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语言类型学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将世界上的语言放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共性与个性的考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世界上尽可能多的语言的调查,发现隐含在语言深层的共性及个性,试图说明世界上的语言在深层次上是具备共性的,只是共性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表面上表现为不同的个性,“个性是深层共性的具体落实方式”。
     语言类型学是进行语言对比研究,以及进行普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理论,而利用类型学进行日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很少,本论文想在该领域作些许的尝试,希望能够利用与以往不同视角的新理论及新的研究方法对日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本论文第一章首先对类型学的发展、理论及其在日本和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将前人在此方面作出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已有成果所达到的阶段。
     第二章对日语的语序特征进行综合描述,指出日语语序有其严格的一面和灵活的一面。并且分析了日语语序灵活的原因在于日语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格助词。之后本文探讨了S、O、V三者之间的语序,按照排列组合三者之间存在3×2×1=6种可能的语序搭配,本论文讨论哪一种语序是无标记的、不受限制的基本语序,以及三者还存在哪些语序可能性,使用不同语序存在哪些制约条件以及分别具备哪些语义特征等。同时指出在名词格方面,日语的语序较为固定,格助词基本位于名词之后,这与日语OV语言的语序类型有关。最后指出了日语的名词短语、动词与论元之间存在一致的“左分枝”特征,形成←O←V结构,这种一致性使得日语句子可以向左不断延伸。而汉语采用的是不一致的分枝方向,形成V→←O的相反的分枝方向,导致汉语的句子不能无限度地延长下去,对句子的结构产生了限制。
     在第三章,本论文借用了类型学中的“轨层理论”,探讨日汉两种语言中五种谓语修饰语(时位、时量、处所、工具、方式)之间的语序特征,指出两种语言与世界语言在轨层结构上所呈现出来的深层共性。本文采取两两对比的最小比对方法,在语料库中搜寻五种修饰语之间两两的语序关系,在确定基本语序的基础上,对违背基本语序的变体语序进行功能解释。指出“凸显动因”在分析研究日语各种谓语修饰语之间语序时所发挥的作用。
     在第四章,本论文指出“轨层结构”不仅适用于描述世界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语法成分之间也存在它的身影。论文试图证明日语的各种副词与谓语动词词干后的各种助动词之间以谓语动词为核心形成[命题外副词[命题内副词[谓语动词词干]命题内助动词]命题外助动词]的对称结构,越是主观的成分越处于外层,越是客观的成分越处于内层。
     第五章主要运用类型学的各种理论对日汉两种语言的差比句进行探讨。首先探讨日汉语中差比句主要要素(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比较参项)之间的语序,指出其符合世界语言语序共性的一面以及自身独特的一面,并对此进行解释。其次,本论文还对两种语言中差比句各要素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具体讨论什么样的成分可以出现在差比句的什么要素位置,什么样的成分是不被允许的,两种语言在这方面有什么异同,并对此进行解释。
     第六章将主要针对由于语序而产生的歧义句进行探讨。试图指出汉语歧义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汉语VO、OV语序混用而造成的;而采用单一OV语序的日语仍会产生歧义,这证明单纯靠语序不足以消除歧义,还必须配以其他的各种手段。
     在第七章,我们试图研究除了语序之外类型学关心的其它类型问题。根据刘丹青(2010)提出的“名词型语言”和“动词型语言”的概念,本论文对日汉两种语言中名词与动词的不同功能分担进行阐述分析。从话语、小句、从属句、短语等层面探讨日语中名词和动词所体现的作用,并对刘提出的两种语言的五条判断基准进行了分析。试图指出按照刘的判断基准,无法判断日语属于名词型语言还是动词型语言,日语中名词和动词分别在不同的领域承担不同的作用。刘分析以汉语为代表的亚洲语言属于动词型语言,但我们发现日语不是动词型语言,反而是名词发挥着比动词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将对日语在类型学中的地位进行总结,指出日语是世界语言中典型的OV语言,各种相关成分之间的语序遵循了OV语言的特点。而汉语是世界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语言,在很多方面体现了OV、VO的混合特征。
引文
1高宁《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 p183。
    C.J.菲尔墨著胡明扬译,2005,《格辩》商务印书馆
    Dryer, 1992, Matthew S.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s [J].Language
    Dryer, Matthew S. , 2008, The branching direction theory revisited. In Sergio Scalise, Elisabetta Magni, Antonietta Bisetto (eds.), Universals of Language Today, Berlin: Springer.
    Haspelmath Martin,2006, http://email.eva.mpg.de/~haspelmt/6.WordOrder.pdf,
    Givon.Talmy, 1971, 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7:394-415
    Mallinson,Graham & Blake Barry,1981 ,Language typology:Cross-linguistic studies in syntax.Amsterdam:North-Holland.
    鲍尔.J.霍伯尔, 2008,《语法化学说》梁银峰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伯纳德.科姆里, 2010,《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林伯格著,陆丙甫、陆致极译, 1966,《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国外语言学》
    格林伯格著,安藤贞雄译, 1979,『人類言語学入門』,大修館書店
    格林伯格, 1994,「言語類型論入門」,『月刊言語言語類型論の現在』
    罗伯特.迪克森, 2010,《语言兴衰论》朱晓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威廉.冯.洪堡特, 2004,《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
    威廉.克罗夫特,2009,《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龚群虎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奥津敬一郎, 1969,「数量的表現の文法」,『日本語教育』Vol.14
    —————, 1996a,「連体即連用数量詞移動その一」,『日本語学』Vol.15,No.1,pp.112-119
    —————, 1996 b,「連体即連用数量詞移動その二」,『日本語学』Vol.15,No.2,pp.95-105
    —————, 2007,『連体即連用?―日本語の基本構造と諸相』,ひつじ書房渡辺実, 1971,『国語構文論』,塙書房
    高見健一, 1998,『日本語の数量詞遊離について――機能論的分析(下)』,『月刊言語形容詞を捉える』
    高橋太郎, 1993,「省略によってできた述語形式」,『日本語学』明治書院,12.18-26頁
    ————, 1998,「動詞から見た形容詞」,『月刊言語形容詞を捉える』
    国広哲彌, 1980,『日英語比較講座第2巻文法』,大修館書店
    黒田成幸, 1980,「文構造の比較」,『日英語比較講座第2巻文法』大修館
    角田太作, 1999,『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くろしお出版
    金田一春彦, 1985,『日本語の特質』,岩波新書
    久野暲, 1973,『日本文法研究』,大修館書店久野暲, 1978,『談話の文法』,大修館書店
    平山邦彦, 2002,《特定句式和特定词语》,《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他比我年纪大”类的“比”字句―兼谈“他的年纪比我大”―》, 《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橋本進吉, 1959,『国文法体系論』,岩波書店
    橋本万太郎著,余鸿志译, 2008,《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青木三郎竹沢幸一, 2000,『空間表現と文法』,くろしお出版
    日中対照言語学会, 2006,『中国語の補語』,白帝社
    森田良行, 1995,『日本語の視点』,創拓社
    山本秀樹, 2003,『世界諸言語の地理的?系統的語順分布とその変遷』,渓水社
    ————, 2000,『世界諸言語における語順の地理的および系統的分布に関する研究』,弘前大学人文学部
    山田孝雄, 1936,『日本文法学概論』,宝文館
    神尾昭雄, 1977,「数量詞のシンタックス――日本語の変形をめぐる議論への一資料」,『月刊言語』Vol.6,No.8,pp.83-91
    矢澤真人, 1985,『連用修飾成分の位置に出現する数量詞について』,『学習院女子短期大学紀要』23
    市川孝, 1976,『副用語』,『口語文法講座6』明治書院
    松本克己, 1987,『語順のタイプとその地理的分布』,『文藝言語研究』第12号
    ————, 1989,『語順のタイプと線状化の原理』,『文藝言語研究』第15号
    松本克己山本秀樹译, 1992,『言語の普遍性と言語類型論』,ひつじ書房
    松本克己, 1998,「形容詞の品詞的タイプとその地理的分布」,『月刊言語形容詞を捉える』
    ————, 2006,『世界言語への視座』,三省堂
    外山滋比谷, 1981,『日本語の素顔』,中公新書
    尾谷昌則, 1999,『遊離数量詞に反映される認知ストラテジー』,第二回認知言語学フォーラム
    小川芳男林大編集, 1992,『日本語教育事典』,大修館書店
    野田尚史, 1984,「副詞の語順」,『日本語教育』52日本語教育学会
    ————, 2000,『語順を決める要素」,『言語語順の文法』2000 Vol.29
    ————, 2006,「語の順序?成分の順序?文の順序」,『日本語文法の新地平1形態?叙述内容編』くろしお出版
    益岡隆志?田窪行則, 1992,『基礎日本語文法―改訂版―』,くろしお出版羽鳥百合子, 2002,『日本語の数量詞遊離』,『川村学園女子大学研究紀要』第13巻第1号
    中村実, 1980,「文副詞の比較」,『日英語比較講座第2巻文法』大修館
    陈访泽, 2007,《日语句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前瑞, 2008,《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商务印书馆
    程工, 2000,《语言共性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戴浩一, 1988,《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1期
    高宁, 2008,《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何午, 1999,《论日语中的“体言表达”》,《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第1期
    ——, 2002,《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第4期
    ——, 2006b,《中日语言的“格”表达》,《外语研究》2006年第6期
    何午、万秋阳, 2006a,《中日文定补状语的类型学特征》,《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3期
    何午, 2007,《中日语言的若干类型学认知》,《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2期
    ——, 2008,《试论日语中的静态表达》,《外语研究》2008年第5期
    黄河, 1990,《常用副词共现时的次序》,《缀玉二集》北京大些出版社
    江轶, 2006,《国际当代语言类型学发展动态》,《现代外语》2006年第3期
    金立鑫, 2000,《语法的多视角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7,《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1,《什么是语言类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11,《汉语的结构类型与结构歧义》,手稿
    ———, 2011,《从一组与OV、VO相关的参项考察普通话的语序类型——兼论普通话混合语序的收益与代价》,手稿
    黎锦熙, 1924,《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
    李浚哲, 1989,《中日语气副词对照》,《日语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1期
    梁树新, 1987,《浅谈日语谓语与汉语谓语性质上的根本不同》,《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2期
    刘丹青, 1995,《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
    ———, 1999,《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 2003,《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
    ———, 2003,《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
    ———, 2008,《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10,《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 《世界汉语教学》第24卷2010年第1期
    卢福波, 2010,《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鲁宝元, 2005,《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
    陆丙甫, 1988,《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
    ———, 1993,《核心推导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995,《指人名词组合语序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 2004,《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2004年第1期
    ———, 2005,《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1期、第2期
    ———, 2006a,《论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是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外国语》2006年第3期
    ———, 2006b,《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4期
    ———, 2008a,《再谈汉语“的”和日语“の”的区别》,《外国语》2008年第5期
    陆丙甫, 2008b,《直系成分分析法》,《中国语文》2008年第2期
    ———, 2002,《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考》,《语言学论丛》2002年第26辑,商务印书馆
    ———, 2010,《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外国语》2010年第4期
    ———, 2011,《语言类型及其功能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 1981,《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马建忠, 1898,《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秦礼君, 2004,《汉日语法比较论稿》,兰州大学出版社
    ———, 2006,《日汉比较语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任鹰, 2007,《存现句的句式特征及其语序原则》,《日本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选》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沈家煊, 2006,《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
    ———, 2009,《语言类型学的眼光》,《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
    盛文忠, 2006,《从汉日对译看汉日语认知模式之差异——以句式、动词和主语的使用为中心》,《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3期
    ———, 2009a,『関係節の序列と位置に関する日中対照研究』,『世界の日本語教育』19
    ———, 2009b,『日中両言語における多義構造について』,《汉日理论语言学研究》学苑出版社
    ———, 2009c,《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日汉语歧义结构》,《语言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力, 1943,《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
    吴大纲, 2007,《日语语法句法与篇章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 2002,《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外国语》2002年第2期
    徐烈炯刘丹青, 2007,《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育出版社
    许国萍, 2007,《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学林出版社
    俞晓明, 1999,《现代日语副词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 2001,《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
    ———, 2002,《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及其认知解释》,《语言学论丛》,商务印书馆
    翟东娜潘钧,2008,《日语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国宪, 2005,《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
    ———, 2006,《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
    张麟声, 2005,《关于“表达语法命题篇”基本框架的设想——兼谈汉日对比研究的一种思路》,《日语研究》第3辑,商务印书馆
    张谊生, 2000,《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 1956,《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
    ———, 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