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却也触目惊心。虽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不仅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极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有损地方政府形象及公信力,甚至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对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执行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论文研究的方案是围绕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这一主题,通过追述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基本理论,系统梳理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问题,辩证分析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环境生态,批评又建设性地提出当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评估体系。
     区域治理中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基于一定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而联系在一起的地域。“区域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公共事务中的大部分均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因而区域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区域公共物品。区域公共物品是根据公共物品的外溢性范围不同而划分出来的一种公共物品类型。大体包括协调区域内各方利益、规范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中的市场秩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市场主体在追求利益的冲动中往往会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地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影响到周边地区。因此,保护并合理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也是区域公共事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型区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是致力服务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其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作为其基本职能,并积极履行。地方政府能否实现其治理目标,履行其法定职能,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执行力。地方政府执行力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能力,它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政府执行活动前期主要表现为理解、领悟、决断、规划等能力;在执行活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应变、协调、监控、调配等能力;在执行活动后期表现为满意、绩效等。简要地说,地方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关于“执行”的“能力”。首先,执行力是地方政府为执行上级(中央)政府的政策、决策所产生的“力”。如果不涉及到地方政府执行行为,则不能被称作是地方政府执行力。如地方政府决定策略或办法的能力,只能称为是决策力。其次,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即“能胜任某项任务所需的主观条件”。能力在这里是指地方政府机构及行政人员,运用各种方法、策略、技术去执行并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它包含着多重能力,如理解、决断、协调、监控等能力。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行政执行力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依托国家的权力资源,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的决定、命令等工作部署,进而实现公共管理中有关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与任务的能力和品质。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与行政执行力两者的含义大体相同,只是在主体方面有所区别,行政执行力的主体范围包括政府在内而又不限于政府,除了政府之外,它还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的公共组织,如各种公益性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
     影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的主要有四大因素,即主体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与效率因素。一是主体因素。利益驱动、素质、理念是对主体产生影响的三大因素。当前,影响导致我国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不力主体因素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官员生态价值观的缺失,执行主体能力不足造成生态治理执行力薄弱,区域发展、府际合作、多元治理等理念尚未深入贯彻。二是资源因素,包括物质资源、制度资源、权威资源。错误的政绩考核体制、科学规范的执行制度以及问责制度的缺失导致当前我国区域治理中的政府执行不力。三是环境因素。府际关系、经济社会关系、官民关系、党政关系、发达国家政策经验分别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环境因素的首要变量、现实变量、历史变量、特殊变量以及外生变量。四是效率因素。对政府执行力的测评是政府执行反馈的关键,是有效提升政府执行效率的基础。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可以被测量的标准来衡量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或决策时的执行力的强弱,比如执行时的力度、效度两个方面来测量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强弱。
     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在GDP政绩观为核心导向的经济发展指引下,地方政府存在区域内过度竞争;区域发展、府际合作与多元治理的理念尚未建立;地方保护主义等惯性做法依然普遍存在;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对于地方政府的问责制度缺失,无法保证地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未来生态型区域治理中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应该更多地把地方政府执行力跟生态行政文化的转变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与创新政府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最终实现提升生态区域治理下政府执行力的目的。具体来说,即通过提高行政主体的综合素质,加强生态治理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大生态治理的资源补偿,完善生态问责的制度体系;通过构建和谐的生态治理环境,完善府际治理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效率保障制度,完善政府执行的评估体系。
Since the Reform&Opening up policy,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aspects. Meanwhi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mong the reasons for this ecological problem, the poor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stands out day by day. It not only affects local government'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but also undermines the local government's image and credibility. It not only causes enormous economic losses to China, harms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but also creats unstable factors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n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s greatly need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re issues about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Using the literature search methods, system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relevant research books, academic journals, government reports, legal texts, environmental bulletins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s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tegrated by the particular cases of the inefficiency in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conducting a preliminary theory on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t also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the structure and elements,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other aspects about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upon which the research abou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executive ability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s conducted. Meanwhile it giv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major reason resulting to the poor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cooperation mechanism, cultural, 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First of all, the concept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has been defined and traced back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executive ability in Business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ublic Management, it determines the study paradigm and the theoretical tool to analys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To examin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the governance theory, the new system of economic theory,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theory are used. This paper sums up the grim situation confronted by China's eco-regional governance, combined with the role which government plays in the eco-regional governance,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th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poor implementation by executive officers; absence of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dur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 lack of execute resource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ecutive ability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An overview of the analysis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executive ability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academic field is given firstly. And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four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ecutive ability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namely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Then it summarizes the impact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executive ability factors, the main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and other aspect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ecutive ability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manifest itself in the interest of the implementation body, the quality factors, and the concept factors.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s a system of various levels:it contain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values, the installation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and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have a wide range of administrative and implementation capa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factors,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wrong achievement perspective are also detrimental to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Thirdly, in the course of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xter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 is the analysis of the great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of the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 this paper elaborates from five point of views, including the primary variabl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the reality variabl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social, the history variable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officials and public, the special variabl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xogenous variable of the experienc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assessment for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problems in evaluation system, it requires a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ecutive force in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Only on this basis can we progressively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poor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s giving rise to the poor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li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xcessive competition amo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under the misleading of GDP performance-oriented concep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lack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ter-government cooper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diversified management; prevailing local protectionism ; lack of accountability in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can not guarantee the upgrade of the executive ability. These four factors hav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executive ability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Therefore,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improving the current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under eco-regional governanc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the system aspect,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ne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djust the levels of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ecology to establish an coordinated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o the mechanism side, it discusses the nee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ter-government cooperation, diversify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stall regional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to optimize executive ability flow, build up inter-govern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official assist mechanism during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law, and establish a joint inter-administrativ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enforc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the subject factor, it studies the need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staff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cultivat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ability of the executives, develop the creativity of the personnel,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the executive management.
     In terms of culture, it talks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eco-reg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We need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in eco-ethics and shape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culture among other social groups.
     As to the accountability, it highlights the need to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ecological governance. A regular supervision on the current behaviors neglecting or even damaging eco-regional governance is in urgent need, and the same applies to an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logic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to judge the government’s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 can be guaranteed institutionally.
引文
①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①转引自黄爱宝:《生态型政府理念与政治文明发展》,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②《Environmentai Performance Reviews:China(2007)》,ISBN 9264031154,Released: July 2007,pages:336.
    ③转引自王福生:《政策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7页。
    ①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①王文莉:《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国家职能观的时代解读》,载《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①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8页。
    ②程利向:《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载《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第1期。
    ③《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④闫杰:《环境污染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8届博士论文,第3页。
    ①莫亚平:《武钢公司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武钢三烧发展研究与分析》,武汉科技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②叶文虎:《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①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②李锐锋、罗天强:《论和谐社会的生态支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3期。
    ①温家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24日第2版。
    ①张诚:《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政府研究》,湖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①易正春:《浅论政府执行力研究的意义》,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4期。
    ①郭炳龙:《制度视角下政策执行力变异的原因探析》,南昌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
    ②F.W.Riggs.The ecolog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London:Asia Pub.House,1961,57.
    ③A.G.Tansey.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terms and concep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7.77-78.
    ④Meadows:Beyond the limits:confronting global collapse,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future,1992.
    ⑤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⑥R.T.Lackey,The savvy salmon technocrat:lifes little rules.Environmental practice,1995.156-161.
    ①Irwin C.Roberstson,Terminology of fortest science,technology,practice,and products.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1983,370.
    ②Usdoibm.SoeialIndieator.Cambridge,MA:MIT Press,1966,3.
    ③SAF.Task Foree. Green politics: A Norwegian Experience.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1992.13.
    ①高小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行政管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②高小平:《政府生态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③黄爱宝:《“生态型政府”初探》,载《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④黄爱宝:《生态善治目标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载《理论探讨》2006年第4期。
    ⑤于凤荣、王殿春:《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研究》,载《行政论坛》1995年第3期。
    ⑥史耀疆:《科层组织中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对策》,载《人文杂志》2000年第5期。
    ①李校利:《创建生态文明重要课题举要》,载《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①闫鹏:《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一个被忽视但却极端重要的行政研究视角》,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②闫鹏:《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一个被忽视但却极端重要的行政研究视角》,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③罗国辉:《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重庆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①张一鸣:《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研究》,2007年,上海市委党校学位论文,第10页。
    ①钟小容:《重庆市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2006年,重庆大学学位论文,第12页。
    ②刘亚娟:《我国政府执行力研究提升》,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第26-27页。
    ③万秋月:《贵阳市花溪区生态型区域治理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3期,第156页。
    ①姜宁燕:《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湘潭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陈瑞莲:《区域公共管理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张健伟:《长三角都市圈区域治理研究》,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③马海龙:《区域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载《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
    ①李礼:《区域治理国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7期。
    ②马海龙:《区域治理:内涵及理论基础探析》,载《经济论坛》2007年第19期。
    ③[美]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王翼龙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72页。
    ①马海龙:《区域治理:内涵及理论基础探析》,载《经济论坛》2007年第19期。
    ②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①张健伟:《长三角都市圈区域治理研究》,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②参见黄爱宝:《“生态型政府”初探》,载《行政学研究》2006年第1期。
    ③参见黄爱宝:《“生态型政府”初探》,载《行政学研究》2006年第1期。
    ①参见李惠斌主编:《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②黄建洪:《生态型区域治理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张力——兼论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①[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白山译,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韦星宇:《论地方治理中行政执行力的提升》,广西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③钟小容:《重庆市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重庆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④刘洋:《我国县级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以湖南省汩罗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
    ①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页。
    ②徐臻:《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实现机制研究》,湘潭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
    ①莫勇波:《论政府执行力及其组织构建》,载《理论导刊》2005年第6期。
    ②蔺全录:《关于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些思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
    ③姚克利:《试论政府执行力的生成与提升》,载《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8期。
    ④刘仕博:《行政问责制与政府执行力研究》,厦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①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②丁煌:《政策执行》,载《中国行政管理》1991年第11期。
    ④[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①[美]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64-165页。
    ②陈振明:《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①吴开明:《基于控制视角的政策执行偏差探析》,湖南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4页。
    ②[美]斯图亚特·S·内格尔:《政策研究:整合与评估》,刘守恒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①乔成邦:《论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的构建》,河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②[美]查尔斯·E·林布隆著,朱国斌译:《政策制定过程》,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③丘晓、钱振明:《国家控制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8页。
    ④[美]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出版社1990年版。
    ①[美]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页。
    ②李慧卿:《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执行力刍议》,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③张一鸣:《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研究》,上海市委党校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
    ①张建伟:《长三角都市圈区域治理研究》,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①李醒民:《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4期。
    ②崔伟奇、史阿娜:《论库恩范式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运用的张力》,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
    ①杨团:《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②[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③李衍柱:《范式革命与文艺学转型》,载《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
    ④轩玉荣:《库恩范式理论与生态文明》,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①[美]赫尔曼·林、李世雁:《论文明的发展趋势——生态文明》,载《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②[澳]阿伦·尔:《走向生态文明:生态形成的科学、伦理和政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
    ③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①王永明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社会政策能力》,载《行政与法》2007年第8期。
    ②申剑、白庆华:《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载《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9期。
    ③黄爱宝:《生态善治目标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载《理论探讨》2006年第4期。
    ①孟燕华:《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理念、制度与政策——以生态NGO为重点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
    ①孟燕华:《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理念、制度与政策——以生态NGO为重点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5页。
    ①[美]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②[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刘祥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①王明辉:《执行力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启示》,载《商业研究》2005年第11期。
    ②李军鹏:《学习型组织理论在HACCP小组中的应用研究》,江南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①刘祖云:《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载《学海》2007年第1期。
    ②周文:《区域竞争与资源配置》,载《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6期。
    ①杨龙等:《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②李波:《区域竞争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0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孙海燕:《区域合作国内研究综述》,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②袁莉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竞争优势》,载《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①宋琴琼:《西部贫困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研究——以云南省镇雄县母享镇为例》,云南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徐珂:《政府执行力》,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③黄卉、苏立宁:《公共政策执行力初探》,载《科技与管理》2006年第4期。
    ①陈康团:《政府行政能力与政府财力资源问题研究》,载《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8期。
    ②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载《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③王庆丰:《提高地方政府执行力——以房地产新政的考验为例》,载《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①闫鹏:《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一个被忽视但却极端重要的行政研究视角》,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②刘洋:《我国县级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以湖南省汩罗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①荣卫林:《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魏红英:《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②[英]米切尔·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赵成根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①张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载《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第18期。
    ①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0页。
    ②唐海波:《转型期我国政府执行力探析》,吉林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①黄爱宝:《政府与自然的和谐:节约型政府理念中的和谐社会》,载《学海》2007年第2期。
    ①吴海金:《从〈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看科尔曼的生态政治观》,载《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田伯平:《私营个体经济与江苏发展新阶段》,载《江苏商论》2003年第8期。
    ①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页。
    ②杨海华:《广佛同城化的生成机制和合作模式研究》,载《广东经济》2010第8期。
    ①刘洋:《我国县级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以湖南省汩罗市为例》,湖南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②张一鸣:《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建设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①[美]D.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②[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5页。
    ③刘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创新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第28页。
    ④荣卫林:《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李叶欣:《试论我国环保执法的不足及对策》,载《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①何志慧:《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及其治理——以煤矿安全生产政策为例》,海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
    ②苑军:《水保执法难题须从多方面破解》,载《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年第6期。
    ①王寿春:《从GDP政治到生态政治》,载《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②方小愈:《政府执行力研究——理论、问题与对策》,厦门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①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①丁煌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案例分析与博弈启示》,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②鲁新建:《乡镇政府执行力研究》,郑州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刘武俊:《执行力:由企业到政府的执行文化嬗变》,载《中国改革》2006年第4期。
    ②方小愈:《政府执行力研究——理论、问题与对策》,厦门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7页。
    ①朱旭峰:《市场转型对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影响——国家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分配机制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6期。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①Jay.M.Shafritz.The Facts on File Dictiona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s,1985.79.
    ②王莉花、张善喜:《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载《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③高小平:《深入研究行政问责制,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8期。
    ①吴星:《生态补偿政策与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载《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②张海燕:《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郑州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③孙芳:《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若干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4页。
    ①魏红英、李慧卿:《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②魏红英、李慧卿:《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③邓彩霞:《无隶属关系的地方府际关系浅析》,载《攀登》2009年第2期。
    ①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社1998年版,第14页。
    ②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③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④刘方涛:《略论中国治理转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①刘方涛:《略论中国治理转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①周振超:《政府管理中的双重领导研究—兼论当代中国的“条块关系”》,载《东岳论丛》2009年第3期。
    ②孙芳:《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若干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第32页。
    ③潘岳:《告别风暴建设制度》,载《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第21期。
    ④武从斌:《减少部门条块分割,形成协助制度——试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改善》,载《行政与法》2003年第4期。
    ①郭少珍:《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西南交通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35页。
    ②[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7页。
    ②洪远朋:《地方利益与中国经济发展》,载《财经论丛》2001年第4期,第3页。
    ①[美]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诸大建、胡圣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②钱海刚:《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载《财政研究》2009年第3期。
    ③李妮:《浅论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政策执行问题》,载《桂海论丛》2008年第5期。
    ①黄爱宝:《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内涵比较分析》,载《学海》2005年第3期。
    ①傅剑清:《环境保护呼唤"法治"——对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型法制”的定位思考》,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
    ②丁亚洲:《长江三角洲区域环境治理的实践探析》,载《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年第11期。
    ①朱谦:《环境民主权利构造的价值分析及其路径选择》,载《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第171页。
    ①桑玉成:《官民协同治理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李礼:《区域治理国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7期。
    ①[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②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③刘玉文:《生态政治视角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载《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①孟燕华:《中国生态公共治理的理念、制度与政策——以生态NGO为重点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
    ②罗国辉:《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重庆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③董必武:《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9页。
    ④刘仕博:《行政问责制与政府执行力研究》,厦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8页。
    ①孙芳:《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若干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
    ②高小平:《我国政府生态行政职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5届学位论文。
    ④施国庆:《中美环境意识变化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950-2008)》,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①宋琴琼:《西部贫困地区基层政府执行力研究——以云南省镇雄县母享镇为例》,云南大学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罗国辉:《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重庆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韩薇:《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价体系探析》,电子科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3页。
    ①张钢:《地方政府能力的评价与规划——以浙江省11个城市为例》,载《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①汪永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能力——国内学术界关于政府能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载《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4期。
    ①张芳山:《论全面小康语境下我国的政府发展》,南昌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第6-7页。
    ②张钢:《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政府能力的比较研究》,载《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①刘仕博:《行政问责制与政府执行力研究》,厦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①刘湘溶:《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①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②冯栋:《公共政策执行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湘潭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①杨振姣:《关于高校提升执行力的思考》,载《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第10期。
    ②[美]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367页。
    ①刘仕博:《行政问责制与政府执行力研究》,厦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②马昌海:《中西公共政策主体的比较刍议》,载《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7期。
    ①吴开松:《简论公共精神的现代内涵》,载《光明日报》2008年11月4日第10版。
    ①刘锦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黄健荣,梁莹:《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第30页。
    ①齐晔等:《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②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36页。
    ③戴娟娟、吴耀建等:《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载《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第3期。
    ④许艺豪:《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生态型政府构建》,湖南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第36页。
    ①张成福:《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7页。
    ②徐臻:《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实现机制研究》,2008年湘潭大学学位论文,第9页。
    ①徐臻:《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实现机制研究》,湘潭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
    ②乔成邦:《论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机制的构建》,河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第4页。
    ①荣卫林:《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路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张占斌:《垂直管理有无限度》,载《决策》2009年第3期。
    ①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第136页。
    ②钟永森等:《基层环境执法的困境与解决思路》,载《环境保护》2006年第16期。
    ①周语:《论中国环保法庭的完善》,中山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魏红英、李慧卿:《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①本部分内容参阅宋煜萍、王生坤《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
    ①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①魏红英、李慧卿:《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②《解决水、空气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温家宝总理4月17日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摘要》,载《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4月24日第3版。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丹尼尔·A·科尔曼:《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3.奥斯特罗姆D·菲尼:《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 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6.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保罗·霍肯:《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8.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9.朱利安·林肯·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2.保罗·R·伯特尼:《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美]乔治·萨顿:《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匈]卢卡奇:《理性的毁灭》,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美]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德]乌尔里希·贝克等:《自反性现代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8.[美]加尔布雷思:《美好社会——人类议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9.[美]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美]加尔布雷思:《富裕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1.[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23.[澳]希尔曼:《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民主的失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4.[英]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5.[美]斯蒂芬·贝斯特:《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加]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7.[美]Paul Hanken:《自然资本论》,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版。
    28.[美]彼得·圣吉:《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29.[美]K.A.沃科特、J.C.戈尔登等:《生态系统——平衡与管理的科学》,欧阳华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尤金·哈格洛夫:《环境伦理学基础》,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33.布赖恩·巴克斯特:《生态主义导论》,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34.克洛德·阿莱格尔:《城市生态,乡村生态》,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5.A·H·科斯京:《生态政治学与全球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7.雅克·朗西埃:《政治的边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38.J·唐纳德·休斯:《什么是环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简·汉考克:《环境人权:权力、伦理与法律》,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40.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1.杰弗里·希尔:《自然与市场——捕获生态服务链的价值》,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42.欧内斯特·曼德尔:《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波——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43.Herman E·Daly:《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版。
    44.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5.伊凡·邦德:《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6.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理查德·杜斯韦特:《增长的困惑(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俞可平:《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研究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
    50.徐勇、赵永茂:《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51.高小平:《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方式创新》,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2.谢庆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版。
    53.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版。
    54.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版。
    55.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版。
    5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57.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版。
    58.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
    59.金太军、张劲松、沈承诚:《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0.金太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1.金太军:《村庄治理与权力结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2.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3.沈荣华:《社区体制创新:以苏州平江社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4.沈荣华:《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分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65.乔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6.钮菊生:《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7.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郭治:《保护我们的地球》,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69.王茜:《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70.张永民:《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1.韩立:《新环境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2.杨通进:《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73.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4.袁江洋:《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5.杜放:《生态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6.王小强:《富饶的贫困——中国落后地区的经济考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7.肖显静:《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78.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9.燕乃玲:《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80.林娅:《未来与选择——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1.刘东勋:《新区域经济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2.康晓光:《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生态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83.曹东:《经济与环境中国202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王祥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5.郇庆治:《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6.沈国明:《21世纪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7.刘冬梅:《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的生态足迹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8.孙正甲:《生态政治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修订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90.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1.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92.王书华:《区域生态经济——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9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展的基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生态基础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94.吴舜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5.徐艳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6.葛察忠:《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政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7.方创琳:《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98.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版。
    99.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2007年版。
    100.张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需水量理论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版。
    101.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10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3.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4.陈墀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中华书局2005年版。
    105.徐志侠:《河道与湖泊生态需水理论语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106.刘文生:《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107.杨东平:《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与博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8.段昌群:《生态约束于生态支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关系互动的案例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9.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生态补偿: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10.孙海燕:《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1.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9)
    112.Roderick Nash,and American Mind , Wilderness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2.
    113.Mississippi Delta[EB/OL].[2006-09-21].http://www.wikipedia.org.DICK DEBRUIN.Similaritiesand differences in the historicaldevelopment of floodmanagement inthe alluvial stretches of the lowerMississippi basin and the Rhine basin.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06,55(S1).
    114.Shankman,N.A.,1999,“ReframingtheDebateBetweenAgencyandStakeholderTheorie of the Firm”,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4).
    115.Porter,G.and Welsh Brown,J.Glob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Dilemmas in World Politics,Boulder:Westview Press,1991,
    116.Princen,T.and Finger,M.Environmental NGOs in World Politics: Linking the Local to the Global,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