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审级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审级制度是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制度的支柱性制度。作者以刑事司法为范例,以审级制度的功能为视角,通过对国外审级制度的宏观考察和对我国审级制度的审视,就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初步的建设性设想。
     本文分为四部分,约有四万三千字。
     第一部分为审级制度基本理论问题。作者首先对审级制度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级制度具有法院特有性、显著独立性以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特征。其次,对审级制度的功能进行了剖析。认为审级制度具有防错纠错、加强法院裁判权威性、减轻下审级法官责任负荷、加强法律统一适用的正功能和降低诉讼效率的负功能,并对审级制度诸项功能间的一致性、冲突以及如何实现诸功能间的平衡进行了阐释。最后,对审级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追寻,认为审级制度的哲理基础是能动反映的“认识论”。
     第二部分为国外审级制度的考察与评价。文章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的审级制度的考证,总结分析了不同诉讼模式下审级制度的差异与共同之处,并以功能平衡为标准对此进行评价。作者认为西方各国以“审判独立”为理念的法院设置的制度、两审终审与三审终审相结合的多层次审级制度、由高审级法院只针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查的制度很好的实现了审级制度功能间的平衡,适合现代司法的要求,值得我国借鉴。
     第三部分为中国审级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首先对中国审级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其次,分别从审级制度本身以及与审级制度相关的几项制度对现行审级制度进行了剖析。认为现行审级制度既未能保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实现,也不具有真正的“高效率”,而且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现行审级制度已不适应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司法的要求,需要改革和完善。
     第四部分为审级制度的改革。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我国审级制度改革的目标进行了定位,认为审级制度改革应以审判独立为基本目标和基本支柱,以实现审级制度诸功能的平衡为首要目标。其次,对审级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设计,认为应当打破现行法院组织体系跨行政区设置法院,并针对不同案件实行有条件的四级三审终审制。最后,对审级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改变现行级别管辖制度、取消内部请示制度、改革再审程序并完善错案追究等制度,使他们与审级制度的改革相适应。
Trial grad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tion system and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court system. Making the criminal judicature for exampl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China in the angle of the function of trial trade system after an analysis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dissertation is about 47, OOOwords, consisting of four parts.
    Part One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rial grade system. Firstly, the author makes a definition of trial grad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he defini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rial grade system is peculiar in court, independent and a combination o microscope and microcosm. Secondly,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trial grade system, holding that trial grade system has the positive function. It corrects the faulty, increases the unity of law. It also has the negative function: reducing efficiency. The author also makes an elaboration of the balance of these functions. Lastly, the author seeks the theory basis of trial grade system, holding that the philosophic theory basis of trial grade system is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Part Two is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rial grade system. The author makes textual criticism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foreign countries, pointing out the differences and identities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different action modes. The author makes an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grade,system in the standard of function balanc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mutual level trial grade system on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instance being that final instance and the third instance as the final realizes well the balance of the function of trial grade system. The
    
    
    experience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these countries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China.
    Part Three is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China. Firstly, the author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trial grade system in China. Secondly, the autho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ystem can not guarantee substantive justice, procedural justice and realize "high efficiency". The author also holds that the current system is not applicabl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ode criminal procedure and should be reformed.
    Part Four is about the reforms.of trial grade system. First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objectives of trial grade system reform, holding that the basis objective and pillar of the reform is the adduction independence and the first objective is the balance of functions. Secondly, the author makes a design of trial grade reforms, holding that the current court system, which is set across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should be reforme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ystem of the third instance as the final can be set conditionally. Lastly, the author makes an approach to the supplementary system of trial grade system reforms, holding that the current grade jurisdiction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and inside instruction system should be abolished.
引文
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日]棚漱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法]卡斯东·斯特法尼著,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英]丹宁勋爵著,刘庸安译:《最后的篇章》,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美]马丁·梅耶著,胡显耀译:《美国律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12、卓泽渊主编:《法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徐国栋著:《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陈忠林著:《意大利刑法纲要》,北京: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6、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欧洲宪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周道鸾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0、王以真著:《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左卫民、周长军著:《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2、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4、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余叔通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汪建成、黄伟明著:《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织编译:《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诉讼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9、王洪俊主编:《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版。
    30、李义冠著:《美国刑事审判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1、乔钢良著:《现在开庭“我为美国联邦法官做助理”》,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
    32、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33、甘雨沛主编:《比较刑法学大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4、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孙长永著:《日本刑事诉讼法导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6、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7、章武生、左卫民著:《中国司法制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38、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0、蓝全普著:《七十年法律要览》,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1、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议稿与论证》,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43、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谢晖著:《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5、王利民著:《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6、左卫民著:《合议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7、张繁著:《法院独立审判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
    48、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0、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蔡墩铭主编:《两岸比较刑事诉讼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53、陈朴生著:《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版。
    54、丘联恭著:《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台北:三民书局1992年版。
    55、Robert A. Carp: 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1990.
    论文类:
    1、程荣斌:“审级制度研究”,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焦洪昌:“从法院地方化到法院设置的双轨制”,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章武生、吴泽勇:“司法独立与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上)”,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4、章武生、吴泽勇:“司法独立与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下)”,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
    6、赵小军:“关于实现我国高院跨区设置法院垂直管理暨三审终审之构想”,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7、王利民:“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8、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9、李学宽:“关于我国上诉制度改革的探讨”,载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页。
    10、李楯:“法官培训与司法改革”,载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页。
    11、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载《法商研究》2000年。
    12、王晨光:“法律远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载《法学》1997年第3期。
    13、陈卫东,石献智:“法院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之研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
    14、李富成:“司法改革的对话”,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6期。
    15、史锡恩:“如何加强我国民事三审法院的功能”,载《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二)》,三民书局198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