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工程代建制的行政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工程代建制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作为公私合作的一种新尝试,公共工程代建制改变了政府与市场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角色和作用,既给行政法学提出了新课题,更因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亟待行政法给予回应与支持。本文试图从行政法视角研究这类新的公私合作方式,梳理出公共工程代建制在实践中面临的行政法问题,通过构建理论分析的框架,考察实际运行的状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以及法治化方案,为改革实践提供公法上的指引。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导论,主要是介绍公共工程代建制的兴起和动因、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公共工程代建制的产生源自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超规模、超概算、超标准问题突出,为克服传统体制中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过多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实施的弊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在公共工程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私人机构的作用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工程代建制的兴起有现实需求,也得到了规范的认可。
     第一章,公共工程代建制与面临的行政法问题。公共工程代建制是在全球民营化大背景下,在中国体制转轨和公共工程供给市场化的变革中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私合作模式。在政府投资非经营性公共工程项目中,公共工程代建制主要有企业单位代建与事业单位代建两种模式,而企业单位代建模式是文章讨论的主要对象。公共工程代建制由试点到推行,遇到的行政法问题包括:法律规范缺失、代建权的权力来源不清、代建合同的法律性质模糊、代建主体间法律关系不明确、代建实施程序不规范、代建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代建的争议解决机制不畅通。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私合作行政行为所面临的典型性问题,以此为导向,为论文的展开提供清晰的研究脉络。
     第二章,公共工程代建制的理论基础。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看,公共工程代建制推动了行政任务完成方式的变迁和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对公共工程领域公私合作的路径选择、手段选择和救济机制选择造成了深刻影响。在公私合作的路径选择上,行政委托是私人参与程度最深、应用范围最广的类型。基于维护公共利益、降低行政权力行使成本的考虑,公共工程代建制选择行政委托的方式,无论在委托的法定依据、委托范围,还是委托主体与受托主体方面都具备合法性基础。在公私合作的手段选择上,公共工程代建制以非强制性行政行为作为国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首选工具。其中,代建合同将市场经济的契约理念融入公共行政,成为制度实施的核心手段,其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宗旨、兼顾实现私人利益,以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为基础,兼顾特权享有的特征,展现了行政契约的鲜明特性。代建奖励将国家的政策目标寓于积极的利益引导之中,使行政相对人实现权利、追求利益的过程与行政目标的实现相一致,达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在公私合作的救济机制选择上,公共工程代建合同争议主体的多元化和争议内容的多元化,使得任何单一的救济手段难以奏效,对救济方式的整合以及审查规则的整合是应对争议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公共工程代建制运行状况的实证研究。公共工程代建制创设了行政机关、代建单位、使用单位之间的多边行政法律关系,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表现形式和内部关系上显示出了鲜明的公私融合特征。代建制法律关系的平衡是通过代建合同来实现的。为了保证代建制所追求的行政目标的实现,应坚持行政机关在合同履行中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行政契约公益优先的要求,也是法律从实现公共管理目标角度施加给行政相对人的法定责任,但主导性权力的行使要符合比例原则和合理性原则的要求。代建合同的争议格局同样是一个多元化组合,与当下争议解决机制的不统一不协调,构成了救济途径的复杂与混乱的现状。考察公共工程代建制运行程序,对代建项目选择程序、代建人选择程序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公共工程代建制实施以来的绩效进行了评估和论证。
     第四章,规范公共工程代建制的路径分析。公共工程代建制的完善之道在于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路径,沿着立法规范、合同规范、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完善的具体方向明确改良的方案。论文提出了从国家层面制定公共工程代建制管理办法的总体设想、立法结构和内容,明确了法律保留原则与公共工程代建项目选择的关系,确立了公共工程代建合同的规制原则、合同规制框架、合同的程序规范与控制以及合同争议解决机制的构想,从比较法层面,分析了有关国家政府投资监管体制的总体构架和管理模式,在研究借鉴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公共工程代建制监管体制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强化投资责任约束机制等设想。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of Public Works(“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novation during the reform of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China. As a new attempt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changes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the supply of public products.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brings about a new issue to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onfronts confuses and challenges in practice which need to be responded and suppor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law.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on this new typ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rom the view of administrative law, lists the administrative issues confronted in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practice, and comes up with the solution way and legalization suggestion through structuring the framework fo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ng the status of practical experiment, so as to provide guidelines to reform practice from a public law view.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ma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merging and motive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status,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idea and methods.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emerges in the reason that non-business projects invested by the government are usually ultra-scale, over budget and over standard; therefore, private agenc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upply public product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arising from excessive direct participating by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nd government-sponsored institutions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and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 into public works. The emergence of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is to meet the current demand, and it has been authorized by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Chapter 1 focuses on the relevant concepts about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aw issues confronted by such System.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is a new typ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structural transi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works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rivatization in the whole world. For the public works projects invested by government, there are two modes, i.e. agent construction by enterprises and agent construction by government-sponsored institutions, among which, the agent construction by enterprises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The administrative issues confronted by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its experiments to implementation, include, absence of legal norms, unclearness of the source of power, ambiguity of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agent construction contracts, unclarify of the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relating to the agent construction,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of the agent construction, lack of government supervisory, and inefficiency of disputes settlement system of the agent construction. The above mentioned problems are typical issues confronted by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nd provide clear research scheme for this paper.
     Chapter 2 stat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the view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promotes the transition of the completion method of administrative task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public resources, which will exert significance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of path, method and relieve mechanism fo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the area of public works. For the path choic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e administrative entrustment is the a type involving the most participation of the private institu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is the widest.。Administrative entrustment has gained the legal basis on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entrustment, the scope of entrustment, the entrusting party and the entrusted party; therefore,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choosing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ve entrustment will be beneficial to safeguard public interest and reduce the costs for exercis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As for the method choic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chooses non-enforcing administrative acts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government to perform its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The agent construction contracts bring the contract idea of market economy into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urn into the key method of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integrates the state policy goal the positive guide, align the process of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s and pursuit of interest by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target, enhancing the state intrest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 In term of choosing the remedial regime fo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parties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dispute renders less effective any single remedy, ther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medial methods and that of the review rules are the inevitable choice in response to the dispute.
    
     Chapter 3, Evidential research of the operation circumstances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establishes the poly-lateral relations amongst administrative entities, construction unit, and use unit, and has manifested evidencing idiosyncrasy of merging public and private entities in terms of the external form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factors of the legal relations. The balance of legal rel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tract thereof. For the purposes of achiev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target pursued by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entity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shall be retained, which is no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iority of public interest in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but also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imposed on the administrative subject by the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iz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target. However, the exercise of the leading power shall conform with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nd reasonableness. The pattern of the dispute of agent-construction contract is also a diversified composition, and the deviance from the present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constitutes the complicated and chaotic situation of the remedial method.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three agent selection procedures, namely open bidding, limited comparison and direct eng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uch values as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Chapter 4, Analysis of the Roadmap for Regulating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The resolution for perfection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relies on the choice of a roadmap that suits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a specific, orientated, and clear plan perfecte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regulated legislation, acts, contracts, regulation entity and mechanism. This essay proposes the general concept, legislativ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formulating regulative methods of the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at the state level,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and choice of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establishes the principles of entering into the contracts thereof, mode of contract standardiz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and analyz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s, the general structure and administration model of the state and governmental invest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 discusses the issue of the design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nd reference, proposes the general ideal for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enhance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investment responsibility.
引文
①《公益性项目建设探究:“交钥匙”交出管理新模式》,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10月21日。
    ②《分权预防交通腐败-深圳政府投资项目首试代建制》,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3月21日。
    ①[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347页。
    ①肖泽晟:《中国公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于《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第512页。
    ②雷虹、张弘:《当代行政法与民法的冲突与和谐—渐趋私法的行政法比较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③袁曙宏等:《公法学的分散与统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64页。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12页。
    ①参见陈敏:《行政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第841页。
    ②课题研究组:《建立我国公共工程合同保证制度》,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③韩伟:《基于虚拟建设的公共工程代建制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④席小虹:《公共工程的投资控制与控制投资》,载于《上海建设科技》2009年第4期。
    
    ①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3页。
    ②曾国安:《试论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载于《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5页。
    ②参见伦敦国际金融服务机构(IFSL):PFI in the UK&PPP in Europe 2008.http://www.ifsl.org uk/uploads/PFI Update 2008.
    ③Colin Campbell, Does Reinvention Need Reinvention, Governance,4,1995,p479.
    ①[美]菲利克斯尼格罗:《公共行政学简明教程》,郭晓来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②[美]Alfred·C·Aman:《面向新世纪的行政法》,袁曙宏译,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③[美]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第15页。
    ④江必新、邵长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
    ①程明修:《从行政法之观点论行政之公共性》,载于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84页。
    ①程明修:《从行政法之观点论行政之公共性》,载于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81页。
    ②[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曾强等译,乌家培等校,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第189页。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版,第38页。
    ②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①梁慧星:《“双方合同”或者“三方合同”—代建制试点中的代建合同模式分析》,载于《中国招标》,2006年第2期。
    ②郭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法律问题探讨》,载于《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第6期。
    ①高秦伟:《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行政法分析》,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7期。
    ①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②周志忍主编:《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①[希腊]卡里奥珀·斯帕努:《希腊的行政现代化》,载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①[英]安东尼·奥格斯:《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4页。
    ②参见英国首相办公室首席政策顾问、政府战略部主任杰夫·摩根:《英国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思考》,载于《公共服务创新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文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③[美] E·S·萨瓦斯著、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①[美]Alfred C. Aman,Jr.:《面向新世纪的行政法》(1997),译文载《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第84-85页。
    ②[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③高家伟:《论中国大陆煤炭能源监管中的公私伙伴关系》,载《月旦法学》2009年第174期,第259页。
    ④余晖、秦虹主编:《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7页。
    ⑤杨欣:《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131~134页。
    ①[美]E·S·萨瓦斯著,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
    ②Jody Freeman, Extending Public Law Norms Through Privatization, 116 Harv. L. Rev.1289(2003),转引自[美]Alexander Boni-Saenz杨帆译《公私合作与保险业监管》,《东吴法学》2009年秋季版第210页。
    ③美国PPP国家委员会:Fundamental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http://www.ncppp.org,引于2011年1月5日。
    ④于安:《读<全球化时代的行政法>》,载于《降低政府规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⑤[日]米丸恒治:《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43 ~44页。
    ⑥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15~421页。
    ⑦[美]朱迪·弗里曼著,毕洪海、陈标冲译:《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9页。
    ⑧Mark Aronson,“A Public Lawyer’s Response to Privatization and Outsourcing”in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①United Kingdom: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 p 148 ~149.
    ②Ireland: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 Page 138 ~139.
    ③湛中乐等:《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载于《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④Poland: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 Page 141.
    ①蔡志方:《论公权力之授予、委托及其行政救济》(上),载于《植根杂志》(第九卷),1993年第2期,第68~69页。
    ②[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苏颖霞、陈少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页。
    ③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④陈金钊主编:《法理学-本体与方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99页。
    ①参见余凌云著:《行政契约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转引自[日]石井昇:《行政契约的理论和程序》,5页,东京,弘文堂,1988。
    ①[法]莱昂·狄骥著,郑戈、冷静译,《公法的变迁》,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138页。
    ②[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
    ③参见詹振荣:《国家任务》,载于《月旦法学教室》第3期,2003年1月,第34~36页。
    ④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续编(15)》,2002年12月版第170页。转引自杨植钧:《公私协力行政与契约的选择》,http://myweb.scu.tw/~muenster/95-2.pdf,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月14日。
    ①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订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
    ②[日]米丸恒治:《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9页。
    ①湛中乐、刘书燃:《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载于《法学》,2007年第3期。
    ②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载于《经济法学评论》(2001)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83页。
    ①[韩]崔松和:《韩国之民营化·规制缓和与行政法》,载于《东亚行政法学会第5届学术总会报告(6)》。
    ②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趋势》,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66页。
    ③韩春晖:《现代公法救济机制的整合-以统一公法学为研究进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④[美]Alfred C. Aman, Jr.:《面向新世纪的行政法》(1997),译文载《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第84~85页。
    ⑤杨海坤、章志远著:《中国行政法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法]莫里斯·奥里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上卷),辽宁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9页。
    ②转引自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①石佑启:《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载于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②莫于川:《行政职权的行政法解析与建构》,载于《重庆社会科学》创刊号,第76页。
    ③[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82~583页。
    ①莫于川:《行政职权的行政法解析与建构》,载于《重庆社会科学》创刊号,第78页。
    ①蔡茂寅:《行政委托相关问题研究》,载于《当代公法新论(中)》,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621页。
    ②黄锦堂:《行政契约法主要适用问题之研究》,载于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契约与新行政法》,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③李宗勋:《政府业务委外经营的定位与省思-入股台湾与伙伴政府的视野》,载于2002年博物馆公办民营政策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2002年版,第31页。注:我国台湾地区并不存在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划分,行政授权被作为行政委托的一部分,称为法律委托。
    ④[德]汉斯·J·活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一卷)高家伟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页。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页。
    ②应松年:《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③[日]地方自治法(昭和22年4月17日法律第67号;最终改正:平成18年12月22日法律第118号)。
    ④莫于川:《行政职权的行政法解析与建构》,载于《重庆社会科学》(创刊号)第74页。
    ①王天华:《行政委托与公权力行使-我国行政委托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①王天华:《行政委托与公权力行使-我国行政委托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
    ①关保英:《行政委托研究》,载《东吴法学2005年秋季卷(总第11卷)》,第216~219页。
    ②王连昌:《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③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④许宗力:“论法律保留原则”,转引自其所著《法与国家权力》,月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187页。
    ⑤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页。
    ⑥陈爱娥:《国家角色变迁下的行政任务》,载《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3期,第107页。
    
    ①[美]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②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①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页。
    ①参见史际春、邓峰主编:《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11~212页。
    ②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6页。
    ③转引自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④参见[日]石井昇:《行政契约的理论和秩序》,5页,东京,弘文堂,1988。
    ⑤Carol Harlow, Back to Basics :Reinventing Administrative Law , Public Law (1997), P249.
    ①Cf. David Foulkes , op.cit., p.339.
    ②[英]卡罗尔哈洛·和理查德·罗林斯著:《法与行政》(Carol Harlow & Richard Rawlings: Law and Administration),Butterworhs,1997,第214页。
    ③余凌云:《行政契约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①Bradley & Ewing ,p.769,转引自张越编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485页。
    ②参见林明锵:《行政契约法论》,载于台湾大学《法学论丛》,第24卷第1期。
    ③Cf.L. Neville Brown & John S. Bell, French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3, p.192.
    ④参见[日]和田英夫:《现代行政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页。
    ⑤余凌云:《对行政契约的三点感悟》,载于《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页。
    ①应松年:《行政合同不容忽视》,载于《法制日报》1997年6月9日第1版。
    ②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第二十一章“行政契约”邢鸿飞主写2005年版,第989页。
    ③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7页。
    ④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第二十一章“行政契约”邢鸿飞主写2005年版第991页。
    
    ①阎越:《论行政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其法律控制》,载于《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第11页。
    ②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闫尔宝:《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9页。
    ②陈富良:《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规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页。
    ③参见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①姜明安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②姬亚平:《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奖励中的运用》,载于《求索》2007年第3期,第70页。
    ①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1页。
    ②傅红伟:《行政奖励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③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67页。
    ①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载于《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②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64~665页。
    ③[法]菲利普·泰尔纳:《法国行政法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座。
    ④[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著:《行政法(第2卷)》,高家伟译,商务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162页。
    ①米丸恒治:《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
    ②Michael Allen & Brian Thompson ,Cases & Materials on Constitutional & Administrativee Law, Blackstone Press Limiter ,1990,p.619~750.
    ③David Mullan, Administrative Law at the Margins, in Michael Taggart,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Oxford: Hart Publishing,1997,p.134.
    ①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律修改问题事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0~71页。
    ②余凌云著:《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③于立深:《中国行政合同制度的实践与发展-透过行政合同判例和法律文书的观察》,载于《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余凌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9~43页。
    ①参见Sophie Boyron , The Rise of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Disputes: Experience from England , France and Germany, Public Law ,Summer,2006, Sweet & Maxwell and Contributors,p.329.
    ②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37、541~548页。
    ①参见[日]町田显:《关于行政案件诉讼在审理实务上的诸问题》,载《判例时代》第169号,第33页。
    ①参见余凌云著:《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5页。
    ②田文利:《非强制化行政行为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162页。
    ③余凌云:《论对行政契约的司法审查》,载于《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引自Ian Harden, The Contracting State,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pp.47-38.
    ①[法]让·里韦罗、让·瓦利纳:《法国行政法》,鲁仁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51页。
    ②Carol Harlow & Richard Rawlings , Law and Administration ,Buttrt worths, 1997,pp250~251.
    ①[美]霍菲尔德:《司法推理中适用的基本法律概念》,载《耶鲁大学法律评论》(1913/1917)23/26。
    ②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0页。
    ③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183页。
    ④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①[美]罗斯科·庞德著作,唐前宏等译:《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②杨解君:《行政法律关系》,载于《当代中国行政法(上卷)》,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①杨海坤、章志远:《行政法律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探》,载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参见[日]田中二郎:《公法契约论序说》,载田中二郎《行政行为论》,有斐阁1954年版,第284页。转引自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14页。
    ②沈岿:《试析现代行政法的精义—平衡》,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第12页。
    ①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①《世界银行PPIAF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私营部门参与的政策制度环境改善研究报告》,载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356页。
    ①参见朱新力:《行政合同的基本特性》,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②米丸恒治:《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5~- 46页。
    ③黎学基、谭嗣纵泽:《行政合同中行政优益权的规制及其法律救济-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载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①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①余凌云著:《行政契约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转引自Cf.C.M. Doogan ,Commonwealth Administrative Law,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Canberra,1984,pp.61-62.
    ①敖双红:《公共行政民营化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
    ①参见严玲:《公共项目治理理论与代建制度绩效改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②[法]古斯塔夫·佩泽尔:《法国行政法》,廖坤明等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199页。
    ①《公益性项目建设探究:“交钥匙”交出管理新模式》,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10月21日。
    ①[美]欧内斯特·盖尔霍恩等:《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概要》,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3页。
    
    ①朱林著:《澳门行政程序法典---释义、比较与分析》,澳门基金会,第15页。
    ②[法]勒·达维:《法国行政法和英国行政法》,载《法学译丛》1984年第4期,第34页。
    ①参见王秉乾、谭敬慧著:《英国建设工程法》,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6页。
    ①[美]Alfred C. Aman:“全球化下的民营化和民主问题--通过行政法让市场更负责任”,樊川译,载《公法研究》(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N Douglas Lewis, Law and Governance, the Old Meets the New, G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 2001,p113,转引自杨欣著《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③黄锦堂:《行政契约法主要适用问题之研究》,载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契约与新行政法》,元照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④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页。
    ①参见陶春生:《发达市场经济体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及借鉴》,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①参见李德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载于《建筑经济》2002年第6期。
    ①参见《世界PPIAF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私营部门参与的政策制度环境改善研究报告》,载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4月版。
    ①参见《世界PPIAF技术援助项目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私营部门参与的政策制度环境改善研究报告》,载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4月版。
    ①[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68页。
    1、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2、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杨海坤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应松年主编:《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订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8、袁曙宏著:《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法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刘莘著:《政府管制的行政法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胡建淼著:《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4、余凌云著:《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杨建顺主编:《比较行政法-给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实证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杨海坤、章志远著:《中国行政法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9、金自宁著:《公法/私法二元区分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邢鸿飞、徐金海著:《公用事业法原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版。
    21、敖双红著:《公共行政民营化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2、杨欣著:《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23、周林军著:《公用事业管制要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4、于安著:《外商特许权项目协议(BOT)与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5、周志忍著:《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6、莫于川著:《行政指导要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7、余凌云著:《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韩大元著:《公法的制度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周永坤著:《法理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
    30、周林军著:《经济规律与法律规则》,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1、李曙光著:《转型法律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陈新民著:《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句华著:《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董炯著:《国家、公民与行政法:一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5、肖竹著:《竞争政策与政府规制——关系、协调及竞争法的制度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36、宋功德著:《行政法的均衡之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8、李昕、蔡乐渭著:《公共行政法治化的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39、杨仕兵著:《公共物品供给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40、何兵主编:《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1、田文利著:《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及其法治化路径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42、关保英著:《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3、季卫东著:《法律程序的意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4、沈福俊著:《中国行政救济程序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5、姬亚平著:《行政奖励法制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6、施建辉、步兵著:《政府合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7、林晓言著:《基础设施的民营化》,方志出版社2005年版;
    48、杨建顺主编:《比较行政法-方法、规制与程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余凌云主编:《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0、林明锵、蔡茂寅主编:《行政法事务与理论(二)》,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
    51、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台湾三民书局1994版。
    52、余晖、秦虹著:《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3、蔺耀昌著:《行政契约效力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4、周永坤著:《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5、闫尔宝著:《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6、詹中原著:《民营化政策: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务》,台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版。
    57、詹中原著:《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台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58、孙选中著:《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9、张弘著:《公共行政与服务行政下中国行政法的结构性变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0、仇保兴、王俊豪著:《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钱维、尤伯军著:《政府投资体制的制度创新》,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版;
    62、曹富国主编:《公共采购法评论(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63、张晋芬著:《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2001年版。
    64、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主编:《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5、张越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罗传贤著:《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台湾五南出版社1993年版。
    67、社团法人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契约与新行政法》,台湾行政法学会出版2002年初版。
    68、翁岳生著:《法治国家之行政法与司法》,台湾月旦出版社1995年版。
    69、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0、周佑勇著:《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71、张昕竹主编:《城市化背景下公用事业改革的中国试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72、闫尔宝著:《行政行为的性质界定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3、赖恒盈:《行政法律关系论之研究:行政法学方法论评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
    74、廖义男著:《公共建设与行政法理》,台湾三民书局1994版。
    75、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交流合作部编译:《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76、郭志斌著:《论政府激励性管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著:《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与产业化运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77、宋世明著:《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78、陈建安主编:《日本公有企业的民营化及其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9、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0、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1、张长春主编:《政府投资的管理体制-总体框架、近期改革重点与促进措施》,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
    82、王俊豪著:《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83、黎军著:《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4、孙同鹏著:《经济立法问题研究——制度变迁与公共选择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5、黄继忠主编:《自然垄断与规制:理论和经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86、邓正来、[英]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1版。
    87、邱本著:《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第二、三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3、[日]美浓部达吉著,黄冯明译:《公法与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5、[法]莱昂?狄骥著:《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郑戈、冷静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法]莫里斯·奥里乌著:《行政法与公法精要》,龚觅等译,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7、[日]大桥洋一著:《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吕艳滨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英]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著:《法律与行政》(上、下卷),杨伟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9、[美]朱迪??弗里曼著:《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毕洪海、陈标冲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10、[日]室井力著:《日本现代行政法》,吴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美]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英]安东尼·奥格斯(Anthony I.Ogus)著,骆梅英译:《规制:法律形式与经济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英]达霖·格里姆赛(Darrin Grimsey)等著,济邦咨询公司译:《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融资的全球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德]卡尔·恩吉斯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著:《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美]布赖恩·比克斯著,邱昭继译:《法理学:理论与语境(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9、[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美]丹尼斯·罗伊德著,张茂伯译:《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21、[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林毅夫校:《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2、[美]丹尼斯·缪勒著:《公共选择》,王诚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3、[美] R??M?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等译:《自由秩序原理》(上、下册)》,三联书店1997年版。
    25、[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郭庆旺等译:《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珍妮特·V·登哈特、B·罗伯特·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8、[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转变中社会的政治秩序》,江炳伦等译,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版。
    2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30、[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版。
    3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市政协编译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6月版。
    32、[美]詹姆斯·Q·威尔逊著:《美国官僚政治》,张海涛、魏红伟、陈家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2月版。
    33、[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著:《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美]丹尼斯·繆勒著,王诚译:《公共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5、[美]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谢旭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36、[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7、[德]卡尔·恩吉施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当代德国法学名著总序》,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8、[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9、[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原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0、[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1、[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版;
    42、[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43、[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4、[美]玛丽·A·格林顿、迈克·W·戈登、奥萨魁著,米健等译:《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5、[美]乔治·弗里德里克森著,张成福等译:《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美]斯蒂文·萨维尔著,柯庆华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美]唐纳德J·布莱克著,唐越、苏力译:《法律的运作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8、[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古罗马]优士丁尼著,徐国栋译:《法学阶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9、[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公共行政的精神》,张庆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比]保罗·纽尔著:《竞争与法律:权力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所处的地位》,刘利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1、[德]罗尔夫?斯特博著:《德国经济行政法》,苏颖霞、陈少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著:《司法能动主义—自由的保障还是安全的威胁?》,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53、[美]保罗·布莱斯特、桑福·列文森等编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第四版·下册)陆符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美]莫顿·J·霍维茨著:《美国法的变迁》,谢鸿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法]莫里斯·奥里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上卷),辽宁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6、[日]米丸恒治:《私人行政——法的统制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7、[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曾国安:《试论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载《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江必新、邵长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6期。
    3、梁慧星:《“双方合同”或者“三方合同”—代建制试点中的代建合同模式分析》,载《中国招标》2006年第2期。
    4、郭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法律问题探讨》,载《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5、周国栋、严玲:《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载《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第6期。
    6、高秦伟:《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行政法分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7期。
    7、高家伟:《论中国大陆煤炭能源监管中的公私伙伴关系》,载《月旦法学》2009年第174期。
    8、蔡志方:《论公权力之授予、委托及其行政救济》(上),载《植根杂志》(第九卷)1993年第2期。
    9、詹振荣:《国家任务》,载《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3期。
    10、湛中乐、刘书燃:《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载《法学》2007年第3期。
    11、王天华:《行政委托与公权力行使-我国行政委托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12、陈爱娥:《国家角色变迁下的行政任务》,载《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3期。
    13、阎越:《论行政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其法律控制》,载《当代法学》1999年第6期。
    14、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15、余凌云:《论对行政契约的司法审查》,载《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
    16、杨海坤、章志远:《行政法律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探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7、沈岿:《试析现代行政法的精义—平衡》,载《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8、朱新力:《行政合同的基本特性》,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19、章志远:《公共行政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20、罗豪才、宋功德:《公域之治的转型》,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21、尹贻林、郝建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与实践》,载《工程造价管理》2002年第4期。
    22、章志远:《行政法学视野中的民营化》,《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3、章志远、杨阳:《行政法视阈中的民营化:现状评述与研究展望》,《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4、莫于川:《行政职权的行政法解析与建构》,《重庆社会科学》创刊号;
    25、陈爱娥:《国家角色变迁下的行政任务》,《月旦法学》2003年第3期;
    26、胡敏洁:《以私法形式完成公法任务——以福利民营化为考察对象》,《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
    27、王英津:《论现代西方政府权力的结构变化与平衡模式完善》,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8、杨海坤、郭朋:《公用事业民营化管制与公共利益保护》,《当代法学》2006年第9期;
    29、程明修:《从行政法之观点论行政之公共性》,载于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81页;
    30、应松年、朱维究、方彦:《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31、关保英《行政委托研究》,载《东吴法学2005年秋季卷(总第11卷)》。
    32、刘飞:《试论民营化对中国行政法制之挑战——民营化浪潮下的行政法思考》,《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33、石油启:《论公共行政之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法学评论》2003年第4期;
    34、杨寅:《公私法的汇合与行政法的演进》,《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35、湛中乐等:《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探析》,载《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杨海坤:《现代行政公共性理论初探》,载于《法学论坛》2001年第2期;
    37、孙晓莉:《美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启示》,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8、许宗力:《从政府再造看民营化的法律问题》,《云梦学刊》2005年第6期;
    39、黄洁、王福友:《论行政权力的有限性》,载于《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第10期;
    40、[美]Alfred·C·Aman:《面向新世纪的行政法》,袁曙宏译,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41、刘莘、邓毅:《行政法上之诚信原则刍议》,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第4期;
    42、杨海坤:《中国行政指导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下),载于《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3、4期;
    43、李昕:《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之比较研究》,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44、余凌云:《行政契约论》,载于《行政法论从》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5、庞明川:《政府投资、经济转轨与体制性约束》,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2期;
    46、沈岿:《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载于《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47、孟庆瑞:《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探析》,载于《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4期。
    1、Christopher Bovis: The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PFI) as the Prelude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Law Review 2006, Page 24
    2、Mark Aronson,“A Public Lawyer’s Response to Privatization and Outsourcing”in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Michael Taggart ed., Oxford, UK: Hart Publishing,1997)
    3、United Kingdom: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p148-149.
    4、Ireland: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Page138-139
    5、Poland: Member State’s Comments to the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PPPs and Community Law on Public Contracts and Concessions, Europea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Law Review 2008,Page141
    6、Carol Harlow, Back to Basics :Reinventing Administrative Law , Public Law (1997), P249
    7、Cf.L. Neville Brown & John S. Bell, French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3, p.192.
    8、Michael Allen & Brian Thompson ,Cases & Materials on Constitutional & Administrativee Law, Blackstone Press Limiter ,1990,p619-750.
    9、David Mullan, Administrative Law at the Margins, in Michael Taggart,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Oxford: Hart Publishing,1997,p134。
    10、Sophie Boyron , The Rise of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Disputes: Experience from England , France and Germany, Public Law ,Summer,2006, Sweet & Maxwell and Contributors,p329。
    11、Carol Harlow & Richard Rawlings , Law and Administration ,Buttrt worths, 1997,p250-251.
    12、Abdel-Aziz,A,M,and A.D.Russell(2001),“A Structure for GovernmentRequirements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28,891-909.
    13、Daphne Barak-Erez.“A State Action Doctine For An Age Of Privatizaion”. 45 Syracuse L. Rev. 1169.
    14、Grimsey,D,and M.K.Lewis(eds)(2004b),The Economic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Journalof Corporate Citizenship,Issue 15,Autumn,91-109.
    15、Shelia sues Kennedy,When Is Private Public State Action in the Era of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George mason civil rights review,march 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