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 作者:李铭宇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于跃荣
  • 学科代码:020206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考虑,开始将其物流环节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论述。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概况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借助物流能力提供方的资源,提供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3PL企业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企业所能提供的仅是单一、脱节的物流服务,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能够将各个物流要素有机整合起来,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的增值服务。
    我国3PL企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市场占有率低,网络化的经营规模尚未形成。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经营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功能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增值服务薄弱的原因在于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以及未能广泛应用Internet、条形码、EDI等现代信息技术。
    国际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环境分析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应对跨国物流公司的挑战。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因此,国际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趋向于整合和集中。此外,国际市场对增值性物流服务的要求很高,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更能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综合对比国内外的物流市场,不难看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存在很多障碍和制约因素。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企业中对外投资规模小,实力差的企业占多数,国内第三方物流人才匮乏,服务水平滞后,
    
    
    国有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这些都将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从全球物流市场的宏观环境来看,体制差异障碍,市场和竞争壁垒以及金融壁垒等因素也制约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案例分析
    分析和借鉴部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笔者选择了目前在国内、外分别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广州宝供物流集团以及美国UPS。
    宝供集团是国内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目前,宝供已经形成了向美国、香港、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延伸的物流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宝供在苏州和广州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使宝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向客户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宝供的现代物流服务与客户的需求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UPS被誉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快递服务公司”,其国际业务开始于1985年,目前UPS的业务经营范围已经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过去的三年里,UPS通过三次大的并购将自己打造成全球首屈一指的跨国物流集团。由此表明,收购或资源整合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平均,收购往往难以达到其预期目的。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策略
    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多数都是规模较大的跨国物流集团,因此,中国的3PL企业也应进行整合和集中。物流企业扩大规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内部化扩张、企业购并以及战略联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战略联盟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实现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更好地完善物流服务质量。我国物流企业应不断优化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同时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提高整体运作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资源整合,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3PL企业应掌握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方法,才能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物流市场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第三方物流向国际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3PL企业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上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eing fierce day by da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in to give their logistics opera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logistics company in consideration of raising the efficiency and declining the cost.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will certainly requi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3PL enterprises.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3PL enterprise from four aspects.
    The overview of Chinese 3P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3PL enterprise is a company that can offer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 by making use of the resources from the party who can offer the logistics ability. The great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PL enterprise and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 and storing company is that traditional company can only offer the single and disconnecting logistics service, while 3PL enterprise can offer systematic integrated value-added service, which can combine each element of logistics organic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3PL enterprise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At present, the ability and market share of these enterprise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network scale has not shaped yet. As to the range and function of the service offered, most 3PL enterprises rely mainly on basic logistics business, such as transport and storing. Value-added service such as processing, delivery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Reasons for the weakness of the
    
    
    value-added service are that the technical equi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s backward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Internet, Bar code can’t get applied extensively.
    2.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O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Chinese logistics enterprises face not only the competition from domestic counterparts, but also the challenge from transnational logistics companies.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short of competition ability will inevitably eliminate as the result of hot competition. The world market of logistics will trend to combine and be centralized. In addition, international 3PL market expects much to 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 The business scale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y is more suitable for this require.
    Obviously, a lot of obstacles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exist in the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3PL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with bad strength and small scale o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take the majority in the market. Some factors will place 3PL enterprises on an un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such as lack of logistics personnel, the laggard level of 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some factors will obviously restrict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3PL enterprises in the macroscopical environment of the global logistics market, such as the obstacle of different system, market and competition barrier and financial barrier
    
    
    etc.
    3. Case analysis
    It is helpful to put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zed tactics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reality by analy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ome enterprises and use it for reference. I choos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is, Baogong Logistics Enterprise in Guangzhou Province and UPS in USA.
    Baogong is grant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it has taken the lead in commencing the internationalized management among the domestic counterparts. At present, Baogong has already formed the logistics network extending to USA, Hong Kong, Thailand and Australia etc. It has established modernized logistics base with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Tha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Baogong and create the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UPS is granted as the most highly praised company in the area of the express service. Its international bus
引文
[1] 王丰、姜大立等主编:《现代物流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8页。
    [2] 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09页。
    [3] 丁立言、张铎:《物流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1页。
    [4]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王宏岭、王焰:《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设计与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37页。
    [5]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成本共担,或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者契约联合,结成的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贾晓惠、刘春成:《试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 同注[2],第215页。
    [7] 同注[2],第217页。
    [8] 森林:《宝供:打造第三方物流“帝国”》,《经贸导刊》,2002年第5期
    [9] 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第10期。
    [10]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 http://www.56.com.cn
    [11] 贾晓惠、刘春成:《试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2] 《中国物流市场最新调查报告》,http://jc.china.com
    [13] 新华网新闻中心,2002年11月,http://www.xinhuanet.com
    
    [14] 刘飞、孙东川:《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2年第4期。
    [15] 多式联运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来完成某项运输任务,它包括陆海联运、陆空联运和海空联运等。在国际间进行的这种联运,即称为国际多式联运。杨长春、顾永才:《国际物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48页。
    [16] 吴崎右:《欧美日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及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3期。
    [17] 同注[16]。
    [18] http://www.56.com.cn
    [19] 同注[8]。
    [20] 《UPS的成长历程》, http://www.56zg.com
    [21] 同注[20]。
    [22] 《美国联合包裹(UPS)开展电子商务的启示》, http://www.56.com.cn
    [23] 《浅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 http://www.56zg.com
    [24] 蓝庆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5] Quick Response, 快速反应系统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订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同注[2],第370页。
    [26] 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 有效客户回应系统是一个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组成的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以更好、更快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其优势在于供应链各方为提高消费者满意这一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分享信息和决策,它是一种把以往处于分散状态的供应链节点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工具。同注[2],第371页。
    
    [27] 徐娟、徐天亮:《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开展电子商务的竞争策略研究》,《物流技术》,2003年第8期。
    [28] 同注[2],第86页。
    
    
    
    
    
    
    
    
    
    
    
    
    
    
    参 考 文 献
    白树强:《全球竞争论: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林志扬:《企业经营国际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颜波等编著:《国际化经营:流通企业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丁立言、张铎:《物流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王丰、姜大立等编著:《现代物流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郝聚民:《第三方物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9、王艳玲:《现代物流实务与法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10、杨平安:《现代物流国际通用管理与成功案例典范》,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2、杨海容:《现代物流系统与管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3、森林:《宝供:打造第三方物流“帝国” 》,《经贸导刊》,2002年第5期
    14、徐天亮、许启正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动态及其特征》,《物流技术》,2003年第10期。
    15、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第10期。
    16、贾晓惠、刘春成:《试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7、肖飞:《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分析》,《信息技术》,2003年第8期。
    18、李慎恒:《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
    
    
    2期。
    19、吴崎右:《欧美日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及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3期。
    20、万应山:《UPS建立物流帝国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物流技术》,2003年第10期。
    21、沈文、严宝杰等:《美国联合包裹公司经营模式的启示》,《综合运输》,2002年第6期。
    22、蓝庆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23、徐娟、徐天亮:《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开展电子商务的竞争策略研究》,《物流技术》,2003年第8期。
    24、物流中国网 http://www.56zg.com
    25、中国物流网 http://www.56.com.cn
    26、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http://www.chinawuliu.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