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报纸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经近7年,其社会效应和研究价值在业界和学界均引起很大关注。但是由于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学界对其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目前对于报纸民生新闻的研究多为新闻本身内容、视角、价值取向层面的观照,对其产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少有涉及。
     本文以西安地区的《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为研究样本,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综述法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首先,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探讨,并将易和其混淆的新闻形式作区分,并总结出它的特点。其次,通过对研究样本的描述和对比,总结出报纸民生新闻近年来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报纸民生新闻的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并考量、分析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最后,笔者对报纸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民生新闻需要改变其在内容上报道题材窄、低俗化等问题,以求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探讨公共新闻是否是民生新闻的走向的必然性。
News of people' s livelihood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7 years, which is well concerned by social effects and research value in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However, it is a new thing and develops rapidly; the academia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incomplet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newspaper Civic news mostly focus on news itself, perspectives , values , and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background are rarely involved.
     The text compares huashang newspaper to xian evening newpaper as an example, dividing into four chapters, and use Comparative Study of Law and document Summary of Law to analysis.
     First, the text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civil news, making a distinction from other news, which can be easily confused, at the same time, summers up th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Secon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of study sample, Summarizing the recent newspaper civil news changes and existent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he text analysi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n newspaper civil news and social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newspapers civil news.
     Last, the tex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ewspaper civil news., One the one hand, civil News need to change the content of its report on the narrow subject, vulgarization, and other issu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ir own, On the other hand , it goes to another form, is It public news will be the inevitable choice?
引文
1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韩泽:《民生新闻小札》,《视听界》2004年第1期。
    3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7期。
    4陆晔、苏菲:《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5程前、陈杭:《望诊电视民生新闻》,《中国电视》2005年第2期。
    6郑宁丹:《民生新闻--主流意识的话语建构》,载《南方传媒研究》第一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58页。
    7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4页
    8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页
    9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10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11比较研究方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泫。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12陈立生:《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9期
    13朱天、程前、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传媒观察》2004年第8期。
    14陆晔、王硕、侯宇静:《突破从“民生新闻”开始--(第一时间)与地方电视新闻发展前瞻》,《现代传播》2004年第4期。
    15易前良:《“民生新闻”的理论阐释》,《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6陆晔、苏菲:《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17赖浩锋:《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山东视听》2005年第1期。
    18朱寿桐:《论电视民生新闻理论的可能性》,《中国电视》2005年第12期
    19陈龙:《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20参见陈立生:《电视“民生新闻”的七大待解之谜》,《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1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4页
    2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23唐亮《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网络传播》,2006年第12期
    24刘京林:《新闻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231页
    25张荣刚《新闻叙事框架与新闻视角之关系》,《新闻与写作》,2004.4
    26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5页
    27社会变迁表示一切社会现象,尤其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8选自CNKI概念知识元库
    29戴安良:《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探索》2006年第5期
    30燕继荣:《“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双边进程”》,《东方论坛》,1997年第2期。
    31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祉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第8页
    32燕继荣:《“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双边进程”》,《东方论坛》,1997年第2期。
    33[英]蒙特·鲍曼著,欧阳景根译:《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34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35[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50页
    1、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9月
    3、罗刚、刘家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孙占国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徐耀魁著:《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
    6、王晓明主编:《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一一90年代的文化和文学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9、詹姆斯·W·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0、[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2、[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 2003年7月版
    13、[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商务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14、[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5、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作为话语的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7、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8月版P240
    18、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9、江宜桦《公共领域中理性沟通的可能性》,选自《公共性与公共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20、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1、刘晓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1版
    22、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
    23、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一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
    24、韩泽:《民生新闻小札》,《视听界》,2004年第1期
    25、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26、黄旦:《独立战争前后美国报刊思想之演变--美国新闻传播思想史札记》,《新闻大学》1999年秋季号
    27、《新闻与传播》2005年-2007年
    28、《国际新闻界》2006年-2007年
    29、《今传媒》2006年-2007年
    30、《新闻知识》2005年-2007年
    31、2006、2007、2008年3月的《华商报》
    32、2006、2007、2008年3月的《西安晚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