谦平等译:《流产的革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日]中村三登志著、王玉平译:《中国工人运动史》,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
    [苏]巴库林著、郑厚安等译:《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札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