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民事时效立法体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检讨时效概念的传统理论得知,时效是一种权利不行使持续一定期间即导致权利行使受到限制的法律制度;时效的宗旨是维护事实关系,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时效限制权利行使的方案有二:一是使义务人取得一项权利;二是消灭权利人的权利,包括部分消灭和彻底消灭。历史证明,这两种方案分别形成了时效的两种基本类型,即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效力应限于取得支配型的财产权。物权和无形财产权虽同属于支配型财产权,但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得物权取得时效与无形财产权取得时效在构成要件和效力上有所区别,从而使二者成为取得时效的两种具体类型。消灭时效的效力应限于消灭请求权和形成权。由于请求权和形成权也有各自的特点,使得请求权消灭时效与形成权消灭时效在具体规则上有所区别,从而使二者成为消灭时效的两种具体类型。在立法上,要体现出时效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作为一项民法基本制度的地位,必须采取统一的立法模式。
The summing up and examin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prescription reveals that civil prescription is a legal system that has the civil rights restrained from being exercised if the holder of civil rights has ignored his rights for a period. The principal aim of prescription is to preserve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fact and stabilize the social order. In history, prescription restrains the obligee from exercising his rights in two methods -extinguishing the rights or making the obligor acquire rights, which causes to produce two basic types of civil prescription including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and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There should be only property rights of control which can be acquired by the obligor in accordance with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Though both real right and incorporeal property right belong to property right of control,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nature, which make them need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caus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obligee when they are acquired by the obligor due to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So the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of real rights and the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of incorporeal property rights become two types of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Meanwhile, there should be only rights to petition and rights of formation which can be extinguished according to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nature between rights to petition and rights of formation, some different rules are applied when they are extinguished due to prescription. So the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of rights to petition and the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of rights of formation are two types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Therefore, a centralized legislation model should be adopted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prescription in order to embody that prescription is a legal organic unity and a basic system of civil law.
引文
国内学者著书:
    1、余能斌、马俊驹主编《现代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佟柔、王利民、马俊驹等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3、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上),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孟勤国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5、孔祥俊著:《民商法新问题与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6、周枬著:《罗马法原论》(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王利明等著:《民法新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刘歧山主编:《民法问题新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张俊浩主编:《民法原理》(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版
    11、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14、徐国建著:《德国民法总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李双元、温世扬主编《比较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7、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8、陈国柱主编《民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江平、张佩霖编著《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龙卫球著《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1、张佩霖主编《中国民事法律理论与事务》,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22、梅仲协:《民法要义》,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3、胡长清著《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刘得宽著:《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亨有限公司1980年版
    25、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王伯琦编著:《民法总则》,国立编译馆1979年出版
    27、郑玉波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79年印行
    28、杨兴龄主编:《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印行
    29、史尚宽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黄立著:《民法总则》,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
    31、李宜琛:《民法总则》,国立编译馆1977年出版
    32、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3、戴东雄著《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继受罗马法》,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第二版
    国外译著及原著:
    1、[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英]梅因著:《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意]彼德罗·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古罗马]盖尤斯著:《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古罗马]优士丁尼著《法学阶梯》徐国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1999版
    6、[英]巴里·尼古拉斯(BARRY NICHOLAS)著:《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德]拉德布鲁赫著:《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苏]诺维茨基著:《法律行为·诉讼时效》,康保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1956年版
    11、[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2、[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朱景文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苏]B. T. 斯米诺夫等著:《苏联民法》(上卷),黄良平、丁文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4、[苏]B. II. 格里巴诺夫、C. M. 称尔涅耶夫主编:《苏联民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15、[苏]M·A·顾尔维奇著:《诉权》康宝田、沈其昌译,李光谟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
    16、[英] LIMITATION PERIODS (third edition), by Andrew McGee, B.A., B.C.L., (Oxon.),Published in 1998 by Sweet & Maxwell Limited of 100 Avenue Road, London NW3 3PF.
    17、[美]TORTS(2end ediction) (影印本), by Edward J. Kionka,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美]CONTRACTS (4th ediction) (影印本), by Claude D. Rohwer & Gordon D. Schaber,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TORTS AND COMPENSATION(2end edition), by Dans B. Dobbs, West Publishing Co. 1993.
    20、COLLEGELAW FOR BUSINESS(tenth edition), by John D. Ashcroft · Janet. Ashcroft, Published in 1987 by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Cincinnati, Ohio.
    论文类:
    1、张驰:《论诉讼时效客体》,载于《法学》2001年第3期
    2、张驰:《论民事诉讼时效所定20年期间的性质》,载于《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史浩明《关于建立民法取得时效制度的探讨》,《宁夏社会科学》(银川)1990年第2期
    6、史浩明《取得时效制度研究》,载于《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7、史浩明:《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载于《法商研究》1997年第6期
    8、史浩明《略论诉讼时效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沪)1992年第3期
    9、祁秀山《试论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取得时效制度》,《法学研究》(京)1985年第期
    10、祁秀山《浅析诉讼时效与诉讼时效期间》,《山东法学》(济南)1993年第1期
    11、梁慧星:《民法时效研究》,载于《法学研究》1984年第4期
    12、李景禧、李连宁:《我国民法需要建立消灭时效制度》,载于《中国法学》1985年第2期
    13、程啸、陈林:《论诉讼时效客体》,载于《法律科学》2000年第1期。
    14、张佩霖《谈谈诉讼时效》,《法学研究》(京)1986年第4期
    15、赵万一、冯建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初探》,《河北法学》(石家庄)1987年第11期
    16、杨立凡《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法学评论》(武汉大学)1987年第6期
    17、元小勇:《论消灭时效》,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18、张玉敏著:《论我国民法时效制度》,载于《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9、张玉敏、田平安:《应当尽快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中外法学》1990年第3期
    20、张玉敏《我国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初探》,《政治与法律》(沪)1986年第5期
    21、龙斯荣:《我国民法需要规定取得时效制度》,载于《中国法学》1985年第2期
    22、尹田著《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载于《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23、丘金峰:《也谈我国需要建立取得时效制度》,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第1期
    24、戴红兵、吴小英著:《保证期间中断质疑》,载于《法制与经济》1998年第4期
    25、孔祥俊《论我国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驳起诉权不消灭说》,《法律与社会》(兰州)1991年第1期
    26、付洪林《浅论时效中止和时效延长的关系》,《江西法学》(南昌)1991年第5期
    27、林清高《保证期间刍议》,《法学杂志》(京)1997年第4期
    
    
    28、孔祥俊:《保证期间再探讨》,载于《法学》2001年第7期
    29、莫宗艳《论延长借款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期间的必要性》,载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30、周春梅、毛卫民《取得时效的立法思考》,载于《贵州大学学报》1992年2期
    31、左平良、温志梅《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法制与经济》(南宁)1998年第4期
    32、刘书琦《试论超过二十年“不得起诉”与“不予保护”》,载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33、李祖军《论诉讼时效的效力》,载于《法律科学》1989年第1期
    34、史际春《完善我国时效制度刍议》,《法制建设》(京)1990年第1期
    35、刘新英《论诉权和诉权的消灭》,《法学评论》(武汉大学)1988年第3期
    36、喻敏《论未定清偿期的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载于《判例与研究》2000年第2期
    37、王继瑜:《诉讼时效中断与请求权的关系》,载于《现代法学》1989年第1期
    38、盛杰民、袁祝杰《浅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载于《中外法学》1997年第4期
    39、叶志宏、颜明《谈占有时效》,《法学与实践》(哈尔滨)1986年第1期
    40、沈幼伦《论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法学与实践》(哈尔滨)1987年第1期
    41、张廷智《诉讼时效的两个问题》,《人民法院报》(京)2000年月28日第3版
    42、邓鹤《两年普通诉讼时效反思》,载于《经济与法》2001年第2期
    43、陈卫旗、刘英《对诉讼时效的新思考》,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4、齐立荣《浅谈我国继承法的诉讼时效》,《法学与实践》(哈尔滨)1986年第4期
    45、廖光中《继承法与民法通则二十年诉讼时效是一致的》,《法学》(沪)1988年第9期
    46、黄志刚《我国应当建立占有时效制度》,《河北法学》(石家庄)1989年第2期
    47、刘士国《我国民法应当规定占有时效制度》,《法学季刊》(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48、王红日《适用诉讼时效应注意的问题》,《经济与法》(沈阳)1991年第10期
    49、陆道华《无履行期限的债权时效的起算》,《法学杂志》(京)1992年第1期
    50、张耀波《诉讼时效概念质疑》,《法学》(沪)1992年第9期
    51、刘宝玉《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问题刍议》,《山东法学》(济南)1992年
    52、王剑剑《对取得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关系的探讨》,《法学与实践》(哈尔滨)1993年第6期
    53、王勇气《论我国产品质量异议时间与诉讼时效》,《经济与法》(沈阳)1995第5期
    54、王岩《产品质量法中的诉讼时效与请求权期间:兼与王勇气同志商榷》,《经济与法》(沈阳)1995年第10期
    55、王玉法《索赔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问题浅探》,《山东法学》(济南)1994年第4期
    56、高素芝、卜庆秀《保证期间的特征、效能及引发的法律冲突》,《经济与法》(沈阳)1996年第7期
    57、[日]本田纯一著《形成权概念的含义及功能》,《外国法译评》(京)1996年第2期
    58、戴兆弈、崔拓寰《我国亟需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江西法学》(南昌)1997年第5期
    59、王蒙恩、宋卫国《试论完善民法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政法论丛》(济南)1998年第1期
    60、易继明《取得时效在民法中的功能》,《河北法学》(石家庄)1997年第5期
    61、郭顺安《未定期限之债的诉讼时效如何起算》,《法制日报》(京)1998年1月19日第8版
    62、王逸寒《关于无效民事行为诉讼时效的起算》,《人民法院报》1998年4月15日第3版
    
    
    63、王彦龙《浅议保证期间》,《当代法学》(长春)1999年第4期
    64、黄艳琴《对取得时效制度的认识和立法思考》,《理论月刊》(武汉)2000年10~11月
    65、阎泽平《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河北法学》2000年第3期
    66、程宗璋、杨建国:《民事法律的时效制度》,载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7月
    67、徐新铭:《论协议延长诉讼时效无效的法律规定对保险业的影响》,载于《保险研究·法律》1996年第2期
    68、温世扬、廖焕国《取得时效立法研究》,载于《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69、伍载阳:《水路运输索赔期限与诉讼时效》,载于《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70、游杰:《关于诉讼时效效力》,载于《人民法院报》2000年2月19日第3版
    71、王建武、王文起:《公路货物运输赔偿的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载于《人民司法》1998年第6期
    72、刘书琦:《试论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及其分类》,载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73、谭玲:《论确认无效民事行为的时限》,载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74、朱爱莹:《谈未约定履行期的债权诉讼时效的开始》,载《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3期
    75、陆道华:《无履行期限的债权时效起算》,载于《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
    76、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续),载于《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4期
    77、李文正:《论消灭时效客体与物上请求权》,载于《行政与法》2001年第5期
    78、王利明:《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探讨》,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79、何通胜:《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的关系》,载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3期
    80、张晓都:《论知识产权的时效》,载于《法律适用》2001年第6期
    81、吴国平:《取得时效立法问题探讨》,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7期
    82、胡安潮:《诉讼时效与权利保护的冲突及思考》,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83、白明、陶铭:《论消灭时效的客体》,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84、白鹏翔:《论消灭时效与抵押权期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5期
    85、田玉军:《论民法的诉讼时效制度对权利的保护》,载《昌雄师专学报》2001年第8期
    法典和字典类:
    1、《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瑞士民法典》殷生根、王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德国民法典》郑冲、贾红梅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俄罗斯联邦民法典》黄道秀、李永军、鄢一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7、《苏俄民法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版
    8、《法国民法典》马育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9、《澳门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法律翻译办公室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最新六法全书》陶百川编,(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
    11、《英汉法律词典》(修订本)张仲绛、夏登峻等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2、《新汉英法学词典》余叔通、文嘉等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14、《中华法学大辞典》孙国华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年1997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