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心理教育研究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作用,但更多的只是提及而并未作深入的探讨。因此,认识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实施模式,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说,离开了家校合作,就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案追踪,追溯历史,总结经验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教师、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有很大偏差;实践中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明确;活动简单化,缺乏针对性;以学校为主,缺少家校双向交流;专业教师匮乏且大部分心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大部分学校未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实施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强化合作观念;将家校合作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运作系统;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通过龙头学校促进区域性进程;发展社区教育是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强调多途径的师资培训等。总之,对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将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We must by no means ignore the func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actice, it's a duty-bound obligation of schools to develop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me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and it's a major factor to evaluate whether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successful as well.
    At present the func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is being paid attention to, but many studies in this field only mention it, and give no deep discussion. Therefore, to realiz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operation and inquire into its aim, contents, ways and mode of implementing will be an important directiv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application to the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o a large extent, it's no use discussing the validit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By providing questionnaires, holding forums, consulting documents, studying cases, tracing the history, summarizing experience and so on, this thesis has made a deep analysi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resent primary schools as follows:
    1. Teachers and parents have great devi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2.The aim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is still vague in practice.
    3.The activities are simplified and lack pertinence; what's more, they rely mainly on schools, lack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4. At present psychological teachers are in great need; and in addition, the skills and abilities of most psychological teachers remain to be improved.
    
    
    
    5. Most schools have not formed an omni-directional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thesis makes a valuable inquiry into the aim, contents, ways and mode of implementing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after us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s follows:
    1. The idea of the cooperation should be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2. The cooper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working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3. The corresponding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should be set up.
    4. The schools for parents should play a chief role and the institution of the joint activities should be formed.
    5. Regional progr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an be promoted through leading schools.
    6. Developing community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werful security of the cooperation .
    7. Teachers should be trained in various aspects.
    In a word, explor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optimiz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schools.
引文
①马忠虎:《家校合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②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12页。
    ③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3页。
    ④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63页。
    ⑤王钰城:《家庭心理辅导的实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87页。
    ⑥冯忠良、冯姬:《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5期。
    ⑦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⑧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09页。
    ⑨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84页。
    ⑩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第319页。
    (1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12页。
    (12)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13)叶一舵:《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载《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14)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17页。
    (15)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1期。
    (16)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3页。
    (17)曲连坤:《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合唱》,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18)王宏方:《台湾地区“教训辅三合一”学校辅导体制评述》,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19)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8页,第143页。
    (20)彭茜、郭凯:《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1期。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5、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2版。
    6、罗恒星、曾中辉、刘传贤:《家庭教育心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7、郑和钧:《协同教学与素质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8、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9、郑和钧:《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0、钟志农:《探索本土化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9期。
    11、宣霞金:《浙江省上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简介》,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1期。
    12、李梦阳:《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11期。
    13、董柏林:《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点滴》,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14、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1期。
    15、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困境与变革》,载《教育研究》2001第5期。
    16、彭茜、郭凯:《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1期。
    17、周耀威、徐钟庚:《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分析》,载《全球教育展望》2001第3期。
    
    
    18、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19、沈贵鹏:《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20、郑日昌:《素质教育与心育》,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8期。
    21、苏学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模式建构的思考》,载《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7期。
    22、刘佑荪:《小学教师观念、行为倾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思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与配合研究》,载《上海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3、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12期。
    24、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载《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0期。
    25、黄鸿鸿:《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载《教育世界》2001年第1期。
    26、李德善:《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实验探索》,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27、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28、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8月第3版。
    29、贾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ON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0、J.M.索里、C.W.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
    31、单中惠、杨汉:《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2、江声树、刘通:《家长学校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