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出口管制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多年来,学者对国家建立、实施出口管制制度并在出口管制问题上进行合作的原因或动机一直争论不休。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国家主要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私人贸易出口进行管制,以维护本国的安全和竞争上的经济优势。在出口管制中,国家追求的安全利益与私人追求的贸易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因而政府会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策略以平衡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化某些具有军事用途和战略意义物项的出口管制,同时放松某些偏向民用物项的出口管制成为各国出口管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在出口管制的多边协调方面,国际社会先后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和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条约》和《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来控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及化学武器等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和扩散。这些国际条约的缔约国有义务采取措施控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及化学武器等杀伤性武器等敏感物项及相关技术的出口。同时为弥补国际条约的不足,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出口管制多边协调的非正式机制。但成员方之间的安全利益差异与矛盾导致出口管制多边协调非正式机制存在成员国行为的非约束性、实体规则的模糊性以及管制目标与成员国范围的不相合性等不足,难以有效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武器扩散所带来的挑战,因而需要改革出口管制多边协调的非正式机制。此外,作为国家贸易管制的一部分的出口管制措施还受WTO规则的约束。出口管制的区域性协调则以欧盟出口管制规则为典型。虽然作为“安全政策”的军品出口管制仍是欧盟成员国国内政策的一部分,但欧盟在军民两用品的出口管制上拥有很大权力,已经建立了有关军民两用品出口管制的共同体机制。
     迄今为止,主权国家仍然是出口管制的主要主体。但国家主权也是出口管制的双刃剑,许多国家往往以国家主权为理由拒绝加入出口管制的国际条约。一些“危险”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可能利用各国出口管制的差异性以及各国利益的差异性获取受控制的敏感物项。因而单一依靠主权国家并不能达到出口管制的目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出口管制的重要主体,没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推动和参与,敏感物项等的出口管制将更难控制。但政府间国际组织面临着主权国家中心论困境的挑战,在其运作过程中还存在民主缺失等问题。这些均阻碍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出口管制中作用的发挥。因而出口管制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私人这个出口管制的新兴主体。我们不仅鼓励私人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出口管制规则的制定,从而使公共决策更趋于理性,帮助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出口管制规则。同时要求企业加强自律,建立企业内部出口管制机制,积极发挥私人在出口管制实施中的作用。
     虽然不同国家出口管制机构的设置各有差异,但各国往往通过由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出口管制机构体系来负责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各国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主要有出口税、最低出口价格措施、出口配额措施和出口许可证措施四种。在出口管制措施的适用范围上,各国往往采用清单控制方法。物品管制清单设置则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清单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单一清单模式。但出口管制适用范围不仅仅限于管制清单,各国还通过“全面管制”原则以解决清单外物项的出口管制问题。中国出口管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6条与GATT/WTO规则存在冲突,因而需要修改。此外,中国出口管制制度应向单一出口管制清单、单一出口许可证审批机构和统一出口许可证发放程序方面努力。
     各国立法明确规定违反出口管制制度的行为应受法律制裁,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是保证出口管制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各国出口管制机关往往根据出口商等市场主体违反出口管制规则行为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出口许可证等行政处罚。中国在出口管制行政责任追究上存在对同种出口管制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不一致、同种出口管制违法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适用范围不一致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协调。此外,在追究严重违反出口管制行为的刑事责任方面,各国通常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或单独适用罚金或监禁,或同时适用这两种主要刑罚。中国出口管制犯罪行为主要依照刑法关于走私罪、非法经营罪泄露国家秘密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加以处罚。但我国刑法走私犯罪规定存在结构体系混乱、条文之间存在冲突以及走私犯罪的刑事责任规定不完善等问题,因而需要重新确立走私犯罪类型,加大对走私单位的处罚,增加惩罚单位犯罪的刑种。针对我国泄露国家秘密罪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根据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对泄露国家秘密罪进行分类立法,同时应在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基础上来配置轻重不同的法定刑。
Recently, scholars always dispute the reason and motivation about export control, and they also discuss how to establish and apply the export control system. Our country must control export:Firstly, export control is essential from traditional economics aspect; secondly, export control is measure and method to protect national benefit from political aspect; thirdly, export control can uphold the economic dominance from economic law aspect. There are conflicts between national safe and trade profit. Meanwhile, because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national safe and trade, trade profit have an impact on national safe and then government will adopt vary strategy to balance the conflicts. Under globalization background, establishing the export control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consolidate the control of warlike and stratagem products and technique export; loose the control of civilian products and technique export.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ery nation, so those countries have internal needs about safety through multi-national co-operation. There are many treaties to regulate export about sensitive products and technique such as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tockpiling of Bacteriological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 and 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 which have some limitations about technique export.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m multilateral informal regime for export control make up insufficiency of those treaties. Because diversity and contradiction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multilateral informal regime for export control has shortage:it is not bound enough; regulation is obscure; the aim cannot be finished. We should reform multilateral informal regime for export control. In addition, every country's trade control includes export control, the member of WTO subject to regulations of WTO. Regional regulations are the feather of EU's regulations. EU has set up a Community regime for the control of exports of dual-use items and technology.
     Nowadays, sovereign state is the main body to control export, but many countries refuse to enter into international treaties because of state's potestas. Many states take advantage of diversity of export control and profit to protect them. So we cannot meet the demand depend on respective country. We should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control export, bu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lso have many shortages, such as democratic lacks. Those factors above embarrass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all, we have to rely on individual corporate to regulate export control system. We not only encourage individual corporate engag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port control system's establishment, but also ask individual corporate strengthen self-discipline.
     Though different country has different regulatory setup body, every country apply export control measures though multi-government bodies. Many country's control provisions include export tollage, lowest price measures, export quota measure and export license. Each state adopts listing control about range application, for instance, Japanese unique mode and American multi-mode.However, many states adopt "catch all" principle to resolve export control problem beyond listing control. The biggest problem of China is that there are conflicts between foreign trade law of PRC and GATT. We should amend to avoid those conflicts.
     The legislation defines the legal punishment for the violation of export control system, which will assume administration liability and criminal liability. Every country's regulatory body always apply warning, fine and sequestrate income and property, temporary or permanent withdraw license to punish the viol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gree. Every country always prosecut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though fine or imprisonment. The administration law problem of China is that the amount is different, the application range is inconsistency in allusion to the same kind violation and the extent of burden is too ligh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tent of burden and adopt measure to harmonize vary administration rules. Meanwhile, the criminal law problem of China is that the framework is confused, there are conflicts between vary criminal provisions and criminal liability is not consummate. We should renewedly radicate contraband's type, increase the punishment and enhance the penalty type. We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kind and punishment of betray national secre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bject and different intention.
引文
①[法]皮埃尔·雷纳.科学[M].刘成富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26.
    ②车丕照.“市场准入”、“市场准出”与贸易权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
    ③本文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出口管制、出口控制、出口限制、出口约束这几个概念。
    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指能在比较宽广的范围内毁灭、杀死或伤害所攻击目标的武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三类。参见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72.
    ① Homer E Moyer, Export Controls as instruments of Foreign Policy:the history, legal issues and Policy Lessons of three Recent Cases [M].Lanharn,1985.
    ② Aaron Karp, Controlling Weapons Proliferation:The Role of Export Control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J]. Vol.16.1993.
    ① Jing-dongYuan. Nonproliferation Export Controls in the 1990s:Multilateral Regimes, National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anada's Defense Industry[J].Kingston: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Queen's University, 1994.
    ② Kathleen Bailey, Robert Rudney. Proliferation and Export Controls[M].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3.
    ③温荣刚.肯尼迪政府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0(6):91.
    ④张颖,潘敬国.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探析[J].松辽学刊,2001(3).
    ①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一1994)[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②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J].美国研究,2008(2).
    ③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制度析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7):43.
    ④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⑤申良音.工会行业对美国出口管制休系的影响[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⑥余万里.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限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0(7).
    ⑦赵学功.简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J].国际经贸研究,1993(1).
    ⑧王立,漆建国.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新动向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7(9).
    ⑨李鹏.美国的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原因[D].北京: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⑩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
    ①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②江国青.《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J].外交学院学报,2003(2).
    ③王君.《核不扩散条约》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亚太,2009(3).
    ④高波.我国限制某些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10).
    ⑤贺小勇.WTO框架下中美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的法律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10(3).
    ⑥王志华.我国自然资源出口管制措施法律协调问题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⑦李晓玲.WTO成员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评述[J].国际商务研究,2010(1).
    ⑧黄志雄.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一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引发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0(3).
    ①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4.
    ①在日本出口管制制度中,从事交易的人的国籍并不重要。根据日本相关法律,拥有日本国籍的人在下列情形下会被认定为“非居民”:(1)想在海外工作并在那里居留而前往某外国的;(2)前往某外国并计划在那里居留两年以上;(3)已经在某外国定居两年以L;(4)具备前述情形,但短期回国,停留不超过六个月的。
    ② Yann Aubin, 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277.
    ③有学者将"control"译为“控制”,笔者认为“控制”的译法容易使人联想到命令和统治,没有强调是通过实施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出口行为。因而在本文中使用“管制”这一译法。
    ④[日]植草益.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46.
    ① Martin Shapiro.The Supreme Court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M].The Free Press,1968:260.
    ②吕忠梅等著.规范政府之法一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18.
    ①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8.
    ②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502.
    ③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8.
    ①对外军事销售是国防部与外国政府之间进交易,直接商业销售是国防工业外和外国买主直接交易,国防部不参与。
    ① Yann Aubin, 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5.
    ② WIPO.Licensing Guid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WIPO Publication,1977:28.
    ③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2.
    ④李少卿.国际技术转让[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
    ⑤马忠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71.
    ①本国对外政策的考虑包括人权、地区稳定、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犯罪控制等。
    ② William Long.Defining Strategic Exports in the 1990s:From Export Control to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Exchange[A].in Gary Bertsch and Steven Elliortt-Gower eds.Export Control In Transition:Perspectives, Problems and Prospects[C].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3:105.
    ①John Heinz.U.S Strategic Trade:An Export Control System for the 1990s[M].Colorado:Westview Press, 1991:47.
    ②Gary K.Bertsch, Stevrn Elliott-Gower. Eds. Export controls in transition:Perspectives, Problems. And Prospects[M].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
    ①苏国澄,法理学学科的缘起和它在当代面临的问题[A].沈宗灵,罗玉中,张骥.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文集—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19.
    ①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宣称自由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主张政府应摈除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绝对成本说和地域分工论为核心的自由贸易理论,首次阐明了国际贸易可以使双方获利的观点,但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只是表面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开展贸易的有利性。
    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指出决定一国生产和出口某一产品的是该国产品上拥有的比较优势,但没有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动因以及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作用的机理。
    ③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各国产品在价格体系上存在差别主要是各国的生存要素禀赋有差别,应出口有利于自己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需要用自己稀缺生产要素来生产的商品。
    ④贸易干预一般指对贸易参与者进出口活动的干预,这种干预要么是鼓励要么是限制。贸易干预从目的上看可有分为保护性贸易干预和非保护性贸易干预两种:保护性贸易干预即所谓的贸易保护,即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非保护性贸易干预的主要目标不在于保护国内市场,而是出于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索。
    ⑤按照“帕累托最优”理论,在收入与分配不变的前提下,效用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意味着:生产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任何重新的资源配置,已经不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除非使另外一的处境变得更坏。
    ①艾萨克.政治学的视野和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359.
    ①David A.Lake.Power, Protection, and Free Trade:International Sources of U.S.Comercial Strategy (1887-1939) [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8:33.
    ②罗伯特·吉尔平和斯蒂芬·克拉斯纳分别在1975年出版的《美国的实力和跨国公司》和1976年发表的《国家实力与国际贸易结构》中论述了政治性权力决定国际经济秩序中间的关联性。1980年,罗伯特·基欧汉直接把这种关联性或者因果机制命名为“霸权稳定论”
    ③钟飞腾.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4):118.
    ④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02.
    ①田野,于敦海.对外经济政策分析的国家主义视角:缘起与流变[J].外交评论,2008(10):102.
    ②许光月,王拢.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一文献综述与评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5):85.
    ①[美]保罗·A·萨络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166.
    ②王源扩等.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经济法学专题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19.
    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4:24.
    ①李昌麟.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4.
    ②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54.
    ③徐泉.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56.
    ①姚贤镐、漆长华.国际贸易学说[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71.
    ②车丕照.“市场准入”、“市场准出”与贸易权利[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①“偏好”一词来源于经济学,最初用来描述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一种喜欢程度,后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用来表明行为体做出选择时对被选项的排序,排序的标准是基于行为者在给定条件下对结果的一种衡量。行为体的行为受偏好影响和制约。
    ②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73.
    ③ Raymond Aron. Peace and War: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NewYork:Anchor Press.1973:64.
    ④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8.
    ⑤ Hans J.Morga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M].New York:Knopf.1985:31.
    ⑥[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胡少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
    ⑦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初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对这个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理论主要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类,并且上述需要是按次序由低向高逐级发展的。低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一般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
    ⑧吴庆荣.法律上国家安全概念探析[J].中国法学,2006(4):64.
    ⑨英国学者曼戈尔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一书中制出,国家安全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转引自曹峻,杨慧,杨丽娟.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
    ①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6.
    ②刘跃进.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4).
    ③吴庆荣.法律上国家安全概念探析[J].中国法学,2006(4):66.
    ④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15.
    ⑤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83.
    ⑥蔡从燕.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⑦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张维迎总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7:40-57.
    ① Lars S. Skalnes.Politics, Markets and Grand Strategy: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as Strategic Instruments[M]. 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1.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
    ③[美]汉密尔顿,杰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6.
    ④[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0.
    ①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Mass:Addison Wesley,1979:105.
    ②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4.
    ③张丽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9(3):99.
    ①戴超武.国家利益概念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12.
    ②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35.
    ①苏联集团主要指9个国家和地区: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利亚、波兰、捷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德国的苏占区。
    ② Alan P.Dobson.U.S.Economic statecraft for Survival,1933-1991:Of Sanctions,Embargoes and Economic Warfare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249.
    ③ David Baldwin.Economiec Statecraft[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238.
    ①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上)[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402.
    ①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1961-1963.(9),经济政策[R].第297个文件.p300.
    ②政府管制是政府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依法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自主性活动的强制性限制。
    ③所谓“放松管制”是指在政府过度管制的情况下,为激发经济活力,解除对企业的一些管制措施,通过一些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手段,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对管制手段进行重新设计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活动。参见邓念国.从放松管制到重新管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微观干预的嬗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7(4):119.
    ④杨冠琼.政府管制及其效率前提[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4).
    ①刘亚娜.管制改革—在管制与放松管制之间寻求平衡fJl.学习与实践,2003(4):58.
    ②Craig K.Elwell.Export Controls:Analysis of Economic Costs[R].CRS Report for Congres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00:6.
    ③刘亚娜.管制改革—在管制与放松管制之间寻求平衡[J].学习与实践,2003(4):59.
    ④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5.
    ⑤樊莹.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5):13.
    ①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2006:171.
    ② Barry Buzan.People, States, and Fear: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M].Lynn Rienner Publishers,1991:1.
    ①安全困境是约翰·郝兹首先提出的概念,他把安全困境定义为一种社会情势:“在这种情势中,权力的单元发现它们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并肩存在,在它们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把行为的标准强加给它们,从而使它们彼此互不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由相互猜疑和恐惧而产生的不安全感驱使这些单元区争夺更多的权力以获得更大的安全。但这种努力证明有违自己得到安全的初衷。因为十全十美的安全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的。参见袁正清.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J].欧洲研究,2003(4):39.
    ②“机制”一词广泛被使用在国际条约、联合国大会决议和各种国际会议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中,用来描述围绕这些国际法律文件而形成的制度安排。通常我们可以把国际机制分成正式国际机制和非正式机制。非正式机制与正式机制的根本区别在于该机制是否对成员国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非正式国际机制不具有正式的法律地位,对行为体并不产生国际法上的法律约束力,而只有政治上或道德上的约束力。参见刘宏松.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J].欧洲研究,2009(3):98.
    ①周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3.
    ②“核武器”和“其他核爆炸装置”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这两个词的使用主要为了阻止无核武器国家通过合法制造为了所谓和平目的的核爆炸物来获取核武器。
    ③主要体现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2条前两款:1.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接受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该机构的保障制度与该机构谈判缔结的协定中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其目的专为核查本国根据本条约所承担的义务的履行情况,以防止将核能从和平用途转用于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无论是正在任何主要核设施内生产、处理或使用,或在任何这种设施之外,均应遵从本条所要求的保障措施的程序。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应适用于在该国领土之内、在其管辖之下或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地方进行的一切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2.每个缔约国承诺不将(a)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或(b)特别为处理,使用或生产特殊裂变物质而设计或配备的设备或材料,提供给任何无核武器国家,以用于和平的目的,除非这种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受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约束。
    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4条规定:1.本条约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影响所有缔约国不受歧视地并按照本条约第一条及第二条的规定开展为和平的而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的不容剥夺的权利。2.所有缔约国承诺促进并有权参加尽量充分交换有关核能和平利用之设备、材料和科学技术情报。凡能参加此项交换缔约国亦应合作无间。独自或会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促成核能和平使用之进一步发展,尤应在非核武器缔约国领域内促成此项发展,并适当顾及世界各发展中区域之需要。参见商务印书馆.国际条约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626.
    ②牟文富.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2.
    ③欧阳立平、吴兴佐.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D].现代国际关系,2006(12):1.
    ④牟文富.论核不扩散条约下的国家责任[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3-34.
    ①Jennifer Scarlott, Nuclear Proliferation after the Cold War[J]. World Pol'y J,1991:692.
    ①李鹏宇.核不扩散条约若干问题刍析[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26.
    ②郑曦林,桂宾.论条约法上的单方解约或退出权—兼评《核不扩散条约》的退出条款[J].法学评论,1995(1)
    ③王君.《核不扩散条约》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亚太,2009(3):115.
    ④《核不扩散条约》第9条规定,有核武器国家指的是那些在1967年1月1日前制造和爆炸了核武器装置的国家。据此,被条约承认的核武器国家包括: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⑤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54.
    ⑥罗朝阳.禁止生物武器—理想与现实的偏离[J].企业家天地,2009(8):149.
    ①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EB/OL].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onpolitics/articles/092002 security strategy.htm.2012-3-21.
    ②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其体内容请参见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359—360.
    ①晋继勇.《生物武器公约》的问题、困境与对策思考[J].国际论坛,2010(3):2.
    ② Jonathan B. Tucker, Strengthening the BWC:a Way Forward[J].Disarmament Diplomacy, July-August 2004,13.
    ③夏立平.亚太地区军备控制与安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95.
    ④《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目前仅有162个成员国,在成员国数目上远逊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0个)。从1997年才开始生效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成员国数目已经达到188个。
    ⑤“双重用途困境”(dual use dilemma)是指在生物或其他科学的研究中,同一种研究既可以被用于军事等有害目的,又有可能用于民用以造福人类。Seumas Miller, Michael J. Selgelid.Eth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Dual-Use Dilemma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Springer Netherlands,2008, p.1.
    ⑥“晋继勇.《生物武器公约》的问题、困境与对策思考[J].国际论坛,2010(3):5.
    ①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Proliferation:Threat and Response[EB/OL].January 2001,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13o2Lr30mXOC&printsec=frontcover&hl=zh-CN&source=gbs ge summa ry r&cad=0#v=onepage&q&f=false.2012-3-1.
    ②卞晨光.《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执行协助机构成立[N].科技日报,2007-8-22.
    ③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4):89.
    ④按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第2条的规定,化学武器主要足指所有有毒化学品及其前体,但预定用于本公约不加禁止的目的除外,只要种类和数量符合此种目的。
    ①“本公约不加禁止的目的”是指工业、农业、研究、医疗、药物或其他和平目的,防护性目的和与化学武器的使用无关而且不依赖化学品毒性的使用作为一种作战方法的军事目的等。
    ②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4):84.
    ③江国青.《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J].外交学院学报,2003(2):55.
    ④例行视察、质疑性视察和对指称使用化学武器的调查具体内容请参见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4):85—88.有学者则把《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分为一般核查和质疑性检查。具体内容请参见江国青.《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J].外交学院学报,2003(2):53-55.
    ⑤禁止化学武器组织1997年完成了125次例行视察,1998年完成261次例行视察,,1999年完成234次例行视察,2000年完成301次例行视察,2001年完成200次例行视察,2002年完成210次例行视察,2003年完成286次例行视察,2004年完成331次例行视察,2005年完成381次例行视察,2006年完成419次例行视察,2007年完成426次例行视察。参见1997-2007《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年度报告》。
    ①其中,以色列和缅甸已经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尚未批准该公约。安哥拉、西班牙、索马里、叙利亚、朝鲜和南苏丹根本没有签署该公约。http://www.opcw.org/about-opcw/non-member-states/.2012-3-1.
    ②黄志雄.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由“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引发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0(3):37.
    ③主要有GATT时期的1948年“巴基斯坦诉印度出口货物增值税退还争端案”、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出口许可证争端案”、1952年“印度诉巴基斯坦黄麻出口税争端案”、1987年“美国诉加拿大鲱鱼和鲑鱼案”、1987年“欧共体诉日本半导体出口限制措施案”、1989年“美国诉欧共体铜屑和彤合金屑出口限制案”以及WTO时期的1998年“欧共体诉印度特定初级商品出口限制案”、1999年“欧共体诉阿根廷牛皮和皮革案”、“加拿大诉美国出口限制构成补贴措施案”和2009“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
    ④ Mitsuo Matsushita, Thomas J. Schoenbaum & Petros C. Mavroidi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Law, Practice, and Policy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593-594.
    ①修文辉.多边贸易体制与数量限制的“辩证施治”[J].政治与法律,2000(5):65.
    ②GATT第11条规定:“任何缔约方不得对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产品的进口或向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出口或销售供出口的产品设立或维持除关税、国内税或其他费用外的禁止或限制,无论此类禁止或限制通过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实施。”
    ③ Turkey-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Products, Report of the Panel, WT/DS34/R, adopted 19 November 1999,para.9.63.
    ④GATT第20条规定:“在遵守关于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本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实施以下措施:(a)为维护公共道德所必需的措施;(b)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c)有关输出或输入黄金或白银的措施:(d)为了保证某些与本协定的规定并无抵触的法令或条例的贯彻执行所必需的措施,包括加强海关法令或条例,加强根据协定第二条第四款和第十四条而实施的垄断,保护专利权、商标及版权,以及防止欺诈行为所必需的措施(e)有关罪犯产品的措施;(f)为保护本国具有艺术、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文物而采取的措施;(g)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h))如果商品协定所遵守的原则已向缔约国全体提出,缔约国全体未表示异议,或商品协定本身已向缔约国全体提出,缔约国全体未表示异议,为履行这种国际商品协定所承担的义务而采取的措施;(i)在国内原料的价格被压低到低于国际价格水平,作为政府稳定计划的一部分的期间内,为了保证国内加工工业对这些原料的基本需要,有必要采取的限制这些原料出口的措施;但不得利用限制来增加此种国内工业的出口或对其提供保护,也不得背离本协定的有关非歧视的规定;(j)在普遍或局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为获取或分配产品所必需采取的措施;但采取的措施必须符合以下原则:所有缔约国在这些产品的国际供应中都有权占有公平的份额,而且,如采取的措施与本协定的其它规定不符,它应在导致其实施的条件不复存在时,立即予以停止。”
    ①GATT1994第21条规定:“本协议的任何规定不能解释为:(1)要求任何缔约方提供为其根据国家根本安全利益认为不能公布的资料。或(2)阻止任何缔约方为保护国家根本安全利益对有关下列事项采取其认为必须采取的任何行动:(a)裂变材料或提炼裂变材料的原料:(b)武器、弹药和军火的贸易或直接和间接供军事机构用的其他物品或原料的贸易;(c)在战时或国际关系中的其他紧急情况或(3)阻止任何缔约方为根据《联合国宪章》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行动。”
    ②朱揽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8—87.
    ③韩立余GATT/WTO案例及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5.
    ④主要有GATT时期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关于出口许可证限制案、1961年加纳对葡萄牙产品的限制案、1963年的瑞典鞋业限制案,1980年的欧共体、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阿根廷的进口限制案及1985年尼加拉瓜诉美国贸易制裁案;WTO时期欧共体诉美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案以及哥伦比亚和洪都拉斯诉尼加拉瓜影响进口措施案。
    ①李小霞.WTO根本安全例外条款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0(5):99.
    ②如在1985年尼加拉瓜诉美国贸易制裁案中,美国认为GATT第二十一条(隐含)授权援引该条款的缔约方决定哪些行为是出于保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目的,评审团无权考查美国采取上述行为的动机,以及这些行为的合法性。在欧共体诉美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案中,美国则辩称它对古巴采取的制裁措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利益,它与欧共体的争议不是贸易争端,世贸组织无权受理欧共体的申诉,更无权审理美国因该法案而援引GATT第21条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在2000年洪都拉斯和哥伦比亚诉尼加拉瓜影响进口措施案中,尼加拉瓜也强调专家组无权就其援引GATT第21条的理由及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
    ③陈卫东.WTO例外条款解读[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373.
    ④Daniel H.Joyner.Restructuring the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s System[J]. Journal of Conflict & Security Law, Vol.9No.2,2004:183.
    ① Gary Bertsch,Richarde Cupitt,Stephen Elliott-Gowe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Organizations[A].in Gary Bertsch, Richard Cupitt,Stephen Elliott-Gower e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Nonproliferation Export Control: Prospects for the 1990s and Beyond[C],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42.
    ② Communication Received from Certain Member States state Regarding Guidelines for the Export of Nuclear Mraterial,Equipment or Technology,INFCIRC/254,February 1978.
    ③最早列入伦敦准则的触发清单主要有以下五项:核材料;核反应堆和用于核反应堆的装备;用于核反应堆的非核材料;可用于核材料处理、浓缩和转换以及用于燃料制造和重水生产的装备以及与以上任一物项相关联的技术。
    ④ Ian Antnony,Jean Pascal Zanders.Multilateral Security-Related Export Controls[A].In SIPRI Yearbook 1998: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87-388.
    ⑤ Tim Me Cormack. Some Australian Efforts to Promote Chemical Weapons Non-Proliferation and Disarmament [J].Austral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1993(14):157.
    ① Benoit Morel. How effective is the Australia Group[A].in Kathleen Bailey and Robert Rudney ed.Proliferation and Export Control[C].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3:57.
    ② O.Greene.The 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and COCOM:Supplier Regimes in Transition [A].in Poole and Guthrie eds.Verification 1994-Arms Control, Peacekeeping and the Environment [C]. London:Brassey's, 1994:192.
    ③附件列出的物品和技术分成类目Ⅰ和类目Ⅱ两类。类目Ⅰ物项是导弹技术控制机制中控制力度最为严格的部分。列入类目Ⅰ的物项为“最敏感物项”,除在极少数情况外不得转让。并且成员国在考虑转让类目Ⅰ物项,或者无论附件中列出或没有列出的导弹时,如果各成员国在所有可以获得的、有说服力的信息的基础上判定转让的物项将被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运载,将以强推定来拒绝这些物项的转让。列入类目Ⅱ的物项是军民两用的物项,需要取得许可证方能出口,并且进口国需保证不得把这类物项用于类目Ⅰ系统,具体包括:推进系统部件、导弹结构材料、管型导航设备、航空电子设备,以及用于生产这些部件、材料和设备的设施等。
    ①主要是扩大了禁止导弹转让的范围:(1)在准则中加入:任何导弹,不管运载能力和射程大小,不得输出到有意把它用作投掷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2)不管有效载荷大小,只要射程达到300千米,任何完整的火箭系统、无人航空飞行器系统及其完整分系统均归入类目[J]。参见刘华秋.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411.
    ②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8.
    ③从1949年1月起,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参加国就多次开会讨论对苏联的出口竹制问题。但在建立东西方出口管制组织问题上,美国与西欧国家存在分歧。1950年1月,与会国代表达成协议:由与会国的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代表组成“协商集团”,每三个月开会一次,“协商集团”下设处理具体事物的机构,该机构的名称为“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 to Communist Area,简称COCOM),总部设在美国驻巴黎大使馆,因此该机构又简称“巴统”。巴统的创始国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六个国家,其后有11个国家先后加入。巴统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其成员国的特殊身份,又使它远非一般的非正式国际机构能够相比。
    ④之所以对两用物品和技术控制清单中的控制物项进行分类,是国为不同的物项具有程度不同的敏感性,从而需要成员国在出口控制中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成员国出于协议目的相关的原因而拒绝向非戊员国发放两用物品和技术控制清单中物项出口许可证时,对于一类物项,成员国将以一年两次的频率与其他成员国进行信息交流:对于二类的敏感物项和非常敏感物项,成员国则将在30天以内,最迟不超过60天时间里将拒绝转让的决定及时地通知其他成员国。
    ① The Nuclear Suppies Group:Its Origins.Role and Activities.in Communication Reeeived from the Permanent Mission of Australia on Behalf of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Nuclear Suppliers Group.INFCIRC/539, September 16,1997.
    ②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上海:复旦大学,2007:41.
    ③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0.
    ① Daniel H.Joyner.Restructuring The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s System[J].Journal of Conflict & Security Law,Vol.9 No.2,2004:188.
    ① KennethA.Dursht.From Containment to Cooperation:Collective Action and 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J].Cardozo Law Review, December 1997:1079-1123.
    ② Abram Chayes and Antonia Handler Chayes.The New Sovereignty: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Agreements[M].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24.
    ③ M.Beck,S. Gahlaut.Creating a New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J]. Arms Control Today (April) 2003.
    ④刘宏松.浅析国际机制中的隐形违规现象及其理论含义[J].欧洲研究,2005(3):66-79.
    ①政策偏好的趋同或趋异是机制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认知。政策偏好趋同是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共同认知:所有成员国在机制规范下的集体性国际政策是其共有的优先政策偏好,这一优先政策偏好在面临与其他方面国内和国际政策关切的冲突或竞争状态时,会被政府决策者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换言之,各成员国都彼此相信它们在该项机制的合作议题上是“志同道合的国家”(like-minded States)。而政策偏好的趋异则是相反的情况:机制成员国倾向于认为机制规导下的集体性国际政策可能因对其他方面国内和国际政策关切的追求而被其他成员国摈弃或搁置,从而使成员国之间对他国违反机制的相互预期大为上升。参见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78.
    ①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13.
    ②如尽管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均认为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防止武器和敏感物项技术的扩散,但对于21世纪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什么这个问题,它们存在分歧。有些国家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恐怖主义活动,也有一些国家则担心“第二次扩散”问题,即担心敏感物项及其技术从巴基斯坦之类的非出口管制机制成员国扩散出去;还有一些国家认为,那些极力想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国家是主要威胁。参见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12.
    ③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9.
    ① Nina Tannenwald,Stigmatizing the Bomb:Origins of the Nuclear Taboo,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9,2005(4):5.
    ②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ecurity (CITS).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R].Sep.2002:15.
    ③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12.
    ① Daniel H.Joyner.Restructuring The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s System. Journal of Conflict & Security Law,Vol.9No.2,2004:198.
    ②郑安光.从国际政治到世界社会-全球治理理论与当代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控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1.
    ③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ecurity (CITS).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R].Sep.2002:25.
    ①曹阳.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冲突、融合与反思[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3.
    ①这八个因索主要是其具体内容如下:(1)尊·重欧盟成员国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特别是联合国通过并实施的制裁决议及国际不扩散协议;(2)考察出口最终目的地国家尊重人士权及国际人权法的状况;(3)考虑最终目的地国家的内部形势,特别注意是否存在紧张或武装冲突的情形;(4)确保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5)保证成员国、周边国家及所有盟国、友邦的安全利益;(6)考察买方国家的国际社会行为,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对外结盟的性质以及对国际法的尊重情况;(7)谨防技术或设备被买方国家在国内转包或非法再出口的危险;(8)平衡买方国家进口军事技术及设备与其经济技术能力的关系,确保进口国在满足合法的安全与防卫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军备对人力物力的占用。
    ①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111.
    ①其具体内荣如下:(1)尊重欧盟成员国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特别是联合国通过并实施的制裁决议及国际不扩散协议;(2)考察出口最终目的地国家尊重人权及国际人权法的状况;(3)考虑最终目的地国家的内部形势,特别注意是否存在紧张或武装冲突的情形;(4)确保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5)保证成员国、周边国家及所有盟国、友邦的安全利益;(6)考察买方国家的国际社会行为,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对外结盟的性质以及对国际法的尊重情况;(7)谨防技术或设备被买方国家在国内转包或非法再出口的危险;(8)平衡买方国家进口军事技术及设备与其经济技术能力的关系,确保进口国在满足合法的安全与防卫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军备对人力物力的占用。
    ②刘华平.评欧盟军品出口新规则[J].现代国际关系,2009(3):20.
    ③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④Council Regulation(EC)No 1334/2000 of 22 June 2000 setting up a Community regime for the control of exports of dual-use items and technology.
    ① European Commission.The Dual-use Export Control systenm of the European Union:ensuring secur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a changing word[R]. http://trade.ec.europa.eu/doclib/docs/2011/june/tradoc_148020. pdf. 2012-2-9.
    ② Kazuto Suzuki.Between Trade Security:EU's Export Control Regime and Its Global Role[J]. Paper for EUSA Ten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y 17-May 19,2007 Montreal, Canada:4.
    ①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12):15.
    ②[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M].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①郑安光.从国际政治到世界社会-全球治理理论与当代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控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1.
    ②所谓权威领域,指的是一些可以行使权力的行为体,在各自相应领域里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服从。权威领域往往不具有领土性,它可能是全球性的,也可能是区域性的,其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发生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参见James N. Rosenau.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296.
    ①[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②[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7.
    ①倪世雄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53.
    ②秦亚清.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第三次国际关系学理辩论的终结[J].国际论坛,2001(3):9.
    ③[英]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曹荣湘,龙虎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①郑安光.从国际政治到世界社会-全球治理理论与当代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控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4.
    ①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1卷第1分册(中译本)[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92.
    ② Max Weber.Econimy and Society, ed.by Guenther Roth & Claus Wittich, New York:Bedminster Press.1968, Vol.1,p54.
    ②绍津主编.国际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
    ①刘文锁.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方式及作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②公开宣称掌握核武器或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由一个(美国)扩大到五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再到目前的九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朝鲜)。
    ①刘建飞.生物武器扩散威胁综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8):50.
    ②[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415.
    ③陈玉刚.回到未来?—“9.11”后的国际秩序和新世纪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6):33.
    ① Robert Putnam.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 Level Games[J].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1988(3):433.
    ②在这里,“批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国内层次上,针对在国际层次上所达成协定的签署或实施而进行的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决策程序,帕特南教授对批准的唯一限定是同一个协定必须得到国际和国内两方而的批准。
    ③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安全—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309.
    ①英国法学家戴维·M·沃克(Pavid M.Walker)在其撰写的《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将法律渊源归纳为五种涵义:一是指法的历史渊源,即引起特定法律原则和规则产生的过去的行为和事件;二是指影响了法律、促进过立法和推动过法律改革的理论原则和哲学原则;三是指法律的形式渊源:四是指法律的文件渊源,即含有对法律规则权威性解释的文件,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对法律的权威性解释;五是指法律的文献渊源,即法律文献和内容为有关各种问题的法律资料的书籍,这里法律并没有被权威性地解释。现代法学比较致的定义是,法律渊源主要指法律的效力渊源,即由国家制定或社会自然形成的,在法官审判中能被法官适用,并具有拘束力或影响力的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
    ①何家弘.当代美国法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32.
    ① An Act to Amend the Foreign Assistance Act of 1961 and the Arms Export Control Act,etc.P.L.104-146,110 Stat.1421(July 21 1996).
    ① Scott Allan Jones. Explaining Ukrainian Export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State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D].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0:160.
    ② Scott Allan Jones. Explaining Ukrainian Export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State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D].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0:163.
    ③主要指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日本。
    ①如《德国对外贸易和支付条例》的§5c和§5d.
    ①Richard Scott. the Report of the Inquiry into the Export of Defence Equipment and Dual-Use Goods to Iraq and Related Prosecutions [EB/OL].1996.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ott_Report.2011-3-21.
    ①被2005年11月23日的No.2005-1463法令(OJ 278,30 Novermber 2005,p.18489)所修改。
    ②被1997年5月9号的命令(OJ 113,16 May 1997,p.7382)修改。
    ③2004年12月通过No.2004-1374命令采纳了国防法中法律规定部分的内容,但作为法律,直到2005年4月7日法国议会才批准。
    ④ Scott Allan Jones. Explaining Ukrainian Export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State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D].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0:131.
    ①1949年12月1日No.378命令。
    ②1980年10月11日No.260命令
    ③1949年12月29日No.414命令。
    ④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主要指禁止向共产主义国家出口武器,禁止向受联合国制裁的国家出口武器以及禁止向目前正处于国际冲突或将来有可能陷入国际冲突的地区或国家出口武器。
    ⑤侯文富.“东芝事件”及其影响刍议[J].日本学刊,2000(1):49.
    ①石其宝.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J].东北亚论坛,2010(2):112.
    ①绍津主编.国际法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0.
    ②日本国际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526.
    ①Jessica Mathews. The U.N.'s Next 50 Years[N].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17,1995.A19.
    ②联合国设六个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及秘书处。同时,联合国还可以依《联合国宪章》设立认为必需之辅助机构。
    ③许光建.联合国宪章诠释[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93.
    ④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制定和保护适当、有效的措施对生产、使用、储存或运输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材料和技术进行管理;(b)制定和保持适当、有效的实物保护措施(c)制定和保持适当、有效的边境管制和执法努力,以便按照本国法律授权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包括必要时通过国际合作,查明、阻止、防止和打击这种物项的非法贩运和中间商交易:(d)对这些物项的出口和转口建立、制定、审查和保持适当、有效的国家管制,包括适当的法律和条例,以管制其出口、过境、转口和再出口,管制为这种出口和转口提供资金和服务,例如有助于扩散的融资和运输,以及建立最终用户管制;并对违反这种出口管制法律和条例的行为制订和实施适当的刑事或民事惩罚。
    ①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4):84.
    ① Joseph Nye. Globalization's Democratic Deficit:How to Mak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More Accountable[J]. Foreign Affairs,July,2001,p.4.
    ②蔡从燕.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③市民社会的英文表述为"civil society",也有学者译为“公民市民”。俞可平教授认为,前者强调"civil 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于其社会学意义。参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27.
    ①蔡从燕.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
    ②Lester Salamon.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J]. Foreign Affairs,1994,July
    ③叶玉.石油投资与贸易措施的国际法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9.
    ④根据《关于承认国际非政府组织法律人格的欧洲公约》的规定,国际非政府组织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协会、基金会和其他私人机构:拥有一个非营利的国际公益目标:根据一个缔约国国内法设立:至少在两个以上国家从事有影响的活动;在一缔约国领土内设有法定办公机构并在该缔约国或另一缔约国设有管理或控制中心。
    ①周忠海.生物科技相关法律问题与《禁止物武器公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8.
    ②王君.《核不扩散条约》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亚太,2009(3):113.
    ③陈斯喜.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与制度[J].行政法学,1995(1):112.
    ①企业圆桌会议是由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的180家组成的,并已规定只能由这些巨型公司的最主要行政负责人参加。参加的企业大部分为传统制造企业,如可口可乐、美国铝业公司、波音和通用汽车公司等。
    ②所谓的不应该受到管制的技术和产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曾经是高端的技术已经是过时的了,进行管制的唯一结果是破坏对外贸易,对加强安全或外交政策没有任何的意义;另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国外可获性(Foreign Availability),指的是虽然一些产品和技术具有某种尖端性和军事价值,但美国是唯一的或者是有限几个对其实施管制的国家之一,结果是目标国仍然可以通过美国之外的渠道获得这些技术或产品。参见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6:130.
    ③ Richard Cuppitt.Reluctant Champions:U.S Presidential Policy and Strategic Export Controls [M].New York: Routledge,2000:229.
    ①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府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8.
    ②刘文锁.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方式及作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① E Lauterpacht.International Law:Being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Hersch Lauterpacht,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305.
    ② U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Resolution 1996/31 of the Consul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reamble.
    ③ Cryil Rithie.NGOs-Fools or Angels?[J].Transnational Associations,2000, No.3,p.132.
    ④ Clirlstoph Hoelscher and llans-Michael Wolffgang.The Wassenaar-Arrangement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Non-Proliferation,and Export Controls[J]. Journal of world Trade,Vol.32,1998(1):52.
    ①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3.
    ②田中英夫,竹内昭夫.私人在法实现中的作用[A].李薇译,梁彗星.民商法论从第10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401.
    ③徐昕.法律的私人执行[J].法学研究,2004(1):18.
    ④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关于防扩散和内部出口控制的原则[EB/OL].http://www.alitchina.com/bencandy.php?fid=77&id=627.2012-3-25.
    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关于遵从出口管制法规的声明[EB/OL].http://www.huawei.com/cn/about-huawei/corporate-citizenship/employees/cxport-control-regulations/index.htm. 2012-4-1.
    ①蔡从燕.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6.
    ② Chester Brown. The Evolu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ules Concerning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Judiciary" [J].The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urts and Tribunals,2003(2):63.
    ③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法庭之友是指对于一个诉讼标的具有强烈兴趣或见解的某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允许提交陈述书,表面上是为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但其实是阐述自己的独立见解。
    ④陈利强.试论GATT/WTO协定之私人执行—一个美国法的视角[J].现代法学,2008(4):158.
    ①[美]斯蒂夫·查诺维兹.WTO与个人权利[J].张若思译,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好.
    ②金晓晨.国家主权让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发展—兼评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忧易壁垒、反补贴、反倾销的三个规定[J].政治与法律,2003(2):45.
    ③主要是《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13条规定:1.每一专家组有权向认为适当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寻求信息和技术建议。但是,在专家组向一成员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寻求此类信息或建议之前,应通知该成员主管机关。成员应迅速和全面地答复专家组提出的关于提供其认为必要和适当信息的任何请求。未经提供信息的个人、机构或成员主管机关正式授权,所提供的机密信息不得披露。2.专家组可向任何有关来源寻求信息,并与专家进行磋商并获得他们对该事项某方面的意见。对于一争端方所提科学或其他技术事项的事实问题,专家组可请求专家审议小组提供书面咨询报告。
    ④如在美国—对原产于英国的热轧铅及铁碳钢产品征收饭补贴税案中,上诉机构据最终裁定只要不违反DSU和WTO协定,自己便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及考虑任何认为相关及有用的信息。澳大利亚—畦鱼案(WT/DS18)中,专家组直接接受法庭之友陈述,即使专家组没有主动征询此类信息,法庭之友陈述也没有附加于当事方的材料中。参见王琼.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私人参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0.
    ①李根信,孙晋忠.论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7(3):11.
    ②朱颖.论WTO法律体系中的“出口限制”规则[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4):12.
    ③马艾麒.论WTO法律体系中的出口限制规则[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7.
    ④王传丽.国际贸易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51.
    ⑤主动配额是指出口国政府根据国际市场容量或其他情况对出口商品设定的限额。被动配额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迫于压力下,在一定时期内自动限制本国或本地区的某些商品对该进口国的出口数额,达到限额则停止向该国或该地区的出口。由于被动配额是出口方自动实施的,因而也被称为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是二战后在关贸总协定制度下催生的。二战后美国在给本国商品开辟世界市场时面对来自战后复兴的工业国或新兴工业国的低成本商品竞争威胁,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使美国政府在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管制面前陷入尴尬境地:如果自己对进口设置壁垒,那么它也就没有理由要求别国对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不设置壁垒。如果能使贸易伙伴“自愿”限制其出口,此困境便可迎刃而解,于是自愿出口限制应运而生。
    ①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J].美国研究,2008(2):115.
    ②企业安全局的前身是出口管理局(Bureau of Export Administration,BEA),在2002年,出口管理局改名为企业安全局,强调为了有关公司、企业的安全服务。
    ③出口商服务科负责接收和签发两用品许可证。
    ④战略贸易和对外政策竹制科主要负责瓦森纳安排管制清单上物项的出口管制问题。
    ⑤不扩散管制和条约遵守科主要负责管制与核武器,生化武器和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技术的出口竹制。
    ①出口执行科总部在华盛顿,在8个地方(分别为洛杉矶、圣何塞、芝加哥、达拉斯、迈阿密、波士顿、纽约、弗吉尼亚的赫恩登)设有直属办公室,另外在全国还有100多个特别机构。
    ①周威.日本出口控制制度及法律框架[J].中国航天,2008(4):28.
    ①该工作组的任务有:就如何更好地加强对违反出口管制的惩罚向政府提供意见和建议;就日本如何更好地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540号决议拟定建议名单(要求所有国家严格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商品);就如何加强其出口管制体系以防止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向政府提供意见;对防止转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材料提出建议;制定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法规,特别旨在落实最近瓦森纳安排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扩大常规武器的范围。
    ② See Aubin & Idiart. Export Control Law and Regulations Handbook[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250.
    ①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150.
    ①雷衍华.论美国的出口管制改革[J].国际贸易,2010(5):36.
    ①在核领域,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在生化领域,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在导弹领域,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在军品出口领域,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
    ①从1941年以来,美国就基于其与加拿大的独特地理位置、在经济贸易上的密切联系以及他们在北美地区防务上的共同利益,豁免对加拿大出口的许可证要求。虽然在1999年,美国国防部虽然由于有些美国军品公司自爆其通过加拿大在未经美国许可情形下把美国产的军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而中止对加拿大的豁免。但当加拿大政府修改其相关立法后,加拿大豁免程序得到恢复,但被列入核技术控制机制的清单的物项不在豁免之列。
    ①主要类别如下:Z组,出于外交政策原因实行全而禁运的国家;S组,出于国家安全、反恐、不扩散和地区稳定需要,除药品、医疗用品、食品和农产品外全面管制的国家;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但出于国家安全需要,禁止任何涉及军事用途、有助于提高军事能力、有损于美国安全的商品和技术出口;w组,基本原则同上,但管制范围更宽松;Q组,基本规定同上,限制更少一些;T组,总原则和政策同下述的V组,但对刑侦、军用设备实施限制:V组,基本不存在管制的国家,但组内各国仍有待遇差别。参见余万里.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限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0(4):49.
    ②美国对朝鲜的禁运已超过半个世纪,在1994年10月朝—美框架协议签订后,美国对朝出口逐步增加,但在2001年前,除个别年份外,美国对朝出口均未超过400万美元,且大部分是食品U. 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Report on Foreign Policy-Based Export Controls [R].2006:35.
    ①美国的出口管制分类号码由5位编——1个英文字母代号和4位数字编号组成,用以说明该商品的类别、战略技术水平。清单首先将商品分为10大类:0——各种与核有关的物品(如核原料、设施、设备等);1—先进材料、化学制品、“微生物”及毒素;2——材料加工技术:3—电子器件:4—计算机;5——通讯和信息安全设备;6—激光器和感应器;7—-导航和航空电子设备:8——海洋技术、设备:9—推进系统、太空飞行器和相关设备。其次,每一类商品的管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A—设备、装备和配件;B—试验、检测和生产设备;C——材料;D——软件;E—技术。第三,控制类型分为:000-099——国家安全原因和属于核供应国集体(NSG)两用品附录的物品:100-199—导弹技术原因:200-299—核不扩散原因;300-399——化学和生物式器原因;900-999—反恐怖主义、犯罪控制、地区稳定、短缺供应、联合国制裁等原因。这三组数字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出口管制分类号码(ECCN)的数码,以便于确认物品的出口控制。
    ②这个清单把受管制的物品分成十类:0—各种核原料、设施、设备等;1—特殊原材料及其相关设备:2—材料加工技术:3—电子器件;4—计算机;5—通讯和信息安全设备;6激光器和感应器:7—导航和航空电子设备;8—海洋技术、设备:9—太空飞行器和推进系统。
    ① 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249.
    ①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158.
    ②如《德国对外贸易和支付条例》的§5c和§5d.
    ①K组国家有:伊朗、古巴、利比亚、朝鲜、叙利亚和莫桑比克。
    ②指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朗、以色列、约旦、利比亚、朝鲜、巴基斯坦和叙利亚这些国家。
    ③《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根据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出口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或者得到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通知,其拟出口的物项和技术存在被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风险的,无论该物项和技术是否列入《管理目录》,都应当申请出口许可,并按照本办法办理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许可证。出口经营者在出口过程中,如发现拟出口的物项和技术存在被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风险的,应及时向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采取措施中止合同的执行。”
    ④《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9条规定:“出口经营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或者得到商务部通知的情况下,其所出口的设备、材料、软件和相关技术如存在核扩散风险或者可能被用于核恐怖主义目的,即使拟出口设备、材料、软件和相关技术未列入《管制清单》,也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⑤《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6条规定:“出口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出口的导弹相关物项和技术将被接受方直接用于《管制清单》所列的可被用于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导弹及其他运载系统的发展计划的,即使该物项和技术未列入《管制清单》,也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⑥《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第16条:“出口经营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所出口的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将被接受方直接用于化学武器目的或化学武器前体化学品生产目的,无论该物项或技术是否列入《管制清单》,都不应当出口。”
    ①《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6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出口的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将被接受方直接用于生物武器目的的,无论该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是否列入《管制清单》,都不应当出口。”
    ②“629”表格主要规定,凡是申请购买美国政府管制的美制产品和技术的外国’商,必须保证:“在美国政府批准以前不将美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重新出口,也不将美国制造的产品零件和技术出口用于特定目的”。参见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66.
    ③徐本胜,于伟.美国军品出口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核查制度[J].环球,2008(1):68.
    ①石其宝.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J].东北亚论坛,2010(2):112.
    ①杨寅.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64.
    ① 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327.
    ② ITAR.§126.8(a).
    ③根据2006年《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敏感物项和技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和《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所附清单中的物项和技术。
    ①明确答复包括批准、拒绝、无行动退回和附加条件等四种情形。
    ① Aubin & Idiart. Export Control Law and Regulations Handbook[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329.
    ②这7个友好国家是指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挪威、美国和瑞士。
    ①欧盟理事会No.428/2009条例第9条第4款。
    ①在英国,在出口许可证申请上,经常被使用收货人和最终用户这两个词。但这两个词有时指的是同一个,但大多数时候,他们是不同的。收货人指接收出口商品的第一个领受者(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有可能是最终使用者或最终用户),如被授权的分销商或联合公司等。如果收货人要把商品交给其他人,那最后接收者就是最终用户。
    ②“一批一关”指出口许可证职能在一个海关报关。
    ③“一批一证”指出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一次报关使用。
    ①主要是已建立起两用物项和技术内部控制机制,且经确认能够保其有效执行的企业。
    ②通用许可是许可批复文件,是申领出口许可证的前置审批程序,与出口许可证的申领是两个不同的环节。获得通用许可的企业无需逐单申请出口许可,但需逐单申领出口许可证。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6条规定:“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口或者出口:(一)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二)为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三)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四)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五)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六)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需要限制出口的;(七)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八)对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九)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十一)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17条规定:“国家对与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在战时或者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家在货物、技术进出口方面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③2009年6月1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的通知”(税委会[2009]6号)。
    ①按照《WTO协定》第12条第1款规定:“任何国家或在处理其对外贸易关系及本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规定的其他事项方面拥有完全主权的单独关税区,可按它与WTO议定的条件加入本协定。”《入世议定书》是一个在WTO法律体制内独特的协议,把对行为规则的制定建立在针对特定成员方的基础上。
    ②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条第2款的规定,“本议定书,包括工作组报告第342段所指的承诺,应成为《WTO协定》的组成部分。”
    ③《工作组报告书》第162段规定:中国将遵守有关非自动出口许可程序和出口限制的WTO规则,也将使《对外贸易法》符合GATT的要求。此外,在加人之后,只有在被GATT规定证明为介理的情况,才实行出口限制和许可程序。
    ④《工作组报告书》第165段规定:自加入时起,将每年就现存对出口产品实行的非自动许可限制向WTO作出通知,并将予以取消,除非这些措施在((WTO协定》或《中国入世议定书》项下被证明为合理。
    ⑤《工作组报告书》第170段规定:中国代表确认,自加入起中国保证对与进出口产品征收的所有规费与税费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完全符合其WTO义务,包括GATT1994第1条、第3条第2款与第4款及第11条第1款,并以完全符合这些义务的方式执行该法律与法规。
    ⑥附件6《实行出口税的产品》中,对84种产品规定了征收出口税的税率,且规定这些产品的出口税率分别在20%-40%之间。并且在注释中还规定,,中国确认本附件所含关税水平为最高水平,不得超过。中国进一步确认将不提高现行实际税率,但例外情况除外。如出现此类情况,中国将在提高实际关税之前,与受影响的成员进行磋商,一起找到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⑦ Julia Ya Qin. "WTO-plus" Oblig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WTO legal system-An Appraisal of the China Accession Protocol[J].Journal of world trade,2003, p.487.
    ①对于一项措施是否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在实践中发展出三项标准:措施的公开性;有关措施的实施足否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有关措施的审查。具体参见黄志雄.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一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引发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0(3):41.
    ①贺小勇.论WTO体制下资源保障措施的法律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5).
    ②《对外贸易法》第16条第(4)项规定:“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③贺小勇.WTO框架下中美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的法律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10(3):5.
    ④赵海乐.自然资源出口限制的合法性分析[J].东方法学,2011(1):147.
    ①《军品出口管理清单》按照武器装备的常规分类方法,将需要取得出口许可证方能出口的军品分为轻武器,火炮及其他发射装置,弹药、地雷、水雷、炸弹、反坦克导弹及其他爆炸装置,坦克、装甲车辆及其他军用车辆,军事工程装备与设备,军用舰船及其专用装备与设备,军用航空飞行器及其专用装备与设备,火箭、导弹、军用卫星及其辅助设备,军用电子产品及火控、测距、光学、制导与控制装置,火炸药、推进剂、燃烧剂及相关化合物,军事训练设备,核、生、化武器防护装备与设备,后勤装备、物资及其他辅助军事装备以及其他产品共十四大类。
    ②《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清单》包括两部分管制物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能把500千克以上有效载荷投掷到300千米以上的完整弹道导弹、运载火箭、探空火箭、巡航导弹和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以及为其专门设计的生产设施;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再入飞行器组件、部件和相关技术:推进系统组件、部件及相关技术;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及其组分:制导、控制系统设备、部件及相关技术;目标探测装置及电子系统以及导弹、火箭相关设计和试验技术及设备等等。其中,出口《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清单》第一部分所列的物项和技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出口《管制清单》第二部分所列的物项和技术,由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履行审批手续。
    ③主要依据这些物项的生物双用途特性,尤其是非和平目的应用的风险程度确定需要取得许可证方能出口的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主要包括人及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植物病原体、遗传物质和基因修饰生物体、生物双用途设备及相关技术等。未列入本清单,属于我国境内新发现或生物学特征有明显改变,可对人、动植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病原体也在控制之列。
    ①张志勇.行政法律责任探析[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3.
    ①田思源.行政法律责任辨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31.
    ②杨解君.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3.
    ③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22.
    ④行政处分是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隶属关系对违法个人所给予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开除、留用察看等。
    ⑤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对违法的行政相对人(包括单位和个人)所给予的制裁。其种类有;罚款、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
    ⑥麻锐.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124.
    ⑦《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① BIS. Guidance on Charging and Penalty Determinations in Settlement of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Cases[EB/OL]. http://www.access.gpo.gov/bis/ear/pdf/766.pdf.2012-3-20.
    ② Export Enforcement BIS.Don't Let this happen to you![R].2010:3.
    ③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0.
    ④陈新.行政罚款制度之优化设计—以比较法为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15.
    ⑤麻锐.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152.
    ①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J].美国研究,2008(2):117.
    ①根据法国国防条例L.2332-1的规定,在法国领土上任何想从事军品的生产、贸易和交换的任何实体都必须取得国防部授予的特别授权。
    ②Export Enforcement BIS.Don't Let this happen to you![R].2010:44.
    ③联邦登记册是有关被取消出口权的出口商信息的官方来源。
    ④蒋红珍.论行政处罚的主从罚体系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
    ⑤违禁品主要指法律禁止生产、经营或使用的物品,如走私货物、有毒有害食品等。对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本质上是恢复和维持合法的秩序。参见蒋红珍.论行政处罚的主从罚体系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6.
    ⑥与违禁品不同,持有这类物品本身并非法律明文禁止。《德国违法秩序罚法》称之为“依标的物的性质或情形,该物将危害公共福祉或者有被利用为犯罪或违反秩序行为的危险”。
    ①姚利英.试析行政处罚种类的几个问题[J].法律科学,1998(2).
    ②回归性功能主要指的是对合法状态的直接回归,而预防性功能主要指的是对未来危险的现实预防。具体参见蒋红珍.论行政处罚的主从罚体系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7-78.
    ③李恒阳.美国不扩散出口管制政策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125.
    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的25条规定,罚款数额为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①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9条,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没收走私货物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万元以下罚款;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没收走私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应当提交许可证件而未提交但未偷逃税款,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物品等值以下罚款。专门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2年内3次以上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应当予以没收。
    ②《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20条。
    ③《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24条。
    ④根据《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两用物项和技术是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及《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管制的物项和技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第18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8条。
    ③《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8条。
    ④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两用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及《有关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和技术出口管制办法》。
    ①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418.
    ①日本《外汇和对外贸易法》第69条第6款。
    ②日本《外汇和对外贸易法》第72条。
    ③德国《国防法》L.2339-2.
    ④德国《国防法》L.2339-3.
    ⑤法国《刑法典》第411条第6款。
    ①赵秉志.海峡两岸刑法总论比较研究(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04.
    ②翁凯一.英国治安法院量刑指南中关于罚金、赔偿及其他费用的规定[A].量刑指南委员会.第三届刑事政策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8:355.
    ①德国《国防法》L.2339-2.
    ②德国《国防法》L.2339-3.
    ③法国《刑法典》第411条第6款。
    ④《国际紧急经济授权法》(IEEPA)则授予政府部门一系列经济权力去应对国际紧急情况。由于1979年美国《出口管理法》在1994年到期后,没有新的法案出台,因而从1994年起,美国总统都是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授权法》(IEEPA),通过“行政命令”对《出口管理法》进行延长,从而维护美国对两用品的管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制条例》第26条。
    ②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1.
    ①1979年刑法第116条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②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162.
    ③2002年《刑法修正案(四)》对刑法第152条、第155条做了修改,增加了走私废物罪。
    ④《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151条第3款进行了修改,将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规定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罪。
    ⑤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节设置了“走私罪”一节。参见秦智勇,赵永明.走私罪立法缺陷及修正[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4):102.
    ⑥这十二个罪名分别是:(1)走私武器、弹药罪;(2)走私核材料罪;(3)走私假币罪:(4)走私文物罪;(5)走私贵重金属罪;(6)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7)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8)走私淫秽物品罪:(9)走私废物罪:(10)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11)走私毒品罪;(12)走私制毒物品罪。
    ⑦赵玲.走私犯罪刑法修正评述[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2):21.
    ⑧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26条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修改为: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的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⑨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①取消了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以及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对部分走私罪的有期徒刑上限进行限制。就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而言,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规定了三个量刑档次:分别是基准量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量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刑法修正案(八)》将上述三个罪名的基准量刑修正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情节较轻的量刑保持不变,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刑修正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参见杜文俊,胡春健.论《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犯罪的刑罚修正[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33.
    ②杜文俊,胡春健.论《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犯罪的刑罚修正[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33.
    ③一般走私犯罪侵害的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④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的是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
    ⑤刑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的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物品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⑥具体内容请参见楼伯坤.刑法修正案(七)对走私罪修改引发的冲突及其解决[J].政治与法律,2009(11):42-43.
    ①楼们坤.刑法修正案(七)对走私罪修改引发的冲突及其解决[J].政治与法律,2009(11):44-47.
    ②吴红艳.我国走私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6):51.
    ③陈晖.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看走私罪的法律修正[J].政治与法律,2009(1):28.
    ④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164.
    ①《刑法》第398条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工作人员犯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按照上述法定刑酌情处罚。
    ②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第2条、第8条的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主要包括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的秘密事项等。国家秘密按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
    ③泄露国家秘密罪名存在“两罪名说”和“一罪名说”两种观点。泄露国家秘密犯罪主体则有一般主体和特定主体之争。参见李希慧,董文辉.论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立法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6):80-81.
    ① Ethan Barnaby Kapstei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Security:A Global Perspective[M].New York: McGraw-Hill,Inc.1992:91.
    1.[加]罗伯特·杰克逊,[丹]乔格·索伦森.吴勇,宋德星译.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法]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蒋琳琦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足掌舵[M].丁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
    6.[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7.[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德]武以刚著.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1.[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义化[M].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2.[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13.[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4.[奥]汉斯·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崇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5.[美]汉密尔顿,杰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6.[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1卷第1分册(中译本)[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17.[日]植草益.规制经济学朱[M].绍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18.[美]保罗·A·萨络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19.[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胡少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20.[美]李·弗里希勒,伯纳德·罗斯.华盛顿是如何工作的[M].张道一译.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
    21.[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2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4.
    23.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4.曹阳.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冲突、融合与反思[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5.叶玉.石油投资与贸易措施的国际法规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6.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均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7.郑安光.从国际政治到世界社会-全球治理理论与当代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控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8.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9.邵津主编.国际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0.曹峻,杨慧,杨丽娟.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1.马忠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2.蔡从燕.私人结构性参与多边贸易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3.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4.张志勇.行政法律责任探析[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7.
    35.宋国友.平衡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政府对外贸易战略选择[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38.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39.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0.杨解君.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1.王杰等.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2.徐泉.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4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编译.全球化:时代的标识-国外著名学者、政要论全球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44.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45.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6.陈卫东.WTO例外条款解读[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47.韩立余.GATT/WTO案例及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8.吴慧.国际海洋法法庭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49.李昌麟.经济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50.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1.王源扩等.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经济法学专题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52.倪世雄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53.何家弘.当代美国法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4.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总论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5.吕忠梅等著.规范政府之法—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56.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57.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8.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9.许光建.联合国宪章诠释[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60.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61.张文显.刑事责任要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2.冯军.刑事责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63.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4.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上)[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65.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6.李少卿.国际技术转让[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67.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68.姚贤镐、漆长华.国际贸易学说[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
    69.艾萨克.政治学的视野和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0.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
    71.日本国际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72.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
    73.Yann Aubin,Arnaud Idiart.A Practical Guide to Militaty and Dual-Use Goods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mpliance[M]. 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7.
    74. James N. Rosenau.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Theory[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9.
    75. Lars S. Skalnes.Politics, Markets and Grand Strategy: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as Strategic Instruments[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
    76. Kathleen Bailey, Robert Rudney. Proliferation and Export Controls[M].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3.
    77.Gary K.Bertsch, Stevrn Elliott-Gower. Eds. Export controls in transition: Perspectives, Problems. And Prospects[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
    78.John Heinz.U.S Strategic Trade:An Export Control System for the 1990s[M].Colorado:Westview Press,1991.
    79.David A.Lake.Power, Protection, and Free Trade:International Sources of U.S.Comercial Strategy (1887-1939) [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8.
    1.李希慧,董文辉.论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立法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6).
    2.赵玲.走私犯罪刑法修正评述[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2).
    3.杜文俊,胡春健.论《刑法修正案(八)》对走私犯罪的刑罚修正[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
    4.赵海乐.自然资源出口限制的合法性分析[J].东方法学,2011(1).
    5.李小霞.WTO根本安全例外条款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6.钟飞腾.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4).
    7.黄志雄.从“市场准入”到“资源获取”—由“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引发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0(3).
    8.晋继勇.《生物武器公约》的问题、困境与对策思考[J].国际论坛,2010(3).
    9.石其宝.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J].东北亚论坛,2010(2).
    10.李晓玲.WTO成员限制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权利—中国原材料出口措施案评述[J].国际商务究,2010(1).
    11.高波.我国限制某些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10).
    12.贺小勇.WTO框架下中美原材料出口限制争端的法律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10(3).
    13.王志华.我国自然资源出口管制措施法律协调问题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14.楼伯坤.刑法修正案(七)对走私罪修改引发的冲突及其解决[J].政治与法律,2009(11).
    15.罗朝阳.禁止生物武器—理想与现实的偏离[J].企业家天地,2009(8).
    16.黄德明,朱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核查制度介评[J].法学评论,2009(4).
    17.陈晖.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看走私罪的法律修正[J].政治与法律,2009(1).
    18.刘宏松.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J].欧洲研究,2009(3).
    19.刘华平.评欧盟军品出口新规则[J].现代国际关系,2009(3).
    20.秦智勇,赵永明.走私罪立法缺陷及修正[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4).
    21.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控制制度析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7).
    22.张丽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9(3).
    23.王君.《核不扩散条约》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亚太,2009(3).
    24.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J].美国研究,2008(2).
    25.陈利强.试论GATT/WTO协定之私人执行—一个美国法的视角[J].现代法学,2008(4).
    26.田野,于敦海.对外经济政策分析的国家主义视角:缘起与流变[J].外交评论,2008(10).
    27.蒋红珍.论行政处罚的主从罚体系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8.李根信,孙晋忠.论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7(3).
    29.邓念国.从放松管制到重新管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微观干预的嬗变[J].社会科学辑刊,2007(4).
    30.刘建飞.生物武器扩散威胁综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8).
    31.周威.欧洲航天产品的出口控制及法律框架[J].中国航天,2007(6).
    32.宋世方.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J].国际商务,2007(1).
    33.周忠海.生物科技相关法律问题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4.高伟凯,毕素华.冷战后的国家利益理论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6).
    35.吴庆荣.法律上国家安全概念探析[J].中国法学,2006(4).
    36.吴晓.论类型化方法对宪法学研究的意义[J].政法学刊,2006(1).
    37.吴红艳.我国走私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6).
    38.吴兴佐,徐飞彪.国际出口管制体系的实质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5(9).
    39.刘文锁.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的方式及作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0.朱颖.出口税的世贸组织规制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41.李小军.论美国和欧盟在防扩散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J].外交评论,2005(12).
    42.车丕照.“市场准入”、“市场准出”与贸易权利[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43.徐昕.法律的私人执行[J].法学研究,2004(1).
    44.古力,余军.行政法律责任的规范分析-简论行政法学研究方法[J].中国法学,2004(5).
    45.陈玉刚.回到未来?—“9.11”后的国际秩序和新世纪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6).
    46.金晓晨.国家主权让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发展—兼评外经贸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贸易壁垒、反补贴、反倾销的三个规定[J].政治与法律,2003(2).
    47.[美]斯蒂夫·查诺维兹.WTO与个人权利[J].张若思译,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48.王逸舟.国家利益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49.盛斌.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1(1).
    50.刘跃进.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2001(4).
    51.侯文富.“东芝事件”及其影响刍议[J].日本学刊,2000(1).
    52.金灿荣.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历史和现实的考察[J].美国研究,2000(2).
    53.戴超武.国家利益概念的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和外交决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2000(1).
    54.樊莹.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5).
    55.姚利英.试析行政处罚种类的几个问题[J].法律科学,1998(2).
    56.田中英夫,竹内昭夫.私人在法实现中的作用[A].李薇译,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0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7.郑曦林,桂宾.论条约法上的单方解约或退出权—兼评《核不扩散条约》的退出条款[J].法学评论,1995(1).
    58.陈斯喜.论我国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J].行政法学,1995(1).
    59.Zaborsky. China's Prospective MTCR Membership:Pros and Cons[N].Space News,June 4,2004.
    60. Daniel H.Joyner.Restructuring the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s System[J]. Journal of Conflict & Security Law, Vol.9,2004.
    61. Michael Beck, The Promise and Limits of the PSI[J].The Monitor, Vol.10, No.1, Spring 2004.
    62. M.Beck,S. Gahlaut.Creating a New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 Regime[J]. Arms Control Today (April) 2003.
    63.Julia Ya Qin.WTO-plus Oblig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WTO legal system-An Appraisal of the China Accession Protocol[J].Journal of world trade,2003.
    64. Scott A. Jones, Iraq:An Export Control Problem[J].Defense News, October 2002.
    65.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ecurity (CITS).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R].Sep.2002.
    66.Zaborsky,Evolving U.S. Satellite Export Policy:Implications for Missile Nonproliferation and U.S. National Interests[J].Comparative Strategy, January-March 2000.
    67.Hudson, D.Ethridge. Export Taxes and Sectoral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Cotton and Yarn Markets in Pakistan[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3).
    68. Cupitt. Nonproliferation Export Controls in East Asia[J].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Summer/Fall 1997.
    69.Kenneth A.Dursht.From Containment to Cooperation:Collective Action and the WassenaarArrangement[J].Cardozo Law Review, December 1997:1079-1123.
    70.Aaron Karp, Controlling Weapons Proliferation:The Role of Export Controls,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J].Vol.16.March 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