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隐私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创造之一,它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隐私权问题是互联网的出现所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它虽已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在中国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网络隐私权问题作一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以案例提出问题。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隐私侵权的方式,阐述了网络隐私侵权可能造成的后果。
     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对隐私权、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的内容与特征进行法律界定,剖析了网络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的不同。从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中归纳出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特点:取间接保护方式;法律保护的隐私限于私人信息与私人生活不受侵扰;隐私保护的主体包括未成年人;所涉及的法律较多。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则体现在三个方面:法律保护意识淡薄;立法不严肃;司法保护不力。
     第三部分围绕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阐述。主要分析了各国关于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历史以及立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各国关于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作了比较研究。
     第四部分提出中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在前三个部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经验,找到了一条由道德教育、技术、法律和国际合作等环节共同构成的适合中国特点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方法。在可行的四种对策中着重阐述了立法对策:加强人格权理论研究,推进公民人格保障;完善《宪法》内容;在《刑法》中增设侵犯公民隐私权罪;修改《民法通则》,加强隐私权判例的作用,规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责任。技术对策中,针对网站收集用户资料,适当使用Cookie;加密用于保护传送中的电子邮件;隐藏硬盘盘符防范侵入个人电脑。文章对道德教育和加强国际合作对策也一一做了阐述。
     结语简要地概括了论文所要表明的观点。
Internet is one of the inventions that have tremendous impact on our society. It not only created a wealth of materials,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d our styles of living and working. Even people's idea of values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The problem of privacy in cyberspace is just an issue brought forth with the birth of Internet. Nowadays, threat to privacy has already existed widely in that digital network. While, in China, attention that have been paid to it is far from enough. In order to call on people's care to privacy online, the paper makes a thorough research to this problem from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rticle is a concise explanation of the reason why the author writes it and the academic research status.
    The issue of invasion of network privacy is put forward with a typical case at the beginning. From some material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expati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conducts.
    In part two, the thesis theoretically defines the right to privacy the right to net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rivacy in the light of law,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right to privacy in cyberspace. From our law the author in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w it protects the online privacy: indirect protection; legal protection for private information and life of adult as well as the nonage, and so on. Apparently, the shortage includes three aspects: lack the consciousness of legal protection; the weak judicatory; no serious lawmaking.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way that how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solve the problem of privacy. After analyzing the history and status of these measur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is made.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to protect Chinese right to privacy online is finally proposed. Basing on the analysis above, aiming at working efficiently in special Chinese circumstances, this program is composed organically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legis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four solutions legislation is more emphasiz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nhancing the studies of personality power theories; perfecting the constitution; establishing the crime on intrusion of privacy in penal code; modification the civil law, enhancing the function of the judicial precedent, setting the law duty. As for technique, we should use COOKIE properly against data collection by the websites; encrypt the email in order for the sake of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conceal the hard-dish vol. against invasion of PC. Each elucidation is made on each of the two other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reasserts her views.
引文
1.[美]史蒂文·列维著:《隐私的终结?——数字时代的密码大战》,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美]普拉特著,郭立峰译:《混乱的联线——因特网上的冲突与秩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英]尼尔·巴雷特著:《数字化犯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加]大卫·约翰斯顿,森尼·汉达,查尔斯·摩根著,张明澍译:《在线游戏规则——网络时代的11个法律问题》,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7.[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位》,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9.[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黄风译:《正义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10.[日]田渊智久:《网络商务交易中的隐私问题》,载[日]内田晴康、横山经通(编):《网络法——商业法务的指针》,商事法务研究会1997年版。
    11.[古希腊]柏拉图著,张智仁等译:《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李德成著:《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3.曲直著:《留给隐私多大空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版。
    14.梅绍祖著:《网络与隐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16.杨心宇:《网络法学》,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7.张楚:《网络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8.梁彗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梁彗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0.佟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疑难问题解答(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1.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萧榕主编:《世界著名法典选编》(民法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3.杜景林、卢谌译:《德国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姚辉著:《民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5.张新宝著:《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6.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28.关今华主编:《基本人权保护与法律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全集》(第2卷:1993年7月—1996年6月),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30.刘文富著:《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管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1.俞荣根著:《文化与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2.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刘德喜著:《WTO与国家主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尹继佐主编:《2003年上海社会报告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5.梅绍祖主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7.李文燕主编:《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8.许秀中著:《网络与网络犯罪》,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9.周正琴、杨宏权、冀帅领:《电脑隐私保护及防黑技术精解》,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版。
    40.商景桂主编:《网络安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许安标:《世纪之初中国宪法的修改和发展》,《法学》2004年第4期。
    2.翟中东:《将人格纳入刑事政策的犯罪学理由》,《河北法学》2004年第4期。
    3.陆平辉:《宪法权利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4.张新宝:《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法学论坛》2004年第1期。
    5.熊健奎:《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
    6.叶红耘:《新闻自由权侵犯隐私权的法理评析》,《法学》2004年第3期。
    7.刘金国:《人权入宪的法律价值》,《法学杂志》2004年第2期。
    8.方子冰:《电子邮件也需法律规范—从“康健忠受挑拨事件”评析滥用电子邮件的法律适用》,《中国律师》2004年第2期。
    9.胡喜玲:《通过数字认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与网络》2004年第4期。
    10.李俊明:《网络时代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河北法学》2004年第1期。
    
    
    11.孙铁成:《计算机时代的隐私权》,《法学》1997年第11期。
    12.曹亦萍:《社会信息化与隐私权保护》,《政法论坛》1998年第1期。
    13.杨顿和:《隐私权在美国之起源与发展》,台湾《辅仁法学》1995年第2期。
    14.宁立标、郑小平:《网络空间隐私权侵权的民法对策》,《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5.陆杰:《网络时代有无隐私权》,《中国电子出版》2000年第6期。
    16.熊进光:《网络时代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
    17.冯娜:《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
    18.汪金兰:《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科技与法律》2001年第4期。
    19.王雅林:《因特网与隐私权保护》,《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0.王全弟、赵丽梅:《论网络空间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法学论坛》2002年第2期。
    21.王艳葳、李波:《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2.金桂香:《计算机犯罪和隐私权的保护》,《当代法学》2002年第5期。
    23.陈洁:《网络隐私权保护急需规范——保护公民网上隐私权的评议》,2000年第4期。
    24.董金华:《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及其保护》,《理论月刊》2001年第10期。
    25.马秋枫:《信息网络中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政法论坛》1997年第2期。
    26.赵勇、罗岳林:《隐私权的宪法保护》,《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27.高升、王翔:《隐私权及其刑法保护》,《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28.周建新、郑享华:《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河北法学》1997年第3期。
    29.叶珊:《论垃圾邮件的法律管制》,《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4期。
    30.王蓓:《刻不容缓的隐私权》,《电子商务》2001年第1期。
    31.苏令银:《隐私权:信息与网络时代的重要人权》,《社会》2002年第5期。
    32.童之伟:《我国宪法原文与修正案的组合问题》,《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33.李煌:《人格尊严的特征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34.李元华:《隐私权问题探析》,《社会科学(沪)》2002年第6期。
    35.姚俊延:《隐私权的法理学思考》,《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4期。
    
    
    36.楚丽霞:《网络发展的道德思考》,《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3期。
    37.杨立新:《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8.胡吕银:《一般人格权探析》,《学海》2001年第5期。
    39.胡惠英,李克荣:《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依据》,《河北法学》2001年第6期。
    40.Ed Bott.李琦娜:《关于Cookie》,《电子与电脑》1997年9期。
    41.孙涓:《新闻与隐私权利的权利》,《律师世界》2001年第12期。
    42.吕彦,张异琴:《关于网上人身权保护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1期。
    43.余延满:《我国<民法通则>⑽垂娑ň袼鸷ε獬ブ贫取贰斗ㄑ缆邸?994年第1期。
    44.江平:《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法学》2002年02期。
    45.梁彗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46.王利明:《中国民法典的体系》,《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47.范家强:《一般人格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马某诉张某电话骚扰侵权纠纷案评析》,《法学》1999年第8期。
    48.马骏驹、刘卉:《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第26-41页。
    49.[日]黑田英文《高度情报化社会的法律课题》,《法学译丛》1986年第1期。
    50.周健:《美国<隐私权法>牍窀鋈诵畔⒈;ぁ罚肚楸蒲А罚?001年第6期。
    1. B S Markesinis. The German Law of Torts. Oxford:Clarendaon Press,1986.37.
    2. Henry H.Emurian, "Fostering Citizenship via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 no. 1 2004.
    3. Ernst-Ulrich Petersmann. "Human Rights and the law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37 no.2 2003.
    4. Mary De Rosa. "Privacy in the age of Terror",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6 no.3 2003.
    5. Gavin Phillipson. "Transforming Breach of confidence? Towards a Common Law Right of Privacy under the Human Rights Act", The Modem Law Review, vol.66 no.5 2003.
    6. Michael J.Barclay, Terrence Hendershoft, and D.Timothy McCormick, "Competition among Trading Venus: Information and Trading 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58 no.6 2003.
    
    
    7. Nicole Moreham, "Douglas and others v Hello! Ltd -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 English Private Law", The Modem Law Review, vol.64 no.5 2001.
    8. Elizabeth Liddy,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haring", Online, vol.25 no.3 2001.
    9. Posner A. "The Economics Priv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1 no.2 1981.
    10. Reva Basch, "They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Online, vol.24 no.2 2000.
    11. Thomas M.J. Mollers, "The Role of Law in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48 no.4 2000.
    12. Privacy Act of1974,http://www.epic.org/privacy/laws/privacy_act.html.
    13. Privacy is a right not a preference, http://www.privacy.org/.
    14. http://www.privacyintemational.org/.
    15. http://www. statistics.gov, uk/.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