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主体性缺失是目前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根源,而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又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本文从言语表达这个学科特性人手,探讨写作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学生言语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试图纠正当前作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见文不见人”“人文分离”等主体性缺失的弊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主动选择,从而以文促人,在促进学生言语创造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心灵的丰富和谐,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本文首先对写作主体性的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价值取向及现实意义。接着指出学生言语创造力的发展是写作主体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这个问题上探讨了悟性和灵性、游戏与自由精神与发展言语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论述了解放学生心灵是实现主体性写作的第一要义,在主体人格成长方面,作者认为随着写作的发展和人的成长,类主体必将成为其终极目标。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写作教学实施策略。
Subject los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s the current composition teaching into trouble, but developing the subject spirit of the student is very necessary. I start the article with verbal expres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ubject, studying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the subject of the composing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verbal ability, trying to rectify the irregularity of subject loss which is widely existing in composition, letting writing become the student' s positive choice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by words, not on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s creative ability in words but also th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heart harmony, offering the new insight for the reform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writing subjectivity and analyses their value orientations and what they can bring to bear upon the reality. Then, it moves to point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peech creativity serves as both the departing point and the destination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in writing.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inspiration, between free spirit and development of speech creativity, demonstrating that liberating the student' s spiri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realizing subjectivity. As regards subjec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t is argued that, with the progress made in writing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generic subjects are likely to become its final goal.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irth som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composition.
引文
[1] 根据福建师大潘新和负责的《具有师范性、素质性特色的高师写作课程改革》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丛书:《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4页。
    [3] 谷建春:《教育主体论刍议》,载于《求索》2001年第3期。
    [4]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42页。
    [5]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43—44页。
    [6] 参阅周淼龙:《别一种询问:写作是什么》,民族出版社1999版。
    [7]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387页。
    [8][9] 陈兆荣:《写作主体:关于作者的本位话语》,载于《写作》,1999年第12期。
    [10] 王东成:《写作》1986年第6期。
    [11] “做人—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为做人而做文,以做文促做人》,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8期
    [12][13] 转引自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00页。
    [14]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5页。
    [15]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56—57页。
    [16] 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第284页。
    [17]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27—28页
    [18]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出版社1987版,第131页。
    [19]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5页。
    [20] 楼肇明:《文化接轨的航程》,见“当代散文潮流回顾”之序言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21][22] 沈健:《体验性:作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载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2期。
    [23] 转引自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299页。
    [24] 陈明华:《“人”“文”合璧:作文教学的要义》,载于《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8期。
    [25] 李兴业等著:《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26] 弗里德里希·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0页
    [27]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05页。
    [28] 高清梅:《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
    [29]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95页。
    [30]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8页。
    [31] 转引自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6页。
    [32] 巴金:《探索》,见《随想录》,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04页。
    
    
    [33] 荷尔德林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507页。
    [35] 范超:《我的三点感受》,转载自储晋《储晋快乐作文训练教程》,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第9页。
    [36] 朱自清:《答〈文艺知识〉编者问》,见《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37] 和学新:《试论主体性教育的联系生活策略》,载于《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
    [38] 项贤明:《“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4期。
    [39]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
    [40]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65页。
    [41] 储晋:《从此不怕写作文全编—储晋快乐作文教学法》,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第80页。
    [42] “做人—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为做人而做文,以做文促做人》载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8期。
    [43] 张英干:《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载于《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2期。
    [44] 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26页。
    [45] 转引自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前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页。
    [46]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辅导材料(一)》,第27页。
    [4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2页。
    
    
    1、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
    4、李兴业等著:《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储晋:《从此不怕写作文全编—储晋快乐作文教学法》,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6、储晋:《储晋快乐作文训练教程》,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7、李白坚:《趣味作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荷尔德林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夏丐尊、刘薰宇:《文章作法》,浙江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1、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1986年版。
    19、李秀华:《以你的方式表达你的心灵》,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0、倪文锦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A、B卷),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