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河北省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立一个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具有权威性、基准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信息系统,实现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信息共享,对有效地实施人口战略、为行政管理流程的优化创造条件,提高政府在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调研与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剖析了建立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意义,系统地阐述了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目标和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利用CU矩阵和敏感度分级的方法,对涉及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信息进行了关联性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提出了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网络框架、拓扑结构和数据系统设计,介绍了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等设计方法以及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了人口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are established and take the citizen ID card number as code only, which possess authority, benchmark, foundation and stratagem, carry out the information share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to valid implement population strategy, create a condition for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flow and raise a government at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public management service work have very important meaning, is also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 of electronics governmental affairs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electronics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tren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ubstantial evidence, and anatom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important meaning to construc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arget and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Carried on detailed need analysis; Make use of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U matrix and sensitive degree, a connection analysis and data process analysis to the information which involves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were implemented; The network frame, topology structure and data system desig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were presented, to introduced the design method of topic database and data warehouse and the design of application system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saf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circulat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引文
[1]汪玉凯.中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府[J].信息化建设,2001(12):4。
    [2]金元欢,王建宇.电子政务:现状与前景[J].信息化建设,2001(3):14-18。
    [3]国家发改委.美国电子政府的发展及现状[R].http://jxic.jiangxi.gov.cn/Html/
    [4]周宏仁.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上)[J].信息化建设,2002(4):12-19。
    [5]第一财经日报.拥堵费背后的英国电子政务[R].http://www.ecw.cn/2007-3/
    [6]王运开.IDA与各部门CIO的关系[C].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研讨会(上海)会刊,2007。
    [7]邝玉华.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经验介绍[C].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研讨会(上海)会刊,2007。
    [8]Aldrich D,Bertot J C,MC Clure C R.E-Government:initiatives,developments,and issues[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19(4):349-355。
    [9]Halehin L E.Elecrtonic government in the age of terrorism[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2,19(3):243-254。
    [10]Scholl H J.E- government:a special case of ICT-enable business Process change[A],Proceedings of the 36~(th)Hwaaii Inetm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s[C].Hawaii,USA,January,2003.
    [11]吴敬琏.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R].http://www.gaotang.gov.cn/cn/xxhjs/news/
    [12]陈福集.电子政务系统中面向公众的信息集成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2。
    [13]张成福.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3):4-12。
    [14]王烷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实用版)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效率[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5]shownews.asp?id=29,2007.12.28。
    [16]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的功能定位与政府治理创新[J].市场与电脑,2003,(06)
    [17]孙正兴,戚鲁.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8]李桃,王洗尘.电子政务系统研究(Ⅰ)发展与研究现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1):1-6。
    [19]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1(4):17-22。
    [20]张清浦.电子政务与GIS.测绘科学(J),2002,28(1):5-9。
    [21]2005122282526-1.Html,2007-12-21。
    [22]200739154445.htm,2007-12-21。
    [23]梁玉芬,胡丽琴.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4]新华网.新加坡概况.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4/15/
    [25]content_358770.htm,2007-12-21。
    [26]美国华信惠悦公司.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管理趋势[R].美国华信惠悦公司,2003。
    [27]META集团.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第1部分[R].META集团,2003年4月。
    [28]张磊编著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9]IDC集团.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系统2004—2008预测与分析.IDC集团,2004年8月。
    [30]META集团.劳动力分析2003[R].META集团,2003年秋。
    [31]Gartner集团.Gartner预测2004:人力资本管理与财务应用系统[R].Gartner集团,2004。
    [32]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R].联合国,2008.1。
    [33]吴江等.中国电子政务-进行中的对策流程重塑——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J].电子政务,2004,(Z2)。
    [34]陈海燕.论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北方经贸,2003,(12)。
    [35]王雪华.实施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6]彭忠益,罗辉.电子政务:21世纪中国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再造[J].高校理论战线,2003,(02)。
    [37]闵京华.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J].电子政务,2005,(Z2)。
    [38]董新宇,苏竣.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兼谈新公共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2004,(04)。
    [39]潘顺恩.澳大利亚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概况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5,(03)。
    [40]刘瑞宁.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刍议[J].理论导刊,2002,(08)。
    [41]秦铭,杨春德,高林海.电子政务下的政府信息流再造[J].价值工程,2005,(05)。
    [42]鲁兴启,叶淇榕.对电子政务、电子政府与政府上网的多视角思考[J].今日科技,2003,(03)。
    [43]苏竣,孙国锋,柏杰.“电子政府”的内涵和架构[J].科研管理,2001,(06)。
    [44]范冰冰.电子政务框架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J],2004,24(2):83-85。
    [4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与制度建设[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03)。
    [46]吴敬琏,鲁志强,李广乾.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1,(48)。
    [47]宁可,李清,陈禹六.经营过程建模方法评价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10)。
    [48]邢立强,李小林,史立武.电子政府标准化参考模型初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1,(12)。
    [49]秦天保.流程驱动面向服务的电子政府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科学,2005,(12)。
    [50]张娟.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J].实事求是,2004,(05)。
    [51]彭忠益,罗辉.电子政务:21世纪中国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再造[J].高校理论战线,2003(2):57-59。
    [52]乔非,吴启迪,沈荣芳.支持事务重建的企业模型与建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1)。
    [53]倪颖.当代新公共管理理论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