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判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制度还不能说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任务都是打击犯罪,但是却没有人权保障这一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由于这一基本原则在刑事法典中的缺失以及法官不能真正独立审判,导致无罪案件难以进行宣告。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目前刑事诉讼模式下,就无罪案件的类型、理论基础、价值理念以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等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能够探寻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减少错误定罪的发生。基于以上观点,笔者立足于现代刑事诉讼模式以及相关的刑事政策,对无罪案件难以宣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目前刑事法律予以剖析,同时借鉴国外当代刑事司法基本原则,对无罪案件的具体问题阐述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在《刑事诉讼法》、《刑法》的修正中,对无罪判决以及现代刑事司法原则加以关注和完善。
Our current criminal proceeding system is still not yet an advanced criminal proceeding system. Although the goal of both the Criminal Code and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is to combat crimes, there is no basic principle of this system-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the basic principle in the Criminal Code and no real independent judgment from trial judges results in acquittal cas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be declared. Therefore, under the current model of criminal procedure, to provide better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rights of the accused, and also to seek a right way to reduce the unright conviction, we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typ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value of acquittal case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we need to follow. Based on modern criminal patterns and related criminal policy, we further analyzed why the acquittal cases are not successfully judged in our study. Meanwhile, we made a referenc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oreign contemporary criminal justice, took our current criminal laws apart, and expounded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right of innocent cases. We wish our study coul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judgment of acquitta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inciple of modern criminal justice during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Criminal Law are amended.
引文
① 樊崇义等:《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② [美]萨缪尔·格罗斯等:《美国的无罪判决:从 1989 到 2003 年》,刘静坤译(铅印)。
    ③《法律能还你清白吗?-美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甄贞等编译,法律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 1 版。
    ④ 苏凌、王新怀:《无罪案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 1 版。
    ① [美]萨缪尔·格罗斯等:《美国的无罪判决:从 1989 到 2003 年》,刘静坤译(铅印),第 1 页。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1022 页。
    ①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4 年 3 月 10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网,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zhuanti/2004lh/520274.htm。
    ②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5 年 3 月 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国网,http://www.lianghui.org.cn/chinese/zhuanti/2005lh/813593.htm。
    ③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6 年 3 月 11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浪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3/19/content_4318279.htm。
    ④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7 年 3 月 13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39089。
     ①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5 年 1 月 21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o/2005-01-29/15134985271s.shtml。
    ②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6 年 1 月 18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江苏人大网,http://www.jsrd.gov.cn/jsrdportal/html/1/2263/18794.shtml。
    ① HermarmBrims,Krifik de Lehre yom Tatbstand,Bonnet Rechts~4ssenschafiiche Abl'mndlungen,H.23,BonnⅢ记Keeln 1932,S 19.转引自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第 2 版,第 124 页。
     ① Mike McConville & Geoffrey Wilson 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454 页。
    ① 《美橄榄球明星辛普森出书竟描述假杀前妻》,《姑苏晚报》2006 年 10 月 23 日第 6 版。
    ② 伟恩·R·拉费弗、杰罗德·H·伊斯雷尔、南西·J·金:《刑事诉讼法》(Criminal Procedure)(下册),卞建林、沙丽金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298-1303 页。
     ① 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册,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788-789 页。
    ②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册,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9-161 页。
     ① 刘家琛:《控制死刑适用之我见》,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高级法官培训班上的讲课稿(铅印)。
    ①《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应享受下列权利: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该地区应事先已由法律确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168 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09 条。
    ①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98-299 页。
    ② The Metaphysical Elements of Justice, transl.J.Ladd(Indianapolis,1965),pp.43-44.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99 页。
    ③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下册,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9-161 页。
     ①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孙立坚、孙丕强、樊瑞庆译,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365 页。
    ①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孙立坚、孙丕强、樊瑞庆译,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89 页。
    ② 尹刚:《论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载《中国产经新闻报》,2004 年 2 月 24 日 C4 版。
     ① [日]森本益之、濑川晃、上田宽、三宅孝之:《刑事政策学》,戴波、江溯、丁婕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日文版初版序第 1 -2 页。
    ① 《少女被轮奸案 7 年 7 次重审 4 名嫌犯被判无罪》,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s/2006-09-24/083310094669s.shtml。
    ② [奥]曼弗雷德·诺瓦克:《民权公约评注》,毕小青、孙世彦主译,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第 231页。
    ① [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 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17 条、第 18 条、第 30 条、第 31 条。
     ① 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第 2 页。
     ①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上册,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246 页。
     ① 高贵君:《重大刑事冤错案件剖析》,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高级法官培训班上讲课稿(铅印)。
     ① 何家弘:《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与司法观念的转变》,《人民法院报》2002 年 8 月 20 日第 3 版。
    1、Mike McConville & Geoffrey Wilson 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伟恩·R·拉费弗、杰罗德·H·伊斯雷尔、南西·J·金:《刑事诉讼法》(Criminal Procedure),卞建林、沙丽金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5、[德]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 24 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6、李学军主编:《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
    7、[奥]曼弗雷德·诺瓦克:《民权公约评注》,毕小青、孙世彦主译,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3 年版。
    8、徐敬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
    9、樊崇义等:《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0、周永坤:《法理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1、约翰·W·斯特龙主编:《麦考密克论证据》(第五版),汤维建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2、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3、张毅:《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4、张成敏:《案史-西方经典与逻辑》,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
    15、[美]Lawrence·S·Wrightsman:《司法心理学》,吴宗宪、林遐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
    16、[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7、[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8、[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1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孙丕强、樊瑞庆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0、[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21、[美]罗纳德·J·艾伦、理查德·B·库恩斯、埃莉诺·斯威夫特:《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版。
    22、[英]韦恩·莫里森:《理论犯罪学》,刘仁文、吴宗宪、徐雨衡、周振杰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23、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4、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形势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5、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小组编:《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韩苏琳编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年版。
    26、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 1 版。
    27、[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8、[日]森本益之、濑川晃、上田宽、三宅孝之:《刑事政策学》,戴波、江溯、丁婕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版。
    29、《法律能还你清白吗?-美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甄贞等编译,法律出版社 2006年 12 月第 1 版。
    30、苏凌、王新怀:《无罪案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 1 版。
    1、何家弘:《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与司法观念的转变》,《人民法院报》2002 年 8 月 20日。
    2、尹刚:《论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中国产经新闻报》2004 年 2 月 24 日。
    3、[美]萨缪尔·格罗斯等:《美国的无罪判决:从 1989 到 2003 年》刘静坤译(铅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