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澳门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回归后的澳门经济由于旅游业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变成国际旅游城市,澳门社会整体质素不断上升,对高质素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澳门高校教育正要承担着培养人才这项历史使命。本澳要求的人才已不仅仅是拥有丰富知识,更要拥有强健的体质、体能、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要认识到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而不可划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对高校体育加以重视,为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锻炼意识及体育习惯,让澳门人才得到全面培养,这也是迎合澳门面向国际,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及专家访探法等研究方法,对澳门三所重点官立大学85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澳门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习惯、活动场地等并探讨澳门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其锻炼的因素等。内容包括大学生参与体育频率、时间、体育习惯、动机、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等。通过对本研究表明:本澳大学生多是喜欢体育锻炼的,但未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育活动投入时间,不尽人意,大部份属于非体育人口,女生情况更为明显。
     目前澳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氛围低沈,缺乏积极主动性,长远来说必定影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因此必须通过上述调查研究,了解澳门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以及体育行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等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现有问题。本文认为:主要对策有1?提高政府对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2?提高高校领导层对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3?改善体育场地的短缺,与政府和社会团体合作更有效利用现有场地;4?改善澳门高校的体育课程制度;5?增强大学生对体育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6加强澳门体育科学研究会”职能及作用,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希望通过以上建议为政府及高校领导者提供参考依据,改善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严重不足,有利于未来澳门高校的长远发展。
After the handover of Macao to China, tourism industry driv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Macao, gradually, Macao becomes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as well。With this rapid development,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Macao is rising constantly, leading to the high demand for talented people。Obviously,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lleges to educate this kind of tal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Moreover, the talents are not only in the sense of acquiring abundant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strong physique, flexibility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changes in the society。Therefor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courses in the curriculum of Higher Education, by doing so the undergraduates can train to develop this habit and eventually they can be prepared to be all-aspect talent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Macao。
     The thesis 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undergraduates’habit of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attitude towards attitude towards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use of sports facilities。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reading the reference books, doing the surveys and analyzing the statistics。The survey covers 855 students from the three government-subsidized colleges for higher education。The questionnaire is mainly about the frequency, duration, habit, motivation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m to do physical exercises。The research shows a large majority of undergraduates like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a good habit of it, especially for woman。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o do physical exercises, the main reasons are for health, relax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urrently, the undergraduates pay little attention on physical exercises and training, they have low motivation and initiation for physical exercise, which will definitely affect the health and the body of the undergraduates。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habit and behaviour of these undergraduates so that suitable policies can be carried out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and to aim at developing the habit of doing exercise in this group of population, which will be promising talents of Macao。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e following policies to solve this phenomenon : ( 1 ) arouse the awareness of importa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leading group of college institutes ( 2 ) utilize the sport facilities by the cooperation of both government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 3 ) adjust the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s and consider Physical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 4 ) educate the value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the undergraduates so as to practice sports throughout their life ( 5 ) activate 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Sports Research of Macao which in turn provides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lleges。
引文
○1 黄   刍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005年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艺术教研室 第 9頁
    ○1 高風華 謝堅《台灣高校體育考察見聞》2003 年 第3 頁
    ○1 孔 军 邱晓莲 《中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 2002年 武汉大学体育部 第1 頁
    ○2 王海源 《对德国大学体育的认知与探究》 江苏警官学院警体部学报 2004年 第3页
    ○1 王海源 《对德国大学体育的认知与探究》 江苏警官学院警体部学报 2004年 第 4页
    ○1 宁自衡,詹建国,李益群。《澳门体育发展回顾现状与展望》 2001 年 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 156 頁
    ○1 黄汉升 , 季克异 大陆、台湾、《香港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比较》 2003年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第 4 頁
    [1] 李卫菊。高等体育专业大网制订及其应用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1994,9(3):41-45。
    [2] 黄鸿生。大学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 2001,5(3):35-36。
    [3] 黄晓明。澳门大专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澳门理工学院体育暨运动高等学校 1999/200届学士学位论文集 105-108。
    [4] Francisco Lao。澳门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研究[J]。澳门理工学院体育暨运动高等学校1999/2000 届学士学位论文集 88-91。
    [5] 张海莉。澳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89-91 。
    [6] 宋桂琴,吴佐旭。普通高校开设体专项选修课的可行性[J]。牡丹江医学报。1994,15(1):72-73。
    [7] 李大平。浅析体育意识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22(2):80-83。
    [8] 广州体院粤港澳台学校体育发展战略课题组。粤港澳台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M]。中国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 仲鹏飞。大学体育的价值导向与教学认知[J]。中国成人教 2003,6,70-71。
    [10] 陈榕,潘前, 陈伟霖。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4):42-44。
    [11] 程传银,鲍志宏。关于大学体育课程论思考[J]。体育学。2004,25(4)75-80。
    [12] 张子岚,韩勤英,刘献国。围绕全民健身战略目标改革普通高校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4(107):20-23。 [13 李泽群对体育学习困难大学生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94):19-20
    [14] 宁自衡,詹建国,李益群。澳门体育发展回顾现状与展望[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15] 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3,26(4):499-502。
    [16] 黄彦军,韩晓东。普通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 003,22(2):79-82。
    [17] 袁音, 李敏。甘肃省本科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0(3):90-92。
    [18] 彭彦铭。湖北省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23(3):94-96。
    [19] 曹振康。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困惑与对策[J ] 。 上海体育科研,1995 , (2) :12-24。
    [20] 田忠。 关于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绩效研究[J ] 。 四川体育科学,1996 , (1) :60-64。
    [21] 孙全洪。浙江省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28-31。
    [22] 郝建东。浅析体育动机与高校体育教育[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4,23(1):91-92。
    [23] 金广江。 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 , (3) :32 - 35。
    [24] 何维民。 高校研究生体育课诸问题之探讨[J ]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 , (1) :17 - 19。
    [25] 浙江省教委体卫艺处“教体结合”学校。课余训练模式研究[J ] 。浙江体育科技,1999 (5) :1 - 5。
    [26] 冯岩,陈凤英,金连坤等。 21 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 ] 。体育科学,2000 (4) :31-33。 [ 27 ]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辑委员会。 体育史[M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55 - 60。
    [28] 常毅臣,张学忠。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及特征[J]。 体育学刊,2003,(5) : 82。
    [29] 李卫东,贺昭民。 体育课程与理解[J]。 体育学刊,2003, (5) : 67。
    [30] 杜国如等。 对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 2002,(6) : 35。
    [31] 田琳,马渝。 学校体育如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2) : 60。
    [32] 钱小军。 传统体育课的精髓不能丢[J]。 体育教学,2003, (4) : 33。
    [33] 谢向阳等。 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J]。 体育学刊, 2003, (5) : 74。
    [34] 邓仰报。 由厌学现象论体育教师素质重构[J]。 中国学校体育, 2002, (2) : 70 - 71。
    [35] 刘官元。2l世纪我国体育的特征与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对策[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2): 55—56。
    [36] 张继顺。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初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4): 76—77。
    [37]漆昌柱。运动心理测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4。9。
    [38]易勤等主编。大学体育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 。
    [39] 成民铎, 丁明山, 李健康。 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 。 体育科学, 2001 (1) : 211
    [40] 兰自力, 赵克1 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1 中国体育科技, 2001 , (3) : 22 - 231
    [41] 左新荣, 姚丽琴1 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 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 (1) : 24 - 271
    [42] 曲宗湖,杨文轩。 课余体育新视野[M]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3] 林志超,任景岩。 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 [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44] 林萍。 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分析[J] 。 体育学刊,1999 , (6 ) :26~27。
    [45] 陈青。 兰州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中体育生活现状的研究[J] 。 体育科学,1996 (2) :18 - 23。
    [46] 于涛。 余暇体育研究的理论框构[J]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 (3) :6 - 10。
    [47] 荆光浑等。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 (2) :10 - 17。
    [48] 于振峰。 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 。 体育科学,1999 (3) :23 -25。
    [49] 颜君,陈志群。 中山医科大学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0 , (6) 。
    [50] 张河川,郭思智。 昆明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0 , (6) 。.
    [51] 丁雪琴,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1998 , (5) 。
    [52] 李勇勤等。 新闻煤体对大学体育活动的影响[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 (3) :26 - 27。
    [53] 张燕。 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 (4) :67 – 68。
    [51] 方新普。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 (4) : 64 – 661。
    [52] 范立仁,等。全国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2。
    [53] 荆光辉。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 , (2) :10217.
    [54] 澳门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调查报告。两岸四地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发展研讨会[C]。2002,10。
    [55] 孟光云。 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余暇体育之研究[J]。体育学刊,1999 , (3) :7-10。
    [56] 林 萍。 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分析[J] 。 体育学刊,1999 , (6) :26-27。
    [57] 黄汉升 , 季克异 大陆、台湾、香港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年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3 ,(2)
    [58] 孟峰年。甘肃省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 (1) 。
    [59] 王惠文。. 1000 名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J] 。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 , (4)。
    [60] 孔 军 邱晓莲 中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J]年.武汉大学体育部,2002 (2) :4
    [61] 薜岚,等。体育素养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2] 董育平。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3)。
    [63] 郝光安,李德昌。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研究[J]。学校体育,1990 , (6)。
    [64] 荆光辉,张子沙,肖水平。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 ,8。
    [65] 周国荣,龙小明。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1996 , (2) :53-54。
    [66] 程昕。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0 (1) 。
    [67] 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0 (3) 。
    [68] 王锐,等。 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特征调研[J]。 中国体育科技,2003 (11) :21~24。
    [69] 宁自衔,等。澳门青少年体质与心理健康指南[M]。2002。
    [70] 陈评。 试谈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与设想[J]。 北京高校体育,1991 , (3) 。
    [71] 李波。对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的比较研究[C]。 北京体育学九七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997。
    [72] 刘绍曾,曲宗湖。我国学校体育与美国、日本、苏联三国之比较[J]。体育教学与训练,1987 , (6) 。
    [73] 孙延林,苏连勇。 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体育意识、生活结构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 , (2) 。
    [74] 李金龙,贾秀文。关于山西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报告[J]。 山西体育科技,1990 , (4) :64。
    [75] 何淑娟,等。大学体育现状与需求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3 , (4)。
    [76] 徐本力。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C]。 第五届全国体 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
    [77] 齐敦禹。谈高校业余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1994 , (3) :28 -30。
    [78] 董翠香,尚晓华。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学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1997 , (3)。
    [79] 刘银斌,刘静民。清华大学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J]。中国学校体育,1999。
     [ 80]. 赵鸿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7 , (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