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ATM over SDH在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于高速公路联网通信业务需求与宽带网络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联网通信ATM over SDH网络解决方案,即交换层采用ATM交换机制,物理层采用SDH传输标准,接入层采用APON技术;通过对业务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地预测了联网通信网络容量;建立了联网通信结构与技术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网络分析与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物理解决方案;通过网络物理集成与服务集成分析,建立了联网通信集成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了高速公路联网通信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Linking the business demand and broadband network feature for freeway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ssues the ATM over SDH settlement project in a reasonable way. In other words, ATM is introduced in the switch layer; SDH is in the transmission layer and APON in the access layer. By system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demand, the network capability is forecasted scientifically for freeway network communication. After that, freeway network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and techique model are mad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design and physics framement are put up soon afterwar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ysics and service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assessment targets and method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reeway network communication. Finally, through the summing-up of study achievement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lucubrated questions are pointed out about the freeway network communication.
引文
[001] 交通部公路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002] 山东中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2000.
    [00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湖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机电工程总体规划,2000.
    [004] 西安公路科学研究所.陕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通信、监控系统总体规划,2001.
    [005] 广州海特天高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八一大桥迁移改建收费监控系统,2000.
    [006] 赣粤高速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昌九高速公路机电工程,2001.
    [007] 刘伟铭等.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008] 孙大跃,江代有.高速公路网络工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009] 翁小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010] 李峻利,过秀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011] 刘文杰.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012] 刘建军.交通工程学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013] 高速公路丛书委员会.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014] 陈红.交通工程设施实验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015] 司同军.交通通信与电视监控.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016] 段里仁.道路交通自动控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017] 赵亦林.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018] 黄锡伟,朱秀昌.宽带通信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19] 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送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20] 吴承治.光接入网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21] 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022] 邮电技术规定.基于ATM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23] 通信行业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024] 原荣.光纤通信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025] 陈锡生,糜正锟.现代电信交换.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026] 钱宗钰,区惟熙等.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27] 辛再莆,于雪梅.ATM网络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028] 陈建华,黎连业.ISDN联网技术与应用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029] 达新宇.现代通信新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030] 唐宝民,王文鼐等.电信网技术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031] Mark Norris.全域网设计—Intranet、VPN及企业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032] 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033] 蔡安妮,孙景鳌.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034] Sidnie Feit.组网用网:高速局域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035] 陈龙.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036] 陈龙.智能小区及智能大楼的系统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037] 韩宁,刘国林.综合布线.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038] 陈生潭,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大学出版社,2001.
    [039] 李人厚.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西安:西安电子大学出版社,1999.
    [040] 南利平.通信原理简明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41] 张新义,江世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042] 顾畹仪等.全光通信网.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043] 杨义先等.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044] 刘符,韩煜国.宽带通信原理、设计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045] 张宏科,裘正定.ATM网络互连原理与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046] 牛衍波,罗强.PC远程通信大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047] 刘爱民.程控交换机工程设计与建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048] 蔡翠平.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049] Wilson C.虚拟专用网的创建与实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050] 沈苏彬,陈奇.IBM企业网原理、设计与实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051] Thomas W.局域网新技术与标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052] 艾德才等.微型计算机总线.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053] 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054] Andrew S.分布式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055] 王孝武.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056] Steve McQuerry.Cisco网络设备互连解决方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057] 赵慧玲等.ATM、帧中继与IP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058] Paul Fischev.ISDN与Cisco路由器配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059] 康健新等.宽带智能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060] 丁镇生.传感器及传感技术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061] 魏成等.浅析自动化收费系统中的网络建设.辽宁交通科技,2001,(4).
    [062] 王一如等.智能交通系统与通信技术.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8,(2).
    [063] 杨立,鲁恩科.架设联网收费信息高速路.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1,(9).
    [064] 孟春雷.浅析高速公路专用通信系统的联网问题.公路交通科技,2001,(增刊).
    [065] 许宏科等.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规划的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6).
    [066] 李塔垣,贾绍明.浅谈高速公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交通与计算机,2000,(3).
    [067] 杨卫东,陈启美.高速公路中的集中监控系统设计.东南大学学报,2000,(4).
    [068] 黄久带,徐家庆.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应用.交通信息产业,2001,(6).
    [069] 常麦香.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中国交通工程,1995,(4).
    [070] 郑道访.折好交通工程规划,促进高速公路建设.交通工程,1997,(2).
    [071] 庞曰成等.我国高速公路网交通工程总体规划的发展前景.交通工程,1997,(4).
    [072] 李淑庆,李正宜.城市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工程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评价.中国交通工程,1994,(1).
    [073] 刘植帧.实现高速公路网联网收费的技术关键.公路交通科技,1999,(2).
    [074] 樊红等.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B).
    [075] 韩冰,黄玉荣.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总90).
    [076] 魏武等.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及其应用前景.中南公路工程,1999,(4).
    [077] 宋燕铭.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发展前景与解决方案.湖南交通科技,2000,(4).
    [078] 谭华军.复杂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的监控方案初探.山东交通科技,1998,(4).
    [079] 孙大跃,徐建民.在高速公路光接入网之上实现ATM应用.交通与计算机,2000,(2).
    [080] 李志华.基于SDH传输网络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监控系统的设计.交通与计算机,2000,(4).
    [081] 李志华,张连涛.宁马高速公路征费网络系统设计.交通与计算机,2000,(1).
    [082] 展卫东.江苏交通大厦程控交换机的选用.江苏交通工程,2000,(4).
    [083] 张洋等.浅谈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交通与计算机,2000,(1).
    [084] 郑其俊.隧道机电监控系统运用Lon Works现场总线的关键技术.交通与计算机,2000,(1).
    [085] 邹国平等.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其联网技术研究.交通信息产业,2001,(3).
    
    
    [086] 谢振东等.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中的通信.中山大学学报,2000,(6A).
    [087] 郭飞.SDH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辽宁交通科技,2001,(4).
    [088] 银龙.时钟配置在专用通信网实施的重要性.交通信息产业,2001,(9).
    [089] 王平.宽带IP技术及其在高速公路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河南交通科技,2000(5).
    [090] 王晓红等.智能化交通监控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世界,2001(7).
    [091] 黄晨,管培.浅析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施方案.公路交通科技,2001,(4).
    [092] 王永强.基于TCP/IP技术的开放式联网电子收费(ETC)系统的方案设想.公路交通科技,2001,(增刊).
    [093] 盛刚.省级高速公路实施大封闭式联网收费的分析与探讨.公路交通科技,2001,(增刊).
    [094] 李爱民.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的发展趋势.公路交通科技,2001,(增刊).
    [095] 宋靖雁等.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路网模型及数据处理.公路交通科技,2001,(5).
    [096] 康彦民.收费公路交通量分担模型建立与分析.公路交通科技,2001,(5).
    [097] 沈志强.《北京市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总体设计简介.公路,1997,(7).
    [098] 刘中杰.高速公路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电信技术,2000,(1).
    [099] 金继东.收费系统软件性能和功能设计.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1,(6).
    [100] 陶宽继.谈谈高速公路的专用通信.电信技术,1997,(5).
    [101] 傅宇浩.交通工程效果评估.交通信息产业,2001,(10).
    [102] 刘智勇等.基于模糊控制的多功能交通控制系统.中国公路学报,1999,(2).
    [103] 黄小原,李宝家.高速公路交通的神经控制器.信息与控制,2000,(3).
    [104] 贵忠华,刘振凯.智能混合系统综述.信息与控制,2000,(1).
    [105] 向怀坤等.GIS的最新进展及其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交通工程,1998(3).
    [106] 朱新实等.GIS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公路,2000,(5).
    [107] 黄肇义等.ITS对国内城市交通规划影响的探讨.城市交通,1999,(6).
    [108] 李智,李佩昆.提供偶发事件路线导行信息的路网混合均衡模型.公路交通科技,2000,(5).
    [109] 肖为周等.公路网规划信息系统中时空技术研究与应用.公路交通科技,2000,(3).
    [110] 杨兆升,初连禹.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研究进展.公路交通科技,2000,(1).
    [111] 石小法等.交通信息影响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0,(4).
    [112] 陈小鸿,林航飞.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0,(5).
    [113] 刘智勇,吴今培.高速公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建模及多层描述.公路交通科技,1998,(1).
    [114] 郑应平,张冬梅.智能交通系统(ITS建模与控制问题).公路交通科技,1999,(2).
    
    
    [115] 杨兆升,刘红红.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公路交能科技,2000,(2).
    [116] 杨兆升,徐立群.模糊控制原理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一体化研究中的应用.公路交通科技,1999,(1).
    [117] 赵洪波等.21世纪公路交通的标志——ITS.黑龙江交通科技,2000,(2).
    [118] 石小法,王炜.交通事故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0,(5).
    [119] 柴旭东,王兵.交通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点.公路交通科技,2000,(3).
    [120] 李英姿等.智能交通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0,(3).
    [121] 翟忠民.新世纪的智能化交通管理.汽车与安全,2000,(8).
    [122] Ali Mekky. Forecasting Daily Usage of a Toll Highway. TEC, May, 2000.
    [123] Steven E. Shladover. Progressive Deployment Steps Leading toward an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 Paper No.00-0835,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27.
    [124] Alison Smiley. Behavioral Adaptation, Safety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aper No. 00150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24.
    [125] Michel Gendreau. Parallel Tabu Search for Real Time Vehicle Routing and Dispatching. Vol. 33, No. 4, Transportation Science, Nov 1999.
    [126] Tom Kane, etc.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in a Medium-sized, Relatively Uncontested Urban Area. Paper No.99-076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679.
    [127] Adel W. Sadek, et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arch Algorithms for Dynamic Traffic Routing. Paper No.99-0239,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679.
    [128] Steven D. Wright, etc. Introduction to the UTIS Database for Newcastle Upon Tyne. TEC, March 2000.
    [129] Chang-Jen Lan, etc. Real-time Prediction of Traffic Flows Using Dynamic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Paper No.99-1411,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87.
    [130] Hualiang Teng, etc. Incorporationg Neural Network Traffic Prediction into Freeway Incident Detection. Paper No.103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679.
    [131] Edmond Chin-Ping Chang. Traffic Estimation for Proactive Freeway Traffic Control. Paper No.990164,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79.
    [132] Karthik K. Srinivasan, etc. Modeling Inertia and Compliance Mechanisms in Route Behavior Under Real-time Information. Paper No.00-0568, Transporation Research Record 1725.
    [133] Ali Mekky, etc. Toronto 407 Etr: Transponder and Video User Travel Patterns. TEC, May 2000.
    [134] Qingyan Yang, etc. Assessment of Rur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olutions. Paper No. 1509,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739.
    [135] Loing Keping, etc. A New SDH Based ATM Network Survivability Escalation Mechanism.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Vol. 6, No. 1, Jan 2000.
    [136] 何翔.宽带接入网解决方案—APON.电信技术,2000,(4).
    [137] 曾清海,邱昆.ATM-PON关键技术探讨.光通信技术,2001,(1).
    [138] 何岩.基于ATM-PON技术的全业务网接入系统.数据通信,2001,(2).
    [139] 王志立,叶培大.一种新型的ATM-PON系统.高技术通讯,2000,(6).
    [140] 郑伟,范忠礼.ATM-PON宽带接入网初探.数字通信,1999,(3).
    [141] 王崇民,毕厚杰.交换式数字视频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电子技术,1999,(10).
    [142] 郑伟,吴伟.ATM-PON的MAC协议研究.现代有线传输,2000,(4).
    [120] 乔耀军等.在APON实现全业务接入的MAC协议设计.高技术通信技术,2000,(2).
    [143] 郑伟,范忠礼.基于FTTH的APON系统的优化.通讯世界,2000,(4).
    [144] 王振嘉.APON的若干关键技术与多业务应用研究.甘肃科技,2001,(2).
    [145] 曾清海等.APON系统上行接入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4).
    [146] 重文.新型宽带接入网络ATM-PON.现代通信,2000,(3).
    [147] 刘英男等.宽带接入网的互通.通讯世界,2001,(总75).
    [125] 汪永明,彭琳明.各种有线接入技术比较与应用.通讯世界,2000,(总71).
    [148] 姚宝富等.宽带到家: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研究.光通信研究,1998,(3).
    [149] 秦晓懿等.ATM PON的集成化设计.光通讯研究,2000,(4).
    [150] 郑伟.实现ATM-PON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讯世界,1999,(总60).
    [151] 陈明.如何建设一个成功的ATM网络.电信技术,1998,(9).
    [152] 陈如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SDH/ATM的技术问题与可能解决途径.电信科学,1997,(11).
    [153] 邱智亮等.ATM用户接入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2).
    [154] 徐劲松等.ATM网络流量控制的研究.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9,(3).
    [155] 宋玲,钟诚.ATM多业务QOS控制和管理技术.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156] 任丰源等.ATM流量控制方法的比较.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3).
    [157] 曲桦,赵季红.ATM网自愈算法的设计和性能分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8).
    [158] 万佑红,李新华.ATM技术概述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江苏通信技术,2000,(2).
    [159] 曲润涛等.ATM网络拥塞控制的新策略.电子技术,1999,(10).
    [160] 田劲峰.交换网络的路由技术.电子技术,1999,(1).
    
    
    [161] 徐劲松等.ATM技术与多媒体通信.电子技术,1999,(4).
    [162] 王晟,李乐民.ABR业务计费机制及带宽分配算法.电子学报,2000,(7).
    [163] 孟树森.ATM骨干交换机购买指南.通讯世界,1998,(2).
    [164] 王道远.如何选择ATM广域网设备.通讯世界,1995,(5).
    [165] 阴亚芳.基于SDH的ATM物理层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7,(4).
    [166] 乔耀军等.APON的帧结构和MAC协议设计用其性能分析.电子学报,2000(7).
    [167] 辛明君等.VPN技术综述.电信技术,2000,(4).
    [168] 林春光等.多业务ATM接入交换机的研制.数据通信,1999,(1).
    [169] 高佩霞等.ATM交换系统的统计复用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8,(4).
    [170] 邓银波.ATM技术在SDH上实现宽带传输.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9,(2).
    [171] 费海.对IP over SDH和IP over ATM的探讨.现代有线传输,1998,(4).
    [172] 陈山枝等.SDH/ATM网络生存性管理系统和全局控制策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997,(3).
    [173] 周涛,范冰冰.一种基于ATM的宽带公众我媒体通信网络组成.广州中望通信计算机研究中心,1999,(2).
    [174] 张煦.SDH光纤网和ATM交换机简述.光通信研究,1996,(2).
    [175] 杨卫平等.用ADM实现ATM和SDH互通的初步探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7,(1).
    [176] 喻洪辉等.多业务ATM网络的设计与实现.现代电力.2001,(2).
    [177] 支军等.ATM—SDH分接/复接系统中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1999,(S1).
    [178] 候炯宽,朱刚.基于ATM的声像通信系统及其ITU—T标准.电力系统通信,1998,(6).
    [179] 杨喜,唐绍淑.基于路径恢复的ATM/SDH网状自愈结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4).
    [180] 刘雪明等.基于ATM和SDH的宽带IP网及光因特网.电子器件,2000,(1).
    [181] 石晶林,丁炜.MPLS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前景.通讯世界,2000,(总67).
    [182] 彭俊.ATM上多协议传送(MPOA)技术.广东通信技术,1999,(2).
    [183] 吴亦川,冯玉眠.IP Over ATM技术及期解决方案.电子技术,1999,(9).
    [184] 曹安萍等.光ATM交换系统与SDH传输网的线路接口.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7).
    [185] 宋鑫.同步数学体系(SDH)与异步转移模式(ATM)的结合应用.电子器件,1995,(总25).
    [186] 李秉钧.基于SDH传输的接入网.电信科学,1998,(1).
    [187] 华为公司.华为SDH系列产品的应用.电信科学,1998,(4).
    [188] 中兴公司.中兴SDH光传输系统.电信科学,1998,(9).
    
    
    [189] 王玉东.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工程设计探讨.电力系统通信,1998,(2).
    [190] 卢放鸣.选择和使用PDH/SDH传输分析仪的几点考虑.电信科学,1999,(2).
    [191] 杨锦堂.视频传输对SDH网络的要求.现代电信科技,2000,(11).
    [192] 黄深旺,胡旭华.SDH网络定时和同步性能的评估.电信科学,1999,(2).
    [193] 毛谦.SDH网的同步层功能.光通信研究,1999,(6).
    [194] 白庆东,纪常杰.SDH、ATM及光层.国外油田工程,1999,(12).
    [195] 赵慧玲.开发ATM多媒体宽带网的技术建议.黑龙江通信技术,1998,(3).
    [196] 李瑾等.基于ATM的宽带无源光接入网的研究.光通信研究,2000,(1).
    [197] 隆克平等.SDH/ATM双向自愈环的生存性定量分析方法.电子学报,1994,(4).
    [198] 江向东,张列平.ATM交换网的指标分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5).
    [199] 余英等.ATM网络中的宽带业务类型及其传输技术.现代计算机,1999,(总76).
    [200] 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00] 童天湘等.高科技与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01] 赖金福等.现代科技信息检索.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论文亦参考了其它书籍、期刊和INTERNET上的大量信息,限于篇幅,此处从略,谨表感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