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山东传统筝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山东传统筝乐艺术源远流长,但是专门针对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论著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上古及中古时期的山东传统筝乐的历史很少有人触及。本文以“山东传统筝乐”作为研究对象,从山东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运用多学科相渗透的方法和原则,在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传统筝乐艺术的源流、发展、形态和风格等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了作者独到的一些观点,期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对推动山东传统筝乐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山东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以及源远流长的古筝艺术,重点突出了山东传统筝乐艺术在山东的地区分布。
     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四个阶段,对山东传统筝乐的流传、发展情况以及山东筝派的形成及其特点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查阅、考证《战国策·齐策》和剧本《桃花扇》等古典著述中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情况,以及在认真探讨和分析“筝筑同源”的观点和山东滕县出土的有关筝的汉画像石等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历史史实和相关的音乐理论,作者得出至少在西汉末东汉初,筝已在山东广为流传的结论;其次,作者搜集、整理并研究了从三国时期到宋元时期有关山东传统筝乐方面的历史人物和史料文献,认为这个阶段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山东传统筝乐的缓慢发展时期:再次,关于山东传统筝乐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第一,从明清时期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音乐的发展情况入手,论述了山东传统筝乐繁荣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介绍了明朝山东章丘人李开先及其诗词中有关筝的弹奏、交流情况,作者认为在明代山东传统筝乐与秦筝的交流已经非常频繁;第三,认真查阅了《聊斋志异》、《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关于明清时期山东传统筝乐的记载,特别是对《金瓶梅》中涉及到的山东筝乐,从乐伎、乐曲、演奏形式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细致周到的分析和研讨;最后,论述了山东筝派的确立和形成情况,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山东传统筝乐文化及其筝的形制与特点作了介绍。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筝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筝派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承体系、独具风格的乐曲和演奏技法等,成为中国古筝艺术中的重要派别之一。
    
     第三部分,对山东传统筝曲进行了形态方面的探讨和研究。首先,概述了山
    东传统筝曲曲体的两大组成部分,即“大板曲”和“小板曲”。其次,分别对“大
    板曲”和“小板曲”的曲式结构作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八板曲体”的大板曲,
    介绍了“花字工尺谱”,并举例说明了山东传统筝曲在“单八板”和“双八板”两
    首母曲基础上的演变。对丝弦合奏“碰八板”的曲式结构也作了研究和论述。第
    三,对山东传统筝曲的音阶调式和旋律节奏特征及山东筝派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
    筝派的交流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最后,分析了山东筝派在传承过
    程中存在的共性演奏技法,重点阐述了右手大指的使用。
     第四部分,从山东筝派的代表性演奏家、山东的地理环境、齐鲁文化和山东
    方言等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山东筝派的演奏风格及其与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
    其中在筝乐演奏家一节中还重点论述了山东筝派的师承关系、代表性演奏家的演
    奏风格、审美取向及其对流派发展的贡献。
Shandong Zheng, one of the famous School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Zheng,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owever, there aren't many monographs in view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respect, especially the history of Shandong Zheng in ancient times and middle ancient times. On the basis of study on Shandonls geography, history, culture, etc., by means of utilizing comprehensively many subjects, this article clearly and deeply studies Shandong Zheng's origin, pattern and style, etc. The author has her own thought on the subject and expects that her study may lead to more valuable opinions by which the research on Shandong Zheng can be promoted to some extent.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Part 1, Shandon's geography survey, history and long- developed Zheng art are introduced. And the important history position of Shandong Zheng is emphasized here.
    Part 2, In retrospect of history, the author study conscientiously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Shandong Zheng art in four stages. Firstly, some records about Zheng in Zhanguo ce. Qice, The Peach Blossom Fan and some pictures carved on stone in Han Dynasty reveal that at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Western Han to the beginning of Eastern Han, Zheng Art might had been spreading in Shandong. The viewpoint that Zheng and Zhu has the same origin may also give us the above conclusion; Secondly, some relevant historical figures and documental materials from San Guo period to Song & Yuan Dynasties put in order here. The author considers it as the slow development stage of Shandong Zheng art; Thirdly, the author holds that it is a prosperous stage of Shandong Zheng art in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above viewpoint in three aspects: 1) the history culture background of Shandong Zheng's development in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2) analysing the art exchange between Shandong Zheng and Qin Zheng a
    ccording to poems of Li Kaixian from Zhangqiu, Shandong in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3) studying some tales with documents about Shandong Zheng art written in the Ming & Qing Dynasties, such as Strange Fales From Make-Do Studio and Jin Ping Mei etc., 4), discuss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dong Zheng,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Zheng art. In short, the author's mainly standpoint is as follows: Shandong Zheng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schools of Zheng has
    
    
    a long history, itself system, a set of characteristic playing skills, a plenty of unique style music, and been spreading here and there.
    Part 3, Some traditional Shandong Zheng music studied and analysed here. First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wo parts of traditional Shandong Zheng music i.e. Da Ban Qu and Xiao Ban Qu. Secondly, structure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wo kinds of music are introduced, especially the formerly. Gongche Pu, Peng Ba Ban with instrumental ensemble in silk & string are also introduced and analysed. Single Ba Ban and Double Ba Ban are considered as mother of traditional Zheng music in Shandong by the author with examples. Thirdly, scale mode, features of melody and rhythm of traditional Zheng music are also analysed here .It proves that as a school of Zheng art, Shandong Zheng has be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school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At last, some common playing skills of Shandong Zheng art during its spreading are analysed by the author, the skill of thumb emphasized.
    Part 4, The playing style of Shandong Zheng art is discussed here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Shandon's geographic condition, dialect, Qi & Lu Culture and representative players of Shandon Zheng a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aspects is discussed also. Some representative players' style and their contribution are introduced.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student is mainly mentioned.
引文
[1] 孙祚民,《山东通史》(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 《山东风物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
    [4] 袁静芳,《民族乐器》,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北京第1版,1999年12月北京第6次印刷.
    [5] 何宝泉,孙文妍,《中国古筝教程》(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2年1月第1次印刷.
    [6]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1年2月第1版.
    [7]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
    [8] 《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2月第1版,1992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
    [9] 雷家耽,《讹误不可再传》,《秦筝》,1989年第1期.
    [10] (清) 孔尚任,《桃花扇》,楼含松,黄征,许建平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1] 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与郑声》,《音乐研究》,1991年第1期.
    [12] 杨鸣键,《谈中国古代音乐研究问题》,《中国音乐》,1985年6月第2期.
    [13] 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4] 王建中,闪修山,《南阳汉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15.
    [15] 吴曾德,闪修山,《汉代画像石砖研究》(M),郑州:中原文物,1996,40-55.
    [16] 李荣有,《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京华出版社,2001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17] 孟祥才,胡新生,《齐鲁思想文化史——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2002年7月第1次印刷.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9年4月第1版,1995年4月第2次印刷.
    [19] 《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10月北京第1版,2000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
    [20] 焦文彬,《秦筝史话》,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1] 齐裕煜,《明清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第1版,1998年12月第1次印刷.
    [22]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中、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3] 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年7月第1版.
    [24] 修海林,《古乐沉浮》,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1997年6月第2次印刷.
    [25] 东方音乐学会,《中国民族音乐大系·古代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1989年9月第1次印刷.
    [26] 东方音乐学会,《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曲艺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1989年9月第1次印刷.
    [27] 东方音乐学会,《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民族器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1989年9月第1次印刷.
    [28]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北京第1版,1995年5月北京第3次印刷.
    [29] 杜亚雄,桑海波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2000年9月第1次印刷.
    [30]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延边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999年6月第1次印刷.
    [31] 戴不凡,《<金瓶梅>械南非头闹妨稀罚?金瓶梅>移澜饧伞罚颖叽笱С霭嫔纾?999年6月第1版,1999年6月第1次印刷.
    [32] 陈四海,《从<金瓶梅词话>疵鞔笃谑忻褚衾值牧餍屑捌湫吞罚端嘉扌啊泄娜艘衾炙枷胙芯俊罚匠霭嫔纾?002年5月第1版,2002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33]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
    [34]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ISBN中心.
    [35] 《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36] 邱大成,《齐鲁筝派初探》,《中国音乐》,2003年第1期.
    [37] 牛玉新,《山东古筝艺术研究》(未发表).
    [38] 姜宝海,《<八板>械ァ⑺罚吨泄衾帧罚?989年1月第1期.
    [39] 《中国古筝名曲绘萃》(上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1997年3月第3次印刷.
    
    
    [40] 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陕西筝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北京第1版,1999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41] 《全国重点文物大全》,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2] 焦金海,《筝乐苦音研究》,《音乐研究》,1998年第2期.
    [43] 李利飒,《古筝演奏传统技法初探》,《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2月第6期.
    [44] 冯彬彬,《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异同之比较》,《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45] 成公亮,《山东派古筝艺术》,《齐鲁乐苑》,1982年第1期.
    [46]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47] 王誉声,《音乐源流学论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1997年5月第1次印刷.
    [48] 刘富琳,《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特征》,《音乐研究》,1999年第2期.
    [49] 阎俐,徐杰,《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赵玉斋先生》,《秦筝》,1997年第1期.
    [50] 阎俐,徐杰,《赵玉斋先生的演奏艺术》,《秦筝》,1997年第1期.
    [51] 魏军,《高自成筝演奏艺术》,《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9年第1期.
    [52] 乔建中,《试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学》(季刊),1997年第2期.
    [53] 李向平,《黄河长江》,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6版.
    [54] 《山东民歌简介》,《中国民歌》,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版.
    [55] 黄松编,《齐鲁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6] 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7] 苗晶,《齐鲁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比较》,《管子学刊》,1997年第4期.
    [58] 钱曾怡,罗福腾,《山东方言与普通话》,山东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漫画》.
    [59]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2月第1版,1983年6月第2版第2次印刷.
    [60] 陈新凤,《民族音乐引进方言知识进行教学的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
    
    报》,1998年第2期.
    [61] 修海林,李吉提,《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