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课程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化技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高质量的课程,就没有优质的幼儿教育。目前我国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最普遍的困惑是不知如何发现课程存在的问题,或感觉到有问题却不能判断问题的根源。因为实践者受现实环境所限,理论直觉意识不足,兼之针对性强的课程评价工具不多,这些因素均大大制约了幼儿园课程的持续改进。因此,幼儿园对课程的诊断和改进有着最强烈的需求。
     本文从教育评价学的视角出发,汲取多学科的既有成果,对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进行实然与应然结合的研究,构造面向课程改进的诊断性评价系统,旨在提供诊断路径和解决对策,提高课程质量。
     本文在解决中国幼儿园课程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课程评价模式,尝试提出本土的幼儿园课程诊断性评价模式。该诊断模式综合了幼儿园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与课程结果评价,简称ADRO评价模式。研究者力图通过关键的诊断指项把握“目标与手段”的偏差,帮助幼儿园增强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合理性,获得更为理想的课程效果,从内涵上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本文理论基础来自三大部分,即关联的世界观、儿童发展系统论和课程评价论。这三个理论可解释本研究的诊断性评价系统生成的逻辑及各诊断指项提出的依据。
     本文基于实然的研究,提出应然的理论体系。在本文中,“实然”是指我国实时实态地正在发生或曾经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程实践。“应然”是指能有效诊断幼儿园课程合目的合规律程度的课程评价系统。这些年在我国涌现了一些优质的幼儿园,它们在深入研究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社会认可度很高,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变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文对这些具有示范作用的范例进行研究,通过实然层面的分析,建构了应然层面的课程诊断模式。一方面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给幼儿园检视其课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园建立课程诊断与改进的机制。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课程诊断性评价视角,结合幼儿园课程实例分析,提出一套技术性、策略性较强的ADRO诊断性评价系统。从运用这一系统进行模拟评估的结果来看,它对诊断和改进幼儿园课程有较好的成效,相信对其他幼儿园会有普遍借鉴意义。
     不同的评价目的可以形成不同的评价模式或者方案,ADRO非课程评价的唯一方案。课程评价研究的实践应用取向,本土课程评价模式的多样化,是幼儿教育的福音。ADRO自身也是在不断改进中的评价理论与工具,会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论文主体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概述,第二部分阐述幼儿园课程ADRO评价模式,第三部分为阐述ADRO各诊断子系统,第四部分运用ADRO诊断系统对个案进行模拟评估,第五部分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提出相关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论文主体约22万字。
With the profound educational wisdom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urriculum can be seemed as a basic avenue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 targets. History has repeatedly proved that there is no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ithout high-quality courses. At present, in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most kindergartens'most common confusion is that they have no way to dig the problems of the courses out, or to pinpoint the substance of the problem. And for the practitioners, there are som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in real life, and they have a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oretical intuition. and moreover, there are few target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ools. All of these factors greatly restric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o it is the most urgent requirement to diagnosing and improving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 article creates the system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which is designed for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which is for providing the route of diagnosing, the way of solv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quality.
     Based o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within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ractice in China, the article borrows ideas from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odels and tries to propose the indigenous diagnostic evaluation model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 diagnostic model(ADRO) synthesizes the evaluation on Aims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Curriculum, and Outcomes of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The author aims to grasp the deviation of "goal and method"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 indicatrix, and to help the kindergartens to enhance the rationality of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and to obtain the desirable courses, and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essentiall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comes from the three theories below:Associated Worldview, Child Developmental System theory,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ory. These theories can explain the logic on the creating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proposing basis of diagnostic indicatrix.
     Based on the reality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is article, the " reality " refers to the representativ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ractice, which exists now or once existed in China. While "necessity" means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that used to effectively diagnosing the degree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ccording with the purpose and the rule. Recently in our country,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kindergartens have appeared. An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child, they establish more scientific course systems, which get a high social recognition, and provide some good examples for our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for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cuses the research on the cases in exemplary role by the reality analysis, and construct the necessity-level diagnosing mode of curriculum. On the one hand it provides the kindergartens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tool to view the scientifical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cours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ssistant the kindergartens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s creative idea is that, 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some example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t raises ADRO, a diagnostic evaluation system with some technic and strateg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ng of the results with this system in simulation, it can help to diagnosing and improving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o the author believes it also brings general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 other kindergartens.
     Different evaluation purposes make different evaluation model or program, so ADRO is not the only program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It is true that they are the gospel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which are the orientation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 stud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local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ls. ADRO is a evaluation theory and tool 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t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and develop itself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main parts of the paper consist of five major components: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s the ADRO diagnostic model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nd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subsystems of ADRO diagnostic model; the fourth part makes a system-wide and simulation-based evaluation of the case with the ADRO diagnostic system; the fifth part offers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to kindergartens and th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rovide with outlook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ncludes about220,000words.
引文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
    1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1
    2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7
    3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0
    4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0
    5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01
    1诸如蒙台梭利教学法、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布朗芬布伦纳德人类发展生态学、瑞吉欧教育理念和方案教学模式等。
    2如1983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合作,率先开展了“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试验:1984年,中央教科所与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及崇文区第二幼儿园共同开展了以常识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教育课程研究;1985年,上海市长宁区教科所和愚园路第一幼儿园合作进行了“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试验。这三项试验开创了80年代幼儿园课程整体改革之先河。参见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9
    3陈巧兰,朱慕菊.关于<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0,(2)
    4如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五大领域”课程、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开发的“生活·学习·做人”课程模式、上海市宝山区幼儿园开发的“情感课程”模式、“活动课程”模式、袁爱玲建构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模式、长沙师范学校提出了“综合性主题教学、分科教学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农村学前班课程模式。
    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7
    1如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生态式融合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主编的五大领域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和宁谊教育公司合作研发的“活动整合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幼教专家和幼儿教师合作开发的“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开发的“田野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开发的“发展课程”等。
    2谢湘.全球共识:将幼教全推向市场结果很糟糕[J].中国青年报,2011-12-03
    1胡乐乐.幼儿园“小学化”必须休矣.光明日报.2012-01-17:02版.
    2陶金玲.私营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现象解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创刊号
    1朱家雄.对“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反思[J].学前教育,2009.7-8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201/129266.html)
    1梁志焱.《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用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2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建构式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幼儿园活动体验课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程晓霞.幼儿园体验.探索.交往课程:教师指导手册(托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改委员会.《学习活动》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2
    5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0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6-217.
    7袁爱玲.新中国学前课程改革历程的否定之否定[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7).
    1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静.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虞永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J].幼儿教育,2005,(11)
    4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陈玉霜,林阿虹.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6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课题组.生活·学习·做人课程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李俐;吴颃琛.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构建“培养现代人”的教育新体系——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A].新时代的脚步声[c].2002,(2).
    7朱静怡.“发展能力课程”简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2,(8)
    8上海宝山区《幼儿园情感课程》课题组.幼儿园情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1995,(1)
    1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9-220.
    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22-223.
    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24.
    1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3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2.
    3彼得.莫斯,艾伦.彭斯著,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
    1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
    1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6-167
    2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04,(6)
    3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7
    4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8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前言2
    2虞永平等.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8.
    3笔者硕士在读期间,笔者深受导师每月主持的学术沙龙熏陶,导师一直提倡走进实践一线进行行动研究,要求学生谈理论要有针对性,能结合现实问题谈看法,并敦促学生独自走进中小学课堂进行观察研究。博士在读的前 三年,几乎每月跟随导师走进中小学,观摩课堂教学,与学校探讨教育管理问题。导师们强烈的实践导向的研究风格,培养了笔者对实践研究的情怀,这是笔者学业生涯的巨大财富。
    1笔者于2005年起接触工程教育专业,在学习中领略到工程管理思维、工程教育思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促成本文不一样的教育研究思维。
    2笔者有幸于2009年10月-11月聆听德国洪堡大学本纳(Dietrich Benner)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来学校开出的五次“教育、民主与道德”的系列课程,这位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对教育问题的运思方式对笔者影响深远,并欣喜地发现,本纳教授提出的“实验教育学”这一概念,让笔者在一个新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教育研究的价值,找到了在教育理论研究的喜爱和教育实践的迷恋之间的那一个结合点。
    3[德]底特利希.本纳(Dietrich Benner)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本结构的系统的和问题史的引论.中文版序言[M].彭正梅徐小青张可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美]斯塔弗尔比姆著.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陈玉琨译,施良方校.,见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
    1许建钺.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4-15.
    2 PQDT学位论文全文库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国外高质量学位论文全文的数据库,主要收录了来自欧美国家2000余所知名大学的优秀博硕士论文,目前中国集团可以共享的论文已经达到304781篇,涉及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
    3 SAGE journals数据库1965年创立自美国加州,与全球超过180家专业学术协会合作出版,有超过300种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期刊及医学等其他学科书刊。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九十年代这一时期涉及到课程评价的主要著作有:廖哲勋著《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1996年版;靳玉乐著《潜在课程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51-152
    2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以译介、评论海外的理论著作和文章为主,;及至90年代初,一批具有鲜明中国色彩的研究著作和论文纷纷亮相,标志着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已在“吸收外来的东西”,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试点经验,努力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教育评价成果主要有:陈玉琨编著《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瞿葆奎主编,陈玉琨、赵永年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陈玉琨:《中国教育评价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陈玉琨主编:《现代教育管理技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评价的研究与教育评价研究差不多同时起步,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988年5月,国家教委在山东召开教材规划会议,正式确立“一纲多本”的教材改革方向,出现了研究、编制和实验教材的需要,萌生了对课程教材进行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自觉意识。1989年,开始正式出现两本对课程评价专章论述的著作(陈侠,钟启泉)。可以说,因为教材编订和评估的需要,课程评价从教育评价中逐步分离出来,又在课程论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3当时国内的课程理论几乎空白,引进国外课程评价理论,作资料积累是必然之举。
    4这里的经验性评估是指当时的研究提出的评价的手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纸加笔的测试,辅之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5台湾学者黄政杰的《课程评鉴》[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年版)是第一部以课程评价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较早系统介绍西方的课程评价理论。李雁冰的《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版)则是大陆第一本以课程评价为研究对象的系统著述。
    1张文军.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这里特别要提到国内教育评价学的领军人物陈玉琨教授的课程研究成果。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天津、山西和江西两省一市作为首批三个试验省市,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验,使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与评价在不同的层次上全面展开。试行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委托陈玉琨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开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试教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以及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主开发了教材评价方案。1999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发学科教学大纲评价方案,并组织陈玉琨教授等多名专家对新课程计划规定的11门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有效的评价。这些实践研究成果都呈现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一书中,可参阅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陈玉琨教授作为国内教育评价领域的领军人物,其研究成果尤为令人瞩目,他把自己研究的教育评价的技术运用到课程评价中,形成独特的、有效的课程评价实践。他最早在其八十年代的著作《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把概率理论中的马尔可夫过程分析运用在教学成果指标定量分析中,接着在九十年代的著作《现代教育管理技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提出“教学计划的结构与交互效应分析的基本思想”,然后在《教育评价学》(1999)一书中将交互效应分析应用于课程计划分析,还提出了时间效益分析法。
    5 2000年之后,陈玉琨教授进入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基本理论研究,著述《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建构完整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一流学校建设:陈玉琨教授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强调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探讨教育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给出走向一流质量的方向指引。笔者思考评价的过程及行文思路都深受陈玉琨教授影响,笔者的研究历程从教育质量的角度切入,而后思考教育和课程的价值,接着寻找评价的技术,及至最后提出课程质量保障的雏形,这一历程也反映在本文的行文结构中。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该书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有25次印刷,2009年一次印刷19万册,内容不曾作过改版修订。从某个侧面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界对这本书的欢迎程度,也说明这个领域很多人并不太在意“教学”与“课程”的区分。
    2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傅淳.幼儿园课程设计.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4主要的著作有: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唐淑孔起英.国外幼儿园课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刘晓东.学前教育学(第3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高敬.幼儿园课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1李季湄 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8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该书为学前教育较为通用的一本教材。
    9胡惠闽,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法学出版社.2009.该书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式、设计与程序、内容与方法及幼儿园质量评价进行论述。
    10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1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该书为王坚红在1994年版《学前教育评价——理论·实践·方法》基础上进行重新改编而成。
    1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理论·实践·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84.
    2项宗萍.从“六省市幼角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1995(2).
    3李朝娟.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4-37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M].2008-04-19
    2虞永平等.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405页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1342页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97.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
    5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97.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绪论.
    2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
    3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8
    4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
    5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7
    6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
    1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5
    1 Eve-Marie Arce.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Columbia:Delmar.2000. P.13.
    2 Eve-Marie Arce.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Columbia:Delmar.2000. P.13.
    3戴自俺.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25
    4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1
    5“拨乱反正”之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南京市幼儿园的教师们组成5个协作科研小组,在分别对幼儿园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教材教法进行连续三年的实践研究之后,于1982年发表此文。
    6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4
    7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8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4
    1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2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
    4[美]斯塔弗尔比姆著.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陈玉琨译,见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01
    1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2-23
    3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426.
    1冯.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载《国外社会科学参,1978年第2期,转引自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428.
    2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435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9
    2该图参考王沛民“系统方式的基本观念”图,见王沛民顾建民刘伟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9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7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12
    1胡惠闵 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21
    2胡惠闵 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1
    1[美]乔治.A.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8.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2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4
    1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6
    2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
    3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
    1此为笔者友人杨丹博士的宇宙观表述,因其高度概括,内涵深刻隽永,故在此引用。
    2林崇德 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
    3林崇德 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1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中文版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2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中文版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3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中文版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1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
    2(美)George S. 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8.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7
    2在张远增副教授的课堂上,笔者曾提出“价值主体如何产生,通过什么程序产生,有何标准”的问题,获得以上回答,对本文明确价值主体有极大帮助。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6
    2其中(1)-(7)模式介绍主要引自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0-170;(8)(9)(10)模式介绍主要引自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3-182
    1艾斯纳的主要观点可参阅[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李雁冰译.北京:2008
    2 Stufflebeam, D. L (1981).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Evaluation. New York:McGraw-Hill.转引自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0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7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40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210
    1本图参照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212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
    1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26.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5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86.
    2Harvey F.Silver,Richard W.Strong&Matthew J.Perini统整多元智慧与学习风格——把每位学生带上来.田耐青译.香港:远流出版公司,2002:22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8-159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4
    2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4-275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76-279
    1根据国家教委(现教育部)1996年6月1日公布实施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内容编制。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5
    1上海教委学前教育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2上海教委学前教育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
    1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1
    2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4
    1张华.经验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84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6
    2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
    1[英]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M].刘焱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3
    1表格根据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中论述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整理。参见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29-31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0.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1-178.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9
    1[M]麦克尼尔.课程导论[M].施良方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9-10.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293
    1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2-125
    1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1-215
    1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
    1资料参见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教科室.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1资料参见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教科室.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325
    2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
    1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学前课程研究[J], 2007,(Z1)
    1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学前课程研究[J],2007,(Z1)
    2周淑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探究取向之主题课程[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107-109
    1周淑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探究取向之主题课程[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110
    1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J].学前课程研究,2007,(Z 1)
    2表格由笔者整理。资料来源:熊志虹.我设计的扎染手帕(大班)[J].幼儿教育,2008,(07-08)
    1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38-40.
    1摘自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
    1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学前课程研究[J],2007,(Z1)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329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
    3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0
    2刘娟.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1周淑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探究取向之主题课程[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130
    1周淑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探究取向之主题课程[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28
    1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47-48
    2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42-47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1
    2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187
    1潘丽华.强体育心—适合城区幼儿园运动器械的功能再开发与使用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5-6
    2笔者选择部分活动作说明,具体参见潘丽华.强体育心—适合城区幼儿园运动器械的功能再开发与使用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5-20
    1(美)George S. 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45.
    1黄琼.一只“眼睛”看伦敦——赴英国考察学前教育有感,转自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28
    2[英]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M].刘焱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0
    1资料见宝山区申花幼儿园金雅芳王红沈淑兰《依托社区资源,创建幼儿园民间艺术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中文版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
    1艾伦.彭斯彼得.莫斯等.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朱家雄等译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9
    2刘焱.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3转引自朱家雄.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重新思考[J].教育导刊,2006,(1)
    1[美]约瑟夫.托宾.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转引自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143.
    2刘焱.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4
    2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四卷(上).12
    1林崇德李其维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四卷(上).12
    2 Cail E. J.,&-Phillip S. S. (2003), Comprehensive Evidence-Ba.sed Social-Emotional Curriculafor Young ChiLdren: An Analysis of Efficacious Adoption Potential,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Education,23(2), p.65.转引自胡惠闵.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4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5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72
    1吴利民张宁华.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2林崇德 李其维 董奇.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四卷(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1朱家雄.从一位国际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J]..幼儿教育.2007,(1)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
    1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395
    1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8-70
    1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189
    2 Howes,C., M, whitebook & D. Phillips.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in child care: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Child Care Staffing Study.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21(6),1992:399-414
    3吴利民张宁华.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1[日]林光江.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150
    2谢晓蔚.浅谈独生子女社会化因素的新变化.江西教育科研.1999,(6)
    3[日]林光江.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135
    1[英]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M].刘焱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9-170
    摘自菊园幼儿园课程实施计划(2008年9月—2011年8月)
    1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0.
    1艾伦.彭斯彼得莫斯等.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4
    2郭良菁.德国研制(儿童日托机构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的启示——兼论我国制订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若干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3郭良菁.德国研制(儿童日托机构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的启示——兼论我国制订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若干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4艾伦.彭斯彼得.莫斯等.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1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5
    2大规模的研究基础上制定的标准只有寥寥几项,1932年10月,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2001年,新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五大领域学习内容提出目标指导:2008年,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草案)》
    1康永祥.美国教师预备与学前教育收益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8(6):3-7
    2刘占兰.改善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9-33
    3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见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1王沛民等.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445
    1参照“工程教育管理的控制论分析”图,见王沛民等.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446
    2王沛民等.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445
    3史瑾.幼儿教师课程管理之管窥.现代幼教,2009,(2)
    2007年版P440页原资料来源:Dick, W., Carey, L.,& Carey, J. (2001).The systematic of education(5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Copyright(?)2001by Pearson Education从该书第2-3页的图改编。
    1W.迪克L.凯瑞J.凯瑞.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六版)[M].皮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2.
    1本图借鉴卓德保“自我评价”图,参见卓德保,徐济超.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性质量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2
    1陈玉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
    2陈玉琨代蕊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沈玉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思想与实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1彼得.莫斯,艾伦.彭斯.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
    1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
    1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美]埃贡.G.古贝等.第四代评估[M].秦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美]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美]艾伦.彭斯彼得.莫斯等.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致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陈玉琨.中国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陈玉琨.现代教育管理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美]陈杰琦.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陈帼眉.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陈晓端,郝文武.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美]George S.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八版)[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高孝传杨宝山.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敬.幼儿园课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黄光雄,蔡清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华爱华,周洪飞.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胡惠闽,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法学出版社.2009.
    [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 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美]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 沈致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约翰.杜威.评价理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美]Jerome M. Satter.儿童评价[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美]乔治.A.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美]Joanne Hendrick.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M].李季湄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James Bellanca, Carolyn Chapman, Elizabeth Swartz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美]卡德威尔.把学习带进生活—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法[M].刘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英]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M].刘焱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美]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黄小苹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刘晓东.学前教育学(第3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英]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王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旧]林光江.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美]Lilian G. Katz.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Mary Lou Fuller, Glenn Olsen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谭军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美]玛拉.克瑞克维斯基.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M].李季湄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彼得.罗希等.评估:方法与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英]Penny Tassoni课程:扩展儿童的经验[M].潘月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美]彼得.莫斯.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后现代视角[M],朱家雄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陈玉琨译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邱均平.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美]斯泰西·戈芬(Stacie Goffin)等.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M].李敏谊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盛力群.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日]田中耕治.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唐淑,孔起英.国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唐淑.幼儿园课程基本理论和整体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出版社,1999.
    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王坚红.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德]Wolfgung Brezinka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M].彭正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美]沃克等.课程与目标(第4版)[M].向蓓莉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美]William Damon, Richard M. Lerner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1-4卷[M].林崇德,李其维,
    董奇,译总主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许建钺.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虞永平等.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岳生全.幼儿园目标管理和目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鉴[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民国84年.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周淑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探究取向之主题课程[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
    张翠娥.幼儿教材教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卓德保徐济超.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性质量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美]朱莉.维恩斯.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方钧君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美]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多元化社会中的早期教育(第二版)[M],徐韵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陈时见严仲连.当代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1)
    戴双翔,刘霞.我国现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
    杜传坤.建构的“儿童”——试论教育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09,(3)
    戴宏才郑志辉.幼儿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董静.哈尔滨市3-6岁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0,(6)
    郭力平.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融合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10).
    郭良菁.德国研制《儿童日托机构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集》的启示——兼论我国制定质量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郭良菁.超越“质量话语”应是我们的政策抉择吗——我们的质量评价可以从《超越早期教育保
    育质量》中吸取什么[J].学前教育研究,2009,(2)
    郭良菁.儿童发展水平应该作为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标准吗[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高潇怡庞丽娟.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质性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9, (1)
    高美娇,王黎敏.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幼儿教育,2003,(Z1)
    扈中平陈东升.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研究,1995,(5)
    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胡春光.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何馨芳、彭亚男.学前班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J].甘肃教育,2001(11)
    霍力岩.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10,(2)
    胡冬群.幼儿园课程目标中理性的确实与建构[J].2007,(12)
    华爱华.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动态特征和教师心态[J].全球教育展望,2009,(6)
    姜勇.近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经验与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4,(3)
    刘焱.试论托儿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3)
    刘焱胡娟等.“托幼机构质量评价量表”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1998,(3)
    刘焱.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刘焱.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7)
    刘炎.对我国学前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谈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8)
    刘彤.1985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综述--一种期刊文献分析的视角[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7)
    刘昊.超越质量话语与建构质量标准—兼论我们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态度[J].学前教育研究,2008,(5)
    潘月娟等.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与评价(1996-2006)”课题的设计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李季湄.创造优质幼教的指南——全美幼教协会最新“幼儿教育方案标准和认定指标”[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6)
    刘丽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刘炎.早期学习标准化运动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刘丽湘,刘炎.幼儿园教育改革政策落实过程中的误区透析——从文本传递质量看改革成效[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刘炎.幼儿教育的新视点——可持续发展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刘炎.英国学前教育的现行国家政策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9)
    刘炎等.不同办学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8)
    刘焱.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评价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3)
    刘焱.对我国学前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谈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8)
    刘焱.李志宁.潘月娟.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8)
    刘彤.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端计划修正案解读[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刘丽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误区及调整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刘敏.法国低龄幼儿入学现状与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刘霞.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概念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5)
    刘霞.幼儿园主题教育中主题网的功能与基本类型[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李辉.香港幼儿园发展校本课程的困难.学前教育研究[J].2004,(9)
    刘晓东.学前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从维果茨基到“方案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6)
    李大维.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9,(3)
    李浩泉、李姗泽.试论幼儿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本体价值[J].当代学前教育.2008,(4)
    李季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1)
    路晨,魏燕.关注西部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OMEP中国西部幼儿教育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5,(Z2)
    李琳玉.关于家园合作开发幼儿园课程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刘秀丽.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让民间艺术扎根幼儿心田[J].学前课程研究.2007,(Z1)
    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及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庞丽娟等.英国布莱尔政府的重要学前教育改革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庞丽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潘月娟,刘炎.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潘月娟.《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学前教育研究.2008,(6)
    卜玉华.谈谈如何理解幼儿教育中的“发展”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3)
    邱白莉.中美高质量托幼机构评价标准之比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12)
    秦振飙 候莉敏,幼小衔接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对广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5,(5)
    史瑾.幼儿教师课程管理之管窥[J].现代幼教.2009,(2)
    孙贺群.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的历史转型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
    苏美兰.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沈玉顺田爱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30年[J].基础教育课程,2009,(1-2)
    唐淑.中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唐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王芬莲.当前民办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对N省W市民办幼儿园办学状况的反思[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8)
    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J].早期教育.2003,(5)
    王卫东.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王春燕.建国60年来我国学前课程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反思.幼儿教育(教育科学)[J].2010,(1)
    汪岩.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后现代差异观审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2)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基本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王春燕靳岑.从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演变看建国6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9)
    王坚红等.中美两国幼儿教师课程观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王磊刘晶波.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课程”选题的研究状况及分析——基于三所
    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8,(2)
    吴利民张宁华.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吴建亚许光新.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校本开发理念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1,(4)
    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2011,(1)
    向海英.课程制度管理:学前课程创生之机制保障[J].学前教育研究.2010, (5)
    向海英.学前课程创生的内涵和特质[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邢利娅,杨殊琛.园长与课程管理[J].学前教育,2005(2)
    项宗萍.从“六省市幼角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1995,(2)
    项宗萍.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教育过程的评价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1995,(2)
    杨文张传燧.园本课程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学前教育研究[J].2008,(4)
    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虞永平.幼儿学习活动基本类型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叶平枝.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关键经验的意义、内涵与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张卫,王穗苹.当代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6)
    周欣.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周欣.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3,(7)
    朱家雄.对“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反思[J].学前教育,2009.7-8
    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6)
    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
    朱家雄.从构建宏大理论到地域性知识,从学术研究到实践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7)
    朱家雄.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重新思考[J].教育导刊,2006,(1)
    朱家雄.从一位国际著名幼儿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J].幼儿教育.2007,(1)
    张淑琴,贾宏燕,宋旭苏.陈鹤琴“中国化的新幼稚园”实践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周欣等.对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再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9,(3)
    张承宇.从小学的角度审视幼小衔接问题[J].教育研究实验,2010,(1)
    郑三元.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 (3)
    赵南.幼儿园引进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
    朱金玲.新西兰幼儿教师在课程各阶段的角色分析——基于《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6)
    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赵敏.近二十年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陈淑华.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蔡菡.选择性小学入学测试现象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陈淑华.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7年硕士论文
    陈守红.珠海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从幼儿园的一天看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董兰敏.保定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湖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房纬婧.优秀园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蒋雅俊.论中国学前课程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金锦兰.延边地区幼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城市幼儿教育为例[D],延边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刘晓哗.幼儿教师对家长期望的认知状况调查[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刘利丹.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李朝娟.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李晓芳.西安市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石丽娟.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前课程改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单敏月.儿童特质观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7年硕士论文
    孙姝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8年硕士论文
    谭玉梅.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武玮.早期学习标准背景下的幼儿教师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王雁.一个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园长办园经历的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王段霞.园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谢雅芳.上海城乡结合部公办园家长对其子女教育的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8年硕士论文
    夏竹筠.幼儿园课程文本中集体教学活动目标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以我国三套幼儿园课程中
    《教师用书》的文本分析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10年硕士论文
    向小英.园长领导力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严仲连.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后殖民视野下的学前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赵华民.当代美、日、中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张莹.园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不同教龄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11年硕士论文
    Maday, Alice Mae. The Minnesota kindergarten contradiction:What kindergartens say they are teaching versus what kindergartens are actually teach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h.D.1999
    Kuamoo, Michelle. An evaluation of quality in early education:The rol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er-child outcomes. Capella University. bSchool of Education. Ph.D.2008
    Jang, Li-Fen.Taiwanese parents'perceptions of child care quality and decision-making and selection processes.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Ph.D.2008
    Davila, Sarah Slive. Apples, giraffes, and Martin Luther King:Curriculum policy in a kindergarten classroom. Tufts University. Ph.D.2006
    Domino, Jadwiga.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manipulatives on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 in grades K--6:A meta-analysi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b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Ph.D.2010
    Karlin, Todd E.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practice of licensed New York State psychologists. Pace University. Psy.D.2005
    Deborah Stipek. No Child Left Behind Comes to Preschool.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Vol.106, No.5 (May 2006), pp.455-466
    Bruce Fuller, Annelie Strath. The Child-Care and Preschool Workforce:Demographics, Earnings, and Unequal Distribu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ol.23, No.1 (Spring,2001), pp.37-55
    Celene E. Domitrovich, Scott D. Gest, Fostering High-Quality Teaching with an Enriched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The Head Start REDI Program.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46, No.2 (Jun.,2009), pp.567-597
    Laura Desimone, Brandyn Payne. 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An Implementation Study of Preschool
    Progra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Vol.104, No.5(May,2004), pp.369-389 Gary T. Henry, Craig S. Gordon, etc. Early Education Policy Alternatives:Comparing Quality and Outcomes of
    Head Start and State Prekindergarten Early Education Policy Alternatives:Comparing Quality and Outcomes of Head Start and State Pre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ol.28, No.1 (Spring,2006), pp.77-99
    Douglas H. Clements. Curriculum Research:Toward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Based Curricula" Curriculum Research:Toward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Based Curricula".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38, No.1 (Jan..2007), pp.35-70
    Carolyn Temple Adger, Susan M. Hoyle, David K. Dickinson. Locating Learning in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41, No.4 (Winter,2004), pp.867-900
    Tama Leventhal, Jeanne Brooks-Gunn,etc. Patterns of Service Use in Preschool Children:Correlates, Consequences, and the Rol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hild Development, Vol.71, No.3 (May-Jun.,2000), pp. 802-819
    Douglas H. Clements, Julie Sarama.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Research-Based Pre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45, No.2 (Jun.,2008), pp.443-494
    Diane M. Early, Kelly L. Maxwell,etc. Teachers'Education, Classroom Quality, and Young Children's Academic Skills:Results from Seven Studies of Preschool Programs. Child Development, Vol.78, No.2 (Mar.-Apr.,2007), pp.558-580
    Laurie Stevahn, David W. Johnson, etc. Effect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Training Integrated into a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hild Development, Vol.71, No.3 (May-Jun.,2000), pp.772-784
    Herbert J. Walberg, Richard P. Niemiec, Wayne C. Frederick.Productive Curriculum Time Productive Curriculum Time.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69, No.3, Our Evolving Curriculum, Part 1 (Spring,1994), pp.86-100 Michael H. Levine. Take a Giant Step:Invest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Emerging Nations. The Phi Delta Kappan, Vol.87, No.3 (Nov.,2005), pp.196-200
    Vivian C. Wong, Thomas D. Cook, W. Steven Barnett, Kwanghee Jung. An Effectiveness-Based Evaluation of Five State Pre-Kindergarten Programs.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Vol.27, No.1 (Winter,2008), pp.122-1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