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现代汉语量词的变异使用现象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其作用主要在于计量。但是我们在阅读一些文献,特别是文学作品时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量词其作用并不仅仅在于计量,或者说量词的计量功能已经弱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感情,或是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量词的变异使用是对量词使用规范的故意超脱和违背,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是语言变异的表现之一。本文首先对量词的变异使用进行界定,然后从变异量词的来源、变异量词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三方面对变异量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Quantifier is a kind of unit word that expresses person, thing or movement. Its main function is measuring. But while reading some literary works, we find that the function of a lot of quantifiers is not merely measuring, but expressing the author's subjective emotion or improv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In other words, its measurement function weakens here.
    The variation usage of the quantifier disobeys its using norms consciously. It is a kind of positive rhetoric methods and one of language variation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variation usage of the quantifier first, then analyses thoroughly the variation usage of quantifier in three parts: the source of the quantifier, the semantic character and the pragmatic function.
引文
[1][2]王立科:《试论喻体化量词的意象美》,《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7][2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42页。
    [3][8][9][20]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3、35、35、36页。
    [4] 崔应贤:《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6] 邓丽娟:《说说移就、量词移用的组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3年第1期。
    [10]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2001年。
    [11]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12] 宋振华等:《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页。
    [1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0页。
    [14]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3年重印本,第238页。
    [15]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0页。
    [16] 王德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修辞》,《语文建设与研究》1985年第12期。
    [17] 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39页。
    [18][19]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2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崔应贤《现代汉语定语的语序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 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5] 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修订版),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6]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 江南《汉语修辞的当代阐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陆稼祥《内外生成修辞学》,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9] 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角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10] 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 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3] 宋振华等《现代汉语修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 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外文出版社2001年版。
    [15] 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3年重印本。
    [18]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9]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1] 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2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 郑远汉《辞格辨异》,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4]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5] 储泽祥《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26] 陈玉东《隋唐五代量词的语义特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
    [27] 迟永长《谈汉语量词的文化底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28] 陈绂《谈汉语陪伴性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
    [29] 邓丽娟《说说移就、量词移用的组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3年第1期。
    [30] 郭先珍、王玲玲《量词的模糊性》,《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31] 梁关《浅谈量词的修辞功能》,《汉语学习》1992年第2期。
    [32] 刘炎《量词修饰形容词现象探讨》,《苏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33] 刘炎《量词与形容词的搭配问题探讨》,《汉语学习》1999年第5期。
    [34] 马春铃《物量词的修辞作用》,《修辞学习》1999年第3期。
    [35] 马贝加 张丽敏《汉语量词比喻用法初探》,《语文研究》2001年第2期。
    [36] 聂春梅《临时物量词的空间义及其对语法功能的影响》,《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7] 聂炎《变异修辞的潜逻辑》,《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底1期。
    [38] 赵喜桃《简论量词的修辞功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第3期。
    [39] 施春宏《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上、下),《语文建设》1999年第4、5期。
    [40] 唐雪凝《比喻性量词的艺术美》,《语文函授》1994年第6期。
    [41] 王德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修辞》,《语文建设与研究》1985年第12期。
    [42] 王立科《试论喻体化量词的意象美》,《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3] 于宝娟《谈量词活用的修辞作用》,《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汉文
    
    版)2000年第7期。
    [44] 张爱兰《析现代汉语量词的表现特征》,《甘肃高师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45] 张向群《量词的模糊美》,《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46] 周靖《浅谈量词的修辞作用》,《修辞学研究》第1辑。
    [47] 曾立英、邵湘萍《规范修辞和变异修辞论述述评》,《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48] 周建成、何松山《量词的修辞功能》,《修辞学习》199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