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海洋经济特征的认识与趋势判断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长态势较为疲软。在这种"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如何能够适应现有状况并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如何能够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是未来我们研究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重点。本文对我国沿海11个省区海洋经济进行了总体态势的分析,并对各个省区进行了分类。主要结论如下:(1)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天津、江苏、福建、广西,海洋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经济下行压力较小的地区:上海、浙江、山东、广东,这些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应保持自身发展的优势;(3)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地区:辽宁、河北、海南。根据这些省区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由此分析出我国海洋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的判断,将对未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依据。
In recent years, the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shown decline. In this "new normal" background, how to adapt to continued maintain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how can we carry out industrial upgrading, will be the focus on our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f marine economy. The article analyzes on China's coastal 11 provinces marine economic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classified of the 11 provinc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a region which maintains economy rapid growth: Tianjin, Jiangsu, Fujian, Guangxi, the marine economy is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2)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on smaller areas: Shanghai, Zhejiang, Shandong, Guangdong, these areas of marine economy i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strong, keep the advantage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isimportant;(3)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on larger areas: Liaoning, Hebei, Hainan. Based on these provinces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trend, we can analysis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new norm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judgment. New 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ine economy and Trend understanding will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引文
[1]黄群慧著:《“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载《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第5页.
    [2]金碚著:《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第5页.
    [3]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国家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版.
    [4]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著:《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经济纵横》2015第3期,第7页.
    [5]Henry M S,Barkley D L,Evatt M G著:《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ast to the South Carolina Economy》,载《Clemson SC:Clemson University,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Laboratory(REDRL)》2002年.
    [6]Colgan C S,Merrill S B著:《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Economic Activity in Maine:Coastal York Country Case Study》,载《Maine Policy Review》2008年17卷第2期,第67页.
    [7]Side J,Jowitt P编:《Technolog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future UK marin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Marine Policy》2002年,26卷第7期,第231页.
    [8]Read P,Fernandes T编:《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arine aquaculture in Europe.Aquaculture》2003年226卷第10期,第139页.
    [9]Mcllgorm A著:《What Can Measuring the Marine Economies of Southeast Asia Tell Us in Times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载《Tropical Coasts》2009年16卷第1期,第40页.
    [10]Jin D,Kitepowell H L,Thunberg E,et al著《:A Model of Fishing Vessel Accident Probability》,载《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2年33卷第4期,第497页.
    [11]韩增林,夏雪,林晓等住著:《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载《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33卷第9期,第1167页.
    [12]孙才志,杨羽頔,邹玮著:《海洋经济调整优化背景下的环渤海海洋产业布局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0期,第83页.
    [13]马仁锋,李加林,赵建吉等著:《中国海洋产业的结构布局与研究展望》,载《地理研究》2013年32卷第5期,第351页.
    [14]孙才志,于广华,王泽宇等著:《环渤海地区海域承载力测度与时空分异分析》,载《地理科学》2014年34卷第5期,第513页.
    [15]王萌,狄乾斌著:《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承载力域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耦合关系研究》,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第1期,第33页.
    [16]于谨凯,孔海铮著:《基于海域承载力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以山东半岛蓝区为例》,载《经济地理》2014年34卷第9期,第112页.
    [17]王泽宇,崔正丹,孙才志等著:《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是空格局演变研究》,载《地理研究》2015年34卷第12期,第2295页.
    [18]盛朝迅著:《“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载《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11期,第25页.
    [19]王江涛著:《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及政策取向》,载《经济纵横》2015年第11期,第18页.
    [20]王泽宇,张震,韩增林等著:《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质量与规模的协调性分析》,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34卷第6期,第1页.
    [21]何广顺著:《我国海洋经济平稳运行引领新常态-解读《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载《海洋经济》2015年5卷第2期,第3页.
    [22]韩增林,李博著:《中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载《海洋经济》2013年3卷第2期,第1页.
    [23]彭飞,韩增林,杨俊等著:《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载《资源科学》2015年37卷第12期,第2441页.
    [24]李博,杨智,苏飞等著:《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载《地理科学》2016年36卷第1期,第47页.
    [25]范斐,孙才志著:《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30卷第2期,第59页.
    [26]盖美,周荔著:《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辽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载《地理研究》2011年33卷第2期,第356页.
    [27]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等著:《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载《地理研究》2005年24卷第1期,第4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